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指導員工作體會大綱

來源:瑞文範文網 1.63W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快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有利於更好地維護農民羣衆的合法權益緩解農村的社會矛盾減少農村不穩定因素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打下堅實基礎我們要深刻理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戰略決策的重大意義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紮實、穩步地向前推進,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意義。

新農村指導員工作體會大綱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歷史任務,這是黨中心統攬全局、着眼長遠、與時俱進作出的重大決策,是一項不但惠及億萬農民、而且關係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舉措,是我們在當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要害時期必須擔負和完成的一項重要使命。農村人口衆多、經濟社會發展滯後是我國當前的一個基本國情。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總體上已經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新階段。在這個階段,只有實行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方略,加快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治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我們才能如期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現代化強國的宏偉目標,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一、科學把握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要途徑

回顧我國經濟發展的歷程,每當國民經濟出現結構性失衡、經濟失調的時候,農業都會受到傷害;凡是農業徘徊不前時,必然制約國民經濟的發展。因此,無論在經濟發展的任何階段,對農業的基礎地位只能加強,不能削弱。面對新農村建設的號角,加快農村發展正逢其時。

在新農村建設中,必須堅持科學的發展觀,既要立足當前緩解突出矛盾,又要着眼長遠解決根本性問題,不能簡單地理解爲多建樓房、多修道路,其根本落腳點是解放生產力,實現生活幸福、鄉風文明、管理民主。因此,全村在推進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將從實際出發,創新思維模式,探索新的途經,創造新的條件,努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

(一)推進全村經濟穩步發展,使農民收入逐步提高。實現新農村的發展目標,經濟是基礎,經濟不發展,建設新農村就是一句空話。在新農村建設中,應以提高農村工業化水平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來保證農民收入的持續增長。通過產業在城鄉的互動,進一步打破城鄉界限,縮小城鄉差距,進而不斷提升全村經濟實力。一是抓好新產業的培植。產業發展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全村將加大項目引進建設力度,通過項目建設這個載體,集聚各類生產要素,調整和優化全村產業結構,全村要依託優勢產業,加快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帶動農村經濟發展,最終實現強鎮富民。二是加快農業結構調整。鼓勵發展規模化經營,引導企業與農戶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聯接機制,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大力發展烤煙產業帶,抓好百畝玉米示範基地建設。圍繞生豬、肉牛、雞三大優勢畜禽品種,在全村推行標準化養殖區和規模養殖場;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以及儲藏、保鮮、包裝和運銷業,加快培育壯大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二)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使羣衆生活環境不斷優化。以城帶鄉是建設新農村的有力引擎,要統籌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動公共資源向農村傾斜、公共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鎮文明向農村輻射。在新農村建設中,全村將以抓好張家溝、肖家灣、樹林、路邊、河邊、水淹壩村民小組爲突破口,加大對農村道路、邊溝、衛生環境的整治力度,紮實推進水利、飲水安全、能源、廣播電視、通訊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農村文化、休閒、體育娛樂設施建設,使小城鎮及農村基礎條件進一步得到改善。通過加大對農村公共事業的投入、支持力度,讓公共服務更多地深入農村、惠及農民,彌合各項公共事業方面的城鄉差距。解決羣衆吃水難題,完成全村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等。

(三)推進基層組織建設工作,使幹部執政能力得到增強。新農村建設關鍵還要“以人爲本”,充分發揮人的積極因素,特別是廣大基層幹部的力量。全村將緊緊圍繞“五個一”工程,以全面爭創小康村(戶)活動爲基礎,紮實抓好基層組織建設,幹部隊伍建設和作風建設,充分發揮典型教育的示範作用,在各村、各支部廣泛開展“幹羣聯心”主題活動,積極引導廣大黨員幹部自覺爭當先鋒模範;同時,全村還要充分發揮基層組織引領農民致富的積極作用,推行“支部加協會”工作模式,實現黨支部職能作用的轉換。“支部加協會”活動,就是在農村經濟發展上,實現以黨支部爲核心,以農村專業協會爲紐帶,以科技大戶爲基礎,以生產基地爲依託的有機結合,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和農民的持續增收,爲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貢獻。

二、參與新農村建設的指導的感受

(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科學發展觀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城鄉協調發展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保證占人口大多數的農民參與發展進程、共享發展成果。假如我們忽視農民羣衆的願望和切身利益,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長期滯後,我們的發展就不可能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就無法落實。我們應當深刻熟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與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聯繫,更加自覺、主動地投身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經濟社會盡快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

(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確保我國現代化建設順利推進的必然要求。農村和城鎮的協調發展,是現代化建設成功的重要前提,確保經濟社會迅速發展,較快地邁進了現代化國家行列。如果沒有處理好城鄉關係,導致農村長期落後,致使整個國家經濟停滯甚至倒退,現代化進程嚴重受阻。我們要深刻汲取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把農村發展納入整個現代化進程,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工業化、城鎮化同步推進,讓億萬農民共享現代化成果,走具有中國特色的工業與農業協調發展、城市與農村共同繁榮的現代化道路。

(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任務。我們正在建設的小康社會,是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其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但大部分地區農村面貌變化相對較小,一些地方的農村還不通公路、羣衆看不起病、喝不上乾淨水、農民子女上不起學。這種狀況假如不能有效扭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會成爲空話。因此,通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快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的進程。

(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持久動力。擴大國內需求,是我國發展經濟的長期戰略方針和基本立足點。農村集中了我國數量最多、潛力最大的消費羣體,是我國經濟增長最可靠、最持久的動力源泉。通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可以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使農民的潛在購買意願轉化爲巨大的現實消費需求,拉動整個經濟的持續增長。通過加強農村道路、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既可以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和消費環境,又可以消化當前部分行業的過剩生產能力,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

(五)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社會和諧離不開廣闊農村的社會和諧。當前,我國農村社會關係總體是健康、穩定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矛盾和問題。通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快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有利於更好地維護農民羣衆的合法權益,緩解農村的社會矛盾,減少農村不穩定因素,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新農村指導員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主要是深刻把握和理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戰略決策的重大意義,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紮實、穩步地向前推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