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讀書心得文章(精選29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77W

教師讀書心得文章 篇1

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感觸很深。這本書是李老師25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粹,全方位地闡述了李老師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語文教學的理念與實踐。李老師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與教育情感融爲一體。語言樸實而富有詩意,形象而充滿激情。讀着書,讓人不禁爲之激動、讚歎、折服!

教師讀書心得文章(精選29篇)

啓示一:童心是師愛的源泉

李老師提出教育者是否擁有一顆童心,對教育至關重要。教師的童心意味着懷有兒童般的情感,能夠自然地與學生一同哭泣,一同歡笑的教師無疑會被學生視爲知心朋友,贏得學生的心靈。教師的童心意味着擁有兒童般的興趣,教師的職業要求我們應該在任何方面都與學生有着共同的興趣愛好,多一種與學生共同的興趣愛好,你便多了一條通往學生心靈深處的途徑,他們會不知不覺地把老師當作朋友。在與學生嬉笑遊戲時,教師越是忘掉自己的尊嚴,學生越會對老師油然而生親切之情而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

啓示二:沒有愛,便沒有教育

李老師深深打動我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終如一和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愛是李鎮西老師永恆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和孩子一起過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學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師愛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間。在沒有讀李老師的書之前,我曾那麼地自信自己是愛學生的。讀完這書我捫心自問,我愛每一位學生嗎?我對學生的愛真的是無怨無悔嗎?我暗下決心,一定要改變自己過去的教育方法。當學生犯錯時,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心平氣和地瞭解學生犯錯的原因,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李老師讓我對熱愛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

愛,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着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

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

愛,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

愛,也不應是對學生的縱容,而是必然包含着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懲罰。

愛,不只是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身體,而是要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學生的精神世界學會用他們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學生一起憂傷、一起欣喜。

愛,不僅僅是隻對自己所教的這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

愛,不是用一顆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顆顆童心,而是需要一顆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愛就是一份純真,一份莊嚴,一份責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還給童年,就是爲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開端。只有這樣的愛,纔是真正的愛,只有這樣的教育,纔是真正的教育。

教師讀書心得文章 篇2

作爲一名國小語文教師,我心中的理想課堂,它應該是這樣的:寓學於樂之中,即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樂於學習,把學習當作是一件玩的事。

在我們的印象中,說起上課,沒有多少人的第一印象會是上課是有趣的。爲什麼呢?因爲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它給我們的啓示是:知識是在枯燥乏味的課堂上由老師反覆告訴我們和在課外由我們經過不斷的反覆作業練習而得到的。

那麼,怎樣的事是我們都願意主動做、樂意做的呢?那一定是從中可以獲得樂趣,獲得成功的事,這是人的天性。如果一件事是自己發自內心厭惡的,那就算勉強完成,也不會有多高的質量。學生主要的任務就是學習,而我們現在看到的現象卻是他們對學習的厭惡,對學習的害怕。爲什麼呢,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對學習內容的不感興趣,可能是覺得學習任務過重,也可能是對教師教學方式的不適應等等。所以要讓學生學會學習,我們首先要改變的就是他們的學習的態度,變害怕學習、厭惡學習、逃避學習爲好學習、樂學習、主動學習。那如何做纔可以讓學生真正從心裏愛上學習、樂於學習呢?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着手改變。

一、讓所有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品嚐成功的滋味。記得有句格言:不是因爲有些事情難以做到,我們才失去自信,而是因爲我們失去自信,有些事情才顯得難以做到。由此看來,啓動學生自信心理系統是讓學生消除畏難情緒願意去學的基礎。所以我們在平時的教育當中應經常鼓勵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戰勝挫折和困難的勇氣,給孩子們灌輸一種信念:相信自己,正視自己,努力進取就能成功。每個人都是期待獲得他人肯定的,成長中的孩子更是在乎家長、教師、同學對自己的看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想方設法的給孩子創造機會,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學習中獲得教師的肯定、家長的肯定、同學的肯定。

二、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充當的總是課堂裏被動的觀衆,欣賞迎合着教師的表演,他們在自己的課堂上沒有自己的話語權,沒有自己的選擇權,沒有自己的挑戰權,知情權而教師總是把已經嚼得又嚼,沒有任何味道的知識強加給學生,讓他們裝進腦子中去。在這種教學水平指導下,學生只是充當了知識的儲存器,而且不善運用,最終導致思想僵化。所以,要想學生髮自內心喜歡這樣的課堂確實強人所難。要改變這一現象,教師的改變是關鍵。讓教師走下講臺走進學生中;讓教師把話語的權力換給學生;讓學生成爲自己課堂的導演、演員,參與集體的表演;讓更多學生感興趣的童話、故事走進課堂讓我們打破那個成人化的課堂,還一個童趣的課堂給學生。

三、讓學生愛上自己的教師,親其師信其道。每一個教師都不應忽視自己的人格魅力。一位學生愛戴的教師,她的言傳身教勝於千言萬語、苦口婆心。一位學生喜愛的教師,學生樂於走進她的課堂,樂於與她相處的四十分種,樂於與她進行學習上的溝通,生活中的交流。

教師讀書心得文章 篇3

蘇霍姆林斯基說:“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就取決於此。要把讀書當做第一精神需要,當做飢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羣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李鎮西每天的“五個一工程”讀書不少於一萬字。並且給教師推薦的130本書,包括古典,教育,人文,雜誌類的。他說:“不讀書就會失眠。讀書總是伴隨着思考,而思考總是讓自己情不自禁的把思想火花記錄下來”。

面對社會對人才的高要求,時代賦予我們的新任務,感受家長對孩子的殷殷期盼,考慮學生能否健康成長,都要求我們在工作的同時,加強學習,及時充電,爲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良好的開端。隨着義務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學苗的減少,民辦教育,更面臨着巨大的挑戰!正如馬校長講話中提到的那樣,除了我們的先進辦學理念外,打造品牌學校,打造精品師資隊伍,創造我們自己的特色,是我們最重要的生存關鍵。因此,學習,完善自我就非常必要。讀書慾望,就是生存慾望,應該是源於自身的危機感。

回想畢業以來,把幾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日常工作之中了,讀的書很少,能可記錄下的閃光的東西更少。有很多思想的火花也隨着流失的歲月而沒有了蹤影。在平凡的日子裏送走了5載的風風雨雨。雖然甘願青絲覆霜雪,讓雛鷹展翅飛;雖然也被家長認爲是孩子在造化,才遇上這樣的好老師;雖然也是桃李滿天下,但這花圃缺少了誘人的芳香。缺少了歲月沉澱下的精華。這不能不說是個遺憾!我們的理念必須與時俱進,我們的思想必須與時代合拍,通過這次讀書,真的該淨化一下自己的靈魂了,用一顆虔誠的心,感恩生活;用廣博的愛,播種希望;用不懈的努力,提升做人的品位,敢於正視現實,敢於直麪人生!剖析自己惰性的源頭。我會抓住這個契機,發奮讀書。我們要給學生的不僅是一桶水,一缸水,而且是一泓流動的清泉。及時充電,提升自我!這是我的第一個感想。

教師讀書心得文章 篇4

在齊校長的帶領下,我有幸和全校的語文老師在校長辦公室觀看了人教版新教材培訓,雖然只有一天的時間,但培訓給對我這個一年級語文老師來說是一筆永久的財富。首先聽了編輯張沛老師對教材的分析和具體的指導,使我對新教材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使我的教育教學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下面是我通過培訓獲得的幾點體會:’

張沛老師給我們講解了新教材的編排特色:

一、保護天性,幼小銜接

新教材根據兒童的特點,選取有趣的遊戲來教學,保護孩子的天性,也培養孩子的各種習慣,如“和大人一起讀”,就希望孩子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第一單元先識字,再學“aoe”,漢語拼音已經跑到了第二單元。這一變化對老師和學生來說都是降低難度,識字放在拼音之前,主要想體現幼小銜接,很多孩子在上學之前都認識一些簡單的字,識字的方式父母親教的。第一單元的生字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接觸的頻率很高,所以這樣作爲開學的教材,降低了難度,孩子見到自己懂得的字,學習的興趣會更濃厚。同時,這次的教材對漢語拼音降低了難度,四線三格不作考試要求。

二、識字教學更具生活化

部編教材新增了傳統蒙學內容。傳統蒙學是中華傳統文化一部分,是中國古聖先賢幾千年經驗、智慧的結晶,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與教育意義。識字教學的開篇《天地人》,以傳統文化三字經的形式,出現兒童生活中已經學會的“天、地、人、你、我、他”。學生接觸自己學過的生字,信心很足,很感興趣。《金木水火土》也是一樣,在朗朗上口的同時感受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口耳目》以孩子們最常用的看圖識字的方法,藉助熟悉的人體來認識生字,每位學生都會充滿興趣。《日月水火》以圖文對照的方式學習8個象形字,從中滲透字理教學,通過感受象形文字的趣味性加激發學習漢字的興趣。教學上突破了傳統的藉助拼音識字的模式,而是藉助已有的生活經驗、童謠、故事等方式,激勵學生在生活中識字,識字的方式呈現多元化。

三、擴大閱讀量,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新教材最大的改變就是拓展閱讀的量。整冊教材的 8個《語文園地》都有一篇《和大人一起讀》,兒童歌謠和故事童話各四篇“和大人一起讀”可以是家長、老師、哥哥、姐姐等,主要用孩子和大人一起讀書的學習方式,做好幼小銜接,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從而拓展閱讀量。作爲老師可以給孩子或家長列個閱讀清單,可以做個親子閱讀卡,讓孩子和家長一起完成。這個欄目的核心理念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家長陪伴孩子進行沒有壓力的閱讀。”

這些是我對本教材的認識,它更注重學生學習的情景性和趣味性,更加關注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保護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加大親自共讀的力度和作用;這同時對老師的要求也更高了。我會繼續學習新教材,用好新教材,提高自身的素質,提高教學水平。

教師讀書心得文章 篇5

回顧這一個月的教學工作,我心中經常反思,我應該做些什麼,做了些什麼,做好了些什麼?有了這些追問,使我的工作更有了意義。在全身心地投入教學工作中我感受到了工作中的壓力,也感受到工作帶來的快樂。這一個月來面對這羣只有七八歲的孩子,我的教學工作有了更特殊的體驗,這也是我今後教學工作中的一種寶貴的積累。回望本班,共有學生65名,大多數學生聰明伶俐、活潑可愛。但還有少部分學生行爲習慣尚未養成,主要表現在:學習自覺性差、書寫潦草,做題粗心。針對這種情況,我注重了學生行爲習慣的培養,從一點一滴嚴要求、勤檢查。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這種情況有所改善,我也獲得了點滴教學經驗:

1、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

學生由於年齡小,自控力差,紀律散亂。我從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入手,課上進行激勵教學,儘量鼓勵每一位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組織好學生的紀律。利用班會學習學校規章制度以及教會他們如何安全快樂生活的一些小常識,提醒學生做好上課準備工作,並且在課後注意觀察學生的行爲,根據學生的表現在學生中樹立榜樣。在日常學習中,時刻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逐漸養成認真聽課、認真作業、下課好好休息、講文明、講禮貌的好習慣。

2.重視識字教學

我最重視的是學生的識字教學,教材中安排兩個單元的識字課,但是縱觀整冊書,會發現識字教學無處不在,一年級語文教學就是一個教學生從不生們很快就記住這個難字了!二是引導學生在課外、在生活中主動識字。在校內,在家裏,在街道,在社區,不會到會的過程,這個過程只不過採取的方式不同。

在我近一個月的識字教學課上,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式進行課程:一是引導學生髮現識字方法、識字規律。對於要認的、特別是要寫的字,對於已學過的字,要引導學生在聯繫中、在比較中找到漢字的共同點,不斷髮現適合自己的識字方法,點點滴滴的發現積累起來,就會形成比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比方說換偏旁,加一加,猜一猜的識字方法,有趣而又高效。比方說,學“商”字時,我先猜一個謎語:一點一橫長,點撇在中央,大口張着口,小口戴帽裏面藏。我一邊書寫一邊說,學通過讀書、看報、看電視,看商標字、招牌字、廣告字只要見到漢字,就有識字的慾望,就自覺地識記。教師要經常給學生展示課外識字的機會、舞臺,讓學生不斷地交流自主識字的成果。堅持這樣引導,學生不僅增識許多漢字,而且在學習興趣、方法、習慣等方面收效良多。三是引導學生在閱讀、在運用中鞏固識字:兒童識字,認得快,忘得也快。因此,不斷復現是鞏固識字的重要方法。而把識的字放到語言環境中,鞏固的效果最好。教師一方面可以把需要識的字編成句子、兒歌、短文,讓學生閱讀,鼓勵學生組詞、寫句子,在讀和用中鞏固識字。

