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衛延安國小生讀後感(通用20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4.56K

保衛延安小學生讀後感 篇1

前段時間,我看電視時發現很多電視頻道上都有不同的歌手在演唱同一首歌:我要去延安,旋律優美動聽,激起了我對延安的無限嚮往。剛好暑假“品味書香”的書目單上有《保衛延安》這一本書,於是叫媽媽幫我買了一本。

保衛延安國小生讀後感(通用20篇)

拿到這本書後,我是愛不釋手,常常看得是廢寢忘食。

這本書講的是1946年,蔣介石命令胡宗南率領34個旅,約25萬人,攻打延安,企圖搗毀中共中央的這個總指揮地。英勇的解放軍戰士在物質缺乏的情況下以2萬多的兵力阻擊敵人,掩護羣衆、領導轉移,在後來又以運動戰的方式消弱敵人的有生力量,上演了一場場以少勝多的好戲。我常常是一邊看,一邊爲戰士們捏一把汗,恨不得自己也能投入到戰鬥中去。

在這段艱苦的時期裏,戰士們在彭老總的帶領下取得了許多勝利。最著名的就是青化砭、羊馬河、蟠龍三戰三捷。青化砭戰役中,彭老總以一個營的兵力牽着敵人的主力2個軍到處跑,戰士們在雪地裏潛伏一整天,全殲了敵人整編第31 旅,活捉了旅長李紀雲;在羊馬河戰役中,以2個旅阻擊敵人9個旅,用4個旅全殲敵人整編第135旅,上演了虎口拔牙的好戲;在蟠龍戰役中,全殲敵人第167旅6700人,繳獲麪粉1萬多袋,子彈百萬餘發。看了這些戰役後,我佩服戰士們的英勇善戰,更是對指揮官彭老總的智慧佩服得五體投地,深深領會了古話“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的涵義。

看了這本書後,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得民心者的天下”。共產黨憑着堅定的信念和堅強的意志,和廣大的老百姓站在同一戰線上,以微弱的兵力就擊敗了兵力強大,武器精良的國民黨,從而建立了美好的新中國。

看了真本書後,我知道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沒有革命先烈的犧牲,就沒有我們現在這麼幸福美好的生活。所以,我們現在要好好學習,這樣,以後長大了才能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的繁榮富強!

看了這本書後,更加深了我對延安的嚮往,以後我有機會,一定要親自去膜拜一下我心目中的革命聖地——延安。

保衛延安國小生讀後感 篇2

最近我閱讀了紅色經典小說《保衛延安》,它是當代文學史上第一部大規模正面描寫解放戰爭的優秀長篇小說,被譽爲“英雄史詩”。讀完這一部站在時代和歷史的高度,以宏大的規模、磅礴的其實,能出色、真實地反映解放戰爭中著名的延安保衛戰的長篇小說,我深深爲其中偉大的任務形象,和他們所表現出來的偉大的人格精神所感動。

作品圍繞西北戰場我軍正規部隊與千倍於我軍的敵人浴血奮戰,以我軍主力縱隊的一個連所參加的青化砭、蟠龍鎮、榆樹、沙家店等戰役爲主線,藝術地概括了我軍由戰略防禦向戰略反攻的歷史性轉變。充分反映出了我軍領袖的戰略智慧和長遠的眼光。作品所刻畫的戰鬥場面規模宏大,內容豐富,從高級將領到基層連隊的箇中戰鬥生活,大大小小的戰鬥均有組織、有領導地進行。以及根據地的人民和遊擊鬥爭的活動等都有深刻具體的正面描寫。作品真實地戰線當時的嚴峻戰爭形勢,不避諱敵強我弱的懸殊形勢下的空前殘酷和壯烈的戰鬥局面,每次戰鬥都有無數英雄戰士壯烈犧牲。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戰爭,要取得勝利,必不可免的要流血犧牲,“一片土地一片血”,勝利的得來是付出了極大的代價的,單憑一個將領,即使有天大的本事也是不可能獲得勝利的,它是將士上下一心合作的結果。在《保衛延安》中,深刻揭示了這場戰爭能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在於黨中央、毛主席對整個戰局的正確分析和英明的決策;彭德懷司令員的正確部署和指揮;我軍將士從高級將領到戰士爲誓死保衛中央而浴血奮戰的革命精神。其中更關鍵的是採取了羣衆路線,我軍戰士在戰鬥中所體現出來的那種爲黨和人民的利益而英勇奮戰的精神,感動了根據地的人民。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就從根本上決定了這場全民戰爭的勝利局面。而國民黨軍隊在武器裝備上佔了絕對的優勢,但他們戰鬥的目的僅只是爲了消滅共產黨而維護自己的利益,卻忽略了人民的利益。武器在精良,也是要人來掌控的,國民黨軍隊將士上下不一,失敗也是必然的。作品中的共產黨戰士始終洋溢着熾熱的戰鬥激情,使人感受到人民戰爭具有無堅不摧、無往不勝的巨大威力。其次以高昂的筆調、遒勁的筆力,刻畫了一批豐滿而生動的英雄人物形象。表現出瞭解放軍戰士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不怕流血犧牲,甘願爲黨和人民的利益犧牲一切的偉大思想覺悟。

戰鬥中,雖然我軍犧牲了許多英雄戰士,但他們的犧牲換來了戰爭的勝利,保衛了黨和人民的利益,是死得其所的。“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他們是爲着人民的利益而死的,是重於泰山的。他們這種爲人民的利益不怕犧牲的精神,充分表現出了共產黨可以爲人民的利益犧牲一切,是一個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政黨,她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品中共產黨高級領袖在日常生活中,同羣衆平等的平凡一面,表現出了他們可愛的一面,也體現出了共產黨黨員,即使是再高級的領袖,也同普通羣衆一樣,沒有特權。作品還揭示了中華民族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聽從黨的指揮,才能取得勝利。

