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心得

來源:瑞文範文網 2.5W

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是歷史教學中的一個永恆的主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 ,中國歷史教學應當從五個方面突出和加強愛國主義內容的教學 ,下面是本站帶來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心得體會,歡迎欣賞。

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心得

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心得一:

一、主題教育創設愛國主義氛圍,深化愛國主義情感

愛國主義教育一直是我校德育教育的主線,注重把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相結合,大力開展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教育和國情教育,緊跟當前形勢,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組織開展主題教育活動。

(一)上好愛國主義教育第一課

每學期開學初我校都把愛國主義教育作爲第一課,其中,有組織學生重溫形勢教育課的內容,從我國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的發展進步,感受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時代精神,增強學生對中國共產黨的熱愛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樹立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貢獻的志向,培養愛國情感和愛國意識。

(二)國防教育大講堂

爲更好的讓學生了解當前的國際形勢,瞭解國家的發展動向,本學期學校特邀請國防教育校外輔導員崔凱同志爲學生進行了題爲居安思危喚醒國防意識,自強不息弘揚愛國精神的國防教育講座活動。從什麼是國防、國防教育的目、國家的國防狀況以及世界格局的發展趨勢等都作了詳細的講解,講座不僅使學生獲得了大量的國防知識,更是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和報效祖國的決心。

(三)走近偉人,學英烈事蹟

榜樣教育作爲我校愛國主義教育的又一途徑,在今年建國六十週年到來之際,我校以學偉人事蹟傳革命精神爲主題開展了系列愛國教育活動,包括:

1。邀請周恩來的侄女周秉健女士到我校介紹她眼中的周,開展講座活動並接受贈書。

2。開展向英烈學習讀書活動。

3。利用學校紅領巾廣播向學生介紹偉人故事,講述偉人事蹟。

4。利用中古希望之星電視臺爲學生播放由隊員們自己主持的偉人印象系列短片。

5利用班隊會時間組織學生收看《永遠的豐碑》系列教育影片。

總之,多渠道引導全體學生向偉人學習,重溫革命歷史,發揚優良傳統,感受民族精神和偉人的偉大力量,體驗民族精神的時代內涵,從小樹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激發爲祖國繁榮富強而不懈努力的志向。

二、踐行愛國主義,做合格小公民

本學期我校以獻禮中華60年,爭做合格小公民爲開學主題,把愛國主義教育和小公民教育相結合,將愛國主義的教育內容滲透到日常的學習生活中。

(一)紅色教育

每週一的升旗儀式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最好時機,高唱國歌,旗下演講,充分抓住這一有利時機,以團帶隊,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二)四個一教育

結合四個一活動,通過實踐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今年學校組織全校同學到中華民族園參觀,瞭解我國的56個民族,以及他們居住地的特點和自然風景、風俗習慣,瞭解我國各民族人民勤勞、勇敢、淳樸、智慧的事蹟。通過學生的參觀、學習,親自走進民族小屋,觸摸具有民族特點的器物,從而增強民族的認同感,達到對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教育。

(四)走進社區,增強小公民的責任感

一個社區就是一個小型的社會,帶領學生走進社區,在社區中或是尋找一個崗位,或是體驗一次服務,或是參加一次慰問,在活動中感受到自我的價值。我校多年與月壇街道組織開展小公民的教育活動,如走進三里河母親居慰問孤寡老人、走進南沙溝社區與革命老人共慶六一等,這樣的活動無疑豐富了學生的人生閱歷,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五)結合陽光快車進校園活動,讓學生欣賞愛國主義影片。

愛國主義教育是一項長期的教育任務,我們引導學生了解祖國的歷史和現狀,引導他們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樹立對自己祖國的高度責任感和祖國利益高於切的思想,培養爲祖國、爲人民勇於獻身的精神,激發了孩子們從小爲中華之崛起而努力學習的決心,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發圖強。

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心得二:

爲了響應和貫徹中共中央辦公廳近日轉發了《中央宣傳部關於圍繞慶祝新中國成立60週年深入開展羣衆性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意見》,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號召。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中共中央辦公廳近日轉發了《中央宣傳部關於圍繞慶祝新中國成立60週年深入開展羣衆性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意見》爲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激發全校師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引導廣大師生樹立正確理想、信念、人生觀、價值觀,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傳統,對於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宏偉事業而奮鬥。

二、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意義

1、深入開展羣衆性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對於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戰勝困難的信心,凝聚全體人民的力量,同心同德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奮力開拓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爲的黨中央周圍,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爲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奮鬥。

3、學校是對青少年進行教育的重要場所,要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到教學、育人全過程中去,使學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通過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激發全校師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引導廣大師生樹立正確理想、信念、人生觀、價值觀,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傳統,對於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宏偉事業而奮鬥。

