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盪三十年讀書心得體會怎麼寫範文(精選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89W

激盪三十年讀書心得體會怎麼寫範文 篇1

單位辦了個“閱讀人生”的讀書活動,說是讀一本經典,品一段人生。手頭正翻着吳曉波的《激盪三十年》,猶豫了一下要不要換本更切題的,比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出版不過兩、三年的暢銷書,能不能稱之爲經典不由我說了算,也不由封底一串當下正紅的推薦專家說了算。不過,就作者的敘事能力和洞察能力而言,這的確是本好書,流暢的文字之間既有擋不住的激情澎湃,又不失細膩、冷靜和睿智,以至我常常搞不清自己讀的究竟是一部企業史,還是一篇圍繞中國企業而作的紀實文學報告。既然是好書,也就找不到半途而廢的理由了。

激盪三十年讀書心得體會怎麼寫範文(精選5篇)

《激盪三十年》上卷記錄了從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到鄧小平1992年南巡的歷史性進程,改革開放使中國打開了對外的大門,趕上了最後一次世界革命的浪潮,中國也由此走上了現代化的道路。下卷寫到中國在 “亞洲金融風暴”、“9•11事件”等一系列歷史事件中來到了世界舞臺的上。正是因爲有了亞洲金融風暴導致亞洲國家經濟的衰落,纔會有中國製造的崛起;正是因爲有了一波又一波的“宏觀調控”和“專項整頓”,纔會有科龍、健力寶、三九等盛極一時的企業黯然衰落。書中一個又一個企業和人物的興衰成敗、起起落落之中,中國現代經濟發展的縮影也躍然而出。

讀完本書回顧改革三十年,民營私營經濟的不斷認可的過程可算坎坷,從以前它是的資本主義尾巴,到改革初期是社會主義有益補充,再到現在是社會主義經濟重要構成部分,民營私營經濟在中國政治經濟發展歷史上實現公平可謂頗多周折,相信過去老一輩也很難相信現在市場的開放程度。

儘管市場的改革開放,國家企業體制的一系列改革,政府主導的經濟格局也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一些關乎國家經濟命脈的行業,私營經濟根本就不可能涉及,政策允許的行業對於私營化來說也是有歧視的。就如電力行業不能放開一樣,一方面關乎國計民生,另一方面其實中間也牽涉了很多方方面面的利益,還有就是大的私營企業能夠得到政府良好的關照,因爲這些企業的知名度影響力和納稅收入方面,都是當地政府的招牌和政績的貢獻者,小的私營企業當然就不受政府的重視,在過去一系列公佈的數據顯示,數以百萬計的中小企業倒閉導致流失一大部分勞動力,間接使一部分鄉鎮企業不能長期存活。這是過去一度出現的經濟情況。

中國改革開放經過30年的發展,已從一個落後的農業社會成爲現代商業社會。20xx年,中國的經濟規模已排在全球第三位,僅落後於美國和日本。但我們也應該看到現在中國的經濟發展很快,但是貧富的局面也非常明顯,因爲國家的壟斷性使得社會的很多收益都是國企獲得的,國家從中得到了大量財富,資金非常充裕。國家商業銀行聚攏大量資金,通過發放貸款投資固定資產等經濟活動,使得固定資產的投資一度過熱,進而使得國際熱錢流入推高房價,造成了輕微的通脹;但是另一方面社會的保障制度沒有跟上經濟發展的水平,民衆的個人收入實際上低於國家GDP增長和CPI的上漲水平,所以我們現在的政府有很多錢,企業有很多錢,老百姓沒有那麼多錢,那麼這個狀況如果不改變的話,消費很難改變。

