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第四十回閱讀心得(通用16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86W

三國演義第四十回閱讀心得 篇1

《三國演義》中羣雄彙集,曹操、劉備、孫權、關羽、張飛……諸多英雄薈萃。他們都形象豐滿,有血有肉,是錚錚男兒。但給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奸詐的曹操。

三國演義第四十回閱讀心得(通用16篇)

曹操出身於一個官宦家庭,從小聰明伶俐。曾隻身刺殺董卓,但失敗。當時我看到這一段時,覺得曹操是一個大英雄,敢刺殺當時隻手遮天的董卓,爲民除害。雖然失敗了,但他沉着冷靜,及時想辦法脫身。

後來,他與陳宮一起逃命,在呂伯奢家中借宿,可曹操疑心太重了,竟以爲呂要殺他,結果殺光呂伯奢全家,還說出了: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樣的話,以至於陳宮認爲他不是良人,分道揚鑣。

他和劉備青梅煮酒,曹操很霸氣地說:“天下英雄只你我二人。”劉備嚇得筷子都掉了,而曹操卻是笑,面色如常。試問天下有幾人能有曹操這樣的胸襟和氣魄呢。

在關羽執意要離開時,他並沒有追殺,而是放走了他;當袁紹認爲

獻帝是一個毫無價值的廢物時,曹操早就想到了“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一計策,成功拿下漢獻帝;他還割發代首嚴格遵守軍紀, 取信於軍;還有殺糧官、戰袁紹等等諸如此類的事情。南征北戰,最後統一了中國北方。

曹操因奸詐獲得一次次的勝利,也因狡詐遭到世人唾棄,爲人不齒。但我認爲,在那樣的亂世之中,有多少能幹志士都死於非命,曹操用自己的人生態度和聰明才智,走出了不一樣的道路,並且一步步、一點點爬上高位。

他坦率,不比那些打着真人君子旗號卻野心勃勃的人;他狡詐,不比那些自已爲聰明目中無人的人;他狠毒,不比那些暗地裏暗算別人的人。

我欣賞曹操的性格,雖然猜忌奸詐,但他很聰明懂得審視時度、很直率不像劉備裝仁厚,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不做作,這樣的他更顯真實。

三國演義第四十回閱讀心得 篇2

今天,媽媽去圖書館幫我借了一本《三國演義》。封面上是兩個高大魁梧的人在搏鬥,我想:他們是誰呢?於是我迫不及待的翻開了這本書。

閱讀了這本書後,我感受到了古代英雄的叱吒風雲、俠肝義膽的過人氣概。劉備的寬厚仁義,關羽的忠義無雙,諸葛亮的料事如神,曹操的狡詐多疑,楊修的恃才放曠,周瑜的才華橫溢……其中,最令我佩服的是諸葛亮,他造出了木牛流馬來運糧草。木牛流馬的舌頭只要輕輕一轉,就停止不動了。這可不是一般人能造出來的,這樣複雜的東西,只有諸葛亮才能設計出來,令我敬佩。他勤于思考,擊敗了不少聰明的人。我就缺少這種能動手動腦和創新實踐的能力,這一點我還要向神機妙算的孔明先生學習呢!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關羽的刮骨療傷,神醫華佗把關羽的肉劃開,用刀颳去骨頭上的毒,想想也可怕,這種疼痛可不是常人所可以忍受的,可關羽一邊喝酒,一邊與人下棋,談笑風生,看到這裏我也很佩服關羽的勇敢。想到我小時候一看到針管就哇哇大哭,遇到一點小困難小挫折就退縮不前,真是很慚愧。

讀完了這本書後,我還久久的沉迷在三國的故事中。

三國演義第四十回閱讀心得 篇3

寒假裏,我看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它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書裏面的故事有桃園三結義、草船借箭、三氣周瑜、白帝城託孤、周瑜打黃蓋、走馬薦諸葛、官渡之戰、三顧茅廬……每個故事我都很喜歡。

特別是<千里走單騎>這個故事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故事的主要內容是:關羽和劉備在下邳失散,關羽雖然已向曹操投降,但心裏還是想找到劉備。當他得知劉備在袁紹處時,關羽便立即前去投奔,他單槍匹馬保護甘、糜兩位夫人,千里尋兄。在五關當中分別受到了孔秀、韓福、孟坦一路上劈荊斬棘,把困難拋在腦後卞喜、王植、秦琪的阻攔。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最後終於與劉備相聚。

