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隨筆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8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75W

培根隨筆讀書心得體會 篇1

《培根隨筆》爲英國十七世紀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著。本書分爲《論求知》、《論美》、《論善》、《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在《論友誼》中,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爲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在這數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論美》。

培根隨筆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8篇)

這是一篇關於“美”的經典之作,語言簡潔,內涵深刻,充滿哲理。“美”本身是個很廣泛的問題,本文着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恆的美。美德重於美貌,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出光輝。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優雅行爲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形體是一個人的整體形象,體形。顏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臉部,是局部的。而行爲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是後天的,是內在美的折射表現,在三者中。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麗,而忽略了內在,他們雖然具有美貌,卻由於缺乏優美的修養而不配得到讚美。所以一個打扮並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因此,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只有這樣,每纔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培根隨筆讀書心得體會 篇2

坐在書桌前,摒棄心中的浮塵,泡上一杯茶,靜靜地品讀着《培根隨筆》,感受着前人感悟的真理。讀培根隨筆你聽不到作者靈魂的絮語,也不像一位朋友在娓娓談心,倒好像是在聽一位高人賜教,一位法官判案。

讀培根的《談天性》卻震撼了我,對人的天性的剖析深入人心,令我浮想聯翩,隨着歷史的推移,在歷史中回憶起了人的本性。

三國時期,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這是劉備堅持不懈、執着追求的天性;三國鼎立時期,曹操爲了城池,爲了勝利,不惜用陰謀,這是他狡詐,爲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的天性;關羽大意失荊州,這是他藝高膽大,狂妄自大的天性;張飛死於內_的刺殺,這是他脾氣火爆、愛喝酒的天性;諸葛亮神機妙算,火燒赤壁、草船借箭,這是他聰明智慧的天性。劉備死後,諸葛亮盡力輔佐劉禪,卻一再失敗,這是劉禪好玩、胸無大志的天性。

這些人都因爲自己的天性而成就了大事業,或者死於非命。

清朝末年,皇帝軟弱無能,在受到帝國主義侵略時,實行了海禁政策,閉關自守,殊不知"躲得了一時躲不了一世"._終國土被帝國主義列強瓜分,淪落爲帝國主義的殖民地。這是統治階級狂妄自大

不願面對現實、軟弱無能的天性。

近代,孫中山建立國民黨,卻被北洋軍閥搶走了政權,這是舊中國軟弱無能的天性。隨後,蔣介石篡位,掌控了國民黨,這是對權利的渴望。蔣介石又發到四一二政變,大肆屠 殺愛國 軍民,這是視人命爲草芥的殘忍的天性。而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的西安事變,正體現了國人正義、渴望和平的天性。

新中國成立後,時代在發展,貪官在進步。以前是公家的糧食私家吃,現在是走私、黑 社會、情 婦橫出、鉅額受賄。這都是貪婪、犯賤、沒有責任感的天性。

但是,人卻可以克服這種天性。書中寫到"壓力使天性的反抗力更強。紀律和教育能使天性規矩一點,但只有習慣能改變、抑制天性。"天性只能被習慣所剋制,只能被人的意志力所控制,一個人的意念如何,決定了他的天性好壞,更決定了他的成就大小。

培根這樣寫道"人要想戰勝天性,給自己規定的任務不能過大,也不能太小。因爲任務過大,他就會屢遭失敗而氣餒;任務過小,雖常常得手,但進步甚微。"這不正好應了中國的古話"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麼,改變自己的習慣要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循序漸進。

人的天性不長香卉,便長野草。在這塵世中,歪風邪氣頗重,與其發現惡習再改正,不如先給自己培養良好的習慣,在塵世中堅守一方心靈的淨土。

培根隨筆讀書心得體會 篇3

很多人都喜歡這個偉大的哲學家——培根,但我卻不!!我討厭這個站在貴族立場與男權視角的培根,我討厭這個工於心計、老於世故的培根,我討厭這個擁有着功利主義思想、深諳於官場運作的培根!

