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黃河頌》讀書心得體會(精選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57W

關於《黃河頌》讀書心得體會 篇1

讀完《黃河頌》,我被黃河洶涌澎湃地浪濤震撼了,我被黃河偉大而堅強感染了,黃河,你生養了中華兒女,我們用什麼感謝你?你爲我們築起民族的屏障,我們用什麼報答你?你是我們民族的搖籃,五千年的古國文化,在你那兒發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這兒扮演。我們祖國的英雄女以你爲榜樣。

關於《黃河頌》讀書心得體會(精選5篇)

黃河,偉大堅強,像一個巨人出現在亞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體魄築成我們民族的屏障;黃河,歷盡風雨,堅強地度過了歷史的滄桑;黃河,浩浩蕩蕩,闖過風雨……

一聲聲浪聲,將我的心飄進了母親的懷中,母親用她的氣吞山河之勢領着我前進領着我奔騰,領着我感受母親的豪邁。人們盡情的吮吸着黃河,吮吸着母親的乳汁,他們渴望母親的愛撫,他們需要母親的滋潤。

人們都說母親是寬宏的,母親是無邊的,雖然我未曾領略過母親的魅力,但在夢中,在心中,母親用她的驚濤駭浪濁流宛轉,激勵着我,關懷着我。

關於《黃河頌》讀書心得體會 篇2

打開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可以看到版圖上有兩條大江大河。一條的長江,另一條就是黃河。

啊,黃河!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啊,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幾千年來,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

“一把黃土塑造成千萬個你我,靜脈是長城,動脈是黃河……”只要是中國人,不可能不知道黃河的。因爲中華民族是在黃河的懷抱裏繁衍生息的。黃河代表了中華民族不怕困難、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精神。

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北麓,全長5464千米,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九省區,最後注入渤海。

黃河啊黃河,古往今來有多少詩句來讚美你。“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這是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詩句。“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是詩人王之渙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啊,朋友!黃河以它英雄的氣魄,出現在亞洲的原野;它表現出我們民族的精神:偉大而又堅強……”這是詩人光未然站在黃河岸邊,唱出的一曲黃河讚歌。

“遙遠的東方有一條江,它的名字叫長江;遙遠的東方有一條河,它的名字叫黃河。雖不曾看見長江水,夢裏常神遊長江水;雖不曾看見黃河壯,澎湃洶涌在夢裏……”這是香港歌星成龍演唱的歌曲,曾經激勵過多少中華兒女!

我們應該發揚黃河精神,奮發向上,努力不懈,勇敢地向更高的目標攀登。因爲我們的炎黃子孫,因爲我們是黃河兒女,因爲我們是龍的傳人。

黃河,永遠在我的心中!

關於《黃河頌》讀書心得體會 篇3

《黃河頌》是黃河的頌歌,是時代的頌歌,是中華民族的頌歌,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堅韌不拔,永往直前的頌歌。古往今來,黃河以其雄壯的氣勢,奔騰在中國大地上,滋養着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

歌頌黃河就是歌頌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詩人採用象徵的手法,激勵中華兒女像黃河一樣“偉大堅強”以英雄的氣概和堅強的決心保衛黃河,保衛中國。

讀完《黃河頌》,我被黃河洶涌澎湃地浪濤震撼了,我被黃河偉大而堅強感染了,黃河,你生養了中華兒女,我們用什麼感謝你?你爲我們築起民族的屏障,我們用什麼報答你?你是我們民族的搖籃,五千的古國文化,在你那兒發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這兒扮演。我們祖國的英雄女以你爲榜樣。

我們愛你黃河,我們愛你中國!

