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機關總結會上的講話:新常態下我們應該有些什麼

來源:瑞文範文網 2.56W

注:在上午的機關總結會上,我圍繞新常態,從五個方面談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理解,現整理如下:

在機關總結會上的講話:新常態下我們應該有些什麼

哲學家馮友蘭曾說:“每一個時代思潮,都有一個真正的哲學問題成爲討論的中心。”在目前這個時代,一個新的哲學問題出現了,它就是“新常態”。“新常態”本是針對經濟而言,卻在很短時間內由經濟擴展到各個領域,已成爲分析研判社會經濟形勢和發展的一個關鍵詞。

新常態要有新思維。這是一個不斷髮展變化的新時代,一切個例將被取消,一切慣例可能都會被打破,一切特例都不允許存在,一切秩序可能都需重新定義,一切規則可能需重新學習,一切現實都必須自覺地接受,直到習以爲常。因此,我們無論是認識問題,還是做教育,乃至於在做人做事上都要體現一種新思維。

新常態要有新狀態。適應新常態、對接新思維,必須要有新的狀態。首先要有更高的標準。我們既要用黨員幹部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又要用教師校長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我們既要在工作上高標準要求自己,又要在學習生活上高標準要求自己。 其次要有更嚴的要求。要有所爲,要有所不爲,不要被當下的得失所困撓,也不要被眼前利益所誘惑,更不要被目前的矯枉過正而黯然神傷,無所適從。有些事,很多人都在做,你不做,不等於你錯了。在生活中,隨和不等於隨便。許多事情,不能夠隨大流,更不能同流合污。大多數人都在做的事情不一定就是正確的事情,大多數人不做的事情不一定就是不正確的事情。再次要有更實的作風。我們每個職工都是一個窗口,作風是形象、是力量、是保障。作風能出生產力、能出公信力、更能出競爭力。只有我們每一個職工在新的一年能夠展示出新的作風,只有我們始終以抓鐵有痕的力度、持之以恆的決心,以善做善成的勇氣抓好作風建設,才能不斷推進事業的發展。

新常態要有新心態。心態勝於能力,心態決定成敗,心態也決定一個人的快樂與幸福指數,當然,心態還決定着一個人的健康狀態。在新常態下,我們要具有良好的心態,包括要有樂觀豁達自信的心態,要有淡定淡泊淡然的心態,要有看得開看透淡看得遠的心態。我曾經給大家談過"人生四然",即來是偶然,去是必然,盡在當然,順其自然。我今天再加上一“然”,那就是沒有健康自由一切都是枉然。

新常態要有新動力。物質給大家以激勵,靠津貼、靠發加班費來給大家提供動力支撐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在新常態下獲得新的動力,一方面來自精神世界的支撐,力求做一個精神上氣象萬千的教育者。物質上的富有不是真正的富有,很多暴發戶,腰纏萬貫,揮金如土,然而他們卻精神空虛,毫無快樂幸福可言。物質上的激勵,也是短暫的,而精神上的豐盈富饒,既能讓我們人生充實,又能給我們幹事創業提供無窮的動力。另一方面來自人生意義的支撐,力求做一個有尊嚴的教育者。我常常在思考,人活着的意義到底是啥?我想到了這樣一則故事,有人去問山坡上放羊的小孩。 "你放羊做什麼呀?" "賺錢!" "賺錢做什麼呀?" "娶媳婦!" "娶媳婦做什麼呀?" "生兒子!" "生兒子做什麼呀?" "放羊呀!" 如果一個人的生存狀態就是如此,其人生追求也僅停留於此,那是很可悲的。人活着的意義人不是苟延殘喘,不是貪圖享受,而是做事,而是創造。在做事中充實自己,在創造中提升自己,在做事創造中幸福自己。俄國著名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說:"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致因爲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致因爲過去的碌碌無爲而羞愧;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爲人類的解放而鬥爭。"我們的使命不是爲人類的解放而鬥爭,而是爲了教育的內涵發展,爲了讓師生過上一種快樂而幸福的教育生活,如果我們虛度年華,無所作爲,我們就失去了“人”活着的意義和價值。人應在努力的做事、不斷的創造中增加生命的長度和高度。還有一個方面那就是來自職業本身的支撐,力求做一個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教書育人的職業很神聖、很崇高,作爲機關、直屬單位的同志,我們肩負着組織、管理、協調、服務的使命,我們職業相對於一線教師,更神聖、更崇高,因而我們必須珍惜自己的職業、珍愛自己的崗位,從愛崗敬業、從精業樂業中獲得強大的動力,爭做一個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在教育的路上真正起到引領和示範作用。

