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讀書心得體會格式(精選1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38W

學生讀書心得體會格式 篇1

歌德以往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談話。是的,讀好書,就像結交了良師益友,使我們獲益匪淺;讀好書,就像沐浴在溫暖的春風裏,使我們心曠神怡;讀好書,就像找到了歡樂的源泉,使我們領悟到歡樂的真諦!

中學生讀書心得體會格式(精選13篇)

乘着一葉扁舟,我們遨遊在書的海洋裏,各式各樣的書籍映入眼簾,使得我們眼花繚亂。

翻開厚厚的歷史書,古今的一幕幕掠過眼前。看到那聞名中外的四大發明的記載,心中油然而生出一種自豪之情,情不自禁地讚歎一句中國人好樣的!看到所記載的抗日戰爭時期,日本鬼子兇狠殘暴的惡行,罄竹難書,令人髮指,可謂人人得而誅之;同時也爲那敢於拋頭顱灑熱血,英勇無畏的紅軍戰士們所敬佩。

歷史記載書,不但讓我們瞭解塵封已久的往事,也交給我們許多人生道理。

翻開散文書籍,給我們的不是一種沉重的感覺,相反,它帶給我們的是一種清新脫俗,與衆不一樣的感受。閱讀朱自清的《背影》,雖然並沒有什麼華麗的詞藻,通篇的語言都十分樸實,但字裏行間無不滲透着父子間深沉的愛,讀者爲之深深感動。再試想在午後懶洋洋的陽光照耀下,你正拿着一杯花茶,捧着泰戈爾的《園丁集》優美的詞彙,細膩的感情,深遠的意境。那茶香書香融爲一體,我們沉浸於此,給我們無窮的享受,讓我們流連忘返。

散文,使我們從《繁星春水》中感受到那偉大而無私的母愛;從《樂觀》中學會不畏挫折,終將獲勝的信念;從《給亡婦》體會到夫妻間的深情。

翻開名着,看到一個又一個跌宕起伏,扣人心絃的故事,讓我們愛不釋手。我們也從保爾身上學會了鋼鐵精神從海倫的身上學會了勇敢戰勝命運,永不低頭的決心;被《巴黎聖母院》裏愛斯梅拉達,加西莫多善良完美的心靈所感動。

在此,我引用冰心奶奶說過的一句話: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的確,書就像一座巨大的寶庫,等着我們去挖掘;書就像指向標,指引我們前進的道路書帶給我們知識,教給我們道理。

讀書,充滿了樂趣,就讓我們在讀書中共同尋找歡樂的源泉吧!

中學生讀書心得體會格式 篇2

百年孤獨是我讀過的第一本世界名著,當時我讀七年級,正是喜歡孤獨寂寞用詞的小女生,爲了這個名字,我從圖書館借了來,可是第一句: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的槍口中,奧爾良上校想起了多年前他第一次看到冰的情景(大意如此),一下讓我蒙了,我把它放到一邊,不願再看,直到一個月後,圖書館催我還書了,硬着頭皮拿起了書,看了兩頁,從看到第三頁後,我的手再也離不開這本書,我把所有的業餘時間都奉獻給這本書,我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反覆看了三遍,從來沒有一本書給我這樣的經歷:我把生命交給一本書了!那一個月,我無法跟人交流,無法大聲說笑,滿腦子都是奧爾良家族每一個人的身影,每一個都那麼鮮活,每一個都那麼特立獨行,但所有的人都那麼孤獨於世!

每一次合上書,我都懷疑自己是否有勇氣再翻開它,因爲那種孤獨從每一個字裏透出來,壓得我喘不過氣,但每一次打開它,我又不願意合上它,彷彿只有這本書纔是我的世界,纔是我活下去的理由。

可能我講了這麼多,還算不上談讀後感,差不多快一年了,當年看完此書的感受到今天還清晰如昨,每一個人問我看它的感受,我只有兩個字:我怕。是的,我怕,我怕那種孤獨,我怕自己愛上它而無法自拔,馬爾克斯是魔幻現實主義作家,它的文字是被上了魔咒的,記得當時,我一邊看書,一邊胸中涌上巨大的悲哀,而眼睛乾澀,一滴淚也出不來,但那悲哀比流淚更甚!

