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備課心得體會(精選1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3.05W

教師備課心得體會 篇1

我園蔡老師於9月17日給全園老師做一個集體備課的培訓活動,此次培訓讓我看到和學到了很多東西,原來我的教育水平還可以有更大進步的空間。集體備課是教師以教師隊伍爲紐帶,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是提高備課質量的重要備課形式。它可集思廣益,將個人才智轉化爲集體優勢,共同提高教學質量。記憶猶新的是蔡老師師範集體備課課題《兩隻小象》,蔡老師一步一步的帶領我們一起探討怎麼上好這節課,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想法,並說出來一起學習,讓我看到很多方法,原來還可以這麼上,總之這培訓讓我學習到很多,也瞭解到集體備課的好處如此之多。集體備課還具有以下優勢:

教師備課心得體會(精選13篇)

1、有利於充分發揮集體智慧,做到知識共享。

2、有利於準確把握教學的重難點,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

3、有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

4、有利於省時,省力,提高工作效率。

5、有利於資料共享,提高教學質量。

6、有利於增進老師之間的相互瞭解,培植交流、合作、研究的氣氛。

7、有利於開發幼兒園現有的教育資源,推廣幼兒園優秀老師的教學經驗。

集體備課爲老師們提供了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同事們進行教研交流,學生的學習,也利於我們教師自身素養的瞭解他人的教學思路和方法,相互取長補短,推陳出新,這既有利於學生的學習,也利於我們教師自身素養的提高。使教師間的教學研究有了更加自由、更加開闊、更加民主的空間。可以避免教師自己閉門造車,不吸取他人經驗或封閉保守,不互相交流的不良現象。備課中大家可以暢所欲言、獻計獻策,交流知識和心得,共同確定每個活動中的重點、難點及多種可行的教學方法,使教師們在思維的碰撞中產生更多的火花,拓展教學思維,在互相學習、互相探討中成長。

教師備課心得體會 篇2

爲使教學工作獲得成功,教師必須認真、充分、精心地準備。因此,備課是教學工作中一個極爲重要的環節。講什麼?怎樣講?事先都要周密考慮,精心設計。教師只有對教育教學實踐中涉及的教學對象、教材內容、教學方法加以充分的研究分析,才能使教育教學活動有章可循,並能有效的解決課堂上隨時出現的意外情況,從而加強教育者自身的教育機智。

教師備課的思路

一、備教學對象

我們面對的幼兒,因其特有的年齡特點、個體差異更是需要我們全面分析、認真對待,這是教學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前提,也是備課的重要內容,一個班級的幼兒,重點要明確的是幼兒的已知水平,即已具備的學習經驗及能力,否則傳授內容過深而使幼兒茫然不懂,過淺而使幼兒索然無味;從而導致活動沒有辦法開展。

二、備教材

在充分了解和分析了教育教學對象之後,其次要注意的就是我們的教材內容,備教材不可照本宣科,一定要融入個體理解與鑽研,將個人的教育方法和理念滲透進入,將共同的教材變成“我的教材”。備教材可分爲3個層次:一是熟悉教材要求,要通讀教師參考用書的“序”部分,熟悉其全部內容,包括編者意圖、組織結構,二是還要從教材體系上把握當前所要進行教學內容,弄清前後關係;本節內容所處的地位,與前後知識的聯繫和幼兒發展水平的關係。三是根據本園本班的實際情況應作哪些調整和刪減。總之,對於教材要多問幾個爲什麼,即把教材內容搞深搞透。

三、備活動設計的思路

寫教案。具體分爲以下幾步:

(一)備教學目標

在確立目標時我們應首先考慮目標要符合本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及發展水平。目標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所以目標最好是接近他們的最近發展區。

(二)備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可以說是整個活動的核心內容。所以在安排整個活動時要有將近三分之二的時間圍繞重點進行,那麼活動的重點該如何確立呢?第一是重點要爲目標服務;第二是環節的設置上重點要突出。

(三)備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一般分爲物質環境準備、和教師自身的準備以及幼兒準備三方面。

物質環境的準備

一方面指在教學中需要用到的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等等,在教具學具的準備上一定要美觀、大方、耐用、實用有保留價值。最重要的,在正式進行教育活動之前教師對教具學具一定要進行預操作。目的就是儘量避免在活動中因材料的問題影響整個教育活動。

另一方面是環境的創設。

幼兒園教育講究環境的滲透作用。比如講有關顏色的英語單詞,那麼我們就應該創設以這幾種顏色爲主的環境,包括老師的服飾都應該和活動中所講的顏色相關。另外就是對幼兒座位的準備,應該在備課時結合本次活動的需要安排相適應的座位,比如應該做半圓,還是分組坐,還是先半圓在用桌子等等。

教師自身的準備

1、備教學環節:作到熟“備”(“不是背”)在心中,不能自己邊講課邊看教案,這是一位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最不應該出現的問題,更不能稱爲人師,這是最起碼應該做到的。

2、備自己的語言

A、老師的語言要簡潔明瞭。

B、嚴謹,不能有知識性錯誤。

C、少提封閉式的問題“如對不對好不好”“是不是”等。這樣的問題只會有一種回答,尤其對於幼兒的思考是沒有一點積極作用的。

D、不要重複孩子的話,重複孩子的話,這樣不但顯得老師的話多,而且沒用的話一多反而會影響孩子的注意力。

另外教師在組織教學時還要注意自己的表情豐富,語氣和藹,語調抑揚頓挫,這樣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做一個有魅力的老師。

