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習慣養成教育心得體會(精選16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85W

關於習慣養成教育心得體會 篇1

3月8日下午,作爲班主任代表我在一中會議室聽取了一小呂銀普老師的班主任工作彙報,對我來說,雖從事班主任工作二十多年,但感悟太深,受益匪淺。淺談幾點收穫。

關於習慣養成教育心得體會(精選16篇)

一、在課堂上,學習習慣最重要

1、關注書包文化。學生天天背書包上課,銀普老師從關注學生的書包做起,形成自己特色的“書包文化”,值得借鑑。

2、培養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老師在強調書寫方法的同時,要注意各學科之間的協調運作,步調一致才能取得勝利。

3、教師要不斷積累良好的學習方法,在實際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傳授給學生,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二、在學校這個家庭中如何做人

1、培養學生尊師。看到學生做好事,要大力表揚,產生轟動效應,此時教師因勢利導,使他意識到老師對他的關注,感覺到教師的.偉大,進而影響到班務工作的執行。

2、助人的習慣。通過典型事例,教師大肆渲染,烘托氛圍,使學生學會友善,意識到幫助他人同時也快樂自己的理念。

3、學會寬容培養自信。遇到學生之間不和諧的問題,教師要把握實質,通過事例教育他們學會寬容、不糾結。對待差生,要及時發現他們的閃光點,點撥表彰,使他覺得我也行,不斷增強他的自信。

三、培養學生做事有序的良好習慣

1、在班務活動中,通過有秩序地擺放學習用品、值日用品、良好的衛生習慣等培養學生做事有序的良好習慣。

2、遇到紛繁瑣碎事情,指導學生換位思考,培養其積極主動性。

3、多讓學生參加集體活動,給每個學生體驗成功的機會,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覺悟。

關於習慣養成教育心得體會 篇2

國小教育階段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衛生習慣、紀律習慣等行爲習慣。好的品格都是建立在良好的習慣上的,養成教育對於國小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貫穿於整個國小的教育階段,尤其是在一年級,是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的最佳時機,因此我們也要抓住這個寶貴的時間,對學生們進行養成教育的培養。

那麼根據學生們年齡、心理等特點,同時結合我們班的具體情況,我重點培養孩子們衛生習慣、行爲習慣以及學習習慣,半年多以來對班級的養成教育也有一些總結:

(一)、明確職責,培養習慣

根據咱們學校讓每個孩子有一次小班幹部的體驗這個理念,在開學初的時候我們班一多半以上學生都是小班幹部,然後每一週輪換一次,主要是想讓學生明白他們每一個人在集體中都是“小主人”,他們有權利和義務爲集體做出自己的貢獻。集體的光榮與恥辱是和他們各自的表現是分不開的,我對學生說,你的一點點失誤就可以給集體帶來批評,比如說在樓道里亂跑,開學初經常有孩子扣分,一方面是跟學生強調亂跑亂鬧的後果,另一方面我更多地會強調班集體的榮譽,一個學生扣分,就有可能讓這一週大家的努力白費,而且這些規章制度我都會在我們班的家長羣裏面說,攜手家長的力量一起來讓孩子養成這些規矩。包括值日組值日的時候,如果沒有打掃乾淨被扣了分,那班級共同守護的100分就不是滿分了,其實國小生他們非常在意這些榮譽,慢慢地,學生能夠認識到自己是一年級五班的一員,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這個班級,久而久之,我們班的學生在紀律方面有很大的進步,經常得到流動紅旗,在這個時候學生也都意識到了,自己的進步也可以給班集體帶來表揚,他們都非常自豪,也更加喜歡這個班集體。

在集體中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有專人負責,這樣就可以使老師更好地進行管理,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強烈的責任心。所以各班進行崗位的分工。當每一個學生都有了自己崗位後,就要向他們宣佈各自崗位的職責,使他們明確自己應該做什麼,應該怎樣去做,同時也達到自律的效果。既培養了責任感,鍛鍊了能力,又有助於良好習慣的養成。

“教育有妙招 管理顯智慧” 學生養成教育研討沙龍 我們每兩週都要對學生的崗位工作進行小結,肯定做得好的地方,指出存在的不足之處,明確今後努力的方向。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要儘可能多的尊重學生,也要儘可能多的對學生提出要求。

(二)、樹立典型,帶動整體

對班級中自覺守紀,熱愛學習的同學大力進行表揚,不僅僅是這一方面,包括樂於助人等,我們班的班級雷鋒是班級的副班長,恰好這個月是雷鋒活動月,在班級裏進行過一次雷鋒先進事蹟的學習,同時樹立了班級雷鋒的榜樣,並對她所做的一些好事告訴了同學們,這一段時間能夠明顯感覺到孩子們在積極地幫助本班的同學,幫他們放凳子,收拾東西,主動爲班級收拾打掃工具,撿垃圾等等,我想這就是榜樣的力量。在榜樣的表現中,不知不覺得讓孩子們養成了很多好的習慣。

