大地赤子——記呼蘭區白奎鎮黨委書記隋志遠大綱

來源:瑞文範文網 7.65K

大 地 赤 子

大地赤子——記呼蘭區白奎鎮黨委書記隋志遠大綱

——記呼蘭區白奎鎮黨委書記隋志遠

悠悠的呼蘭河水猶如一條白練,彎轉曲折地流過鬆嫩腹地,不僅孕育了人傑地靈的蕭鄉故地——呼蘭,而且也孕育了隋志遠如同呼蘭河一樣寬廣的胸懷。他以黑土地般的赤誠,在蕭鄉大地上,普寫着一名共產黨員的爲民奉獻之歌。

隋志遠,男,44歲,中共黨員。擔任過村書記,副鎮長,副書記,現任呼蘭區白奎鎮黨委書記。先後榮獲縣抗洪搶險模範,優秀村黨支部書記標兵,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工作者,市優秀共產黨員,市農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教活動優秀基層幹部標兵等榮譽。

總理的囑託

1998年夏季,松花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無情地襲擊了沿江兩岸的城市和村莊。8月31日,洪水剛剛回落,朱鎔基總理就來到呼蘭縣利民鎮水利村考察災民安置工作。當他看到只有275戶的水利村,在短短10天內就安置災民208戶632人,村民與災民一起吃住,和睦相處時,朱總理感到十分欣慰,握着村支書隋志遠的手連聲說“好”,當他得知村黨支部已經幫助災民找到了服裝加工、勞務輸出等生產自救門路,且水利村還是“省級文明村”時更是高興,笑着對隋志遠說:“這說明黨支部很有號召力,戰鬥力,你也很有能力,可以當鄉長了。”同時又說道:“村支書的擔子很重啊!不要辜負人民的希望,好好幹!”總理情深意切,語重心長的話語感動着周圍每一個人,也讓隋志遠的心裏久久不能平靜。

不辜負人民的希望,總理的這句囑託,成了隋志遠永遠銘刻在心的座右銘。

朱總理沒有看錯人,隋志遠確是一名十分優秀的農村基層幹部,魁梧結實的身板好象有使不完的勁,黑紅的臉龐,濃眉大眼,眸子裏透着北方漢子特有的那種頑強樸實的神情和剛毅堅韌的意志。他擔任水利村黨支部書記僅僅三年,就把一個貧窮混亂的“黑三角”,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先進村,變成了“金三角”。

水利村,瀕臨北松浦、徐家兩個火車站,交通便利,全村3千多畝耕地,1160口人。1995年以前,這裏經濟落後,管理混亂,班子軟,人心散,治安惡化。5年裏全村僅盜竊案件就發生112起,13人判過刑,村委會14間屋子塌了10間,院內雜草一人多高。1996年1月,隋志遠就任水利村支部書記,上任伊始,他就大刀闊斧,首先從解決羣衆反映強烈的四大難題入手,重塑黨員幹部形象,重樹黨支部的威信。一是遷移取土坑,解決佔用8000平方米高產田的問題;二是遷移村內打穀場,解決羣衆生活環境污染問題;三是從村辦企業創收裏撥出16萬元改造低壓線路,把村民電費由每度1.05元降到0.55元;四是聚集各方面力量把村裏的街道修建成了砂石路。一年後,又在道路兩旁種上了丁香、垂柳,主街安上了路燈,街口建了大花壇。村民們說“做夢也沒敢想水利村能在一年裏變成這個樣!隋書記沒說的,行!”

隨着黨員幹部威信的逐步提高,黨支部的凝聚力、號召力也不斷增強。爲了提高村民素質,徹底改變閒、散、亂、髒的村氣民風,隋志遠趁熱打鐵,從“心”開始,他在村民中開展“十星級文明戶”評選活動。這個“十星級”標準內容廣泛,大到愛國愛黨、科技致富、尊師重教、移風易俗、計劃生育,小到家和鄰睦、勤儉持家、助人爲樂、講究衛生等,號召村民要積極參與公益活動、每戶每人必須掌握一門科技致富技術,家無輟學學生等,環境衛生要求得更爲詳細,要求柴草垛要堆在離村屯300米以外的距離,院內井然有序,綠化美化,無亂扔亂堆現象等。

