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邊城讀書筆記(精選29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57W

2023邊城讀書筆記 篇1

今年暑假,我閱讀了著名作家沈從文的小說《邊城》。小說中,大師用他生動的描述給大家展現了湘西小鎮上淳樸的風土人情和美麗如畫的山水景色。

2023邊城讀書筆記(精選29篇)

《邊城》描述了在湘西邊境,一座名爲“茶峒”小山城。茶峒風景秀麗,有一條小小的溪流,溪水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的差異。由於少數民族居多,河沿岸邊高高低低的立着吊腳樓。吊腳樓是苗族、土家族等最具特色的建築。那裏雖然景色美麗,但在那個時代的人們卻並不能自主地把握命運,有着悲涼的人生命運。

小說中的幾位主要人物都很熱情樸實。文中的翠翠天真善良,溫柔清純,和外公相依爲命,對愛情無比執着。而外公則代表着中國傳統的美德,對孫女翠翠滿滿的親情與愛護,可是他對現實的生活仍是無能爲力,只能在孤獨和無奈中死去。

文中天保與儺送兩兄弟同時都愛上了美麗的翠翠,可因爲兄弟間的深厚的`情誼,都無法面對兄弟的感情,以至於哥哥意外身亡後,弟弟因傷心而遠走他鄉。

2023邊城讀書筆記 篇2

《邊城》被譽爲“文學史上最純淨的一個小說文本”,它所呈現純淨的感情帶給人們恆定而久遠的感動。

《邊城》是一個令人傷感的故事。小鎮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養育了一方兒女。這個名叫茶峒的山城裏。在西邊白塔下住了一戶人家,但是,家裏只有外祖父,翠翠,還有一條大黃狗。

《邊城》是沈從文小說的代表作,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優秀的鄉土小說。它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爲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刻畫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與生活中難以逾越的倫理桎梏。

邊城讀書筆記摘抄好詞:如願以償、如醉如癡、如坐鍼氈、任重道遠、依依不捨、依依惜別、一往情深、取長補短、熱火朝天、千辛萬苦、千言萬語、千載難逢、事倍功半、失之交臂、詩情畫意、輕描淡寫、受寵若驚、受益匪淺、人心所向、榮華富貴、洗耳恭聽、如虎添翼、榮辱與共、小巧玲瓏、飲水思源、歎爲觀止、如火如荼、山盟海誓、胸有成竹、雄才大略、與日俱增、與衆不同、天經地義、添枝加葉、同心同德、神通廣大、神魂顛倒、脫胎換骨、脫穎而出、網開一面。

邊城讀書筆記摘抄好句:

1、凡事都有偶然的湊巧,結果卻又如宿命的必然。

賞析:這句話有點兒宿命論的意思,說的是我們遇到的事情往往是那樣的湊巧,但結局卻又並沒有發生本質的改變,這邊是宿命的必然。

2、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真性情的人,想法總是與衆不同。

賞析:這個句子是對社會現象中某個特定人羣在思維層面的總結,換句話說,龍生九子各有所好,而真性情的人算是一類人,他們的思維自然也是有獨特之處的。

3、一個人記得事情太多真不幸,知道事情太多也不幸,體會到太多事情也不幸。

賞析:俗話說“鴕鳥的幸福——一堆沙子”,意思就是說鴕鳥這種動物沒什麼智商,懂得的事情少,因此很容易就獲得幸福感,而人作爲高級動物,本身就是智慧的,加之懂得的知識太多之後,就會傷春悲秋了,自然有對人生等各種思考,也是不幸福的表現吧。

4、人事就是這樣子,自己造囚籠,關着自己。自己也做上帝,自己來崇拜。生存真是一種可憐的事情。

賞析:我們經常提到一個詞叫做“作繭自縛”,一般是用來形容壞人的行爲受到了懲罰,實際上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營造的環境中生活和生存,最終又不得不依賴這個環境,自己也被困在其中,也是可憐的。

5、水是各處可流的,火是各處可燒的,月亮是各處可照的,愛情是各處可到的。

賞析:這句話用類比來表達愛情的可貴和力量之大,影響力之大,水、火、月亮都是無情之物,但愛情卻是真情實感,因此更加偉大。

6、不許哭,做一個大人,不管有什麼事都不許哭,要硬扎一點,結實一點,方配活到這塊土地上。

賞析:這段話寫出了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和活動,處在掙扎的狀態,但精神的力量總是很強大的,勇敢和理性會超越這些哀傷,最終會戰勝困難,迎接陽光和美好的明天。

7、可是那個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裏爲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輕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

賞析:這句話寫出了翠翠的思念之情,他的歌聲就可以打動翠翠的靈魂的,深深地印在了翠翠的腦海裏,埋下了深深的印記,這是震撼靈魂的歌聲,表達了離家出走的年輕人對翠翠的人生的重要性。

8、月光如銀子,無處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爲黑色。身邊草叢中蟲聲繁密如落雨。間或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忽然會有一隻草鶯“落落落落噓!”囀着它的喉嚨,不久之間,這小鳥兒又好象明白這是半夜,不應當那麼吵鬧,便仍然閉着那小小眼兒安睡了。

賞析:邊城這本書的偉大之處就是作者將湘西的景色寫進了愛情,讓讀者讀到的不僅是愛情的純真和原始的淳樸美感,更有湘西的美景映入腦海,兩者相得益彰,讓這本書的文字更加具有自然的美,因此也給小說增添了獨特的魅力。而我們應該學習沈從文這種對景物的刻畫能力,當然也展現出了作者的文字功底,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9、黃昏時天氣十分鬱悶,溪面各處飛着紅蜻蜓。天上已起了雲,熱風把兩山竹篁吹得聲音極大,看樣子到晚上必落大雨。

賞析:又是一處對景物的極致描寫,寥寥數筆變刻畫出了一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畫卷,讓我們似乎在閱讀一副圖畫,而這幅畫又是極美的,自然、和諧也佈滿其中,這種美感是寫景的高手精練所成,對作者的文筆佩服至極。

10、他們生活雖那麼同一般社會疏遠,但是眼淚與歡樂,在一種愛憎得失間,揉進了這些人生活裏時,也便同另外一片土地另外一些年輕生命相似,全個身心爲那點愛憎所浸透,見寒作熱,忘了一切。若有多少不同處,不過是這些人更真切一點,也更近於糊塗一點罷了。

賞析:雖然這羣人生活在鄉村,與外面的熱鬧、現代化的世界格格不入,但正是這種淳樸的情感,質樸的民風,形成了獨特的自然的美,一切都是真情實感,摻不得半點假,邊城的文字之美更是因爲有真實存在的湘西的美,因爲這一切都是原始的刻畫。

2023邊城讀書筆記 篇3

《邊城》是沈從文(現代小說家,散文家,歷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說代表人物)小說的代表作,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優秀的抒發鄉土情懷的中篇小說。

《邊城》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優秀的抒發鄉土情懷的中篇小說,(沈從文小說的代表作)。它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爲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邊地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凸顯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與心靈的澄澈純淨。

《邊城》塑造的主人公渡船少女“翠翠”,是純潔美麗的化身,是《邊城》美好的靈魂:“爺爺”老船伕是淳樸厚道卻也倔強的老人,他爲翠翠美麗而自信驕傲,爲了翠翠嫁一個好人家,他不計地位的貧寒低賤,內心悽苦憂慮與責任自信交錯。

作者用細膩,平滑的手法描繪了又一個世外桃源,沒有戰爭的硝煙,沒有車馬的喧鬧,有的只是山清水秀,山路蜿蜒,即使偏僻閉塞,但依舊有着它的悠閒自得。

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蹟,沒有衆多鮮明的人物,甚至純真的愛情也只是剛剛萌發,而沒有如熾熱的火焰。就在這平淡之中,作者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恬靜的生活畫面——茶峒,小溪,白色小塔,一戶單獨的人家,一個老人,一個女孩,一隻黃狗。

《邊城》講述的故事悽美動人。它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也沒有撕心裂肺的感人場面,但他細膩而且真實,描述着一個再簡單不過的人間往事,卻透露着令人嚮往的淳樸民風,像一根輕柔的絲線悠悠地牽動你心靈的一角。

《邊城》裏的人情亦如水,細水長流,卻不是如水一樣無色無味,而是一如湘西的河川明澈純淨。在閱讀的時候,我感受到了人性的芬芳。翠翠和爺爺一起守着渡船,相依爲命,彼此關懷。爺爺,一個堅強的老人,同樣有着每一位老人都擁有的那份慈愛,爲翠翠的未來擔心,卻從不把煩惱告訴她,只是緊鎖在眉頭裏一個人承擔。

不由的感慨,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結局或許不盡如人意,但不由得爲祖孫間的關愛,兄弟間的情誼,男女間的感情而感動。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這片悠然的土地上孕育着這樣一批有着淳樸,美好心靈的人。

2023邊城讀書筆記 篇4

《邊城》是沈從文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它是沈從文先生用筆描繪的一幅美麗的風俗畫卷,展示了湘西民間獨具的民俗美、風情美。湘西山城充滿了安靜活潑,生機盎然的風暴美:天朗、風輕、水清。能夠寄託作者和讀者深沉而真摯的愛,寄託着哀愁、憐憫和期望。沈從文對自我說:“我認識美,學會思索,水對我有極大的關係。”水流過這個靜謐、悠然的湘西小鎮,帶來翠翠的故事,故事平淡,但卻融入茶峒恬淡自然的山光水色之中。所以這種平凡的感情,總會給人留下一抹遐想,單純的似水流過,靜靜的,淡淡的。

《邊城》是沈從文先生理想的夢境,他將對山水的熱愛化作文字融入夢境,。茶峒自然風景清新雋秀,江水清麗綿延,江上的渡船每日運行於山水之間,儼然點綴了這如詩的夢。在這樣的夢境足,卻也有淡淡的憂愁。沈從文先生還說“美麗總使人憂愁。”這或許也是一種美的境界。

故事的女主人公翠翠是美麗、純樸、善良的,她還聰明、乖巧,不諳世事。湘西的清風、麗日給她健壯的軀體,茶峒的青山綠水給她一雙碧玉般澈透的眸子。翠翠對老船伕的感情真摯而感人,對儺送二老的感情朦朧卻執着。對生活,她找不到方向,但卻能夠樂觀地應對,老船伕也是個純樸、善良的人,他五十年如一日的守着渡船,他忠於自我的職業,不求回報。他不但不收別人渡船的錢,卻還經常送別人東西。他不思索自我職業對於本人的好處,只靜靜的很忠實的在那裏活下去。他唯一耽憂的是自我孫女將來的生活,最後卻還是在失望和遺憾中死去。天保和儺送兩個好兄弟同時愛上了翠翠,兩人相約採用了美麗而浪漫的“走馬路”。唱情歌給心愛的人的“競爭”方式,天保因先走了“車路”,所以怎樣也不肯先開口,當他聽到弟弟的唱聲後,自知不是對手便闇然去,最後心灰意冷葬身河水之中,而弟弟儺送爲了翠翠寧可不要碾坊,卻也因爲誤會和天保的死而選取遠行,留給翠翠無期的等待。

因爲美總是殘缺的,所以故事就在憂愁和遺憾中收場。我除了被美麗的鄉村風光和純樸的風土人情感動之外,還感動於翠翠那執着無悔的等待,比起此刻社會的浮躁,還有多少人會如此執着浪漫的情愫呢?

