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一生100好習慣讀書心得(通用22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54W

教師一生100好習慣讀書心得 篇1

《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是著名特級教師宋運來主編的。該書從教師的教育習慣、教學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行爲習慣五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書中從教師的習慣着手,分析優秀教師的成長。它告訴我們:優秀不是一種行爲,而是一種習慣。普通教師與優秀教師的區別就在於習慣,從某種意義上說,世界上不存在優秀的行爲,習慣優秀才是真正的優秀。拿破崙說過:“把一個信念播種下去,收穫的將是一個行動;把一個行動播種下去,收穫的將是一個習慣;把一個習慣播種下去,收穫的將是一種性格。”身爲教師,在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習慣去獲取成功的同時,自身也應在良好的教育習慣中培養出教師良好的教育性格。

教師一生100好習慣讀書心得(通用22篇)

平時,我們對“習慣”這個詞再熟悉不過了,在學校裏天天給學生講“養成教育”,讓學生養成好習慣,然而教師作爲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體也應該養成好習慣,對於這一點卻很少有人能意識到。常常,有一些習慣,我們不以爲然。然而作爲教師,這些習慣往往超出了個人的意義,會在不經意間直接或間接給學生帶來種種影響或傷害;常常,有一些事情,我們做着、做過,卻沒有仔細去想“該不該”和“怎麼樣”。然而對於教育者,這些事情因爲聯繫着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所以值得去思索與拷問。作爲一名教師,在我們的舉手投足之間,所傳遞的應是一種規範。“學高爲師,身正爲範”。我們要求學生按時完成作業,自己是不是每次都不拖堂;我們要求學生團結友愛,自己是不是對每個學生都公正;我們要求學生見到老師主動問好,我們是不是能主動問候學生……看起來不起眼的小細節,其中的內涵我們又深知多少。都說育人必先育己,非凡即平凡之堅持,教師同樣需要尋求自我的專業成長與發展,而只有自覺養成並堅持好的習慣,才能在平凡的職業中創造不凡的業績。

因爲習慣對我們的生活有着極大的影響,因爲它是一貫的,在不知不覺中,終年累月地影響着我們的品德,暴露出我們的本性,左右着我們的成敗。尤其是教師的習慣,它是教師個人的教育生活方式,是教師在教育場景中形成的一種相對固定、相對一致的教育行爲方式。一個教師如何面對學生、如何處理教材、如何展開教學的各個環節、如何處理和同事的關係以及如何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狀態,都存在一個相對穩定的行爲方式。當這種行爲方式延伸到各種新的教育情景中,延續到各種教育環節中之後,就變成了一種習慣。習慣是在習慣中養成的,習慣的力量是強大的,它就像隆隆的列車,順着已有的軌道行駛;它會自發地引導我們的感覺、觀念和行動。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教育就是習慣養成,凡是好的態度,好的方法,就要使它養成習慣。”無論從學習到工作,從爲人處事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好習慣出能力,好習慣出效率。而壞習慣是一個人身上藏不住的缺點,是人潛能發揮的大敵。因此,我們要不斷培養好習慣。但習慣不是一時養成的,更不是一時可以改變的,要想做到書中所述,要花費一定的心血。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也是充分展示教師魅力的舞臺,追求有魅力的教學是所有教師共同的願景,教師需要通過其良好的習慣不斷增加其教學魅力,才能激發學生去讚歎、仰慕、並主動聆聽其教誨。例如在教學習慣篇中:“不可忽視的課前準備”這一習慣,看了之後我深有體會。以往我對課前準備的重要性認識不夠,過分關注和依賴課堂的生成,以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只取決於課堂的組織實施環節,課堂教學的精彩只取決於教師的臨場發揮,即使課前準備也只是寫寫小黑板,做做課件,準備必要的教具和學具等。那麼怎樣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呢?課前準備首先要精心備課。備課不僅僅是看看教材,寫寫教案……其實備課即要重視備教材,也要備學生;即要重“硬件”的準備,也要重“軟件”的設計,即要看新授內容,也要分析練習題,課前對練習的精心分析,合理取捨與補充會直接影響到課堂練習的效果,所以教師要學會利用教材,處理教材;尋找合適的資源爲教學服務。另外非隱性的課前準備我們也不能忽視,比如要提前到教室候課,作好課前的準備工作,對照已備教案在書上作些必要的批註。“如果你用一份力量備課,兩份力量上課,你就用三份力量批改作業。反之如果你用三份力量備課,兩份力量上課,你就可以只用一份力量批改作業。”這是著名教授蘇步青的話。總之,教師要上好一堂課並不難,只要課前關注細節,關注隱性備課,精心、充分地準備,相信人人都能上出好課,都能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一本好書,的確是一位良師益友,它會引領我們少走彎路,逐步成長!從小事做起,從習慣養起。要想獲得成功,就要培養良好的習慣;培養良好的教育習慣,從閱讀《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開始吧!

教師一生100好習慣讀書心得 篇2

《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是一部研究教師習慣的經典之作。它從教師的教育習慣、教學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行爲習慣五個方面全方位,系統地研究教師習慣。全書總共分爲獨立的五個篇章,列有五個小標題。第一篇,教育習慣篇:做一名智慧的教育者;第二篇,教學習慣篇:成爲有魅力的教師;第三篇,學習習慣篇:做一個完善的人;第四篇,生活習慣篇:做一個充滿情趣的人;第五篇,行爲習慣篇:做一個有品位的人。我一篇一篇仔細地閱讀,每一篇都由名言導入,接着闡明道理,再配上經典案例和案例分析,既擺事實,又講道理,真讓人歎爲觀止。我從頭到尾讀了一遍,覺得自己可能讀得太快,太匆忙,學到的太少了。於是我又讀了一遍,並做了大量的摘錄。讀完全書後,我真是受益匪淺。書中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對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學生思想工作、教學的理念和實踐、教師心理健康、教師自身的生活態度都有其獨到的見解,使我這個頗有一定教齡的教師,從中吸收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學到寶貴的經驗,找到前進的方向,更看到了未來和希望。更可喜的是從一些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適合我的教學方法。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好習慣之35——追求課堂的簡約,這個內容給我的啓發特別大。

文中談到簡約課堂應做到:六簡,即教學目標簡明,教學內容簡約,教學環節簡化,教學方法簡便,教學媒介簡單,教學用語簡要。透視簡約課堂的教學觀,我對教學的”大道至簡”有了更爲深切的認識。所謂大道至簡,意思是大道理(指基本原理、方法和規律)是極其簡單的,簡單到一兩句話就能說明白。真可謂“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

武術高手在搏擊時總是一招制敵,擊中要害,絕對不會大戰300回合才擊倒對手;高明的醫生總是一針見血,藥到病除,絕對不會開亂七八糟的藥物騙錢;精明的商人一招領先,步步領先;高人指點一語道破天機,不用太多言語……大道至簡必須再整合創新,跳出原來的框框,去粗取精,抓住要害和根本,揮動奧卡姆剃刀,剔除那些無效的、可有可無的、非本質的東西,融合成少而精的東西。所謂“爲學日增,爲道日減”就是這個道理。

簡約課堂,我認爲:教學目標要科學、可測。“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一堂課徹底解決一兩個學生切實需要解決的問題,比浮光掠影,蜻蜓點水的教學要有效得多。選擇關乎學生終身受用的核心知識作爲教學的內容,對繁雜的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的研讀,大膽刪減。學習過程應該是科學的、順暢的、符合學習規律的,根本沒有必要搞得那麼複雜、玄乎和深奧。課堂語言除卻一切不必要的繁文縟節,省去一切不必要的言說,就如同秋天的天空一樣明淨,讓人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莎士比亞說過:“簡潔是智慧的靈魂。”簡約,不等同於一般意義上的簡單,它應該是優化教學內容,優化教學過程,優化教學方法,方便學生理解所學知識,掌握知識結構,減輕學習負擔。在簡約的課堂中,給學生更多的時間,更大的空間,真正實現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從而,最大意義上接近教學的本質,師生真正享受到由簡約帶來的輕鬆而愉悅,自由而深刻。簡約是教師長期實踐形成的一種教學風格,是教師高度凝練的教學思想的結晶,是教師努力追求的教學藝術境界。總之,一句話:解放教師,解放學生,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悅。

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感到羞愧難當:課堂效率低下,不受學生歡迎,學生的積極性調動不起來。學以致用,我開始嘗試走簡約課堂的教學之路,對每一堂課用簡約課堂的教學思路進行大手術。實踐出真知,通過一個多月的實踐,我的課堂教學面貌出現了新氣象,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的聽課效率大大提高,學習積極性也提高了許多,學生普遍反映喜歡上我的課了,而我自身也更喜歡和學生在一起的課堂了。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品嚐到了成功的喜悅,猶如喝到了一杯仙露瓊漿,那種感覺刻骨銘心,終身難忘。正如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所說:教師只有重視讀書和學習,其視野才越開闊,思想境界才越高,敬業精神才越強,教育教學質量才越高。

教師一生100好習慣讀書心得 篇3

剛剛看完《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書中思想和方法還在指導着我的時候,通過漂流,我又得到了一本好書——《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這是一部以研究教師習慣爲主要內容的著作,從教師的教育習慣、教學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行爲習慣五個方面全方位、系統的研究教師習慣之著作。讀後感受別樣,從教師的習慣入手分析優秀教師的成長。習慣真的影響着教師的一生,好習慣能有效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併成爲優秀教師成功的基石。

習慣影響着教師的一生,好的習慣能有效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書中所談的好習慣有100個,因而可以理解爲:好習慣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掩卷沉思,那100個好習慣無不像電波一樣刺激着我的每一根神經,讓我明白不管是在教育教學還是在學習生活中,任何一個好習慣的形成都得靠努力、努力、再努力。名師們之所以優秀,並非天生如此,而是因爲他們早就開始培養自己的好習慣,並且長期堅持。可以說,是好習慣引領他們走向了成功。

《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好習慣》一開篇,便提到朱永新教授對於智慧的一個論述:“知識關乎事物,知識關乎人生。知識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觀。知識只能看到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一朵花兒就是一朵花兒,智慧卻能在一粒沙子裏看到一個世界,一朵花裏發現一個天堂。”落腳點是:智慧對人何等的重要!當我細細品味書中的每一件小事時,感到它卻常常發生在我們身邊,是我們每天必須做的。當我們平時要求孩子養成好習慣時,我們自己的好習慣纔是行爲典範。當我們要求孩子去愛護環境主動撿起地上的垃圾時,我們自己在看到垃圾的時候也能順手撿起來,用自己的好習慣悄悄的影響學生是最有力的無聲語言。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培養孩子好的習慣就是要讓孩子處理好學習過程中學與思的關係。思考是一種好習慣,它傳承精華,棄除糟粕,善於思考必定受益無窮。要積極地指導孩子充分運用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認識事物,鼓勵孩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其學習、思考的結果,充分發揮孩子主動性,使孩子的思維潛力得到充分地挖掘。由此使其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如今的孩子獨生子女比較多,而且正處在自尊心強、感情脆弱的年齡,所以我們更要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注意場合,尊重其人格。不分場合地刺傷孩子自尊心的做法是愚蠢的。人人都要面子,即使是再調皮的孩子也非常顧及自己的面子,不願意衆目睽睽之下受到別人的批評。當衆批評只能使孩子暫時懾於壓力,不敢抵抗,事實上卻是對這個孩子的自尊心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在批評孩子的過程中,決不能只有生硬的批評,一定要有真情實感的流露,讓孩子感受到家長對他的尊重和期待。一個真誠的微笑,一個善意的眼神,一句輕微的責備,一個微笑的輕聲細語的分析開導,一個輕輕的拍拍肩膀的動作,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拿破崙說過:“把一個信念播種下去,收穫的將是一個行動;把一個行動播種下去,收穫的將是一個習慣;把一個習慣播種下去,收穫的將是一種性格。”身爲教師,在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習慣去獲取成功的同時,自身也應在良好的教育習慣中培養出教師良好的教育性格。

