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教師最需要什麼讀書心得(精選20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89W

讀教師最需要什麼讀書心得 篇1

高郵市臨澤鎮營南國小 沈衡山

讀教師最需要什麼讀書心得(精選20篇)

古人云,“開卷有益”。經常讀書和思考,會使我們勇於自省,善於自省,既不憚於正視自己之短,又能努力探究補救途徑。尤其,讀一本好書,可以使人心靈充實,眼界開闊;可以使我們不斷總結自己以及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

這次,我拜讀了《教師最需要什麼——中外教育家給教師最有價值的建議》一書,獲益匪淺。

書中共談了69條建議,涉及到教師生活、工作的各個領域,如:認識自己、人生境界、教師的魅力、做一個有品味的人、要常懷感恩之心、發現自己的潛能、個性教師的魅力之源、快樂、健康、做自己的心理醫生、把小事做好、明銳的觀察力、毅力、讀書要學會品書、精神飽滿地投入每一天等。讀此書,就好像有一個個智者站在面前,循循善誘,爲我排解煩惱,爲我指點迷津。又好像有一個個和藹可親而又博學多聞的老者,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助,讓我充滿信心……

書的封面上就有這樣一段話:教師到底最需要什麼?是金錢?是名利?是學生好的成績?還是家長的尊敬、社會的推崇……其實、教師最需要的是認識自我、發現自我、發展自我、創造自我、成就自我的快樂,這種快樂會淨化你的心境,使你越來越感受到活的價值、有意義、越來越能體悟到人生的真諦……

書中衆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如“教師,認識你自己”,初看這個題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平時工作、生活中我經常聽到有些老師抱怨:同樣是教師,爲什麼我工作這麼辛苦?爲什麼學生如此差勁難以調教?爲什麼學生成績老是提不上來?爲什麼自己不被賞識、重用……究其根源,是他們沒有真正認識自己。教師只有看清了自己、認識了自己,才能瞭解自己的性格優勢與不足,準確地自我定位;才能正確認識職業價值,熱愛自己的職業,才能揚長避短、形成自己獨特的自信心。教師需要不斷更新、不斷完善對自己的認識,使自己變得更好和更完美。教師需要要做的用全面的、發展的眼光看自己。

教師需要有激情。羅曼羅蘭曾說過:“要播撒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要引導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主動性,作爲整個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首先自己要有激情。

教師需要有敏銳的觀察力、用心、細心。敏銳的觀察力是一個教師最寶貴的品質之一。教師需要用其敏銳的觀察力從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牽着學生的手,用心去呵護去支撐;從課堂上的師生互動到相互走進內心世界,心心相印,息息相關,生機勃勃,其樂融融,讓自己成爲真正的充滿智慧、富有生命力的教師。

現在的學生都很有個性。教師一般都是喜歡比較聽話的,積極要求上進,對老師和同學也比較尊重的孩子,不太喜歡個別的將自己表現的與衆不同、總是顯得自己那麼桀驁不馴的孩子。但是這樣做的後果往往是師生之間“水火不容”,學生上課沒有興趣,上課搗亂,教師費盡心思,疲於應付……所以,教師需要學會寬容與欣賞。

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教師能恰當控制和調適自己的情緒。

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掌聲,得到表揚。如果人的情緒浮動時,總是要發泄的,有的會發展爲破壞性行爲。處於“青春叛逆期”這一危險期的中學生,由於此時心理起伏大,感情容易激動,容易走極端,愛“逆流而上”,有的甚至與老師與家庭不可調和,再加上學生學業水平參差不齊,學習的積極性、自覺性有的又很差。當教師面對“恨鐵不成鋼”的學生時,當教師面對家庭和社會的煩惱時,一定要冷靜。如果教師把指責、批評、抱怨,換成啓發、表揚、激勵會是另一種情景。“欣賞是一種積極的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是建立在善於發現和摒棄嫉妒、悲觀厭世等不良心裏的基礎之上的優秀品質。只要我們學會了欣賞,就學會了尊重。讓教師多用讚美之聲,克服逼迫之聲,放下我們的架子,少一些居高臨下。

教師需要會思考,會反思。列寧說過:“忘記歷史就等於背叛。”那麼,我們又如何對待我們自身的歷史----每個人已走過的生命歷程呢?學會反思和忘記,也許是對教師個人教學生涯的很好把握。

教師有許許多多的需要,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就應該做好必要地準備,這樣才能更好地教育學生,做真正的教育工作者。

讀教師最需要什麼讀書心得 篇2

該書從教師人生最需要什麼、教師職業最需要什麼、教師教學最需要什麼、教師教育最需要什麼四個方面,以中外教育家的經典經驗和思想之精華,提供了最爲珍貴的建議,充分闡述了教師如何從認識自我、發現自我、發展自我、創造自我、成就自我中獲得幸福和快樂。書的封面上就有這樣一段話:教師到底最需要什麼?是金錢?是名利?是學生好的成績?還是家長的尊敬、社會的推崇……其實、教師最需要的是認識自我、發現自我、發展自我、創造自我、成就自我的快樂,這種快樂會淨化你的心境,使你越來越感受到活的價值、有意義、越來越能體悟到人生的真諦。

一、第一縷陽光是有自己的“思想”

“老師應該是怎樣的呢?”這是很多教師心中的問題,很多老師爲了成爲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而辛苦了一輩子,可最終還是沒有得到學生的認可。很多人想不明白爲什麼我整天的起早貪黑的辛苦,爲學生勞心勞力,可還是得不到學生的認可呢?所以很多老師會說現在的學生越來越難教了,來安慰自己。其實,教師應該從自身找原因。重要的一點是找找自己教時是不是有自己的思想。作爲一個現代的教師應該是要有自己的思想的。不管是教學工作也好,和學生交流也好,都要有自己的思想。時代在發展,教學也應該進步。現代的教師不應該是單純地依靠教材、捧着教案,拿着教參,參照教輔材料,沒經過自己的思考,加工,進行簡單的“複製”和“粘貼”,這樣的教師難以教出好的學生。

二、第二縷陽光是“微笑”

微笑是人世間最美麗的語言。當你微笑時,世界愛上了你。書中提到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說:除了陽光、空氣、水分和微笑,我們還需要什麼呢?顯然在這位大師的眼裏,微笑同生活中陽光、空氣、水分的一樣重要。教師這份特殊的職業,我每天必須面對一個個擁有未來,朝氣蓬勃的學生,我的一言一行對學生是起着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的。如果老師能多一點微笑,可使他們感到老師的心與自己的心是相連的。微笑的老師更有親和力,能提高學生對你的這門功課的興趣。而現在面對日益嚴峻的生源,老師都覺得現在的學生越來越難教,每天都板着臉孔進教室以達到威懾學生的作用,可是這樣的效果只是一時的並沒有起到什麼好的效果,相反老師和學生之間卻形成了一種敵對情緒,這樣的一種敵對情緒隨時都有可能一觸即發。爲什麼不換一種方式呢?爲什麼教師和學生不能和諧相處呢?請老師微笑吧!微笑可以溝通師生之間的心靈,微笑可以帶給學生信心和勇氣,微笑可以照亮學生的心靈。微笑是一種信念,微笑是一種活力,微笑是一種鼓勵也是每個學生都需要的一種關愛!

三、第三縷陽光是學會與學生談心

中國著名的教育家王陽明有這樣一句話:今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舞,心中喜悅,則其進自不能已。其中就強調了談心的重要性。它是一門藝術,而不是簡單的談話。重要的是這“心”,你的語言,話語是不是觸動到學生的心,真正達到心與心的交流,讓學生能有所感悟。教師學會與學生談心其實是需要時間去實踐的。它需要老師的耐心細緻的思想工作。“忠言逆耳”這忠言說得讓人難以入耳,那這忠言不說也罷,說了倒會起反作用。學生的心靈是很敏感的,教師在和其談心時注意說話的方式方法,讓學生覺得師生之間是平等的,老師是尊重和信任自己的,可以信賴,纔會向你吐露心聲。當然,在談心之前還應該做一下功課,這功課是靠平時的積累的。在平時教師應該多留個心眼,多注意觀察學生的動向,生活中學生碰到的問題,學習中的問題,還有特別是課間的一些小事都是老師平時應該留心的。因爲正是這些小事可以從一個側面瞭解學生的心理。積累了這些這就爲你們的談話打好了基礎。時不時的可以挖掘學生平時的點點滴滴來作爲話題,這樣會使學生覺得老師很關心自己,也增進你與學生的距離,這是非常有利於談心。

總之,做一名“陽光”教師其實要做到的事情還有很多,如何去做還要靠自己的工作中的積累和實踐,要走的路還有很長。願天下的老師都能向奧運健兒一樣教學生教出自己的“精氣神”。

讀教師最需要什麼讀書心得 篇3

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師,從教二十多年,整天忙於教學,長期重複着繁忙而瑣碎的事情。細審自己,當辛勤的付出不被理解時,當節儉和清貧遭受別人不屑時,當面對各種各樣的檢查和各級各類的比賽心有餘而力不足時……,不免會心中迷惑,心生抱怨,對教師這一職業的倦怠感越發強烈。近段時間讀了《教師最需要什麼》——中外教育家給教師最有價值的69條建,書中告訴我們,教師最需要的不是金錢、名利、學生好的成績,……而是一種快樂!是認識自我、發現自我、發展自我、創造自我、成就自我的快樂!

