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國中讀書心得體會(精選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64W

《人生》國中讀書心得體會 篇1

這是我第二次讀路遙的書,同平凡的世界一樣看完之後,感悟良多。《人生》與《平凡的世界》一樣皆從平常的天氣開展出去,在我們的眼裏無論是風雨飄搖或是白雪紛淋都只過是正常的天氣情況,並無多少異樣。然而作者早已將故事主人的命運昭示出來,安排得妥妥當當,我有時甚至暗自自忖到是天氣還是命該如此,對於天氣與命運或許可以劃個等號,總是如此陰晴不定。

《人生》國中讀書心得體會(精選3篇)

《人生》是我看完《平凡的世界》之後早就想一睹爲快的書,但由於各種原有如今才見其“芳容”,真是妙不可言。我沒有作過任何的猜測與幻想或是想象,只是帶着我應該具有的真實性與故事給予我那般熾熱的鼓勵去溫柔對待,除此之外我沒有更好的辦法。

在大多數眼中《平凡的世界》與《人生》爲人生勵志小說,在其出版到如今激勵了或是激勵着不少年輕人。雖然故事的年代已久遠,但相同的故事在我們身邊卻不可少見,只是更換了不同的時代背景與不同角色,在內容的本質之上並沒有多少差異。或許看了《平凡的世界》你才知道這個世界有多平凡,而自己原來有多麼卓越,世界很大而夢想很小;看了《人生》之後你纔會去思考自己的人生缺失了什麼,應該有一個怎樣的人生!把那“要緊處的幾步”走好,又何嘆人生路漫長。

與餘華的《活着》相較來說,路遙儼然沒有餘華那樣顯得“刻薄”,在現實與命運面前只是緩緩推進,給予讀者或是主人公緩解的餘地。而餘華卻毫不留情地向你直接昭示苦難所帶來的悲慘與絕望,甚至直接得讓你有着一種完全崩潰的感覺,相比之下更像一個無情的魔術師。二者各有千秋,一種是跟隨命運與現實循序漸進,一種是在苦難面前置之死地而後生。但對於命運而言不免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我們在命運面前有時是無法反抗的,只能藉助於自我認爲可能對的方向繼續前行着,只能試着去無視命運的捉弄。命運是個奇怪的東西,有時與我們能夠成爲推心置腹的好朋友,讓我們在人生上不顯得處處悲涼與絕望,在絕望之中都會尚存希望;有時與我們又是仇纏滿腹的仇敵,隨時隨刻都想置我們於死地,藉助它一切力量摧毀與泯滅掉我們殘存的希望,直到我們向它屈服爲止,讓我們不再尋找到一個適合的理由繼續再對它抱有絲毫的希望。

但是,我們還是要再繼續不斷地說服自己,並利用自己畢生的親和力去再次靠近並絕對信任它,好似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擁有繼續活着的勇氣與活下去的理由。面對高加林來說所受的遭遇絕不比之遜色,——自我教師資格爲別人借用權利替代,自己還得以笑面對待剝奪自己資格之人;難以面對同學所目睹自己的不堪,但還是得繼續裝着若無其事;對於自己去賣白饃換取買油鹽而對要喝“白蒸饃哎——”難以啓齒時還得繼續向生活的現實低頭哈腰,或許那時他開始逐漸相信命運了,不再有那麼幾分知識分子的“清高”了。

無論是與命運推心置腹還是接受它的虛情假意,我們都得認清自己,我們承認與順從得再多有時並不能增改它或許早已既定的圈套。大多轉機都深藏於不可發現的時空之中,只待無意之間,確切地說是有福分獲得它的恩准而對希望有所盼望。我們有時覺得每個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權利與義務,可當真正幸福擺在我們跟前只有一線之間的距離時,我們又猶豫不決了,認爲那是一種奢求,不是自己應該得到的,即便是得到了也是不可靠的幸福。

人只有在絕望之中才會生髮出對自我悲鳴,在常規狀態之下我們會肆無忌憚地揮霍掉轉機所帶來的希望的些許星光。我們總在失望與絕望之間徘徊與猶豫,在希望與落寞之間躊躇不定,在那些所謂的十字路口失去應有的判斷力。

命運不會給人絕對的絕望,沒有退路的失望,總要給人一點轉機的。彷彿我們的人生就是它安排的一場戲,我們充當着戲臺之上的戲子,缺了我們就缺了戲子,戲就無法再繼續演下去,因爲沒有比人這種戲子更適合的戲子了。無論是其中的複雜性還是看似簡明性都是一些無法估計的猜測。相反的是我們不是靠演戲維持着人生的,而是企待着超越命運之手的更高意義。

