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理想》讀書心得體會範文(精選2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9W

《我的教育理想》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

讀朱永新教授所著的《我的教育理想》一書,除了深感欽佩外,自己更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師。它能掃除那些陳舊得近乎老化的觀念,讓閱讀者接受了一次又一次心靈的洗禮。閱讀者的內心受到強烈的震撼,也切實感受到自身素質提高對育人工作的重要。尤其是第二章“我心中的理想教師”中的內容,更是感慨頗深。

《我的教育理想》讀書心得體會範文(精選24篇)

朱永新教授說:“我心目中的理想教師,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是一個善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

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有一些人,他教1年,然後重複5年20xx年乃至一輩子;有些人,實實在在地教了5年。一個實實在在教5年的人,與一個教了1年卻重複了一輩子的人,他的成就是不一樣的。愛孩子,不是光給孩子們知識,教育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以積極的生存心境、積極的人生態度對待生活。因此,作爲一個教師,我覺得應該具有不探索、不斷創新的精神,做一個教育上的有心人。做一個教育上的有心人,千萬不要成爲一個高高在上的教書匠。

朱教授在論述這些理想教師特點的時候,不但在精神上給我以鼓舞,而且在研究的方法上也給予了無形的指點。比如,他在論及“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的時候,他就說到了我們現在的很多老師充當的是“教育警察”和“劊子手”的角色,無限地放大學生的問題,在我們手上,失去了很多諾貝爾獲獎者。教師只有對學生充滿愛心,纔會去賞識他們,激勵他們,讓他們享受到成功的快樂。讀了他的這些論述,想想自己對學生的態度,看看周圍的大多數同事對學生的態度,尤其在考試到來的時候,我和我的許多同事真的扮演着朱老師所說的那些可怕角色。讀了他的論述以後,我決心改變自己的形象,只有真心愛學生、賞識學生,學生纔會真正得到發展,這也是我讀後最深刻的一個體會。

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是我們永恆的主題。沒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動中洋溢着激情、詩意,也不可能有優質的教育。爲了未來的教育,我們這些做教師的必須要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也許我們離人們心中的理想教師還有一段距離,但我們有決心更有信心將這段距離逐漸縮短。

當然,我做的遠遠還不夠,大教育家偉大的理想閃爍着智慧的光芒,照耀着我年輕的心,今後,哪怕工作再忙,時間再緊,也要擠兌一點閒暇,讓自己靜下心,定下神來仔仔細細地拜讀一些作品。

《我的教育理想》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2

最近,拜讀了蘇州大學朱永新教授《我的教育理想》一書,深爲其思想之深邃、理念之新穎、見解之獨到而折服。朱教授在這本書中指出“要想具有人文情懷,讀書顯得尤爲重要。一個不讀書的人,不可能有人文情懷,要培養人文精神,首先要從接受人類文明的最精華的東西——書開始入手。”

近年來,在和學生讀書共勉、互相增益的過程中,我時時體驗着讀書帶給自己的充實和愉快,也深切地感悟到讀書對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有人說:“書中自有精神食糧,書中自有生命質量,書中自有美德滋養。”由此可見,讀書對於培養、充實、提升人文精神不可或缺,概括起來講,讀書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有如下三個方面的作用:

一、讀書,讓學生視野開闊。開學伊始,我與學生相約:本學期老師要以大朋友的身份和同學們進行讀書競賽,新學期誰讀的書多,誰的讀書筆記寫得最棒,誰就是讀書狀元。說讀就讀,從我做起,率先垂範。輪到我的早讀課,我總是早早地來到教室,打開自己鍾愛的書讀上幾頁,待學生們到齊了,再上早讀課;語文閱讀課,更是我們師生讀書的最好時光;語文活動課成了我們推薦好書、朗讀美文和交流讀書體會互動課;閒暇時,我們互相交換好書。一學期下來,我班的一批“小書蟲”除了讀少兒版的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外,還讀了《我要做好孩子》、《我要當升旗手》、《徐悲鴻一生》、《冰心散文》、《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等書。讀的書多了,他們的視野明顯開闊了,習作水平有了長足進步,談吐也變得高雅。學生身上洋溢的濃濃書香氣讓人不由得聯想起來“腹有詩書氣自華”名句來。

二、讀書,使學生精神充實。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以及《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等書中,十分強調要豐富學生的生活興趣,那麼這樣的孩子根本不需要擔心。因爲他沒有時間和精力更沒有舉趣去從事不健康的活動,已被健康的情趣所充實和包圍了。書,是孩子們最好的精神食糧。本學期,我又和學生們一起讀了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曹文軒《草房子》、嚴文井的《小溪流的歌》、以及《哈佛女孩劉亦婷》等書。我明顯地感覺到那些愛讀書的孩子的精神世界充實且豐富了。他們此同齡的孩子更懂得愛、懂得寬容、懂得珍惜時間、懂得誠信的重要、懂得父母的艱辛、懂得老師的用心良苦,懂得生活的美好、懂得友誼的珍貴……

三、讀書,令學生志向遠大。學生具有遠大的志向是其將來成功的的重要因素之一。孔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志向,之於人生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志向遠大的學生,他的生活一定是充實而有意義的,他的進步就會插上奮鬥不息的翅膀。那麼,對於一個國小四年級學生而言,志向從何立起?單憑家長和老師的幾句說教遠不如引導他們讀幾有關志向者的書見效。哥德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談話。”爲此,我推薦《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諾貝爾獎百年英傑李政道》、《居里夫人》、《愛因斯坦》、《牛頓傳》等書給學生讀,讓他們在書中與志向遠大的偉人對話,受其薰陶從而逐步確立自己的遠大理想。有了志向,纔有明確的奮鬥目標,纔有實現目標的堅忍不拔,因而也纔有成功的可能。我真誠的希望我的學生們今後都能在自己遠大志向的引領、鼓舞下,經過不懈地努力,一步步走向輝煌的明天。

由此可見,多讀好書的孩子,其視野必然開闊,其精神必然充實,其志向必然遠大。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師多讀些書不斷充實自己,並引薦學生多讀些有益的書,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尤爲重要。正如朱永新教授所言:“當所有的學校都有人文精神的時候,我們的社會就有正氣,就充滿希望。”古人云:“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裏,我們不妨說培養人文精神,始於讀書

今天的教師爲什麼要讀書,已經無需講太多的大道理了。因爲社會各界對我們所從事的職業和對我們自身的要求都越來越高了;因爲新課程改革正在轟轟烈烈地進行;因爲教師專業發展別無他途。——任何一條理由都要求教師必須讀書,讀萬卷書。

然而,十分可悲的是,願意讀書,每天都堅持讀書的教師少之又少,簡直可用鳳毛麟角來形容了。

顯然,目前要想讓教師們在教學之餘回到書桌前讀書,關健恐怕不是在告訴教師們讀書如何重要,更不是告訴教師們應當如何讀書,而是要設法激發教師們的內在的閱讀動力。這就猶如要想學生認真學習,教師必須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一樣。

我們有必要對教師的職業特點作一個理性的分析和思考:

一、教師們每天都在規範地完成着自己的工作。爲了完成上級下達的質量目標和考覈指標(這些質量目標和考覈指標有些是不及實際和蠻不講理的),老師們被逼得喘不過氣來,只好整天在領導“強化質量意識”的喊叫聲中,把自己的弦繃得緊緊的。教學方法陳舊,加班加點,題海戰術,犧牲時間和體力和學生“同歸於盡”,什麼創新精神,什麼創造能力都統統見鬼去吧!

二、教師狹隘地生活着。每天從家到學校,從學校到家,兩點一線,周而復始,漸漸形成了不變的生活軌跡。雖說這樣的生活彷彿遠離了社會的喧囂和浮躁,但又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校園的陳腐和慵懶。我們心不甘情不願地看守着自己狹隘的生活,讓自己變得更加廣博似乎根本就事不關己了。

三、教師們重複地生活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今天的你我還在重複昨天的故事。機械地重複使我們內心深處產生了一種惰性,甚至是職業的倦怠。讀書苦,讀書忙,讀書有個啥用場?

四、教師們忙碌地生活着。備課,批閱作業,還有其他的各種中心工作需要完成。我們已經分不清八小時以內和八小時以外了。另外,成家後,還有許多的柴米油鹽的生活瑣事纏身,真是讓人感覺好累好累。唉!

面對着當下我們教師的生存生活方式,我們要創設這樣一個前提:讓教師願意讀書。

創設這個前提,不是說說就可以行得通的。所謂強按牛頭不喝水。但這確實又是一件極爲關健的事。可以這樣認定,什麼時候教師們發自內心地想讀書了,我們的教學改革,我們的教學質量,我們的教育對象就都有了希望。

那麼,怎樣讓教師願意讀書?

最根本的途徑當然是從制度上提高優秀教師的社會地位。如果我們確信讀書是優秀教師必須經歷的成長途徑,那麼我們首先就要使更多的教師願意成爲優秀教師,願意爲此而努力。

讓教師體驗到讀書的歡樂也是有效的途徑之一。教師畢竟是精神文明的創造者,教師的精神生命也需要發展、事業需要成功。因此,如果能夠讓教師從讀書中體會到歡樂,那麼教師也會逐步地重拾書籍,回到書桌前來的。有針對性地讀書是最能體驗到讀書的歡樂的。

以上爲王小娣寫的讀書體會。目前社會上教師的地位在精神方面很高很高了。如果我們的工資全國統一發,規定每個月五仟元保底,對教學效果好的進行重獎,我想每個教師更會珍惜這個職業。

《我的教育理想》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3

雖然今年的夏天炎熱異常,但是無法抵擋老師們學習的熱情,先是完成了遠程繼續教育,然後又趁休息時間拜讀了朱永新老師的《我的教育理想》,趁熱打鐵我就來談談我的讀後感受。

《我的教育理想》這本書給老師們描述的是一個宏觀的教育理想,談到了對老師、校長、學生、甚至是家長的一個理想的描述,要求學生、老師、校長應該是怎樣去做,給了大家一個目標與框架,這本書也給出老師、校長要努力的辦法與方向:

首先我來談談理想的老師,他們應該是胸懷理想,富有激情和詩意;自強自信,不斷自我挑戰;善於合作,富有人格魅力;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堅韌、頑強,不怕挫折。這樣的老師不僅僅是一個優秀的老師,還是社會中一個優秀的個體,如果老師們能富有這樣的品質那麼何愁教育水平提不上來呢?