3、強化書寫訓練

在一年級寫字教學中,我認爲教師的示範對學生有着重要的作用,針對一年級的國小生善於模仿的特點,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是言傳與身教相結合。教師示範的內容包括坐姿、握筆、書寫動作、筆畫和結構等。最重要的是課堂示範,這是一種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在學生進行練習之前,教師首先當衆進行講解示範,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視覺形象,然後讓學生模仿書空筆順,然後描紅練習。對於有些難的生字要個別示範,在當衆示範以後,有些學生還是掌握不好正確的書寫要領,教師就得個別輔導,由於是面對面,學生對老師的示範,往往觀察的比較清楚,能較快地糾正自己的錯誤之處。儘管教師在課堂上採用了多種不同的示範方法,但學生們在作業中還是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在批改作業時,在原字的旁邊給以示範或修改,並要及時地總結,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

雖在以上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存在許多問題有待加強改進:

1. 在備課時,只注重了備教材卻忽略了備學生。

2. 教學過程中,缺乏創新意識。只顧滿足課堂,沒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3. 對學困生缺乏耐心,對他們要求過高,學生壓力來了,興趣沒了。

針對以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將在後半學期採取以下措施:

1. 以學生爲主,給他們創設輕鬆愉悅的學習環境,讓他們愛

學習,想學習。

2. 精心設計每一課,嘗試新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不斷進步。

3. 用愛心、耐心、細心去對待每位學困生。

以上是我這一個多月的一點收穫,但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我會在工作中不斷地努力,不斷地探索,尋求出更好的教學方法。

教師讀書心得文章 篇6

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知識就是力量,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我一直認爲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書,多學些知識是永遠不會錯的。在走上了三尺講臺之後,由於這職業的原因,我更加喜歡看書、看報,並逐漸對教育書刊有所涉獵,其中我最喜歡《國小語文教師》。

一本書刊或雜誌能夠成爲讀者的朋友,其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國小語文教師》就是我的摯友。我和它的相識其實很平淡無奇,當我初爲教師時,爲了走好以後事業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準備,其中有一項就是到校圖書室借閱書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學方法,而這些,我都通過《國小語文教師》獲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有人說:一本教育雜誌,也應當是一所學校,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切實、具體的可以給讀者以啓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務而《國小語文教師》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實用,可讀性強,內容實在,在推動教學改革、傳遞教學信息方面都有獨到之處。

如今,做爲一名國小語文教師,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國小語文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造性教學方案等都爲我們想到了。同時《國小語文教師》推出的大語文教育文摘,從大語文的角度,精選報刊精華,爲我們及時地提供了各方面的教育信息,也打開了我們的教育視野。此外,園丁故事、封面人物,不僅有吸引人的故事,閃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藝術,還讓我們認識和了解到像於永正、李吉林、支玉恆、徐根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

據瞭解,《國小語文教師》已走過20多個風風雨雨,滋潤了無數語文教師的茁壯成長,也爲許許多多的青年語文教師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橋樑,是培育教師成長的搖籃。她的風格十分樸素平實。務實、樸實、平實是其魅力的源泉。樸素、精緻、人文是其獨具的特點。她的園丁故事動人,教學點評中肯,教案設計新穎,教學隨筆精緻。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國小語文教改的衝鋒號。

在轟轟烈烈的教改之風中,《國小語文教師》宣揚對學生做爲人的尊重;宣揚對學生生命的喚醒與賞識;宣揚人格平等基礎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們用心靈感受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智慧開啓智慧。因此,每當我竭盡所能地傳授知識給學生卻看到學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時,我都能從《國小語文教師》中再次找尋到信心的起點;每當遇到教學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識時,《國小語文教師》爲我解決了燃眉之急;每當我想在教學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時,都是《國小語文教師》爲我導航,讓我有所創想,尋到教學的亮點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一直堅信多讀一些好書,一定會有許多意外收穫,在這人生的黃金時間,我想我會一如繼往地多讀好書,在書的海洋中揚帆遠航。同時我想《國小語文教師》也一定將與我攜手同行,共同成長,共創未來!

教師讀書心得文章 篇7

人說:讀書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使人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養性靈。因爲書中有着廣闊的世界,書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雖然滄海桑田,物換星移,但書籍永遠是新的。這句話說得一點也不假,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就是一次與大師的對話,與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難得的精神之旅,同時也會讓人收穫非淺。範梅南先生說,機智是“智慧的化身”。因此,教師要做到“機智”地處理教學中的偶發事件,必須具備諸多素質和條件。我以爲,以下幾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要有一顆熱愛學生的心,涵養師愛,以情促教。育人之道,愛心爲先。中國臺灣教育家高震東說:“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如果教育未能觸及人的靈魂,爲能喚起人的靈魂深處的變革,它就不成其爲教育。要實現真正意義的教育,愛幾乎是惟一的力量。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在什麼條件下知識才能觸動學生個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爲一個人所珍視的智力財富和道德財富呢?只有在這樣的財富下——用形象的話來說,就是在知識的活的身體裏要有情感的血液在暢流。”記得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給怎樣的老師來培育,你自己就做這樣的老師吧!懷着愛與悲憫,我們不放棄,絕不放棄。讓我們專著的神情告訴所有人,我們沒有放棄。”從這些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愛心去開啓學生心靈的窗戶,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成爲他們的良師益友的重要性。其實後進生同優秀生一樣他們都是祖國的希望。對於那些尚未開放的花朵,我們就應該傾注更多的耐心,傾注更多的溫暖,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他們,百花齊放才能迎來滿園的春色!

其次,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人格,嚴慈相濟。教師要“目中有人”切實關懷每個學生,開發每個學生的潛能,爲每個學生的成才提供機會。人性中最寶貴的是受到別人的尊重和賞識,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體驗人生的價值,並提升這種價值,這纔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讓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樹,把綠陰覆蓋在他們身上;讓體罰和變相體罰遠離文明的場所。當然,作爲教書育人者,也不能對學生的不良現象放任自流,寬嚴有度纔是愛,做到嚴慈相濟。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維,開拓眼界、拓寬思路。機智地處理課堂教學中的偶發事件,實質就是或因勢利導,或拋磚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話題轉移,擺脫眼前的窘境。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有敏捷的求異思維、發散思維,才能左右逢源,化險爲夷。讓學生靈動的思維火花不斷迸發,充分享受學習的樂趣,是富有實踐智慧教師的明智之舉。

讀書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師更要把讀書當成生活的一部分並學以致用,時時用全新的教學理念來支撐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

教師讀書心得文章 篇8

書,一道彩虹。既明亮,又多彩。讀書,如涓涓清流沁人心脾,又似熊熊烈火促我激情。讀完書,帶給我更多的思考:

教師的教學技能對於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作爲一名年輕教師還需不斷學習,潛心鑽研,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對有效的教學而言,學科的課程並非是包羅萬象的百科全書,所以教師要做的是不僅要了解起學科課程,而且要能夠將知識傳達給學生,因爲傳達知識的能力絕非簡單地瞭解知識,這就是爲什麼許多大學教授儘管在自己所從事的領域裏才華橫溢、知識淵博,但教起學生來卻捉襟見肘,條理紊亂而詞不達意。所以掌握教學技能對一個教師來說便成爲關鍵所在。故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年齡、教學目標以及其他因素的差異性來完成教學任務:激勵學生、管理課堂紀律、評估先前知識、有效地表達觀點、考慮學習者的各種特性、評估學習結果,以及複習相關內容等,許多事實證明了這些任務完成的多寡,直接決定了教學質量的好壞,亦即決定了“好”與“壞”的關鍵。

人們常說:“要讓學生得到一杯水,教師先得有一桶水。”而這桶水永遠都裝滿鮮活可口的聖水。我崇拜竇桂梅老師,記得在一書中曾寫道竇老師在平時工作之餘大量閱讀有關教育的書籍,並做好讀書筆記,幾年來記的筆記有10萬之多,多篇發表。正是在她不斷的學習、符號學中,自身修養日益提高,才能在工作中高瞻遠矚地指導實踐。

這使我想起了宋代學者朱熹的一句詩“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這源頭活水不正是我們發展提高的最關鍵所在嗎?“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其樂無窮;得大道恩師而學之,樂在其中。”我們青年教師是二十一世紀教壇的主力,繼往開來是我們使命。用我們的不懈的追求、堅定的信念、永恆的執着去不斷學習、探索教育教學的規律,才能實現我們的遠大理想,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纔會無愧於自己的一生。

我們不僅僅要學習教育方面的知識,在知識爆炸的今天,我們要掌握的東西太多了,如英語、計算機等等。樂在學中,樂在超越自我之中。

教師讀書心得文章 篇9

作爲一名剛剛畢業不到兩年的英語教師,無論是教學經驗還是專業水平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讀書既能夠提升個人的修養,也能促進一名英語教師各方面的發展。對於我們教師而言,想要讓自我的學生變得優秀,首先就要讓自我變得更優秀!但是,我感覺自我有太多不足的方面。因此,我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而又不明白從何學起。自從加入名師工作室之後,感覺有一盞明燈指引這我並且讓我在教師道路上有了前進的方向。爲了讓自我成爲一名更合格甚至優秀的教師,我利用將近一個月的寒假時間來給自我衝電,我看了一些關於《新教育》、《新課程標準》和《給教師的推薦》等書籍,但是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給教師的推薦》這本書,我從中受益匪淺。

《給教師的推薦》是一本十分好的指導教育理論和實踐的書籍,雖然不是什麼很有名的書,但是它給了我極大的啓發和深深的感觸。書中給教師提出了一百條推薦,並且每一條推薦都談到一個老師經常會遇到的問題,與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典型事例相結合,加上精闢的理論分析,我自我法子內心的覺得這是一本對於一名想要進步教師的好書。比如,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讓我從中真的學到很多,雖未親身經歷,但卻受益匪淺。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推薦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我的教育素養,就務必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教師就應要不斷培養自我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羣書,要能在書本面前靜下心來,善於對書本中的資料深入地思考。“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應有一桶水。”這句話發人深省,讓我從本質上領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祕。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盡的時候。比如,上課的時候,一個優秀的老師不只是有課本上的知識,肚子裏還就應裝有其他的知識。這樣,即使不喜歡英語的學生也會因爲喜歡你而喜歡上英語。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我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遊刃有餘,這就需要持之以恆地,讀書,讀那些教育專著,從而不斷地補充自我知識的儲備能量,使自我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

在現實生活中,我瞭解到許多老師經過多年的教學,認爲自我對所教資料已爛熟於心,沒必要再認真努力地學什麼新東西。我是很不認同有這種想法的老師。首先,我覺得一名老師知識越豐富,講起課來資料就越生動搞笑,而學生的思維也就越容易跟上老師;其次,隨着信息時代的不斷進步,知識是需要時時更新的,老的東西總會被淘汰的;最後但不只是只有這一點,就是教師在不斷學習和親身體驗學習過程的同時才能更加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在制定學習計劃,實施教學過程中才能更容易做出與學生實際的相貼合的對策。總之,教師永遠沒有理由停止學習或放鬆學習,而學習就正是在不斷的閱讀中實現。

一個人只有不停地讀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裏汲取更多的營養,才能不斷地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才能讓我們擺脫“坐吃山空”、“無物可教”“書到用時方恨少”的尷尬境地!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透過《給教師的推薦》這本書,我們教師,尤其是年輕的教師更要堅持不懈地讀書,讀教育名家的書,吸納各家思想之所長,爲自我的教育教學工作服務,提高自我的教育教學水平而努力。