書裏的每一個人都在用不同的方法來表達來宣泄自己的孤獨,表面上他們是漠不關心的,實際上內心深處,他們渴望被人愛,被人認可,被人同化,可惜這是一個永遠無法實現的夢!今天的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我們不也在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來讓自己逃避孤獨,但實則上卻陷進了更深的孤獨嗎?我們的愛,我們最溫柔的部分,都被各種物質上東西遮得嚴嚴實實,再也出不來了!

看完書後,我用了一個月的時間纔將自己調整過來,然後,我馬上去書店買了一本精裝本放在家珍藏,作爲自己對平生最難以言表的一本書的紀念,但從買的那一天起,直到今日,我沒有再動過它一下,只是將它好好地放在書櫃的層,那是我無法觸摸,沒有勇氣再看的禁區啊。

古人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不深思不知這句名言之意,只要你仔細想一想,便覺得十分有道理,它道出了讀書的重要性。

古詩中有:“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我們的知識需要源頭活水,而這源頭活水有一大部分來自書本。堅持每天讀書,對自己的精神、心靈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言談不至於太枯燥無味了。

我很愛讀書,我覺得讀書就是一種享受,從小我就與書結下了不解之緣,它帶着我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到現在。書是我們的老師,雖然它一直默默無聞,可它作出的貢獻遠遠超出我們。它給了我們很多知識和道理,書不但是開闊視野,打開知識大門的一把鑰匙,帶我們一步步攀向科學高峯,而且是我們生活中的知心朋友。

煩惱時,我捧着它,它把我帶進了知識的海洋。書的世界好像讓人置身於一個鳥語花香的世界,使人心曠神怡,的確是一個放鬆自己的好空間,我的煩惱頓時不由自主的拋到了九霄雲外。

高興時,我捧着它,它把我帶進另一個世界,這裏有一些名勝古蹟,有氣勢雄偉的岳陽樓,名揚中外的萬里長城,聞名天下的桂林山水。讓我盡情流露出自己的愉悅心情,將心中的感情融合在無窮無盡的山水之中。

書是一位知識淵博的老師,它帶我暢遊世界,領略大自然的風光,瞭解大自然的奧祕,它能讓我懂得許多人生哲理。書,用它豐富的知識甘露澆灌了我求知的心田。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沒有書,我們不可能一步一個臺階攀向科學的高峯。讀書,充實了我知識的寶庫,豐富了我的生活,也激發了我對學習的興趣;讀書,讓我感受到了無窮的樂趣,我親身體會到:讀書真好。

中學生讀書心得體會格式 篇3

馬克西姆.高爾基的《童年》舉世聞名。在一個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開了它。情緒也隨着書上一行行黑色的宋體字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動着我: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很多“安安靜靜”的親戚,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爲了分家不顧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樸實、深愛着阿廖沙的“小茨岡”(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儘管會被抽得紅腫。但強壯的他,後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擡十字架時給活活的壓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裏度過的: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爲爭奪財產常常爲一些小事爭吵、鬥毆……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裏,有一個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不想醜惡現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樣。周圍殘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時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還認識很多其他的人:搬進新房子後的幾個房客、隔壁的三少爺,等等。阿廖沙從家人的一些“奇怪”的舉動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那麼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麼叫做“打”,因爲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許是一種無法想象的痛苦吧。當然,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爲爭奪財產而打架鬥毆之類貪婪、兇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恐怖事件”。

天哪,如此比較,我們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着天壤之別。我們每天生活在蜜罐兒裏,被甜水泡着,被金燦燦的錢堆着……我們是多麼幸福呀!我們從來不用考慮衣食住行,這讓大人麼操心就足夠了,還輪不到我們呢。 Z

但擁有着這些,我們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爲,在我們眼裏,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我們多天真啊。的確,我們不用像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蕩。但讀過《童年》之後,我們應該悔過自己曾經的奢侈,我們應該不再浪費,我們應該學會珍惜。

那麼,就從現在開始吧。我們不再奢侈,不再浪費;我們開始爲長輩着想,體諒他們;我們更應該開始滿足自己的幸福生活。爲了以後,爲了將來,爲了我們到“人間”的那一天。

中學生讀書心得體會格式 篇4

馬克西姆.高爾基的《童年》舉世聞名。在一個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開了它。情緒也隨着書上一行行黑色的宋體字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動着我: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很多“安安靜靜”的親戚,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爲了分家不顧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樸實、深愛着阿廖沙的“小茨岡”(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儘管會被抽得紅腫。但強壯的他,後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擡十字架時給活活的壓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裏度過的: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爲爭奪財產常常爲一些小事爭吵、鬥毆……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裏,有一個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不想醜惡現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樣。周圍殘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時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還認識很多其他的人:搬進新房子後的幾個房客、隔壁的三少爺,等等。阿廖沙從家人的一些“奇怪”的舉動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那麼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麼叫做“打”,因爲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許是一種無法想象的痛苦吧。當然,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爲爭奪財產而打架鬥毆之類貪婪、兇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恐怖事件”。

