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課讀書心得900字(精選12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15W

最後一課讀書心得900字 篇1

《最後的一課》的作者阿爾封斯﹒都德(1840——1897),法國十九世紀著名的小說家。他一生中,除一部詩集和一些戲劇外,共寫了十三部長篇小說和四部短篇小說集。《最後的一課})是他短篇小說的代表作。

最後一課讀書心得900字(精選12篇)

《最後的一課》寫於1873年,即普法戰爭結束的第二年。1870年7月普法戰爭爆發,8月份普魯士軍隊深入法國境內,在色當大敗法軍,法國皇帝路易﹒波拿巴投降並當了俘虜。戰後法國和普魯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條約,將法國東北部的亞爾薩斯和格林兩省割讓給普魯士。《最後的一課》就是以這一歷史事件爲背景的。主要反映了在普魯土侵略者的殘酷統治下,亞爾薩斯省人民的痛苦生活和他們敵汽同仇的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小說中表現這一重大主題時,既沒有正面描寫普魯士侵略者的強盜行徑,也沒有寫抽丁拉夫,敲骨吸髓的殘酷剝削,而是寫了淪陷區生活的一個小小的側面:已經被普魯士侵略者統治兩年的亞爾薩斯省人民接到了柏林的命令,不準在學校裏教授法文,一律改教德文。小說通過一個小學生的自述,描寫了一個鄉村國小接到這項命令後,全體師生和當地羣衆的強烈反映,深刻地揭示出了小說的主題。

小弗朗茨是一個貪玩的頑皮孩子。他法文學習成績差,怕考問,怕挨老師的訓斥,經常逃學。在這天的法文課上,哈墨爾先生心情沉重地宣佈;“這是我最後一次給你們上課。”“今天,是你們最後一堂法文課。”老師的話給小弗朗茨極大的震動,使他意識到,他們將要同祖國的語言告別了,現在他們將要喪失學習祖國語言的權利了。於是,他開始變得懂事起來,剛纔還使他頭疼、討厭的法文課,一下子就像老朋友一樣捨不得離開。他悔恨自己沒有學好法文,並在悔恨中對祖國的語言產生了新的認識,新的感情。“要是我能從頭到尾把這些分詞的規則大聲地、清清楚楚地、一字不錯地背出來,任何代價我都是肯付的啊!”這是多麼巨大的思想飛躍,多麼深沉的感情變化呀!是啊,連一個愛逃學的頑童都如此地留戀祖國的語言,都如此地憎惡普魯士侵略者,那麼,熱愛祖國、不願做奴隸的成年人的感情則是不言而喻的了。作者採取這樣精巧的藝術構思,比直陳對普魯士侵略者的憤怒和譴責,更具有較強的感人力量。

最後一課讀書心得900字 篇2

《最後一課》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文章。文章主要講了小弗朗士上學差點遲到,卻聽到了個壞消息:以後不許上法語課,只許上德語課。小弗朗士忽然覺得自己對法語課堂依依不捨。

讀完這篇文章,我被韓麥爾先生所深深感動。韓麥爾老師因爲自己的國家被敵人攻佔了,他將不得不離開教了四十多年法語課的學校,他在萬分悲傷的狀態下,十分注重自己的儀表,還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努力堅持給學生上好最後一節課。從“韓麥爾先生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綠色禮服”中,我感覺韓麥爾先生在心裏非常重視這堂法語課,即使小弗郎士遲到的時間再長,他也願意等待下去。他爲了讓自己的學生不被普魯士人瞧不起,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知識,一股腦地全塞進學生們的腦子裏。他真是一個敬職敬業、熱愛學生的好老師。在文章的末尾,韓麥爾老師因爲心情過於激動和難過,連話都說不出來了;放學時因爲想到以後再也見不到自己的學生了,內心悲痛欲絕,他只能打個手勢來和學生告別。我從“他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中,我感受到了韓麥爾老師身上所具有的強烈的愛國精神。讀到這裏,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

