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的力量讀後感(通用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56W

閱讀的力量讀後感 篇1

《閱讀的力量》,[美]斯蒂芬?克拉生著,李玉梅譯,王林審譯,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xx年1月第1版

閱讀的力量讀後感(通用5篇)

寫在前面——“無書”的童年

回顧自己的童年生活,好像書離自己是那麼的遙遠。小的時候除了學習用的書本,身邊沒有其他的書籍,後來慢慢地遇到了小人書,開始如癡如醉地閱讀,有時會開心地帶着書與小夥伴們一起分享。

然而畢竟身邊的書籍不多,又沒有購書的意識,因此所讀之書較少,可謂是屈指可數的幾本書。到了國中、中師生活也沒有能夠與書爲伴。不曾走入書的世界,又如何去感受書的魅力呢?

中師畢業後的暑假,在家中着急地等待着考大學的消息,這種等待變成了一種煎熬,到底如何打發這些時間呢?後來跟着哥哥一起去工地上做工,偶然的機會遇到了兩本書,一本書是《平凡的世界》,一本是《穆斯林的葬禮》,這兩本書直指我的內心,讓我對生活充滿了熱情,對大學生活充滿了嚮往。直至今日雖然裏面的內容不能一一說出,但對這本書始終念念不忘。

閱讀,到底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呢?有時,讀着讀着,我們會發現它是在寫自己的故事,裏面的主人公就是正在閱讀的自己,這種感覺會拉着我們繼續閱讀;有時,當發現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出現在眼前時,那種興奮之情無以言表。可見閱讀給我們帶來快樂。

在《中國教育報》上,看到了《閱讀的力量》這本書,一下子引起了我的興趣。想想爲什麼呢?因爲它和自己最近思考的“朗讀”、“閱讀”有關,更重要的是它讓自己的教育實踐更有了理論的支撐。也使我深刻地認識到自己思維的侷限性,因爲自己想去實踐的東西,其實在別人那早就進行了嘗試與探索,自己爲何不取別人所長,來逐漸提升自己呢?

閱讀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閱讀的力量》有答案

《閱讀的力量》中的“閱讀”,作者強調的是“自由自主閱讀”。作者通過大量的理論分析以及數據來證明“要改善這種語文能力危機需要依靠一種許多人生活中非常缺乏的活動:閱讀。 ”一方面作者極力論證閱讀給予人成長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他也指出“我不會宣稱 FVR 是提高語文能力唯一的解決之道。並非所有自由閱讀的人都能申請進入哈佛大學的法律系就讀。”但他還是通過大量的研究事實指出,閱讀在對人的閱讀能力、語法能力、寫作風格產生重要的積極作用,“當孩子或語文能力水平較低的成人開始因樂趣而閱讀時,好的事情便會接踵而來。他們的閱讀理解力會增加,會發現原本難懂的、學術性的文章變得比較容易了。他們的寫作風格也會改進,能夠寫出被學校、商界,以及科學界所接受的文章。他們的詞彙量會增加,同時拼寫與語法也都會改善。”

那麼作者所宣稱的閱讀是一種怎樣的閱讀呢?作者指出:是“自由自主的閱讀( Free Voluntary Reading ) , 簡稱爲 FVR。FVR 指的是因爲想閱讀而閱讀。對於學齡兒童, FVR 不需寫讀書報告,不必回答每個章節後的問題,也不用爲每個生字查字典。 FVR 是放棄閱讀一本自己不喜歡的書,再另外找一本喜歡的來讀,這種閱讀方式是所有具備高語文能力的人經常使用的閱讀方式。 ”不難看出,這種閱讀是一種能夠激發興趣的閱讀,因爲它沒有額外的負擔,有的只是與書籍的親近,與內容的對話。然而,現實教育情境中許多閱讀甚至其他有意義的、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卻在發生着異化:讀書要寫讀後感、觀看電影要寫觀後感、外出旅遊要寫遊記……這些看似幫助學生成長的想法,其實卻在扼殺學生的興趣,有的學生在觀看影片之前會問:“老師,要寫觀後感嗎?”“當然要寫了!”老師強調到。學生興奮的表情一下子變得黯淡了許多。“不用寫,用心去觀看就可以了,對你會有啓發的。”“耶!耶!”學生興奮地叫道。

一、自由自主閱讀的重要性。作者在另一部分通過大量的數據分析,相比於“傳統閱讀”,“自由自主閱讀”更能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而且“研究顯示持續時間越長,自由閱讀發揮的作用越大。”作者運用了美國學校正在使用的自由閱讀計劃,主要有三種方式:持續默讀( sustained silent reading )、自主選擇閱讀( self——selected reading )以及廣泛閱讀( extensive reading ) 。 實踐證明三種自由閱讀方式在提高學生的閱讀力和寫作力上都要優於傳統閱讀。