剛開始評選那會兒,村民們當笑話聽,當熱鬧看。可時間不長,看到鄰居家掛起了第一塊“星級文明戶”的牌子,村民們心裏不是滋味了,進而你追我趕地加入評選當中。隋志遠隨即又對評選實行動態管理,對有突出表現的農戶可隨時加星,對已不夠標準的農戶,可隨時減星。這一舉動更是吊足了村民們的胃口,“十星級文明戶”的牌子成了各家各戶爭相求掛的金牌牌。

一塊普普通通的牌子不但是各家各戶的向心牌,而且也成了凝聚全村人榮譽感、自豪感、責任感的動力牌。爲星級牌爭光彩,爲村裏爭榮譽,成了村民們的一種追求和享受。以隋志遠爲首的新一屆村班子組建以來,水利村黨支部先後被評爲市級文明村、省級村鎮建設小康村。水利村的榮譽,沉甸甸地裝滿了全村人的心。

爲了讓村民們更充實,隋志遠帶領一班人投資興建了一個農民學習娛樂室,擺上各種書籍,請來各類專家,讓村民們面對書本、面對專家找致富門路,求致富經。除了富有農村特點的秧歌等文娛活動,棋類、球類比賽也走進了村民們的業餘文化生活。

“省級安全文明村”讓水利村的精氣神兒在全省拔了頭籌。難怪有人說水利村代表了農村精神文明的前進方向。每聽了這話,村民們心裏的自豪感就不由得美滋滋地漾起來,他們知道爲自己畫這幅生活美景的就是那個一樣是農民出身的隋志遠。

無悔的選擇

1999年,裕強村因徵地補償費等問題,造成村民大面積上訪成了遠近聞名的“上訪村”,各種矛盾一觸即發。在村民們選不出支部書記的情況下,組織部門決定讓隋志遠挑起這個擔子。隋志遠知道這是上級黨組織給自己這個年輕幹部壓擔子。可老百姓聽說上頭又派了個幹部來,便放出口信:不管來啥人,三天準給轟出去。

隋志遠沒信這個邪,扛着行李捲,頂着2月的小北風和村民們敵視、懷疑的目光,住進了裕強村。

當天夜裏,在村裏那間冷得掛霜的辦公室裏,隋志遠和黨員們開了個碰頭會。會上,這個感情內斂的漢子講起村民們的生活現狀時眼圈紅了又紅。“鄉親們說三天把我轟出去,這說明什麼?說明鄉親們對咱黨員不信任。咱就要爭這口氣,三天能不能站住腳,關鍵就是要看咱黨員身子正不正,能不能爲老百姓乾點實事。”隋志遠的這些話讓黨員們找回了使命感與責任感,個個熱血沸騰。

接下去,隋志遠帶領村支部一班人和黨員們挨家挨戶走訪,徵求意見,召開羣衆代表大會傾聽村民們的意見和呼聲。村民們怨氣大,就往隋志遠身上撒,有橫擋豎攔不讓進屋的,有臉一扭閉口不談的,有啥話沒說指着鼻子罵的……每每遇到這樣的情形,隋志遠就給黨員們做思想工作,他說:“別往心裏去,這就像自個兒家的親人,有了怨氣不衝最親的人撒,又和誰說去。”

就這樣幾天過去了,一個月過去了……隋志遠不但沒有被哄走,反而成了鄉親們最貼心的人,誰家有了啥事,就連夫妻倆鬧紅臉都願找他商量、調和,用鄉親們的話講:咱們就信任這個黑黝黝的車軸漢子。

通過這一訪、一問、一談,隋志遠懂得了鄉親們的心思,也就把準了工作的脈。村民們最急着想改變的就是村容村貌。

村裏沒錢,又不能驚動村民們,隋志遠找來了外援。籌錢的、送料的、借車的,他把以前生意上的朋友都發動起來。村裏一共七條路,隋志遠挨個劃線、定走向、釘橛子,每條路還都設計出排水溝。他帶着村民突擊隊,一天扒掉117個豬圈和廁所。從7月到8月的40多天裏,隋志遠和村支部的成員們每天天剛亮就爬起來,早上泡方便麪,中午吃盒飯,晚上再泡方便麪。

