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養成教育心得體會(通用11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W

學生養成教育心得體會 篇1

每個星期老師都會耐心的給我們上班會課,而養成教育是老師必不可少要講 的內容,每次老師講時,我都會認真聽講,課後思考老師講過的話題。 俗話說得好:“知識改變命運,習慣成就未來。” 習慣的養成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養成了壞習慣,就會使你受害終生;相反,養成了一個良好的習慣也會使你受益終生。因此,一個好習慣的養成,是經過長期形成的。這就需要家長,老師的聯合,共同督促,發現學生的問題及時解決,不讓我們不良習慣有滋生的營地。通過學習養成教育,我體會很多。

學生養成教育心得體會(通用11篇)

養成教育是培養好習慣的教育,我們知道:“思想決定行爲,行爲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命運決定人生!”習慣的力量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習慣一旦形成之後,沒有十倍百倍力量,很難加以改變。許多人的習慣,終身也無法改變。其實學生時期是養成好習慣的黃金時期,

1、養成教育要持之以恆。

學生的行爲具有持續性和反覆性。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養成一個好習慣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抓,切不可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種良好習慣的養成有一個過程,需要我們持之以恆。因爲“習慣成自然”是需要時間的。。

2、老師是我們的鏡子

老師是學生的一面鏡子,學生具有較強的模仿性,在不知不覺中班主任老師的好形象被我們記在了心裏,老師總是對我們很禮貌,時常以微笑的面容對待我們,因此對老師提出的要求、意見我們更加容易接受。一個幽默的玩笑,一句輕輕的問候,都讓我們的內心靈受到了巨大的震撼。

3、養成教育要從小事做起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培養良好的行爲習慣,必須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許多同學熟讀 “中學生行爲規範”,卻常隨手扔果皮、紙屑;許多同學在老師的組織下學做好事、幫助同學,可回到家裏,卻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公主”“小皇帝”了。因此,養成教育要從點滴的小事做起:見到地上有垃圾果皮隨手撿起來,見到教師要主動行禮問好,在樓道里要輕聲慢步靠右行,見到班裏的門窗桌椅壞了自覺自願修好,上學穿校服,衣着整齊,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百尺高樓平地起,我們可以從一些身邊瑣碎的小事中,看出一個學生的行爲習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我們中學生的行爲習慣的變化,也就在點滴小事中。

總而言之,良好的行爲習慣的形成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我們長期努力,需要我們在老師不斷地督促引導。對我們進行行爲規範練習,但必須持之以恆,像滴水穿石一樣,一點一滴,經年累月,使養成教育真正在我們中學生的內心裏紮根發芽,這樣我們才能做一名合格的中學生。

學生養成教育心得體會 篇2

現代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須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在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學生的養成教育也不容忽視。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文明習慣都必需從小抓起、從小事抓起,特別是國小生,他們年齡小、可塑性強。教師如果能在平時的工作中重視養成教育,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對學生以後甚至將來的學習、工作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開學初我校就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通過學習,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養成教育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爲習慣。

學生時期是人生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關鍵時期。

養成教育要抓好學生的行爲訓練,使學生形成習慣,這一階段養成的良好習慣對人的一生有積極影響,但沒有訓練就沒有習慣,所以要抓好學生行爲的訓練,首先要強調持之以恆,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抓,持之以恆。因爲“習慣成自然”是需要時間的,要持之以恆,要有耐性。堅持才能勝利,持久纔有收穫。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要求學生做好行爲規範之前,我先爲他們起到了示範榜樣的作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學生。然後再強調學生注意平時的言行舉止要得體,要適宜。對於長輩和老師,要報以尊敬和善的態度;對於同輩,要友善親切,團結互助。例如,上下樓梯靠右行;進辦公樓要輕聲慢走,不能大聲喧譁;進辦公室要先敲門,得到老師的允許再進去;上學放學要遵守交通規則;升旗集會時保持安靜等。“細節決定成敗,”我堅持從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着手,讓學生從小事中明白“莫以善小而不爲,莫以惡小而爲之。”從而漸漸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爲習慣。

二、養成教育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上課認真聽講的習慣。辦事要講究效率,學習也是一樣。學生學習的主要時間在課堂上,而利用好課堂40分鐘就顯得尤其重要。認真聽講,注意力集中,積極思考是提高學習效率、成績優異的必備條件。

課前預習、自學,課後認真複習,不懂就問;按時、獨立完成作業,書寫工整,卷面整潔;認真做廣播操、眼保健操;認真上好朝讀和自習,老師不在時自覺遵守紀律。

作業是對新知識鞏固複習的一個過程,是檢查自己一天的知識是否掌握了的過程,也是一個預習第二天功課的過程。也要培養學生積極完成作業的習慣。

3、養成教育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

“好的生活習慣有利於一生的身體健康。”對於學生,在學校裏就必須注重自己的衣着整潔,頭髮、指甲不要過長,不要在衣着上與他人攀比。自己的學習用品也要擺得整整齊齊。另外,生活在集體中,除了保持好個人衛生,還要愛護班級的衛生。做到積極做值日,不亂扔雜物。

4、養成教育要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

開展生命教育是促進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現代社會物質生活的日益豐富和社會環境的紛繁複雜,使青少年學生的生理成熟期明顯提前,極易產生生理、心理和道德發展的不平衡現象。因此,需要積極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生命現象和生命的意義。同時教育學生在生活中注意防水、防火、防電,並教給他們一些安全常識。

四、養成教育要注意和家長的共同配合。

父母是孩於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對學生的養成教育需要家長的配合,更需要家長的信任和支持。在教育過程中若能取得家長們積極配合,對學生的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和家長配合起來,共同教育好孩子。這樣,你在家長中有威信,自然也在孩子的心目中樹立起了形象,孩子也會相信你,喜歡你,按照你的要求去做。

總之,重視對學生的養成教育,抓住關鍵時期從點滴做起,在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中重視對學生的行爲訓練,來促進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行爲規範。

學生養成教育心得體會 篇3

“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學生時期是人生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關鍵時期。這一階段養成的良好習慣對人的一生有積極影響。班主任在培養學生良好習慣方面有着不可忽視的責任。下面談幾點自己在班級管理中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體會。

