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教書匠讀書心得(通用8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78W

不做教書匠讀書心得 篇1

“靈動的小故事來說理,來引領着我們走向自己美麗的教育人生。激勵着我們廣大青年教師。通過細細的品讀,讓我的確是受益多多。

不做教書匠讀書心得(通用8篇)

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一段是“年輕的老師們,不管你經受何種失敗,你不會貶值,只會升值。失敗本身就是一種收穫。對於一個勇敢的人來說,惟有失敗,真正給你帶來進步的思索。或許這次評優課你失敗了,或許這次論文評比你名落孫山了,或許這堂研討課你上砸了,或許你多次投稿都石沉大海,或許你的教改實驗沒有預期的效果,或許這學期你的教有貶值,在這些磨練中你已經升值,只是這些價值還沒有適當的方式和機會展露出來,它需要在下一輪的實踐中帶給你驚喜。”這對於剛上崗並沒有幾年的我來說,看到這樣的語句,這樣深入我們年輕人內心的語言,這樣貼心地爲我們分析失敗,鼓舞進步,怎能不讓人激動?我缺少的就是對失敗的正確認識,我很多時候在去接受失敗,讓我有勇氣去挑戰失敗,在一次次的失敗中,吸取教訓,勇於創新與改變,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教學之路。

《不做教書匠》是一本催人奮進的好書,讀的越多就越感到看晚了。我按耐不住激動的心情繼續往下看“每個孩子的心靈就像荷葉上晶瑩剔透的露珠,年輕的你要盡一切可能,想辦法呵護她、保護她……”是呀!小起我現在的一幫可愛的孩子們,和他們一起遊戲的快樂情景。真是一副和諧的畫面!年輕的我有理想、有憧憬、有許多作爲教師作爲青年應該有的。突然耳邊響起熟悉的聲音“這個小孩我一點都不喜歡”,“真巴不得早點送走他們”云云。剛舒張的笑容立刻收斂了下來。我在問自己,爲什麼?是在我身上缺少了些什麼?我在書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丟了教師當你能微笑着傾聽學生講述,微笑着讚許,微笑着撫摩孩子的頭,那對學生來說是一種無法比擬的快樂。反之如果老師板着一張嚴肅的臉,動輒就批評教育,那學生肯定是大氣不敢出,戰戰兢兢的坐在課堂裏。 如果說教師的人格力量是一種無窮的榜樣力量,那麼教師的愛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動力。陶行知先生說得好:“捧着一顆心來,不無私奉獻愛心的典範。所有的學生,都十分需要老師的愛。老師的愛與尊重是照亮學生心靈窗戶的盞盞燭光。我感謝這本書,它讓教師們從中汲取力量,擁有自己的教育理想,以更多的激情投入到教育實踐中去。

我國古人云:授人魚,不如授之漁。當代教育界流行一句名話,即“教是爲了不教”,並把它視爲教學的最高境界。國外教育界提出“遷移而教,爲遷移而學”。可見重視學生的後天學習、後天發展,是最科學的教學方法。回顧自己的教學,大部分時間只是老師所說的教書匠了。

《不做教書匠》只要我們心中有教育,心中有學生,我們每天都很努力地學習着,工作着,始終跟着時代的腳步在前進,我們就能成爲學生心目的好教師。這是最重要的!

所以,從現在開始,調,做一名專業化的教師,將是我永久的追求。

不做教書匠讀書心得 篇2

我尋着一件寶貝,那是一本字字珠璣的書,也就是管建剛先生寫的這本《不做教書匠》,它讓我原本雜亂的教育思路更清晰,教育方法更講求科學性,教育目的也更容易實現了。

1979年從槐芽高中畢業,二十歲的我曾有美麗的夢想,正如管先生所說的,上課之餘與學生聊海闊天空,談人生的理想與抱負;課間與學生踢毽子打羽毛球;享受童真的樂趣,我是有過這樣的日子,但那已成爲永遠不再的過去…如今,在這個教育本質被嚴重異化的年代,而我又從偏遠的山村調到了繁華的小鎮繼續我的教育工作,眼前的教書生活卻已遠離了我的理想,那樣苦,那樣累,沉重的包袱有時甚至壓得我難以正常呼吸。我想過逃避的方式,想過應付工作的方法,但是,出生農民的我,從小受到母親“做人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的教育。我時時告誡自己,不管怎樣,絕不能對不起學生,因爲他們是祖國的花朵,一個家庭的希望,而這個花朵將來能結出怎樣的果實,這個家庭有怎樣的希望,重任就在自己的肩上!