(四)備活動延伸

根據多選教育內容的需要考慮到是否要開展相關的延伸活動,以便更全面深入的完成我們的教育目標。

四、活動評價

“活動評價’是教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活動評價部分是指授課教師對教育活動的回顧、反思部分。它是備課寫教案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教後記"對課前備課與課上實踐進行總結經驗,吸取教訓,調整修改,充實提高。

教師備課心得體會 篇3

回想初進實小的那段日子,有很多的困惑與擔憂,這課究竟怎麼備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呢?剛開始的我,所謂的備課,只能是效仿參考教案,適當的進行修改,很少有自己的想法。遇到練習課和複習課時又犯難,總是一片茫然,隨着這段時間的不斷學習與導師團的引導與幫助,發現備課也沒那麼難,沒那麼怕。現在,我的備課基本上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首先,是熟悉教學內容,把相關課時的整個單元教材內容先理一遍,包括教科書以及教參,對本單元的內容有個初步的瞭解。然後是將與這一課時相關的所有作業做一遍。因爲,對新教師而言,對教材的把握與感知還不夠,通過一些相關的習題,能從中更明確的瞭解本課時的重難點與相關知識點,以及哪些類型的題目學生不太容易掌握,從而在教學中可以安排相關的練習與講解。

其次是明確教學目標,有了第一步的鋪墊,對相關教學內容有了一定的瞭解,所以自己先試着確定教學目標,自己所確定的這個教學目標不一定是很規範的,一定要寫出三維目標,我基本上只是確定教學重難點,重點是哪個知識點,難點是什麼?然後拿出教參進行比較,並做適當的修改,通過這樣一個環節,可以說對一堂課的教學有了初步的定位。

第三,是研究各個教學環節。對青年教師是要求提前一週備課,促使我們提前去了解相關內容。但說實話,這一週的備課內容不可能每個教案都花很大心思去設計,大部分是藉助教參或網上的教案,但這樣的教案有些時候可能是不適合的,而且也沒有學生的反饋,比如:學生的錯誤資源或是學生的接受程度等等。所以,我在一週的備課內容中開始的一兩個教案是根據前面的教學情況花了一些時間去設計的,基本上在上課之前不需有什麼改動。而剩下的一些教案就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適當的修改。如:五年級上冊《因數和倍數》這一教學內容有兩個例題,數學一般情況下是一個例題配一個做一做,安排一個課時。所以在最先備課的時候對這個教學內容安排了兩個課時,教參上也是如此。但是配套的課堂作業確只有一篇。而且總感覺安排兩個課時太寬裕,於是在上課前又詢問了師傅,師傅說,因數和倍數這一內容對學生來說比較容易接受,例1和例2可以合併爲一個課時。改了之後發現效果不錯,既節省了教學時間,又使課堂變得更緊湊,而且學生的學習效果也不錯。再如:根據學生作業的反饋,有時需要增加一堂練習課,針對學生錯的比較多的知識點安排一節課進行講解、鞏固,這樣的教案在提前一週的備課中肯定是想不到的。當然有時只需要改動幾個環節,如根據學生課前反饋,有些簡單的環節可以刪除,難的知識點可以再增加幾題練習。還可以將學生的一些錯誤資源作爲課的引入部分等等。修改之後不僅對各個教學環節有了進一步的熟悉而且使每堂課更具有針對性,更多的是從學生出發,以學生的實際爲基點。

最後備完每節課後要留有空間寫教學反思。一節課下來肯定有覺得不滿意的地方或是特別順的環節,不滿意的地方可以進行適當的修改,好的地方也可以記錄下來。其實,自己在這一環節做的也不夠到位,反思不是很及時,有待進一步改進。備課上課之後進行教學反思對教師的成長是很重要的一環,是備課的繼續。特別對一名新教師而言,進行反思就顯得尤爲重要。

總之,有效備課是有效教學的前提,備好課的最終目的是讓課堂教學變得更紮實,更有針對性,一切以學生爲根本,讓學生學的更輕鬆、更有效。這就需要我們多花些時間在備課上,課備好了也就是基礎打好了,才能胸有成竹的走進課堂。以上是我的備課心得,欠缺的地方請大家多多指教,謝謝!

教師備課心得體會 篇4

雖然,備課可以有多種方式,也可以表現出教師的個性,但不能忘記,備課應該是一門藝術,是讓教育無痕的藝術。

因此,備課是上好課的藝術創造,而不是簡單機械的教案抄寫。因爲教育不是去用模具塑造人,應該是一種春風化雨的過程,讓人獲得幸福或者說獲得擁有幸福的智慧與道德。這是教育的一個基點,自然也是備課的一個基點。

在開始備課的那一瞬間,頭腦中就要有對知識傳承和能力培養的考慮,就要有對學生個性、道德教育乃至幸福獲得的考慮。當這一切都在教師的思維中吐納時,備課才成爲一種必備、有效的教育環節,而不僅僅是教學的環節。二者的區別在於施教對象的學生,在備課以及相繼而來的教學過程中有沒有位置。所以,對於教師來說,具體地講備課是爲了達到最優化的教育教學效果而採用系統化的方法,來解決教育教學問題的過程和策略方案或解決方案。