《保衛延安》一書刻畫的都是革命戰爭時期的英雄形象,而在和平年代的今天,可能再也不會有這種爲人民而戰的壯烈場面,但是他們所體現出來的那種精神是永遠值得我們學習的。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宗旨,也是每個共產黨黨員必須具備的精神覺悟。作戰堅持黨的領導,取得了完美勝利,而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過在黨的領導下,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科學發展觀,也取得了偉大成就,我國的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都有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這些成就,更堅定了我們在社會主義新時期要堅持黨的領導的信念。

雖然英雄犧牲了,但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精神、留芳千古的神話,他們是偉大的,是永遠不朽的豐碑。

保衛延安國小生讀後感 篇3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0週年,身邊的人掀起了一股看“紅色經典作品”的潮流,我也隨着大家的步伐,看了《保衛延安》。看過後我發覺這本書真的算得上是中國的一部紅色經典作品,不僅僅是書的內容,還有書中所散發出來的那種革命精神,讓我覺得又重溫了那個紅色的革命年代。

書中描寫的是我軍在山西的部隊奉命參加保衛延安的戰鬥,戰爭的勝利也就是收復革命聖地延安、解放大西北的勝利。這本書的語言貼近生活,而且很細膩,讓我有種他們就在眼前演繹的感覺。而戰鬥場面的描寫是十分震撼人心的,讓我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了敵強我弱情況下戰爭的殘酷激烈。每一次戰爭都會有無數的戰士犧牲,讓我更深刻的體會到了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多麼值得珍惜。所謂有得必有失,無數革命戰士的獻身換來的是最終的勝利,這是讓我欣慰的。

書中的人物刻畫的栩栩如生,每一個都是有血有肉的硬漢,每一個都是那麼深入人心。我還記得那個爲了掩護我軍而跳下絕崖深溝的李振德老漢,他讓我明白,革命沒有年齡的界限,無論老或少,都有能力也有責任爲革命付出。我最印象深刻的人物就是周大勇。他的人正如他的名一樣勇敢,有着大無畏的精神。他在戰鬥中成長,也在戰爭中被錘鍊得愈來愈堅強勇敢。他的精神也是無數革命戰士所擁有的精神,是永垂不朽的令人敬佩的革命精神。

這本書讓我看到了許多,同志們的團結,每個革命戰士的努力,每一場戰爭的奮不顧身,每一個人犧牲時的無怨無悔……書中有這樣一句話:這個團,依靠這一套完備而精密的組織,依靠這些奮不顧身的工作的人,才成了永遠充沛活力的戰

無不勝的整體。“團結就是力量”,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大家的力量扭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心往一處靠,那就是團結,就是更大的力量。我從這本書中也感受到,沒有什麼是難事,只要努力,任何不可能都是有可能的。也沒有什麼過程會是一帆風順的,總會有些磕磕絆絆,但邁過這道坎,就像雨過天晴,總會有彩虹出現,總會看見成功的曙光。

保衛延安國小生讀後感 篇4

延安——中國革命的聖地,近代多少革命先驅、思想先進青年心中的革命樂土。1947年三月初,以蔣介石爲首的國民黨反動派撕毀國共談判的面紗,部署數十萬兵力對延安發動了瘋狂的進攻。《保衛延安》正是在此種緊張的戰爭氣氛中,張開了一幅幅動人的人民革命戰爭的圖畫。

雖然國民黨反動軍隊數量和裝備上佔都有絕對的優勢,軍隊人數遠勝於我軍,但是黨中央、毛主席對整個戰局的正確分析和英明決策,彭德懷司令員的正確部署和指揮,和從高級指戰員到普通戰士浴血奮戰、誓死如歸保衛黨中央、保衛革命的精神,陝甘寧邊區羣衆和全國人民的支援和擁護讓這些優勢化成了“談笑間的飛灰”。

作品中主人公周大勇的英雄形象,在一場場慘烈的戰爭中得以得到了充分的描寫。他對黨、對領袖、對人民的無限忠誠和偉大的革命獻身精神,無不深深的感染着他身邊的每一個戰友和羣衆,也深深的打動着今天的我們。

在革命隊伍裏,上下同心,頑強奮戰。從像彭德懷這樣我軍的高級將領,到陳允興、李誠、趙勁、衛毅這樣精於謀劃、勇於作戰的軍官,從周大勇、王老虎這樣在一線披荊斬棘、勇猛無畏的戰場風雲人物,到普通的戰士、炊事員,從革命老英雄李振典到一般擁護革命的羣衆,他們身上體現出來那股誓死忠於革命的精神令人感到振奮。那種直面強敵、無所畏懼的氣勢和氣魄,讓人蕩氣迴腸,將士的獻身神,令人感動,軍事將領卓越的軍事才能,讓人無比自豪。

彭德懷司令員在延安保衛戰前作戰爭動員

作品以主力部隊中的一個連爲主體描寫對象,重點描述了這個連在一場場戰鬥中體現出來的的英勇殺敵、視死如歸的戰鬥精神,由點及面地反應了我人民解放軍不畏強敵、英勇頑強的軍魂。看這部作品,扣人心絃的情節描寫,讓人的精神時時刻刻被牢牢地吸引沉浸在那充滿硝煙的戰場上。雖是觀戰,實在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那些有血有肉的革命前輩們的氣魄和英魂,激勵着今天的我們去努力,去奉獻,去爲國家的繁榮昌盛而奮鬥。