眼瞅着31000延長米的砂石路修好了,再不用從早到晚穿着水靴子趟泥坑的村民們樂顛了,不知咋慶賀自己的新家和自己的新生活。末了,幾個老人湊在一起商量:真該辦個慶功會,可咱要說給隋書記辦個慶功會,他肯定不答應。中,咱就說辦個村民聯歡會吧。幾個老人一提議,村民們不謀而合,他們自發捐款,五元、十元、百元甚至上千元,籌了7000多塊錢,村民們從縣裏請來了電影放映隊、地方戲團,連演帶唱熱鬧了兩天。有的老人穿上拖鞋,由孩子們扶着顫顫巍巍走上路來,說要踩一踩這路,再看一看修路的人。村裏的婦女們還做了18面錦旗送到村支部。

年輕幹部取得了成績,得到了縣委和鎮黨委的充分肯定,這也爲這個腳踏實地的人指出了進一步做好工作的方向,使他深深地認識到: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意味着在各種利益面前,要同時做到“兩個第一”,第一個第一就是要做到爲公、爲民,另一個第一便是舍已、克已。

裕強村土地歸利民開發區,寸土寸金,房號不好批。有的人說,隋志遠你別犯傻,這權裏可有來錢的路。可隋志遠說,權是黨和老百姓給的,掙這樣的錢,昧一輩子良心,我不幹。一位村民攥着厚厚的信封,信封裏裝的都是錢,找到隋志遠,吞吞吐吐地請隋志遠照顧照顧,批個房號。聽說三代同堂的一大家子人還擠住在一起時,隋志遠聲音沙啞子:“你確實有困難,組織上一定會幫你解決。你放心,到我隋志遠這,能辦的事一分錢不用使,不能辦的使多少錢也不能辦。”這位村民感動得抹着眼淚不知說啥好。

一次,村裏修路要用砂石,有個人想包料,帶着錢找到隋志遠,可被他擋了回去。這個人聽說隋志遠的老丈人說話有分量,就請老人幫他說情。沒想到,隋志遠仍然公事公辦,當着來人捲了老丈人的面子。氣得老丈人扔下一句“你毛長齊了,不認我了。”扭頭氣呼呼地走了。

村裏財務、政務都公開,大事小情都請村民討論、監督,有利益讓給村民,有困難村支書和共產黨員最先頂住……雖說官齡並不長,只有8年,可隋志遠每到一個村,都給那裏的百姓心中留下了一塊“公”字碑。

用他的話說,共產黨員的心裏擱不下這個“私”字,更何況咱這個黨員是爲百姓當這個家。

爲百姓當家,靠的就是共產黨員的赤誠公心;爲百姓當家,靠的就是共產黨員脈脈的愛民之情。

勇挑重擔

白奎鎮是呼蘭北部重鎮,2003年6月,因政府個別領導幹部的不廉,在羣衆中造成極壞影響,政府換屆在即,全鎮12個行政村中有8名支部書記聯名上訪,一場盲目排外的信任危機瀰漫全鎮,機關上下一時人人自危,震驚全縣。爲防止事態進一步擴大,縣委急需一名威望高、羣衆基礎好、能力突出的幹部坐陣白奎,穩定局面。千鈞一髮之即,縣委又把目光鎖定在隋志遠身上。

此時隋志遠已是呼蘭鎮黨委副書記,工作得心應手,羣衆擁護,前途光明。呼蘭鎮是縣城,經濟發達,條件優越,白奎鎮卻與呼蘭鎮有着天壤之別,條件艱苦,經濟基礎差,更何況當前形勢複雜,別人唯恐避之不急。到白奎鎮任副書記平級調動,在旁人看來,無疑於“往火炕裏跳”。

領導找隋志遠談話,剛一談去白奎工作的重要性,隋志遠笑了:“直說吧,爲了全縣的穩定大局,做爲一名共產黨員,我堅決服從組織分配。”一年過去了,人們還爲他來白奎的勇氣而敬佩。