1、 行爲習慣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要求學生做好行爲規範之前,我先爲他們起到了示範榜樣的作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學生。然後再強調學生注意平時的言行舉止要得體,要適宜。對於長輩和老師,要報以尊敬和善的態度;對於同輩,要友善親切,團結互助。例如,上下樓梯靠右行;進辦公樓要輕聲慢走,不能大聲喧譁;進辦公室要先敲門,得到老師的允許再進去;上學放學要遵守交通規則;升旗集會時保持安靜等。“細節決定成敗,”我堅持從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着手,讓學生從小事中明白“莫以善小而不爲,莫以惡小而爲之。”從而漸漸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爲習慣。

2、生活習慣

“好的生活習慣有利於一生的身體健康。”對於學生,在學校裏就必須注重自己的衣着整潔,頭髮、指甲不要過長,不要在衣着上與他人攀比。自己的學習用品也要擺得整整齊齊。另外,生活在集體中,除了保持好個人衛生,還要愛護班級的衛生。做到積極做值日,不亂扔雜物。

3、學習習慣

(1)制定計劃的習慣。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漫長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應定期樹立目標,確立自己的趕超對象,給自己的前方豎一面紅旗。這樣有了目標就有了動力,就不會再感到無所事事,沒有壓迫感,而成績也在追趕目標的過程中提高了。

(2)上課認真聽講的習慣。辦事要講究效率,學習也是一樣。學生學習的主要時間在課堂上,而利用好課堂35分鐘就顯得尤其重要。認真聽講,注意力集中,積極思考是提高學習效率、成績優異的必備條件。爲了讓整個班級在課堂上形成一種爭先恐後,積極發言的良好氛圍,積極做好班級幹部和頭20名同學的思想工作,讓他們起好帶頭作用

(3)積極完成作業的習慣。作業是對新知識鞏固複習的一個過程,是檢查自己一天的知識是否掌握了的過程,也是一個預習第二天功課的過程,雖然一年級沒有書面作業,可爲了讓孩子養成每天要完成作業的習慣,我每天都佈置讀的作業,並且讓家長簽名,以便讓家長了解孩子在校的情況,並且及時檢查,查漏補缺。

(4)養成正確書寫的習慣。現在的孩子也許是嬌生慣養,上課寫字時總喜歡趴在桌子上,儘管總是提醒,可還是堅持不了幾分鐘,於是我在開學初就強調寫字的“三個一”每節課嚴格把關,並分了小組進行比賽,定時對優勝小組進行頒獎,鼓勵好的帶動差的,現在學生的書寫習慣已經基本養成了。

育苗有志閒逸少,潤物無聲辛勞多。教師教育學生是非常辛苦的,但教師默默的奉獻也是有意義的。播下一種行爲,收穫一種習慣;養成一種習慣,收穫一種人生。我們今天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培養教育學生,使他們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對他們的一生,乃至於對整個人類社會,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學生養成教育心得體會 篇4

一、養成教育,始於細節。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關於德育教育根本任務的基本闡述。從教以來,我始終遵行陶先生這一樸素教育思想,立志讓每個學生,通過天天求知,日日求真,成爲大寫的人、高尚的人、"四會"的人,成爲真人。

求真的核心是習慣養成,求真的起點是求細做小。面對多屬獨生子女,思想尚不成熟,志向遠大模糊,良好習慣尚未養成的現代中學生(我們的養成對象),班主任德育工作最原始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從小處着眼,從細節入手,實抓細節教育。讓每個學生,心如明鏡,勤掃小屋;不好高騖遠,不求大棄小;關注生活中的每一細節,做好身邊的任何一件能夠做好的小事;追求細心、細行和細德。

二、教人求真,自己先做真人。

"重細"是理念和態度,"善細"是教師的詩外工夫。善細的結果未必能事事如願,善細的過程一定真實而感人。

陶行知說:"教人求真,先做真人"。真的班主任,敢於直面微薄的'待遇,敢於正視"非優"的考驗,我行我素教人求真,兢兢業業常抓細節,這是怎樣的殉道者和幸福者。

我雖不是一個優秀的班主任,但我願放棄沖天的志向,以恬淡心態和求實的作風,引導學生做好細節!

三、養成教育,成於細節。

國小階段是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著名的教育學家葉聖陶曾說過:"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國小生來說能爲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使人終身受益。我圍繞求真目標,實抓細節養成。現將一月中細節教育的點滴,彙報如後。

首先,確定指導思想:

1、良好行爲規範的養成,關鍵是養成教育,須遵循"從他律到自律"這一規則。

2、良好行爲規範的養成,應落到實處,細微處入手,可以通過訓練養成,加強訓練,指導與主體意識相結合。

3、良好行爲規範的養成,要持之以恆,常抓不懈,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實踐中體驗,在活動中感受。

第二,如何做好養成教育的具體做法:

1、明確意義,激發動機。

①學生——激發自我教育的動機。

自我教育能力是學生在自我教育活動過程中形成的,因此,讓學生保持自我教育非常必要。我班充分班隊課、板報開展知識競賽等形式,引導學生觀察現實、體驗生活、不斷提高自我教育活動。

同時,也使老師們認識到,養成教育不是校長、德育處、少先隊或某個老師的事,應是全校師生共同的事情。同時,明確要抓學生成績,抓教學質量,必須從抓學生的行爲習慣入手。樹立"行爲規範教育我有一份"的觀念,形成"人人關心養成教育,從抓養成教育"的氛圍。

2、制定計劃,明確目標。

根據學生年齡結構,心理特點,我班確定學生行爲習慣養成目標和訓練的內容與重點主要訓練有三大方面的內容,分別是:衛生習慣養成目標,行爲習慣養成目標和學習習慣養成目標。

3、建章立制,規範言行。

良好的行爲規範養不是靠幾次教育,幾個活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老師和學生持之以恆來完成。

(1)值日製度:由本班小幹部負責每天的"五項"競賽檢查,主要是學生的行爲表現,及時作好記錄,並且作好教育,一週作好總結工作,真正從細小處入手,把行爲規範落到實處。

(2)學生文明行爲考評制度:每月都要對學生行爲進行考覈,作好記錄,評出文明小標兵並且進行存檔,與"文明班級"和"優秀中隊"相結合,使學生的行爲表現處於集體的輿論監督下,使學生能較自覺地遵守規範。