我心中的老師是應該有大格局的人,他們不僅僅只注意學生的成績,他們還能目光長遠,給孩子們指出發展的方向;我心中的老師是有自己教育風格的老師,他們不僅會給孩子們講知識,還能通過自己的魅力讓孩子建立學習的興趣;我心中的老師是有心的人,他們不僅僅會口吐蓮花,還能寫教育日記、教育敘事鑽研自己所做的工作;我心中的老師不僅是苦心詣旨、嘔心瀝血工作的人,還是愛讀書、愛運動、有自己的課餘生活,把自己的人生過的充實有趣的人,因爲只有這樣的老師纔會給學生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然後我來談談理想的校長,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校長就是一所學校。一位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理想中的校長應該具有奉獻精神和人文關懷;珍視學校的名譽;追求人生理想和辦學理念,具有獨特辦學風格;胸懷寬廣,富有感召力和凝聚力;善於協調關係,能調動一切力量發展學校;重視教育科學研究;注重爲教師提供發展平臺,挖掘教師潛能;注重營造優美的校園環境和濃厚的文化氛圍。

宋代張載說:“志大則才大,事業大;志久則氣久,德行久。”只有志向遠大,品德才會完美。老師與校長應該有“共同願景”,要讓全體師生都知道,踏踏實實的去追求,整個學校纔有了活力,活力應是校長點燃的,朱老師有一個建議就是讓中國學校的校長也可以長時間任職,這樣他們制定的共同願景才能一直堅持下去並逐步實現,我也覺得有道理。

其次,我來談談我理想中的學生,天底下最遼闊的是天空和大海,而比天空和大海更遼闊的是人的心靈,所以學生們應該是品行端正,熱愛生活,富有理想,朝氣蓬勃;積極進取,敢於創新,富有獨特見解和思想;自強自信,在困難和挫折面前永不低頭;讀後感有豐富的精神生活、廣泛的興趣愛好和一定特長;善於與人合作,善於與人相處;勤于思考,有豐富的想象,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其實,我倒認爲我理想中對學生的要求也符合對老師要求,一個社會中存在的個體就應該順應社會的要求,不斷努力進取,想起了毛主席的話,貴有恆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人生貴在堅持!

最後,我來談談我理想中的家長,雖然把它放在最後談,其實家長才是對孩子的人生中有最重要影響的。對於社會中個體對老師和學生要求的品質同時適用於家長身上,身教重於言教,只有家長自身做到的事情纔可以要求自己的孩子,纔有說服力,打鐵還需自身硬。

對於家長教育孩子的要求還有這些,把孩子的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放在首位;讓孩子輕鬆、自由、愉快地成長;善於挖掘孩子的潛能,培養孩子的特長,對於這一點我有想法,學生在學校中的學習都是制度化的,統一的缺乏的就是特長,這一點不能寄希望學校發掘,學校學生太多老師們難以發現每個孩子的特長,這個需要家長在生活中發掘孩子的特長並且培養起來,讓孩子有多種興趣不要打擊他,然後在孩子的日益成長過程中發現他最擅長的然後專注學習,相信培養出的孩子肯定出類拔萃,然後家長還應該以朋友的身份平等的對待孩子,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龍應臺說,每個孩子來到世界上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是來陪伴家長們成長的。所以家長們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強加在孩子身上,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和諧平等的家庭氛圍,你可以不支持他的觀點,但應該尊重孩子說話的權利,讓你的孩子敢說敢幹,而不是唯唯諾諾的乖寶寶。

恩格斯曾經講過,一個人最大的發展境界,是能夠有最多的閒暇時間從事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整個暑假雖然沒有上課教學,但我覺得這是我給養的最佳時刻。當一名人民教師是我人生中最樂意從事並願意爲之奮鬥終身的職業!

《我的教育理想》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4

在我的教育教學思想中,所思考的就是學校、教師、學生三個主體,定位什麼樣的學校,培育什麼樣的教師,培養什麼樣的學生關係到學校教育的成敗。我認爲,學校應該是樂園型的,孩子們樂學,老師們樂教,在這樣的環境中,人人都感覺到溫暖,個個都神采奕奕,每一個細節都充滿活力,充滿激情,充滿愛心,充滿笑容。教師應該是學習型的,在這樣一個特定的環境裏,學習是第一位的,而帶動學習氛圍形成的主要是教師,教師的正面影響力對孩子而言是巨大的,教師需要不斷學習,才能跟得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才能讓孩子們在不斷更新的知識海洋裏暢遊。學生應該是自主型的,主動的獲取,自主的選擇,有主見的學習,在孩子們眼睛裏能看到閃動的靈性,在孩子們臉上能看到滿足的笑容。所以,我提出了打造和諧純淨的樂園型學校、輕負高效的學習型教師、樂學高能的自主型學生的目標,這9個詞來既是我們所追求的方向,也是不斷衡量、對照、總結、提升的辦學標準。下面我用3個關鍵詞來詮釋我的教育教學思想:

關鍵詞一:和諧

學校教育最重要的問題是教育環境問題,我們常說的學校風氣就是教育環境的主要體現。在這一問題上,我主張用和諧一詞來概括。和諧是學校發展的基礎和保障。因此,我在20xx年提出了“家園”的辦學理念,把打造師生共有的精神家園作爲學校全面成長的基礎。

家園所體現的就是一種和諧,學校、家庭的和諧,學生、教師的和諧,教師之間、學生之間的和諧。這種和諧的關係需要一個具化性的載體,那就是家園,在家園的詮釋上,我確定了三個更加具體的目標方向,家園教育、家園文化、家園精神,把感恩、承擔、分享的育德教育和表達、思考、創造的育智教育作爲家園教育的核心內容,把愛的文化、美的文化、情的文化作爲家園文化的核心內容,把無私奉獻、勇於擔當、團結合作作爲家園精神的核心內容,形成明確的辦學理念,指導學校工作統一思想,明確方向,勁往一處使,形成特色鮮明的校園文化。

關鍵詞二:實用

我們培養的人才,最重要的不是現在能考多少分,更重要的是將來孩子的發展走向,我們應該把教育的眼光放得長遠,今天的教育是爲了明天的成才,這也是我們實施教育的目標和方向。首先應該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而孩子們將來能夠在社會立足、能夠不斷髮展的基本能力我認爲就是三個:表達、思考和創造能力,表達是人與人交往、合作、溝通的必備素質,也是呈現、釋放、展示的基本條件,國小階段是人表達能力發展的基礎階段,應該在各科教學中都要進行培養;思考是一個人做出選擇和判斷而付諸於行動的前提,也是一個人以上中作重要的基本素質;創造能力則是緊跟時代發展,不斷髮展自我,實現人生價值的必備素質,我覺得,我們應該從小就有意識培養孩子們的這三種素質。也許我們所需要的素質很多,但是我們更應該清楚看到孩子們所需要的核心素質,所謂花多不豔,我們關注的多了反而都不會精緻,因此,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該有所側重,有所明確,更好的爲孩子將來的發展服務。

關鍵詞三:規範

孩子的成長,最重要的是興趣和習慣,興趣需要保護,需要我們創造培育學生興趣的空間,習慣需要養成,需要我們有一個相對穩定的工作體系環境,所以,學校教育很重要的就是做事情的規範,也就是一個依賴的標準,學校的管理需要一個標準,教師的教育教學需要一個標準,學生的學習、活動、生活,也需要一個標準,如果我們按照標準去實施教育教學工作,孩子們的興趣就能得到培育和保護,孩子們的學習生活習慣就會健康的養成。

我覺得,規範一方面是一種條文式的規定,反映到實際就是學校的規章制度體系,另一方面則是一種體系化建設,讓學校工作的每一個方面都能夠形成一個系統,一種體系,一個良好的工作習慣,一種自動運行的機制,學校這個大系統就能自動健康的運行,我們的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就能夠自覺自願的接受良好的訓練,得到健康的發展。

制度化建設,我覺得包括制度、規範、辦法三個層面,制度是具有約束力的,學校這樣的環境,更多體現的是人性化的教育,在於引導,允許犯錯,不易用太多的制度去約束,我更傾向於制定規範,就是告訴孩子們對與錯、好與壞、醜與美、從小建立起道德的標準,引導孩子們在不斷自我判斷、自我修正的基礎上規範自己的言行,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體系化建設則是趨向於工作的習慣,在學校,德育體系、教學教研體系、藝術教育體系、文化建設體系、學校管理體系是主要的內容,在各個體系中,又要形成多個系統,就德育體系而言,就要形成德育培育系統,讓德育教育者能不斷更新知識和方法,不斷增加教育的技術含量;德育活動系統,從班隊會、大型活動、常態活動等方面形成相對穩定的活動內容、活動形式,避免各種變化對活動效果的干擾;德育媒體系統則是一種宣傳表揚、承認肯定、正面引導的有效手段,相對固定的專題、形式、選題方向、宣傳取向都是這一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德育評價系統更是弘揚正氣、健康行爲的重要方面。

也許用這樣短短的時間難以把我20多年來所形成的教育思想表達全面,但只要抓住核心、具化內容、科學操作、長效堅持,我們的教育理想一定會成爲自己教育人生中開得最豔的鮮花。 《我的教育理想》

《我的教育理想》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5

朱永新是蘇州市副市長,蘇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心理學會常務理事。他著有《中華教育思想研究》、《我的教育理想》等著作。

