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農辦主任例會彙報材料

來源:瑞文範文網 2.99W

今年以來,我縣各地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和中央、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把握“兩個趨向”,統籌城鄉發展,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標,積極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努力構築農村和諧穩定社會,促進我縣由“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轉變。目前,我縣第一季度農業和農村經濟運行總體上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全縣農業總產值達15995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9%,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達到2047元,全縣財政總收入31699萬元,同比增長15.83%。

在全市農辦主任例會彙報材料

一、糧食生產得到重視,效益農業發展良好。

(一)落實各項政策措施,保障糧食生產安全。爲了貫徹落實中央、省委1號文件精神,加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確保糧食生產安全,縣政府出臺《關於做好2005年度x縣糧食生產意見》和《關於做好2005春耕備耕工作的通知》兩個文件,加大政策措施和檢查督促力度,堅決制止耕地拋荒,狠抓早稻面積的落實,全縣落實計劃早稻播種面積1.8萬畝,在保持原有的扶持糧食生產政策的基礎上,各鄉鎮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如橋頭鎮、橋下鎮、西溪鄉對種糧大戶每畝追加補助100元,上塘鎮每畝追,加補助50元,甌北鎮、烏牛鎮、沙頭鎮等鄉鎮每畝追加補助10元。

(二)繼續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效益農業發展態勢良好。

①春糧生產。全縣春糧總面積13.56萬畝,同比減少3.4 %。

②畜禽生產。畜牧業保持穩步增長態勢。全縣肉類總產量5089噸,同比增長1.4%。其中生豬產量3855噸,家禽產量990噸,禽蛋產量926噸,豬的存欄數達15.1萬頭,家禽存欄162萬羽。

③蔬菜生產。全縣蔬菜播種面積約5.5萬畝,其中大棚蔬菜5700畝,比上半同期增加300畝。

④特產經濟。由於受“3.12”雪災影響,今年我縣烏牛早茶葉損失嚴重,烏牛早茶葉總產量170噸,同比減少80%,產值損失近1億元,水果總產值2萬噸,水果產值估計損失5000萬元。

⑤漁業生產,第一季度水產品總產量340噸,其中:養殖產量260噸,捕撈產量80噸,稻田養魚面積2萬畝。

二、培育和發展特色農業,農業產業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1、圍繞畜牧、蔬菜、茶葉、水果、田魚等五大支柱產業,努力打造特產優勢農產品基地。第一季度新增蔬菜基地面積1800畝,優勢特產基地面積900畝,其中烏牛早茶葉基地面積2000畝,名優水果基地2000畝,東魁楊梅5000畝。另外,建設烏牛早茶葉無公害示範基地1萬畝。

2、扶持培育農業產業化經營主體市場。①是大力扶持農業龍頭企業,今年以來,通過調查摸底,確認全縣農業龍頭企業60家,在資金、技術和信息等方面給予幫助,積極扶強、扶大、扶優。②進一步加快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今年我縣發展了3家專業合作社,涉及藥材、水果特產等方面。目前,全縣共有農民專業合作組織39家,其中專業合作社29家,協會10家。

三、“十村示範、百村整治”工程有序推進。

1、明確今年的工作思想和總體目標,按照以人爲本和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整合部門力量,加大財政投入力度,以村莊環境整治爲重點,大力推進欠發達地區和沿路沿江的環境整治,加快新農村社區建設。總體目標是完成所有中心村的規劃編制,全面推進15個示範村建設,新啓動55個村的環境整治。

2、開展調查摸底工作。對今年鄉鎮上報要求啓動環境整治的80多個村進行調查摸底,把村班子團結,羣衆有信心,有一定經濟基礎的村確定爲今年啓動村。

3、開展自查工作。組織相關部門對我縣申報第二批“市級村莊整治合格村”的15個已基本完成整治任務的村進行自查考覈。第一季度共啓動了15個村的環境整治,拆除舊房2300平方米,新建房屋5700平方米,新增道路7100平方米,新增自來水使用人口4600人,新增綠化面積9200平方米、公廁7座、垃圾箱475個,消除露天糞坑249個,投入建設資金785萬元。

四、農村勞動力培訓工程進一步深入

爲了進一步深入實施“農村勞動力培訓工程”,根據市委工作任務,我縣第一季度着重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嚴格考覈,認真總結。一月份,對全縣各鄉鎮和四個專業培訓小組的工作情況進行年度考覈,及時召開領導小組會議和全體辦公室成員會議,認真總結經驗,不斷完善提高。

(二)調整機構,制定計劃。爲了加強工作力度,適當調整了我縣勞動力素質培訓領導小組和辦公室成員。根據市委要求制定了《永嘉縣2005年度勞動力素質培訓實施意見》,落實培訓經費250萬元,明確各專業培訓小組和各鄉鎮的培訓任務。

(三)結合實際,開展培訓。出臺了《x縣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基地認定辦法》,對各培訓基地進行了充分的整合。2月份縣教育局成立了永嘉縣先進製造業培訓基地,開展泵閥實用操作技術培訓,培訓經費由縣農培辦、鄉鎮、學員各承擔1/3。目前第一期50名學員已開始了爲期6個月的培訓。培訓結業後,由甌北鎮的較大規模以上泵閥企業錄用爲正式員工。縣人事局、經貿局、農業局等部門也按照縣委要求和部門實際,針對農民需求,進行了不同內容、不同形式的培訓。第一季度我縣共培訓農村勞動力670人。其中技能培訓260人,農業實用技術410人。

五、加快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綠化造林進展良好

進一步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今年要抓好全縣1.5萬畝標準農田建設,推進我縣“千庫保安”、“萬里清水河道”、“百萬農民飲用水”等工程項目建設,努力改善水利基礎設施。第一度新增灌溉面積0.11萬畝、旱澇保收面積0.6萬畝;改善灌溉面積3.2萬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0.73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75萬畝,新建、改建鄉村供飲水工程21處,受益人口3.2萬人。完成河道治理21.7公里,開展小流域治理面積0.32平方公里。春季造林成績顯著:全縣完成跡地更新3.1萬畝,四旁植樹20萬株,林木育苗70畝。結合楠溪江旅遊開發、青山白化治理、村莊整治工作,完成了5公里沿江防護林帶的建設任務。

總的來看,我縣農業和農村形勢良好,但是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和制約因素,主要表現在:

一、縣區域經濟發展極不平衡。沿江經濟發展迅速,沿江6個鎮的工業總產值和財收入均佔全縣總額的97%,山區32個鄉鎮僅佔3%。這種差距仍然在逐步拉大,山區經濟發展的緩慢,已經嚴重影響我縣全面發展奔小康的步伐。

二、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制約因素有增無減:1、化肥、農藥、農用物資等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增加農業生產成本,增產不增收現象嚴重。2、山區交通不便,市場信息閉塞、農產品銷售成本較高。3、農民文化素質不高,技術水平低,農村勞動力就業難,4、農業資金投入不足,農業信貸資金難和水、電等生產資料供應不足都嚴重製約了農業的增效、農民的增收。

三、新農村建設步履艱難。由於我縣山區集體經濟增收困難,有400多個村無集體經濟收入,用於農村公共設施建設資金的村很少,村莊整治和環境建設步伐緩慢。用地指標的控制,嚴重製約了農村示範村建設的順利開展。

四、農村文化教育衛生條件的改善、農民的社會保障、二輪土地承包政策的落實和農村定銷戶問題的處理等問題的解決難度仍然很大。

二oo五年四月十一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