收到的成果

(一)衛生方面

衛生打掃及保持。值日學生能夠堅持早到校,徹底打掃乾淨室內外衛生。教室、衛生區不留任何衛生死角,不存任何垃圾物。門窗玻璃要全天保持清潔無任何塵土,室內外地面無廢紙、飲料盒、塑料袋、衛生紙等垃圾物。值日生要將將室內桌凳擺放整齊,凳子一律放在課桌下。

(二)行爲習慣方面

1、養成了良好的飲食習慣。杜絕零食、塑料袋等白色垃圾物進校園。學生不在校外小攤上買飲料、麪包、鮮奶、糖塊、辣椒條、菜餅等不衛生食品,也不從家裏往學校帶零食。

2、切實做好安全工作。全體同學認真遵守《班級制度》,做安全有益的遊戲,創建"平安校園"。嚴禁攀爬籃球架、杆子、柱子、樹枝、窗臺、樓欄杆等,嚴禁在樓梯、走廊、教室、操場、廁所等地追逐打鬧。

3、嚴格到校、休息時間。

(三)學習習慣

課前預習、自學,課後認真複習,不懂就問;按時、獨立完成作業,書寫工整,卷面整潔;認真做廣播操、眼保健操;認真上好朝讀和自習,老師不在時自覺遵守紀律。

(四)文明習慣

尊敬老師,對老師有禮貌;體貼父母;禮貌待客;愛護課桌凳,不亂刻亂畫。

4、嚴格訓練,及時反饋。

行爲規範養成教育,必須"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強化訓練,我們主要採取以下做法:

(1)在活動中讓學生感受、體驗。

(2)在學校生活中訓練。要求學生在校生活中規範化、科學化、有序化。

(3)及時反饋,矯正強化。良好行爲養成,我班及時表揚、鼓勵,使其產生強化作用,對不良行爲我班及時指出,要求及時整改、矯正。

第三、取得的成效與努力方向。

在各個學生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每人都能根據訓練目標完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通過"規範月"的強化訓練,都能夠在思想上形成共識,清楚在知道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對學生今後的自身發展非常重要。

雖然"規範月"活動只有短短的一個月,取得的成績也是可圈可點的,但並不表示沒有問題。今後,在這方面的工作更需要注意積累,不斷提高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不斷學習,吸收別人的經驗,把我班的養成教育做得更好。

另外,對行爲規範訓練不夠到位,落實不是非常到位,沒有從細小處入手,還有我班是農村子弟班,家長素質差次不齊,普遍不高。很多活動都在嘗試、探索當中,還有很多缺陷與不足,有待不斷完善。

根據少年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行爲規範訓練是一項長期的工作,貴在堅持,持之以恆。今後如何將活動與行爲規範養成教育更好結合,這將是今後努力的方向。

學生養成教育心得體會 篇5

20xx年6月X日上午,有幸能參加澄邁縣師訓中心的蔡興飛主任在白蓮中心學校五樓多媒體教室作關於教師禮儀的專題講座。蔡主任從服飾禮儀、語言禮儀和行爲禮儀三個方面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禮儀課,使我們受益匪淺。通過這次講座使我們懂得了作爲人民教師,要注重形象,要加強教師身教。

在學校裏,教師每天都在向學生傳授知識,教師的形象在學生的心目中,便被無形的放大,以爲教師講的、做的都是對的。因此,教師不但要用真理去激勵學生,而且要用自身人格去影響學生,讓學生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中,不斷地受到薰陶和教育,全體教師要以身作則,凡要求學深生做到的,教師要首先做到。這無聲的語言,是最有說服力的,他將對學生的道德行爲產生潛移默化的感染作用。更使我們深知良好的習慣是可以養成的,良好的行爲習慣的養成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學生長期努力,需要我們老師不斷地督促引導。

對學生進行行爲規範訓練,必須持之以恆,像滴水穿石一樣,一點一滴,經年累月,使養成教育真正變成學生的內在需要,促使他們自覺養成各方面的良好行爲習慣。

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一個良好的習慣會影響一個人一生的命運。讓我們一起爲學生的健康成長。

學生養成教育心得體會 篇6

教育家福澤諭吉說:“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教師。”然而,社會、家庭、學校三者之中,學校或者教師卻應該承擔起龍頭作用。老師--兒童靈魂的鑄造者,應該有習慣意識,本着堅持“好習慣,成就好人生”的理念,培養兒童的良好習慣。

我認爲:想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必須從小抓起。進入獨生子女年代的國小生,在家長溺愛下自理能力較差,在家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連作業寫完了,本子、書放在書包裏都是家長代勞的。造成學生做事動作磨蹭,有始無終,丟三落四的壞習慣。面對現狀,學校要不斷提高養成教育的質量,僅靠單純的幾個制度是遠遠不夠的,關鍵是要讓社會、家長、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養成教育的重要性。

一、把握良好習慣培養關鍵期。

習慣,都是在不斷的重複中慢慢形成的,但是,習慣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反覆性、情境性。習慣的形成關鍵在頭3天,“習慣成自然”,頭3天內對行爲或傾向的強化與鞏固,有利於其形成自然而然的習慣。心理學家研究指出,一項看似簡單的行動,如果你能堅持重複21天以上,你就會形成習慣;如果堅持重複90天以上,就會形成穩定習慣;如果能堅持重複365天以上,你想改變都很困難。因此,老師們在培養兒童的習慣時,應把握住關鍵的前3天。

二、要從細節抓起。

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爲習慣必須要求學生從點滴小事做起。養成教育要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地,需要從學生小節的養成教育抓起。見到垃圾隨手撿起來,在校園內輕聲慢步地行走,見到老師主動行禮問好,上學衣帽整齊,佩戴好紅領巾……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實是實實在在的素質基礎。

三、要抓好行爲訓練。

養成教育要重視行爲習慣的訓練。要抓好學生行爲的訓練,首先要強調持之以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抓,持之以恆,切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堅持才能勝利,持久纔有收穫。

四、社會和家庭要配合,形成齊抓共管的模式。

家庭是學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環境的優化對培養國小生文明行爲習慣的養成起着重要作用。家庭和學校是孩子生活和學習的主要場所,家庭的教育和學校的教育需要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養成學生的良好習慣。