拜讀了朱永新先生的著作《我的教育理想》,其中幾句話深深打動了我:“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與無私的奉獻。教育需要詩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義的情懷。教育需要機智,需要把握每一個轉瞬即逝的機遇。教育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輕的心跳昂奮地工作。教育需要恆心,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與探索。”我不由得按着書中理想教師的“標準”去叩問自已:我是不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我是不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我是不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我是不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我是不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我發現,我對上述問題的回答缺乏信心。於是,在以後的工作中,我一直以這些標準來激勵自己,要求自己,促進自己。

一、理想是我前進的目標。

理想是人們奮鬥的目標,有了它纔有了前進的航向。有一則故事:三位砌磚的工人正在工作,有人問他們在做什麼,他們的回答各不相同。一個說“砌磚”,一個說是“賺工資”,而第三個則自豪地說:“我正在創造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正是有了這一遠大的理想,後來這個人成了一位著名的建築大師,而另兩位工人則一生默默無聞。

教師從事的工作是爲了學生的一生髮展負責,歷史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更需要每位教師都爲自己設置一個目標,使自己的行爲能鎖定在這個目標上,不斷地進行自我挑戰。剛踏上工作崗位的我,面對孩子們渴求知識的熱情,追求真理的執着,被深深地感染。我蹲下身子走進他們中間,和他們一起徜徉於學習的海洋,一起採擷智慧的火花,我快樂着孩子的快樂,煩惱着孩子的煩惱,幸福着孩子的幸福。我愛教育事業,因爲教育賦予我嶄新的生命;我愛學生,因爲學生賜於我無限的動力;我更在乎學生,僅僅因爲學生在乎!隨着新課改的到來,我不禁產生困惑:如何上好數學課?帶着困惑,我樂此不疲地追尋着我心目中理想的數學課堂。現在的我心中經常追問,什麼是真正的教育?愛因斯坦說:“教育應該使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爲一種寶貴的禮物來享受,而不是作爲一種艱苦的任務來負擔。”我豁然開朗。因爲有了這些追問,才使我的工作和生命更有意義。

二、認真是我工作的態度。

回首這二十多年的工作,我用一個詞概括我的工作態度,那就是認真。認真是一種嚴謹的工作態度,而“態度決定一切”。學生是正在成長的、具有鮮明個性的活生生的個體,這無疑要求我要像對待綠葉上的露珠一樣認真精細的善待每一位學生。

如何讓學生享受教育,享受語文?課堂是基點,是生命的源泉。一直記得一位名師的話:“用一生的時間去備課!”我感覺到這句話的份量,正是在它的指引下,踏踏實實地鋪展我的教育歷程。我認真學習教育新理念,創造性使用教材,爲學生創設富有情趣和挑戰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課堂中時而靜謐無,時而歡呼雀躍,激烈的男女擂臺賽總是讓他們忘了下課,即使下課也意猶未盡。在探究學習中,學生愛動腦筋了,會動腦筋了,膽子小的敢上臺了,膽子大的儼然一個小老師。他們每一個會心一笑使我欣慰,每一個搖頭皺眉使我不安,促使我深刻反思,及時調整。正因爲時刻把學生裝在心裏,才使我堅持上好每一堂課,才使我教學能力得到提高,爲學生的生動活潑發展,撐起一方藍天。

認真的人會時時處處都完善細節。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作爲認真的教師,應懂得:教育無小事,事事爲育人;教師無小節,節節皆楷模。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的一切。我一直用它規範自己的言行,學爲人師,行爲世範。在與學生交往中我用一雙認真的眼睛,對待學生成長中的問題,見微知著,及時指點,對於成長中的亮點,善於捕捉,及時鼓勵。

三、學習是我進步的階梯。

在知識爆炸的時代,學會學習,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是教師最緊迫的任務。勤於學習,充實自我,這是成爲一名優秀教師的基礎。向書本學習,向同事學習,利用網絡學習,向實踐學習,向孩子學習,是我學習的法寶。

向書本學習,博覽羣書。一本好書像一艘船,能帶領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無限廣闊的海洋。教育名人薛瑞萍說:“教書的人啊,自己先就不讀書,這可怎麼得了!”所以,我要求自己用有限的時間“讀”最多的書,用眼睛用耳朵,用雙手,用心靈……我讀教育名著,讀到了蘇霍姆林斯基、馬卡連珂、杜威、陶行知、魏書生……大教育家偉大的理想閃爍着智慧的光芒,照耀着我年輕的心;我讀教育報刊,讀到了優秀教育理念和教學設計,它們是我工作的好幫手,形影不離的好夥伴;教師必須具有一定的文學修養、道德素養,所以經典的文學名著更不應該束之高閣,而成爲我們平時經常享受的精神食糧。

利用網絡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熟練的運用計算機獲取、傳遞和處理信息。記得我最早接觸的是人教論壇,在那兒碰到了很多優秀敬業的老師,他們和我一樣年輕,卻已經取得了很多的成績,這無疑給我的成長起到了很大的促進。

向實踐學習,實踐出真知灼見,實踐長才幹。在學習借鑑中嚐到甜頭,在嚐到甜頭中不斷學習,我大量閱讀各種教育教學雜誌,由看教案發展到看論文,由此我成了學習的好手;然後在不斷學習中不斷實踐,在不斷實踐中不斷反思,思考教學成敗,思考創新教法;接着在不斷反思中不斷總結,在不斷總結中不斷提煉;最後在不斷總結中不斷交流,在不斷交流中不斷昇華。我的教學水平就是這樣慢慢得到進步的。

向孩子學習,努力理解孩子的世界。成人世界和孩子世界是不一樣的,孩子們的世界有獨特的色彩、旋律和內涵。教師要和他們一起喜怒哀樂,要和他們共同成長,要成爲他們中的一分子。我經常抱着一顆非常年輕的心,與他們溝通,去理解他們,才贏得了他們的喜歡和信任。

一本書上講到教師應當有三歷:學歷、經歷和閱歷。我不一定能行遍萬里路,讀遍萬卷書,但我會使自己成爲一個永不停止讀書、探索、思考、寫作的人,讓它們成爲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習慣。“講臺上循循善誘,身後留下的,惟有藏書萬卷。”這便是熱愛讀書,積極進取的我的真情告白。

如果汗水可以積攢,我們的黃河將會更長,如果信念可以堆積,我們將樹起另一座泰山。又是在一本書上看到這麼一段話:“教育家和教書匠的一個最大區別,就是教書匠甘於平凡,而教育家追求卓越。”我想我會選擇追求卓越。儘管我離卓越還相距甚遠,我所做的很微不足道,比我優秀的人還有很多很多,但我一直相信厚積才能薄發,認真的人最接近成功!

《我的教育理想》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6

最近,拜讀了蘇州大學朱永新教授《我的教育理想》一書,深爲其思想之深邃、理念之新穎、見解之獨到而折服。朱教授在這本書中指出“要想具有人文情懷,讀書顯得尤爲重要。一個不讀書的人,不可能有人文情懷,要培養人文精神,首先要從接受人類文明的最精華的東西——書開始入手。”

近年來,在和學生讀書共勉、互相增益的過程中,我時時體驗着讀書帶給自己的充實和愉快,也深切地感悟到讀書對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有人說:“書中自有精神食糧,書中自有生命質量,書中自有美德滋養。”由此可見,讀書對於培養、充實、提升人文精神不可或缺,概括起來講,讀書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有如下三個方面的作用:

一、讀書,讓學生視野開闊。開學伊始,我與學生相約:本學期老師要以大朋友的身份和同學們進行讀書競賽,新學期誰讀的書多,誰的讀書筆記寫得最棒,誰就是讀書狀元。說讀就讀,從我做起,率先垂範。輪到我的早讀課,我總是早早地來到教室,打開自己鍾愛的書讀上幾頁,待學生們到齊了,再上早讀課;語文閱讀課,更是我們師生讀書的最好時光;語文活動課成了我們推薦好書、朗讀美文和交流讀書體會互動課;閒暇時,我們互相交換好書。一學期下來,我班的一批“小書蟲”除了讀少兒版的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外,還讀了《我要做好孩子》、《我要當升旗手》、《徐悲鴻一生》、《冰心散文》、《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等書。讀的書多了,他們的視野明顯開闊了,習作水平有了長足進步,談吐也變得高雅。學生身上洋溢的濃濃書香氣讓人不由得聯想起來“腹有詩書氣自華”名句來。

二、讀書,使學生精神充實。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以及《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等書中,十分強調要豐富學生的生活興趣,那麼這樣的孩子根本不需要擔心。因爲他沒有時間和精力更沒有舉趣去從事不健康的活動,已被健康的情趣所充實和包圍了。書,是孩子們最好的精神食糧。本學期,我又和學生們一起讀了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曹文軒《草房子》、嚴文井的《小溪流的歌》、以及《哈佛女孩劉亦婷》等書。我明顯地感覺到那些愛讀書的孩子的精神世界充實且豐富了。他們此同齡的孩子更懂得愛、懂得寬容、懂得珍惜時間、懂得誠信的重要、懂得父母的艱辛、懂得老師的用心良苦,懂得生活的美好、懂得友誼的珍貴……

三、讀書,令學生志向遠大。學生具有遠大的志向是其將來成功的的重要因素之一。孔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志向,之於人生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志向遠大的學生,他的生活一定是充實而有意義的,他的進步就會插上奮鬥不息的翅膀。那麼,對於一個國小四年級學生而言,志向從何立起?單憑家長和老師的幾句說教遠不如引導他們讀幾有關志向者的書見效。哥德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談話。”爲此,我推薦《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諾貝爾獎百年英傑李政道》、《居里夫人》、《愛因斯坦》、《牛頓傳》等書給學生讀,讓他們在書中與志向遠大的偉人對話,受其薰陶從而逐步確立自己的遠大理想。有了志向,纔有明確的奮鬥目標,纔有實現目標的堅忍不拔,因而也纔有成功的可能。我真誠的希望我的學生們今後都能在自己遠大志向的引領、鼓舞下,經過不懈地努力,一步步走向輝煌的明天。

由此可見,多讀好書的孩子,其視野必然開闊,其精神必然充實,其志向必然遠大。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並引薦學生多讀些有益的書,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尤爲重要。正如朱永新教授所言:“當所有的學校都有人文精神的時候,我們的社會就有正氣,就充滿希望。”古人云:“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裏,我們不妨說培養人文精神,始於讀書

然而,十分可悲的是,願意讀書,每天都堅持讀書的教師少之又少,簡直可用鳳毛麟角來形容了。

顯然,目前要想讓教師們在教學之餘回到書桌前讀書,關健恐怕不是在告訴教師們讀書如何重要,更不是告訴教師們應當如何讀書,而是要設法激發教師們的內在的閱讀動力。這就猶如要想學生認真學習,教師必須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一樣。

我們有必要對教師的職業特點作一個理性的分析和思考:

一、教師們每天都在規範地完成着自己的工作。爲了完成上級下達的質量目標和考覈指標(這些質量目標和考覈指標有些是不及實際和蠻不講理的),老師們被逼得喘不過氣來,只好整天在領導“強化質量意識”的喊叫聲中,把自己的弦繃得緊緊的。教學方法陳舊,加班加點,題海戰術,犧牲時間和體力和學生“同歸於盡”,什麼創新精神,什麼創造能力都統統見鬼去吧!