因着母親的教育,我不論是做人還是做教育的工作,都能這樣的要求自己;因爲只有這樣,我才能深深體會到:面對學生,我的笑容更燦爛;面對學生,我的批評更有力;面對學生,我的道理更服人……

因着母親的教育,十多年的教育之路我無悔地走着。這學期新做的班主任工作也做的有聲有色,雖苦也甜。

我無愧於我的學生,因爲我明明看到:他們中有些從剛開學進來的懵懂無知的小孩變成了現在勤奮學習的少年;有些從看見老師害怕拘謹變成能活潑自信地與老師交談;有些從剛進來的頑劣不講理變成現在的知榮辱明是非……

我無愧於我的學生,因爲我還從家長的一個個電話中,聽到了他們驚奇於孩子的改變和對我由衷的感激之情……

還有什麼比這更讓我感動的呢?這纔是真正值得我快樂的事情,這是一個真正的教師應該追尋的高尚的快樂!這正如於丹在《論語心得》中所說的:你給予別人快樂的同時,你纔會感到真正的快樂。你怎樣看待生活,生活就會怎樣對待你!

今後的生活,教育仍是我生活的主宰,我想我會比以前更執着地去追求做一個智慧而有時代氣息的老師,就摘錄管先生在書中的一些語言來表達我的感悟吧!

是老師,就該是個讀書人,用詩書氣來滋養教師氣;

把工作和學習當享受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爲他每時每刻都是快樂的,他們是生活的智者,人生的智者;

把苦難當做錘鍊自己的機會,如此你帶一屆學生的心得,將超過別人一生的教學所得;

我們對學生微笑,生活就對學生微笑,學生也就微笑着面對生活,那麼他們就不會辜負家的希望,而祖國的將來也會一片輝煌!

夢,在人的眼裏總是美好的,理想化的,尋夢的歷程,更是充滿了希望,就讓我們——教育的同行們,在教育的道路上追尋自己的夢想吧!

不做教書匠讀書心得 篇3

寒假裏,一心一意想讀點書,便找來一本《不做教書匠》,作者是管建剛,屬福建教育出版社,通過網上查找,瞭解到管建剛是一位優秀的教育專家。

一年大病,兩年養病,三年經商,八年村小。1998年開始安心做老師,“十年磨一劍”,20xx年成爲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中國教育報》“讀書週刊”20xx年度“十大”推動讀書人物。

七代務農,八面無書,九九寒冬,十年板凳,20xx年出版《魔法作文營》,20xx年出版《不做教書匠》,20xx年出版《我的作文教學革命》,20xx年出版《一線教師》,20xx年出版“管建剛作文教學系列”之《我的作文教學主張》《我的作文教學革命》和《我的作文教學故事》,20xx年出版《我的作文訓練系統》,20xx年將出版《我的作文教學課例》。

此書主編朱永新談到:人和匠人的區別在於,匠人只教書,不育人,貴人不但教書,而且育人。育人的貴人會受到學生終生的惦念,並將愛的教育傳承下去,而教書的匠人猶如舊日私塾的先生,他們教授學生以知識,家長回饋他們以衣食。一個好的教師,應該是學生心目中的貴人,而非匠人,這也正是《不做教書匠》的題中之義。

本書是爲青年教師量身定作的勵志書,是凝結着作者教育人生經歷和智慧的一本書。書中作者與青年教師們談人生、講教育,熱情誠懇,語重心長。

簡潔的封面讓人甚是怡然。觸碰文字,如癡地被吸引、被迷醉,讀完後,掩卷深思,味甘如貽,大有“餘音繞樑,不絕於耳”之感。輕鬆快意的閱讀,如低音提琴的弦律,使人產生共鳴,如果說這本書留下的是白紙黑字,倒不如說是教育與藝術的水乳交融,綻放出精神之花。如果說這本書啓發我的是教育靈感,倒不如說給予我的是一種漫涌全身,浸透心靈的溫潤之感。

此書共八章。第一章 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師;第二章 做一名有約束感的教師;第三章 做一名有責任感的教師;第四章 做一名有上進感的教師;第五章 做一名有奮鬥感的教師;第六章 做一名有專業感的教師;第七章 做一名有親和感的教師;第八章 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師。