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小弗朗士,雖然他很淘氣,很調皮,但越是這樣,我就越覺得他可愛。小弗朗士在最後這節法語課上終於懂得了韓麥爾先生是多麼的不容易,自己的祖國又是多不容易!如果小弗朗士這一天真的逃課了,他或許永遠都不會知道這將是他與韓麥爾先生的最後一次見面,也是最後一堂法語課,好在他及時回來上課了。他很有悔過自新的感覺,在這之前他還是一個玩劣淘氣的孩子,幾乎每一堂課都沒上好,總是在想:“算了吧,時間有的是,明天再學也不遲”可是在這最後一堂課上,他卻表現得十分認真,好象一下子長大了,“真怪,我今天全能聽懂,老師講的似乎都挺容易。”讀到這兒,我情不自禁地聯想到了自己,我擁有寬敞明亮的教室;擁有和藹可親的老師;還有友好相處的夥伴……我比小弗郎士幸運,可以安心地在教室裏上課,課間可以自由自在地遊戲……

我在心裏暗暗下了決心:我比小弗朗士幸福多了,我一定要好好珍惜每一分鐘,認真學習,長大成爲一個有用的人,將來可以爲祖國的強盛、社會的繁榮貢獻自己的力量!

最後一課讀書心得900字 篇3

讀了《最後一課》這篇課文,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戰爭給無辜的人民帶來了什麼!或許,有一點還“不錯“,就是戰爭能讓一個人瞬間成長。但我想,誰都不喜歡這種”成長“方式吧!?

普法戰爭暴發後,從白髮老人到年幼小童,都是那樣地愛國!這,使我感動。

我不盡想起了,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人民,也是如此,爲了祖國,不惜一切代價。雖然地域不同,種族不同,時代不同,但是戰爭對人民的損害卻是一樣一樣一樣地!

可惡的侵略者,該死的戰爭狂,無恥的叛國賊,他們是對不起國家,對不起人民,對不親父母,更對不起自己的罪人!

他說:“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又說,“我們必須把它記在心裏,永遠別忘了它,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看到法國人是這麼地愛護自己的語言文化,我不禁心有慼慼:中國的文化,絕版的文化,我們來遲了。

天空,流動歲月的雲。那場火還在燒嗎?美得心痛的風景固化爲刺,哽在你的咽喉,紅腫、發炎、結痂。之後,成了不堪回首的恥辱。飛濺的血淚溼透你顫動的靈魂。風輕輕地,翻越沉重的黃袍。看,記憶之外的笑容,沒有了內容。中國的文化,絕版的文化,我們來遲了。

你用含淚的聲音,一千次一萬次地嗚咽,輾轉於歷史的莽莽餘音。你在永恆中相思、相望,你在這迷茫的世界中,不可抑止地流淚。淚水緩慢地墜於地上,憂傷難訴。中國的文化,絕版的文化,我們來遲了。

我覺得母語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文明的承傳載體。如果母語沒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將不復存在。因爲一國人民語言彼此不通,就是一盤散沙。

那麼,外語與母語到底哪個重要呢?

如今這個社會,不學英語你就別想上高中大學,更別想找個好工作了。既然外語如此重要,學外語的人多就不奇怪了。現在連幼稚園都開設英語課了。English成了全球通用的“國際普通話”,其他語種已經受到嚴重威脅,面臨消失的危險……這是不能忽視的。

當法國阿爾薩斯被普魯士侵佔,最後一堂法語課便顯得格外重要。“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正道出了亡了國的法國國民心聲。

“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

最後一課讀書心得900字 篇4

五千年的中華歷史,造就一顆璀璨明星——漢語。漢語,醞釀着中華子女愛國情懷。正如法蘭西的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他們對侵略者的仇恨和對祖國解放的堅定信念,正是一種愛國的表現。

“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像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在普法戰爭中,阿爾薩斯省被迫割讓給普魯士。小弗朗士生活在阿爾薩斯省,是一個淘氣調皮的小孩。但是,在聽到這是“最後一堂法語課”時,認真投入;韓麥爾先生在這最後寶貴珍惜的時間,全神貫注;“最後一課”,鎮長、市民都專心致志地聽講。每個人都認真反思了自己過去的失誤、不足,對祖國深深地懺悔、祈禱:“法蘭西萬歲!”這種對祖國的熱愛、忠誠而堅定不移的精神,讓我陷入了沉思:

難道非要等到亡國的那一天,我們才肯學母語?中華民族,也曾是落後落魄的“公家”,但中華民族的英雄兒女,不甘於落後、不甘於捱打,謹記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握緊同胞彼此的手,咬緊牙關一點點堅強的爬起來、伸直了腰桿。當時對漢語知識的渴求、珍惜以及全國讀書的濃烈氣氛,爲中華民族的日益強盛奠定基礎,讓我們越攀越高,屹立於世界強國之林。但現在的太平、強盛豈能作爲我輩不學習漢語的理由?其一,中國古話說“居安思危”,不掌握基本語言,如何發展科技?還能守住“常任理事國”?再者,母親河黃河所表現出中華民族的奮鬥意志和不屈信念,豈能與我輩丟棄?

爲何不學好漢語?一,隨着時代潮流,漢語精確度高的優勢極大發揮,趨向於國際語言的地位,掌握它就是掌握國際文化;二,身爲中國人,不學好漢語,你不覺丟臉?據調查,百分之八十的中國人會寫錯“再接再厲”這個詞,令祖國母親膛目結舌。若是外國人問你“鱗次櫛比”怎麼寫,你左推右卸,扭扭捏捏,豈不是一國際笑話?三,漢語是我們的交流方式,一切雄辯、討論都以他做基石,一切表達、溝通都以他爲媒介,不學好漢語,比口吃都嚴重。光是這三理由,貼近生活實際,就不允許我們學不好。

繞開繁瑣的理由,中華的歷史、文化是多麼有趣!形近多音字、燈謎字謎、唐詩宋詞元曲等等,都爲我們的生活增添一份靚麗的色彩,將我們的生活裝扮的五彩繽紛。漢字的源遠流長,把我們帶到一個神奇的國度,“咬文嚼字”成爲我的必修課。我們不光要學好她,還要熱愛她、由內而外地歌頌她。還有一些極度不文明現象:“到此一遊”,爲漢語抹黑;“出口成髒”,把漢語羞辱。侮辱、侵害母語,與傷害祖國,無異!如此這般,還不如文盲!

讓我們把愛國轉化爲行動,把母語學好,秉承中華傳統文化,是愛國的基礎。

最後一課讀書心得900字 篇5

讀罷都德的《最後一課》,猶如親身經歷了這非比尋常的一課。書中的小弗朗士在都德的筆下栩栩如生,一如我們鄰桌調皮搗蛋的小男生。

這篇文章,記錄了淪陷了的法國阿爾薩斯省的一個國小校因爲普法戰爭法國失敗而被迫關閉的事情。整篇文章中,都德並沒有去廣泛地談自己的祖國如何之好,淪落敵國如何之痛。他只是從細微處入手,藉助了小弗朗士的視角,以一個孩子的口吻,以一個孩子的心去感受喪失祖國的哀傷。

一開始,調皮的小弗朗士懼怕考試、總想逃學。但當他知道了自己的家園已經淪陷,這已然是最後一課的時候,他開始了後悔,開始了難過。開始爲以後再也不能學自己的母語——法語,而感到深切的痛苦。文章很純樸地寫出了一個小男孩從擁有到失去祖國的心路歷程。從一開始的懶散到最後的哀傷,一個孩子在失去祖國時萌發的愛意表現得淋漓盡致。而韓麥爾先生最後書寫的“法蘭西萬歲!”也深深震撼着大家的心,一筆一劃中飽含着作者對祖國最深沉的愛!

和愛國的法國人民一樣,中國人民也同樣品嚐過亡國之痛,也同樣有着愛國之心。老舍先生與鄭振鐸先生筆下中國版的《最後一課》,雖然都是以老師的視角去詮釋人們愛國、愛民族的精神,但給了我同樣的感動與震撼!