學生養成教育心得體會 篇7

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習慣,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也是習慣。良好習慣的養成,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是培養學生一輩子都受益的良好的行爲,需要全體教師和管理者,甚至全社會爲此做出不懈的努力。

習慣是人生的主宰,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一旦養成了壞習慣,就會使一個人受害終生;相反,良好的習慣會使一個人受益終身。“思想決定行爲,行爲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命運決定人生!”目前,由於種種原因,在中學生中存在思想道德素質不高,在日常行爲中表現出種種缺乏基本道德素質的現象。因此加強學生日常行爲習慣養成教育,不斷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顯得尤爲重要和緊迫。那麼,如何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呢?談幾點個人體會:

(一)規範養成教育、規範學校管理制。

首先,在衛生習慣方面,要以“我也是班集體中的一員”的身份加入到班級隊伍中去,在學習習慣方面,主要是糾正了學生們在聽、說方面的不恰當的做法。如老師講課時,同學回答問題時,他們時常中途攔截;甚至不聽清楚問題就開始自顧自地發表意見。在班乾的培養方面,鼓勵他們大膽工作,教給他們一些工作方法,幫助他們樹立威信,同時對班幹部嚴格要求,告訴他們要以身作則,這樣纔有資格去說服其他同學,熟記校規校紀、班規班紀。加強學校與家庭的聯繫,使學生的養成教育進一步得到落實。期末通過半學期的綜合情況再評出班十佳學生。當然如果誰違犯了班級常規,或者某項任務沒有及時保質保量完成。也會在周評價表上顯示出來。促使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行爲習慣,有些同學的學習成績相繼提高,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個集體榮譽感強的良好班集體。

(二)抓好學生的養成教育

養成教育就是要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爲習慣,良好的行爲習慣是搞好學習的前提。有了良好的行爲習慣就會主動積極地學習,並且願意搞好學習。良好的行爲習慣也是衡量一個人品德素養高低的前提。一個人的舉止言談就能看出這個人教養如何,如說話有禮貌,不在嚴肅的場合說笑、隨地吐痰扔垃圾,不出口污言穢語,主動學習,主動做好分內之事,助人爲樂等等,這樣的人是品德高尚的人,是受人們歡迎的人。

(三)警句的鞭策作用

如何使學生在感悟中明白甚至於接受“從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從政治、語文課本中搜集了一些爲學生喜聞樂見的古語、名言、警句,如:“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千里大堤,潰於蟻穴”、“針眼大的窟窿斗大的風”等,把他們請到德育教育的課堂,引導學生把握它們的意旨,領悟其中的內涵,牢記它們說明的道理,實踐其中的真理。名言、警句具有鼓舞人、教育人的作用,能發揮良好的警策作用,教育效果不可低估。

(四)養成課前預習習慣

培養了學生的預習習慣。我認爲學生的預習習慣在和其它習慣比起來,它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如果沒有良好的預習習慣,特別是對於學習語文、數學等學科來說麻煩更大。比如說一篇課文,學生要是沒有提前預習的話,那就對課文一點不熟悉,字音讀不準,句子讀不通,文章的主要內容更是不瞭解。老師在安排的課時內進行教學活動的話會費時費力,效果也不佳。學生的預習習慣的培養非常重要!預習時有不懂的可以標註,等到老師在課堂上和學生一起共同探討,予以解決。

(五)多元化教學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育管理也是如此,要堅持軟、硬兼施的原則,既要“硬落實”又得“軟管理”。比如:通過組織“談理想”和“小法庭”班會、知識競賽、手抄報比賽、讀書報告會等活動,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競爭意識強的特點引導到有意義的活動中,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精神。

總之,學生的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正確引導。學生良好習慣的形成離不開老師的管理和培養。作爲學生老師,要正確認識自己的角色定位。用自己對工作的忠心,對學生的愛心,對生活的熱心潛移默化影響學生行爲的轉變。

學生養成教育心得體會 篇8

葉聖陶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習慣的養成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養成了壞習慣,就會使你受害終生;相反,養成了一個良好的習慣也會使你受益終生。然而,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懂得其重要性,有不少人不注意從小培養良好的習慣,認爲長大了懂事了習慣就會自然形成。果真如此嗎?有人因小時的小偷小摸的惡習,發展到後來的搶劫殺人?培根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少年兒童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中更應抓好孩子的養成教育。以下是我在實行養成教育中的一些心得體會。

1、在控制孩子少看電視方面,我的做法是:在她很想看的時候讓她心安理得地去看,不要讓孩子一邊看一邊覺得有負疚感;但平時我從不看電視,家裏其他人也儘量少開電視。家長自己在看電視上做到節制,以身作則,用行動產生說服力,而不是用語言。

2、在做家務中學會生存。懂事的孩子是做家務培養出來的,孩子不願意做也要做,大人進一步孩子就退一步,你代替他做得越多孩子就得到的越少。我設計了一個行爲習慣獎勵卡,學生每獨立完成一件事,就得到一朵紅花,集夠10個可以換我的獎品。

3、在閱讀中學會求知,要每天拿出半小時的時間來閱讀。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父母就用讀唐詩哄她睡覺,到子女能獨立閱讀,他們

的閱讀習慣已經養成,閱讀效果也漸漸顯露出來, 背東西速度較快,語言表達能力也較強。剛開始可以選擇孩子喜歡的書,大一點的時候,大人可以引導他讀你期望他讀的書。

4、在講禮貌中學會做人。這一點我覺得家長在人際交往中會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跟父母、鄰居打招呼起,到坐公交車給別人讓座等等。當孩子有好的行爲時,要及時肯定,孩子會在不知不覺中學會如何與人交往,長大之後就很容易融入社會。

5、注重親子溝通。每次在回家的路上,吃飯的時候父母和孩子進行交流和溝通。時間長了,孩子發生什麼事情都會和父母說一說。不過當孩子和你交流時,不能因爲他犯了錯誤而大發雷霆,這樣你就堵塞了孩子向你敞開心扉的路。教育可以再找適當的時機。

6、家長的情緒很重要。孩子受了傷,家長對待傷害的態度決定了孩子對待傷害的態度,不要過於緊張,否則孩子也會很緊張。家長心態平和有利於培養孩子正確的對待挫折,獨立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越深入學習如何教育孩子,越覺得做家長真的不容易,同時也感到自己能力的不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以上是我的一點粗淺的心得體會,希望能與所有的家長交流學習,共同進步,把教育孩子變成一件輕鬆愉快的事。