不過,前兩天讀了《培根隨筆》後,我才發現了另一個與我想法完全不同的培根。我看到他對哲學的執着,對政治的熱衷,對生活的熱愛,對理想的追求與對困難決不輕言放棄、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態度。

我恍然明白:"噢!原來還有這樣一個培根!"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論美》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避開這文章中寫的都是美、德兼備的男性帝王不說,這則是一篇關於"美"的經典之作。它着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展開評述。"善猶如寶石,以鑲嵌自然爲美;而善附於美者無疑_美,不過這美者倒不必相貌俊秀,只須氣度端莊,儀態宜人。"不錯,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而優雅行爲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因此我想,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內涵,光有外表,只是一個軀殼,行屍走肉,又怎麼能算得上是美麗呢?所以,人是因爲可愛而美麗,而不是因爲美麗而可愛。

讀完這書後,我忽然想起,人是沒有十全十美的,而且每個人的理想與信念不同,當然,所追求的事物和追逐的夢想也各不相同,不可把自己的喜好強加在別人身上,也不能依照自己的喜好來評判他人。況且人是有兩面的嘛!應多看看別人的優點,吸取精華之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爲將來漫漫人生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本好書可以使人明白一個道理,一本好書可以爲人建造一條捷徑,一本好書甚至可以改變人一生的命運!如同培根所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 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不得不肯定,從某一方面來說,這是一本使人上進的好書!

培根隨筆讀書心得體會 篇4

翻來那本《培根隨筆》,碰巧映入眼簾的是那篇《論美》。捧起書來,認真研讀,細細品味,便覺心生同感。

美是什麼?你也許會說,美就是一個人長得漂亮。其實不然,一個人的美不僅僅指人的外在形體美,還包括人的內在心靈美。“德行猶如寶石,鑲嵌在素淨處。”同樣,一個人如果有了美好的德行,樸素的外表不僅不會有影響,而且還會使這美好的德行更加可貴。

書中提到兩位畫家——阿佩勒斯和丟勒。他們曾滑稽地認爲,可以按照幾何比例,或者通過攝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點,用畫合成一張最美的人像。其實這種畫像,恐怕除了畫家本人,無人喜愛。正如培根所言:“美之極致圖畫無法描繪,一眼難以發現。”美不應該用規範和公式去限制它,而是在恰當的機遇中發現和表現它。

我們每天都會見到許多形形色色的人,如果逐步審查,可能一無是處,並不優美,但倘若縱觀整體,你會發現,他們個個楚楚動人。“美到秋天依然美”,有些老人儘管歲至暮年,但是由於他們作風優雅,生活充實,其風采依然屬於人世間至善至美的典範。

美是一種和諧,既包括人與自然的和諧,又有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美是一種純真,天然之美比修飾之美更有特色;美是一種力量,在平凡之中震撼人心……正如培根所說:“論及美,容貌美勝過膚色美,文雅得體的舉止美又勝過容貌美。”“當代雷鋒”郭明義是美的,因爲他無私奉獻,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最美教師”張麗莉是美的,因爲她的心裏時刻裝着學生,即使面對生命考驗也從未退縮;“中國好大爺”王福順是美的,他謊稱自己有醫保,讓撞人青年“趕緊去上班”……這些人都很平凡,卻用樸實的行爲彰顯了人性之美,他們都是擁有大愛之美的人。

培根說:“美猶如夏天的水果,容易腐爛,難以持久。”一個人如果只有光鮮美麗的外表,而缺少豐富的內涵,那麼這種外在的美麗也只是徒勞無用,不可長久的。只有真正做到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人間至美,美在心靈。

培根隨筆讀書心得體會 篇5

“我說不了話,走不了路,沒法自我吃飯,也沒法自我去衛生間。”假如這是你的命運,你會怎樣做?你是否會自暴自棄,每一天暗自悲痛?你是否會聽天由命,讓上帝安排你的命運?你是否會努力生活,平靜地對待每一天?而這些問題,都要從《聽見顏色的女孩》裏去尋找真正的答案。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女孩兒美樂笛,她天資聰慧,有着過目不忘的記憶力。她的大腦就像一臺攝像機,不停地記錄着她的日思夜想。可是美樂笛不能說話,不能行走,不能寫字……她無法將自我與衆不一樣的想法告訴別人。她絕望,徹徹底底地絕望。就在這崩潰的邊緣,她意外發現了能讓自我說話的方法,她的命運就此改變,但一切仍在意料之外……

讀了這本書,我思緒萬千。應對這樣殘酷的事實,女孩兒美樂笛沒有向命運屈服,而是盡最大的努力讓自我與其他人變得相近。我想,在生活中,這種事例也不止一個,但像美樂笛這種勇於向命運抗爭的人卻是極少數。很多人覺得,我都殘疾了,活着還有什麼意義呢?乾脆破罐子破摔,自暴自棄了吧!可是,這種想法是愚不可及的,只要你活着,就必須熱愛生命、珍惜生命。西瓜子掉進磚縫中,都靠一點土壤極力艱難生存,飛蛾被蛛網粘住,還鼓動翅膀極力求生呢!連動植物都這麼熱愛生命,何況我們人呢?記得四年級下冊學過一篇課文,叫《觸摸春天》,盲童安靜雖然看不見,但她對生活充滿熱愛,充滿期望。課文結尾中的一句話曾使我記憶猶新:“誰都有生活的權力,誰都能夠創造一個屬於自我的繽紛世界。”是呀,無論是普通人還是殘疾人,只要你熱愛生命,珍惜生命,就必須能創造出一個屬於自我的完美生活。