教師讀書心得文章 篇10

暑假我有幸拜讀了全國著名特級教師王崧舟撰寫的《王崧舟詩意語文教育》,如縷縷春風拂面,又似涓涓細流澆灌我那乾涸的心田,給我送來了夏日裏的絲絲清涼。

在這部《詩意語文教育》中,集中了王老師近幾年對詩意語文的一個不斷理解和生成的文字軌跡,是他參與各種大型的、專題的語文教學觀摩活動、培訓活動的講座和報告.雖未親臨現場,但我能夠深切地感悟從王老師內心深處流淌出來的對於詩意語文的解讀和修行,令我對詩意語文有了滋心的感受,對我平常那近乎麻木的課堂教學有了更大的觸動。

書中王老師精闢而形象地向我們詮釋了什麼是詩意語文,那是對語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種追尋,是對語文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種深刻自覺和迴歸。一切優秀的語文教學,是詩意的語文;一切風格鮮明的語文教學,無論樸素還是絢爛、無論激情澎湃還是理趣盎然、無論散發着平民氣息還是充滿了貴族氣質,只要它是自由對話的、喚醒意會的、精神契合的、追尋幸福的、實現自我的、充滿智慧的,那就是詩意語文。

回想自己平時的課堂教學,真是愧對學生,愧對自己。上課時,即興發揮,腳踩西瓜皮,滑到哪兒算哪兒;課後的反思策略也只做表面功夫。不思進取,得過且過。其實我也挺討厭這樣的自己,曾經的雄心壯志,曾經的理想抱負,都已不在。而這次讀了《王崧舟詩意語文教育》,又激發了我靈魂深處的那份感動,那份純真。作爲一名語文老師,上好語文課,是自己的本職工作。王老師告訴我們,一堂好的語文課,在課堂上教師要徹底放鬆,全然進入課堂中的每一個環節,和學生情情相融、心心相印,要徹底打開自己的生命,讓生命中的每一個細胞、每一寸肌膚去感受、去觸摸、去體認課堂中的每一個當下,他會不時地產生高峯體驗,他會在課堂上率性而爲,和學生一起歡笑、一起流淚、一起沉思、一起震撼。

在書中我學到好多王老師的“獨門祕訣”,要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平時要修煉絕招。比如第一招叫“實錄還原法”。把課堂教學實錄還原成教學設計,然後再還原成教學理論;把理論再還原成設計,把設計再還原成實錄,這樣一個來回還原的過程,可以很好地修煉自己的教學思想,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第二招叫“情境填空法”。在聽課或看人家的優秀實錄時,看到關鍵時刻,要定格打住,進行情境填空,看看自己會有什麼反應,如果自己處理會有什麼“課像”生成,然後通過比較,這樣你的機智、通變與智慧就煉出來了。第三招叫“微格解剖法”。在教學中要研究候課,研究導入,研究提問,研究範讀,研究導讀,研究討論對話傾聽訓練結課拓展,研究很多微格,這裏面大有學問。如針對學生的朗讀,可以選擇許多角度研究,如朗讀狀態、朗讀方法、朗讀質量、朗讀內容、思維方式、情感體驗、現場氛圍、思想認知、文化背景、學習要求、動態變化等等。在書中這樣的“獨門祕訣”還有很多,有機會大家都可以去好好欣賞學習。

我真的是受益匪淺!

教師讀書心得文章 篇11

《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裏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羣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同樣讓我這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

透過安利柯的描述,我瞭解到什麼樣的師愛才最讓學生感到溫暖,把學生當親人的老師。當安利柯的先生說道:"你們以外,我沒有別的家屬在世界上,除了你們,我沒有可愛的人!你們是我的兒子,我愛你們,請你們也歡喜我!我一個都不願責罰你們,請將你們的真心給我看看!請你們全班成爲一家,給我慰藉,給我榮耀!"先生的這些話,讓所有的學生都信服與他。雖然我無法做到這位先生的如此坦誠,但想想,我是否用平等的目光看待所有的學生了。兩個學生同時犯了錯誤,有時,我會憑我直覺判斷,然後毫不留情的批評那個我心目中的差生。卻不知,受了一肚子委屈的學生在暗自垂淚,也許在他們的眼裏,我不再是個好老師。寬容和尊重學生,"只要你們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我絕不會責怪你們",這是安利柯的先生們給的我另一個啓示。無論是表揚還是批評學生,我們的目的是教育學生,只要目的達到,又何必在意學生是否接受了懲罰。

讀《愛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愛是一種感受,是一種信仰,是一種追求,是無法用準確的文字形容愛的定義,但是我知道,擁有愛的人,付出愛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實而無憾的。同樣,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應是發自肺腑的愛,這種愛的表達既是無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當我們把愛心自然而然地獻給學生時,學生會不僅把我們當教師,更會把我們當作朋友,兄弟,父母。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是無從談起,感情當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須充滿感情。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的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

總之,愛的教育是治療心靈創傷的良藥,是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被愛的人才懂得去愛人,愛給人力量,給人溫馨,也給人美麗的心靈和情感。讓孩子們心中擁有愛,很多問題都可能在愛的暖流裏溶解。書中給我的啓示是,做一個溫柔的嚴師,用充滿愛意的語言來嚴格要求我們的學生。

教師讀書心得文章 篇12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它講述了一位傳奇女子的一生。令許多人驚訝的是,正是這位傳奇女子,用她的一生塑造了她那不平凡的一生。相信這位女子大家多半曉得,她叫海倫·凱勒。海倫·凱勒於1880年6月27日出生在美國南部拉巴馬州一個叫做塔斯甘比亞的小城鎮裏。正當海倫一家人過着幸福快樂的日子時,一場大病奪走了她的視覺和聽力,在她的腦海、心裏永遠停留在19個月,她開始變得任性,不顧及她的親人。這時,安妮·沙莉文來了,她成爲了海倫的老師,是她改變了海倫,讓她變得懂事了,她學會了拼寫。最終,海倫考上了中學、大學,成爲了一位有名的作家,寫下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世界名著。雖然她一直處在在無聲無息的世界裏,但是她卻譜寫了一首輝煌的人生之歌。

對於失明,大多數人覺得是世界上的痛苦。可是,海倫卻並不在意,在整個黑暗又寂靜的世界裏,她靠着對理想的追求,和拿破化並列成爲19世紀的世界名人。

我們要學習海倫·凱勒,學習她追求夢想的信念。“興我中華,強我中華”是每個中國人的夢想,中國已翻去了百年屈辱的歷史。我們的國力日益強大,人民安居樂業,生活蒸蒸日上,我們有強大的國防力量,我們上天入海……我們已經屹立在世界東方。但我們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些差距。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爲縮小這個差距貢獻出自已的一份力量。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我們承載着祖國的未來,所以從現在起,我們要爲夢想的實現而奮鬥。

教師讀書心得文章 篇13

爲鼓勵教師們學會利用暑期多讀書、讀好書,幫助老師養成樂於讀書、善於讀書的習慣,本報推出首屆“全國教師暑期閱讀隨筆大賽”。此次活動將通過徵集優秀讀書感悟和閱讀心得的方式,旨在推動教師形成“以閱讀的方式歡度暑假”的理念,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幫助教師在閱讀中提高自己、豐富人生。平日忙碌着教學工作,我們也許無暇讀書,那麼就用暑假進行一次快意的充電吧。捧起一本好書,在清新的早晨,或慵懶的午後,心無旁騖地走進書香的世界,假期會因讀書而平添色彩,生活因讀書變得更有意義。說說感動您的教育名著,寫寫您認爲堪稱經典的人文圖書,寄給中國教育報《讀書週刊》,您既參加了我們舉辦的徵文大賽,也與全國1000多萬教師分享了閱讀的快樂和思想的力量。爲進一步貫徹落實湖田鎮“讀書、治學、育人”工程,強化“專業閱讀就是最好的備課”教學理念,豐富教師暑假生活,培養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確保教師過一個快樂、有意義的暑假,我校決定於7月5日——8月25日期間組織時期讀書沙龍活動。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動主題:“沐淡淡書香,度溫馨假日”

二、活動形式:個人閱讀與集中論壇相結合

三、具體安排及要求:

1、所有一線教學人員必須全部參與到該活動中來,並根據中心學校統一規定書目,結合自身實際,選擇適合自己的進行閱讀,並將自己所選書目以郵件的形式發至yyhppwan@_,截止時間爲7月6日上午12:00之前。

2、閱讀過程中,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在閱讀的同時,寫出閱讀心得,字數在5000字以上,學校將在開學後第一週組織優秀讀書筆記評選活動。讀書筆記不允許使用電子稿,不得打印,統一用稿紙手寫,嚴禁下載抄襲。8月25日前上交學校教務處。

3、根據中心學校統一安排,暑假期間我校將組織二次專題讀書論壇活動,具體安排如下:

第一次:7月26日上午8:00,在學校會議室進行,參加人員有:宋麗君、張學娟、苗清秀、張寶、鄭金菊、董波、李海梅、趙輝、於恆、劉霖妍、嶽微、李麗、張娟、王環、李燕、朱旭,每人發言時間不少於10分鐘,儘量做到脫稿發言。

第二次:8月25日上午8:00,在學校實驗室進行,全體一線教學人員全部參加。採取隨機抽鬮的形式確定發言人員,發言時間不少於10分鐘。

4、爲確保論壇活動的實效,原則上不允許請假,如有特殊情況無法參加,至少提前一天找校長請假。

5、學校將根據教師論壇、讀書筆記情況對教師假期讀書情況進行總結評價,並將結果作爲第三批學習型家庭、學習型教師評選的重要依據。

1.《給教師的建議》 蘇霍姆林斯基 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已學習的教師不需再讀了。)

2.《陶行知教育文集》 陶行知 江蘇教育出版社

3.《當代德育新理論從書(情感德育論等8本)》 朱小蔓主編,人民教育出版社 4.《新教育之夢》 朱永新 人民教育出版社5. 《論語譯註》 楊伯峻譯註中華書局1980年版

6. 《愛心與教育》 李鎮西 四川少兒出版社1998年版

7.“四書五經”等國學精粹

二、選讀書目

1《素質教育觀念學習提要》 教育部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

2.《教育的智慧與真情》 肖川著 嶽麓書社

3.《教育的55個細節》 (美)克拉克著 電子工業出版社

4.《與名師爲友》 人民教育編輯部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5.《我的教育理想》 朱永新著 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6.《堅守講臺》 商友敬著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7.《我的教育苦旅/大夏書系》 高萬祥著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8.《新課程課堂行爲的變化》 傅道春著 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9.《反思教育習慣》 閆玉雙等主編 同心出版社

10.《創造力危機:中國教育現狀反思》 上官子木著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1.《教師——與新課程共成長》 肖川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12.《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30位優秀教師的案例》 張萬祥 萬瑋著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3.《不跪着教書》 吳非著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4.《世界上最受歡迎的9種教育方法》 劉暢著 海潮出版社

15.《教育智慧從哪裏來——點評100個教育案例(國小)》 王曉春著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6.《做一個書生校長》 程紅兵著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年僅23歲的蘇靜老師,在青島市新教師比武課中,她輕取一等獎第一名,展示了“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獨特素養與潛在能力。探因: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在校讀書時,蘇靜老師連任了五年文學社社長,同時擔任青島市中學生記者團團長。中師二年級時,參加了山東大學古代藝術專業的全國高等自學考試,並且對古典詩詞創作、古代建築藝術、甲骨文、音樂學等古代文化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三年參加12科考試,都是一次性通過,而且門門成績優秀。在大學專科學校一年級就讀時,蘇靜老師成爲惟一的雙專學歷生。

看着他們輝煌的過去,不禁覺得自己如此渺小,但這不是最終的目的。優秀的他們取得成功後仍在努力,那麼渺小的我怎麼還有唉聲嘆氣的時間呢。那麼從現在開始積跬步、積小流吧。

好書確實是一味心靈良藥,它會教會我們,面對生存、發展的問題,面對人生的困難挑戰,將幫助我們仰頭挺胸走出心靈困境。

最後希望大家能夠養成好讀書,讀好書的好習慣,能寫出精美、感人、意義深刻的文章來。

教師讀書心得文章 篇14

最近翻閱了翻譯的《國小英語教師教學指南》一書,閱讀這本書使我瞭解了一些國小英語的教學原則和外語教學的各種流派。它可以使我的教學理念更加清晰,可以爲我日常的英語教學找到切實的理論依據。對我們國小英語教師來說,是一本指導性很強的書。