讀了《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我深深地領悟到教育的真諦,教育是心靈對心靈的交流,是靈魂對靈魂的塑造,更是境界對境界的提升。真正的教育存在於人與人心理距離最短的時刻,存在於無言的感動中。如果我們老師能夠放下架子,走進孩子,把自己當成是孩子中的一份子,用民主的意識、民主的態度,去培養民主的性格,那麼我們的教育就能塑造出個性穩重、人格魅力的有用之才。

好習慣可以成就精彩的人生。亞里士多德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複的行爲鑄造的,因而優秀不是一種行爲,而是一種習慣。”好習慣真是可以給人受用一生。

教師一生100好習慣讀書心得 篇4

對於本版的一部分老師和自稱老師的言行,本人頗不認可,甚至爲其感到羞愧。教育別人容易,教育自己難。若拿教育學生時說的一些話,放到自己頭上,如一面鏡子,能照出平時看不見的東西。

關於學習

學習,學而實習之,學了還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斷踐行。對於這個“習”字還可以有多個層面的理解,從應用層面講,應用型知識需要不斷實踐、驗證;從思辨層面講,學到的思想、道理要不斷思考、理解、消化,對於錯誤的要懷疑、否定,直到形成自己的認識。這才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

“教師職業道德行爲規範”是每個老師都學過、記過、背過、考過的。我看了那麼多帖子,居然除了我,沒有一個老師從這個角度去反思這個事件。是忘的光光,還是選擇性失明?有些人說我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什麼叫我站在道德的制高點,這些東西本來就應該在你心裏的。有些人說我書呆子,是,學的東西不能盡信,可以自己發揮、理解,有沒有哪個老師從自己的角度去談談對師德的解讀、感悟?也沒有。

老師們的言行告訴我們,學的東西背過、考過,拿到了資格證,就一乾二淨了,不用去實踐,不用去思考。然後也用這樣的方式,指導學生的學習,做作業、記這個、背那個、應付考試,然後煙消雲散。

關於批評

老帥們說,錯了就要批評,錯了不批評是不負責,批評你是爲你好。善意、準確、適當的批評,絕對是有益的。

家長通報會視頻裏,校長聲淚俱下的講“但是我也沒有更多的關注我的老師,讓我的老師犯了這麼大一個錯誤”。是的,如果在最初某老師有這樣的過激言行的時候,有人去指正、批評她,也不至於到今天的地步。

關於規矩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規矩的孩子,我們會說沒教養。校有校規、班有班規、學生有學生手冊。我們批評學生的時候,學生若還不認錯,我們會拿出學生手冊來說,哪一條如何如何。

同理,教有教規、師有師德。我拿出《教師法》和《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時候,有人會說我上綱上線。我不諱言上綱上線,如果剔除政治鬥爭的背後陰謀和無限擴大化的錯誤傾向,上綱上線也是個中性詞。在我理解,上綱上線就是守規矩,講原則。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制定出來不是擺設,是要實踐的,用來規範行爲的。

以什麼“家長也有錯”、“情有可原”、“情急之下”、“出發點是好的”、“也是好心”、“也想盡責任,只是方法欠妥”這樣的藉口,就可以言行出格,這叫沒規矩。

關於習慣

我們常說,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很重要,好的習慣受益終身,壞的習慣跟你一輩子。

同樣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有一個習慣問題。新教師經過幾年的教學能力上升期,達到峯頂後,其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風格都開始逐漸定型。後期的教學方法和前期的習慣養成非常有關係。一個好的習慣最終會變成內在的修養和人格魅力,終身受益。在面對學生的時候,不說始終,至少大部分時候,能表現出一個正面的形象。同樣,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也會成爲一種習慣。

教師一生100好習慣讀書心得 篇5

他用精妙的筆觸把我們帶到一個又一個課堂上,讓我們在“教學事件”中去觀察、去體會、去發現、去回味。看到了一個教育學者對教師、對學生深沉而理智的關切。他就是佐藤學教授,一位教育理論的集大成者,又是一位親臨一萬多間教室的紮紮實實的實踐者。在書中作者聚焦課堂教學實踐,以現場速描的方式真實再現了教師們多樣的教學實踐和學生們多彩的學習生活。談談令我感受頗深的三點:

一、關注課堂中的“小事”

作爲東京大學的一位教授,佐藤學的獨特之處在於他雖然是個教育學者,但他似乎並不把高深理論作爲自己的研究重心,而是幾十年如一日地關心發生在教室裏的“小事”。跑學校、進課堂成了他最大的愛好。這樣的大學教授似乎讓人不可理解,但他對此有自己的主張。在《教師的挑戰》的後記中,他說:不知從何時起,人們開始有意無意地漠視教室中的“小事”,但教育改革不正是由“小事”積累起來的嗎?“小事”不正是改革成果的具體體現嗎?

害怕數學連書都不翻的芳樹,今天在敏子和秀樹的合作學習中雖然偶有失誤,但畢竟開始做練習題了。總是閉着嘴,躲開他人視線的良子,今天穿着繡着小花的褲子來上學了。這裏的每一件小事都支持和促進着每一個孩子學習,對教師來說這比“大規模”改革重要得多。他所追求的是每個孩子的點滴成長。這些在別人看來似乎不值一提,在他看來卻彌足珍貴。佐藤學在書中介紹的教師是在任何學校都可以遇到的尋常教師。每一位普通教師的小小挑戰與教室中的孩子們纔是開拓未來的教育改革者。

二、尊重與信賴

佐藤學提倡的是一種寧靜、潤澤的課堂氛圍,他認爲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處於一種自然狀態,不恐懼、不緊張的心態是他們安心學習的前提。濱野老師的課堂正是這樣。學生按照自己的步調來朗讀,他們在喜歡的段落旁寫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讀完課文他們互相討論着,自自然然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即便是快要下課了,他們仍然意猶未盡,想要繼續討論。佐藤學認爲,濱野老師良好的教學效果來自於他對每一位兒童的尊重。濱野老師能夠接納每個學生的想法,他不僅僅拘泥於“好的發言”,而且對所有人的發言都寄予期待,在他看來“任何人的發言都是精彩的”,這使學生們能夠自由地思考、輕鬆地交流,從而使整個課堂更加豐富而深入。

但事實上,人們往往只會對那些“有能力”的學生產生尊重和信任,卻很難去尊重那些“不能”的學生。只有摘下“能”與“不能”的有色眼鏡,才能看到每個人挑戰固有學習水平的情景,才能看到他們個性化的創造。

佐藤學認爲只有讓學生充分地與世界對話、與他人對話、與自己對話,才能實現真正的學習。但如何在學生中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助合作的關係對大多數教師來說卻是個難題。在《教師的挑戰》中,佐藤學給出了一個特別的答案,他認爲:要構築合作互惠學習的關係,就要培養學生相互傾聽的能力,這首先取決於教師是否能夠認真傾聽每一位兒童的心聲。

書中的山崎老師、澀谷老師和勝沼老師,雖然都是普通教師,但在佐藤學看來,他們都是兒童心聲的傾聽者。山崎老師從不貶低任何一個學生的發言,他尊重每個孩子的思考和感情,並看到每個孩子身上潛在的可能性;澀谷老師注重營造一種自然的學習氛圍,她重視奇妙的發言,並把那些妙趣橫生的發言串聯起來,用學生的思考力來推進課堂;勝沼老師總是站在學生的斜側面位置上側耳傾聽每個人的發言,學生們將勝沼老師作爲親密的傾聽者,從而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而勝沼老師則珍視每一個人的發言。

在佐藤學看來,如果教師以身作則,成爲一位耐心的傾聽者,那麼學生之間的傾聽與合作關係就會水到渠成。作爲教師的我們應時刻牢記:學生是成長中的人,學生是有差異的人,學生是有個性的人,學生是有能力的人。我們要“保障所有學生的挑戰性學習”,即使是暫時處於低學力的學生,老師也要確保他有挑戰學習的機會,激發孩子的學習主動性,這纔是合作學習的精髓所在。教師要珍視每一個兒童的發言。

這本書爲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向未來教育的門,在那裏可以找到與我們共同成長的朋友,雖然我們生活在不同的空間,但我們對學生的愛與執著是共通的。這是一場靜悄悄的革命,這是一個永恆的話題,這是對於每一位教師的挑戰,這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書。

教師一生100好習慣讀書心得 篇6

未看鄭傑著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之前,我心裏有這樣的想法,這莫不是又一本“正確的廢話”的集合體吧,看着看着,發現其中還是有些內容觸動我的內心,是“無害”的。這越發激勵我想從書中找到其中能有助於我教學的內容。但可惜的是,這不是非常具體的教學實踐指導,而是一本給教師的精神家園指明方向的書。接下來我就談談讀了這本書之後對教師的精神追求方面的一些感想。

本書第一條談到教師要作爲一個完整的人,那我在想,教師哪兒不完整了?爲什麼會不完整?怎麼樣才能完整?鄭傑說到,“教師如何充實自己的精神空間,成爲完整的一個人?像豐子愷、夏丏尊,以自己廣博的學識、嚴謹的治學態度諄諄教誨學子,像季羨林,以人格的無限魅力薰染學生。無限相信書的魅力,多讀書以滋養身心,多經事以歷練處人。”

可見,教師要成爲完整的人,必須“要擁有自己的精神空間”,必須有自己的精神追求。想賺大錢,就別來教師行業混了。當然也不會苦於生計,衣食是無憂的。既然物質方面我們不能多求,那就往精神方面發展。

[法國]盧梭說:“有些職業是這樣的高尚,以致一個人如果是爲了金錢而從事這些職業的話,就不能不說他是不配這些職業的;軍人所從事的,就是這樣的職業;教師所從事的,就是這樣的職業。”

書中講到教師登上人生幸福的三層樓,幸福的第一層樓是物質生活,幸福的第二層樓是藝術生活。幸福的第三層樓是獨立思想。

物質生活的追求是教師精神追求的基礎,藝術生活的追求爲教師精神追求增添了色彩,教師壓力確實很大,我們要學會宣泄,要學會用藝術的方式表達,不平則鳴嘛,鳴也要鳴得有價值,勞作中的健身總比單純的健身來得有意義。同樣,藝術的宣泄,一方面使我們的精神得以舒展,另一方面無意之中也創造了價值。說不定以後你的歌聲,你的畫作,你的文章,你的書法,你的所有的一切都能給你帶來無窮的樂趣。這層追求讓教師以工作爲樂趣。幸福的第三層是獨立思想,