《邊城》給了我們許多啓示,即使孤獨也要執着地追求至真至善至美。它還引發了我們對人性的思考,對於來之不易的幸福的守候。

2023邊城讀書筆記 篇5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的開國大典, 百萬人的大遊行,這樣巨大規模

的慶祝,在中國歷史上曠古未有。這果然顯示了中國革命勝利的偉大, 人民的團結堅強,與對敵人的巨大威力。這樣壯闊的氣勢,當然激動了千千 萬萬人,也激動了千千萬萬感情豐富的詩人、作家和藝術家。

當巴金站在天 安門城樓的觀禮臺上,望見天安門廣場上數不清的迎風招展的紅旗,聽見從 下午三時開始,接連六個小時春雷般的熱烈歡呼“毛主席萬歲”,使他“如 此清楚地看到中國人民光輝燦爛、如花似火的錦繡前程”,感覺到“心要從 口腔裏跳出來,人要縱身飛向天空”,“個人的感情‘消失’在羣衆的感情 中間”,以致他在六年後還回想起這個“大歡樂的日子”,認爲“毛主席在 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時候,向全世界宣告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的時”,那是“覺醒起來、團結起來的中國人民揭開了歷史 的新的一頁,結束了過去的痛苦和屈辱的生活,做了自己的主人。”以致他 在十年以後,也還認爲當年那個晚上,是他“最大的幸福”,他說,“望着 廣場上數不清的頭和手,望着一片紅旗的海洋”,“我知道一個幸福的時代 開始了。”

當年巴金心中的歡樂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在二十年代,他曾在一個晚上 發出過“無邊的黑暗中一個靈魂的呻吟”;在三十年代初,他又曾在一本書 的序文裏喊出“大多數人的受苦和我的受苦像一根鞭子似地永遠在鞭打着 我。”他的作品裏描寫的幾乎全是人們的苦惱,世間的悲劇。因爲在他四十 多年的生活中,他所看到的都是好人被壓,窮人受欺,哪有今天這樣幾億人 民揚眉吐氣,歡欣鼓舞?他寫作時,常常因爲主人公的悲慘死亡而流淚。他 也曾想給正直的普通人安排一個幸福的結局,但是現實生活中,正直的人受 到不公平待遇,常使他愛莫能助。因此,他的作品總是給人們增加憂愁,而 無法給人們解脫痛苦。他自己也爲此感到陰鬱。而現在,革命勝利了,人們 都在跳呀,唱呀,歌頌解放。他以爲人民如此熱愛共產黨,反映出自己過去 對黨的認識不足,覺得自己應該和人民在一起,改造自己的思想,同時面對 這樣一個激動的場面,巴金也禁不住在心中喊着:“我要寫人民的勝利和歡 樂,我要歌頌偉大的時代,偉大的人民,偉大的領袖!”

這時巴金和全國許多作家、藝術家一樣,似乎已不再像過去那樣時常感到孤獨和寂寞了。

2023邊城讀書筆記 篇6

隨着年齡的增長,淚點越來越低,真的看不得這種書。99年第一次看這書怎麼就沒感覺哪?不可否認,《活着》是一次殘忍的閱讀。黑色的書皮簡潔的名字,頓時有一種沉重和滄桑的感覺。它讓你看到了在歷史的大潮流中,一個人,甚至一個家庭在時代浪潮中只能被無情地牽引着,對命運有的只是無能爲力的苦苦掙扎。想來是多麼的殘忍和可怕,即便知道方向是錯的,卻連站在原地尋求正確出路的權利都沒有。屈服,屈服,還是屈服,最後剩下的,只有:活着。

作者以第一人稱福貴的口吻,平靜地講完了他這一生的故事,看似近乎冷漠的語調,織就了一幅人性的掛毯,語言風格簡潔而有力,直抵人心。福貴開心,你會跟着開心,福貴難過,你也會跟着有了一絲的慟泣。人生總是奔向美好的,走向光明的,充滿希望的,可是書中主人公福貴的命運卻截然相反:福貴的人生從地主家庭出生,而命運卻一次一次的與他開着玩笑:首先是他的頑劣乃至逐漸的使他的家庭敗落在他的手上,從此由“天堂”開啓了通往“地獄”之門。和他相依相伴的最爲親密的人一個一個的憾然離世,讓他承受着不能承受的痛苦,可就是這樣,命運也沒有放過他,悲劇一個接着一個,眼淚完全不能表達那種刻刀在心頭刻下的烙印。

整本書讀起來都讓人替主人公和其中的人物唏噓不已,慨嘆命運多桀,也都從書中或多或少的看到了自己、自己身邊的人的童年和過往,因此產生共鳴,我想這就是餘華文學作品做大的魅力吧。雖然整本書都很壓抑,但是隻有一段讀來讓人欣喜若狂:就是福貴的聾啞女兒鳳霞託人找了一個對象,她的那個對象二喜出現後,整部書的最淋漓盡致的部分出現了:在那樣悲慘的命運中忽然伸出了一雙溫暖的手,有力的支撐了這個搖搖欲墜的家庭,不但出現了轉機,還帶來了新生——鳳霞和二喜的兒子降臨了。不知道別人,反正我是看到這裏非常的激動,體會了那種壓抑後突然釋放的快感。

其實每個人內心都有糾結和掙扎:一方面對於殘酷現實的不滿,一方面對於美好未來的憧憬和渴望。而在這糾結和掙扎中,人們變得或勇敢,或懦弱,或消沉,或積極,總之是痛苦萬狀乃至憎恨這個世界。而就如作者的本書序所言:做作家的使命不是發泄,不是控訴或者揭露,他應該向人們展示高尚。這裏所說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和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至少我覺得作者在這部作品中是做到了這一點。他冷靜的看着福貴的人生從繁榮走向了悽苦,可是這個過程裏感覺不到作者的同情或者悲憤,反倒是那種出奇的冷靜讓讀者的思想肆意發揮,任意馳騁。

小的時候家裏比較窮,爸媽總是爲了生計忙碌着,到了晚上再忙家務,給我和哥哥縫縫補補、洗洗涮涮。有時候我說“媽你早點睡吧,別幹了”記得媽媽曾經對我說過:“人只要不死就得活着,活着就得幹”。隨着年紀的增長慢慢的也體會了父母的艱辛。不管怎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每個人的生活最後都要他自己去體會,在這個過程中,在最悲壯的時刻出現的時候,我希望我們能夠記住:“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生活,只是一件外衣,有的人爲它別上璀璨奪目的胸針,有的人在上邊縫着一個又一個粗糙的補丁,但無論是華麗還是襤褸,我們都穿着專屬於自己的外衣行走在風塵中,承受着外界的一切,感知着身邊的一切,有愛有痛,有苦有甜。生存,還是生活,僅僅是一線之隔,一生爲什麼而活,需要我們用心去體驗,只有當內心與外物和諧之時,在人世的一遭才叫真正的生活。

正如我的題目“苦莫如福貴,樂莫如活着”。

2023邊城讀書筆記 篇7

“不管怎樣,我老是在想象,有那麼一羣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裏做遊戲……我的職務就是在那裏守望……我只想當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

讀完了《麥田裏的守望者》一書,一個少年形象出現在我的腦海中——他是大人們眼中的壞孩子,因爲他所作的、所想的一切都“不像話”,他的成績也是那樣的糟糕,幾乎沒有人喜歡他……他就是全書的主人公——霍爾頓。

他的討厭周圍骯髒的世界——他討厭僞君子,討厭周圍的虛假的人,卻又不得不跟他們交往;他討厭電影,卻不得不在無所事事的時候去那裏消磨時間……霍爾頓沒有真正好的朋友,只有骯髒的“阿克萊”、表裏不一的斯特拉德萊塔等室友,但他又不得不跟他們交往,他厭惡他們,卻又無奈,他無法改變現狀。他不想和他們同流合污,成績自然會很差。他看不慣周圍的世道,所以他苦悶、躊躇、彷徨,自己的心事也只能被自己扛着。

霍爾頓一直都希望自己可以變得很勇敢,但是實際卻是他一直都很膽小,被別人欺負後只能在做白日夢的時候幻想着可以把他打敗,他連一個瘦弱的女人都制服不了,更何況別人呢?他被學校開除後,都不敢貿然回家,躡手躡腳地回去還一定要躲避着父母。他一直都在用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安慰自己,卻沒有膽量去做真正意義上的叛逆。

他是青春期的少年代表,從他的經歷裏可以清楚的看到與家長的代溝,家長總希望他像哥哥一樣可以成爲出人頭地的人,可是他的理想也只是做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站在懸崖上,捉住不斷奔跑的孩子。大人總認爲霍爾頓是一個敗家子,是一個不良少年。但他有自己的思想,在他那半成熟的心中還存留着點點夢想,即使它在那污濁的世道變得那樣的細微渺小。

霍爾頓是明智的,是聰明的,他看透了社會的本質。他的樸素和善良,是他所在的年代很少的,雖然他的有些思想還比較幼稚,雖然他有許許多多的缺點,但他反抗現實、嚮往美好世界的純潔的一面是不可忽視的。

作者藉助筆下的霍爾頓,活靈活現的展現了自己的想法,用一個處於青春期的孩子的口吻講述了一個關於那所謂“叛逆”的想法,講述了成熟與不成熟之間的過渡,大人與青春期少年之間的代溝。

霍爾頓的那個只想做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的夢想,那個爲了不讓小孩子掉下懸崖而站在懸崖邊救孩子的形象,那個純潔無私的想法,天真幼稚卻又些許成熟的心事,漸漸放大……

2023邊城讀書筆記 篇8

我已經很久沒有用心地讀過一本書了,因爲好看的書都被我看完了。但是,自從讀了《牛虻》這本書後,我又開始喜歡上閱讀了。想知道我爲什麼喜歡這本書嗎?讀完這本書,我有什麼收穫呢?請聽我細細道來。

《牛虻》是我參加鎮演講比賽得到的獎品。因此,拿到這本書後,我就特別喜歡它。看到這本書,我就想到自己從訓練到參加比賽的艱辛。頒獎儀式結束後,我興奮得一蹦三尺高。回家後,我就拿起這本書,如飢似渴地讀起來。

《牛虻》這本書的主人公叫亞瑟,他雖身於富商家庭,但小時候就失去了父母。成年後,他投身於革命,因爲一時疏忽,泄露了機密,便戰友被捕,又被青梅竹馬的女友琴瑪誤會,最後又痛苦地發現自己是一直崇拜的“神父”的私生子。殘酷的現實讓亞瑟只好用假自殺來作掩護。在外面漂泊了20--年,歷經艱難後,他最終回因化名爲“牛虻”組織武裝,偷運軍火,不幸被捕。在對方的軍官的威逼利誘及生父的勸降下,不爲所動,最後從容就義。

看完這本書後,我的感受特別深刻。亞瑟的成長經歷告訴我,只有不怕挫折,勇於面對困難,堅持自己的理想,才能夠實現自身的生存價值。這本書淺顯易懂,內容生動,主題深刻,讀後我受益匪淺。從這本書中,我不僅積累了不少好詞佳句,還掌握了一些讀書方法。閱讀時,要讓自己心平氣和,在安靜的環境下閱讀,更能夠身臨其境,與文中的主人公同喜同悲。閱讀時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夠感受到當時的環境對主人公的影響。