二、教師狹隘地生活着。每天從家到學校,從學校到家,兩點一線,周而復始,漸漸形成了不變的生活軌跡。雖說這樣的生活彷彿遠離了社會的喧囂和浮躁,但又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校園的陳腐和慵懶。我們心不甘情不願地看守着自己狹隘的生活,讓自己變得更加廣博似乎根本就事不關己了。

那麼,怎樣讓教師願意讀書?

最根本的途徑當然是從制度上提高優秀教師的社會地位。如果我們確信讀書是優秀教師必須經歷的成長途徑,那麼我們首先就要使更多的教師願意成爲優秀教師,願意爲此而努力。

讓教師體驗到讀書的歡樂也是有效的途徑之一。教師畢竟是精神文明的創造者,教師的精神生命也需要發展、事業需要成功。因此,如果能夠讓教師從讀書中體會到歡樂,那麼教師也會逐步地重拾書籍,回到書桌前來的。有針對性地讀書是最能體驗到讀書的歡樂的。

以上爲王小娣寫的讀書體會。目前社會上教師的地位在精神方面很高很高了。如果我們的工資全國統一發,規定每個月五仟元保底,對教學效果好的進行重獎,我想每個教師更會珍惜這個職業。

《我的教育理想》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7

《教育即喚醒》是浙江省蒼南縣靈溪鎮靈江國小語文教師楊聰老師的教育手記。一位比我還小三歲的老師教育上卻比我有思想的多。他覺得教育的樂趣來自對孩子的興趣,教育的真正任務和目的,不是評判,而是喚醒,更是善的傳遞、愛的共鳴。

“問題學生”一直都是廣大學校、家長所普遍關心的問題,特別是我們這些奮鬥在教育一線的教師採用的教育態度,採取的教學手段,對學生羣體的身心發展都有着不容小覷的影響。

著名的基層教學老師楊聰,摒棄了面對“問題學生”採取忽視、監管、批評等教育手段,而是在自身教育實踐過程中,給予孩子更多的愛與關注,尊重孩子幼小的心靈,重塑他們的自尊與自信,因材施教,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習和學校不再成爲孩子的負擔。

他用以樸實無華的文筆,記錄了教師與孩子之間發生的各種各樣的故事與情況,一個個小故事《蒲公英的約定》《我的“雕蟲小技”》《我讓學生哭了》《 小敏的課外書》……一個個最直接、最真實的教學案例,叩擊心靈,引發思考。讓我深受感動。在爲我們這些身處基礎教育前線的教師們道出更爲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的同時,也爲“問題學生”指明瞭新的方向,讓孩子迴歸最本真的情懷,解放孩子思想。

世界上有兩種愛是最無私的:一是母愛,一是師愛,但師愛不同於母愛。師愛是一種情感與心靈的融化,是師生心靈溝通的橋樑。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儘可能深入的瞭解每個孩子的精神世界……這是教師和校長的首條金科玉律”。對於問題生的思想工作應做實做細,溝通要有藝術,那種以批評爲主,教育爲輔,以管代教,以堵代疏的做法會嚴重挫傷他們的自尊心。“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的靈魂,對於問題學生更是如此,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正確對待,寬容學生所犯的錯誤,才能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學生,要把學生的思想工作做到心裏去,用充滿感情的言辭去點燃學生的感情之火,與學生的交流不僅僅是語言上的,更是心與心的碰撞,用真摯的情感燃起學生的希望。

《我的教育理想》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8

生本教育體系的理念就是:“一切爲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它是一種能讓師生產生快樂的“靈丹妙藥”,從而讓學生喜歡學習,教師喜歡教育教學工作。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說:“快樂的感受是人更好學習的情感基礎。快樂的日子使人聰明,使人產生心理的興奮和生理的活躍。在興奮中,他會獲得最高的學習效率和最好的學習效果。”當一種教育爲孩子、家庭、學校、社會帶來了快樂與幸福的時候,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來反對它呢?

奧修把這樣一句話稱爲偉大的禱文:“當鞋子合腳時,腳就被忘記了”。這段表述生本教育的話,給予了我深深的啓迪:腳被忘記,也可以說是腳處於“忘我”狀態,忘我地工作,工作得非常好。反之,如果鞋子不合腳,腳疼了,腳就被時時記起,就走得不好了。今天,如同給腳提供合適的鞋,我們需要提供給兒童適合的教育,當教育適合兒童時,我們也就可以看到兒童忘記了自己在學習,忘記了自己是在課堂上,甚至忘記了自己,這時人的內部自然起作用了,兒童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率空前提高了。所謂適合兒童的教育,就是生本教育。我們只要給了兒童生本教育,他們就會忘我地活動和遊戲,也就是進行忘我的學習,這是一種忘我的境界。作爲教育者,我們要創造適合兒童的教育,而不是選擇適合教育的兒童。

這樣的課堂不要怕走向杜威的“兒童中心論”,生本教育改革是在東方文化背景下進行的,“東方講究系統的、秩序的儒家文化傳統,這種作爲背景的文化,是不可能也不必要抹去的,它會頑強地表現出來,成爲教育改革的潛在的穩定的甚至是制衡的力量。由此,我們朝着生本的方向進和體系性的較爲徹底的改革,亂不到哪裏去,反而會在獨特的文化背景下結出豐花碩果。”《新基礎教育改革不是“哥白尼式的革命”》中也強調了這樣的觀點,“基礎教育改革不是一場哥白尼式的革命,它不是簡單的將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徹底分離,而是取長補短、相互融合和與時俱進的過程”。美國素來就比較強調兒童個性,推進兒童中心教育當然也是必要的,但卻可能產生較多的問題;然而,“在我們傳統的文化氛圍之中的生本教育改革,如同晴空之見雲霓,會產生優勢互補的效應”。

韓愈也說:“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在生本課堂的討論中,教師會遇到學生提出的許許多多的問題,可能會經常面臨難以回答的情況。這是十分正常的現象。學生能詰難老師,能提出別開生面的問題,乃是我們教學的成功。

書中還談到了生本教育的方法論,即“先做後學、先會後學,先學後教、以學定教、不教而教”。江蘇洋思中學聞名遐邇的“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與生本教育的方法有異曲同工之妙,不知該校蔡林森校長是否讀過這本書或聆聽過郭教授的報告?洋思中學取得了巨大成功,生本教育也取得了重大成果,應該說,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教育實踐取得了同樣令人矚目的成績,充分體現了這種理念和教育體系的強大生命力。

反思我們的教育習慣,有太多的“以師爲本、目中無生”,也有太多似是而非的“看似以生爲本、實則以師爲本”的例證。包括學校內部的某些彙報課,包括我自己的某些教研課,當然也包括某些帶頭人、特級上的示範公開課,或多或少過於強調教師對文本的解讀。我不由得想起我們“課程資源開發”小組研究的“核心課程資源——教材的適應性應用策略的研究”子課題,分明也是在適應教師適應學生等角度改變、替換、拓展、重構、自主開發教材,原來一切的適應就是爲了學生更自主高效快樂地學習。但願我們在實踐“生本教育”的過程中少走彎路,在彷徨中探索,在摸索中奮進,也在反思中不斷落實和提升我們的“生本”理念。

《我的教育理想》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9

蘇霍姆林斯基說:“人才只有靠人才去培養,能力只有靠能力去培養,才幹只有靠才幹去培養。”可見學生的智慧是靠老師去開啓的,這就要求老師首先要成爲一名智者。書中認爲教師的智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善於以自己的德識才學影響和教育學生;

2、首先要求教師自己德才兼備,但這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使學生也如此;

3、教學是教與學兩方面的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過程,只有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慾和奮發進取的精神時,教育才會收到最大的效果。

4、教師除自身應努力工作,以身作則外,如何啓迪和激發學生學習的激情,並使之持久不息,乃是教學中最關鍵的問題。

那麼世界上所有的老師就一定都是智者了麼?我看不見得,至少我覺得自己還不是一個智者,只是一個比學生“多半桶水”的學習者。在我看來,智慧人人都有,當然有先天的因素,但是也有部分是由後天決定的。那麼如何才能增加一些智慧,使自己更向智慧型教師邁進呢?

