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3000字讀書心得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79W

讀書滋養人生。多讀書,讀好書,活讀書,既可陶冶品德,豐富智慧,增長見識,愉悅生活,使人高尚,又可補氣養神、延年益壽。下面是本站爲大家準備的寒假3000字讀書心得,希望大家喜歡!

寒假3000字讀書心得3篇
寒假3000字讀書心得範文一:《人間詞話》讀書心得

這篇文章讀幾遍就會發現,此書形散而神不散,果然“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辭脫口而出而無矯揉裝束之態,以其所見者真,所知者深也。”我將正文內容歸納爲以下兩個方面:一、詞以境界爲上(王國維對詞的境界的評析);二、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詞的發展歷程以及詞人詞作風格)

詞以境界爲上

王國維論詞以境界爲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言氣質神韻不如言境界”。例如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國維謂之“此等境界,可謂千古壯語。”詞以境界爲最高審美標準。那麼,什麼是境界呢?他是這樣解釋的:“境非獨謂景物也,感情亦人心中之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着,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像晏殊的詞“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天涯茫茫,長路漫漫,秋風漸起,伊人遠隔,天氣之涼比不上相思之苦,秋風起時偏登樓,欲言無語更無人聽,一切的一切在無可奈何之中變得難以承受。這種用真感情寫的真境界,不僅得到了王國維的讚賞,也獲得了歷經千年萬年的力量,流傳至今。

王國維還指出,境界有理想和寫實之分,又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之分。“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現實二派所之由分。然二者偏難分別。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必鄰於現實之故也。”就像馮延巳的《醉花間》詞“高樹鵲銜巢,斜月明寒草”,俊朗清雅。能夠感動別人的永遠是對真實的昇華,而不是純粹的虛構與寫實。這正是美的根基所在。

“有我之境”的要點在於“以我觀物”,即從自我感情出發,對客體進行加工整理,一切外物都成爲內在感情的表象,如“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幕”。“無我之境”的要點則在於“以物觀物”,強調客體存在的真實性,主體意識被客體化,如“菜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這也是主觀詩跟客觀詩的區別所在。古人寫詞,寫有我之境的較多。但對名家高手來說,他們可以得心應手的根據自己的願望進行選擇運用。例如蘇軾之詞既有“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情景無限”這樣自然優美的無我之境,也有“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這樣壯美的有我之境。

境界有上述類別之分,但“境界有大小,然不以是而分高下。”優美和壯美,只是審美的不同取向而已,它們之間不應該存在價值的判斷。“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寶簾閒掛小銀鉤”所描述的意境,並非不如“落日照大旗,風鳴馬蕭蕭”、“霧失樓臺、月迷津渡”的境界啊。然而,煉字對境界的表達有很重要的作用。比如“紅杏指頭春意鬧”的“鬧”字,使意象生趣盎然,我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才智啊。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唐五代北宋之詞,可謂“生香真色”。清代文學家潘德輿說,“詞濫觴於唐,暢於五代,而意格之閎深曲摯,則莫盛於北宋。詞之有北宋,猶詩之有盛唐。至南宋則稍衰矣。”清初有文學家說,“詞至北宋而大,至南宋而深。”衆說紛紜。讓我們來看看王國維的觀點吧:“君之於詞,於五代喜李後主、馮正中,於北宋喜永叔、子瞻、少遊、美成,於南宋除稼軒、白石外,所嗜者鮮矣。尤痛詆夢窗、玉田,謂夢窗砌字,玉田壘句。一雕琢,一敷衍。其病不同,而同歸於淺薄。六百年來詞之不振,實自此始。夫自南宋以後,斯道之不振久矣!元明及國初諸老,非無警句也,然不免乎侷促者,氣困於雕琢也。嘉、道以後至此,非不諧美業,然無救於淺薄者,意竭於摹擬也。”