在老舍先生的文章裏,向來不討厭下課鈴聲的瑞宣,卻在最後一課上不知道要說什麼纔好。瑞宣一直都將課講得很好,哪怕是他上的第一堂課,也沒有露出一點緊張。然而在這最後一課上,他卻忍不住顫抖。話到口邊卻又說不出來。他在猶豫:到底應當安慰自己的學生們,還是應該去鼓舞起他們的愛國心?到底應當告訴他們抵抗敵人,還是應該勸告他們忍耐呢?瑞宣一句話也說不出口,看着學生們,他也開始反省自己。然而,他終於還是什麼也說不出,只得宣佈了下課,頭也不回地走了。他對於國家的愛與痛,已經深刻地體現在他內心的掙扎上。

而鄭振鐸先生文章中的“我”也是一個教員。然而“我”卻與瑞宣不一樣,“我”只是想用最後的時間來告訴學生們最多的東西。“看到一個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經過校門時,立刻停課,將這大學關閉結束。”這是學校下達的命令。然而所有人卻都不去想這個,這些默默無言卻堅定的人們,想到的只是如何抗敵救國,所以他們也有一貫的計劃,在最艱苦的情形之下奮鬥着,絕對不作“苟全”之夢;該犧牲的時機一到,便毫不躊躇地踏上應走的大道,義無反顧。因爲中華民族是個不屈的民族,我們默默無言,不表示我們懦弱,那是火山爆發前能量的默默積攢。正是這些默默無言的勇士,讓我們堅信“最後一課”只是暫時的!

三篇文章中,都德用小弗朗士的內心世界向人們展示了一個孩子對於國家的愛;老舍用精細的文筆去描繪了教員瑞宣在家園淪陷時面對學生們的踟躕與對國家的悲慟;鄭振鐸以一個老師的身份,去表現了自己在最後一課上希望學生們能多學習知識的願望。

三位作者身處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時代,書寫不同的《最後一課》,卻讓我感受到了同樣的愛——對於自己的祖國、對於自己的民族的愛!因爲這份植根心中的摯愛,我們的祖國、我們的民族纔不會被強暴征服!這種愛不分國家、不分民族、不分老少,跨越國界、跨越民族,真正讓我體會到了大愛之無疆!

最後一課讀書心得900字 篇6

我低下頭,開始整理書本,那些歷史啦,法語啦。原來是那麼討厭。現在忽然覺得我的好朋友。原來帶着是那麼沉重,現在忽然覺得它們以前輕多了。我反覆地翻看着每一本書,霎時覺得那裏面的知識在離開之前應該熟知的。唉,我真懊悔當初用功學習!此時韓麥爾先生的那些話又在我耳邊迴響--

"法語是世界上最精確、最明白的語言,亡了國當了奴隸的,只要牢牢記住的語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仔細地回想着韓麥爾先生的話,我真後悔當初不用功。

東西終於收拾好了,同學們已陸陸續續地散了,我也離開,然而一直挪不動腳步。我呆呆地看着韓麥爾先生,他背對着我,但我清清楚楚地聽到了他的心聲:"小弗朗士,法蘭西人應當有骨氣!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千萬丟啊!"

現在,我要和你分手了,韓麥爾先生,我不會辜負你的希望,我永遠也不會忘記這最後一課,正如我永遠也不會忘掉的祖國……

我搖搖晃晃地站起來,抱起我所書象抱着全世界最珍貴的財富一樣,默默地在一片哭泣聲中走出教室。

教室裏死的寂靜,韓麥爾先生彷彿凝滯了,癡癡地呆在那兒。我看着他那慘白的臉,心緒亂得像一團麻,胸口像揣着小兔子突突地跳個不停。

難道就放棄法語做亡國奴?就若無其事地離開教室?一連串的問號擠進了我的腦海。我茫然四顧,目光被飄動的字帖吸引,那些小國旗似的字帖,那些閃着金光的"法蘭西""阿爾薩斯",透過它們我彷彿看到韓麥爾先生熬夜製作它們的情景,彷彿聽到它在激勵我要和普魯士人戰鬥到底的聲音。

低低的啜泣聲喚醒了我,我看到同學低着頭,正在壓抑着不讓哭出聲,坐在後面的郝叟老頭高高地仰起頭,那憤怒的目光透過鏡片,射向遠方。從前的鎮長抿着嘴,臉色青黑。郵遞員看着韓麥爾先生,雙脣顫抖,似乎就要哭。我再看了,淚水迅速涌滿我的眼眶。