其根本思想在於系統化的思想和方法的應用,但備課模型的千變萬化主要源於具體教學策略運用的不同,而教學策略的應用不同和多樣化的基礎是教學思想的不同,當然教學策略的應用還跟教師自身、與學科內容、與學習環境等密切相關。但無論如何備課都要以實用主義爲原則,以當前教學實際爲出發點,力求知識與能力並重、素質與應試兼顧、教師與學生並重,以便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教案,從基礎知識結構的掌握、解題技能的培養到研究和創新能力的開發,對學生學習進行系統的指導。

現在,有人倡導把“教案”改爲“學案”。我自己則認爲,“教案”就是“教案”,沒有必要換來換去,如果換湯不換藥,一味追求不切合實際的新意,則不是實實在在的備課。再說,“學案”就其字面意思來說,不是由教師單獨制定的,其中包含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制定的學習方案。

因此,我說備課就是備課,沒有必要把“學案”攪和進來,關鍵是必須把教學重心由老師如何“教”轉移到讓學生如何“學”會、“會”學上來,根據學生現有知識,自學能力水平和教學、考試的要求,編制出指導學生每一課時的教學方案,而不是學習方案。

我當教師備課時不大愛寫教案,愛把所有的內容分不同的標記批註在教科書上。但是,爲了應付檢查,也得抄寫教案,因此,我把抄寫教案當成是一種負擔。因此,我知道一支圓珠筆芯能抄寫完一本備課本,更知道一節課45分鐘能在鋼板上刻寫一張蠟紙。

我自己認爲,備課是上課的前提,教案是備課的依據,這是20世紀的說法。那麼,到了21世紀,採用電子備課,教案還值得抄寫嗎?再說,電子教案和課件能是“學案”嗎?所以,我認爲備課不是抄寫教案。備課是備教材和教法、學生和學法、教師和教具等等。雖然,這些都要寫進教案,但,如果不是心中一一有數,就是寫了,也是枉然。請注意:我這裏說的是“抄寫教案”。

在很多情況下,往往發現教師沒有教案就上課。因此,常常把這種現象混同於不備課就上課。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前者,興許備課了但沒有寫教案,後者是連一點準備都沒有。由於,沒有備課的依據,所以就混爲一談了。

回過頭來,說說我在書上批註是不是備課?

我不愛寫教案的前提,是我在上個世紀80年代,喜歡使用錄音機和幻燈機上課,那就是電教手段了。構思、製片、錄音本身就很費時間了,如果,照樣子抄寫教案,就根本忙不過來。由於,教學效果好、還被評爲縣級語文教學先進個人,因此,教導處檢查教案對我網開一面,使得我有充足的時間鑽研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因此,我具備了駕御教材、學生和課堂的能力,因此不去抄寫教案。

“備課”不是“抄寫”教案,但要寫教案。創新的程度不同,寫的方法也不同。只要不把教案當成應付檢查去“抄寫”,那麼,該寫的教案還得寫。

教師備課心得體會 篇5

看了課表才知道是周老師講關於新老師如何備課的問題,以前還以爲班主任只負責管理的,不知道還要上講臺。個人認爲這節課應該排在前面一點更好,備課應該是新老師上崗時碰到的最早又最重要的問題了吧。

備課的重難點應該是在備學生這一關。課上組織討論“如何瞭解學生,與學生交流”這一活動給我印象最深,也受益匪淺。瞭解交流的機會其實無處不在,關鍵是要做個有心人,還有一點當時自己發言時忘了提到的,交流的方法很重要,在尊重對方的基礎上一定要注意技巧,不能讓學生認爲老師在盤問或者是給他施加壓力,否則可能會挑起意外的矛盾。跟其他科任老師交流信息時更要注意這一點,同事之間比師生之間更要注意分寸。跟家長交流時反映學生情況一定要實事求是,不可有意地貶低或者過分誇獎學生,對後進學生的家長最好是能夠建議他們多關心孩子的日常生活,在學習上多加鼓勵,切忌將短期目標定得過高而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也有助於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感情溝通,對班級的學生建設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因爲一個班集體的風氣最容易受那些後進學生的影響,一旦他們發現老師對自己的關懷和愛護,學習態度就會好轉一些,對老師的工作也會更支持。

下午在僑中聽課。那一節課我已經講過了,再聽胡老師講,感覺很對不起自己的學生,我講的課跟胡老師比較起來真是相差太遠了。我教的班大部分是普通班,跟胡老師的學生比起來基礎差很多,如果用胡老師的方法來上可能效果沒他那麼好,因爲學生的水平可能不適應,但是胡老師的那種風格很值得我們學習:首先是給學生充分思考和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同時老師要認真地、耐心地傾聽,這也體現了我們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尊重;其次是老師要學會創造性地教學,探索新鮮而生動的教學方法,在提高學生的興趣和教學的效果的同時,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理論水平,讓教學崗位成爲自己成就人生的舞臺。

教師備課心得體會 篇6

雖然,備課可以有多種方式,也可以表現出教師的個性,但不能忘記,備課應該是一門藝術,是讓教育無痕的藝術。

因此,備課是上好課的藝術創造,而不是簡單機械的教案抄寫。因爲教育不是去用模具塑造人,應該是一種春風化雨的過程,讓人獲得幸福或者說獲得擁有幸福的智慧與道德。這是教育的一個基點,自然也是備課的一個基點。