善於治亂村的隋志遠,這次能否治好亂鎮?2003年7月,在特殊的背景下,隋志遠帶着縣委特殊的使命和全縣上下懷疑的目光,就任白奎鎮黨委副書記,第一副鎮長,主持政府工作。爲解決目前的危機,打開工作局面,一方面隋志遠配合黨委書記查找和解決政府自身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利用一週時間廣泛與廣大鎮村幹部座談,講穩定,說思路,談發展。

“讓基層黨員幹部恢復對我們的信任,關鍵要看我們自身正不正,硬不硬,看我們新一屆的人民政府,能不能爲民謀利,能不能做到公平、公正、公開、透明,讓老百姓信服。”一席話,一下子讓機關幹部找到了癥結所在。一場“從我做起,重塑白奎幹部新形象,建設陽光政府”的活動,在隋志遠的帶動下全面展開。隋志遠主動向全鎮做出廉政承諾,接受羣衆監督。同時政府的一切涉及羣衆利益的重大決策一律公開。爲方便工作,及時與鎮村幹部溝通,隋志遠在白奎一住就是幾個月。

瞭解隋志遠的人都知道,隋志遠從政前經過商,家境比較優越,自己有車。來白奎的第二天,他就把自己的車開到了白奎,出乎大家意料的是,他不是爲了自己通勤方便,嫌白奎條件艱苦,而是私車公用,無償爲機關幹部下鄉提供便利。一年多來,他從未從“公家”報過一分錢的車費。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隋志遠深知,羣衆利益無小事,爲了讓羣衆能走上平坦寬闊的道路,不再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隋志遠自己拆借資金4萬元,爲鎮內十字街鋪裝砂石道路1000延長米。爲了讓學校的孩子們不再爲上廁所發愁,他親自監督,爲中學新建了一個標準化的大廁所。爲解決白奎村居民吃水難問題,隋志遠又跑前忙後,積極主動協調區水務局,爲白奎村打了兩眼深水井。爲了讓羣衆有個安居樂業的生產生活環境,他親自組織動員在全鎮開展“平安白奎”的創建活動……

在他的帶動引導下,鎮村幹部隊伍中悄然發生着變化,講穩定大局的多了,背後散佈小道消息的少了;按時上班的多了,閒散亂逛的少了;談發展振興的多了,不求進取的少了。

幹部羣衆在隋志遠的身上看到了白奎的希望,找到了白奎發展的動力。

幹部的情緒捋順了,形勢穩定了,可這並不是隋志遠所要的最終結果,白奎這樣的產糧大鎮,發展的後勁在哪裏?農民致富的出路在哪裏?這些問題讓隋志遠吃不香,睡不着。

“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這句話讓隋志遠豁然開朗,他惦量出肩上最沉重的擔子是什麼——發展經濟,爲民謀利。

一個偶然的機會,隋志遠聽說,黑龍江省翠花蔬菜集團公司有意在哈市附近投資建廠,消息傳來,隋志遠喜出望外,他深知,如果這一項目能夠落戶白奎,那老百姓就可以發展白菜種植,不僅不愁銷路了,而且對羣衆來說就又多了一條致富的門路。他暗下決心,一定要讓“翠花”留在白奎。

於是他叫人連夜組織材料,第二天親自驅車,帶領一班人主動前往朗鄉洽談對接。之後在得知鄰近的縣也專門組團前往朗鄉駐寨引資後,隋志遠心急如焚,這麼好的項目怎麼能花落旁家呢,他馬不停蹄,再次趕赴朗鄉,表達招商誠意。好事多磨,當得知人家已把引進翠花酸菜項目作爲縣政府全年引資重點,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並出臺了許多相關優惠政策後,有人開始擔心,一個鄉鎮怎能爭得過一個縣,勸隋志遠放棄,而他卻說“對老百姓有好處的事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們就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去爭取。”

憑着一股不服輸的勁,隋志遠再一次組織人馬第三次趕赴朗鄉,苦口婆心與企業領導講呼蘭撤縣設區的前景,講白奎的優勢,講企業今後的發展效益,與鄰近縣展開了一場翠花“爭奪戰”,翠花蔬菜集團董事長終於被這個一鄉之長爲了富民興鎮而不辭三顧朗鄉的真誠所打動,最終決定,不但將建設分廠項目落戶白奎,而且還要在白奎建立白菜種植基地,實行訂單收購,就地加工。

