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爲什麼活着讀後感(精選8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38W

人爲什麼活着讀後感 篇1

近日,一氣呵成讀完了稻盛和夫先生所著的《人爲什麼活着》,感觸頗深。稻盛和夫先生是全球知名的企業家,一人創建了兩家“世界500強”的企業,可謂成功者的典範。可是讀先生的書,卻感受不到絲毫成功者的霸氣和盛氣凌人,反而像和一位和藹的長者對話,溫和的話語像汩汩清泉流過,盪滌我的心靈。

人爲什麼活着讀後感(精選8篇)

《人爲什麼活着》是一本哲學書,是稻盛和夫先生對自己人生和事業的總結和提煉,處處閃耀着佛學思想的火花。通讀此書後,我對以下幾點感觸頗深:

首先,稻盛和夫先生主張人的肉體和意識是可以分離的。對這個觀點,我在初讀時是有些抗拒的。因爲從小到大,我的腦子裏一直被灌輸着唯物主義,對於意識獨立於肉體之外這種觀點一直認爲是錯誤的。但讀到後來,我漸漸領悟到其實課本里的東西並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很多反科學的現象不斷髮生,無法用唯物主義的觀點加以解釋。就像先生所說:所謂科學,不過是目前能力所及所瞭解的有限事實罷了。因此人的肉體和意識相分離並不荒謬。或許現在可能並不能通過某種方式驗證,但我已經不在骨子裏敵視這種觀點了。

其次,稻盛和夫先生相信輪迴。輪迴本是佛教的重要思想,在中國更是被經常看做迷信。但通過先生的論述,使我相信:人的一生其實就是個不斷修煉自己心智的過程。很多人其實並沒有實現所謂的成功。但只要我們心存善念,不斷健全心智,即使在活着的時候並沒有完全實現目標,我們也可以通過輪迴的方式繼續修煉,從而完成人類的進化。

再次,稻盛和夫先生認爲,爲了提升人性,人應該努力。這包括:1、爲人類盡一份心,爲世界盡一己之力的“佈施”;2、剋制自己,壓抑我執、自私之心的“持戒”;3、在世事無常、大起大落的人生中忍耐的“忍辱”;4、全心全力工作的“精進”。雖然,這些略帶佛教色彩的用語略顯晦澀。但我還是可以體會出人如何才能健全心智、提升人性。首先,要有大愛,要有爲這個世界盡一份力的慾望;其次,要有約束。人畢竟不同於一般動物,人必須要有擔當,要懂得約束自己的行爲;再次,要耐得住。人生道路跌宕起伏,既不能在一帆風順時趾高氣揚,也不能再陷入低谷時一蹶不振;最後,要努力工作。工作不僅僅是自己謀生手段,要把工作當做藝術品來做,不僅要認真負責,而且要精益求精。因爲全心全力的工作往往收穫的結果要遠遠大於純物質帶給你的幸福。

最後,稻盛和夫先生認爲年輕時吃苦是人生的寶貴財富,是成功人生的必要條件。因此,我體會,雖然工作中我們經常會感到苦不堪言,但如果我們將之視爲成功道路上必須經過的臺階,那麼在克服這些困難時,我們的心態或許會有改變。

以上就是我讀《人爲什麼活着》的幾點感悟。很多人將此類書視爲心靈雞湯。但我更樂意將之視爲興奮劑。對我而言,應該經常注射這樣的興奮劑才能不斷推動我前行。

人爲什麼活着讀後感 篇2

讀了“人爲什麼活着”這篇文章後感慨萬分,一個人 如何活着,這不是自己能決定的。我今年七十多歲了,幾十年前,我也曾希望平凡的生活着,想在事業上小有成就,想得到更多的知識,想和一個情投意合的人生活在一起,度過這一生,但這一切都是可望不可得的東西。

我是在北平長大的,七七事變那年我正在北平的丞相衚衕國小讀書。一七年,我在一個軍事院校當政治教員,講歷史唯物主義課。當時我二十多歲,一心就想多學些東西,想當一名優秀教師,每天晚睡早起,全部精力放這裏讀書和備課上。經人介紹,正和一個女孩子談戀愛,自己覺得生活很幸福。

我在工作中感到自己的知識很不夠用,想要求離職深造,得不到校方支持,就給當時的解放軍總幹部部部長肖華寫了一封信。這下子捅了馬蜂窩,不知肖部長看沒看信,信被一位處長批了回來,認爲我不安心工作,一心想個人成名成家屬於極端個人英雄主義,不符合集體英雄主義思想,應於批判。校方取消了總政給我晉級的命令,並在政治系裏組織了一個叫做反國民黨思想的批判會,我的日記被抄走了,我的名利主義思想受到嚴厲批評。