當我讀到故事中關羽爲了保護甘、糜兩位夫人,單槍匹馬,一路上劈荊斬棘,不惜生命、不怕困難,衝出重圍時,真是令我佩服!而在現實生活中,我被一個小小的木頭劃破了皮都已經號啕大哭了。而關羽呢,就算他的左臂被毒箭射傷了,也不畏懼,真是自嘆不如啊!在平常的學習中就更不用說了,每次遇到難題,想也不想就跑去問媽媽。跟關羽比較下,真是慚愧啊!

看完了這個故事,讓我深深地懂得了: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上,遇到困難的時候,都要勇敢去面對,努力去克服,才能把問題解決。

三國演義第四十回閱讀心得 篇4

懷着激動的心情,我第三次翻開了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彷彿進入了一種境界。

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以智和勇來依次展開的,但是我認爲智永遠是勝過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率領的十五萬大軍。此種例子舉不勝數。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劃謀,勇不當敵,文不拿筆,武不動槍”的。像漢室劉禪,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心甘情願的把蜀國獻出,最後竟然上演了讓天下人恥笑的事情,樂不思蜀。誰會想到一個國家的統治者能做出這樣的時移俗易的事情來呢?

有勇無謀,大敵當前,只能拼死征戰。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呂布在白門樓聽從謀士的計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門上呢?如果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情和關羽說清楚,哪兒至於被義氣的關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無謀,禍福佔其,禍居上,福臨下,入陣必中計,死無不目。

再談談國家,魏,曾經煊赫一時;蜀,曾經功成不居;吳,曾經名震江東。這麼來看,從國家就可以反映出國君的性格。曹操,欺壓百姓;劉備,愛民如子;孫權,稱霸江東。

如果說魏國在三國裏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爲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臥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嫺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爲觀止。還有像龐統、姜維、徐庶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爲都不如孔明。吳,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經過一番刻苦的努力,終於當上了水軍大都督,總統水兵。不過他太過於嫉妒,死時年盡二十六歲。

從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着成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的)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

三國演義第四十回閱讀心得 篇5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爲羅貫中所選編的歷史小說,這本小說的內容多爲北宋以至明朝坊的坊間書藝人所編,經羅貫中的整理和編輯後,就成了一本中外聞名的巨着,原名《三國志通俗演義》。

書中的情節是以沒落王族劉備爲主導,故事是講述他在偶然機會下,遇到了關羽、張飛兩位豪傑,因爲志同道合,所以三人於桃園結義,故事就這樣開始,而以其後約九十年的晉渡江滅吳爲終,其中一些情節,如「借東風」、「捉放曹」,都是家傳戶曉的故事,可見此書是如何的精彩,真的令人生再三閱讀的念頭。

我認爲書中的人物是這部小說的靈魂,主角劉、關、張三人在其漂盪中原到建立蜀國的過程中充分表現了仁、忠、勇三種典範的英雄氣概,最爲人稱道的,莫過於「劉玄德攜民渡江」、「美髯公千里走單騎」、「張翼德大鬧長板橋」等情節,而書中的諸葛亮成了智的代表,天下變量盡在掌握之中,不得不提的是,姜維也被描繪成忠孝智義兼具的棟樑之才,而一代軍事家曹操由忠於大漢變到大奸大惡的險惡丞相的心理變化也被描寫得淋漓盡致,可見這部書對人物特徵刻劃之精細堪稱古代長篇小說之首,真千古奇書也。

而三國演義一書,由宋朝開始有書藝人用之作題材,只不過都總是沒有連貫性,不過何以我會言及書藝人?其實書中也有很多宋朝的影子。

三國演義中,最爲所熟悉的都算是關羽了,關羽是書中最忠之人,而當代因爲朝廷重用文人,因此不論任何讀書人,都會追求忠君愛國的境界,「忠臣是英雄」這個道理令關羽與有鬼神之智諸葛亮並列,可見書中人物因「忠」的地位提升是如何明顯,相對地,奸相曹操只因「挾天子,令諸侯」而成了千古罪人,這個情況大抵只會出現在尊儒的宋朝。