王小波認爲,自由思維是人的本質,追求智慧是思維的樂趣,是人生的主要幸福。恩格斯認爲,哲學將我們帶到寧靜的彼岸。伊壁鳩魯認爲,對於靈魂的健全而言,任何年齡的人開始思索都不會太遲或太早。

這層追求讓教師將教育工作當成思想的起點。只有這樣,我們纔不會太累。我們的精神纔是舒展的。

精神追求也可以說是自我實現的需要。書有有許多好的建議,我羅列一下標題:

比如:讓我們“現代’’起來,教師要繼續學習,講演使人完美,學會傾聽不容易,爲自己而教,思索是一件快樂的事,從四十分鐘裏榨出油來,這些都是從教師工作方面、自身素質方面的自我實現來達到精神方面的追求的。再如:教師要有赤子之心,關懷身邊的每一個普通人,教師要有靜氣,要有寬容精神,要學會做減法,捧着良心教書,保存天真,這些都是從教師的修養內涵上要求教師的精神追求,給教師的精神追求指明瞭方向。另外,書中還將教師置於改革的潮流中,在社會、市場、改革中磨練教師的精神。如:不做改革的看客,合作是競爭的歸宿,把困難當做機會,爲孩子們當下的人生幸福服務,爲自己的未來投資,等等。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精神豐富、道德高尚、智力突出的教師,才能尊重和陶冶自己的學生的個性,而一個無任何個性特色的教師,他培養的學生也不會有任何特色,他只能造成精神的貧乏。”

我們應該爲此而努力。有了自我實現的目標,有了精神追求的大方向,我們纔不會在商品經濟社會迷失自己,丟棄我們的本心。“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如果教師自己的靈魂都出了問題,那怎麼去影響學生的靈魂,使其正確地對待人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鄭傑講到,要我們爲沉重的負擔找到良好的理由。有兩種可能導致無法承受工作的負擔:

一是你沒有從工作中找到生命的影子,二是你有可能過於追求外在價值而不是內在價值。

只有我們的工作輕鬆,我們的靈魂空靈,我們自己纔有更好的發展,學生也會獲得更好的發展。我最欣賞裏的這樣一段話:教師要的是靜氣。就是要靜下心來備每一堂課,靜下心來批每一本作業,靜下心來與每個孩子對話;靜氣就是要靜下心來研究學問,靜下心來讀幾本書,靜下心來總結規律,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以便更好地超越自己;靜氣就是要靜得下來細細地品味與學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品嚐其中的樂趣,品味其中的意義。

靜氣才能平心,心一平,生活會是另外一番景緻,工作也會是另外一番景緻。

靜下心來,受益的是學生,受益的是你身邊的每一個人,而最終受益的是你自己。

這使我想起了《大學》裏的一段話印證了上面的觀點: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最後還是能得的啊,所以不要擔心,我們得到的不是物質,我們得到的是心靈的豐富,靈魂的高貴。還有節日裏,學生的祝福,課堂裏,幸福的微笑。已經夠了。

讀完之後,總之感受頗深,讓我對教師這個職業更加有信心。讓我在今後的教學生涯中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書中講道:“真正的學習並不是一個人關起門來苦讀,或如古人那樣需要懸樑刺股地讀死書和死讀書。真正的學習藉助於有效的表達和傾聽,他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以開放的心靈容納別人的想法。”

其實成功很簡單,一靠興趣,二靠持久,願大家在教學事業上取得成功,更上一層樓。

教師一生100好習慣讀書心得 篇7

最近看了《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我終於知道自己在困惑什麼?自己在難過什麼?其實這是因爲一些優秀教師的一些做法,一些習慣在影響着我,與我的陋習產生了強大的衝撞,我一時找不到我努力的方向了,也不知道要怎麼做纔是一位優秀的教師了。《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這是一部以研究教師習慣爲主要內容的著作,從教師的教育習慣、教學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行爲習慣五個方面全方位、系統的研究教師習慣之著作。讀後感受別樣,從教師的習慣入手分析優秀教師的成長。真的習慣影響着教師的一生,好的習慣有效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併成爲優秀教師成功的基石。原來,教師的習慣與其他習慣一樣,也有好壞之分、優劣之別。

習慣影響着教師的一生,好的習慣有效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書中所談的好習慣有100個,因而可以理解爲:好習慣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掩卷沉思,那100個好習慣無不像電波一樣刺激着我的每一根神經,讓我明白不管是在教育教學還是在學習生活上,任何一個好習慣的形成都得靠努力、努力、再努力。名師們之所以優秀,並非天生如此,而是因爲他們早就開始培養自己的好習慣,並且長期堅持。可以說,是好習慣引領他們走向了成功。

從教以來,我從沒有像現在這樣將自己解剖得如此徹底。以前,我也努力面帶微笑,可是沒有將這種表情作爲一種習慣帶進課堂;在課堂上也有過創新,可是沒有做到持之以恆……此時我才明白:我之所以普通,主要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理和隨心所欲、我行我素的不良習慣所致。其實,一種行爲如果長期下去,就會成爲習慣;而好的行爲一旦堅持下來,就會成爲一種好習慣。讀此書,我懂得了“堅持”的含義,也堅定了做事要堅持的信念。

好習慣是能夠給一個人帶來幸福和快樂的“第二次生命”,因而我們有必要常常問問自己: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嗎?我們既然選擇國小教師這一職業,就要積極地面對教師的生活。

教師一生100好習慣讀書心得 篇8

他用精妙的筆觸把我們帶到一個又一個課堂上,讓我們在“教學事件”中去觀察、去體會、去發現、去回味。看到了一個教育學者對教師、對學生深沉而理智的關切。他就是佐藤學教授,一位教育理論的集大成者,又是一位親臨一萬多間教室的紮紮實實的實踐者。在書中作者聚焦課堂教學實踐,以現場速描的方式真實再現了教師們多樣的教學實踐和學生們多彩的學習生活。談談令我感受頗深的點:

一、關注課堂中的“小事”

作爲東京大學的一位教授,佐藤學的獨特之處在於他雖然是個教育學者,但他似乎並不把高深理論作爲自己的研究重心,而是幾十年如一日地關心發生在教室裏的“小事”。跑學校、進課堂成了他最大的愛好。這樣的大學教授似乎讓人不可理解,但他對此有自己的主張。在《教師的挑戰》的後記中,他說:不知從何時起,人們開始有意無意地漠視教室中的“小事”,但教育改革不正是由“小事”積累起來的嗎?“小事”不正是改革成果的具體體現嗎?

害怕數學連書都不翻的芳樹,今天在敏子和秀樹的合作學習中雖然偶有失誤,但畢竟開始做練習題了。總是閉着嘴,躲開他人視線的良子,今天穿着繡着小花的褲子來上學了。這裏的每一件小事都支持和促進着每一個孩子學習,對教師來說這比“大規模”改革重要得多。他所追求的是每個孩子的點滴成長。這些在別人看來似乎不值一提,在他看來卻彌足珍貴。佐藤學在書中介紹的教師是在任何學校都可以遇到的尋常教師。每一位普通教師的小小挑戰與教室中的孩子們纔是開拓未來的教育改革者。

二、尊重與信賴

佐藤學提倡的是一種寧靜、潤澤的課堂氛圍,他認爲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處於一種自然狀態,不恐懼、不緊張的心態是他們安心學習的前提。濱野老師的課堂正是這樣。學生按照自己的步調來朗讀,他們在喜歡的段落旁寫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讀完課文他們互相討論着,自自然然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即便是快要下課了,他們仍然意猶未盡,想要繼續討論。佐藤學認爲,濱野老師良好的教學效果來自於他對每一位兒童的尊重。濱野老師能夠接納每個學生的想法,他不僅僅拘泥於“好的發言”,而且對所有人的發言都寄予期待,在他看來“任何人的發言都是精彩的”,這使學生們能夠自由地思考、輕鬆地交流,從而使整個課堂更加豐富而深入。

但事實上,人們往往只會對那些“有能力”的學生產生尊重和信任,卻很難去尊重那些“不能”的學生。只有摘下“能”與“不能”的有色眼鏡,才能看到每個人挑戰固有學習水平的情景,才能看到他們個性化的創造。

佐藤學認爲只有讓學生充分地與世界對話、與他人對話、與自己對話,才能實現真正的學習。但如何在學生中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助合作的關係對大多數教師來說卻是個難題。在《教師的挑戰》中,佐藤學給出了一個特別的答案,他認爲:要構築合作互惠學習的關係,就要培養學生相互傾聽的能力,這首先取決於教師是否能夠認真傾聽每一位兒童的心聲。

書中的山崎老師、澀谷老師和勝沼老師,雖然都是普通教師,但在佐藤學看來,他們都是兒童心聲的傾聽者。山崎老師從不貶低任何一個學生的發言,他尊重每個孩子的思考和感情,並看到每個孩子身上潛在的可能性;澀谷老師注重營造一種自然的學習氛圍,她重視奇妙的發言,並把那些妙趣橫生的發言串聯起來,用學生的思考力來推進課堂;勝沼老師總是站在學生的斜側面位置上側耳傾聽每個人的發言,學生們將勝沼老師作爲親密的傾聽者,從而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而勝沼老師則珍視每一個人的發言。

在佐藤學看來,如果教師以身作則,成爲一位耐心的傾聽者,那麼學生之間的傾聽與合作關係就會水到渠成。作爲教師的我們應時刻牢記:學生是成長中的人,學生是有差異的人,學生是有個性的人,學生是有能力的人。我們要“保障所有學生的挑戰性學習”,即使是暫時處於低學力的學生,老師也要確保他有挑戰學習的機會,激發孩子的學習主動性,這纔是合作學習的精髓所在。教師要珍視每一個兒童的發言。

這本書爲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向未來教育的門,在那裏可以找到與我們共同成長的朋友,雖然我們生活在不同的空間,但我們對學生的愛與執著是共通的。這是一場靜悄悄的革命,這是一個永恆的話題,這是對於每一位教師的挑戰,這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書。

教師一生100好習慣讀書心得 篇9

高郵市臨澤鎮營南國小 沈衡山

古人云,“開卷有益”。經常讀書和思考,會使我們勇於自省,善於自省,既不憚於正視自己之短,又能努力探究補救途徑。尤其,讀一本好書,可以使人心靈充實,眼界開闊;可以使我們不斷總結自己以及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

這次,我拜讀了《教師最需要什麼——中外教育家給教師最有價值的建議》一書,獲益匪淺。

書中共談了69條建議,涉及到教師生活、工作的各個領域,如:認識自己、人生境界、教師的魅力、做一個有品味的人、要常懷感恩之心、發現自己的潛能、個性教師的魅力之源、快樂、健康、做自己的心理醫生、把小事做好、明銳的觀察力、毅力、讀書要學會品書、精神飽滿地投入每一天等。讀此書,就好像有一個個智者站在面前,循循善誘,爲我排解煩惱,爲我指點迷津。又好像有一個個和藹可親而又博學多聞的老者,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助,讓我充滿信心……