關於《黃河頌》讀書心得體會 篇4

學完《黃河頌讀後感》,我心中的黃河是有着洶涌澎湃的氣魄,因爲黃河擁有着我們偉大的民族精神。

望着黃河滾滾的奔向東南,驚濤澎湃着的黃河,掀起萬丈狂瀾,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從崑崙山下奔向黃海之邊;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你,黃河。是一個堅強而又偉大的巨人,出現在亞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體魄,築成我們民族的屏障。

啊!黃河,你正面臨着嚴重的水土流失,泥沙淤積,生態環境便遭受着嚴重破壞。你正在瘋狂的叫,好似如鋼似鐵的一樣,你像燒着漫天大火,在燒着。

所以,黃河啊!你要堅持住,千萬不要放棄了,但你所流經的腳印,卻都會有滄海桑田之感,你有時像個活潑的小孩在自由自在的穿梭在壺口瀑布之間。我黃河雄渾博大的身驅突然被痙攣收縮,黃河似地下奔突出來的岩漿,發出無盡的雄偉轟鳴。黃河在歷經九曲迴腸的磨難後,帶着生命的重負,跳蕩中完成與病魔生命的格鬥。

我心中的黃河一定要是十全十美的,在爲着自己作鬥爭,我們的母親河啊!你哺育了非常多的人,而你卻像一位慈愛的老母親,把很多人養育成人,而你卻在歲月中漸漸地衰老了。

俗話說的好“歲月不饒人”。時間一天天過去,我們也一天天長大,我們的母親河——黃河 她的洶涌澎湃,讓我爲之振奮;她的溫柔纏綿,讓我難以忘卻。

正如“詩仙”李白所言:“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倒海不復還”。黃河在這裏劈開萬仞山,勢如破竹;又以雷霆萬鈞之速,奔騰過來,咆哮而去,萬浪翻騰,一瀉千里。

黃河水和黃河精神哺育了中華民族,中華民族在古老的黃河流域,演繹了一幕幕壯麗輝煌的劇目。

黃河文化影響了世世代代的炎黃子孫,也是所有的海外華僑爲之驕傲。

“風在轟,馬在嘯,黃河在咆哮。”這雄偉的歌聲唱出了黃河的風采,更唱出了中華民族的戰無不勝、奮發圖強的英雄氣概。

黃河文明以其巨大的凝聚力和創造力,帶領中華民族象奔流不息的黃河,奔向美好的未來。

關於《黃河頌》讀書心得體會 篇5

不論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熟人社會即鄉土社會,還是陌生人社會,都是由人組成的。而這個社會所體現的特性,從根本上說也就是這個社會中大多數人所共同擁有的特點。是這些特點決定了這個社會的特性。所以要談社會的特點,就必須先了解人。

世界上民族衆多,但幾乎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特點。這些特點就是他們在長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漸形成的,包括風俗,宗教等等。但是最重要的還是人的性格特點。一個民族的性格是他們在特定的地理環境中長期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希臘位於南歐,兩側分別是地中海和愛琴海,地形高低起伏,加上地中海氣候,是不適宜發展農業的。當雅利安人遷移到希臘時。面對不同的生存環境,他們選擇了不同的發展道路。適宜農業發展的地方,後來就建立起“半權力社會”。多數則選擇了航海貿易的行當,形成了“城邦社會”。航海就意味着不斷的變化移動,不可能長期和固定的人交往,同時也得不斷的和陌生人打交道。航海和貿易也不可能完全依附某一樣東西,所以他們之間表現出更多的競爭。不斷的移動和競爭最終帶來了一種崇尚自由的品性。在《聖經》中,時常可以看到先知們帶着自己的部落遷移,同時也由於自由和反抗壓迫等不斷地進行戰爭。

希臘是“城邦社會”他們的城邦是由不斷從外面遷移來的人組成的,而不是土生土長的,對城邦事務進行管理時,就必須協商,最後妥協,這就形成了名著的傳統。不僅城邦內部如此,各城邦之間由於力量相當,不能形成專斷,所以也表現出一種協商和妥協。

與中國一衣帶水的日本。由於地處島國,土地稀少,且多火山地震,生態環境惡劣,所以日本人對土地有着特別的渴望,同時也有很深的危機感,這也就造就了二戰時日本的“大陸計劃”,企圖征服中國,征服世界。在一部日本影片中,日本即將沉入海底,而多數國家對此置之不理,對日本移民也不斷排斥。這些都體現了日本民族沉重的危機感。也是由於這個原因,日本人給人以心胸狹隘之感,喜歡剖腹自殺的也只有日本比較常見。日本也是世界上壓力的民族之一。