禍不單行,這年夏天,政治系討論三大主義(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官僚主義)的根源是什麼,多數人認爲是資產階級思想,我認爲更重要的是人的認識永遠落後於客觀現實的發展,造成的認識滯後,因此即使到了社會主義社會,三大主義也是很難避免的。因此我被扣上了一頂“攻擊社會主義社會產生三大主義”的帽子,作爲右派言論被批判。開始我不服,後來有一個支部委員的老教員背後告訴我:前兩天,彭德懷元帥來視察,看到了大字報。看了貴士賢的大字報後問,這是什麼人,跟在後面的學校政委楊言說,是一名戰術教員。彭德懷說:這樣的糊塗人整他幹什麼,把大字報撤下來。看了我的大字報後,彭德懷說這是什麼亂七八槽的,楊言政委彙報了我在八一雜誌上寫的文章後,彭德懷當場表態:這樣的小知識分子,不知天高地厚,應該整一整。我這時我才明白我的一輩子完了才知道這是我寫了一篇反對學校機械地學習蘇聯的雜文惹的禍。

當時步兵學校正在按照彭德懷元帥的指示“機械地學,靈活地用”大學蘇聯,學校有一名蘇聯中校顧問,按照蘇聯顧問的意見一切都照蘇軍的那一套搬。比如解放軍一慣是早上起牀要穿好衣裳,然後出操。學校改成蘇軍的不穿衣裳,只穿背心褲衩出去跑步,跑步後到洗臉間,每人一個龍頭,用自來水沖洗,再回去穿衣。更改後許多學員感冒瀉肚。解放軍整理內務是把被子白麪朝外,疊成一個豆腐塊,學校改成按蘇軍的把被子鋪平,然後鋪上軍毯,保持牀上舒平。由於學員每個人的被子長短厚薄不一致,很難鋪平,於是就讓學員把被子都弄成一樣長短厚薄。我覺得這樣學習蘇聯實在不必要,就寫了一篇雜文投給瞭解放軍報。這篇雜文解放軍報並沒有刊登。

一六年的八九月份,我過去在一起的老同志石英見了我,把我叫到了他的屋內,很嚴肅地說:你給八一雜誌投稿了?八一雜誌是軍內營以上黨員幹部纔可以看的刊物,我怎能向那裏投稿。我說沒有,石英拿出了一本一六年的八一雜誌,翻開後,前面是一篇評論學習蘇聯的文章,第二篇就是我寫的那篇學習蘇聯的雜文,文前有編者按,我的雜文署名石家莊步兵學校政治系教員和我的真名實姓。我不知道投給解放軍報的雜文怎麼會刊登到八一雜誌上,而且暑上了我的單位職務和名姓。石英同志誠懇地告訴我今後不要再寫了,你已經得罪了校領導。

明白了這是自己瞎寫雜文遭到大人物的打擊報復之後,我承認了錯誤,此後不再開我的批判會,讓我一個人在宿舍反省。直到一七年四月通知我,經華北軍區黨委批准,開除我的軍籍,剝奪軍銜,降至地方二十四級,送河北幹部建設農場勞動考察。