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身殘志不殘的人。音樂天才貝多芬,他的雙耳都聾了,但依然靠着不懈努力和獨有的音樂天賦,登上了音樂之王的寶座;美國作家海倫。凱樂,從小失去了聽覺和視覺,但她在教師的指導下努力學習,最終靠近哈佛大學,寫下傳世鉅著《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著名科學家斯蒂芬。霍金,他下肢癱瘓,卻致力於科學研究,憑着自我的才智和認真,獲得了顯著成績;我國著名作家張海迪,從小得了嬰兒癱,但她身殘志堅,寫了許多小說,深受兒童喜愛。他們雖然身患殘疾,但都意志堅強,我們應當學習他們,微笑應對每一天。

《聽見顏色的女孩》這本書給了我們最深刻、最富有哲理的答案就是:我們每個人,無論普通人還是殘疾人,只要熱愛生活,不向命運低頭。那麼,你就是最棒的!你就是最耀眼的明星!

培根隨筆讀書心得體會 篇6

記得有一位名人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是呀,一本好書可以鑄就我們的未來,因此我們要多讀書,讀好書,成爲一名優秀的學生。

現在來想想看,書櫃裏的書中,你認爲哪一本是你最喜歡的書呢?如果你問我的話,我會肯定的對你說這本《魯賓遜漂流記》。

雖然這本書很普通,但它總是會激起讀者的一番熱情,而且有一股讓人想繼續讀下去的好奇。。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個出生於英國中產階級家庭的人---“魯濱遜”。從小,他就有漫遊四海的雄心。一天,他覺得自己是該出去闖了,於是便悄悄地離開了家鄉,開始了自己第一次冒險生涯。在經過一些奔波後,他開始有點想家,於是在1686年,魯濱遜離開了自己苦心經營的海島,帶着一個名叫星期五的僕人回到了早已闊別35年的家鄉。到家後,他發現父母早已逝世,只剩下兩個妹妹和兩個侄子。他在家又沒待多久,又來到巴西的種植園,到那他才發現,原來還有一些忠實的朋友一直爲他保管着錢財。後來,他又到英國成了家,有了三個孩子。幾年後,他的妻子逝世,傷心之餘,他心中又燃起了冒險的雄心,便又一次航海經商。魯濱遜在路經曾住過的荒島時,發現島上的人很興旺,一片繁榮景象。他滿意地離開了小島,繼續着冒險的征程……

讀了這部作品,我感想頗多。“魯濱遜”這個形象是上升時期生機勃勃的資產階級的典型,體現的資產階級的思想和他們的階級本質。他具有頑強奮鬥的意志力,在困難面前不悲觀和絕望,也不對生活抱怨任何實際的幻想,而是腳踏實地去戰勝困難,用行動去實現目標。他是一個具有冒險精神的資產者,還是一個敢於追求理想的殖民者。

這,就是這部作品給我的感受。看來認真地讀一本書,它終會給你意想不到的結果,因此,我們一定要讀好每一本書,領會書中的韻意。

培根隨筆讀書心得體會 篇7

看了周國平的《妞妞》,感觸很深。妞妞一出世就患了絕症,只活到了一歲半,作者非常真切地記錄了他在那段日子的感受:妞妞誕生時的喜悅,看着她成長而又知道妞妞很快會離世的絕望,妞妞離世時的悲傷。在書中作者還表達了他對生命的追問,對死亡的思考。

《妞妞》一書沒有那種呼天搶地的大悲大痛,它是娓娓道來,不渲染,不溢美,它的苦與笑都是直擊人心的,它對生命的尊重和愛讓人肅然起敬。這不僅是一本不幸的父親悼念他早夭愛女的書,更是一本頌揚生命,也緬懷和反省生命的書。文中寫到的妞妞成長的細節尤其讓我感動,從妞妞學會的每一個發音、每一個字、詞、每一個動作等細節我彷彿看到了自己的成長的過程,也彷彿看到了以後我有自己的孩子時的情景。文中另外的一個細節也讓我感觸挺大,原以爲一起經歷過苦難,作者和他妻子的感情會更加深厚,沒想到他們竟然離婚了。作者在文中也說“有人統計,喪子夫婦的離婚率高於百分之五十。苦難未必是紐帶,有時反而是毒藥和障礙。所謂共同受難其實是表面的,各人所感受的內在的痛苦都是獨特的,不但不能分擔,而且難以傳達。期望對方分擔,落空了,期望就會轉變爲怨恨。”這個結論我還是第一次聽說,以前聽得多的是可以共患難不能共富貴,患難見真情之類的說法,我認爲經歷過患難應該更懂得珍惜纔對。