閱讀着這本書,從中外教育家給教師最有價值的建議中,與我的教學經歷相對照,覺得作爲教師要快樂,要有崇高的人格魅力。孟子說:“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教師的人格魅力是樹立威信的決定性因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要熱愛教育事業。作爲一名教師,要愛崗敬業,吃苦耐勞,以身作則,這些優良品質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

要敢於自我批評,人非聖賢,孰能不過。教師也不是神,不可能每句話每件事都做得十分得體,如有不當,要敢於在學生面前做自我批評,敢於讓學生提意見,並虛心接受,不能與學生斤斤計較。

要建立亦師亦友的新型師生關係。這種新型的師生關係要求以學生爲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藉助學生的主動參與以促進其充分發展。我們常常誤以爲要樹立威信必須“嚴”字當頭,認爲這是唯一制止學生搗亂的有效方法。這種行爲不但不能在學生心目中樹立威信,反而會損傷學生的人格和心靈。有些教師則走另一個極端,他們主張在一團和氣中求得威信,討好學生,遷就學生,對學生的缺點和錯誤姑息縱容,懶得深層管理,這些教師雖然和學生相處融洽,但是在學生心目中的分量卻很輕,也並不能真正樹立起教師的威信。 “愛”要有度,“嚴”也要有度。一個好的教師,不僅僅是學生的良師益友,更是學生的知心朋友。因此,教師要真正從對學生的愛出發,關心學生,嚴格要求學生,把自己真正融入到學生中去。這樣在自己教育教學中才能創造出民主、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才能喚起學生對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出現問題時一定要對學生一視同仁,要公平公正的對待每一個學生,不歧視後進生,不忽視中間生,也不溺愛優等生。只有這樣,學生纔會真正信服老師。這樣,教師的威信也就自然而然的樹立起來了。

當然,威信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長期的努力,不懈的摸索。只有在平時教育實踐中多思考,多體會,多投入,多積累,多總結,最終能使得自己的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讀教師最需要什麼讀書心得 篇4

今年暑假,我閱讀了特級教師宋運來老師主編的《影響教師一生的一百個好習慣》,這本書從培養教育習慣、教學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行爲習慣五大方面全面論述了影響教師成長的100個好習慣,正是這諸多好習慣,鑄造了許多優秀教師。掩卷沉思,受益頗豐。

書中羅列出教師應該養成的100個好習慣,向讀者展現出優秀教師工作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使我對教育人生有了更爲深刻的理解。細看來,其中的每一件小事都是常常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常常是我們每天都會遇到的,有我們必須嚴格遵守的,也有不經意間被忽略的。

每讀到一條習慣,不由得對自己的行爲進行評價和剖析。看到一些我已經養成的習慣,不禁感到欣喜,這是從另一個角度得到了肯定。例如:教育需要嚴格:“教不嚴,師之惰”。教師的嚴格要求是學生成才的重要途徑和保證。嚴格訓練、嚴格要求和熱愛學生是一致的。師愛體現在嚴格要求之中,不嚴格就體現不出師愛,名曰愛之,實則害之。要把握好“愛”與“嚴”的分寸。“嚴”是“愛”的具體表現,“愛”是“嚴”的最終目標。做到嚴中有愛、嚴中有度、嚴中有理、嚴中有方。所以,我們要牢記“嚴師出高徒”的古訓,對學生嚴愛相加,寬嚴相濟。提前三分鐘進教室,老師要提前進教室,便於做好課前準備,同時也是提醒學生安靜下來。這是特級教師於永正老師曾說過的,因此,提前幾分鐘進教室已成爲我的習慣。

還有一些習慣,自己卻沒有養成。如:上課要有激情,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有激情的課堂教學,能夠使學生帶着一種高漲的激動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激情是一種強烈而短促的情緒狀態。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有了激情的參與,纔有認知的渴望,纔有表達的慾望,纔有智慧的靈動,纔會引發學生深深的感悟、獨特的體驗。而可能是因爲教育需要激情。因爲教育是心靈的對話,是心心相印的性格的關係,這一點我做的很不好。我應牢記沒有激情就不能喚醒沉睡的人,沒有激情就不能鼓舞人,只有激情才能產生激情。教育因生命而美麗,上課因激情而精彩,在課堂上做一個有激情的老師。

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左傳》中有這樣一句話:“哀樂失時,殃咎必至”。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變化,避免因爲情緒的變化而影響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情商關乎成敗,要認識好、調控好、激勵好自己情緒,切忌感情用事,喜怒無常。有些因爲事情多,就變得急躁,消極,影響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當今年暑假參加完心理輔導員培訓並且看了這本書後,我才真正意識到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是多麼的重要,從中我也學到了一些管理情緒的方法。當覺察到自己的情緒出現問題時,第一步是找出原因,如果是身體方面的原因,那就要遵循生理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堅持經常運動,合理飲食,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不要把事情悶在心裏,和同事訴說一下,和朋友交流一下,你就會變得非常輕鬆。在想發火之前,先數十下,或者深呼吸,你也許就會放鬆下來。要保持豁達的心態。教師的豁達開朗更能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創造和諧寬鬆的教學氣氛,有助於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從今以後,我會努力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以豁達開朗、積極樂觀的健康心態對待教學工作,對待學生。

細節決定成敗,好的習慣成就精彩人生。亞里士多德說過:“優秀不是一種行爲,而是一種習慣。”一種行爲如果長期下去,就會成爲習慣;而好的行爲一旦堅持下來,就會成爲一種好習慣。不管是在教育教學還是在學習生活上,任何一個好習慣的形成都需要長期堅持。要養成這100個習慣不是一日之功,但我堅信只要能明確目標,並踏實走好每一步,即使還在努力的過程中,也一定能感受到好習慣給我們帶來的觸動和促進。播下一個好的行爲,必將收穫一個好的習慣。

讀教師最需要什麼讀書心得 篇5

、時刻警醒自我

對於教師來說,愛是不可須臾成缺的,只有以摯愛奠基,教師纔會傾盡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熱情,甚至生命獻給他所熱愛的事業和學生。有效教師們都有一顆不泯的童心,他們總是保持着真誠、熱情、樂觀和積極,他們十分樂意與學生一起活動,一起遊戲,一同歡笑,一同煩惱,錢夢龍老師說:教師只有始懷着一顆"赤子之心",才能以自己的心去發現學生的心。"多改變自己,少埋怨環境"是魏書生老師總結的涵養性情的一條法則。這給予我的啓示便是教師要以平穩的情緒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善於營造親切、和諧的愉快的教育氣氛,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激發他們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與發展。在今後的工作中,以名師們爲榜樣,努力成爲學生的良師益友。

二、在合作交流中,不斷提高自我

新課程標準非常明確地把"合作交流"作爲營造新課堂氛圍和培養不憲政的重要目標。作爲教師更重要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意義。開敞胸襟,樂於交流句通,不孤芳自賞、不自我封閉。與學生親密交往、平等對話、真誠交流,同事之間、上下級之間埋誠相對,相互扶持。教師的成長離不開身邊的長者、名師的指名和幫助,團結的力量大,集體的智慧永遠大於個體。

豁然大度,寬以待人,不斤斤計較,不"同行相輕"也同樣是一名有效教師應具備的條件。不斷的自我反思,不斷提升,在合作交流中不斷提高自我。

三、立足本職,做好工作

愛崗敬業,加強師德修養。由於教師的職業,是育人、塑造心靈的事業,因此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甚至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深遠的影響。因此,教師要時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養,通過言傳身教,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滲透爲人的道理,幫助學生塑造健康人格,爲他們今後美滿人生鑄造堅實的基石。

用心育人,建立平等關係。教師的工作對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師的關愛和關心。教師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給予關懷。因此,教師要學會縮短與學生的情感距離,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心理變化,要設身處地爲學生着想,體諒他們成長過程中的難處與煩惱;要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師生關係,才能拉近與學生的心靈距離,溝通情感,才能真正做到教書育人。

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就要無怨無悔!對教學過程負責。爲了使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要堅持經常學習時事政治、專業理論等;要多聽課,虛心請教,學習別人的長處,領悟教學藝術;每上一節課,都要根據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案,做好充分的準備,認真完成每一個教學環節。對學生未來負責。教育是一個長期的又是環環相扣的過程,一個環節出現缺陷就會影響其它環節,從而影響學生的正常成長。因此,教師要立足當今,放眼未來,以苦爲樂,甘於寂寞,充當人梯,爲家長負責,爲學生負責,爲社會負責,爲我們偉大祖國的千秋大業負責。對學困生負責。幫助學困生是教學工作的重任,因爲一個班級裏面總存在學困生。對於學困生,教師在教學上、情感上應給予特殊的關顧,如課堂上多提問、多巡視、多輔導,對他們取得的點滴成績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讓他們樹立信心,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要勇於擯棄舊事物、接受新事物,要敏銳地瞭解新思想,認真地研究新理論,主動地、迫切地學習新知識,開拓進取,更新觀念,始終站在時代的潮頭,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讀教師最需要什麼讀書心得 篇6