打成了右派分子。一下子,幸福都沒了。對象吹了,我到天津附近的團泊窪農場勞動考察了近四年,遭遇了普通人難以承受的磨練,學會了種水稻。一九六一年底,我被摘掉了右派帽子,流放到塞北的一個落後山區去收稅,每天步行幾十里路鑽山溝徵屠宰稅,收副業稅,別人評先進分子,我沒有資格,因爲我是被控制使用的摘帽右派。我鑽研稅法,鑽研會計知識,學習查帳技術,想在這一方面有一點成績,情況剛剛好了一點,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又開始了,無緣無故地我又成了沒有改造好的右派分子,開除工職,強迫到農村勞動,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要和社員一起靠工,別人一天十分,我只能掙八分,而十分才合兩角多錢。人口多的社員家到年末都家家虧口糧款,我更掙不出全家口糧。除了勞動,還要接受批鬥,因爲我是五類人。那時我已經和一個農村戶口的妻子結了婚,並且有了幾個孩子。我一個人受氣,全家都受氣,孩子上學,被叫做狗崽子。妻子也是五類人家屬。在農村呆了幾年,被抄了五次家。第一次是公社書記親自去的,大概是正式抄家,我的書籍都被抄走了,筆記本也全被拿走。有一本是我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筆記,包括抄寫的毛主席在延安講的唯物論辯證法原稿(後來整理成實踐論、矛盾論出版),我要求留下,公社書記說要拿回去研究,以後就沒有了下文。據說已經用它生爐子引了火。後四次抄家都是採取民兵拉練演習的形式,大概是培養民兵的階級鬥爭觀念,進門以後,把屋子翻一個爛七八糟,我保存的相片都被拿走了,小時候,穿大褂照的像屬於四舊,上學時穿制服照的像屬於敵僞,連我一五年授軍銜照的像,由於帶着大沿帽,也被說成是國民黨相片被拿走。到後來實在沒有什麼可抄的了,發現我妻子剪的鞋樣上有毛主席的小像(當時的報紙上到處都是毛主席像,我妻子是用報紙剪的鞋樣,沒留神上面有毛主席像),這下子發現了階級鬥爭新動向,逼迫我妻子檢查。當時我妻子正在生育,是產後第三天,楞逼的我妻子坐在炕上哭。真不知這算個什麼年月。一九七八年給我的“沒改造好的右派”這頂帽子平了反,被調到了離家一百公里海拔一千公尺的地方去收稅,我要求在離家近處工作,被告知這是對我改造決心的考驗。我服從了分配,全家只好留在了我原來勞動的農村。一九四九年我的右派問題得到了改正,滿以爲可以回城市了,誰知總政有個通知,對於在部隊打成右派的人,都被認爲是“當時清除出部隊是必要的”,所以不能回部隊,仍在現在的所在地安置。我仍繼續徵我的稅,一直到離休。離休前,我儘自己所能,充分發揮稅務知識、會計知識和查帳技術問心無愧地工作了十來年,幾乎年年被評爲先進分子、優秀黨員,但工資不給長,職位不能提,連中共中央六號文件規定的給改正的右派增加一級工資都沒給增加,所以離休後連個副處級都沒混上。

孩子都長大了,我老了,我爲什麼活着,到現在也不清楚。我只知道我一輩子受擺佈,一被子被驅使,一輩子也沒有得到我想得到的東西。

時代變了,我祝願你們新的一代能夠得到你們希望得到的幸福。祝願你們能夠爲自己的願望幸福地生活着。

人爲什麼活着讀後感 篇3

在這次暑假前學校爲了豐富我們學生的暑假生活,給我們發放了很多有意義的文學著作。我拿到的則是稻盛和夫的《人爲什麼活着》這本著作。其實自己也一直想讀讀這位日本名人的著作,體會一下他與普通人不同的精神世界。

這本書主要是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從宇宙、心智、慾望、人類的本性、人生的考驗、苦惱與憎恨、共生與競爭等多個維度深入探討了“人爲什麼活着”這一哲學基本命題,並由此展現了作者深刻的人生與經營智慧,揭示了企業永續經營、基業長青的奧祕所在。本書是寫給每一位中國企業家的心靈讀本,是企業家的人生與經營指導書。

雖然我不是一位企業家,只是一位很普通的學生,但這本書對於我以後的人生、職場,以及我對夢想追尋的道路有着指引方向的重要作用。其實人爲什麼活着?是一個人生目的。有些人活着,他等於死了,因爲他只是得過且過,機械性的度過每天。而有些人死了,他卻等同於活着,因爲他的靈魂還在不斷的追尋着。稻盛和夫認爲人從生到死這期間,怎樣把靈魂變得純潔,這纔是人生的目的。人生的成功和失敗、幸運和災難,人生中遭遇的一切事情都可看作上蒼對我們的考驗,是上蒼給我們的“提升心性、磨練靈魂”的機會,因此我們要由衷感激。這一觀點是存在宗教信仰的。

其實,我自己就簡單的認爲,人爲自己活,也爲別人活。爲自己活是,生命是我們自己的,它來之不易,作爲一個人是有思想有追求的,在人生路上我們只有懷揣着夢想,經歷一些磨練,才能使自己生命更有價值。而爲別人活是,社會是一個由多個人組成的大家庭,我們生存的物質條件也是他人創造的,都是相互依存的關係,所以說我們也是爲別人而活的。

稻盛和夫還分享了他事業成功的祕訣,就是:有堅定的經營哲學,並將之與員工共享。我想這也是很多企業家要學習的地方。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很員工的關係都是比較和諧的。還有對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稻盛和夫的“人生方程式”人生·事業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這也是上次去格萊美公司時老總和我共同解析的人生方程式,他也是經常拜讀他的著作。成功的人總是不斷的借鑑,所以我們要想提升我們的境界也要經常讀好的名人著作。