這本書的內容大概可以分爲五部分。旨在促進中國小英語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它從教授的對象,教學方法與語言技能,資源世界,教師的管理技能以及教師的個人與專業發展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分析和歸納,同時也提供了大量鮮活的有效指導課堂教學實踐的教學案例。這樣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書,對於我們廣大的一線教師來說,是我們最推崇和喜愛的,也是一本使我們受益匪淺的好書。

《國小英語教師教學指南》的第三部分資源世界,給我們介紹了各種最新的英語教學資源以及選擇教學資源的原則。對歌曲、韻律詩、遊戲、故事等教學進行了專門的論述,並詳細介紹了在英語教學中怎樣使用新技術。而我對其中的歌曲、韻律詩這一方面最感興趣。因爲在平時的教學中,對於這一方面,我自己也做了許多的嘗試。

學生們喜歡歌曲和韻律詩,強烈的節奏感,押韻的字詞,琅琅上口。也是平時教學中最常見、運用最廣、操作最簡單的一種課堂輔助形式。

如在上課起始階段,爲了調節情緒,營造氛圍,我會穿插地給孩子們播放節奏感強、朗朗上口的兒歌,他們會更加興奮。

在英語教學中,有時感到記憶單詞很難或句型難以掌握,我們可以根據需要,自己進行創造,自編兒歌,利用兒歌來刺激學生的大腦興奮點,對鞏固記憶有一定效果。

當然歌曲和韻律詩運用不僅僅侷限於課堂,它還可以進行課外拓展的運用。我不僅在課上讓學生使用歌曲和韻律詩,還鼓勵學生在課後多編、多說、多演,體驗英語學習就在生活中。

我常常能聽到學生念着課上的歌曲和韻律詩歡快奔出課堂,看到孩子們在課間用自編的歌曲和韻律詩開心地做遊戲。這就是歌曲和韻律詩具有濃郁的趣味性和極強的魅力,恰當地使用它,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突破教學難點,而且可以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

教師讀書心得文章 篇15

句型是根據句子的結構、特點和意義從大量的句子中抽象、概括出來的語言的一般表現形式。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心理特點和教學實際,運用建構主義教學思想設計教學活動,有利於句型教學目標的高度達成,應當把握以下四個基本途徑。

一、創設真實情景,加強意義理解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把創設情境看做是“意義建構”的必要前提。在國小英語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和其他直觀教學手段,創設有利於學習者建構意義的情景,加強對句型的感知與理解。例如,爲了教學生“行爲動詞一般現在時態的一般疑問句式及其肯定和否定回答方式”,一位教師在教室前的黑板上方懸掛了一個氣球,邀請一個男生和一個女生進行觸摸氣球的競賽,併發出“Jump high and touch the balloon”的指令。男生跳得高,碰到了氣球;女生則沒有觸摸到氣球。這時,教師很自然地指着男生問其他學生:Does he iump high?學生回答:Yes,he does,再指着女生問:Does she jump high?教師得到的回答自然是No,she doesn’t,這樣。學生就在這個真實的情景中自然地理解了該句型的意義。

二、設計舊知鋪墊。巧妙呈現新知

在國小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把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作爲獲取新知識的基礎,通過提示新、舊句型之間的聯繫,幫助學生建構當前所學句型的意義。例如,在教學《牛津國小英語2B》(譯林版,下同)第三單元“What can you see?”時,有一位教師首先與學生進行已經學過的“Can you…?”會話,然後通過多媒體出示一個停車場的夜景圖。隨着一束模擬探照燈的光束移向不同的車輛,教師逐個說:A car.I can see a car.A see a bus.A jeep.I can see…然後,將光束聚焦在一輛小汽車上,問學生:What can you see?引導學生答:Ican see a car.這種從舊知引人人手,通過鋪墊性操練,引導學生自然地感知並理解新句型,學生會學得輕鬆、活潑。

三、強調意義聯繫。實現知識遷移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爲,學習不是簡單的信息積累,更重要的是包含新舊知識經驗的衝突。以及由此而引發的認知結構的重組。“聯繫”與“思考”是意義構建的關鍵。國小英語句型教學應培養學生通過對知識的主動探索和發現來建構所學知識的意義。

《牛津國小英語》教材的編寫採用循環式編排方式。以時間表達的句型爲例,這套教材在3B、4A、5B的教材中先後三次在相關單元安排了時間表達的不同句型,體現了“循序漸進、逐步擴展、綜合復現”的原則。有一位教師在教學5B第七單元“A busy day時安排了4個教學步驟:1 教師出示教具鍾。T:What’s the time?(舊知)S1:It’s three o’clock,(舊知)2 教師將時間撥到3:30。T:What time is it?(新知)S2:It’s three thirty,(舊知)3 學習新句型後,教師讓學生向教師提問。S3:What time is it?(剛學的新知)T:n’s halfpast three,(新知)4 教師出示新舊句型,讓學生讀一讀,比一比,想一想,說一說。

這種根據教材內容的編排特點,幫助學生實現由舊知向新知的遷移的教學方法,既突出了知識的連貫性和整體性的教學,從客觀上降低了學生理解新知的難度,又有利於學生循序漸進地建構新知。

四、提倡協作交流。體現真實交際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爲,理想的學習環境應當包括情境、協作、交流和意義建構四個部分。其中,協作應該貫穿於整個學習活動過程中。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習者的想法都爲整個學習羣體所共享。交流是協作過程中最基本的方式,而真實交流的活動又是學習環境的重要的特徵。有一位教師在教學5B第五單元時,在句型教學的最後環節設計了“認識新朋友”的任務。教師出示朋友Tom的照片,要求學生分組討論如何利用所學的新句型“Does he?”來了解Tom的情況,並把問題記錄下來,派代表向老師提問,以獲取Tom的相關信息。交流時,學生紛紛發言:Does he live in London?Does he studyChinese,9 Does hertln fast,9 Does he swim well?…在這個存在信息差的交際任務中,學生相互協作,通過交流建構起了有關Tom的信息資料,既熟練鞏固了所學句型,又在真實的交際活動中獲得了成功的喜悅感,增添了學習信心和興趣。

任何一門課程的教學目標都不是唯一的,但是,任何課程都有一個基本目標。那麼國小英語教育的基本目標是什麼?《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對此作了一個明確的回答,這就是“學生的發展是英語課程的出發點和歸宿”。這裏,“學生的發展”的內涵是豐富的,但是決不能被泛化而失去其最基本的學科特徵。它應當主要地是指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發展。

在一個以英語作爲外語教育的國度裏,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發展的主要途徑還是靠課堂。這就給我們的國小英語教師提出了一個問題,即如何通過課堂教學來促進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的發展。

對於這個問題,許多國小英語教師一直在實踐中艱苦探索,努力在實踐中做出了一些改進,也或多或少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從總體來看,這個問題並沒有得到令人滿意的解決。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的教學研究只是試圖不斷調整我們那些不恰當的教學行爲,而並沒有真正觸及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靈魂,即沒有真正解決制約英語教育發展的理論與理念的問題。

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進程中,建構主義教學思想猶如一縷春風,向我們撲面而來。源於西方哲學思想又被認知心理學所廣泛應用的建構主義,其基本原理一經應用於課堂教學。就產生了奇蹟般的效果,建構主義教學思想也因此應運而生。

與西方以往外語教學法各種流派不同的是,建構主義教學思想不僅突出強調了“以人爲本”和“促進人的發展”的思想——這與我們的新課程改革在本質上是完全一致的——更重要的是,它是有其堅實的哲學基礎的。

辯證唯物論認爲,世界是普遍聯繫的;建構主義教學思想則認爲。任何學科知識都是具有聯繫性的,真正的語言能力是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而不是孤立的、機械的、僵死的應答操練。離開具體情境的語句是沒有任何確定性意義的,

辨證唯物論認爲,物質世界的發展總是有條件的;建構主義教學思想則認爲,語言知識的建構不僅需要激發學生已有的語言知識儲備和經驗積累,而且需要創設、呈現新的語言現象的具體情境。讓學生在真實的或模擬的情境中去體悟新的語言現象及其語義和用法。

辯證唯物論認爲,物質運動總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從低級向高級不斷髮展的:建構主義教學思想則認爲,學生的語言知識和語言能力的建構和發展過程是必須循序漸進的。

辯證唯物論認爲,人對世界的認識是需要發揮主觀能動作用的;建構主義教學思想則認爲,學生的知識與能力的獲得過程是需要學生這個學習主體去主動探究和親歷體驗的,而不能是被動接受的。

世界上沒有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建構主義教學思想對於促進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發展也不可能是萬能的。然而,在我們研究了《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所倡導的六大理念時,競發現這六大理念無不與建構主義教學思想相關聯!這決不是一個巧合!如此說來,在我們苦思冥想如何通過改善課堂教學來促進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的發展這個問題時,我們是否應該從建構主義教學思想中得到一些啓示呢?

課外活動是教學的一種輔助組織形式,是課堂教學的集成和深入。因此,有效的佈置這類作業,有助於教學質量的提高。根據課外活動及英語學科的特點,佈置此類作業有以下幾種形式。

(1) 英語歌曲

唱歌能陶冶人的情操,優美的旋律能帶給人歡樂,絕大數學生喜歡唱歌。經典的英文老歌“Edelweiss”,家喻戶曉的影視名曲“My heart will go on”無不令人陶醉,而最受學生歡迎的要數流行歌曲了,S.H.E, F4一首首好聽的英語歌曲,使他們感覺新鮮、刺激。因此,學生常常使積極主動地去聽去學,自己自覺地練。所以佈置這樣的作業時要允許學生自由選擇,選擇了自己感興趣的英文歌曲,他們便經常唱,反覆唱。這樣,他們能在體驗音樂美感的同時,不自覺地複習或學習一些單詞、句型,從而提高了他們的記憶能力和英語學習的興趣。爲了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我們可舉辦英文歌曲演唱會,讓學生登臺演出,體驗成功的喜悅,參與的樂趣。

(2) 英語競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面向全體學生,充分發揮不同學生的長處組織各種競賽,這又是課外活動型作業的一種形式。組織此項活動可以以年級爲單位,形式有英語書法比賽、聽力比賽、演講比賽、猜詞比賽、智力問答、腦筋急轉彎等等。因此此類作業形式生動有趣,學生會以極大的熱情積極準備,教師應組織評爲認真評定,評出集體獎和個人獎,對學生的成績予以表彰。此項活動可以發展學生的智力和個性,展現他們的才華。

(3) 英語角

爲了給學生創造英語語言環境,我們還可以給學生布置這樣的作業,即每週參加英語角活動。在學校文化氛圍較濃厚的走廊花架處設立“英語角”的活動場所,在其入口的醒目位置豎立“Welcome To Our English Conner”等標牌。這樣的佈置立刻使學生感受到一種說英語的氛圍,給學生創立了一個仿真的口語交際與應用環境。有時侯還可以根據需要和條件邀請外籍教師來校參觀與英語角的活動。學生可以在英語角大聲背誦課文中的小詩、繞口令、兒歌;或根據老師確定的主題小組交談或是進行辯論賽。還可用英語與老師和同學自由地交流思想,交流學習。英語角的活動使學生在語言運用中不知不覺地獲得了英語知識和技能,口語交際能力大大提高了。這種語言環境的營造可使學生體會到學英語有趣,學英語有用,英語容易學。

(4) 聽英語廣播,看櫻花雨電視節目

課本的知識再多也是有限的,而我們的周圍英語無處不在,電視裏有豐富多彩的英語節目,CCTV Channel 5的球賽轉播,CCTV Channel 6 週二的原聲影院,引人入勝的Discovery, 與中學生同步的Outlook, 還有收音機裏的英語新聞,只要我們稍加布置和引導,這些英語就會展現在學生們的面前。因爲學生感興趣,所以這是一類不用監督也一定會出色完成的作業形式。

(5) 英語表演

爲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我們還可以佈置英語表演型作業。可讓學生自編、自演,也可以讓學生把一些經典的課本劇搬上舞臺,如學生們熟悉的童話劇《灰姑娘》《白雪公主》,還有著名作家的文學作品,《項鍊》《麥琪的禮物》等。學生在這項活動中自己設計臺詞、表演、動作、服裝、道具、舞臺背景、燈光等,使他們各方面的才華得到充分的展示。

總之,多種形式的課外活動型作業,貼近自然、貼近生活、貼近社會,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課堂教學的不足,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是整個英語教學過程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與英語課堂教學密切有關,是實現英語教學目的的重要途徑之一。它保護了學生的好奇心,培養了他們的自主性和創新意識,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近年來,爲推進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培養,中學英語語篇教學越來越受到英語教學專家和一線教師的關注。如何將建構主義教學思想應用於中學英語語篇教學?我做了如下思考與嘗試。

一、What?——在語篇教學中我們應該建構什麼?