保衛延安國小生讀後感 篇5

抗日戰爭時期,蔣介石曾發出過“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戰鬥號召。其中,“一寸山河一寸血”在今天看來,評於杜鵬程先生寫的《保衛延安》是再恰當不過了。

《保衛延安》講述了1947年,國民黨軍隊重兵進攻延安。人民解放軍主動撤出延安後,在青化砭和蟠龍鎮兩場戰鬥中接連獲勝。周大勇連與主力失去聯繫,孤軍奮戰,殺出重圍。國民黨軍隊欲與人民解放軍決戰,結果受到重創。小說刻畫了周大勇、王老虎、馬全有、馬長勝等一批有血有肉的人民解放軍基層幹部和陳興允、李誠、衛毅、張培等一批血肉鮮活的解放軍高級指揮員,並第一次塑造了彭德懷將軍的形象。還站在時代和歷史的高度,以宏大的規模、磅礴的氣勢,描繪出一幅真實、壯麗的人民戰爭的歷史畫卷。

全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主人公一連連長周大勇,在一次次戰鬥中,他的性格展現得淋漓盡致:對黨、對領袖、對人民的無限忠誠和偉大的獻身精神。聽到黨中央撤離延安,看到陝北的羣衆倒在血泊之中,“慘烈的痛苦和憤怒煎熬着他的心”。強烈的愛憎、高度的階級自覺性成爲他爲人民奮不顧身、創造驚天動地英雄業績的強大動力。戰鬥中他總是主動請求承擔最危險、最艱鉅的任務。在長城線上的突圍戰中,他身負重傷,帶着傷病員和疲憊不堪的戰士,被圍困在一個小山洞裏。面臨絕境,他想的不是怎樣安全突圍,而是想想的是怎樣“緊張地爲自己階級的事業戰鬥下去”,終於率領戰士闖出險境。誠如團政委李誠所說,周大勇是一個“渾身汗毛孔裏都滲透着忠誠”的人。青化砭戰鬥,他衝鋒陷陣,個人生死全然置之度外;蟠龍鎮攻堅,他智勇雙全,出色地完成誘擊敵人的任務;尤其是在長城線上,連隊陷入敵軍重圍,與主力失去聯繫,他以無比的剛毅和勇猛,無比的機智和沉着,指揮戰士在敵羣中左衝右突,周大勇是在緊張的戰鬥和嚴酷的考驗中,在黨的教育下,成長起來的人民英雄。周大勇是一個連長,一個指揮員,同時也仍然是戰士中的一個。在我們革命的軍隊中,指揮員和戰鬥員的思想感情本來是完全相通的,因爲戰鬥的目的和意志是完全一致的。指揮員們也都保持着戰鬥員們的特色,因爲指揮員們的優秀精神就是從普通戰鬥員的精神中提煉和提高起來的東西;無論指揮員和戰鬥員都來自人民羣衆,都爲黨的教育、部隊教育和革命鬥爭所培養和鍛鍊,同時大部分指揮員就都是從戰鬥員中成長起來的。在周大勇身上,普通的然而英勇非凡的戰士的特色尤其鮮明;他是我們人民戰士的一個典型。他的性格的成長,體現着一個普通的勇敢的戰士怎樣成爲一個英雄和出色的指揮員的成長,而尤其體現着一個普通人怎樣成爲一個不能摧毀的堅強的革命戰士的成長。周大勇成長的具體歷史,反映着人民革命的一長段艱苦鬥爭的歷史。他是紅四方面軍長征時投軍的,那時他還只是一個十三歲的孩子,而在他投軍前,他已經汲取了革命的乳液,尤其是喝夠了革命受挫折後的災難的苦液;在投軍後,黨和部隊的教育以及一次一次的艱苦鬥爭把他逐漸煉成了具有銅筋鐵骨和鋼的意志的人。他的成長也可以說明:他是那種除了自己的部隊就沒有另外的家,也不相信還會有比這更好的另外的家的人中的一個。在這些人的心目中除了黨,人民,祖國,人類實現社會主義理想,就再也沒有別的什麼了。在他們,唯一快樂、光榮的事情,就是爲人民而戰鬥,而犧牲。這樣的人,看起來誠然是單純的,然而卻是內心最富有的人,是真正有信仰的人,是體驗着黨性的人。因爲他們最深刻和最密切地聯繫着人民的苦難和希望;他們任何一個行動和思想,都會先去體會黨的教育和黨的意志。他們是親身地體驗着被壓迫勞苦羣衆的切身要求的,也是親身地體驗着勞苦羣衆只有在黨領導之下團結起來鬥爭才能解放自己的實際的革命道路的;因此,無產階級的理想,黨的領導,人民的勝利,就成爲他們的最堅強的信仰力量,這使他們在敵人和困難面前成爲大無畏者。這是真正的人民戰士和英雄,是千錘百煉出來的英雄,而不是僅僅立了一兩次功的英雄;這樣的英雄,只要在內心上不失去和人民,和黨,和自己部隊的聯繫,不失去信仰力,是無論放到什麼地方去都不會被毀滅的。在這部作品中,作者所描寫和歌頌的英雄和戰士,在根本上就都是這樣的人物。

書中還描寫了爲了戰友能安全走出沙漠,把一袋水留給他人而渴死犧牲的老炊事員孫全厚,“讓連長喝吧……別……浪費……浪費東西了,讓連長……走出沙漠……”他臨死前仍爲他人着想,真正體現了革命軍隊的精神;爲了游擊隊的安全抱着孫子牛栓跳下高崖半生不遂的游擊隊長李玉山的父親李振德老人“你們都是賊!終不得好死!共產黨萬歲!毛主席萬歲!”他臨危前不屈的話語震撼了我的內心,這真是一個渾身錚錚鐵骨的老漢啊:我還清楚地記得,團參謀長衛毅犧牲後,他在一連的弟弟衛剛抱着他的屍體嚎啕大哭:“哥,你不能死啊!讓我替你去死!讓我替你去死……”這撕心裂肺的哭聲,像融化了的鐵水,一點一點地滴在我的心坎上,這真是一對情比金堅的好兄弟啊!