在開始備課的那一瞬間,頭腦中就要有對知識傳承和能力培養的考慮,就要有對學生個性、道德教育乃至幸福獲得的考慮。當這一切都在教師的思維中吐納時,備課才成爲一種必備、有效的教育環節,而不僅僅是教學的環節。二者的區別在於施教對象的學生,在備課以及相繼而來的教學過程中有沒有位置。

所以,對於教師來說,具體地講備課是爲了達到最優化的教育教學效果而採用系統化的方法,來解決教育教學問題的過程和策略方案或解決方案。

其根本思想在於系統化的思想和方法的應用,但備課模型的千變萬化主要源於具體教學策略運用的不同,而教學策略的應用不同和多樣化的基礎是教學思想的不同,當然教學策略的應用還跟教師自身、與學科內容、與學習環境等密切相關。

但無論如何備課都要以實用主義爲原則,以當前教學實際爲出發點,力求知識與能力並重、素質與應試兼顧、教師與學生並重,以便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教案,從基礎知識結構的掌握、解題技能的培養到研究和創新能力的開發,對學生學習進行系統的指導。

現在,有人倡導把“教案”改爲“學案”。我自己則認爲,“教案”就是“教案”,沒有必要換來換去,如果換湯不換藥,一味追求不切合實際的新意,則不是實實在在的備課。再說,“學案”就其字面意思來說,不是由教師單獨制定的,其中包含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制定的學習方案。

因此,我說備課就是備課,沒有必要把“學案”攪和進來,關鍵是必須把教學重心由老師如何“教”轉移到讓學生如何“學”會、“會”學上來,根據學生現有知識,自學能力水平和教學、考試的要求,編制出指導學生每一課時的教學方案,而不是學習方案。

我當教師備課時不大愛寫教案,愛把所有的內容分不同的標記批註在教科書上。

但是,爲了應付檢查,也得抄寫教案,因此,我把抄寫教案當成是一種負擔。因此,我知道一支圓珠筆芯能抄寫完一本備課本,更知道一節課45分鐘能在鋼板上刻寫一張蠟紙。

我自己認爲,備課是上課的前提,教案是備課的依據,這是20世紀的說法。那麼,到了21世紀,採用電子備課,教案還值得抄寫嗎?再說,電子教案和課件能是“學案”嗎?

所以,我認爲備課不是抄寫教案。備課是備教材和教法、學生和學法、教師和教具等等。雖然,這些都要寫進教案,但,如果不是心中一一有數,就是寫了,也是枉然。請注意:我這裏說的是“抄寫教案”。

在很多情況下,往往發現教師沒有教案就上課。因此,常常把這種現象混同於不備課就上課。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前者,興許備課了但沒有寫教案,後者是連一點準備都沒有。由於,沒有備課的依據,所以就混爲一談了。

回過頭來,說說我在書上批註是不是備課?

我不愛寫教案的前提,是我在上個世紀80年代,喜歡使用錄音機和幻燈機上課,那就是電教手段了。構思、製片、錄音本身就很費時間了,如果,照樣子抄寫教案,就根本忙不過來。由於,教學效果好、還被評爲縣級語文教學先進個人,因此,教導處檢查教案對我網開一面,使得我有充足的時間鑽研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因此,我具備了駕御教材、學生和課堂的能力,因此不去抄寫教案。

“備課”不是“抄寫”教案,但要寫教案。創新的程度不同,寫的方法也不同。只要不把教案當成應付檢查去“抄寫”,那麼,該寫的教案還得寫。

這纔是備課。

教師備課心得體會 篇7

經過了多年的學生生涯,初上講臺的老師雖然對如何學習都有一些自己的感受和見解,但是做老師和做學生完全不同。如何能讓一名新教師少走一些彎路,使教學效果獲得更佳,在這裏向大家談一些見解。

一、初上講臺時要注意的問題

根據多年來的教學實踐以及對新老師的初講經驗,感到初上講臺的老師會出現一些雷同的問題。

第一種問題是滿堂灌。新老師總想在課堂上多講點,總覺得自己講得越多,學生也學得越多,結果一堂課下來,自己講得很累,但學生還是不知道這堂課究竟講了些什麼。講的內容過多,學生根本來不及歸納思考,昏昏沉沉的,一點要領都沒有,這叫“貪多嚼不爛,消化不良”。

第二種問題是照本宣科。有些老師把書背得滾瓜爛熟,一堂課幾乎把書本中的內容,一字不漏地在課堂上背了一遍,這樣的課失去了上課的意義,老師功夫沒少下,效果就不必說了,這叫“死記硬背,囫圇吞棗”。

第三種問題更爲普遍,那就是不會掌握一堂課的時間。有時候50分鐘不到就沒內容講了,有時候到下課鈴響了,問題還沒講完,只好壓堂。一壓堂學生精力就不集中,根本聽不進去你在上面講些什麼,效果很差。

總之,初上講臺的老師,一定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況,有時當場又不知道該怎麼處理。面對這些常見的問題,新教師該如何儘量避免呢?首先,新教師要明確一個問題,那就是爲什麼要把學生集中在教室裏,而不把教科書發給學生,讓他們自學就行了。其實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如何用較少的時間,引導學生較快地領會新的知識,激發學生主動地去探索新知識,指導學生學會掌握新知識的方法和途徑。教師的主導地位,決定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和責任。因此,當你準備登上講臺時,就應該想到如何儘快讓學生領會新知識、如何激發學生主動探索新知識、如何教會學生掌握新知識的方法,而解決這些問題的前提在於你有一個怎麼樣的備課。

