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後的心得體會(精選1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7.01K

讀書後的心得體會 篇1

我喜歡博閱羣書,尤其對文學名著情有獨鍾,我希望在讀書過程中吸收一些古今中外文學大師們的思想精華,來啓迪自己的智慧。國小和國中生時代因遭逢文化大革命,能搞到手用來閱讀的書籍少得和憐,但每次只要能借到一本書甚至一些報紙也都如獲至寶,總是廢寢忘食地發憤苦讀。高中時代可供賞讀的文學書多了一些,因爲全副精力要放在數理化等文化課的學習上,想靜下心來欣賞文學精華似乎是白日做夢。費盡九牛二虎之力考上大學之後,面對圖書館書架上琳琅滿目的文學書籍不由得心花怒放,恨不能將它們全都通讀一遍。但激動之後是無比的懊惱,我作爲醫學生首先必須通過將近五十門的公共課基礎課專業課考試才能畢業,否則連就業也談不上。不能因爲喜愛文學而耽誤了學業,除了爲提高英語借一些中英文對照的中外名著來看,暫時只好對有些文學名著忍痛割愛。

讀書後的心得體會(精選13篇)

參加工作後我對文學仍然有濃厚的興趣,單身時代因爲有大量時間用來讀文學名著,所以那幾年是思想最爲活躍而讀書最多的時候。每當看到自己喜愛的文章,我還愛把它抄在日記本上,連續幾年下來抄錄了十幾本,有時抄着抄着靈感也來了,就自己寫一段,後來居然發現寫作也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情。

互聯網興起之後,讀書比從前方便多了,各大網站的讀書頻道里有各種各樣的名著可供欣賞,只要打開電腦用手點擊就行。在網上還可以看各種水平的作者寫出來的作品,雖然不如名家們寫的那祥精彩,但也是瞭解大千世界的一個窗口。在網上與各種文友交流也是人生一大樂趣,在詩文唱和的過程中不知不覺也提高了自己的寫作水平和欣賞水平。

四十多年的讀書生涯讓我獲得了豐富的知識,見證了人間百態。但我認爲人過分沉溺於書本蔽端也很多,如果不加辮別地吸收一些異端邪說,還會誤入歧途,形成一些極端錯誤的思想。所以除了讀書,我會抓住一切機會同願意和我交流的人進行語言交流或文字交流。與人交流猶如照鏡子,不僅可以感受他人的思想,最重要的是能看到自己的錯誤。人際交流過程中,由於不同人思想認識存在差異,對同一問題看法上不統一甚至大相徑庭,進而爆發激烈的語言衝突,但不必大驚小怪。常言道:真理越辯越明,人的認識在辯論的過程會越來越清晰。

在同形形色色的社會人羣打交道之後,我認爲當今中國的弊端之多一言難盡,文學界的情況也很不好。文人相輕,自吹自擂,抄襲剽竊,奉承拍馬,粗製濫造,無病呻吟,閉門造車,復古倒退,大肆炒作……達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優良的文化傳統拋棄殆盡,說假話的人越來越多,說真話的人越來越少,表面繁榮的背後實際上危機四伏。如果說大作家老舍因自殺失去諾貝爾文學獎是我國文學界的重大損失,後來有幾個朦朧詩翹楚(舒婷,北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也算給中國人一點安慰,現在居然連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作家也沒有則是中國文學界的悲哀。

如果文友們欣賞過世界頂級文學大師的作品後,將中國頂級文學大師的作品與之相比,還是可以發現諾貝爾文學獎的評委們並不一定是刻意打壓中國文人。中國頂級文學大師與世界頂級文學大師還是有一些微小的差距的。我平生最愛讀的當代外國文學作品是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百年孤獨》,中國當代大作家路遙、賈平凹等人的代表作與之相比也稍遜一籌,其他人更不可與之相提並論。

中國所有的文人和文學愛好者們,現在是到了振興華夏文明的時候了,十三億多人的泱泱大國多少年都出不了一個世界頂級文豪,這是給五千年文明古國臉上抹黑,給列祖列宗丟臉。但願諸位臥薪嚐膽,發憤圖強,精巧構思,妙筆生花寫出震撼人心的傳世之作,早日捧回世界文學界的最高獎項--------諾貝爾文學獎。

讀書後的心得體會 篇2

書對於我們大家來說都並不陌生,幾年來它已經成了我們的好朋友,它會帶給我們很多很多。

讀書讓我的生活更加充實。每當我閒暇無事時,總會手捧一本書,泡上一杯茶,細細品味書中表達的意境,傳播的信息。既有書香又有茶香,真是天倫之樂也!

讀書讓我充滿知識。老師曾說過我們每天要閱讀幾千字的文章,我曾經想每天讀這麼多書,學這麼多知識,我們的腦袋裝的下嗎?但書本告訴我人腦比計算機的容量高一百倍。一個人用其一生的時間和精力學習,大腦也是裝不滿的。所以我們不用擔心大腦的容量,知識是學不完。我們要用書來充實自己,賦予自己無限能量。有一句名言是這樣說的:不讀書的人只生活在現在,而讀書的人生活在過去現在和未來。

近七年來的時間培養了我和書的濃厚感情,它已佔據了我生命的不可分割的已部分。書中動人的故事,精彩絕倫的文章,驚險刺激的過程都會使我如癡如醉,陶醉其中!

爲什麼有些同學還會面對書本唉聲嘆氣呢?我們應該慶幸自己每天沉浸在書的海洋中,能接受無窮的知識,這也是一種享受。書是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同學們,你們愛讀書嗎?你享受過讀書的快樂嗎?耳聽爲虛,眼見爲實。趕快行動起來享受讀書帶給我們的快樂滋味吧!