在你最絕望時命運之手常將你拉往希望的邊緣,給予一些假惺惺的好轉事態。對於高加林來說,巧珍在自己毫無準備之下告白對於自己來說無疑增添了些生活的希望與樂趣,但更多的是面對自己未來的惶恐不安。不過或許在這一刻他才能夠有足夠的底氣去遺忘前些不堪入目的日子,在這一刻他纔有勇氣去追求自己的幸福,但也只有在這一刻他才覺察到自己的生活與未來的命運是那麼滿目瘡痍,在這一刻他真正地陷入了迷惘與無助了。

生活不會讓我們順順當當地成爲一個高尚而有品味之人,不會讓我們的路途顯得順坦與愉悅。人常常被牽絆不僅是權勢與地位,而且還有維繫着的不敢高攀情感,高加林並沒有認爲巧珍的告白是一件值得高興之事,相反或許這只是一個夢幻,在夢中才是真實的。他下定決心留在家裏出山去勞作,以此證明自己也具備着勞動人民不怕苦的優秀品質,不是每一個文化人都顯得弱不禁風。而在一旁的巧珍見其狀況早已淚流滿面。

愛情沒有到來之前始終如一地保持沉睡的狀態,沉睡只是在等待一個震動將其震醒,這個震動似乎是命中所定,不能夠安靜地對其避而遠之。我們有時以爲閉上眼睛,捂上了耳朵就能夠無所觀望,無所聲響。可哪知某一天我們不僅被弄得無法沉睡,而且自己還被震得支離破碎,生活早已不再恢復以往的平靜。

我們常以爲值得去歌頌與懷念的日子最後往往成爲風輕雲淡,而那些最不起眼的日子又常顯得彌足珍貴。那些被緊緊握住被珍視得如至寶一樣的日子逐漸被時光遺忘,那些如今覺得可以灑脫拋置的日子反而雕刻於時光之上被我們逐漸記起,成爲我們最深切的懷念。只待時光遠去,歲月流長,把每個當下的日子偶爾伴隨記憶流淌。

愛情可以讓人對生活再次拾起對生活的熱情與激情,亦可以讓人消沉與墮落其中。在高加林幾乎喪失了鬥志時,命運偏偏爲他安排這麼一段離奇的愛情,在愛情之中點燃希望的火把,激情地燃燒着。這段愛情的到來使他漸漸忘卻了往日的想法,那些試圖脫離掉黃土地的夢想,如今的他漸而更加承認並認定着自己屬於黃土地,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不再帶有那些驚羨的眼光去看待別人,耕耘好自己的“土地”纔是自己的本分。“他漸漸開始正常地對待勞動,再不像剛開始的幾天,以一種壓抑變態的心理,用毀滅性的勞動來折磨肉體,以轉移精神上的苦悶。”這次愛情的來襲讓加林更加堅定不移地認爲黃土地裏也能結出甜美的果實!

人生之中的很多事情都是那麼錯厄不定,有些事情註定要經歷風雨般的考驗。對於加林與巧珍的愛情,一開始並沒有得到大家的認可與理解,甚至於同情,人們不僅要只要製造輿論去平添日常生活的活動,而且還要肆意地擴大到滿村風雨。我們可以理解這種做法爲愛情的鑑定,亦可理解爲至始至終爲一種舊俗的觀念所籠罩的愚昧與無知。即便如此,愛情所煥發出來的力量是無堅不摧的,它的容量使愛着的兩個人足夠地富有。

一個人可以爲理想謳歌,切不可爲現實謳歌。理想常與現實隔離開來而倍顯高貴,可以不用講求那麼實際,但現實卻不然,不僅要你爲之低頭哈腰,而且要你飽經風霜嘗完其中所有的痛楚與心酸。而我們常撇開現實駕馭着理想的幻象忽略掉現實的真實性。也許等到我們待到那個“夢醒時分”時才恍然大悟,醍醐灌頂。成爲無業遊民的加林在高明樓的幫助之下獲得了拉糞的“一官半職”。

