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義門廉潔動畫片心得體會(精選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47W

鄭義門廉潔動畫片心得體會 篇1

3月14日晚,實驗幼兒園組織全體教師專題討論收看廉潔動畫片《鄭義門》的體會感受,集中學習家風、家規教育。

鄭義門廉潔動畫片心得體會(精選5篇)

鄭氏,以孝義治家,自南宋至明代中葉,十五世同居共食,時稱義門鄭氏,太祖朱元璋親賜封“江南第一家”。其中,鄭氏168條傳世家訓《鄭氏規範》凝聚了中華民族修身齊家的優秀傳統文化,《鄭義門》正以生動趣味的動漫形式,深入挖掘了這168條家規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內涵,充分體現“家風”和“家規”的重要性,寓教於樂,讓收看的黨員幹部、老師們深受啓迪。討論會上,大家聯繫工作實際,各抒己見,紛紛表示要將《鄭義門》中優秀的傳統文化融入到教育教學中。

實驗幼兒園園長盧梅梭說:“良好家風不僅僅有助於教師師德師風的建立,也是全體教師應有的修養。教師的家風不是個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直接影響到校園風氣乃至社會風氣的大事。《鄭義門》是一種創新的宣傳教育方式,希望我們的老師可以通過這種輕鬆活潑的形式領略到更深刻的廉潔奉公的道德教義,並在工作生活中實踐出來。”

鄭義門廉潔動畫片心得體會 篇2

全片通過明朝洪武年間,“鄭義門”治家的主要事蹟。反應“鄭義門”以孝義傳家的教育思想,師儉,有序的精神內涵和其倡導的“對內嚴格、對外寬仁”的爲人處世方式。以史鑑今,深刻體會“家風”和“規矩”的時代意義,充分宣傳“把紀律和規矩挺在法律前面,挺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前沿”的重要思想

劇本以家長鄭濂的故事爲經,以家規爲緯,系統展示鄭氏家族的重大活動和鄭氏家規的主要內容:明洪武初年,鄭義門八世孫鄭濂受到老族長鄭鉉青睞,被推舉爲新的家長,總管家族事務。

作爲當地大戶,鄭濂兼任糧長之職,負責爲朝廷催送皇糧,但因爲天災,糧食歉收,另一大戶曹氏帶頭抗稅,兩家結怨。

鄭濂作爲糧長進京述職,被朱元璋接見,並親賜孝義家匾。

回鄉後,鄭濂一方面按照家規,對家族內部進行管教,另一方面又嚴於律己,受到家族和鄰居的好評。

雨季來臨,洪水成災,鄭濂積極組織自救,同時按照慣例賑濟災民,渡過難關。

這時,朝廷責成糧長牽頭測繪魚鱗圖冊,因爲鄭濂堅持秉公辦事,引起曹家更大不滿。鄭濂治家有方,朱元璋要求鄭家選派優秀子弟出仕。臨行前,鄭濂苦口婆心,提醒鄭浩、鄭澤一定要慎獨。

二位上任後,面對各種誘惑和考驗,均在家規的警鐘下,保持清醒和清廉。但是,鄭濂並沒有感到欣慰,因爲他從曹家口中,無意得知上次鄭家榮獲賑災美名的背後,還有更難堪的隱情。

鄭濂決定親自去縣衙退匾,並且負荊請罪。

這一舉動,讓包括曹氏在內的鄉鄰十分驚歎。

爲了解決洞溪建橋之是,鄭濂主動拜訪曹家,卻意外遇見曹氏族長中毒休克。精通醫術的鄭濂及時救治,兩家誤會和積怨也隨之化解。

鄭義門廉潔動畫片心得體會 篇3

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鄭宅鎮是鄭氏家族世代繁衍的集中地,鄭氏的傳世故事在當地有口皆碑。因爲家規傳承,鄭氏家族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和約束力,鄭氏族人自覺以家規爲尺,注重自我修爲,共同締造着家族的累世繁盛,也因此,《鄭氏規範》被譽爲“中國傳統家訓的重要里程碑”。

動畫片《鄭義門》形成《以法齊家》《家法如山》《教化爲先》《儉以持家》等劇集,一幅幅孝廉文化圖景生動地呈現在觀衆眼前:《鄭浩拒禮》篇,講述了鄭家子孫鄭浩在擔任知縣期間,拒絕排場、拒絕禮單,抵擋住了各種誘惑,清廉爲官的故事,揭示了“爲官者應以報國爲本,體恤百姓,不可一毫妄取”的家規;《致力爲公》篇,講述了當糧長的鄭濂,不賣人情、不受賄賂,秉公丈量所轄區域田地,編制稅賦籍冊的故事,揭示的是“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的家規。

“鄭家的規矩”,是“鄭義門”的精神支柱——長達168條的《鄭氏規範》。這部經數代人創制、增刪的家訓,將儒家的“孝義”理念,轉換爲操作性極強的行爲規範,涵蓋治家、教子、修身、處世等方方面面,形成了環環相扣的完整家族管理體系,也成爲鄭氏族人歷世承襲的行事“密碼”。國由家組成,有國纔有家。治國從治家開始。

《鄭義門》動畫形象深入人心,用簡易的形式將廉潔奉公的鄭義門形象刻畫得深入人心。通過這一系列動畫的觀看,我們於精神層面深受影響。願秉承鄭義門精神,挺起我民族的脊樑。

鄭義門廉潔動畫片心得體會 篇4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重視家庭。“國家”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概念。“國”和“家”緊密相聯,國由家組成,有國纔有家;家是國的細胞,家和萬事興。治國從治家開始。“家規”是治家教子、修身處世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