讀書後的心得體會 篇3

我在這裏將自己近期的讀書學習心得向大家作簡要彙報。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有兩個方面的壞習慣時常困擾着我:一個是遇到問題時,習慣用老經驗、老方法去解決,主動思考不夠,危機感不強,屬於思想懶惰,我概括爲:知難行易;另一個是完成工作任務時,目標、方法和途徑很明確,但實際工作動力不足,節奏緩慢,屬於行動懶惰,我概括爲:知易行難。這對壞習慣,在很多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地有所體現,帶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卻是個人成長過程中的絆腳石、攔路虎。爲尋找一個適合自己的方法論,近期我先後讀了兩本書,並從中找到了答案。

一、學唧唧,不做思想的矮人

第一本是美國作家斯賓塞.約翰遜寫的《誰動了我的奶酪》這本書相信很多人都讀過。只有幾十頁紙,我是一口氣讀完的,裏面的故事引發了我深深的思考。書中有四個主人公:兩隻小老鼠嗅嗅、匆匆和兩個小矮人哼哼、唧唧。他們四個共同生活在一個迷宮裏,以奶酪作爲生活追求的目標。有一天,他們發現習慣了的生活發生了變化----奶酪突然不見了!面對變化,每個人的反應截然不同:嗅嗅、匆匆馬上投入到尋找奶酪的征程,並且很快找到了豐富的奶酪;而兩個小矮人哼哼和唧唧則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不知所措。經過痛苦的思想鬥爭後,唧唧下定決心,加入到尋找新奶酪的行動當中,最終也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的奶酪;而哼哼卻仍在原地怨天尤人,終無所獲。

我覺得在現實生活中,“迷宮”代表了我們所處的工作和生活空間;而“奶酪”則代表着我們努力奮鬥、矢志追求的人生目標。這本書帶給我最大的感悟就是:外在的變化是一種必然,平時要勤于思考,培養“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並在變化來臨時從容應對。每個人一生都會有多種崗位的工作經歷,無論從事什麼工作都要時刻充滿工作激情,保持危機意識,有着靈敏的嗅覺和積極的行動,並像“唧唧”一樣正確對待外界的客觀變化,不斷進行心理調節,找準自己的定位,把心態與外界變化調整到同頻共振上來,簡單地說就是“隨着奶酪的變化而變化自己”,以最好的心境去工作和生活。

仔細想來,我自己以前也曾扮演過“哼哼”的角色,喜歡在安定的環境中有條不紊的做好自己的事情,躺在自己的那塊奶酪上安於現狀,進取心不足,缺少主動思考、創先爭優的熱情和動力。《誰動了我的奶酪》恰如一部思想上的永動機,時刻提醒我思維觀念要始終保持動態變化,更要坦然面對和接受各種變化的挑戰。作爲一名組工幹部,不僅要對本職工作、業務知識熟練掌握,同時,更要對工作內容、工作對象的細微變化做到未雨綢繆,超前思考、主動思考、提前預判,做到有備無患、防患於未然,從而將工作做得更加全面、到位。學唧唧,不做思想的矮人

二、學羅文,做行動的巨人

《誰動了我的奶酪》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我知難行易的困惑,而我向大家彙報的另一本書,則對指導我如何解決知易行難有一定的啓發。這本書就是美國人阿爾伯特-哈伯德寫的《致加西亞的信》。

故事發生在1898年,美國爲奪取西班牙殖民屬地而發動的歷史上第一次帝國主義戰爭----美西戰爭期間。美國因形勢所迫急需和古巴起義軍頭領加西亞將軍聯繫,然而沒有人知道加西亞在深山的什麼地方,沒有任何與之聯繫的有效途徑。有人推薦陸軍中尉----羅文去完成這個看似無法完成的任務。羅文領了任務一句話也沒說,甚至沒有問:有什麼裝備?有什麼人配合我完成任務?最後通過自己的努力,鬥智鬥勇,千方百計地克服重重困難,最終出色地完成了任務。讀完《致加西亞的信》,我感到書中揭示的道理很簡單,解決知易行難這一困擾的答案就在這裏:那就是心無旁騖地去執行命令。不要爲找太多借口和假設太多困難,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沒有私心雜念地做好就行,這就是高效的工作方法。(1)(2)文章來源:

個人轉載本站內容,請務必保留上面文章來源信息!任何媒體未經許可不得任意轉載!

知易行難,難的就是缺少了羅文那種執行力。執行力就是戰鬥力,執行力就是生產力。實現既定目標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幹部。做爲黨員羣體中的個體,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堅定地去執行上級交代的任務。在黨的基層組織和廣大黨員中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中,每名組工幹部都要圍繞中心工作,樹立大局意識,按照既定工作目標,以努力踐行崗位職責的幹勁,以爭當優秀共產黨員的拼勁,埋頭苦幹,紮實工作,爭當本職工作的行家裏手、創先爭優活動的排頭兵。要學羅文,做行動的巨人

不做思想的矮人、要做行動的巨人----這就是本人前一階段讀書的粗淺體會,正所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受閱歷和領悟所限,偏頗之處希望大家批評指正。

讀書後的心得體會 篇4

我今年11歲,打我5歲開始認字起,一直到現在,我讀過的書不能算少了,真的,我一識了字,就狂熱的迷上了看書。從5歲是看的《醜小鴨》一直到現在讀的《海底兩萬裏》,應該不下50本了。看過的古典小說有《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等,但都沒有讀透。少兒版的《西遊記》早已被6歲的我折磨地散了架,《三國演義》只有一本壓縮版的,僅二十幾回合,而媽媽的那本文言的有九十、一百多回合呢!《水滸傳》是一本漫畫,刪了好長一段,直到拿起真正的文言版的才明白“水滸傳”的奇妙之處。

再談談外國小說吧。我很愛看的外國小說,一本是《海底兩萬裏》,一本是《綠山牆的安妮》,《小婦人》也蠻喜歡的。至於什麼《紅與黑》和《歐也妮.葛朗臺》等,真的看不懂,況且我不愛看悲劇。<海底兩萬裏》是儒勒.凡爾納的小說,是一本科幻小說。我很是喜愛這個作者的作品,所以又買了他的小說《神祕島》和《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們》。他的小說富於想像,絢麗多彩,編排引人入勝,節節相扣。看《海底兩萬裏》時,讓人感到身臨其境,如同自己作爲“阿龍納斯教授”,深入了“鸚鵡螺號”這艘潛水艇一般。可以這麼說,儒勒.凡爾納的作品和李賀的詩一樣,十分絢麗,十分奇特。至於他寫的是真是假暫且不管,但他寫下來的文字是十分令人信服的。《綠山牆的安妮》和他的作品是截然不同的風格,是安謐平靜的田園生活,我覺得安妮與我太想像了,所以我能零距離地感受作者的內心波瀾,因此我很愛讀它。

說到底,讀書是件很愉快的事,每本書都有自己的風格,只要你細細品味,你一定能感受到讀書的快樂!