二、好的備課標準是什麼

要講一門課,首先必須對這門課的全部內容非常熟悉,絕不是現買現賣。有的老師不是對這門課的全部內容都吃透後上講臺的,而是明天要講什麼內容他就去熟悉什麼內容,準備多少就講多少。不知道這節課在整個課程中佔什麼地位,會對以後的課程起到什麼作用。這實際上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這樣的講課,非但達不到前後貫通的效果,就連老師自己也可能講到後面忘了前面。因此,老師在上講臺之前必須對這本教材的全部內容融會貫通,最好還要搞清楚本門課程與其它課程的相互關係。老師準備的內容就好比是一桶水,而一堂課教給學生的只有一杯水,這樣的備課纔是充分的。

新教師在熟悉全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還必須認真閱讀有關這門課程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這樣纔可以確定每個章節的學時數。一堂課該講多少內容是有科學依據的,決不是隨心所欲、信口開河,想怎麼講就怎麼講。在熟悉教材全部內容並按教學大綱確定了章節學時後,便可以開始準備每堂課的教學內容。

三.新教師如何備課

顯然,備課就是去熟悉準備講的內容,但是隻熟悉內容不夠,還必須明確這堂課的內容什麼是重點,什麼是難點,什麼是概念,什麼是必須掌握的,什麼是一般理解的……這一系列問題,在備課時就必須很清醒,並且要有意識地根據這些問題,引導激發學生去領會它。對於重點、難點或比較抽象的概念,備課時就要想辦法在課堂上如何用顯見、易懂的事例或簡明的語言,使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怎樣才能引起學生對重點和難點問題的重視呢?在備課時要提醒自己在講這些問題時,除了用抑揚頓挫的聲調外,還可利用板書引起學生對重點、難點的重視。如果在引出這些重點、難點問題時,能有意識地帶啓發性地引導學生思考,這樣更能促使學生變被動爲主動去理解難點和重點了。

四.板書問題

板書,無非包括文字、圖表、公式、數字等,但千萬不可小看它的作用,因爲老師在課堂上與學生直接交流的時間很少。授教主要依靠板書和語言來表達,語言有時比較快,學生一聽就過去了,而板書卻可以以停留一段時間讓學生邊看邊思考。

作爲老師,對板書應該有非常嚴格的要求,決不要亂劃亂寫,也不要什麼都不寫。應該寫什麼,什麼時候寫,寫在什麼地方,怎麼突出重點、要點,這些都要考慮。甚至什麼時候擦黑板,擦哪部分,保留哪部分,都應在備課時設計好。對於第一次上講臺的老師,備課教案裏除了有文字外,還應該有板書設計。如果用多媒體課件授課,切忌不要成爲教材的電子版再現。課件的製作要引導學生層層深入思考問題,要用幹練的文字和簡明的圖表,必要時可用動畫顯示視圖中動態的信息流動過程,以加深學生對教材的重點和難點的理解。

備課備得越充分,上講臺講課的底氣就越足。特別是第一次上講臺的老師,最好能作一二次課前自我或集體的試講,看看自己在一堂課內的講授和備課是否合拍,看看一堂課的時間掌握得怎麼樣,以備在正式的講課中獲得更好的課堂效果。

教師備課心得體會 篇8

一、靈活多樣式識字教學

1、藉助拼音識字,和家長一起讀一讀。

2、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識字採取各種指導方法,讓學生能根據自己的經驗用加一加、減一減、組詞、和自己、姓名識字、猜字謎識字等方法識記。

二、強化朗讀,重視語言的訓練

1、每篇課文先讓學生熟讀,達到98%的學生熟讀。

2、老師範讀。每一篇課文精彩的地方或是難懂的文字老師都要進行範讀。使學生在聽讀的時候揣摩老師爲什麼這樣讀,老師爲什麼要把這個詞重讀、要把那個句子讀的很輕等。在聽讀中感悟文字所表達的思想。

3、學生讀文可採取多種讀文方式,如師生對話背誦句子、男女交換讀、小組讀、分角色讀等形式,讓學生充分練習朗讀,在讀流利的基礎上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讀出情感。在閱讀時,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體和看圖片讀課文。

三、強化寫話能力訓練

寫話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因此,從這個學期開始應着重訓練,主要打算從兩個方面進行。

(一)多讀多說,先說後寫。

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一年級是學習的基礎,因此閱讀在一年級也不能放鬆。在閱讀中孩子可以積累詞彙,感受完整的語句。孩子讀得越多自然說得也多,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講故事比賽,鍛鍊學生的說話能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趁熱打鐵,可以讓學生針對某個故事,談談讀了這個故事的感受並試着寫一句話。再者教科書中的文章更是不可浪費的閱讀素材,雖然一年級的文章還比較簡單,但作爲教師必須心細,一但發現文中的'成語或優美語句,比如說“五光十色”“四面八方”等文中出現的成語及練習中的成語,都是很好的作文素材,都應讓學生積累。

(二)看圖寫話,培養能力。

國小語文書圖文並茂,特別是低年級,每幅插圖都生動形象,富有童趣,符合這個年齡段國小生的認知特點。給學生提供了說話素材。在每篇課文的開始或課文講解中都可以利用這些圖畫。讓學生觀察圖畫進行說話訓練時,教師就必須進行一定的指導。先指導學生按照一定順序找出圖畫上的詞語,說到詞語的時候,同時觀察說說他們在幹什麼並要求學生說完整話。這樣通過一句話一句話的練說,最後就可以連成幾句連貫的話了。

課本就是來源於生活,教師也可以脫離課本,在現實生活中找找圖畫,寫出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更是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語文教學的路上需要我們年輕教師不斷鑽研,多向老教師取經,多多反思多多學習,只有善於鑽研和學習,纔會更快地成長!