閱讀的力量讀後感 篇2

今年暑假,閒暇之餘,拜讀了了帥曉梅老師主編的《閱讀的力量》。作爲一名教師,真的很慚愧不知道閱讀課外讀物是如此有益的一事。在我們還是學生時,家長們是非常反對孩子們看課外書的。我的記憶中,從國小到國中結束我沒有一本課外書。直到我上了師範以後,纔看過幾本書。我還可以清楚的記得,都是武打小說。僅此而已。這對我來說是一生的遺憾,我真的很羨慕那些看過很多書的人。因爲他們不論是從說話、寫作還是成績方面都比我優秀。現在我才真正認識到閱讀的力量有多大。

《閱讀的力量》這本書是我們學校發給每位老師的必讀書目之一。在這本書中讓我們糾正了許多有關閱讀的錯誤看法。書中主要提倡的是自由自主的閱讀。閱讀是因爲想閱讀而閱讀,不是因爲要回答問題、寫報告。只有是因爲興趣而閱讀的才能發揮閱讀的最大力量。

在這本書中提到的通過閱讀漫畫來引起孩子們的閱讀興趣,以激發孩子們自由自主的閱讀讓我很感興趣。我們的父輩們本來就不贊成孩子們閱讀課外書籍更別說是漫畫了。他們的這種思想也深深地影響了我,我在看這本書之前也不贊成孩子們閱讀漫畫的,認爲漫畫沒有一點可學習的,而且一旦孩子們“陷進去”就非常耽誤學習。在看完這本書後才知道漫畫書原來有很多優點:漫畫書有適宜的文字,而且圖畫可以幫助理解;研究指出,漫畫對語言學習與學校表現都沒有負面影響;看漫畫的人的閱讀量與不看漫畫的人的閱讀量相當。最新的研究甚指出,整體而言,看漫畫的人讀得更多,並且對閱讀也持更加積極的態度;個案研究中有許多強有力的證據指出,看漫畫可以增進閱讀更多其他種類的書籍。

如果我們的父輩們看完這本書關於閱讀課外書或者漫畫後的優點,那麼他們肯定後悔當初反對孩子們閱讀課外書。現在的家長們應該好好把握住機會,不能讓錯誤的思想害了自己的下一輩。作爲教師我們要積極倡導保護孩子們的自由自主的閱讀習慣。當然孩子們的自由自主的閱讀也要注意是在什麼時間什麼情況下進行的,比如課堂上老師正在講課時,孩子們就應該認真聽課。

好多年沒上語文課了,下學期學校安排我上五年級語文,壓力還確實挺大,不過我相信只要家長和學校共同努力,創造孩子們自由自在的閱讀空間,孩子們一定會大大提高閱讀的興趣。

閱讀的力量讀後感 篇3

線條明麗的方塊中,兩個孩子正在讀書:一個黑人,一個白人。白人用手指夾握着手中的書,黑人滿臉笑容地看着自己手中的書。他們趴在草地上,一臉的快樂和輕鬆。白人小孩顯然是受了吸引,於是黑人手中的書頁上便有了兩個孩子目光的聚焦……他們邊閱讀邊交流着書的內容,這是一本的書的封面,書名是《閱讀的力量》。書中提出的“閱讀”有着特定的含義,指“自由自主的閱讀”,指純粹因爲想閱讀而閱讀,不需寫讀書報告,也不用回答章節後的問題,簡稱FVR。

無論是作爲一名語文老師,還是一個孩子的媽媽,我一直非常重視孩子的閱讀,加上早先曾讀過的《朗讀手冊》、《踏上閱讀的快車道》的指導,我在班級或家庭的閱讀活動中也花費了大量的時力。爲了引領孩子閱讀大量書籍,努力做到每生每日閱讀,我讓孩子每天讀課外書,然後讓家長簽名,可是有的孩子還是不讀,起初大部分孩子家長都饒有興趣,非常新鮮。到了後期,部分孩子“假讀書,真簽名”的現象日益突顯。於是我又固定格式讓孩子每天寫讀書日記:你讀了什麼書,講了什麼內容,有哪些好詞好句,你的感受和收穫是什麼。我心裏認爲這回學生不能造假了吧。過了段時間,又發現一位同學好幾次都抄了古詩,三十來個字,真是愈看愈生氣,百思不得其法。直到讀了《閱讀的力量》,瞭解了“自由自主”的閱讀,細心閱讀了“支持FVR的例證”,才讓我惑然開朗。校內自由閱讀與傳統閱讀的對比、南非日本等國的閱讀實踐,大量的實例及數據一一呈現在眼前,讓人信服更是心服。讀書至此,我開始改變往常的閱讀檢查,對於願意寫讀書筆記的給以鼓勵,對於不寫讀書筆記也能踏實讀書的孩子給予關注,而對於始終不願讀書的個別學生側重引導。幾個月下來,有閱讀筆記的孩子始終堅持,喜愛閱讀的學生每日與書爲友,個別學生的閱讀習慣也有了改變。默讀課上,看着其他孩子的身影,他也會湊在一旁“看個熱鬧”,每週一次的“閱讀活動”中他也能掏出一本書來看,也許不是兒童文學、不是科技書籍,出現最多的是漫畫小冊,但至少他在讀,讀中也能露出笑臉。