自從去年11月份的時候上升到6.9%,很多人說這是一個食品問題。但是現在回過頭來看,其實所有的非貿易產品的價格都在大幅度上升。這種經濟情況已經變成了一個宏觀經濟問題。如果通貨膨脹問題不能很好的得到控制,它對經濟穩定,對政治穩定都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自從去年10月份開始,中國的股市就開始從6124點下滑到了今年六月份的3000點,在短短的八個月裏面中國股市的市直就蒸發了近13萬億元人民幣!比20xx年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的一半還多。加上中國春節的雪災,5.12四川的大地震,這些自然災害都使得中國的經濟雪上加霜,使得人民在物價指數高企和通脹壓力下的生活過得更加困難。這些都是事實,我覺得我們既要尊重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經濟取得的成果,但是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中國已經融入了全球化的經濟圈,鞏固現有的經濟成果就像是中國改革開放方向不可動搖一樣,防止通脹、鞏固房地產市場化成果,是防止國民財富付之東流,也是鞏固中國市場經濟的地位,更是對民生“財產性收入”增長的承諾。中國人民應該團結起來,不應該怨天尤人,整天罵通脹整天罵股市大跌,罵是沒有用的。國家已經不斷出政策救市和壓抑通貨膨脹,但市場有他的內在規律,有個成熟的過程,這不單單是一個政府的事情更加是我們每個人的事情。我們應該團結起來,擁護我們政府的政策,努力地工作和學習熬過這一個艱難的時期,相信美好的將來在黎明前的黑暗過後就是燦爛的陽光。我們準備着迎接中國第三次經濟騰飛!

激盪三十年讀書心得體會怎麼寫範文 篇2

英國思想家羅素曾經說:“提到過去,每個時代都承認它是事實,提到當前,每個時代都否認它是事實。”而天才的法國政治家托克維爾則在《論美國的民主》一書中寫道:“當各政黨只爲明天而忙碌時,我已馳想於未來。” 即將呈現在你面前的這部《激盪三十年》,正佇立在過去和當下之間,我的工作是盡一切可能進行一次清晰而可持續的描述,而很多結論則有待於後來者自己給出。

爸爸,媽媽跟我說過,以前中國是一個很貧窮的國家,那時候沒有像現在那麼多的工廠和商店,很多人都沒有漂亮的衣服和褲子穿,都穿着破破爛爛的。在那個時代,因爲物資大量缺乏,就算有錢也買不到好東西。後來因爲我們大家團結一致,爲中國創造了一個有一個奇蹟。爸爸還跟我說:“中國還有特區呢!” 我大吃一驚,問道:“哪裏是特區?” 爸爸笑着說:“我不是給你買了一本《改革開放三十年》嗎?你自己去那本書裏找吧,沒有我再告訴你。”我聽了爸爸的話,迫不及待地跑進房間裏,翻開了這本《改革開放三十年》一看,啊!果然有,平時不愛動腦筋的我一下子就變了一個人似的,專心致志地看了起來。原來,中國的特區是,深圳、廈門、海南!我興奮不已,馬上跑過去,告訴了爸爸,爸爸也高興地笑了。

這本書裏,內容還不止這些呢!有寫以前是什麼樣子的,然後現在就不一樣了,想買什麼就有什麼,不像以前什麼都沒有;還有現在農業稅等好多要交的稅都取消了,全國人民特別是農民都很高興;有一個五十四歲的王老漢正在大口大口的吃着菜合子,雖說菜合子是韭菜粉條餡的,沒有肉,但王老漢吃的比任何時候都香。他說:“我家裏三口人,四畝地,每年收入四千元,年底趕上母親生病,我花了一千多元,生活一下子就緊張了,按規定,一年還要繳納四百多元的農業稅,生活一下子就困難了。現在不用交農業稅了,還有補貼,這真是太好了!免了這四百多元不是小數,挺管事。”說完,王老漢開心地笑了;有寫安徽的鳳陽縣小崗的奇遇,是這樣的:1979年,鳳陽地區遭受了嚴重的旱災。但因爲農民們團結一致,全力抗旱,贏得了意外的豐收。這一年,過去一直吃國家救濟糧的小崗村,頭一次向國家交售糧食4萬多斤。小崗村的做法很快在鳳陽縣傳開了。