教師備課心得體會 篇9

我們班的孩子今年從小班升入中班,我發現他們開始喜歡爲羣衆爲同伴做事情,便在班級建立了值日生工作。全班幼兒分成五組輪流進行,每一天由6—7名幼兒共同做當天的值日工作,我主要按幼兒的潛力以及來園的早晚給他們分配值日項目。

開始時,孩子們對值日生感到十分新鮮和好奇,每一天都高興地早早來園,用心完成我分配的任務。但是過了不久,我就發現值日生來園總是你早我晚,有時大部分幼兒都來園了,值日生還沒到,當我詢問原因時,孩子卻無所謂地說:“我忘了!”。儘管值日生都能按照我的要求去做,但經常出現做事不認真、堅持不好,需要老師不斷地提醒。這時,小朋友的一句話引起了我的思考,有一天,在我正準備安排值日生工作時,郭子豪小朋友說:“老師,這天我不想當衛生員了!”,“爲什麼”我急切地想明白原因,“這天我想當氣象員!”

孩子的回答似乎提醒了我,原先對做值日生他們有自己選取的願望,做什麼值日也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以前,值日生都是由我來安排孩子做的,從未思考他們的興趣和需求。我們說要把屬於孩子生活和選取的權利還給孩子,那麼值日生工作爲什麼不讓他們自選呢!於是,我緊之後說:“能夠呀,這天就由你們來選取做什麼值日生吧。”孩子們立刻又變得興奮起來,這個說:“我這天要當接待員!”那個說:“我要當監督員!”。那一天,我個性注意觀察他們,發現孩子們對自選的值日項目充滿興趣,都能認真負責地做好各自工作。以後值日生我班開展起來了。

培養幼兒的摺紙潛力

摺紙是孩子們喜愛的活動之一。它既能鍛鍊孩子手的靈活性,發展孩子的目測力、空間想像力和操作潛力,同時還能夠構成孩子的幾何形體概念。

教4—5歲的孩子學習摺紙,具體的做法是:

1、做一些色彩鮮豔、形狀較大的摺紙動物作品讓孩子玩。在玩的過程中,讓孩子明白它們是紙折成的。

2、根據孩子愛模仿的特點,成人可讓孩子和自己一齊用紙進行簡單的摺疊,如邊對邊折、角對角折等。

3、4—5歲的孩子注意力持續時間只有十分鐘。因此,成人不要太長時間的進行摺紙遊戲。防止孩子不感興趣的方法是經常變換摺紙的方式方法,能夠讓孩子摺好頭兩步,後面幾步由成人摺好,將摺好的玩具給孩子玩,可增強孩子對紙工的興趣。

4、4—5歲的孩子手指動作潛力較差,還不能協調地動作。因此,成人要手把手地教孩子,不能輕易下結論:“太笨”、“太傻”,這都會打消孩子摺紙的用心性。就應以表揚鼓勵爲主,多肯定孩子的成績,使孩子在愉快的心態中進行摺紙遊戲。

5、教孩子摺紙時,可採用遊戲的口吻。如把正方形的四角向中心折時,說成是“中心媽媽”親吻“四個寶寶”。孩子在親切的氣氛中不知不覺地學到本領。

關於謙讓

當孩子們玩滑梯發生衝突時,當孩子們爭搶玩具時,按照一貫的做法,許多老師都簡單地處理過:大的孩子讓着小的孩子,或是男孩子讓着女孩子,或是說一聲“對不起,沒關係”就了事了。這樣會引起孩子的困惑,“爲什麼他做的不對,我還要讓着他呢”“爲什麼每次都是大的讓着小的呢”別說孩子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就連我們做老師的也是該思考思考這樣的問題了。

對待孩子們在遊戲中的矛盾,我們務必正確應對孩子的謙讓問題。教師的任務是要引導他們思考“對與錯”,並瞭解任何遊戲都是有規則的。如果違反規則,就是錯誤的。教師要在適時適宜的狀況下,幫忙犯錯一方的孩子改正錯誤的行爲,初步體驗是與非。這種體驗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講,有利於解決他們今後在社會交往中的各種問題。

教師備課心得體會 篇10

我眼中的幼兒教師

良好的教育設備、先進的科學技術、健全的教育制度是這個時代爲我們提供的優厚條件,教師心得:我眼中的幼兒教師。幼兒教師再不應該是以前人們眼中只會“哄小孩、玩玩遊戲”的阿姨了,而應該是孩子心目中的智慧姐姐、慈祥溫柔的母親和勇於創新、敢於競爭的參與者。

教師應是“參與者”而不是“管理者”