葉聖陶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習慣的養成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養成了壞習慣,就會使你受害終生;相反,養成了一個良好的習慣也會使你受益終生。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懂得其重要性,有不少人不注意從小培養良好的習慣,認爲長大了懂事了習慣就會自然形成。果真如此嗎?就不見有人上了大學還不會自己做飯?有人因小時的小偷小摸的惡習,發展到後來的搶劫殺人?培根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少年兒童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中更應抓好孩子的養成教育。以下是我在實行養成教育中的一些心得體會。

1、在控制孩子少看電視方面,我的做法是:在她很想看的時候讓她心安理得地去看,不要讓孩子一邊看一邊覺得有負疚感;但平時我從不看電視,家裏其他人也儘量少開電視。家長自己在看電視上做到節制,以身作則,用行動產生說服力,而不是用語言。這樣效果很好,女兒基本每天很自覺的看半小時就關電視,不用我的督促。

2、在做家務中學會生存。懂事的孩子是做家務培養出來的,孩子不願意做也要做,大人進一步孩子就退一步,你代替他做得越多孩子就得到的越少。我認識到這點有點晚,不過現在正努力彌補。我設計了一個行爲習慣獎勵卡,女兒每獨立完成一件事,就得到一朵紅花,集夠10個可以換我的獎品。首先從衣食住行開始,女兒堅持的還不錯。

3、在閱讀中學會求知,要每天拿出半小時的時間來閱讀。在女兒還很小的時候,我就用讀唐詩哄她睡覺,到現在女兒能獨立閱讀,她的閱讀習慣已經養成,閱讀效果也漸漸顯露出來, 背東西速度較快,語言表達能力也較強。剛開始可以選擇孩子喜歡的書,大一點的時候,大人可以引導他讀你期望他讀的書。

4、在講禮貌中學會做人。這一點我覺得家長在人際交往中會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跟父母、鄰居打招呼起,到坐公交車給別人讓座等等。當孩子有好的行

爲時,要及時肯定,孩子會在不知不覺中學會如何與人交往,長大之後就很容易融入社會。

5、注重親子溝通。每天在回家的路上,吃飯的時候我都會和孩子進行交流和溝通。時間長了,孩子發生什麼事情都會和我說一說。不過當孩子和你交流時,不能因爲他犯了錯誤而大發雷霆,這樣你就堵塞了孩子向你敞開心扉的路。教育可以再找適當的時機。

6、家長的情緒很重要。孩子受了傷,家長對待傷害的態度決定了孩子對待傷害的態度,不要過於緊張,否則孩子也會很緊張。家長心態平和有利於培養孩子正確的對待挫折,獨立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越深入學習如何教育孩子,越覺得做家長真的不容易,同時也感到自己能力的不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以上是我的一點粗淺的心得體會,希望能與所有的家長交流學習,共同進步,把教育孩子變成一件輕鬆愉快的事。

學生養成教育心得體會 篇9

國小生當中出現了一系列讓老師們頭疼不已的事:作業不按時交,值日不認真做,路隊與放學鬆鬆垮垮,班級衛生紀律極差„„等,所以要給他們制定合理的班規。通過對學生紀律、衛生、廣播操等常規方面的要求,學生整體開始好轉,但要經常提醒與督促,讓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

紀律是成功的關鍵。家有家法,校有校規,班級也有班級的紀律。這些規定和紀律,是同學們養成好習慣的保證,是形成良好的班風的基石。要教育學生明白,一個懂得規矩,並且自覺遵守規矩的人,才能時刻按照規矩辦事,才能使自己不斷進步。風箏要想飛得高,必須由底下的線牽引着,假如沒有了這根束縛它的線,風箏只能掉在地上。我發現我之前制定的班規有一些漏洞,馬上加以改進,培養他們守紀律的常規習慣。

一、進校

1.按時上學,不早到,不遲到,不在校門口聚集,不帶與學習無關的物品。

2.進入校門後直接走到教室裏,途中不追逐。

3.進校後不在室外逗留,衛生值日學生先完成衛生打掃任務,其他同學進教室後應先交好作業,然後就位早讀,做到自主學習,書聲朗朗。

在此期間每天都有一名檢查員來檢查學生的遲到早退及衣着佩戴情況,而衛生方面分爲衛生委員與小組長分別管理。

二、集會(課間活動、升旗儀式)

1.音樂鈴聲一響,各班應在走廊排好隊,做到快、靜、齊,行走時不推搡,腳步要輕,按指定路線整齊列隊進入操場,集會時站好姿勢、認真聽會、安靜有神、不做小動作。

2.做操時,做到:聽準音樂、節奏合拍、姿勢正確、動作到位。

3.尊敬國旗,升旗時做到:肅立、行注目禮,少先隊員行隊禮。唱國歌要聽節奏,聲音宏亮、有感情。

4.上臺發言、領獎、表演時,走路穩重,站姿端正,接受獎品、獎狀、獎旗時,用雙手捧接,行隊禮,然後高舉接受師生祝賀。

5.集會完畢,按指定路線有序列隊回教室。

這由我們班體育委員與一名監管人員負責學生的集會情況。

三、上課

1.上課前應準備好學習用品,統一擺放要求,筆盒、文具、書簿整齊放在課桌的左(右)上角。

2.愛惜學習用品,不浪費,書籍本子整潔,不隨便撕毀、塗畫、折卷。筆盒裏文具擺放整齊。

3.上課、下課聽從信號指揮,上課預備鈴響後,及時按順序進教室,不擁擠,靜坐在教室等待上課。

4.上課專心聽講,做到心到、眼到、耳到、手到、口到,積極思考,大膽答問,聲音清楚,學會傾聽,不隨意打斷他人發言,不隨意離開座位。

5.課堂上站立回答問題時,做到:頭正身直,雙臂自然下垂於身體兩側;坐下或離座時聲輕體穩。發言時儀態大方、聲音響亮。小組討論時輕聲細語,不妨礙鄰座學習。

6.課堂練習時聽清要求,獨立思考,動作迅速,書寫工整,行款規範,克服應付、拖拉等不良習慣,保證練習質量。

7.學生遲到進教室,應在門口喊“報告”,經老師同意後,再進入教室。

8.學生有急事需出教室,先舉手,起立報告老師,經同意後再出教室。

9.到室外、專用室上課時,預備鈴響後,由班長整隊到達指定地點,做到快、靜、齊,行走時不推搡,腳步要輕,進入上課地點後靜等老師來上課。 上課時由任課教師主管、班幹部監督、學生之間相互協作來保證上課質量。

