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教師教學心得(精選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7.82K

日語教師教學心得 篇1

學習語言可能是衆多科目中最爲枯燥無味的,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興趣是至關重要的,從根本上改變“要我學”爲“我要學”。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努力上好每一節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作一個快樂的讀書人。

日語教師教學心得(精選5篇)

一、 培養學生們學習日語的興趣

這學期的教學目的主要是培養學生們學習日語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日語的動力,有了興趣,學習就會事半功倍。我們有這樣的經驗:喜歡的事,就容易堅持下去;不喜歡的事,是很難堅持下去的。而興趣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培養。本學期主講日語知識與日本文化,讓他們瞭解日本,並對日本的文化產生興趣。在教學中,根據學習進度,給學生們在課堂上放一些日劇和日本動漫,教學生們唱一些簡單的日語歌曲。時間長了,懂得多了,就有了興趣,學習起來就有了動力和慾望。在學習日語的過程中,只要肯付出、肯努力、持之一恆,樂學、願學、肯學、會學,從根本上改變“要我學”爲“我要學”。

二、備好每一節課

備課中,認真分析研究教材,反覆細看網上播放的視頻教學,力求準確把握重點、難點。參閱內蒙古大學、內蒙古師範大學、西安翻譯學院二外教學法,制定符合我們高職院校第二外語的教學方法與形式。認真編寫教案,不斷歸納總結,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三、上好每一節課

教學過程中,採取師生互動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性。堅決克服害羞心理,讓同學們必須敢說,會說、能說,說了日本人又能聽懂。對學過的課文要誘導其多讀、勤讀、苦讀,可以跟錄音機讀,竭力模仿其語音語調以糾正發音,讀一口真正的標準日本語。

日語其他方面的知識,也有意識的讓學生了解,有時在講一個單詞的時候,我也會給他們穿插一個故事。記得有一次講“…と…”的用法時,發生了一個笑話兒。首先我說一下“…と…”的用法,它是表示一種條件的句型,翻譯成漢語相當於“一……就……”。我讓一位靦腆的女同學把日語翻譯成漢語,句子的意思是我一進門,就脫鞋,由於那位女同學不認識鞋這個單詞,一緊張就翻譯成一進門就脫褲子,這下給全班同學逗得鬨堂大笑。在以後的教學中,我一講到這裏就講這個故事,同學們每次聽了都說,這個句型我一輩子都忘不了。

日語教師教學心得 篇2

第一堂課往往給學生留下的印象最深,因此一定要上好關鍵的第一堂課。一開始我便用日語作自我介紹,如:“みなさん、こんばんは。初めまして、よろしくどうぞ。自己紹介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わたしはテレビ大學の先生で範ともします。これから、皆さんこいっしょに日本語を勉強しまょう。”學員當然聽不懂,再寫出來,就有“自己紹介”“大學”“日本語”、漢語人名等漢字,再複述同時配以彎腰鞠躬,學員們便明白了是自我介紹。由此而引出“日文的由來”、“日文中的漢字”“日語的表記”等有關日語的基本常識,使學員們產生“中國人學日語有有利條件”,從一開始就建立起必勝的信心。

接着,我給學員講清二外學習的重要性:(1)不同語言之間有共性也有個性,學習其它語言對本專業語言能得以借鑑,通過語言間對比,可加深對本專業學習的印象等;(2)學會一門外語就等於開啓了一扇世界之窗,可以更多地瞭解世界,瞭解不同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等,開闊自己的眼界,採他國之長,補一己之短在這一節課上按教學計劃上的內容只教了第一行元音,並且形象地講清這些假名的來源。留給學員的印象卻非常深,基本上是一次成功,從而使學員產生“鼓勵效應”,更想往下學。

幫助學員總結日語的語言特點,歸納日語語言特色

(一)採用日、英、漢三語對比教學

學習任何一種語言都存在母語與外語相同或相近的現象。人們從語言學家喬姆斯基的生成語法得到啓示:人之所以能學會母語,是因爲生來便具有語言習得機制,而成年人學習外語因已經掌握了母語語法並具有科學思維能力,必須充分利用母語的語法知識對外語學習的積極作用,進行母語與外語的對比研究。通過對比之後發現各種語言的語法具有一定普遍性和共同性。其區別僅在於表達形式不同而已。學習外語時,母語的語法認知概念、規則等必然會遷移到外語學習中,因此,適當地利用母語是有必要的。