爲什麼共產黨能順民意、得民心呢?這個問題在書中有了解答。在書中,彭德懷將軍曾說過:“我們要像掃帚一樣供人民使用;而不要像菩薩一樣讓人民恭敬我們,擡高我們,害怕我們。菩薩看起來很威嚴、嚇人,可是它經不住一掃帚打;掃帚雖然是小物件,躺在房角里並不惹人注意,但是每一家都離不了它。”這是一個何等偉大的將軍啊!不當受人民崇敬的“菩薩”,而要當供人民使用的“掃帚”,不是一個偉大的、一心爲人民服務的將軍,說不出來。書中第六章第五節中,陳興允旅長曾經這樣地描述過我們的戰士們:“我們的戰士,把自己的全部生命、青春、血汗,都交給了人民事業。他們即使去赴湯蹈火粉身碎骨,也積極自動毫無怨言。一個人,望着他們就不知道什麼叫艱難畏懼。一個人比比他們,就覺得自己貢獻太少,就覺得自己站在任何崗位上都不應該有什麼不滿意。”人面對他們,還有什麼個人打算,那會羞愧而死!

當團指導員張培讓周大勇傳達中央撤軍的決策時,周大勇是“才從牙縫裏擠出了這幾個字:‘我軍……退出延安……’”然後“戰士們像聽到什麼命令一樣,嘩地一齊站起來……有人低聲哭了!眨眼工夫,全場人都慟哭起來。有的戰士還跺腳,抽噎着哭。眼淚滴在手上,胸脯上,冰冷的槍托上……人民解放戰爭打了八個多月,難道我們放棄的地方少嗎?有許多戰士親眼看見自己的家鄉放棄了,可是誰淌過一滴淚呢?自己參加了人民軍隊十年開外,也沒見過戰士們這樣哭過!”這聲音,是從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解放戰士的身上發出來的,但這對黨、對中央的一腔忠誠,使這哭聲不再普通,不再平凡——這是多麼神聖的哭聲啊!

“每一場戰鬥,都會有人犧牲。我們陝甘寧邊區的每一片土地,現在都染上了鮮血”這是周大勇說的,也是我們讀者的感想。如今,這片美麗的土地上不再有硝煙,這是先輩們留給我們的。有時候,人要懂得珍惜,想想“一寸山河一寸血”,想想“一片土地一片血”,再想想我們的幸福生活,我們要珍惜。

保衛延安國小生讀後感 篇6

高爾基曾經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今天,我讀了英國著名作家斯蒂文森的《金銀島》。

書中描寫的是一個名叫吉姆的孩子,從老海盜比爾的遺物中偶然發現一張藏寶圖。在鄉紳和醫生的幫助下,踏上了尋寶的路程。旅途中,他們發現船上有裝成水手的海盜,於是船上的人們展開了一場惡鬥。

在吉姆逃跑後,他駕駛着小船靠近了大船,並且把船上的海盜全部打敗了!我的老天爺呀!一個-歲的孩子竟然能打敗五六個海盜!你沒有聽錯,這就是事實。

正義的一方以7個人的能力打敗了對方的19個人。這還是一個以少勝多的戰例呢。

這個故事情節驚險曲折,人物形象鮮明生動,充滿主人公的機智勇敢,風浪迭起的氣氛渲染使這本書從始到終籠罩着一層神祕的色彩。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在書籍中成長吧!

保衛延安國小生讀後感 篇7

最近,我讀了一篇令我深有感觸的古文——《鹿亦有知》。

故事的大意是:有個以砍柴爲生的李氏,砍柴時發現了一隻小鹿仔,就把它帶回去撫養。小鹿一天天地長大了,和主人建立了非常深厚的感情。每天早上出去,晚上一定回來。又到秋天用鹿祭祀的時候了,皇家派出的獵人,十餘天都沒能碰到一隻鹿,就來求李氏讓出那隻鹿。開始他堅決不答應,但經不住獵人再三哀求,他開始動搖了。結果這天晚上,鹿出去後再也沒有回來,李氏很是後悔。

小鹿信任李氏,而與他親厚,可李氏卻最終因爲眼前一點利益出賣了小鹿,小鹿出走時一定很傷感吧。動物也是有感情的,我們要像愛護自己一樣愛護他們,不能背叛他們,否則他們就會離你而去。其實,我們不僅要愛護動物,還要愛護大自然和地球。近些年來,人們只注重工業開發,卻忽略了環境保護,讓地球媽媽和大自然遍體鱗傷:每天,都有55000公頃的森林從地球上消失;每天,都有1400萬公頃的土地被沙漠吞噬;每天,都有100多種生物滅絕;每天,都有15000萬噸工業煙塵滯留在大氣中……

我相信,只要每人植一棵樹,地球上將不再會有沙漠;我相信,只要每人不再隨意捕殺動物,地球上的生態將會保持平衡;我相信,只要每人都儘量綠色出行,每個工廠儘量減少廢氣排放,地球的大氣層裏將不再會有工業煙塵;我相信,只要每人都不亂丟垃圾,做好垃圾分類,地球上的污染將會大大減少……我希望,每個人都能像對待自己的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讓我們行動起來,共同愛護我們的家——親愛的地球媽媽吧!

