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生西遊記的讀書心得(精選9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39W

國中生西遊記的讀書心得 篇1

看了西遊記這本書後,我感覺這本書充滿了神祕感。有時讓人感動得淚水直流,也有時讓人激動得開懷大笑。時不時還讓人把自己融入到角色中。

國中生西遊記的讀書心得(精選9篇)

這個故事裏我最喜歡孫悟空。他的本領很大,可以七十二變,一個筋斗就是十萬八千里,他有一雙辨別妖怪的火眼金睛,還有一根隨着他意念而變化的金箍棒。孫悟空神通廣大,就是有些頑皮,但他從來沒有害怕過任何妖魔鬼怪,一直都是勇敢面對,但是有時做事不只要勇敢,還要機智,孫悟空就十分機智。

豬八戒,他爲什麼要叫豬八戒呢?因爲它本來就是隻豬,他有八個壞習慣,唐僧要讓他戒掉,所以取名爲豬八戒。這個名字還真是有趣。豬八戒好吃懶做,肥頭大耳的,不喜歡幹活。真是個懶傢伙,我們可不能學習他。不過,豬八戒還是很可愛的,人們都喜歡他。

沙僧,他和豬八戒恰恰相反,他很勤勞,在去西天取經的路上,所有的行李都是他拿,他也從來沒有叫過一聲苦。他非常的老實,喜歡幫助別人,但不圖任何回報。他很誠實,沒有撒過謊。他也十分的憨厚,聽師父的話,從不吵架,他看到孫悟空和豬八戒吵架時,就會走過去勸架。

唐僧是個和尚,會念經,有點傻,經常被妖精捉去,因爲他一心想去西天取回真經,所以沒有考慮的太多,只能靠三個徒弟來保護他了。但他的心地十分善良,值得我們學習。但是不能善良過頭,不然容易上當受騙。

他們四人經過九九八十一難後,取得了真經。從中,我學到了做事不能魯莽,要有耐心。做事也要堅持,不能半途而廢。

國中生西遊記的讀書心得 篇2

讀完《西遊記》,我感到唐僧是一個柔弱,是非不分而又堅守信念的人。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爲如下幾點:

唐僧是如此柔弱,每當他被妖怪抓去時,她第一個想起的是徒弟會來救我的,他從來不會自己逃走,任憑妖怪擺弄,就是在要被妖怪吃的時候也毫無反抗之心,總是愛哭。即使孫悟空要將他救出時他總是因爲體力不支,又再次被抓,真令人頭疼!

說他是一個是非不分的人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例如說白骨精變做良家少女,儘管孫悟空在打完妖怪之後極力辯解也無法使這個摸不着頭腦的唐僧改觀,再說悟空在沒有徵得他的同意下打死白骨精,豬八戒一煽風點火,唐僧立刻端正自己的觀點對孫悟空念起了緊箍咒,這得多強的人才能經受如此的一個師父。

不過雖說唐僧是一個柔弱又是非不分的.人但他卻有一個堅定信念的人,他他就是一心想着去西天取經,這種精神是非常可貴的,是百折不撓的,也是沒有任何人,任何事情能阻擋的。就說女兒國裏的國王吧,那國王想用美色讓唐僧與她成婚,但唐僧無論如何也不順從,對那國王不理不踩的,只管一個勁兒地埋頭唸佛,藉此來剷除心靈雜念,後來被妖怪掠到洞府去,他百般不從,一直後退,不像豬八戒那般垂涎於美色,無法自拔。他扮演了一個永遠堅定信念的角色。類似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有國王說給他半壁江山的,他也不要,有國王說要給他金錢的,他也不要。這一點很是令我欽佩。

總而言之,唐僧就是這樣一個令人頭疼柔弱是非不分,堅定佛心的人,讓我既欽佩又有些討厭。

國中生西遊記的讀書心得 篇3

《西遊記》是明代小說家吳承恩的一部作品。這部鉅著和《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一起被稱爲我國的古典四大名著。