這本書讓我收穫很多,我想我還會繼續讀稻盛和夫的著作。

人爲什麼活着讀後感 篇4

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題記

形形色色的人們在這個叫做活着的故事裏一一死去,這寬廣又沉重的話題壓抑得欲哭無淚。是的,它太沉重,害怕它刺痛我的心。是的,它太寬廣,凝聚了太多責任和使命。

還太年輕,尚未豐滿的羽翼還未曾感受過天空的寬廣。年輕的心還未曾思考過生存的意義卻被絕情地捲入這個叫做活着的故事裏。緊接着,當那個貫穿全文的線索讓我捫心自問時,我無從以答。然後,那顆年輕的心漸漸平復躁動,開始思考,人爲什麼要活着?

餘華用一種近乎冰冷的語調帶我們走進這個叫做活着的故事,然後絕情地否定了那些年少的輕狂歲月。

餘華對每個走進這個叫做活着的故事裏的人說,活着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是否現實生活的殘忍遠比我們想象的寬廣,總是承受再多苦痛,依然要堅忍,這是否便是這個叫做活着的故事想要告訴我們的?所以在黑暗的故事裏,那些悲傷的情節之間,那個人兒仍然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

最後終於捋清,縈繞在心頭久久無法散去的那種思緒,走出這個叫做或者的故事而堆積在心裏的那抹思緒,是震撼,是感動,是對生存意義的頓悟,正如當你兩鬢雪白時,再憶起那些年少輕狂、玩世不恭,纔會明白他們終將臣服在宿命腳下。

還太年輕,尚未豐滿的羽翼正感受着天空的寬廣,年輕的心正思考着生存的意義咀嚼着那個叫做活着的故事。緊接着,當那個貫穿全文的線索再次讓我捫心自問時,我淡笑不語。然後,那顆年輕的心終於不再躁動,開始明白,開始面對那個叫做活着的故事外的叫做活着的,現實。

人爲什麼活着讀後感 篇5

濃密的烏雲遮蔽了本該湛藍的天空,它囂張的認爲黑暗可以埋沒一切,分秒流失,它卻發現,自己始終無法吞噬掉太陽的光芒。因爲只要有一絲縫隙,太陽便撒下陽光,播下溫暖,種下希望。

這是一個活在黑暗中的不倒翁,給他一個支撐點,他就能“活着”。一直在等,卻始終沒有等來幸福。亦或者幸福一直在他身邊,發現與錯過,不過說辭。這個故事,是一場沒有方向的悲劇,無法摸索它的軌跡,這也是生活,無法預知下一秒究竟會怎樣,生命的悲情無時無刻不在上演着。

福貴,一個地主家的少爺,年輕時和他父親一樣,嗜賭成性,整日揮霍,終於敗光了家產,過上了一貧如洗的日子,他的父親也因此帶着苦悶的心情死了。因爲貧困,進城給母親找醫生之時又被國民黨抓了壯丁,一番波折之後迴歸故里,而此時他面對的是已故的母親,還有因病變成聾啞人的女兒鳳霞,只有可愛的小兒子讓他得到了慰藉。後來小兒子有慶被迫獻血,失血過多,不幸去世,女兒鳳霞嫁給了歪脖子的二喜。當福貴夫婦爲女兒找到歸宿而欣慰的時候,鳳霞卻在生孩子的時候,死於大出血,福貴苦命的妻子家珍也因悲傷和病痛去世了,二喜打工養家的時候不幸被水泥板夾死,他們唯一的孩子苦命的苦根因爲吃了太多豆子,滑稽的被撐死了。總之福貴身邊的人都因各種原因離開了他,最終陪伴福貴的依舊是一頭將死的老牛。作者以安靜冷漠的筆觸將這些故事娓娓道來,溫柔含蓄的說着血肉模糊的悲劇。被死亡籠罩的氣氛格外憂傷,卻也能讓人冷靜的看故事、耐心的分析故事。濃密的烏雲遮蔽了本該湛藍的天空,它囂張的認爲黑暗可以埋沒一切,分秒流失,它卻發現,自己始終無法吞噬掉太陽的光芒。因爲只要有一絲縫隙,太陽便撒下陽光,播下溫暖,種下希望。

這是一個活在黑暗中的不倒翁,給他一個支撐點,他就能“活着”。一直在等,卻始終沒有等來幸福。亦或者幸福一直在他身邊,發現與錯過,不過說辭。這個故事,是一場沒有方向的悲劇,無法摸索它的軌跡,這也是生活,無法預知下一秒究竟會怎樣,生命的悲情無時無刻不在上演着。