保衛延安國小生讀後感 篇8

我是《國小生之友》的忠實小讀者,我非常喜歡這本書,它的裏面內容豐富,有探索先鋒、科幻營地、數學故事會等欄目,這些都是我喜歡看的,但我最喜歡的就是裏面的“奇趣自然”欄目了。

記得今年的第10期裏的奇趣自然講的是動物的“路標”,非常有趣,使我知道了狗是靠自己的尿液作爲路標找到回家的路;犀牛是憑藉靈敏的嗅覺聞着自己的糞爲路標回到原來的棲息地;螞蟻外出覓食時會在沿途撒下一種信息素的氣味,給同伴們建立路標,引導夥伴覓食或返巢。

這是動物們的趣事,你知道植物有哪些趣事嗎?

在第9期的“植物也會表達感情”裏我知道了植物也有眼睛,也愛聽音樂,也要睡覺。所有的植物“眼睛”都喜歡陽光,不過不同的植物偏好不同的光,有的植物光照時間超過12小時以上才能開花,有些植物光照時間不足12小時就開花。如果你把耳機套在植物身上,每天播放三個小時的音樂,你會發現聽音樂的植物生長速度明顯較快,果實增重。植物睡覺是爲了減少熱量的散發、避免水份的蒸發和防止自然災害的侵襲,有利於自己的成長。你說,植物們是不是很有趣?

從《國小生之友》這本書上,我學到了很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也懂得了很多道理。今後,我不但要繼續認真地看這本書上的每一篇文章,而且要自己動手寫文章,從一個小讀者變成小作者。

保衛延安國小生讀後感 篇9

《程門立雪》這個成語故事家喻戶曉。故事講的是宋代着名理學家楊時求學的故事。有一天,楊時與他的學友遊酢,因對一個問題有不同看法,爲了求得正確答案,他倆一起去老師程頤家請教。時值隆冬,天寒地凍,瑞雪紛飛。來到老師家時,老師坐在爐旁打坐養神。楊時不敢打擾老師,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門外等候。程頤一覺醒來,從窗口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非常感動,趕忙起身迎他倆進屋。

讀了《程門立雪》之後,我爲楊時尊師重教,立志求學的精神而感動,正是由於他能夠尊敬師長,虛心向老師求教,終於成爲一位知名的學者。全國各地的人,都不遠千里地來拜他爲老師,大家尊稱他爲“龜山先生”。試想:楊時經過苦心等待,程頤教給他的知識他會不認真記在心裏嗎?假如楊時看見老師沒有時間,扭頭就走,那也就關閉了一扇成功的大門。

可是,再看看我們的課堂,老師在講課,有的學生在下面說話,做遊戲,有的甚至偷吃東西,真不知老師講的知識能不能裝進腦子裏去。老師在班裏批評不聽話的孩子,可是不一會兒,這個孩子就又開始講話了,這樣的學習態度,又怎能成爲一個有成就的人呢?

偉大領袖毛澤東青年的時代聽過徐特立先生的課。當徐特立60壽辰時,他特意寫信向徐老祝賀。信中說:“您是我20xx年前的先生,您現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將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事實證明,對老師有一分恭敬,便有一分成就。今天,我們應該像毛澤東、楊時那樣,尊敬師長,親近師長,讓尊師重教成爲一種風氣,這樣智慧才能得到傳承。

保衛延安國小生讀後感 篇10

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茲魔法學校經過三年的學習和磨練逐漸成長爲一個出色的巫師。新學年開始前,哈利和好朋友羅恩、赫敏一起去觀看精彩的魁地奇世界盃賽,無意間發現了消失十三年的黑魔標記。哈利的心頭籠罩上一層濃重的陰雲。但是三個少年仍擁有他們自己的天地,霍格沃茲魔法學校是他們心中的伊甸園。然而少男少女間的友情竟是這樣的一波三折,忽晴忽雨……。

哈利渴望與美麗的秋.張走進一個美麗的故事。但這個朦朦朧朧的憧憬卻遭受了小小的失意。也許哈利註定就不能做個普通的魔法師。他的身邊總是暗藏殺機,他從降臨人世間就帶着使命,他的使命是用他的死亡來消滅伏地魔。

這是一套有魔力的書籍,每個假期,我總是會翻出我的哈利波特,走進這個魔法世界中,跟隨哈利、羅恩、赫敏的腳步跟伏地魔鬥、跟食死徒較量。

在巫師的世界中,有賽場,有爭奪,在麻瓜的世界中也有爭奪和賽場,如何解決這場紛爭呢?對伏地魔這種壞蛋要狠,可畢竟這種程度的壞蛋只有一個,所以在現實中我們還是要學會謙讓。

保衛延安國小生讀後感 篇11

今天,我在家讀了中外美德故事,其中《程門立雪》這個故事讓我深有感觸。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宋朝有個叫楊時的人,他十分好學。一年冬天,他和同學遇到一條難題,他們就冒着刺骨寒風,千里迢迢去程頤老師家裏求教。到了程頤家門口,恰好程頤在閉目休息。爲了不影響老師休息,他們便站在門外等候。可等了很久,老師也沒醒來,門外下起了鵝毛般大雪,兩人凍得渾身發抖,仍然站着。等老師一覺醒來,他們已經變成了一個雪人。

我覺得我們應該學習楊時和他的同學這種尊敬老師,虛心求教的精神。尊敬師長是我們每個同學都應該要做到的。其實上課認真聽講,不頂撞老師,謹記老師的教誨,幫助老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這些都是對老師的尊重。在學習中,我們遇到不懂的問題,就應該主動向老師虛心請教。只有虛心請教,纔會不斷進步。我們不僅要虛心,還要有禮貌。只有這樣,纔會得到別人的幫助。想想我們現在都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聽老師講課,不需要像楊時那樣千里迢迢地來到老師家請教,也沒有風吹雨打。可我發現我們班有的同學仍不珍惜這好的條件,上課不認真聽講或者上課大聲講話,有時犯了錯誤還不接受老師的批評,並用髒話罵老師,我覺得這些都是不尊敬老師的行爲。老師是辛勤的園丁,她們用汗水辛勤地哺育着我們。是老師打開我們知識的窗;是老師帶領我們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是老師教我們寫字;是老師教我們怎樣做人;是老師幫助我們編織美好的夢想。我們一天天長大,可我們的老師一天天變老,老師把青春年華都獻給了我們。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呢?還有什麼理由不尊重老師呢?