其中,《做一個有上進感的教師》一章中《教育,從小事做起》一文,使我感觸良多。文中說:只有願意做小事的人才能做大事,只有能把小事做好的人才能把大事做好,一件大事不是由無數小事組合而成的嗎?確實,作爲教師,我們每天面對的就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林林總總,需要花費許多時間等着我們去做的都是這些小事。例如:早上到學校,進班級,看一看學生是否都到齊了,又如誰沒有來,又是什麼原因?家庭作業誰沒有交,又是爲什麼?中午可能有學生吵架了,需要你去調解等等。雖然是些小事,但正是這些細節,使真正的教育進入了人的心靈,持續影響了一個人的成長。細節決定成敗,“小事”終成就“大事”。認真教書,哪怕起初你只有一杯水,到後來,一定會有一桶水、一湖水,甚至一江水;這樣教一輩子書,即使起初是不純粹、有雜質的,到後來,也一定會清澈起來,純淨起來,永遠能在世俗之中,保持着世俗之外的恬靜。

隨着閱讀的深入,漸漸明瞭作者的觀點是要求老師們用心做事,不做教書匠即是心中要有教育的終極目標,正如同樣的匠人,一個說在工作,一個說在建房子,第三個說自己在蓋教堂。如此看來,第三人就不僅僅是匠人了,同理,有如此胸懷的老師也不是教書匠了。

當我快寫完這篇交流,落上日期的時候,我才發現我已經在教育這條路上走了十年了。回想這十年,與學生爲伴,同語文結緣,在時間的長河裏,雲捲雲舒,冬去春來,光陰悄然而逝。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幾經輪迴,我們又站在了學生的起點,我們總是陪着他們慢慢的成長,從第一年到第六年;我們又總是執着的進行下一個等待,等待下一節課鈴聲的響起,等待下一位學生親切的呼喚“老師,您好!”等待下一個教師節一株紫丁花的馥郁芳香,等待下一個畢業班的潸然淚下。一個十年過去了,還有第二個十年,第三個十年我想教育的道路永遠沒有止境的。面對成長中的孩子,他們總是天真稚嫩甚至固執極端,如果我可以做到,當他們渴求一滴水,我傾其一片海;如果我可以做到,當他們要摘一片紅葉,我拿出整個楓林和雲彩;如果我可以做到,當他們需要一個微笑,我敞開火熱的胸懷,如果我可以做到;當他們需要有人同行,我將陪伴着走到未來,因爲寬容,因爲愛,因爲老師的下一個等待就是春暖花開。 不做教書匠,就做一個辛勤的園丁吧!相信在等待中每一朵小花,和着風雨,盛開着,怒放着,將以最大的努力回報春天。

教師的道路, 前程漫漫,“如果是魚,就不要迷戀天空,如果是鳥就不要迷戀海洋。”既然選擇了教師的道路,就執着的走下去,深沉的愛下去,走往教育的幸福之路……

不做教書匠讀書心得 篇4

我工作已經第十五年了,雖然天天都要接觸書,但真正靜下心來看一本書似乎已經是很久之前的回憶了。但是看完《不做教書匠》後卻感想很多。文中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一個人的態度就決定了他的高度。作者是這樣詮釋的:積極的態度就是積極富有生命意義的人生;消極的態度就只能收穫庸庸碌碌的無爲人生。積極的人生態度,應該有着不虛度此生、充分體現人生價值的強烈願望。“一個人有很多種活法,歸根到底的哲學學問題只有一個:精神立身或者富貴立身。”

選擇教育就等於選擇了精神守侯,保持內心豐富的安靜和寂寞的充盈。“地球上每晚有30億人餓着肚子睡覺,有30億人進出教堂寺廟,因爲有生命的威脅;如果你的冰箱裏有食物,有衣服穿,有房子住,有牀睡,那麼你就比這世界上75%的人富有。如果你在銀行海域存款,錢包裏還有鈔票,那麼你屬於這個地球上8%的幸運的人。我們有着中等以上的收入,還有着可觀的精神收入,這樣屹立於世界上不也挺值得嗎?”

作者的話雖然很平實,但句句扣人心絃,說得很真誠,回想自己,和朋友同學在一起,很多時候都在羨慕別人的工資比自己高,別人的機運比自己好,卻沒有踏踏實實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很多時間就這樣浪費了,可能自己在這樣的想法中度過一生,真正到老可能一無所成,管老師的話就像當頭棒喝,把自己叫醒了,也幫助自己確定了方向。

書中有這樣一段文字:“清閒,正是消磨人奮鬥志向和勇氣的殺手。拿出鷹的勇氣來改變自己,把身上的懶惰摔打個粉碎,再把身上的清閒一片一片拔掉,最後把身上的藉口一個一個無情的揭穿,像鷹一樣勇敢地向自己開刀。教育,什麼時候起步都不晚,可怕的是不想起步,只是在安逸中走向安樂死。”書中告訴我們,要做一名有責任感的老師。我覺得這個責任感,首先是要對自己負責。我們不能期望一個對自己不負責的人,會對學生和學校負責,會把自己的命運和祖國的未來聯繫起來。人,只有一次青春。