蘇霍姆林斯具有執著的教育信念和頑強的工作作風。自從1948年被任命爲帕夫雷什中學校長後,他的教育才華就愈益明顯地展示出來。到50年代中期以後,他已成爲一名成熟的教育家,活躍在原蘇聯教育界。他的工作富有鮮明的獨創性和革新精神,從不拘泥於傳統的陋習,緊緊把握時代的發展脈博。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經驗與理論著作是一個龐大的體系。在他一生長期的教育實踐中,既當校長、又當普通教師;既教課,又當班主任;既做具體工作,又搞科學研究。他是一位勤奮務實,筆耕不輟的傑出人物。這就使得他能從學校工作的不同側面、不同角度、全面地觀察、瞭解、分研究有關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的各種現象和問題,避免理論與實踐中的片面性,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將其提升到理性的高度,逐步形成自己較爲完整的教育思想體系。

蘇霍姆林斯基從多角度論述了教育目的,提出了“培養共產主義建設者”,“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聰明的人”,“幸福的人”,“合格的公民”等等。其中最集中的也最深刻的一個觀點是要把青少年培養成爲“全面和諧發展的人,社會進步的積極參與者。”關於智育。他認爲智育就其本質與任務來說,包括給學生以系統的科學知識、形成科學世界、發展智力等方面。他提出了學生的知識要建立在廣闊的“智力背景”上,創造了許多新鮮經驗,其中包括:給兒童上思維課;開展課外讀書;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參加課外小組活動等。關於體育。他說:“對健康的關注,這是教育工作者首要的工作。”關於美育。他指出:“美是道德純潔、精神豐富和體魄建全的有力源泉”。關於勞動教育。他明確指:“勞動以外的教育和沒有勞動的教育是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

蘇霍姆林斯基偉大、光輝的一生給我的最大啓示是,教育工作者應深入教育教學第一線,做深入細緻研究工作際教育工作者除了搞好日常工作之外,也時刻不應忘記肩負的理研究的使命。

總之,蘇霍姆林斯基對教育的論述,既提出了明確的教育目的,又提出了具體的教育任務。在論述教育時,既強調了教育的“相對獨立職能”,又證明了在實施過程中必須相互聯繫,相互滲透、相輔相成。

讀教師最需要什麼讀書心得 篇7

現在,全世界的課堂中都在進行着一場課堂教學的變革,即建立以傾聽和對話爲基礎的學習共同體,《教師的挑戰》作者佐滕學先生稱之爲“寧靜的課堂革命”。這種寧靜的革命是對傳統教學的徹底顛覆,在學習方式上表現爲從各自呆坐的學習走向活動性的學習,從習得、記憶、鞏固的學習轉向探究、反思、表達的學習;在教學方式上表現爲從傳遞、講解、評價的教學轉向觸發、交流、分享的教學。他認爲,這種革命不但是師生的共同願景,也是學校整體變革的基點,是保障每一個兒童學習權的挑戰。作爲在課堂上直接面對學生的我們該如何做?

一、從備課做起

我們可以在“備”上下功夫,既備教材,更要備學生;既要備詳案,也要有簡案。在相對具體、詳盡的標準化教案中,在那一招一式的模仿中練就駕馭課堂的基本技能;在相對開放、簡明的教案中嘗試自己的探索,驗證自己的思考,追求個性化的教學,尋求無招勝有招的真諦。在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根據學情來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步驟。課前要有應付課堂上可能會出現種種意外的心理準備,並具備不以一堂課的成敗論英雄的超脫心態,才能使每一堂課成爲學生成長和發展的加油站。

二、在與學生的交流上下功夫

“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教學上,再也沒有比讓學生說真話、表真情更重要的了。教學的功能不僅僅是讓學生記住、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在自主建構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創造的快樂,感受知識的無窮魅力。現在提倡“自主學習”,實質是讓學生有自主思考解決問題,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的權利,而不是“一言堂”。

佐滕學先生認爲:以學習爲中心的教學創造以兩個課題爲中心來展開:一是“從勉強到學習的轉型”;另一個課題是教室中“傾聽關係”的形成。爲了實現“活動的、協同的、反思”的學習,就要在教室中建立“相互傾聽”的關係。在“對話”教育中“傾聽”比“言說”重要得多。無論提出的意見多麼活躍,如果不以傾聽爲中心,就不可能改變每個人的認識,就不能讓交流更加豐富。

在學生中培育相互傾聽的第一要件是教師自身悉心傾聽每一個學生的心聲。他指出,除了教師自身成爲出色的傾聽者、培育相互傾聽關係之外,別無他法。教師對每一位學生的信任和傾聽形成了潤澤、融合而安全的言說環境,也在無意之中培養了學生之間的相互信賴和傾聽關係。

三、從關注“邊緣化的兒童”入手

每個班級都有一些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都較冷漠,缺少參與的熱情和機會,更談不上自動探究。佐滕學先生把這部分學生稱爲“邊緣化的兒童”,無論哪個課堂上都不乏這種邊緣化的兒童。他們常常會因作業不會做、考試不及格而自卑,覺得自己什麼也不行,什麼也做不好,一次一次的“出醜”,結果只會導致他們的自尊心受挫,以至於學好學壞對他們來說都無所謂,內心根本沒有好好學習的願望,這種內在的力量一旦消失,任何巧妙的措施對他們都將無濟於事。佐滕學先生認爲“從這種邊緣化的兒童與其他兒童之間的落差中可以洞察到合作學習的可能性”。

作爲教師在教學中要對每一個學生的尊嚴有深切的體會和共鳴,對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充滿期待,在課堂重視“不懂”的兒童,讓邊緣化的兒童得到同學們的支持,開展自主學習,所有學生都能開展高尚的探究。佐藤學通過二十多年的課堂觀摩經驗總結出:在教學中是否能夠形成合作學習很大程度(將近七成)取決於能否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尊嚴,而教師的經驗與學習理論、教學的技能,不過佔了三成的比例。

學習是同新的世界的“相遇”與“對話”,是師生基於對話的“衝刺”與“挑戰”。在合作學習的課堂裏,每一個兒童與教師一道奏響着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交響曲。教師面臨的挑戰是爲所有兒童提供高質量的學習機會,教師的責任不是進行“好的教學”,而是要實現所有兒童學習權力,儘可能提高兒童學習的質量。

這就是我們要做的!

讀教師最需要什麼讀書心得 篇8

未看鄭傑著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之前,我心裏有這樣的想法,這莫不是又一本“正確的廢話”的集合體吧,看着看着,發現其中還是有些內容觸動我的內心,是“無害”的。這越發激勵我想從書中找到其中能有助於我教學的內容。但可惜的是,這不是非常具體的教學實踐指導,而是一本給教師的精神家園指明方向的書。接下來我就談談讀了這本書之後對教師的精神追求方面的一些感想。

本書第一條談到教師要作爲一個完整的人,那我在想,教師哪兒不完整了?爲什麼會不完整?怎麼樣才能完整?鄭傑說到,“教師如何充實自己的精神空間,成爲完整的一個人?像豐子愷、夏丏尊,以自己廣博的學識、嚴謹的治學態度諄諄教誨學子,像季羨林,以人格的無限魅力薰染學生。無限相信書的魅力,多讀書以滋養身心,多經事以歷練處人。”

可見,教師要成爲完整的人,必須“要擁有自己的精神空間”,必須有自己的精神追求。想賺大錢,就別來教師行業混了。當然也不會苦於生計,衣食是無憂的。既然物質方面我們不能多求,那就往精神方面發展。

[法國]盧梭說:“有些職業是這樣的高尚,以致一個人如果是爲了金錢而從事這些職業的話,就不能不說他是不配這些職業的;軍人所從事的,就是這樣的職業;教師所從事的,就是這樣的職業。”

書中講到教師登上人生幸福的三層樓,幸福的第一層樓是物質生活,幸福的第二層樓是藝術生活。幸福的第三層樓是獨立思想。

物質生活的追求是教師精神追求的基礎,藝術生活的追求爲教師精神追求增添了色彩,教師壓力確實很大,我們要學會宣泄,要學會用藝術的方式表達,不平則鳴嘛,鳴也要鳴得有價值,勞作中的健身總比單純的健身來得有意義。同樣,藝術的宣泄,一方面使我們的精神得以舒展,另一方面無意之中也創造了價值。說不定以後你的歌聲,你的畫作,你的文章,你的書法,你的所有的一切都能給你帶來無窮的樂趣。這層追求讓教師以工作爲樂趣。幸福的第三層是獨立思想,