讀完這個故事,作爲生活在新時代的我們應該尊敬老師,好好學習,用好的成績去回報老師。做一個尊敬老師,愛學習,不怕吃苦,有孝心的好學生。這樣才無愧於辛勤培育我們的老師。

保衛延安國小生讀後感 篇12

《童年》是講述阿廖沙個人成長和生活經歷的自傳小說,也是反映廣闊社會生活的現實主義小說,對於我們來說,我們的童年浸泡在甜蜜中,沒有戰亂,沒有糾紛,只有愛的陽光的溫暖,只有親情的雨露的滋潤。童年,是美好的,最值得回憶的時光,可對高爾基來說呢?寒假裏,我細讀了高爾基的《童年》,心久久不能平靜。

細讀《童年》,猶如走進一個書卷裏鐫刻的黑暗社會,聆聽一次社會底層老百姓的訴苦,它雖然沒有大部小說的氣勢雄偉,卻給我帶來了更多的感慨與震憾。

故事如潺潺流水,流啊流,也流經了許多美好善良的人物:外祖母冒死救火,給阿廖沙講奇幻的童話故事;正直本分的老匠人;用自己手臂夫阿廖沙擋住皮鞭的“小茨岡”;愛好科學的房客“好事情”——他們的可貴之處是他們處於黑暗中,依然出淤泥而不染,讓人在一片混沌中嗅到芬芳!

就這樣,故事在阿廖沙母親死去,外祖父與外祖母分家,小阿廖沙去人間謀生後結束了。阿廖沙那苦難的童年呵,也悄然無聲地結束了。

然而,與阿廖沙相比,我們是多麼脆弱。也許,這些磨難對於現在同齡人來說,不會發生也沒有一個人做得到,但是,萬一發生了,我們是不是也應向阿廖沙這樣勇敢地面對呢?幼小的阿廖沙以他的頑強的毅力和堅定的信念,以他分明的善惡和強烈的同情心,克服了各種困難,追求自己的理想,他是一個“大寫的人”!

讀完全文,我心猶如壓了千鈞之石,一片沉重與慘然。是的,阿寥沙那麼小,卻飽嘗了人間的酸甜苦辣。面對喪父之痛,他默默承受,面對毒打,侮辱,以及自私貪婪、野蠻殘酷的小市民,他以微薄之力反抗。十一歲便被外祖父趕出家門,到外面謀生。在外祖母美好品質的行薰陶下,他憎恨黑暗的社會,同情不幸的人,對美好的生活充滿了憧憬。他反抗外祖父的毒打,在憤怒中,他幾乎要殺了毆打母親的繼父,阿廖沙,這是一個多麼充滿正義,不畏強暴的少年形象!

保衛延安國小生讀後感 篇13

在愉快的寒假裏,我讀了《簡愛》這本書,他給了很多啓發,使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主人公簡愛從小失去了父母,被寄養在舅媽家中,他從小就承受着與同齡人不一樣的遭遇;舅媽的嫌棄,表姐的輕視,表哥的毒打與侮辱後來,簡愛進入勞沃德學校學習,畢業後,他又來的桑菲爾德莊園當家教,與主人羅切斯特互相產生了愛慕之情