《牛虻》這本書讓我收穫很多,我要向亞瑟學習,學習他身上堅韌不拔的精神。

2023邊城讀書筆記 篇9

暑假裏我看了許多課外讀物,印象最深的就是米拉.洛貝寫的《蘋果樹上的外婆》這本書。這本書講述了一個叫安迪的小孩。他和別的小孩子不同之處就是他從小就失去了外婆和奶奶,儘管家裏有哥哥和姐姐,還有爸爸和媽媽,可安迪的心裏依然感到很孤獨,經常爲自己沒有外婆和奶奶而感到傷心。然而有一天,外婆從天而降,來到他家的蘋果樹上。外婆和他一起去遊樂場、去套野馬、去海上冒險......她允許他做一些平時不能做的事情,而且這個外婆很另類,總做些意想不到的事,就算被警察處罰也不在乎,幾乎沒她完不成做不到的事。

有一天,安迪正在樹上享受着和外婆一起的時光,被一位陌生奶奶的問話打斷,她是安迪的新鄰居.這位奶奶有兩個身在外地的孫女,老奶奶很思念她們.當小安迪對老奶奶講述蘋果樹上的外婆時,引起了老奶奶的共鳴.他告訴奶奶:他的外婆和他一起打船鞦韆,射大禮帽靶。得到了玩具熊、巧克力、還有一個眼睛可以活動的娃娃。在別人的眼裏,安迪是個不聽話的壞孩子,許多別人不理解的事,老奶奶全能理解。奶奶的腰不好,安迪經常去看她、幫她做事,奶奶忙着做衣服,沒時間吃飯,安迪很心疼,他就嘗試着做飯給奶奶吃,還把自家的花移植到她的空地,給奶奶說外婆和他的開心事。安迪感到幸運極了,因爲他和別人一樣也有了外婆和奶奶。

讀了這本書,我好羨慕安迪。也希望自己能像安迪一樣,有個想玩時,能陪自己瘋玩的外婆,有個能懂我,幫助我做得更好的奶奶,那樣的話,我不用每天被大人們指指點點,不會被大人們看得我一無是處。不會因作業沒完成遭老師批評,不會因考試不好而被爸媽責罵。我缺點多,可我也想做好孩子,也想做個小大人,好想蘋果樹上的外婆和鄰居的奶奶能幫幫我。那樣爸媽能多疼我一點,老師會多誇我一點,真希望童話能變成現實啊!!

2023邊城讀書筆記 篇10

《安妮日記》是一部在逆境中寫就的成長日記,帶着暖意和堅強。這本被轉譯成幾十種語言的日記讓作者的名字深深烙在了人們的心中,她就是安妮·弗蘭克(Anne·Frank)。

這本書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德國納粹對猶太人的壓迫日益加劇。爲了躲避一張突如其來的傳票,安妮隨家人躲藏到了父親公司的祕密小屋,同在的還有父親的朋友溫達安一家和猶太醫生杜瑟爾。

當時是1942年7月,安妮剛剛過完13歲生日,一家人就開始了藏匿生活。安妮用過生日時收到的日記本記錄了她長達25個月的密室生活。她給日記本取名叫“基蒂”,把它當作自己的好友,常以書信的形式,向它講述自己的生活狀況和心情感悟。那時豆蔻青春的安妮宛若一朵盛開的花蕾,卻長期呆在沒有陽光、沒有音樂、沒有洋娃娃的幽暗密室。她像所有的少女一樣,有着深藏在心底的祕密,有着細膩的感情世界,有着對未來的無限憧憬……只是,她在如此花樣的年華,卻沒有本該屬於她的正常生活。他們必須天天提心吊膽,不能有半點響動,否則就有被發現的危險。他們只能通過朋友供給日常的食物和生活用品,以及獲知外界的信息。偶爾糧食、生活用品配給短缺,就得節衣縮食,吃爛掉的食物,穿破舊的衣服。但安妮並不抱怨,她一直對生活充滿希望,只是悲傷、痛苦、別離讓她過早地體會到了人生的苦與悲。她的文字,讓我看到了她的堅強和自信……

“只要我還活着,能看到這陽光,這無雲的天空,我就不可能不幸福!”

“我經常心情沮喪,可是從來不會絕望。我將我們躲藏在這裏的生活看成是一場有趣的探險,並且將每個艱辛匱乏當成使日記更豐富的素材。”

這是多麼樂觀的態度,多麼堅定的信念!安妮身處困境卻樂觀向上的精神,正是驅使她頑強地與窮苦、疾病、飢餓做鬥爭的動力,促使她在祕密小屋的艱苦環境下仍然充滿着希望,期待着戰爭的儘快結束,嚮往着正常的生活和外面的世界。想想現在的我們,有着優越的生活條件,卻什麼苦都吃不了,一碰上困難就打退堂鼓,受到一點點磨鍊就連連抱怨,真令人慚愧。我們或多或少都曾這樣做過,作業遇到難題不願動腦筋,天冷不願早起、上學遲到,生日沒收到禮物就發脾氣,一受到別人的指責和批評就憤憤不平,想想真是很不應該。我們要學習安妮的堅強不屈、積極樂觀,做一個不被艱辛嚇倒、不向困難屈服的人。

安妮在困境中寫下成長日記,我也在安妮的日記中學會堅強。有什麼能比讀到如此樂觀向上的文字更令人感動呢?我讀着安妮的日記,體會着她的苦悶與堅強,感受着她的樂觀與成長。

2023邊城讀書筆記 篇11

《平凡的世界》這本書是一本以中國人爲研究對象的關於研究人城鄉變化的書,它是繼全球暢銷書《首先,打破一切常規》的又一本對於發現自身平凡的一本書,它旨在識別最普遍的人類的平凡,並告訴世人將這種平凡應用在個人和事業上,以致達到成功的表現。

現如今的人們是越來越自由了,雖不能說想幹啥就幹啥,但至少從就業到擇業,以至於出國,存在主義的計劃經濟的“上帝”都不干預了。對於不少人,機會終於來了。從過去夢想不到的機會到過去夢想不到的成功。我們國家的社會整個都變了。

然而焦慮任然存在,聽人擺佈的痛苦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選擇的迷茫和自由的焦慮。還記得“牧馬人”嗎?“牧馬人”是痛苦的:那場浩劫斷送了他的事業。然而。“牧馬人”又能找到“安慰”,因爲浩劫解釋了他的結局。現在不同的是浩劫結束了,“上帝”也退休了,別人成功了,而如果你作爲一個“牧馬人”一度渴望而沒能實現輝煌人生,那你連怨天尤人的機會都沒有了,有的只是自責。這種痛苦恐怕不亞於當年得“牧馬人”。難怪有人說人又陷入了自由的厄運。

何爲成功?見仁見智。有學者曾這樣定義:成功就是充分實現你的潛能。在外部條件給定的前提下,能否成功關鍵在於能否準確的識別並全力發揮你的天生平凡。何爲平凡?就是你天生能做的一件事,不費勁,卻比其他一萬個人做得好。如果說得概念一點,就是做一件事的持續的、近乎完美的表現。

儘管平凡如此總要,但人們歷來並不太注意它,更妄談珍惜和發揮。我們從小到大都深受這種思想的影響。誇耀自身有點事不謙虛的陋習,做人應該謙虛,只有發現和改正缺點纔是進步。這是否恰好與物盡其纔有所矛盾呢?當我們只知道一味的去努力改正我們缺點的時候,那些注重平凡的人早已走在我們前面品嚐到了勝利的果實,當然,缺點一點不在意也不好,應該適當加以控制就好,這纔是最好、最有利於我們成功的做法。

那麼我們如何來發現自身的平凡呢?首先,如果你想揭示你的自身才幹,就請關注你對你所遇到的各種情形的自發的、悠然而發的反應。這些反應提供了

有關你自身才幹得最好線索,他們揭示了牢固精神聯接的位置。孫少安、孫少平這些默默爲人生承受苦難的人們誠然,這是些富有戲劇性的例子,表明人們如何在危急時刻原形畢露。但生活中充滿了較爲平和的時刻,同樣能引發具有歧視性的反應。

你油然而生的反應固然揭示了你最清晰的才幹線索,但你還要記住另外的三條線索:一是學得快,顧名思義就是你在學習的時候那方面的學習得最快,那麼方面就很可能是你的平凡所在。二是滿足,意思個就是說什麼東西或者什麼樣的感覺讓你滿足,因爲這樣的滿足感的來源也許就是你才幹的又一樣源頭。三是渴望,渴望揭示了才幹的存在,特別是你幼年時期就感到的渴望。一切只要你留心觀察,細心分析你就可以發現你的平凡。

學得快提供了你識別才幹的另一條線索。有時一個人的才幹並不通過渴望而示意,由於種.種原因,雖然才幹就在你的身上,但你卻聽不到他的呼聲,相反,在你後半生,某個事件將他突然點燃,如若你學習一種新技能特別快,就充分說明你具有某種強大的才幹。

滿足是揭示才幹的最後一條線索,如前所述,你最強固的聯結有一個結構性的特點,就是你使用他們時,會感覺良好。既然如此,如果你從事一項活動時感覺良好,那麼你就很可能在使用一個才幹。我們每個人的秉性都與衆不同,因而我們對滿足的滿足的體驗也會各不相同。在這裏,作者建議密切關注那些似乎給你帶來滿足的情形。如果你能識別他們,你就朝準確的判斷自身才幹邁了一大步。

不假思索的反應、渴望、學得快和滿足都是能幫助你發現自身才乾的蛛絲馬跡。當你爲生活二奔波時,不妨停下腳步來,避開從你耳邊嗖嗖吹過的風,轉而傾聽這些線索。他們將幫助你發現自身的才幹。

《平凡的世界》一書中還介紹了平凡識別器的功能,也就是能夠非常準確的識別你的平凡,並且告訴你,它是通過測試來完成的。“平凡識別器”意在幫助你提高你的觀察精度,他向你提出一一配對的問題,捕捉你的選擇,分析他們,揭示你的主導行爲模式,繼而告訴你,你的最大的平凡領域在哪裏。

自古以來,人類篤信好就是壞的對立面,因而孜孜不倦地關注謬誤與失敗。醫生們通過研究疾病來了解健康;心理學家們通過調查悲傷來了解歡愉;家庭顧

問通過探究離婚的原因來了解美滿婚姻;世界各地的學校和工作單位鼓勵我們每個人識別、分析和糾正我們的弱點,以求變成強者。此種忠告雖然用心良苦,卻誤入迷途。謬誤和失敗固然值得研究,但它們對什麼是平凡卻無言以告。平凡自有其自身的模式。

如果你想要在自己選擇的領域中出類拔萃,並獲得持久的滿足,就必須瞭解自身特有的平凡。你必須精於發現、描述、應用、發揮和增強你的平凡。因此,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明白了這個道理,停止關注你的缺點,轉而細細探究你的平凡,做一遍“平凡識別器的測試”,學會它的語言,發現你的平凡源泉。

世界上的人數以億計,測試出來某兩個甚至某幾個人的才幹主題完全一致這是有很大可能性的,然而你的行爲和他們卻並不完全一樣,因爲你有的並不只是這這個主題,你還有其他比較弱的主題沒有在測試中顯現出來,所以不要奇怪你的行爲爲什麼會和其他人不同,這都是天生的“才幹”在領導你的行爲。所以一個人的才幹是非常重要的,千萬不要忽視他,不然你會錯過很多你想得到的東西的。

既然才幹這麼的重要,但爲什麼有的人不願意研究自己的這種平凡呢?本書認爲他們之所以不願去發現自己的平凡,很大原因是因爲他們不認識他們的真實自我有什麼樣的驚人之處。無論我們用什麼名稱,自卑感、不安全感這樣的症狀我們都不陌生。儘管不無成就,他們卻仍會懷疑自己是否真如人們所想的那樣富有才幹。引起懷疑也許是運氣或環境,而不是平凡造就的成功。你耳邊老是有一個焦慮的聲音:“你什麼時候原形畢露?”儘管你的理智結論相反,但這話你卻聽進去了。這部分充分說明,爲什麼人們在被要求描述其自身平凡時,很少提及自身才幹。相反,他們會談到自一生中獲得的身外之物,如證書、文憑、經驗和獎勵。這些是“證據”,能證明他們取得了進步,獲得了一些可以拿出手的寶貝。本書並不是認爲這種恐懼是完全消極的,畢竟不安全的反面是自滿。然而,這本書提醒我們:如果由於害怕收穫不豐盛而不去研究自己的平凡,就很有可能錯失你的平凡。平凡並不是當然的產物,平凡也需要被珍惜和重視,然而我們卻常常犯錯,忽視了他的存在。從現在開始把握自己的平凡還爲時未晚,發現你的平凡去尋早屬於你的成功吧!