王小波認爲,自由思維是人的本質,追求智慧是思維的樂趣,是人生的主要幸福。恩格斯認爲,哲學將我們帶到寧靜的彼岸。伊壁鳩魯認爲,對於靈魂的健全而言,任何年齡的人開始思索都不會太遲或太早。

這層追求讓教師將教育工作當成思想的起點。只有這樣,我們纔不會太累。我們的精神纔是舒展的。

精神追求也可以說是自我實現的需要。書有有許多好的建議,我羅列一下標題:

比如:讓我們“現代’’起來,教師要繼續學習,講演使人完美,學會傾聽不容易,爲自己而教,思索是一件快樂的事,從四十分鐘裏榨出油來,這些都是從教師工作方面、自身素質方面的自我實現來達到精神方面的追求的。再如:教師要有赤子之心,關懷身邊的每一個普通人,教師要有靜氣,要有寬容精神,要學會做減法,捧着良心教書,保存天真,這些都是從教師的修養內涵上要求教師的精神追求,給教師的精神追求指明瞭方向。另外,書中還將教師置於改革的潮流中,在社會、市場、改革中磨練教師的精神。如:不做改革的看客,合作是競爭的歸宿,把困難當做機會,爲孩子們當下的人生幸福服務,爲自己的未來投資,等等。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精神豐富、道德高尚、智力突出的教師,才能尊重和陶冶自己的學生的個性,而一個無任何個性特色的教師,他培養的學生也不會有任何特色,他只能造成精神的貧乏。”

我們應該爲此而努力。有了自我實現的目標,有了精神追求的大方向,我們纔不會在商品經濟社會迷失自己,丟棄我們的本心。“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如果教師自己的靈魂都出了問題,那怎麼去影響學生的靈魂,使其正確地對待人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鄭傑講到,要我們爲沉重的負擔找到良好的理由。有兩種可能導致無法承受工作的負擔:

一是你沒有從工作中找到生命的影子,二是你有可能過於追求外在價值而不是內在價值。

只有我們的工作輕鬆,我們的靈魂空靈,我們自己纔有更好的發展,學生也會獲得更好的發展。我最欣賞裏的這樣一段話:教師要的是靜氣。就是要靜下心來備每一堂課,靜下心來批每一本作業,靜下心來與每個孩子對話;靜氣就是要靜下心來研究學問,靜下心來讀幾本書,靜下心來總結規律,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以便更好地超越自己;靜氣就是要靜得下來細細地品味與學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品嚐其中的樂趣,品味其中的意義。

靜氣才能平心,心一平,生活會是另外一番景緻,工作也會是另外一番景緻。

靜下心來,受益的是學生,受益的是你身邊的每一個人,而最終受益的是你自己。

這使我想起了《大學》裏的一段話印證了上面的觀點: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最後還是能得的啊,所以不要擔心,我們得到的不是物質,我們得到的是心靈的豐富,靈魂的高貴。還有節日裏,學生的祝福,課堂裏,幸福的微笑。已經夠了。

讀完之後,總之感受頗深,讓我對教師這個職業更加有信心。讓我在今後的教學生涯中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書中講道:“真正的學習並不是一個人關起門來苦讀,或如古人那樣需要懸樑刺股地讀死書和死讀書。真正的學習藉助於有效的表達和傾聽,他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以開放的心靈容納別人的想法。”

其實成功很簡單,一靠興趣,二靠持久,願大家在教學事業上取得成功,更上一層樓。

讀教師最需要什麼讀書心得 篇9

心理健康與心理不健康沒有嚴格的界限,由於內外因素的影響,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礙的情況是經常發生的,所以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有可能出現某些不夠健康的心理狀態,

教師心理健康遠程培訓總結

許多天才人物或多或少地具有心理不健康症狀。例如荷蘭畫家凡高生前是一個畫壇無名小卒,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孤獨中生活,是一個躁狂症患者,曾割下自己的耳朵作爲禮物送給自己鍾愛的女人,最後不能忍受貧困和疾病的折磨,開槍自殺;蘇聯著名詩人馬雅柯夫斯基具有癔病性人格,情感多變,易激動,感情用事,好幻想,缺乏理智,缺乏自制力,由於他的戀人急着要去上班,沒有聽從他的意願留下來陪他談話而開槍自殺;美國作家海明威晚年患有躁鬱症,由於不堪忍受疾病和心理上的重壓也是開槍自殺的。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這充分說明常態心理與變-態心理之間沒有絕對的鴻溝。每一個人都會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心理障礙,只是嚴重程度和影響學習生活的程度不同而己。教師也不例外。尤其是現代高速發展的充滿競爭的社會,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給教師帶來更大的心理壓力,更可能產生不健康的心理狀態。

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爲,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爲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說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係--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身爲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一個盡職的教師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鬆。充當"無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確使人精疲力荊因此,教師可以試着在假期給自己充電,例如:學習做旅行家,用膠片記錄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學習做美食家,在品評佳餚的同時自己也做一次大廚。新的工作體驗不僅能使教師得到放鬆,而且可以開闊教師的視野,增加教師的知識面。教師可以把從其他工作體驗中獲得的經驗、積極情緒帶到教育工作中來,更好的促進教育工作。

今年三月我參加了宜昌市秭歸縣心理健康網絡培訓,經過學習,使我更加深入地認識到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這段時間來,我克服種種困難,認真學習,按時完成作業,集中精力參加培訓的各項活動,順利完成了培訓預定的各項任務,

工作總結

在此期間,我自學了網絡課程,聆聽了專家的視頻專題講座,即《教師心理問題的自我調適》和《教師職業倦怠的自我調適》,對心理健康知識有了更深入的瞭解,爲以後更好的開展工作打下紮實的基矗這次培訓活動主題鮮明,重點突出,任務明確,安排得當,使我在思想認識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以及自身素質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幫助。在這次培訓中,本人受益匪淺,感想頗多,現將學習情況及學習體會總結如下:

一、通過培訓,提升了我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

通過培訓學習,使我對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從少到多,由淺入深。使我認識到:健康不僅是身體上沒有任何疾病,而且也包括心理方面沒有任何問題,如能正確瞭解和接納自我,能正確地感知現實並適應現實,良好的適應及良好的人際關係,能平衡過去。在專家們的講課中,有很多都是具有實際操作方面的知識,更多的注重了理論聯繫實際的培養。在這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活動中,我們不僅瞭解到教師職業倦怠產生的原因,還學習到了怎樣進行職業倦怠的自我調適的方法,同時還掌握了教師怎樣進行心理問題的自我調適。

二、通過培訓,懂得了教師應具備健康的心理。

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爲,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爲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實施者,他不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出色的專業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是很神聖的。教師的言談舉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會讓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一名優秀的教師,會在課堂中營造出和-諧與溫馨的氣氛,讓學生如沐春風。因此,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是構建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發點。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不斷地完善品德修養,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三、通過培訓,認識到了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其一生都有極爲重要的影響,我們總能在報紙或新聞中看到學生自殺的事例,爲學習,爲人際關係等等,且有增長的勢頭,這就說明現代學生承受心理壓力的能力值得引起我們的關注。在層出不窮的新現象、新問題面前,心理健康教師力求“對症下藥”,從心靈上給予學生鼓勵和信心,瞭解學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學校因素,如單調枯燥的學習生活,也包括家庭、社會因素,如家庭的生活環境、撫養環境,社會風氣等。當我們感覺無力擺脫社會風氣的困擾時,就應該會同學生家長採取較爲科學的方法教育子女。例如,可以儘量創設健康的教育環境,可以有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可以與學生家長溝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將其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全過程。我們教育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爲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到爲人師表。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發展。

總之,這次培訓使我澄清了以前的一些心理學方面的錯誤見解,弄清了一些原來迷惑的問題,理清了心理學教育方面的思路,爲以後的心理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論基礎和理論支持。我感謝這些知名的教授和學者,他們既有理論-功底,又有實際經驗,他們以自己智慧爲我們點燃了一盞明燈;同時也感謝我的學校,爲我提供了一次心靈洗禮的機會。

讀教師最需要什麼讀書心得 篇10

他用精妙的筆觸把我們帶到一個又一個課堂上,讓我們在“教學事件”中去觀察、去體會、去發現、去回味。看到了一個教育學者對教師、對學生深沉而理智的關切。他就是佐藤學教授,一位教育理論的集大成者,又是一位親臨一萬多間教室的紮紮實實的實踐者。在書中作者聚焦課堂教學實踐,以現場速描的方式真實再現了教師們多樣的教學實踐和學生們多彩的學習生活。談談令我感受頗深的三點:

一、關注課堂中的“小事”

作爲東京大學的一位教授,佐藤學的獨特之處在於他雖然是個教育學者,但他似乎並不把高深理論作爲自己的研究重心,而是幾十年如一日地關心發生在教室裏的“小事”。跑學校、進課堂成了他最大的愛好。這樣的大學教授似乎讓人不可理解,但他對此有自己的主張。在《教師的挑戰》的後記中,他說:不知從何時起,人們開始有意無意地漠視教室中的“小事”,但教育改革不正是由“小事”積累起來的嗎?“小事”不正是改革成果的具體體現嗎?