三國演義的文學價值是無容置疑的,但亦不是完全沒有歷史價值,只不過歷史價值不在三國時期,而是由宋朝到明朝,因爲三國演義是坊間的書籍,我們可以透過這本書瞭解當時的政治狀況,像張飛這樣的英雄出現,大抵是因爲漢人在元朝時飽受欺壓,百姓渴望有一位敢作敢爲的英雄爲之出頭,張飛纔會由溫文儒雅寬大畫家、書法家被改成敢作敢爲的大老粗,而「張翼德怒鞭督郵」一事就可完全表達百姓對元朝官員的強權欺壓有多大厭惡。

其實我還不知自己讀了這本書多少遍,但是每次重看也有不同的趣味,更有不同的感受,我認爲身爲中國人,必須讀中國四大名著至少一次,而四大名著中,紅樓夢中有太多陰謀詭計,水滸中有太多過份豪氣的情節,相比之下西遊記及三國演義比較適合青少年看,不過除了文學價值外,三國演義更有助我們瞭解宋、元、明三代的文化,所以我極力推薦三國演義這一本好書。

三國演義第四十回閱讀心得 篇6

《三國演義》是我百讀不厭的一本書,不一樣的時期讀它,有着不一樣的感受。

在國小高年級,再讀原着《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好處的鴻篇鉅作。對裏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如我最崇拜的諸葛亮,從火燒新野,罵死王朗、空城計、妙錦斬魏延中顯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並非神仙,如他讓馬謖去守街亭,導致丟失了街亭、柳列城兩個軍事重鎮,一出祁山失敗,自我也被降職。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況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們沒有理由苛求別人和自我不犯錯誤,不就應因爲別人的一點過失而橫加指責,也不就應因爲自我的一次考試的失利而灰心氣餒,更不就應爲自我取得的一點成績而沾沾自喜,人無完人,我們身上也必須存在着需要充實改善的地方。

而我喜愛的三國猛將張飛,長坡橋單騎救主,智奪瓦口,義釋嚴顏,可謂功不可沒,只可惜關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務正業,無故鞭打士兵,導致自我被手下兩名小將刺殺,還陪上了黃忠、劉備和蜀國七十五萬大軍的性命,使蜀國狀況一落千丈。相反,魏國名將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辱罵置之不理,態度樂觀,使一代奇才諸葛亮無計可使,以病死五丈原爲告終。可見當遇見悲傷、痛苦、氣憤的事情時,就應理智地控制情緒,用樂觀的態度去戰勝它,如果意氣用事,後果將不堪設想。

隨着我的成長,每次研讀《三國演義》都有不一樣感受,《三國演義》真是伴我成長的一本好書。

三國演義第四十回閱讀心得 篇7

我是在看了不知多少遍電視劇《三國演義》之後,實在忍不住纔看這本小說的。之後又借了《三國志》,並看了《晉書》中年代較早,與三國相關的一些人物的紀傳。感覺《三國志》帶給人一個充斥着虛僞與狡詐的亂世,電視劇帶給男生們戰場殺敵的遐想,而《三國演義》,是文人的書。很遺憾的是,我一直沒能弄到《三國志平話》,來看看什麼是老百姓的書。

《三國演義》吸引了太多的人。我認爲,這首先要歸功於它的語言。雖然比不上清朝的《三俠五義》《儒林外史》等書口語化,但它的語言介於古白話和文言之間,大家都看的懂。在當時,寫小說對於文人們來說,是一件難等大雅之堂的事情,一切正式文體都必須用文言,用白話或者口語來寫作,就更會爲同行所譏笑。以至於到了乾隆年間,小說以及這種語言都已經發展得頗爲成熟,紀昀在寫《閱微草堂筆記》,講故事的時候,還堅持用文言。在這種情況下,《三國演義》能通過通俗的語言展現在讀者面前,就更加難能可貴。

說到語言,我以爲這本小說的語言並非盡善盡美,顯然缺乏後期的修改和潤色。很多地方照抄《三國志》《晉書》或其註解,比如劉備第一次出場一段,比如諸葛亮隆中對一段,又比如張溫問秦宓一段……這樣的文言文夾在小說之中,未免會給讀者生澀、突兀之感。