所以一個國家所處區域的環境和天氣等對民族性格的形成有很大影響,中國也不例外。中國地處亞歐大陸東部,有長江和黃河兩條大河,同時是季風氣候,適宜發展農業,這使中國成爲古代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東部有漫長的大海,南部大多是高大的山地和丘陵,北有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西部則更有世界第一的青藏高原,在加上後來修的萬里長城,中國幾乎處在一個完全封閉的環境之中,而中國人也體現出更多的保守性。當然這只是大環境,最重要的原因依然是對土地的依賴,也就是處在農業社會中。農業對土地,氣候,水利有着特別的要求,一旦選擇一塊地後,人們便不願意遷徙。由於人口的增加等帶來的糧食的增加,也很少有人另外去開墾土地,而是通過精耕細作來增加產量。而精耕細作的技術也是祖上傳下來的,所以安土重遷,重傳統,不願對外開放。

東西方文明的不同,從根本上說是農業文明與工商業文明的不同。在氏族社會向國家轉化的時候,不同的文明選擇了不同的道路。社會制度是生產生活資料的分配方式,在氏族社會靠的是“武力”,在向國家轉化時,以中國爲代表的農業文明選擇了”權力“爲主導的分配,形成了高度集權和_封建社會,而以希臘爲代表的工商業文明則選擇了“財力“爲主導的分配方式的社會。除了性格和制度上的不同,在文化方面也有很明顯的表現。以哲學爲例,西方的哲學是思辨的,中國的思辨和保守二者兼有,而印度的哲學則是思辨性性最弱。

鄉土社會即熟人社會,有自己獨有的特點

首先是一個人爲中心的框架型社會關係。在鄉土社會中的社會關係,是以個人爲中心而發散出去的一系列社會關係。社會沒有給人安排具體的權利義務,在這個基礎上由個人自主形成各種社會關係,而是安排了一個框架,每個人把不同的人往這個框架上放。每個人都有父子,母子關係,但是每個人又都是不一樣的。社會對具體的社會關係進行管理,是通過對一類社會關係制定了規則來實現的。兒子必須順從父親,但是不會說某個人必須順從自己的父親。典型代表就是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是一種等級秩序的體現,但從本質上說就是這個社會的規則,規範着所有人。在這個基礎上又進一步衍生出了遠近親疏。春秋戰國時的”禮“要求別內外,定親疏,序長幼,明貴賤,這就要求在社會中分出遠近親疏,即區別對待。在《紅樓夢》中,賈寶玉說林黛玉和他是姑表,而薛寶釵是姨表,所以林黛玉不薛寶釵親,可見遠近親疏的深入人心。

其次是無訴。在古代,進衙門先打三十大板,刑訊逼供更是常事,善惡全憑那個高高在上的縣老爺的眼睛。鄉土社會的人怕打官司,出了官司不好打外,更重要的是幾乎沒有官司可打。由於生活在熟人社會中,誰是誰非大家自有明鑑,有過錯的人必然要受到_道德的譴責,所以打官司幾乎沒有必要,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都不會進衙門打官司,法律也因此而失去了生長的土壤。

再次是男女有別。男女有別是保持男女之間的距離。大家子的男女分分房別院的居住,平時也很少往來,像賈寶玉那樣的則叫封建社會的叛逆,在日常生活中也是男女授受不親,否則就是越禮。在農村中則表現爲不可偈越的男女分工,女的就呆在家裏幹活,交往的永遠都是婆婆大娘之類的人物,男的有空時也很少呆在家裏。在中國社會中同性關係親密,異性生疏,在西方社會是恰好相反的。

最後是“長老制“。長老制的普遍體現就是”孝“,家裏的老人永遠都是,任何人不得侵犯。在一個家族,就體現爲族長,從以前那些浸豬籠的事例來看,族長的權力是非常大的,而且這種私刑也是受到官方認可的。在一個鄉里,則表現爲那些特別有的人,比如說阿Q正傳中的趙老太爺等人物,他們沒有任何職位,卻人人都聽從他。

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中國固然不能再叫鄉土中國,但中國的鄉土性卻依然存在,特別是農村,依舊還是熟人社會。