在當前的語篇教學中,我們往往把注意力過多放在新單詞、新句式的教授上,一節課常常顧此失彼。教學目標不能達成。我在進行語篇教學的過程中,比較關注對學生學習策略的引導。譬如,在引入一篇對話或短文時,教學生抓住全文的關鍵信息:如果採用聽的方式,我會教給學生速記的方法;如果採用閱讀的形式,我會關注學生掃讀的技巧。在引導學生學習一篇文章的過程中,我會注意引導學生學會根據上下文去猜測某些新單詞的意義。而在對一篇對話或短文進行歸納總結的時候,引導學生學會抓住關鍵詞作爲提示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我認爲,在語篇教學過程中,我們爲學生解決的,應該不僅僅是語言知識的積累,更重要的是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習習慣的養成,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會讓孩子們獲益終生。

二、Where?——我們的語篇教學應該建構在哪裏?

在語篇教學過程中,我常採用這樣三個環節:1 導——設置話題,着力於激活與本語篇相關的背景知識,爲學生提供建構的基礎與可能,同時進行新單詞新句式的適當鋪墊(鋪墊那些會對語篇學習形成較大障礙的內容);2 聽/讀——根據技能訓練的不同要求,以聽或讀的方式爲學生提供能夠獨立接觸語篇的機會,讓學生對語篇獲得一個整體的、自己的感知。在此基礎上,對文本進行進一步的處理,引導學生藉助對文本的聽或讀獲得信息、整理信息、轉述信息,同時不斷驗證老師提供的學習策略或學習方法,使之逐步成爲學生自己的學習經驗;3 練——設置任務型的語言活動,以交流互動、有效合作等方式爲學生提供語言建構的情境和機會,促進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養成。

三、Who?——在語篇教學中應該建構的是誰?

在語篇教學的推進過程中。需要建構的,不僅僅是學生,更需要教師的主動建構。

首先,教師新的角色意識的轉換。在語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應該是教會學生語篇的人,更應該是引導學生經歷語篇學習過程的組織者、促進者。只有教師完成這種角色的轉換,才能在語篇教學中思考:在學習該語篇之前。學生已經具備了什麼?還需要通過學習獲得什麼?在此過程中我可以爲他們做些什麼?學生還需要哪些資源?他們有多少自主學習的空間?等等。經歷了這樣的思考,我們的語篇教學纔會真正注重學生英語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只有這種解讀和理解才能使得我們對教材的使用成爲建立在每一個不同教師原有教學經驗之上的內化和建構,才能真正用出“精彩”。

教師讀書心得文章 篇16

一、客觀現狀(主觀上,時間上,內容上,思想上,方法上)

二、教師爲什麼要讀書?

(一)人吸收精神食糧的需要:讀一本好書,就是在與古今中外的智者進行心靈的交流與對話。他們的學識、思想、精神、品格等人生收穫會對你起到陶冶

、感染、提升、豐富等受益無窮的作用。

(二)職業特點的需要:要想給予學生一碗水,自身有一桶水已然不足,必須有長流水。

(三)時代發展的需要:當今爲知識經濟時代,終身學習成爲了必然。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四)讀書三明:一明志,二明禮,三明心。

三、教師應怎樣讀書?

(一)興趣方面,理性地思考讀書的重要意義和讀書的緊迫感,有意識地培養讀書慾望,提高自身的讀書興趣和主動性。

(二)內容方面,古今通讀,厚今薄古。專博俱修,專精博覽。

(三)時間方面,利用不同的時間段,來安排不同的讀書內容。

(四)需要方面,讀出思想碰撞的火花。讀書爲仰望星空,思考爲腳踏實地,學以致用,讓讀書成爲自身成長的重要手段。(學習,反思,創新,發展)。不膜拜,用審視和思考的目光來讀書。逐漸完善並形成自我的思想體系。

(五)機制方面,內力自讀爲主,外力勸學爲輔;自我反思爲主,互相交流爲輔;現代手段爲主,筆記資料爲輔。

四、學校應爲教師讀書創造怎樣的條件?

(一)合理規劃和安排時間,組織教師讀書活動。

(二)創造教師讀書和展示條件,促進教師讀書活動的深入開展。如每學期向教師推薦或購置一本教育專著,鼓勵教師訂閱教育專業雜誌和書籍,配備相應的現代技術設備,組織教師讀書沙龍活動,設立學校師生讀書網頁,評比教師讀書明星、讀書論文,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各級讀書徵文或論文評比活動等。

五、教師專業素養類閱讀書目推薦。

一類是“教育理性與智慧類”,包括經典和教育新理論類著作。如我們所知的、也是教育權威人士推薦的“教師專業素養基本書架”書籍:《陶行知教育名篇》,《杜威教育名篇》,《國際教育新理念》,《賞識你的學生》,《給教師的建議》,《和教師的談話》,《教學教育過程最優化》,,《論教學過程最優化》,《論國小教學》,學校無分數教育三步曲:《孩子們!你們好!》、《孩子們!祝你們一路平安!》、《孩子們!你們生活得怎樣!》,《教育漫話》,《再論教育目的》,《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的使命》,《教育——財富蘊藏其中》,《蒙臺梭利方法》,《多元智能(修訂版)》等,都是對人類教育產生過重大影響的圖書。作爲教師,不讀這些書就說明還沒有進入教育者的狀態。

另一類是“教學智慧與探索類”,主要爲了幫助老師們吸收他人的一線教學經驗和智慧。例如,《新課程教學問題與解決叢書》(楊九俊主編教育專業圖書近兩年零售排行榜居首位)、《新課程課堂診斷叢書》、《新課程教學現場與教學細節》、《新課程備課新思維》、《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聽課、說課、上課》、《聽名師講課》、《梳理課堂——竇桂梅“課堂捉蟲”手記》、《推敲新課程課堂》、《另類課堂》、《英美精彩課堂》、《教師科研有問必答》、《中國小教師如何做研究》、《好課是這樣煉成的》、《名師備課經驗》、《課改新課型》、《課堂掌控藝術》、《教師反思的方法》、《課堂設計與教學策略》等。這些書都來自於實踐,針對性強,能夠幫助教師解決具體問題,非常實用。

“終日而思,不如須臾之所學也”。他人已經弄明白的問題,我們不必要從零開始摸索。站在智者和巨人的肩膀上,你會看得更遠,進步得更快。以上兩類書籍,既有教育理論書籍,也有教育教學實踐書籍。作爲一名教師,我們既要讀理論家的書,也要讀實踐者的書,前者可以使我們思想深刻,知道自己未曾想過的東西;後者可以使我們思路開闊,瞭解自己未曾做過的事情。

讀書四重境界:一是勤奮讀書,二是循序漸進,三是熟讀精思,四是融會貫通。理想中的讀書最高境界,是興趣和需要的完美結合,既能博大,又能精深。

名人論讀書摘要

蔡元培:第一能專心,第二能動筆,這一定有許多成效。

曹聚仁:讀書莫像沙漠吸流水,吸收了知識,卻並一泓清泉,也不能噴到地面上來。

讀書經驗:組織自我的思想系統。永遠不把別人的思想磚頭,在自己的周圍砌起牆頭來。

陳從周:少年時的博聞強記,是增加豐富知識的最好時光。懷才無口,終等於零。讀書沒有捷徑,最愚蠢的方法卻帶來最聰明的結果。

馮亦代:作爲讀書時的休息,一時讀幾本,倒有極大幫助。因爲可以使腦子得到新刺激而忘掉疲倦也可以說這是心理上的一種移情作用。

馮友蘭: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意不盡理。讀書僅至得其意還不行,還要明其理。要 形成自己的意,把書爲我所用。

馮至:書很有限,而且來得不易,那麼,自己帶來的書,就翻來覆去地讀;借來的書要近期歸還,就迅速地讀;淘來的書,就愛不釋手地讀。這樣,我讀書就不能隨意瀏覽,而要專心致志了。

顧頡剛:讀書的第一件事,是要養成特殊方面的興趣。第二件事,是要分別書籍緩急輕重。第三件事,是要運用自己的判斷力。其四

,不可以有成見,應該多賞識。

我們研究學問,應當備兩個鏡子,一個是顯微鏡,一個是望遠鏡。顯微鏡是對自己專門研究的一科用的,應極盡精微。望遠鏡是對其他各科用的,應略知一二。

何其芳:盡信書,不如無書。孟老夫子這句話是說,讀書時要有一種思索的批評的態度。

胡適:讀書方法:讀書有兩個要素,第一要精,第二要博。什麼叫精,就是讀書四到,眼到、口到、心到(學貴有疑)、手到(標點分段,翻查工具書,抄錄備忘,作提要備註,做讀書札記心得)。什麼叫博,古人說,開卷有益。

蔣孔陽:讀書興趣要服從需要,興趣要化成需要,最高的學術境界,應當是興趣與需要的結合。讀書要先求準,後求懂。讀書記筆記,一種是資料性的,一種是思考性的。讀書人的追求是覺醒。

金克木:對於書籍的讀法,大致可以分爲兩種,一種是讀書,一種是讀人。讀一人的著作,想見其爲人,於是尊之爲師,敬之如友,研其思想,學其品行,擇善而從,不善則改。

好書不厭百回讀,見其所見,不見其所不見,這纔有效率。

錢歌川:利用餘暇去讀書,也可以成爲一名學者。

王力:讀什麼樣的書,一是去粗取精,二是由博返約,三是厚今薄古。

教師讀書心得文章 篇17

作爲一名一線的國小數學教師,讓我逐漸體會到了作爲一名教師的崇高,也讓我領悟到了作爲教師的肩上的重擔,當前我國正在進行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此次改革是建國以來規模最大、涉及資料最全面的一次課程改革。它對廣大教師提出了全新的挑戰,從中體會到了課程改革對課堂、對教師、對學生的衝擊,同時也存在必須的困惑。暑假,我有幸拜讀了範梅南先生的力作《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書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體會,把枯燥的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觀點闡述得生動、明白,讀來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啓發。那些關於教育的真知灼見,值得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閱讀、品味。人說:讀書足以移情,使人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養性靈。因爲書中有着廣闊的世界,書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雖然滄海桑田,物換星移,但書籍永遠是新的。這句話說得一點也不假,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就是一次與大師的對話,與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難得的精神之旅,同時也會讓人收穫非淺。範梅南先生說,機智是“智慧的化身”。因此,教師要做到“機智”地處理教學中的偶發事件,務必具備諸多素質和條件。我以爲,以下幾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要有一顆熱愛學生的心,涵養師愛,以情促教。育人之道,愛心爲先。教育家高震東說:“愛自我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如果教育未能觸及人的靈魂,爲能喚起人的靈魂深處的變革,它就不成其爲教育。要實現真正好處的教育,愛幾乎是惟一的力量。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在什麼條件下知識才能觸動學生個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爲一個人所珍視的智力財富和道德財富呢?只有在這樣的財富下用形象的話來說,就是在知識的活的身體裏要有情感的血液在暢流。”記得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你想把自我的孩子交給怎樣的老師來培育,你自我就做這樣的老師吧!是的,老師,請把完美的笑容帶到學校,把對人與對世界的良好期盼帶到同事們和孩子們面前,像孩子一樣瞪着好奇的眼睛清點知識;把遊戲這一人類最古老的快樂的方式引入課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訓詞換成讚美,換成幽默;把那些塵封在角落裏的各種各樣的表情豐富在臉上,用你的腳尖輕盈地點地,聽腳步聲在走廊裏擊起快樂的迴響。那些個性的孩子孩子正是透過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來學習正確的;我們永遠都不要絕望,是因爲只要我們充滿期盼,他們或許很有期望。”“照亮學校的將永遠不是升學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東西,而是聖潔瑰麗的師道精神,是一種對孩子的不染一絲塵埃的博大的愛,和對每個孩子作爲無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憫。懷着愛與悲憫,我們不放下,絕不放下。讓我們專著的神情告訴所有人,我們沒有放下。”從這些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愛心去開啓學生心靈的窗戶,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成爲他們的良師益友的重要性。其實後進生同優秀生一樣他們都是祖國的期望。對於那些尚未開放的花朵,我們就就應傾注更多的耐心,傾注更多的溫暖,個性的愛給個性的他們,百花齊放才能迎來滿園的春色!