1.智慧是靠“想”出來的

智慧是思索的結晶,教師的教育智慧即是教師對教育教學問題長期研究和不斷思索的結果。教師如果能從研究的角度來從事教學工作,不斷地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研究問題,就能不斷地增長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不斷地提煉新見解、新觀點,從而全面地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和教育智慧。

2.智慧是靠“勤奮”出來的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天才靠積累,聰明靠勤奮。”先天的聰明還要靠後天的努力來完成,只有在長期一點一滴的學習中才能形成一定的積累。作爲一名教師,要特別加強對心理學和教育學的學習和研究,把握學生在不同年齡的心理特徵。教師唯有熱愛學習,從古今中外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營養,才能成爲學者,成爲能師。

3.智慧是靠“交流”出來的

教師的教學是單人單科進行的,教師的勞動在大部分時間裏是個體性的。備課、鑽研教材、上課、輔導、批改作業都是一種複雜的腦力勞動,要獨立完成,但決不能因此而忽視教師之間的交流作用。交流就是互相學習、共同討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善於學習,善於博採衆家之長爲我所用,是走向成功的一條捷徑。

共同討論,益處更多。首先,討論有助於相互啓發,集思廣益。討論中別人新穎的觀點、奇特的思路都能給人以啓迪。其次,討論有助於激發靈感。討論是思想的交換,在思想的碰撞之中能夠產生靈感的火花,長期困擾個人的問題和疑惑往往能在討論中迎刃而解。最後,討論有助於鍛鍊和提高思維能力。在討論中,激烈的思想交鋒能夠快速有效地增強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提高思維的邏輯性和敏捷性。

總之,智慧型教師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自身要勤于思考,不斷提高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教育智慧,還要勤於學習,善於集思廣益,博採衆長。“智慧型教師”應成爲我們每位教師不斷追求、自覺探索的目標。

《我的教育理想》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0

利用課餘時間,我讀完了《一節好課需要的教育智慧》這本書。該書通過案例,輔以分析、評點,介紹了讀懂學生的智慧,課堂生成的智慧及構建有效課堂的智慧,使我知道上一節好體育課需要的知識。掩卷長思:我不禁捫心自問,我有教育智慧嗎?我的教育智慧從哪兒來的?那一個個熟悉的案例,都在在提醒着我:教育的智慧來自於研究。遇到問題首先要想爲什麼,再想怎麼辦。如果沒有找到問題的根由,盲目採取教育行爲,最終效果是不會好的。

上好一節好課,使學生聽得懂,記得住達到應有的課堂效果,要有一定的技巧。第一、教師要讀懂學生,在課堂上充分關注學生,抓住學生的疑問,進行有效的擴展;瞭解學生的真實想法,給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讓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第二、講課要把所講內容給交代清楚。教學中要有條理性,抓住關鍵,突出難點,面向全體,突破難點。新舊知識合理銜接、自然過渡,層次清楚。第三、教師應當具備課堂的應變能力。在遇到尷尬或難以回答時,教室要及時化解。如教師說錯話要及時轉掉,剛纔老師說的話,對嗎?那麼,原話是怎樣的?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活躍了課堂氣氛,輕輕鬆鬆地解決問題,師生均得到了鍛鍊與提高。

第四、凡事皆有度。一節課到底要實現怎樣的教學目標,達到怎樣的學習效果,讓學生獲得怎樣的進步和發展,教師應該做到心中清清楚楚。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其次,要嚴扣教材,發掘教材價值,然後,針對學生實際,瞭解學生的已知和已能,思考如何開發學生的未知;最後,進行整合,確定核心目標,分清目標主次。第五、教師教學不能循規蹈矩,應該多考慮一下學生的特點和需求,使教學多一些創意性和趣味性。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會增強,教學效率自然會提高。

作爲教師,一定要自己對自己負責任,把精力放在提高自身專業水平上,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多讀書,多研究,保持對教育的熱情和幹勁,這樣纔會使自己的教育生命長青。

《我的教育理想》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1

今年暑假期間,我閱讀了《教育智慧從哪裏來》一書。該書爲教育專家王曉春老師所著,其中彙集了100個國小教師及班主任常常碰到的棘手問題,作者積40餘年教學經驗,從"教師問題、學生問題、師生關係、教師與家長關係、管理問題"這五個部分,就當前在學校、社會和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育案例進行點評和剖析。書中的案例真實,極其貼近教師教育教學生活中的種種問題;文章既有理論分析,又有可直接借鑑的操作經驗;案例點評註重科學,深入淺出,入情入理,讀後令人深受啓發。

王曉春老師在這本書中反覆提倡的是教師的科學精神與研究精神。比如在一則案例中,一個學生不講衛生,教師對他進行個別教育,通常會採取兩種方式,"告訴他:你太髒了(直率地或者委婉地)。或者要求他:你必須把自己整乾淨(嚴厲地或者溫和地)。""第一句話是向孩子耳朵裏輸入教師評價。第二句話是向孩子的耳朵裏輸入教師指令。"這兩種方式,王曉春統統稱之爲"干涉式教育",並且評價說,"干涉式教育是赤裸裸的教育。教師一張口,教育架勢就擺出來了。干涉式教育通常屬於低科技含量的教育。進行這種教育,不需要多少專業知識,靠條件反射就可以實施了。像上面兩句話,普通的家庭主婦也能說得很流利。"那麼怎麼辦呢?王曉春老師結合案例說,"幫助式教育"纔是科學的方法,也是真正有效的巧辦法。

王老師通過一些淺顯易懂的例子告訴我們,老師光有愛心還是遠遠不夠的,正如醫生與病人的關係好,但缺乏醫術的話,並不能保證治好病人一樣。要治好病人,醫生還需要有專業能力,能對症下藥。教師也一樣,面對學生中存在的問題,不能光靠愛心,還應在愛學生的基礎上進行研究。

教師最重要的任務是幫助學生深入具體地分析他的心理問題是什麼,他的智力類型是什麼,他的思維方式是什麼,他的困難到底在什麼地方,從何處突破可以見到成績,可以建立信心。事實證明解決教學中各方面的問題,老師的愛心固然重要,但千萬不要以爲愛能包治百病,其實起決定作用的還是老師的教育智慧,即使不比愛心更重要,起碼也和愛心同等重要。因此,我們教師應克服工作方法簡單、思維方式單一等問題,練就一身教的好本領,以科學的態度來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以智慧來幫助學生,讓智慧與愛心同行。

王老師指出大量的案例中存在的教師非專業化的反應,比如碰到釘子就急躁,遇到失敗就沮喪,稍不稱心就埋怨,怨氣沖天,顧影自憐,工作情緒化。其實仔細想一想,這正是一線老師的寫照?在王老師看來,一個專業化的班主任遇到難題,首要的任務是瞭解情況,進行分析,鎖定問題性質,然後纔可以根據性質進行干預。萬不可上來就管,那樣容易下錯藥。王老師分析瞭解決問題的兩種思路,一種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促使學生成長",一種是"看到現象——進行教育——達到教師目的",然後提出:"爲了解決某個問題,我們先要儘可能周全地瞭解情況,佔有材料(否則根本無法研究,因爲研究就是思考,而思考是需要有材料的,人的腦子不能空轉),然後根據這些材料提出種種歸因假設(假說),即初步診斷。有了診斷,就可以開藥方試試了,於是採取措施對學生及其家長進行干預。再根據反饋回來的干預結果,調整假說,調整診斷,調整藥方……如此巡迴往復,認識不斷深入,問題也就逐漸得到解決。"

《我的教育理想》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2

專家王曉春老師曾用“智慧與愛心同等重要”作爲標題,是啊,對學生每位老師都傾注了愛,但愛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我們的身邊這種現象數不勝數。

有學生因爲特殊原因課落下了,我會利用業餘時間給他們補課,及時與家長聯繫尋找解決辦法。但結果不一定如你所想,可能會令其家長感動,令周圍的同仁稱讚,但有時真不能讓學生從根本上改變。收效不明顯的原因主要是我們的教育智慧還不夠,沒有能解決他們真正的心理問題,客觀的家庭問題等。學生之間打打鬧鬧,鬥嘴絆腳,總認爲是小兒科的事,所以總是用很簡單的談話和互相道歉來解決。卻很少會想到去找找發生矛盾的真正原因,是它自身的,還是和家庭環境有關。王老師告訴我們,學一點心理學,走進一點學生,花一點耐心,這樣我們的收穫會讓我們驚喜。

如何走進孩子的世界,我在書上看到這樣一個詞——換位思考。這並不陌生,卻又那麼陌生。它喚醒了我沉睡的心靈,讓我豁然開朗,使我不斷設想:假如我是學生,我最需要的是什麼?假如是我的學生,我會怎麼做?換位思考使我明白: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寬容,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就會多一種教育的方法,就會讓自己讓學生多一份快樂。換位思考讓我不知不覺地走進學生的心靈,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感受他們細膩、透明、多彩的心靈世界,換位思考成了我和學生們零距離溝通的一條無障礙通道。

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尊嚴,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自尊之心人皆有之,學生也是如此。

批評不是解決學生問題的唯一方式

批評只是一種帶有情緒性的管理方式,沒有研究的教育,是盲目的、情緒化的教育,是教師素質提高的最大障礙。往往在沒弄清楚學生是怎麼回事,自己就大動肝火真是不值。如何正確地批評學生,而且又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當你理解了學生,批評學生肯定能找到非常自然的方法,孩子也自然能夠接受,不掩蓋問題,才能真正全面地理解學生,才能正確地實施挫折教育與批評。這是我從這本書上得到的啓示。

教育智慧是一門藝術

教育是一門學問很深的藝術,蘊藏着許多智慧。一直以來,我也是那些忙忙碌碌的愚人,書中一個個真實的案例,好多就發生在我身邊,也曾經讓我百思不得其解,也曾經讓我憂心忡忡,也曾讓我牢騷滿腹,而我機械地做着、忙着、拼搏着。尤其,讀到“水彩筆的故事”這一案例,使我想到自己平時也經常的遇到此類問題,但很少去動腦筋思考和觀察學生的表現,而是“無研究的教育”,這種簡單的教育,沒有從根本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而對教師的能力也沒有絲毫的提高。非常好的思維習慣是,遇到事情總想問個爲什麼,猜猜有幾種可能的原因,然後,加以驗證,有時不妨多轉個彎想一想。

面對教育中頻頻出現的各種問題,作爲教師的我們不能首先慌了手腳,孩子的成長本身就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各種各樣的原因左右着他們的行爲,我們要有容忍之心,更要具平常之心;我們要有大將風度,不要用我們的急躁表情和過激言語讓孩子害怕、叛逆、壓抑,而要尋找到合適的“點”,讓孩子自我成長。

教育智慧從哪裏來呢?教育智慧從日常善於捕捉的點滴小事中來,從科學的思維方式中來,從概括反思中來,從良好的心態中來只要我們以研究的心態來看待問題,向研究型教師努力,可以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簡單的問題明瞭化,你可以發現:原來教育可以如此輕鬆又愉悅!