害怕數學連書都不翻的芳樹,今天在敏子和秀樹的合作學習中雖然偶有失誤,但畢竟開始做練習題了。總是閉着嘴,躲開他人視線的良子,今天穿着繡着小花的褲子來上學了。這裏的每一件小事都支持和促進着每一個孩子學習,對教師來說這比“大規模”改革重要得多。他所追求的是每個孩子的點滴成長。這些在別人看來似乎不值一提,在他看來卻彌足珍貴。佐藤學在書中介紹的教師是在任何學校都可以遇到的尋常教師。每一位普通教師的小小挑戰與教室中的孩子們纔是開拓未來的教育改革者。

二、尊重與信賴

佐藤學提倡的是一種寧靜、潤澤的課堂氛圍,他認爲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處於一種自然狀態,不恐懼、不緊張的心態是他們安心學習的前提。濱野老師的課堂正是這樣。學生按照自己的步調來朗讀,他們在喜歡的段落旁寫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讀完課文他們互相討論着,自自然然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即便是快要下課了,他們仍然意猶未盡,想要繼續討論。佐藤學認爲,濱野老師良好的教學效果來自於他對每一位兒童的尊重。濱野老師能夠接納每個學生的想法,他不僅僅拘泥於“好的發言”,而且對所有人的發言都寄予期待,在他看來“任何人的發言都是精彩的”,這使學生們能夠自由地思考、輕鬆地交流,從而使整個課堂更加豐富而深入。

但事實上,人們往往只會對那些“有能力”的學生產生尊重和信任,卻很難去尊重那些“不能”的學生。只有摘下“能”與“不能”的有色眼鏡,才能看到每個人挑戰固有學習水平的情景,才能看到他們個性化的創造。

佐藤學認爲只有讓學生充分地與世界對話、與他人對話、與自己對話,才能實現真正的學習。但如何在學生中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助合作的關係對大多數教師來說卻是個難題。在《教師的挑戰》中,佐藤學給出了一個特別的答案,他認爲:要構築合作互惠學習的關係,就要培養學生相互傾聽的能力,這首先取決於教師是否能夠認真傾聽每一位兒童的心聲。

書中的山崎老師、澀谷老師和勝沼老師,雖然都是普通教師,但在佐藤學看來,他們都是兒童心聲的傾聽者。山崎老師從不貶低任何一個學生的發言,他尊重每個孩子的思考和感情,並看到每個孩子身上潛在的可能性;澀谷老師注重營造一種自然的學習氛圍,她重視奇妙的發言,並把那些妙趣橫生的發言串聯起來,用學生的思考力來推進課堂;勝沼老師總是站在學生的斜側面位置上側耳傾聽每個人的發言,學生們將勝沼老師作爲親密的傾聽者,從而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而勝沼老師則珍視每一個人的發言。

在佐藤學看來,如果教師以身作則,成爲一位耐心的傾聽者,那麼學生之間的傾聽與合作關係就會水到渠成。作爲教師的我們應時刻牢記:學生是成長中的人,學生是有差異的人,學生是有個性的人,學生是有能力的人。我們要“保障所有學生的挑戰性學習”,即使是暫時處於低學力的學生,老師也要確保他有挑戰學習的機會,激發孩子的學習主動性,這纔是合作學習的精髓所在。教師要珍視每一個兒童的發言。

這本書爲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向未來教育的門,在那裏可以找到與我們共同成長的朋友,雖然我們生活在不同的空間,但我們對學生的愛與執著是共通的。這是一場靜悄悄的革命,這是一個永恆的話題,這是對於每一位教師的挑戰,這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書。

讀教師最需要什麼讀書心得 篇11

這學期學校組織的共讀一本書活動中,我有幸讀了宋運來老師主編的《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這本書。說實話,剛拿到這本書我感覺到這學期的負擔又重了,當班主任有那麼多的瑣碎的事情,尤其是今年當的又是七年級新生班級的班主任,學生什麼都不會,什麼都不懂,事情比以前的更多,哪來的時間讀書啊。一堆牢騷在心裏冒出來(不敢明着發泄,呵呵!),但是爲了學期結束時要交的心得體會,還是找時間讀一讀。通過讀這本書我發現書中所說的一些習慣自己有,但是做的還不夠好;大多數習慣都是自己欠缺的。我總是教育孩子養成這樣、那樣的好習慣,可是我卻欠缺了這麼多,怎麼做孩子的榜樣,真是慚愧!

首先,我看了這本書的目錄。它把影響教師的100個好習慣分成了五大塊:1、教育習慣篇,做一名智慧的教育者;2、教學習慣篇,成爲有魅力的教師;3、學習習慣篇,做一個完善的人;4、生活習慣篇,做一個充滿情趣的人;5行爲習慣篇,做一個有品位的人。整本書每一篇都由名言導入,接着闡明道理,再配上經典案例和案例分析,既擺事實,又講道理,真是值得讓人細細品味。對我影響最深刻的是影響教師一生的好習慣之7——談心是一門藝術。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儘可能的瞭解每一個學生的精神世界——這是教師和校長的首條金科玉律。”是啊,我經常教育問題學生,也和他們談心,可有多少孩子敢敞開心扉的和我談呢?和我談的又有幾個說的是真心話呢?書中告訴我,談心,是一門藝術,應根據不同類型學生的心理特點,以推心置腹的方式觸動學生情感,通過語言媒介,真正達到心與心的交流,使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接受教育,在寬鬆和諧的情境中領悟其中的道理,在情感交流的理解中獲得心理平衡。我每次和學生談心,當學生不張口時,我就很着急,有時候不了了之,讓學生下去想好了再來,這一想就再也沒見想好;有時我就黑着臉訓學生一通“我和你談心是想幫你,你怎麼不理解我的苦心,怎麼不配合老師呢?”,本來孩子就因爲“不信任”“害怕”等原因而不開口,就更不敢說了,我永遠的關閉了和他談心的門;有時耐心的引導他,想讓他開口,結果把“引導”變成了“說教”,讓學生感覺到我在“強詞奪理”,口服心不服,也不會和我說心裏話了。總之,通過讀這篇文章我發現,我的談心方式簡單、粗暴,缺乏細心的引導,缺乏耐心的等待。那像案例中的黃靜華老師,爲了幫助沉溺於遊戲的小偉同學改變壞習慣,和他談心、聊天,一談就談到了畢業,一聊就聊到了把孩子送進國家級重點中專;爲了幫助小羣同學增長信心,從關心孩子學習,到關心孩子運動,關心孩子生活等各個方面。黃老師就是這樣用心執着地去愛學生,和學生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推心置腹地交談,從而收到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我要學習的還有很多。

在書中,我學習到了要和學生談心,就要躬下身來,態度親切、隨和、自然地與學生互相交談。一、拉近距離,互吐心聲。談心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學生最愛向知心人說知心話,因而談心時,教師應注意自己的角色,將心比心,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以一個親密無間的朋友身份與之交流,以自己寬厚的愛去贏得學生的信服。二、雙向交流,防止說教。學生談心時,要麼無從談起,要麼羞於啓齒,要麼膽小不敢說,打不開話匣子。此時,教師應該善於引導,使之敢說、願說。然而與此同時,也容易步入“說教”的誤區,不但不能解開學生心頭之結,反而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三、含蓄委婉,易於接受。談心時,語氣除了親切、真誠外,內容還要含蓄委婉,直話曲說,可以選取富有啓發性的事例或故事講給他聽,讓學生從中領悟,受到教益。四、呵護隱私,爲其保密。談心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師生之間的談心涉及到孩子的真情實感甚至隱私,作爲老師,應爲學生保密,充分尊重學生的權利。

從書中我學到了不少,也受到了不少啓發,由於懶惰,整本書沒有讀完,真是遺憾!

讀教師最需要什麼讀書心得 篇12

總感覺工作比較繁忙,對一些教育類的書籍置若罔聞,根本沒有列入自己的閱讀計劃之內,時間也就這麼浪費了。

近日,認真閱讀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書,深有感觸。

作爲一名教師,我想能從這本書學習點經驗,所以比較關心書中對於理想教師的描述。朱教授在書中描述: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應該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

讀完之後,我不由得按着書中理想教師的“標準”去問自己:我是不是一個理想的教師?我是不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我是不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 顯然,我離理想的教師還有一大截,我還不是一個用心去教學的老師。

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師,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豐富的學識,這是古往今來不變的真理。以前說教師要有一桶水,現在隨着各種新的課程標準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應該是一條河流,而且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因爲現在的孩子讀得書甚至比我們有些老師都多。否則,拿什麼來教給孩子呢?