最後一課讀書心得900字 篇7

在前幾天,老師發給我一本《兒童文學》,我看了一篇文章《最後一課》。裏面的人物——譚千秋,他的所作所爲讓人感動的淚如雨下。這篇文章是近期發表的。文章的內容大概是講:在20__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省發生了舉世聞名的大地震。在四川省汶川縣僅一山之隔的漢旺鎮東汽中學成了一片廢墟。地震前,在東汽中學高二(1)班的教室還洋溢着同學們的歡聲笑語。直到上政治課時,可怕的地震就發生了,教政治的譚千秋老師反應最快。他快速的帶領同學們往樓下跑。後來,他聽見後面的同學喊了一聲:“教室裏還有幾個同學……”他又義無反顧地返回教室。在教室裏,有四個學生因害怕而躲在課桌底下。譚老師用自己的身體死死護住課桌下的他們。不過,他的手被落下來的石頭砸成了肉泥。他還鼓勵着學生堅強活下去。最後,譚老師還是被水泥板砸死了。當那四個學生知道他們敬愛的譚老師死去消息,悲痛萬分。他們立誓要活着出去,把譚老師的故事告訴天下人!還要把老師教他們的最後一課是如何堅強,堅持與捨己爲人的精神發揚光大!

讀了這篇文章,使我深深震撼。譚千秋爲了救學生而犧牲了自己的寶貴生命。但是,在生活中,想譚老師這樣的人不多。甚至與譚老師相反——他們遇到困難就退縮,還會放棄生命去尋短,去自殺。我看過這樣一則報道:有一個婦女,因爲她的孩子不見了,她着急過火,就從三樓跳下來而死。後來,她的孩子回來見到自己的媽媽竟然死了,他傷痛欲絕。如果那位母親不會過火地擔憂孩子,就不會發生悲劇了。但是,像譚千秋的人也有:我還記得小時候,爸爸曾經講過:在以前的人們挖煤礦,隨時可能發生大爆炸,生命時時刻刻都受的威脅。有一個煤礦小組在工作。突然之間發生了大火。人們都爭先恐後的涌向一個窄小的出口,大家都出不去。這時候,組長來了。他讓大家排好隊,一個跟一個出去。組長走在最後,被火燒死了……可見,這位組長的精神並不遜色於譚千秋啊!

所以,我們做人要捨己爲人,並堅強的活下去!

最後一課讀書心得900字 篇8

國中語文第一冊選編的法國小說家都德的短篇小說《最後一課》,用第一人稱的口吻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頑皮不愛學習,也不知道什麼是國家命運、民族尊嚴的男孩形象——小弗郎士。通過上最後一堂法語課,他認識到普魯土軍隊不僅佔領了他的家鄉,還要剝奪他們學習本民族語言的權力實行奴化教育,這使得小弗郎士在心靈上精神上受到了極大的震動。在最後一堂法語課上,小弗郎士有對自己的悔恨、有對侵略者的憎恨,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當韓麥爾先生翻開講義又講法語課時、小弗郎士對自己平時最厭煩的語法,居然“全都懂”,覺得韓麥爾老師“講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讀完這篇充滿愛國主義激情的小說,對於我們這些從事教學工作的人來說,難道從這個故事中能不有啓示嗎?

因爲是最後一堂法語課,韓麥爾先生包括阿爾薩斯小鎮上的村民,都懷着極大的民族義憤來到課堂上,參與到這莊嚴而神聖的活動中來、使得課堂氣氛凝聚在一個前所未有的焦點上。韓麥爾先生面對這些平常不關心孩子學習的只顧自己幹活的村民們和這些活潑可愛的孩子們——今後再沒有權力學習自己語言的孩子們,激動的情緒就像火山一樣噴發出來了。雖然小說中沒有詳細的描述,但可以想象得出,他最後一課的講解是充滿了對法國、對法語的真摯的熱愛之情,飽含着對民族語言深深的眷戀之情,一定是感人至深的。