到1980年,鳳陽縣幾乎所有的村莊都實行了“大包乾”。“大包乾”帶來了大豐收,當年全縣農民交足了公糧,留足了口糧,還賣了大批餘糧…

激盪三十年讀書心得體會怎麼寫範文 篇3

都說《激盪三十年》是一本近代中國企業史(1978年-20xx年),可是作者吳曉波沒有用過多冰冷的數字或模型淹沒了歷史創造過程中人的因素,整本書側重在寫"人的命運",本來,歷史本來就應該是對人自身的描述。本書作者沒有用傳統的教科書或歷史書的方式來寫作這部著作,而是站在民間的角度,以真切而激揚的寫作手法描繪了中國企業在改革開放年代走向市場、走向世界的成長、發展之路。改革開放初期洶涌的商品大潮;國營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這三種力量此消彼長、互相博弈的曲折發展;整個社會的躁動和不安……整部書稿中都體現得極爲真切和實在。[1]作者用激揚的文字再現出人們在歷史創造中的激情、喜悅、吶喊、苦惱和悲憤。

作者不是將一些事件、人物孤立地展現在讀者面前,他筆下的歷史是可以觸摸的,是可以被感知的,它充滿了血肉、運動和偶然性。他把人物和事件放在一個國際和國內的政策、社會和當時的現實這樣的大背景中,以整體和個別相結合的描述手法,將一部中國企業的曲折發展歷程清晰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作者在書中說:“過去的三十年是如此的輝煌,特別對於沉默了百年的中華民族,它承載了太多人的光榮與夢想,它是幾乎一代人共同成長的全部記憶。”

激盪三十年讀書心得體會怎麼寫範文 篇4

這段時間裏,我沉浸在這本《激盪三十年》中久久不能自拔。作者吳曉波先生站在國際視野的高度,透過民間觀察的角度,用真實和激情相交融的優美文字,整體和個體相結合的描述手法,將一部改革開放30年的中國企業發展史清晰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客觀、全面、細緻、生動地再現了幾代企業家在歷史創造中的激情與迷惘、喜悅與傷痛、成功與沒落、經驗與教訓。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借用這樣一句頗爲矛盾的話語可能的確反映了1978到20xx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歷程。

作者按照編年的體例介紹了改革開放三十年每年出現的重要事件或現象,並歸納出這些事件或現象的原因,並在每年都附上一個典型的案例介紹,如廣爲人知的禹作敏倒臺、健力寶的沉寂等。可以說頗有當代中國經濟資治通鑑的感覺。作者以尖銳的視角幫我們概括了中國這三十年這樣一個發展模式。

改革開放早期、初期,在國家呵護和政策扶植下一批國營企業拔地而起,茁壯成長,但當時代漸漸步入改革開放成長期後,國家開始放手這些溺愛的“孩子”時,他們開始掉隊了,他們原有的市場開始不斷遭到自主能力更強的民營企業和私有企業的猛烈蠶食,有些國企甚至砰然倒下。這10多年間,國營企業、私有企業、以及股份制公司的興衰變化,中國的經濟發展帶有強烈的政府和民營資本博弈的色彩,改革之前,政府掌握了基本上所有的經濟資源,而改革便是讓民營資本一步步向國有經濟領域發起進攻,這其中有成功,有失敗,有掙扎,於是便有了書中一個又一個的故事。

中國企業的三十年曆程,有多少激動人心的輝煌,就有多少令人揪心的隕落。過去我們講,“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但現在我們發現,中國絕大多數的企業只能各領風騷三五年,一時風光無限,不久就銷聲匿跡。即便是一些巨型企業,也難以倖免地經歷了從神話到噩夢的輪迴,“泰坦尼克現象”此起彼伏。究其原因:正是在這個激情年代中,中國企業界和企業家形成了一種非理性的市場運營模式和思維,涌動在激情之中的那股不可遏制的投資和擴張衝動,上演了一出令世界矚目的中國企業崛起大戲,可也正是這種過度氾濫的激情把中國的市場推向了新的無序和盲動,使如今的中國市場呈現出非線性的迷亂態勢。更要時刻警覺的是,一旦我們因盲目自信、自我膨脹、急功近利而喪失理性,就有可能撞上那足以令船毀人亡的冰山一角。