天哪,如此比較,我們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着天壤之別。我們每天生活在蜜罐兒裏,被甜水泡着,被金燦燦的錢堆着……我們是多麼幸福呀!我們從來不用考慮衣食住行,這讓大人麼操心就足夠了,還輪不到我們呢。 Z

但擁有着這些,我們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爲,在我們眼裏,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我們多天真啊。的確,我們不用像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蕩。但讀過《童年》之後,我們應該悔過自己曾經的奢侈,我們應該不再浪費,我們應該學會珍惜。

那麼,就從現在開始吧。我們不再奢侈,不再浪費;我們開始爲長輩着想,體諒他們;我們更應該開始滿足自己的幸福生活。爲了以後,爲了將來,爲了我們到“人間”的那一天。

中學生讀書心得體會格式 篇5

《邊城》這部作品是沈從文於1943年所作。這部以湘西的人情、自然、風俗爲背景的“牧歌”小說,爲我們展示了人性的淳樸。此作也是沈從文創作生涯中的一個高峯。

主人公翠翠有着水晶一般的眸子,黝黑的皮膚,從小因父母有着一段不道德的愛情而相繼辭世。從小受苦的她身邊只有船,一條黃狗和年過半百的爺爺。也許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年幼的翠翠竟時不時的幫爺爺拉渡船。

作者開篇就用淳樸的語言爲我們描繪了一幅淳樸的湘西圖景。“由四川過湖南去,靠東有一條官路。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爲‘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溪邊有莊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小說同時也爲我們展開了一段翠翠與大老、二老但毫無結局的愛情悲劇。作者一平和的語調包容的心境靜靜地爲我們述說《邊城》這部小說悲傷但略帶希望的結局——“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會回來!”

作者將小說人物、主題、背景融合得恰到好處。既表現了湘西淳樸的民風,又寫出了人在現實生活中的悲憫與無奈。

沈從文用自己獨特的風格——樸素、平淡、抒情,靜默地抒發了自己對人生的感悟,對鄉土的深情,對生命的無限熱愛。

中學生讀書心得體會格式 篇6

寒假裏,我讀了一本好書《永遠講不完的故事》。這本書,封面呈古銅色,中間有一面橢圓形的鏡子,精子的邊緣有兩條蛇,這面鏡子也與衆不同,鏡面上有一個夢幻般的畫面:正中間有一條石階,一直通向天邊,石階兩旁還各站着一個獨角獸,他們都高舉前蹄站立了起來,好似在迎接何人,附近樹木突兀森鬱,背景呈紅色,書中文字分成紅色和綠色兩種顏色。這本書如同一塊吸鐵石一般吸引着我,使我愛不釋手。

這本書的作者是德國的“幻想大師”米切爾·恩德的著作,這本書在德國就像《西遊記》在中國那樣家喻戶曉。主要寫了:主人公——一個叫巴斯蒂安的小男孩,他酷愛讀書,一天,他在舊書店中被一本書深深的吸引,這本書就是《永遠講不完的故事》,這本書如同魔法揪住了巴斯蒂安的心,竟使他將書偷了出來,爲了能夠細細品讀,不被外人打擾,他跑到了學校頂樓早已被人遺忘的儲藏室中,當他讀到幻想王國正在消失,天真女皇命垂一線時,自己就突然來到了幻想王國,並在幻想王國中實現了一個又一個的願望,隨着願望的實現,他在人間的記憶也被一點一點的抹去,一波三折後,終於回到了自己的父親身邊並做回了自己。

我懷着滿腔驚歎合上了書本,不僅由衷的敬佩巴斯蒂安勇敢頑強與堅持自我的精神。

《永遠講不完的故事》中的幻想王國是一個十分美好的世界,在那裏,衣食無憂,就連自己的外貌都可以隨心所欲的變化,只需要許一個願望,就可以去掉所有的缺點,比如:太肥,太胖,長得醜,不夠強壯等。巴斯蒂安沉迷在了虛假的世界,忘卻了真實的自己,漸漸變得驕傲起來、自滿起來,變的貪婪、狡猾,後來,當他看到自己的“未來”時,才如夢初醒,重新面對自己,決定腳踏實地,用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