因爲是最後一堂法語課,小弗郎士的心靈受到了很大的震動,他面對的嚴酷現實是他始料不及的,這突如其來的打擊,使得小弗郎士的思想一下子高度集中起來,他已經敏銳地感覺到,他不但花失去生養他的這塊再熟悉不過的土地,而且格失去一個民族賴以共同生存下去的紐帶——本民族的語言。一種懊悔、憤恨、失落、茫然的複雜情緒,一股腦兒涌上了他的心頭。面對如此不可抗拒的如此冷酷的現實,小弗郎士突然開始感到祖國的一切都是那麼美好,他悔恨自己沒有好好學習,愛國之心在此時此刻也表現的那麼強烈,他一下子成熟了,懂事了,過去討厭的東西一下子變得那麼可愛了,他眼裏的一切都跟“祖國”兩個字緊緊地不可分開了。這時的小弗郎士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該學的祖國語言知識都學好。

從小弗郎士思想行爲發生了巨大變化的情節之中,我們應該從中受到一點怎樣的啓迪呢?我們常說學生是學的主人,是主體。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對提高教學質量起着至關重要的關鍵作用。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不只要講好每一節課,更重要的是啓迪學生心靈深處的激情,使他們樹立遠大的志向,把學習與國家,人民的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鼓足上進的風帆、乘風破浪不斷向着新的高峯攀登。

最後一課讀書心得900字 篇9

《最後一課》是一篇小說罷了,第一印象便是一篇高大上的課文,因爲它告訴我們要熱愛母語熱愛祖國。可細細讀來,它又何嘗不是在告誡我們要珍惜眼前美好時光呢?

小弗朗士的厭學以及貪玩,若說我從沒有過是絕不可能的。從前的我厭惡學習,稍遇些挫折便想着逃避,想着放棄。5歲練習游泳,嗆了一口水就稱病一週,用趕不上課程的拙劣藉口逃避游泳。下半年去學鍵盤音樂,認真練習時,偶爾聽到有一個練鋼琴的小夥伴說鍵盤聲音不好聽,從此我開始哭鬧着不學鋼琴,鍵盤樂器就此荒廢。類似的事情在我身上發生了許多,若真一一列舉出來怕是沒數千字說不完。

錯過了太多的我還不自知,總想着我還年輕,未來的時間很多。我們可以放縱享樂,課堂上的心不在焉似乎已成家常便飯;心中常常埋怨着父母不近人情,一味地花錢迫使我們學這學那。讀完文章,細細回想,才發現我已錯過了太多太多。我開始害怕失去,畏懼時光不再。

曾經,我並沒有去珍惜過去的歲月,當時的我總想着快些長大。以爲長大了就不會被父母嘮叨,長大了就可以去做一些平時一直嚮往的事,長大了就不用面對那些黑乎乎的文字,也不用面對那些凶神惡煞的老師。時光聽從了我的意願,她轉瞬即逝,在我沒有意識到的時候離我而去。成長途中的我隨着知識面逐漸增大,明白了從前我的想法是多麼幼稚可笑。如今在成長的路上,值得我爲之奮鬥拼搏的青春還未曾遠去,後悔還來得及。不是嗎?我現在擁有健康的家人,良好的教育,安寧的時代。我無法想象有一天失去了這些的我會變得什麼樣子;無法想象當我碌碌無爲的步入成年壯年,再回首現在,是否又會悔不當初?

小弗朗士在最後的一天明白了從前的所作所爲多麼可笑。可後悔卻來不及了,大家都在懺悔着曾經荒.唐的行爲。

很慶幸,這篇文章被排在了課本中。讓我在年少的時候,在迷惘的時候,在讓時光白白流逝的時候,讀到了它,讀懂了它。

少年朋友們,珍惜眼前吧。未來給予你的誰也料不到,虛構於腦海中的美好的未來,現在不去爲之奮鬥又如何實現?珍惜年少青春吧!不要等人散了,燈滅了,花謝了,驀然回首,只餘下空枝在寒風中輕輕顫動。是的,那棵花樹不正是在遺憾着自己開花時的隨意?懊惱着自己沒有留住當時的風華嗎?