書的封面上就有這樣一段話:教師到底最需要什麼?是金錢?是名利?是學生好的成績?還是家長的尊敬、社會的推崇……其實、教師最需要的是認識自我、發現自我、發展自我、創造自我、成就自我的快樂,這種快樂會淨化你的心境,使你越來越感受到活的價值、有意義、越來越能體悟到人生的真諦……

書中衆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如“教師,認識你自己”,初看這個題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平時工作、生活中我經常聽到有些老師抱怨:同樣是教師,爲什麼我工作這麼辛苦?爲什麼學生如此差勁難以調教?爲什麼學生成績老是提不上來?爲什麼自己不被賞識、重用……究其根源,是他們沒有真正認識自己。教師只有看清了自己、認識了自己,才能瞭解自己的性格優勢與不足,準確地自我定位;才能正確認識職業價值,熱愛自己的職業,才能揚長避短、形成自己獨特的自信心。教師需要不斷更新、不斷完善對自己的認識,使自己變得更好和更完美。教師需要要做的用全面的、發展的眼光看自己。

教師需要有激情。羅曼羅蘭曾說過:“要播撒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要引導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主動性,作爲整個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首先自己要有激情。

教師需要有敏銳的觀察力、用心、細心。敏銳的觀察力是一個教師最寶貴的品質之一。教師需要用其敏銳的觀察力從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牽着學生的手,用心去呵護去支撐;從課堂上的師生互動到相互走進內心世界,心心相印,息息相關,生機勃勃,其樂融融,讓自己成爲真正的充滿智慧、富有生命力的教師。

現在的學生都很有個性。教師一般都是喜歡比較聽話的,積極要求上進,對老師和同學也比較尊重的孩子,不太喜歡個別的將自己表現的與衆不同、總是顯得自己那麼桀驁不馴的孩子。但是這樣做的後果往往是師生之間“水火不容”,學生上課沒有興趣,上課搗亂,教師費盡心思,疲於應付……所以,教師需要學會寬容與欣賞。

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教師能恰當控制和調適自己的情緒。

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掌聲,得到表揚。如果人的情緒浮動時,總是要發泄的,有的會發展爲破壞性行爲。處於“青春叛逆期”這一危險期的中學生,由於此時心理起伏大,感情容易激動,容易走極端,愛“逆流而上”,有的甚至與老師與家庭不可調和,再加上學生學業水平參差不齊,學習的積極性、自覺性有的又很差。當教師面對“恨鐵不成鋼”的學生時,當教師面對家庭和社會的煩惱時,一定要冷靜。如果教師把指責、批評、抱怨,換成啓發、表揚、激勵會是另一種情景。“欣賞是一種積極的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是建立在善於發現和摒棄嫉妒、悲觀厭世等不良心裏的基礎之上的優秀品質。只要我們學會了欣賞,就學會了尊重。讓教師多用讚美之聲,克服逼迫之聲,放下我們的架子,少一些居高臨下。

教師需要會思考,會反思。列寧說過:“忘記歷史就等於背叛。”那麼,我們又如何對待我們自身的歷史----每個人已走過的生命歷程呢?學會反思和忘記,也許是對教師個人教學生涯的很好把握。

教師有許許多多的需要,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就應該做好必要地準備,這樣才能更好地教育學生,做真正的教育工作者。

教師一生100好習慣讀書心得 篇10

這學期學校組織的共讀一本書活動中,我有幸讀了宋運來老師主編的《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這本書。說實話,剛拿到這本書我感覺到這學期的負擔又重了,當班主任有那麼多的瑣碎的事情,尤其是今年當的又是七年級新生班級的班主任,學生什麼都不會,什麼都不懂,事情比以前的更多,哪來的時間讀書啊。一堆牢騷在心裏冒出來(不敢明着發泄,呵呵!),但是爲了學期結束時要交的心得體會,還是找時間讀一讀。通過讀這本書我發現書中所說的一些習慣自己有,但是做的還不夠好;大多數習慣都是自己欠缺的。我總是教育孩子養成這樣、那樣的好習慣,可是我卻欠缺了這麼多,怎麼做孩子的榜樣,真是慚愧!

首先,我看了這本書的目錄。它把影響教師的100個好習慣分成了五大塊:1、教育習慣篇,做一名智慧的教育者;2、教學習慣篇,成爲有魅力的教師;3、學習習慣篇,做一個完善的人;4、生活習慣篇,做一個充滿情趣的人;5行爲習慣篇,做一個有品位的人。整本書每一篇都由名言導入,接着闡明道理,再配上經典案例和案例分析,既擺事實,又講道理,真是值得讓人細細品味。對我影響最深刻的是影響教師一生的好習慣之7——談心是一門藝術。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儘可能的瞭解每一個學生的精神世界——這是教師和校長的首條金科玉律。”是啊,我經常教育問題學生,也和他們談心,可有多少孩子敢敞開心扉的和我談呢?和我談的又有幾個說的是真心話呢?書中告訴我,談心,是一門藝術,應根據不同類型學生的心理特點,以推心置腹的方式觸動學生情感,通過語言媒介,真正達到心與心的交流,使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接受教育,在寬鬆和諧的情境中領悟其中的道理,在情感交流的理解中獲得心理平衡。我每次和學生談心,當學生不張口時,我就很着急,有時候不了了之,讓學生下去想好了再來,這一想就再也沒見想好;有時我就黑着臉訓學生一通“我和你談心是想幫你,你怎麼不理解我的苦心,怎麼不配合老師呢?”,本來孩子就因爲“不信任”“害怕”等原因而不開口,就更不敢說了,我永遠的關閉了和他談心的門;有時耐心的引導他,想讓他開口,結果把“引導”變成了“說教”,讓學生感覺到我在“強詞奪理”,口服心不服,也不會和我說心裏話了。總之,通過讀這篇文章我發現,我的談心方式簡單、粗暴,缺乏細心的引導,缺乏耐心的等待。那像案例中的黃靜華老師,爲了幫助沉溺於遊戲的小偉同學改變壞習慣,和他談心、聊天,一談就談到了畢業,一聊就聊到了把孩子送進國家級重點中專;爲了幫助小羣同學增長信心,從關心孩子學習,到關心孩子運動,關心孩子生活等各個方面。黃老師就是這樣用心執着地去愛學生,和學生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推心置腹地交談,從而收到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我要學習的還有很多。

在書中,我學習到了要和學生談心,就要躬下身來,態度親切、隨和、自然地與學生互相交談。一、拉近距離,互吐心聲。談心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學生最愛向知心人說知心話,因而談心時,教師應注意自己的角色,將心比心,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以一個親密無間的朋友身份與之交流,以自己寬厚的愛去贏得學生的信服。二、雙向交流,防止說教。學生談心時,要麼無從談起,要麼羞於啓齒,要麼膽小不敢說,打不開話匣子。此時,教師應該善於引導,使之敢說、願說。然而與此同時,也容易步入“說教”的誤區,不但不能解開學生心頭之結,反而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三、含蓄委婉,易於接受。談心時,語氣除了親切、真誠外,內容還要含蓄委婉,直話曲說,可以選取富有啓發性的事例或故事講給他聽,讓學生從中領悟,受到教益。四、呵護隱私,爲其保密。談心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師生之間的談心涉及到孩子的真情實感甚至隱私,作爲老師,應爲學生保密,充分尊重學生的權利。

從書中我學到了不少,也受到了不少啓發,由於懶惰,整本書沒有讀完,真是遺憾!

教師一生100好習慣讀書心得 篇11

“高效課堂”是以小組合作學習,師生共同建立學習共同體爲基礎的學習方式,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才能促進課堂教學的“高效”。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先學後導,問題評價”教學模式更是把小組合作學習作爲其核心內容,以此實現師生教學、學習方式的根本轉變。通過學習《教師的挑戰》一書,結合自身實際,就“高效課堂”合作學習小組的建設談幾點認識。

1、師生創建學習共同體,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條件。

“先學後導,問題評價”教學模式,是以問題爲主線,以評價爲手段,以任務驅動爲途徑而開展的一系列有效教學活動。完成這一系列教學活動的前提是師生必須共同創建一個學習共同體。“學習共同體”的概念使“高效課堂”實驗站在教育改革理論的前沿,它要徹底拋棄傳統的教學觀,摒棄教師站講臺我講你聽的講授式教法,改之以教師走下講臺,以學生學習指導者,幫助者的身份和學生一起建立一個“學習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中,教師始終把學生置於主人地位,把學習的主動權,學習的大部分時間、空間還給學生,真正做到“變教室爲學室,變教師爲導師”,實現師生在學習共同體中教學相長,實現互助性學習。

“先學後導,問題評價”教學模式,是以小組合作學習爲主體進行的一種教學活動,學習小組的組建是創建學習共同體,開展互助性學習的前提。學習小組建立應當保持總體水平的基本一致,保證各小組開展公平競爭,以此最大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組內各成員也應當逐步培養一種學習共同體的意識,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之間應有一種積極互幫的團隊精神。

2、明確目標和責任,是小組合作學習順利進行的關鍵。

以小組爲單位,師生合作學習,是“高效課堂”實現的主要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爲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目標和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所以,合作學習也是一種目標導向活動,只有明確學習目標和責任分工,才能使合作有順序、高效率。

“先學後導,問題評價”教學模式,強調開發“三單”,即問題導讀單、問題生成單、問題訓練單,應特別注意“三單”的目標導向功能。“三單”開發中,問題導讀單,主要是導學功能;問題生成單主要是生成解決疑難問題;問題評價單主要是檢測評價功能。“三單”的設計應成爲目標導向的風向標,切忌成了簡單習題練習。通過內容精煉、導向明確的“三單”,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把握學習方向,引導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感知、思考、歸納,提出學習要求,指導學習行爲,讓學生明確知道做什麼,怎麼做。

合作學習小組建設中,小組成員應有明確的責任分工,要求每個學生都必須承擔一定的學習任務,分工明確,責任到人,並明白各自承擔的角色。努力培養每個孩子的學科語言及敢說、會說的能力。通過角色意識的培養,爲不同層次的學生髮展服務,讓優秀者更優秀,讓平凡者不平凡。

3、加強指導與調控,是小組合作學習的高效率的保證。

“先學後導,問題評價”教學模式以“小組合作—展示學習過程”爲其教學主環節,實現了“教”的課堂向“學”的課堂的轉變,“生進師退”。但教師永遠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者,是後臺的導演,學生以教師爲媒介,憑藉教師的引導、幫助,通過自主互助的學習方式研學教材,獲得知識,提高能力。所以,“高效課堂”教學仍然是由教師控制教學進程的。

在自主學習、生成問題、合作討論、小組展示等各個環節,教師要始終加強對學生學習的指導與調控。教師要走下講臺,通過巡視,深入到學生中,觀察學生動態,幫助學生明確角色。對於學生的討論、交流要給予充足時間,並及時提醒、點撥,對學生生成的問題進行篩選和梳理,使教學流程有可控性。