讀了《教育智慧從哪裏來》一書,我發現了真正開啓孩子心靈的鑰匙——用愛心啓迪學生的智慧,用智慧開啓學生的潛質。當然,我知道僅僅看完這本書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正確運用該書中的正確理論去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並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總結、反思和創新,努力提高教育教學工作效率和質量,爲祖國的現代化建設培養更多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我的教育理想》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3

它發展的機會,就會一個個地枯死,就會發生兒童可能能力遞減的現象。早期教育造就天才的原因就在於此。早期教育的目的是要把孩子培養成 這是一本專門闡述早期教育對兒童成長產生重要影響的書。作者在書中提出,早期教育造就英才,對於兒童的教育越早越好。因爲,兒童的可能能力是有着遞減法則的,教育開始得越晚,兒童可能能力的實現就越少。產生這一法則的原因是這樣的,每個動物的可能能力,都各自有着自己的發達期,而且這種發達期是固定不變的。當然,有的動物可能能力的發達期是很長的,但是也有的動物可能能力的發達期很短。不管哪一種,如果不讓它在發達期發展的話,那麼就永遠也不能再發展了。同樣,兒童的能力如果不在其發達期給一個完全的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斯特娜夫人也認爲,“理想的人是品德、健康、才能三位一體的人”。。

整個國小階段都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最佳階段,作爲國小教師我們要從學生的長遠發展出發,爲學生的未來着想,切實爲學生終身幸福奠基。從小培養他們樹立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培養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探求知識、釋疑破難;使學生的個性充分張揚,潛力充分顯現,培養一批又一批鮮活的有時代特色的創新人才。

《我的教育理想》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4

最近一直在讀《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一書,作者用很容易讀懂的話語講述了教育的最最珍貴的道理。很多的教育案例都充分說明我們人作爲子女或者家長身上存在的問題。正是自身的問題沒有很好的解決和改善而影響了自己的行爲方式和處事方式。回想自己的童年,父母是否真的做到了最簡單的教育了呢,我想肯定是沒有的,多多少少都會有不如意的地方。當自己也成爲一名老師的時候,能不能做到最簡單的教育?因此真的需要好好的研究自己了。因爲,尹建莉在第67頁引用了一句蒙臺梭利的話就充分的說明了這一點,“教育的真正準備是研究自己”。我們常常無意中阻礙了兒童的發展,我們很難認識到自己是多麼生硬和粗暴,所以我們必須時時刻刻儘可能溫和地對待兒童。 經常被苛責的孩子,學會了苛刻,經常被打罵的孩子,學會了仇恨;經常被批評的孩子,很容易變得自卑;經常被限制的孩子,會越來越刻板固執...

“身教重於言傳”是教育中的一條被時間和無數時間驗證過的真理性的結論,嚴厲教育本身也是一種示範,如果成年人對孩子拿出的是經常性的批評和打罵,怎麼能培養出孩子的友善與平和呢?通過閱讀這部分內容,我覺得要從自身做起,建立鼓勵的常規方式,用表揚和鼓勵來代替指責和批評,也許課堂上難免會有對事情的批評和指正,但是每個人都是那麼的需要被發現和被關愛。我覺得作者的初衷就是讓每一個教育者明白,教育的最本真的源泉是要回歸,迴歸當初的美好,一切的美好。

《我的教育理想》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5

在《教育的姿態》裏於老師寫了六大部分,我彷彿看到一個耄耋之年的慈祥學者在給我們青年教師一些做教育需要懂得很多道理,那是她從教60年來的講臺經驗,也是她無數個獨處時間的思考。語言夠樸實也夠真誠,樸實的一看就明白,真誠到鍼砭時弊,敢說真話。沒有真,善就是僞善。這本書像是於老師的日記一樣,資料很多,觸動也不少,在此我淺談對我最深的就是尋找教師之根。

不明白讀者們是否有和我一樣是奉父母之命考的老師。對於我考老師,實話實說,雖然我是師範出身,但是考老師就像我考大學報師範專業一樣是糊糊塗塗,大多是聽從了父母跟親人的意見,有編制、鐵飯碗、有假期。對於這份工作,我覺得我喜歡教學的感覺,應對偏遠鄉村的國小生,我覺得我有潛力應付他們。但是教學的第二年讓我越來越沒有勇氣。接手這兩個班的時候,他們的數學基礎本來不好,我滿有信心能夠讓他們有很大的進步,但是結果卻是他們始終處於那個位置。於老師說教師得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學生。我想我需要先認識自己才能更好的帶動同學們,因爲整個班級的成績不夠好必須是出在我的原因。我覺得我正像於老師說的那樣,缺乏獨立思考,缺乏深度思考。

是的,我對知識缺乏敬畏之心,恣以爲簡簡單單的國小知識耐得住我大學本科生嗎?所以課堂上應對一些知識點的講解學生們一頭霧水的時候,我氣的直拍桌子,恨鐵不成鋼,可知是我能傳道授業卻不能解惑。

是的,我對孩子缺乏愛心。“一日爲師終生爲父”我想這句話不單是告訴學生要尊重老師,也是在提醒老師要愛他們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才能配得上父親的稱號,纔有資格享受學生那顆單純的心。

是的,我不能以分判人。他們的成長始終發生着,我不在的時候他們能夠把衛生打掃的乾乾淨淨,他們每一天完成我佈置的任務,他們學會去寬容別人的錯誤,他們的父母找我誇孩子最近的成長,讓我明白他們的童年就應是快樂的。

是的,我懶惰與和家長聯繫。每一個孩子都缺乏良好正確的家庭教育,何況我們班有那麼多的留守兒童。同時他們深受社會上多元文化多元媒體的影響,導致他們的價值取向也在受到污染。

……

教師的根需要根植於中華五千年的文化,需要吸收西方先進的文化。如果單純的訓練教學的技巧,卻不重視教師的精神之道,就真成了教書匠了。於老師說每個老師都就應學一點哲學是不錯的,一味地怪學生材質差是不對的,眼光短淺只定睛與分數上也是不對的,要有柏拉圖的眼光“教育是把學生的靈魂不斷地提升上來”。讓我們培育出得學生能夠有中國人的脊樑,有中華民族的職責感。教育是一個國家存在的最後一道防線,如果文化被湮沒了,國家就真的沒有了。所以教師啊,多一些無私奉獻,少一些功利薰心。讓我們仰望滿天的星空,聽內心跳動的聲音,看那一雙雙渴盼的目光,找回自己,育人先育己,也許這就是教學相長吧!

《我的教育理想》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6

《教育的奇蹟》主要講了教育的驚人作用,一些當代的人物曾經是父母、老師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問題孩子”、”殘疾孩子”等,但是,他們後來卻成功了:牛頓——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愛迪生——不受老師歡迎的“糊塗蟲”、達爾文——愛“說謊”的“討厭鬼”、愛因斯坦——連續考試不及格的“愚笨兒”,這些不好的“頭銜”根本沒有影響他們成才。這是爲什麼?顯然,是教育在起作用。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聰明的孩子,老師也希望自已的學生個個是天才。但是,什麼樣的孩子纔是聰明的孩子的?讓孩子上各種名目繁多的才藝培訓班,就能塑造出天才嗎?爲了培養自己的孩子,父母不惜重金,可教育是否僅僅是錢的問題?這就是中國式的傳統教育和外國教育的不同,國外更注重對孩子的天真可愛的保留,更尊重孩子的選擇,讓他們有充分發揮自己聰明才智的天地。教育家周弘說:“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民。”實際上,我覺得只有健康成長才可能成才,無法健康成長的孩子是不可能成才的。本書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是,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和老師。雖然不是絕對,但也父母和老師的教育會對孩子起着絕對的作用。老師、家長們應該學習各種教育理論,幫助孩子成長,而不是一味地給孩子過高的壓力,強迫孩子去成長。希望就在眼前,祕密就在身邊,打開此書,悉心閱讀,你會發現——天才就在身邊!

《我的教育理想》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7

閱讀了《教育走向生本》後,我受益非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與感受。

生本教育的理念是由郭思樂教授首先提出並倡導實施的,是針對過去教育教學中方便老師的教學或者說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而提出的一種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從教材到教學方式、從教師到學生一整個體系顛覆了以往依靠老師、以老師爲中心的傳統。倡導以學生爲本,激揚生命的主旨。這一體系在全國範圍已經實施了20年,而我校在20xx年在學校領導的倡導下開始實施。一開始對生本的認識是非常模糊的,在教學過程中根本無法放開手腳,怕學生這不懂那不懂,又怕學生不能接收,通過生本理論的一些培訓和觀摩成功老師所獲得的經驗,對生本教學的方式增強了信心,逐步的把生本教學的模式搬到自己的課堂中來。

收穫之一:學生學習的興趣得到了增強

以往所任教的同等類型的班級,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一直是困擾自己的一大課題。在對這屆學生的生本實踐中,通過課堂上讓學生多動手,積極發言,到有的時候放手讓學生來講題,學生的興趣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和提高。以往所教的同等類型的班級,在一開始七年級的時候,很多同學興趣還是比較高的,可是隨着學習難度的逐步深入,由於長期的被動接受,很大一部分同學的學習熱情逐漸消失,特別是八年級的分化時期感到尤爲頭疼。而在本次生本實踐的過程中,我欣喜的發現,學生不但順利的渡過了分化期,而且很大一部分同學學習的積極性還有提高的趨勢。課堂上,結合具體的題目,通過一些同學講解,另外的一些同學糾錯,老師通過真誠的表揚結合小組與個人的計分的方式,讓學生興趣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在找出他人錯誤的過程中,學生學習能力和興趣自然而然的得到了提高。一開始進校的時候,本班與同類班級相比,有着明顯的差距,經過一年的實踐,在及格人數上就基本持平,進入八年級以來,在及格人數和平均分方面都成功的超越了同類班級,不過在優生方面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我相信,堅持不懈的運用生本教育教學的理念與方法,經過老師和同學的努力,今後一定能夠取得更大的進步。