在之前我們班值日生,每一天都值日的時間都不夠,然而我留給孩子們的時間很充足,但他們的表現就是比較拖拉,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我採取激勵制度,孩子們很愛看課外書,尤其是班級讀書角的書籍,因而我告訴孩子們,如果當天值日生在規定時間中值完日並且符合值日的要求,就獎勵該組每人一本課外讀物拿回家一個星期進行閱讀,孩子們的勁頭很足,每一組的小組長也開始認真起來,他們都很想看書,便會互相督促,甚至於會把教室衛生的收尾工作完成的非常好,而且每一週我都會評出優秀值日小組,給予他們一定的玩耍時間作爲獎勵,現在我們班的值日生總是會提前做好值日,而且他們也很喜歡勞動。

以上就是我對班級養成教育的一些心得,行爲習慣訓練是一項長期的工作,貴在堅持,持之以恆。而且我也相信,作爲國小教師的我們,今後如何將活動與行爲習慣養成教育更好結合,這將是我們今後共同努力的方向。

關於習慣養成教育心得體會 篇3

養成教育顧名思義就是要着力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爲習慣,培養學生的良好品質。特別是國小生,尤其是國小中低段學生,養成教育尤爲重要。把學生的養成教育抓好了,學生的成績自然也會在我們教師汗水的滋潤下,慢慢地提高,爲什麼這樣說呢?因爲國小生正在成長的發育階段,諸多方面的習慣還沒有形成,一些不良習慣還沒有根深蒂固,比較容易剷除,因此對於剛步入校門的孩子,在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的基礎上着重進行養成教育是至關重要的。

朱熹說:“論先後,知爲先,論輕重,行爲重。”可見知與行是不可分的。對學生進行行爲習慣養成教育應以學生認知特性爲出發點,按照先入爲主的規律。把開學的第一週定爲常規養成教育宣傳週,第一節課定爲養成教育課,由班主任向學生宣讀學校規範,提出新學期的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標。並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制定班規,如:上下樓梯靠右行,不在校園內奔跑、追逐,堅持課前一首歌,按要求做好課前準備,上課積極參加討論,作業不欠帳,班級建立圖書角,課餘時間多看課外書籍,拓寬知識面等,注意讓學生明確怎樣做,爲什麼這麼做,以及如何去做,使他們更清楚地知道什麼對,什麼不對。

“學高爲師,身正爲範”永遠是教師的主題。教師的每一個行動都是給學生無言的教育。學校的全體教師都應注意對學生的養成教育,教師應爲人師表,言談舉止、衣着住行,都應給學生作出表率,因爲在國小生的眼裏,自己的老師是神聖的,教師的舉止經常滲透於孩子的言行。另外教師要關心體貼生活習慣特別是學習習慣不良的學生,找原因,從源頭上下功夫。現在,許多學生衛生習慣差,果皮紙屑隨手亂扔、教室裏隨處可見垃圾,可同學們卻視而不見。有人往垃圾筒裏扔垃圾,也是很少一部分。我們嚴厲地批評、懲罰也只能改變一天兩天,時間長了又會重犯,因爲他們意識上還得不到改變。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應先組織班會展開討論,使學生在認識上有所轉變,但許多學生道理都懂,行動上卻難以改變。於是我們應從自身出發,從平時的小事中對學生進行薰陶。平時,我們教師走進學校、教室,一發現地面有爛紙就隨手把它揀起來,有了垃圾、廢紙總是親自扔到垃圾筒裏。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感到愛護環境的重要。有時老師一個眼神,學生就會馬上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很快改正。

評價是促使學生良好行爲習慣養成的重要手段。及時對國小生養成教育進行評價是我們做好養成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徑,它能促進學生產生強烈的榮譽感,從而促進學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強,提高學生的自覺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統一。因此,教師要在養成教育的評價中樹立典型,以獎勵爲主,平時儘可能經常使用口頭和體態語言對學生進行表揚的暗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每週我們都要進行“雛鷹爭章”的評比,安全、紀律、衛生流動紅旗的評比和發放,每學期我們都要進行“優秀隊員”的評比,樹立典型,通過評比和開展活動,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這樣使學生的養成教育的評價具有強烈的激勵性。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少成若天性,習慣成天然。”國小階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劇發育、變化的重要時期。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在培養他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的同時,應注重培養國小生的行爲習慣。學生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是形成良好班風的基礎,是建設良好班級的保證。因此,在基礎教育的國小階段,德育教育應以行爲習慣養成教育爲主。