最近,期末複習,我繼續實施着字詞聽寫的保留節目。可每次聽寫的結果都一樣:全部正確的永遠是那一部分學生,錯誤連篇的也永遠是另一部分學生。而我的歸因也永遠是:態度認真的學生肯定能寫正確,聽寫不出的肯定沒有仔細準備。隨後,讓這些“老大難”們訂正三遍,重新聽寫。如果仍然過不了關,那就再看,再記,再聽寫,直到能在我面前聽寫出爲止。

而《閱讀的力量》中提到,直接教學是兩種程序的組合:技能培養——刻意學習一種規則、詞義或拼寫,然後讓這個規則變成一種“自動化”的輸出過程;糾正錯誤——當錯誤被改正時,老師就希望學生能意識到自己對規則、詞義或拼寫的知識都應該被改正過來。這不正是我在詞語聽寫這一環節所採用的方法並期望得到的結果嗎?爾後,讀了克拉生例舉的許多反對直接教學的事例後,我才終於明白,學生在聽寫環節的“糟糕表現”是因爲我的愚蠢,而非他們態度不認真。

“傳統的語文教學僅是測驗,而這種測驗方式只能讓在書香環境中成長的孩子順利通過,而那些不幸生長在圖書資源不足的環境中的孩子則會失敗。” 細細一想,不就是這樣嗎?那些在聽寫中每次能拿全分的學生態度確實認真,然而他們花在記憶詞語的時間卻明顯比其他人少,而這部分學生在課外閱讀方面顯然比其他人多得多。班級里語文成績最好的傑同學,肯定不是學習最認真刻苦的,但卻一定是班裏閱讀量居多的學生之一。

現在回過頭來思考,我們還是應該爲學生提供親近閱讀的機會。假期,鼓勵同學們去圖書館借讀書、借書,部分家長已響應辦證;平時,開放班級書架,讓孩子們的身邊一定有書有讀;每週一次或每兩週一次在教室裏開設閱讀課;教師推薦閱讀、家長支持資金等等。爲了營造“悅讀”的氛圍,我們要做得還有很多很多,希望我從《閱讀的力量》中得到“力量”,讓這種“力量”感染學生,推動孩子的“越讀”。

閱讀的力量讀後感 篇4

個人外在的教學行爲的改變,實質是一個人教學思想的改變。翻開《閱讀的力量》,第一次只讀到序言,就讓我熱血沸騰。王林說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閱讀是唯一的辦法,唯一能同時使人樂於閱讀,培養寫作風格,建立足夠詞彙,增進語法能力,以及正確拼寫的方法。”最讓我震撼的是“直接教學對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沒有功效”這一觀點。從事語文教學已經20xx年的我,在書中大量研究數據面前,開始質疑:到底什麼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呢?對照正在上一年級的女兒,上學已有5個多月了,從幼兒園充滿對語文課的渴望到現在不太愛上語文課,老師們花了大量的時間備課,講解課文中字詞句。爲什麼花了那麼多精力,我們的孩子卻不喜歡語文啦?作爲一名國小語文老師 ,作爲一個稱職的媽媽,我們到底應該給孩子們什麼?我迫切的尋找答案——自由自主的閱讀。

從《閱讀的力量》中我學到了一些適合並且我可以做到的提升閱讀興趣的方法:1、製造親近書的機會,解決書源。在家裏,不怕亂,客廳、書桌、牀頭、衛生間都擺上適合女兒看的書,讓她隨手就能拿來一本閱讀;在學校,要求每人用壓歲錢給自己增添一本或一套喜愛的圖書,每天書包裏都有1——2本課外書,從學校圖書室定期給他們借來圖書。2、全壘打書籍。最近在帶孩子們做《閱讀力測試》,裏面有不少優秀的故事選自彩烏鴉系列。正好我之前買了一套,藉此機會,向孩子推薦《弗朗茲的故事》《風鞋與火鞋》《我和小姐姐克拉拉》《媽媽走了》。希望一次美好的閱讀經驗,一本“全壘打書”可以造就一個個熱愛的書的人。3、提供充足的閱讀時間。每天下午課前自由閱讀20分鐘。4、對家長宣傳閱讀的重要性,在徵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下,對6名成績暫時相對落後的孩子採用廣泛的閱讀的訓練方法,每天在家給孩子20分鐘的閱讀時間,並對自己讀的東西負一點點責任,即爲所讀的內容寫上一句話總結或感受。若孩子不願意讀,就由家長大聲讀給孩子聽開始起步。5、把閱讀帶到箱庭遊戲之後,每次推薦並借給孩子一本優秀的讀物。