這本書讓我深深地懂得了兩個道理,時勢造企業,識時務者爲俊企業。在中國特定的國情背景下,事業要有所成就,一定要及時關注中央的政策走向,把握歷史的風向,因爲根據“叢林法則”——存活下來的物種,不是那些最強壯的種羣,也不是那些智力最高的種羣,而是那些對變化做出最積極反應的物種。只有能夠不斷適應政策及時代變化的企業才能長治久安,才能長盛不衰。企業這樣,人亦如此!

讀罷《激盪三十年》,不禁讓我想起《三國演義》中的卷首詞《臨江仙》中那句“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三十年的中國企業史,在歷史的長河只能算是很短的一段,但由於處在改革開放這個時代背景中,卻顯得尤爲不平凡。在歷史的機遇面前,有人窺見先機,一躍而起抓住了機遇,獲得了飛躍的發展和急速的膨脹;有人隨改革的進程,在不斷廓清思路的拉鋸中起起伏伏;亦有人始終站在政策的前端,撈取着轉型時期中國經濟的厚利;還有更多的人,他們以自己的勤勉、奮鬥在這個英雄的年代,大寫英雄的歷史。

作者的寫作目的絕不是簡單地爲這段高歌猛進同時又充滿曲折的30年商業史歌功頌德,恰恰相反,他正是要用飽醮激情的筆觸,“在事實和理性的層面上抽絲剝繭”,爲我們揭示“一個空前複雜而大半面目未清的時代”。同時也告誡我們,在進入改革發展事業的“深水區”,更要摒棄早已氾濫的激情和“自我崇拜的熱焰”,以一種更理性的思想狀態,更良好的職業操守、更奮發的拼搏精神,努力走向希望的春天,真正成就企業的不朽。

激盪三十年讀書心得體會怎麼寫範文 篇5

《激盪三十年》給了年輕人一個夢,夢裏述說着:當年身無分文的王石在深圳街頭倒賣玉米時的迷茫和毫無方向;34歲的工程技術員柳傳志還在每天日復一日地以看報紙來打發上班的時間;還有那三個剛剛考進華南理工無線電專業的20歲出頭的小夥子李東生、陳偉榮、黃宏生;又或那個剛從四川監獄中服刑出獄的還帶着很重地方口音的牟其中。就是這樣一個個小人物,他們憑着"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敏銳,他們感覺到了時代的變遷所帶來的機遇,同時憑藉着他們的勤勞、聰慧、以及對於擺脫貧窮的渴望和與生俱來的賭徒意識,造就了一個個又一個或成功或失敗的中國企業傳奇!

描繪1978年至20xx年的中國企業史不是什麼易事,正如吳曉波書中坦言,“要完成一次跨度長達三十年的宏大敘事畢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戰”。不知僅僅爲了架構方便,還是有意迎合讀者心理,吳曉波選擇了編年體的記述形式。這種形式讓親見這三十年的讀者很難不對號入座,跟着作者的筆端一段又一段回憶當初的經歷。

如果以1978年作爲基準,那麼我的出生要晚六年,按照吳曉波的說法是在中國的“公司元年”。那一年鄧小平第一次南巡,那一年萬科、海爾和聯想相繼誕生,那一年民間最熱的詞彙是“我們都下海吧”。可惜,那一年我只是襁褓中的嬰兒,除了吃喝什麼都不關心,並且在隨後的20xx年中一直糾結於小農思想,不自覺地與時代變遷保持着若即若離的狀態。相信這也是大多數人的生活狀態,面對歷史的變遷不太願意主動表現,因而對歷史的感受總有些模模糊糊和底氣不足。正如書中提到的曾紅極一時的詞彙,譬如物價闖關、南巡講話、國進民退、顧郎之爭等等,背後都有一連串精彩故事,然而當我試圖用自己的經歷去體會這些詞彙時卻幾乎無從下手,恍惚間一切竟如夢如幻。就這點而言,《激盪三十年》可以算作臨空一鞭,落在我蹉跎而不自知的青春上。