但這份職業令他拉着茅糞桶東避西躲,鬼鬼祟祟得似做賊一般,因爲職業之間的差距而害怕碰見熟人與老同學。可哪知即便不遇見熟人與老同學,終究還是逃不過人所具有的觸景生情。那夜“他在燈光若明若暗的街道上走着,心裏忍不住感嘆:生活的變化真如同春夏秋冬,一寒一暑,差別甚遠!三年前,這樣的夜晚,他此刻或者在明亮溫馨的教室裏讀書;或者在電影院散場的人羣裏,和同學們說說笑笑走向學校。要不,就是穿着鮮紅的運動衣,瀟灑地奔馳在縣體育場的燈光籃球場上,參加籃球比賽,聽那不絕耳的喝彩聲……黃亞萍此刻在幹什麼呢?讀書?看電視?喝茶?他很快覺得自己有點可笑了。”生活有時就讓人覺得可笑,不是我們對生活開了一個玩笑,就是生活對我們開了玩笑,我們在開玩笑時生活當了真,我們開始認真對待生活時生活又在開玩笑。

不過,生活總有些意想不到的插曲,總有些意料之外的驚喜,總有些時候讓人受寵若驚。叔叔高玉智調派到老家工作並身兼勞動局局長一職無疑爲家裏增加了榮耀與光彩,更多的是提高了家裏的底氣與聲望,正所謂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一向傲慢的劉立本與仗權勢的高明樓一瞬間變得開始巴結與順承了,臉上時刻拉開了笑面。自然的是,家裏有了靠山,加林工作就有了指望,接連不斷的是生活光景將會發生巨大的改觀。其實,對於加林這麼一個充滿報復與理想的血氣方剛之人,必然對自己的前途有了無量的憧憬。

叔叔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相當於爲他未來劈開了一條光明大道。在叔叔間接的幫助之下,再加之高明樓對於加林又顯得有些愧疚感,於是對馬佔勝也做了一些工作,當初加林丟掉工作就是他們兩人謀劃的,如今給加林安排個比教師好的職業一方面可以掩埋內心的愧疚,另一方面又可以與加林家建立起良好的關係,以便往後可以找點關係。對於精明的高明樓與馬佔勝絕不會錯失這個良機,這個如意算盤他兩打得自認爲可算是完滿。

於是,加林在自個都覺得茫然無知的情況下就到了縣裏去當記者,當然他自己也深知自己那麼順順當當地到市裏工作大多也仗了叔叔的地位。但他沒能力去預知到他未來的路該如何走,路途是否坦蕩都不得而知,不過至少當下是那麼的美好,那麼值得憧憬。

人們常說“好景不長”我想總有點預示的,如暴風雨來臨之前要有點徵兆,但在加林身上卻沒有得到靈驗。到縣城工作之後的他與黃亞萍的瘋狂戀愛,再到因爲黃亞萍的戀愛自己被張克南他媽告到紀檢處查到“走後門”而丟失掉工作,自己拋棄的巧珍已嫁爲人婦。這些毫無徵兆的事情在那麼短時間內神不知鬼不覺地接連不斷地發生,直到最後回到老家之後才明白原來一切都像做夢一般,但好在這個夢被現實與良心破滅,這時才清晰地明白那些意味深長的道理……

“嚴峻的現實生活最能教育人,能夠讓人減少一些狂熱,增加一些自我反省的力量。”德順爺爺用綴補釘的袖口揩了一下臉上的汗水,說:“聽說你今上午要回來,我就專門在這裏等你,想給你說幾句話。你的心可千萬不能倒了!你也再不要看不起咱這山鄉圪了。”他用枯瘦的手指頭把四周圍的大地山川指了一圈,說:“就是這山,這水,這土地,一代一代養活了我們。沒有這土地,世界上就什麼也不會有!是的,不會有!只要咱們愛勞動,一切都還會好起來的。再說,而今黨的政策也對頭了,現在生活一天天往好變。咱農村往後的前程大着哩,屈不了你的才!娃娃,你不要灰心!一個男子漢,不怕跌跤,就怕跌倒了不往起爬,那就變成個死狗了……”“爺爺,你的話給我開了竅,我會記住的,也會重新好好開始生活的。剛纔我在前川碰見莊裏的其他人,他們也給我說了不少寬心話。唉,我現在就擔心高明樓和劉立本兩家人往後會找我的麻煩,另眼看我……”“啊呀,這你別擔心!就是爲了這事,我剛纔還去明樓家找了他。我和他爸當年是拜把兄弟,我敢指教他哩!我已經把話給他敲明瞭,叫他再不要搗你的鬼……噢,我倒忘了給你說了!我剛纔去明樓家,正碰見巧珍央求明樓,讓他去公社做做工作,讓你再教書哩!巧珍說得鼻子一把淚一把!明樓當下也應承了。不知爲什麼,他兒媳婦巧英也幫巧珍說話哩。你不要擔心,書教成教不成沒什麼,好好重新開始活你的人吧……啊,巧珍,多好的娃娃!那心就像金子一樣……金子一樣啊……”德順老漢淚水奪眶而出,頓時哽咽得說不下去了。高加林一下子撲倒在德順爺爺的腳下,兩隻手緊緊抓着兩把黃土,沉痛地呻吟着,喊叫了一聲:“我的親人哪……”