《永遠講不完的故事》使我受益匪淺,讓我明白:好好面對人生,不就像好好學習一樣嗎?學習沒有捷徑,也沒有天上掉餡餅之事,只有腳踏實地的學習,才能打好基礎,成爲對社會有用之人。學海無涯,如果我們安於現狀,不求上進,反而驕傲自滿的話,就會失去自我,變得心胸狹隘。

“初讀好書,如獲良友;重讀好書,如逢故知。”這句話說得真不錯,書可以帶領我們幼小的心靈看清世間的真善美與假惡醜。讓我們在書海中翩翩起舞,享受讀書的快樂吧!

中學生讀書心得體會格式 篇7

讀一本好的書,就像魚兒撲進白色的海浪;讀一本好的書,就像被太陽直射的人們遇見一片綠蔭;讀一本好的書,就像在陰霾中迷失方向的人們尋見一米陽光。對於人類來說,書籍是我們精神上比不可失的營養品,它給予了我們知識與道德。

倘若要將每一本書都比作交響樂,那麼我認爲冰心的《繁星·春水》就像《月光曲》,總能使迷茫的人們找到方向一樣的恬靜,一樣的毫無雜質,都給人以一種滿滿的非寧靜而無以致遠的感覺。而高爾基先生的《童年》則以一種渾然不同的風格來面對讀者,相似於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在高爾基筆下的每一個字詞,在貝多芬《命運》中的每一個音符,無不夾雜着悲痛的心情,無不透露着痛苦的種種遭遇,毫不吝嗇地以一種特殊的方式“訴”出他們埋藏在內心的苦。

當你的心中有一團雲霧而遮蔽着陽光的時候,看看書吧,它會如同清風一般吹走那團雲霧,還你光明!當你遇到問題而不知所措的時候,看看書吧,它會從一字一句中透露着你想要知道的答案!書,真是個神奇的玩意兒,當你的心中充滿着厚重的灰塵,它輕輕一撫,便帶去你心中的縷縷塵埃!

每個人都懂得如何去讀書嗎?只有當你全身心地投入到書中,去了解書中的每一個人,即使是不起眼的匆匆過客;試着去走進他們的內心;去洞察他們每一句話,每一個神情所表現出來的情緒;去揣摩他們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中的種種含義。直到任何一個角色的任何一句話也能夠影響到你的情緒可以讓你潸然淚下,可以讓你忍俊不禁,也可以讓你忿忿不平。如此,你便成功了,這時,你才真正懂得該怎樣去讀書!

我們該怎樣選擇一本好書?一本好的書是你知識的主要來源地,因此,選擇一本好的書則是至關重要。一本好書是不論出處、價格、作者以及出名與否的。只要適合你,便可以論爲好書適合你的身份,適合你的年齡,適合你的心理及大腦的接受能力。這樣的書,才能夠稱之爲是一本好書!

當你無所事事而處處遊蕩的時候,請勿繼續虛度青春與年華!書籍,纔是人類最爲美好的歸宿。

中學生讀書心得體會格式 篇8

生而知者之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們的才能雖有差別,但主要來自於勤奮學習。《傷仲永》一文給我的啓示是:一個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賦,但如果不努力學習,也很難取得真正的成就。

仲永的故事是這樣的:並非書香子弟的方仲永5歲時便能“指物作詩,立就”,並“自爲其名”,且“文理皆有可觀者”,因而揚名邑中。到了十二三歲,才氣漸減,“令作詩,不能稱前之所聞。”到了成年,竟“泯然衆人矣”。

一個天資聰穎的神童,因爲被唯利是圖的父親每天帶着四處拜訪本縣的人,而不讓他學習,使得“神童”竟淪爲一個默默無聞的“庸人”!這能叫人不扼腕嘆惜嗎?神童泯然衆人,責任在於他父親,原因是“不使學”。像方仲永這樣的天才,由於後天沒有好好學習,尚且要成爲普通的人,那麼,那些本來就普普通通的人,如果不學習,豈不是連一個普通的庸人還不如嗎?