另一個讓《三國演義》吸引衆人的原因,是它的劇情絲絲入扣,脈絡清晰流暢。從立獻帝,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六出祁山,鍾會伐蜀,劇情梗概十分明瞭。我估計如果作者寫個《五代十國演義》,大約沒什麼人會看的滋滋有味,因爲五代十國人物太多,事件太過繁雜,君主又大多是_鬼,難以找到文學作品所需要的、可以集中筆墨的焦點。《三國演義》好就好在它是”三“,而且僅僅是”三“。”三“是鼎足的數目,在幾何裏是最穩定的形狀,在有機化學裏卻又是最嬗變的數量。上可以合縱連橫,下可以分而治之,其中微妙關係,一言難盡。在劇情這一點上,《三國演義》非常巧妙地利用了《三國志》,但凡大關節,大戰役處,絲毫未改(赤壁之戰中固然有意地提高了劉備一方的影響力,但那是爲突出主角需要,也是文學作品種中常用的手法,畢竟文學不是歷史,也並沒有影響到大局)。最精彩的、最扣人心絃、最嚴密的情節往往只能是真是發生過的事情。這一點,是很難編造的。

讓這本小說吸引人的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在於其中人物鮮明的性格。當然這也得益於該書的選材。三國時間跨度不長,上下不過兩三代人,容易從中選出主要角色重點刻畫。如果像同類小說《東周列國志》,上下五百餘年,凡一百零八回,平均下來,最重要的角色也不過出場十回就”壽終正寢“了。人物難以集中表現,自然會削弱其性格特徵。

關於《三國演義》人物的性格,我特別感興趣的是劉備。這個人物在《三國志》裏面是亂世梟雄一類的人,有野心,有幹勁,有膽識,有智慧。這樣的性格,正符合他一方諸侯的身份。到了《三國演義》,他卻搖身一變,成了文武周公一類的人物。仔細看小說,就能發現,作者對劉備的描寫有這樣幾個特點。其一,對於劉備做的不太光彩的事情,作者要麼不加評論,要麼用冠冕堂皇的文字遮掩過去。比如劉備勸曹操殺他的前主子呂布,作者便說呂布是三姓家奴。對於劉備先後投靠公孫瓚、呂布、曹操、劉表、劉璋,並強佔他們的地盤等等的事實,則很少評論,偶爾一句,便以他是真命天子,原不該屈居人下略過。其實坐在樹下說樹蔭是車蓋、我以後要做皇帝之類的話,很多孩子都說過,並不能成爲”天命所在“的證據。

作者有意要塑造一個聖主賢臣的清明朝廷,這是可以理解的。羅貫中生活在一個元末明初亂世之中,作爲熟讀聖人之教的文人,很容易產生對清明政治的嚮往。同時,這種嚮往又往往是寄託在君主身上的,由聖主而有賢臣,由賢臣而有仁政,由仁政而有文人坦蕩的仕途。那時的知識分子往往如此,很少有人能跳出來。即使受了重大打擊,無法再相信那些所謂的”肉食者謀“,他們也情願選擇逃避,而極少想到自己出頭。如後世顧炎武之類的大學者,反清之業也不過是灰燼上最後的一點點火星,難成大勢。

我在《三國演義》裏看到了征戰沙場的榮光,看到了未出茅廬而知天下三分的熱血在山林,看到了”孤一旦去位,不知幾人爲王,幾人爲帝“的驕傲。我以爲,這纔是一個羣雄割據的時代能帶給我們的_。

三國演義第四十回閱讀心得 篇8

“人中關羽,馬中赤兔。”這描述的是一個忠將——劉備的弟弟關雲長。

關羽這一人物是羅中最用力刻畫的武將之一,《三國演義》中塑造的曹操——“奸絕”,諸葛亮——“智絕”,那麼關羽就是“義絕”。

在故事中,關羽在劉備兵敗投奔袁紹之時,關羽孤身一人爲保護兩位皇嫂,不得已投降,但對曹操有言在先:

第一,我和皇叔誓保大漢江山,如今我只降漢獻帝,不投降曹操;

第二,要按照皇叔的俸祿發給我的兩個嫂嫂,閒雜人等不能到其門口;

第三,一旦我知道了劉皇叔的去向,不論千里萬里,我都去投奔他。

關羽的衣服破了,怎樣也無法補救那個大洞,曹操見了,送了關羽一件新的,但他也只把它穿在裏面。

在關羽的眼中,投降是可以變通的,但惟獨他對漢朝之忠,對劉備之義,是永遠不可更改的。關羽之義絕不是一般的義氣,而是披肝瀝膽、義無反顧,他的義比泰山還重,比生命還珍貴,禁得住人間的種種考驗。

