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範愛農400字心得體會(精選7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76W

關於範愛農400字心得體會 篇1

《範愛農》是魯迅實踐自己“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的爲文主張的典範作品之一。今天閱讀此文,它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前後的社會狀況與一個普通的進步知識分子的悲劇命運所具有的歷史認識價值,倒有可能退居次要,因爲散文的容量畢竟比不過他的小說。然而,那蘊寓於平實冷靜的敘述筆調之中的真誠深摯的感情,卻躍居首位,深深地感染着我們。

關於範愛農400字心得體會(精選7篇)

直面自我,纔敢直面世界。魯迅正是帶着自我批判的歉疚心情描述對範愛農的最初印象的:“白眼看雞蟲”的傲態,“鈍滯”而“冷”的話語,“離奇”而“可惡”的表現,使“我非常憤怒了,覺得他簡直不是人”。這樣寫一下子就勾勒出人物的獨特形象,同時也毫無掩飾的暴露自己的偏狹。“中國不革命則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須將範愛農除去”這讓我們想到阿Q對王胡和小D的態度,先生的這種自嘲,使文章一開始就帶上無比真誠的感情色彩。

有了真誠,才知己知彼、論世,而能夠客觀地、本質地對待世界和人,也纔可能有真誠。真誠是貫穿全文,並推動敘事發展的感情動力線,這條線,有兩條線索交織構成。一條記敘和範愛農的交往過程,一條抒寫對範愛農的逐步理解。使用精煉、傳神的白描手法,刻畫其外貌、言談、舉止、,表現人物性格。同時也運用襯托對比手法,突出人物的內在思想與淒涼境遇。一位樸實、平凡、耿直、孤獨而又軟弱無力,渴望革命,追求革命,不願與舊勢力同流合污卻最終被吞噬的知識分子形象躍然紙上。在刻畫人物的同時寫出對人物的理解過程。誤會的消除,友情的交往,共事的經過,死因的疑惑,無不貫注着真摯的感情……

讓我們從情感中領略魯迅,品味魯迅,或許你會發現一個正義而又多情的情感世界。

關於範愛農400字心得體會 篇2

“舊朋雲散盡,餘亦等輕塵。”1926年的冬日,讓作者深沉地、衰痛地悼念和追懷自己的知己――範愛農。

那時的他們,曾在日本發生過爭執――只是爲了電報的事,然而後來,兩人成了好朋友。在因“經費案”而回到南京之後,又在兵們襲搗後,作者又突然得知愛家的死訊。

這樣一個水性好的人,何嘗不是自盡呢?這樣一樁自盡,又何嘗不是被“知識”社會所逼呢?知識社會之所以如此,那麼,又是因爲什麼呢?難不成是因爲自古以來的歧視與排斥?但是知識分子也有善惡之分的啊!從“焚書坑儒”到“文~”,這就是“知識”社會了吧!但是,政府啊,你們好好想一想,如果沒了知識分子,中國,還有發展的餘地嗎?

要說知識分子,惡的,最顯著的就是秦檜吧,那麼像他這樣的,會多嗎?

大部分都是善良的知識分子!古代有屈原、杜甫、文天祥,近現代還有錢學森,他放棄了美國優異的績業和前途,一心回國,創造了原子彈、氫氣彈,他也是知識分子;以及地理學家李四光,數學家華羅庚……從古至今,知識分子比比皆是,然而誰又能擦亮雙眼,正確認識“知識”社會呢?

知識社會!又是誰正不斷編織它、澆灌它呢?