《閱讀的力量》讓我更加堅定的相信:自由閱讀有力量!最後與大家分享書中記憶深刻幾句話,(重複是最好的強化!)

33頁 持續默讀有“安靜效應”,可以讓四、五、六年級的學生靜下來,而且對有潛在行爲問題的學生形成約束。

36頁 幼年與青少年時期無所不讀的經歷,與這個人此生最後的成就之間有正向的關係。

38頁 我們可理解信息是在低度焦慮的情況下呈現的。

77頁 父母念故事書給孩子聽對孩子語文能力的發展作用極大。

(想起龍應臺的一句話:做父母是有有效期的!)

83頁 不論在學校或在家中,孩子越常看到別人在讀書,就會越愛讀書。(潛移默化的模仿和示範,閱讀課時,學生在讀書,老師也應該靜靜的閱讀,這也是一種無聲的教學。)

86頁 很重要的一點是,Carson的母親允許他閱讀任何自己想讀的書。

87頁 鼓勵只有在讀到真正喜歡又有能力讀得懂的書時纔有效。

103頁 輕鬆的讀物是許多孩子學習閱讀以及培養閱讀習慣的方式。

閱讀的力量讀後感 篇5

翻開學校發的《閱讀的力量》一書,細細品讀,深有感悟。這是一本教師讀者的讀書心得集。我邊看邊劃出了很多句段:

閱讀是有力量的。它讓心靈更加寧靜。閱讀就像鎮靜劑和久旱後的甘霖,將一顆顆營養不良、浮躁脆弱的心靈,在滋補中迴歸恬靜、實現平衡。

心底重又升騰起一股安詳平和之氣。

必須重拾書本,重歸寧靜。

它讓生命更加充實。人的生命有限,而閱讀求知無限,一個人在有限的生命歷程中看不到、摸不着、經歷不到的人和事,書本中可以找到。閱讀,極大地延長了生命的空間,充實了生命的內涵。

……

讀着書,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它讓心靈更加寧靜”。其中一篇《讓我們的愛不再成爲一種傷害》中“愛的思索”中這幾句也讓我思索:

因爲“愛”,我們的教師每天埋在看不到孩子天真的笑臉,我們想走進卻難以走進他們純真的心靈。

因爲“愛”,我們的家長也把一個個希望壓在了孩子瘦小的肩膀上,沉重的希望擠佔了他們應該享受的快樂時光,卻很少問問孩子真正需要什麼。

作爲教育界、作爲老師、作爲家長,我們在做什麼?我們到底在愛孩子,還是在傷害孩子?

昨天學校師生一同去長沙酷貝拉歡樂城體驗生活,車上孩子們無比興奮。導遊介紹了一些活動事項後把話筒欲交給孩子。胡家瑞和塗晨凱一躍而上,接過了話筒。胡家瑞是個愛學習的孩子,是班上公認的“小機靈”,知識面廣,他開始了講笑話、講故事、猜謎語、引導學生唱歌等一系列活動。塗晨凱在我眼裏是個學習上的“後進生”。塗晨凱一會兒“說得好不好?”,一會“來點鼓勵”,那張充滿兩笑容的臉、那種自信的神態、那自然連貫的串詞讓我驚訝:他真是個聰明的孩子!只是我平時看到的是另一面:馬虎的作業、差的成績、挨批評時耷拉着的頭。兩人在“臺前”互相配合,讓我對孩子們刮目相看:真不賴呀,儼然像那麼回事!

我思索平時經常做法,的確是文中說的:孩子出一點差錯,就懷疑他們的能力,總在不經意間傷害了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讓他們加入“厭學”甚至“厭世”的隊伍。

用我在書上劃記的這句話提醒自己:老師們!請蹲下身來關注學生的心靈吧!只有瞭解學生的心,才能真正關注他們的全面發展,而不僅僅把他們作爲提高教學業績的工具;只有體諒他們的苦,你纔會盡力放棄那些不恰當的方式方法,讓學生喜歡學習,愛上校園生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