這部神魔小說取材於唐代高僧玄奘赴西天取經的真實經歷,記錄下了唐僧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

書裏有四個主人公: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和唐僧。我最爲欽佩的是齊天大聖-孫悟空。孫悟空原本是一個從石頭縫裏蹦出來的石猴,在花果山領着一羣小猴子。後來到菩提師祖處學到了七十二變、筋斗雲等神通,又從龍宮索要武器金箍棒,因大鬧天宮被如來佛祖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後來觀世音菩薩規勸,給唐僧做了大徒弟,取名孫行者。

孫悟空跟隨唐僧,一路斬妖除魔,保護師傅,不畏艱難險阻。其中我最喜歡他三打白骨精的那一段故事。當我第一次看到那個情節的時候,我真的哭了,我被孫悟空那種執着,那種忠誠所感動了。每當遇到困難,遇到妖怪時,孫悟空總會第一個衝上去保護師傅,他的這種忠誠值得我們每個人所學習。

這不禁讓我想到了現在的社會。我們當今社會還真的有“忠誠”這兩個字嗎?不說忠誠,很多人就連誠信都未免會做到。不論是朋友,還是工作,還是生活,生活處處充滿了謊言,有的時候我甚至會害怕這個社會,我會覺得這是一個虛僞的社會,不值得我去信賴。

因爲金錢而出賣朋友,因爲工作而出賣公司,因爲名利而出賣家人,每當看到這樣的新聞我都會感到憤懣和不安。那時我特別希望自己是魯迅,用筆去喚醒沉睡中的人們。

有一次和朋友出去玩,在路上撿到一個錢包,裏面有幾百元,我勸朋友交給警察叔叔,朋友卻說了一句表明事實的話:“爲什麼要交給他們,你能確定他們不會獨吞嗎?沒辦法,誰叫當今社會是這個樣子的。”“誰叫當今社會是這個樣子的”這句話在我腦中徘徊了好久。

一隻貓和一隻狗,讓我選擇一個做寵物,我會選擇狗。因爲狗是忠誠的,而貓只要你給它一點吃的,它就會認你做主人。在西方,把朋友說成是狗,就是對朋友最大的讚賞。

在這個充滿金錢與名利的社會裏,忠誠已經成爲了一種信仰,更多的卻是虛僞。但實際上誠信纔是做人的根本,忠誠是做人的態度。

國中生西遊記的讀書心得 篇4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最爲優秀的神話小說,深受人們喜愛。我已經第三次看這本書了,每一次看心裏都有不同感觸。

第一次看時,我被裏麪人物形象所吸引。第二次看時,我被裏面故事情節所吸引。這一次是我第三次看這本書,我發現自己已能從中悟出一些道理來,比如遇到困難不要退縮,堅持就是勝利,團結就是力量等,但對我感觸最深的還是覺得人要學會感恩。

不是嗎?書中唐僧感激唐王李世民的知遇之恩,所以當唐王李世民問誰肯上西天拜佛求經之時,唐僧立馬挺身而出,在佛前發誓:不到西天誓不罷休,然後毫不猶豫地踏上西去取經路。孫悟空大鬧天宮被如來關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後唐僧爬上五行山救出了孫悟空,孫悟空十分感恩,後來就死心塌地地追隨唐僧西天取經。

即使唐僧多次趕他走,即使前面是刀山火海,他對唐僧都不棄不離,幫助唐僧轉危爲安……正是感恩才完成了取經之路。當然書中也有忘恩遭到懲罰的例子:取經途中,老龜駝着唐僧四徒連人帶馬通過無法越過的通天河時,僅僅希望唐僧他們幫問如來一下年壽之事,但唐僧師徒一心取經,不知感恩,把這事給忘了,結果回來途中再渡通天河時,老龜知道後發火將經書扔到了河裏……這就是忘恩負義受到的懲罰。

《西遊記》中這些故事深深感動着我,以前爸爸對我嚴厲些,媽媽對我嘮叨些,我都不耐煩甚至反感,但今天的我從《西遊記》中深受啓發,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甚至白龍馬他們都能學會感恩,我們這些祖國的花朵爲什麼不能呢?

