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學十講讀後感(通用1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23W

有效教學十講讀後感 篇1

讀完余文森先生《有效教學十講》一書之後,我深有感觸,也受益匪淺。它並沒有印象中的高深理論和花哨架子,寫的都是實實在在的教學方法,確實對我的教學觀念是一次新的衝擊。當然,也讓我產生了更多、更強烈的困惑。這些困惑,不是源於有效教學理論本身,而是發生於我們的教學實踐與教學行動之中。我覺得要想取得教學的有效性,應該做到下面幾點:

有效教學十講讀後感(通用14篇)

一、有效備課

有效備課是有效教學的首要條件。備課是否有效,不是看教學流程、教學設計寫的如何,關鍵是教學設計是否與課堂表現相一致,與學生需求相吻合,與教學實際相結合。有效備課更關注教學對象,更關心教學效益,更注重教學實踐,更注意教學反思。①課堂需要預設,沒有預設不可能有效率,當然僅有預設也是遠遠不夠的;②生成的課堂更充滿活力,但課堂決不是由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即興創造的;③沒有教學方案的課堂是不負責任的課堂,而沒有生成的課堂必然是死水一潭,決不會精彩;④預設與生成是互補的,但生成只能是一種渴望不可求的結果;⑤無論是預設還是生成,都要服從於有效的教學和學生所發展。簡單講,備課與不備課,認真備課與不認真備課,教學效率絕對不一樣!

二、有效指導

教學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就是要求教師適時、適度、適當、適合、適應去指導學生,區別對待,“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也就是在教學中,從學習目標的確定到教學內容的選擇,從教學手段的安排到教學語言的運用,都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做到有的放矢,切勿取“頭”甩“尾”,以升學率論英雄。

三、靈活運用教法

學生的參與程度與教師傳授知識的難易程度關係很大,如果知識難度超出了學生的理解能力,脫離原有的知識基礎,學生會心有餘而力不足,如果知識過與簡單,學起來毫不費力,學生就會感到厭煩。只有難度適中,才能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產生積極的內心體驗,以高漲的情緒從事學習,充分激發思維能力,形成良好的課堂氣氛。新課程中,教材與教學參考只是作爲教學活動重要的參考資料,而並非唯一依據,老師必須根據教學環境、學生實際,結合自身吃透教材,對教材進行增、散、調、補的深度加工,靈活的處理學習材料,設計出獨具匠心的教案,保證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和生動性。

四、注重學生有效學習,關注課堂效率

一堂課的效果如何,應當首先關注學生學的如何。學生學習的有效性體現在學習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體驗學習過程,學生是否在原有基礎上取得進步和發展;教師教學的有效性體現在能否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注重過程教學,改變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我們教師應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儘量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多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具有一切爲學生髮展的思想,運用科學的教學策略,儘量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選擇合適教法、努力地追求有效的課堂教學,使他們樂學、學會、會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能給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快的課堂學習環境。

五、注重教後反思

教學反思是在課堂教學告一段落之後,把課堂上的反饋信息、自我感覺以及引發的諸多思考形成文字。促進教者及時總結教學中的經驗教訓,從而更有效的處理和運用教材,逐步掌握教學規律,提高教學水平。我覺得應該寫自己實際教學中碰到的問題,有親身感受,內容新鮮、具體,見微知著。也就是說從實際出發,在教學實例中探及某種教育規律。事例可小,但要善於上升到理論高度,作一些有深度的分析,用以審視自己的課堂教學。

作爲一名教師,要不斷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努力把握學科發展最新動態,積極學習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具有終身學習的理念,永保與時俱進的思想,主動優化知識結構,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從有效教學走向優質教學,也就意味着教師從一般教師走向優秀教師;從普通教師走向教學名師;從經驗型教師走向專家型教師。任何課程改革、教學改革都是對優秀教師、教學名師、專家型教師的呼喚!

有效教學十講讀後感 篇2

空閒時間我認真學習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學十講》。書中關於課堂有效教學,餘教授從理論和實踐層面上爲老師們進行剖析和策略指導,感受頗多。下面就談談我的一點感悟:

一、要認真備課,精心設計課堂教學。

每一堂教學效果良好的課都來緣教師的認真備課。從《有效教學十講》中我明白了學生獲得知識,主要在課堂教學,而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關鍵在於備課。要提高國小語文的課堂教學質量,必須改進現行備課形式,着力提高備課的實效性。

首先是緊抓落實課前預習。它可以迫使學生去靜心讀書,達到真正意義上的預習。這樣學生學校的效率就提高了。

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就必須具備有效的教學目標,而有效的教學目標的設計首先就是準確和明確。目標的制定既要重視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適度掌握,更要重視培養學生[此文轉於斐斐課件園]的語文運用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能力。其次,目標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層次。可以根據學生認知結構、學習動機等差異,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目標的表達準確、清晰,對不同的學生有着不同層次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從學生已有的基礎出發。這樣的教學目標設計得就比較人性化。

要想使課堂真正有效,設計精益求精的課堂練習是教師課前必備的環節。因此,對於教師來說,就必須要精心設計預習作業,而且要緊緊圍繞課堂教學目標來設計。通常第一課時,老師在課堂上都要檢查生字詞的預習情況,然後再進行整體感知。那麼,我們在佈置預習作業的時候就可以將以上兩項內容佈置下去。到了課堂上,我們就可以利用課件來進行獨立作業。以這樣的方式來落實生字詞,不僅節省時間,而且效率很高。另外,由於我們已經將課堂上要講的內容作爲預習作業佈置下去了,那麼我們在課堂上講課的速度必然加快,效率就自然提高了。另外,就課堂上的重點和難點,我們還可以把它們設計成課堂練習,讓學生在課上進行有針對性的複習和鞏固。對此,我覺得在第二課時前,還是要採取獨立作業的方式去進行必要的檢查。這樣,我們可以讓學生預習有目標,複習有目標。而不至於讓作業僅僅成爲一種習慣,流於形式。這樣,我們課堂教學的目標明確,學生的課後學習有目標,檢查又環環相扣,教學的效率自然就得到提高了。

二、要以學生爲本,用真愛構築課堂

成功的課堂教學應該是學生能夠不斷的獲得美好的心靈體驗。引用餘教授的話:“成功的體驗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學生好好學習的願望。”課堂中教師應努力創設一種“以人爲本”,以學生爲中心的課堂環境,營造一種尊重學生的觀點、問題,鼓勵學生提問、概括、假設和陳述的課堂氛圍,高度鼓勵和評價學生的積極參與。從《有效教學十講》中明白了我今後更要努力實現課堂教學從觀念到行爲的轉變,改變以往以單純傳授知識爲手段的做法,對學生的感情、態度、價值觀給予更大的關注,創造一種別具一格的教學模式,才能使自己的課堂更富人性化,才能從真正意義上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課堂有效教學應深入優化教學環節,加強有序課堂的有效教學管理。

在有限的40分鐘內採用有效的教學策略把教學設計付諸實施,從而獲得最大的教學成效。有的教師對一堂課的環節安排缺乏缺乏合理的安排,有的課堂環節的密度過大,有的前鬆後緊,沒有較好地把握學生注意力、接受度,使課堂教學效率下降。因此在時間管理上,我們應堅持時間效益觀,最大限度地減少時間的損耗。優化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保持適度信息,講在該講時,放在該放時,綜合考慮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各種因素,尤其是提高學生的專注率。

優化教學情境,激發興趣是實施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先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就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興趣之上。有興趣的學習不僅能使學生全神貫注,積極思考,甚至達到廢寢忘食的境地。在“智力發展最佳狀態”中學習,才能使學生獲取更多的有效知識。

關注課堂生成,及時調整預設。(1)將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刪減,增加,改換。即根據學生實際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處理。(2)將教學環節提前或者移後。(3)給學生搭橋引路,讓學生順利的說下去。在學生髮言遇到困難時,教師要想辦法給予幫助,引導,讓其順利的達成目標,生成精彩。另外,對學生的課堂評價要有針對性,講求實效。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及時調整了預設,學生的學習情況就協調了,就促進學生的學習進程,這樣學生的主動參與性明顯,課堂教學就變得有效。