四、課間活動

1.課間是同學休息、調整的時間,下課後應走出教室,看看綠色植物,呼吸新鮮空氣,讓眼睛、大腦得到調節;也可以自主選擇安全、有意的活動。

2.課間應有秩序,不在教室、走廊、樓梯衝跑,上下樓要靠右行走,不要並排上下樓;不拳打腳踢;不做危險遊戲;不爬欄杆、攀樹;活動要遵守規則。

3.課間上廁所時,不衝跑,遇擁擠時,應自覺排隊講秩序。

五、午餐

1.在校午餐的同學,要有序、文明的用餐。

2.服從小老師的管理。

3.愛惜糧食,文明用餐,儘量吃盡飯菜。

4.如果有剩飯剩菜殘渣倒入指定桶內。

5.愛護公物,餐具清潔後,要輕輕放入指定筐內,不準拋擲。

6.用餐時不講話,相鄰同學團結友愛,相互關心。

六、午休

1.午餐後,不要到處跑,未經允許不能出校門。用一定時間寫作業,或溫習、預習功課,之後應採用適當的方式休息。

2.中午回家的,下午按規定時間到校,進校後馬上進教室安靜就位,或寫作業、或休息、或閱讀書報,不喧譁、不打鬧、不隨意走動。

七、放學

不早退,不逃學,離校時,學生應收拾整理書包,有序離開校園,徑直回家。有事不能及時回家要及時告知家長。

八、家庭作業

1.獨立、按時完成家庭作業,書寫工整,卷面整潔。不抄襲他人作業,考試不作弊。

2.認真複習鞏固當日知識,主動加強缺漏知識,自覺預習新知識。

3.閱讀、觀看健康有益的圖書、報刊、音像和網上信息,收聽、收看內容健康的廣播電視節目。

另外,誠實守信,愛護公物等好習慣同樣要在一點一滴的小事中培養學生。 國小教育主要是養成教育,一個人能否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和高尚的思想品德,關鍵在於國小階段的教育。而學生良好的思想行爲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過每一件事,每一項活動,每一節課,長期薰陶形成的。俗話說:“數子千過,莫如誇子一長,”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家長老師的肯定和讚賞,教師要善用表揚的武器爲孩子的每次進步都鼓掌喝彩,發現不好習慣及時指出來。好習慣養成了,是一輩子受用的。素質教育實際就是行爲習慣的養成教育。

學生養成教育心得體會 篇10

孩子的心靈就像是一塊神奇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爲的收穫;你播下行爲的種子,就會獲得習慣的收穫;你播下習慣的種子,就會獲得命運的收穫。這就說明了加強國小生養成教育的重要性,他們年齡小,知識少,行爲習慣正處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變性強,因此,做爲教育工作者就要在他們這片沃土上播撒下希望的種子以獲得豐碩的果實。學校做爲教育的主陣地,教師做爲教育的傳播者就應該承擔起這份使命用我們的.勞動去培育那些小苗茁壯成長。葉聖陶老先生曾說過:“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須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所以我校多年來非常重視學生日常行爲規範的養成教育工作,從學校領導到教師都積極參與到學生養成教育活動之中,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去激發、培養我們的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質。下面就我校如何開展養成教育工作,培養學生行爲習慣方面談談具體的做法。

一、 大力營造教育氛圍,化無形爲有形------提高養成教育的影響力。

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不只是班主任的責任,全校教師到全社會對學生的養成教育都肩負着責任,必須要有高度的認識,校內校外、前勤、後勤全員參與,形成強大的合力,共同擔負起學生養成教育工作,纔會收到好的效果。在這方面我們主要做到兩個“三結合”即:學校內部班主任、任課教師及生活教師三結合;學校外部則是學校、家庭和社會三結合。通過這兩個三結合,讓學校內部的小環境和外部的大環境都能營造一個適合學生良好習慣形成的氛圍,使學生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中逐步形成優良的品質。我們所開展的工作是:一方面在校外加大同學生家長的溝通和聯繫,主要是通過家長會、致家長的一封信、家長調查問卷、教師家訪、家校聯繫卡等方式,及時把學校的工作主題、每個時期的工作任務和要求,向學生家長傳達與溝通,便於家長能主動配合學校做好學生的養成教育工作,讓學生在校和在家表現一樣,而不是讓教育工作形成斷帶。另一方面我校堅持利用每學期開學第一天,把學校對養成教育方面的內容和要求,以校園公約的形式向學生和家長放發,以此強化家長和學生對養成教育的認識。校內我們主要做到的是:

1、努力把校園創建成一個讓學生耳聞目睹都能受到教育的環境,學校的大門口安裝了一個代表學校積極向上的標誌性鋼塑――“升騰”、甬路西則是“飛翔的白天鵝”雕塑,東側是刻有“勤學奮進”四個醒目大字的石頭,時刻提醒我們的老師和學生要勤奮上進。在學生生活學習的環境安裝白鋼宣傳欄,就連垃圾箱上都寫上警示語,提示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2、學校把養成教育工作做爲學校德育工作的一個主要內容,在全校加大宣傳力度,形成學校、班級、課內、課外共同教育的主環境。我們把全年工作形成計劃後,學校每週提出一個學生養成教育主題詞,在黑板上公示,讓全校的老師和學生都知道這一週我們在養成教育方面要做的工作和要求;每個班級則根據學校的主題詞和本班學生的實際、年齡等特點提出本班的教育主題,在自己班級門上的養成教育主題牌上標示出來;寢室和食堂也依據學校所提出的主題詞,結合自己的管理特點確定出養成教育主題,在比較醒目的位置上展示出來,讓學生隨時隨地的都能受到教育。

3、把養成教育同各科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學校要求任課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隨時隨地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採用各種方式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使學生明白養成良好習慣的意義及重要性,幫助學生樹立明確的行爲目標。