作爲一名青年教師,對自己有責任感,最重要的行動是珍惜自己寶貴的青春年華。不少青年人認爲只有趁着大好年華,盡情享樂,纔對得起這青春。殊不知,這其實是糟蹋了青春。不管享樂主義怎樣氾濫成災,我仍要堅持說,教師就是教師,教師的存在特徵,註定同普通人不一樣,也只有這“不一樣”,教師才能在精神的世界裏,保持特立獨行的清醒與尊嚴。對自己有責任感,就要對自己的教育人生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和規劃,而不做一天教師撞一天鐘。人說沒有遠慮必有近憂,如果不能給自己制定一個長遠的計劃目標,抱着過一天算一天的想法,那樣只能在碌碌無爲中浪費自己的一生。

做一個教師很苦很累,要做個好老師更難,可正如作者也告訴我們的:教育,有快樂的意義。這個快樂不是作者當初所想的任何一點,而是其他得更多,更有意義。

不做教書匠讀書心得 篇5

沉浸在管老師那擲地有聲的文字裏,我時而心潮澎湃,時而熱淚盈眶,時而俯首沉思,時而感慨不已。管老師的敘述讓我回想起自己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很多經歷都似曾相識。雖然這本書的封面上寫的是“全國第一本爲青年教師量身定做的勵志書”、“全國第一本爲學校管理而作的的入崗培訓書”,但是讀過之後就會感覺這本書適合於每一個年齡段的教師。

管建剛老師在書中談到這個故事:有位哲學家讓弟子們在麥田裏行走,並摘下一顆最大的麥穗,前提是隻許進不許退。結果,當哲學家說“時間到了”的時候,很多弟子兩手空空。因爲他們總在比較中,總以爲前面的機會還很多,沒有必要過早決定,於是一次次的錯失良機。直到此時,弟子們才恍然大悟:人要追求生命中最大的麥穗,就有把眼前的那個握在手中,纔是最實實在在的'。

“這山望着那山高”這句話的意思我們都懂。書中引用這個故事,就是想告訴我們這個道理。也許很多老師都和管老師一樣是爲了戶口、爲了事業單位的穩定等多種原因報考了師範,我也是其中的一員。但是不管你喜不喜歡、願不願意從事現在的工作,既然現在你從事了這項工作,就要排除雜念,全身心地投入目前的工作中。

這是對學生、家長負責的表現,也是對自己負責的表現。家長把自己的心肝寶貝、心中的唯一交付到你手中,把一家的希望寄託在你身上,你就更應該認真對待這項工作,告訴自己要傾其所能,努力做到問心無愧。人生在世,正如管老師所說:一個人的活法有很多種,歸根到底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精神立身或者富貴立身。選擇了教育就意味着告別了“富貴立身”,那麼要做到“精神立身”,唯有“握緊自己手中的麥穗”,明白自己是幹什麼,這是一名教師必須具備的方向感。

一本書,可以是一面鏡子。《不做教書匠》當之無愧。

當我們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的時候,別忘了捧起它;當我們在教育的道路上停止不前的時候,別忘了照照它。它會給我們一種力量,一種使我們勇往直前的力量。

不做教書匠讀書心得 篇6

淡雅的封面、蘭竹的幽香吸引了我,讓我在衆多的教育書籍中選中了它——《不做教書匠》。拜讀之後,感受頗深,書中八個篇章給我們指明瞭成功教師的八個目標:“做一個有方向感的教師、做一個有約束感的教師、做一個有責任感的教師、做一個有上進感的教師、做一個有專業感的教師、做一個有奮鬥感的教師、做一個有親和感的教師和做一個有智慧感的教師”。裏面一個個生動的故事深深地感動了我。

還記得踏上工作崗位時我的目標是:“所教的班級學生成績要在年級中名列前茅,這樣纔對得起所教的學生、對得起家長,這樣纔是一位好教師。”於是就朝着這樣的目標孜孜不倦的努力着,這時我的一位恩師說了這樣一句話意味深長的話,他說:“如果只從考試的角度組織教學,是無法讓學生真正喜歡你所教的學科,如果僅僅滿足於學生的考試成績,則對不起終生爲業的教育。這樣的教師至多隻能算是一名優秀的教書匠。”