回到歷史本身,78年以後中國企業的發展說白了就是國營、民營、外資企業三股勢力的鬥爭史,至今依然。相比國營企業出身正統以及外資企業實力強大,民營企業家們除了敏銳的嗅覺和頑強的鬥志之外真的拿不出什麼與對手抗衡。然而正是這樣一個“出身草莽,不無野蠻,性情漂移,堅忍而勇於博取”的羣體,令人難以置信地讓自己的企業在體制外壯大,在資源、市場、人才、政策、資金甚至地理區位都毫無優勢的前提下實現了高速成長。這其中自然有機遇問題,也迴避不了原始積累的灰色性,但毋庸置疑的是民營企業家在開創事業的過程中所展現出的一往無前的氣質,對我們年輕人的成長更具借鑑意義。我突然想到一個人——史玉柱。和大部分中國人一樣,我向來都把“史玉柱”三個字視作黃金搭檔、腦白金的代名詞,可如今讀了書中關於他的故事,看到一個“巨人”閃耀登場、迅速覆滅、然後頑強重生的過程,看到一個民營企業家絕不言敗的傳奇人生,心裏竟生出幾分敬佩。失敗、挫折是人生無可逃避的課題,對於成功、順利的嚮往甚至會加大解題的難度,那麼,在前途未知獨自前行的人生路上,又有幾個人能交出史玉柱那樣的答卷呢?

以人爲鑑,可以明得失;以史爲鑑,可以知興替。撇開中國企業的具體案例,改革開放以來國家意志的變動軌跡對於個人的發展也是有所啓示的。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到蘇南模式溫州模式再到可持續發展,從無條件保護國營企業到大規模推廣國退民進再到國家堅決壟斷命脈行業,從開放沿海城市到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再到成功加入世貿組織……一路走來,雖然政策設計常有反覆或者模糊不清的情況,政策效果也常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國家爲完善體制機制的努力並沒有白費,且改革的意志無可阻擋。反觀我們自己,從蹣跚學步對人生作出第一次嘗試那刻起,不也是踏上一條無可回頭的成長之路嗎,註定要不斷地接受考驗、不斷地走岔走彎,併爲此不斷地調整自我、不斷地明確目標。其實我們的人生同樣是“摸着石頭過河”,就像國家的改革實踐那樣,經歷過諸多次激情嘗試後才能夠把準方向穩步前行。只不過個人對未來的預期無法與國家相比,所以我們還要懂得“三十歲之前做加法,三十歲之後做減法”的道理。當我們不再年少青春,不再敢說“大不了從頭再來”這句話時,我們就必須學會理性思考並慎重選擇,以對人生負責任的態度,將有限的精力投到自己認定的事業中去。

閱讀《激盪三十年》,無疑是一個百味雜陳的體驗過程:親切,因爲和這段歷史有20xx年的交點;陌生,因爲向來處身事外不問天下;激動,因爲青春的躁動被企業家的故事挑弄起來;遺憾,因爲匆匆走過一個充滿機遇的年代。所幸的是,作爲一個小人物我至少沒有在改革的跌宕沉浮中成爲犧牲品。90年代末的基金黑幕給大衆留下的教訓是慘痛的,它提醒小人物們千萬不要被財富左右理智,集體的瘋狂可以瞬間叩響天堂之門,但必將猛地跌進地獄之淵。在此我並沒有給出價值判斷的意思,每一個人都有權利選擇參與歷史的方式,每一種方式又都暗示着歷史的必然選擇,然而就像湖光千色,水波是冷的那樣,光陰百代,時間也是冷的。時間會冷卻所有的喧囂和躁動,只留下有秩序有理性有韌勁的力量,穩穩推動歷史前行。如果這麼講,曾經波瀾不驚的生活倒勉強可以算是有秩序有理性有韌勁的了。只希望下個三十年,我們這些小人物能多一份熱情和自信,以及對這個時代的擔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