4、培養合作技能,呈現互助性“高效課堂”。

當學生個體有了明確的學習任務時,才能促進個體的學習。“高效課堂”教學尤其突出了“合作學習,共同探究、自我展示”這個以任務驅動爲核心的學習過程,使學習任務聚焦在學生身上。合作學習小組建設就是以任務驅動的各個環節爲線索,對合作學習的方法與過程進行探索,使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獲得感知,增長技能,體驗合作學習的愉悅,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合作技能是合作學習能否由形式走向實質的基礎,是小組合作學習順利開展的重點。學生的合作技能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有計劃的培養。如傾聽的技能:聽別人發言也是參與學習,在聽別人發言的過程中邊聽邊想,吸取精華,補充自己;表達的技能:語言規範,學科語言成熟,表達清楚,特別是敢說,敢於質疑問難等;交往的技能:善於與人合作,尊重別人,善於採納別人的意見,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等。合作技能的培養是各個方面,教師要從細節入手,及時捕捉學習動態,培養學生這方面的技能。

5、展示合作成果,呈現體驗式“高效課堂”。

“先學後導,問題評價”教學模式是一種學生高度參與的體驗式課堂。展示合作學習成果,是其重要的環節。學生背景不同,基礎有差異,對事物、問題的看法有不同之處。在小組合作時,促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暴露個人想法,組員之間可以分享彼此的觀點和學習收穫。以組爲單位,代表小組合作成果的展示,更能使集體的成果得以展現,更大激發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性。

展示合作成果,輪流爲每個學生提供表現的機會,儘量讓每個組都得以展示,這樣就可以彙集多角度的思想,突破個人思維的侷限,拓展視野。要充分發揮“三單”及“小黑板”在展示過程中的呈現,啓思作用。成功的“高效課堂”應當是成功展示合作成果的課堂,讓精彩在展示中出現,讓展示成爲學生最期待的時刻。

6、重視合作評價,呈現促進式“高效課堂”。

評價,是促進學習進程的重要手段,評價的方法、手段、形式應當是多樣的。在“高效課堂”教學中,適應學生合作學習的需要,評價首先要注意的是以小組爲單位的總體獎勵爲依據。我們的評價對象不是某一個同學,因爲個人代表着集體智慧的結晶,所以一定要以小組爲評價對象,激勵組內各個成員。其次評價要適時、恰當,以評價促學習,用評價的話語,激發各組的學習興趣,用教師評價的智慧和真情,點燃學生的學習慾望。同時評價還應堅持多元、多樣性,如小組可以自評,要求小組定期地評價共同情況,檢討小組活動情況和功能發揮程度,以保持小組活動的有效性。班內組間也可互評,班級也可以小組爲單位開展各類評選等。恰當、有效的合作評價,是保證小組合作學習順利、持續開展的保證。

總之,“高效課堂”是師生共同創建學習共同體,以小組合作學習爲主要學習方式的互助性課堂;“高效課堂”是學生以合作學習爲基礎,以展示學習適度爲主要學習任務的體驗式課堂;“高效課堂”是師生以“問題”爲核心,以解決問題的各種操作行爲爲主要環節的促進式課堂。

教師一生100好習慣讀書心得 篇12

作爲一名剛剛畢業不到兩年的英語教師,無論是教學經驗還是專業水平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讀書既能夠提升個人的修養,也能促進一名英語教師各方面的發展。對於我們教師而言,想要讓自我的學生變得優秀,首先就要讓自我變得更優秀!但是,我感覺自我有太多不足的方面。因此,我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而又不明白從何學起。自從加入工作室之後,感覺有一盞明燈指引這我並且讓我在教師道路上有了前進的方向。爲了讓自我成爲一名更合格甚至優秀的教師,我利用將近一個月的寒假時間來給自我衝電,我看了一些關於《新教育》、《新課程標準》和《給教師的推薦》等書籍,但是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給教師的推薦》這本書,我從中受益匪淺。

《給教師的推薦》是一本十分好的指導教育理論和實踐的書籍,雖然不是什麼很有名的書,但是它給了我極大的啓發和深深的感觸。書中給教師提出了一百條推薦,並且每一條推薦都談到一個老師經常會遇到的問題,與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典型事例相結合,加上精闢的理論分析,我自我法子內心的覺得這是一本對於一名想要進步教師的好書。比如,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讓我從中真的學到很多,雖未親身經歷,但卻受益匪淺。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推薦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我的教育素養,就務必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教師就應要不斷培養自我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羣書,要能在書本面前靜下心來,善於對書本中的資料深入地思考。“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應有一桶水。”這句話發人深省,讓我從本質上領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祕。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盡的時候。比如,上課的時候,一個優秀的老師不只是有課本上的知識,肚子裏還就應裝有其他的知識。這樣,即使不喜歡英語的學生也會因爲喜歡你而喜歡上英語。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我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遊刃有餘,這就需要持之以恆地讀書,讀那些教育專著,從而不斷地補充自我知識的儲備能量,使自我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

教師一生100好習慣讀書心得 篇13

“這一切都歸功於讀書,時間每過去一年,學校教科書這有一滴水在教師的知識海洋裏就邊得越來……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蘇霍姆林斯基語)”

又一次捧起大師的經典,想起初讀的時候,自己還是一個剛出學校的學生,懷着對大師的崇敬拜讀了它。教了近十年的書,當讀書成爲自己的一種生活方式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知道的是那樣的少。

年少時總覺得教育是一件簡單的事,教師是一份輕鬆的活,教書的日子久了,越來越發覺做一名好老師不是那麼容易。就簡單的讀書而言,學生是一個裝不滿的水桶,自己永遠是被他們追趕的送水工。要想在課堂上成竹在胸,縱橫馳騁,不斷讀書是一條不錯的捷徑。社會的飛速發展,知識更迭的速度,讓人時刻感到知識的滯後。教科書的背景越發寬廣,學生的生活接觸豐富多彩,社會信息交流的通暢。作爲課堂教學的行爲主體,教師和學生應該有交流的基礎,從而也可以從學科知識的背景中取得相應的知識給予學生富有成效的啓發。

西漢的劉向有句名言:“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教師雖然不言愚鈍,但讀書,可以讓你充滿內涵;可以讓你變得深刻。讀書,使你聰慧;讀書,使人明理;讀書,使你站得高看得遠,使你的見解和視野更加開闊。面對學生捫心自問我準備好了嗎?感到不足,讀書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教師一生100好習慣讀書心得 篇14

“播下一種思想,收穫一種行爲;播下一種行爲,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從這句話裏看到習慣對人的發展很重要,好習慣受益終生,決定一生的命運。暑假裏,學校爲每一個老師準備了豐盛的精神食糧——由宋運來老師主編的《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一書。這本書系統全面地從教師的教育習慣、教學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行爲習慣五個方面全方位地展開介紹,總計100個習慣中每個好習慣都有經典案例及案例分析。讀過此書,我反覆揣摩書中的道理,不斷地反思自己的工作,竟有“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感覺。

教師的習慣就是教師個人的教育生活方式,是教師相對固定、相對一致大的教育行爲方式。亞里斯多德曾經說過:“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複的行爲鑄造的。因而優秀不是一種行爲,而是一種習慣。”從某種意義上說,世界上不存在優秀的行爲,習慣優秀才是真正的優秀。教師是教育者也是被教育者,作爲一名優秀的教師應具備若干好習慣。作爲一名國小教師,我們一直在強調要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看了《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之後我發現需要改變的首先是教師自己,自己在教育中也要形成良好的教育習慣。習慣是在生活中養成的,的確,在某一天,某一件事,人有時是需要被提醒的。

尊重學生是教育獲得成功的基石,只有平時對待學生做到尊重,才能真正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打開教育的通道。托爾斯泰曾經說過:“如果一個教師把熱愛事業和熱愛學生結合起來,他就是一個完美的教師。”我們要造就各方面全面發展的學生,要面向全體的學生。教師應把愛毫無保留地播撒給每一個學生,不歧視、侮辱、體罰任何一個學生,讓全體學生獲得全面的發展。首先是尊重學生,就是要做學生的朋友,貼心人,在人格上與學生平等相待,以誠相見。同時我們還要相信每一個學生的能力,並相信學生有力求上進,成爲社會有用人才的良好願望。

寬容是一種美,寬容是一種氣度,寬容更是一種愛。教育的全部祕密就在於愛護學生,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有個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那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幼小的心靈。晶瑩透亮的露珠是美麗可愛的,卻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滾落,就會破碎,不復存在。學生幼小的心靈就如同露珠,需要老師和家長的加倍呵護。是啊,枯萎的小草需要園丁的悉心呵護。寬容是一種積極、有效、高層次的教育態度,它要求老師真心愛護自己的教育對象,以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爲前提。因爲學生畢竟不同於成年人,他們在心理和生理等方面均未成熟,在生活、學習中出現一些失誤和偏差也不足爲奇。所以,老師的寬容從某種意義上講恰是治療學生思想疾病的良方,同時也能縮短師生間的距離,增強思想感情的交流。在學生出現過錯時,老師應循循善誘,心平氣和地幫助他們認識缺點或錯誤,提高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重要的是給學生一個發展的空間,稚嫩的心靈需要的更是包容而非苛求。

教師須養成的好習慣有很多,這裏我想談談對養成良好備課習慣的認識。教師要上好課,首先要備好課。備課的過程包括解讀教材,分析學情,蒐集資料,書寫教案,二次備課等等。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世界上並不存在優秀的行爲,習慣優秀才是真正的優秀。教師既是教育者又是被教育者,其習慣的養成更是意義非凡。自己多一些好習慣,就能夠引導學生養成更多的好習慣。多一個好習慣,就等於向成功邁進了一步。教師要思考:在教學過程中可能會產生哪些問題?如果出現問題時教師如何設置臺階來解決難點?教師要認真細分析的基礎上思考:講什麼?怎樣講?教師只有對教材內容、教學對象、教學方法經過深思熟慮,瞭然於胸,才能把課講得妙趣橫生、引人人勝。備課,是教師重要的基本功。養成良好的備課習慣,可以使我們的課堂做到有效乃至高效。我們在備課的時候要充分了解學情,有經驗的教師都懂得:備課“備學生”是重要的一個環節。在備課之前,要根據三維目標,從各方面進行分析:對於這節課的教學內容,學生的基礎怎樣?相關的知識學生掌握得如何?相關的學習能力、學習方法學生掌握和應用得怎樣?學生對於這個內容的學習興趣如何?

教育是心靈對心靈的交流,靈魂對靈魂的塑造,境界對境界的提升。真正的教育存在於人與人心理距離最短的時刻,存在於無言的感動中。如果我們老師能夠蹲下身子,放下架子,走進學生中間,用民主的意識、民主的態度,去培養民主的性格,那麼我們的教育就能塑造出個性厚重、人格強健的有用之才。

別有感於“要善於換位思考”這一習慣,我正朝着這個方向在努力。新學期這一段時間,由於是新學生,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日常行爲上的不理解,總喜歡以成年人的標準去要求他們,慢慢發現效果並不理想。後來,我懂得了學生和成人之間是存在着很大的差異,對學生期望過高,急於求成等造成了近段時間我在教學和學生管理等方面產生了一些摩擦和困惑。對,要善於換位思考,於是我放低了要求,放慢了腳步,終於感到眼前豁然開朗。

一個個良好的習慣如同詩中說的那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它正慢慢地浸潤着我的心田,我會將這本書常伴左右,將書中的思想不斷地吸納,書中的金玉良言細細咀嚼,書中的方法作爲借鑑並因而作改動,書中的理論與我的實踐相磨合……這會令我更加有品味,更加完善,讓我充滿睿智和激情……

教師一生100好習慣讀書心得 篇15

現在,全世界的課堂中都在進行着一場課堂教學的變革,即建立以傾聽和對話爲基礎的學習共同體,《教師的挑戰》作者佐滕學先生稱之爲“寧靜的課堂革命”。這種寧靜的革命是對傳統教學的徹底顛覆,在學習方式上表現爲從各自呆坐的學習走向活動性的學習,從習得、記憶、鞏固的學習轉向探究、反思、表達的學習;在教學方式上表現爲從傳遞、講解、評價的教學轉向觸發、交流、分享的教學。他認爲,這種革命不但是師生的共同願景,也是學校整體變革的基點,是保障每一個兒童學習權的挑戰。作爲在課堂上直接面對學生的我們該如何做?

