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短的讀後感範文(精選31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8W

簡短的讀後感範文 篇1

歌德這樣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對話。”

簡短的讀後感範文(精選31篇)

最近,我認真閱讀了安奈特.L.布魯肖的《給教師的101條建議》捧讀此書,給我很多收穫,帶給我教學上許多建議,在原來教學中的許多疑慮一下煙消雲散,裏面收入了101個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個方面,有教師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課堂上意外發生後的隨想,有轉變觀念的體會,有關愛孩子的收穫……

讀着書中的故事,我不由聯想到了自己,如果我遇到了類似的情況,我會如故事中老師一樣對待如此的學生嗎?當意外發生時,當學生的行爲已經超越了底線,我會如何呢?我會和故事中的老師一樣一笑了之,靈活的對付,還是會大發雷霆,以自己的威嚴壓載學生個性的閃現?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經在慢慢轉變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們中間,成爲他們最爲可親的朋友。

讀過此書,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後一章節: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孩子。

其中講到“優秀的老師,讓差生變好,讓好生更優秀。學生失敗的同時,我們也失敗了。”反省自己,我所教的班裏差生較多,每次上課他們都會思想開小差,跟不上進度,久而久之,他們就成了我的眼中釘,肉中刺,輕者無視他們的存在,重者懲罰他們,現在想來感到很慚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長,都有自己的分工,自己的生存方式,何必強求十指一樣長呢?我們作爲教師,不是隻培養參天大樹,而是讓每朵小花都開得燦爛。他愛音樂,就讓他成爲一名音樂家;他愛美術,就讓他成爲一名小畫家……那樣,我們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爲了一切學生。

簡短的讀後感範文 篇2

親子共讀就是以閱讀爲紐帶,引導孩子學習知識,同時加強父母與孩子之間溝通的一種方式。親子共讀有助於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雙向溝通,爲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孩子產生濃厚學習興趣,在閱讀中得到樂趣,在樂趣中增長知識。

在親子共讀活動中讓我讓感觸最深的是要持之以恆,堅持每天都要讀。作爲家長平時工作都比較忙,加上各種家務及孩子作業,平時讀書、學習機會本身就少。加上家長本身存在惰性,平時很少讀書。即使平時有點時間也只是在心情好時纔看一點書,可以說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給孩子沒有做出一個好榜樣。這次學校組織親子共讀活動,作爲家長爲了配合學校做好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同步進行,我不得不每天抽出固定時間陪孩子讀書。我的孩子本身就愛閱讀,每次買到新書總是在很短時間內讀完。這次親子共讀活動中,家長陪伴孩子閱讀,讓孩子的閱讀積極性更高了。每次我們讀完一篇文章,孩子總能提出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作爲家長只有自己讀明白了書中內容,才能更好的正確引導孩子,讓孩子明白書中的道理。對書中好的詞、句向孩子做出詳細的講解,讓孩子在閱讀中一點一點的新知識,做到積少成多,滴水成河。

通過親子共讀,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高,不得認識了更多的字,明白了更多的道理,並且通過親子共讀讓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更加親近。現在雪瑤的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進一步提高,更主要的是通過親子共讀,讓我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明白孩子心理需要,爲孩子的健康成長和今後正確的教育方向奠定了基礎。作爲家長能有這些感觸和體會,感謝學校和老師提供的這次學習、交流機會,你們不但給予了孩子們更多關愛,而且爲家長搭建了與孩子學習、交流的平臺,增進了家長對孩子的瞭解。

簡短的讀後感範文 篇3

讀書,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字眼,書是良師,書是益友,讀書是心靈與書之間的相處。高爾基曾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可以讓我們不斷前進,不斷跨越。讀一本好書,就像是交了一位益友,讀書讓我們懂得珍惜生命,珍惜生活,也讓我們的人生變得充實而又美好!

讀書是一種幸福,它讓我學會了懂得,它教會了我如何做人,如何待人,如何生活。書教會了我們選擇正確的方向,指引了我們前方的道路,前方的道路不全然都是平坦的,一路上難免磕磕碰碰,但經歷過後就會發現,一切挫折都是對於我們生存的一種考驗,閱讀,可以讓我們懂得如何克服困難,戰勝自己,遇到挫折永不退縮。古代人苦讀書,就是爲了能夠考取狀元,讓自己的人生更加美好,讀書便是那些書生的愛好,他們喜歡閱讀,因爲閱讀能夠給他們帶來快樂。書是我們的朋友,當我們遇到難題時,是它指點了我們;當我們遇到挫折時,是它鼓勵了我們;當我們面臨錯誤時,是它糾正了我們。讀書,讓我們掌握了不少知識,也讓我們懂得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一些名人名言讓我懂得了許多人生道理:“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這是《論語》中的一句話,它告訴了我們,時間如流水一般不停地流逝,讓我們學會珍惜時間。時間,是一去不復返的,珍惜時間,利用時間的每一分每一秒去做有意義的事情,不要讓時光白白地流逝在我們眼前,要緊緊地把握現在,不要虛度時光,讓自己的人生更有意義,更加美好!李白的詩句:“天生我材必有用”使我明白了,人要有所作爲,人能有所作爲。許多的名人名言,告訴了我們許多不同的人生道理,也豐富了我們的生活。

人生道路上,時刻都離不開讀書,讀書,讓我領悟到了生命的真諦,改變了我的生活態度;豐富了我的生活歷程;指引了我前進的方向,使我有了明確的目標,也讓我學會爲了前方的道路而奮鬥,而努力。人生的意義,需要我們去懂得,去探索,需要我們去慢慢地積累,多讀書,讀好書,你會發覺,你的人生會因讀書而變得更美好!

簡短的讀後感範文 篇4

我愛書,更愛讀書。前幾天,二哥給我買了本書,名字叫《窗戶邊的小豆豆》,講的是:在炮火紛飛的戰爭年代,一位名叫小豆豆的小女孩又一次被退學了,這已經是她第三次被學校退學了,而退學的原因都是上課有多動症,沒經過老師的同意跑到外面去,騷擾同學。她的媽媽爲他找學校而操碎了心。

媽媽找到的學校名叫“巴學園”,是個非常美麗的學校,這所學校的校長名叫“小林宗作”,他是個非常和藹的人,小豆豆開學第一天他就聽小豆豆講了一個早上的故事。小豆豆很高興,因爲有人肯聽她講這麼長的故事。受小林宗作校長影響,長大後的她就寫了這本書來紀念小林宗作校長。

對了,說到這裏,我想到了我的夢想---我要當一個像小林宗作這樣地校長,辦一個這樣的“巴學園”,讓那些沒地方可去的孩子都來巴學園上課,讓他們按照自己喜歡的功課來上,我還要給他們辦一間像巴學園裏面的“電車教室”,讓他們玩個夠!

可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俗話說:“萬事開頭難”,要想做像小林宗作這樣的校長,還必須具有豐富的知識。所以,現在的我,一定要把書讀好!人們常說:“一日無書,百日荒蕪。”也就是說,現在的我,一天沒有書看,做什麼事都枯燥無味。書是我們的精神食糧,這可不是我們吃的那個飯,而是我們精神上的支柱。書不能給你物質上的財富,但它卻能給予你精神上的安慰。

《西遊記》中的唐僧,經過九九八十一難取得真經,而我,也要“披荊斬棘”才能得到領悟。別看小小的一個字,我們要仔細地琢磨,揣摩它,寫的時候,還要一筆一畫,認認真真去刻它,達到上善若水的境界。

如莎士比亞所說:“書籍是人類的營養品”,對於我這樣愛閱讀的少年,它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的,醉心的閱讀使我得到了補償。

總而言之,我希望我能像駐書蟲一樣去醉心讀書,,把每一本書都“啃蝕”掉。

我相信,等我學成歸來時,就是我夢想成真日!

簡短的讀後感範文 篇5

作爲臨沂六中語文學科學習共同體中的一員,我感到十分榮幸,這是一個學習的組織,在這個組織裏,我學習着、成長着並快樂着!

在共同體的學習中,我有幸拜讀了——《靜悄悄的革命》一書,這本書是日本東京大學研究生院教育學研究科教授、教育學博士——佐藤學所寫的一部專著。他在書中極其深刻地指出:這場“靜悄悄的革命是從一個個教室裏萌生出來的,是植根於下層的民主主義的、以學校和社區爲基地而進行的革命,是支持每個學生的多元化個性的革命,是促進教師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的革命”。從《靜悄悄的革命》一書中,我發現佐藤學先生在追求一種理想的教育:就是通過在學校實施“活動的、合作的、反思的學習”,創造以“學”爲中心的教學,創造以“學”爲中心的課程,進而將學校發展成爲一個學習的共同體。書中他對學校、教師、課程的深刻闡述,給了我震撼與反思:怎樣創造以學爲中心的課堂教學?怎樣才能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體性?怎樣的教師纔是一個真正的優秀教師?以下是我對書中關於課堂教學的一些感想:

一、 教育改革應該從每一間教室和每一節課堂教學開始

佐藤學先生在書中闡述到:“可以說沒有哪個教室和其他教室飄溢着完全相同的氣息,有着完全相同的問題。”他的這一闡述,讓我清醒地認識到,教育教學改革(課程改革),最根本的是改變課堂教學,實實在在解決課堂裏存在的問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要了解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應該到每個教室裏去,他還提到“判斷自己的工作究竟好不好,只能看教室裏每個學生的表情、學習的態度,看他們是否在持續的學習”,這種對教學的評價方式,讓我懂得教學中絕對不能弄虛作假,不能搞形式主義,無論是什麼形式的教學,應該以“投入專注”爲要求,而不僅僅以熱鬧爲目的,要讓孩子投入專注、持續地學習,而不能只是引發的學生的興奮。

二、教學中要真實有效地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自主性”,這是每個教師需要追求並達到的目標。但是,教師的教學不能僅停留在表面的、形式的改革上。曾幾何時,認爲只有學生髮言熱烈的課堂才能更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差不多已經成了我們錯誤的共識,鼓勵學生積極發言,不管他們的回答是否是思考後的結果,懼怕課上的冷場,都曾是自己課堂上的真實寫照。正象佐藤學先生所說的“教學必須建立在還原學生的‘主體性’,克服‘主體性’神話的基礎上”,就是要考慮教師、教材、同伴和學習環境的相互作用,考慮孩子的經驗,與孩子進行有意義的,富有挑戰的“拋接球”活動。那些“僅僅是白熱化的發言競爭,學生表面活躍地不斷叫着‘是的’、‘是的’,高高地舉手的教室”和“那些空氣沉悶、學生的身體坐得筆直筆直的教室”是屬於同一類型的,同樣是硬邦邦、乾巴巴的關係而構成的教室。

從書中我認識到,要想真正體現出學生主體性,首先教師應能很好地用心傾聽學生的各種語言,包括身體所發出的無聲語言,感受學生在課堂中思想的起伏波動,與學生的想象產生共鳴,從而共同走向創造性的學習。其次在以學爲中心的教學中,教師應當千方百計的在教室裏構築一種讓學生有“活動的、合作的、反思的學習”,構建學生間、師生間一種相互交往、共同成長的關係。再有就是教師應做到尊重每個學生微妙的個別差異,使學生、家長及教師能夠息息相通。書中最令我觸動的是作者在結束語中的一句話:“學生需要的是能從容平和地、安心地學習的學校,而不是一切都明確規定、熱熱鬧鬧的學校。”

三、教學中要關注到學生不確定的回答

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每當提出問題後,如果學生回答的正是我們想要的答案時,總會不自覺地舒一口氣,或會心的微笑一下,而當學生回答的不是我們想要的答案時,總是想方設法的引導學生回答出自己設想的答案上來。對於這種現象,佐藤學先生分析到“在這些學習行爲中,其不確定的思考或表現與那些確定的思考和表現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明晰的思考或表現容易變成一種把思想和情感定型化的行爲,而不確定的思考和表現往往在創造性的思考和表現中更能發揮威力”。這就提醒我們,確定或不確定的答案,我們都要重視,尤其是不確定的,包含有創造思維的過程,應該更爲重視,如果教師能夠引導學生把這些不確定的、模糊的思考和表現相互反響和激盪,課堂的內容就變得豐富多彩了。如果教師能夠做到這些,學生思考的威力就會淋漓盡致地發揮,個性思維特點得到充分的發展,而在這些個性思維的相互作用下,就可能創造出“交響樂團式的教學”——不同的音響,奏出和諧的音樂。