關於範愛農400字心得體會 篇3

朝花夕拾,早上掉落的花,傍晚的時候撿起。意爲重拾往事,舊事重提。《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所寫的一部回憶性散文集,裏面記錄了很多關於魯迅先生的溫馨回憶。閱讀這本書,讓許多人體會到了兒時的記憶,也不禁想起關於自己小時候的點點滴滴。

在閒暇之餘讀到了一篇《朝花夕拾》的文章,《範愛農》,從而有一些感受。

一開始的時候,魯迅先生不太喜歡這個人。“這是一個高大身材,長頭髮,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總象在渺視。他蹲在席子上,我發言大抵就反對”這句話運用了外貌、神態、動作的描寫,生動形象的寫出了愛農先生的樣子,表達了魯迅先生對他的不滿。

當時因爲範愛農先生的不屑,魯迅先生是憤怒的,這個人面對自己的先生被殺,竟然如此冷酷,絲毫沒有惋惜之情。“殺的殺掉了,死的死掉了,還發什麼屁電報呢。”“何必推舉呢?自然是主張發電的人羅——。”這兩句話又看出了範愛農的不屑,也表達出了他對魯迅的不滿和不喜歡。

不管當時的現實社會如何,我想,有一個朋友終究是不錯的,即使有誤會,時間也會消磨,最終總會看清雙眼,冰釋前嫌。但時間也是不等人的,所以珍惜朋友珍惜來之不易的友情。

關於範愛農400字心得體會 篇4

範愛農這個人無論在那個時期(日本留學時期、辛亥革命時期、民國建立)都是個不合時宜的人。在日本留學時,徐錫麟被殺後,範愛農那冷漠的表現在魯迅筆下完全冷凍住了,無論是什麼讀者,我想都會和魯迅一樣討厭這個人,討厭這個離奇而可惡的人。而在辛亥革命時期,他的形象竟是來了個600°大翻轉成了個辦事兼教書,實在勤快得可以的人。之前的誤會消除了,人們對這個角色的警戒也消除了,而魯迅也和範愛農成了親友:談革命、揭露軍閥、爲紹興的光復而喜爲做學兼工作而戒酒、範愛農也會時時爲魯迅擔心!讀者們剛對這個角色起了好感,可魯迅的筆鋒又一轉似乎將範愛農世界的天和地換了個個兒!革命失敗後,範愛農和之前那個令人生厭的留日學生沒什麼區別了。可畢竟朋友一場,在得知範愛農溺死後,魯迅心感悲涼,涼如夜半寒水悽慘而離奇地去了!魯迅覺着社會對範愛農的死造成很大的影響,於是,魯迅開始反思與批判,用筆桿子與黑暗戰鬥!

關於範愛農400字心得體會 篇5

最近總是在翻看《朝花夕拾》,總以爲魯迅的文章每一段時間段讀都會有不一樣的感觸。於是又捧着書本讀了起來,今日讀到的這篇文章是《朝花夕拾》這本散文集中的最終一篇文章,是魯迅先生追憶好友的一篇文章《範愛農》。

對於範愛農這個人物的表現手法,魯迅先生似乎用了先抑後揚的手法來傳達對人物的評價。開始在日本留學的時候,因爲徐錫麟的事情,兩人的矛盾頓顯。無論範愛農至於先生,還是先生至於範愛農,兩個人都是不太對付的,範愛農不喜歡先生溢於言表,先生確實覺得範愛農可惡的可先革命便將他革去!可見,二人在日本留學之時,關係是相當不妙的。

魯迅先生本與範愛農並無任何瓜葛,但在回國以後,兩人卻又偏偏再次相遇,並且還很好地化敵爲友了。經過不斷的`交流,兩人對社會的改革夢想,都是讓他們成爲無話不談的摯友的催化劑,再之後機緣巧合,兩人還成爲了同事,這樣的階級感情又深了一步。可惜,有聚終有散,範愛農與先生亦是因爲工作原因而分別。

縱觀範愛農的一生,從他在革命前不滿黑暗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後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表現了他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先生用自我的筆描述了這位同仁,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表達了尊敬。

範愛農終是無法在這樣的一個黑暗的社會立足的,他內心的痛苦悲涼或許真正僅有先生能和他產生共鳴吧。範愛農生活越來越拮据,一天晚上,在醉酒之後,範愛農溺死於河中。先生亦不知到底是自殺還是失足。

世人皆醉,我獨醒的先驅者註定了是悲涼的一生,那段黑暗中,作爲這個脊樑的知識份子更是如此。讓我們向這位在黑暗中覺醒着的知識分子致敬吧!