日語中的漢字來源於古漢語,雖然年代久遠,但仍有很多還保留着古漢語的意義。在進行詞彙教學時,由於學員們都有古漢語基礎,所以利用這一有利條件採用日漢對比的方法講詞彙,就收到好的效果,而且能引起學員的興趣。如“君”字,唐詩中有“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在學習“走る”時結合古漢語知識講解,提醒學員不要想當然地將它理解爲現代漢語的“走”,並補充介紹“步る”(走,步行),以加深印象。

(二)歸納日語語法知識

世界語言分爲:

1、孤立語:語法關係只靠句子裏詞的排列位置來表示,無詞尾變化,也幾乎不具有表示語法關係的助詞,如漢語。

2、黏着語:靠接詞(接頭詞,接尾詞)及其他種種附屬成份表示,如日語、蒙古語、朝鮮語、芬蘭語。

3、屈折語:靠詞形或詞尾曲折變化,如英語,拉丁語;

日語屬於粘着語,它有下列幾個特點:

a.依靠助詞或助動詞的粘着來表示每個單詞在句中的作用,因此掌握助詞、助動詞極爲重要。而漢語助詞較少。

b.一部分詞類有詞尾變化,主要是動詞、形容詞、形容動詞等。而漢語單詞基本無詞形變化,這也是我們中國人學習日語的難點。

c.日語和漢語及英語的語序不同。漢語、英語的語序是主語—謂語—賓語;而日語的語序爲主語—賓語—謂語,但不十分嚴格,因由助詞來決定其機能,所以必要時主語、賓語和補語的詞序可以改變,但謂語動詞一般在最後。

d.敬語使用普遍,根據與說話人的親疏內外關係使用不同程度的敬語,比較複雜,講究。日語有敬體和簡體之別,簡體是普通說法,敬體是客氣的說法。一般書寫的文章用簡體,如報紙、雜誌上的文章。說話時對很熱悉的,有親密關係的人可以用簡體。敬體是比較客氣的,有禮貌的,而且是標準的說法。因此初學日語的同學們首先可以學習敬體,因爲課本上的課文,基本上都採用敬體。

五、注重日本文化導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一)適時導入一定的日本文化知識

教師不僅要將課本上的內容歸納、總結,還要將課文、語法、概念、慣用句等所涉及的日本的風土人情、風俗習慣等介紹給學生,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調節課堂氣氛。使學生們不僅學到了書本知識,也瞭解到了一些日本的風土人情、風俗習慣,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豐富了知識,提高了興趣。

一方面,在日語教學中,我們儘量讓學員感受日本文化以及日本人的精神,即一種渴望進步,勤奮不輟,危機感強的精神,使學員瞭解:日本吸收文化,更注重消化與創新,即通常所謂的“拿來”和“嫁接”。

日本文化是“拿來文化”,對於新鮮事物或對於自己有用的東西,他們總是先以一種積極的態度取之以作爲對自我的完善,然後對其進行消化、吸收。“日本人永恆不變的目標是名譽,一個人爲達到這個目標而使用的手段是根據需要既可拿起來又可放棄的工具,當情況改變時,日本人也能改變其態度、轉變其方向,日本人不像西方人那樣把改變態度視爲道德問題。”

日本文化是“嫁接文化”,即在日本文化這一主幹上,不斷地嫁接各種可以彌補自己文化不足的“枝條”,在這一枝條上生長出來的果實往往是發揮了“主幹”與“枝條”的雙重優勢。這一特點取決於日本文化的“無常觀”和求新態度,所以當西方的文化優於中國文化時,他們便主動脫離中國文化圈而投身歐洲文化圈,同時這種思想決定了他們在吸收外來文化時表現出一定的選擇性。

由此可知,日本是一個善於學習的民族,他們能夠正直的學到他們想要的東西,並且盡力讓外來文化融解在本民族的文化中(例如:在中西文化的接緣中,日本以片假名、平假名以及日語中的當用漢字三者融爲一體,形成一種極具民族特色的語言形式),使得本民族的文化更加完善,更加優秀,發揮出“雜交共生”的優勢。