四、教學中要學會傾聽

傾聽是學習的基礎,是學習的重要行爲。佐藤學先生提到:“善於學習的學生通常都是善於傾聽的兒童,只愛自己說話而不傾聽別人說話的兒童是不可能學的好的……學習,是從身心向他人敞開,接納異質的未知的東西開始的,是靠‘被動的能動行爲’來實現的行爲。” 這個提示,讓我意識到形成互相傾聽的教室的第一步,是教師自身要自始至終地保持專心專意地、鄭重其事地聽取每個學生髮言的態度。教師傾聽學生的發言,在此基礎上開展指導,遠遠比多說更重要。有時候我們雖然“恩、恩”地點着頭,熱心地聽着學生的發言,但其實是希望,可以聽到學生的意見和我自己考慮的是一致的。或者到大部分學生髮言完畢之後就總結一句“你說的應該是這個意思吧”。所以我們其實並不是在專心接納學生的話語。我們往往爲了自己的教學進度而忽視某些學生的發言,以至未能與學生的想法產生共鳴。我們應該認真地聽取每個學生的發言並做出敏感的對應,應能慎重地選用每個學生都能理解的詞語講話,這樣,學生之間纔會開始互相傾聽,才能在教室裏形成仔細傾聽別人的講話、互相交換意見的關係。就如佐藤學先生所說的“在以自然的輕聲細語來交往的教室環境裏,更能培養自立、合作的學習者”。

《靜悄悄的革命》一書,佐藤學先生採用自己多年觀察和參與的教學改革的案例,讓我看到我們在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也呈現出課程改革中的艱辛和努力。讀完此書,讓我對新課程的改革充滿了信心,面對挑戰,教師要樹立正確的理念,不斷改變自己的教育行爲,要學會聆聽,要知道自己面對的是一個個的個體,要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只有這樣,才能充分享受改革所帶來的樂趣。最後,就讓我以該書最最本質的闡述來表達我的收穫,那就是“這場教育革命要求根本性結構性的變化。僅此而言,它就決非是一場一蹴而就的革命,因爲教育實踐是一種文化,而文化變革越是緩慢,才越能得到確實的成果”。願我們也能學習佐藤學先生的精神,一步一個腳印地教學改革,以取得實質性的成長。

讀完《靜悄悄的革命》一書後,它帶給我們一種冷靜的思考,讓我們躁動不安的心平靜下來,聆聽學生與教師真實的聲音!也許很多情況是我們無法改變的,很多改變也是艱難的,但起碼我們可以從自己的課堂改變起,以自己微小的力量加入這場靜悄悄的革命吧。

簡短的讀後感範文 篇6

作爲臨沂六中語文學科學習共同體中的一員,我感到十分榮幸,這是一個學習的組織,在這個組織裏,我學習着、成長着並快樂着!

在共同體的學習中,我有幸拜讀了——《靜悄悄的革命》一書,這本書是日本東京大學研究生院教育學研究科教授、教育學博士——佐藤學所寫的一部專著。他在書中極其深刻地指出:這場“靜悄悄的革命是從一個個教室裏萌生出來的,是植根於下層的民主主義的、以學校和社區爲基地而進行的革命,是支持每個學生的多元化個性的革命,是促進教師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的革命”。從《靜悄悄的革命》一書中,我發現佐藤學先生在追求一種理想的教育:就是通過在學校實施“活動的、合作的、反思的學習”,創造以“學”爲中心的教學,創造以“學”爲中心的課程,進而將學校發展成爲一個學習的共同體。書中他對學校、教師、課程的深刻闡述,給了我震撼與反思:怎樣創造以學爲中心的課堂教學?怎樣才能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體性?怎樣的教師纔是一個真正的優秀教師?以下是我對書中關於課堂教學的一些感想:

一、 教育改革應該從每一間教室和每一節課堂教學開始

佐藤學先生在書中闡述到:“可以說沒有哪個教室和其他教室飄溢着完全相同的氣息,有着完全相同的問題。”他的這一闡述,讓我清醒地認識到,教育教學改革(課程改革),最根本的是改變課堂教學,實實在在解決課堂裏存在的問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要了解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應該到每個教室裏去,他還提到“判斷自己的工作究竟好不好,只能看教室裏每個學生的表情、學習的態度,看他們是否在持續的學習”,這種對教學的評價方式,讓我懂得教學中絕對不能弄虛作假,不能搞形式主義,無論是什麼形式的教學,應該以“投入專注”爲要求,而不僅僅以熱鬧爲目的,要讓孩子投入專注、持續地學習,而不能只是引發的學生的興奮。

二、教學中要真實有效地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自主性”,這是每個教師需要追求並達到的目標。但是,教師的教學不能僅停留在表面的、形式的改革上。曾幾何時,認爲只有學生髮言熱烈的課堂才能更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差不多已經成了我們錯誤的共識,鼓勵學生積極發言,不管他們的回答是否是思考後的結果,懼怕課上的冷場,都曾是自己課堂上的真實寫照。正象佐藤學先生所說的“教學必須建立在還原學生的‘主體性’,克服‘主體性’神話的基礎上”,就是要考慮教師、教材、同伴和學習環境的相互作用,考慮孩子的經驗,與孩子進行有意義的,富有挑戰的“拋接球”活動。那些“僅僅是白熱化的發言競爭,學生表面活躍地不斷叫着‘是的’、‘是的’,高高地舉手的教室”和“那些空氣沉悶、學生的身體坐得筆直筆直的教室”是屬於同一類型的,同樣是硬邦邦、乾巴巴的關係而構成的教室。

從書中我認識到,要想真正體現出學生主體性,首先教師應能很好地用心傾聽學生的各種語言,包括身體所發出的無聲語言,感受學生在課堂中思想的起伏波動,與學生的想象產生共鳴,從而共同走向創造性的學習。其次在以學爲中心的教學中,教師應當千方百計的在教室裏構築一種讓學生有“活動的、合作的、反思的學習”,構建學生間、師生間一種相互交往、共同成長的關係。再有就是教師應做到尊重每個學生微妙的個別差異,使學生、家長及教師能夠息息相通。書中最令我觸動的是作者在結束語中的一句話:“學生需要的是能從容平和地、安心地學習的學校,而不是一切都明確規定、熱熱鬧鬧的學校。”

三、教學中要關注到學生不確定的回答

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每當提出問題後,如果學生回答的正是我們想要的答案時,總會不自覺地舒一口氣,或會心的微笑一下,而當學生回答的不是我們想要的答案時,總是想方設法的引導學生回答出自己設想的答案上來。對於這種現象,佐藤學先生分析到“在這些學習行爲中,其不確定的思考或表現與那些確定的思考和表現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明晰的思考或表現容易變成一種把思想和情感定型化的行爲,而不確定的思考和表現往往在創造性的思考和表現中更能發揮威力”。這就提醒我們,確定或不確定的答案,我們都要重視,尤其是不確定的,包含有創造思維的過程,應該更爲重視,如果教師能夠引導學生把這些不確定的、模糊的思考和表現相互反響和激盪,課堂的內容就變得豐富多彩了。如果教師能夠做到這些,學生思考的威力就會淋漓盡致地發揮,個性思維特點得到充分的發展,而在這些個性思維的相互作用下,就可能創造出“交響樂團式的教學”——不同的音響,奏出和諧的音樂。

四、教學中要學會傾聽

傾聽是學習的基礎,是學習的重要行爲。佐藤學先生提到:“善於學習的學生通常都是善於傾聽的兒童,只愛自己說話而不傾聽別人說話的兒童是不可能學的好的……學習,是從身心向他人敞開,接納異質的未知的東西開始的,是靠‘被動的能動行爲’來實現的行爲。” 這個提示,讓我意識到形成互相傾聽的教室的第一步,是教師自身要自始至終地保持專心專意地、鄭重其事地聽取每個學生髮言的態度。教師傾聽學生的發言,在此基礎上開展指導,遠遠比多說更重要。有時候我們雖然“恩、恩”地點着頭,熱心地聽着學生的發言,但其實是希望,可以聽到學生的意見和我自己考慮的是一致的。或者到大部分學生髮言完畢之後就總結一句“你說的應該是這個意思吧”。所以我們其實並不是在專心接納學生的話語。我們往往爲了自己的教學進度而忽視某些學生的發言,以至未能與學生的想法產生共鳴。我們應該認真地聽取每個學生的發言並做出敏感的對應,應能慎重地選用每個學生都能理解的詞語講話,這樣,學生之間纔會開始互相傾聽,才能在教室裏形成仔細傾聽別人的講話、互相交換意見的關係。就如佐藤學先生所說的“在以自然的輕聲細語來交往的教室環境裏,更能培養自立、合作的學習者”。

《靜悄悄的革命》一書,佐藤學先生採用自己多年觀察和參與的教學改革的案例,讓我看到我們在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也呈現出課程改革中的艱辛和努力。讀完此書,讓我對新課程的改革充滿了信心,面對挑戰,教師要樹立正確的理念,不斷改變自己的教育行爲,要學會聆聽,要知道自己面對的是一個個的個體,要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只有這樣,才能充分享受改革所帶來的樂趣。最後,就讓我以該書最最本質的闡述來表達我的收穫,那就是“這場教育革命要求根本性結構性的變化。僅此而言,它就決非是一場一蹴而就的革命,因爲教育實踐是一種文化,而文化變革越是緩慢,才越能得到確實的成果”。願我們也能學習佐藤學先生的精神,一步一個腳印地教學改革,以取得實質性的成長。

讀完《靜悄悄的革命》一書後,它帶給我們一種冷靜的思考,讓我們躁動不安的心平靜下來,聆聽學生與教師真實的聲音!也許很多情況是我們無法改變的,很多改變也是艱難的,但起碼我們可以從自己的課堂改變起,以自己微小的力量加入這場靜悄悄的革命吧。

簡短的讀後感範文 篇7

在這個暑假裏,我讀了一本有意義的課外——《愛的教育》。它是你盪滌心靈的一泓清泉。

這是一本以日記形式寫的書。它不但可以給你帶來溫暖,而且可以驅散你的種種不快。只需一個簡簡單單的“愛”字,不需要令人厭煩的說教,就能讓你學會愛——愛家長、愛老師、愛同學、愛祖國。這本書最爲神奇的是作者以一個四年級國小生的視角,向大家介紹了自己的小夥伴們——品學兼優的德羅西、正直的卡羅納、熱情的科列帝、刻苦的波列科西等人。而書的另一部分則是爸爸、媽媽和姐姐寫給這位四年級學生的信。信的內容十分豐富,每封信都透出家人那份真摯的愛,讓你感到家的溫馨。除此之外,老師佈置的“每月故事”又是盪滌心靈的優秀作品。從一個個故事中,讓我們和主人公一起,學會勇敢、學會堅強、學會熱愛自己的祖國。這裏有個故事很讓我感動:是講一個“小抄寫員”,因爲他的家境很貧困,儘管父親多年來一直辛苦工作,也沒改變。他的父親除了白天在鐵路上工作以外,晚上還從別處接一些抄寫文件的活,每天都要工作到很晚。有一天,作者讓父親歇歇,並說自己可以代他抄文件。父親不讓,怕影響孩子的學業。於是,每次等父親睡熟時,他就悄悄地起牀,幫父親抄寫文件。時間一長,父親就知道了,他沒說什麼,只是摸了摸孩子的頭。是的,一切盡在不言中啊!

一成不變的閱讀,會讓生活變得枯燥無味,而有選擇地閱讀一些有意義的書籍,會讓生活變得多姿多彩,更會給人帶來全新的面貌,終身受益。

簡短的讀後感範文 篇8

時光老人,木馬似的旋轉,連綿不斷的雨天充實着暑期生活,每當我徘徊不定時,總喜歡望着窗外淅淅瀝瀝的雨滴,心裏不由的會產生幾分愜意,然後陷入無盡的遐想。真不知還有多少個雨季纔會漫沒我的心靈。有多少次,心裏早已呈現出學習計劃,可電視,電腦的誘惑使我變成行動的矮子。那些“之乎者也”的詩句早已在腦海裏消失的無影無蹤。眼瞅着書桌上一摞摞的假期作業,我卻也無能爲力!

時間就這樣一分一秒的逝去,開學的日子迫在眉睫,我欲奮筆疾書,又恐心無是出,有多少個日復一日,又有多少個年復一年!

我捫心自問,自當慚愧不如,父母整日奔波在外,心血全部交由兒女身邊,而作爲兒女的我卻沒有父母這種“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的真切情誼,也沒有想到“報得三春暉”是兒女應盡的責任!

身邊的同學,早已個個整裝待發,好像全世界只有我過着悠哉悠哉的生活。“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的詩句早已倒背如流,如今卻拋到腦後,可謂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憶往昔,我又有多少憤懣,心裏不斷的咆哮,狂妄的認爲假期應該是我們的自由天地,本應遠離學校枯燥乏味的生活,承載着自己的夢想,奔向蔚藍的天空。現如今,那些稚嫩的想法早已是我追悔莫及,我不想無動於衷,更不想錯過時光!

也許,以後的雨天我不能只是單單的遐想,而是應該與雨爲伴,靜靜的坐在書桌前,讓那些佈滿灰塵的書本跳躍在我的筆尖。將心中的夢想寄託給天空,讓它灑向大地,不斷地萌根發芽,直到夢想來臨的那一刻!

從古至今有多少文人雅士,即使身陷囹圄,依舊不屈不撓的完成自己的理想。每當我感嘆時,彷彿看到文王被拘在羑里而推演《周易》的情景,還有愛國詩人屈原被懷王疏遠放逐,但依然創作着《離騷》的場景。與他們相比,真是小巫見大巫呀!況且我擁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越條件,更加沒有不抓緊時間,奮發圖強的理由!