新常態要有新作爲。首先要有持之以恆的毅力。教育是持久永恆的事業,做教育,需要長期堅持,一如既往,需要執着堅守,不輕易放棄,需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卓越與平庸,其實並不在天賦,而在於做事的認真與積累,在手堅持的時間與決心。我常說,有夢想就有希望,有付出就有收穫,有堅持必有奇蹟。

其次要有幹好活兒的定力。人活着就是幹活兒。活着的“活”,和幹活兒的“活”,是同一個字,它意味着活着和幹活兒密不可分,幾乎是互相依存的關係。或者說幹活兒對活着是一個證明,只要你還能幹活兒,還在幹活兒,就證明你還活着,活得還可以,活得挺有價值。好比樹活着就要開花、結果,狼活着就要奔跑、捕獵,太陽活着就要發熱、發光,人活着呢,就得幹活兒,持續不斷地幹活兒。如果你沒有活兒幹了,表明你活着的意義就不大了。如果你不能幹活兒了,恐怕你離生活的終結就不遠了。

人幹活兒是自然的安排,也是生命的規定。人有活兒幹肯定是好事,人有更多的活兒幹肯定是更好的事。人的悲哀是人活着卻沒有活兒幹,人最大的悲哀是人活着有活兒幹別人卻不讓你幹、不放心你幹。

活兒到處都有,就看你眼裏有沒有活兒,活兒有不同的幹法,可以好好地幹,可以應付着幹,就看你心中有沒有活兒。人的體力、精力用了又會來,多幹點活兒又何妨呢?吃虧是福,多幹點活兒不是吃虧,我以爲更是福中之福。

紀伯倫在《先知.勞作》中寫道:“也總有人對你說生活是黑暗的,你們疲憊時重複疲憊者的語言。 而我說生活的確是黑暗的,除非有了渴望; 所有渴望都是盲目的,除非有了知識; 一切知識都是徒然的,除非有了工作; 所有工作都是空虛的,除非有了愛。當你們帶着愛工作時,你們就與自己,與他人,與上帝合爲一體。”

教育是人的事業,也是愛的事業,更是良心事業,作爲教育工作者,肯定不是最好的職業,但永遠是最高尚、最令人尊敬的職業,因爲我們是爲師生的成長、教育的發展服務的,可以這樣說,一個好教育工作者就是一種好教育。因此我們幹活兒必須本着對師生的愛、對教育的愛,從愛出發,帶着情感,一往情深,一片癡情,一腔熱血,全身心投入。

雖然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但是世界上許多事情,不是我們自己能夠控制的。但是我們唯一可以控制的就是自己,就是把手頭每一件活兒做好,做的地道,做出精彩。

再次要有攻堅克難的能力。一位校長受邀到某地講學,在晚宴上他告訴邀請方自己從來不喝酒。邀請方說沒關係,在你面前放一個酒杯,倒上酒放着,這是一個禮節,喝不喝隨你。後來邀請方敬酒,這個校長感到不好意思,就喝了一小口。這下可不得了,在大家的熱情勸說下,校長一不小心就喝下去很多,沒想到的是他喝了很多酒竟然自己沒有醉,他突然意識到,原來自己是可以喝酒的。這說明,人的生命潛力無限。

前幾天偶然看到江蘇衛視的《超強大腦》,一位73歲的老師曾經是一位非常健忘的人,後來他有意識地訓練自己的記憶力,他能夠熟練地背誦《道德經》《孫子兵法》等經典。竟然在電視上挑戰圓周率小數點後面5000位數字。這說明,只要努力,生命甚至是可以逆生長的。一個人的潛能其實是無限的,肯·羅賓遜說:“人的潛能猶如礦產資源,埋得很深。” 很多時候由於自己設限,會覺得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這也幹不了,那也幹不了,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有如此大的潛能。

當然,要激發自已的潛能,一方面要在學習中激發潛能,學習是最好的保養,最好的修煉,終身學習,終身受益。我一直相信,只要你永遠處於學習的狀態,也就會永遠處於一種潛能迸發狀態。另一方面要在多些努力中激發潛能,在眼光上,要更長遠點,在認真上,要更細緻點,在膽識上,要更果敢點,在激情上,要更奔放點,在主動上,要更自覺點,在方法上,要更靈活點。同時要在急難險重,攻堅克難上激發自已的潛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