培根隨筆讀書心得體會 篇8

一個長着棕色頭髮,鼻樑上帶着一副寬邊眼鏡,額頭上有一道形如閃電的疤痕的男孩。擁有一根神奇的魔法棒,和一把能在空中飛行的魔法掃帚。他是誰?他就是鼎鼎大名的哈里。波特。

《哈利·波特》一書只能用一個字來形容,那就是“奇”。在《哈利。波特》這本書中,一切都是那麼神奇:比如隱形衣,只要披上了它,別人既看不見你的形,也聽不見你的聲,肆無忌憚的隨意走動,卻不會被人發現。還比如:那裏的信件都是由貓頭鷹送的,當貓頭鷹把信件送到收信人手中時,收信人不用看信就能知道信的內容。因爲,信會把內容全部讀出來。怎麼樣!很神奇吧?  哈利·波特是這個故事的主角,他是個善良、富有正義感和同情心的男孩。當他遇到解決不了的難題時,他一定會想辦法解決。當他遇到危險的時候,他不退縮,還機智鬥惡。我最佩服的是哈利。波特和他的朋友們面對黑暗勢力的那種勇敢。

這本書告訴了我們,在生活中也要像哈利·波特一樣。遇到解決不開的問題時,不管想什麼辦法,一定要把問題給解決。遇到危險和困難時,不能慌張,要勇敢的去面對。只要堅持不放棄,就一定能成功。

培根隨筆讀書心得體會 篇9

俗話說得好:“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在寒假中,我確實找到了一個黃金屋――《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它至少給予我三種收穫:第一,這是一本古老的書,讀了可以增進我們對於現代文明的驕傲;第二,它是一本兒童讀物,看了愈覺得我們是成人了,已超越一些以前幼稚的見解;第三,這部書以非凡的智慧和哲思,以動物爲主角的擬人手法,將寓言故事的哲思傳播到世界的各個角落。

《伊索寓言》中的伊索是一位傳說中的人物,他生活在公元前六世紀左右的小亞細亞。這部傳奇的古書,它,每篇篇幅不長,卻短小精悍,寓含哲理,獨立成章。它,形式不拘,字裏行間卻閃耀着智慧的火花,讓人深思、深度。它,寓意深刻,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廣爲流傳。

下面我推薦幾篇自身受益的小故事與大家分享:

《撒謊的人》:有個窮人患病,很嚴重,他乞求神明救他一命,許願敬獻一百牲畜。衆神想考驗他,很快讓他康復,他病癒後卻沒兌現諾言,而是用麪粉做了一百頭牛放在祭壇焚化。神明決定給他一個教訓,就託夢矇騙他去海邊,可以找到一千塊錢。他相信了非常高興飛跑到海邊,遇到海盜,被擄走賣了一千元。

故事中的窮人欺騙了神明,同樣也受到了神明的矇騙,這個故事告訴我生活中做人做事都要信守承諾,否則,必會受到同等的報應。

《燒炭人和漂布人》:燒炭人在一所房子做生意,看見漂布人在他旁邊來住,就高興地勸他搬過來與自己同住,說這樣彼此更親近、更方便、更省錢。可漂布人拒絕了,說“絕對不可能,要知道,凡是我漂白的東西,你都會把他們弄黑”。

這則寓言告訴我,不同類的人難相處。性質不同,秉性難以相合。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爲謀也。

《母雞和燕子》:母雞發現了一個蛇蛋,小心翼翼地孵化,細心地給它啄開蛋殼。燕子看見後,說:“傻瓜,你爲什麼要孵化這壞蛋呢?它一長大首先就會首先就會傷害你。”

這故事是說,儘管人們仁至義盡,本性惡劣的人也不會變好。即使蛇現在還不能做壞事,可是等蛇長大了,它那惡劣的本性終究會使它去做壞事的。在生活中,應該善惡分明,不要對壞人仁慈、對壞事縱容,姑息養奸就是對自己的殘忍。

寓言是一個魔袋,雖然很小,卻能拿出很多東西;寓言是一個魔豆,雖然很小,卻能長成參天大樹;寓言是一個魔杖,雖然很短,卻能變出很多寶物……寓言很美,美在簡潔,美在內涵,美在語句。

《伊索寓言》讓我時刻提醒自己:不應該害怕困難,具有和困難作鬥爭的勇氣和信心;應該豁達而睿智的生活;在成功的喜悅面前也要懂得感恩;時時自律,永遠做一個清醒的人!