當我大徹大悟時,雖早已情隨事遷,但擁有一顆悔過之心,又何樂而不爲呢?

簡短的讀後感範文 篇9

孫悟空是《西遊記》中第一主人公,是個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無窮的本領,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他有着人性,神性和猴性三重特點。具有大英雄的不凡氣度,對師父師弟有情有義,同時也有愛聽恭維話的缺點,機智勇敢而又詼諧好鬧,這是爲人性:毛臉雷公嘴,當山大王時則是猴性:而七十二變,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則是神性。而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敢鬥。與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鬥,楞是叫響了“齊天大聖”的美名;與妖魔鬼怪敢鬥,火眼金睛決不放過一個妖魔,如意金箍棒下決不對妖魔留情;與一切困難敢鬥,決不退卻低頭。這就是孫悟空,一個光彩奪目的神話英雄。大鬧天宮時的桀驁不馴,與西天取經時相比似乎改變了許多,其實悟空的個性仍然沒有變,比如在騙取妖怪的二件寶物後,讓玉帝派人去僞裝裝天,威脅道:“若不從,即上靈霄寶殿動起刀兵。”在得知妖怪是觀世音菩薩所派,咒她“活該一世無夫”,對如來佛祖更是以“妖精的外甥稱呼”。孫悟空,這麼一個不“聽話”,不爲強勢屈服的硬漢子,由於太桀驁不馴,太有本事,同時又被觀世音菩薩誘惑地戴上了“緊箍咒”,其“能力”受到了限制,其在書中只能是“二把手”。

唐僧是讓我比較難以理解的人物,在師徒四人之中,他總是帶來麻煩,總是被妖怪抓走,沒有什麼本事,只知道念“南無阿彌陀佛”,有時還會添亂,要是沒有孫悟空,我想,他一定去了另外一個西天。他是一個善良、樂於助人卻分不清是人是妖的師傅,見到妖怪害人時,他總要叫悟空等三人去抓妖怪。可是當悟空打死那些禍害蒼生的人時,他卻大驚失色的阻止,不僅要念緊箍咒折磨孫悟空,有時還要趕走他,難道他就不會想一下,如果悟空不把那些害人的傢伙給殺了,他們又會去禍害別人,這樣,豈不是爲了一條人命而害了更多的人命嗎?其愚的程度有時讓人憤恨.但是,唐僧卻也有着超乎常人的執着,爲了到達西天取得真經造福蒼生,他要求自己每一步都是腳踏實地的,爲了腳踏實地他從沒讓悟空用筋斗雲幫他飛過任何地方。唐僧一路上遇見了不少人善意或惡意地極力挽留,甚至給他金山銀山乃至整個國家,可是他都拒絕了。我想就是因爲他具有始終堅持着要取得真經的堅強信念,儘管他是書中最沒有本事的角色,但是,他是“一把手”。

豬八戒是一個又懶又饞的角色,有時悟空叫他去找點水果化點齋飯給師傅吃,可是他要麼在路上躺着睡大覺,要麼摘了水果,卻在回來的路上都吃光了,常常害得另外的三人在原地等他。他犯了錯誤,不去悔改,回來後卻總想找個藉口說個謊敷衍過去,但每每被機靈的悟空識破,並被整得很慘。我覺得八戒在取經的路途上是六根不淨的,不是一心向佛,一會兒在這藏一點錢,一會在那藏一點寶,還總是想着高老莊的媳婦和嫦娥,師傅被抓了,他動不動就說:“我們收拾收拾行李散夥吧”、“我回高老莊去了”這類喪氣的話。他還有一個壞毛病,就是總愛吹牛,有時候,悟空把妖怪打敗了,他卻繪聲繪色地向別人吹噓着自己如何把妖怪打敗的,其毛病和缺點太多了。但是,他有時也會發揮一點作用,如:在師傅被妖精抓住時,他總是想着辦法把猴哥給請出來,最後,總能把師傅營救了。所以我覺得八戒有時還是挺可愛的,雖然時不時動點歪腦筋,但偶爾也有智慧的火花閃爍。他這種人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和我們周圍經常會見到。由於他還有點本事,也不太壞,時不時的還能討師傅的歡心,所以,吳承恩給他定了個“三把手”。

沙和尚是三個徒弟中最老實的一個,他始終對師傅忠心耿耿,對兩位師兄也是畢恭畢敬,幹事情更是勤勤懇懇。雖然他沒有悟空和八戒的本領高強,可是打起妖怪來卻是毫不手軟的,這點本領在關鍵時刻還是能保護師傅的。由於他太老實,又不喜歡張揚,是一個大衆化的人物,他只能位居最後。這種人事結構太奇妙了!

簡短的讀後感範文 篇10

"愛我中華,愛我家鄉"、"熱愛祖國,做四有新人"、"熱愛祖國,立志成才"、"愛祖國,愛科學"、"愛祖國,講文明"、"光輝的五十年"、"走向新世紀"、"講公德,守法紀"、"崇尚科學,傳播文明"、"走向世界的中國"過去十屆的讀書活動無不貫穿愛國主義這個靈魂,緊扣特定時期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

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組委會主任姚維斗介紹說,1993年舉行第一屆活動時,中央正在制定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第一屆活動主題就確定爲"愛我中華,愛我家鄉"。活動推出後引起了強烈反響,得到中宣部的肯定和支持,並被列入中宣部愛國主義教育系列。第十屆活動的主題"走向世界的中國",更是適應了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國際影響日益擴大,各項事業迅猛發展的新形勢。

不斷體現時代精神的讀書活動,得到各級黨委的重視和支持,受到學生、老師、家長和社會各界的廣泛歡迎。在安徽,這項活動被納入全省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整體規劃之中;在廣西、河北、福建,都有省級主要領導親自擔任讀書活動顧問或組委會主任,指導活動的開展……

探索一種好形式:寓教於讀,豐富多彩

好的主題確定下來了,可是如何激發起青少年的學習興趣,而不至陷入枯燥的說教?十年來,青少年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既不斷推出適合青少年閱讀特點的讀本,又開展了豐富多彩、寓教於樂的活動,用好的教育形式使之成爲廣大青少年喜愛和深受教育的好活動。

每屆讀書活動,都針對不同年齡段的青少年,分別編寫國小低年級、國小中高年級、中學生和青年讀本,注意讀書內容與青少年思想實際相結合,編寫方式與青少年接受能力相適應,又注意讀本的科學性、知識性和趣味性。每本書的定價在3元多,使孩子們買得起、讀得懂、用得上。

在20xx年的"講公德、守法紀"讀書教育活動中,海南省不僅通過導讀、導思、導寫、導行等方式,啓發學生思考,還把孩子們請到電視臺的演播室,讓他們以此爲主題,結合實際進行演講;在20xx年的讀書活動中,福建省南平市圍繞"走向世界的中國"的主題,開展了大中專生辯論賽等十多項活動……

十年來,各地堅持讀書與活動融爲一體,寓教育於各種活動之中,通過組織演講比賽、徵文比賽、知識競賽、參觀、社會調查、義務勞動、主題夏令營等各具特色、豐富多彩的活動,極大地調動了廣大青少年參與的積極性。讀書活動既有知識性,又有趣味性、娛樂性,符合青少年精力旺盛、興趣廣泛、活潑好動等特點,讓青少年在活動中開闊眼界、增長知識、陶冶情操、鍛鍊才幹……

取得一個好效果:億萬青少年踊躍參加

現在,每屆讀書活動平均有3000多萬名青少年參加,已有450多萬名學生在讀書活動中獲獎。億萬青少年在讀書活動中,增強了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發憤讀書、立志成才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提高了青少年素質。

家長們反映,開展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把讀書活動的過程變爲實踐活動的過程,變成培養創新精神、創造思維的過程,對提高青少年適應能力和創造能力,正確觀察和認識社會,成爲社會主義"四有"新人,發揮了獨特的作用。

老師們反映,開展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拓寬了學校德育工作的領域。主題鮮明、具有強烈時代感的讀本和豐富多彩的活動,使讀書活動和課堂教學相結合,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彌補了課堂教學和教材的不足,也促進了學校、家庭、社會全方位網絡的形成。

隨着讀書活動的廣泛深入開展,不僅孩子們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營養,還在全社會發揮了良好的示範帶動作用,極大地推動了全民讀書、終身學習良好風氣的形成。許多家長在孩子們的感染下,也投入到讀書活動中去;有的地方受此啓發,廣泛開展了全民讀書活動和家庭讀書活動……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十多年年堅持不懈的讀書活動,把愛國主義的種子播撒在億萬孩子們的心田,讓民族精神在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心靈中紮根,爲培養社會主義新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簡短的讀後感範文 篇11

《教育的力量》這本書在我的案頭放了很長時間。總是讀讀停停。它不像文學小說那樣引人入勝。但讀過這本書的每一段之後,慢慢的咀嚼和回味,卻像一味營養豐富的雞湯滋潤心田,回味悠長!

這本書裏告訴我們:要成爲一個有思想的老師。一個有思想的老師:他的言行不會隨波逐流;他的內心生活不會單調乏味;他的工作不會只停留在教書匠的階層。

如何使自己變得有思想呢?

學習與思考是讓我們變得有思想的主要途徑。許多名師都如飢似渴的大量閱讀各種書籍。正是這些閱讀,豐富了他們的思想,充實了他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有時想想自己不算是一個愛學習的老師。給自己找了許多的藉口,要批改作業、要備課、要與家長交流。就是沒有時間讀書。雖然也是兩眼一睜,忙到黑燈。但渾渾噩噩,沒有自主思想支配下的主動性。讀過更多的好書之後,愈加感到自己的不足。有時會有意無意的把書裏的某種方法應用到教育教學中去。如:面對學生出現的一些問題:作業忘帶了,上課搞個小動作;等等。我會用一種寬容的心態,去處理問題。或善意的提醒,或用一個期待的眼神,讓我的學生明白:他不是老師的敵人,而是老師的朋友。這樣不用批評,更不用懲罰,就能把問題解決。這種想法源於《給教師的建議》中的一個建議。這本書中也描述了寬容的力量。有時。我們會爲某種小事火冒三丈,正想拍案而起。但是,寬容兩個字提醒我:我面對的只是個孩子。有必要發一場火嗎?這種想法在腦中一現,就猶如給心中輸入了滅火劑。接下來就能理智的處理問題了。

要想使自己變得有思想,還要不斷的思考。思考教育的方法怎樣更加藝術化。思考教學怎樣才能高效。如果把讀書看做一個吸收的過程,思考就是咀嚼過濾後消化有營養的東西。寫讀書筆記,教學反思,在不斷的思考中,發現以往的不足,在反思中不斷提高教學水平,改善教育方法。

只有不斷的思考,才能把讀的書內化爲自己的思想。只有不斷的思考,纔會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經過不斷地思考,我寫的讀書筆記和教學反思,給我的工作幫助很大。不斷堅持寫教學後記,能夠促使我很好的理解教材內容。更好的服務教學。記下每一個教育故事,過後纔會發現它的意義和價值。如:我教的一個學生,她的成績並不是很好,但是她喜歡幫助老師和學生做一些事情。如:每天下課後,她會主動到前面幫我送作業。並把作業整整齊齊的放在我的桌子上。當我把這個故事寫下來後,對她就多了一些留意。課堂上我會經常關注她聽課是否認真,發言是否積極。這樣,她也感覺到老師的關心。學習也進步了,在同學們面前,也自信了許多。從這個教育實例,我體會到:在工作中,很多時候是感性的對待一件事情。過去後把它記錄下來,經過反思,會理性的看待它。也會總結出以後面對這種事情的合理方法。這也算是教學反思的一大好處吧。

做一個有思想的老師,纔會成爲一個受到學生歡迎的老師!做一個有思想的老師,才能成爲一個優秀的老師!