_力量。以前曾聽說過一個案例。一個外出務工的女青年回家後錢借給了同村的人,因爲是熟人沒有打借條。後來那人賴賬不還,並且還不承認借過錢,女青年沒辦法只好掛上一塊牌子在街上哭鬧,希望大家爲她主持公道。這就是鄉土社會的一種特性,尋求道德和_幫助。卻很少想到用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權利。直到現在很多人仍有很多人借錢不打借條,認爲熟人這樣做顯得生疏,足以可見維權意識的淡薄。

重遠近親疏。人在社會中必然有遠近親疏,但如果不分場合的運用就是一種錯誤。在社會中走後門,找親戚的風氣很嚴重。許多人剛上大學工作都已經安排好了。提拔自己的親戚,通過別人拉近關係,以獲得某個職位,這樣的例子數見不鮮,貪污_因此而多了不少。“有關係“是對大多數人的一種不合理中的排斥和擠壓,是一種不公平競爭,和現代社會的公正平等是格格不入的。

中國人給外國人的映現要麼就是冷漠要麼就是熱情過頭了。對於一個不認識的人中國認識冷漠的,或許是因爲保守的天性,或許是心懷戒備,總是保持着遠離和事不關己的態度。但對於熟人,中國人很熱情慷慨。愛飯桌上可以爲你夾無數次菜,飯後爭着埋單,可以無償的做很多事

自私自利。在《醜陋的中國人》中柏楊老先生提到的“臭鞋大陣“,就是自私自利的體現。在每家的門前,除了一堆鞋外,還有很多亂七八糟的雜物,整個公共過道幾乎被完全佔用,家裏面卻乾淨的一塵不染。當然這種狀況隨着公共意識的提高和物業公司的進駐有所好轉,但在公共場所吐痰,亂扔垃圾,破壞公物等依然隨處可見。可見公共意識的淡薄。

現在在農村進城務工是一種潮流。農民工可謂是地道的鄉土人。農村人不常使用自己的名字,剛進城時他們每次使用自己的名字時總是彆彆扭扭的。在農村名字只有上學等纔會使用,而且都是別人在使用,平時使用的都是外號或者小名等,在剛進入城市這個陌生人社會時,他們是很不習慣的。農民工打幾年工掙夠錢後,通常都是回家去修房子,然後娶妻生子,做點小買賣,平平凡凡的過完一生。除了現在在城市立足很難外,他們的那種安土重遷的性格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現在的農村瞭解法律的人越來越多,但是對法律的觀念依舊沒有轉變過來。法律只是一個工具,一個可以幫助自己把要不會來的錢要回來,得到應有賠償的工具。這相對於權利義務觀念還有還有很遠的距離,不僅要懂得維護自己的權力,還要知道自己有那些權利和義務和有積極維權和履行義務的態度。美國的一位90歲的老太太爲了表達自己的政治觀點,走了幾千里路,最後終於到達了美國國會,被稱爲“90老太的長征“。她的行爲不一定可取,但是她身上所有的這種意識確是非常值得敬佩的,美國聯邦_稱讚她說,”美國民主和法治的進步,就是靠像她這樣的千萬萬人推動的。“所以對於真正的法治,不是單靠普法就能實現的,還有最重要的權利義務觀念的培養,中國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在改革的大潮下,各種觀念紛紛入主中國,中國再也沒有幾十年前那樣全國統一的觀念。熟人社會也就是在這樣的社會條件下,逐步解體,陌生人社會逐步完善。

熟人社會在中國了這麼久,它也並非一無是處。熟人社會重道德。我們都知道,道德和法律是社會的兩大制約機制,法律只約束人的外在行爲,而道德則更注重人內心的自我約束和社會_譴責。在熟人社會,道德發揮着良好的作用,做事講究對得住自己的良心,鄉鄰之間的_是一種很好的監督。在陌生人社會裏,道德的作用明顯降低,窮兇極惡的犯罪也越來越多。可以說鄉土社會很有利於良好人性的培養。法律是道德的底線,道德對法律的盲點有很好的描補作用。

現在在城市裏大多數人是各過各的,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很少,那種遠親不如近鄰的生活越來越少,這也造成了人情的冷漠。隨之而來的焦慮症,憂鬱症等也越來越多。

所以在面對熟人社會時,必須採取一種辯證的態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對現代社會的發展將會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