書陪伴着我度過了無數個日日夜夜,伴隨着我成長。在生或中我們要多讀書。成國家之懂樑。

2023邊城讀書筆記 篇12

在她們看來,家是她們的生長之地,又是神聖的避難場所。們回仔細聆聽母親的教誨,回用自己靈巧的'雙手聰慧的大腦發明一個又一個富有創意同時又能美化心靈的遊戲。四姐妹的成長曆程彷彿是一首富有趣味的教育詩。作者用既不華麗也不枯燥的語言想我們展示了人類偉大的親情、友情和愛情。在我看來,似乎在四姐妹的眼裏,永遠和她們愛的人和愛她們的人生活在一起就是天下最幸福的事。

從她們身上,我學會了堅強,學會了要懂得知足但不能滿足我學會了要對未來永遠充滿希望,並努力追逐夢想的樂觀精神。我同樣也學會了要加倍珍惜所擁有的,不要等死去失去了才知道它們的難能可貴。我們應該細心發現每個人的優點而不是隻看到別人的缺點。

梅格、喬、貝思、艾米她們四個堅強、樂觀的精神將永遠貯存在我的心裏。她們的微笑回永存在我的腦海中,提醒着我,要堅強,要有一顆純潔的善良的心。

2023邊城讀書筆記 篇13

最近在讀一本比較流行的科幻小說《三體》,在西西河論壇上看到有人介紹,於是自己也從網上找出來看。現在,剛剛看完第一本,後面還有兩本。估計再有一個月左右時間,也就看完了。這次讀《三體》給我帶來了一種久違的激動。

到目前爲止,《三體》給我的最大感受是深邃。首先,三體問題本身就是一個深邃難懂的天體物理學問題,尤其對我這樣一個文科生而言。由這樣一個問題引出的一個全新的世界,這樣的世界會產生一種什麼樣的文明,這本身就充滿了吸引力。第二,科學的發展是否有上限,人類對世界的探索和旅行能否突破太陽系的範圍?小說的內容讓讀者對這樣問題產生思考,作者的對科技的發展充滿幻想,並非完全的胡說八道,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第三,我們的頭頂就是星空,恆星之間漫長的距離以光年爲單位。天體的誕生與毀滅以億萬斯年爲記錄。至今爲止,我們所知道的,擁有生命的星球只有地球,而地球上擁有生命的時間也不過短短的數億年而已。人類是否是宇宙的唯一寵兒,宇宙是否還有其他生命的存在?這種具有大衆趣味的問題,也是吸引我的另一個原因。

合上書本,當我偶爾擡頭仰望星空時,遙想到宇宙的漫漫無際和時間的漫長,相對於人類生命的短暫和渺小,內心中多少有些莫名的恐慌。它有時讓我感覺,人類僅僅是宇宙的一個偶然現象,人類的存在相對於整個宇宙,並不比一個細菌更渺小。人類的生活空間仍只侷限於地球的某些角落,對整個地球尚且不能完全瞭解。相對於茫茫宇宙,類似地球的星球數以億計,幾乎所有的都是荒涼冷漠的世界,或許這纔是世界的本來面目,地球遲早也將如此。

《三體》除了科幻之外,還有對人性的反思和形而上的思考。比如--中紅衛兵的無知和殘暴、人類對自然的破壞以及人類對人類未來的絕望,遠遠超出了某些哲學或者社會學大師的思考。

我讀國中的時候比較喜歡科幻內容的東西,但那時候資源匱乏,能夠接觸到的除了電視,就是幾本過期很久的《飛碟探索》雜誌。後來莫名其妙地報了文科班,逐漸地也就很少看科幻內容的文章。讀科幻小說感覺和看穿越劇差不多,冗長而枯燥,味同嚼蠟。但內心深處,還是對科學充滿好奇和敬畏。《三體》小說給了我更多思考。

2023邊城讀書筆記 篇14

《悲慘世界》是法國大作家雨果最著名的作品之一,這本書的主角叫冉阿讓,使我認識到了愛能戰勝一切這一深刻道理,令我受益匪淺。

書中,冉阿讓是一個越獄的苦役犯,但他是善良的。他出獄後,雖然獲得了自由,可身無分文,陷入了困境。在這時,卞福主教幫助了他,冉阿讓十分感動。後來,他帶領一個城市的人民致富,成爲了市長。可是,他是苦役犯這一事被發現了,被終身監禁,在海上服役時爲了救人掉進海里,僥倖逃生

看完了書,我覺得冉阿讓是一個善良的人,他幫助一位母親贖回孩子;他是一個有商業頭腦的人,帶領一個城市致富;他是一個捨己爲人的人,爲救船員掉進海里;他是一個勇敢的人,在槍林彈雨中人

我要向冉阿讓學習,他捨己救人,勇敢頑強的精神令我敬佩!

2023邊城讀書筆記 篇15

人過中年,平日所讀之書多是時政財經官場商戰歷史名傳之類, 多少年已不再讀青春勵志、激盪靈魂的書了,近日偶讀英國作家克萊兒·麥克福爾的《擺渡人》,陡生感慨:人生就是不斷穿過一座座荒原,只要信念堅定總會到達成功的彼岸!

15歲的單親女孩迪倫,孤獨而無助,同學的嘲弄、母親的冷漠,爲了重溫久逝的父愛,她踏上了開往遠方的火車。不幸的是途中突發事故,等她拼命爬出火車殘骸之後,卻驚恐地發現眼前竟是一片荒原,她以爲自己是唯一的倖存者……

似乎專爲她等候的男孩崔斯坦,帶她走向無邊的荒原,當她逐漸明白自己纔是惟一的遇難者之後,並沒有悲觀頹廢,而是跟隨上帝派給她的擺渡人,越過一片片荒原、一座座高山、沼澤地惡水湖……面對隨時而至的惡魔羣起而攻,稍有不慎,就會魂飛魄散,成爲孤魂野鬼,墜入地獄,亦幻成魔。

因爲責任,崔斯坦終於護送她到達靈魂的天堂,並再去擺渡一個接一個的靈魂,機械地周而復始就是他的工作,從不曾思考自己的過去和未來。

因爲愛,迪倫竟走出多少冤魂夢寐的天堂重返荒原,從柔弱到堅強,從被擺渡到反擺渡,並最終帶領崔斯坦重返人間!

二十年前當我還在鐵路學校讀書時的青澀年代,時常悲觀無望地苦嘆、恐懼着所要面臨終生居無定所四海流浪的工作時,內心便哀怨地以"荒原浪子"而居了。讀過《擺渡者》卻猛然感悟:真正的荒原並非地理環境或海涯天邊,荒蕪的往往是我們逐漸貧瘠的心靈和日趨乾枯的靈魂!

剛踏入社會時,懵懂的世界的確是一片荒原,爲我們排解工作心理各種困惑的師長,無異於就是我們的擺渡人,使我們漸有立足之地!

無論爲官爲商爲國爲家,一項事業、一份工作、一段姻緣、一份情感,總會有時起、有時落,誰也不可能一直都一帆風順、不斷地從成功走向成功。

人生的荒原可能不止一處、不僅一時! 當我們身處逆境時,如果我們感到天空都在哭泣,如何會能體味到陽光其實依然燦爛呢!猶如書中所描述的,荒原的風景如同一面鏡子,折射出他們內心的景象。你哭泣,天空便因你狂風大作,陰雨密佈;你歡笑,身邊就是燦爛暖陽,靜謐如水。你用什麼樣的心情去看待荒原,荒原便會回報給你加倍的體驗。

一個個人生的渡口,不可能永遠都有爲我們擺渡的先知和導師,只有堅信自己!堅守內心!穿過荒原、就能彼岸花開!

2023邊城讀書筆記 篇16

法國大革命是人類史上一個血的印記。在那個混亂的時代,充滿不確定;在這種無秩序的狀態下,人性的一切表露無疑。雙城記以法國大革命爲背景,透過爲族與平民之間的仇恨衝突,作者狄更斯只想傳達出---鮮血無法洗去仇恨,更不能替代愛---貴族的暴虐對平民造成的傷痛不會因爲鮮血而癒合,平民對貴族的仇恨也無法替代對已逝親人的愛。

故事中,梅尼特醫生從監獄中重獲自由和女兒一起到倫敦生活。五年後,他們在法庭上爲名叫查爾斯?代爾那的法國青年做證,露西和代爾那因相愛而結婚。1792年,法國大革命爆發,故事場景轉至法國。代爾那因身爲貴族後裔而遭逮捕並判死刑,在千鈞一髮的時刻,一直愛戀露西的英國青年西得尼?卡登替他上了斷頭臺。

卡登是書中最富魅力亦最複雜的角色之一。頹廢、消極,求學時,他只替同學寫作業;出社會後,即使擁有一身才華,它仍然選擇爲另一名律師工作,但是,在他冷漠的外表下,有著深深的溫柔。憑這一斛溫柔和對露西的愛,卡登做了一個意義重大的決定---代替代爾那上斷頭臺---用自己的生命換回另一個人的性命,換回一個家庭的幸福和笑顏。這是卡登守護露西的表現,爲愛而犧牲,這在那個大時代、甚至現代,是多麼高貴的舉動!