如果我們都有一顆感恩的心,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主動關心別人、幫助別人,相信我們也一定會擁有一個美好、成功的未來!心存感恩,快樂成長!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國中生西遊記的讀書心得 篇5

四百多年前,吳承恩寫成《西遊記》這部東方神怪小說。十餘年來,由這部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更讓其中的人物、故事家喻戶曉。不管是看小說,還是看電視,休閒能夠看熱鬧,但學習就要看門道。大作家吳承恩到底想要說什麼呢?

不妨從孫悟空身上來解讀。

《西遊記》中孫悟空最迷人。這一石猴,性急無拘、機智勇敢,使如意金箍棒,有七十二般變化,可上天入地。

——他鬧龍宮,取走金箍棒,淘得第一桶金;

——他鬧地府,改變自我的命運。

——他鬧天庭,向命運的主宰挑戰,練就火眼金睛,立下齊天大聖的名分,與玉帝分天下!

——之後,他保唐僧,一路降妖除怪,歷盡九九八十一難,終成正果!

這個揚善懲惡的孫悟空,這個武藝高強的孫悟空,這個不怕天不怕地的孫悟空,可謂正義的化身,進步的代表。但是,取經路上,他真正降了幾個妖?除了幾個怪?他除的妖,都是小妖;他除的怪,都是小怪!天上下凡的鯉魚、門童、坐騎等等,憑藉着手中從天上帶下來的寶物,即使神通廣大的孫悟空也對其無計可施。他們在人間幹下壞事,可還是到頭來被免得一死,並“官復原職”!很簡單,因爲他們都是“佛祖”身邊的人,動不得!

但是,每過一難,孫悟空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繼續西行,執着地幹他的取經大業!即使天上的神靈屢屢下凡滋事,即使玉帝一向未能加強“制度管理”,但孫悟空還是保護師傅取回真經!這纔是孫猴子的聰明。這也啓示世人:憤世嫉俗是愚昧的,唯有順從“天”的旨意,因時制宜,纔能有所成就。

四百年後,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物質富裕,生活小康,楊利偉翟志剛也像孫大聖那樣遨遊太空。但,打眼看看,從明末清初到此刻,社會到底進步了幾步?

這大抵是大作家吳承恩最終想說的吧。他留下一部大作,具備穿鑿時空的眼力,佩服!

國中生西遊記的讀書心得 篇6

初次看《西遊記》是在六歲左右,那時只覺得很好看,裏面的人物活靈活現,情節曲折,使我回味無窮。之後再看《西遊記》是在十歲時,那時已經懂事了,明白這故事裏的道理了,也更加欣賞這本書了。如今,再看這本書時,裏面的道理便了解的更多了!這本書的作者是吳承恩,他是明朝著名的小說家。書中的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四師徒經過了重重磨難和各種考驗,仍堅持到底,不屈服,頑強的與妖魔鬼怪鬥智鬥勇,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後取得真經成佛的神話傳說。《西遊記》使我感受到世間的正與惡,以及只有敢於拼搏,堅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書中的四師徒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本領,爲這本小說添了幾分魅力。唐僧是這本小說中最主要的主角,他膽小、嘮叨、不分善惡,但他卻始終是善良的,一心向佛,在困難面前不放下,最終實現了自我的夢想,成了一位真正的佛;孫悟空是個性急、淘氣,但始終忠於師傅,即使是被趕走了,也很關心師傅,每次總是又回來了,他英勇善戰,火眼金睛,應對妖精總也不退縮,終成鬥戰勝佛;豬八戒原是天上的天蓬元帥,後因犯色,而被迫下凡人間成豬,也隨唐僧取經,途中經常說要各奔東西,還老是貪戀美色,好吃懶做,但始終對師傅不離不棄,武功雖不如孫悟空,但也是一個好徒弟,最終成爲了淨壇使者;沙僧原是天上的捲簾大將,因爲打破了王母的硫璃盞,後將功贖罪,隨唐僧取經,他的功夫是三個徒弟中最差的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對師傅的話言聽計從的徒弟,而且他的水下功夫是四師徒中最好的一個,也成了金身羅漢。