簡短的讀後感範文 篇12

在文學史上,有許多的經典名著永垂不朽,但能夠像《簡愛》這樣深深地進入人們的靈魂,它以一種不可抗拒的美感吸引了成千上萬的讀者,影響着人們的精神世界,甚至對某些人來講,影響了他們一生的作品並不很多。當我第二次再次閱讀此書時,我內心時時猶如甘泉涌入心間 ,淨化心靈 ,洗滌靈魂。

《簡愛》是一部帶有自傳色彩的長篇小說,它闡釋了這樣一個主題:人的價值=尊嚴+愛。《簡愛》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她是一個溫柔,清純,喜歡追求一些美好東西的女孩子,儘管她家境貧窮,從小失去了母愛,父愛也很少,再加上她身材矮小,容貌不美,從她的靈魂深處隱隱閃現很深的自卑,因而從她的性格上就表現一種非常敏感的自尊,以自尊作爲她內心深處的自卑的補償。《簡愛》這部作品中就是作者自我價值的寫照。在作品中主人公簡愛就是作者的精神體現。

文中的簡.愛生存在一個父母雙亡,寄人籬下的環境,從小就承受着與同齡人不一樣的待遇,舅媽的嫌棄,表姐的蔑視,表哥的侮辱和毒打......這是對一個孩子的尊嚴的無情踐踏,但也許正是因爲這一切,換回了簡.愛無限的信心和堅強不屈的精神,一種不可戰勝的內在人格力量,在羅切斯特的面前,她從不因爲自己是一個地位低賤的家庭教師而感到自卑,反而認爲她與主人是平等的,不應該因爲她是僕人,而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也正因爲她的正直,高尚,純潔,心靈沒有受到世俗社會的污染,使得羅切斯特爲之震撼,並把她看做了一個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談的人,並且慢慢地深深愛上了她。也正因爲她的正直、高尚、純潔的心靈沒有受到世俗的污染,使得這位牧師深深地愛上了她。羅切斯特的真心,讓她感動,她接受了他.而當他們結婚的那一天,簡.愛知道了羅切斯特已有妻子時,她覺得自己必須要離開,她這樣講,“我要遵從上帝頒發世人認可的法律,我要堅守住我在清醒時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瘋狂時所接受的原則”,“我要牢牢守住這個立場”。這是簡愛告訴羅切斯特她必須離開的理由,但是從內心講,更深一層的東西是簡愛意識到自己受到了欺騙,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戲弄,因爲她深愛着羅切斯特,試問哪個女人能夠承受得住被自己最信任,最親密的人所欺騙呢?簡愛承受住了,而且還做出了一個非常理性的決定,在這樣一種非常強大的愛情力量包圍之下,在美好,富裕的生活誘惑之下,她依然要堅持自己作爲個人的尊嚴,這是簡愛最具有精神魅力的地方。

在當今的現實世界裏,人們都在瘋狂地追求金錢和地位,並因此而淹沒了愛情。在窮與富之間選擇了“富”,在愛與不愛之間選擇了“不愛”。很少有人會像簡這樣爲愛情爲個體的人格尊嚴而拋棄所有,並且義無返顧。也許當人們窮得一無所有時,他們纔會去追求“真愛”。可是被銅臭薰過的精神還配擁有真愛嗎?也許到了化繁爲簡,返樸歸真的時候了。在追求物質生活的時候,應該在生活中灌注一些真情和溫情,追求一份本真的溫馨、和諧和寬容。讓我們也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覺,不計得失的簡化的愛情。純淨得像一杯水,緩緩地灑落人間。

在美好富裕生活的誘惑下,她依然要堅持自己的個人尊嚴,這是簡最具有個人魅力的地方。

簡短的讀後感範文 篇13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個假期裏我去了很多地方,我也讀了很多書,天文的,故事的都有,我最愛看的是是《笑貓日記》——孩子們的祕密樂園。《笑貓日記》是楊紅櫻阿姨的著作。《孩子們的祕密樂園》是《笑貓日記》系列之一。

《孩子們的祕密樂園》講述了春節裏的一天,一個馬戲團來到了翠湖公園,這個沉寂的冬天終於熱鬧了起來!可是,馬戲團裏,沒有動物明星,沒有空中飛人,親愛的西瓜小丑也不能登臺表演,所有的節目都讓孩子們好失望!

在我和萬年龜的幫助下,西瓜小丑在楠木林裏組建了一個酷極了的馬戲班。從此,楠木林變成了一座藏滿了故事的神祕森林,變成了一個永遠只屬於孩子們的祕密樂園…… 大家在裏面盡情歡樂,在這個楠木林孩子們找到了那些曾經被大人所忽略的快樂和夢想。

看這本書的時候,我覺得我一直被快樂圍繞着,彷彿我就是那隻貓,躺在草地上曬太陽,而那隻球似的可愛老鼠就在我身邊快樂地滾過來又滾過去 。這本書以一隻貓的角度看世界,以一隻貓的口吻講述一些神奇有趣的故事,用寫日記的方式寫作,讓我覺得很神奇又很親切。這本書語言有趣、生動、內容豐富多彩,人物可愛,性格獨特,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楠木林是一個能讓孩子充分自由和享受童年的地方,我也希望有這麼一個地方玩,雖然可能大人們認爲我們幼稚,但是我們覺得真實,美麗。

看了笑貓日記讀書心得體會的人還看了: 

簡短的讀後感範文 篇14

自釣魚島撞船事件之後中日關係一度十分緊張,值此之際中心校給每位教師贈送日本學者佐藤學的教育著作《靜悄悄的革命》一書。我懷着異樣的心情大致地閱讀了一遍,直觀地感覺在我國如今這個教育改革一浪高過一浪的時期,這並不算是一本時髦的教育著作。但作爲一名基層的基礎教育工作者,我能強烈地感受到來自日本教育的挑戰。

佐藤學先生1951年出生,日本東京大學研究生院教育學研究科教授、教育學博士。作爲“付諸行動的研究者”, 他“每週去各地的學校訪問,幼兒園、國小、國中、高中、養護學校等,看過數不清的教室,在各個教室裏觀摩,近20xx年來一直如此”, 他與校長、教師們一起研討改革中的問題,“丟開一切抽象的語言”,並從與校長、教師的密切接觸中,使自己的“研究和實踐獲得了有力的支撐”。他把自己融入到學校的教師和學生中,“與教室裏的學生和教師同呼吸”。書中有很多觀點現在看來已經不算新穎與獨特,如:以“學”爲中心的教學,校本課程研究,學習共同體等等,已經成爲當前我國教育教學的基本理念和共識。但我們要知道本書是作者20xx年5月完成的,也就是說早在十年之前,日本的教育就在“靜悄悄”地革命着。個人認爲我們現行的教育改革有些“鬧哄哄”,一夜之間“杜郎口”旋風吹遍大江南北,杜郎口幾乎成了全國所有中國小校必學之地,還意外地帶動了當地的旅遊產業,類似的還有成都武候實驗中學等。

那麼,對我們來說,閱讀本書有哪些幫助和啓發呢?我認爲我們應該靜下心來研究,怎樣創造以“學”爲中心的教學?怎樣去“理解”學生、“傾聽”學生?怎樣的教育實踐是優秀的實踐?學校如何實際而有效地幫助教師成長?怎樣把學校變成“學習的共同體”等等。

首先,佐藤學先生這種以“學”爲中心的課程。讓教室裏的學習成爲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尊重,每個學生都能放心地打開自己的心扉,每個學生的差異都得到關注的學習。教師不再是以學科知識爲中心的課程中那種知識的傳授者,教師的角色轉變爲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師扮演三個重要的角色:學習環境的組織者、兒童思維的評價者、小組活動包括遊戲和討論的發起者。”

這裏我們要特別注意的是“每個”學生,這就是我們研究的難點,我們誰能夠達到 “每個”學生的這一要求?通常是極少數學生得到了尊重、打開了自己的心扉、得到了關注的學習。絕大多數學生難以或者說難以自始至終地得到了尊重、打開了自己的心扉、得到了關注的學習。以致我們常常批評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 沒有學習的興趣”、“不好好聽講”、“不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等等,造成師生關係緊張,何談“潤澤的教室”?

現在發起以 “學”爲中心的教學熱潮,這並非否定教師的積極作用,教師的作用反而更重要,更需要專業素養。“教師要深入地觀察每個學生,提出具體的學習任務以誘發學習,組織交流各種各樣的意見或發現,開展多樣化的與學生的互動,以讓學習活動更豐富,讓學生的經驗更深刻,各種引發‘交往’和‘聯繫’的活動構成了教師工作的中軸。”然而,現在教師自身存在的問題很多:“洞察力與觀察力不夠,在支持學生戰勝學習上的挫折、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讓學生表達自己的見解、提高其思維能力等,教師的工作都沒能夠認真的展開。”教師的指導作用還沒有淋漓盡致的發揮出來。

我們既要追求“發言熱鬧的教室”,又要追求“用心地相互傾聽的教室”。

其實我們課堂上的普遍情形,與日本的情況比,有過之而不及。我們對課堂上學生不愛發言的這種狀況也十分苦惱,認爲是學生基礎差,自己的教學設計有問題,沒有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等等,其實問題的癥結還不僅僅只是這些,作爲一種普遍情形,原因有哪些呢?

象學生不能夠明白老師提問的意思,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或者回答不上老師的提問;學生膽小,不敢發言,久而久之就養成不發言的習慣;明明知道答案,懶得發言,或者在自己的心裏說了;某一次回答錯了,老師不經意說了下,打擊了他的自信心等等。

首先,理解這種拒絕發言的情形,其次,重新喚回學生髮言、表達自己的願望和需要,這種表達應該是真實的表達,也許其表達的形式是沉默、或者文字,或者不明晰的語無倫次。

的確,有時候費半天功夫,仍是啓而不發,我們常常失去耐心地把所謂的答案輕鬆從口中說出,自問自答的方式的確非常方便。現在想想,答案,真的就那麼重要嗎?我們的目的不是告訴學生答案,而是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和習慣啊!

應該說,那些對枯燥無味的或者無意義的課題表現消極、毫無興趣的學生不僅是自然的,也是健康的,對這些學生的表現應視之爲理所當然,並首先有必要來一番認真的自我反思。而對那些不論對什麼課題都抱着積極的“態度、關心、欲求”的學生在認知上是不健康的,是思維邏輯懶惰的學習者。教師應當擺脫那種在授課中只想達到快樂目的而遷就學生的想法。允許進度慢一點,允許學生髮言模糊一點。

“傾聽”是佐藤學反覆強調的重點。我們教師總是要求學生聽講,其實是要求學生“傾聽”老師的講。教師首先不去“傾聽”學生,如何要求學生來聽講呢?教師不僅要傾聽學生的聲音,而且要傾聽學生未能表達的內在的聲音,“教師邊與每個學生談話,邊傾耳靜聽每個學生尚未說出的話語”。對於“那些在學習上不多言語,然而善於傾聽的學生”應該被評爲優秀。所以,只要我們教師學會了“傾聽”,對於那些上課發言不積極的現象,我們或許多一些理解。

佐藤學爲什麼如此重視“傾聽”?這是他的教學理論所決定的,因爲他所看重的是對話,師生之間的對話,生生之間的對話,他認爲只有在一個相互協作、充滿活力的對話式教室中才存在真正的教學,纔有所謂的學習的快樂和教育的幸福。在他眼裏,教學方法包含四個要素:教師、教材、學生、學習環境,這四個要素的相互變化構成了教室裏的生活世界。“學生自立、自律的學習必須在與教師的互動中,在與教材、教室中的學生以及學習環境的關係中來加以認識。學習只在與教師、教材、學生、環境的相互關係中,才能夠得以生成、發展”,兒童的主體性要在這些關係相互作用中才能產生。

我們怎樣才能做到“傾聽”呢?我認爲首先思想上要有這種“傾聽”的認識,其次要有過硬的業務水平,還要有靈活的教學機智。教師的愛崗敬業、對學生的愛心、靈活的教法就要體現在和學生的交往互動上,體現到“傾聽”得到學生髮出的和未發出的聲音,體現在讓學生自立、合作地進行活動,使得“各種讓學生的看法和想象相互碰撞激盪,迴響共鳴”,形成教室裏的“交響樂團”。

要讓教師做到這些,作爲學校要以教師教學教研爲核心,經常召開各科教研會,共同研究教師的課堂教學,“把授課實況展現給外校教師並請他們進行評價的公開研討會,是推進學校改革的必經之路。”,佐藤學希望的公開課不是那種爲了上級檢查或者評比而特地準備的公開課,在他眼裏“上公開課時保持平時上課的風格纔是最好的”,因爲在這樣自然狀態下的公開課上“每個教師僅僅是爲了改善自己的教學而致力於自己獨立的研究課題,並通過校內教研活動公開自己的授課方式,以達到互相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我想作爲老師吧,多年來已經有了一種職業的倦怠,不願意去研究教學,不想上公開課,不想在同事面前暴露自己的弱點。教研似乎也只是一種形式,走走過場,要是有上級領導檢查工作,學校也只是安排年輕的、聽話的教師去應付。作爲教師,這樣想,危害的只是自己,沒有提升的只是自我。而作爲一個學校的領導,沒有創新教研的想法,沒有看過上面的文字,甚至自己都不願意參加課堂教學的評論,不願意充實改革學校的教研活動,真是學校、學生的悲哀!

佐藤學《靜悄悄的革命》一書,樸實的語言,看的我直冒冷汗。我們要向日本學習,二戰之後,在短暫的幾十年從一貧如洗髮展到世界經濟強國,不能不說他們的教育成功是重要的功臣之一。作爲教師,我就應該不斷學習,就應該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就應該做敢於開放課堂的老師,向自己挑戰。作爲校長,就要勇於帶領學校,使教師成爲最好的教師,使學校成爲最好的學校!