於是,想起了一句話:回到那一剎那,歲月無聲也讓人害怕;枯藤長出枝椏,原來時光已翩然輕插……

於是,永遠記住了一首詩: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最後一課讀書心得900字 篇10

法國小說家都德的短篇小說《最後一課》,用第一人稱的口吻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頑皮不愛學習,也不知道什麼是國家命運、民族尊嚴的男孩形象----小弗郎士,通過上最後一堂法語課,他認識到普魯土軍隊不僅佔領了他的家鄉,還要剝奪他們學習本民族語言的權力實行奴化教育,這使得小弗郎士在心靈上精神上受到了極大的震動。在最後一堂法語課上,小弗郎士有對自己的悔恨、有對侵略者的憎恨,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當韓麥爾先生翻開講義又講法語課時、小弗郎士對自己平時最厭煩的語法,居然“全都懂”,覺得韓麥爾老師“講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讀完這篇充滿愛國主義激情的小說,對於我們這些從事教學工作的人來說,難道從這個故事中能不有啓示嗎?

因爲是最後一堂法語課,韓麥爾先生包括阿爾薩斯小鎮上的村民,都懷着極大的民族義憤來到課堂上,參與到這莊嚴而神聖的活動中來、使得課堂氣氛凝聚在一個前所未有的焦點上。韓麥爾先生面對這些平常不關心孩子學習的只顧自己幹活村民們和這些活潑可愛的孩子們----今後再沒有權力學習自己語言的孩子們,激動的情緒就像火山一樣噴發出來了。雖然小說中沒有詳細的描述,但可以想象得出,他最後一課的講解是充滿了對法國、對法語的真摯的熱愛之情,飽含着對民族語言深深的眷戀之情,一定是感人至深的。

因爲是最後一堂法語課,小弗郎士的心靈受到了很大的震動,他面對的嚴酷現實是他始料不及的,這突如其來的打擊,使得小弗郎士的思想一下子高度集中起來,他已經敏銳地感覺到,他不但花失去生養他的這塊再熟悉不過的土地,而且格失去一個民族賴以共同生存下去的紐帶----本民族的語言。一種懊悔、憤恨、失落、茫然的複雜情緒,一股腦兒涌上了他的心頭。面對如此不可抗拒的如此冷酷的現實,小弗郎士突然開始感到祖國的一切都是那麼美好,他悔恨自己沒有好好學習,愛國之心在此時此刻也表現的那麼強烈,他一下子成熟了,懂事了,過去討厭的東西一下子變得那麼可愛了,他眼裏的一切都跟“祖國”兩個字緊緊地不可分開了。這時的小弗郎士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該學的祖國語言知識都學好。

從小弗郎士思想行爲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的情節之中,我們應該從中受到一點怎樣的啓迪呢?我們常說學生是學的主人,是主體。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對提高教學質量起着至關重要的關鍵作用。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不只要講好每一節課,更重要的是啓迪學生心靈深處的激情,使他們樹立遠大的志向,把學習與國家,人民的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鼓足上進的風帆、乘風破浪不斷向着新的高峯攀登。

最後一課讀書心得900字 篇11

“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這是在閱讀法國小說家都德的短篇小說《最後一課》時給我感受最深的一句話。是啊,母語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母語沒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將不復存在。因爲一個國家的人們如果語言彼此不通,那不就是一盤散沙嗎?

因爲是最後一堂法語課,韓麥爾先生包括阿爾薩斯小鎮上的村民,都懷着極大的民族義憤來到課堂上,參與到這莊嚴而神聖的活動中來、使得課堂氣氛凝聚在一個前所未有的焦點上。韓麥爾先生面對這些平常不關心孩子學習的只顧自己幹活村民們和這些活潑可愛的孩子們----今後再沒有權力學習自己語言的孩子們,激動的情緒就像火山一樣噴發出來了。雖然小說中沒有詳細的描述,但可以想象得出,他最後一課的講解是充滿了對法國、對法語的真摯的熱愛之情,飽含着對民族語言深深的眷戀之情,一定是感人至深的。

因爲是最後一堂法語課,小弗郎士的心靈受到了很大的震動,他面對的嚴酷現實是他始料不及的,這突如其來的打擊,使得小弗郎士的思想一下子高度集中起來,他已經敏銳地感覺到,他不但要失去生養他的這塊再熟悉不過的土地,而且還要失去一個民族賴以共同生存下去的紐帶----本民族的語言。一種懊悔、憤恨、失落、茫然的複雜情緒,一股腦兒涌上了他的心頭。

