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師教育隨筆:巧妙調動孩子積極性

來源:瑞文範文網 5.49K

本文是中班教師的教育隨筆,歡迎閱讀。

中班教師教育隨筆:巧妙調動孩子積極性

中班教師教育隨筆一:

今天戶外活動,我和小班的孩子練習雙手交替拍球。活動之前,和孩子們一起進行了熱身——自由拍球活動。然後,告訴孩子們,現在我們來練習雙手交替拍球,要求是——左右手交替進行,邊拍邊數數,按二八拍進行,活動剛開始沒拍幾個,浩亮小朋友喊了聲:“老師我沒……”。在孩子們啪啪地拍球聲中我沒有聽清楚,走進他問:“你的球沒氣了?”他很認真地說:“不是,我沒勁了”,看上去紅彤彤的小臉蛋不像是生病。我靈機一動鼓勵他說:“勁是練出來的,你看老師和別的小朋友都有很多勁,”這時浩亮小朋友也接着一、二、三、四……的拍起來,我問:“有勁了嗎?”他神氣的張開五個手指說:“我有這些勁了!”,“奧,那麼多勁了,勁是不是越練越多啊?”他高興地說:“是”。接下來的時間他一可也沒停,雙手拍得那麼歡。

這件事使我感觸到,每項活動,孩子們的興趣和積極性都來自於老師的正確引導和鼓勵,只要調動起孩子的興趣和積極性,就有使不完得勁。

中班教師教育隨筆二:

幼兒園中班教養筆記:守望常常有一些孩子喜歡追隨在老師的身後,問長問短,這些大多是一些性格外向的孩子,他們樂於交往,也善於交往,也願意主動與人接近。當然,也有那麼一些孩子,總是喜歡在遠處張望,這些大都是那些性格內向,不善言語、羞於與人親近的孩子。

其實,通過每天出去活動時的排隊就可以看出來。因爲,每天下去晨間鍛鍊或者是中午出去散步時,老師都會要求小朋友排好隊再下去,而且這時候的排隊是沒有隊形要求的,小朋友們可以任意排到隊伍當中去。那些熱情的、大膽的孩子常常很快的跑到老師的身後或者爭着來拉住老師的手,也經常會出現幾個孩子爲排在第一個而爭吵的情況。而那些不善於表達、內向的孩子即使她也想和老師在一起,她也不敢這麼做,她們只會遠遠的,默默地看着其他小朋友爭相跑到老師身後。尤其是像王瑩這樣新來的、內向沉默的小朋友,每次排隊她都看着多多、伊伊這樣的小朋友爲誰排在第一個而爭吵,她就默默地排到隊伍的中間,沉默不語地看着其他小朋友和老師。我想,她應該能注意到,我每次睜大眼睛看着他,每天早上主動熱情地與她打招呼,可她現在除了能默默地和我說再見意外,沒有感受到她對其他人的大膽交往。

有一天下樓去遊戲的時候,和往常一樣,多多、茜蕾、伊伊這些小朋友又很快地跑到我的面前,"老師,我是排第一個的。"多多着急的說。"老師,我想排在你後面。"伊伊也大聲地說。"今天,我請王瑩排到老師後面,好不好。多多,你到中間當隊長,伊伊,你去隊伍最後當隊長,幫老師看着前面的小朋友吧!"王瑩很快地走到了隊伍的最前面,我主動拉着她的手出發了。

到了樓下操場上,我們要做切西瓜的遊戲。又到了拉成圓圈一起做遊戲的時候了,許多小朋友又開始擠在老師身邊,多多第一個及在我身邊,王瑩每次都不是擠在我的身邊,而是在距離我幾個小朋友的位置,我笑着看看她,她也默默地看着我。可是擠在老師身邊的話可以拉着老師的手做遊戲,許多小朋友都是很願意這樣做的。在這次戶外遊戲中,王瑩就這麼一直默默地看着我,我每次也都是對她笑一笑,這時候,她也出現了一點害羞。

第二天早上下樓去晨間鍛鍊,我有主動把王瑩叫到了我面前,依然排在第一個的位置。到了場地上,我先帶領孩子們繞操場小跑了兩圈,小朋友們就一個個自己鍛鍊去了。中午吃完飯,看着時間還早,我準備帶孩子們在幼兒園裏散個步。又到下樓排隊的時候了,孩子們又開始從各個方向往老師這邊走了,忽然,我看到了穿着紅色衣服的王瑩,她這次居然主動站到老師面前來了,我分明看到她嘴角有一絲笑容,依然有些不好意思。我的心中陡然有些興奮,我的努力終於看到了一線成功。