雖然“才之不可強也”,但一代有一代之文學。“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文學作品的形式體裁變化有其自身的萌芽、發展、壯大、衰落、消退和新體裁誕生的過程。但單純從詞的角度來看,古人詞作真的是“滿園春色管不住”“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啊!每經歷一件事情,我們都會增長一些見識;每讀一本書,我們都會增長一些智慧。《人間詞話》帶給我的,遠遠超過這些。這本書把我帶進了詞的天堂。我像一顆小星球,在此的浩瀚的宇宙中盡情享受精彩絕倫的文字帶來的快樂,一次又一次的感嘆寫出這樣或清俊或幽怨或豪爽的文字的人不是天才那是什麼!這本書增強了我整理資料的能力。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不可不歷三種之階級:「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同叔《蝶戀花》此第一階級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歐陽永叔《蝶戀花》此第二階級也。衆裏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辛幼安《青玉案》)此第三階級也。——王國維

王國維的這三境界是我讀師範時所瞭解的,當時就對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次有幸拜讀後,頓覺詞的世界是如此之大,如此之深,當你遨遊其中使你會發覺自己的渺小與無知。

王國維一生在考據、哲學、文學評論等多方面成就俱佳,然而他對自己寫詞的工夫尤其自得,曾說過這麼一段雄視百代的話,他說:「餘之於詞,雖所作尚不及百餘闕,然自南宋以後,除一二人外,尚未有能及餘者。」王國維說這話的時候剛滿三十歲,只寫過百來首詞,就輕易把八百年來的詞人幾乎全不放在眼裏,寫作能寫到這等份上,先不說歷史評價如何,就算清狂自信也夠透徹的了。這位生於一八七七年,卒於一九二七年,在他五十歲的壯盛之年,跳入北京頤和園的昆明湖沒頂而死,其一生就是對人生問題不斷追索討問的過程。有人說他是遜節於清朝的遺臣,有人說他是憂心世道的烈士,也有人說他只是受不住羅振玉這位師長的長期欺壓,一口怨氣咽不下去,就投水自盡了。王國維戲劇性的死亡對歷史學者而言是舉足輕重的,但對於寫作或畫畫的人而言,他所留下的文字比他個體生命的終始短長更重要。

《人間詞話》是中國近代最負盛名的一部詞話著作,是王國維文學批評的代表作,在清代衆多的詞話中,《人》以其見解之新穎,理論之獨創熔中西美學、文藝思想於一爐,突破清代文壇某些學派的門戶之見,獨樹一幟,爲中國美學、文藝理論研究開創了一條新路,在中國學術思想寶庫中佔有重要地位。它雖爲論詞而作,但涉及的方面很廣泛,不限於詞,“可以作爲王氏一家的藝術論讀”(夏承燾《詞論十評》),它突破清代詞壇浙派、常州派的門戶之見,獨創一派。這《人》是在探求歷代詞人創作得失的基礎上,結合作者自己藝術鑑賞和藝術創作的切身經驗,提出了“境界”說,爲王國維藝術論的中心與精髓。境界說在《人間詞話》中提出一個觀點,即文學作品的意境是由作品所描寫的生活實際和它所表現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是主觀和客觀,理想和現實,情感和理智的統一所謂境界「非獨謂景物」,「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有造境,有寫境」,即有創造的境界,有寫實的境界。在此,對境界的含意作了明確的說明,繼而又對境界的構成作了具體闡述,「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於理想」,「雖寫實象,亦理想家也」,這就是說,境界是詩人模寫自然又表現理想構成,成功之詩必然是理想與寫實的密切結合。

最後我想借用他人對《人間詞話》的一段評論結束我的這篇讀後感。王國維《人間詞話》在中西文藝思想交流融合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它觀點新穎,立論精闢,自成體系,在中國詩話、詞話發展史上看成是一部劃時代的作品。

寒假3000字讀書心得範文二:《飄》讀書心得

我之所以會讀《飄》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因爲之前看過由它改編的電影《亂世佳人》,由此對其產生了很大的興趣。雖然《亂世佳人》我只完整的看過一遍,但費雯麗演繹的貓一樣的思嘉、克拉克·蓋博表現出的瑞德船長的複雜精明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忍不住想從原著中進一步探求他們的真容。

我所閱讀的這個版本分爲上下兩冊。封面是一張油畫,畫面上是思嘉和白瑞德船長坐在馬車上,背景是象徵着戰爭的兵荒馬亂,整體帶給人一種壓抑感,逝去的歷史化作馬蹄後騰起的塵埃,然而未來並不明朗;封底則是《飄》所贏得的各種讚譽。封面和封底設計較爲精細雅緻。翻開書籍,在出版說明和譯者序之前,有一部分內容是用銅版紙印刷的(上下冊均有),這一部分是有關《飄》的周邊情況:例如作者照片、電影海報、不同版本的《飄》的封面及插圖等等,以圖片爲主,文字爲輔。我個人認爲這部分的設計很新穎,有效地引起了讀者的閱讀興趣。書頁的紙張質量比較好,光澤溫和不刺眼,而且印刷非常清晰,錯訛之處極少。