三、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基本原則

1。愛國主義教育必須以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爲指導,必須有利於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有利於促進改革開放,必須有利於維護國家和民族的聲譽、尊嚴、團結和利益,必須有利於促進祖國統一的事業。這是新時期愛國主義教育的基本指導思想。

2。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是要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把人民羣衆的愛國熱情引導和凝聚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上來,引導和凝聚到爲祖國的統一、繁榮和富強作貢獻上來,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爲實現建設小康社會、振興中華的共同理想團結奮鬥。

3。愛國主義教育必須堅持重在建設的方針。要按照鄧小平同志關於愛國主義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搞好愛國主義教育的理論建設、教材建設、制度建設和基地建設。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於各項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作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性工程,作爲我國社會的主旋律,堅定不移、長期不懈地抓下去。

4。愛國主義教育必須堅持對外開放的原則。愛國主義決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我們既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成果,也要學習和吸收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所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只有這樣,中國人民才能和各國人民一道,爲促進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作出貢獻。

5。愛國主義教育必須突出時代特徵。愛國主義是一個歷史範疇,在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具體內涵。在當代中國,愛國主義與社會主義本質上是一致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鄧小平同志指出:“中國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熱愛祖國、貢獻全部力量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爲最大光榮,以損害社會主義祖國利益、尊嚴和榮譽爲最大恥辱。”這是對我國現階段愛國主義特徵最精闢的概括。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教育三位一體,有機地統一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之中。

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內容

按照《中央宣傳部關於圍繞慶祝新中國成立60週年深入開展羣衆性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意見》的要求,緊緊圍繞六個方面主要內容深入開展羣衆性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1、深入開展熱愛中國共產黨的宣傳教育。

2、深入開展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重大歷史意義的宣傳教育。

3、深入開展新中國成立6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輝煌成就的宣傳教育。

4、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宣傳教育。

5、深入開展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宣傳教育。

6、深入開展基本國情和形勢政策的宣傳教育。

五、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措施

1、成立義黨支部書記爲組長,德育主任爲副組長,相關處室領導、學年組長、班主任代表組成的領導小組。制定活動計劃。

2、針對青少年的特點,運用影視、書刊、音樂、戲劇、美術、故事會等形式,爲學生提供豐富、生動的愛國主義教材。

3、利用愛國主義基地對學生盡心該國主義教育。

以博物館、紀念館、烈士紀念建築物、革命戰爭中重要戰役、戰鬥紀念設施、文物保護單位、歷史遺蹟、風景勝地和展示我國兩個文明建設成果的重大建設工程、城鄉先進單位作爲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積極利用基地開展教育活動。學校將這類教育活動列入德育工作計劃

4、各個班級要組織學生開展“讀愛國主義書籍”、“唱愛國主義歌曲”活動。要特別注意組織閱讀反映愛國主義主題的政治理論類、文藝類、知識類、歷史類、文化類讀物。學校利用升旗儀式,校園廣播,班主任要充分利用晨檢,班會等多種渠道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5、利用重要法定節日、各民族傳統節日對羣衆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把組織節慶、紀念活動作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愛國主義熱情的重要工作。特別是“五一”、“五四”、“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節日的慶祝活動要突出愛國主義的內容。組織節慶活動一定要堅持學生喜聞樂見、廣泛參與的原則。不斷創造一些有助於形成愛國主義氛圍的新的節慶活動形式。節慶活動既要讓學生娛樂身心,又要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6、大力宣傳愛國先進典型,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必須加強典型宣傳,發揮榜樣的示範作用。中國歷史上涌現過無數的著名愛國者、民族英雄、革命先烈、傑出人物,新中國成立以後又涌現出了許許多多的英雄模範人物,提倡在教室、圖書館、禮堂等場所,懸掛爲中華民族的發展做出傑出貢獻的領袖、先烈和名人畫像、詩詞、格言。

7、班主任要特別注意培養、發現和宣傳具有愛國主義精神、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要把愛國思想與熱愛班級、學校結合起來,落實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之中。學校要對先進典型進行獎勵。

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心得三:

確定教育內容、設計教育專題時,主要考慮瞭如下四點:一是,根據學生年齡特徵,確定教育的可接收性;二是,根據教育內容的整體內涵,確定教育內容的序列性;三是,在教育內容和教育對象的結合方面,確定教育內容的針對性;四是,在教育內容的漸進和深化方面,確定教育內容的連續性。