培根隨筆讀書心得體會 篇10

《查理九世》描述了墨多多,虎鯊,嬈婷婷,扶幽,查理四人一狗一起經歷了驚心動魄的冒險。他們從不退縮,奮勇直前,就這樣克服了一次又一次的困難。

他們組成的小隊叫DODO冒險隊,他們的老大是小狗查理,查理會說話,因爲它有一個神奇的蝴蝶結,只要動物帶上它,就能聽懂人話並能說話,每次都要他們一起動腦筋才能解決問題。

他們的團結友愛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就像我和哥哥一起和,踢球一樣,我們一次踢球,第一局,很快搶到球,正準備射門的時候被葛驥搶先一步把球搶下來,然後自己把球踢向球門,因此佔了風頭。

生氣地說:“明明是我搶到的球你幹嘛來搶去射門?”“我年齡最小,你當然要讓我。”回答。過了好一會兒,他們終於吵完繼續比賽,我和哥哥卻很團結,我先搶到球,看到前來堵截我,我立即將球傳給哥哥,哥哥然後再傳給我,就這樣我和哥哥互相傳球,最後當我拿到球時看到哥哥離球門很近,我立即一個妙傳將球傳給哥哥說你來射門吧,哥哥信心十足,輕鬆地將球踢進了球門。我和哥哥歡呼着,就是因爲團結友愛我和哥哥才贏得了這場比賽。

聽了我的介紹,你們一定很想看這本《查理九世》吧!

培根隨筆讀書心得體會 篇11

今天,我讀完了《波麗安娜》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的埃麗諾·霍奇曼·波特,她年輕時是一位著名歌手,後來放棄了唱歌生涯,開始專心寫作。

這篇文章寫了十一歲的小姑娘,她叫波麗安娜。他從小就失去了母親,繼而又失去了父親,後來被送進了富有的姨媽身邊。結果,波麗安娜用她的樂觀精神改變了冷漠的波麗姨媽、厭倦一切的斯諾太太、老湯姆、南希彭德萊頓先生、查爾頓醫生等人,使小鎮發生了令人驚異的變化。

讀完這本書以後,我覺得波麗安娜很了不起,能使小鎮發生那麼大的變化。你看波麗姨媽的脾氣和性格都很不好,而且自己家很大很大,卻讓姐姐的女兒波麗安娜住小閣樓裏,波麗安娜那麼活潑可愛,可是她卻不喜歡這樣等等。可是波麗安娜可以改變她,這多麼神奇呀!

我想:樂觀,能幫助我們自己,也能幫助他人,讓我們把生氣拋到九霄雲外,讓樂觀精神進入我們體內吧!

培根隨筆讀書心得體會 篇12

一百年前,梁啓超先生在《少年中國說》中這樣寫道: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進步則國進步然而少年如何能智、能富、能獨立、能進步呢?我認爲:答案首先有兩條:強健其體魄,充實其大腦。而好讀書,讀好書則是充實大腦,鍛鍊心智的最佳途徑。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就是一部好書,它對我影響很大。前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根據自己的經歷寫的這部小說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書中的主角是保爾柯察金,他的生活十分坎坷,從一名工人成爲一名逃犯,然後又成爲一名軍人,最後變成殘疾人,但他從始至終都沒有放棄對理想的追求、對美好未來的嚮往,仍然勇敢地面對生活。是的,只有在失敗了九十九次之後還能勇敢地站起來,那纔算堅強。如果你在第五十五次或八十八次失敗後沒有站起來,那你就不算堅強。

雙目失明、雙腿癱瘓,對我們來說是多麼大的災難啊!可是,在這種情況下,保爾也沒有放棄自己的努力,他放下槍桿子,拿起筆桿子,坐在輪椅上,在黑暗的世界裏,堅持寫作。如果這種災難降臨在我們頭上,我們也許就會放棄,任憑命運擺弄,拜倒在困難的腳下。但保爾沒有,他憑着頑強的毅力一次次地站了起來。保爾的經歷讓我明白:當一個人四肢健全、充滿青春活力的時候,遇到困難是比較容易克服的;只有在生活用鐵環緊緊把你箍起來的時候,擁有堅強的意志才顯得異常重要。也許在不知不覺中,困難正在向你靠近,如果你經得起困難的考驗,經得起生活的磨練,那你就成爲一個真正堅強的孩子了。在這方面,保爾是我們真正的榜樣。