《飄》的故事情節比較複雜,時間跨度也很大,通過對思嘉、白瑞德、媚蘭、艾希禮爲主展開的形形色色的人物進行刻畫,生動完整地爲我們展現了一幅橫跨南北戰爭的歷史畫卷。其中既包括開戰之前南方莊園悠然自得的生活,如烤肉宴、舞會等等;也包含了戰爭中傷員缺醫少藥、肢體殘缺,亞特蘭大居民喪失親友的悲慘;甚至對於戰爭結束後南方重建的艱難,也通過思嘉本人的奮鬥展現了出來。由於作者是以周圍的人物及事件作爲原型進行描寫的,具有很強大的藝術感染力。特別是思嘉在逃離亞特蘭大、回到塔拉莊園,面對着被洗劫一空的莊園和支離破碎的家庭,倔強勇敢的挑起了重建的責任,站在紅土地上宣告:“憑上帝見證,我以後絕不會捱餓,絕不!”每次讀到,都會被人物身上爆發出來的精神深深感染。

《飄》的故事情節大多爲人們所熟知。女主人公思嘉,是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南方莊園主的女兒,思嘉漂亮而富有個性,贏得了當地許多青年的愛慕。但她卻盲目的愛慕着艾希禮,一個長相英俊,性格卻很懦弱的南方世家子弟。1861年的4月,戰爭的陰雲已經籠罩在佐治亞州上空,然而16歲的思嘉心思全部在艾希禮身上,艾希禮優雅的紳士風度使她芳心暗許,然而她卻在烤肉宴的前一天得知了一個使她心碎的消息:艾希禮即將娶他的表妹媚蘭!第二天的烤肉野宴,思嘉試圖說服艾希禮和她一起私奔,但沒有成功,自尊心受到傷害的思嘉扇了艾希禮一個耳光,還砸碎了一個花瓶。但出乎意料的是,這一切都被一個叫白瑞德的船長看在眼裏,白瑞德船長的名聲很壞,而且他似乎並不認爲南方能夠在這場戰爭中輕易獲勝。爲了賭氣和報復,思嘉嫁給了媚蘭的哥哥查爾斯,然而她很快就後悔了。由於戰爭,查爾斯和艾希禮等沒過多久就離開了家鄉。還未等開戰,查爾斯就染病離世,同時,思嘉懷孕並順利生下了兒子韋德。

思嘉沉浸在對艾希禮的思念中,而且對寡婦的繁文縟節非常不耐,心情抑鬱。於是思嘉的母親埃倫將她送到了亞特蘭大同媚蘭和皮特姑媽一同居住。雖然環境改變了,但南方的傳統卻使得她的生活毫無樂趣。在亞特蘭大的募捐會上,思嘉再次見到了白瑞德船長,甚至罔顧社會風俗同他跳了一支舞。隨着戰爭局勢的惡化,社會上的清規戒律漸漸不再是約束思嘉的囹圄,她又開始同青年談情說愛,儘管她認爲自己對艾希禮的感情忠貞不渝。葛底斯堡戰役嚴重打擊了南方,聖誕節後艾希禮回家,思嘉再次向他表露了愛意,但仍然遭到了艾希禮的拒絕。第二年年初,思嘉幾乎是同時得知了兩個讓她難以置信的消息:艾希禮受傷被俘、媚蘭懷孕了。於是爲了照看懷孕的媚蘭,思嘉被迫留在了亞特蘭大。南方軍隊節節敗退,眼看首府亞特蘭大就要失守,偏偏在八月底,媚蘭的兒子小博降生,亞特蘭大一片混亂。無奈思嘉只得求助於白瑞德,希望能夠回到塔拉,白瑞德卻在半路上去投軍,思嘉只得自己帶着媚蘭母子和韋德回家。回到塔拉莊園後,思嘉發現家裏已經面目全非:埃倫病死、傑拉爾德精神不正常、兩個妹妹身患傷寒臥牀不起、大部分的黑奴也都跑了。