讀書後的心得體會 篇5

一個把閱讀當成習慣的人,他的人生一定是充實的,一個把閱讀當成信仰的人,他的一生一定是幸福的!所以,對於培養幼兒從小就具有閱讀能力和閱讀的習慣,將會使他們終生受益!幼兒園的綱要也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符號的興趣;利用圖書和繪畫,引發幼兒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閱讀和前書寫的技能。”而且, 陳鶴琴先生說:“孩子們來到人世後,應儘早爲他們創造優良的閱讀環境,領着他們踏上第一部臺階,使他們認識書籍、愛上書籍,從此步入書籍的海洋中,並且畢生視其爲生命的伴侶和導師。”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必須早在幼兒期就進行訓練,讓幼兒儘快適應語言、文字、圖象等構成的第二信號系統環境,提高閱讀能力,逐步達到獨立閱讀的狀態,爲幼兒進入國小學習,獲得知識,增長智慧打下堅實的基礎。早期閱讀作爲聽、說、讀、寫等諸環節的重頭戲,自然而然的引起了教師和家長的高度重視。幼兒園與家庭應當爲幼兒創設並引導幼兒接觸一定的閱讀環境在幼兒與環境互動的過程中加強早期閱讀訓練,培養幼兒的早期閱讀能力。許多研究表明:父母越早開始、越經常和孩子一起讀書,孩子對文字的理解能力、寫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越強,知識面就越廣。家庭環境及父母閱讀習慣對孩子閱讀能力的培養有很大的影響。只有幼兒園、家庭攜起手來,走家園共育之路,才能共同爲幼兒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才能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同時實現幼兒、教師、家長在教育中共同發展,共同成長。所以,要使幼兒從小具備良好的閱讀能力,就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共同努力。那麼,如何使孩子們愛上閱讀呢?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 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閱讀興趣是學習的非智力因素,是達到學習成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它和智力因素相輔相成。早期閱讀要結合幼兒的興趣進行,讓他們在閱讀過程中始終要處於“我要讀”的渴望之中,而不是“要我讀”!只有當孩子對圖書感興趣了,纔會產生想去閱讀的願望,而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可以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1,借用媒體,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

孩子常常會對自己的讀物有自己的要求,而他們的需要容易受環境的影響。例如,最近孩子比較喜歡看電視裏放的“喜羊羊與灰太狼”,那麼孩子在書店裏看到“喜羊羊”的書就會很感興趣!也就會要求爸爸媽媽買。那麼,只要這類讀物的內容是健康的,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的就可以爲孩子挑選。孩子得到了自己感興趣的書籍,一定對會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

2,巧用故事,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

故事是兒童最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是兒童認識世界的門戶。兒童的課外閱讀就應從他們最感興趣的故事入手,從聽故事、讀故事,說故事開始,逐漸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記得有一次,我講《老鼠,小鳥,香腸》的故事給孩子聽的時候,當孩子們聽到香腸被小狗吃了的時候,孩子們都表示很同情!當我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時當講到小蝌蚪問烏龜媽媽誰是他們的媽媽時,我停下來不講了。我說:“孩子們,故事的結果就在書裏面,你們自己去看看就知道了!而且書裏面還有很多故事呢!這樣孩子就對故事情節激起了濃厚的興趣,紛紛主動去閱讀。由於有了想知道故事內容的強烈的願望!從而就使孩子對閱讀產生興趣!

3,及時的進行表揚獎勵

幼兒渴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我就抓住幼兒的這一特點,指導幼兒閱讀,激發幼兒對閱讀的興趣,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如果孩子在閱讀活動中語言完整清楚,聲音響亮,大膽地表現自己,我們就及時的給予獎勵!如:教師口頭表揚,讓小朋友爲之鼓掌,可以讓幼兒抱抱老師,讓孩子有成就感。孩子就樂意參與到活動中去,從而激發幼兒對閱讀的興趣。

二.科學地選擇圖書。

1,選擇適合孩子年齡特點的圖書。

小班幼兒還處於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過度的階段,家長可爲孩子選擇一頁一個內容,情節單一,色彩鮮豔,適合孩子獨自翻閱的圖書。比如:一頁上只有一隻小兔在拍皮球,可以讓孩子用一句話講述。不適宜選擇情節過於複雜的連環故事。

中班幼兒具備較完善的語言能力,這時可以選擇一些內容較爲複雜,篇幅稍長的圖書和選擇具有因果關係和故事情節的故事書等。

大班幼兒理解能力增強,生活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並富於幻想。因此可以選擇一些簡單的科幻、神話等故事圖書以及一些淺顯易懂的自然科學方面的圖書。選擇有一定寓意,文字具有美感的圖書,讓孩子逐漸學會欣賞美文,選擇圖畫豐富,能夠激發孩子想象力的圖書。

2,幼兒的讀物應該以圖爲主。

幼兒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要特徵。讀物應該以圖爲主,圖文並茂,以幫助孩子的閱讀活動逐步完成從圖畫到符號的過渡。圖中的畫面顏色要鮮豔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內容簡單具體,生動有趣,以引起幼兒的興趣,文字要優美簡練,通俗,以利於幼兒的理解。

三. 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指出“幼兒園應主動與幼兒家庭配合,幫助家長創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向家長宣傳科學保育、教育幼兒的知識,共同擔負教育幼兒的任務。”而《幼兒園管理條例》中也指出“幼兒園應當貫徹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創設與幼兒的教育和發展相適應的和諧環境,引導幼兒個性的健康發展。”所以在幼兒閱讀的時候我們也需要爲其創設良好的環境!還有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在《爲幼兒創設良好的環境》一文中指出:“要孩子學會閱讀,我們的家庭、我們的社會,必定要先有閱讀的環境”。家長要善於爲幼兒營造良好的語言信息和閱讀氛圍,引導幼兒與圖書中展示的人、事、物相互作用,積極主動地去感知理解探索發現、思考遷移,才能真正地提高幼兒語言理解能力,發展想象力、思維力。閱讀環境可以分爲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