讀完這本書使我真正體會到了要想做成功一件事是多麼的不容易,是要付出很多心血,也是需要堅持到底的,只有肯下功夫,肯花時間,認真的做,最終才能夠取得成功。

國中生西遊記的讀書心得 篇7

《西遊記》是四大名著之一,內容十分精彩,是中國古代神魔小說的巔峯之作。

《西遊記》主要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歷經艱險去西天取經的故事,作者將古代的民間傳說與宗教神話融合在一起,爲讀者構築了一個光怪陸離、豐富生動的奇妙世界。這本書內容駁雜,思想深刻,廣採衆長,用象徵的手法反映了現實社會的層層矛盾,人性中的善良與軟弱、自私與寬容、毅力與猶豫、樂觀與勇敢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描寫,離奇怪誕,卻引人深思。

其中,孫大聖攪鬧蟠桃宴衆神將輪戰美猴王這一部分另我印象最深刻。

孫悟空上天做了“齊天大聖”,玉皇大帝派它看管蟠桃園。孫悟空想方設法把隨從支開,自己在蟠桃園裏吃了個痛快。蟠桃宴那天,他又把宴上的人薰到,自己把美酒食物吃了個光。又到太上老君屋裏,把煉好的金丹吃完了,然後心滿意足地回了花果山。玉皇大帝得知後,調動天兵天將,設法抓住了孫悟空,帶回了天庭。

自從孫悟空大鬧了天宮,無論是地上的妖怪,還是天上的神仙,都認識了孫悟空,但都暗地裏嘲笑它。我也要以它爲警示,做一個乖孩子。

國中生西遊記的讀書心得 篇8

《西遊記》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國偉大的神魔小說。雖然已經讀了好幾遍,但是每次拿起這部小說還是捨不得放下。最近又讀了一遍,深有感觸,體會也更爲深刻,文中虛幻的神魔世界、人物形象、曲折的情節和唐僧師徒的離奇經歷,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西遊記》主要講述了唐僧師徒一路上歷盡艱險、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取得了真經的故事。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我每次閱讀都無不在作者豐富而大膽的藝術想象面前驚歎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學作品都是一定社會的反映,都是一定社會的縮影。當然,《西遊記》也不例外。從《西遊記》的魔幻世界中,我們處處可以看到現實社會的投影。在《西遊記》中的人物,我最喜歡的是孫悟空,喜歡他的善良、調皮、機智、靈活、法力無邊,對各天神說話時的直率,打妖怪時的執着和對兄弟、師傅和猴子猴孫的情誼。孫悟空是《西遊記》中的第一主人公,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無窮的本領,天不怕地不怕,總是第一個發現妖怪。在現實社會中,孫悟空代表了一種正義的力量,他的精神反映了人民的願望和要求。就像當今現實社會中的紀檢部門和反貪局一樣,而妖魔鬼怪就像當今現實社會中的貪官污吏一樣。孫悟空降妖除魔,就像紀檢部門和反貪局清查並挖出貪官污吏正法一樣。孫悟空是一個善惡是非觀念十分鮮明的人物形象,和唐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唐僧雖然說是取經隊伍中的領導,但是常常人妖不分,善惡不明,而且還常常冤枉孫悟空,就像一個沒有主見、昏庸無能的領導一樣。

豬八戒是一個喜劇形象,他憨厚老實,有力氣,也敢與妖魔做鬥爭,是孫悟空的得力助手。但他又有一身的毛病,貪吃,愛佔小便宜,而且好女色,怕困難,常常打退堂鼓,心裏總是想着高老莊的媳婦;他有時還愛說謊,經常挑撥唐僧念緊箍咒,讓孫悟空吃點苦頭,正像現實社會中一個單位裏喜歡搬弄是非的小人一樣。沙僧和白龍馬雖說沒有什麼大本事,但是都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甘心當好後勤,不好出風頭,現實社會中這樣的人佔大多數,他們兢兢業業,對工作負責任,只懂付出,不求回報。