當然,我們要用現代的觀點去理解、體會這個人物,“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們的忠,是忠於師長、忠於工作;我們的義,是守道義、講信譽;我們的勇,是勇敢地面對挫折、敢於見義勇爲;我們的氣,是做人要有骨氣、要有凜然之氣。這,就是我通過這個人物領會的最大感想。

三國演義第四十回閱讀心得 篇9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是明朝羅貫中的鉅著。這本書主要講述了東漢末年到東晉初期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軍事和外交的鬥爭。

《三國演義》裏有好多關於吸引人的故事,也出現了很多有名的將軍和謀士。我最佩服的就是蜀國的諸葛亮,他熟讀兵書,足智多謀,口才還特別好。我最喜歡“草船借箭”這個故事。

“草船借箭”主要講了心胸狹窄的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華,想設計害死諸葛亮。於是他讓諸葛亮在十天之內督造十萬支箭,其實諸葛亮看穿了周瑜的險惡用心,胸有成竹地答應他說只需要三天就能造十萬支箭,並立下軍令狀。這時周瑜心中暗喜,想諸葛亮是自己找死,也不能怪別人。諸葛亮利用自己懂得天文的優勢,再加上了解曹操疑心重的特點,便向魯肅借來二十條船和許多稻草人,還有六百士兵,趁着大霧和夜色假攻曹營。曹操以爲是吳國進攻曹營,令弓箭手立即射箭。這樣就讓諸葛亮的借箭計劃得以成功,使周瑜的詭計落了空。

洛陽與三國故事也有千絲萬縷的關係,“關林”自不必說,還有鼎鼎大名的“勒馬聽風街”,樂不思蜀的安樂窩。讀了《三國演義》使我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通過閱讀,我還懂得了許多道理,如:忠誠、勇敢、堅強,做事之前要多思考,對朋友要信守,對國家要忠誠……

三國演義第四十回閱讀心得 篇10

《三國演義》之中有一位智者,他未出茅廬救知三封天下,他就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後把諸葛亮請來當了軍師。後來,劉備與吳國的周瑜合作,共同對付曹操,其中一章我銘記在心《草船借箭》。

周瑜十分嫉妒諸葛亮的才幹,一天,周瑜在商量軍事時提出來了讓諸葛亮十天趕造出十萬支箭,並說不要推卸,諸葛亮答應三天造好十萬支箭,並立下軍令狀,周瑜跟魯肅說,他要故意延遲造箭好定諸葛亮的罪。魯肅被諸葛亮請來幫忙,借二十條船,每條船要三十個士兵,做一千多個把子放在船的兩邊船要用清布羅子遮起來,魯肅答應了。

前兩天沒有動靜,第三天諸葛亮和魯肅一起上江取件,這是江上霧大,天還沒亮,這時諸葛亮靠近曹軍水寨,曹操不見虛實,不敢出動,只好射箭。就是這樣,只過了一會兒時間,就有了十萬支箭。魯肅把借箭的過程告訴了周瑜,周瑜讚歎不已。

三國演義第四十回閱讀心得 篇11

《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它描寫了從東漢末年至西晉初年近百年的歷史,反映了魏、蜀、吳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

在衆多的英雄人物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當屬劉備了。劉備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早年生活艱苦,遇到關羽、張飛後,在桃園結拜爲生死與共的兄弟,之後一起鎮壓黃巾起義。劉備是個很重義的人,十分重視自己的兄弟,把兄弟看得比妻兒還重要。在趙雲拼死將阿斗救回時,劉備反而將阿斗摔在地上,罵道:“爲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還有,當關羽死後,劉備攻打吳國,想爲關羽報仇。從這些事情可以看出:劉備的確重情重義。

劉備不僅重情義,而且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在臨死前還教育他的兒子劉禪,即“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正因爲他的高尚品德,還有他的善待人才,使得他的身邊聚集了一批出類拔萃的人才。看到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我不禁爲他的堅持不懈和求賢若渴的精神感動。劉備身上有許多優秀的品質,所以他得以在亂世中生存下來,並且建立了蜀漢。即使最後蜀漢沒有在爭鬥中活到最後,我們也不能否認劉備作爲一個國家的建立者,在某種意義上,他是一個成功的英雄。