其次,用今天的自己與昨天的自己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今天我組織班集體活動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幫助“後進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細心?我今天所積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豐富?我今天所進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對學生的教育教學建議或意見是不是比昨天更虛心?我今天所聽到各種“不理解”後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靜?……每日三問,自省吾身。雖然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自問,堅持不懈,我們便不斷地向“理想的教師”這一境界靠近。

第三、我一定要做一名認真負責任的教師。學生、家長、老師眼裏的好教師的標準是什麼?

第一條:首先他要對學生負責任。是的,在上每一節課前。我總是鼓勵自己:自己一定可以上成功的。學生一定可以接受的;我總是警告自己:走進教室的那一瞬間,收起所有的不愉快的情緒,帶着高興和愉悅的心情走進課堂;我總是提醒自己:上課時,儘量把自己的最具活力,激情和熱情的一面勇敢的展現在學生的面前,極力的渲染一種教學氛圍,使大部分的學生都能夠參與進來,從內心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激情。

第四、理想的老師既要學會傾聽自己的課堂,又要學會傾聽別人的課堂。在課堂上,真正傾聽孩子們的心聲,從孩子們真正的學習需要出發,組織教學。學習別人課堂教學環節設置的有效性,教學程序的落實性,老師的評價語對於學生的啓發等等。

我感覺自己離理想的教師還相差甚遠,在今後的工作中,必須從最基礎的做起,勤於學習,紮紮實實地多讀一些書,不斷向書本學習,積累豐富的文化底蘊,向身邊老師學習,尤其要多向名師們學習,把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課堂教育的機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去思索,不斷去總結自己教育的得與失。並要勤於動筆、善於反思,記錄教育過程中的體會和感悟,使自己不斷向理想的教師靠近。

什麼是理想的教師?我又有了新一層的理解,理想的教師是學會寬容、學會分享、學會合作、學會創新的教師,是以發展的眼光對待學生,以從容的心態對待工作的教師。

總之,我相信,只要我付出努力,用心去教學,並注意在教學實踐中的不斷摸索與總結,一定會離理想教師的形象越來越近。

讀教師最需要什麼讀書心得 篇13

炎熱夏季,唯有該書沁人心脾!對於一個嶄新的我來說,無疑是一粒定心丸和一針強化劑。

暑假前一次逛書店之時,淘到該書,正好在如此酷熱的暑假之中可以尋找到一絲涼意。《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是著名的特級教師宋運來先生所著,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教育經典著作。全書主要就教師工作中的一些常見問題和現象作了描述和分析,從教育者的角度來看問題,分別從教育習慣篇、教學習慣篇、學習習慣篇、生活習慣篇、行爲習慣篇等五個方面100個案例進行詮釋。

教育本身是一種智慧,而教師作爲教育者,更需要擁有教育智慧,教師的教育智慧從哪裏來?從學習中來,從良好的習慣中來。教學時一門藝術,教學也是充分展示教師魅力的舞臺,追求有魅力的教學是所有教師共同的願景,教師需要通過良好的習慣不斷增加其教學的魅力,才能激發學生去讚歎、仰慕、並主動聆聽其教誨。有魅力的、完善的教育者需要有一定的專業水平,需要不斷學習。好的學習習慣是一種品質,教師只有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成爲有魅力的教師。教師的生活應是充滿情趣的、擁有幸福感的生活。因此,教師應有一套合理的生活習慣,這樣既可以具有旺盛的精力,又能促進身心的健康。當教師,就要當一個有品位的教師。有品位的教師,猶如一杯淳美的米酒,讓人回味、沁人心脾。教師的品位從哪裏來?從良好的行爲習慣中來。教師應具有良好的行爲習慣,不斷提升自我,從而成爲有品位的人。

當我翻開該書的目錄時,首先看到“做一名智慧的教育者”大標題。智慧,從何而來?教育習慣篇從21個習慣進行例舉,“切記,一個學生一個世界”、“做一名陽光的教師”、“教師,請記住學生的名字”、“要善於換爲思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等等。通過翻閱該書,從中體會到許多頗爲中的,而又行之有效地經驗和方法。“一個學生不僅僅是一個鮮活的生命,而且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教師要像慈母一樣關愛每一位孩子。”“任何時候,一個人都不應該做自己情緒的奴隸,不應該使一切行動都受制於自己的情緒,而應該反過來控制情緒。”等等。

特別是學習習慣篇中,作者提到“要做一個完善的人”。的確,學習是當前任何職業和任何人都必須牢牢記住,而且必須時刻實行的關鍵字。似乎早已進入知識和信息爆炸的時代,當前社會日新月異,任何學習都不再一勞永逸,樹立活到老學到老已經不得不成爲現實。況且,做爲一名教師,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提升自己是工作的需要。只有在不斷豐富自我、完善自我的過程中成長自己,才能成長孩子,成長教育。“認識自己”,這是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說的名言。作爲教師,要習慣“研究”自己。“做一個充滿情趣的人”,教師的生活應充滿情趣。讀書,是教師的一種生活。要天天看書,終生以書籍爲友,這是一天也不斷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實着思想的河流。要善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善待他人,即使善待自己。只有當一個人懂得善待他人的時候,他所處的人際關係纔會和睦友好、充滿溫情。要做人類精神的守望者。“做一個有品位的人”,從行爲習慣談教師。“學會傾聽自己”、“善於發現自己”、“語言要有親和力”、“學會尊重”、“學會規劃自己”等等。做人要有氣質,做事要有風格。而作爲一名教師,也要有自己的特色。高層次的豐滿的閃耀着燦爛人性的特色,稱之爲“教師的品味”。一個教師有了這獨具的、高雅的品味,就會使其教育教學洋溢着風采,充滿着生機。有品位的教師,善良寬容,有愛心,有責任感,有同情心,有正義感,有尊嚴感。

記得希臘著名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說過:“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自己一再重複的行爲所鑄造的。因而優秀不是一種行爲,而是一種習慣。”從某種意義上說,世界上不存在優秀的行爲,習慣優秀才是真正的優秀。要臻於事業之佳境,一個人需要優秀的行爲習慣。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作爲一名剛入系統的自己,教師的專業習慣在我身上似乎還難以找尋到蹤跡。通過對該書的拜讀,仔細品味,方然覺察到自己的太大不足與無知,有一種恍然大悟的靈動。原來,教育還存在於自己的生活當中,習慣還影響着如此非同凡響的教育人生。

讀教師最需要什麼讀書心得 篇14

剛剛看完《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書中思想和方法還在指導着我的時候,通過漂流,我又得到了一本好書——《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這是一部以研究教師習慣爲主要內容的著作,從教師的教育習慣、教學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行爲習慣五個方面全方位、系統的研究教師習慣之著作。讀後感受別樣,從教師的習慣入手分析優秀教師的成長。習慣真的影響着教師的一生,好習慣能有效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併成爲優秀教師成功的基石。

習慣影響着教師的一生,好的習慣能有效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書中所談的好習慣有100個,因而可以理解爲:好習慣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掩卷沉思,那100個好習慣無不像電波一樣刺激着我的每一根神經,讓我明白不管是在教育教學還是在學習生活中,任何一個好習慣的形成都得靠努力、努力、再努力。名師們之所以優秀,並非天生如此,而是因爲他們早就開始培養自己的好習慣,並且長期堅持。可以說,是好習慣引領他們走向了成功。

《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好習慣》一開篇,便提到朱永新教授對於智慧的一個論述:“知識關乎事物,知識關乎人生。知識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觀。知識只能看到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一朵花兒就是一朵花兒,智慧卻能在一粒沙子裏看到一個世界,一朵花裏發現一個天堂。”落腳點是:智慧對人何等的重要!當我細細品味書中的每一件小事時,感到它卻常常發生在我們身邊,是我們每天必須做的。當我們平時要求孩子養成好習慣時,我們自己的好習慣纔是行爲典範。當我們要求孩子去愛護環境主動撿起地上的垃圾時,我們自己在看到垃圾的時候也能順手撿起來,用自己的好習慣悄悄的影響學生是最有力的無聲語言。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培養孩子好的習慣就是要讓孩子處理好學習過程中學與思的關係。思考是一種好習慣,它傳承精華,棄除糟粕,善於思考必定受益無窮。要積極地指導孩子充分運用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認識事物,鼓勵孩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其學習、思考的結果,充分發揮孩子主動性,使孩子的思維潛力得到充分地挖掘。由此使其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如今的孩子獨生子女比較多,而且正處在自尊心強、感情脆弱的年齡,所以我們更要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注意場合,尊重其人格。不分場合地刺傷孩子自尊心的做法是愚蠢的。人人都要面子,即使是再調皮的孩子也非常顧及自己的面子,不願意衆目睽睽之下受到別人的批評。當衆批評只能使孩子暫時懾於壓力,不敢抵抗,事實上卻是對這個孩子的自尊心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在批評孩子的過程中,決不能只有生硬的批評,一定要有真情實感的流露,讓孩子感受到家長對他的尊重和期待。一個真誠的微笑,一個善意的眼神,一句輕微的責備,一個微笑的輕聲細語的分析開導,一個輕輕的拍拍肩膀的動作,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拿破崙說過:“把一個信念播種下去,收穫的將是一個行動;把一個行動播種下去,收穫的將是一個習慣;把一個習慣播種下去,收穫的將是一種性格。”身爲教師,在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習慣去獲取成功的同時,自身也應在良好的教育習慣中培養出教師良好的教育性格。