在近乎絕境的情況下,19歲的寡婦思嘉負擔起了全家的生計,媚蘭一直給予思嘉許多幫助。就在一家人的情況好轉時,傳來了要對塔拉莊園徵收高額稅收的消息。爲了保住塔拉,思嘉再次求助於白瑞德,卻發現白瑞德已經由於挪用南方軍隊物資而鋃鐺入獄,就在一切看來毫無希望的時候,思嘉的妹妹蘇埃倫的未婚夫——弗蘭克出現了。弗蘭克由於經營小生意,家裏有一定積蓄,爲了得到錢去拯救塔拉,思嘉採取欺騙的手段使弗蘭克娶了自己,塔拉終於得救了。思嘉漸漸發現弗蘭克很無能、生意經營不善,於是她產生了自己經商的念頭。她向白瑞德借了一筆款子,買下了木材加工廠,然而種種舉動使得亞特蘭大的傳統社會對她極爲不滿。思嘉再次懷孕並生下了一個女孩子,起名埃拉。“重建”在進行,亞特蘭大的局勢變得很不穩定,在一次去木材廠的路上,思嘉遭到了襲擊。3K黨爲了給思嘉復仇,掃蕩了貧民窟卻被軍隊發現,弗蘭克死亡,艾希禮受傷。思嘉因爲弗蘭克的去世十分不安,葬禮之後她獨自在家裏借酒消愁,此時白瑞德出現,他居然向思嘉求婚了。婚後思嘉過上了自己期待的富裕生活,並且生下了美麗可愛的邦尼。白瑞德十分寵愛邦尼,爲了使邦尼在亞特蘭大能保住貴族地位,他不惜加入了民主黨的陣營。思嘉與艾希禮在木材廠見面,回憶起過去生活,思嘉忍不住靠在了艾希禮的懷裏,這一幕卻被艾希禮的妹妹看見,思嘉百口莫辯。然而媚蘭卻保護思嘉,不允許別人對思嘉進行攻擊。白瑞德帶着邦尼暫時離開了家,思嘉發現自己懷孕了,她又驚又喜,同時格外想念白瑞德。但白瑞德回家時卻對思嘉冷嘲熱諷,思嘉大怒摔下樓梯,摔斷了肋骨並且流產,白瑞德找到媚蘭,深深懺悔。邦尼喜歡騎馬,但在一次跳躍欄杆的過程中不幸遇難。隨着邦尼的去世,白瑞德對思嘉的愛也全部破碎,思嘉此刻卻發現自己深深愛着、依賴着白瑞德。媚蘭再次懷孕,但因流產而去世,思嘉後悔自己一直沒有意識到媚蘭是自己重要的精神支柱。白瑞德離開了思嘉,但思嘉堅信自己能夠回到他身邊。

《飄》中最着重刻畫的人物無疑是思嘉。作爲一個南方莊園主的女兒,思嘉卻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淑女,她任性、固執而自負,她虛榮、自私,但同時她倔強不服輸、勇於改變自己、適應環境。在一個動盪變革的時代、在一個傳統美德崩潰瓦解的時代、在南方資本出現萌芽的時代,思嘉正是憑藉着自己的現實主義和貪婪,才保全了自己的家庭、保護了自己周圍的人,她不甘於“體面地餓死”,她要活下去並且要高質量的生活。同時,思嘉具有高度的家庭責任感,一個19歲的小姑娘,沒有任何的謀生技能,卻要承擔起家庭的重擔,但她並沒有因此而退縮。思嘉對於愛情的追求雖然盲目,卻是熱烈的,她爲了艾希禮的一句話,甘願冒着生命危險在亞特蘭大爲媚蘭接生。在戰後,倘若不是思嘉,崇尚傳統生活的艾希禮一家只能去喝西北風了。正是思嘉在困難面前所表現出的驚人勇氣,深深吸引了白瑞德,也深深吸引了讀者。貪婪、自私、現實主義、固執……如果用這些詞去描述一個女人,我們一定會認爲她招人厭惡,但是用在思嘉身上,這一切卻閃爍出了光芒,使我們不由得驚歎“這是一個偉大的女人”。