關於範愛農400字心得體會 篇6

讀了《朝花夕拾》的《範愛農》,我非常感動,但也有憤怒。

《朝花夕拾》主要講:自己兒時的幾件事。有爲那幾個人感動,有爲那可愛的小動物打抱不平;還很同情它們;還有爲那名醫的治病態度和爲人,感到憤怒。整本書,都是從記憶中抄下來的。

我爲長媽媽感到非常的感動,雖然她有點缺點,但是她大方;我還向藤野先生表示敬佩之情和深深的感動。還從範愛農身上感到正義,範愛農覺醒了,明白中國現在做是錯的,可惜了;我從魯迅身上感覺到他愛護動物、同情小動物的好優點;我爲書裏那些名醫的態度而感到憤怒。雖然他們的醫術高明,卻並不對病人負全責,這絲毫不是好醫生的表現。

這裏面,最令我感動的是藤野先生,他沒有任何私心,不怕這個國家的學生,最後寫成一篇文章,上交給國家,促使萬一這個國家的這個科目比自己國家強,他對她的全部學生負責任,真好!想想我自己,在教我表妹念字的時候,那些難的文章,故意不教她念,現在看來,我錯了。我以後,會對我答應的事情負責任!

關於範愛農400字心得體會 篇7

讀完魯迅先生的《範愛農》,想到了先生不是很佩服的詩人鄭愁予的《錯誤》,覺得很貼切,先生與範愛農的相遇相識相交都讓我想到“美麗的錯誤”這個詞,是同詩一樣美麗而充滿淡淡的卻拂之不去的哀傷,一種跨越萬水千山卻尋不到岸端的.心竭力盡之辛苦。

先生與範愛農是在誤解中相識的,這是文人間常有的美麗的錯誤,就如同蘇軾與王安石的“桂花”軼事,多是拳拳真心,終大白於事實。先生起初誤以爲範愛農舍不了舊什物舊禮教,範愛農攜帶的繡花鞋、範愛農若干人謙讓座席,使其留給先生迂腐不化的印象,不自覺間,先生就輕輕搖頭了,而範愛農則誤以爲是先生瞧不起自己,於是對先生大爲不滿,此後,數次與之作對,雙方鬧得有些不愉快。看起來似乎開始一點也不美,可時間總是公正的,幾年後,有緣人相遇,正是憑着過去的不愉快的深刻印象,他們如命定中人一眼辨出了對方。上天似乎有意留給這對文人冰釋前嫌的機會,在這個美麗的春末,他們相知相交,度過了一段風火知遇的日子。

只是,後來,因時因勢因錢,他們又分開了,魯迅前往南京,而範愛農的學監被罷除後不久範愛農溺水而亡。和大多數失意文人一樣,他也與這江南之水有着不解之緣,只是不知是自己投去還是的確是偶然,但這似乎已不太重要了。遺憾已經鑄就了。

那等在季節裏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愛農與先生的相遇亦如蓮花的開落,花開花落間,純白如洗、淡漠如風、出污泥而不染已不足以形容純樸的愛農的赤子之心,他就如倚樓長望的女子,期待着懂他惜他的人出現。也彷徨癡守過,也低迷傷心過,也輕狂不羈過,但終究等不來一個好天氣,先生達達的馬蹄爲他送來一陣福音,短暫的歡喜過後殘留無期的再等待與無限的哀傷。“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我想,先生在聽到愛農說“也許明天就收到一個電報,拆開來一看,是魯迅來叫我的”。是不是也會想到這句希望與失望交織滿含心酸、心有餘而力不足的近乎呢喃的話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