不光這些,他的愛國精神也影響了我。每一次仰望飄揚的五星紅旗,每一次唱起莊嚴的國歌,愛國之情便在我們胸懷激盪,我爲自己是中國人感到自豪,我爲祖國的日益強盛感到驕傲。正是保爾爲了祖國的解放而努力奮鬥的感人行爲影響着我,激勵着我,使我逐步認識到要愛國,要堅強,要爲了祖國的美好明天而努力,要爲了自己的幸福生活而奮鬥。

我相信,保爾心中一定有一種信念支撐着他,這也許是:堅持就是勝利。如果我們能堅持再堅持,勝利也許就屬於我們。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雷鋒的故事》《英雄的故事》這些書,如一顆顆珍珠,似一塊塊翡翠,在陽光的映射下閃耀出熠熠的光彩,照亮我人生的道路;又如一座座燈塔,指引我不斷向前。

培根隨筆讀書心得體會 篇13

武松是山東清河縣人,人稱二郎。他“身長八尺”,“渾身上下有千百斤力”,是個“頂天立地、噙齒戴髮的男子漢”。在景陽岡,武松遇到一隻吊睛白額大虎,他臨危不懼,一把抓住大虎的頭按下黃坑裏,然後用左手緊緊揪住虎的頂花皮,右手握成鐵錘般大小拳頭,盡平生之力猛打六七十下,直到大虎氣絕。景陽岡打虎這一壯舉,顯示了武松無比神威的英雄氣概。

武松是《水滸傳》中傑出的人物,在他身上寄託了人民戰勝惡勢力的理想。我要學習武松那種敢於鬥爭、勇往直前的精神。

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是因爲他武藝高強,勇猛過人。在學習過程中,我們也會經常碰到一些“攔路虎”,要發揚武松打虎的精神,不慌張、不退縮,敢於挑戰,憑着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正確的學習方法解決難題,努力成爲學習上的“打虎英雄”。

培根隨筆讀書心得體會 篇14

每個中國人都有一顆愛國心,不論男女老少。

我拿起《小鐵道游擊隊》這本書津津有味的看了起來:游擊隊的隊員 每經過一個村莊,村裏的孩子都圍上來要參軍可都被洪大隊長拒絕了,可在一個村子裏遇到小銀、小袁、小張之後游擊隊裏就有孩子了。

洪大隊長爲了測驗他們的能力交給了他們一個任務送信給吳師長,吳師長的根據地在馬寨溝,不得不穿過蔣僞軍所在的火車站,他們幾次硬闖都被蔣僞軍打發走了,他們想了想硬闖不行得智取,他們僞裝成趕路回家的小孩,蔣僞軍見了只是幾個小屁孩兒,不礙事便讓他們過去了。信成功的交給了吳師長,吳師長讚歎不已,直叫了不起。完成了這個任務,洪大隊長就任命他們是正式的小鐵道游擊隊正式的一員了。

我們要向書中的小銀、小袁、小張學習成爲一個愛國的中國人,在這和平的時代我們只需要好好學習,將來成爲祖國的棟樑,報效祖國。

培根隨筆讀書心得體會 篇15

一開始你或許會覺得一篇述說着活生生的人變成一個甲蟲的小說是如此的虛幻,甚至是不可思議的,這種不現實的事情也會爲某些人所鄙視,就猶如有些人不喜歡看魔幻片,動漫片一樣,但是諸如此類的作者又爲爲什麼把這些不現實的作品創造出來呢?

筆可以讓我們構造出無數的可能,完美的世界並不存在,生活中的缺陷,也就是我們的追求,只能靠我們的幻想,而我們所認爲的不現實其實是現實的前奏,因此,我會熱衷於不現實的事物,但是同時承認現實。

變形記,一個支撐着家庭生活的忙碌男人,突然一天早上醒來變成了人人唾棄的甲蟲,而且還是像一張牀般巨大,結果卻出意料的簡單,後來他的家人遠離,甚至嫌棄他,還覺得他會破壞她們的生活,家人的生活比以前差了很多,但是她們永遠不會想起以前主人公的辛苦以及他的付出,最終,她們選擇拋棄他,尋找更美好的生活,甲蟲死了……

你一定會覺得她們很無情,但是,我認爲倘若生活中真有這麼一件事,我們大衆必定會拋棄他,甲蟲就是甲蟲,動物就是動物,就算我們知道它的靈魂是一個人,但是,我們就是本性的排斥,所以,任何人都不應該得到責怪,這就是現實,而卡夫卡只是用了不現實的事件來表現現實罷了。