福貴,一個地主家的少爺,年輕時和他父親一樣,嗜賭成性,整日揮霍,終於敗光了家產,過上了一貧如洗的日子,他的父親也因此帶着苦悶的心情死了。因爲貧困,進城給母親找醫生之時又被國民黨抓了壯丁,一番波折之後迴歸故里,而此時他面對的是已故的母親,還有因病變成聾啞人的女兒鳳霞,只有可愛的小兒子讓他得到了慰藉。後來小兒子有慶被迫獻血,失血過多,不幸去世,女兒鳳霞嫁給了歪脖子的二喜。當福貴夫婦爲女兒找到歸宿而欣慰的時候,鳳霞卻在生孩子的時候,死於大出血,福貴苦命的妻子家珍也因悲傷和病痛去世了,二喜打工養家的時候不幸被水泥板夾死,他們唯一的孩子苦命的苦根因爲吃了太多豆子,滑稽的被撐死了。總之福貴身邊的人都因各種原因離開了他,最終陪伴福貴的依舊是一頭將死的老牛。作者以安靜冷漠的筆觸將這些故事娓娓道來,溫柔含蓄的說着血肉模糊的悲劇。被死亡籠罩的氣氛格外憂傷,卻也能讓人冷靜的看故事、耐心的分析故事。

讀完之後,很同情福貴,因爲他的確很值得同情。可以說福貴的悲劇是自己的浪蕩和社會的動盪共同造成的。

首先福貴因爲自己嗜賭成性輸光了家產,才一夜之間從一個富家少爺變的一貧如洗,這是自作自受,福貴父親因此離世,這是福貴一手造成的,如若不是他輸光了家產,父親也不會變得整日悶悶不樂,鬱鬱寡歡,更不會無故離世。

福貴的母親,是因爲國民黨的腐敗和霸道,也是因爲福貴的揮霍成癮。試想如果福貴沒有敗光家產,他們便可以找到最好的醫生,及時的給母親治病。另外,如果不是國民黨將福貴抓去做壯丁,福貴也能夠找到醫生給母親治病,這都說不定,福禍問題也先不做評價。

小兒子有慶從出生開始就沒過上一天好日子,吃不飽穿不暖,還要忍受福貴的無故呵斥,是個苦命的孩子。最終又滑稽的死於抽血過多,這一切都來的太突然,太不講道理。不過這看似的偶然的背後其實也是一種必然,這是黑暗社會對窮苦人民無情的制裁。可以說,福貴和他的家庭沒有資格選擇什麼,甚至是生存這種最基本的權利,都已經成爲了他們所不能擺佈的。

女兒鳳霞真的很可憐,雖然生得一副好模樣,卻因爲生病變成了聾啞人,這的確讓人感到遺憾悲傷。因爲家境貧困,弟弟有慶要上學,福貴和家珍曾經無奈的將她送給別人家收養,她經歷了太多的曲折和磨難,不論是肉體上的還是精神上的,當她好不容易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的時候,卻又在生孩子的時候死於大出血,甚至都沒有見兒子苦根一面,跌宕起伏的命運,痛心疾首,讓人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壓抑和苦悶。幸福成了悲劇短暫的陪襯,讓這出悲劇變得更加囂張,也更加失去了它原本在我心中的走向,讓人摸不着頭腦。

二喜,這個本來無辜的局外人強行入戲,他得到了自己的第一個孩子苦根,卻永遠的失去了自己的第一個妻子鳳霞。有得有失的痛,讓二喜這個男子漢險些崩潰,如果沒有這個孩子,估計二喜早就選擇了終結自己的生命。最終,二喜在工地被水泥板夾死了,在死的時候他腦子中還想着自己的孩子苦根,命運留給他的念想的確少得可憐。總之一直對這個男人有期待,希望他能夠改變福貴家的命運,哪怕是一點點。不成想,他不但使悲劇升級,更成了這場悲劇的陪襯。苦根,正如他的名字一樣,生出來就要過着沒有媽媽的日子,吃了多少苦就不用說了。命運又在此刻殘忍的和他開了一個玩笑,唯一的父親二喜不幸被水泥板夾死。當我看到苦根對父親死訊的毫不在意的時候,我便更是心痛。是啊,一個小孩子而已,哪裏懂得什麼生死聚散,那種莫名的悲傷,是一點一點滲入心中的,而苦根最終的死因居然是吃豆子撐死了,滑稽可笑的背後,是窮苦人民難以言表的痛。一起在期待,期待着鳳霞能夠過上幸福美滿的日子,不再受到任何傷害。期待着二喜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故事的走向,結束這場悲劇。苦根努力發展,長大之後改變這個悲劇的家庭,卻也因此一直在失望。這種期待與失望的落差感,不斷刺痛內心,因爲不容忽略也不能忽略的是,還有福貴。