一.從備課做起

我們可以在“備”上下功夫,既備教材,更要備學生;既要備詳案,也要有簡案。在相對具體、詳盡的標準化教案中,在那一招一式的模仿中練就駕馭課堂的基本技能;在相對開放、簡明的教案中嘗試自己的探索,驗證自己的思考,追求個性化的教學,尋求無招勝有招的真諦。在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根據學情來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步驟。課前要有應付課堂上可能會出現種種意外的心理準備,並具備不以一堂課的成敗論英雄的超脫心態,才能使每一堂課成爲學生成長和發展的加油站。

二.在與學生的交流上下功夫

“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教學上,再也沒有比讓學生說真話、表真情更重要的了。教學的功能不僅僅是讓學生記住、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在自主建構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創造的快樂,感受知識的無窮魅力。現在提倡“自主學習”,實質是讓學生有自主思考解決問題,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的權利,而不是“一言堂”。

佐滕學先生認爲:以學習爲中心的教學創造以兩個課題爲中心來展開:一是“從勉強到學習的轉型”;另一個課題是教室中“傾聽關係”的形成。爲了實現“活動的、協同的、反思”的學習,就要在教室中建立“相互傾聽”的關係。在“對話”教育中“傾聽”比“言說”重要得多。無論提出的意見多麼活躍,如果不以傾聽爲中心,就不可能改變每個人的認識,就不能讓交流更加豐富。

在學生中培育相互傾聽的第一要件是教師自身悉心傾聽每一個學生的心聲。他指出,除了教師自身成爲出色的傾聽者、培育相互傾聽關係之外,別無他法。教師對每一位學生的信任和傾聽形成了潤澤、融合而安全的言說環境,也在無意之中培養了學生之間的相互信賴和傾聽關係。

三.從關注“邊緣化的兒童”入手

每個班級都有一些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都較冷漠,缺少參與的熱情和機會,更談不上自動探究。佐滕學先生把這部分學生稱爲“邊緣化的兒童”,無論哪個課堂上都不乏這種邊緣化的兒童。他們常常會因作業不會做、考試不及格而自卑,覺得自己什麼也不行,什麼也做不好,一次一次的“出醜”,結果只會導致他們的自尊心受挫,以至於學好學壞對他們來說都無所謂,內心根本沒有好好學習的願望,這種內在的力量一旦消失,任何巧妙的措施對他們都將無濟於事。佐滕學先生認爲“從這種邊緣化的兒童與其他兒童之間的落差中可以洞察到合作學習的可能性”。

作爲教師在教學中要對每一個學生的尊嚴有深切的體會和共鳴,對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充滿期待,在課堂重視“不懂”的兒童,讓邊緣化的兒童得到同學們的支持,開展自主學習,所有學生都能開展高尚的探究。佐藤學通過二十多年的課堂觀摩經驗總結出:在教學中是否能夠形成合作學習很大程度(將近七成)取決於能否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尊嚴,而教師的經驗與學習理論、教學的技能,不過佔了三成的比例。

學習是同新的世界的“相遇”與“對話”,是師生基於對話的“衝刺”與“挑戰”。在合作學習的課堂裏,每一個兒童與教師一道奏響着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交響曲。教師面臨的挑戰是爲所有兒童提供高質量的學習機會,教師的責任不是進行“好的教學”,而是要實現所有兒童學習權力,儘可能提高兒童學習的質量。

這就是我們要做的!

教師一生100好習慣讀書心得 篇16

如果說“課程智慧”主要顯示爲教師的“備課”智慧,那麼,教師的“教學智慧”則主要顯示爲上課方式的變革。現代知識增長,已經不能單純用“變化”來表達,應該稱爲變革,或者稱爲革命的變化。針對這種變革的特徵,教學方式也需要變革。

有一個孩子,從入國中開始,數學就不及格,久而久之,連數學作業也完成不了,數學老師感到實在忍無可忍,終於把這個孩子攆出了教室,並要求他在放學前必須把數學作業補上,否則就別想再走進教室。這個孩子實在不想和教室永別,只好捧着一本數學書在走廊裏看,結果是他竟然看懂了,交上了數學作業。這以後,每到數學課,老師在上面講,他在下面自己看,期末考試時,他數學成績破天荒第一次考及格了。老師讓他介紹經驗,他推辭不過,只好介紹經驗。讓數學老師哭笑不得的是,他介紹經驗所擬的標題是:《感謝數學老師把我攆出教室》,他說,數學老師如果不把我攆出教室,恐怕我一輩子數學都不會及格。

一、從消極被動的接受性學習向積極主動的探索性學習轉變

老師講學生聽,這是我們的基本教學模式和基本學習方式。在知識增長比較緩慢的時代,這樣學習方式方法是合適的,所謂一朝學習,終生受用。但如今終生受用的知識越來越少了,生活中有用的知識,越來越需要不斷的補充,而這種補充來自於自我學習,特別是積極的探索性的學習。

激發學習的積極性,最重要的是把學習知識變成探索問題。在學習中能不能學會尋找問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是衡量學習成敗的根本標準。在傳統教學中,學習知識是目的,通過問題幫助掌握知識是手段;可是在現代學習中、學習知識是手段,能夠運用解決問題是目的。

二、從線性學習向T型轉變

到目前爲止我們的思想方法基本是線性的,即擅長什麼學什麼,將來希望幹什麼學什麼,所以高中就實行分科,分文理科、大學填報專業總是填報自己喜歡的專業。在知識分化明顯,分支學科主導的情況下,這也很自然的選擇。但是在知識綜合化趨勢不斷加劇,處理綜合問題更顯重要的今天,要把自己培養成爲T型人才,這對傳統的學習方式,是個巨大沖擊。在變化中學習,能否在不斷變化潮流中適應這種變化,這就決定了這個人在社會上發展的可能性。

三、從學會知識到學會學習

中國有句古話: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我們普遍的學習觀念是,讀書是重要的學習,而且書要反覆讀,要爛熟於心,倒背如流,這就是功夫。問題是,知識數量的膨脹不允許我們這麼做,時間也不允許我們這麼做。我們要學會利用知識,準確地說,是要學會利用現代信息平臺,和技術手段獲取掌握知識。學會用現代信息手段,尋找知識已經成爲一個現代人的基本素養。你會逐漸的發現,是否善於從網絡上尋找知識解決現實問題,決定了你的工作崗位上的地位,收入和發展前景。

學習的目的在於應用,懂得的東西再多,不會應用也白搭。理論要聯繫實際,理論要結合技術,理論要運用方法。因爲,現在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徵是,理論向技術轉化的速度在加快,理論和技術的轉化幾乎是同步的,尤其是在新興科技領域。

四、積極組織和參與社會活動

參加社會活動需要時間,與書本知識學習有衝突,但與提高學習成績,並不衝突。社會活動只要不過度,不僅不影響學習,而且有益於提高學習成績。因爲,第一,社會品質與學習品質有許多是一致的,比如用心、自律、堅韌,比如整體性、分類、抽象、概括,在本質上都是相通的;第二、在社會活動中可以提高自信心和責任感,可以學習對事情結果的預料和判斷,可以增加對自己個性特點包括優點、缺點和弱點的瞭解、增加自知之明,可以提高對自己規劃的能力。

每位教師對如何上課都應有自己的認識、觀念、理念,應該經常問自己:我憑什麼教書?是憑自己的經驗、傳統、權威,還是憑自己的認識、觀念、理念?

教師一生100好習慣讀書心得 篇17

響應“廉潔文化進校園”的讀書思廉活動,我認真學習了《管好自己是一種考驗》、《長存感激之心》等文章,感受頗深:在我們感慨某個身居高位的官員因下馬,或者是唏噓某座新投入使用的橋樑轟然倒塌的時候,我們應該思考,爲什麼會有?在教育行業的教師們,如何避免教學上的?我認爲,必須通過勤奮學習,不斷反思,及時校正人生座標,規範人生追求,始終把學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實加強自身修養,真正做到“一身正氣,廉潔執教”。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這句話已經把教師的職責詮釋得清清楚楚了。作爲“靈魂的工程師”,我們教師,必須熱愛自己的職業,用心教學。然而,有那麼一部分人忙着職稱晉升,想要名利雙收。於是,不知不覺離開了“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學原點,“心較比干多一竅”,千方百計地“補”習,“考”好成績,“寫”論文,“上”公開課,“指導”學生……教學思想落後,教學方法陳舊,對孩子的思想動態、道德品質、安全意識漠不關心,對教學、科研更是不屑一顧,職稱、名利卻樣樣想通過各種手段與別人“平起平坐”,甚至要“高人一等”。還有幾個人記得當年初涉教壇的崇高理想?面對那麼多形形色色的誘惑,“管好自己”就顯得尤爲重要。這就要求我們善用智慧,頂住誘惑;秉公用權,爲人服務;淡泊名利,無私奉獻;慎獨慎微,自省自重;加強學習,明理立德。

教育是育人的事業,學校是育人的淨土。要讓廉潔常駐校園,不僅僅是學校領導的責任,更需要全體教師特別是黨員幹部的支持,每個教師都應該是學校廉潔建設的主人。活到老學到老,"學高爲師,身正爲範",教師就該甘於清貧、道德高尚。意大利詩人但丁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知識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健全的人卻難於用知識去彌補。”作爲教師,更要隨時隨地都應注重自己的道德修養,都應該以良好的品行、人格、氣質、情趣來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做到嚴於律己,高尚做人。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要真誠待人,注重品行的修養,向品行好的人學習。不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中,要處理好名和利的關係,做一個深明義理的人。在中外歷重名輕利者不乏其人:“不爲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秉公無私”的屈原,“寧願生命消失,只要聲譽能夠留存”的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等等,都有很強的名譽意識,並以此加強自己的品行修養,促進自我完善,使得後人欽佩並效仿。

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加強自身思想道德防線。教師應該自覺的參加學校的各種活動,自覺學習黨的方針路線政策,不斷強化社會主義信念和共產主義理想,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指導自己的思想和行動。愛崗敬業,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嚴於律己,就要接受監督,不諒“小惡”。所謂“小惡”就是大家常說的犯小毛病。“小惡”因其小而常常被人們所忽視。其實,我們常講的自我批評,自我解剖就是指要重視解決“小惡”的問題,否則,就不可能堅持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應該看到“小”是相對的,“蟻穴”雖小,但久而久之,千里之堤可能毀於一旦;醫生做手術,哪怕還有一點點病菌沒消滅乾淨,也會引起潰爛,甚至危及生命;“差之毫釐,失之千里”,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因此,“小惡”不可小看,我們應銘記“勿以惡小而爲之”,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

最後,要學會感恩。一個人不管當了多大的官,成就了多大的事業,都離不開衆人的幫助。要感恩那些幫助過自己的人,學會知足。

在與時俱進的今天,我們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身觀和價值觀,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保持正確的人生追求,分清是非黑白,不斷提高廉潔自律意識,增強爲學生服務的意識。用“嚴於律己,高尚做人”的理念要求自己,真正使教學質量能穩中有升,做一個心胸坦蕩的好教師!