我茫然了,那怎樣的教師纔是學生歡迎的好老師、怎樣的教學纔是學生終生受益的教育呢?近期我閱讀了部分書籍,其中鄭潔老師撰寫的教育隨筆《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深深的吸引着我,似乎也能在書中找到我要的答案。這本書裏作者用清晰的筆觸將社會轉型期教師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一一指出來,其中的每一個事例、每一個建議,似乎就在我的身邊,在我的工作中都能找到原形。也許是心靈效應,我一遍又一遍的品味着,每讀一遍都有不同的收穫和體會。

其中,《做一個有上進感的教師》一章中《教育,從小事做起》一文,使我感觸良多。文中說:只有願意做小事的人才能做大事,只有能把小事做好的人才能把大事做好,一件大事不是由無數小事組合而成的嗎?確實,作爲教師,我們每天面對的就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林林總總,需要花費許多時間等着我們去做的都是一些小事。

教育無小事,正是細節,使真正的教育進入了人的心靈,持續影響了一個人的成長。細節決定成敗,“小事”終成就“大事”。認真教書一輩子,哪怕起初你只有一杯水,到後來,一定會有一桶水、一湖水,甚至一江水;這樣教一輩子書,即使起初是不純粹、有雜質的,到後來,也一定會清澈起來,純淨起來,永遠能在世俗之中,保持着世俗之外的超脫

文中說,說到底,一個人的成功,固有的專業知識或技術只起15%的作用,其他方面起85%的作用。年輕的你一定要注意發展這個85%。這個85%裏至少含有責任感、工作態度以及自我發展的能力和習慣。

所以,我們要做一名有目標感的教師。

做教師,就是做學問,想從學問裏去找“黃金屋”,是一種錯誤的想法。“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古訓,絕不是真的叫你到書中去搜尋“黃金”,而是從中找到像金子一樣珍貴的精神世界。做教師就是做學問,就是從學問中感受生活的快樂,教育的幸福,人生價值的輕舞飛揚。

在我們的意識中,教書匠總是板着臉、苛刻嚴厲、毫無生氣的那種,有時在我心情不好、對學生訓話時也總是板着臉,這樣看自己,我不就是一名教書匠嗎?

如果說教師的人格力量是一種無窮的榜樣力量,那麼教師的愛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動力。陶行知先生說得好:“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正是教師無私奉獻愛心的典範。所有的學生,都十分需要老師的愛。老師的愛與尊重是照亮學生心靈窗戶的盞盞燭光。當學生離開校園後,再與他們談心交流時,在他的記憶深處不是你教給他的一個解題方法、一篇課文,恰恰是你的一個關切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個輕輕的撫摸。

當然,首先我們可以肯定地說,你並不缺少愛,缺少感情。但是,你是否原意爲別人花費你心中的愛,你心中的感情?你能象愛自己的家一樣去愛學校嗎?你能象愛自己的孩子那樣去愛每一個學生嗎?“一個真正的教師,對學生的愛是深刻的,不只關注今天,更關注其明天;不只關注其智力,更關注其情感;不只關注其基石,更關注其創造。”。我想,這種愛不僅是深刻的,更是持之以恆的,需要你以具有崇高的奉獻精神爲基石。

其實愛是相互的,我們教師也需要愛,在學生的關愛下也是倍感幸福的。還曾記得,在教師節時,我們班的五十幾名學生,有的學生是用自己節省下來的零花錢買來鮮花、水果,有的是自己親手製作的卡片,有的帶來自己心愛的玩具、真心祝福……回想起孩子們關切的眼神、甜蜜的笑容、美好的祝福,還有什麼比這更美好的、更幸福的呢?做一名教師真好。這也就是鄭傑老師所說“相互取暖”吧,知道別人很冷,知道別人的處境,纔會設法給別人一點溫暖,自己在給別人溫暖時也會受着別人的溫暖。

考試,是我們每一位教師都不能不認真面對的問題,我們無法選擇考試,我們只能積極應對。不從考試的角度積極組織教學,我們會覺得對不起學生的眼前利益,但如果僅僅滿足於從考試的角度組織實施教學,則對不起終生爲業的教育。只從考試的角度組織教學,是無法讓學生終生喜歡自己所教得學科的,學生離開學校,教師畢其一生,至多隻能算是一個優秀的教書匠。好的教師,應該喜歡捕捉生活中的點滴,與學生一起探討交流,與學生一起涉及欣賞。

這樣的教師,不僅令學生日益積累起雄厚的知識基礎,增強學生的考試能力,更能令學生日益迷戀上學習,令學生在提高自己的素養。這樣的教師,才能告別教書匠這一頭銜。但是我總是被考試這兩個字限制着我的教育,令我自覺不自覺地圍繞考試進行我的教學活動。有時候想想真是對不起學生啊!