其次,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人格,嚴慈相濟。《數學課程標準》“基本理念”中的第一條說:“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一樣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一樣的發展。”《數學課程標準》中的務必“面向全體學生”的表述是貫穿於新課程標準的一條紅線。教師要“目中有人”切實關懷每個學生,開發每個學生的潛能,爲每個學生的成才帶給機會。人性中最寶貴的是受到別人的尊重和賞識,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體驗人生的價值,並提升這種價值,這纔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讓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樹,把綠陰覆蓋在他們身上;讓體罰和變相體罰遠離禮貌的場所。當然,作爲教書育人者,也不能對學生的不良現象放任自流,寬嚴有度纔是愛,做到嚴慈相濟。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維,開拓眼界、拓寬思路。機智地處理課堂教學中的偶發事件,實質就是或因勢利導,或拋磚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話題轉移,擺脫眼前的窘境。這就要求教師務必具有敏捷的求異思維、發散思維,才能左右逢源,化險爲夷。如在執教《圖形的周長》一課時,我在釘子板上圍了一個長4釐米、寬3釐米的長方形,讓學生探究長方形周長計算公式,學生透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產生以下方法:(1)4+4+3+3(2)4+3+4+3(3)4×2+3×2(4)(4+3)×2,一切都在預料之中,透過比較優化算法之後,我正準備引導他們探究正方形周長計算公式。這時有一名學生彙報了他的兩種算法:(1)4×3+2(2)4×4-2,迅速作出決定後,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有價值的生成性資源,就讓該同學上臺解釋給大家聽。他說:如果把四條邊都看作3釐米,就少算了2釐米,能夠列爲第一道算式;如果把四條邊都看作爲4釐米,就多算了2釐米,能夠列爲第二道算式。多好的思路!大家一齊把熱烈的掌聲送給了他。這時我不失時機地追問:從他的發言中你能發現正方形周長該如何計算呢?整個過程自然流暢,正方形周長公式的發現水到渠成。讓學生靈動的思維火花不斷迸發,充分享受學習的樂趣,是富有實踐智慧教師的明智之舉。

第四,要有豐富的學識。有句話: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我覺得不對,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一桶水遠遠不夠,要開鑿一眼泉,有了源頭活水才能勝任這天的教學。”開鑿一眼泉,就是教師要終身學習。在當今信息化時代,知識的更新程度是驚人的。在教育教學中涉獵的範圍不能侷限於課本上的知識,還要走出課本,善於拓展相關的知識,用知識武裝自我的頭腦,融匯到教育教學活動中,保護學生愛問爲什麼的好習慣,讓自我的課堂更充實、更豐富。如果教師能做到精通專業,又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並善於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和原理,就能信手拈來,馳騁自如,找到偶發事件與教學任務之間的聯繫,迅速地切入正題。

讀書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師更要把讀書當成生活的一部分並學以致用,時時用全新的教學理念來支撐自我的教育教學工作。讀了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影響,在今後的工作中我還需不斷地學習以充實、以發展。

教師讀書心得文章 篇18

初次邂逅《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這本家庭教育書籍,是在長春的聯合書城。當時和好朋友一起去買書,爲了湊夠買300元錢的書就可以辦一張會員卡,我就毫不猶豫的聽了書店工作人員的介紹買了這本書,理由是這本書書是師大附小的老師推薦給家長看的。

回到家之後,利用空閒時間慢慢品讀,更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讀了一遍後,又挑重點地方讀了第二遍。本書的作者是劉稱蓮。她是一個普通的母親,在培養自己孩子的過程中,注重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從實踐中摸索出了豐富的家庭教育經驗,倡導和諧的親子關係,用科學的方法培養自己的孩子,20xx年的時間,她培養了一個素質全面,成績優秀的女兒,她的女兒同時被北大和香港大學錄取。本書重點記錄的她的女兒在國小階段成長的點滴。

讀完此書,作爲教師的我才感覺到對自己兒子的教育與人家相比真的是汗顏。在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上,我沒有像作者那樣給孩子寫“下水”作文;在培養孩子的耐心時,我不會像作者那樣陪孩子一起玩拼圖,讓孩子從中體會到“輸得起”的人生態度;在節假日,我沒有把逛書店作爲孩子休閒交流的地方,讓孩子泡在書海中學習和感受……這一樁樁事例,無不體現出作者的出發點,都是基於有利於孩子成長來考慮的。

此書讓我的收穫頗豐,現在談談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一、讓孩子泡在書海中。以前我總是說自己的孩子不喜歡讀課外書,其實是我沒有找到正確的引導的方法。首先家裏要有適合孩子閱讀的書,父母更要和孩子一起讀書,這一點和我校的親子共讀是一致的。讓孩子讀感興趣的書,哪怕開始的時候和學習的書並沒關,但是當孩子的興趣培養起來後,他就會不知不覺中要求看更多方面的書,這是名著和文學書籍就會走近孩子的視野中。從我兒子的身上我就明顯的感受到了這一點,以前的兒子從來不讀課外書,是一本校園文學書《淘氣包馬小跳》讓他愛上了校園文學。那次我和他一起去書店買學習用品,兒子自己挑了一本《淘氣包馬小跳》。回到家後,我陪兒子一起看,兒子一看就上癮了,連上廁所的時候都在看,看完後,又央求我給他買另一本。

看到兒子有主動讀書的願望,我沒有吝嗇錢,在網上給兒子買了全套的《淘氣包馬小跳》共20本。看到兒子捧着新愛的書讀的時候,我真的感覺的由衷的高興,當兒子讀完這一套之後,又讀了楊紅櫻的《笑貓日記》全套16冊和《漂亮老師和壞小子》系列。現在每當我和兒子去吉林或者長春的時候,孩子最愛去的地方不是遊樂園,而是書店。我們母子都喜歡在書海中漫步,暢遊。如今,兒子讀完的書已經有幾十本了。這中間包括校園文學、四大名著、科普知識等等,只要是兒子買書的要求,我一律同意。現在我感覺到兒子寫作文不在像以前那樣“詞窮”了。書讀多了,他的想象力也豐富了。每天我家睡覺前都會看到我和兒子各持一本書在牀頭品讀,雖然是個讀個的,但孩子真的是愛上了閱讀。

二、愛在自由裏。孩子不是機器,教育不能揠苗助長,教育不僅僅是大道理,而是把父母的愛化做涓涓細流,時刻滋潤孩子成長的心田,與孩子合拍。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懂得孩子就是一個獨特的存在。不要因爲虛榮心而一味的在孩子成績方面和別人攀比,在孩子國小六年的生涯中,用教育學的眼光看待孩子,慢慢等待孩子一點一滴的成長,多一點耐心與愛心,讓他把各方面基礎都打紮實了,正如厚積而勃發。在給孩子學習時間的同時更應該給孩子玩的時間,有的時候,玩中也是一種學習。讓孩子在快樂中成長,相信是每個爲人父母的最大的心聲。

讀完此書,收穫還不僅僅是這些,我會把我學到的教育理念不單用在自己孩子的身上,也會用在我的學生身上,讓我的學生們也在陪伴與自由中快樂成長。

教師讀書心得文章 篇19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肩負着爲祖國的建設與發展培養人才的歷史使命。怎樣才能不辜負“人類靈魂工程師”這一光榮的稱號,怎樣才能完成黨賦予的培養人才的責任,這是每個教師必須認真對待並要用實踐作出回答的問題。

我認爲,好教師首先必須有敬業精神,要畢生忠誠黨的教育事業。要做到這一點,就應充分認識教師工作的意義,從而深深地熱愛教育事業。 現代的時代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國與國的競爭主要體現爲綜合國力的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培養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師兢兢業業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認識這一點,才能激發對教師工作的熱愛,也才能把這種愛傾注到對學生的教育中去。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具體工作在於“傳道、授業、解惑”,也就是說教師要通過自身的教學實踐,給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懂得、各種事理。這就要求教師應具有“學而不厭,悔人不倦”來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並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教師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品質,並用它們對學生進行淺夠默化的影響和薰陶。這樣,才能培養出祖國需要的,全面發展的,能適應競爭形勢的有用之才。

通過這次培訓,我感觸很深,受益匪淺,自己感覺就像和所有的老師融合在一起,翱翔在知識海洋中,陶醉不已,流連忘返。不僅教育教學水平提高了,師德師風也得了昇華。爲此,我代表所有的教師衷心地感這次培訓我們的 “專家、教授、名師”,也希望以後類似的培訓機會延續下去。更希望我市的教育大業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引下,日新月異,與時俱進,大放光彩!

教師讀書心得文章 篇20

作爲一名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質量有所提高。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受益匪淺,從中選出這幾個“建議”談談我的想法。

一、教師,珍惜兒童對你的信任

“教師面對的是兒童極易受到傷害的,極其脆弱的心靈,學校裏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裏裝進另一個頭腦裏,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的接觸。”其實,師生之間的關係應該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師應該學會蹲下來看學生,使他們感覺到你對他是公平的,信任的。每個孩子都有他的可貴之處,在教師的眼裏學生沒有好壞之分。在學生做好的大時候,我們應該給他們更多的鼓勵;在學生做的不好的時候,我們更要關心和指導他們向正確的方向前進,使他們在認識的道路上更進一步。不要加以指責,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樣。其實他們也很痛苦,作爲教師就是要時刻給他們啓發和鼓舞,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使他們有自豪感和尊嚴感。

二、教學相長,取長補短

“如果你發現絕大多數兒童練習本的字跡端正秀麗,錯別字很少,那麼這就是個明顯的徵兆:在這個班級裏學生可以學到許多東西”

對於教師而言,學生習慣的養成是今後有良好教學效果的基礎,我所缺乏的也就是這一點,要時刻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真正得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使得他們在今後的學習中能更省力更有效。要對同事們的經驗加以研究和觀察,並進行自我觀察,自我分析,自我進修和自我教育。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學習優秀經驗,並不是把個別的方法和方式機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優秀教師學習應當取得某種信念。”

三、教師的教育素養

“關於學校教學大綱的知識對於教師來說,應當只是他的知識的事業中的起碼常識。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的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纔可能成爲教育過程的真正能手、藝術家和詩人。”其實,要想達到這樣的境界,我想,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斷地充實自己,完善自己。“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的這個方面正是取決於此”想想自己,在這方面做得確實不好,每天不停地忙於備課、上課、批改,管理班級,總是抱怨沒有時間讀書,但閒暇時又懶得動,而那些教育書籍卻安安靜靜地躺在書架上,早已落滿了灰塵。只有在需要的時候,纔想起找一點書來,看看有沒有可以借鑑的文章,有沒有可以參考的教案,此時,想一想實在是可悲!可憐!現在覺得自己還年輕,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還足以能“應付”小孩子,然而面對飛速發展的今天,可以說孩子們的視野更加開闊了,我們不得不時刻要求自己要走在前面,那麼惟有讀書才能武裝我們的頭腦,才能讓我們擺脫“坐吃山空”的尷尬境地。而讀書的這種意識更應該是發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望。

教師讀書心得文章 篇21

這個假期,我捧起了學校下發的《愛心與教育》一書,認真研讀,書中的內容深深地吸引着我,李老師運用許多學生的原話真實地寫出他怎樣地愛學生,學生又是怎樣地愛他,真是感動人。

李老師和學生間的一個個故事都體現了他爲人師表的盡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對子女的愛。他對學生的愛是一種真正的愛。一般的老師是難以做到的,他對學生的愛,不但是愛優秀生,而且更愛差生。尤其我在書中讀到他從不忘記學生的生日,還在學生生日時給學生送上一份生日禮物;在課間經常和學生一起活動;在課餘時間或假期中帶領學生一起走進大自然;對班級中的優生、中等生、差生堅持按號輪流家訪等等,李老師在教育崗位上處處閃耀着愛的火花。

李老師在書中這樣寫道:“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他還說:“離開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師愛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劑。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基礎教育階段的兒童處於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學習時期,他們缺乏社會經驗,各方面處於形成階段,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和發展,充滿生命活力和潛力。這段時期的教育影響遠遠越過該階段而擴展到終身。