相較於代表的溫柔和愛,多法石太太則是殺戮和血腥的象徵。由於親人慘死在代爾那的父親和叔叔的魔掌下,她終其一生爲仇恨而活;爲置代爾那一家於死地,無所不用其極,最後終於讓自己死於擦槍走火的意外。多法石太太的嗜血固然使人不寒而慄,但也叫人不禁感嘆恨的力量,將本該快樂幸福的女人塑造成復仇女神。十八世紀末的法國,被這種執拗復仇的火焰燃燒成阿修羅地獄。

教訓和意義不能因爲歲月而被遺忘。如果我們無法從其中獲得一些什麼,相同的悲劇依舊會重演。兩百年後的今天,希望活在這個世代的我們能創造出真正平等、自由、博愛的新世紀。

卡登的死,就像一支羽毛輕柔的飄落水面,沒有水花,卻有一個個漣漪,提醒人們:真正的自由平等無法用斷頭臺建立。有一天,世界會變得更好,就像卡登臨死前看見的世界,那不是天堂的幻影;有一天,那會是我們的世界。

2023邊城讀書筆記 篇17

這篇文章反映了封建社會和封建教育對讀書人的毒害。當代人們處於思想昏沉的精神狀態。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這一外貌描寫,既概括了人物的特殊身份,又預示了一場悲劇的即將開演。通過肖像描寫,我看出了孔乙己的不幸遭遇:“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和“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鬍子。”寫出了一個經常捱打的書生模樣,再與他斷腿時的肖像對比,兩者相逢,簡直天衣無縫,更顯出了孔乙己的悲慘遭遇。從“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髒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顯示出孔乙己是一個很懶惰自己不願意洗,但又死愛面子的人,又說明了孔乙己窮但又唯恐失去讀書人的身份的特點。

通過一些半懂半不懂的語言,如:“之乎者也”等來掩飾自己的缺點,反映了他受封建教育的毒害之深。又通過孔乙己教“我”寫字,又分茴香豆給孩子們,一人一顆,這一點充分表現了他的心地善良。魯迅先生用極爲簡省的筆墨和詳細的生活細節,塑造了孔乙己的形象:被殘酷地拋棄於社會底層,生活窮困潦倒,最終被強大的黑暗勢力所吞沒的讀書人。

2023邊城讀書筆記 篇18

如果,你是一名猶太人,是德國人的眼中釘、肉中刺,你會怎麼辦?是不甘於現狀,殊死搏鬥;還是無奈地被德國人抓走,去集中營?猶太女孩安妮一家,選擇了一個特別的方式——藏匿在一座大樓裏,善良的他們還接納了範丹一家人以及牙醫杜塞爾。於是,安妮用每日一記的方式記錄下了八個人在“後屋”的藏匿生活。

安妮是一個開朗的女孩,她那古靈精怪的文字常常令我忍俊不禁;而安妮的姐姐瑪格特安靜溫和,她從容不迫的處世態度則讓我十分佩服……後屋的男藏匿者們各有各的長處,可是幾個生xing暴躁的女士就不那麼友好了。安妮以自己活潑的性格受人喜愛,但是她那倔強、鑽牛角尖的壞毛病可讓人討厭了。安妮在後屋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糟糕:人造肉汁成了寶貝,黑市上的食物配給證開出了天價,每天只有褐豆和土豆充飢……可是爲了生存,他們都咬牙忍下來去了。直至有一天,幾名便衣蓋世太保衝進“後屋”,抓走了包括安妮在內的.八名藏匿着,一直以來掩護他們的朋友也同時被捕。不久以後看,除了安妮父親,其他氣味藏匿着全部死亡,給這個陰暗的世界留下了一抹血紅的記憶。倖存的安妮父親,將安妮的日記出版,這個花季少女的日記感動了全世界。這首如血的泣歌也久久在人世間流傳,讓人們流淚,讓人們醒悟。

安妮彷彿在書中悲鳴:如果沒有那場殘暴的戰爭,是否我能活下去?如果沒有那無情的蓋世太保,是否我還能活下去?如果沒有痛恨猶太人,是否這場血腥的戰爭能消失?爲何要有這樣的戰爭,爲何要欺凌無辜的猶太人?爲何要在歷史上用力抹下鮮紅的一筆?爲何要讓世間有這樣一首哀鳴的悲歌……

2023邊城讀書筆記 篇19

戰士的歷練

漫遊在書架上,腦子裏都是空白。面對滿滿的書籍,忽然間一種莫名的激動涌上心頭,但自己始終下不了手,因爲每一本書我都太喜歡了。

隨手拿起一本書——《牛虻》,翻開它,也翻開了我對它的理解,它對我的影響。

《牛虻》作於一位英國女作家伏尼契,講述了意大利青年阿瑟,出身於富商家庭,但成年後毅然投身革命。由於疏忽,他泄漏了機密,使得戰友被捕,令青梅竹馬的女友琴瑪誤會,並痛苦地發現自己竟然是崇拜已久的蒙塔奈利神父的私生子。在嚴酷的現實教育下,他以假自殺爲掩護,憤然出走,在外漂泊了20--年,歷經艱辛,成爲一個堅定的革命者,化名“牛虻”,回國組織武裝,偷運軍火,積極準備起義。最後不幸被捕,面對軍方的威脅和生父的勸降,不爲所動,從容就義。

可以說他是富二代,但他也和大多數愛國人士一樣投身於革命之中,不爲身份,只爲了自己心中的那一份信仰。即使失敗過,痛苦過,掙扎過,也不曾後悔過。成長的道路需要付出代價,牛虻付出了太多太多,但其頑強的毅力造就了他成爲了一個出色的革命者。面對威脅和誘惑,不妥協,不接受,遵守心中的那一個信念,從容就義。

他深深的震撼到了我,令我佩服,令我尊敬,更令我向之學習。國家危亡,民族衰落,人們懣懣不平,那時候的你毅然站了出來,給了國家希望,民族希望,人們希望。向國人做出了榜樣,你是個偉大的人。學習你的愛國之情,學習你的大義之情,學習你那般毅然的精神,是作爲當代中學生的我們所需要的文化糧食,我們要向你學習,吸收你的可貴。讀着你的事蹟,傾聽着你的心聲,讓我想到了我們國家的魯迅先生。

魯迅先生出身於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時就懂得赴日學醫,後來因爲愛國主義精神,覺得在當時那種情況下,學醫不如學文,於是毅然的棄醫從文,走上了用文救國的道路。中途也受盡了苦難,但他也沒有放棄,因爲心中有信仰,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終於歷盡千辛萬苦,苦盡甘來,呼醒了一大批的愛國青年,人們的思想轉變,迎來了救國路上的一片曙光。

牛虻和魯迅的出生身份不同,但是他們的志向一樣,他們都愛國。國家是我們生長的地方,因爲有它,我們快樂着;因爲有它,我們幸福着;因爲有它,我們驕傲着。萬一,哪一天它開始變小,逐漸變小,最後消失了,那我們應怎麼辦?我想,肯定是痛苦着,煎熬着,絕望着。因爲我們是祖國的兒女,小小的翅膀裏懷揣着大大的愛國夢想。所以,我們要熱愛自己的國家,爲祖國注入力量;熱愛自己的民族,爲民族增加生機;熱愛我們選擇的生活,爲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2023邊城讀書筆記 篇20

《八十天環遊地球》出自法國科幻小說之父儒勒.凡爾納之筆。文章講述了福克先生與朋友們打賭能在八十天內環遊地球。於是,福克先生與路路通主僕二人開始了這趟傳奇之旅。在旅途中,福克被偵探菲克斯誤認爲是搶劫英國國家銀行的強盜,一路尾隨着主僕二人,千方百計的阻撓福克先生的旅程。福克先生憑藉着過人的毅力以及不拖拉的習慣,成功抵達英國,贏取了這場賭局,令他的友人大跌眼鏡。

吸引住我的不僅僅是笑料百出,緊張動人的情節,還有凡爾納與衆不同的寫作手法。在環遊地球這條主線外,凡爾納運用了情節的變動巧妙地穿插了另外兩條副線。一條是圍繞警探菲克斯展開的一個烏龍事件;另一條則是福克先生就着天生才能救下奧達,成就了自己的愛情。這兩條副線的穿插爲故事平添了幾番跌宕起伏的情致,我想,在以後的作文上也可以運用到這個新穎的思路,提高寫作水平。

福克先生之所以能準時無誤抵達英國還有一條不可缺失的因素——良好的習慣。如果福克先生不養成良好的習慣,做事情跟僕人路路通一樣拖拖拉拉,必定延誤許多火車,輪船,到英國就是虎年馬月的事兒了。所以,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它關係到我們的學習,生活,因此人們常說“習慣決定成敗”。反思自己,丟三拉四的事情不是常有的事嗎?

《八十天環遊地球》給我帶來的收穫是頗爲豐富的。它帶給了我新的寫作手法與思路,也給我帶來了關於習慣的警示。“習慣決定成敗”,讓我們杜絕陋習,養成好習慣,享受好習慣帶給我們帶來的成果。

2023邊城讀書筆記 篇21

徐遲先生在《序言》中所說:“《瓦爾登湖》是一本靜靜的書,一本寂寞的書,一本孤獨的書,是一本寂寞、恬靜、智慧的書。”它只適合在“寂寞和恬靜”時閱讀,靜靜地讀,讀得靜靜。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瓦爾登湖》是屬於心靈的。

梭羅原是個要在人世有所作爲而不是個出世的人,然而在兩年多的湖邊生活後,他看破了“紅塵”,感到人世擾擾,榮華富貴,不過是一個人的貪婪,他要對之心平氣和,一無所求。當然,一個人從對人世有所求到無所求,這是一場艱難的心路歷程。今天,我們觀照梭羅的這條起伏的心靈歷程,不知能否多一份理解和感悟。在這個豐富多彩的時代裏,要一個人對生活無所求,那是苛刻,但對“所求”多一些節制,則是理性。我們無法也無需戒絕自己對生活的“所求”,但同時是否也該有些出世的精神來面對這個不復簡單的世界?在越來越考究的生活中,心靈的羅盤仍固執地指向簡單和質樸。因此,斑斕的VCD節目和濃釅的咖啡之外,讀一讀《瓦爾登湖》,讓心沾染一點湖水的靜謐清涼,多一份恬淡與灑脫,少一分浮躁,其實已不是時髦,而是必需。

種豆、築屋、焙制面包,對大多數享受城市文明的人來說,都是些遙不可及的夢想。在今天,城市生活越來越便捷和考究的今天,又有誰嚮往這些呢?而且在地皮越來越緊張,自然生態環境日益萎縮的今天,有此夢想的人又能到何處實現呢?

書中,他描寫到,他的工具僅有一個斧頭,但他很快便造好了一座堅實得足以避風擋雨的小木屋。原來,找着住的地方,是那麼簡單。隨後,這間木屋的前後填充了他自種的蔬果地。原來,填飽肚子,是那麼簡單。再後,他不定期地用這些收成去和村民物物交換,原本空曠的屋子由此裝點得頗具姿彩。原來,構築起一個心靈的港灣,還是那麼簡單。

這一點,正是梭羅與陶淵明不相似的地方。陶淵明如此沉浸於對生活的幻境。他的清高孤傲,落落寡合,不是世間每一個人能夠企及的。但之我見,這其間,卻缺少一種源於心境底部的樸素與淡泊。而梭羅則不然,他明確自己簡樸的生活所需,並用自己的雙手卻爲自己儘可能簡單地創造出這些。從而騰出時間來,坐在湖畔,暢然呼吸,定神觀察,貼身傾聽,沉靜思考。老子便曾這樣說過,道,既不是唯心,也不是唯物;或既是唯心,又是唯物。二者絕不可被人爲地割裂開來。

《瓦爾登湖》內容豐富,意義深遠,是簡單生活的權威指南,是對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向金錢社會的討伐檄文,是傳世久遠的文學名著,是一部聖書。梭羅在瓦爾登湖畔居住的兩年又兩個月裏,僅用很少的時間憑藉自己的雙手維持生計,而將大部分時間用來接近自然、探索自然,最後使自己和自然融爲一體。梭羅面對着湖,眺望着湖,他思考,他沉思,由感性變爲理性。

縱觀閱讀全書的過程,梭羅在我的印象裏,已不再那般強調“避世”的概念。梭羅來到湖畔居住了兩年零兩個月餘兩天——他彷彿爲自己掐準了秒錶一般,準時告別。他能意識到自己何時不再需要繼續地沉寂,於是,“到時候了,可以走了。”一句“可以走了”,才使自始至終的湖畔生活統一地聯結成一片,而且句號完滿——還是那麼簡單,而沒有造作和僞飾,也沒有對生活的消極。而這恰是《瓦爾登湖》這部著作的本質、關鍵,以及可貴。

《瓦爾登湖》內容豐富,意義深遠,是簡單生活的權威指南,是對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向金錢社會的討伐檄文,是傳世久遠的文學名著,是一部聖書。《瓦爾登湖》字裏行間都洋溢着梭羅對於瓦爾登湖的熱愛,對於小屋的熱愛,對於山林的熱愛,對於林中小動物的熱愛,對於大自然萬物的熱愛,這是一種怎樣的情操!讀這部書時我經常嘗試着把自己放在梭羅的位置上,我感到在那時我才活得真誠,沒有了矯揉和造作,書中所有的事情都那麼自然,所謂的心靈淨化就是指這個吧!更讓人歎服的是,每次讀後都會有全新的感受,平淡的語句中涵藏着最深沉的哲思,很多地方必須得反覆讀才能體會得到其感情的豐厚!