教書匠是不管什麼新課改的,只要能把書上的內容講完,指導學生將課後練習做對就行,是顧不了其它的。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們會感到做教師真累。但我們真正參與課改,不要認爲課程改革僅僅是專家們研究的課題、僅僅是學校領導的事。如果我們都能切實領會新課改的精神,換一種思維方式,換一種心情,我想我們的教學就不會這麼累,學生學的也不會那麼苦。

然而,從我們的現實情況來看,似乎有點兒本末倒置,大部分教師都是以讓學生獲取知識爲首要的目標,其次纔是關注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至於能否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那是另外一回事。回憶上學期我所上的一節公開課《父母的心》,如果從知識、能力目標達成度來說成功的。

但是,在課堂上教師的組織教學是吃力的、學生的學習也不是很投入盡興的。是什麼原因呢?現在想想就是忽視學生的情感。其實,關注了學生的情感態度,讓學生在激情中體驗教學,在寧靜中思考教學,更能使學生體會到教學的本質美,才更能使學生學到有用的東西,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在不知不覺中提高教學效果。

幽默是愛心與智慧的結晶,數學課整體上是比較抽象枯燥的,如果上課時有點兒幽默感,這樣的老師,就會像一塊磁鐵一樣,能牢牢地吸引着學生,如果能在有趣中不知不覺地引導教學,那麼,教學的效果一定是好的。你、我怎麼知曉自己的可愛之處呢?不妨像鄭傑老師所說的那樣:“去問問孩子們,不必一本正經地做什麼調查試卷的,只要去看看他們的表情和眼睛,他們欣喜的表情和欣賞的眼光都會告訴你的。”

教書匠只管教書,不管學生的感受及環境的渲染作用,而作爲教師,要知道自身的心境對學生心境的影響相當大,它可以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更何況,不好的心境會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呀。我們何不調整自己的心態,做一名和諧教師呢?

做一名“和諧教師”,要在“公正”中平衡自我心理,享受生活。在當今時代,我們要認識什麼是公正。社會對待教師應該說是公正的,部分教師對自己的收入不滿意,其實大可不必。要善於在工作中找到職業的尊嚴和幸福,樹立“工作着本身就是一種幸福”的生活觀念。此外,我們還應把自己公正的態度輻射到自己的教育對象上,表現爲不管是面對差生,還是優秀生;面對熟人的孩子還是陌生家庭的孩子都一視同仁。有了這樣的心態,我相信心會越來越年輕、笑容會越來越燦爛!

做一名“和諧教師”,要經常反思自己。鄭傑老師說“思索是一件快樂的事。”是啊,“靜坐常思自己過”、“寧靜以致遠”,既是一種生活態度,也是一種工作態度。教師應該學會不斷地懷疑自己,對自己的教育設計、教育方法進行重新思考,不斷推出適用於學生的、有選擇餘地的新計劃、新內容、新方法和新評價方式。教師大多是善於反思、善於創新的“和諧教師”。年輕的特級教師賁有林,正因爲每天堅持撰寫教學心得,才編輯了62篇幾十萬字的教育隨筆集。

做一名“和諧教師”,要甘於“有限作爲”。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效工作,不能急功近利。學生的知識、能力、道德、心理等都是慢慢生長和發育的,教師應該給予持久的關注和等待,要悅納潛滋暗長與潛移默化的過程,反對“立竿見影”。我們在學生身上取得的'顯性“成績”是很有限的,不要指望用強力和果斷在學生身上“打造”出什麼,“催生”出什麼。甚至有時候,我們的“不作爲”就是最好的“作爲”。

總之,作爲新時代的教師,教書不再是我們唯一的標準,育人才是我們更高的追求。雖然我們不可能都成爲教學專家,但是我們決不能僅僅做教書匠,無論今後會怎樣,我都會善待我的教育,善待我的生命。“人生一世,草木一春”,行動永遠不晚。讓我們做一名真正合格的能體現新課改精神的國小教師吧。

不做教書匠讀書心得 篇7

假期裏,當我第一遍讀管建剛老師的《不做教書匠》一書的時候,感覺像是在聽課,聽一名資深教師在談教師的方向、約束、責任、上進、奮鬥、專業、親和與智慧,《不做教書匠》讀書心得。"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其中那些精緻深刻的語言,恰如其分的小典故,娓娓道來,令我耳目一新,深感管校長所言極是;第二遍讀管建剛老師的《不做教書匠》一書的時候,感覺是在考試,邊讀邊用書中的觀點來檢查、考量自己,不斷反思和內省,十年從教,漫漫求索,既有"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的困惑與感慨,也有"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的快感與寫意;第三遍讀管建剛老師的《不做教書匠》一書的時候,感覺自己有了一種莫名的衝動,就像一個整裝待發的戰士,急於奔赴沙場,去領略"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的豪情。所以,借用今天的機會把自己的感想與大家分享。