此時,福貴身邊的所有親人都離他而去了。先不說福貴是什麼樣的心情,什麼樣的境遇。發生的太多太雜,讓人沒有時間去屢清思路,因爲一切都過於連貫,不給人喘息的機會,我拼命地想看到轉機,卻發現各種悲劇接踵而至,無情的吞噬着這個曾經的地主少爺,一點兒也不講人情味兒的滲入我們的內心,直達那最柔弱的地方,輕聲低訴着什麼叫做痛。其實也是,這場悲劇本身就沒有人情味兒,本身就是血腥殘忍的。

最痛的莫過於回憶,整理記憶的過程總是會讓人情不自禁的動容。福貴這一生經歷了太多。首先是敗光了家產,一夜之間變得一貧如洗,生他養他的父親也因此離世。試想這個曾經風光無限的地主少爺,怎樣面對這個突如其來的現實,這個殘酷的結果,會帶給他多少的苦痛,我想他當時一定很難,很不容易的才撐了過來,不論當下發生的一切是否是他造成的,他的日子卻是真實的生不如死。其次,他經歷了社會的動盪,被國民黨抓過壯丁,雖然兩年沒有參加過一次真正的戰鬥,卻也一直過着背井離鄉、心驚肉跳的生活,說不定哪天就輪到他上前線,試想,這個地主家的少爺,一個從來沒有過憂患顧慮的人,就這麼突然被帶上戰場,隨時可能面對真正的戰爭,隨時可能面對真正的死亡,他的心中又是怎樣的動盪,遠離家鄉,沒有親人,獨自面對隨時可能出現的生死選擇,心繫母親的生死,這一切又是多麼的不容易。終於,他被解放軍釋放,有機會回到家中與家人團聚,迎接他的卻是母親死亡的消息以及女兒變成聾啞人的噩耗,後來又趕上了人民公社運動和文化大革命運動,不斷開展的活動更是給福貴一家帶來了難以承受的壓力,而在這些苦難之間又不斷夾雜了親人的離世。

換做他人,經歷其中的任何一件,我想都可能會精神崩潰。更何況還要同時面對親人的不斷離世,生活上巨大的壓力,這些客觀因素綜合到一起是不可想象的,真的很難理解福貴是如何“活着”的,也不斷的讓我發出調侃般的感嘆,他的親人夠死的嗎?

更加客觀存在的是,福貴經歷的一切悲劇不曾間斷過,連貫的發生在福貴的身邊,讓他一次次面對生命中難以承受的重。悲劇和痛苦是不斷升級不斷加劇的,他“活着”就得不斷的迎接痛苦,然後一次次的挺過來,別無選擇,這就是唯一的選擇。

福貴這一生經歷了太多的苦難,每一件都足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但是在《活着》這部作品中,我們也不難發現,其中不斷夾雜着小希望和小幸福,還有小幸運。

首先,福貴出身好,畢竟他曾經過上了風光無限,不愁吃穿的日子,這也可以算他曾經幸福過,至少有幸運的因素在裏面。

其次,就是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槍斃的龍二。如果當初福貴沒有輸光了家產,恐怕當時被槍斃的就是他了,由此來看,富貴是幸運的,他幸運地避開了這個敏感而有尖銳的社會問題,僥倖撿了一條命。

還有他不離不棄的妻子家珍,不論貧富,不論福貴對她的態度,她都始終如一的用心照顧福貴,用心經營着這個窮困破散的家庭,盡職盡責。

女兒鳳霞,雖然因爲生病變成了聾啞人,卻生得一副好模樣,更重要的是擁有一顆善良的內心。在生活上,鳳霞很懂事,不叫苦不叫累,幫福貴分擔了很多壓力和煩惱。

小兒子有慶,雖然過程和結局都很悲慘。但他曾經取得了跑步比賽的第一名,贏得了大家的一致認可,乖巧懂事,可愛伶俐,讓福貴覺得很有面子,很驕傲,同時這也給予了福貴“活着”的希望。