幼兒教師不應該是外在於班級中的管理者,而應該是班級中的特殊成員,應以組織者、參與者的身份親臨幼兒生活,以“一切爲了孩子,爲了孩子的一切”爲主導思想,給孩子指點迷津。不能以孩子小爲藉口來推託而不問不管。如若這樣,這豈不是害了孩子。有的孩子很難管,這裏的難管也可能意味着老師要保持他的教師尊嚴,意味着對孩子管制、壓服,也意味着他要保持師幼之間的距離和界限,他要高高在上,不能與幼兒平起平坐。我們知道在傳統的教育觀念中,兒童的個人願望屈從於教師權威,但同時我們也知道,一貫屈從他人意志的人,行爲的主體性也會逐步減弱,甚至消失,遇事無主見,這勢必養成孩子善於依賴的習慣,顯然,這不利於孩子社會適應性的發展,有的孩子是好動一點,但拿“管”的姿態待之,這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我們何不以燦爛的笑容、溫婉的語言,蹲下來“因材施教”,按照幼兒已有的心理特點給予特殊的照顧。

不能輕率地給孩子下結論

盧梭曾說:“輕率地給孩子下判斷的人,是易犯錯誤的!他們常常比孩子本身更爲幼稚”,幼教之友《教師心得:我眼中的幼兒教師》。要尊重兒童,切勿急於去做或好或壞的評判。幼兒是發展中的人,我們應該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作爲幼兒教師,我們對兒童的天性要勤於觀察,必須把兒童的天性觀察透徹,然後再進行解說;先叫兒童的天性自由地展露出來,切不可加以任何抑制,以便於對兒童的真實情況獲得比較清醒的理解。盧梭說的很清楚,作爲教師,要敏於窺探孩子的內心世界,我們不能以爲孩子小,而漠視孩子。

家園要保持聯繫

家訪是幼教工作者的職責,它體現着教師對幼兒的親切關懷,對家長的尊重與理解,對順利完成各年齡班教育任務的強烈責任感。有時候,孩子對兩種成人(媽媽、老師)的態度來看,他明顯表現出兩種不同的行爲反映,這也從中反映出家庭教育與幼兒教育的不合拍。孩子是敏於探索成人心理的,他爲了保護自己的利益,往往會見“人”行事。有些孩子由爺爺、奶奶帶着,爺爺奶奶比較嬌慣遷就他、聽之任之,在幼兒園又比較好動,這完全不符合老師所期望的“好孩子”標準,所以老師不喜歡,但聰明的他已學會如何以暫時的順服逃避老師的責罰,面對這一事實,老師的家訪勢在必行。

多給予孩子鼓勵

對孩子的評價要以肯定性評價爲主。一個良好的自我係統的形成,有賴於主我與客我的積極互動。幼兒很希望從教師、父母、同伴那裏得到自我認識。孩子還是特別在乎別人怎麼看自己,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並從中獲得關於自己的印象,如果他面對老師的漠視,他還敢向老師表現自己嗎?我們知道,幼兒如果得到肯定的、積極的情感體驗,就會利於幼兒積極的自我概念的形成,從而形成自信、自尊的人格特徵,反之就形成消極的自我概念。

教師備課心得體會 篇11

在我的眼中,教師的三尺講臺一直是神聖的地方,也是每位爲人師者的戰場,一位真正的將軍打退敵人需要勇敢與機智,而身爲教師在專屬於我們的戰場上需要準備的則是知識和教法,個人認爲一節課能否成功的關鍵就體現在我們的備課的過程。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正所謂“有備而來,有備無患”,只有課前的精心預設,纔有可能在課堂上實現精彩的生成,課堂教學作爲整個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和連續性,事前必須作充分的準備,否則就不能取得理想的結果。我想強調的是備課不等於背課,備課的含義比背課要廣泛的多,備課包含着教師對課程教學內容的理解水平,也包含着教師的創造性勞動,備課不僅僅是備知識還要備學生,通過指導老師的介紹,我瞭解到我所帶的班級孩子們的知識層面還不是很寬泛,基礎知識也比較薄弱。

那麼我在備課的過程中儘可能的把知識通俗化,幫助學生們更好的理解,由於生物學科本身的特殊性和趣味性,生物的內容大多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很多的知識我們都可以聯繫到學生自身的生活經驗,以此來舉例更是方便於學生的理解。

同時在情感上也可以更好的昇華,再者我們可以對一些知識採取技巧性的解讀,比如說缺乏維生素A容易患乾眼症、夜盲症,那我們在講解的時候就可以這樣舉例,把A平放,畫出一個類似於眼睛的模樣,所以當學生們看到A的時候就會第一時間想到眼睛,也就自然而然的聯想到了乾眼症、夜盲症,這樣既達到了我們的教學目標,同時也爲課堂增加了趣味性,吸引了同學們的興趣,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教師只有對教材內容、教學對象、教學方法經過深思熟慮,瞭然於胸,才能把課講得妙趣橫生、引人入勝,初次登上講臺,我們的內心總會忐忑不安,不知所措,害怕自己的課堂不能吸引到同學們,害怕自己所講的知識點不甚透徹,學生們無法理解……

此時備好課則可以增強我們的自信心,爲我們勇敢的走上講臺起到一個強而有力的支持。而我們在備課的過程中,要以嚴格落實課程標準要求爲目標,全面落實“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現代教育理念。教無止境,備課也無止境,必須精益求精,堅持不懈。