關於習慣養成教育心得體會 篇4

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培養良好的習慣不只是爲了學生成才,更重要是爲了孩子成人,在一定意義上說成人更爲重要。"

良好的習慣是可以養成的,習慣養成之後看上去如自然,但是養成的過程卻並不是自然的。我們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一個良好的習慣會影響一個人一生的命運。我們以前的教育重視認知、忽視行爲,很多時候有些假、大、空,導致學生總講大道理,言行不一。其實學生時期是養成好習慣的黃金時期,爲此,國家在深化教育體質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中指出,按照德育總體目標和學生成長規律,確定不同年齡段的德育內容和要求,在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和行爲規範方面,要形成一定的目標遞進層次。在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更是明確提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四項主要任務之一是從規範行爲習慣做起,培養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爲。還提出,對學生重點是規範其基本言行,培養良好習慣。"

多年來學校只強調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視了道德品質、行爲規範的培養,在教育方式上課堂上的滿堂灌代替了社會實踐活動,學校、社會"兩張皮",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脫節,致使學生道德水平有所下降。生活上,睡懶覺、不疊被子、抽菸喝酒、攀木折花、隨地亂扔垃圾;物質上,穿名牌、搞攀比、高消費等,思想空虛,意志脆弱。所有這些都是中學生超越其自身角色和實際能力的表現。一些家長平時不嚴格要求自己的孩子,教師找家長理論時家長經常說:"樹大自然直",並不符合自然的規律。更不符合人的成長規律。有些人確實在長大成人之後變"直"了,改掉了幼時的某些惡習,但是這要經過多少痛苦的磨練,碰了多少次釘子之後的結果,決不是"自然"的。現在對於青少年的教育,有種流行的偏向是隻重視智育而忽視德育。把德育也緊緊看作是有關知識傳授的過程。德育卻是離不開社會科學知識的傳授。但是他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道德作爲一種行爲規範,實際上離不開行爲習慣的養成。現代教育的長處是學科各有分工,而我們教育的任務正是培養人,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我們每一位教師、每一堂課都各有分工,任務是很明確的。但是人的全面成長,特別是良好的行爲習慣的養成,實際上這隻能滲透而且必須滲透到各種教育之中去。否則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學生怎樣做人的任務。所以,養成教育應當每一位教師、家長都能掌握的教育藝術。從多角度總結豐富的經驗,使我們得到更深刻的規律性認識。那麼,如何培養學生良好行爲習慣呢?

我認爲:"所謂習慣就是穩定、自動化的行爲方式"。它分爲動作型習慣、智慧型習慣和思維型習慣,教育家葉聖陶曾經說"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在培養習慣方面我們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是要講求科學。要有針對性地注重個體差異,制定培養習慣的計劃,設置培養習慣的恰當方式,一個一個地來,在一個時期可以培養一方面,如一年兩年,一個學期兩個學期,一個月兩個月,重點培養一個習慣,由易而難、循序漸進。

二是要講點道理。由自己的人生體驗給孩子講道理,以大組、小組的討論方式探究式學習,圍繞習慣做主題。

三是榜樣示範。可以給孩子找優秀的榜樣,用榜樣的力量感召他們,爲他們指點方向和迷津,更好地利於習慣的形成。我們現在教育的使命是幫助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共處。我國現階段的教育方針指出,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接班人。

四是加強教師身教。在學校裏,教師每天都在向學生傳授知識,教師的形象在學生的心目中,便被無形的大,以爲教師講的、做的都是對的。因此,教師不但要用真理去激勵學生,而且要用自身人格去影響學生,讓學生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中,不斷地受到薰陶和教育,全體教師要以身作則,凡要求學深生做到的,教師要首先做到。這無聲的語言,事最有說服力的,他將對學生的道德行爲產生潛移默化的感染作用。

五是充分發揮家庭與社會的育人作用。學生日常行爲的影響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使學生各方面都得到健康發展,培養良好的日常行爲習慣的養成,單靠學校的力量是不夠的還需要家庭和社會諸方面的配合,才能奏效。我們可以定期召開家長會,及時與家長溝通,瞭解學生在家的情況,逐步規範學生的日常行爲。同時還要與社會各個部門建立聯繫,及時反映學生在社會上的各種表現。根據具體情況認真分析,做到學校、家庭、社會敬愛哦於的同步性。

六是加強檢查評比工作。學校建立健全值周檢查和班級評比考覈制度,對學生的日常行爲監督、檢查、記載,對全校學生日常行爲進行檢查評比並定期通報、講評,增大學生參與管理的機會,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能力。