首先,物質環境。是指要有一個光線充足,空間相對安靜的閱讀環境。要給孩子提供一個放書的地方,使孩子可以隨時翻閱,這不僅有利於孩子閱讀習慣的養成也有利於培養孩子愛護書籍的好習慣。比如:在幼兒園,教師在安排區角活動時就要把閱讀區與相對比較吵鬧的區角分開!這樣就可以避免相互干擾!在家裏,當孩子在閱讀時,家長要保持安靜,不要大聲說話或者看電視!

其次,精神環境方面。幼兒的言行方面大多來源於模仿。幼兒長時間生活在一個閱讀氣氛的家庭裏,久而久之孩子會潛移默化的受家長的言行而影響。所以,家長應該利用節假日有意識地帶孩子到圖書館或書店裏去,在圖書館裏或書店裏孩子可以充分的感受到濃厚的讀書氣氛,足以令孩子沉浸其間,樂不思返。讓孩子感受一下另一種閱讀氛圍,開闊孩子的眼界。孩子在這樣的氛圍當中怎能不會去產生閱讀的意念呢?

四. 有技巧地指導幼兒閱讀。

首先,要教幼兒學習按頁碼順序看書。幼兒對數字都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教他們按頁碼順序翻閱圖書,不但使他們對數字的認識加強而且還會掌握看書的方法並養成習慣。其次,還要教他們學習按從左向右,自上而下的順序看書。在看書過程中,幼兒親自感受到圖書是一頁一頁組成,故事是由一幅畫一幅畫有序地接下去看,這樣才能知道故事內容。接下來就是幫助幼兒把相關的知識經驗與當前的故事閱讀聯繫起來。幼兒之前的知識經驗,會影響到他們目前的閱讀理解。事實上,幼兒在閱讀任務中所用到的先前的知識經驗,不僅僅是與主題有關的漢字經驗,教師還要時刻有意識的利用幼兒已有的經驗,促進當前的學習和理解。

指導方式有:

1.提示接受的方式:孩子在聽教師講解圖畫內容的基礎上,學習觀察畫面內容,指出對應的圖畫內容,理解書面語言,從而產生閱讀的興趣,積累閱讀的經驗,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種方式比較適合年齡小的孩子。

①、教師可在指導過程中針對畫面內容設計不同的問題,如:這是什麼地方?有誰?他在做什麼?他的表情怎樣?等等,以激發幼兒進行思考,加深對畫面的理解。

②、一頁一頁講解,加深理解:教師翻開書的第一頁,生動形象地邊講述邊指給孩子看畫面,第一頁內容講完後翻看第二頁,再邊講邊看,一直講到最後一頁。這樣孩子一邊聽一邊看,就可以加深對圖內容的理解。

2,啓發探索的方式:孩子在老師提供有關閱讀內容主要線索的基礎上,查找、指認、討論、理解內容,從而發展幼兒閱讀中的思維、想象、觀察、表達力,培養幼兒獨立、自信的良好個性品質。這一方式適宜於年齡較大的孩子。

①、在講述指導過程中,教師要明確講述要突出主要內容,並不是講得越多越好。因爲孩子在講述時,往往有時會出現語法不對,脫離畫面的現象,以至講述的內容比較長而且凌亂。所以,教師在引導幼兒擴散性講述的基礎上,還要提醒他們用簡短的語句講述每一幅畫面中各個情節的內容,再從頭到尾組成一個完整的故事。

②、先提問後回答,培養孩子的觀察力、注意力和思維力。教師根據圖片內容,在孩子看圖書之前先提出幾個主要問題,引導孩子先看圖書中的主要對象和內容,然後再看次要的東西。這樣通過提問可以集中孩子的注意力,促使他們有目的地觀察,以激起他們閱讀的願望,發展孩子的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③、要求孩子複述故事,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孩子初步學會看圖書的方法後,教師可以給孩子適當提一些要求,如要求孩子在看完圖書後,把故事的內容複述出來。這樣,就更能促使孩子仔細認真地看圖書。

五.親子共讀 爲孩子樹立良好的閱讀榜樣。

使幼兒愛上閱讀不光是老師的責任也是家長的責任!因此,親子共讀,爲孩子樹立良好的閱讀榜樣是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有的家長自己看電視,打遊戲,而教孩子去看書!孩子這是有讀書的慾望嗎?而美國讀書協會前主席魯斯·格雷沃斯先生說:“還有一些家庭中有一種怪現象:父母喜歡看書 卻往往等到孩 上牀入睡之後才坐下來看 結果 孩 竟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爸爸媽媽也喜歡看書 真可惜!”對此 專家們認爲 在家裏 父母應儘可能多地和孩 在一起看書 做孩 的閱讀榜樣 同時 還可經常與孩 一起交流讀書的方法和心得 鼓勵孩 把書中的故事情節或具體內容複述出來 把自己的看法和觀點講出來 然後大家一起分析、討論 如果經常 樣做 孩 的閱讀興趣就可能變得更加濃郁 同時孩 的閱讀水平也將逐步提高 父母是孩子們最貼近的老師,家長的舉動莫不影響着孩子的成長,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父母、家長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舉動,每一個眼神,甚至看不見的精神世界都會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去圖書館借書,讀書。有這樣一個家長,她在假期與孩子一起借了50本書,孩子不喜歡看的書,她先看,然後放在家裏顯眼的地方,不露痕跡地提出問題,吸引孩子去看,進而引導孩子讀他不願意看的書,讓孩子與書交朋友,而不是與電視,遊戲機交朋友!我真心地希望我們的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時時處處做孩子們的表率與楷模,營造閱讀的氛圍。