我不能夠準確地給人生下一個定義,或許借柳青那幾句可以道明。柳青言:“人生的道路雖然慢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人生需要我們慢慢去走,去體驗,去感受其中深藏的酸甜與苦辣。最後將一切都付之一笑。

《人生》國中讀書心得體會 篇2

時隔多年,當人生再次步入十字路口,我又重新拿起了這本厚重的著作,試圖從中尋找一些夢想的痕跡。每個人的人生又何嘗不是一部《人生》,儘管沒有了高加林,現實生活中的90後大學生們又何嘗不是新時代的楊加林、武加林、薛加林......你以爲你考上了大學,學習了經濟、檢驗、護理似乎就真的可以爲祖國的衛生事業及金融行業貢獻你當初的宏偉大志,你以爲這個社會就應該是尊重知識、崇尚自由、注重公平,實則既不是知識欺騙了你,也不是時代辜負了你,其實我們不得不如同高加林面對黃土地一樣,對待自己現在的生活,只有真正將自己的根在黃土地中扎穩紮牢,你才能在自己澆灌的樹頂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小說通過高加林的幾起幾落,及其與黃亞平、劉巧珍的愛情糾葛來推動整個故事情節的發展,它所反映的絕不僅僅是小說主人公的人生起伏,更是對當時陝北農村現狀及變化的情景再現,是對知識分子命運的沉痛思考,是對國家未來的隱隱擔憂。

“一個男子漢,不怕跌跤,就怕跌倒了不往起爬,那就變成死狗了”(德順給高加林說)。“一個人應該有理想,甚至應該有幻想,但他千萬不能拋開現實生活,去盲目追求實際上還不能得到的東西”小說中類似的論述不勝枚舉,無論是通過人物對話還是穿插於篇章之中的對理想、對青年、對人性的闡述無不字字珠璣,讀來如夢初醒、當頭一棒。無論你身處何地、心在何方,更無論你年長年青、事從何業,一本《人生》都能讓你不再感念生活的艱辛,不再模糊心中的理想,不再荒廢流逝的時光。

從現在起改變不容撼動的習慣,停止刷動抖音的手指,戒掉想要吃雞的衝動,不要再讓手機擠佔你本不寬裕的時間。時間不等人,青春在流逝,活在當下,人應該對得起自己的青春,對得起曾經的十年寒窗,對得起自己曾經的初心和理想,是《人生》給了我新的人生。

《人生》國中讀書心得體會 篇3

路遙的《人生》:環境在變,感情在變,人生也在變。那天到朋友家裏溜達,偶然看到路遙的《人生》,很早之前就聽說過這本書,一直沒時間買回來看看。機緣巧合,讀完這本書。

《人生》講的是農村孩子高加林的人生,成績好,愛看書,剛出來時當民辦教師,3年後,被關係戶頂替。他接受命運的安排,當農民,種地,失意的階段有善良的巧珍的陪伴,當他憑藉着叔父的關係,到縣城裏做起記者時,又與曾經有着好感的漂亮女同學相好,狠心與農村姑娘巧珍分手,不曾想命運再一次捉弄,清查關係戶,他又被打回原形,當農民。

我感觸挺深,可能因爲我是農村的孩子,才如此理解高加林的擇偶觀。先說說我父母。我爸讀過國中,我媽不識字,熟人介紹認識的。我外公看我爸人高馬大,做事勤快,便應允了這件親事。我媽說不喜歡我爸,最初的幾年,窮,日子不好過。

在一起30多年,我爸說一直很喜歡我媽,不管我媽脾氣怎麼壞,對他怎麼罵。

以前不能理解,他們沒有共同愛好,我爸喜歡看小說看電視劇,跟我媽沒共同語言,可是他就是順着我媽,賺的錢也都給我媽。在看完《人生》後突然理解了,年代不一樣,他們所追求的婚姻和愛情是不一樣的。

大環境下的趨同形式,到了適婚年紀,找到喜歡的人,過一輩子。感情不合?磨合,調整,容忍,包容,慢慢地就是一輩子。擇偶觀是個人意識問題,但在身邊的環境裏容易受到改變。

在《人生》裏,高加林的擇偶觀很有主見,畢竟他讀過那麼多書,算是知識分子。不同環境下,心境發生改變,懂得取捨,更懂得自己想要的什麼。他飛黃騰達時,拋棄農村姑娘巧珍,肯定很多人認爲他不識好歹,忘恩負義。如果換做是你呢?你會怎麼辦呢?