儘管我們不能夠像梭羅那樣去體味孤寂的山林生活,儘管瓦爾登湖已經永遠的消失,但這些都不能阻礙我們在自己的內心裏擁有一泓清澈的瓦爾登湖,時刻都能讓心靈得到淘滌,按梭羅所說,到你的內心探險去吧!

2023邊城讀書筆記 篇22

活着,承載了多少意義、情感和力量呢?是進行時,是生命的持續狀態,是靈魂的永恆追尋。

看完《活着》,想說說關於"活着",這樣廣大卻沉重的話題,似乎每一個語句都顯得蒼白,每一聲嘆息都顯得無力;然而,活着,是進行時,是你我此刻正在經歷的狀態,無從逃避,直至那一天,你我在神的審判臺前,而從那一天起,我們將活在永恆的國度裏。而活着和永恆,有人只看到了一部分,於是沒有永恆的方向,迷茫地活着。

當我們聽着故事的敘述者——福貴將自己的經歷娓娓道來,感覺着他活着的狀態一點點變化:年少無知時,萎靡地活着,無視妻子的艱辛,無視父母的關切,無視現實的責任;風雲突變後,掙扎地活着,戰場上經歷生存的殘酷抗爭,生活中面臨活着的底線挑戰,情感上體會爲父爲夫角色的重擔;看盡生死後,麻木而樂觀地活着,無牽無掛,無淚無述,也無慾無求。"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我們會默然發現,活着是一種狀態,僅僅一個詞,悲慘抑或苦難、淒涼、無奈,無法展現它的全貌,可是哪怕是其中一方面我們都無法深入觸及。小說以時間爲主線,講述了福貴如何從遊混於社會的闊少爺變成一無所有的佃農,如何從剛開始無所事事的"敗家子"到最後持家生活的"頂樑柱",如何從剛開始的淡漠親情到後來飽嘗白髮人送黑髮人的苦痛。

作爲一個冷酷的作者,餘華不動聲色地讓我們跟隨他的冰冷筆調,目睹少爺福貴的荒誕、破產和艱難;繼而又假惺惺地給我們一點點美好的希望,讓有慶得到長跑第一名,讓鳳霞嫁了人懷了孩子,讓某些時刻有了溫情脈脈,有了簡陋的歡樂。然而就在我們以爲噩夢不再縈繞他們的時候,餘華絲毫沒有猶疑,他鐵青着臉讓自己的角色們迅速以各種方式死去,毫無徵兆,近乎殘忍,只留下我們錯愕當場。

有慶是第一個突然死去的。"有慶不會在這條路上跑來了。"他的母親說。大多數人應該在這個時候心痛不已。貧苦艱難的生活,福貴簡單而粗暴的教育方式,都不曾讓有慶對生活喪失希望。他熱愛他的兩隻小羊,爲了割草和上學每天來回奔命。所以當他在父親眼前拿了長跑第一名的時候,我們都天真地以爲悲劇該結束了,事情在慢慢好起來,於是有了一點淡淡的喜樂。

"我看着那條彎曲着通向城裏的小路,聽不到我兒子赤腳跑來的聲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滿了鹽。"

一切就像一個巨大的詛咒。女兒,妻子,女婿,外孫,最後福貴只剩下自己。和一頭也叫做福貴的老牛。

因爲遠離那些動盪的年月,因爲並未真正有過艱難和困頓,這個故事讓年青的我們不禁有些戰慄。薄薄的十二萬字,籠罩着"欲哭無淚的壓抑".只是闔上書本之時,內心似乎多了一些超越世俗慾望和紛爭的平靜。現實生活的無情與殘忍,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寬廣;而活着,縱使要擔當諸多難以承納的苦痛,但是依然要堅忍,頑強。這應當便是生命的力量罷。

餘華這麼說他寫作的緣起——"我聽到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首歌深深打動了我,我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就是這篇《活着》。"

"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所以在那些悲傷的情節之間,福貴仍然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述說苦難的時候,眼睛裏流出了奇妙的神色,分不清是悲傷,還是欣慰。

正如你終於會明白,無論現時我們經歷的是措手不及的幸福喜悅,抑或是無可告人的艱辛苦難,只要繼續活着,它們中的大多數細節和感受都將被我們和時間一一遺忘,只留下蒼白的結果。那個結果對現時的我們毫髮無傷。告訴我,誰還在不堪着大學聯考的煎熬,失戀的痛苦,或者某個傷疤最初的鮮血淋漓?

我彷彿已經看到許多問號:這樣,我們的生存還有什麼意義?

嗯,就像那誰說的,企圖探究活着的意義註定只能成爲一個笑話。人只是一種存在,它與天地萬物一樣並無意義。

那到底該怎麼活着?

老人對生命的態度總是讓我很敬畏。在經歷了幾十年的動盪後,眼前的一切都已經變得無所謂了。他們不擔心是否會被炒魷魚,不擔心是否有戰爭,不擔心下一週的股市行情——或者說是不願去操心了。這就如同餘華所說的——就是爲了活着而活着。

這麼說來,老人的態度也就是孩童的態度了。在我們絞盡腦汁去尋思到底什麼是活着、該怎麼活着的時候,造物主在我們背後偷偷的笑了。原來,他早已把答案告訴了我們——終點就是起點。我們在一開始就已經手握答案,只是這輕易而來的結論在沒有經歷現實的驗證之前我們不願意相信。於是,我們用一生的時間來驗證它。驗證結束,生命也就接近終點了。

呵呵,無數大家都說不清的事,我怎麼又能說的清呢。我只是在看完餘華的《活着》以後說一些關於活着的話而已。

又或者,"活着"更本不需要我們去多言。我們還是像福貴那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然後在無所事事的時候,跟一個路過的人一起翻閱那些或痛苦或甜蜜的回憶,最後拍拍屁股,在夕陽下抽着菸斗回家去!

2023邊城讀書筆記 篇23

剛讀這本書時,很不適應書中的文字風格:語言粗俗,髒亂連篇,一副玩世不恭的嘴臉,文中到處充斥着“他媽的”、“混賬”、“雜種”等詞。我暗想,看完這本書,我會不會也學會了髒話,在日常生活中拿來就用呢。還有,小說的名字《麥田裏的守望者》。一個對什麼都不慣甚至憎恨的少年,一個遊蕩在大都市裏的孩子,與麥田有什麼關係?直到最後他被妹妹問及將來想當什麼的時候我才真正明白。

故事從主人公十六歲少年霍爾頓第四次被學校開除起筆,講述了他遊蕩紐約街頭的經過以及其複雜的心路歷程。

這位出生於中產階級家庭的少年因爲厭惡學習,除了英文外沒有一門及格的中學生,終於被一所優秀的學校潘西中學開除了。這已是他第四次被學校開除,在學校把通知寄到他父母那之前,他並不打算提前回家,所以,他決定在星期三之前不回家。於是,他隻身在美國最繁華的紐約城遊蕩了一天兩夜,住小客店,逛夜總會,濫交女友,抽菸,酗酒接觸了各式各樣的人物,其中大部分是他所看不慣的“假模假式的”僞君子。

而他自己又何嘗不是做着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他幾乎看不慣周圍發生的一切,他甚至想逃離這個現實世界,到窮鄉僻壤去假裝一個又聾又啞的人,但要真正這樣做,又是不可能的,結果他只能生活在矛盾之中:他這一輩子最痛恨電影,但百無聊賴中又不得不在電影院裏消磨時間;他厭惡沒有愛情的性關係,卻又糊里糊塗地叫來了妓女;他討厭虛榮庸俗的女友薩麗,卻又迷戀她的美色,情不自禁地與她胡搞。

但是他對兩個人的感情是真摯的。一個是琴,她曾經的鄰居。她很想知道琴有沒有放假回家,卻又怕聽到琴的媽媽接電話後的盤問。而爲了看看最他疼愛的妹妹菲苾,他終於做出了最大膽的行動——冒着被父母發現的危險潛入家中。在作者的描述中,你可以發現所有的人都那麼“假模假樣”,但菲苾除外。這個漂亮可愛聰明的小女孩令讀者眼前一亮:真摯、善良、勇敢這些詞都不足以表達我

對她的喜歡。霍爾頓深夜潛入家中探望妹妹時,父母突然回來了,她的擔心和機智令人感動;當接到霍爾頓的紙條,得知哥哥要隻身“去西部”時,她收拾好衣服拉着笨拙的手提箱要與哥哥一起走······看到這,我的眼睛都濡溼了!多麼好的妹妹!多麼純潔的心靈!她還是個孩子啊!菲苾不喜歡哥哥滿嘴的髒話,批評他“不喜歡正在發生的任何事情”,叫他“不要咒罵了”,問他將來當什麼,是和爸爸一樣當律師,還是想當科學家。在他的執着面前,霍爾頓一邊心煩意亂,一邊不得不逼迫自己想清楚他究竟喜歡什麼,他長大後想做什麼。這時,他提到了一首詩,名叫《假如我在麥田裏遇到你》。他說“不管怎樣,我老是想象,有那麼一羣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裏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賬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着,要是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幹這事。我只想當個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到這裏,我被深深地震撼了!這位表面上對一切都無所謂甚至嫌惡憎恨的少年,內心充滿了孤獨,在彷徨無助中竟能有如此美好的心願,不得不令人重新審視他了!他自己所經歷的不正是這樣一場遊戲嗎?他在狂奔,他不知道自己在往哪兒跑,他其實就快要到懸崖邊了,而此時,她的妹妹——老菲苾就是那麥田裏的守望者,她捉住他了!因爲,我們從下文得知:霍爾頓答應她妹妹他一定回家,他不會一個人去遙遠的西部,而且真的回家了!

看到結尾,我意猶未盡。作爲一名教師,我們的學生又何嘗沒有霍爾頓這樣的苦悶與彷徨?他們表面上嘻嘻哈哈、對一切無所謂,內心又何嘗不是充滿了叛逆與孤獨?而我們,能不能做好麥田裏的守望者,捉住那些不知不覺跑向懸崖的孩子們?