六.閱讀要有固定的時間,要持之以恆。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偶爾做一兩件好事並不難,難得的是一輩子都做好事。同樣的道理,孩子要偶爾找點時間來閱讀並不難,難的是每天都進行閱讀。但是,我們還是要讓孩子堅持到底,因爲只有堅持纔會養成每天閱讀的良好習慣!首先,在家裏家長就要堅持每天和孩子一起找出適當的時機進行閱讀。研究表明,孩子自睡前的記憶比較好,更容易記住閱讀的內容和情節。筆者的孩子三歲多一點,很喜歡看書。尤其是每天晚上睡覺之前都要先看一會兒書才肯睡!於是在講《老鼠,小鳥,香腸》的故事之後孩子顯得比較感興趣,在提了幾個問題之後說明天還要講這個故事。於是筆者在第二天的晚上又將這個故事講了一遍,在講的過程中有的故事情節孩子已經能夠講述出來了!所以,睡前的親子閱讀是親子共讀的一個良好的時機。在幼兒園,老師也要給孩子每天要安排一個恰當的時間讓孩子自由的閱讀。使孩子覺得閱讀就像我們每天都要刷牙洗臉一樣,是一種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樣持之以恆以後孩子就自然而然的把閱讀當成一種習慣了!

總之,播種一個行爲,收穫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收穫一個個性;播種一個個性,收穫一個命運。早期閱讀對幼兒的成長進步產生重要的作用,它們是幼兒增長知識,開拓幼兒眼界的途徑,對幼兒進入書面語言階段的閱讀將產生深淵的影響。我們只要家園合作正確有效地開展教育,就能不斷培養和提高幼兒的閱讀能力,爲幼兒今後的發展打下紮實的基礎。

讀書後的心得體會 篇6

書是人類文化和素質進步的階梯,對於我們擴大視野,提高素質有着積極向上的影響,所以我們的多讀書,多看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由此可見讀書對我們來說有益無害。讀書的時候同時讓我們快樂,所以說讀書心得體會那就是生命在於讀書。

書對於大家來說並不陌生,我們從小的時候就開始學習,所以說書本是我們的朋友,一直伴隨着我們長大。書讓我們的視野更加的寬廣,自身的修養不斷的提高,對於未來的事物和即將發生的有了自己的想發和認識。讀書讓我的生活更加的充實,讓我的生活更加有了意義。

讀書心得體會在於讀書讓我充滿知識。老師曾說過我們每天要閱讀幾千字的文章,我曾經想每天讀這麼多書,學這麼多知識,我們的腦袋裝的下嗎?但書本告訴我人腦比計算機的容量高一百倍。一個人用其一生的時間和精力學習,大腦也是裝不滿的。所以我們不用擔心大腦的容量,知識是學不完。我們要用書來充實自己,賦予自己無限能量。有一句名言是這樣說的:不讀書的人只生活在現在,而讀書的人生活在過去現在和未來。

爲什麼有些同學還會面對書本唉聲嘆氣呢?我們應該慶幸自己每天沉浸在書的海洋中,能接受無窮的知識,這也是一種享受。書是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同學們,讀書既能豐富我們的可餘生活,有能開闊我們的眼界。高爾基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讀書吧,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的有意義,讓我們的素質更高,能力更強。

讀書後的心得體會 篇7

讀書,可以更新我們的理念;讀書,可以改變我們的現狀;讀書,可以提升我們的精神;讀書,可以陶冶我們的品性;讀書,可以激發我們的職業智慧;讀書,更可以支撐我們的教育生命;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提出的,教師“每一天都要用智力財富來豐富自己。”當然,我們也不能爲讀書而讀書,一定要把讀書自覺地和教育教學改革和實踐的研究結合起來,用讀書指導實踐,用實踐指導讀書,這樣的讀書纔是最有用的讀書,這樣的讀書纔是有生命的讀書。

在一定意義上說,一個人的精神成長史,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推而廣之,一個學校的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風,無不與這個學校的讀書學習風氣相關,心得體會《讀書後的心得體會》。讀書是一個學校生命力之源泉,也是學校文化建設的基矗如果我們的學校、我們老師,都能有“讀書工作化”和“工作讀書化”的目標追求,並不斷爲之實踐,那麼我們就將在理想的教育改革和激烈的教育競爭中佔得先機,並展現出無限的生命力。

讀書後的心得體會 篇8

國小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最近讀了《賞識你的學生》一書,讀後感受頗多。全書用許多生動的案例詮釋了“期待效應”試驗、“需要層次”理論、“多元智能理論”等教育理論知識,闡釋了實施“賞識”教育的重要性、可行性,通過一個個令人扼腕嘆息的教育故事,喊出了教師要善待每一個生命的教育理念。

一 、讓人人都享受一份關愛

德育需要一種寬鬆、寬容和溫馨的環境,對學生偶然的錯誤和閃失,不要過分求全責備,因爲教師偶爾也會有背離道德的言行。學生在形成良好品行的過程中,尤其需要教師的關愛。愛,是一種重視,一種呵護。我們要站在珍視每個生命價值的高度去關愛每個生命個體的成長,像呵護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去保護學生的自主發展權。我們要重視每個個體的存在,每個人都是同樣重要的。所有的人都應該得到發展,不管是優秀的,還是發展有困難的,甚至是家庭特殊的,要不帶任何功利的

心理學家威廉·傑姆士說: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別人的欣賞和讚美。因此,當教師能夠以“賞識”的言行對待學生,就會激勵起學生無窮的勇氣,喚醒他深埋的潛能,鼓舞他向着成功之路大踏步前進。而要讓教師擁有“賞識”這一法寶,根本就是要激發起教師的愛,讓教師出於愛來工作,而不僅僅把教育當成一個職業或是一種謀生的手段。“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中傾注了愛,教師就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欣賞孩子每一個幼稚的想法和行爲。教育中傾注了愛,教師就會以寬容之心對待孩子,理解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教育中傾注了愛,教師就會理解、接受、運用“賞識”這一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教育的花園中耕耘