讀了《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我深深地領悟到教育的真諦,教育是心靈對心靈的交流,是靈魂對靈魂的塑造,更是境界對境界的提升。真正的教育存在於人與人心理距離最短的時刻,存在於無言的感動中。如果我們老師能夠放下架子,走進孩子,把自己當成是孩子中的一份子,用民主的意識、民主的態度,去培養民主的性格,那麼我們的教育就能塑造出個性穩重、人格魅力的有用之才。

好習慣可以成就精彩的人生。亞里士多德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複的行爲鑄造的,因而優秀不是一種行爲,而是一種習慣。”好習慣真是可以給人受用一生。

讀教師最需要什麼讀書心得 篇15

“這一切都歸功於讀書,時間每過去一年,學校教科書這有一滴水在教師的知識海洋裏就邊得越來……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蘇霍姆林斯基語)”

又一次捧起大師的經典,想起初讀的時候,自己還是一個剛出學校的學生,懷着對大師的崇敬拜讀了它。教了近十年的書,當讀書成爲自己的一種生活方式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知道的是那樣的少。

年少時總覺得教育是一件簡單的事,教師是一份輕鬆的活,教書的日子久了,越來越發覺做一名好老師不是那麼容易。就簡單的讀書而言,學生是一個裝不滿的水桶,自己永遠是被他們追趕的送水工。要想在課堂上成竹在胸,縱橫馳騁,不斷讀書是一條不錯的捷徑。社會的飛速發展,知識更迭的速度,讓人時刻感到知識的滯後。教科書的背景越發寬廣,學生的生活接觸豐富多彩,社會信息交流的通暢。作爲課堂教學的行爲主體,教師和學生應該有交流的基礎,從而也可以從學科知識的背景中取得相應的知識給予學生富有成效的啓發。

西漢的劉向有句名言:“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教師雖然不言愚鈍,但讀書,可以讓你充滿內涵;可以讓你變得深刻。讀書,使你聰慧;讀書,使人明理;讀書,使你站得高看得遠,使你的見解和視野更加開闊。面對學生捫心自問我準備好了嗎?感到不足,讀書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讀教師最需要什麼讀書心得 篇16

最近看了《教師的智慧》一書,這本書裏的一個個的問題,一個個的案例,一個個分析都是從教師教育上發生的實例,掌握解決這些問題是每個一線教師必須具備的教育技能。書中從教師與兒童、教師與家長、教師與社區等幾個方面進行了闡述。其中在教師與家長這一方面,這本書教會教師如何更好的去幫助家長轉變教育觀念,如何跟家長溝通使家園合作更有效。

家長是幼兒園重要的教育資源和合作夥伴。教師有責任幫助家長了解幼兒園的教育目標任務,以便雙方能達成教育共識,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家長工作難做,但是很重要。家長一直以爲孩子在幼兒園只是在玩,有的家長自己早上想睡懶覺,便很晚才送孩子來園,不重視幼兒園的教育。教師在有時間跟家長個別交流的同時,還應經常召開家長學校的交流會,讓家長及時瞭解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教師也有更多的時間對家長進行教育引導,可以讓家長和教師保持一樣的教育觀念。家長可以親自參與孩子的活動中去,可以更快的轉變家長對幼兒教育的觀念。每個學期我們都會組織幾次親子類型的活動,以便家長參與到幼兒園孩子的活動中去。

作爲從事教育職業的每一個教師,特別是我們幼兒教師,重在研究學校教育的同時,還要研究家庭教育,重視家教指導工作。因此,教師與家長的互動與溝通是十分重要的,將成爲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我們只有正確認識和處理教師和家長之間的關係,才能共同把兒童教育工作做好。對我們來說,在雙方溝通中怎樣善於抓住時機,在隨意交談中如何自然的捕捉到家長的心聲。怎樣有藝術的向家長宣傳、指導保教知識,還存在着一定的難度。

如何解決與幼兒家長溝通中存在着的一些困難?我認爲應該從教師與家長的溝通入手,不斷提高與家長溝通的方式、途徑與技巧。

教師每天與家長接觸時間雖然短暫,但三言兩語中也能反映出一些問題,這就要求我們要靈活掌握交談技巧及說話的藝術。過去,我總認爲時間短,與其拐彎抹角,不如直截了當的說。於是有時當着孩子和家長就告狀,弄得家長十分尷尬,孩子也害怕。這樣,既不利於孩子克服缺點,也不利於家園配合。這本書開啓了我一扇窗,成爲我學習新技能的一把鑰匙。人的一生有很多的窗需要開,既然選擇了教師,就意味着要面臨很多挑戰,需要尋找更多的鑰匙……

讀教師最需要什麼讀書心得 篇17

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斷提高,與其始終如一的學習是分不開的,所謂活到老學到老,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無涯。知識是沒有窮盡的,堅持學習讓人始終處於不敗之地。反之,沒有知識的不斷補充和積累,人便會落後於時代。歌德說過,誰落後於時代,就將承受那個時代所有的痛苦。特別是在現今知識爆炸的年代裏,不能接觸新的知識便會被時代所淘汰。

對於我們教師學習新的知識來面對新的挑戰,更是不可忽視的。它能提供我們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爾基所說,沒有任何力量比知識更強大,用知識武裝起來的人是不可戰勝的。

一、讀書可以讓我們少犯錯誤,少走彎路。

牛頓說過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爲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遠,科學巨人的虛懷若谷自然值得我們學習,我們還可以從中學到更有價值的東西。書籍對於整個人類的關係,好比記憶對於個人的關係。書籍記錄了人類的歷史,記錄了所有的新發現,記載了古今歷代所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只有認真的學習前人的經驗和理論,才能在一個更高的高度上來看問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並有一個較高的起點。書本是前人智慧的結晶,是他們的研究成果和經驗的體現,通過對他們的學習,發現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來不斷的完善自己,大大的促進了個人的成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這樣說,人類社會的延續和發展,也是這樣來實現的。試想,如果每個人都是從頭開始,那麼,無論多麼偉大的人,做出多麼大的貢獻,人類社會最終還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見讀書的重要性了。

二、讀書讓我們開闊視眼

書本中的知識可謂是包羅萬象,他能拓寬我們的視野,讓我們的知識更全面。從而能夠更深刻的思考問題,事物都是廣泛聯繫的,現代的許多實踐都證明了各種信息的相關性,如果只知道一個領域的信息,必然會有礙於自身的發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識,才能使未來的不確定風險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應瞭解當今的政治經濟形勢,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勢一樣。研究物理學的學者們都要有一定的化學和其他基礎,纔能有所成就。記得一位諾貝爾獲獎者在復旦做講演時就曾說過,現代科學已沒有明顯的界限,你必須對相關的科學都有所瞭解才行。在這方面,偉大的導師恩格斯就是一位廣泛學習的典範,他雖然只上過中學,但由於他發奮讀書,十九歲時就能用十二種語言說話和寫文章,在參加工作實踐後,他也沒有間斷過學習和研究,從而被馬克斯稱爲一部真正的百科全書。廣博淵深的知識,對恩格斯指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準確的傳播科學共產主義理論有很大的幫助。從他的經歷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知識的力量,更能體會到書本做爲人類掌握知識力量的有力武器的巨大作用。

三、讀書幫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人生來無善亦無惡,關鍵是正確的引導。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有一位良師益友就能起到很積極的作用,書本就是這樣的一位。一本好書就如一個好的導師,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個於己於社會都有用的人。書籍能安慰我們的心靈,使我們擺脫悲哀和痛苦的羈絆;書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歲月化爲令人愉快的時光。書必將各種信念注入我們的腦海,使我們充滿崇高的歡樂和思想,從而使我們入神忘情,靈魂昇華。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作爲教師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讓我們不斷從書中汲取力量,開拓進取,更新觀念,做一個稱職的教師,爲我們鍾愛的教育事業填光加彩。

讀教師最需要什麼讀書心得 篇18

9月12日,我來到岱道庵國小,一進校門就被學校裏“你想卓越嗎?那就讀書吧”的閱讀口號深深的吸引,跟隨着孩子也慢慢養成了午讀的習慣。讀書這一習慣也是我讀的這本書當中的一個好習慣,對我來說,我現在只是有了這一種習慣,但是好習慣還差太多,還要向各位老師學習。《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這本書是我讀的第一本書,育人必先育己,我們平時要求學生養成很多的好習慣,其實我們的好習慣纔是最好的行爲典範。

書中羅列出教師應該養成的100個好習慣,向讀者展現出優秀教師工作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仔細讀這本書你就會發現,其中的每一件小事都是常常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可能是我們每天都會遇到的,有我們必須嚴格遵守的,也有不經意間被忽略的。每讀到一條習慣,我會對自己的行爲進行評價和剖析。看到自己有的習慣也會感到高興,沒有的習慣也會進行自我反思。