2023邊城讀書筆記 篇24

我喜歡《麥田裏的守望者》是緣於它的內涵,精神。它的精神正是現在的我應該好好學習的。

《麥田裏的守望者》不僅生動地描繪了一個不安於現狀的中產階級子弟的苦悶彷徨、孤獨憤世的精神世界,一個青春期少年矛盾百出的心理特徵,同時更加激烈地批判了成人社會的虛僞和做作。《麥田裏的守望者》寫的是美國的五十年代,那是一個相當混亂的時期,二戰的陰霾尚未散去又出現了冷戰。人們缺乏理想,渾渾噩噩的活着。

這時,“垮掉的一代”出現了。主人公霍爾頓就是其中的一員,他滿口的污言穢語,開口就是髒話。他幾次被學校開除後,現在又被潘西中學開除,小小年紀的就學會了抽菸喝酒,無心讀書,過着渾渾噩噩的生活。學校裏有裝模作樣的老師;假仁假義的校長,只巴結開汽車的家長;星期天家長來接孩子,於是每個星期六都會吃一道好菜,就是牛排;電影院的婦女會爲一場電影虛情假意地哭個死去活來。霍爾頓是個善良,有靈性的孩子,雖然他不文明,又下流。

在飯店碰到兩個修女,他募捐了十元錢,爲了照顧貧窮學生的自尊心,他把自己的真皮皮箱放在了牀底下。霍爾頓又是個有想法的孩子,與人交談時,總有自己最真實的感受,面對虛僞的人,他會心裏罵個痛快,而表面卻鎮定自若。環境的錯誤讓他深陷不能自拔,把持不住自己,迷惘了方向,面對開除卻又不敢回家,在外荒廢時光。他希望自己會是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是他唯一真正想當的,什麼事也不幹,離開現在的環境,做一個默默地守望者。

霍爾頓是叛逆的孩子,說髒話,抽菸喝酒……但同時,他又是個無助的孩子,他被潘西中學開除後,受家庭和社會的雙重壓力而不敢回家,只能在紐約閒逛……

其實,我一直認爲霍爾頓是個善良的好孩子。他一直厭惡學校老師的虛情假意,一直懷疑他最喜歡的老師所說的“一個不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爲某種事業英勇的死去,一個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原爲某種事業卑賤的活着。”他討厭家長讓他上學是鑑於“出人頭地,以便將來可以買輛混帳卡迪拉克”這樣一個目的。他討厭這個虛僞,無情,陰暗的社會。但是,他會遇到修女爲難者募捐便慷慨解囊,他對他的小妹妹真誠愛護、百般照顧,如同一個生活在地獄的天使。他的心柔軟的如同雲朵,輕輕一擠便會滴下晶瑩的水珠。

他這樣真誠的告訴妹妹“不管怎樣,我老是在想象,有那麼一羣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裏做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裏的守望者。我知道這有點異想天開,可我真正喜歡乾的就是這個。我知道這不像話。”這正反映了他對這個社會無聲地反抗,對這個迷茫的世界的抗議。這樣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註定了他只能生活在矛盾中,霍爾頓只能用幻想解脫自己,自欺欺人,最後仍妥協於他所深惡痛絕的社會,繼續陷入矛盾的漩渦,無法自拔。

2023邊城讀書筆記 篇25

你一定可以想像,我們經常滿懷絕望地問:戰爭有什麼不能和平相處?這一切破壞到底是爲了什麼?會問這問題,是可以理解的,但目前爲止沒有人拿得出滿意的答案。爲什麼英國人的飛機愈造愈大,愈造愈精,同時又一直弄出一大堆要重建的新房子?爲什麼每天花幾百萬打仗,卻拿不出一分錢給醫學研究,藝術家或窮人?爲什麼有些人捱餓,世界其他地方卻有堆積如山的食物在腐爛?哦!人爲什麼這麼瘋?

——《安妮日記》

散發着單純和安靜氣息的文字,安妮用最樸實的方式在我們面前解剖了戰爭,沒有所謂的正義,沒有所謂的利益,沒有所謂的分歧,只有人性中深深的瘋狂……讓文字,圖片,錄象帶我們回到寂靜中。

荒風從沙漠躍起,伴隨着裝甲履帶的轟鳴聲,是一陣陣婦女兒童的哭泣,是一次次士兵冷漠的臉,一顆顆難名破碎的心。從非洲的熱帶雨林到中東貧瘠的沙漠之地,從極北荒地的苔原到哥倫比亞荒蕪的山地,戰火不熄,烽煙難滅。

從遙遠的時代,人們就不斷的發動戰爭。但人們爲什麼而戰?膨脹的權力慾?極端的霸權?還是爲了追求財富和土地?爲什麼?要以他人生命爲代價?

爲什麼要破壞別國幸福的家園,爲什麼讓男人嘆息,讓女人哭泣…

--年西班牙一次知名的攝影展上,一張照片吸引了人們的目光。照片是一個女孩,十二三歲,身上穿着補丁的衣服,戴着翠綠的頭巾,手中捧着一隻和平鴿,可眼神卻一片迷茫,一片彷徨,那是對生命的無奈,還是對和平的渴望?

照片下有標題:攝於巴基斯坦加沙地區。

這幅照片我端詳了一遍又一遍,我忽然感到自己的心彷彿糾結起來。她同安妮一樣,無辜地被捲入戰火,驚懼每天折磨着他們脆弱的神經,而世界上,仍有許多人,在承受着戰火的煎熬,而我們卻無能爲力。

--年,烽火在巴比倫上空燃燒,敢於挑戰美國權威的伊拉克很快被擊敗。但戰爭的災難並非只青睞戰敗--x的反抗與襲擊,依然迫使美國駐軍於此,時至今日,有多少美國大兵血撒異域!三年戰爭,兩個輸家!

死去的士兵們,他們之前可能是跳街物的嘻哈男孩,有的有了心愛的女孩,有的已經結婚,他們本該在家鄉的酒吧與朋友喝着啤酒聊天,牽着愛人的手漫步於林蔭小道。可是,命運卻被定格在了瞬間,僵硬的身軀,彷徨的眼神,迷離的淚水,衝突的雙方,血與淚的過揚,你既無怨,我亦無悔,當伊拉克人用生命捍衛尊嚴時,美國士兵也在用生命捍衛着大國的霸權。

何時,何地,你我的眼中能沒有仇恨,手執橄欖枝屹立夕陽下,讓夕陽將彼此身影拉長,讓微風拂亂彼此的頭髮…

2023邊城讀書筆記 篇26

《家》

(1)描寫人物外貌的詞語

虎頭虎腦 眉清目秀 面紅耳赤 白淨柔嫩 滿面紅光

滿頭銀髮 目光炯炯 雙目如潭 火眼金睛 濃眉大眼

慈眉善目 氣宇軒昂 高大魁梧 英姿颯爽 衣着得體

(2)描寫人物表情的詞語

眉開眼笑 破涕爲笑 捧腹大笑 笑逐顏開 滿面春風

洋洋得意 和顏悅色 悠然自得 容光煥發 神采飛揚

氣勢洶洶 神情沮喪 愁眉苦臉 沒精打采 淚流滿面

(3)描寫人物心情的詞語

心花怒放 滿心歡喜 歸心似箭 心曠神怡 心潮起伏

心悅誠服 心事重重 憂心忡忡 心如刀絞 悲痛欲絕

怒火中燒 心驚膽戰 心慌意亂 心急如焚 心灰意冷

(4)描寫人物的句子

她的臉上有一雙帶着稚氣的、被長長的睫毛裝飾起來的美麗的眼睛,就像兩顆水晶葡萄。

這孩子黑虎頭似的臉上,生着一對銅鈴一般的大眼睛,十分精神。

他的眉毛時而緊緊地皺起,眉宇間形成一個問號;時而愉快地舒展,像個感嘆號。

他那紅嘟嘟地臉蛋閃着光亮,像九月裏熟透地蘋果一樣。

他地耳朵白裏透紅,耳輪分明,外圈和裏圈很勻稱,像是一件雕刻出來地藝術品。

她那張小嘴巴蘊藏着豐富的表情:高興時,撇撇嘴,扮個鬼臉;生氣時,撅起的小嘴能掛住一把小油壺。從這張嘴巴說出的話,有時能讓人氣得火冒三丈,抽泣不止,有時卻讓人忍俊不禁,大笑不已。

李老師有一頭漂亮得頭髮,烏黑油亮,又濃又密,她站在陽光下,輕輕地一搖頭,那頭髮就會閃出五顏六色地光環。

我地同學蕭紅,梳着一條大辮子,黑亮黑亮的,濃濃的眉毛下嵌着一雙烏黑髮亮的大眼睛,看起來蠻漂亮的。

(1)描寫學習態度的詞語

勤奮 刻苦 認真 專注 鑽研 踏實 勤懇 虛心好學

發奮苦讀 腳踏實地 不恥下問 精益求精 刨根問底 廢寢忘食 手不釋卷 如飢似渴 持之以恆 一絲不苟

(2)專心學習的詞語

聚精會神 全神貫注 屏息凝視 目不轉睛 專心致志

津津有味 掩卷沉思 神情專注

(3)描寫學習的佳句

小飛坐在座位上,埋頭只顧寫呀寫呀,筆底下好像有源源不斷的泉水涌流出來,用不到一節課的時間,一篇作文竟全寫好了。

曉鴻恰好面對窗戶坐着,午後的陽光射到她的圓臉上,使她的兩頰更加紅潤;她拿筆的手託着腮,張大的眼眶裏,晶亮的眸子緩慢遊動着,豐滿的下巴微微上翹——這是每當她想出更巧妙的方法來解決一道數學題時,爲數學老師所熟悉、喜愛的神態。

每當我做作業時,筆尖沙沙響,好像小鳥在對我唱歌,又好像在鼓勵我:“你要不怕困難,勇攀高峯。”

她站了起來,回答得那麼準確,那麼自然,那麼流暢,似乎早有準備似的。

她抑揚頓挫地朗誦着,聲調優美,娓娓動聽,舉座動容。

他這個調皮鬼,書念得太快了,劈劈啪啪,像是炒花生米一樣。

娟娟用普通話朗讀課文,聲音脆生生,很是好聽,連陽光也聽得入了迷,偷偷地從窗口鑽進了教室,落在她的書上,久久不願離開。

我貪婪地讀着書,如同一隻飢餓的小羊闖進芳草嫩綠的草地。

她鑽進浩如煙海的書籍裏,如魚兒進入了大海,忘記了時間的流逝。

他勉強打起精神,翻開書,開始就覺得一行行的字在上面活動起來,像要飛;後來覺得只是模模糊糊的一片,像一窩螞蟻在紙上亂爬。

他又埋頭寫起作業來,屋裏靜悄悄的,只聽到鋼筆在紙上沙沙寫字的聲音。

同學們坐在教室裏,聚精會神地聽老師講課,像幾十株花兒在靜悄悄地承受着辛勤園丁的澆灌。

琅琅的讀書聲從各個教室飛出來,像動人的童聲大合唱,音符滿天。

好句:

滿天紅雲,滿海金波,紅日像一爐沸騰的鋼水,噴薄而出,金光耀眼。

早晨,太陽像個剛出門的新媳婦,羞答答地露出半個臉來。

太陽落山了,它那分外的強光從樹梢頭噴射出來,將白雲染成血色,將青山染成血色。

太陽慢慢地透過雲霞,露出了早已脹得通紅的臉龐,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張望着大地。