二、讓人人都享有一次機會

“以人爲本”,“一切爲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是新的課程理念。每一個學生的潛力是巨大的,而發展潛能的金鑰匙就是自信心。學生在形成良好的品行過程中,尤其是後進生特別需要教師的鼓勵和表揚。鼓勵和表揚的力量大於批評和處分的力量。學生在校接受教師的表揚和讚揚中,他會自覺地放大自己的優點,對自己表現出強烈的自信,極力使自己變得優秀,一些不良的品行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消除。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賞識。“賞識”這個詞,《現代漢語詞典》給出的解釋是:認識到別人的才能或作品的價值而予以重視或讚揚。這就告訴我們每一個教育者都必須首先認識到學生的才能,然後再予以重視和讚揚,要有針對性。也就是說並非“拉到籃裏就是菜”,胡亂指着學生的某一言或某一行大加讚揚、誇獎之能事,而是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賞識。賞識是一門藝術、一門學問,是教師的一門必修課。教師要通過不斷的鑽研、深入的學習,掌握賞識這一有效手段,並在適當的時機、合適的場合發揮其最大的作用。

三、賞識不是萬能的,但可以接近萬能。

《賞識你的學生》中無數的成功者的經歷都告訴我們:外因並不是決定因素,內因才決定了事物的最終走向。學生的成長應該是學生自己的事,只有調動和依靠學生自身積極因素才能真正做到。美國作家巴德·舒爾伯格七八歲時寫了第一首詩,母親對他的評價是“精彩極了”,父親的評價恰恰相反:糟糕透了。從母親的“賞識”聲中,他得到了愛的力量,那成了他今後靈感和創作的源泉;從父親的批評聲中,他得到了警告的力量,於是不時提醒自己“小心、注意、總結、提高”。在這兩種力量的鼓勵下,他終於成爲一個著名的作家。透過這個事例,我們可以認識到,賞識是很多促進學生成長的催化劑中的極爲有效的一種,它能夠激勵、喚醒、鼓舞學生內在的積極因素,從而使很多的不可能成爲可能。

很多時候,我們怨天尤人,埋怨學生不夠聰明,埋怨好心得不到好報,靜下心來,想想平日裏那些毫不起眼的孩子,那些盡惹我生氣的寶貝,原來也都有可愛的一面。猛然醒悟: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只是有時匆忙的步履,泥濘的心情遮掩了我們的雙眼;繁瑣的工作,忙亂的頭緒,鈍化了我們的敏銳;成績的鐐銬,升學的壓力擾亂了我們的心智,所以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學生的缺點,而忽略了那一雙雙天真的眼睛,那一顆顆純潔的心靈。他們需要老師的關心和認可,需要老師的呵護和鼓勵,即使因爲無心犯了錯誤,也需要我們的老師溫和地指出,他們需要的是引導而不是指責,是真誠而不是僞善。他們是成長中的孩子,需要盡情地沐浴陽光,吸吮雨露,需要風雪的磨練,鮮花的簇擁。他們是最爲敏感的一個羣體,能準確地識別老師對他們的幫助是出於關愛還是僅僅是功利的表現。所以教育應該是牽手,是澄明,是溫情,是質樸,是師生間的彼此信任,相互尊重,互相理解。所以要學會賞識你的學生,先學會從心底去愛他們。

賞識學生,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孩子來看待,挖掘他們的閃光點,理解學生、相信學生,不斷地鼓勵表揚他們,我想我們也一定會得到皮格馬利翁效應的。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詹姆斯說過這樣的話:“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質就是被人賞識的渴望。”無論年齡大小,地位高低,人們都希望得到別人的不同,都不會拒絕別人的讚揚,來自別人的讚揚或獎勵,都會令被表揚者產生愉悅的情緒體驗,那麼學生也一定會朝着你引導的方向前進的。

讀書後的心得體會 篇9

不是玩電腦就能感受到樂趣;不是看電視就能感受到樂趣;不是聽音樂就能感受到樂趣;不是逛街就能感受到樂趣。其實,讀書也能感覺到樂趣。

放學後,揹着書包,踏着輕快的步伐,來到一個我最喜愛的地方——圖書館。在這兒,有無限的情趣,這種感覺是無與倫比的。

來到一個角落,拿着昨天未讀完的書,沐浴在其中。書中,我與詩人同行。我感受了李白“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壯志;感受到了李白與孟浩然之間“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友情。看到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看到了“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瀟灑。我讚歎蘇軾“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中狼”的豪邁;同情“富漢不知窮漢飢”的痛苦;嚮往“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自在。

書中,我明白了“不經歷風雨,哪能見彩虹?不經歷挫折,哪能見成功?”清楚了“挫折也是一件好事”感悟到“生活中的理想就是爲了理想的生活,我們要揚起生命的帆”沉浸在書中,一切煩惱一掃而空,有的只是快樂和啓迪。

啊!讀書讓我感受到了樂趣,書像睿智的學者,博學的老師,給了我無限啓迪。書,我要一生與你在一起!你願意嗎?

讀書後的心得體會 篇10

《教師的智慧》讀書心得體會

《教師的智慧》,這本書已經不知道被我看了幾遍了,可是就死被書中的一個個教育案例和故事吸引。書的作者焦曉駿,中國教育學會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會員,江蘇省教育學會新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蘇州工業園區第十中學副校長。曾任中國小英語教研員,多年來專注於英語教學研究及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獲“中學英語學科帶頭人”、“高中英語教學能手”等稱號。在各類報刊發表文章100餘篇,出版《教師的智慧》、《高中生一定要上的12堂英語寫作課》、《網絡,讓我歡喜讓我憂》等著作。看着書上一張小照片和這小段簡介,心中升騰的是無限的敬佩。因爲書中的一個個平凡的小故事卻在他的筆下引出一個個不平凡道理,更彰顯着他爲人師的智慧。

此書分爲“智慧使者、人文校園、冷描熱點、歲月頁碼、修學英國、漫步英倫”六部分,每一部分那一個個生活中的小案例,作者用他的細膩和善於發現積累的一個又一個的案例,並讓這些案例在專業理論的指導下更富有意義地發展着。其實,在我們的身邊,各種各樣的案例總是持續不斷地在上演着,每個孩子都用自己與衆不同的方式上演着一個個生動的案例,而這些案例在我們不同的關注中以不同的方式發展着,而我們的細心觀察和發現並引導會讓孩子有不同程度的進展呢。仔細想想當自己面對學生時的沮喪和抱怨,自己就是缺乏了這樣細心的關注。