面對如此不可抗拒的如此冷酷的現實,小弗郎士突然開始感到祖國的一切都是那麼美好,他悔恨自己沒有好好學習,當韓麥爾先生翻開講義又講法語課時、小弗郎士對自己平時最厭煩的語法,居然“全都懂”,覺得韓麥爾老師“講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愛國之心在此時此刻也表現的那麼強烈,他一下子成熟了,懂事了,過去討厭的東西一下子變得那麼可愛了,他眼裏的一切都跟“祖國”兩個字緊緊地不可分開了。

這時的小弗郎士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該學的祖國語言知識都學好。戰爭中的人們,無論從白髮老人還是到年幼小童,他們都是那樣地愛國!這,使我感動。我不僅想起了,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人民,也是如此,爲了祖國,不惜一切代價。雖然地域不同,種族不同,時代不同,但是戰爭對人民的損害卻是一樣的!

作爲教師,我想,我們的任務絕不僅僅是講好每一節課,更重要的是啓迪學生心靈深處的激情,使他們樹立遠大的志向,把學習與國家、人民的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

最後一課讀書心得900字 篇12

教師是一個平凡而又神聖的職業:沒有達官顯貴頭頂耀眼的光環,卻在用智慧的光芒點亮學生頭腦中的思想空間;沒有商賈鉅富雄厚的資產,卻在用知識的傳承托起祖國的明天;沒有園藝師那令人賞心悅目的工作環境,卻能如園藝師般悉心將祖國的花朵澆灌。看了都德的《最後一課》後,我不禁又想起了與每一個老師的點點滴滴交流互動。

故事中的主人公小弗朗士是一個調皮的孩子,就像我們小時候一樣,認爲學習是一件苦差事,總想逃避。這也給老師出了難題,他們總想着如何讓我們明白道理,又不會上到我們的自尊心。這也不由得讓我想起了國小。

那次,我在學校惹了禍,被老師批評。本來就已後悔不已,再加上老師又說了幾句,我便再也忍不住傷心地哭起來。只記得當時一哭就是一上午,老師也急得手足無措。現在想起來,總是會爲自己幼稚的行爲而感到不好意思。是啊,老師在頑皮的我們面前,不用嚴厲一點的聲音來告訴我們對與錯還有其他辦法嗎?這時候,我們要多一點反省,而不是抱怨。

而《最後一課》的故事中,這一天,老師卻對小弗朗士的偷懶卻格外地平靜。是的,這是法語老師的最後一節課了。戰爭迫使人們放棄自己的母語,有誰不悲傷,還不珍惜呢?老師打扮得十分整齊,臉上神情凝重,而同學們也都十分專注,沒有一個人分心。平時,孩子們也許會開小差,會給老師搗亂,但在意義非凡的今天,完全不一樣了。是啊,也許只有到了最後,才知道珍惜身邊的每一個教導過我的老師,纔會想起自己的頑皮。若是早一點醒悟,早一點珍惜,就不會在與老師分別時留下遺憾了吧。

在國小畢業時,纔有真正的體會。等到最後要離開學校了,纔會想起自己與老師的點點滴滴,纔會爲自己的每一個過失而感到內疚。想到了老師因爲誤會,批評我一頓後又來給我道歉的意外;想到了老師關切地問我是否還發燒的溫暖;想到了老師與我們一起嬉戲的快樂;想到了老師晚上備課到深夜的辛苦;想到了老師聲音嘶啞的痛心;想到了……想到了太多太多,而感激也自然由心底而生。

故事中的老師,現實生活中的老師都是一樣的,都是一樣地愛學生,一樣地兢兢業業,一樣地不辭辛苦,一樣地……回想起來,每一個老師都是我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有了他們的每一句教導,纔有了我們一點一滴的成長。

我們是園中的花朵,他們就是辛勤的園丁;我們是叢中的小草,他們就是輕柔的春雨;我們是空中的小鳥,他們就是蔚藍的天空。他們包容着我們,指引着我們向着遠方,向着未來飛翔。

老師,就是這樣一個平凡又神聖的職業。在此,我要向我們可親又可愛的老師們致敬,感謝他們用他們的心血與汗水,滋潤着我們的心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