四、課堂有效教學需要反思和探究。

有效課堂教學需要教師將教學實踐和反思緊密結合。課堂教學是一門缺憾的藝術,無論是行家裏手,還是年輕教師,在各自的認識層面上都會發現不足,都會留有遺憾因此我們就要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看完《有效教學十講》後我明白了應該留有足夠的空間與時間,讓自己像過電影似的再現課堂教學的情景,及時捕捉問題,記下得失。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爲:我的教學有效嗎,什麼樣的教學纔是有效的,有沒有比我更好的教學?如果不及時反思,很多感覺稍縱即逝,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還會出現類似的問題,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教學的有效性問題是教學研究的一個永恆課題。看完了《有效教學十講》我受益匪淺。在教學的過程,我一定要好好總結自己的教學方式、方法,用更好的教學方式、方法來完善自己的不足,同時我還要加強教育教學理論的系統學習,把我們的教學過程用科學的理論作爲指導。要不斷加強學習,特別教育教學理論上的學習,爭取在學科教研方面有所發展,在備課、上課、作業等各個環節上下功夫,在專業發展上下功夫,真正提高教育的教學水平和專業素質。

有效教學十講讀後感 篇3

本學期讀的書,是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學十講》,近半年來,書雖是斷斷續續讀完的,但每每想起書中的故事和道理來,依然還饒有興趣。

余文森教授是國內課程與教學領域內的專家,在有效教學方面頗有心得。儘管我是一名從事基礎教育研究的教研人員,有一定的教育理論需求,但平常讀書,我依然對艱深的理論書籍有一種畏懼心理。不是我拒絕深刻,而是裏面的道理和一些晦澀的表達的確太費腦筋也太難運用到教學活動中。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學十講》不一樣,這是一本有很多小故事、小案例,都是平常教學中會遇到,會看到的小事,但又能給人很多啓發,帶來一些真實促動的書籍。

整本書以講座的形式,討論了“教學的有效性”、“教學的生成性”、“三維目標”、“教學情境”、“教學關係”、“有效教學的三條鐵律”、“新課程教學改革成績與問題反思”、“新課程學習方式的基本特性”、“校本教研的三個基本要素”、“校本教研的三種基本類型”十個話題。在這十個話題中,餘教授的絕大多數觀點都能引起我的強烈共鳴,成爲我的精神食糧,可謂“餘音繞樑,三日不絕”。在這些觀點中,給我留下最爲深刻印象的是:

1.關於對學生的愛。教學活動是一門愛的藝術,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給予愛,學生能感受到。但是很多教師只知道要對學生奉獻愛心,卻不知道該如何去做。在成爲教師之初,我也有這個疑惑。在書中,餘教授講了一個“老師,請你多看我一眼”的故事,老師們都想成爲一個好老師,學生也有一個共同的心理,希望得到老師的注意,希望老師多看我一眼,多關注我一下。看到這裏才明白,教學中的愛,不是大道理,不是大奉獻,而是一個關注學生的眼神,一個關愛學生的動作,一句關心學生的話語,簡簡單單。

2.關於三維目標的解讀。在這部分內容中,餘教授引用了把三維目標比成“長方體的長、寬、高和一個人的肌肉、骨骼、神經等系統”的比喻,指出了“三維目標不是三種目標”,強調了三維目標的“整合的意識”。反觀我自己的教學,由於對新課程理解不深刻,在之前的教學設計中,我經常是將“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進行分門別類的表達;每節課非常明確地列出三個目標,而三個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又有很明確的環節體現,錯把三維目標弄成了三種目標,目標達成不是滲透性,整體性的,也從不區分哪些是顯性的、哪些是隱性的,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非重點。三維目標被活生生地、機械地割裂開來。這是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需要着重關注的方面。

3.關於課堂情境的運用。隨着課改的深入,再回頭審視自己的教學,漸漸發現,由於過分注重情境的創設,課堂熱鬧了,但教學效率卻低下了。在第四講中,餘教授就說:“你不能絕對化,不能爲情境而情境,情境只是學習的憑藉或工具。”一個形象的比喻又點出了情境的價值:情境之於知識,猶如湯之於鹽,鹽需要溶入湯才能被吸收,知識也需要融入情境中,才能顯示出活力和美感,才能容易被學生理解、消化、吸收。是呀,既然要創設情境,就得有效地輔助教學,而不能成爲擺設,否則,就不值得我們花心思,就讓學生直接把“鹽”吃進去了。

4.關於對學生的誇獎。新課程的教學下,大多數人都認爲好學生是誇出來的,導致誇獎氾濫,爲誇獎而誇獎。新課程強調對學生的尊重、賞識,於是很多教師便不管學生怎樣表現,都一味給予表揚,回答錯了就表揚他有勇氣。事實上一味懲罰並不可取,一味地誇獎學生同樣弊大於利。對學生而言,過多的誇獎會導致上癮,迷戀誇獎對學生髮展絕對無益;同樣過多的誇獎也會讓學生習以爲常,無動於衷,也起不到鼓勵的作用。對教師而言,教學固然要講求藝術,但最根本的應關注是否有實實在在的教學效果。素質是“教育”出來的,而不是”誇“出來的。尤其是教師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的隨意性誇獎不僅不能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價值導向,反而可能導致學生淺嘗輒止和隨意應付。

當然,如何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要很多策略的相互滲透和相互使用,在不同的教學內容下需要教師智慧的、合理的採用相應的策略,這也是一個艱鉅的過程。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需要我們學習“餘音”,不斷探索,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因人因時及時調整教學模式。

有效教學十講讀後感 篇4

空閒時間我認真學習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學十講》。書中關於課堂有效教學,餘教授從理論和實踐層面上爲老師們進行剖析和策略指導,感受頗多。下面就談談我的一點感悟:

一、要認真備課,精心設計課堂教學。

每一堂教學效果良好的課都來緣教師的認真備課。從《有效教學十講》中我明白了學生獲得知識,主要在課堂教學,而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關鍵在於備課。要提高國小語文的課堂教學質量,必須改進現行備課形式,着力提高備課的實效性。

首先是緊抓落實課前預習。它可以迫使學生去靜心讀書,達到真正意義上的預習。這樣學生學校的效率就提高了。

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就必須具備有效的教學目標,而有效的教學目標的設計首先就是準確和明確。目標的制定既要重視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適度掌握,更要重視培養學生[此文轉於斐斐課件園]的語文運用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能力。其次,目標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層次。可以根據學生認知結構、學習動機等差異,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目標的表達準確、清晰,對不同的學生有着不同層次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從學生已有的基礎出發。這樣的教學目標設計得就比較人性化。

要想使課堂真正有效,設計精益求精的課堂練習是教師課前必備的環節。因此,對於教師來說,就必須要精心設計預習作業,而且要緊緊圍繞課堂教學目標來設計。通常第一課時,老師在課堂上都要檢查生字詞的預習情況,然後再進行整體感知。那麼,我們在佈置預習作業的時候就可以將以上兩項內容佈置下去。到了課堂上,我們就可以利用課件來進行獨立作業。以這樣的方式來落實生字詞,不僅節省時間,而且效率很高。另外,由於我們已經將課堂上要講的內容作爲預習作業佈置下去了,那麼我們在課堂上講課的速度必然加快,效率就自然提高了。另外,就課堂上的重點和難點,我們還可以把它們設計成課堂練習,讓學生在課上進行有針對性的複習和鞏固。對此,我覺得在第二課時前,還是要採取獨立作業的方式去進行必要的檢查。這樣,我們可以讓學生預習有目標,複習有目標。而不至於讓作業僅僅成爲一種習慣,流於形式。這樣,我們課堂教學的目標明確,學生的課後學習有目標,檢查又環環相扣,教學的效率自然就得到提高了。

二、要以學生爲本,用真愛構築課堂

成功的課堂教學應該是學生能夠不斷的獲得美好的心靈體驗。引用餘教授的話:“成功的體驗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學生好好學習的願望。”課堂中教師應努力創設一種“以人爲本”,以學生爲中心的課堂環境,營造一種尊重學生的觀點、問題,鼓勵學生提問、概括、假設和陳述的課堂氛圍,高度鼓勵和評價學生的積極參與。從《有效教學十講》中明白了我今後更要努力實現課堂教學從觀念到行爲的轉變,改變以往以單純傳授知識爲手段的做法,對學生的感情、態度、價值觀給予更大的關注,創造一種別具一格的教學模式,才能使自己的課堂更富人性化,才能從真正意義上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課堂有效教學應深入優化教學環節,加強有序課堂的有效教學管理。