所以說:才能來自於勤奮學習!“神童”由於後天不好好學習而淪爲“庸人”的,在歷史上屢見不鮮;而本來不是“神童”、“天才”,但由於堅持不懈地奮發努力,而成爲舉世聞名的科學家、發明家的卻大有人在。

牛頓不是神童,但他終身勤奮學習,很少在午夜兩三點以前休息,常常通宵達旦工作,終於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

愛因斯坦不是神童,中學成績並不好,大學也是考了兩次才被錄取,學習也並不出衆,後到瑞士一家專利局當了7年職員。在這7年裏,愛因斯坦在艱苦的條件下頑強學習、工作,終於奠定了相對論的基礎。

愛迪生不是神童,甚至連初小還未唸完但他努力自學,總是以無比堅強的意志和毅力,刻苦鑽研自己不懂的問題。由於他工作時間比一般人長得多,相當於延長了生命,所以當他79歲的時候,宣稱自己已是135歲的人了。

不僅在科學上如此,在文學藝術上也是如此。不論是誰只要付出和他們同樣艱辛的努力,都能取得這樣或那樣的成就。作家狄更斯、巴爾扎克等人的成功同樣深刻地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才能來自勤奮學習!

中學生讀書心得體會格式 篇9

《圍城》並不深奧,是的,它的情節並不複雜,人物也不多,篇幅在長篇小說中也不算太長。是以主人公方鴻漸的生活道路爲主線來描寫的,刻畫了方鴻漸從留學回國後在事業、愛情、家庭中進出圍城的故事。

故事主人公方鴻漸在海外留學期間,方鴻漸一直困在父親和親事的圍城之中。爲了父親的期望,不惜買假文憑,但他又不算是一個徹底的壞人,在買了假文憑之後內心非常的慚愧和掙扎;同時糾結在父親安排的親事之中,作爲一個現代青年雖然不滿意家裏安排的親事,但忌憚父親的威嚴,不敢做出反抗。從這一點上來說方鴻漸是一個可憐的人,他不能把控自己的生活,卻也沒有反抗的勇氣。

留學回國後,方鴻漸又陷入自己的愛情圍城之中。方的未婚妻不幸重病身亡讓他走出了親事的圍城,他卻又走進了自己設下的愛情的圍城。蘇文紈容貌美麗、家庭富裕、高傲的性格、矯情造作,她喜歡上了方,但是方卻在無意中愛上了蘇文紈的表妹唐曉芙,相比蘇文紈,唐曉芙給人的感覺就像是一個比較真實、集美貌、智慧、青春於一身的鄰家女孩。由於方鴻漸的優柔寡斷和逃避,使得自己與蘇文紈破裂的同時也失去了心愛的唐曉芙。在這段故事中,方鴻漸表現的比較懦弱,再被蘇文紈玩弄於手掌之中卻不敢挑明自己的真愛,面對真愛遇到阻礙卻沒有堅持,到最後什麼也沒有得到。終於走出了愛情的圍城,接下來他走入的又是哪裏呢?

赴邀三閭大學,方鴻漸又走入趙辛楣的圍城之中。方鴻漸與趙辛楣從蘇文紈的“情敵”變成了知己好友,由趙辛楣推薦,在時局動盪的情況下共同去三閭大學做教授。在赴邀的途中一共有5個人,未來三閭大學的訓導長李梅亭,副教授顧爾謙,助教孫柔嘉,再就是趙辛楣和方鴻漸。李梅亭滿口仁義道德,虛榮猥褻,荒唐可笑,不能夠稱得上一個教授;顧爾謙則是一個攀龍附鳳、專事吹捧的勢利小人,在途中的表現讓人倒盡胃口;而孫柔嘉則是一個表面柔柔弱弱,卻是個非常有心機的女人。他們5個人的南下之行也成了文章中非常精彩的一部分。都說要看一個人待人接物、處理事情怎麼樣,就要和他一塊去旅行,看了這部分內容真是把這句話表現的淋漓盡致,五個人的個性特點在旅行中暴漏無疑。

結束了辛苦的旅程,到達三閭大學,方鴻漸也走入了這個更大的事業圍城中。三閭大學校長高鬆年的僞君子、道貌岸然、老奸巨猾,表面維護教育,私下裏卻對王太太別有情愫;韓學愈和方鴻漸一樣購買假文憑,撒謊和不帶眨眼睛的,老謀深算、結黨鞏固地位,一直也想爲韓太太謀個職位;汪處厚憑藉自己的政治背景搶走了李梅亭中文系主任的位置,他終究是幸運的,原配離世娶了比自己小20歲的汪太太並寵愛有加;其他的小角色同樣也是平淡卻會在某一點上嶄露頭角,讓人不齒。三閭大學中的勾心鬥角,讓方鴻漸雖然疲憊卻也無力掙脫出來,他覺得自己是一個沒有什麼大的用處的人,卻也不安於自己只是一個副教授,最終還被人辭退的現狀。事業的圍城終在趙辛楣因與汪太太的緋事而離開和高鬆年的道貌岸然中的結束。事業的圍城方鴻漸也不能說一無所獲,他終究覓得一妻,那就是孫柔嘉,可以說他是“被結婚”,迷迷糊糊的在一些流言中把原本沒有的故事變成了現實,他到底愛不愛孫柔嘉可能連他自己也不知道。