二喜的出現,更是讓這個家變得更加完整,女兒鳳霞找到了歸宿,對於福貴夫婦來說是一種放心和滿足,也是一種無法言說的幸福,因爲他們不必在爲女兒終老之後的事擔心。

還有被國民黨抓去當壯丁的時候,由於種種原因,兩年沒有上戰場參加真正的戰鬥。帶着健康的身體回到家裏,這本身就是值得慶幸的。

這部作品就是這樣,不斷地給人希望,又不斷地讓這些希望破滅。就是利用這種心理落差讓原本就很悲情的故事,一點一點的侵蝕你內心的安全感,直至你沉溺在他虛幻的故事中,再一把將你拉回現實,讓你從內心深處感到痛,這便是殘忍的餘華,他不留餘地,因爲現實就是不留餘地的。

人爲什麼活着讀後感 篇6

《活着》的作者餘華想用文字告訴讀者: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靜靜地活着,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而平凡渺小、作爲《活着》的旁觀者,我想輕輕道上一句:“其實,幸福真的很簡單,幸福就是一種感覺。”

還記得三毛曾說:“真正的快樂,不是狂喜,亦不是苦痛,在我很主觀地來說,它是細水長流,碧海無波,在芸芸衆生裏做一個普通的人,享受生命那一刻的喜悅,那麼即使我們不死,也在天堂裏了。”她在無數次的跌倒、迷茫和苦痛後用心品味着幸福的真正定義。

福貴在見到家珍回來的那一刻是激動、幸福的;家珍在回孃家後重逢可愛女兒鳳霞時是快樂幸福的;有慶在人民公社時期仍能喂自己的羊時的滿足是幸福的。雖然福貴敗了自己的家庭,失去了地主的“高貴”身份,但在看到龍二被斃了三槍,福貴慶幸自己還活着時他是幸福的。不再在乎地位、金錢、名利,而是享受一個小家的天倫之樂。

在擠過千軍萬馬來到陌生的城市時,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懼和擔心,地域差、風俗、語言等方面的差距讓我無所適從,我迷茫過,太大的學校空間卻沒有我可以擱置心事的小地盤,但不幸中的萬幸,在時間的磨合中,我找到了久違的歸屬感,在學長的循循誘導下小心翼翼地學習調研部的每一個細枝末節,儘管有時熬夜絞破腦汁做所謂的工作,但當得到肯定的那一刻,我會心地笑出了聲;在和我親愛的兩位朋友的陪伴下,我不再孤單,分享心事、開開玩笑我們愜意地享受着這一刻的美好時光;接到遠方媽媽的來電,聽聽那熟悉親切的家音和媽媽的嘮嗑我像一個得到糖果的孩子滿足了整整一天。

早晨,在朦朧的睡眼中,刺耳的鈴聲一不小心敲破了睡夢,你可能惱怒過,在辛辛苦苦擠着公交,穿過擁擠的人羣時,你可能煩躁過,但是,每一個清晨的開始,你願意用不快去霸佔原本就空間不足的心田嗎?你願意一整天都被壓抑在不開心之中嗎?幸福來自你的內心感受,以一個寬容的心態去微笑面對生活的缺陷,你會發現原來幸福無處不在。沐浴陽光時的輕鬆自如和用心交談時的真誠快樂都滲透淡淡的香甜幸福感。

此時此刻,我正在橘黃燈下靜靜地敲打着鍵盤,用我粗略的文字記下我的美麗心情,我想我是幸福的。朋友,今天你幸福了嗎?

人爲什麼活着讀後感 篇7

餘華的《活着》一書是朋友送給我的,看書的整個過程又好奇又煎熬,好奇的是爲什麼書要叫“活着”?難道是主人公大起大落經歷萬般艱難而功成名就的一生嗎?隨着看完,才知主人公並沒有功成名就,大起大落萬般艱難倒是經歷了不少。煎熬的是這個故事承載了太多悲傷。

有的人活得幸福輝煌,有的人活得痛苦平庸。富貴的一生從幸福到痛苦,從輝煌到平庸,最大的悲哀也是此,所有人拼命努力,努力工作,努力賺錢,只爲了能過上更好的生活,能擺脫平庸,活得精彩。

“我們徐家的老祖宗不過是養了一隻小雞,雞養大後變成了鵝,鵝養大變成了羊,再把羊養大,羊就變成了牛,我們徐家就是這樣發起來的。到了我手裏,徐家的牛變成了羊,羊變成了鵝,傳到你手裏,鵝變成了雞現在雞也沒了。”《活着》就從徐家的敗落寫起,成了富貴坎坷一生的源頭。