教師一生100好習慣讀書心得 篇18

現在,全世界的課堂中都在進行着一場課堂教學的變革,即建立以傾聽和對話爲基礎的學習共同體,《教師的挑戰》作者佐滕學先生稱之爲“寧靜的課堂革命”。這種寧靜的革命是對傳統教學的徹底顛覆,在學習方式上表現爲從各自呆坐的學習走向活動性的學習,從習得、記憶、鞏固的學習轉向探究、反思、表達的學習;在教學方式上表現爲從傳遞、講解、評價的教學轉向觸發、交流、分享的教學。他認爲,這種革命不但是師生的共同願景,也是學校整體變革的基點,是保障每一個兒童學習權的挑戰。作爲在課堂上直接面對學生的我們該如何做?

一、從備課做起

我們可以在“備”上下功夫,既備教材,更要備學生;既要備詳案,也要有簡案。在相對具體、詳盡的標準化教案中,在那一招一式的模仿中練就駕馭課堂的基本技能;在相對開放、簡明的教案中嘗試自己的探索,驗證自己的思考,追求個性化的教學,尋求無招勝有招的真諦。在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根據學情來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步驟。課前要有應付課堂上可能會出現種種意外的心理準備,並具備不以一堂課的成敗論英雄的超脫心態,才能使每一堂課成爲學生成長和發展的加油站。

二、在與學生的交流上下功夫

“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教學上,再也沒有比讓學生說真話、表真情更重要的了。教學的功能不僅僅是讓學生記住、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在自主建構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創造的快樂,感受知識的無窮魅力。現在提倡“自主學習”,實質是讓學生有自主思考解決問題,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的權利,而不是“一言堂”。

佐滕學先生認爲:以學習爲中心的教學創造以兩個課題爲中心來展開:一是“從勉強到學習的轉型”;另一個課題是教室中“傾聽關係”的形成。爲了實現“活動的、協同的、反思”的學習,就要在教室中建立“相互傾聽”的關係。在“對話”教育中“傾聽”比“言說”重要得多。無論提出的意見多麼活躍,如果不以傾聽爲中心,就不可能改變每個人的認識,就不能讓交流更加豐富。

在學生中培育相互傾聽的第一要件是教師自身悉心傾聽每一個學生的心聲。他指出,除了教師自身成爲出色的傾聽者、培育相互傾聽關係之外,別無他法。教師對每一位學生的信任和傾聽形成了潤澤、融合而安全的言說環境,也在無意之中培養了學生之間的相互信賴和傾聽關係。

三、從關注“邊緣化的兒童”入手

每個班級都有一些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都較冷漠,缺少參與的熱情和機會,更談不上自動探究。佐滕學先生把這部分學生稱爲“邊緣化的兒童”,無論哪個課堂上都不乏這種邊緣化的兒童。他們常常會因作業不會做、考試不及格而自卑,覺得自己什麼也不行,什麼也做不好,一次一次的“出醜”,結果只會導致他們的自尊心受挫,以至於學好學壞對他們來說都無所謂,內心根本沒有好好學習的願望,這種內在的力量一旦消失,任何巧妙的措施對他們都將無濟於事。佐滕學先生認爲“從這種邊緣化的兒童與其他兒童之間的落差中可以洞察到合作學習的可能性”。

作爲教師在教學中要對每一個學生的尊嚴有深切的體會和共鳴,對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充滿期待,在課堂重視“不懂”的兒童,讓邊緣化的兒童得到同學們的支持,開展自主學習,所有學生都能開展高尚的探究。佐藤學通過二十多年的課堂觀摩經驗總結出:在教學中是否能夠形成合作學習很大程度(將近七成)取決於能否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尊嚴,而教師的經驗與學習理論、教學的技能,不過佔了三成的比例。

學習是同新的世界的“相遇”與“對話”,是師生基於對話的“衝刺”與“挑戰”。在合作學習的課堂裏,每一個兒童與教師一道奏響着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交響曲。教師面臨的挑戰是爲所有兒童提供高質量的學習機會,教師的責任不是進行“好的教學”,而是要實現所有兒童學習權力,儘可能提高兒童學習的質量。

這就是我們要做的!

教師一生100好習慣讀書心得 篇19

炎熱夏季,唯有該書沁人心脾!對於一個嶄新的我來說,無疑是一粒定心丸和一針強化劑。

暑假前一次逛書店之時,淘到該書,正好在如此酷熱的暑假之中可以尋找到一絲涼意。《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是著名的特級教師宋運來先生所著,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教育經典著作。全書主要就教師工作中的一些常見問題和現象作了描述和分析,從教育者的角度來看問題,分別從教育習慣篇、教學習慣篇、學習習慣篇、生活習慣篇、行爲習慣篇等五個方面100個案例進行詮釋。

教育本身是一種智慧,而教師作爲教育者,更需要擁有教育智慧,教師的教育智慧從哪裏來?從學習中來,從良好的習慣中來。教學時一門藝術,教學也是充分展示教師魅力的舞臺,追求有魅力的教學是所有教師共同的願景,教師需要通過良好的習慣不斷增加其教學的魅力,才能激發學生去讚歎、仰慕、並主動聆聽其教誨。有魅力的、完善的教育者需要有一定的專業水平,需要不斷學習。好的學習習慣是一種品質,教師只有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成爲有魅力的教師。教師的生活應是充滿情趣的、擁有幸福感的生活。因此,教師應有一套合理的生活習慣,這樣既可以具有旺盛的精力,又能促進身心的健康。當教師,就要當一個有品位的教師。有品位的教師,猶如一杯淳美的米酒,讓人回味、沁人心脾。教師的品位從哪裏來?從良好的行爲習慣中來。教師應具有良好的行爲習慣,不斷提升自我,從而成爲有品位的人。

當我翻開該書的目錄時,首先看到“做一名智慧的教育者”大標題。智慧,從何而來?教育習慣篇從21個習慣進行例舉,“切記,一個學生一個世界”、“做一名陽光的教師”、“教師,請記住學生的名字”、“要善於換爲思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等等。通過翻閱該書,從中體會到許多頗爲中的,而又行之有效地經驗和方法。“一個學生不僅僅是一個鮮活的生命,而且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教師要像慈母一樣關愛每一位孩子。”“任何時候,一個人都不應該做自己情緒的奴隸,不應該使一切行動都受制於自己的情緒,而應該反過來控制情緒。”等等。

特別是學習習慣篇中,作者提到“要做一個完善的人”。的確,學習是當前任何職業和任何人都必須牢牢記住,而且必須時刻實行的關鍵字。似乎早已進入知識和信息爆炸的時代,當前社會日新月異,任何學習都不再一勞永逸,樹立活到老學到老已經不得不成爲現實。況且,做爲一名教師,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提升自己是工作的需要。只有在不斷豐富自我、完善自我的過程中成長自己,才能成長孩子,成長教育。“認識自己”,這是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說的名言。作爲教師,要習慣“研究”自己。“做一個充滿情趣的人”,教師的生活應充滿情趣。讀書,是教師的一種生活。要天天看書,終生以書籍爲友,這是一天也不斷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實着思想的河流。要善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善待他人,即使善待自己。只有當一個人懂得善待他人的時候,他所處的人際關係纔會和睦友好、充滿溫情。要做人類精神的守望者。“做一個有品位的人”,從行爲習慣談教師。“學會傾聽自己”、“善於發現自己”、“語言要有親和力”、“學會尊重”、“學會規劃自己”等等。做人要有氣質,做事要有風格。而作爲一名教師,也要有自己的特色。高層次的豐滿的閃耀着燦爛人性的特色,稱之爲“教師的品味”。一個教師有了這獨具的、高雅的品味,就會使其教育教學洋溢着風采,充滿着生機。有品位的教師,善良寬容,有愛心,有責任感,有同情心,有正義感,有尊嚴感。

記得希臘著名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說過:“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自己一再重複的行爲所鑄造的。因而優秀不是一種行爲,而是一種習慣。”從某種意義上說,世界上不存在優秀的行爲,習慣優秀才是真正的優秀。要臻於事業之佳境,一個人需要優秀的行爲習慣。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作爲一名剛入系統的自己,教師的專業習慣在我身上似乎還難以找尋到蹤跡。通過對該書的拜讀,仔細品味,方然覺察到自己的太大不足與無知,有一種恍然大悟的靈動。原來,教育還存在於自己的生活當中,習慣還影響着如此非同凡響的教育人生。

教師一生100好習慣讀書心得 篇20

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斷提高,與其始終如一的學習是分不開的,所謂活到老學到老,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無涯。知識是沒有窮盡的,堅持學習讓人始終處於不敗之地。反之,沒有知識的不斷補充和積累,人便會落後於時代。歌德說過,誰落後於時代,就將承受那個時代所有的痛苦。特別是在現今知識爆炸的年代裏,不能接觸新的知識便會被時代所淘汰。

對於我們教師學習新的知識來面對新的挑戰,更是不可忽視的。它能提供我們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爾基所說,沒有任何力量比知識更強大,用知識武裝起來的人是不可戰勝的。

一、讀書可以讓我們少犯錯誤,少走彎路。

牛頓說過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爲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遠,科學巨人的虛懷若谷自然值得我們學習,我們還可以從中學到更有價值的東西。書籍對於整個人類的關係,好比記憶對於個人的關係。書籍記錄了人類的歷史,記錄了所有的新發現,記載了古今歷代所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只有認真的學習前人的經驗和理論,才能在一個更高的高度上來看問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並有一個較高的起點。書本是前人智慧的結晶,是他們的研究成果和經驗的體現,通過對他們的學習,發現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來不斷的完善自己,大大的促進了個人的成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這樣說,人類社會的延續和發展,也是這樣來實現的。試想,如果每個人都是從頭開始,那麼,無論多麼偉大的人,做出多麼大的貢獻,人類社會最終還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見讀書的重要性了。