走出了事業的圍城,方鴻漸最終走進了孫柔嘉爲他精心設計的婚姻的圍城中。方鴻漸與孫柔嘉在返回上海的途中結了婚,這對雙方來說都不能算是令人滿意的結合。孫柔嘉思慮周密、心機頗重,對於方鴻漸她想要完全掌控。他們的結合在起初還只是因爲雞毛蒜皮的小事,方鴻漸也會遷就愛妻,但回到上海後兩家親人的介入是的他們的爭吵升級而且頻繁,雙方不再輕易妥協。最終,方鴻漸與孫柔嘉的婚姻在方的辭職後達到巔峯,他們的婚姻生活最終破裂。方鴻漸走出了婚姻的圍城,他是不是願意,他是不是慶幸我們不得而知,但我覺得他婚姻的破裂對他來說也許真的是一種解脫。

下一站,方鴻漸準備去投奔在重慶的趙辛楣,他又將走入怎樣的圍城之中就要由我們猜想……

《圍城》給我們刻畫的方鴻漸是一個悲劇的角色,而他的悲劇就是來源於他的性格:逃避退卻、優柔寡斷、虛無主義、缺乏主見等,性格決定命運,方鴻漸的性格決定了他始終不能走出別人或者自己爲他設定的圍城。

我們現在的生活又是怎麼樣的呢?很多人小時候爲了父母的期望,放棄自己的興趣愛好,鑽進枯燥無聊的課本中,努力學習,考上了好的大學;大學畢業之後又聽從父母的決定進入安排好的單位,努力從事着自己並不喜歡的職業,雖然不喜歡但是也沒有反抗的勇氣;到了一定的年齡又是聽從父母的安排不斷的相親,以父母的標準找到一個老公或者老婆,慢慢的更加沒有推倒一切重來的勇氣了……我們是不是也活在一個圍城裏面,當有機會走出來的時候我們沒有勇氣,當一切成定局的時候我們卻又不甘心,是我們都忽略了裏面的風景還是我們一直在期望圍城外的精彩。

也有很多人說《圍城》是在講述我們現實中的婚姻,沒有結婚的人想進入婚姻的圍城中,而在婚姻圍城中的人卻想要掙脫出來獲得自由。對於婚姻來說,當我們在圍城外的時候我們就要享受自由的快樂,當我們進入圍城的就要負起自己應有的責任。

可惜現時像那樣的好作家太少。現時是個文化快餐,情感速食的年代,書中情節大起大落,情感大悲大喜,經不起咀嚼。我希望我四周的朋友或者同齡人能夠看些書,能夠看些像《圍城》那樣有部分深度和好處的好書。當你鍾情於韓劇給你帶來的眼淚或者港臺劇製造的那些爆笑,提示大家花些時間精力在某些關於嚴厲題材,站在理性角度寫出來的有深刻好處的書,那樣你的眼淚或者歡笑會顯得有價值得多。

中學生讀書心得體會格式 篇10

在這漫長的暑假期間,在老師的規定下,我閱讀了《儒林外史》一書,這本書是吳敬梓寫的中國古代小說名著,它還是一篇諷刺小說。

《儒林外史》主要講了在舊時代時,各類人土對功名富貴的不同現象,描寫了一些深受八股科舉制度毒害的儒生現象,反映了當時不良的世俗風氣。在《儒林外史》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人就是吝嗇鬼——嚴監生。他是一個十分膽小而又十分有錢的人,他最令人深刻的那件事就是嚴監生疾終正寢。這件事充分表現了嚴監生,吝嗇,愛才如命。但是我覺得像嚴監生這樣的人不值得我們去學習,反而我們在生活中要做一個大方的人,如果不做大方的人,下場就和嚴監生一樣。而嚴監生另外一件事悼念王妻中知道,嚴監生吝嗇到連給自己的親人花一分錢都不願意,從中也可以充分的表現出嚴監生愛才如命,而《儒林外史》開篇詞中一個生於鄉村的王冕,因爲家裏沒錢所以就去放牛,但是他非常喜歡讀書,所以每一天賺的錢她都不浪費,而是去買書看。最後功夫不負有心人,她成了縣內的名人,很多人聘他去做官,他都不接受,於是他就逃到了山中,過着隱居的生活。說明王冕討厭做官的生活。