收穫之二:學生的信心得到了提高

我校的學生基本都來自於農村,淳樸是他們的優點,可是很大一部分同學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充分的放開自己的思維與活力,以往的課堂上,更多的是看到他們的拘謹、束手束腳,在很多孩子的理念裏,課堂上專心聽老師的講解的學生絕對是好學生。可以看出很多學生也是以此爲標準來要求自己的。導致學生逐步養成被動接受的習慣,當被動接受已經成爲習慣,課堂上要再想他們專注的接受40分鐘或者是45分鐘,與心理學上的認知規律是相悖的。這直接導致學生成績的下降,伴隨着的就是學習上越來越沒有信心,進入惡性循環。通過生本教學模式的引入,小組之間、組員之間有了更多的交流與溝通,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與途徑拓寬了,老師把更多的課堂時間交給了學生,學生在課堂上說得更多了,做得更多了,學生之間的競爭、小組之間的競爭使他們更加大膽的投入到課堂之中。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驚喜的發現,一些平時不愛發言的同學,膽小的同學也能在課堂之中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與見解,特別是這個時候往往能夠得到其他同學自發的掌聲,讓我感到,學生的可塑性其實是出乎了我的意料。反思以往的教學,保守的的確是自己而不是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下,學生之間產生了督促與幫助,事實證明,學生之間的督促有時比老師對學生的督促還要管用。課堂上,小組與小組的競爭、學生與學生的競爭,發展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表達能力的提高,使得學生的信心也得到了提高。這與新課標中要發展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完全是契合的。

當然,參與生本教育教學實踐這條路應該還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我應該加強理論學習與大膽實踐,相信今後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能有更多更大的收穫。

《我的教育理想》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8

暑假裏心血來潮,買了好多茶葉,大紅袍、龍井、碧螺春、鐵觀音、正山小種。於是,忙裏偷閒(此“忙”爲帶孩子忙),沏上一杯好茶,捧上一本好書,品香、品味、品讀!

身爲教師,便離不開教育的主旋律,而教育的樂章,要用愛去譜寫。幾本書中,朱永新老師主編的一本《教育的奇蹟》,讓我很受感動。此書由四個篇章組成,分別是“家庭教育的奇蹟”、“教師的教育奇蹟”、“自我教育的奇蹟”和“學校教育的奇蹟”。這些奇蹟的誕生都來自於一個“愛”字,唯有愛能化腐朽爲神奇。

周弘用愛將失聰的女兒周婷婷培養成一位令人驚歎的神童;胡厚培用愛將弱智的兒子舟舟培養成世界唯一的弱智指揮;榮曉鳴用愛將先天腦癱的兒子榮博征服美國名校;名師孫維剛用愛澆灌學生心靈的成長;校長劉京海用愛鼓舞學生走向成功;“再生父母”李聖珍老師用愛感化學生人性的尊嚴……一個個教育的奇蹟,實在讓人震撼,爲之感動。特別是李聖珍老師的人性教育故事,讓我久久不能平靜。李老師的教育理念是愛孩子,愛教育,提倡人性的高貴和尊嚴。在這愛的教育理念下,李老師魔術般地轉化了無數的“問題少年”和所謂的“差生”。憑着一顆熱忱的心和一份真誠的愛,李老師把一個個“動物”變成了人,她是孩子信賴的好母親,是學生欽佩的好老師,是年輕人喜歡的大朋友。一位平凡的母親,卻被成千上萬的孩子視爲“再生父母”。這份愛是何等的溫暖,何等的的神奇,何等的偉大呀!

感動書中的奇蹟,也便細想身邊的教育。作爲一名教師,我們身邊也不乏有些性格怪異、思想偏激、行爲散漫、調皮搗蛋的學生。對於這些學生的成因,我們似乎瞭解的太少。沒有像李老師那樣細緻入微地瞭解學生形成的原因,自然不能對症下藥,對學生的教育效果自然也就收效甚微了。每一個孩子都渴望愛,被父母愛,被老師愛,被社會愛。愛是無限的,讓我們像那些用愛創造奇蹟的前輩們學習,用自己真誠的愛,呵護每一顆幼小的心,讓他們在愛的暖流中健康、快樂、幸福的成長,讓他們的夢想插上美麗的翅膀,勇敢地飛翔!相信努力,定能成功,也讓我們一起用愛創造教育的奇蹟吧!

《我的教育理想》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9

《教育漫話》讀書心得

《教育漫話》一書,集中反映了洛克的紳士教育思想體系,是洛克教育思想的最集中的表現。洛克在《教育漫話》中所表述的教育思想是在概括並總結了自文藝復興以來在英國業已形成的紳士教育的教育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它較之宗教色彩十分濃厚的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更富有時代感和實際意義,更能適合當時英國資產階級新貴族對紳士培養的要求,因此,《教育漫話》在近代教育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在教育的作用問題上,洛克於《教育漫話》中堅決反對封建貴族爲維護等級差別而鼓吹的遺傳決定論,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說”,對教育在培育人才,強盛國家中的作用寄予厚望,表現了新興資產階級對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視,這無疑是具有進步意義的。但是,洛克沒有認識到教育與環境、遺傳之間的辯證關係,更沒有認識到教育要受到經濟和政治的制約,具有教育萬能論的理論傾向,這顯然又是錯誤的。

在教育的途徑問題上,出於對當時英國學校中重視古代語文,輕視實際知識,重視形式,輕視內容,重視知識灌輸,輕視兒童年齡特點和個性特點的古典人文主義的不滿,洛克認爲紳士教育只能通過家庭教育來進行,而斷然否定學校教育。洛克的這一思想雖然有其客觀原因,但它的確反映了自中世紀以來,英國貴族重視家庭教育而忽視學校教育的階級偏見。當然,其中也包含有洛克重視教育中的因材施教的正確思想。

在紳士教育內容上,洛克繼誇美紐斯之後,全面提出了一個以實用科目爲基礎的課程體系,意在滿足資產階級事業家處理公私事務,開拓海外,充實生活的實際需要;反映了資本主義生產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的時代潮流對教育的迫切要求。

洛克在《教育漫話》中的一個重大貢獻,即是提出了一個包容體育、德育、智育在內的教育體系。洛克對體育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在當時那種把人的身體視作囚禁靈魂的囹圄,因而無視身體健康,反對體力鍛鍊的經院主義教育統治之下,洛克的體育思想無異於石破驚天,令人耳目一新。洛克成爲第一個提出了精密的體育理論的資產階級教育家。在德育方面,洛克強調道德教育要及早實踐,對兒童要及早管教,強調以道德教育統領其它各育,強調德育的生活化和道德規範的踐履,強調道德教育的自律和由外在他律向兒童內在自律的轉化,所有這些都是具有積極意義的。在智育方面,洛克重視通過學問和知識的學習來培養和發展兒童的思惟能力,後來出現的所謂“形式教育”與“實質教育”之爭,明顯受到了洛克思想的影響。洛克強調智育的實際效用,反對空疏無用坐談玄遠的經院教育思想。在教學方法上,洛克提出要注意兒童的年齡特點,因材施教,由易到難,注意培養兒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這充分表現了新興的資產階級對人的尊重。

洛克的《教育漫話》在西方教育思想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對後來各國(特別是英國)資產階級的教育實踐和教育理論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值得我們每一個將來作爲學前教育工作者的人仔細研讀。

《我的教育理想》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20

暑假有幸讀到《教育的智慧》這本書,收穫真是不少,素質教育已成爲當今中國教育的主流。身爲一名新時代的教師,我深感肩上擔子的沉重。《教育的智慧》就如同一盞明燈,使我對教師這一職業有了更深刻的了認識,並對以後的教學工作充滿了熱情與信心。特別是書中有一些精典的語句,影響着我:

“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 。林教授認爲,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因爲不論是人類還是動物,都疼愛自己的孩子,母雞爲愛護小雞而奮起,狗爲護幼崽而狂吠,這些都是一種本能的反應;父愛和母愛雖然比動物對幼崽之愛要豐富和廣闊得多,但就其本質來看,也是建立在血緣關係上的本能性行爲。然而對學生之師愛卻出自教師的職責,這種愛在性質上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計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係的愛;在原則上是一種嚴慈相濟是愛;這種愛是神聖的愛,是一種促使學生成才的真情。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是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如果我們每一位教師能長期地堅持這種性質和功能的師愛,我們的教育質量和水平就必定能不斷邁上新的臺階。

“我的學生一定會進步、會成才。”這是我們作教師必須堅持的一種信念。如果一個教師認爲:“一個班級的學生中總是有好有壞,教師不可能把每一個學生都教育成好學生。”那他就很可能慢慢放棄對班上學習不好的學生的教育。我們不能武斷定論:“我把你一碗清水看到底——你好不了啦”。因爲這種判斷是與教育效能感相悖的。因此,我們應該把整個心靈獻給學生並堅持一視同仁,將神聖的師愛均勻地撒向每一個學生,以感染他們、改變他們、教育他們、造就他們。

“發展學生的智力與能力,應該從培養思維品質入手”“教師參加教育科研,是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途徑”“家庭教育的重點必須放在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上”……這些內容給了我很多啓示,瞭解學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學的主要目的在於傳播知識的同時靈活的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它的教育智慧是真正從學生的長遠發展着想,爲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我們常常說,教育需要智慧。何謂智慧如果說教育的智慧之源來自於可教的信念,那麼,教師智慧的表現則主要靠自身的品格和才學去影響學生。魯迅先生因爲藤野先生公正無私的精神和崇高寬廣的胸懷而對先生非常敬仰。魯迅每每念及總有說不盡的感激。只有讓學生具有強烈的求知慾望和持久不息的學習熱情,教育者的指揮之源才能被表現的淋漓盡致,教師把熱愛事業和熱愛學生結合起來,這樣的教師纔是完美無缺的。