"在挫敗中走向成功——生命永不貶值"

年輕的老師們,不管你經受何種失敗,你不會貶值,只會升值。失敗本身就是一種收穫。對於一個勇敢的人來說,惟有失敗,真正給你帶來進步的思索。或許這次評優課你失敗了,或許這次論文評比你名落孫山了,或許這堂研討課你上砸了,或許你多次投稿都石沉大海,或許你的教改實驗沒有預期的效果,或許這學期你的教學質量不高。請記得,你沒有貶值,在這些磨練中你已經升值,只是這些價值還沒有適當的方式和機會展露出來,它需要在下一輪的實踐中帶給你驚喜。

讀着這些文字,我好象在和一位智者娓娓交談。腦海中慢慢浮現出過去的一切,心靈在漸漸舒展。我認同了作者的觀點,也在這觀點中讓自己再次找到了激勵和自信。短暫的膚淺的閱歷,印證着在挫敗中走向成功——生命永不貶值的深層含義。

"成功的人永遠在找方法,失敗的人永遠在找藉口。"

給我感觸最深的就是教育不要找藉口。現在想想確實如此,我總感覺學生一屆不如一屆,而不從自身的角度思考問題,面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基礎應該去找適應學生實際情況的方法,守着一成不便的老方法當然行不通。學生基礎好,老師在教學上比較累,就要想方設法在教學上另劈途徑,這也是教學能力的提高,由此想到這樣一句話,懶媽媽的孩子勤勞,勤勞的媽媽孩子懶惰。

"給我一個班,我就心滿意足了",不要埋怨班級的好壞,每一個孩子都是可愛的,發現他們的優點,表揚他們,不是說好孩子是表揚出來的嗎,放寬心,耐心教吧,找藉口只能給自己,別人帶來更多的煩惱,因爲事情總得做下去。

不過找藉口的人也不是一無是處,他們有很強的責任感,正因爲知道自己的責任重大,面對不如意的現狀,纔會說兩句話,從而在心理上找到些安慰罷了。

上帝啊,那扇門原來是虛掩的——絕不,絕不,絕不能放棄

年輕的老師們,請不要放棄。朝着奮鬥的目標,堅持,你一定會做出屬於自己的一片教育的天空。你可以選擇某個內容做爲教育教學上的一個點進行突破性研究,如果你是一位班主任,可以研究班隊活動,或是班集體建設,或是晨會課,或是和後進學生的談話,等等;如果你是一位語文老師,你可以研究閱讀教學,或是研究作文教學,或是研究課外閱讀,或是研究寫字教學,或是研究識字教學,或是研究提前讀寫,等等。先把這一個點做好,做出自己的特色來,再遷移或拓展。

是啊,我們每天重複着這些工作,然而研究了嗎?沒有堅持,何談放棄呢?想想看,如果選定了一個人生目標,堅持下去,會有多麼巨大的變化和人生樂趣啊!一味抱怨機遇,不如從現在開始磨礪,讓自己真正成爲推開上帝虛掩之門的幸運女神。

專業化的教師形象——具有實踐的智慧

教育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工作,這項工作固然需要經驗的支持,更需要智慧的決斷。一個教師是否具備專業水準正在於他是否具有教育實踐的智慧,能否使教育的設想和意圖在智慧、愉悅的實踐中得以完成。可以肯定地說,一個愛敲教鞭的教師還不具備專業水準,一個愛發脾氣的教師也不具備專業水準。具有專業水準的教師是睿智的、平和的、博大的,他們能從多元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他們能從人的心靈深處出發,找到教育的契機和力量。他們還具備創生教育資源的能力,教材只是一個例子、一個樣本,他們能夠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造出更符合學生的學習特徵以及自己的教學個性的方法來。嚴格意義上講,教師不是知識的象徵,而是智慧的象徵。

反思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是否具有智慧,或者是否將智慧作爲人生追求呢?敲教鞭、發脾氣一度成爲我們無可奈何的代名詞,對學生缺乏細緻有效的心靈溝通,所以在教學中找不到教育的契機——學生作業沒完成,原因何在,如何彌補?學生違犯了紀律,原因何在,如何改正?甚至是課堂上學生答錯了問題,我們又有多少思考、面對的機會呢?更別說擁有"四塊糖"的人生啓示和教育智慧了。所以,從現在開始,調整心態,勇於實踐,做一名專業化的教師,將是我們永久的追求。