很多人都讀過《三國演義》,每個人讀完它後得到的感悟都是不一樣的,我讀完這本書後,在人物身上得到許多啓示。從劉備身上,我明白了無論我們是什麼身份,我們都應該以一顆仁義之心對待他人,只有懷抱着善良之心去對待他人,我們纔會得到別人同樣的對待。從曹操的身上,我也能學到不少東西,雖然曹操爲人奸詐狡猾,但是他也有優越的軍事才能和豁達的胸襟,才能吟唱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要從不同角度去了解別人,不能只從單一角度去認識他人。

《三國演義》揭示了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規律,用精彩的文字爲我們展示了三國時期令人感嘆萬分的歷史事件, 也告訴了我們很多道理,是一本值得讀的書。

三國演義第四十回閱讀心得 篇12

《三國演義》這本書,令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是一部古典名著小說,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書中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書中,作者通過講述三國時期吳國、魏國和蜀國的明爭暗鬥,給世人展現出一個戰火紛飛的場景、生動的展示了許多歷史故事。在書中,作者寫出了人物的性格特點,把事情描寫的淋漓盡致,讓我看得耳目一新。其中,有些人物也給我帶來了一些道理。

曹操。在書中,曹操雖然是個_詐、多疑、任性的反面人物。但是他卻雄才大略,擁有政治家野心。曹操有一點值得我們學習的是:每當曹操打敗仗的時候,從來都不氣餒,反而還是一笑而過,做出理智的判斷,每每反敗爲勝。他告訴我,在什麼時候,不論遇到多大的困難,也要勇往直前,不要灰心喪氣。

吳國,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其中能算得上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但是,後來也還是被諸葛亮給氣得歸天。儘管周瑜也足智多謀,可爲什麼會這樣呢?這就是嫉妒心的後果。在生活中,難免會有些人比我們厲害,你是會對他冷嘲熱諷,還是爲他恭喜,或者暗暗努力呢?不同的心態決定了結果,如果你化嫉妒、鬱悶或後悔爲力量,那就會得到自己應得的成果,終究會露出成功的喜悅。

《三國演義》這本書,給了我很深的道理。

三國演義第四十回閱讀心得 篇13

《三國演義》一本百讀不厭的書,是陪伴孩子們成長的一本好書。

在《三國演義》中,它通知我們許多歇後語:“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等、也通知我們許多歷史故事: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草船借箭等來烘托出那些一個個栩栩如生、鮮活的人物: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膽狹義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赤膊上陣的許褚、擡棺上戰的龐德、陰險狡詐的曹操、脆弱無能的劉禪……它還通知我們一些包含人生哲理,有着特殊意義的鴻篇鉅作:在幾個故事中,我們懂得了我們是沒有理由苟求他人和本人不犯錯誤,不應該由於他人的一點差錯而橫加責備,也不應該由於本人的一次考試的失利而灰心泄氣,更不應該爲本人獲得的一點成果而自鳴得意,人無完人,我們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求充實改良的中央、在另外幾個故事中,我們也曉得了當遇見悲傷、痛苦、憤慨的事情時,應該明智地控制心情,用悲觀的態度去打敗它,假如意氣用事,結果將不堪想象。

每個人都有本人的目的,只需踏踏實實,仔認真細地走好追求勝利過程中的每一段路,只需有毅力,做好勝利過程中的每一件事,置信勝利一定會離我們不遠的。

三國演義第四十回閱讀心得 篇14

在三國中,我最最佩服的人是關羽,他不但武功很好,而且人也非常好。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帶着劉備的妻子糜夫人和甘夫人,所以才假裝投降。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位嫂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立即騎着這匹“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

在山下遇見二位嫂嫂,他也不忘把二位嫂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好漢。他降漢不降曹、身在曹營心在漢、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爲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他不但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如果說魏國在三國裏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爲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毒險。

再說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嫺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爲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隱姓埋名的單福:徐庶、姜維、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爲都不如孔明神算。