書中圍繞諸如“公開課與日常課”、“師生衝突怎麼辦”、“優質課到底誰說了算”等一個個教育場景對教師行爲、表現、主張、反思與感悟進行忠實記錄,可是在字裏行間,感受到的是教師智慧的閃現和脈動。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對治班的看法——治班若烹小鮮,做菜燒飯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不是什麼難事,關鍵是怎樣做出美味來,那真的是一門技術和藝術呢。從中也讓我深刻體會到身爲一名班主任,我們更應該是個理智、明智、博愛的人。因爲當我們懷着快樂博愛的心做出來的飯菜,裏面充滿了愛的味道,纔是最美味的。今後的工作中我會這樣做:

做一個理智的教師。我是個情緒化比較嚴重的人,總是率性而爲,而總是控制不住。任“江山易改稟性難移”來安慰自己。其實教師不僅要情感充沛,而且應理智健全。在教育活動中,情緒的躁動、難言的苦惱是難免的,需要用理智去剋制,需要用理性去引導。所以自己以後要多讀書,多爲孩子,同事、家人服務,多思考一下所面對的問題多角度多方法的設計解決預案,解決問題以理服人,纔會用理性的光芒去照亮黑暗的心靈。

做一個明智的教師。《教師的智慧》這書的主旨就是要教師做個明智的人。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明智的教師是改革的積極參與者、主動調適者。因爲明智的人,善於明理,善於辨析;明智的人,善於把握大勢所趨。面對教育方式多樣的今天,採取哪種方式來處理師生關係、解決衝突和問題,反映了教師行爲的明智程度。所以我要積極參與到現今的教育創新中去,多學習理論知識,多向同事學習治班教學的經驗,豐富提高自己。

教師是一個博愛的人。關愛每一個學生是師德的靈魂,寬厚仁愛,有理有節,人性豐滿,纔是教師的德智情懷。面對學生充滿愛與關懷,面對知識,充盈渴望;面對同事多關心。處理好師生、同事之間的人際關係,讓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豐滿而快樂。

《教師的智慧》一書讓我看到教育是一種行動的藝術,身爲教師要不斷地讀書學習,要時常重新認識自己,在工作中不斷思考,在思考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不求做到最優秀,但求做個學生心中的好老師。

讀書後的心得體會 篇11

《做一個幸福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書名是《做一個幸福的教師》。什麼是幸福?幸福是人生的主題,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纔是快樂和陽光的,追求幸福是每個人的畢生所求所願。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想自己有所成就,每天都在尋求幸福的人生,但是,並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得到幸福。原因是對幸福缺乏認識、感悟和理解,還記得小時候的語文課本中就有對幸福的闡述,它非常生動而具體地告訴人們:幸福是夏日的井水;是雨後的朝陽;是雪中送炭;是爲他人忘了自己;是給別人帶來快樂。可作爲一名普通的教師----幸福在哪裏?

教師職業的勞心勞力、社會地位、勞動報酬確實很難輕言幸福,特別是每天面對一羣可愛的孩子有時也感覺不到幸福,但這並不意味着就沒有了教師的職業幸福感,事實上很多教師在享受着教育、體驗着幸福,他們以多元、多姿、多態的幸福觀詮釋着什麼是教師的幸福,怎樣才能在平凡、清貧、煩瑣中不斷汲取幸福和快樂的元素。其實對於教師來說,是否能時時處處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爲這不僅僅影響着其人生是否快樂,更影響着學生,只有教師幸福,學生纔會感到幸福,特別是我們這羣缺少幸福的孩子。那麼教師如何去感受幸福呢? 首先,要懂得享受課堂。課堂是教師生命最重要的舞臺,一個懂得享受上課的人,課堂便自然會成爲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臺,營造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和學生一起痛苦、一起歡樂,你就會少了許多教學的焦慮和煩惱。

其次,要懂得享受學生。教師職業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學生的成功和他們對你的真情回報,影響教師職業幸福感的許多不利因素都可以從學生對教師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彌補。但要讓學生感恩你,你就必須學會感恩學生、呵護學生、尊重學生,真正做到這點並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權威,那也許你會離幸福更遠。幸福不僅僅來自工作,更來自生活。家人、朋友、閒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許手頭錢是有點緊,但還得學會捨得用杯水車薪中的一水一木去買些喜歡的書、買件心儀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個會、旅趟遊。開朗、豁達的生活態度、自覺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

第三,要懂得研究教學。把教學工作看做是一種簡單的重複,那必然厭倦,也無言幸福。應把研究教材、教學當成提高自己素質的必走之路,應把教學作爲自己實現人生價值的一個體現。

其實,教師的職業幸福是一種心態和狀態,也是信念與追求的體現。教師是精神的“傳道士”,必須擁有好的心態面對工作和社會,這與我們的幸福“魚水情深”。心態決定狀態,有了好心態就有了好心情,心情是可以傳遞的,教師是愛的事業,有了好心情,就能笑對生活,就能愛每一個學生,同他們“打成一片”,非常專一的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就能通過言傳身教讓學生陶醉,接受情感的洗禮、引導和激勵。況且,有了好心態,就會少些煩惱多些快樂,少些狹隘多些豁達,就會視教師爲一種藝術,在忙碌之中、創造之中收穫更多的幸福,樂此不疲雖苦猶甜。我認爲,當我們教師的勞動被他人、社會認可時,必然會帶來無比的快樂,會被幸福緊緊“包裹”。

我想,教師的職業幸福就是來源於平凡、忙碌而又充實的每一天。這也許正是所謂天長地久的幸福吧!那麼,我也會說我愛教師這個職業,我也會爲教師這個光榮的職業貢獻畢生的精力。