燦爛的陽光穿過樹葉間的空隙,透過早霧,一縷縷地灑滿了校園。

太陽更低了,血一般的紅,水面上一條耀人眼睛的廣闊的光波,從海洋的邊際直伸到小船邊沿。

天空被夕陽染成了血紅色,桃紅色的雲彩倒映在流水上,整個江面變成了紫色,天邊彷彿燃起大火。

春天,那太陽暖洋洋的,它伸出漫暖的大手,摩挲得人渾身舒坦。

陣陣春風,吹散雲霧,太陽欣然露出笑臉,把溫暖和光輝灑滿湖面。

炎炎的烈日高懸當空,紅色的光如火箭般射到地面上,地面着了火,反射出油在沸煎時的火焰來。

沒有敢擡頭看一眼太陽,只覺得到處都耀眼,空中、屋頂、地上,都是白亮亮的一片,白裏透着點紅,由上到下整個像一面極大的火鏡,每條都是火鏡的焦點,彷彿一切東西就要燃燒起來。

晚秋了,太陽懶洋洋地掛在天上,像個老公公露着笑臉在打瞌睡。

深秋的太陽像被罩上橘紅色燈罩,放射出柔和的光線,照得身上、臉上,暖烘烘的。

太陽一到秋天,就將它的光芒全撒向人間。瞧,田野是金黃的,場地是金黃的,羣山也是金黃的。

冬天的太陽像月亮一樣蒼白無力。

太陽正被薄雲纏繞着,放出淡淡的耀眼的白光。

太陽一年操勞到頭,忙到冬天,就筋疲力盡,幾乎放不出熱力來了。

和煦的陽光,透過稠密的樹葉灑落下來,成了點點金色的光斑。

遠處巍峨的羣山,在陽光照映下,披上了金黃色的外衣,顯得格外美麗。

陽光被層層疊疊的樹葉過濾,漏到他身上變成了淡淡的圓圓的輕輕搖曳的光暈。

這時候正是早上--點鐘,明亮的陽光在樹葉上塗了一圈又一圈金色銀色的光環。

陽光透過淡薄的雲層,照耀着白茫茫的大地,反射出銀色的光芒,耀得人眼睛發花。

金燦燦的陽光傾瀉下來,注進萬頃碧波,使單調而平靜的海面而變得有些色彩了。

紅豔豔的太陽光在山尖上時,霧氣像幕布一樣拉開了,城市漸漸地顯現在金色的陽光裏。

那刺穿雲塊的陽光就像根根金線,縱橫交錯,把淺灰、藍灰的雲朵縫綴成一幅美麗無比的圖案。

太陽剛剛升上山頭,被鮮紅的朝霞掩映着,陽光從雲縫裏照射下來,像無數條巨龍噴吐着金色的瀑布。

2023邊城讀書筆記 篇27

《簡·愛》是英國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人們普遍認爲《簡·愛》是夏洛蒂·勃朗特“詩意的生平寫照”,是一部具有自傳色彩的作品。

小說主要內容是女主人公簡·愛的成長曆程,她從小失去父母,寄住在舅媽家,不平等的待遇讓她飽受欺凌。成年後,她成了桑菲爾德貴族莊園的家庭教師,她以真摯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贏得了主人的尊敬和愛戀,但她爲這段婚姻又付出了難以計算的代價,但自始至終她都一直堅持着自己的信念,執着自己的理想與追求。

簡·愛的父親是個窮牧師,當她還在幼年時,父母就染病雙雙去世。簡·愛被送到蓋茨海德莊園的舅母裏德太太家撫養,裏德先生臨死前曾囑咐妻子好好照顧簡·愛。簡·愛在裏德太太家的地位,連使女都不如,受盡了欺侮。一天表兄又打她了,她回手反抗,卻被舅母關進紅房子裏,她的舅舅裏德先生就死在這間屋子裏。她被幻想中的鬼魂嚇昏了。重病一場,過了很久才慢慢恢復健康。

簡·愛從小到大雖然吃盡了苦,但是卻始終堅持着自己的理想與抱負,她身邊的人、事、物不知改變了多少次,但是,最終惟一沒有改變的就是她真摯的感情與高尚的品德。雖然她只是個很卑微的人,根本不起眼,但是她的所作所爲卻讓人深深地感動着。

貝西·利文是蓋茲海德府裏一個有同情心的女傭。經她照料康復後,簡·愛被送到五十英里以外的勞渥德學校。儘管學校的生活十分艱苦,但總的說來,在經歷了蓋茲海德府的痛苦日子之後,這倒使她感到寬慰。簡得到了一位名叫坦普爾小姐的友善幫助,功課學得很快。災難降臨了,一場時疫奪走了勞渥德女子學校一些姑娘的性命。這導致上級對該校情況進行一番調查,以及隨之而來的某些改善。

簡·愛在這所學校當了教師,但在十八歲時離去,爲早慧的阿黛勒·瓦朗擔任家庭教師。阿黛勒·瓦朗住在米爾科特附近孤零零的桑菲爾德莊園裏。

簡·愛在勞渥德學校學習,後來因爲生活所迫,去當了教師。但是在這所學校裏,根本就是讓我們看透了醜惡。這所學校裏的孩子十分艱苦,而且,一場可怕的瘟疫奪走了簡·愛好朋友的生命。簡·愛十分悲痛,但是學校的人卻置之不理。任他們痛苦的死去。她又怎麼做得下去呢?

2023邊城讀書筆記 篇28

我喜歡那種看完之後留有餘味,能帶給我思考的書。毫無疑問,《百年孤獨》即是。

“人生而孤獨。”沒錯,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孤獨的個體,他們無法擺脫自己的宿命,逐漸走入孤獨的深淵。布恩迪亞家族,幾個世紀以來都重複地陷入孤獨之中。書的結尾令我由衷驚歎,極其精彩巧妙,即使之前已經隱隱提到。所以,隨着閱讀加深,我們會發現這個家族的結局無非就是走向毀滅。雖然最後阿瑪蘭妲和奧雷里亞諾的活力給人以希望,現在想想那也無非是毀滅前最後的掙扎。一切都還是輸給了狂熱的愛情。也許這個家族的結局有一部分與愛情有關。雖說愛情是小說不變的主題之一,而書中的愛卻讓人難以接受,人物成也愛情,敗也愛情。羊皮卷破譯了,家族也毀滅了,所以讀完之後,我突然產生一種想法,這個故事,本就是在影射我們心中的幻象?我們的內心本就是孤獨又迷茫的,在經歷了狂熱,榮耀,屈辱,衰敗之後,我們終於得以漸漸看清自己的內心,看清一切事物的實質,也是時候走向死亡——人的死亡或心的死亡。所以,百年孤獨在我看來也是我們自己的百年孤獨,書中的每個人物在我看來也是人生中每個時期不同的心境造就的不同自己。

書中我最喜歡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他與生俱來的洞察力,野心和原生家庭帶給他的孤獨感都令我讚佩。這就像是正當盛年的我們,帶着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特質,又努力的去探索新的世界,想發現新的自己。

這本書故事性不是很強,於我而言,讀書只讀故事未免無聊,重要的是能讓我們思考,這無疑就是一本好書。

願我們都能在孤獨的人生中發現孤獨到極致的快樂,在平庸的人生中成就不平庸的自己。

2023邊城讀書筆記 篇29

無言的告白,無聲的訴說,一個悲傷的故事。

小說《無聲告白》以花季女孩莉迪亞的死亡開篇,在作者細膩的文字裏,層層撥開莉迪亞死亡的原因,有的人從中看到了移民融入環境的艱難、有的人從中看到了少數族羣的孤獨、有的人從中看到了青春期孩子的敏感,而我想談談其中瀰漫的難以承受的父母之愛。

一心想要做醫生的哈佛女孩瑪麗琳,在大三的選修課上認識了華裔歷史教授詹姆斯,他們陷入愛河,很快有了第一個孩子。接下來的幾年,瑪麗琳中斷學業,開始養兒育女,操持家庭。想要成爲醫生的瑪麗琳怎麼會忘記自己的夢想呢?母親的去世,使瑪麗琳重新認識自己的生活,她決定奮起一搏,爲自己爲夢想努力一回。她不知如何向丈夫詹姆斯說出自己的想法,或許是怕丈夫不理解、或許是怕遭遇反對,總之她不辭而別,就那麼悄悄地離開了丈夫詹姆斯、兒子內斯和女兒莉迪亞。她將自己關在一間小公寓了,重拾課本埋頭學習,就在臨考前的幾天,她心力憔悴昏倒在地。不幸的是,這次不光光是暈倒,她懷孕了,她的第三個孩子漢娜再過幾個月就要出生了。這一回,她不得不再一次跟她心愛的物理、化學告別,重新迴歸家庭。作者從丈夫詹姆斯的角度、從兒子內斯的角度、從女兒莉迪亞的角度分別描述了妻子母親瑪麗琳出走他們的感受,唯獨沒有提及瑪麗琳自己的看法,或許她太想要與衆不同,或許她太想要成爲一名醫生,總之作者沒有說。

瑪麗琳的出走,到底在兩個孩子心中留下了怎樣的影響呢?瑪麗琳離家出走,不告而別,深深地破壞了孩子的安全感,童年有過這種經歷的人,能深刻感受到其中的孤獨、害怕與憤怒。安全感的缺失,有的人需要用一輩子來彌補,莉迪亞的安全感,在媽媽出走的那一天遭到嚴重破壞。莉迪亞認爲是自己不夠好,才讓媽媽出走,她在心裏默默許下一個心願,只要媽媽回來,她希望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媽媽回來了,莉迪亞認爲是自己的祈禱起了作用,她開始行動,媽媽希望她做什麼她就做什麼,他開始迎合媽媽以媽媽期望的樣子生活。小小的莉迪亞爲討母親歡心,或者說懼怕母親再次離開,她開始討好媽媽,迎合媽媽,凡是媽媽希望她做的,凡是媽媽想要她選擇的,她都默默地按媽媽的想法來。她看醫學解剖書、她努力學習物理、化學,她收下一本本媽媽希望她讀而她卻並無興趣的書籍。

父親希望莉迪亞融入羣體,不必像自己童年那般孤獨。母親希望莉迪亞繼承自己的心願,成爲一名真正的女醫生。莉迪亞努力滿足父母,活在父母的期望裏,從來沒有問過自己這是不是她真正想要的東西?隨着學業難度的增加,莉迪亞開始覺醒,她開始意識到繼承父母的夢想是多麼艱難。

到底是誰將莉迪亞推向了死亡邊緣?莉迪亞的故事,是成千上萬家庭的縮影,多少父母將自己未完成的夢想寄託在孩子身上,有條件地愛孩子。幼小的孩子,敏感而多疑,他能清楚地感知到父母想要什麼,聰明的孩子開始討好父母,成爲父母想要的樣子。到了青春期,開始自我意識覺醒,想要成爲自己,又怕傷害父母,會感激父母,也會惱恨父母,糾結、憤怒、委屈、埋怨全部襲來,有朋友的孩子能與朋友分享發泄,孤獨的孩子只能自我糾纏。

所謂對話即教育,教育當中家庭教育又尤爲重要,爲人父母,自己的心願自己完成,你對自己的成全就是孩子學習的最好榜樣,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最好的教育。如果真的希望孩子好,還是少做一些、少說一些、少干涉一些,讓出一點空間給孩子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