智慧的特徵是什麼智慧的特徵是喜悅,歡樂,幸福。充滿智慧的人總是快樂和幸福的。喜悅是智慧之花,幸福是智慧之果。追求智慧就是追求幸福,享受智慧就是享受幸福。智慧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教師和學生有一種幸福生活,這主要表現在對知識教育和知識化生存的超越上。

教育的智慧實際上是教師的智慧,教師的智慧又表現爲一種人生的境界。作爲教師,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持續精進才能領悟到教育智慧的真諦,才能了達到靈魂工程師高遠而曠達的人生境界。

霍姆林斯基說:“人才只有靠人才去培養,能力只有靠能力去培養,才幹只有靠才幹去培養。”可見學生的智慧是靠老師去開啓的,這就要求老師首先要成爲一名智者。那麼世界上所有的老師就一定都是智者了麼?我看不見得,至少我覺得自己就不是一個智者,只是一個比學生“多半桶水”的學習者。在我看來,智慧人人都有,當然有先天的因素,但是也有部分是由後天決定的。

教育制度的改革對我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曾不斷的探索、深思,但是閉門搞研究終究是不會有所突破的。林崇德的《教育的智慧》一書中的這些精典話語總在我腦海中迴盪,我也想把這些話讀給我的朋友們。

《我的教育理想》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21

合上張平的《教育的智慧》,書中的一些話語仍在我腦海中迴盪,“發展學生的智力與能力,應該從培養思維品質入手”“教師參加教育科研,是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途徑”“家庭教育的重點必須放在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上”這些內容給了我很多啓示,瞭解學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學的主要目的在於傳播知識的同時靈活的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它的教育智慧是真正從學生的長遠發展着想,爲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思維是智力與智能的核心,他強調要重視各種邏輯思維的發展,既要發展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又要發展他們的形象邏輯思維和動作邏輯思維。在數學的教學過程當中,我們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對於某一道題目的解法,常常有很多種,教師就要讓學生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問題,形成求異思維;對於一些定理的歸納,要讓學生自己學會總結,形成求同思維。教師要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觀點,大膽的在課堂上提出有疑問的知識點進行全班討論交流。

一個學生的成才,不僅依賴於智力因素,而且依靠非智力因素。如何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林崇德教授提出了四條主要措施,即發展興趣、顧及氣質、鍛鍊性格、養成習慣。從興趣入手,能培養師生感情,提高教學水平。的確是的,在課堂上善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相當重要。程頤說過:“教人未見其趣,心不樂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故事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或通過多媒體課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林崇德在教改實驗中特別重視“勤奮”,並要求實驗班抓住“勤奮”學習的良好性格特徵,養成勤奮的學習習慣。

作爲一名教師,把“工作就是服務”落到實處,學生的需要就是自己的服務內容,學生有問必答,有求必應,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帶動學生,以自己的言行引導學生,事事爲學生做出榜樣。把認真爲學生負責作爲自己的左右銘,用自己職業良心衡量自己,鞭策自己,讓“工作就是服務”成爲自己的自覺行爲,推進到自己的每項工作,讓所有的學生都能享受到應該享受的服務。

作爲班主任,要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健全一套自己的班級管理模式,形成班級強大的凝聚力,讓每位學生都能在班集體這個溫暖的大家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教師要及時糾正以往的某些錯誤認識,深刻提醒自己要科學治班,明白合理科學的管理對整個教學活動的必要性,清楚管理不僅僅是老師約束學生,而是想方設法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自我約束。

總之,讀過這本書之後,讓我領會到了教育也是一種享受、一種智慧,使我從中學到了一些切實可行的教育方法。當然,在品味林崇德老師的感慨和智慧時,有些地方讓我與實際的情況相聯繫,也引發了不少的困惑和思考,但給我更多的是心靈的淨化和啓迪。

《我的教育理想》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22

假期讀了學校推薦的《新教育風暴》,感慨頗多,頭腦也如同經歷了一次風暴,使我對教育和現狀有了一種全新的認識,引發了對自己教育實踐的思考。

書中王能智老師的“校本地理”課程、地理實踐活動,把地理的學習拓展到語文、數學、物理等學科,把高中的地理兩年學完了,這一切,深深吸引了我,這是我從做學生時就夢想的授課方式,現在我已經做了老師,可這依然是一個夢想,作爲教學在第一線的教師深感慚愧而又無能爲力。

作爲老師,我也認識到了:無論哪個孩子,在他出世的時候,都具有着優良的品質。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影響,有來自周圍的環境的,也有來自成年人的影響,這些優良的品質可能會受到損害。所以我們要早早的發現這些“優良的品質”,並讓他們得以發揚光大,把孩子們培養成富有個-的人。(《窗邊的小豆豆》)可是作爲一個老師,如果成績上不去,誰會認可我們?我們哪有機會去發現這“優良品質”?哪有機會去發揚光大?哪有機會培養有個-的孩子?我們只能一方面將素質教育喊得轟轟烈烈,另一方面將應試教育搞得紮紮實實,在夾縫中尋找機會,等待機會。還記得王能智的徒弟何英茹留給作者的最後一句話是:“沒辦法,我們很渺小。”有多少普通的教師在這種現實的壓力面前屈服。

最近新教育又喊得沸沸揚揚,各種形式的閱讀也拭目以待,真希望大家不要搞花樣,不要圖虛名,能紮紮實實的將這項教育理念落實到實實在在的教學工作中,能向王能智老師一樣給孩子設計一堂堂屬於他們的課程,讓孩子們受益終生。

《我的教育理想》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23

合上張平的《教育的智慧》,書中的一些話語仍在我腦海中迴盪,“發展學生的智力與能力,應該從培養思維品質入手”“教師參加教育科研,是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途徑”“家庭教育的重點必須放在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上”這些內容給了我很多啓示,瞭解學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學的主要目的在於傳播知識的同時靈活的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它的教育智慧是真正從學生的長遠發展着想,爲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思維是智力與智能的核心,他強調要重視各種邏輯思維的發展,既要發展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又要發展他們的形象邏輯思維和動作邏輯思維。在數學的教學過程當中,我們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對於某一道題目的解法,常常有很多種,教師就要讓學生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問題,形成求異思維;對於一些定理的歸納,要讓學生自己學會總結,形成求同思維。教師要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觀點,大膽的在課堂上提出有疑問的知識點進行全班討論交流。

一個學生的成才,不僅依賴於智力因素,而且依靠非智力因素。如何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林崇德教授提出了四條主要措施,即發展興趣、顧及氣質、鍛鍊性格、養成習慣。從興趣入手,能培養師生感情,提高教學水平。的確是的,在課堂上善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相當重要。程頤說過:“教人未見其趣,心不樂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故事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或通過多媒體課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林崇德在教改實驗中特別重視“勤奮”,並要求實驗班抓住“勤奮”學習的良好性格特徵,養成勤奮的學習習慣。

作爲一名教師,把“工作就是服務”落到實處,學生的需要就是自己的服務內容,學生有問必答,有求必應,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帶動學生,以自己的言行引導學生,事事爲學生做出榜樣。把認真爲學生負責作爲自己的左右銘,用自己職業良心衡量自己,鞭策自己,讓“工作就是服務”成爲自己的自覺行爲,推進到自己的每項工作,讓所有的學生都能享受到應該享受的服務。

作爲班主任,要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健全一套自己的班級管理模式,形成班級強大的凝聚力,讓每位學生都能在班集體這個溫暖的大家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教師要及時糾正以往的某些錯誤認識,深刻提醒自己要科學治班,明白合理科學的管理對整個教學活動的必要性,清楚管理不僅僅是老師約束學生,而是想方設法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自我約束。

總之,讀過這本書之後,讓我領會到了教育也是一種享受、一種智慧,使我從中學到了一些切實可行的教育方法。當然,在品味林崇德老師的感慨和智慧時,有些地方讓我與實際的情況相聯繫,也引發了不少的困惑和思考,但給我更多的是心靈的淨化和啓迪。

《我的教育理想》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24

《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裏》有感

前幾天,我認真拜讀了《給教師的建議第62條——《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裏》,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能讓我細細思索的是這兩段話:“一個人到學校裏來上學,不僅僅是爲了取得一份知識的行囊,而主要的還是爲了變的更聰明”;“那種熱愛自己的事業而又善於思考的教師,纔有力量使教室裏保持肅靜,使兒童特別是少年和青年用心地傾聽他的每一句話,纔有力量激發學生的良心和羞恥心,這種力量纔是一種無可爭議的威信。”

想想自己的教學,很多時候我們往往很重視我們教的知識學生記住了多少,我們所教的方法學生學會了多少,學生的分數是不是理想,習題是不是會做。我們忽略了學生的獨立思考,沒有去引導他們獨立思考,久而久之我們教出來的部分學生也就不會思考,也懶得去動腦筋,那麼我們的課堂也就變成了少數優生的天下。中等以下學生堅守:沉默是金。我們的基礎教育就決定了三六九等。這是我們國小教育的悲哀。

很多的時候我們還會抱怨學生的紀律不好,用了很多的方法:鼓勵的、懲罰的,結果效果不理想,其實我們真的應該從自己身上找一找問題。今天讀了建議的63條,我才明白我們身上缺少的是一種叫做“思考”的東西,缺少的是思考帶來的新穎,缺少的是思考帶來的豐富,缺少的是思考帶來的吸引和榜樣的力量。

仔細觀察學生們的眼睛。不管是怎樣的課堂,只有學生的眼睛反映的是思考的眼睛,這堂課纔是最有效的。讓我們一起努力,讓每位學生眼睛裏閃耀着光芒,閃耀着思考的幸福的光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