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麼》評課稿

來源:瑞文範文網 1.9W

《幸福是什麼》是一篇篇幅較長的童話。講述了三個青年在智慧兒女的引導下,尋找“幸福”真諦的過程。爲此本文藉助童話史詩般的文字告訴人們“幸是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別人有益的事情。”這篇文章的主旨很明確,但是要讓學生能夠深切地體會語言,感悟哲理則有一定的難度。所以老師設計了以關鍵問題“文中三個孩子是怎樣尋找、認識幸福”爲核心,引領學生去探尋“幸福是什麼”這一文章中心。又以“填寫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記錄單爲任務驅動,驅使學生層層剖析“幸福是什麼”的本質。教師以這兩條主線進行組織與教學,指導學生自學。

《幸福是什麼》評課稿

在這兩條主線的教學中,教師還通過十年前、十年後的三個青年做事的行動與語言等,通過朗讀,感悟“幸福”的含義。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課前漫談“幸福”,課後再談“幸福”。

課前,導入時,請學生自由談“幸福是什麼?”。學生在課前對“幸福”沒有真正的理解與思考。所以學生談的最多的則是:

“給爸爸媽媽幹活,就是我的幸福。”

“爸爸媽媽相親相愛,這就是我的幸福。”

學生在課前談的“幸福是什麼”。不能稱之爲真正意義上的幸福,只能說是對“幸福”的模糊感知,是對“感恩”情感延伸到“幸福”之中。

學生帶着核心問題在文中梳理三個青年尋找幸福之路,將梳理的成果記錄在記錄單中,此時,教師再次讓學生談透過這三個青年的尋找幸福之路,再來談談“幸福是什麼?”。此時,學生能悟到:

“要勞動,不讓爸媽受累。”

“幸福就是幫助別人。別人快樂了。我就快樂了。”

別小看了導入時的閒談“幸福”和總結時的再悟“幸福“。這兩處看似隨意設計,老師隨口一問,恰恰顯示老師對文本的精巧預設。導入時“談我的幸福是什麼?”。這一問題是基於顯示對“幸福是什麼”的原有任職和理解,是向山在沒有學習本篇課文之前,是沒有理解的情況下,對幸福最本真的認識。可以稱之爲對幸福的前認識。而通過本課的教學,向山讀、悟、寫之後,對“幸福是什麼”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後,感悟到“幸福不僅僅是享受,更多的則是給予。給予是快樂的,是幸福的。”所以總結時的“悟幸福是什麼”是向山對幸福原有認知的基礎上重新修正和新構的,完善了學生對“幸福觀”的準確認識,幫助學生構建起正確的“幸福觀”,使學生成長爲一名心理健康、善良陽光的人。這就是本文教學透過文字向學生滲透德育等非智力情感因素的教育,潛移默化地薰陶學生、感染學生。

小建議:學習任務單的設計很好,能幫助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歸納課文中心,有利於提高學生自學能力,提高略讀課文的教學效率。但是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可以以小組爲單位,填寫一份記錄單,而不需要每小組人人都記錄,讓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完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