在有限的40分鐘內採用有效的教學策略把教學設計付諸實施,從而獲得最大的教學成效。有的教師對一堂課的環節安排缺乏缺乏合理的安排,有的課堂環節的密度過大,有的前鬆後緊,沒有較好地把握學生注意力、接受度,使課堂教學效率下降。因此在時間管理上,我們應堅持時間效益觀,最大限度地減少時間的損耗。優化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保持適度信息,講在該講時,放在該放時,綜合考慮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各種因素,尤其是提高學生的專注率。

優化教學情境,激發興趣是實施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先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就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興趣之上。有興趣的學習不僅能使學生全神貫注,積極思考,甚至達到廢寢忘食的境地。在“智力發展最佳狀態”中學習,才能使學生獲取更多的有效知識。

關注課堂生成,及時調整預設。(1)將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刪減,增加,改換。即根據學生實際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處理。(2)將教學環節提前或者移後。(3)給學生搭橋引路,讓學生順利的說下去。在學生髮言遇到困難時,教師要想辦法給予幫助,引導,讓其順利的達成目標,生成精彩。另外,對學生的課堂評價要有針對性,講求實效。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及時調整了預設,學生的學習情況就協調了,就促進學生的學習進程,這樣學生的主動參與性明顯,課堂教學就變得有效。

四、課堂有效教學需要反思和探究。

有效課堂教學需要教師將教學實踐和反思緊密結合。課堂教學是一門缺憾的藝術,無論是行家裏手,還是年輕教師,在各自的認識層面上都會發現不足,都會留有遺憾因此我們就要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看完《有效教學十講》後我明白了應該留有足夠的空間與時間,讓自己像過電影似的再現課堂教學的情景,及時捕捉問題,記下得失。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爲:我的教學有效嗎,什麼樣的教學纔是有效的,有沒有比我更好的教學?如果不及時反思,很多感覺稍縱即逝,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還會出現類似的問題,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教學的有效性問題是教學研究的一個永恆課題。看完了《有效教學十講》我受益匪淺。在教學的過程,我一定要好好總結自己的教學方式、方法,用更好的教學方式、方法來完善自己的不足,同時我還要加強教育教學理論的系統學習,把我們的教學過程用科學的理論作爲指導。要不斷加強學習,特別教育教學理論上的學習,爭取在學科教研方面有所發展,在備課、上課、作業等各個環節上下功夫,在專業發展上下功夫,真正提高教育的教學水平和專業素質。

有效教學十講讀後感 篇5

生日之際,收到呂主任送的一本書:《有效教學十講》。扉頁上呂主任的寄語讓我既感動又倍覺激勵,我決心好好研讀這本書。

該書的作者余文森教授爲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專家。他長期致力於課堂教學與校本教研的研究,針對課堂教學改革和校本研究所面臨的問題,他撰寫了多篇有關論文,並應邀到全國各地講學,他的報告很受中國小教師的歡迎。這本書就是他的關於課堂教學和校本研究的論文和報告結集而成。

看這本書,我對教育教學又有了新的認識和提升。英國文豪蕭伯納說:“一個蘋果跟一個蘋果交換,得到的是一個;一個思想跟一個想交換,得到的是兩個,甚至更多。”願與大家分享我的收穫。

一、什麼是有效教學和優質教學

原來一直簡單地認爲,只要我上的課能讓學生愉快地學到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那麼我的教學就是有效教學,然而看了書中的論述,不禁爲自己的膚淺汗顏。餘教授指出:既促進學生髮展,又促進教師自我成長的教學,纔是有效教學。從學生的角度來說,我們的教學要促進學生的發展,就必須在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的同時,讓學生掌握方法,進入某種過程,並且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讓學生獲得知識,掌握學習方法,應該是每個教師都會想到的,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一個新鮮的概念,怎麼衡量呢?最基本應做到的就是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自覺自願養成學習習慣,確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和歡樂是孩子幸福人生的前提。而從教師的角度來說,教學也應使教師本人獲得提升。我覺得有一個詞能夠很好地概括這個意思,即“教學相長”。一方面教師爲了能更好地傳授知識,必須不斷自我充電,從而不斷地自我完善和進步;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中不再只關注學生,也關注自己,能夠自我提高教學的調控和分析能力,日益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餘教授有一句話非常鼓舞人心:教師不斷從教學當中獲得教育智慧,獲得專業成長,這是教學最根本的吸引力。

對有效教學有了新的認識以後,我發現要實現有效教學並非易事,我們正走在有效教學的路上,或者某個時候曾經達到過。學無止境,優質教學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餘教授指出:優質教學一定是有效教學,而有效教學未必是優質教學。優質教學的定位是:優質,高效,高境界。具體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有思想。教師要有思想,對教學工作有自己的見解和判斷。二、有智慧。有智慧的教師才能做到遊刃有餘,指點有方,啓迪學生。三、有激情。教師有激情才能夠帶動學生走進與所學知識有關的情境中,並在情感體驗中獲得知識。四、有個性。教師要經過長期的打磨才能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個性和教學風格。五、有文化。有文化有品位的教學,就是高層次,高境界的教學。

二、爲什麼要創設教學情境及如何創設教學情境

美舍的英語教學的特色之一就是課堂上注重情境的創設和新知的導入。爲什麼要這麼做呢?我們的體會是創設情境能夠讓孩子們更自然更愉快地學習新知識,記得更牢固。書中對此做了更詳盡的解釋和陳述。情境是用一種直觀的方式,再現書本知識所表徵的實際事物或者實際事物的相關背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喚起學生的求知慾。餘教授有一個非常生動的比喻:情境之於知識,猶如湯之於鹽,鹽需要溶入湯中才能被吸收,知識也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顯示出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學生理解、消化、吸收。情境的作用就象是一座橋樑,有了這座橋樑學生就容易實現形象與抽象、實際與理論、感情與理性,以及舊知與熟知的溝通和轉化,從而使學習和理解變得容易和有趣。書中關於情境的創設有一點非常重要的提示,就是情境的創設必須聯繫生活,不能爲了情境而情境。生活也是“湯”,枯燥的知識,是很難被理解和吸收的,知識要融入生活中,才容易被學生消化。

關於如何創設有價值的教學情境,餘教授作了五點歸納:一、基於生活。即注重聯繫學生的現實生活和挖掘利用學生的經驗。二、注重形象性。首先應該是看得見、摸得着的,能有效地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並促進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轉化;其次應該是形象具體的,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想象和聯想。三、體現學科特點。即緊扣教學內容,凸現教學重點。四、內含問題。內含問題的情境能有效地引發學生的思考。五、融入情感。這一點引用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的一句話最爲貼切: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

三、如何寫教學反思

寫教學反思也是我們美舍的一大教學特色。我在美舍執教有一年了。這一年當中,我從起初被動應付地寫乾巴巴的教學反思,到習慣主動地把課堂的精彩瞬間或教學嘗試記錄下來,我感覺自己受益其中。教學反思使我不斷揚長避短,改進工作。至於如何寫教學反思,我總是天馬行空,想到什麼寫什麼。今天寫課堂中出現的精彩小插曲,明天寫課堂中出現的問題及所採取的措施……看了書中的論述,我才知道反思有這麼多門道。

餘教授說,自我反思是“留一隻眼睛看自己。”如果一位教師只顧埋頭拉車,默默耕耘,從不擡頭看路,也不反思回顧。那麼他永遠無法實現自我發展和真正超越。自我反思不但能夠提高教學經驗的質量,還能夠提高教學工作的自主性,形成優良的職業品質,促進教師緘默知識的顯性化。就教學工作而言,依據反思所涉及的教學進程,可將教學反思分爲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三個階段。教師的自我反思又可以從教學實踐、理論學習和相互借鑑三個層面展開。我們通常所作的教學實踐的反思應立足於以下三點:一、總結成功的經驗。每一堂課總有成功之處,或者有收穫之處,長期積累下來教學經驗必將日益豐富;二、查找失敗的原因。教師應本着豁達的胸懷,無論教學設計得如何完美,課堂教學如何精彩,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難免有疏漏之處。三、記錄學生情況。把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存在的問題記錄下來並尋求解決的方法,有利於改進教學,促進教學質量。自從看了書中有關自我反思的篇章之後,我寫反思不再隨意而爲之了,每一天,我都做到在反思中記錄收穫、不足和學情。

餘教授指出,教師要善於從理論學習中自我反思,運用理論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指導自己的教學活動。那麼,我這篇讀書心得,也算是在理論學習中的自我反思吧。

《有效教學十講》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這本書讓我看到了教育教學中的一處迷人的風景,在此也向贈書之人致以深深謝意!