簡短的讀後感範文 篇15

《教師的挑戰》這本書所提到的先進的國際前沿的教學理念對我今後的教學將起到很重要的指導作用。這本書最大的優勢就是提供了很多優秀課樣例供我們分析學習,我們可以結合理論充分體會到先進教學模式課堂是如何實施的。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收穫。

一.課堂教學的改革

1.課堂形式變化

寧靜的課堂革命發展方向是達到以學習爲中心的教學創造。在學習方式上表現爲各自呆坐的學習轉向活動性的學習,從習得、記憶、鞏固的學習轉向了探究、反思、表達的學習。學生4、5人圍在一個書桌上,小組合作探討學習;在教學的方式上表現爲從傳遞、講解、評價的教學轉向觸發、交流、分享的教學,教師漸漸變爲課堂學習的設計者或者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在教學內容方方面教科書只是配角,學生以有探究價值的課題爲中心,藉助大量的資料和多彩的活動追求高品質的學習。

2.傾聽式學習

合作性學習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學會傾聽。作爲學生,要傾聽其他同學的發言以及老師的引導,對於自己不懂的問題要勇敢地提出來,同學們合作學習解決問題。作爲老師,要學會傾聽學生的想法,要不折不扣地接納,胸有成足地應對,絕對不可以忽視孩子們提出的任何一個細小問題。在傾聽的同時,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提問,運用適當的連接語或引導語使偏離書本的學生回到正題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學生的提問以及想法猶如一個個音符,而老師要做的事把這些音符集中到一起,形成交響樂似的課堂。在傾聽過程中,老師還可以運用“反芻”來解決學生課堂生成的問題。師生間良好的傾聽習慣會使整堂課緊湊連貫,生動有趣。學生提問,小組討論回答,主體地位得以充分地體現。

3.個體與個體的鏈接

和諧交響的課堂要從每一個學生的尊嚴開始,從學生出發展開教學。教學創造很大程度上與尊重每一個孩子的尊嚴息息相關。孩子們提出來的問題以及表達的觀點沒有好壞之分,只是看待問題的視角不同而已。作爲老師,我們一定要尊重每一個孩子們的想法。我們老師在傾聽學生的同時,要注意觀察記錄。老師認真傾聽學生提出的問題,並記錄下來,學生們一同探究解決。傾聽時還要注意語言與體態,例如要靠近需要幫助的兒童,應站在其觸手可及的地方,注意觀察孩子,從眼神以及表情判斷他們是否理解問題,同時鼓勵那些沒有自信發言的孩子。孩子在探究學習的同時,分享了自己的知識,當然在學習的過程中還會生成新的問題,這就引出了新的探究。老師的任務就是幫助孩子將的探究問題串起來,把教材內容串起來,這樣學生纔會對本節課內容有了清晰的認識。

4.創造合作探究的教學

先進的教學理念是以探究式教學爲中心,圍繞一個值得探究的主題,以小組合作形式進行。課堂主要以提問和解決問題爲主,課堂的形式多養化,可以以實驗,故事會,辯論,遊戲,小組彙報展示等多種形式展開。這充分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興趣,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培養了孩子們的創造力。探究主題後會生成高質量的作品。

二.學校改革

1.學習參與的實踐

新的教學理念強調家長不應是參觀者,他們也要參與到教與學中,成爲孩子的輔助教師。我們可以給家長一封信,告知該探究中心以及方向,家長會協助孩子查資料,調查、參觀某地,拍照,做實驗等,促使孩子對主題中心思想有更好的理解。當然爲了更好地輔助孩子,他們也會在網上學習更多相關知識。我們的家長會實際上也是老師,家長和孩子共同探究學習的過程。爲了和家長有更多的溝通學習機會,我還申請了我們班的博客方便交流孩子學習情況。作爲老師,我們也需要不斷地學習,擴展知識面,以滿足學生知識的需求。所以說老師學生以及家長都是學習的參與者。

2.信任締結的共同體

信任是一切學校改革的核心。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家長與老師,教師與教師之間都應互相信任。信任是對人尊重的一種體現。作爲老師,我們必須要對學生有信心,相信他們的潛力是無限的。還記得我第一次上公開課時,拋出一個問題,學生還沒來得及回答,我就急着說出了答案。這實際上就是我對學生不夠信任,擔心他們說不出而出現空堂的表現,而後來的教學實踐證明我錯了。對於學生來說,老師對他們的信任會使他取得很大的進步。

3.評價方式改革

新的教學理念指出,以分數和等級評價方式不能全面地反應孩子的表現,我們最好選擇文章記錄式評價。針對學生的作品以及學校情況給出一個全方位評價,指出優缺點,這樣才能夠給孩子指明今後努力的方向。本書還提到建立學生成長檔案袋,收集學生優秀作品,方便評價,這方面我們也正在做,並取得了很好地效果。

4.教師之間的互助與共同成長

學校是教師們互相學習和成長的場所,本書也提到課堂改革需要老師們之間分享經驗,互相聽課觀摩學習,甚至請專家知道培訓。這一點我們部門做的很好,今後我也會抓住機會聽更多的課,不斷地學習好的教學方法。

5.教室佈置以及座位安排

先進的教學理念也強調了教室的佈置。要用學生的作品裝飾教室來營造出家的氛圍。學校以後的發展趨勢一定是小班教學,傳統的成排成列的桌椅擺放形式將被分小組排座方式替代,因爲這樣的座位便於小組探究學習。爲了使小組探究達到更好的效果,學生分組也是要考慮文化和能力差距,同時還要考律國際等多方面因素,是學生不致孤立。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對國外先進的理念有了進一步瞭解,我對自己的教學也有了更深的認識。我們必須要運用好這種先進理念,我們的學校設施,教學對象以及所有的條件也都與這種理念相吻合。我相信在這本書的指導下,我會在教學方面取得跨越式的進步。  

簡短的讀後感範文 篇16

學校近期組織老師一起來閱讀朱永新老師的《我的閱讀觀》。實際上以前在書店裏見過朱永新老師的著作,可能是沒有人引薦,所以就與他的書擦肩而過了。迫不及待的打開書,看到了優秀的朱老師的卷頭語,就更加期待在後面的精彩的內容。

朱老師說: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看到朱老師受閱讀的巨大影響,也知道在猶太民族裏在閱讀的影響下出現了許多偉大的名字。所有的這些都使更加堅定的繼續走着在閱讀路上。“通過閱讀,我們可以在有限的生命當中欣賞無限美景,體驗精彩的人生;通過閱讀,我們不一定能延長我們生命的長度,但我們一定可以拓寬生命的寬度,通過閱讀,我們不一定會 更加富有,但我們一定可以變得更有智慧,通過閱讀,我們不一定能實現我們的人生夢想,當閱讀一定可以幫助我們更接近我們的人生夢想”“讀經典的書,做有根的人;讀一生的書,做高尚的人”……這一句句話語如清風般拂過我的心田,是我真真正正體會到了和作者產生共鳴的這個詞的含義。有時候讀完一本書後覺得渾身上下非常的輕鬆,走在路上自己感覺邁出的步子也是非常有力,眼睛看周圍的一切都是那麼溫柔,親切。心中油然而生的一份自信、驕傲。

朱老師說: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在這一章裏詳細的列舉了國小,中學,大學和教師閱讀推薦書目各100種。非常慚愧,我在推薦教師閱讀的書裏一共纔讀了5本。雖然看到這時有些着急,但我知道着急是達不到任何的目的。我很有信心,雖然不已經30多歲了,但我只要有時間我就會盡力的去改變自己,提升自己,就像雨亭老師在天不設牢的故事中講的一樣:“如果只爲名利所誘,心中就只有面前的懸崖絕壁。這時,是天不設牢,而人自在心中建牢。在名利的牢籠之內,徒勞地苦爭,輕者苦惱傷心;重者傷身損肢;極重者則粉身碎骨。”我不會去計較太多的名利,去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做爲一個教師,要有用大的眼光去觀察,體會教育。朱老師說“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於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一個書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一個美麗的城市”。我知道自己沒有這麼大的能量去改變一個城市,一個民族。但我可以在一個學校裏去改變我周圍的環境,可以在我的班級裏去改變我的學生。當然在我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我心中一定是不僅僅侷限於學校和班級的。我要做一個小小的火把,去照亮我周圍的世界。我期待着開學的日子趕快到來。也更加清楚我應該在假期結束前要好好的梳理自己的思路,爲開學做好充足的準備。

喜歡這本書裏的這句話:教師首先是一個人,他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油鹽醬醋,他必須做好一個人,爭取做一個大寫的人,一個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展的人,一個永遠讓學生記住並學習的人。教師的幸福不僅僅是學生的成功,同時應該是自己的充實與成功。

在這本書裏,我知道了新教育這個詞,知道了它的含義。期待着和新教育零距離接觸。

簡短的讀後感範文 篇17

讀完《教師的挑戰》這本書,我印象最爲深刻要屬“傾聽”。 在書中,一個個平凡的教師正在用自己的行動宣告:課堂上正在發生着寧靜的革命,那就是建立以傾聽和對話爲基礎的學習共同體。現在教育改革經常會提到“構建和諧課堂”,而我認爲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要懂得傾聽。

也許有人會認爲“傾聽”是件很簡單的事情,不就是認真聽嗎?其實不然。真正的傾聽教學應該是相互的,而並非是我們教師一味地命令、要求學生要按照我們的想法、思路來回答。現在我們教師所進行的傾聽教學,多半是讓學生傾聽自己的話語的一種教學,而不是在教學中培育相互傾聽關係的教學。那麼我們教師到底憑藉什麼去構築相互傾聽的關係呢?

我想我們教師首先要做到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尊嚴。我們要尊重和接納學生的多樣性和可能性,不要總是高高在上的感覺。在這一點上,我們常常是說起來容易,要真正做到其實很難。就拿我自己的一次經歷和大家說說吧。那是我踏上工作崗位帶的第一屆學生。這個班的學生比較活潑,語文課的課堂氛圍相對而言也比較輕鬆、活躍、和諧。可是我上了若干堂課後,我發現有個學生不管我上詩歌還是現代文閱讀抑或是其他類型的教學,他總是趴在桌上,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看到這種情況我時常會走到他的身邊提醒他,他總是愛理不理的樣子。有一次我實在看不下去了,就在上課時點名讓他回答問題,他當時也很詫異,站起來斬釘截鐵地說“不知道”。

我當時尷尬級了。因爲在我想來,高一新生或多或少還是會有點懼怕老師的,他們就算是應付老師也會說一些的,可這位學生的答案着實讓我吃驚了不少。後來我課後又找這位學生交流了一下,他說,他從國中開始上課就一直睡覺的,老師也習慣了,不去理他的,他也習慣了。所以當我讓他站起來回答問題時,他也吃驚了一下,也的確不知道。雖然他一再說自己習慣了老師對他不聞不問,可是我聽來卻很不是滋味。其實像這樣情況的學生每個班都會有。他們往往成績不怎麼樣,經常違紀違規,作業不及時完成。我們教師對於這樣的教師剛開始出現問題時我們會單獨找這些學生交流,當我們發現這些學生事後沒有什麼長進後,長時間下來我們就容易把這部分學生邊緣化,而這部分學生也慢慢地會覺得難以融入這個集體中。師生關係就這麼惡性循環着。

《教師的挑戰》一書作者佐滕學先生明確地告訴我們:21世紀的教師面臨的挑戰是爲所有兒童提供高質量的學習機會,教師的責任不是進行“好的教學”,而是要實現所有兒童學習權力,儘可能提高兒童學習的質量。這裏佐藤學先生強調是所有兒童的學習權利,而不是絕大部分學生。像我們中國的中學,每個班基本在45名學生左右, 這些學生的基礎不一,個性不同,要關照到每一個學生的確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我很羨慕日本的班級,學校規模不大,20多個孩子以U型排列圍聚來老師身邊,這樣的教學真是別樣的風景。中國教室裏的學生多,不能成爲我們不做到這一點的理由,我相信只要我們拿出足夠的愛心、耐心對待他們,尊重他們之間的差異性,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尊嚴,我們師生關係一定可以更和諧。

其次我覺得一切教學的展開都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我們雖然經常把這樣的話掛在嘴邊,可我覺得我們這點做得並不是那麼地號。我們的課堂往往是流於形式的,老師一個問題拋出後往往會傾向於請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回答,因爲他們的答案往往會更接近所謂的參考答案,這樣老師就可以更順利地進入下一個教學環節。其實真正好的課堂應當是生成的,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去發現學生的問題,以此爲突破口,引導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的對話,真正地想學生所想,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傾聽每一位學生的心聲。山崎老是在教學中真正的做到了這點。他的話語都是懇請與感謝的,沒有一句命令式的話語。在山崎老師的課堂中,學習是同教科書的對話,是同他人的對話,是同自身的對話。他的每一個話語都經過深思熟慮,清清楚楚地說出來;他的每一個話語都充滿對每一個學生的尊重;他採取“讓每一個學生充分地同教科書對話,藉助同夥伴的切磋來發展自己的理解。”的課堂策略。

在課堂裏構築相互傾聽的關係,教師要自身甘願傾聽每一個學生的心聲。要走進每個孩子身邊,站在他的身旁,彎下腰去傾聽,給孩子一個和諧、溫馨的環境去學習。如果沒有傾聽的過程,課堂再怎麼熱鬧,學生的發言再怎麼踊躍,他們的意識還是停留在原地,最初與最後的發言內容很難發生變化。而經歷了傾聽階段的學生,他們思考的內容會更加真實,並且能獲得生動而豐富的經驗,這樣的課堂才能促進合作學習。這樣也才能創設一個真正的寧靜課堂啊!