因此最需要老師對學生的愛,懂得兒童時期對生命的獨特價值,並善於開發其生命潛力。如果一種教育未能觸動人的靈魂,無法引起人的共鳴,不足以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成功的教育。師愛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具有愛心和知識,對學生來說,他們喜歡前者。學生們特別渴求和珍惜教師的關愛,師生間的真摯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愛學生就讓我們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吧。

這本書給我一種領悟,一種發現!將心比心,以心換心,用愛去贏得愛,用愛去化解許多的矛盾。愛我們身邊的人,無疑是播下愛的種子,讓他們也懂得去愛護和關心別人,尤其是當老師的我們,面對的是正在成長,性格還沒有定型的孩子,他們最需要的是愛的滋潤,我們給予他們的愛心也一定會影響到日後他們對待別人的態度。曾幾何時,看到書上有幾句話:“不會對別人寬容的人,對自己也不會寬容的;不會愛別人的人,別人也不會愛你的!”總相信你負出的愛越多,你也會獲得越多的愛。

教師讀書心得文章 篇22

幾年前學校推薦時讀過《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這本書,今年市名師工作室推薦書目中正好也有此書,重又拾起細細品味,應該說隨着年齡的增長,對此書的感悟更深了一些。我被一個個充滿哲理的故事,被一個個活生生的案例所吸引,它給我帶來清新與樂趣,我被一段段精彩的闡述,一句句充滿深情的話語所吸引,它給我啓迪,給我震撼,也給我展現出一個充滿思想、充滿智慧的新時代教師的形象。

人因思想而偉大,在思想的原野上,既需要參天的巨樹,也需要無名的小草。思想家有思考的使命,普通人也有思索的權利,不能苛求每一位教師都是思想家,作爲一名普通教師至少應該是一個獨立思考者。現代教師的職責已經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已由知識的傳授者轉化爲促進者,由教學的管理者轉化爲引導者;現代教師既是學生的師長,更是學生的知心朋友。

一個人最大的幸福是熱愛自己的工作。因爲人的一輩子大部分時間都得工作,如果不熱愛自己的工作,只是當成謀生的手段,就很難享受工作中的快樂。在我看到的絕大多數教師都是很平常地走完了自己的職業之路,默默無聞。雖然精神可佳,但這多麼可悲,其實“蠟炬成灰淚始幹”並不應該成爲我們教師職業精神的寫照。前幾日聽到六職專任老師自喻“我是一名教師,我不想做蠟燭,要做一棵參天大樹”道出了我的心聲。我想我們應該追求的職業精神是,發展學生,也發展自己;照亮學生,也要照亮自己。在追求自我發展的過程中,享受的是充實與愉悅。

完美的心態,必定由此而生。書中也提到說“生命的意義在於不斷追求,不斷改造自我,完善自我,創造自我”,教師的職業生命中應該除了學生,還有自己。教師要有理性,盡最大可能設計出“課堂四十分鐘分分都是精華”的教案,授課力盡詳細,簡潔,提高課堂效率,那也是在爲學生節約生命……作爲教師應該是理性的,理性的教師纔是優秀的教師,他纔有可能把自己的事業做好。

21世紀是創造的時代、競爭的時代。我們教師也要努力尋找自己的出口,更新觀念,樹立現代教育理念。以愛心爲基礎,以發展爲宗旨,以育人爲目標,以創新爲動力,開展教育教學。

我已到不惑之年,作爲一名教師,工作了20年,凡事竟然也以“老教師”自居,對於讀書,學習總認爲自己過了最佳年齡,只要做好自己份內與本職的工作就好。讀了郭老師的書,反思自己從教二十載,明白一個人資歷並不是年齡的增加,而是學識、能力、人格魅力的綜合體現,對我來講更應時時刻刻保持積極的心態,面對工作和人生,思想觀念跟時代的步伐,在教學中追求科學從教、求真務實。

教師讀書心得文章 篇23

叔本華曾言:“慾望得不到滿足就痛苦,滿足就無聊,人生如同鐘擺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擺動。”那麼,是否存在那麼一線的間隙停在那個恰好非痛苦又不無聊的界限上呢?

戰亂中什麼都有可能發生,往往包括苦難的產生,故事就是從康維等四人被塔坦從戰亂中有計謀的綁架開始的。當馬林森表示他想盡快回到文明世界中去時,那位迎接他們的張變反問道:“你肯定你已經遠離文明世界了嗎?”是的,表面上看似沒有,他們有音樂,有藏書,有裝飾豪華的浴室,有下午茶,這看似和外界沒什麼本質不同,似乎只是“大隱隱於市”的一種,而且這裏有宗教,有金礦,所以布琳克羅和巴納德最終被說服。

康維呢?他是校長曾用“光榮的”來稱讚的人,是“哪怕短短結識過,都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三言兩語不能說透的人,“他更樂於做一些不太正式但有趣的工作,即便薪水不高,也不是常人眼中的好差事”,“他是那種能適應艱苦條件的人,很少會去想要什麼舒適的生活來做彌補”,但在這個好似世界盡頭的地方,在張告訴他當地人信仰的中庸之後他便開始質疑曾經的自己。他沒有爲這裏的物質世界所折服,打動他的是這裏的精神世界,是那種看似不極端的宗教信仰。我們知道,康維在戰爭中除了身體受過傷,心靈也倍受折磨,他需要精神上的寄託來支撐那戰後的疲憊與無助。張以中庸之名,中庸之實深深戳中了康維,似乎這就是那個界限,那個無聊與痛苦之間的度,他需要這種度,需要這種美好。

張說“寶石是多面體的,許多宗教都可能含有自己適度的真理”,所以,在這所喇嘛寺內,同時存在基督教,佛教,還有當地藏民自己的信仰。他們信奉活着是苦難,但是以抗衡時間、維持生命來挑戰這種苦難;他們也堅信此生所以待斃,卻珍惜時間、發掘潛能來蔑視這種消極等待死亡的方式。在這種宗教穿插中,他們謀得中庸一說,持之以恆:適度節儉,適度老實,適度愛……但這偏執般的適度本身就是一種極度病態的信仰。

林語堂先生說過,“中庸之道,實即庸人之道,專家學者所失,庸人每得之。執理論者必趨一端,而離實際;庸人則不然,憑直覺以斷事之是非,事例本是連續的,整個的,一經邏輯家之分析,乃成片斷的,分甲乙丙丁等方面,而事例之是非已失其固有面目。爲庸人縱觀一切而下以評判,雖不中,已去實際不遠。”但是這世界終結處的中庸是已經被扭曲的中庸,在離實際不遠處便掉頭改道,走向遠處,或者說,它是處於極端狀態下的中庸,它是擁有專家氣質的庸人,它在極度的美好、近乎常人好幾倍的生命中卻要極度適度,這不僅不切實際,而且似乎更可笑。

就在這看似可笑中,康維慢慢被同化,他和馬林森同時愛上了羅珍,但是羅珍卻願意跟着馬林森一起離開這個被時間遺忘的地方。馬林森一如既往的自我用實際行動去愛羅,而康維卻用脫離本身的積極主動而選擇用袖手旁觀來愛羅,他從那中庸中獲得的寧靜、領悟豐富並滿足了他的精神世界,他陶醉其中並選擇以此來愛羅,最終卻失去所愛,失去本應與他一起在中庸中共度一生的愛。

他愛羅,但卻止步不前,他覺得只要在心裏留有一份記憶便好,這是愛的適度。既不會因羅與他在一起而滿足,也不用擔心失去後的痛苦,這不就是擺脫了人世間的苦難了麼?不然,他小心翼翼的遵守中庸之道,縱觀一切只下判斷,他不像邏輯家那樣剖析事物本質,不具備偏執的自我意識,這樣聽來,似乎與那修行千年萬年的洞中仙人一般,抑或得道高人,無慾無求也無作爲,所以後來爲羅離開的他只能沒有意識的流浪,尋找那夢一般的精神王國--香格里拉。

物質世界可以滿足物質要求沒有錯,但是苦難卻需要精神來支撐。有人將苦難轉接到物質上並滿足於此,但是有些人的苦難卻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來支撐,當那份隱形的力量沒有辦法和現實裏的軀體並存於物質世界時,這軀體只能像向日葵尋找太陽般追尋那力量。就像康維一般,在現實與精神世界中徘徊、掙扎,在兩難處尋找那份適度,無奈只能遊離其間,始終無法靠近那一線。

教師讀書心得文章 篇24

我讀了《做卓越的教師》一書,頗有感觸。文章內容豐富,文筆清晰,構思精巧。該書給我們年輕的教師指明瞭一條成長之路,如何做一名卓越的教師。

書中彭老師引用了一個個短小精悍、富有哲理的故事,告訴我們要進行專業發展的六項修煉,如開發潛能,愛崗敬業,勇於實踐、善於反思、博覽羣書、加強研究等。在這本書中,作者以鮮活的事例、警醒的語言、充滿文采的詩句將研究性教師的成長之路詮釋的淋漓盡致,舒展灑脫的敘述了:專業發展、心理健康、班級管理、課堂教學、論文寫作、家庭教育、教師培訓、組織教研這八項專題。內容全面,敘述詳盡,簡直可以說是一部教師寶典。現將幾點感想分享如下:

一、“教育是打造卓越靈魂的事業!

這是開篇第一句話,也是全書的核心所在。我們的教育就是用卓越的教師培養卓越的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渴求事業的成功、渴求人生的卓越、渴求生命的輝煌,這纔是我們教育所終極追求的目標,這纔是把我們國家和民族引向騰飛和強盛的教育”。是的,教師的高度和層次直接影響着學生的未來,作爲一名教師不僅僅要教會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將孩子們舉過肩頭,爲他們在將來的歲月裏,成就偉大的夢想和人生的卓越助上一臂之力。

二、善於反思登新高

書中寫道:“對一名教師來說,推動其教育事業發展應該有兩個輪子,一個叫做情感,一個叫做思考。教育情感使他熱愛孩子,忘我地工作,並從中體驗到奉獻的自豪教育思考使他明確自己的教育方向,科學而理性地設計、實施自己的教育,同時不斷地總結、提煉、昇華自己的教育實踐。”葉瀾教授曾經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爲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則可能成爲名師。”這些話讓我對“教育反思”這一活動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當一個教師缺少反思時,他的行動往往是盲目的;只有不斷檢驗、鑑別和完善自己的思想時,教師才能走向自覺,在行爲上表現爲從被動接受走向主動發展,從自在的人走向自爲的人。因此我們要做到“爲實踐而反思,對實踐的反思,在反思中實踐。

三、做會上課的老師

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要求我們創建以學生爲本的課堂,凸顯學生的學習過程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之中,成爲探索和發現的主人。這就要求我們先確立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

書中寫道“如果把新課程教學比作磨豆子,其中“知識和技能”就是“豆子”,是基礎性內容,沒有了“豆子”就會推空心磨;“過程與方法”就是推磨的技巧,沒有這個技巧也推不出豆漿;“情感、態度、價值觀”就是願不願推的動力問題,缺少了動力,也不會取得成功。”這裏通過打比方,將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目標做了淺顯易懂的解釋,雖然自己在教學中,每節課的設計都是圍繞教學目標進行,卻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深刻的認識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層面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相互促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四、做打開孩子心靈的那把鑰匙

“每個孩子的心,都像上了鎖的大門,任你再粗的鐵棒也撬不開。唯有家長變成一隻細膩的鑰匙,才能走進孩子的心靈深處。”我想,這句話不僅是對於我們自己的子女,對於我們的學生同樣適用。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不瞭解孩子,不瞭解他的智力發展,他的思維、興趣、愛好、才能、稟賦,就談不上教育。”孩子有問題,是不是他的老師和作爲家長的我們不夠了解他,沒有充分的認識他,沒有找到真正適合他的教育方法,所以才表現出這樣那樣的問題。魯迅曾說過“孩子的世界,與成人不同,倘若不先行理解,一味蠻教,必有大礙孩子的發展。”因此,只有我們真正做到尊重、信任,理解,孩子的精神需求才能得到滿足,心靈纔會處於舒展狀態,我們也才能走進孩子的心靈,從而走向教育的成功。

我結合個人的認真研讀和理解,認爲:教師應該是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是一個培育學生的人,是一個會上課的人,是一個會寫作的人,是一個會當家長的人……只有符合了這樣的素質,我們才能成爲一個幸福的教師,也才能幸福地做一個教師!教師應該做到用情施教、用心思考,這樣才能真正成爲一名卓越的教師!