培根隨筆讀書心得體會 篇16

從前,有一隻瓷兔子被一個小女孩寵愛着,他叫愛德華,小女孩叫阿比林。瓷兔子喜歡別人稱呼自己爲“他”,而不是“它”。雖然他自己無法活動,但他有沉默的思想,他默默地看,默默地想。後來,愛德華在一次海上旅行的途中與阿比林意外分離,被扔進了海里。從此,愛德華開始了穿越黑暗的旅程。

在愛德華沉睡於海底的第297天,他被一張漁網救起。接着他又被埋在垃圾裏,讓一條狗刨了出來。他和狗的主人流浪漢一起旅行了很長的時間,後來又作爲稻草人工作了很短的一段時間。

他來到了四歲的病女孩薩拉身邊,他愛着薩拉,並眼看着她死去。

後來,薩拉的哥哥帶着他在孟斐斯大街上跳舞賣藝。在餐車上,他被人打破了頭顱。他的頭顱碎成了21塊瓷片。哥哥爲了還他生命,寧願失去他,也要盡力讓他復原。愛德華離開了哥哥,卻在玩具娃娃修理商那裏重獲了生命。

愛德華髮誓,他再也不犯不懂愛的錯誤了。

他在寂寞的玩具店裏等待着,孤獨着,絕望着,沒有人可以打開他的心扉。最後,一隻100歲的老娃娃對他傾吐箴言:“你必須充滿希望。你必須知道誰會愛你,你下一個會愛誰。”“打開你的心扉,有人會來的,有人會來接你的。不過首先你必須打開心扉。”

有人會來接你的。愛德華的心扉再一次敞開。

多少個季節過去了。有個人真的來了。是已經成爲母親的當年的小女孩阿比林。

愛德華終於找到了回家的路。

培根隨筆讀書心得體會 篇17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在歌聲落幕的時候,我慢慢的合上了《讓世界充滿愛》讀本,這是一本教育青少年不做社會上的不和諧因素,同心共建和諧社會的好書。

讀着《讓世界充滿愛》我思緒萬千;合上《讓世界充滿愛》我心潮起伏。書中用大量事例和數據向我們講述了愛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愛是關心、是理解、是包容、是尊重、是責任,因爲有愛才使我們的世界充滿朝氣和活力。讀本通過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六個方面來闡述了社會和諧安定的基本要素和特徵。我們需要發展經濟來增強和諧社會的物質基礎,需要發展民主來加強和諧社會的政治保障,需要發展先進文化來鞏固和諧社會的精神文明。

在看完了讀本後,又有太多太多的事蹟讓我感動不已。馮艾、林海燕、還有對工作認真負責的小護士的形象深深的烙入了我的心底,讓我知道了原來我們生長的大家庭中處處有溫情,處處洋溢着愛。馮艾,一個復旦大學的女大學生,遠離繁華熱鬧的大都市,積極響應國家號召,4年內兩度赴西部基層艱苦地區從事志願服務,給當地的孩子帶去了知識和改變的希望,孟子曰:“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生活在世界上,我們離不開別人的幫助,別人也同樣需要我們的幫助,助人爲樂是一種美德,它在給人幫助的同時,也讓幫助人者獲得快樂和欣慰。只有毫不吝嗇地幫助他人的人,纔可以享受這種幸福。和諧的社會處處充滿着愛和溫情,愛是人生活的動力,可以使人的心靈得到進化。愛自己,你會認真學習,朝氣蓬勃;愛他人,你會樂於奉獻,不怕吃苦;愛祖國,你會理想遠大,服務社會;愛生活,你會勇於挑戰,熱愛人生。在我們生活的社會中,正是千千萬萬個像馮艾一樣的志願者,用他們的愛、心血和汗水辛勤播下的種子,會在祖國廣袤的土地上生根發芽,綻放成燦爛的花海。

我們需要一個和諧的社會,構建和諧社會始終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標,從我國西周時代的和諧觀念起,古人就提出了“大同社會”的構思,並從一種認識觀發展成爲政治、經濟、倫理、價值目標及其和睦均衡的和諧社會觀念體系。十六世紀起歐洲一些思想家展示了對未來和諧社會理想模式的構建,如托馬斯·莫爾的“烏托邦”、康帕內拉的“太陽城”等。黨的xx屆四中全會把“構建和諧社會”作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提出來。是我們黨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又一次昇華。