但從另一個角度上講,思嘉卻是很可悲的。她的三次婚姻都以失敗而告終,第一次是爲了賭氣嫁給一個孩子;第二次爲了塔拉嫁給了老頭;第三次因爲自己沒有認清白瑞德和艾希禮在自己心中的地位也失敗了。

寒假3000字讀書心得範文三:《毛澤東選集》讀書心得

首先,我和很多人的感受一樣,不相信這是偉大領袖毛澤東曾說過的。以爲是網友惡搞。於是我專門翻閱了原版的“毛選”,確爲毛選第五卷裏的話,能專門收錄在毛選裏應當是比較慎重的。所以我覺得,這是毛澤東的本意。

爲什麼會這麼想呢,或許是時代不同了,就是某些人自以爲的“素質高”了,不再有“點名批評”了,大家一團和氣就真的一團和氣了。比如對貪污犯取消死刑,彷彿就真的沒有應該判死刑的貪污犯了!毛澤東作爲xx,應爲全國最高層,居然會點名批評同樣處於“高層”的同事,後來也同樣成爲“偉人”的鄧小平同志,這要在現今,怎麼可能呢!官官相護,相互吹捧都唯恐不及呢,怎麼可能批評,還指名道姓的批評,確實讓人驚訝。這大約也應該歸功於“受黨的教育多年”罷!

這樣對事不對人的點名批評彷彿是毛澤東習慣用的一種方式,似乎唯這樣方可不愧爲同志。就在這本《毛澤東選集》第五卷裏有收入《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一xx七年一月)“北京清華大學,有個學生公開提出:‘總有一天老子要殺幾千幾萬人就是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一來,這一‘家’也出來了。鄧小平同志去這個大學講了一次話,他說,你要殺幾千幾萬人,我們就要專政。”又提到這個鄧小平同志,他依然在“領導崗位上”,因爲毛澤東前次點名批評的是鄧小平同志的方法問題,按毛澤東的話說,應該是“治病救人”“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有錯誤不要緊,只要改正,就是好同志”。可見毛澤東對鄧小平並不像很多自以爲自己是大人物的那樣對某某有成見之一說。毛澤東纔是真正的大人物,一個真正的偉人!在他心裏的詞典裏就根本沒有某些自以爲大人物的小人們總想着的那個詞。

現在爲什麼不太批評或者不點名批評了呢,是不是現在的“領導者”們沒有錯誤,或者犯的都是“普遍錯誤”而不是“個人錯誤”呢?很顯然不是的。這個問題要深入說開去是相當複雜的,我輩非領導者,更不是所謂的“高層”大人物,信息少,孤陋寡聞,就更只能說一些毛皮,所以也就只好讓大家姑且聽之,權作閒聊而已。

首先,中國共產黨奪取政權以後,經過幾十年的建設,生產力發展了,人民生活確實得到了巨大的改善,“朱門酒肉臭”雖然比比皆是,“路有凍死骨”確實較少了,從世界範圍裏,中國人是最好管理和忽悠的(這有賴於儒家思想的偉大教化),只要給口飯給片瓦,基本一輩子不會造反,也不太會提意見,當然,也可能是因爲他們被聽不進意見的領導們領導慣了,知道反正提了意見也沒人理會,乾脆就懶得提了。但千萬別以爲他們沒有意見,沒有委屈,更不要觸碰他們的底線,即,不要砸他們的鍋,不要揭他們的瓦!底層生物(原諒我說出真相)在生存底線遭受挑戰時,會迸發出比高等生物更可怕的戰鬥力,會以傷害自己及對手的方式解決問題,在槍彈和刀劍面前,人的生命都是同樣的脆弱。所以毛澤東把中國人民比作巢裏的雀兒。從主席的這段話中能親切體會到他對中國人民的真實情感,但他又深諳“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道理。是啊,中國人民確實很卑微,他們大多不會關心政治,只關心糧食和蔬菜、房子、生產工具。但如果建設了幾十年近百年的中國,連老百姓最起碼的生活還保障不了,我們不覺得這個黨無能嗎?我們不覺得作爲這樣一個黨的黨員感到羞愧嗎?