老百姓聽說翠花酸菜落戶白奎,個個笑逐顏開,一句“翠花上酸菜”成爲人們見面後必不可少的話語。幹部羣衆自發組織秧歌到鎮政府載歌載舞,盡情渲泄着他們發自內心的喜悅,也表達着他們對隋志遠的敬佩與感激。

隋志遠笑了,這既是勝利的笑,更是喜悅的笑,因爲那滿載白菜的卡車奔跑在白奎的大地上,這喜人的景象即將變成現實。能爲羣衆辦成一件實事、好事,隋志遠感到由衷的高興與欣慰。

翠花成功落戶白奎後,更增添了隋志遠招大商、引大商,富民興鎮的決心和信心,他與班子成員乘勢而上,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又成功引資350萬元,使哈爾濱龍泰糧食貯運站在白奎落地生根。

人們爲隋志遠的能力所折服,更爲他風風火火一心爲民,不知疲倦的精神所感動。短短的半年時間,白奎成功引資1200萬元,這相當於白奎前三年引資總和,創白奎歷史最好水平。全區上下再一次對白奎投來關注的目光,不同的是這次不是躲避、懷疑,而是欽羨、驚歎。

白奎的形象變了,一個奮發有爲,蓬勃發展的白奎又回來了。

與其他鄉鎮相比,白奎地處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大部分羣衆還只是依靠一畝三分地維持生活。爲了拓展羣衆致富增收的空間,讓老百姓早日過上富裕的日子,隋志遠又費起了腦筋。一次區裏開會,領導的一句“只有減少農民,才能富裕農民”讓隋志遠心頭一亮,茅塞頓開,於是他在積極引進企業的同時,又開始在全鎮大張旗鼓地實施了離土創收戰略。

強化政府的引導作用,是隋志遠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一個由他親自掛帥,鎮村幹部共同參與的領導、組織勞動力轉移網絡在白奎迅速建立起來。從此,鎮政府的勞務信息發佈會、農民工的技術培訓會一個接一個。同時,每逢大會小會,人們都可以看到隋志遠的身影,聽到他又在宣傳強調勞動力轉移工作的聲音。一批批的白奎人開始走出黑土地,踏上離土創業的新徵程。

一年過去了,雖然隋志遠的職務有了變化,由副書記、鎮長,再到黨委書記,但他爲民謀利的心始終未改,他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向人們詮釋着共產黨員的真諦。

春去秋來,隋志遠和他的鄉親們迎來了收穫的季節。十個特色種養基地初具規模;兩個百萬元項目正式投產;通鄉路修到了家門口;慶平村的馬鈴薯綠色證書拿到了手;龍頭企業的牽動效應得以顯現,農民的糧食不再爲銷路發愁了;離土戰略的實施,使全鎮6206人走出土地,佔到了勞動力總數的63%,一年拿回1099萬元,加之中央的惠農政策,年底一算帳,白奎的農民全年人均至少增收500元。白奎人的腰包鼓了,白奎人的腰桿硬了,自豪和喜悅寫在每個人臉上。

白奎的人民勤勞,白奎的百姓也最樸實,他們嘴裏不說,可心裏有數,因爲他們知道,是誰給他們帶來這喜人的變化。

2005年1月7日呼蘭區白奎鎮一次一屆人代會勝利召開,47名人大代表不約而同地把這莊嚴的一票齊刷刷地投向了同一個人——隋志遠滿票當選人大主席。人們用這種方式表達着發自心底的感激與信任,表達着對一名基層黨員幹部的愛戴和尊敬。

北方的一月,銀裝素裹,分外妖嬈,一盞盞迎接新年的大紅燈籠,映襯着皚皚白雪,裝點着節日喜慶,一如農家人冬季的心境,滿足、喜悅、憧憬。

興鎮富民的頭雁---隋志遠,和他的鄉親們正是懷是這樣滿足、喜悅和憧憬,伴着呼蘭撤縣設區的鑼鼓,沿着“農業立鎮,畜牧強鎮,特色興鎮,招商富鎮”的發展之路,向着建設小康社會目標闊步前進。

他們頭上,太陽暖洋洋地擁抱着白奎這片振興中的土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