對於我們教師自身而言,書中提到“練好三字一話”。我們會經常偏愛字跡工整的作業而抱怨有的學生字寫得龍飛鳳舞。其實站在學生角度想想,反思一下自己的板書,是不是真正地讓每個學生看清楚了呢?書寫,對於我們教師來說,非常重要。寫一手好字,既可以豐富爲人師表的內容,也可以給學生一個富有審美形象的精神境界,學生就會對該位老師的授課倍感興趣。又如,“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老師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倍受學生關注。教師的情緒影響到所有學生的情緒。我們是否能堅持帶着微笑踏入課堂,和孩子一同學習和練習,也努力控制自己不爲小事分心和發怒呢?控制情緒是我們需要繼續努力的目標。還有“課堂不妨適當留白”、“養成問課習慣”等等,雖然還沒有成習慣,但相信只要有恆心一定能讓這些好習慣成爲我工作的助力。

教師還應養成換位思考的良好習慣,使自己具備“學生的心靈”去感受,用“學生的大腦”去思考,用“學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學生的情感”去體驗,用“學生的興趣”去愛好。因爲“孩子的心靈是最稚嫩的,他們的心受到傷害便會結疤”。如果能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學生的行爲與需求,這樣就能更好的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更好的進行教育。又如“一個學生一個世界”。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有不同的脾氣性格,不同的習慣,不同的優點缺點,人無完人,同樣,人人都有閃光點。還有“主動問候學生”、“善待發言錯誤的同學”、“學會傾聽”、“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等習慣。

說到讀書,書中於永正老師總結的成功因素是“讀書,要經常讀教育學、心理學以及教學理論等方面的著作,還要養成翻閱各種教育雜誌的習慣。讀書要專心,跟自己的實際聯繫起來。”讀書是於老師一生堅持的習慣。我也希望可以成爲我一生堅持的習慣。

書中涉及到的教育習慣、教學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行爲習慣這五個方面,幾乎囊括了一位教師在整個教師生涯中所涉及的各方面的問題,提供了很好的建議,尤其對於像我這種剛踏入教師行業的年輕人而言,這無疑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細節決定成敗,好的習慣成就精彩人生。亞里士多德說過:“優秀不是一種行爲,而是一種習慣。”一種行爲如果長期下去,就會成爲習慣;而好的行爲一旦堅持下來,就會成爲一種好習慣。任何一個好習慣的形成都需要長期堅持,我堅信只要能明確目標,並踏實走好每一步,即使還在努力的過程中,也一定能感受到好習慣給我們帶來的觸動和促進。播下一個好的行爲,必將收穫一個好的習慣。

讀教師最需要什麼讀書心得 篇19

《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是研究教師習慣的一部經典著作,也是一部對教師影響最深遠、最直接的一部著作。它是我國第一部從教師的教育習慣、教學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行爲習慣五個方面全方位、系統地研究教師習慣之著作。讀完本書,我想就於宋運來所寫的這五個方面來審視自己現行的工作、學習與生活,來勉勵自我將我所鍾愛的教師這一職業發展爲自己的事業,去努力實現我踏進師範學院那天心中早已萌發的自我教育生涯的理想。

一.教學習慣:成爲有魅力的教師

教了十年書了,自己也已經成爲了一名母親,確實現在講臺上的我於十年前講臺上的我多了對教學的深層理解、少了對教學的惶惑,感覺多了教學的成熟、也少了剛上講臺時對基本是同齡人的學生的吸引。我會自問,對於學生我是一名有魅力的教師嗎?《中國教育報》上曾經登載過一篇文章,把魅力教學作爲教學的最高境界:它是通過教師的人格魅力、藝術魅力、科學魅力去影響和感染學生,使課堂充滿着活力、內聚力和爆發力。回想起去年參加無錫市高中英語教師評優課的競賽活動以及對外籍教師的公開課,就是對自身魅力教學的一種鍛鍊。作爲一名語言教師,我想,良好的親和力,悅耳的語音,優雅的教態,漂亮的圓體字,出色的課堂組織能力,以及語言環境的營造渲染能力,就是我們語言教師的魅力所在。

二.學習習慣:做一個完善的人

讀書從教前真的是沒有繼續教育的深厚意識。經過幾年的教書經歷,感覺確實語言也是與時俱進的,新生詞彙、俚語、語言傳播媒體的發達、原聲影片、美劇的隨處可及,時時刻刻讓我覺得自己的英語能力趕不上語言的發展。就像書中所說“讓自己現代起來”、“成爲博客一族”、“精彩人生需要筆耕”、“參加到課題研究中去”、“教師、不妨跨學科聽課”,讓我重新理解何爲繼續教育。繼續教育不僅包括我們上學讀教育碩士、教育單位的公修課、日常的聽課等等,它是一個人生理念,向一切可學習的環境學習,充實自己的思維成長與完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服務於社會、教好書育好人。

讀教師最需要什麼讀書心得 篇20

現在,全世界的課堂中都在進行着一場課堂教學的變革,即建立以傾聽和對話爲基礎的學習共同體,《教師的挑戰》作者佐滕學先生稱之爲“寧靜的課堂革命”。這種寧靜的革命是對傳統教學的徹底顛覆,在學習方式上表現爲從各自呆坐的學習走向活動性的學習,從習得、記憶、鞏固的學習轉向探究、反思、表達的學習;在教學方式上表現爲從傳遞、講解、評價的教學轉向觸發、交流、分享的教學。他認爲,這種革命不但是師生的共同願景,也是學校整體變革的基點,是保障每一個兒童學習權的挑戰。作爲在課堂上直接面對學生的我們該如何做?

一.從備課做起

我們可以在“備”上下功夫,既備教材,更要備學生;既要備詳案,也要有簡案。在相對具體、詳盡的標準化教案中,在那一招一式的模仿中練就駕馭課堂的基本技能;在相對開放、簡明的教案中嘗試自己的探索,驗證自己的思考,追求個性化的教學,尋求無招勝有招的真諦。在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根據學情來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步驟。課前要有應付課堂上可能會出現種種意外的心理準備,並具備不以一堂課的成敗論英雄的超脫心態,才能使每一堂課成爲學生成長和發展的加油站。

二.在與學生的交流上下功夫

“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教學上,再也沒有比讓學生說真話、表真情更重要的了。教學的功能不僅僅是讓學生記住、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在自主建構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創造的快樂,感受知識的無窮魅力。現在提倡“自主學習”,實質是讓學生有自主思考解決問題,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的權利,而不是“一言堂”。

佐滕學先生認爲:以學習爲中心的教學創造以兩個課題爲中心來展開:一是“從勉強到學習的轉型”;另一個課題是教室中“傾聽關係”的形成。爲了實現“活動的、協同的、反思”的學習,就要在教室中建立“相互傾聽”的關係。在“對話”教育中“傾聽”比“言說”重要得多。無論提出的意見多麼活躍,如果不以傾聽爲中心,就不可能改變每個人的認識,就不能讓交流更加豐富。

在學生中培育相互傾聽的第一要件是教師自身悉心傾聽每一個學生的心聲。他指出,除了教師自身成爲出色的傾聽者、培育相互傾聽關係之外,別無他法。教師對每一位學生的信任和傾聽形成了潤澤、融合而安全的言說環境,也在無意之中培養了學生之間的相互信賴和傾聽關係。

三.從關注“邊緣化的兒童”入手

每個班級都有一些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都較冷漠,缺少參與的熱情和機會,更談不上自動探究。佐滕學先生把這部分學生稱爲“邊緣化的兒童”,無論哪個課堂上都不乏這種邊緣化的兒童。他們常常會因作業不會做、考試不及格而自卑,覺得自己什麼也不行,什麼也做不好,一次一次的“出醜”,結果只會導致他們的自尊心受挫,以至於學好學壞對他們來說都無所謂,內心根本沒有好好學習的願望,這種內在的力量一旦消失,任何巧妙的措施對他們都將無濟於事。佐滕學先生認爲“從這種邊緣化的兒童與其他兒童之間的落差中可以洞察到合作學習的可能性”。

作爲教師在教學中要對每一個學生的尊嚴有深切的體會和共鳴,對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充滿期待,在課堂重視“不懂”的兒童,讓邊緣化的兒童得到同學們的支持,開展自主學習,所有學生都能開展高尚的探究。佐藤學通過二十多年的課堂觀摩經驗總結出:在教學中是否能夠形成合作學習很大程度(將近七成)取決於能否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尊嚴,而教師的經驗與學習理論、教學的技能,不過佔了三成的比例。

學習是同新的世界的“相遇”與“對話”,是師生基於對話的“衝刺”與“挑戰”。在合作學習的課堂裏,每一個兒童與教師一道奏響着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交響曲。教師面臨的挑戰是爲所有兒童提供高質量的學習機會,教師的責任不是進行“好的教學”,而是要實現所有兒童學習權力,儘可能提高兒童學習的質量。

這就是我們要做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