簡短的讀後感範文 篇18

最近,媽媽給我網購來一套書——《笑貓日記》,我十分喜歡這套書。

一套《笑貓日記》目前有16本,每本我都看過,主人公是一隻會笑的貓,講的是在笑貓身邊發生的事。

別看它只是一套故事書,可是每本書上都折射出一個人生哲理,從《保姆狗的陰謀》中,我明白了每個人都有一片屬於自己的美麗的天空,誰都可以在這片美麗的天空下,好好的活着,誰都一樣,不要總想去爭奪別人頭上的那片天空。

從《塔頂上的貓》中,我明白了,不能因爲自己做不到一件事,而別人可以做到,就因此嫉妒他,甚至傷害他,要知道,別人這也是努力得出的結果。

從《藍色的兔耳朵草》中,我明白了,只要堅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

從《小貓出生在祕密山洞》中,我知道了母親生孩子時的辛苦,痛苦,孩子的生日就是母親的“受難日”。

關於這樣的書還有很多,如:《虎皮貓,你在哪裏》,《想變成人的猴子》,《幸福的鴨子》,《那個黑色的下午》等等,其中的人生哲學也數不勝數,只要我們認真去看,就一定會發現。

《笑貓日記》真的是套很好的書,我希望大家也能夠看一看。

簡短的讀後感範文 篇19

莎士比亞說過:“生活裏沒有了書籍,就像沒有了陽光;智慧裏沒有了書籍就像鳥兒折斷了翅膀。”列寧也曾說過:“書籍是巨大的力量。”“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是高爾基的一句名言。不管怎麼說,這些名人名言都充分表現了書對人類的重要性。的確,書對人類真是太重要了。沉淪的人可能因一本好書而變得熱愛生活,心裏充滿仇恨的人可能因一本好書而變得無比關心他人,心胸狹窄的人可能因一本好書而變得心胸無比寬廣。作爲我們國小生,更應多讀些有益的書籍,這樣不但可以讓我們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提高寫作能力,而且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  高爾基說過:“我撲在書籍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麪包上。”對,書籍是知識的源頭,是人類的精神食糧。書籍,是嘹望世界的窗口,改造靈魂的工具,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讀書,能使人愉快,使人聰明,鼓舞人的思想感情去愛人類,愛和平。書是有價的,但又是無價的。世上的書那麼多,價錢從幾元到幾千元,各不相同,可它們內存的知識是無價的天價難及的。書對人類的影響有多大,自然不言而喻了。  爲了歷史的前進,社會的發展,人們渴求知識。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生產力。只有知識才能構成巨大的財富源泉,既使土地獲得豐收,又使文化繁榮昌盛。努力讀書吧,它是知識的源泉。好讀書的人們,讓我們一起讀好書吧!

“習慣鑄造人格”,若養成良好的習慣便可鑄造品德高尚的人格。我喜歡讀書,現讀書已成爲我養成的良好習慣,我願意將我的讀書的心得體會,與大家分享!

我喜歡讀書獲得的快樂。因爲讀好書就像與名人聖賢促膝談心,聆聽教誨,何不充實?讀書如與知音閒聊神侃,心不設防,口無遮攔,何不舒暢?與作者思想碰撞,偶有靈感之花,茅塞頓開,何不驚喜?俗話說得好,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博覽羣書如得知音無數,有知音的理解與共鳴,何不滿足?讀書者足不出戶,天下大事無一不曉,如何不聰?  如何讀書才能樂?必須是不爲功名利祿而讀,若你是爲升官發財而讀書定是無樂可言。

快樂的讀書應是“乘其興之所適”。古人云:“讀書太樂則散漫,太苦則枯燥乏味。”這兩者都可能導致精神偏枯如癡,失去讀書的真樂。

讀書不能盡信書,也不能沉迷於書中不能自拔。書,各有其趣,各有不足。作者的認識,情緒各有偏頗。如有的憤世妒俗、慷慨激昂,有的高談闊論、天馬行空。

如果長期沉迷於某一類書可能走火入魔,不能自拔。書能移性情,故君子應博覽羣書、相互參照,以免偏聽不明。情志誤譴。讀書若信書,不如無書。

讀書有樂必有苦,正所謂好書難覓、知音難求。這何嘗不是一種痛苦呢?讀書之所以苦,是因爲你急切想了解作者思想卻往往晦澀難解、意深難測;又因爲外界精彩的世界太喧譁吵鬧,讀書的冷板凳難坐;還因爲與遙遠的知音無緣對話或相見恨晚,書友天南海北難相聚。讀書成了一種孤獨。  讀書使我結實了許多知音,從書中我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

簡短的讀後感範文 篇20

爲響應學校讀書活動號召,在這個假期中我還拜讀了《你在爲誰工作》一書,它就如同一面鏡子,從每一位員工都需要自我反思的人生觀——“你在爲誰工作”這一根本命題着手,進行了深刻細緻的論證和解答。掩卷深思,自覺收穫不小:使我更好地認識了自己,看到了自己在學習、工作上的不足,更加意識到了工作中主動性的重要性。因此,我要學會從積極的角度觀察和思考問題,既要看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又要看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發揮主觀能動性,儘自己最大的可能出色地完成任務,爭取在自己的工作中不斷進取,做出成績,讓我的人生因工作而精彩。可以說,讀完這本書,我對“你在爲誰工作”這一思想深處的問題有了根本性的認識,頗有豁然開朗之感。

一、工作是一個施展自己能力的舞臺

人生只有一次!正是爲了獲得某些東西或成就自我,爲了拓寬、加深、提高上天賦予的技能,將身心全面發展成爲一個勻稱、和諧和美麗的人。

記得在中央電視臺上曾有一個廣而告之的畫面:“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現在我的舞臺就在育才雙語。一年的工作,積累了不少從前沒有的技能,見到了前所未見的新鮮事物,問到了前所未聞的智者教導,學到了很多,懂得了很多,也找到了很多自己與別的老師之間的差距。

1.工作中無小事。每一件事都值得我們去做。即使是最普通的事,也不應該敷衍應付或輕視懈怠,相反,應該付出你的熱情和努力,多關注怎樣把工作做得最好,全力以赴、盡職盡責地去完成,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

在週末開例會時,曾幾次聽領導說過:“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一年中,我深刻的領悟了這句話的含義。我是一名教師,原本就是平凡的。每天早上7:30到校,下午5:00放學回家,簡單的生活着,平凡的工作着。

對工作盡職盡責,全力以赴。來到學校,就忘記了家庭,忘記了爲人母爲人婦,心中只有工作,眼中只有學生。我如此,你如此,她如此,育才的每一位教職工如此。家裏的孩子生病了、住院了,交給公婆,交給粗心大意的丈夫,眼圈紅紅的來到學校。“家庭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學校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育才的媽媽們忍痛割捨了自己孩子的安危,把全部的愛投入到班中40位孩子身上……

2. 對工作心懷感激。每一份工作或每一個工作環境都無法盡善盡美,但每一份工作中都有許多寶貴的經驗和資源,如失敗的沮喪、自我成長的喜悅、溫馨的工作夥伴、值得感謝的客戶等等,這些都是工作成功必須學習的感受和必須具備的財富。如果你能每天懷着感恩的心情去工作,在工作中始終牢記“擁有一份工作,就要懂得感恩”的道理,你一定會收穫很多。爲擁有一個工作機會而心懷感激,爲生命的尊嚴和人生的幸福而努力工作。人們常用無私奉獻、辛勤的園丁來形容教師,甚至用“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來讚揚教師這一職業,更慣用“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來歌頌教師。可以看出,在別人眼中,教師不僅僅是千萬個職業中的一個,而是家庭未來、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牽繫人。由此說來,這份工作就需要我們用生命去做,爲尊嚴和人生的幸福而努力工作。

我感恩於我的父母,讓我上了師範從事了教師這個聖神而快樂的職業;我感恩於領導和同事,讓我這個半路出家的語文老師得到你們的提攜和幫助,讓我能夠擁有更多的語文教學經驗。總之,對工作的認真來源於感恩,對孩子們的愛也來源於感恩,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活的會更快樂、充實。

二、工作的質量決定生活的質量

1. 一個人做事宜且喜歡的工作,在工作中發揮他最大的才華、能力和潛在的素質,不斷的自我創造和發展,他就滿足了自我實現的需要。

來到育才雙語以後,新的學校環境,新的人際環境,新的教學環境,一切都是新鮮而富有挑戰性的。各級領導的嚴謹作風,同事間的相互關愛,讓我沐浴春風,就像待生的豆芽、雨後的小草,欣欣然的開始了緊張、忙碌而興奮的工作,同辦公室的老師也經常用“忙併快樂着”相互鼓勵。如果說我是一粒種子,育才便是沃土。

2.認真工作纔是真正的聰明。因爲認真工作是提高自己的最佳方法。

在育才雙語,我的收穫很大,感受很多。田校長的嚴謹,張校長的努力,孫主任的淑女,滕主任的認真,馮主任的豁達,張老師的大姐風範,楊老師的細緻態度,鍾老師的多才成熟等等,不勝枚舉。總之,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認真”二字,讓我這個本就文學功底薄弱,語文教學經驗不足,班主任工作尚缺歷練的已過而立之年的人,爲自己捏把汗,策馬加鞭奮起直追,在育才這塊鍊金石上捶打自己。

3.從平凡的工作中脫穎而出,與其說是由個人的才能決定,不如說取決於個人的進取心態。

母親、老公、過去的同事,都不止一遍的問過我:“在育才累嗎?到育才後悔嗎?”我都堅定的回答他們:“累!但不後悔!因爲我尚年輕,沒有什麼可以累怕的。”在忙碌中,我學會很多的東西,來到育才,身邊的教師都是優秀的,每個人都是熠熠光輝的太陽,而我就像月球,不斷吸收光芒。快樂的工作、快樂的生活,珍惜現在的工作,因爲我很充實,也很幸福。

4.工作就意味着責任。每個人都肩負着責任,對工作、對家庭、對親人、對朋友,我們都有一定的責任,正因爲存在這樣或那樣的責任,才能對自己的行爲有所約束。每一個職位所規定的工作內容就是一份責任。你做了這份工作就應該擔負起這份責任。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對所擔負的工作充滿責任感。當我們對工作充滿責任感時,就能從中學到更多的知識,積累更多的經驗,就能從全身心投入工作的過程中找到快樂。

三、持之以恆的努力就會有成績

其實,即使在極其平凡的職業中、極其低微的位置上,也往往藏着極大的機會。只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比別人更專注、更迅速、更正確、更完美;只要調動自己全部的智力,從舊事中找出新方法來,便能引起別人的注意,從而使自己有發揮本領的機會。無論做什麼工作,只要沉下心來,腳踏實地地去做,都能得到收穫。一個人把時間花在什麼地方,就會在那裏看到成績,只要你的努力是持之以恆的。

新的學校,第一年招生,社會沒有機會認可,家長更是退步觀看,在上級高壓政策下,我們看到的是一羣在原來班裏好玩愛鬧不完成作業的頭痛學生被動員來到育才。

就像是各個小遊擊隊組成的隊伍,自由、散漫,沒有好的學習習慣,沒有好的生活習慣,更有生活不能自理者,晚上睡覺離開媽媽不能入睡者,這樣的隊伍怎麼帶?這樣的班級怎麼管?底子這樣差的學生怎麼教?……一系列的問題擺在了全體育才人面前。

“付出、付出、還是付出”,育才人選擇了“付出”這一條路。付出的是時間,付出的是精力,付出的是外人難以想象到的心血,一路荊棘一路砍,聽:孩子們見到老師會主動問:“老師好!”,音樂課上飄出了動人的歌聲,優美的葫蘆絲曲調,震撼人心的古詩吟唱的旋律;再聽,英語歌曲迴轉繞樑,演講課上滔滔不絕,辯論會上振振有詞;看:古詩配畫一張張從孩子們的手下描繪,毛筆書法更是蒼勁有利,英語手抄報、數學專欄都成了孩子們展示自己的舞臺;再看,宿舍被褥整齊劃一,洗刷用具擺放有序,教室桌凳整齊,地面光亮潔淨。這可謂是“高唱凱歌到天明”。

元旦開放的順利,讓全社會看到了育才人努力結晶,讓家長們感動落淚。“你給我一個發生,我還你一個奇蹟”,老師們眼圈溼潤了,是爲孩子們的感動而落淚,是爲自己的付出得到的回報而幸福落淚,更是爲育才這個魔法學校而歡呼落淚。

最後,讓我引用美國前教育部長說過的話結尾,他說:“工作是需要我們用生命去做的事!”那麼就讓我把工作當生命一樣珍惜,珍惜工作機會,踏實地做好本職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把工作當做施展自己才華的舞臺,帶着一種從容、坦然、喜悅的感恩心情去努力工作!爭取在自己的工作中不斷進取,做出成績,因爲我們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爲我們自己實現目標而做的。

簡短的讀後感範文 篇21

這些年來,我讀過的書都不計其數。而且每一本書都有各自的含義,都利用了許多方式來告訴我們一些大道理與小道理,讓我們學以致用。

衆人皆知: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多讀一本好書,你就能多進一步階梯,可如果你是囫圇吞棗地亂讀一通,那麼進步的階梯將會有缺陷,你的人生也將會步入另一個不同凡響的世界。

不要以爲讀一本好書很難,其實這是件很容易的事情。讀書時,你要敞開你的心扉,在不同的環境下幻想書裏面的人物與場景。並非親身感受,又怎能悟理如雲呢?而且,讀書時最好不要抱着各種干擾,要做到“心如止水”、“心無止境”這八個字,在這種環境下讀書是最適合不過的了。只要你做到以上幾點,即可成功!