有效教學十講讀後感 篇6

初讀《有效教學十講》,對文中所提到的新課程有效教學的成績與問題深有同感,對新課程改革帶來的變化的認識感同身受,於是,有了第二遍細讀的願望。品味之後發現,自己對有效教學的認識有了更多的理解,很好地解決了教師的困惑,也爲教師在課堂上如何實施有效教學提供了依據。

“有效”這個詞,多少人在談在論,多少人在努力在做,多少人爲其絞盡腦汁?但是其間有多少要素?怎樣纔是有效?如何纔能有效?說真的,雖然教了九年級好幾年,但讓我明瞭地表述,也覺得很難。餘老師考量學生學習有效性的三個指標就非常清楚明瞭——學習速度、學習結果、學習體驗!我們要努力的目標是——降低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讓學生快樂地學習。

教學是否也要考慮學習的速度、獲得的結果和學習的過程各項指標呢?很明顯,無所獲的學習,無論多麼快樂,是不能稱爲有效的,因爲獲得知識是學習的第一要務;花費大量時間獲得的知識是低效的,因爲它往往以犧牲學生大量的休息時間爲代價,以犧牲學生的身心健康爲代價獲取知識的做法是得不償失的;被看做是一種沉重負擔的學習不但無趣,還隨時會終止的,現在的很多孩子一旦考上大學,便再也沒有學習的熱望,爲完成學業而歡呼雀躍的人不是少數的,因爲,他們認爲學習的痛苦是難以言喻的,解脫的辦法就是不再痛苦地學習。這樣的學習因爲沒有樂趣,也就沒有了生命力,是過早夭折的。因此,有效教學不得不考慮獲得知識的時間、結果和過程三個要素,速度、結果和體驗學習心得是有效教學的三個關鍵指標。“我們把學校的學習時間、學校課程的學習時間無限的膨脹了,擠佔了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時間。”因此,我們要確立節約時間(學習時間)的意識,提高學習效率,把更多的非學習時間還給學生。我們首先解放學生的時間,至少保證讓學生擁有自己操作的時間。時間留出來之後,我們老師應該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課前全方位準備,針對學情精心處理教材,深挖教材,吃透教參,準備好要教什麼,重點是什麼,難點是什麼,確立一兩個訓練點。把握好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引導學生運用舊知識的遷移來掌握新知識。設計好“導學案”讓學生提前預習自學,解決一些比較簡單的內容,節省課堂的時間。

有效教學的關鍵點在哪裏?許多教師在課前用了相當多的時間進行教學預設,可課堂上依然難以實現有效教學。有效課堂的關鍵問題在於教師的課堂實施和運作,也就是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新課程追求開放動態的課堂,教師應具備更高的駕馭課堂的能力。我曾經觀察過一位教師的課堂,儘管教師按教學預設實施教學,但是,效果並不理想。由於教學板塊目標太多,教師沒有合理控制學生的時間,及時調整學生的學習進度,導致很多學生學習效果差,無法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尤爲重要的是,教師在課堂上的觀察能力顯得薄弱,沒能在學生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及時發現學生的學習情況,加以必要的引導,無法實施有針對性的教學,嚴重削弱了教師的指導作用,課堂的效益大打折扣。教師無法發現課堂低效的根源,顯得無奈。

課堂開放了,教師應該怎麼做?有效教學的關鍵在於教師,尤其是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爲。及時的課堂觀察與反映能力是教師駕馭課堂的必要條件。教師只有進行充分的課堂觀察,纔會知道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及時迴應學生的學習需求,有效教學纔有可能得到實現。

學習的時間是有限的,提高學習的有效性不能單靠延長學習時間來進行,而更需要合理安排時間。一堂課,一般由學、講、練三部分構成。課堂上要少講精講,多學精練。精心安排學、講、練的內容,以保證各個環節的時間,讓課堂的40分鐘產生最大的效益。

其實學習是如此,我們的工作更是如此。相同的工作量,你用最短的時間去完成,完成的質量最好,而且在完成時,你是非常快樂的!這就是“有效、高效”!由此看來,天天在教室補課的人,天天佔用課間或其他學科的課時來補課的人,雖然結果是令人滿意的,但是效率是不高的。安排好時間,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最高質量的工作,或者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或者技能得到更好地訓練,這纔是有效。

有效教學十講讀後感 篇7

劉向說過:書猶如藥也,善讀可以醫愚。讀了《有效教學十講》如珍似寶,同時也感慨不已。當久了老師,讓自己能認真的讀一本書,而且不是所謂的閒書,還真不是什麼容易的事,不知道大家如何,對於我是這樣的.但是當我打開這本書開始閱讀的時候,就深深地被它吸引了,打動我的是餘教授的親切,從字裏行間透射出的詼諧與誠懇,他用敏銳的目光,娓娓道來的語氣和生動的比喻,向我們表達了他對當今教學的看法。其中信手拈來的案例,是我們一線老師的參照物,這真的是彌足珍貴。我記得林高明老師曾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只有打開教室的門,才能敞開學生的心門。讀了這本書之後,我想說的是,教師只有博覽羣書,才能走學生的心門,正所謂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我是抱着學習的心態來的,不敢說有什麼體會,就暫且談談一些心得,請老師們多多指教。

作爲一名一線的老師,在教學之後我有很多的疑問,每次上完課之後,總覺得不滿意。不知道爲什麼自己不滿意,問題出在哪。當了近十年的老師,現在去回想說,讓自己印象比較深刻的一節課時,居然是茫茫然的,我在上課的時候,精心設計了教學環節,華而不實,一心想讓課堂熱鬧,可是事後回想起來,我的學生在我的課堂上,學了多少,我自己都不知道。這可能就是涉及到教學的有效性問題,今天才意識到這一點,真的很慚愧。

這本書讓我感觸比較深的是第二講的教學的生成性。不知道老師們對舊版本的《景陽崗》這一課有沒有印象,裏面有一道思考題是這樣的:現在我們要提倡保護動物,可爲什麼要來學習這一課暱。當我把這個問題拋出來的時候,學生們真的是各抒己見,氣氛好不熱鬧。有的同學說,武松要上景陽崗,當然要把老虎打死,要不然,他自己就得死。學了這一課,我明白了,應該出手就出手,所以我們要來學習這一課。我當時還表揚了這位同學聰明呢。有的同學說,武松太殘忍了,不需要把老虎打死,只要打昏,照樣可以過崗呀。當時我表揚這位同學說,很有愛心,還叫我們班的學生向這位同學學習。其實,在當時我完全沒有意識到學生已經偏離了思考題,我自己不但沒有阻止他們,還鼓勵他們。在我的課堂上,武松是被披的體無完膚了。其實這一個問題,是讓我們知道,我們要學習的是他機智、勇敢的精神,不是讓我們去學習他打老虎的。讀了這一講,我才知道,這是價值觀的偏離,扭曲了學習的方向和實質,這真的是很可怕的事。

當然讀了這本書也許是我自己的水平不夠,沒有理解其中的道理。有一個疑惑,如果有機會,希望得到各位老師的指點。是關於第五講的教學關係。在125頁中有對於好老師的討論。我們六年級裏有一篇課文《我最好的老師》。其中的老師,以獨特的教學方法,折服了很多的學生。肯學習的學生,當然認爲這樣的老師是好的老師,可是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要是不接受這樣的方法呢?其中有一位參與互動的老師,說讓差生說好的老師,纔是好老師。可是,根據這本書裏的一些作法,好的學生肯定是樂意接受的,可是對於一些寧願老師喂一口,吃一口的學生呢,在我的課堂上我哪道不管他們了嗎?當然這決對不行,可是在課室上我應該如何來平衡我的教學呢?這是我的一個疑問?請各位老師能指教我。謝謝。