教師備課心得體會 篇12

三月的春風吹來了春日的暖陽,學習熱也蔓延在我們這個集體當中。3月29日上午,我與我校亞老師、瓊老師前往中心國小參加xx市國小語文名師工作室“送教下鄉”研討活動,一睹了工作室老師的風采。

每次聽課評課都有不同的心得體會。今天早上的兩節課主要是在蔡xx名師發展工作室“和蘊語文”的教學思想主張大背景下提出來的。和諧共生、獨具意蘊,和諧是行動,是實踐,是因;共生是成效,是收穫,是果。獨具,則強調師生的個性成長,是基礎,是鋪墊,是因;意蘊,強調師生的厚積薄發,是主體,是呈現,是果。這樣說也許比較抽象,其實兩節課給我留下的最深印象大概都是教師引導學生在有限的語文學習時間內與文本進行個性對話,有意識地將重點放在學生學法上的習得。既有自主探究學習,又有接受性學習。這樣的教學策略在一堂課中的有效是不錯的。

來看蔡xx老師的《詹天佑》,執教對象是六年級學生。越到高年級,儘管語言組織的能力比較強,但學生說話的慾望可能會有所減弱。反觀這堂課,整節課的秩序井然,學生的注意力也比較集中。主要得益於教師以課爲例,通過分析“修護鐵路”這一典型事例得出詹天佑傑出、愛國的品質,瞭解“人物與典型事例”這樣一組頗有文學理論色彩的名詞。我們包括我在內,平時的教學中經常出現那種表面抓關鍵字詞、重點詞語讓學生談感受的做法,其實學生站起來常常是脫離文本,談不出個所以然。蔡教師爲我們提供一種非常好的範例,即將文字轉化成圖畫、動畫,注重圖文結合。同時也注重課文對於詹天佑修築鐵路這一事件的材料補充,包括居庸關鑿井圖,人字形鐵路圖等等,留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提示用做記號和做批註的方法幫助思考學習。相信這樣一節課的教授,對整個單元“典型事例與人物”的學習都有非常大的幫助,學生在一課學習中必能有所得。

同樣的謝老師執教的四年級《沙漠之舟》一課,實現了三個關注。第一,能做到關注文本。從理性中來到理性中去,體現了整個說明文的科學性和嚴謹性。最後又把整堂課還給了理性,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整理文本,學生們用了表格法、圖文法等等方法。第二,關注學生。讓學生充分自學討論交流,把時間留給學生去探究,同時注重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效,用學到的說明文寫法“先寫特點再寫作用”運用到《貓是捉老鼠的小能手》口語聯繫中來。第三,關注語文本質特徵——語用,體現了教師鮮明的.教學主張。

這樣聽下來,有一個感覺,其實教“書”和“教書”兩者是很難去把握的。我們常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但是一些方式方法的習得比較理性化。如果沒有比較創新的形式、必要的取捨,那麼很容易出現理性有餘而感性不足的缺憾。即使學生真的能夠一課一得,但長期下來,也會缺乏激情與興趣。語文教學應該回歸本質,兼具工具性與人文性,中間平衡的支點很難把握,也很難在前面去加任何的定義。語文教師可以做的,應該是允許自己的教學風格多樣化一些,用更加包容的態度去審視自己的教學。

教師備課心得體會 篇13

對於一個新手老師來說,備課是絕對重要的。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師上課也是一樣。要想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必須課前認真準備課程。備課是課堂教學的一項預先設計,有了這個預備課程,才能把課上好。再優秀的老師都是一樣,更何況新老師。

從最開始沒準備倉皇上臺到現在一次比一次備課充分,我發現備課對於教學來說的確很重要。一方面,參考教學大綱、教學參考書是必不可少的,這是語文的總體規劃和指導。另一方面,請教同行、觀摩名師的教學視頻是更有提升效果的。對於新手教師來說,同行是這一時期並肩同行的夥伴,大家彼此都在一步步地往前走,因此他們相對更有經驗、更瞭解也更貼近我們的生活。我也是在學校和辦公室老師的指導下,才能逐漸把握好進度,也才能更好應對一些情況。而名師對於新手教師而言,就是啓明燈的作用。我們現在也許不能我不會用自己的風格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這時候就需要學會模仿。

多看名師的教學視頻,學習他們中一些良好的教學技巧,並作用到課堂中。根據自己的授課情況對比再作調整。教學也要從模仿開始,慢慢地,自己就會遊刃有餘,摸索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教學技巧和風格來了。就像我今天講的《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課,就是學習了吳正憲老師的講課方法。看到題目,先問學生能提出什麼問題,然後再帶着問題去閱讀。不同的是,吳正憲老師教的學生已經懂得了思考和疑問,而這邊的孩子一直是教師在“喂”知識,教師提問,所以孩子還沒有養成疑問的習慣,敢於、善於提問的精神,所以他們並不懂提問什麼。這個時候,老師需要耐心,示範指引他們。比如,誰是挖井人呢?之後,部分學生就懂了,能夠提出一些比較基礎的問題。這樣既會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也調動了積極性,簡單總結了課文的脈絡,也讓學生練習帶着問題讀課文了。

備課不只是對一堂課的準備,更是教師個人的昇華和鑄造的過程。一年級需要能力的初步培養,不要用知識堵塞了他們的發展。多變方法,讓學生髮揮課堂的主體作用,都需要提前備課思考好。備課最大化,才能收到意料之外的效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