二、準確把握教育內容方法,形成激勵機制-----促進養成教育形成的約束力

國小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強,所以爲達到養成教育的目的,就必須準確的把養成教育的內容和形成的規律,採取恬當的方法形成一定的制度和激勵機制,以促進國小生的行爲習慣的養成。學校首先結合雞西市下發的國小生養成教育細則制定出適合我校學生實際的養成教育評價標準,下發到每個班級包括舍務組、餐飲組,再由各班級各組依據學校總的評價標準,制定各自切實可行、可操作的養成教育評比細則,然後由班級和各組每週進行適時的評價。同時班級設立周“文明之星”評比展示臺,及時的把被評爲文明之星的學生在班級進行公示,學校設立月“文明之星”展示臺,把各班級連續四周被評爲文明之星的學生在展示臺上公示,以激勵其他學生行爲習慣的養成。在評比細則中明確規定的行爲習慣,我們要求學生努力做到,從訓練基本的文明禮貌用語、良好的衛生、學習習慣爲切入點,使學生平時講粗話、髒話、隨手扔垃圾、作業不能認真完成、作業本不整潔等不良習慣明顯得到遏制,語言美、行爲美的文明程度大幅度提高。其次,學校把養成教育內容同學校值週週評比活動有機的結合起來,實行值周校長負責制,把每週的檢查活動落實到實際工作中,被評爲文明班級的在下週一升旗儀式上進行廣播表揚。爲了調動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學校還把這項工作納入到教師的工作考覈之中,通過以上手段極大的調動了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有效的促進了養成教育的形成。

三、從細節入手,形成學生自主行爲意識-----促進養成教育的內化力

古人說:“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爲習慣必須要求學生從點滴小事做起,從最基本的生活、學習、衛生習慣抓起。針對不少學生對《守則》、《規範》倒背如流,卻隨地吐痰、隨手亂扔垃圾;許多學生在校內及社會學雷鋒做好事,回到家裏卻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種種不良現象,正說明養成教育不能只放到嘴上,而應內化到意識上的重要性。因此,養成教育要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地,需要從學生點滴的生活細節抓起。我們要求學生做到:見到垃圾隨手撿起來,在校園內輕聲慢步地行走,見到老師、客人主動行禮問好,上學衣帽整齊,佩戴好紅領巾,學習用品擺放整齊,坐立姿勢端正,作業書寫規範,放學排有序不亂。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實“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良好的道德素質是建立在種種良好的道德習慣之上的。爲了使學生能真正形成內化的自主意識,在這方面我們採取“一比二評三問卷”的方式進行,即學生之間比一比,看誰做的更好;學生自已和同學之間評一評,看誰做到了;教師和家長互相聯繫,採取問卷方式抽查哪些學生能在無人管理的情況下,自已做到了。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逐步養成不需要別人管自己也能做到的----“慎獨”能力。幾年來,我校學生小至一年級,大到畢業班,基本上能做到老師在與不在一個樣,家裏、學校一個樣,寢室、食堂一個樣。

四、以活動爲載體,強化訓練-----形成養成教育的核心力

良好的養成教育是需要有效的訓練方式才能完成的,特別是國小階段的學生,認知能力較弱,自我教育能力低,就更需要豐富的活動措施來強化行爲習慣的養成,通過有利的、切合實際的、學生易於接受的日常活動做載體,使學生在活動中提高認識,鍛爍能力,形成核心力、凝聚力。所以,我們學校堅持開展以下活動,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培養學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每週一國旗下講話。學校根據各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分別給出相應的講話主題,由各班級依據學校的中心工作和本班的實際,寫出當週國旗下講話的內容,再由班級選派一名優秀學生代表對全校學生進行講話宣傳,這樣既對全校學生進行了一次文明習慣方面的教育,也對本班學生起到了激勵作用,效果非常突出。

2、紅領巾廣播站堅持正反面宣傳教育。紅領巾廣播自從開播伊始,就一直把宣傳培養學生良好行爲習慣做爲主要內容,每週四中午12:30準時在校園內響起。既把學校總體要求動向向全校師生傳達,又把校園內的好人好事、新風尚向所有人廣播,也把一些不良行爲向所有學生公佈,以起到鞭策警示作用。

3、全校各班級每週二、三、四早晨,利用早晨7:00-7:20這段時間,做爲全校校本課程《三字經》、《弟子規》及古詩經典等誦讀時間,讓學生充分學習、瞭解我國古老而又優秀的傳統美德,激發學生努力學習,形成健全的人格。週五早晨7:00-7:20則是校本課“唱紅歌”時間,這時全校就會響起此起彼伏的歌唱祖國、讚美家鄉的歌聲,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4、爲了達到激勵全體學生積極向上的教育氛圍,調動全校師生的積極性,學校每學年都舉行一次以“講文明禮儀”爲主題的各中隊主題隊會大獎賽。活動中即達到了促進養成教育形成的良好局面,同時也鍛鍊了老師和學生的各種能力。

5、每學期開展一次全校師生參加的經典誦讀比賽,主要內容就是校本課程《三字經》、《弟子規》的誦讀,在促進校本課程研發的同時,也達到了對學生學習爲人做事方面的育人效果。

6、通過舉行大課間操、硬筆書法、繪畫或是利用重大紀念日進行徵文比賽,年終評選優秀作業、日記等形式,處處體現出及時有效的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我校連續幾年堅持大課間操體育活動,冬季是30分鐘的跑操、夏季是30分鐘的學校自編集體舞和校園集體舞,收效很大,特別是在春秋季節流行病、傳染病多發期,我校教師學生的日出勤率基本上達到百分之百,沒有一例傳染病發生,這方面得到了家長的高度讚許。

良好的行爲訓練要強調持之以恆,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抓,因爲“習慣成自然”是需要時間的,要有耐性。同時在訓練中注重“趣味”二字,增強其靈活性、遊戲性,讓訓練成爲一種愉快的活動過程,在活動中凝聚學生們的集體核心力量,用集體榮譽去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能力,從而達到好習慣的形成。