另一方面,日語是個島國。島本身便是藍色海洋文化(藍色文明)與黃土大陸文化(黃色文明)的產物。這是日本的幸運──東西貫通,也是日本的不幸──沒有嚴格意義上自己的文化。如:日本人的精神是靈魂深處的蠻荒;日本的神道是沒有典籍的信仰;日本的宗教是搖擺不定的彼岸;日本人的意識是沒有原則的效忠;日本人的文化是沒有思想的蘆葦;日本人的姓名是失去血脈的譜系;日本人的語言複雜曖昧的咿呀;日本的文學是表象精緻的空洞;日本的藝術是優雅頹廢的精巧;日本人的生活是光怪陸離的變奏;日本人的婚姻是充滿倒錯的組合;日本的食物是視覺高於味覺的盛筵;日本人的休閒是勞累感官的休息;日本人的社會是貌合神離的拼圖;日本的政治是農民主演的活劇,等等,使學員對日本文化能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與此同時,我們要向學員介紹一些中日文化差異和日本文化的禁忌,如:日本人大多數信奉神道和佛教,他們不喜歡紫色,認爲紫色是悲傷的色調;最忌諱綠色,認爲綠色是不祥之色。日本人忌諱荷花,認爲荷花是喪花。在探望病人時忌用山茶花及淡黃色、白色的花,日本人不願接受有菊花或菊花圖案的東西或禮物,因爲它是皇室家族的標誌。日本人喜歡的圖案是鬆、竹、梅、鴨子、烏龜等。在日本,招呼侍者時,得把手臂向上伸,手掌朝下,並擺動手指,侍者就懂了。談判時,日本人用拇指和食指圈成“O”字形,你若點頭同意,日本人就會認爲你將給他一筆現金。在日本,用手抓自己的頭皮是憤怒和不滿的表示。

(二)調動學員學習日語的興趣

日語學習興趣低下,是日語學習的主要情感因素之一。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日語學習興趣低下與各項日語學習(聽、說、讀、寫、譯及綜合語言知識)均呈現顯著的負值相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着力調動、培養學員學習日語的興趣,成爲日語教學一大努力方向。

俗話說的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每當我開始一個新班級教學的時候,總是要先了解一下班中學員學習日語的動機。我碰到過不少這樣的學員,在上課之前說得自己有多麼得喜歡日語。可是往往纔剛剛學習了平假名、片假名,態度就來了個180度大拐彎。“日語真是太難學了,一開始就要記那麼多的假名”。“光記平假名就有的受了,爲什麼還要有片假名?不都是讀成あ、い、う、え、お、嗎?幹嗎弄得那麼複雜呢?”針對這種情況,我就從以下兩點入手:

(1)從心理學入手。細微地去分析他們目前所處的狀況,排除了他們的各種想法,同時也排除了他們心理上的障礙,從而學習的動機增強了,主動參與的程度也有較大的提高,學習勁頭也足了,與此同時,再適當地給予一定的成就感,使之在自覺與不自覺當中對日語產生興趣和感情。其實,在學員中由於各種原因他們對日語有一種恐懼感和生疏感,若不是出於求學、求知等因素,有許多學員會自動放棄學習日語,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在學習日語過程中,他們受到太多的失敗,使學員對學好日語失去信心。因此,讓學員不斷體驗成功的喜悅和被人尊重的感覺,是重塑學員的自信、克服自卑、激發興趣重要的來源。在每堂課裏,對學員的點滴進步,我都堅持給予及時、公正的表揚,一個“よい”,就是一個希望的種子,會在學員心裏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一個誠摯的“よい”的微笑,一次次成功的喜悅,能使他們感到讚賞和認可。從而恢復自信,激發心靈之光,增強求知慾,增強成功和自信。

(2)從教學入手。誘發他們對學習日語的興趣,啓發式教學,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以達到一個良性的循環。

具體做法是讓學生在學單詞的時候,充分發揮自己是中國人的優勢,在學習日語詞彙時,抓住特點,舉一反三,擴展自己的詞彙量,在學日語中的外來語時,又讓學生髮揮自己第一外是英語的優勢,因爲外來語中的單語許多來自英語,讓學生根據發音來記憶外來語,這樣就能相對比較輕鬆的掌握日語,從而讓學生有一種學習的成就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背誦也是語言學習中一個很重要的方法,但是如果只是爲了背誦而背誦學生很容易厭煩,因此我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課文,還要考慮是否可行,學生能否達到背誦這個目的,不要一下子要求所有的學生都會,應因材施教,千方百計調動差生的學習興趣,最後達到能把課文背誦下來的目的,長此以往,在勤奮的學習過程中,不少學生摸索出經驗和規律,找出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了日語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了學好日語的目的。

總之,備課認真、準備充分,課上注意調動學員學習的興趣,課堂氣氛生動、活潑,才能受到了學員們的歡迎,激發了學員學習日語的熱情和自覺性,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日語教師教學心得 篇3

我從工作開始就一直從事日語的教學工作,在給學生授課的過程中自己也在不斷成長,如何在教育過程中,充分調動師生雙方的積極性,使教師善教、學生樂學,以及如何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也就是聽力和會話能力),是我一直在努力做的。下面我談談指導學生學習日語的一點體會。