1、高加林追求的是與自己心靈合一、志同道合、合拍的伴侶。

高加林讀過高中,有知識,有文化,巧珍,農村姑娘,斗大的字不識一個,善良,純真,一心愛着他,願意付出一腔熱情,她的愛很純粹,不求回報,只要他好就行。

兩個人距離相差太大,可是在情感上卻也產生過共鳴。在他失意落魄的時候,有這樣一個姑娘投來一顆熱忱的心,讓他心動不已。他訊速地與她在一起,甚至接吻。黑夜裏,躲在在草垛裏看星星,接吻,做着談戀愛應該做的事。

這是年輕人荷爾蒙的作用。這時候,我們不講究讀沒讀書,是因爲處於那個環境,情不自禁。後來,他做了記者,發現自己的身份不一樣了,似乎與巧珍的關係不再親密,似乎一夜之間,她便不再懂得自己。

他在繁華里,在虛榮裏,在自我感覺裏,與高中同學黃亞萍速度升溫,確立關係。他們有着共同的愛好,有着談不完的對生活的熱愛,有着更美好的憧憬。雖然好景不長,在得知高加林被查,回老家當農民時,她也猶豫着,同時也想不顧一切的跟着他去。

幾分真情,幾分世俗。

在農村,這樣的事再正常不過。就拿現在女孩擇偶標準來說,得有車有房有存款有工作吧。可是如果沒有感情,有這些也同樣過不好日子。找一個喜歡的,合拍的,說什麼他都懂的人該多好。你彈琴,他唱歌,高山流水難遇知音。

2、工作發生變化時,擇偶觀也發生改變。

如果高加林是農民,他就會接受命運的安排,和巧珍走在一起。但是他踏上當記者的路,改變了人生軌跡,那麼在相對應的環境裏,他便有權利換一種擇偶觀念。

不同環境裏,不同選擇。

比如暴發戶,曾經過着很苦的日子,突然有錢了,看着家裏的老婆又醜又老,他肯定會在外面找個年輕漂亮的。小說裏經常看到是有錢人士三妻四妾,朝三暮四,不過就是因爲自己所處的環境不一樣。這是人性。

但是人的感情是真的,無論怎麼變,曾經在一起時說過的話,做過的事,都是真心的爲對方付出。這些經歷是無法抹滅的。就算是假的,是欺騙,終究存在過。

3、婚姻與愛情的不同之處,愛情是兩個人的感覺,婚姻是家庭的磨合,父母的認可。

高加林的父母得知他與巧珍在一起時,告誡他,他們門不當戶不對,不要在一起。黃亞萍的父母得知高加林要回去當農民時,也是勸他們分手。父母所考慮的都是門當戶對。

父母觀念認爲家庭環境相差太大,在一起不會幸福。

不無道理,兩個人身份懸殊,經濟不同,價值觀不一樣,生活在一起的有着無盡的矛盾。曾經看過一個故事,城裏兒媳婦給農村的婆婆買200的衣服,農村婆婆嫌貴捨不得穿,給自己親爸買20__的羊毛衫,她老公看不慣,說她爲什麼區別對待。關鍵是城裏的岳父是領導人物,平時都穿這個價位的,跟農村的婆婆的肯定不同待遇。

男人卻認爲是媳婦不懂事。他看不到自己的地位和角色,看不到自己的差距,一味指責媳婦兒,能有什麼好結果嗎?高加林深知世俗的眼光,他立馬與黃亞萍提出分手。他要斬斷曾經的情投意合,斬斷不可跨越的父母的在意。他是一個明白角色,他知道自己在什麼地方,該想些什麼,該得到些什麼。

總結:選擇一個你喜歡的,你配得上的伴侶過一生。人貴在有自知之明。無論環境怎麼變,身邊的人說什麼,唯有面對真實的內心,才能得到解脫與釋然。

愛情,是有的,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互相吸引,在一起的歡喜與悲傷,離別時的淒涼,過程中包含的體諒與驚喜,證明曾經來過的情緒,慢慢都會消融在現實生活裏。

人生起落,唯有以平靜的心態面對,不管是擇偶,還是工作,順逆終有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