五、適時表彰,榜樣的表率作用是良好行爲習慣形成的------導向力

國小生有喜歡受到表揚的心理,他們敬佩英雄人物,也希望自己能成爲先進典型,我們根據這一特點,在進行規範訓練時,堅持正面教育,注意樹立典型。我校改變原有的評價體系,不再由班主任一言堂,在年末評出各班級的優秀少先隊員或是優秀班幹部、學習標兵等。現在我們是把評價學生同學生養成教育結合起來,在學期或學年內分階段適時評選出各類行爲習慣優秀的學生,如文明之星、衛生之星等等,通過這些“星”把光帶給全體學生,用這些星光去照亮其他人。具體是在班由班主任結合本班制定的班級養成教育評比細則爲評價內容,採用任課教師測評、學生自評和互評、家長問卷測評等形式,每週評選出班級的周“文明之星”,公示在班級周星展示臺上,連續四周被評爲“文明之星”的同學當選爲月“文明之星”,在學校的月星展示臺上向全校師生展示,連續被評爲月“星”的學生有資格參加年終全學校“星級”好學生評選,被評選上學校“星級”的同學,學校將爲他們頒發獎品和獎證。同時學校將利用紅領巾廣播定期向全體同學宣傳他們的優良表現,以激起學生心靈的共鳴,號召全體學生向他們看齊。使學生們知道典型就在我們身邊,先進和我們並不遙遠,我們努力也可以做得到,以達到用榜樣來激發和帶領他人前進的導向力作用。自從我校開展“星級”學生評比活動以來,全校學生都能以星爲榮,激起了向星學習的熱情,我們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學校一定會是星光璀璨。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養成教育是一項系統的育人工程,這項育人工程是漫長的,需要的是持之以恆,需要的是我們做爲教育工作者的信心和毅力,相信只要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能提高認識、切合實際、注重方法、堅持實效、常抓不懈,在我們的校園,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就一定會百花齊放、奼紫嫣紅。

學生養成教育心得體會 篇11

葉聖陶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習慣的養成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養成了壞習慣,就會使你受害終生;相反,養成了一個良好的習慣也會使你受益終生。因此,一個好習慣的養成,不是靠偶爾的敲敲打打形成的,必須經過長期的強化訓練逐步形成。這就需要家長,教師等多方面的力量聯合起來,共同督促,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不讓不良習慣有滋生的營地。

養成教育是培養好習慣的教育,是管一輩子的教育。 我們知道:“思想決定行爲,行爲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命運決定人生!”習慣的力量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習慣一旦形成之後,沒有十倍百倍力量,很難加以改變。許多人的習慣,終身也無法改變。我們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一個良好的習慣會影響一個人一生的命運。”我們以前的教育重視認知、忽視行爲,很多時候有些假、大、空,導致學生總講大道理,言行不一。其實學生時期是養成好習慣的黃金時期,爲此,國家在深化教育體質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中指出,按照德育總體目標和學生成長規律,確定不同年齡段的德育內容和要求,在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和行爲規範方面,要形成一定的目標遞進層次。下面我對養成教育淡淡自己的點滴體會:

1、養成教育要持之以恆。

學生的行爲具有持續性和反覆性。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養成一個好習慣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抓,切不可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種良好習慣的養成有一個過程,須經常性地進行誘導、訓練;一種不良行爲的糾正,也須反覆地進行指導、教育。所以對學生的養成教育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恆。因爲“習慣成自然”是需要時間的,同時要注重師表形象,注重情感交流。

2、養成教育要師表垂範

老師是學生的一面鏡子,學生具有較強的模仿性,在不知不覺中老師的某一行爲習慣,可能會出現在學生的身上。所以作爲一名教師,要注意爲人師表,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教師的以身作則、爲人師表至關重要。教師首先應該注意在學生面前樹立文明禮儀的榜樣,對於學生的問好,老師應該微笑點頭,碰到內向的學生,要儘量先跟他們打招呼。對於學生的幫助,我們應該親切地跟他們道聲“謝謝!”。如果老師有時說錯了或做錯了,也要敢於向學生道歉。這樣,教師良好的師德表率給學生樹立榜樣,以深厚的思想情感、莊重大方的儀表、和藹可親的儀容、彬彬有禮的語言給學生做示範,使學生在師生交往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對學生的教育誘導也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不能簡單地批語指責。通過情感的交流,學生對老師提出的要求、意見更易接受。一個幽默的玩笑,一句輕輕的問候,可能使其心靈受到震撼。

3、養成教育要從點滴抓起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爲習慣,必須要求學生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許多同學熟讀 “國小生行爲規範”,甚至倒背如流,卻常隨手扔果皮、紙屑;許多同學在老師的組織下學做好事、幫助同學,回到家裏,卻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公主”“小皇帝”了。因此,養成教育要從點滴的小事做起:見到地上有垃圾果皮隨手撿起來,見到教師要主動行禮問好,在樓道里要輕聲慢步靠右行,見到班裏的門窗桌椅壞了自覺自願修好,上學穿校服,衣帽整齊,佩戴紅領巾,排好隊、走好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百尺高樓平地起,我們可以從一些身邊瑣碎的小事中,看出一個學生的行爲習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學生的行爲習慣的變化,也就在點滴小事中。

4、充分發揮班級集體的教育功能。一個班級班風的好壞,集體意識的強弱,道德水準的高低,對集體中每一個成員的道德品質的形成影響極大。班級集體假如形成一種高尚的道德風貌,較高的思想境界,刻苦鑽研的學習精神,積極向上的競爭氛圍,學生在這個集體中就會受到強烈的感染,無形的鞭策和制約,必然會培養出團結互助、關心他人、嚴厲認真、奮發向上、品格高尚的學生。

5、構建“教師——學生——家長”三位一體的德育網絡,確保養成教育。

育人,並不是說在學校一個樣,回到家卻是另一個樣。爲了讓養成教育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我們必須建立起以學生爲中心的“教師—學生—家長”三位一體的德育體系。在學校裏,老師嚴格要求學生;學生回到家後,家長對孩子也要嚴格要求,不斷督促和強化他們防止壞習慣的滋長,以便於繼續深化養成教育,並讓教育在實際的生活中得以運用。這樣,家長和教師在養成教育方面,就能達成一個共識,目標一致,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目的,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而言之,良好的行爲習慣的形成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學生長期努力,需要我們老師不斷地督促引導。對學生進行行爲規範練習,必須持之以恆,像滴水穿石一樣,一點一滴,經年累月,使養成教育真正變成學生的內在需要,促使他們自覺養成各方面的良好行爲習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