(一)、根據學生年齡特徵,有針對性地安排合適的教育內容,選擇恰當的教育活動方式。國小生心底純潔,活潑好動,熱情高,但知識面窄,缺乏理性認識能力。在愛國主義教育內容的選擇方面,重點是激發他們的主義情感,憎惡帝國主義的侵略,瞭解祖國的偉大,從行動上尊敬國旗、國徽、會唱國歌,積極向英雄人物學習,努力學習文化科學知識,長大了報效祖國。按照上述指導思想,各國小在開展“祖國在我心中”、“我是祖國的花朵”、“我要做個了不起的中國人”等專題教育活動時,形成了“九字活動系列”。即:唱(歌頌祖國、歌頌黨、歌頌社會主義);繪(描繪祖國錦繡河山);看(革命遺蹟,歷史名勝,建設成果);讀(英雄故事、歷史故事);講(祖國變化、英雄事蹟);寫(讚美祖國、讚美英雄、抒發情懷);做(學英雄做好事、努力學習);(愛國主義知識和行爲規範);展(活動成果、報國之志)。這些活動深深地扣動了兒童的心絃,省實驗國小的“武漢是三好學生”王燕在去杭州參加中央音樂學院的鋼琴考試前,深情地要求再當一次“升旗手”,立志將來當音樂家爲國爭光。

對於進入青少年時期的中學生,他們有了一定的知識和理性思考能力,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以課堂滲透教育爲主,輔以有廣度和深度的課外活動。挖掘各學科中蘊藏的愛國主義因素,把愛國主義教育要求和學科愛國主義因素有機地結合起來;在課外活動方面,主要是用講座、報告會、讀書會、知識競賽、參觀等形式,有計劃、有目的的讓學生了解中國的近代史、現代史,熟悉國情和改革開放所取得的成就,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和思考,堅定黨的基本路線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觀點。

(二)、根據愛國主義教育的整體內涵,設計教育專題,形成教育活動序列。愛國主義教育有其自身的系統和整體內涵。在實施教育時,各學校分層次,精心設計專題;在序列內容安排上充分注意其階段性和連續性。在國小低年級一般設計了“偉大中華十知道”、“祖國山河多壯麗”等專題;在國小中年級安排了“偉大祖國名人多”、“悠久歷史、燦爛文化”等專題;在國小高年級安排了“屈辱的歷史、奮鬥的歷史”、“愛我中華、興我中華”等專題。在活動安排上,由參加嚴肅、隆重升旗儀式,搶答祖國基本知識,聽講革命故事、唱革命歌曲,參觀祖國名勝和革命史蹟,到較系統蒐集、編出《英雄譜》、《名人名言集》、《中華集錦》等。武昌曇華林國小精心設計了“三個了不起”的專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該校學生在回答記者採訪是說:“參加了‘了不起’的教育活動後,心中有一種強烈的自豪感,有一種要大聲疾呼的激情:中國了不起,中國人了不起,我要做一個了不起的中國人。”

中學階段按照學生思維日臻理性化特點,分別安排了“知我中華”、“只有社會 主義能夠救中國”、“騰飛的中華”等專題。很多學校還結合湖北的特點,編寫了系列教材和製作了系列幻燈片:《錦繡湖北——湖北名山秀川、建設成就講話》、《鐵血豐碑——湖北革命鬥爭史講話》、《楚天英傑——湖北歷史上的傑出人物講話》,系統地對學生開展了愛國主義序列教育,有的學生在演講中說道:“我們腳下是中華

的熱土,身後是祖國的錦繡河山,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不能忘記自己是中國人,不能忘記祖國的興衰大業。”

三、探索教育規律,優化教育方法。

在愛國主義教育過程中,各地在把握教育內容的基礎上,根據內容需要,貼切地選擇教育方法,一般都採用了調查研究、比較、典型導引和情感體驗等方法,通過調查、訪問、參觀、讀書等方式,增長學生的愛國主義知識。爲了進一步深化愛國主義教育,我們在總結各地活動經驗的同時,還有意識地定點開展這方面的實驗研究,探索愛國主義教育規律。

滲透教育法:學校是實施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陣地,學科教學是實施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渠道。學生在校大量活動和受教育是學科課堂學習,對於中學生尤爲如此。因此,研究在學科教學中如何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從學科教學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踐中,總結出了滲透的“六有”原則。即:有“意”有意識地發掘學科中顯性或隱性的愛國主義教育因素;有“的”——有目的、有針對

性地確定愛國主義教育主題;有“機”——有機結合學科教學,融溶於載體,做到淡化痕跡、“潤物細無聲”;有“度”——適度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內容,不沖淡學科教學本色,學生易於接受;有“序”——有步驟有秩序地實施滲透;有“效”——講求實效,克服形式主義和實用主義。在上述原則指導下,根據不同學科和較學內容,探索出了“程序法”、“四環節法——知事、明理、動情、養成”,“聯繫比較法”等。如有的數學教師講利用正切函數值解直角三角形時,引用中國古代發明的利用稈子影長確定季節和時令的歷法作例證,利用“四環節法”學生學了知識、激發了民族自豪感。對於歷史、地理等具有很強的顯性愛國主義因素的知識,又採用“聯繫比較法”,擴大和增強了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