讀書後的心得體會 篇12

12月份到大良樑球居圖書館辦了一張借書證,隨便借了兩本圖文並毛茂的文化書:《英國人這樣過生活》——胡蕙寧著。《美國人這樣過生活》——張懿文著,上班的時候沒時間看書,一直到了寒假才能靜下心來看書,今天終於把兩本書看完了,並兩本書的異同進行對比,感覺特別的紮實。在經常遨遊於網絡,反而覺得心不夠塌實,有點煩躁。看書倒讓人能靜下心來,好好欣賞知識文化。精讀這兩本書後,有點兒體會,下面簡單陳述一下。

這兩本書都是從人的衣、食、住、行,育、樂六方面介紹各自國家的特色,也讓我瞭解一下外國文化。

飲食方面:

兩國都追求生活的便捷,特別是英國人,喜歡外賣,三名治等方便食品,而且英國人吃食物的味道很重,特別的喜歡吃甜食,巧克力、布丁則是他們酷愛的食物。這也是英國人過於肥胖的原因之一吧!相對而言,美國人爲了健康,還會注重似乎物的營養含量,主要原因也許是美國人“體積”比較大,不得不注重食物的營養結構。與中國消費者相比,美國人購買食物除了查看關鍵的生產日期外,還會仔細研究食品營養標籤。而且看標籤還有個名堂呢!如果標籤第一個標的是食物的主含量,如果食品中主含量與標籤不一致,那麼這些食品就是“假貨”。更令我吃驚的是,美國人給寵物購買食品也會關注營養標籤。或許這是美國人購買習慣吧,又或許是美國人遵循的“You are what you eat ”的原則吧。單詞“Brunch”,當我看到書的解釋,才知道原來它是早餐“breakfast”和午餐“lunch”的組合詞。由於美國人也喜歡比較晚起牀,吃完早餐再吃午餐就顯得太飽,所以新流行出“早午餐”的餐廳。(其實也相當於現代順德人也喜歡把喝早茶當作是“早午餐”了。)

衣着方面:

英國人喜歡用衣着打扮來展示自我風格,無論任何時候,他們都敢大膽嘗試。而且英國人很注重“頂上功夫”,認爲佩戴帽子就是對別人的一種禮貌。在美國購買衣服則有點特殊,在美國購買東西都歡迎退貨(物品全新、收據齊全)。比如部分人買了衣服回家後發現不好看,可以拿收據退回。但是部分人則轉空子,把新買的衣服的標籤包裝好,保存好收據,把新款的衣服穿一下,趕上個時髦show一下。事後可以理直氣壯地說,“由於不喜歡這款式,全新的,要求退貨。”所以在美國買衣服小心碰上個“二手貨”哦!

出行方面:

最欣賞的是美國人郊外旅遊的露營車,他們都習慣了過上野營式RV生活。

居住方面:

美國人非常注重房屋附近的綠化等公共環境,由於裝修工作工時費比較高,美國人想重新裝修自己的房子,大部分都會選擇親自動手。而英國人則喜歡翻新舊房子,也熱衷於翻新舊房子轉賣。

教育方面:

美國人教育奉行“自主”,把一切自由歸由孩子,而中國的兒童則是“有耳無嘴”。英國人則比較喜歡幽默作風。英國人的自卑與自大的特點很明顯。

享樂方面:

英國人以“派對不夜城”爲最愛,而美國人則以Party all the time”的生活。兩過人都不乏於及時行樂。都是以“Party”爲中心。

其實這兩本書的作者都不是本土的,都是外國人來到英國,美國後居住發現而寫下這兩本書的。所以介紹的都是比較簡單,挑選一些特別的來分享一下。過精讀這兩本書,外國文化略有增長。也讓自己對英、美兩國人的生活有了部分了解。

讀書能讓人增長見識,繼續努力,多讀書,讀好書,讀自己感興趣的書,在寒假好好爲自己充電。加油~~~

讀書後的心得體會 篇13

學生考完試了,在家閒暇時間,讀了本《欣賞教育》一書,我反思自己平時的教學及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談談粗淺的感受。

在我的理解中所謂賞識、欣賞就是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充分肯定學生,通過心理暗示,不斷培養學生的自尊心,不斷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從而使學生不僅有勇於進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斷進取的動力。因而,欣賞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一種激勵,一種鼓勵。一個沒有受過激勵的人和一個受過激勵的人,其能力的發揮有着明顯的差別。所以,在學習過程中,激勵的存在至關重要,任何學生,不管是優秀生還是後進生,都需要不斷的激勵。

希望得到別人尊重和得到別人欣賞,是我們每一個人人性中最本質的追求。欣賞教育在教學中的作用是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目的。日本心理學家永多湖輝曾說:“在每個孩子身上都蘊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潛力。每個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潛能隱藏在每個孩子的心中。”欣賞教育最大的奧祕就在於時時、處處、事事在心靈深處堅信孩子行,承認差異,允許錯誤和失敗。讓每一個孩子時時都能感到自己能行,自己是一個好孩子。讓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

但是,很多孩子都有這樣一種很普遍的心理:在課堂上不願開口,他們害怕自己說錯了會被老師批評或被其他的小孩子笑話。這時,“欣賞”這一利器的作用就表現出來了。欣賞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大膽地開口,不怕說錯,儘量讓每一個學生的思維和表達都得到鍛鍊,體會學習音樂的快樂。

講到“欣賞”,我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也在積極的嘗試,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有些學生膽子大,樂於表現自己,而有些學生由於羞怯心理怕開口而不願表現自我。鑑於學生的這種差別,在教學中我就做到心中有數,問題也能做到難易適中,當學生回答正確時,我總是面帶笑容地說:“你真棒”“你很聰明” “有進步了”…並有時獎給他們一些小獎品。這個時候,學生很激動,心裏面有一種成就感。隨之而來的就是整個課堂的學習氣氛就被調動起來了,學生積極舉手發言,樂於開口說。

讀了這本書後,使我明白了在教學活動中欣賞與激勵的重要性,我會將它作爲自己教育學生的座右銘。教育是一門藝術,這本書詮釋了這門困擾着許多老師的藝術,同時,也給予作爲教師的我許多啓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