富貴敗光了所有家產後,他的母親對他說:“只要活得快樂,窮也不怕。”可富貴真的活得快樂嗎?敗光家產住到鄉下的時候他的父親就死了,母親患病他去城裏求醫卻被國民黨抓去當了壯丁。看到這一幕我尤其着急,直在心裏吶喊:你快回去呀,你有主角光環的,你不會死的,你母親還等着你呢,你的妻兒還等着你呢,他們會很着急的。我雖抱着着急心態,卻一點不敢敷衍,認認真真看完過程直到結果,結果是什麼呢?結果是他和戰友被解放軍俘虜,才得以歸鄉。母親卻早已過世,妻子含辛茹苦帶大一雙兒女,女兒鳳霞也因一場大病成了啞巴。作者最終沒給富貴任何主角光環,他救不了他的母親也救不了他的鳳霞。

我以爲他們一家人在大時代的背景下,隨着社會變革,艱難的生活,用他們的生活反應當時的苦,然後告訴我們,我們現在豐衣足食的生活來之不易等等,可是,並沒有。這只是悲劇的開端。

妻子家珍因爲換上軟骨症而幹不了重活,兒女還小,重擔就落在了他身上。爲了讓兒子能夠上學,他把女兒送人,同樣作爲家裏的女兒的我憤憤不平,又慶幸我生活在了一個好時代,。雖然最後女兒回來了,還嫁了人,還生了個大胖小子,卻因大出血死在了醫院裏。兒子因與縣長夫人血型相同被醫生抽乾了血,也死在了醫院裏,醫生和縣長沒有受到任何的法律制裁,才驚覺,那不是我現在生活的時代。兒女相繼死去後,家珍也隨着去了。女婿在工作時,出了意外也走了,留下小小的外孫和富貴相依爲命。富貴給外孫煮豆子吃,外孫因吃豆子被噎死了。

看到最後,情緒倒沒了多大起伏,我想,作者給富貴的主角光環就是他還活着吧,會繼續活着吧,在失去了所有之後,經歷人間最痛之後,一顆心已千瘡百孔之後,沒有輕生的念頭,對生活也不報任何希望。他還有什麼可失去的呢?那頭陪伴他的、也叫富貴的老牛嗎?作者用冷酷的文筆描述了一個悲傷的故事。

《西雅圖時報》評價說:餘華沒有煽情。每一個沉重的悲劇都是痛苦的。《活着》是一次殘忍的閱讀。

活着,其實並不複雜,它是最簡單化的人生。人們常說的“我活得好累”不過是要求得太高了罷了,活着只是活着,是生命的延續,沒有喧囂浮華,也沒有功名利祿。可是,如果活着只爲活着,人生倒是沒了精彩沒了追求,活得平庸了呢。

人爲什麼活着讀後感 篇8

最初被吸引是電影《活着》,一開始就被深深吸引住了,葛優和富貴就緊緊的融合在了一起。

後來找來小說去讀,已記不清讀了多少遍了,一本薄薄的小說,讀出那麼多厚重,隨着富貴少爺的命運沉浮,體味着人生的沉重。繁華過後,沉澱的只有人生的本真。就象吹盡了黃沙,留下顆顆真金。

生在溫柔寶貴鄉里的富貴少爺,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過起了佃戶生活,娘沒有嫌棄她,被他百般侮辱的妻子家珍也回到了身邊,和女兒鳳霞,兒子有慶一起過着幸福的生活。好景不長,富貴被抓丁,以歷戰場上的九死一生。回家後和家珍相濡以沫,平淡的生活中有溫情,但更多是生活的艱辛,很多時候只是僅僅爲了填飽肚子。一個小人物的命運隨着社會的動盪而隨波逐流,就象一片樹葉漂浮在茫茫大海之上。

《活着》用樸實無華,平鋪直敘的方式詮釋了人生的真諦。使我們看到那一份份濃濃的親情和小人物的內心保留的那份純真那份善良。富貴的親人一個個離他而去,先是和他一樣敗家的父親和舐犢情深母親離去了,後來有慶被抽血而死,女兒鳳霞死於難產,和他一起飽嘗苦難的家珍也離開了,後來是二喜,就連苦根也沒能保住。只剩下一頭老牛“富貴”。兩個“老不死的富貴”頑強的活着。

很多鏡頭在心裏久久不能消失,在賭場被富貴毒打的家珍,槍斃龍二時的幾聲槍響,有慶和鳳霞的死令人揪心的疼。而家珍那句“春生,你欠我們家一條命,所以你不能死”更是催人淚下。從中看到了人性深處的偉大。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堅持活着,再苦再難也要活着。《活着》是一支古老的歌謠,講述着生命的脆弱與頑強,歡喜與哀傷,讓我們懂得卑微生命中蘊藏着些微的卻如金子般閃亮的光芒。讓我們懂得人性的溫情能夠一步步把無邊的苦難變成繼續前進的力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