吳國: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

這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那麼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着成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要忠義,也應該要有誠信吧。如果一個人把現實生活中最爲寶貴的誠信也丟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麼呢?金錢、地位、官職?這些都是次要的。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如果沒有了誠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後指指點點,你不會難過嗎?這些又豈是金錢、地位、官職能彌補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個缺點多的不勝枚舉的人吧!所以,讓我們打開誠信的大門,用我們永久的身份證去面對一切。

三國演義第四十回閱讀心得 篇15

這天,我讀了《三國演義》一書,真是受益匪淺啊!《三國演義》是一部斷代體古典名着小說,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晉代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正文第一句話這樣寫道:“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不無道理。從周朝末年七國紛爭,併入於秦統一天下開始,楚漢相爭,又併入於漢……書中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加上作者本身藉着歷史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入人心。羅貫中筆下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董卓,心胸狹窄的周瑜,長厚的魯肅,機智的孔明……這些鮮明的人物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受到感染的就是關羽。文中描述的文字極其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騎一匹“赤兔馬”,他降漢不降曹、秉燭夜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之後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刮骨療毒,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他的所作所爲真的是值得我們學習。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其所描繪每個有血有肉的人物筆法令我敬佩,抓住人物個性,突出人物的特點,還巧妙地運用了語言描述、動作描述等手法。故事中“赤壁之戰”令我最爲激烈,使讀者都有身臨其境之感,真爲作者高超的筆法折服!

《三國演義》——四大名着之一,值得同學們學習!

三國演義第四十回閱讀心得 篇16

“滾滾長江水,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着之一,作者羅貫中。該書藝術地爲人們描繪了三國時期的歷史畫卷。從東漢末年宦官之禍到黃巾軍起義失敗,直到魏蜀吳三國鼎立,終於西晉滅吳,統一中國,共約90年的烽火歲月,大體上分爲軍閥混戰、封建兼併、三國鼎立、西晉統一四個階段。

《三國演義》之所以流芳百世,千古傳誦,主要有賴於精彩慘烈的戰爭場面描寫和對主要歷史人物的個性刻畫和他們之間紛繁複雜的關係分析。例如:官渡之戰,此戰發生在東漢末年三國鼎立局勢之前,曹操不僅兵力少,且南面有荊州劉表,江東孫策與他爲敵處於不利位置。但曹操客觀地分析了局勢(公曰:“吾知紹之爲人,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威少,兵多而化分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土地雖廣,糧食雖豐,適足以爲吾奉也。”)決定以自己所能集中的近萬兵力抗擊袁紹的進攻。元220xx年,袁、曹兩軍在官渡作戰。在這場戰鬥中,曹操善於捕捉戰機,能夠跟據戰場姿態的發展靈活地變換戰術,以正兵抵擋袁軍的進攻,以奇兵襲擊袁軍的屯糧庫(烏巢),燒燬了袁軍的全部糧草,使袁軍軍心動搖,內部分裂,最後擊敗了袁軍,創造了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的着名戰役。其間各人性格展現的淋淋盡致,戰場畫面的描述也可圈可點,不失爲精典。

《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其中有不少不屬實的記載,什麼諸葛亮火燒博望、新野;關羽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美人計。。。還有許多歷史冤案:周瑜,“性度恢闊”、“曲有誤、周郎顧”,與《三國演義》中周瑜完全相反;魯肅本是一代英雄,結果被說成膽小怕事,唯唯諾諾。曹操……

在我還未看《三國志》前,常爲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沉吟良久,併爲關公華容放曹、敗走麥城而捶胸頓足,還對在彝陵火燒連營大敗劉備的陸遜恨之入骨。先在回想,兒時美好的回憶被真實打碎,失望、後悔、傷心最後臉紅。

而今吾已長大,理智少許,當我愛上“是非成敗,轉頭空”後不再爲得失而嘆息。分久必和,和久必分。我開始鑽研每一場戰役的天時、地利、人和與人物間複雜的關係。於是我瞭解到了讓國家強大不應只靠武力。在政治上,應聯和其它勢力,互相幫助。而對內在經濟上應跟據民情收稅,興立屯田,發展農業生產。正所謂修內而安外。待時機成熟,再一鼓作氣,完成霸業。這說起來很輕鬆,但要實施並完成,需要大家的不懈努力,並非易事。

其實每個人也是如此,故有“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行,增益其所不能。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還46天就開學了,這個班裏個個都是高手,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不可不學,當效吳下阿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