現在我也會經常有意無意地在小朋友們面前間接地或直接的表揚她,就一直這麼耐心地等待着她的主動。

也許這只是一個小小的突破,通過支持以恆的努力,我相信以後她會慢慢走進老師,再慢慢走近小朋友中間去。

學會耐心、細心地守望,時間會悄然給予我們最甜美的微笑。

中班教師教育隨筆三: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呵護童年的簡單之美

陶行知曾經說過:“兒童社會充滿簡單之美。”認識、發現兒童社會的美是教師永恆的主題。然而,做到這一點卻並不容易。儘管人人都從童年走過,長大後卻患上了“童年遺忘症”,常把成人的價值觀強加到孩子身上,無法與孩子平等地對話。正如蒙臺梭利所說:“在與兒童打交道的過程中,成年人會慢慢變得自私自利,或以自我爲中心。他們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來看待與孩子有關的一切,結果只能使他們之間的誤解越積越多。”而又如何去除成人立場,迴歸到孩子的世界呢?

兩位老師的啓示在我國小一年級的時候,學校來了兩位剛剛跨出校門的音樂老師一張老師和王老師。張老師畢業於大學的音樂專業,主修美聲,很受學校領導重視;王老師則畢業於縣裏的中師,個性活潑,愛唱愛跳,校領導和其他老師對她的評價是“孩子氣”。張老師的課堂十分嚴肅安靜,她按部就班地教我們練習音階,從“1”到“7”、從“7”到“1”,怎樣練習共鳴,怎樣運用氣息,上課的時候大家都端端正正地坐着,小心翼翼地學唱,生怕走調了被要求嚴格的張老師批評。這樣緊張的音樂課,一直延續了兩年。三年級的時候,我們的音樂課被王老師接手了。王老師的課堂沒有枯燥的音階,不用吸氣、吐氣;快樂的歌要用愉快的情緒來唱,難過的歌要用悲傷的表隋,原來學得很艱難的歌曲似乎一下子變得簡單起來,我們發現音樂課竟然可以如此生動。個性活潑的王老師還常常跟我們玩成一團,跳皮筋、玩彈珠、踏青、打雪仗……幾年下來,王老師幾乎成了“全民偶像”。而之前被學校領導寄予厚望的張老師,她的音樂課非常專業,她的態度也很認真,但是,她跟孩子們的距離是那樣的遙遠。

如今,當我自己也走上工作崗位成爲一名幼兒園老師時,重新審視兩位風格迥異的音樂老師,給我的工作帶來了很多的啓示。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育技巧的頂峯即師生之間交往和諧的境界。”王老師的“孩子氣”,讓她的教學化繁爲簡,孩子的快樂她能感同身受,孩子的興趣點她能因勢利導,教學自然能事半功倍。而張老師,她過於重視音樂的專業性,對孩子的學習特點又缺乏足夠的瞭解,在情感上難以引起共鳴,所以她的音樂課纔會顯得枯燥、緊張,不受歡迎。

—次別樣的“採訪”

國小課堂需要教師去除成人的強勢立場,引起隋感的共鳴,幼兒園裏更是如此!羣衆路線期間,幼兒園佈置了徵集幼兒意見的任務。從成人的慣有思維出發,我組織了一次類似座談會的談話,請孩子們商量如何讓幼兒園變得更好。這次談話非常失敗,孩子們一點也不感興趣,完全沒有談話意願。第二次,我轉變了策略,用硬紙板做了個“假記者證”,又拿了表演區的話筒,我要假扮“記者”。活動一開始,我神氣地走進教室,開始自我介紹:“各位觀衆,你們好,我是幾江幼兒園的特派記者,很高興能採訪到你們。”我看到孩子們的眼睛馬匕就放光了,大家都摩拳擦掌,欲欲躍試。“各位觀衆,我們今天的採訪話題是怎樣才能讓幾江幼兒園變得更好?”問題一拋出,孩子們就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來,馨馨說:“幼兒園的牀太小了,我躺在上面都不能動。”多多說:“沙池裏面的沙子都被其他小朋友扔了,我想要更多的沙子。"城城說:“春天來了,幼兒園應該多種點樹,這樣空氣就更好了。”……這一次“採訪”,我一共徵集了50多條五花八門的意見。原來孩子們有那麼多想法,原來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如此豐富!驚歎之餘,我開始思考,老師和記者兩個身份爲什麼會得到如此截然不同的效果?除了趣味性以外,我想,最重要的區別就是平等二字。以老師的身份組織談話時,我帶着老師的強勢立場,給孩子帶去了壓力;而當我搖身一變,化身成記者時,我爲孩子創設了一個想說、敢說、喜歡說的自由氛圍。我們的關係從師生變成了採訪者和受訪者,我們站在了話題的兩端,是完全平等的關係,能充分地進行對視和對話。

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看起來很高深,做起來卻又很簡單: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少一些命令,多一些商量的口吻;少一些催促,多一些等待;少一些批評,多一點策略。最重要的是放下成人的架子,蹲下來和孩子用同樣的視角看待這個世界,用心去發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