總之,從《西遊記》中可以體會到當時社會思潮和社會生活的折射,更能讓人體會到當今社會存在的一些問題。從孫悟空的身上,體會到了一種越勇,勇敢機智,積極樂觀,愛憎分明,見義勇爲的高尚品格。從孫悟空的身上也反映出了超時代的精神,淋漓盡致的反映出了我們民族高尚品格精華。

國中生西遊記的讀書心得 篇9

《西遊記》是一部長篇歷史神話小說,記述了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經歷,寄託了當時人們的思想信念以及社會,可以說是當時社會的一種寫照。最突出的可以看出人們對神的渴望,而在現在文明看來,信神只不過是人們寄託美好願望的一種方式而已,書中的人物描寫細微至極,唯妙惟俏,如出神入化一般。

書中塑造了四個典型的人物: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以及各種各樣的妖怪,使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

其中,西遊記成功之處在於對人物,景物的描寫。描寫的假亦混真,使人不敢想象。

西遊記的作者是吳承恩先生,於1499年(明弘治8年),逝世於1582年(明萬曆10年),活了81歲。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淮安)人。我國明代着名小說家,他所創作的《西遊記》爲我國古代四大名着之一。

吳承恩出生於一個由下級官吏淪落爲小商人的家庭,他的父親吳銳性格樂觀曠達,奉行常樂哲學,爲他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讀書做官,上承皇恩,下澤黎民,做一個青史留名的忠臣。

吳承恩小時候勤奮好學,一目十行,過目成誦。少年時,就已名冠鄉里,他除好學外,特別喜歡搜奇獵怪,愛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類的書籍。如《百怪錄》、《酉陽雜俎》之類的小說野史,這類五光十色的神話世界,讓他養成了搜奇獵怪的嗜好,這對他創作《西遊記》有着重大的影響。

步入青年時代的吳承恩是狂放不羈、輕世傲物的年青人。社會地位的低下,貧窮困苦的處境,使這位大才子狂放不羈,招來了紛至沓來的笑聲,被人交口稱譽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吳承恩約二十歲時,與同鄉一位姓葉的姑娘結婚,婚後感情甚篤。吳承恩雖然狂放不羈,但他品行端正,忠於自己的妻室。

嘉靖十年,吳承恩在府學歲考和科考中獲得了優異成績,取得了科舉生員的資格,與朋友結伴去南京應鄉試。然而才華不如他的同伴考取了,他這位譽滿鄉里的才子竟名落孫山。

第二年春天,他的父親懷着遺憾去世了。接受初次失敗的教訓,吳承恩在以後三年內,專心致意地在時文上下了一番苦功,在嘉靖十三年秋的考試中卻仍然沒有考中。吳承恩羞恨交加,這年冬天,竟病倒了。

兩次鄉試的失利,再加上父親的去世,對吳承恩的打擊是沉重的。在他看來,考不取舉人,愧對父母,有負先人。但他並不以爲自己沒考取是沒本事,而只是命運不濟,他認爲“功名富貴自有命,必須得之無乃癡?”

生活困頓給吳承恩帶來的壓力並不小於科考的失利。父親去世以後,他需要操持全家的所有開支,但他卻沒有支撐門戶的能力,更沒有養家活口的手段。家中生活來源,除了每月從學府裏領回六鬥米外,只能坐食父親所留遺產了。

品嚐了社會人生酸甜苦辣的吳承恩,開始更加清醒地、深沉地考慮社會人生的問題,並且用自己的詩文向不合理的社會進行抗爭。

一生窮困的吳承恩,奮盡全力完成中外聞名的《西遊記》後,帶着悲喜交加的心情,約於萬曆十年離開了人世。

他雖然終身未能騰達,但他和他的《西遊記》,在中國學取得了光輝而崇高的地位,永將光照千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