我們需要一個和諧的社會,國家的安定和諧,給企業的成長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對於**公司來說,和諧可以解釋爲生產安全、隊伍穩定。作爲青年,如何創造安全的環境,在安全生產中發揮生力軍作用,這需要我們站在發展的高度,充分認識到抓好安全的重要性,牢固樹立起安全理念,切實擔負起本崗位、本班組的安全責任,認真研究制定安全的具體辦法,對新情況、新問題,能夠主動的思考對策,築起一道牢固的安全屏障。沒有企業的穩定發展,就沒有社會的和諧。**公司的發展歷程,譜寫的是一曲曲艱苦創業、團結奮進之歌。作爲新時期下的**公司青年,無論是在崗位上,還是在生活中,要注重團結,做到創造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要尊重同事,要理解同事,要幫助同事,待人真誠、爲人守信、與人爲善;要團結人,尊重人,使自己在利益訴求多樣化的社會中擺正位置,率先建立一種新型的人際關係,積極實踐科學、健康、文明的交往方式,爭做一代團結向上的好青年,讓和諧之歌高昂嘹亮。

中國要真正強大,創建一個和諧社會是當務之急,也是必由之路。面對新的世紀,面對新的挑戰,創建和諧社會,這不僅僅是我們的一種責任,更是我們肩負的使命,而且任重道遠,是我們必須不懈追求的目標,讓我們繼續高唱“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共同努力,描繪出和諧共存的美好願景。

培根隨筆讀書心得體會 篇18

黑黑的夜,燈火闌珊之時,田野裏牆角里蟋蟀卻唱的正歡。或者是圓圓的月亮掛在樹梢,做一個俏皮而充滿詩意的燈籠,星星閃着亮眼,天地間如籠輕紗,風兒輕輕搖着柳梢兒的夢,搖啊搖的,一切彷彿都進入了甜美的夢鄉,靜靜的夜,真好。

靜靜的夜,我喜歡。不用清茶,我不會品茗,只是靜靜地捧着那麼一本好書,整個身心全部融入了文章的意境之中了。讀至妙處,如清溪奔流於心底,打着旋兒,撒着歡兒,把自己的靈魂在不自覺中送向了遙不可及的遠方。嚴格的講,我當算是個性急的人,特別表現於看書之時,眼珠兒不想眨一眨,恨不能一目十行,一本厚厚的好書硬生生讓我生吞活剝到極致,書不讀完則無法入睡,輾轉反側的結果必是開燈繼續,實實的沾了點神經的邊。喜歡看書應該不算是一件壞事,但當我真的讀起書來,就兩耳不聞窗外事了,愣是一個啥也聽不見了。看書就看書吧,我卻有一個可謂雷打不動的壞習慣,睡前必須看書,時間不可太短,而且還要躺在牀上看,否則還是別想睡覺,兩個字“難受”!以至於兒子小時候每晚都躺在我的臂彎裏滿書裏找認識的字,晚上躺下必看書竟也成了兒子的習慣。

喜歡看書自然喜歡逛書店。走到書店門口一付魂兒自個就先進去了,雙腿也就不由自主機械地跟着。滿眼的書,真是美不勝收。又怎奈錢包空癟,也只能飽個眼福,倘若狠下心來買上幾本沉甸甸的捧在手裏,心裏愜意的倒像自己抱了一塊玉石之類的寶物回去,簡直傻的可以。

太陽每天都是新的,而我的一堆書卻讀成了舊書,人說過日子過日子,書卻成了我過日子的命根子。真可謂可一日無飯而不可一日無書。枕頭邊堆着那麼幾本好書,做夢都做的踏實。讀一本好書猶如品茶,一點點把它滲入到每一個細胞組織,一遍有一遍的味道,一遍有一遍的意境,存進大腦裏就像存進了電腦硬盤,可隨身攜帶又不會因潮溼而發黴。我的每一本書都讀來讀去的總也不厭其煩,每一遍都會讀出一種新意,令自己欣喜不已。我愛讀散文,讀魯迅觸摸到筆鋒的犀利辛辣,朱自清和冰心的抒情又往往動人肺腑;讀過沈從文、讀過施蜇存,讀過賈平凹……風格獨特,各有千秋。每每讀來,我往往自問:你會寫什麼?雖然讀讀寫寫終究沒有寫出一篇象樣的文字來,但從讀讀寫寫中我不也淘得了許多樂趣和做人得道理來嗎。

我愛讀書,可我絕不會去讀言情類的書。我總是駁他們而無法認同,愛便愛死,不愛則棄之如爛履,一羣不食人間煙火的少男少女,悲則悲死,喜則狂喜,整個從南極到北極,恕我不能接受。再則我從不讀武俠小說,人人皆可以飛檐走壁,掌可以閃電雷鳴,不讀也罷。

愛讀書就讀吧。不知道我不讀書會是什麼樣子,雖不至於悶死,但也會寂寞到無法形容的地步。我爲書憂,亦爲書狂,書今生與我做伴,可爲幾多歡喜幾多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