然而在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人,有些做官員的人,爲了錢和權利,根本不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上,而去做一些損人不利己的事,最終和嚴監生一樣的下場。

讀了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做人不能貪小便宜,要大方。

中學生讀書心得體會格式 篇11

我們爲《背影》裏的父親感動過,爲《活着》裏富貴兒子的死而心酸的流淚過,並也在被窩裏抱着《悲傷逆流成河》眉頭緊皺的隨跌湯起伏的情節糾結着久久無法平靜。

在朋友的推薦下閱讀了郭敬明的《悲傷逆流成河》。許多人對其嗤之以鼻多半是因爲這本書被擺放在“青春文學”的書架上。要知道“青春文學”與“言情小說”有着天壤之別,我們正處青春花季,閱讀其也是件無可厚非的事。( 本站 )

小說以易遙,齊銘,顧森西,顧森湘四個高中生爲主要人物,在不幸的家庭背景之下演繹着青春花季裏萌發的情感;家庭的矛盾與母愛;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冷漠無情。總覺得應該有個交代但小說卻突兀的戛然而止,翻動它的每一頁都期盼早一點終結悲傷。也許是被厚厚的番外篇迷惑了以爲會有陽光灑向美好的結局。直到看到“全文終”三個大字。我才木納的反應過來。

我用了三小時看《悲傷逆流成河》並非走馬觀花一目十行。大腦空白片刻後覺得內心沉悶的疼痛,人物全部以死亡來祭祀青春。荒延的17歲,模糊不清的17歲,從始至終都無法把“愛”這個帶着責任沉重的字眼擺放在清晰的位置上而反之爲它沉淪。把美好點滴隱藏,反之赤裸裸呈現了不可名狀的悲傷與人性的可怕。可憐的易遙,堅強一路伴隨着這個孤單的靈魂,哪怕有個支離破碎的家庭,但那脆弱的花朵卻在剎那間綻放,流言蜚語在身後劇烈升騰伴隨着白煙。可憐的顧森湘,美好的花季被動盪的四周攪得兵荒馬亂,硝煙四起。小心翼翼的喜歡着,懵懂着,遍體鱗傷的收場。關於齊銘,他好似一切的罪魁禍首,關心曖昧後的傷害遠比呵護來的深刻。懦弱着看着一切,單薄的不知承擔爲何物。在易遙真正在乎時他輕盈的抽身。他的存在似乎只可以在病房外隔着玻璃對易遙無聲的說着“對不起”,齊銘拋開狼藉的一切。坦蕩的接受另外一份愛。依舊沒心沒肺的優秀,受女生追崇,他就是毒藥,與塵埃飄散在一起的慢性毒藥。所以,大家手拉手走向死亡。

小說畢竟是小說,作者用放大鏡照亮黑暗用火把焚燒了美好。卻反之襯托了我們是在安逸幸福的活着。不要問我從這樣一本書中學到了什麼,那些“我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陳詞濫調早已不是讀書的本質。

郭敬明用細膩的語言繪製了一幅幅青春的寫照。無聲河流中融匯了我們無法察覺真實的縮影,一列列渴望征服的軍隊逼近我們安逸的象牙塔,喧囂過後草木皆非。這像是一個慘痛的教訓,吉光片羽中懷念與感傷同行。我們要小心翼翼的過着每一天,即使千絲萬縷的誘惑纏繞,那醉酒後臉頰酡紅的美依舊不可向往。懷揣着理智緘默前行,悲傷,請你逆流成河緩緩地流走,不要流經脆弱的心臟。傷害,17歲,誰都不需要。

中學生讀書心得體會格式 篇12

說句實話,看完《圍城》後心裏空蕩蕩的,還想有什麼東西切實存在過,現在卻消失得無影無蹤,只剩下一片空白。我努力去尋找那些空白處透明腳印的主人,可是怎麼也沒有結果。我並不是讀每一本名著都這樣,只知道在合上《圍城》的那一剎那,內心充滿了讀完後的成就感和悵然若失的寂寞。