很欣賞下面的一段話:

工作的樂趣往往蘊藏在你做事的態度裏,而非工作本身。要麼教育之水把你冷卻,過那種冷卻的平庸的生活,要麼就用你生命的激情與烈焰把教育這鍋水煮沸,沸騰的教育將帶來一個充沛的,充滿活力與生機、樂趣與魅力的教育人生。要想把教育這一鍋水煮沸,要想使自己的教育工作不再枯燥乏味,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投入地工作,富有創意地工作,你的每一個教學設計都是屬於自己的智慧和結晶,那麼你將對你的每一堂課充滿情感,不管成功還是失敗,你都能感受到教學的生命力和震撼力,而不是死水枯潭、尸位素餐。課堂上和學生親切平等的學習生活,學生學習中閃現的智慧火花,以及你靈動生成的一個成效極佳的教學場景,都將給你帶來極大的樂趣。教育的樂趣來自思考,當你把思考變成文字,當你的文字得到他人的閱讀和支持,你將獲得樂趣,並且將樂此不疲,充滿自信與自豪,這些文字將提升你的生命和生活的質量。

不做"教書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師;做一名有約束感的教師;做一名有責任感的教師;做一名有上進感的教師;做一名有奮鬥感的教師;做一名有專業感的教師;做一名有親和感的教師;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師。"這是多麼美好的希望,相信也是我們大多數從事教育工作者的美好願望。

不做教書匠讀書心得 篇8

最近讀了一本好書《不做教書匠》,感慨頗多。這部書裏的每一篇文章宛如一道道漣漪,盪滌着我們混沌的心靈;又像一聲聲響鼓,敲響着我們沉睡的心靈;如同一級級臺階,拾級而上,步入教育人生的精神頂峯。

初讀《不做教書匠》之時,驀然發現自己原來是個徹徹底底的教書匠,讀完此書,心中的很多困惑都煙消雲散。面對以後的教育人生,眼前豁然開朗了,心中也有了方向,深刻領悟到了:人生很精彩,教育能出彩的真諦。

閱讀《不做教書匠》,我懂得了做一名合格的教師應當具有親和感。蘇霍姆林斯基看到摘花的小女孩,不是批評教育,而是親切地問:“孩子,你摘這朵花送給誰?能告訴我嗎?”小女孩回答說:“給生病的奶奶看,看過之後,我就把花送回來。”多麼純真的孩子啊!有的.時候,面對犯錯誤的孩子,不要急於批評,耐心的瞭解真相,你就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如果我們用心去關愛學生,收穫的不僅僅是講臺上那一束束美麗的花,耳旁那一聲聲清脆的“老師,您好”……更多的,是一種爲人師的幸福與自豪。

書中說年輕的教師從事教育大致有三種態度:第一種態度,把教育的事當作學校的事來做。學校佈置的工作,視之爲包袱,能把事情應付過去就行了。第二種態度,把學校的事當作自家的事來做。這類老師工作很辛苦,他們只知道幹,幹,幹,但不去進行深入的分析與思考,不知道教育人生的真義在哪兒。第三種態度,把自己的事當作教育的事來做。

這類教師有了明晰的教育人生方向,所做的一切有意義的活動就是教育的活動、教育的意義。他們的生活狀態已經和教育密不可分,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教師專業發展的美好明天。怎樣成爲第三類教師,書中給我們提了幾點建議:不做機械重複的事,做出靈氣來;不做不動腦子的事,做出思想來;不做人云亦云的事,做出個性來;不做應付檢查的事,做出實效來。讓我們朝着第三類教師努力奮鬥吧!

一本書,就是一面鏡子。《不做教書匠》就是我們大家的一面鏡子。當我們在教育的十字路口徘徊時,別忘了捧起它;當我們在教育的道路上迷失時,別忘了照照它。它會給我們一種力量,一種使我們勇往直前的力量,讓我們帶着這種力量奮勇直前吧!

最後,我想用管老師在《不做教書匠》裏的一段話結束自己的感想。“教育的幸福即人的幸福,教育的幸福是雙向的。當學生感到幸福的時候,你將感到幸福;當學生感到幸福的時候,你的幸福將是幾十個學生的幸福的總和。”用心去做,教育原來可以這麼有滋有味,讓我們從今天開始,用心體會,你會發現幸福就在我身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