教師讀書心得文章 篇25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書名是《做一個幸福的教師》。什麼是幸福?幸福是人生的主題,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纔是快樂和陽光的,追求幸福是每個人的畢生所求所願。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想自己有所成就,每天都在尋求幸福的人生,但是,並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得到幸福。原因是對幸福缺乏認識、感悟和理解,還記得小時候的語文課本中就有對幸福的闡述,它非常生動而具體地告訴人們:幸福是夏日的井水;是雨後的朝陽;是雪中送炭;是爲他人忘了自己;是給別人帶來快樂。可作爲一名普通的教師——幸福在哪裏?

教師職業的勞心勞力、社會地位、勞動報酬確實很難輕言幸福,特別是每天面對一羣可愛的孩子有時也感覺不到幸福,但這並不意味着就沒有了教師的職業幸福感,事實上很多教師在享受着教育、體驗着幸福,他們以多元、多姿、多態的幸福觀詮釋着什麼是教師的幸福,怎樣才能在平凡、清貧、煩瑣中不斷汲取幸福和快樂的元素。其實對於教師來說,是否能時時處處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爲這不僅僅影響着其人生是否快樂,更影響着學生,只有教師幸福,學生纔會感到幸福,特別是我們這羣缺少幸福的孩子。那麼教師如何去感受幸福呢?

首先,要懂得享受課堂。課堂是教師生命最重要的舞臺,一個懂得享受上課的人,課堂便自然會成爲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臺,營造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和學生一起痛苦、一起歡樂,你就會少了許多教學的焦慮和煩惱。

其次,要懂得享受學生。教師職業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學生的成功和他們對你的真情回報,影響教師職業幸福感的許多不利因素都可以從學生對教師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彌補。但要讓學生感恩你,你就必須學會感恩學生、呵護學生、尊重學生,真正做到這點並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權威,那也許你

會離幸福更遠。幸福不僅僅來自工作,更來自生活。家人、朋友、閒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許手頭錢是有點緊,但還得學會捨得用杯水車薪中的一水一木去買些喜歡的書、買件心儀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個會、旅趟遊。開朗、豁達的生活態度、自覺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

教師讀書心得文章 篇26

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爲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爲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爲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

不僅僅老師要讀書,每一個想提高學識的人都要讀書。在這短暫的一個學期裏,我讀到了平時沒看過的書。讀書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這一個學期裏,我感覺收穫頗豐。以下就是我這一學期來讀書的心得。

爲了使讀書達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於動腦,找到所讀文章的眼睛,心領神會之外,還寫讀書筆記和讀後感。當然讀書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話所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思考的結果整理出來,寫成筆記和感想,既有助於思考,也可以幫助我們記憶思考的結果,便於日後比較、綜合、分析。如果所讀的書是自己的書,我還在書的空白處寫下自己看法、疑問、評論等,或做一些記號。它會加強我們對文章的理解、記憶,作文時如果要參考、模仿渡過的文章,有沒有做過評註的,效果大不一樣。

常聽學生家長說我家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聖旨還靈,回到家裏就誰的話都不聽了。在研讀中,我想到了學生的向師性,這是一種純潔的美好的心理品質,我們當教師的要好好地利用和開發。在教學中,我有意或無意中出了這個那個錯,學生都會及時地爲我指出,這樣不僅師生之間的關係逐漸融洽,班級氣氛也極爲活躍。

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裏,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裏話告訴我,向我訴說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說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回想每一次學生在向我表達着他們對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動,我總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毫不避諱地說,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獲得的最大的收穫,是我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不需花。我們渴望讀書,渴望獲得知識,但是我們卻常常會有這樣的疑惑:我們應該如何讀書?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爲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爲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爲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同時我們也應拋棄古時舊的求知理念,什麼書中自有黃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更深的體會是教師的成功,來自學生要當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就認識教師是什麼?要教好自己的學生,首先必須認識學生是什麼?答案是顯然的:教師是人,學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實這不只是學生應該學會的`,更應該是我們教師要學會的!從衆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們不難發現,做人貴在求真。只有真纔是美,只有真纔會善。我的這種感受是在學習過程中的積累,一直以來,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經驗爲借鑑,堅持以認真負責處世,以嚴於律己,寬於待人爲原則。

話又說回來,常言道: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我以爲,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因此,在學習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學習中最大的樂趣。學習型社會爲全體社會成員提供了充裕的學習資源。學習化社會中的個體學習,猶如一個人走進了自助餐廳,你想吃什麼,完全請便。個體完全可以針對自身的切實需求,選擇和決定學習什麼、怎樣學習、學習的進度等等。

簡言之,同時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我覺得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也並不是如蜀道之難。只要我們不斷的加強理論學習,不斷積累經驗,長期地保持一顆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學生又將演出一幕怎樣的好戲?我今天又將看到孩子們的什麼新花樣?我自己又該爲他們做些什麼事?處處爲孩子們着想,在爲學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時,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教師讀書心得文章 篇27

讀了《一份個性教案》這本書心中有一些體會,深知要當好新時代的教師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學生的成長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對教師的職責概括爲:傳道、授業、解惑。這其實只指出了老師“教書育人”的職責中教書的一面,而“爲人師表”則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師生關係主導在教師,據有關調查證明,教師的行爲和態度是決定師生關係親疏的決定因素,70%以上的受訪問者認爲影響師生關係的主導因素在於教師,66%的學生認爲自我和班主任的關係還能夠,24%的學生認爲和老師關係比較融洽,因爲老師和藹可親,或是因爲自我學習好老師喜歡。只有少量學生認爲和老師關係不太好,原因是因爲自我的學習成績不好或不守紀律。過去那種認爲師生關係情同父子母女的傳統認知受到了挑戰。而且,師生關係和學生理解教育程度有必須的聯繫。隨着學生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們與班主任的關係出現趨於平淡的趨勢,也就是說年級越小、學歷較低的學生與班主任的關係越好。而學歷較高的大學生,他們生活學習獨立性更強,與教師的接觸機會較少,彼此可能缺乏互相瞭解的機會,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認爲自我與班主任的關係一般。

教師就應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主動經常與學生溝通交流,願意與學生成爲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遇事冷靜,不隨便發怒,不以威壓人,處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見,對自我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樹立較高的威信。

教師要重視教育法規的學習,具有依法執教意識,以及對違法違規行爲的辨識力,要尊重學生,不得變相體罰。

教師要注意提高自我的思想修養。教師要嚴格要求自我,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有關規定,以身作則,潔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爲學生樹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師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職責感。一名稱職的教師要以對歷史、對社會、對家長、對學生高度負責的精神,努力做好教書育人過程中每個環節的工作。熱愛學生的老師歡迎學生渴望的不僅僅僅是從老師那裏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師的關愛。

教師讀書心得文章 篇28

教師,作爲一種職業,承擔着傳播人類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類社會發展中起着橋樑和紐帶作用。

最近學習了《做研究型教師》這本書後感受很大,受益匪淺,成爲我教學生涯中的一個新的起點,鞭策我進步的動力。

作爲一名教師,我總覺得做研究是理論家的事情,在思想上沒有足夠的認識。在爲期一學期的學習中,我學到了很多知識,受益匪淺,使我更加了解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和意義,什麼是研究型教師,如何做一名研究型教師,還有如何寫教育博客,等等。我逐漸認識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教師要成爲一名研究者,成爲一名研究型教師,只有研究型教師才能勝任教育的改革和創新。

當今時代,新知識層出不窮,知識更新週期不斷縮短,每個人都要加強學習、終身學習。新課程的實施,更對教師的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實施新課程尤其需要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確立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教學觀和人才觀;注意學習有關研究的一般方法的理論書籍,從而能夠適應組織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需要。教師從根本上確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做一個終身學習者,是教師專業化、自主成長和提升自己人生質量的重要前提。

要成爲一名研究型教師,就要不斷地進行教育教學的反思,只要堅持就一定能夠成功。教師要做一個善於研究的人,善於反思的人。經常反思自己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問題,研究自己感到困惑的問題。養成對自己的教學與教育活動進行評價與反思的習慣,這是教師進行教育科研的基點。可以通過教學日記與教育筆記較好地記錄下教育反思的成果。

教師教育研究的定位:行動研究。教師應立足於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實踐中積累大量的教學反思筆記,彙總一系列教育教學案例,並且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對教育教學實踐的感悟、領悟,在實踐中始終思考如何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變得更貼近學生髮展的實際需求,更接近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教師的行動研究把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作爲研究對象,能夠持續不斷地對教育和教學行爲進行及時的反思,從而彙總自己的教育智慧,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就。教師研究的問題產生於實際的工作情境之中,並且研究的過程也是從實際情境出發,根據實際情境的需要,隨時檢討,不斷進行修正;行動研究同時也是教師對自身實踐所進行的有意識的、系統的、持續不斷的探究反思,它在突出教師實踐的"研究"特徵的同時,也突出了教師作爲研究者的角色。整個研究過程中自始自終都貫穿着對教師自我反思的要求。這種自我反思,對於教師個人而言,是一種學習過程,對於教育實踐而言,是找到針對即時情境問題的解決方案的有效途徑。教師始終是行動研究的主要研究者,研究的對象是日常遇到和亟待解決的實踐問題,研究得目的在於透過科學方法的應用,以解決課堂內的問題因此研究的過程中必然主動容納和利用各種有利於解決實際問題、提高行動質量的經驗、知識、方法、技術和理論,特別重視實際工作者對實踐問題的認識、感受和經驗。行動研究實質上也是研究過程和行動過程的統一體。

教師研究問題的確定:從實際中來。中國小教師的研究主要圍繞自己的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展開,其問題的來源從教育教學的疑難重尋找問題;從具體的教育教學場景中捕捉問題;從閱讀交流中發現問題;從學校或學科發展中確定問題。

教師研究的基本程序:從計劃到反思。教師的教育研究活動的實施經歷計劃、行動、觀察、反思幾個步驟。首先對活動進行有意識的設計、設想或打算,教師有意識地將行爲納入研究的框架,持續不斷地貫穿於教育教學活動的始終;其次教師在行動研究時不斷反思與積累中,難免形成對問題的新的認識,也難免會有新的因素介入研究,從而影響原有計劃的達成,教師行動研究時隨着教育情境的變化和教師認識的加深,行動也在不斷調整的。第三教師注重收集行動研究過程相關的資料,以備後續的反思、改進之用;最後教師對計劃、行動和觀察進行分析和思考,全面系統描述整個研究過程,進行理智判斷和評價,從而爲下一階段的行動提供科學合理的研究方向。

總之,通過學習,我意識到只有研究型的教師才能勝任教育的改革和創新。當然要成爲一名合格的研究型教師,對我來說任重而道遠。我將把參加這次培訓活動當做一次提升自己教育教學研究水平的契機,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養,在成爲研究型教師的道路上不斷探索,不斷前進。

教師讀書心得文章 篇29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經常看書,從書中汲取知識非常重要。作爲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文化修養來提高自己,幫助自己更好的勝任自己的工作。所以我們應該多讀書,讀好書,不斷充實自己的文化知識。

一、時刻警醒自我

對於教師來說,愛是不可或缺的,只有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教師纔會傾盡精力把自己的全部熱情,甚至生命獻給他所熱愛的事業和學生。與學生一起活動,一起遊戲,一同歡笑,一同煩惱。營造親切、和諧的愉快的教育氣氛,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激發他們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與發展。

二、在合作交流中,不斷提高自我

作爲教師更重要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意義。與學生親密交往、平等對話、真誠交流,同事之間、上下級之間埋誠相對,相互扶持。教師的成長離不開身邊的老教師的幫助,團結的力量大,集體的智慧永遠大於個體。豁然大度,寬以待人,不斤斤計較。不斷的自我反思,不斷提升,在合作交流中不斷提高自我。

三、立足本職,做好工作

教師要時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養,通過言傳身教,在傳授知識的同時用心教育學生,建立平等關係。既然選擇了教師,就要無怨無悔!對教學過程負責。每上一節課,都要根據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案,做好充分的準備,認真完成每一個教學環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