當然,讀書也是分好與壞的。你讀的書可以是國小生校園類型的,也可以是有關學習類型的,這些都是好的。而壞的書是不適合國小生看的恐怖書還有古靈精怪的書。我曾經讀過一本恐怖的書,自從那以後,我每天都對黑暗特別敏感,也變得膽小如鼠了。這些壞書可真是害我們國小生不淺啊!所以,當我讀了好書,清楚了心智時,也是我不在畏懼的時候了。

讀書對我們國小生也有很大的幫助,它會提升我們的寫作水平與素質教養,也會豐富我們的大腦,素描出一片又一片數不盡的書籍園林。

書,是階梯,讓人步步高昇。

書,是船帆,引領着人們邁向無盡的書海。

書,是大樹,孕育着一個又一個色彩鮮明的果實。

書,是一種至高無上的藝術境界,將你的所有才華都展現在耀眼的舞臺。

當你喜悅時,書會讓你豐富知識。

當你傷心時,書會讓你重新自拔。

當你生氣時,書會化作雪嘗試着讓你消氣。

當你靦腆時,書會讓你儀表堂堂而又不失風度。

讀書,會讓我們天天向上、永垂不朽、受益匪淺、馬到成功!

簡短的讀後感範文 篇22

這篇散文,聽着悠揚的純音樂讀是再好不過的了。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爲這篇文章只粗略看一遍就能感受到的美感。寫月的,寫路的,寫荷塘的穿插在各個段落中,加上獨特的意境,是想象不到的畫面。

第一段開頭,“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完整的展現了作者心中的煩躁與焦慮,對比後面的景色更襯托出荷塘恬靜的感覺。“在這滿月的光裏,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讓讀者在短短一句話中,帶着期待來閱讀作者第一次在夜裏看的荷塘,新鮮的視角也讓讀者倍感期待。

在接下來的三四段,作者運用大量排比和比喻句,將夜中荷塘獨特的景緻飽滿的展現出來,相較之下,後面對於樹“乍看像一團煙霧”一類的描寫也是別有一番風味。在樹與荷的影中,讀者情不自禁的聯想起那美麗的場景,那月下孤寂而清冷的荷塘,同樣孤寂的作者,讓人不論何時讀這一段,都能立刻看到這月夜下的荷塘。

最後點了採蓮一題,兩首詩詞引用在文中恰到好處。如果聽着音樂,那麼在音樂結束之際,文章應該也品味結束了。作者心中念着荷塘和蓮花,不知不覺也到了家門前,一個美好的結尾,也讓讀者有美好的回味。

簡短的讀後感範文 篇23

今天終於看完了宋鴻兵寫的《貨幣戰爭》,很驚愕故事裏的情節,還有一些戰慄,就像是冬日裏一桶冰水從頭淋到腳底的感覺。如果這是一本驚慄片的話,導演宋鴻兵無異達到了完美的效果,從本書的情節設計上講,本書絕對是好萊塢大片級別,絕對能讓你手不釋卷的一口氣讀完。

讀完後我最大的感覺是這個世界本身就是個陰謀, 而我們的股市更是個陰謀謊言, 我現在口袋裏面的錢,不過是美國輸出貨幣流動性的產物,某一天,可惡的美國佬會兵不血刃的從我的口袋裏搶世界上絕大部分的人的雙眼都被矇蔽了......不過真的從裏面學到了很多的以前不知道的東西:

《貨幣戰爭》從歷史的角度梳理了世界金融寡頭的形成、發展的歷史,追述了世界金融寡頭的世界歷次重大經濟、政治、社會運動中的角色以及給社會經濟造成的破壞,證明了金融資本的逐利的本質,分析了金融資本利用貨幣發行權製造通貨膨脹剝奪廣大民衆財富的種種手法。

《貨幣戰爭》揭示了對金錢的角逐如何主導着西方歷史的發展與國家財富的分配,通過再現統治世界的精英俱樂部在政治與經濟領域不斷掀起金融戰役的手段與結果,本書旨在告誡人們警惕潛在的金融打擊,爲迎接一場“不流血”的戰爭做好準備.

隨着中國金融的全面開放,國際銀行家將大舉深入中國的金融腹地。昨天發生在西方的故事,今天會在中國重演嗎?

本書的暢銷,只能說明他迎合了我們東方人的心理,對於經濟和現代金融,我們無法讀懂西方的各種法則與制度,但我們很是羨慕他們經濟發展的成功,更多的時候,我們是通過自己的想法去猜測西方的發展的,正如當年的煙片戰爭,對於西方的船堅炮利,我們認爲那是鬼神作祟,在自我的臆想中,我們便認爲西方如此發展,肯定有一些精英組成的集團在控制着世界。同時,由於近代中國幾次反儒學運動,加之,新中國成立後,馬克思主義的虛幻。現代中國完全處於一個信仰虛無時代,金錢至上,拜金主義橫行。當然這也許是任何一個工業化的國家都要經歷的痛苦過程,正如狄更斯《雙城記》:“也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絕望的冬天……”人們對於金錢的渴望超過了一切,渴望暴富的人比比皆是,《貨幣戰爭》幾大銀行家控制全世界賺取大把的鈔票的故事,完全迎合了大家的心態。所以說,此書中的故事,只是大家心中關於財富故事的嚮往。

書裏沒有提關於中國的一切,但是毫無疑問,作者一遍又一遍的強調,“歷史總是一次又一次戲劇性的輪迴”。

非常有意思,也非常值得思考的一本書,值得大家一看。

簡短的讀後感範文 篇24

如果說,文字是精神的糧食,那麼,讀書則是一種精神的享受,是精神的散步和漫遊。就像我們一日三餐中的鹽和佐料,它們雖然不是生活的主旋律,但是它們回事我們的生活更有滋有味,是豐富多彩。

書就是社會,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的世界,好的社會。它能陶治人的感情和氣質,詩人高尚。

書,將我們帶入一個比現實更爲深邃的精神空間,讓思緒任意馳騁,讀書,將靈魂昇華至一個純真的高度。審視自己,思考人生。讀書,讓我們有力量抵禦世俗的種種誘惑,使浮躁的心靈得到撫慰,變得寧靜和平和。

高爾基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讀書是提高文化的品味,提高生活的質量最佳途徑。讀書猶如我們的一日三餐,它是根據我們的口味、嗜好有所選擇的。好書似春風化雨,愉悅性情,營養身心;壞書如飲鴆止渴,蹉跎歲月,消磨意志,頹廢人生。

我讀了《公民道德修養》這本書後,使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做爲一個學生,要從小養成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好思想。要尊敬父母,助人爲樂,養成良好的品質。

記得有一個難忘的夏天:那時我還沒上學,媽媽給我念了《家庭教育》中的一篇文章。報上寫的是:四川有個小男孩叫任綸武。雖然他長得又黑又瘦,但是他的學習成績在班級裏總是名列前茅。暑假裏,他跟媽媽一起出來打工,他媽媽乾的活又苦又累,他就幫着媽媽一起做。一會兒掃地,一會兒洗菜,一會兒幫媽媽到商店去買東西……攢了錢到新學期開學時去交學費。我聽了非常感動,從此,我把媽媽給我的零花錢收集起來,把家裏的廢舊物品賣掉的錢攢下來。開學後,我把節省下來的錢捐給貧困地區的學生。

我現在的學習條件比他們好多了,更應該認真學習,掌握好各種科學文化知識,培養自己良好的思想品質,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使自己成爲一個對國家、對人民有用的人。

簡短的讀後感範文 篇25

這學期沈校長髮給我們人手一本朱永新教授寫的《我的閱讀觀》,讓我們在課餘生活閱讀。在每一次的政治學習時,沈校長還組織進行導讀,使我原來混沌的思想豁然開朗,更讓我的心靈得以洗滌,認識上得到了提升。

“不讀書的孩子是一個沒有潛力的孩子;不讀書的家庭是一個庸俗的家庭;不讀書的學校是一個沒有發展的學校;不讀書的社會也必將是一個落後的社會。” 一句話,閱讀可以豐富一個人的有限人生,閱讀可以涵養一個民族的精神氣質,閱讀可以鑄就一個國家的文化根基。多麼富有哲理。多麼現實的話啊!

中國人民在幾千年的文明追求中積累了很多讀書格言,留下了很多刻苦讀書的故事,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鑿壁偷光”等,正是這些讀書的故事和格言,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以讀書爲榮,以讀書爲樂。

同時,讓我感受最深的是“改變”二字。有“讀”就必有“行”,有“行”纔有變。我們許多人讀書,以讀而讀,並不思“變”。看了朱教授的書,我們感受到了讀的精彩,那就是一個”變“字。有教師通過讀書,改變了自己,有教師通過讀書,改變了學生,改變了班級,更變革了教育。讀再多的書,不思,不行,就不可能“變”。這個“變”應該是一種走向境界式的提升。

閱讀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閱讀可以改變我們的性格;閱讀可以改變人生的終點,可以豐富我們的思想,提高我們對生活的認識,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使我們更加理性的看待現實問題。就讓我們一起投入到閱讀中來吧,一起來享受閱讀帶給我們的快樂。首先,作爲一名老師,必須時刻保持一顆學習上進的心,時刻走在教育的前沿,就必須不斷地從各類書籍中獲取新知識。其次,作爲一個學校,它良好的閱讀氛圍必須是每一位老師的引領,從而帶領學生走上“共讀共寫”的閱讀生活。再次,城市就是一個個家庭組成,相信每個愛好閱讀的孩子一定會讓家長們也沉浸在書香的氛圍中,從而構成一個書香充盈的城市。

老師們,讓我們一起來閱讀經典,做一個有根的人!

簡短的讀後感範文 篇26

今日讀此書,沒有很多新的觀點,但有些好的思考點和筆記零散的方法,算是摘抄整理如下:

生命很短暫。在選擇道路前,先確定自己能做的事。在其中想那些你想做的。然後再細化,找出你真正想做的。最好把那些你真正想做的事付諸行動。

什麼是幸福?亞里士多德說,幸福是生命的目的和意義是人類生存的終極目標。幸福並不完全取決於我們得到了什麼或身處何種境地,而是取決於我們選擇什麼樣的視角去看待生活,幸福是內在的體驗。人類活着就是爲了更幸福。怎麼能更幸福?什麼樣的生活習慣能讓你更幸福?比如,早睡早起, 每週三次運動,每次30分鐘;有規律的冥想,可以給你的生活帶來巨大的改變,開始時每天早餐,午餐或晚上用10分鐘冥想,之後可能只需要2-3分鐘,辦公室,出租車裏等都可以;每月看兩場電影;沒週二出去和伴侶逛逛;一週閱讀些有趣的讀物;每天寫下三件你感激的事;三件你感到快樂的事;每天做三件幫助別人的事;每週週末計劃下週的重要的事;每月底計劃下個月重要的事;每個年底看下一年有沒有希望完成或付諸實施的兩件事.....,每次創造新的習慣不要太多,一兩個足矣,等習慣固定下來再試圖增加。通常30填內可以固化一個習慣,亞里斯多德說:“我們的習慣造就了我們,卓越不是一次行動,而是一種習慣”。

泰勒總結了四種類型的人,忙碌奔波型是未來的奴隸,享樂主義型是現在的奴隸,虛無主義型是過去的奴隸,幸福型是平衡了現在的快樂和未來的意義,再加入一些投入。他建議花四天時間分別記錄一個類型的你的典型事例和經理,來總結你在每個類型的得失,感受。關於目標和意義的關係,要過真正有意義的生活,目標應該是自發的,爲實現自我存在的意義,而不是爲了滿足社會標準,迎合他人的期望。這是真我的呼喚即使命感。哪些事你認爲是有意義的?它們給你帶來什麼使命感?當生命賦予了意義,它就不是支離破碎的片段,是樂章。在追尋的過程中,潛力的充分發揮會帶來滿足感。目標是的追求而不是目標的達到纔是帶來幸福和積極情感的要素。什麼樣的目標曾經給你帶來幸福?你認爲什麼樣的目標可以給你未來帶來幸福?