拿初級班來說,學生絕大多數都是從零開始,有的是爲了留學,有的是爲了工作,也有的是興趣使然,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就是興趣。這也是促進學生學習的第一推動力。那麼,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努力做到詞彙教學生活化、遊戲化。

我想,比較有效的方法就是能迅速讓他們自己開口說日語,聽懂簡單的句子。所以,在每節課講完語法和單詞後,我就讓學生用當天學的知識去造句或進行翻譯練習;找些日本人生活的小對話,讓學生去聽,看他們能聽懂多少,慢慢地學得單詞和句型多了,他們能聽懂的多了,興趣也就更高了。另外,我在課堂上也適時地補充一些課外知識。如:日語的風土人情、社會、時尚潮流、政治經濟、表達方式與習慣以及禮節等等。而且,有些日劇、日文歌曲中比較時尚新潮的句子和詞彙也可以摘抄下來傳授給學生,儘量滿足他們渴望全面瞭解日語的要求。

很多初學者都問過我同樣的問題,那就是“日語是開始學的時候簡單,後來越學越難嗎?”事實上,語言並沒有太多的捷徑,需要靠學習者慢慢地積累,不斷地去充實自己的詞彙,開拓自己的眼界。作爲日語教師,有關學習日語的方法我有兩條建議,供大家參考:

不要死記單詞

很多初學者在日語入門學習階段都會碰到的問題就是單詞記不牢。如果詞彙教學還像以往那樣,依靠教師單純領讀,學生機械模仿、死記硬背是不合適的。通過聽力和看書閱讀的時候記單詞是不錯的方法,就是把單詞放在句子中去理解記憶,看到不認識的單詞可以先猜一下大概意思,然後再查一下字典進行確認,這樣看到他的意思以後會有種“ 哦~,原來是這個意思啊!”這樣的感覺,這樣記憶更深刻一些。不會像死記單詞那麼枯燥。

一定要開口說

在中國學習外語的一大障礙就是缺乏開口說外語的環境,很多人學習了十年的英語仍然連簡單的自我介紹也不會,這就說明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不注重“說”,一味地去學習語法,去應付考試。正對這個問題,我在上課的時候儘量地讓學生養成“說”的習慣,能用日語回答的問題儘量用日語回答。通過這種對學生有意識地進行引導,學生們也敢說日語了,並且在日常生活中也逐步地開始使用日語,真正地達到課堂和課外同步訓練,提高學生的日語綜合能力。其實說好日語是有很多有效的方法的,平時多記例句是比較快相對有效的方法。

每位老師的教學方法都不盡相同,都有自己的特色、優點及長處。我作爲一名年輕教師,任教時間不很長,教學經驗也還不豐富,以上是我的教學體會,希望能和大家有溝通互相學習的機會。在此,希望所有的日語學習者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快樂學習日語!

日語教師教學心得 篇4

這一學期就要結束了,回首這段在苦樂交融中幸福成長的日子,面對期末這即將收穫累累碩果時的一絲喜悅,此時的我,感慨頗多。這一年的經歷讓我明白了:當一名一年級班主任真是太不容易了。需要無限的愛心、耐心,更要有如針般細的心才能創造出讓孩子茁壯成長的良好教育環境。

一、關愛、賞識,真誠爲友。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他們渴望被理解,被尊重。教師不能居高臨下地逼視孩子,也不能粗暴冷硬地刺傷孩子。要以朋友的身份蹲下身子和他們說話,平等地進行交流,傾聽孩子的訴說,尊重孩子的選擇,分享孩子的快樂。一位教育家曾指出,教育的奧祕就在於堅信孩子“行”。我首先對每個學生進行全面瞭解,經常同他們個別談心,從學習、心理、家庭等處瞭解學生。班中有一個孩子,上課亂動,下課後經常攻擊其他同學。其父母不太懂教育的規律,父親性格暴躁,動不動就大喊大叫,母親特別溺愛孩子,這個孩子自從入學以來就不懂得該怎樣上課,不守紀律,是個讓我們所有老師都感到頭疼的孩子。剛開始,我也很無奈,可是後來根據我的觀察和接觸,發現這個孩子非常善良,而且樂於表現自己,經過我的多方面努力之後,該生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期末考試的成績在班中遙遙領先。

二、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

我們這個班有61個學生,後進生的人數也相對多。因此,轉化後進生是班主任的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我認爲對後進生要給予特別的關愛。要做到思想上不歧視,感情上不厭倦,態度上不粗暴。要用自己對差生的一片真誠的愛心,去叩響他們的心靈之門。要善於發現他們的閃光點。比如:在課堂上不要緊緊盯着優等生,應多給後進生創造條件,鼓勵他們舉手發言,及時給予肯定、獎勵,多與家長聯繫,讓這些孩子多讀點書,努力爭取家校聯合爲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同時也促進班級的整體發展。