鄭義門,又稱“江南第一家”,位於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鄭宅鎮,佔地約5000平方米,是中國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遺址。自北宋崇和元年(1120xx年)至明天順三年(1459年),鄭氏家族在此合族同居歷時340餘年,以孝義治家聞名於世。長達168條的傳世家訓《鄭氏規範》,被譽爲中國傳統家訓的重要里程碑。其事載入《宋史》《元史》《明史》。今天的鄭義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浙江省廉政教育基地以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在中國的人文學者和江南人家中,鄭義門已經整整聞名了920xx年。它十五世合族同居的奧祕,它被宋、元、明三代正史所傳頌的榮光,以及它那部傳世家規《鄭氏規範》中所蘊藏的“學問”,都被歸置在研究者的案頭,引起人們的濃厚興趣……

在一個江南雨後的下午,我們來到了矗立於浦江之畔的鄭氏宗祠。這是一座別有韻味的古式建築。有記載說它“石柱林立,橫樑盈抱”,有親歷者贊其“庭院幽深,別有洞天”,看來這些都並非浮誇之詞。移步室內,眼前的一幕幕是如此親切!那個寫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北宋名臣范仲淹,他爲鄭家家譜題寫“鄭氏家寶”的故事,在導遊的娓娓講述下似乎就發生在不久之前;那個大家並不陌生的明代“開國第一文臣”宋濂——就是他寫下了我們早在國中就熟讀的文言名篇《送東陽馬生序》,作爲鄭氏家族的朋友和恩師,正是在他的參與和修訂下促成了《鄭氏規範》的最終成熟;那個我們感佩不已的一代大儒方孝孺,作爲鄭氏私塾東明書院培育的英才,他爲這個家族題寫的楹聯“史官不用春秋筆,天子親書孝義家”,就靜靜地懸掛在祠堂的旁柱上……

漫步在鄭氏宗祠,那一字一句鐫刻着《鄭氏規範》的木牌,依然還端端正正擺放在祠堂的中央。祠堂的大門開開合合。數百年來,被家規溫潤的光芒和智慧潤澤着的鄭氏後人,走出了大宅。環繞着鄭氏祠堂,兩層三層的江南民居,白牆黑瓦相映,一座接一座向四周鋪陳、延展,形成了今天的鄭宅鎮。還有許多的鄭氏族人散佈到全國、甚至海外……

觸碰那口懸掛在宗祠左側的大鐘,耳邊響起悠遠而又熟悉的鐘聲。回望鄭氏義門,那本被視爲其家族靈魂的《鄭氏規範》,其中的一些條款或許與今天的人們產生了時空上的隔膜和認同上的疏離,但這種以一紙家規將“孝義”精神傳承至今的創舉,以及蘊藏其中的重教育、尚節儉、睦鄉鄰、崇清廉的理念,依然散發着智慧的光芒,成爲今天的人們治國治家的啓示和借鑑。

鄭義門廉潔動畫片心得體會 篇5

歷史上,一個家族累世合居被朝廷旌表,被稱爲“義門”。鄭義門合衆生活的熱鬧場景,延續了十五世之久,在中國歷史上實屬罕見。

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鄭宅鎮是鄭氏家族世代繁衍的集中地,鄭氏的傳世故事在當地有口皆碑。走在古色古香的鄭宅鎮小街巷,很容易觸摸到與鄭氏家族有關的生活細節,小鎮上一副楹聯、一塊碑文、一座亭子都留存着歷史的濃郁痕跡,鄭氏宗祠門前兩旁的“耕”、“讀”、“忠信孝悌”、“禮義廉恥”10個大字,經過儒家的 “孝義”理念長期浸潤,逐漸演化爲長達168條的《鄭氏規範》,涵蓋治家、教子、修身、處世等方方面面,形成了環環相扣、完整的家族管理體系,也成爲族人歷世承襲的行事“密碼”,使鄭氏家族在處理與社會的關係時遊刃有餘。

因爲家規傳承,鄭氏家族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和約束力,鄭氏族人自覺以家規爲尺,注重自我修爲,共同締造着家族的累世繁盛,也因此,《鄭氏規範》被譽爲“中國傳統家訓的重要里程碑”,並被載入了《宋史》《元史》和《明史》。

家族是整個民族的組織片段。在崇尚“家國”概念的儒家文化系統中,鄭氏家規承襲的倫理文化、責任文化是中華優秀文化的具體投射和濃縮,鄭氏族人在時代變幻中始終恪守家族精神,展現着炎黃子孫對民族文化幾千年如一日的尊崇。

鄭氏子孫中有173人出仕做官,沒有出現過因貪墨而罷官的現象。鄭氏族人勤儉持家、清廉爲官的背後,是家風文化的潛移默化使然。在全國黨員幹部和羣衆中傳播鄭氏的廉政文化和良好家風,具有重要的思想引領意義。

20__年5月,根據浙江省委、省紀委的統一部署,浙江省廣電集團、浙江衛視旗下藍巨星國際傳媒有限公司承擔了廉政文化動畫片《鄭義門》的統籌任務。

尊重歷史,還原歷史,立足於當下解讀歷史,實力雄厚的製作班底是完成這一目標的基礎性保障。在浙江廣電集團主導下,一個強有力的項目團隊迅速形成:曾承擔《大清鹽商》、《四十九日祭》等電視劇的編劇工作的南柯(中國廣播電視協會電視劇編劇工作委員會常務理事,現任南京藝術學院副院長)被選定爲編劇;擅長三維動畫製作的上海河馬動畫設計股份有限公司從5家競標單位中脫穎而出,承擔主要的製作工作……項目團隊到鄭宅鎮走祠堂,訪村莊,聽取鄭氏後人講述其祖先的義舉,研讀金華風物誌、浦江縣非物質文化遺產等資料,深入鄭義門的風物深處,開啓了艱鉅的創作之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