簡愛,他勇敢、堅強、自尊自愛,敢於向惡勢力反抗。那麼,他的勇氣是從哪兒來的呢?對,是磨練出來的。

與簡愛相比,我感到無地自容。可以說,簡愛受到的折磨數不勝數。而我呢?平時受到媽媽爸爸的一點批評和責罵,就會亂髮脾氣。

讀了這部名著,我感觸頗深。簡愛雖然相貌不那麼出衆,但她有一顆善良真誠的心。而如今社會上,有的人外表美麗,可內心非常醜陋,他們與簡愛相比,真是天壤之別。

我覺得我要向簡愛學習,學習他的堅強勇敢的精神。

保衛延安國小生讀後感 篇14

讀完了這本由劉墉所編寫的勵志小品超越自己,從書裏面體會到了許多在生活上會碰到的問題,作者藉由寫給自己就讀紐約曼哈頓史岱文森高中的兒子的信中慢慢的去蕪存菁,經挑細選之後所創作出來一本值得我們細細品嚐,慢慢體會書中所有的問題以反解決之道.   書中的第一偏當中提到了作者兒子上學途中所會經過地方都是紐約最亂,也是最常發生強暴,搶劫,殺人的地下鐵,作者告訴他的兒子上學的這段路就好比是人生所要走的路一樣,陸上潛藏著許多的危險,未知,但這條路就像是一個佈滿毒蛇猛獸,危機四伏的森林一樣,不過要是不走過這條閉精的道路,就不可能成爲一個真正成熟的人.   書中也提到了幽默感在於生活上的重要性,它可以使你的人際關係保持在一個良好的狀態,它也代表一個人的智慧,機智以及是否有足夠的胸襟,寬宏的肚量能夠接受別人的冷嘲熱諷,如果我們能有效的運用幽默感,那我想在生活中一定也有不斷的歡笑.   作者說上天給每個人的時間都是一樣公平的,但有的人的時間永遠不夠用,但有的人不但時間夠用,而且甚至還有很多剩餘的時光做自己喜歡的事,對於已經上高二的我來說,如何好好的運用一天之內所有的二十四小時的時間,變成了一個非常重要而且必須優先解決的一個問題,作者提出了四個非常好的方法提供我們供做參考,第一,決定事情前的急重輕緩並排好優先順序,免得該做的是沒有做完.第二,用較多的時間做需要花長時間做的事,用較短的時間來處理一些鎖事.第三,以速度爭取時間,將爭取到的時間集中爲較大的.第四,如果可以的話,在同一時間內做更多的事,史時間多元化.我也得從以上四點中多多的學習了.   作者提到了他在創作這本說的時候,他的朋友來到了家中拜訪,並看了他的稿子不夠有說服力,應該站在更多立場去想,作者起先很不以爲然,但是後他又重新把稿子全都看了一遍,自己也發現這些個稿子的確有必要重新改過,於是作者放棄了前面二十幾篇的稿子全部都再重新改過,終於完成了這本「超越自己」,後來這本書月賣越好,從這件事中又可以瞭解一件事若要達到更好的境地就必須不斷的修改,最好是能夠重新來過.   書上還說絕對不能安於現狀也不可乙太自滿,因爲成功的榮譽是短暫的,若不從現在開始準備爲了下一個成功,當你失敗的時候只會遭人白眼,因爲古人說過「勝者爲王,敗者爲寇.」別人只會看見你的成功,鮮少人會因爲你的失敗而同情你.   這本書中還有很多很有用方法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用到,感謝老天,讓我能看到這本難得一件的好書.

保衛延安國小生讀後感 篇15

《超越自己》是作家劉墉寫給剛考上紐約史岱文森高中的兒子劉墉的一百一十六封書信,信中針對而這些每日生活所遭遇的事件加以發揮及引導,寄理於情的的字字句句,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關愛,教會,期許。   超越自己,這句簡單的話概括出來了所有成功人士的祕訣,他們有勇於超越自己的衝勁。那麼爲什麼大多數人都不能成功呢?因爲他們難以把喔機會,因爲拖延的毛病﹔容易滿於現狀,沒有更高的理想﹔不敢面對未來,因爲缺乏信心。爲什麼不能成功?一句話,因爲不能超越自己。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超越自己的經驗,在幼兒期,沒有人比我們走路,我們卻是這自己站立,不斷站立,不斷跌倒,不斷站起,不斷試步終於能從爬的階段,走入走的時期。然而,我們對此也不滿足,又要學習跑。那麼爲什麼在我們能早,能跑,能寫,能說之後,卻丟掉了自己原先具備的不斷超越的衝勁呢?   因爲這是上天的安排,讓我們在具備了謀生能力後,就很少有繼續超越的想法。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安心做一個普通的凡人。   只有少數人會說﹕“我不要做一個普通人,我要超越自己。”於是,在這種努力與信念下,他們將自己提升了並且隨着不斷地超越,他們做出了世人無與倫比的成就。他們就是前面說的那些成功人士。   所以劉墉說﹕“在整個奮鬥過程中,我認爲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尤其是那些收受盡呵護的年輕人,爲了獨立面對未來,他們必須戰勝自己的惰性和依賴心。這種毛病若不根除,無論在父母的逼迫下成績,功課有多好,將來都難以成功。……這個世界是不等人的,它殘酷得甚至不能給失敗者一點點的同情……你必須成功,因爲你不能失敗!這是一句莫名其妙的話,卻給人耐人尋味的道理。   我用三句話概括了這些內容﹕超越自己與生俱來的弱點!   創造自己個人的風格!   肯定自己是個不可或缺的存在!

保衛延安國小生讀後感 篇16

最近,我讀了一篇文章,名字叫《珠穆朗瑪峯上沒有溫暖》。看到題目,我立刻被吸引住了。它到底想要表達什麼意思給讀者呢?經過深思熟慮,我決定帶着問題去閱讀這篇文章。

“我”在一次月考中碰到了對手,一個愛笑、開朗、能和同學和睦相處的女孩。而“我”平時卻十分安靜,喜歡獨自思考、閉門獨處。經過努力和奮鬥,她已被

“我”“成功地”甩在了後面,但班上的同學並不支持“我”。最後,卻是她帶動同學幫“我”,這一舉動讓“我”和她成爲了朋友。

“珠穆朗瑪峯上太冰冷,沒有一絲溫暖,人偶爾站在上面可以享受成功的喜悅,但是一直站在上面會孤獨無助。”是啊,芬芳的鮮花需要大家的讚美,良好的品德需要大家的讚揚,一時的成功更是需要大家的讚許和認可。如果得到了卻不受人欣賞,那就不算是真正的成功了。即使要要攀登珠穆朗瑪峯,也需要團隊的力量,只有和整個集體去分享你的成功,自己的努力纔會變得有意義。