二、讀書讓我們開闊視眼

書本中的知識可謂是包羅萬象,他能拓寬我們的視野,讓我們的知識更全面。從而能夠更深刻的思考問題,事物都是廣泛聯繫的,現代的許多實踐都證明了各種信息的相關性,如果只知道一個領域的信息,必然會有礙於自身的發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識,才能使未來的不確定風險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應瞭解當今的政治經濟形勢,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勢一樣。研究物理學的學者們都要有一定的化學和其他基礎,纔能有所成就。記得一位諾貝爾獲獎者在復旦做講演時就曾說過,現代科學已沒有明顯的界限,你必須對相關的科學都有所瞭解才行。在這方面,偉大的導師恩格斯就是一位廣泛學習的典範,他雖然只上過中學,但由於他發奮讀書,十九歲時就能用十二種語言說話和寫文章,在參加工作實踐後,他也沒有間斷過學習和研究,從而被馬克斯稱爲一部真正的百科全書。廣博淵深的知識,對恩格斯指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準確的傳播科學共產主義理論有很大的幫助。從他的經歷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知識的力量,更能體會到書本做爲人類掌握知識力量的有力武器的巨大作用。

三、讀書幫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人生來無善亦無惡,關鍵是正確的引導。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有一位良師益友就能起到很積極的作用,書本就是這樣的一位。一本好書就如一個好的導師,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個於己於社會都有用的人。書籍能安慰我們的心靈,使我們擺脫悲哀和痛苦的羈絆;書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歲月化爲令人愉快的時光。書必將各種信念注入我們的腦海,使我們充滿崇高的歡樂和思想,從而使我們入神忘情,靈魂昇華。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作爲教師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讓我們不斷從書中汲取力量,開拓進取,更新觀念,做一個稱職的教師,爲我們鍾愛的教育事業填光加彩。

教師一生100好習慣讀書心得 篇21

最近看了《教師的智慧》一書,這本書裏的一個個的問題,一個個的案例,一個個分析都是從教師教育上發生的實例,掌握解決這些問題是每個一線教師必須具備的教育技能。書中從教師與兒童、教師與家長、教師與社區等幾個方面進行了闡述。其中在教師與家長這一方面,這本書教會教師如何更好的去幫助家長轉變教育觀念,如何跟家長溝通使家園合作更有效。

家長是幼兒園重要的教育資源和合作夥伴。教師有責任幫助家長了解幼兒園的教育目標任務,以便雙方能達成教育共識,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家長工作難做,但是很重要。家長一直以爲孩子在幼兒園只是在玩,有的家長自己早上想睡懶覺,便很晚才送孩子來園,不重視幼兒園的教育。教師在有時間跟家長個別交流的同時,還應經常召開家長學校的交流會,讓家長及時瞭解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教師也有更多的時間對家長進行教育引導,可以讓家長和教師保持一樣的教育觀念。家長可以親自參與孩子的活動中去,可以更快的轉變家長對幼兒教育的觀念。每個學期我們都會組織幾次親子類型的活動,以便家長參與到幼兒園孩子的活動中去。

作爲從事教育職業的每一個教師,特別是我們幼兒教師,重在研究學校教育的同時,還要研究家庭教育,重視家教指導工作。因此,教師與家長的互動與溝通是十分重要的,將成爲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我們只有正確認識和處理教師和家長之間的關係,才能共同把兒童教育工作做好。對我們來說,在雙方溝通中怎樣善於抓住時機,在隨意交談中如何自然的捕捉到家長的心聲。怎樣有藝術的向家長宣傳、指導保教知識,還存在着一定的難度。

如何解決與幼兒家長溝通中存在着的一些困難?我認爲應該從教師與家長的溝通入手,不斷提高與家長溝通的方式、途徑與技巧。

教師每天與家長接觸時間雖然短暫,但三言兩語中也能反映出一些問題,這就要求我們要靈活掌握交談技巧及說話的藝術。過去,我總認爲時間短,與其拐彎抹角,不如直截了當的說。於是有時當着孩子和家長就告狀,弄得家長十分尷尬,孩子也害怕。這樣,既不利於孩子克服缺點,也不利於家園配合。這本書開啓了我一扇窗,成爲我學習新技能的一把鑰匙。人的一生有很多的窗需要開,既然選擇了教師,就意味着要面臨很多挑戰,需要尋找更多的鑰匙……

教師一生100好習慣讀書心得 篇22

鄭傑,上海市北郊學校校長,中學高級教師,上海市十佳青年校長,上海市優秀教育工作者,他對社會轉型期校長角色變遷、教師身份變化、學校生存和可持續發張、師生的生命質量與人生幸福等問題,進行了諸多有價值的思考和實踐,因其觀點新銳而獨特,被戲劇性成爲“另類校長”。

世紀老人冰心曾說過:“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這是一句至理名言。之前讀過蘇霍姆林斯基的《給老師的一百條建議》,感覺受益匪淺,最近到到書店轉了轉,看到了鄭傑老師的給《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他在書的代序中很謙虛的說,不妨一讀此書,這是一本無害的書。大體看了一下書目,感覺不錯,就讀了讀。

鄭傑校長在文中提到一百條建議,每一條都讓人受益匪淺,尤其是下面幾條對我的啓發更大。

首先,教師要有靜氣。

有的人一身匠氣,只知機械地幹同樣的事,幹得毫無生氣。他們眼中的工作,僅僅是要完成的任務,爲了完成任務,只習慣於從過去的經驗中去搜取營養,在這種消極態度下,人們形成了一種定勢:凡事都可應付,只需照老規矩辦就是了。有的人沾滿俗氣,或者叫市儈氣,又叫小市民。他們遇事總先考慮自己的得與失,不斤斤計較一番,他絕不罷休。有的人躁氣,這種毛病許多人都有,躁氣就是浮躁之氣,千起事來冒冒失失,想急於求成,沒有多少事情能幹到徹底,卻急於表功,事情沒有幹完,就要評這許那。

教育是長期投資的事業,教師乾的工作需要紮紮實實,點點滴滴,任何包裝、宣傳、炒作,都不能替代一天天薰陶,一本本作業,一句句話語。所以,教師要的是靜氣,就是要靜下心來備每一堂課,靜下心來批每一本作業,靜下心來與每個孩子對話;靜氣就是要靜下心來研究學問,靜下心來讀幾本書,靜下心來總結規律,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以便最好地超越自己;靜氣就是要靜得下來細細地品味與學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樂趣自然在其中,生活的意義也在其中。靜氣才能平心,心一平,生活會是另外一番景緻,工作也會是另外一番景緻。

靜下心來,受益的是學生,受益的是你身邊的每一個人,而最終受益的是你自己。是呀,作爲年輕教師,有的是滿腔的熱情和把事情做好的信念,但是要把工作做好,做精,的確需要靜。需要靜下心來備好每一堂課,批改每一本作業,讀幾本好書,總結一下自己的不足,細細品位與學生在一起的每分每秒,品嚐作爲老師的樂趣。何樂而不爲呢?來,一起放飛心情吧!

其次,教師要學會做減法。

這一點其實與我們學校老師們口頭上流行的要學會“偷懶”相似。那麼,在重壓之下,我們教師該如何正確偷懶,如何把減法做得更好呢?

減掉那些不合目的的勞動。教育目的是什麼?這是做教師的首先應理清的。教師的目的在於促進孩子發展,這是教師目的的全部。一旦將其他目的摻雜其中,尤其將個人目的混入其間,則會帶來無盡的苦痛。

減掉那些無效用的勞動。教師的勞動嚴格地說是腦力勞動,教育的智慧首先在於運用智慧減輕體力的勞作。如果我們靜下心來反思一下自己的一天,我們會恍然發現我們有許多事情白做了,有一些事情做下來卻起了反作用,我們爲無效勞動付出了青春與心力的代價。

當然了,做減法先要做加法。在我們的頭腦中加入知識,用知識來修煉智慧;在心靈中加入理性,用理性指揮我們的軀體。人只有在克服了盲目和情緒化反應之後,才能在繁瑣的事務中找到一個支點,依靠這個支點,我們才能揮灑自如,遊刃有餘。還記得,當時教某班的時候,我對班上不完成作業的同學的要求是可以只完成一半或三分之一,但要自己認真完成。連續幾天,這部分同學的作業都做了一半按時交了,我也都很滿意,並在班裏表揚了他們。課堂上,他們也聽得認真了,不斷受到老師們的表揚。“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當你用“加法”不奏效時,爲什麼不試一試“減法”呢?

再次,教師應享受生活。

不僅是教師,人——作爲人都應該享受生活。看到這一條我不僅想到,以前看到的一則報告,現在教師的平均年齡只有六十幾歲,遠遠低於人口的平均年齡。有十分充足的證據證明,我們的許多先輩活的比我們幸福快樂,儘管我們已遠離了饑荒,先人們沒有,在我們今人看來祖先們簡直生活在地獄之中,分析原因,我們現在人的工作壓力太大了。作爲一名教師,每天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我們去完成,既然我們不能改變現在的生活,我們就要想方設法適應現在的生活,享受我們的生活。

作爲一名教師,我們每天與孩子接觸,班上不乏優秀的學生,聰明好學,討老師喜歡,但也有調皮,不愛學習,經常跟別的同學打架,讓老師頭疼上火的學生。作爲一名教師,只憑自己一己之力去捍衛學校這一塊自由而悠閒的天地,我們甚至根本就沒有權利阻礙質樸、而天真的孩子們的生活。他們不應過早的參與角鬥,他們太過弱小,他們正處於做夢的年齡,請勿打擾。我們每天與孩子打交道,用心去愛我們的孩子,給他們平等受教育的權利。建立老師的威信,以誠相待,,尊重學生的選擇,把思考的空間留給學生。當學生犯錯時,耐心的批評教育,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張潔老師在書中指出,“對教師而言,享受勝過有着天生的有利條件。只要我們打開所有的感官。”孩子是天真無邪的,我們每天與最快樂的人打交道,享受我們的生活,我們就會童年常在。

最後,教師要有寬容精神。

寬容很不易,才成爲一種美德。如果我們在教書時,只認了教科書和大綱,卻容不得半點質疑;如果我們只守着自己習慣的教法,藉助於習慣的手段和方式,拒絕一切新的想法和創意;如果我們聽了某些宣傳或說教,認爲某種教育理論或政策就是惟一正確或惟一必須信守的,那麼我們還是不寬容。

當面對每一個有個體差異的孩子們時,如果我們只以個人的眼光去取捨,唯獨偏愛那些乖孩子,排斥那些笨孩子、髒孩子、調皮的孩子、被父母遺棄的孩子,那麼我們尚不具備寬容精神。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已邁入了一個多元化的世界,進入這個世界的資格就是具備寬容精神。寬容不易,才使寬容成爲美德。

寬容不僅在面對異己時有用,對自己的衝突着的人性而言,寬容意味着造福於自己。寬容會使我們掙脫身心的一切束縛,使我們每一天都很自由。陶行知先生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讓我們教師學會寬容,給學生多一點寬容,學生自己就會多一點自尊,多一點自省。寬容,是讓學生感受到愛和友誼的先決條件,更是能令其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同時寬容也會使我們教師處事變得更加理性,使自己的工作變智育中心爲以人爲中心,造就一種民主的教育、生動活潑的教育,這不正是現代教育所提倡的嗎?

一百條建議,一百個法寶,似陽光,如雨露,滋潤着我乾涸的心田。從這本書中,我們可以讀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而讀出的更多是心靈的共鳴、靈魂的迴音。作爲一名平凡的教師,此書讓我感動,更讓我深思。但願在此書指導下,我們能以一顆平靜的心,寬容的精神,享受我們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生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