在讀《圍城》時,我總是覺得我和方鴻漸很像,明明只想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卻時刻受到時代和社會的束縛;明明不想傷害周圍的人,卻在無形中傷害了每一個;明明在時代背景下只想混混日子卻有時還存在一點點的正義感和良知。常常因爲做錯事想要懺悔和道歉,卻在後來默默騙自己,事情過去了就算了。唐小姐是小說中沒有染上被嘲諷調侃意味的人物,他們之間的感情不摻雜任何的世俗的東西,可以說是給人新鮮純真的感覺,好像讓人們想起了年輕時的自己。原以爲他們可以經歷種種挫折然後在一起,但是沒有想到他們竟然如此輕鬆的就放棄了對方,就好像我也不能堅持我的所愛一樣,很難將自己喜歡的東西進行到底,最後被別人說成半途而廢的人。

我很喜歡錢鍾書的語言,從不弔書袋子,沒有半點浮誇風。用最樸實無華的語言寫出最貼近我們內心的東西,用最溫柔的話語批判周圍的人和社會上的事,有可能他經歷的比我們多,所以想到的比我們深刻。方鴻漸的一生就像是我們每個人的一生,有些東西是註定的,有些東西是我們錯過的,肯能我們最後得到的並不是我們想要的。我們的一生中會遇到太多太多的人,而大部分都是過客,我們想留都留不住。就像是船隻,別人在我們的`港口停留過,我們也在別人的港口停留過,可是這只是時間長多的問題,船不可能永遠停留在一個港口,我們終將離去,駛向遠方,雖然沒有人知道終點是什麼,但我還是前進了。

有可能你會認爲我這樣看待方和唐的愛情太過於庸俗、膚淺和幼稚,可能有些人說作者就是要營造出這樣的氣氛,讓人們感覺得不到的纔是的。但是我真的希望他們在一起,我不明白,爲什麼美好永遠只屬於片刻,而圍繞我們周圍更多的卻是生活的艱辛和無奈。也許會有人說這就是生活,但是我覺得這話只是一個世俗的人長期被生活壓迫所發出的嘆息。至於,爲什麼美好的東西總是留不住這個問題,沒有人能夠回答。

中學生讀書心得體會格式 篇13

這個夏天真是出奇的熱,沒事幹便倒在牀上,隨手抓過一本書來看――《阿Q正傳》――不久從弟弟家借來的。於是隨便翻開一頁瞧瞧,不久,就被阿Q調戲小尼姑的情節吸引住了,逗得我哈哈大笑……於是我翻到了第一頁……

我一口氣讀完了它,讀完後心裏久久不能平靜,又覺得可笑,又認爲可悲。同時又佩服魯迅先生的才華。《阿Q正傳》它是以辛亥革命前後的農村爲背景,塑造了一個深受封建主義壓迫和毒害的不覺悟的農民形象。暴露出國民的弱點,寫出國人的靈魂。從作品的宇裏行間中,我能體會到作者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同時作者也集中描寫和痛徹批判了阿Q的精神勝利法,也通過在辛亥革命中阿Q的表現和悲劇命運,深刻地總結了辛亥革命失敗的教訓。作品在故事情節的展開和人物性格的刻畫,深廣的背景和人物的命運悲劇因素和喜劇因素等糅合在一起,組合得十分成功。

阿Q這一當時國民性格的典型,他臨死前,兩件最遺憾的事情是:畫押的圓圈畫得不夠圓,二是遊街時,沒有唱出幾句戲來。這是多麼的可笑,更是多麼的可悲呀!這決不是臨危不懼,而是愚昧至極,他毫無真正的精神世界,連動物都會同情他這一套的精神勝利法,阿Q沒有靈魂,就是死了也上不了天,只有一幅欺軟怕硬的軀殼,他的存在對別人來說毫無意義。多他不多,少他不少,最多會成爲人們無聊時的談資。

阿Q死後,人們的態度各不一樣,有的說:“阿Q是壞人,被槍斃就是證據。”有的說:“槍斃沒有殺頭好看。”還有的卻說:“遊了那麼久的街,竟沒唱一句戲,白跟了一趟。”這些麻木的語言就是對自認比阿Q高一等的人們對阿Q最後的“祝福”,令人可悲!《阿Q正傳》就像是一個凹透鏡,當時的人們就像是一束光,這束光穿過凹透鏡集聚成了明亮的一點,這一點就是阿Q,他的身上匯聚了所有當時的中國人的東西……希望阿Q會在現在的社會裏消失,成爲一個真正幽默的笑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