泰勒建議把每日的事物記錄下來,包括它們用的時間,用1-5來標定對意義和快樂的強度和感受,用“++”,“+”,“=”,“-”,“--”來記錄你希望在此類事物上增加,保持還是減少時間。這樣可以幫助你找到並集中在快樂和有意義的事物上,生活規律化,習慣化。有很多人都不明白,幸福是目標,金錢,名利是手段。它們並不排斥。在決斷的時候,人們常常把物質放在精神前面考慮,可能是物質比較容易衡量。那你會不會因爲過分在意名利而影響幸福感?如果是,是怎麼影響的?

福樂就是個體完全沉浸於體驗本身,行爲和察覺融爲一體,在難度和技能成恰當匹配時,福樂體驗纔有可能出現,對孩子的教育可以把握或尋找事物本身的難度和技能的匹配,這樣孩子會在過程中有福樂的體驗,員工也一樣。

最成功的人都是活到老學到老,不停的探索者奇妙的世界。發問纔會有答案,當我們質疑自己時,才能去探索和征服自己。好的學習計劃可以幫助成功,包括個人成長和專業成長兩方面。心理日記有利於個人成長,領域導師和關注自己的專業領域有利於專業成長。同時,永遠不要放棄在困境中學習的機會。

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洛斯曾寫道:“人類最美麗的命運,最美妙的運氣,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同時獲得報酬。” 把工作作爲事業的人,除了注重財富的積累外,也關注權利和聲望,如果工作不是自己想要的,他期盼的除了薪水之外,就是節假日。把工作看出使命感的人,工作本身就是目標,他們的力量來源於內在,在工作上也感到充實。你把工作當什麼?合適的工作能夠發揮我們的優勢和熱情,通常問三個問題,什麼帶給我快樂,什麼有意義,我的使命是什麼,我的優勢在哪裏?這三個問題的交集可以幫助找到讓你有幸福感的工作。M(Meaning)P(Passion)S(Strength),MPS還可以用於找到員工感興趣的任務。另外,工作職位越高,使命感越強,工作中塑造使命感會增加幸福感,同樣,對工作的認同有時比工作更重要。

與關心我們的和我們關心的人在一起分享我們生命力的經歷,想法以及感受可以增加生活的意義並安撫我們的痛苦,讓我們感到這個世界的快樂。

簡短的讀後感範文 篇27

讀書,可以陶冶情操,可以拓寬視野,可以提高寫作水平,更可以激起人的各式各樣的感情,最終獲得美的感受。

我讀過許多課外書:《百家姓》《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十萬個爲什麼》《上下五千年》等等。這些書不僅開闊了我的視野,還讓我知道了一個個爲人處世的道理。

尤其是《上下五千年》,讓我記憶憂新。英國大哲學家培根說過:“歷史使人智慧。”是啊,縱橫天下,哪一個朝代不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從元朝開始,成吉思汗首先只是一個部落的首領而已,到後來一樣靠他的智慧也當上了可汗啊。還有夏,商,西周,春秋,戰國,秦,西漢,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南北朝……哪一位帝王不是靠自己的聰明才智贏得統治者得最高權力的?

歷史的每件事都讓我們感想良多,暴君隋揚帝,玄武門之變……而今,我們又將翻開嶄新的一頁,譜寫着我們新世紀青年的歷史。

啊,書!你是知識的源泉,你是全世界人的營養品,你是使人類進步的階梯。啊!書,我熱愛你!

簡短的讀後感範文 篇28

《基業長青》通篇在講一個主題,即組織(尤其是企業)存在與成功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柯林斯的回答非常明確,“是價值理念”。這與德魯克的研究與思想如出一轍。

此書是一本關於企業文化的專著,因爲“價值理念”、“使命、願景”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對企業文化的關注始於20世紀80年代,有著名的“文化四重奏”,也有大師級人物,如沙因、奎恩等。柯林斯的成功源於從實證的角度,說明了高瞻遠矚公司的與衆不同。實證研究在西方很受重視,而對中國的管理界來講,缺乏的不僅僅是實證的努力,更缺少實證的精神。大量充斥管理書架的快餐式讀本,基本上源於莫明的思考,國人的思考力可見一斑,而真正走進管理學的殿堂,恐怕更需要這種實證的糧食。然而,單憑想象的創造似乎符合東方的思考文化與方式,所謂系統思考。但管理作爲實踐,可能從實證的角度來研究,更有說服力。但無論如何,柯林斯的《基業長青》值得一讀。

讀《基業長青》有一種回味感,儘管是第一次細細品嚐,然而,正因爲管理的思想是相通的,於是,有了似曾相識的感覺。這種感覺很美妙,讓自己越發覺得對管理思想若有所得。

前段時間努力通讀了德魯克的著作,突然間,覺得對德魯克的思想理解了許多,頓時感到德魯克不愧爲“大師中的大師”。我個人一直非常認同德魯克的管理思想,當今天通讀過《基業長青》,又重實證的角度驗證了德魯克思想的偉大。

關於企業存在價值的思考,尤其是企業的目標、使命、願景,以及利潤對企業存在的意義,企業的社會機能,等等,這一系列系統的思想非一般管理學者所體會。《基業長青》作爲一本鉅著,在國內也掀起了一場熱讀的氣氛。衆多企業將其指定爲員工必讀書目。然而,我有一種擔心,儘管讀了就比不讀強,無論理解有多少,總會對企業的文化建設,尤其是思考企業的存在價值有所幫助,然而,我相信有絕大多數人並不會真正理解書中的偉大思想,更難以將此思考與管理體系結合起來。雖說這並無所謂,但作爲管理學子,不免有些遺憾。

讀書的快樂不是源於一本書講了哪些故事與道理,而是讀者從書中體會了什麼。

還是回到《基業長青》,談談對該書內容的理解。

首先,《基業長青》是一本企業實證研究的報告,它的價值不在於發現了真理,而在於驗證了假設。柯林斯之所以可能選取這樣一個研究課題,原因有二:一是找到高瞻遠矚公司的特質與動力,即與衆不同之處;二是系統地表述這種差異,並進行有效的傳播。在美國這樣一個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國度,有這個研究條件。就如書中所選取的對照公司,美國企業的實踐史給予了研究者這樣一個空間。當然,也有研究者的認真坦誠的研究態度。這讓我想到了中國的企業,作爲國內的管理學研究者(至少我這樣定位自己,這個事業理由讓我無比興奮),我們能做些什麼,當中國企業還缺少歷史經驗總結時,如何在實踐指導中國企業的前進,因爲,企業是工業社會的重要器官,對於市場經濟剛剛啓動的中國,企業對全社會的進步至關重要。這一點講述,德魯克在《公司的概念》一書中描述得非常詳細。作爲中國的管理學研究者,我們該研究什麼?尤其是想爲中國企業的管理進步與變革提供一點力量的學者,我們應該如何爲此創造價值?前幾日讀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而非MBA》更是感觸頗多,管理教育任重道遠。但無論如何,《基業長青》的立意是偉大的,坦誠、認真、平和的研究態度,決定着這本書的研究結果讓人充滿期待。

通過實證研究,通過選取那些對照研究的公司,柯林斯和波勒斯重新驗證了許多傳統的思想認知,《基業長青》便從這種思想認真入手,從實證結果的角度,一一做出分析與說明。

這種傳統思想的認識就是書中所謂的“破除12個迷思”,我覺得“迷思”用得非常好,“在迷惑中思考”。這12個問題是值得我認真思考的,儘管不一定記得住,但可從其內在邏輯中得到收穫。

簡短的讀後感範文 篇29

《笑貓日記》是我最喜愛的一本書,它是中國當代最受小讀者熱愛的童書作家——楊紅櫻阿姨的作品。 我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這本書,連我們班都有人喜歡看這本書。《笑貓日記》不是一本、兩本,而是是十幾本合成的一整套。當然《笑貓日記》也在不斷的增加。

《笑貓日記》不是笑貓寫的日記,而是笑貓把積累的事合成一個個精彩的故事。《笑貓日記》也有一些主角,那配角就不講了,因爲每期都有不同的配角,怎麼講也講不完呀!主角有:笑貓和他的妻子虎皮貓,還有她們的孩子:胖頭、二丫、三寶、小可憐,但是小可憐死了。還有地包天和配角共同爲我們展現了一個個精彩的故事。

在這個五彩繽紛的故事裏,充滿了各種感情:有高興的、感動的、傷心和生氣的。《笑貓日記》裏有很多和現實不同的東西,一隻貓會笑,而現實的貓不會,貓和老鼠是朋友,但現實中貓和老鼠是天敵,還有貓能聽懂人話,老鼠能變球,烏龜有神功,而現實卻不是這樣的。就因爲這樣,《笑貓日記》才能得到我們的喜愛。

《笑貓日記》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這個世界需要愛,人與人之間更需要關懷。在親情、友情、愛情和困苦之間,只要我們心中有愛,並堅持把心中的愛給予身邊的人,就一定會感動世界!這個世界也會處處充滿愛!

簡短的讀後感範文 篇30

我總喜歡在週末的下午喝茶讀書,因爲它總能給你充分的時間讓你細細品味,認真思考。

我很喜愛書,讀書也是我所認爲的樂趣。在我的感覺中,當我一頭扎進書堆裏的時候,求知若渴的心態會使我像一匹飢餓的狼,急切地尋找獵物;又像一位孤獨的人,迫切的希望尋找到快樂。

一本好書,其中可能有着許多美麗的小精靈,飛來飛去,還給你送來光明的果實。字裏行間都能碰撞出知識的火花,知識慢慢的堆積,最終就會形成智慧的熊熊烈火。而書,又能像是一片大海,等你尋找用之不竭,無窮無盡的寶藏 ……

不論在哪裏,我們都不能缺少書。不讀書,什麼生活都會變得不完整,就好像缺了一樣什麼東西似的,就會變得空虛,一無所知。相反,讀書會充實自己,讓書充實自己的每一天,而每天都能過的滿足,快樂。我喜歡讀的書有很多。《哈利波特》,《海明威短篇小說集》,《滬上春歌》及一些詩歌集,我不但喜歡,能學到很多的東西。

如果書籍可以有五色的油彩,那麼我願意把詩歌作柔和的水粉,把散文做一支詩情畫意的畫筆。在書的天地裏,描繪出最美的風景。許多名人大家都曾這樣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是人類的營養品。”“書是人的精神食糧。”由此可見,讀書對我們來說是多麼重要啊!

讀書使人進步,也使我們的生活進步。現在,請趕緊捧起一本書,去細細品味一番吧!

簡短的讀後感範文 篇31

有幸,學校發給每位教師一本朱永新先生的書——《我的閱讀觀》,只是在會議上隨手翻了幾頁,便被深深吸引了。

朱永新先生的思想總是那麼鏗鏘有力,讀着他的文字,總有一種歡欣鼓舞的感覺,彷彿又回到了學生時代:研究生即將畢業的一天,蘇大教育學院請來了朱永新先生給莘莘學子做《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講座,那是我第一次見到這位老先生。說他是老先生,因爲在我的印象中他應是位德高望重的老學者。但他並不老,反而滿面紅光,面對密密麻麻的學生,他的嗓音渾厚,甚至可以穿透到偌大會議室的最後一面牆裏。記得那時候的他用了兩個小時的時間講述了他教育思想,教育應是幸福的,完整的。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是閱讀,他認爲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閱讀水平。懷揣教育夢想的我被深深的打動了。於是,我也記住了朱先生所提到的新教育實驗基地之一:湖塘橋中心國小。

不知是不是命運的安排,我竟真的來到這所學校,看到走廊上那頗具文化韻味的牆面設計和那醒目的幾個大字“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總有一種心欲騰飛的感覺。

今天,捧着沉甸甸的書,我沉浸其中。翻到“朱餘之爭”,我看到了兩位教育大家關於閱讀的分歧與辯論,更加興趣盎然。兩人爲爲“國家閱讀節”的設立而產生了不同見解。朱永新在提案中寫道:“和世界上其他民族相比,我們中華民族的閱讀水平堪憂。”由於國民疏於閱讀,遠離經典,導致部分國民缺乏應有的文化底蘊,心態浮躁。他認爲:。“猶太民族爲什麼那麼強大?爲什麼這個在公元70年後就失去了祖國,到處流浪,寄人籬下的民族,卻產生那麼多世界級偉人呢?爲什麼他們依然能保持自己獨特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呢?這與猶太人視書如命、崇尚讀書息息相關。” 而餘秋雨先生則認爲,其一,現在每年已有“世界讀書日”,沒必要再增加類似節日;其二,網絡閱讀日趨流行的今天,信息爆炸,閱讀不是欠缺,而是成爲災難;其三,今天閱讀不再重要,對文化見識而言,更重要的是考察、遊歷、體驗、創造。我被兩人的堅定立場與博學善論所折服。但是,我想說,無論如何,兩位學者的目光是一致的,即都關注閱讀。我贊同,佩服。但我想,這場爭論無論結果怎樣,都是一件好事,至少能讓很多人重新將眼光投向閱讀。有了分歧與爭論,纔有關注與發展。

我敬仰朱先生及他敢於創新的思想,崇拜他思國憂生的胸懷。作爲一名教育工作崗位上的小輩,我喜歡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