保衛延安國小生讀後感 篇17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羣雄逐鹿,明爭暗鬥。居住在遼西一帶的烏桓強盛起來,他們南下攻城掠地,成爲河北一帶的嚴重邊患。建安十年,我率軍摧毀了袁紹在河北的統治根基,袁紹嘔血而死,其子袁譚、袁尚逃到烏桓,勾結烏桓貴族多次入塞爲害。當時,我軍處於南北夾逼的不利境地:南有盤踞荊襄的劉表、劉備,北有袁氏兄弟和烏桓。爲了擺脫被動局面,我採用謀士郭嘉的意見,於建安十二年夏率師北征,五月至無終,秋七月遇大水,傍海大道不通,後接受田疇建議,斷然改道,經徐無山,出廬龍塞,直指柳城,一戰告捷。九月,勝利回師,途經碣石。這正是河朔一帶的風土景物。我們遠道而來,登上碣石山頂,東望大海,視野寥廓,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在這浩淼的海面上,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突兀聳立的山島,使大海顯得神奇壯觀。矗立在岸邊的礁嶼起伏錯落,雖然已到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但礁嶼上樹木繁茂,百草豐美,叢生的草木在秋風中搖曳。定神細看,在秋風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瀾,洶涌起伏。茫茫大海與天相接,空濛渾融。在這雄奇壯麗的大海面前,太陽、月亮、星辰、銀河都顯得渺小了。日月的運行,好像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出發的。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產生出來的。它們的運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納。島上蕭瑟的秋風掀起洶涌的波濤,洶涌喧騰海面是多麼浩瀚無際。真是幸運極了,我們讚美不已,用歌唱來表達自己的情意。

保衛延安國小生讀後感 篇18

讀了《西遊記》,我的感受很深。

《西遊記》這本書主要寫了孫悟空不平凡的出生,以及他在花果山逍遙的生活 。後來,孫悟空大鬧天宮,結果被佛祖壓在五行山下。最終孫悟空跟隨唐僧到達西天,取得了真經。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是孫悟空。他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不但敢與至高無上的玉皇大帝爭鬥,併爲自己 爭來了“齊天大聖”的稱號,還不懼怕任何妖魔鬼怪,絕不放過一個妖魔,面對 困難絕不低頭。

我還喜歡唐僧,他接受大唐皇帝的命令,前往遙遠的西天取經。一路上 風餐露宿,困難重重。唐僧面對 困難決不放棄 。

其實,無論是在生活 中,還是在學習 中,我們都會遇到困難,這時我們應該像孫悟空和唐僧一樣,迎難而上,才能成功 。

保衛延安國小生讀後感 篇19

寒假,我在書店買了一本《國小生魯迅讀本》,我漫不經心地讀着,不知不覺已被魯迅童年的故事所吸引,完全沉浸在這本書裏。

魯迅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魯迅的童年伴隨着百草園、社戲長大,他熱愛生活,喜歡觀察和思考,這些成爲了魯迅後來寫作的基礎。我們正處在一個學習寫文章和打基礎的階段,要寫好文章,除了掌握基礎知識和寫作技巧外,更重要的是觀察我們周圍的人物和事情,觀察和體會人與人之間的各種感情。文學家魯迅善於觀察研究各種人物,他的筆下創作出了祥林嫂、阿Q等衆多讓人難以忘記的人物,這些人物分別代表不同的人羣,其實他們都是魯迅對生活仔細觀察後創作出來的。這讓我明白,善於觀察,多參加社會實踐是寫好作文的重要方法。

魯迅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深深觸動着我,魯迅在那個時代,對待人民大衆,對待自己的人,像對“孺子”一樣,甘於爲他們服務。我們要學習魯迅愛憎分明的立場,熱愛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在文章裏把好人好事的精神寫給讀者,展現友好善良積極向上的精神,還要批評那些好逸惡勞、自私醜惡,讓別人看了文章後有所收穫。

魯迅說過“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我們要學習魯迅珍惜時間的精神,好好珍惜現在的時光,努力學習,多掌握基礎知識,利用好每一天,讓每一天的學習都有收穫,這樣我們就不會虛度時光,將來回想起來就不會後悔。

《國小生魯迅讀本》給了我很多啓示,魯迅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也許將來我們不能成爲偉大的文學家,可是隻要我們勤奮,就能成爲社會有用之才。

保衛延安國小生讀後感 篇20

早就知道《駱駝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然而,當我坐在桌面前翻閱時,才感到這部不朽之作的巨大力量。它以典雅的文辭,細膩的描寫,美妙的意境,講述了一個上等車伕墮落爲社會垃圾的過程。書中一個個字如一顆顆珍珠,成功塑造了各色人物。其中,主人公祥子最能引起我的注意。

文中寫到:“拉到了終點,祥子的衣褲都擰出得出汗,嘩嘩的,像剛從水中撈出來的。他感到疲憊,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驕傲的。”我從這句話感受到了祥子是一名辛勤的勞動者。爲了掙錢,他頂着毒辣辣的太陽的折磨,忍着汗水的層層洗禮,全心全意地爲客人拉車,即使汗如雨下,也絲毫不減祥子的工作鬥志。他,是一個經歷辛酸而不衰,備經磨難而更強的真真正正的龍的傳人,在他的身上,處處散發出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熔鑄而成的可貴品質——吃苦耐勞。

當我讀到“他吃,他喝,他嫖,他賭,他懶,他狡猾,因爲他沒有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去了”這句時,我憤怒。“舊社會!可恨的舊社會!”這幾個字猛地敲打着我的心靈深處——我憤恨——它腐蝕了祥子的可貴品質,摧殘了祥子的美好人生。此時,我不禁要問;“爲什麼?爲什麼舊社會不讓好人有好出路?爲什麼舊社會要像陣陣狂風般吹倒祥子心中的意志之船?爲什麼要像一盆冷水般徹底澆滅祥子的理想之火?爲什麼?”頓時,憤怒和惋惜之情溢滿心間,我不由地仰天長嘯……

讀了《駱駝祥子》這本書,我更加懂得了今天的光明社會是來之不易的。我一定會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將祥子吃苦耐勞的精神注入到我的學習中,好好學習,爲不被社會淘汰而向上,爲完全消滅舊社會而奮鬥,爲創造美好的未來而努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