第二,是黨內,特別是所謂“領導”們,他們總保持“一團和氣”,甚至打着“維穩”的旗號,官官相護。自己身邊的部下或者同事出了問題,能掩飾且掩飾,對待“民怨”能壓制就壓制,能逃避就逃避。從不客觀地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這種情況出現大致有兩種可能,一是今天看到別人的錯誤害怕就是自己的明天,今天我護着他了,寄望着下次他保住我;或者本來就有自己的一份,不先死保護他自己怎麼辦?批他就等於批自己,所謂要倒大家都得倒!所以,現在常常一犯案就是大案,窩案;讓老百姓都誤以爲共產黨怎麼啦!彷彿都壞了似的,長期的捂住蓋住堵住,勢必“積重難返”,都下刀割肉了,豈有完膚!

第三,有些所謂的領導,自己沒有什麼能力,看不出貪污腐敗分子的醜惡伎倆,或者看出了也沒有足夠的證據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像毛澤東那樣一針見血批評了人,還可以給人指明一個解決的辦法,哪怕例舉另一個有利的案例。這樣的人原本就不能做領導來代表中國共產黨的,錯誤的當上了領導,也許不是你一個人的錯,但你沒能耐,佔着茅坑不拉屎,還自以爲屁股坐在領導位置上就人五人六,小丑腐敗分子明目張膽在你面前耍花槍,嚴重危害黨的形象,你居然毫無察覺或者束手無策,那就是你的錯!有錯就改,猶未爲晚。所以,領導者一定是有點才能,庸才最好趁早下臺。

共產黨是要得到教訓的。不要以爲物質生活比較豐富了,人民生活有點保障了,不造反了,這個官就容易當了,就不需要努力了。長江後浪推前浪,做人做事,時代的發展都是這樣的,你不學習,人民學習,他們的思想,他們的要求,他們的處事方式和方法就會跑到你的前面去,靠壓制,靠矇騙,靠和稀泥打哈哈都不可能是長久之計,依靠粉飾終究不可能有長治久安。所以毛澤東說“共產黨是要得到教訓的。”他的話不是沒有得到過驗證。只是,作爲共產黨員的我輩,不希望我們的黨,接受這樣那樣的教訓太多,特別是不要太嚴重,一個受傷過重的身體是要損害根本的。把教訓儘量吸取在最初階段,把產生教訓的行爲和思想消滅在萌芽階段,則應是我們每一個黨員的責任。

“現在,在所有制方面同民族資本主義和小生產的矛盾也基本上解決了,別的方面的矛盾又突出出來了,新的矛盾又發生了。縣委以上的幹部有幾十萬,國家的命運就掌握在他們手裏。如果不搞好,脫離羣衆,不是艱苦奮鬥,那末,工人、農民、學生就有理由不贊成他們。我們一定要警惕,不要滋長官僚主義作風,不要形成一個脫離人民的貴族階層。”這些震耳欲聾的囊囊諍言,被不少黨員幹部耳邊風,當成了不合時宜。不知道他們“與時俱進”到何處去了,餐館酒肆裏還是娛樂城休閒中心去了?長此以往,還是毛澤東的那句話“共產黨是要得到教訓的。”至少,也如他所說“誰犯了官僚主義,不去解決羣衆的問題,罵羣衆,壓羣衆,總是不改,羣衆就有理由把他革掉。我說革掉很好,應當革掉。”

毛澤東是一偉人,一巨人,凡夫俗子難以能及,但很多共性是不可更改的,比如“身正不怕影子斜”“無欲則剛”等等,毛澤東作爲xx,吃穿住行與常人一樣艱苦樸素,戰爭時期,他一共有六位親人爲共產主義事業獻出生命且不說,建國之後,唯他的親屬基本上沒有得到顯赫的“高位”,沒有什麼“富二代”。請問:我們如今的“公僕”們怎麼樣?又有誰能比他更有資格使自己的後代成爲“富二代”?

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建立自己的政權並在強大的對手面前取得勝利,很大程度上是當年有一大批大公無私的優秀的共產黨員,一批先人後己,甚至從來就不想自己的優秀的共產黨員!如今怎麼樣?什麼“當官不發財請我都不來”什麼“忙碌的公僕在包廂裏,重要的工作宴會裏,該抓的工作在口號裏,妥善的計劃在抽屜裏,應煞的歪風在通知裏,輝煌的數字在總結裏。”等等等等。長此以往,如何得了!杜牧雲:“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毫無“怕怕”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