有效教學十講讀後感 篇8

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學十講》不一樣,這是一本有很多小故事、小案例,都是平常教學中會遇到,會看到的小事,但又能給人很多啓發,帶來一些真實促動的書籍。

整本書以講座的形式,討論了“教學的有效性”、“教學的生成性”、“三維目標”、“教學情境”、“教學關係”、“有效教學的三條鐵律”、“新課程教學改革成績與問題反思”、“新課程學習方式的基本特性”、“校本教研的三個基本要素”、“校本教研的三種基本類型”十個話題。在這十個話題中,餘教授的絕大多數觀點都能引起我的強烈共鳴,成爲我的精神食糧,可謂“餘音繞樑,三日不絕”。在這些觀點中,給我留下最爲深刻印象的是:

1.關於對學生的愛。教學活動是一門愛的藝術,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給予愛,學生能感受到。但是很多教師只知道要對學生奉獻愛心,卻不知道該如何去做。在成爲教師之初,我也有這個疑惑。在書中,餘教授講了一個“老師,請你多看我一眼”的故事,老師們都想成爲一個好老師,學生也有一個共同的心理,希望得到老師的注意,希望老師多看我一眼,多關注我一下。看到這裏才明白,教學中的愛,不是大道理,不是大奉獻,而是一個關注學生的眼神,一個關愛學生的動作,一句關心學生的話語,簡簡單單。

2.關於三維目標的解讀。在這部分內容中,餘教授引用了把三維目標比成“長方體的長、寬、高和一個人的肌肉、骨骼、神經等系統”的比喻,指出了“三維目標不是三種目標”,強調了三維目標的“整合的意識”。反觀我自己的教學,由於對新課程理解不深刻,在之前的教學設計中,我經常是將“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進行分門別類的表達;每節課非常明確地列出三個目標,而三個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又有很明確的環節體現,錯把三維目標弄成了三種目標,目標達成不是滲透性,整體性的,也從不區分哪些是顯性的、哪些是隱性的,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非重點。三維目標被活生生地、機械地割裂開來。這是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需要着重關注的方面。

3.關於課堂情境的運用。隨着課改的深入,再回頭審視自己的教學,漸漸發現,由於過分注重情境的創設,課堂熱鬧了,但教學效率卻低下了。在第四講中,餘教授就說:“你不能絕對化,不能爲情境而情境,情境只是學習的憑藉或工具。”一個形象的比喻又點出了情境的價值:情境之於知識,猶如湯之於鹽,鹽需要溶入湯才能被吸收,知識也需要融入情境中,才能顯示出活力和美感,才能容易被學生理解、消化、吸收。是呀,既然要創設情境,就得有效地輔助教學,而不能成爲擺設,否則,就不值得我們花心思,就讓學生直接把“鹽”吃進去了。

4.關於對學生的誇獎。新課程的教學下,大多數人都認爲好學生是誇出來的,導致誇獎氾濫,爲誇獎而誇獎。新課程強調對學生的尊重、賞識,於是很多教師便不管學生怎樣表現,都一味給予表揚,回答錯了就表揚他有勇氣。事實上一味懲罰並不可取,一味地誇獎學生同樣弊大於利。對學生而言,過多的誇獎會導致上癮,迷戀誇獎對學生髮展絕對無益;同樣過多的誇獎也會讓學生習以爲常,無動於衷,也起不到鼓勵的作用。對教師而言,教學固然要講求藝術,但最根本的應關注是否有實實在在的教學效果。素質是“教育”出來的,而不是”誇“出來的。尤其是教師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的隨意性誇獎不僅不能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價值導向,反而可能導致學生淺嘗輒止和隨意應付。

當然,如何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要很多策略的相互滲透和相互使用,在不同的教學內容下需要教師智慧的、合理的採用相應的策略,這也是一個艱鉅的過程。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需要我們學習“餘音”,不斷探索,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因人因時及時調整教學模式。

有效教學十講讀後感 篇9

餘教授的思路清晰,語言到位,從教學的有效性、生成性、三維目標、教學情境、教學關係、有效教學的三條“鐵律”、新課程教學改革成績與問題反思等十個大的方面闡述了教學的有效性是什麼?怎麼達到有效的目標?以及在探索有效教學的過程中取得的成績與出現的問題、遇到的困難與反思。

“簡單地說,對話是師生基於互相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場,通過言談、傾聽而進行的雙向溝通、共同學習的過程,這是對‘對話’的一個基本定位。”

在新課程背景下,對話、特別是師生之間的對話成爲教學活動開展的最主要的方式之一。特別是對語文教學來說,語文學科擔負的任務是通過言語的交流掌握知識、培養能力,發展個性,教學實踐中接觸相當多的課文是文學作品,這些作品運用的是形象化的“描寫性語言”,這種語言不能像學術論文的“解釋性語言”那樣精確,其意義往往不固定,有待於讀者運用自己的經驗和想像去創造,去加深認識和理解文學作品,因此語文課堂中的師生對話具有特別的重要地位。可以說語文課堂中對話的開展是否充分、有效直接決定了語文教學是否有效。因此具體地探討這個問題是有其積極意義的。

但是對照余文森教授對於“對話”的界定,許多時候我們語文課堂上的對話並不是一種真正的對話,而是一種“僞對話”,甚至可以稱之爲“訓話”或者“誘導談話”或者“審問”,因此也很難稱之爲“對話”而期待它帶來語文教學的良好效果。

在讀書的過程中,我覺得餘教授的一些觀點和看法幫我解決了許多問題,也引發了我的一些思考:比如要想課堂有效就必須得優化課的諸要素。我覺得要優化課堂諸要素首先要從老師入手,其次纔是學生的配合。

而面對教學預設的封閉性與對話開放性之間的矛盾,余文森教授也指出瞭解決之道“不是把心思放在教材、教參和教案上,而是放在觀察學生、傾聽學生、發現學生並與學生的積極互動上”;“在教學前進行反思,把以前的生成納入現有的預設範圍,拓寬預設的可能性;在課堂中進行反思,及時調整、改變和充實預設,使預設不斷完善;在課後進行反思,對課堂教學進行回顧、批判,總結和提煉有效的預設和生成,明確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和措施”。綜合以上兩點,處理教學預設和對話的開放性的矛盾的最好方法是充分了解學生,在備課、上課的過程中突出強調生本意識,一切都以學生的發展爲出發點和最終目標;其次要充分重視反思,拓寬預設的思路,要意識到很多時候在課堂教學中感到侷限,不是因爲預設太多,恰恰是因爲預設不夠,沒有充分地考慮到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對話過程中可能出現情境。只有在教學中注意這兩點,才能爲對話留出充分的空間,才能讓對話在真實的情境中充分地開展,最終達成師生之間的和諧和默契,最大程度地挖掘對話的意義,實現有效的教學。

有效教學十講讀後感 篇10

本學期讀的書,是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學十講》,近半年來,書雖是斷斷續續讀完的,但每每想起書中的故事和道理來,依然還饒有興趣。

余文森教授是國內課程與教學領域內的專家,在有效教學方面頗有心得。儘管我是一名從事基礎教育研究的教研人員,有一定的教育理論需求,但平常讀書,我依然對艱深的理論書籍有一種畏懼心理。不是我拒絕深刻,而是裏面的道理和一些晦澀的表達的確太費腦筋也太難運用到教學活動中。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學十講》不一樣,這是一本有很多小故事、小案例,都是平常教學中會遇到,會看到的小事,但又能給人很多啓發,帶來一些真實促動的書籍。

整本書以講座的形式,討論了“教學的有效性”、“教學的生成性”、“三維目標”、“教學情境”、“教學關係”、“有效教學的三條鐵律”、“新課程教學改革成績與問題反思”、“新課程學習方式的基本特性”、“校本教研的三個基本要素”、“校本教研的三種基本類型”十個話題。在這十個話題中,餘教授的絕大多數觀點都能引起我的強烈共鳴,成爲我的精神食糧,可謂“餘音繞樑,三日不絕”。在這些觀點中,給我留下最爲深刻印象的是:

1.關於對學生的愛。教學活動是一門愛的藝術,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給予愛,學生能感受到。但是很多教師只知道要對學生奉獻愛心,卻不知道該如何去做。在成爲教師之初,我也有這個疑惑。在書中,餘教授講了一個“老師,請你多看我一眼”的故事,老師們都想成爲一個好老師,學生也有一個共同的心理,希望得到老師的注意,希望老師多看我一眼,多關注我一下。看到這裏才明白,教學中的愛,不是大道理,不是大奉獻,而是一個關注學生的眼神,一個關愛學生的動作,一句關心學生的話語,簡簡單單。

2.關於三維目標的解讀。在這部分內容中,餘教授引用了把三維目標比成“長方體的長、寬、高和一個人的肌肉、骨骼、神經等系統”的比喻,指出了“三維目標不是三種目標”,強調了三維目標的“整合的意識”。反觀我自己的教學,由於對新課程理解不深刻,在之前的教學設計中,我經常是將“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進行分門別類的表達;每節課非常明確地列出三個目標,而三個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又有很明確的環節體現,錯把三維目標弄成了三種目標,目標達成不是滲透性,整體性的,也從不區分哪些是顯性的、哪些是隱性的,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非重點。三維目標被活生生地、機械地割裂開來。這是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需要着重關注的方面。

3.關於課堂情境的運用。隨着課改的深入,再回頭審視自己的教學,漸漸發現,由於過分注重情境的創設,課堂熱鬧了,但教學效率卻低下了。在第四講中,餘教授就說:“你不能絕對化,不能爲情境而情境,情境只是學習的憑藉或工具。”一個形象的比喻又點出了情境的價值:情境之於知識,猶如湯之於鹽,鹽需要溶入湯才能被吸收,知識也需要融入情境中,才能顯示出活力和美感,才能容易被學生理解、消化、吸收。是呀,既然要創設情境,就得有效地輔助教學,而不能成爲擺設,否則,就不值得我們花心思,就讓學生直接把“鹽”吃進去了。

4.關於對學生的誇獎。新課程的教學下,大多數人都認爲好學生是誇出來的,導致誇獎氾濫,爲誇獎而誇獎。新課程強調對學生的尊重、賞識,於是很多教師便不管學生怎樣表現,都一味給予表揚,回答錯了就表揚他有勇氣。事實上一味懲罰並不可取,一味地誇獎學生同樣弊大於利。對學生而言,過多的誇獎會導致上癮,迷戀誇獎對學生髮展絕對無益;同樣過多的誇獎也會讓學生習以爲常,無動於衷,也起不到鼓勵的作用。對教師而言,教學固然要講求藝術,但最根本的應關注是否有實實在在的教學效果。素質是“教育”出來的,而不是”誇“出來的。尤其是教師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的隨意性誇獎不僅不能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價值導向,反而可能導致學生淺嘗輒止和隨意應付。

當然,如何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要很多策略的相互滲透和相互使用,在不同的教學內容下需要教師智慧的、合理的採用相應的策略,這也是一個艱鉅的過程。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需要我們學習“餘音”,不斷探索,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因人因時及時調整教學模式。

有效教學十講讀後感 篇11

空閒時間我認真學習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學十講》。書中關於課堂有效教學,餘教授從理論和實踐層面上爲老師們進行剖析和策略指導,感受頗多。可以說,當下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如何構建有效課堂?如何打造“有效課堂”?有效課堂教師應該關注什麼?結合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學十講》,下面就談談我的一點感悟:

一、要認真備課,精心設計課堂教學。

每一堂教學效果良好的課都來緣教師的認真備課。在實施新課程的實踐中,我們較多的關注了教學方式方法等課堂形式上的改進,而相應的忽視了對教材和學生的研究。從《有效教學十講》中我明白了學生獲得知識,主要在課堂教學,而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關鍵在於備課。要提高國小語文的課堂教學質量,必須改進現行備課形式,着力提高備課的實效性。

首先是緊抓落實課前預習。我在學生預習的時候,有嚴格的規定,設計了預習卡,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①字(包括生字和多音字的讀音,組詞,辨析形近字等),②詞語(抄寫,理解,成語的收集等),③自己感悟最深的重點句子或者段落(包括修辭句,含義深刻的句子,精彩的描寫等),④初讀感悟,⑤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即提出幾個問題)。這些內容看似繁雜,可是,它可以迫使學生去靜心讀書,達到真正意義上的預習。這些就是我每天晚上的家庭作業,每天一課。這樣學生學校的效率就提高了。

制定有效的教學目標,是實施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就必須具備有效的教學目標,而有效的教學目標的設計首先就是準確和明確。目標的制定既要重視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適度掌握,更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能力。其次,目標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層次。可以根據學生認知結構、學習動機等差異,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如:在爲《大自然的文字》第二課時設計教學目標時,可以這樣定位:①通過各種方式的朗讀訓練,使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體會大自然的奧祕和情趣。②把自己已掌握的課文中讀懂大自然文字的方法教給大家,學習課文還未掌握的大自然文字,培養學生留心觀察事物的意識。③學有餘力的同學可以通過拓展瞭解更多大自然的文字。目標的表達準確、清晰,對不同的學生有着不同層次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從學生已有的基礎出發。這樣的教學目標設計得就比較人性化。

要想使課堂真正有效,設計精益求精的課堂練習是教師課前必備的環節。因此,對於教師來說,就必須要精心設計預習作業,而且要緊緊圍繞課堂教學目標來設計。通常第一課時,老師在課堂上都要檢查生字詞的預習情況,然後再進行整體感知。那麼,我們在佈置預習作業的時候就可以將以上兩項內容佈置下去。到了課堂上,我們就可以利用課件來進行獨立作業。以這樣的方式來落實生字詞,不僅節省時間,而且效率很高。另外,由於我們已經將課堂上要講的內容作爲預習作業佈置下去了,那麼我們在課堂上講課的速度必然加快,效率就自然提高了。另外,就課堂上的重點和難點,我們還可以把它們設計成課堂練習,讓學生在課上進行有針對性的複習和鞏固。對此,我覺得在第二課時前,還是要採取獨立作業的方式去進行必要的檢查。這樣,我們可以讓學生預習有目標,複習有目標。而不至於讓作業僅僅成爲一種習慣,流於形式。這樣,我們課堂教學的目標明確,學生的課後學習有目標,檢查又環環相扣,教學的效率自然就得到提高了。

二、要以學生爲本,用真愛構築課堂

新一輪課程改革最主要的原則就是要在教學全過程中真正貫徹“民主和諧”、“師生平等”的教育思想。成功的課堂教學應該是學生能夠不斷的獲得美好的心靈體驗。引用餘教授的話:“成功的體驗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學生好好學習的願望。”課堂中教師應努力創設一種“以人爲本”,以學生爲中心的課堂環境,營造一種尊重學生的觀點、問題,鼓勵學生提問、概括、假設和陳述的課堂氛圍,高度鼓勵和評價學生的積極參與。從《有效教學十講》中明白了我今後更要努力實現課堂教學從觀念到行爲的轉變,改變以往以單純傳授知識爲手段的做法,對學生的感情、態度、價值觀給予更大的關注,創造一種別具一格的教學模式,才能使自己的課堂更富人性化,才能從真正意義上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課堂有效教學應深入優化教學環節,加強有序課堂的有效教學管理。

在有限的40分鐘內採用有效的教學策略把教學設計付諸實施,從而獲得最大的教學成效。有的教師對一堂課的環節安排缺乏缺乏合理的安排,有的課堂環節的密度過大,有的前鬆後緊,沒有較好地把握學生注意力、接受度,使課堂教學效率下降。因此在時間管理上,我們應堅持時間效益觀,最大限度地減少時間的損耗。優化教學過程,保持適度信息,講在該講時,放在該放時,綜合考慮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各種因素,尤其是提高學生的專注率。

優化教學情境,激發興趣是實施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先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就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興趣之上。有興趣的學習不僅能使學生全神貫注,積極思考,甚至達到廢寢忘食的境地。在“智力發展最佳狀態”中學習,才能使學生獲取更多的有效知識。所以教學中我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學習熱情,帶着興趣學習是教學的一個最簡單的有效法則。在教學實際中,可根據教材內容選擇性地組織一些活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負荊請罪》這一課時,可在班上組織分角色表演課文,先在每個小組練習,然後全班學生參加,你喜歡哪個角色,你就演哪個角色,一次一次進行交換,使每個孩子對課文內容都有了瞭解,並通過自己的朗讀表演理解了課文內容,無需教師在課堂上進行逐句逐段地分析課文內容了。