三、真誠、耐心,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

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就是好動、好玩。如何讓這些孩子們適應國小生活,成爲一個真正的、懂事的國小生是我碰到的首要問題。我認爲,良好的習慣是學習的基礎。因而,在瞭解每位學生的基礎上,我從小事抓起,注重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爲學生創設一個和諧、整潔的學習、生活環境。我利用班會、晨會讓全班同學討論,明確國小生應做到哪些,不能做哪些;在班內開展“人人爭做小明星”的活動,每週定時評比,表彰先進,以此不斷強化,幫助學生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並且,在班中選拔出合適的學生擔任班幹部,進行培養、指導,鼓勵他們做好帶頭工作,協助教師完成一些工作,如:早讀,午間等。同時我清醒地認識到無論哪一種習慣的養成都不能“說到立即做到”,平時要有足夠的耐心、誠心引導學生,期待他們的進步。

四、把握尺度,愛中有嚴。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曾寫到:“道德的營養和精神的中毒對人們心靈的危害,正如身體的營養不良對身體的危害一樣。”班裏有幾個很聰明,但非常調皮的小男孩。對於他們身上出現的不良行爲,我沒掉以輕心,聽之任之,更不會因其學習成績好而包容、姑息。一次,班裏幾個平常成績、表現都不錯的學生搞惡作劇。我得知後,立即找他們談心,講道理,並嚴厲地批評了他們。從那以後,這些同學也逐漸學會嚴格要求自己,學習上也有了更大的進步。

做好班主任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做一個好的班主任,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學期雖然自覺想了不少辦法,下了不少功夫,但效果卻並不是我理想中的明顯。我想只有在今後的實踐中再接再厲,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日語教師教學心得 篇5

《學記》曰:“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而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我以爲,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因此,在教學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教學中最大的樂趣。

比知識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纔有成功的路徑。教師今天的學習主要不是記憶大量的知識,而是掌握學習的方法——知道爲何學習?從哪裏學習?怎樣學習?如果一個老師沒有掌握學習方法,即使他教的門門功課都很優異,他仍然是一個失敗的學習者。常聽學生家長說“我家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聖旨還靈,回到家裏就誰的話都不聽了。”由此看來,我作爲教師想到了學生的向師性,這是一種純潔的美好的心理品質,我們當教師的要好好地利用和開發。特別是在學習了魏書生老師的教育理論後,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規矩”:凡是老師或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出現了錯誤,就要當場表演一個節目,沒想到這一舉措竟然讓我獲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學中,我有意或無意中出了這個那個錯,學生都會及時地爲我指出,我也自覺“遵規守章”,每次都認真的爲學生唱一首歌。這樣的 “懲罰”卻博得了學生的歡心,不僅師生之間的關係逐漸融洽,班級氣氛也極爲活躍。

也許,這正體現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裏,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裏話告訴我,向我訴說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每一次學生在向我表達着他們對我的感激和敬意時,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動,我總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毫不避諱地說,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獲得的最大的收穫,是我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學習化社會中的個體學習,猶如一個人走進了自助餐廳,你想吃什麼,完全請便。個體完全可以針對自身的切實需求,選擇和決定學習什麼、怎樣學習、學習的進度等等。

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在知識經濟大潮中,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應該認準自己的人生座標,找準自己的價值空間。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學相長”、“誨人不倦”爲樂,終於讓他的“仁政”思想得以傳承;孟子以“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爲原則,因材施教,終於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爲理念,學以致用,鍥而不捨;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更是內容豐富,高瞻遠矚;還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鎮西、魏書生等等。這些教育家,他們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與發現,讓他們獲得了最大的成功與快樂,而這正是他們走近學生所獲得的碩果。讀了這些理論著作以後,我的心更加透徹了,因爲對這些經驗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學生,讓我更自覺地去研究我的學生,去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尋找與學生交流與溝通的橋樑,從而把學生的純真的心靈開啓,把學生智慧的火花點燃。特別是在課堂中,我常與學生一起做同樣的事,甚至是率先垂範,做學生的榜樣。比如我的傾情的示範朗讀,我的感情豐富的下水文,都贏得了學生熱烈的掌聲,也拉近了我和學生在課堂中的距離。讓學生在歡樂中生活,在愉快中學習,這就是我終身從教的最大追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