關注課堂生成,及時調整預設。(1)將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刪減,增加,改換。即根據學生實際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處理。(2)將教學環節提前或者移後。(3)給學生搭橋引路,讓學生順利的說下去。在學生髮言遇到困難時,教師要想辦法給予幫助,引導,讓其順利的達成目標,生成精彩。另外,對學生的課堂評價要有針對性,講求實效。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及時調整了預設,學生的學習情況就協調了,就促進學生的學習進程,這樣學生的主動參與性明顯,課堂教學就變得有效。

四、課堂有效教學需要反思和探究。

有效課堂教學需要教師將教學實踐和反思緊密結合。課堂教學是一門缺憾的藝術,無論是行家裏手,還是年輕教師,在各自的認識層面上都會發現不足,都會留有遺憾因此我們就要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看完《有效教學十講》後我明白了應該留有足夠的空間與時間,讓自己像過電影似的再現課堂教學的情景,及時捕捉問題,記下得失。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爲:我的教學有效嗎,什麼樣的教學纔是有效的,有沒有比我更好的教學?如果不及時反思,很多感覺稍縱即逝,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還會出現類似的問題,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認爲我們要像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素養一樣不斷地提高我們的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我國傳統文化中注重道德的君子,一日三省其身。教師也要像儒家文化中的君子一樣,爲了自己的事業和信仰,一日三省其身。

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教學的有效性問題是教學研究的一個永恆課題。看完了《有效教學十講》我受益匪淺。在教學的過程,我一定要好好總結自己的教學方式、方法,用更好的教學方式、方法來完善自己的不足,同時我還要加強教育教學理論的系統學習,把我們的教學過程用科學的理論作爲指導。要不斷加強學習,特別教育教學理論上的學習,爭取在學科教研方面有所發展,在備課、上課、作業等各個環節上下功夫,在專業發展上下功夫,真正提高教育的教學水平和專業素質。

有效教學十講讀後感 篇12

“有效教學”是隨着新課程改革深入推進過程中,來解決課堂低效、無效問題而被提出的重要方向。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教學的有效性問題是教學研究的一個永恆課題。看完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學十講》後,我深有感觸,也受益匪淺,從中得到了很大的啓發。如何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實現既定的學習目標?那就要提高教師教學的有效性。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幾點體會:

教學是否有效,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正如書中所說有效教學不僅需要教師該如何在教學中重視學生的發展,也是我們該如何提升教師自身的專業素質。只有在做好這兩個問題的前提下,我們的教學纔會走向優質。

一、從學生方面

要以學生爲本,用真愛構築課堂。新一輪課程改革最主要的原則就是要在教學全過程中真正貫徹“民主和諧”、“師生平等”的教育思想。成功的課堂教學應該是學生能夠不斷的獲得美好的心靈體驗。引用餘教授的話:“成功的體驗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學生好好學習的願望。”課堂中教師應努力創設一種“以人爲本”,以學生爲中心的課堂環境,營造一種尊重學生的觀點、問題,鼓勵學生提問、概括、假設和陳述的課堂氛圍,高度鼓勵和評價學生的積極參與。從《有效教學十講》中明白了我今後更要努力實現課堂教學從觀念到行爲的轉變,改變以往以單純傳授知識爲手段的做法,對學生的感情、態度、價值觀給予更大的關注,創造一種別具一格的教學模式,才能使自己的課堂更富人性化,才能從真正意義上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從教師方面

首先要深入鑽研教材,讀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難點,把教材內化爲自己的東西,具有走進去的深度和跳出來的勇氣;其次要拓寬知識面,豐富知識背景知識,內化爲對教學有用的東西,使文本在學生眼前不再是孤立出現的一株植物,而是有着深藍色天空作映襯的一幅圖畫。謹記蘇霍姆林斯基的名言:“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得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爲教育過程的真正的能手、藝術家和詩人。”再次,要研究兒童心理和學習心理。通過閱讀這一段我理解要提高教學效率,我覺得第一步應該從鑽研教材入手。我們既要尊重教材,對教材進行全面的分析發掘,領會其蘊含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又不能侷限於教材,還要根據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創造性的理解,進一步發揮新教材的作用。

三、從教學方面

要強調精心預設,課前儘可能預計和考慮學生學習活動的各種可能性,減少低水平和可預知的“生成”,激發高水平和精彩的生成。沒有高質量的預設,就不可能有十分精彩的生成。提問是組織教學、啓發學生思維的手段,能幫助我們探索並優化學生的認知結構,教師應熟悉教材和學生,設計出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提問。提問應有一定的導向性,如導向文化感,導向品格修養等,促進學生的思考。這樣的提問和由提問引出的討論就有利於學生思維素質和思想素質的養成。另外,美術教師應善於運用教學話題,提供一個討論中心,圍繞這一中心引出多個問題。這樣做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這樣的提問應叫開放式提問,它沒有標準答案,不能用簡單的“是”“否”之類的詞來回答。

四、從反思方面

隨着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後反思就顯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有效課堂教學需要教師將教學實踐和反思緊密結合。課堂教學是一門缺憾的藝術,無論是行家裏手,還是年輕教師,在各自的認識層面上都會發現不足,都會留有遺憾因此我們就要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看完《有效教學十講》後我明白了應該留有足夠的空間與時間,讓自己像過電影似的再現課堂教學的情景,及時捕捉問題,記下得失。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爲:我的教學有效嗎,什麼樣的教學纔是有效的,有沒有比我更好的教學?如果不及時反思,很多感覺稍縱即逝,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還會出現類似的問題,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認爲我們要像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素養一樣不斷地提高我們的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

總之,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對《有效教學十講》的閱讀,我纔剛剛接觸它的皮毛,今後還將繼續深入閱讀,要達到觸及它的精髓,把自己的每一堂課都上的有效,追求高效課堂是我的目標,爲此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堅決杜絕負效教學,努力避免無效教學,革除低效教學,追求高效教學。讓我的學生在我的課堂上自主快樂的暢遊在知識的海洋裏得到更好、更快的發展。

有效教學十講讀後感 篇13

知識技能是學科的軀體,過程方法是學科的思維方法。如果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領悟或者掌握其中的思想方法、思維方式、他掌握的就是一大堆“死”知識,是“行屍走肉”。重結論、輕過程的教學,是要付出代價的。我們在教學中是否是爲了達到目標,而把過程給省略了呢?是否爲了省時而直接告訴學生答案了呢?是否爲了節省更多的成本,而排斥學生的思考呢?是否把教學過程庸俗到無需智慧努力,不要動腦筋,只要記憶練習就能掌握教師所講的東西呢?是否我們培養的就是那些不思考知識、批判知識、創新知識的“好學生”呢?是否我們在困惑,爲何學生學了那麼多,卻不會運用,盤活呢?以前曾看過的一個故事竄入了我的腦海——

一個外國的孩子,他正在獨自玩沙,顯然玩得很專心也很有耐心。他用小鏟把沙裝進漏斗,開始的動作比較笨拙,動作也很慢,玩了一會兒逐漸熟練了,動作也越來越快,但他發現總也裝不滿,疑惑地看了一陣漏斗之後明白是因爲漏斗會漏沙,於是就用手指堵住漏斗底部的漏口,這樣終於使漏斗裝滿了沙子。然後他試圖把漏斗裏的沙子倒進瓶子裏,可是發現從手指移開到對準瓶口,沙子已漏得差不多了。這個外國孩子開始加快手移開的速度,幾次之後,他突然意識到,把漏斗直接對準瓶口,沙子會一點漏地順利進入瓶子。於是他按照這種方法很快裝了一瓶子的沙子,同時歡快地笑起來並回頭看看媽媽,而媽媽則拍手以示鼓勵。

一箇中國孩子玩沙,他一開始也是忙着拿起漏斗向裏面裝沙子,也同樣是發現了沙子進漏斗後都流出來,所不同的是旁邊的母親一看沙子都漏光了,就手把手地教自己的孩子把漏頭直接對準瓶口,然後再灌沙子。結果孩子沒經歷任何挫折、也沒有體驗任何失敗就立刻學會了正確的玩法,但也很快就爬出了沙坑不玩沙了,因爲這個玩沙的過程一被簡化就沒什麼意思了。

當那個外國孩子還在津津有味地與沙同樂的時候,這個中國孩子已經玩膩了,正纏着媽媽要抱。

想到這兒,我的心情已不再平靜:在教學中,我給孩子探索的機會了嗎?我是否也充當了中國媽媽的角色?對於孩子學新知的探索過程,我是否總是在無意或在好意中干擾了這一過程的自然進行?答案肯定的!不止做過,還不止一次。在我的思想理念中,雖然已有了一些強調"過程"的意識,但我也不是認爲孩子技能學得越多、越快就越好嗎?當孩子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我不也多少次地手把手地教孩子,讓他們很快地學會比較難的知識嗎?忽然想起了以前聽過的“做中學”“玩中學”,原來還蘊含着如此深刻的道理。終於,在我的腦中理論和實踐的斷路給聯結上了:

聯結學習理論認爲,一切學習都是通過條件作用,在刺激和反應之間建立直接聯結的過程。聯結是通過盲目嘗試、逐步減少錯誤而形成的,即通過試誤形成的。理論與實踐鏈接的頓悟的驚喜令我興奮!在未來的日子裏,就讓書香繼續浸染我吧,我將會迎接更多的反省!

運筆至此,發現已難再下筆,只能感慨:一筆難書盡此書的奧妙啊!因本人的眼力、領悟力、素養的限制,實難把其精髓處一一道來,還是讓我們一起都去看看這本書,親自去感受感受、體驗體驗,我相信,你會更深地體會到“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句話的含義。再次默默地注視《有效教學十講》,心中一個念頭不期地出現了:好書,是需要我們一讀、二品、三回味的,“有效教學”,我會再次與你相約在書中、夢中…

有效教學十講讀後感 篇14

生日之際,收到呂主任送的一本書:《有效教學十講》。扉頁上呂主任的寄語讓我既感動又倍覺激勵,我決心好好研讀這本書。

該書的作者余文森教授爲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專家。他長期致力於課堂教學與校本教研的研究,針對課堂教學改革和校本研究所面臨的問題,他撰寫了多篇有關論文,並應邀到全國各地講學,他的報告很受中國小教師的歡迎。這本書就是他的關於課堂教學和校本研究的論文和報告結集而成。

看這本書,我對教育教學又有了新的認識和提升。英國文豪蕭伯納說:“一個蘋果跟一個蘋果交換,得到的是一個;一個思想跟一個想交換,得到的是兩個,甚至更多。”願與大家分享我的收穫。

一、什麼是有效教學和優質教學

原來一直簡單地認爲,只要我上的課能讓學生愉快地學到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那麼我的教學就是有效教學,然而看了書中的論述,不禁爲自己的膚淺汗顏。餘教授指出:既促進學生髮展,又促進教師自我成長的教學,纔是有效教學。從學生的角度來說,我們的教學要促進學生的發展,就必須在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的同時,讓學生掌握方法,進入某種過程,並且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讓學生獲得知識,掌握學習方法,應該是每個教師都會想到的,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一個新鮮的概念,怎麼衡量呢?最基本應做到的就是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自覺自願養成學習習慣,確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和歡樂是孩子幸福人生的前提。而從教師的角度來說,教學也應使教師本人獲得提升。我覺得有一個詞能夠很好地概括這個意思,即“教學相長”。一方面教師爲了能更好地傳授知識,必須不斷自我充電,從而不斷地自我完善和進步;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中不再只關注學生,也關注自己,能夠自我提高教學的調控和分析能力,日益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餘教授有一句話非常鼓舞人心:教師不斷從教學當中獲得教育智慧,獲得專業成長,這是教學最根本的吸引力。

對有效教學有了新的認識以後,我發現要實現有效教學並非易事,我們正走在有效教學的路上,或者某個時候曾經達到過。學無止境,優質教學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餘教授指出:優質教學一定是有效教學,而有效教學未必是優質教學。優質教學的定位是:優質,高效,高境界。具體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有思想。教師要有思想,對教學工作有自己的見解和判斷。二、有智慧。有智慧的教師才能做到遊刃有餘,指點有方,啓迪學生。三、有激情。教師有激情才能夠帶動學生走進與所學知識有關的情境中,並在情感體驗中獲得知識。四、有個性。教師要經過長期的打磨才能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個性和教學風格。五、有文化。有文化有品位的教學,就是高層次,高境界的教學。

二、爲什麼要創設教學情境及如何創設教學情境

美舍的英語教學的特色之一就是課堂上注重情境的創設和新知的導入。爲什麼要這麼做呢?我們的體會是創設情境能夠讓孩子們更自然更愉快地學習新知識,記得更牢固。書中對此做了更詳盡的解釋和陳述。情境是用一種直觀的方式,再現書本知識所表徵的實際事物或者實際事物的相關背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喚起學生的求知慾。餘教授有一個非常生動的比喻:情境之於知識,猶如湯之於鹽,鹽需要溶入湯中才能被吸收,知識也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顯示出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學生理解、消化、吸收。情境的作用就象是一座橋樑,有了這座橋樑學生就容易實現形象與抽象、實際與理論、感情與理性,以及舊知與熟知的溝通和轉化,從而使學習和理解變得容易和有趣。書中關於情境的創設有一點非常重要的提示,就是情境的創設必須聯繫生活,不能爲了情境而情境。生活也是“湯”,枯燥的知識,是很難被理解和吸收的,知識要融入生活中,才容易被學生消化。

關於如何創設有價值的教學情境,餘教授作了五點歸納:一、基於生活。即注重聯繫學生的現實生活和挖掘利用學生的經驗。二、注重形象性。首先應該是看得見、摸得着的,能有效地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並促進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轉化;其次應該是形象具體的,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想象和聯想。三、體現學科特點。即緊扣教學內容,凸現教學重點。四、內含問題。內含問題的情境能有效地引發學生的思考。五、融入情感。這一點引用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的一句話最爲貼切: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

三、如何寫教學反思

寫教學反思也是我們美舍的一大教學特色。我在美舍執教有一年了。這一年當中,我從起初被動應付地寫乾巴巴的教學反思,到習慣主動地把課堂的精彩瞬間或教學嘗試記錄下來,我感覺自己受益其中。教學反思使我不斷揚長避短,改進工作。至於如何寫教學反思,我總是天馬行空,想到什麼寫什麼。今天寫課堂中出現的精彩小插曲,明天寫課堂中出現的問題及所採取的措施……看了書中的論述,我才知道反思有這麼多門道。

餘教授說,自我反思是“留一隻眼睛看自己。”如果一位教師只顧埋頭拉車,默默耕耘,從不擡頭看路,也不反思回顧。那麼他永遠無法實現自我發展和真正超越。自我反思不但能夠提高教學經驗的質量,還能夠提高教學工作的自主性,形成優良的職業品質,促進教師緘默知識的顯性化。就教學工作而言,依據反思所涉及的教學進程,可將教學反思分爲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三個階段。教師的自我反思又可以從教學實踐、理論學習和相互借鑑三個層面展開。我們通常所作的教學實踐的反思應立足於以下三點:一、總結成功的經驗。每一堂課總有成功之處,或者有收穫之處,長期積累下來教學經驗必將日益豐富;二、查找失敗的原因。教師應本着豁達的胸懷,無論教學設計得如何完美,課堂教學如何精彩,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難免有疏漏之處。三、記錄學生情況。把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存在的問題記錄下來並尋求解決的方法,有利於改進教學,促進教學質量。自從看了書中有關自我反思的篇章之後,我寫反思不再隨意而爲之了,每一天,我都做到在反思中記錄收穫、不足和學情。

餘教授指出,教師要善於從理論學習中自我反思,運用理論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指導自己的教學活動。那麼,我這篇讀書心得,也算是在理論學習中的自我反思吧。

《有效教學十講》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這本書讓我看到了教育教學中的一處迷人的風景,在此也向贈書之人致以深深謝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