七是充分發揮班級集體的教育功能。一個班級班風的好壞,集體意識的強弱,道德水準的高低,對集體中每一個成員的道德品質的形成影響極大。班級集體如果形成一種高尚的道德風貌,較高的思想境界,刻苦鑽研的學習精神,積極向上的競爭氛圍,學生在這個集體中就會受到強烈的感染,無形的鞭策和制約,必然會培養出團結互助、關心他人、嚴肅認真、奮發向上、品格高尚的學生。所以,班主任要把培養良好的班風作爲班級工作的重點,認真實施。

八是不斷加強班主任工作的力度。學校的基本教學單位是班級,學生很多良好的日常行爲都是通過班主任的教學和班級集體的影響而形成。因此,學校必須抓好班主任這一環節,培養建立一支過硬的班主任隊伍。

總而言之,良好的行爲習慣的形成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學生長期努力,需要我們老師不斷地督促引導。對學生進行行爲規範訓練,必須持之以恆,像滴水穿石一樣,一點一滴,經年累月,使養成教育真正變成學生的內在需要,促使他們自覺養成各方面的良好行爲習慣。

關於習慣養成教育心得體會 篇5

新的學期開始了,我了一個新的一年級。剛剛從幼兒園升上來的小朋友們行爲習慣都不適合國小生的要求。好動,好說, 注意力不集中,不會傾聽好像是他們的天性。

我深深地知道:良好的行爲習慣是形成學生健全人格的基礎,是學生成人、成才的前提,因此,從一開始就要認真抓好,決不可有半點的馬虎。萬事開頭難,面對三十九個活蹦亂跳的孩子,我不知從何抓起。與孩子們這幾天的接觸瞭解中我感受到:我應該從舉止文明、 誠實守信、尊重他人、守時惜時、懂得感恩、勤儉節約、遵守秩序、 勤於動手、講究衛生等點點滴滴抓起。多鼓勵,少批評,多評比,多給學生做示範,樹立榜樣,我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孩子們定會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的。

一年級國小生要養成的習慣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愛護校園環境衛生,在公共場所不亂扔果皮紙屑,不在牆壁、桌面亂刻亂畫,保持地面、黑板、桌凳等的潔淨,勤洗澡、勤換衣、勤理髮、勤剪指甲,早晚刷牙,保護眼睛……如此多的“該”與“不該”無一不需要老師的引導和教育,這些往往使剛入學的國小生顧此失彼、應接不暇。老師反覆強調不要亂扔紙屑、不要隨地吐痰,要講衛生愛清潔,要保護環境的衛生。可是,仍然有一些學生就是改不了。這是由於國小生自我控制能力差。尤其是對剛進學校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什麼叫衛生,根本就不懂。爲此,教師要了解國小生的特點,對他們進行經常性的、耐心的教育和培養。但是光靠平時的講還是不夠的,關鍵在於讓學生產生自覺性。人們常說,學生身上有着老師和家長的影子,這是因爲國小生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教師的形象及言談舉止都直接影響到學生,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自己首先要做到。所以在平時我比較注意以身示範,在生活中對學生進行不斷地教育。如學生個人衛生裏有一條:“勤洗手、剪手甲”。平時我不但要求學生做到,我自己也首先做到勤洗手、剪指甲。又比如:當地上有紙時,我會趕緊撿起,當下樓梯時,我總是靠右邊走……這一切,學生會看在眼裏,記在心上,慢慢地,學生就會照着我的樣子去做,如地上有紙屑時,會有學生去打掃乾淨等。我在做這些事時,是發自內心,不是做給學生看,久而久之,有時老師一個眼神,學生就會明白是什麼意思。

良好習慣的養成並不是兩三天的事情,所以,教師要時時講、天天講,做到百講不厭。學生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單靠學校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因爲家庭和社會也是國小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對國小生健康成長起着重要作用。學校要主動與家庭密切配合,以促進學生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要求孩子遵規守矩,教師要家長也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並注意儘量避免消極言行對孩子的不良影響。畢竟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還很差,沒有父母的督責,培養良好習慣就是一句空話。

總之,習慣的養成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需要長期的努力和堅持。我們要做到反覆抓,長期不懈的抓,堅持示範誘導,抓好起始訓練,堅持用一顆愛心,對學生進行耐心的教育,包容他們的不足,在反覆的訓練中,逐步培養,並結合實際情況有步驟地進行養成教育,從點滴做起,潛移默化,並與家長積極配合,共同努力,一起堅持把學生的養成教育抓好,讓學生將來有一個很好的發展。

關於習慣養成教育心得體會 篇6

記得蔡元培先生說:“教育就是幫助學生。”陶行知說:“教育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我要將這兩句話合二爲一:教育就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國小低年級是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期,一年級的國小生剛進入學校,他們對學習和學校生活都感到新奇、陌生,也面臨着許多新的問題。幼兒園時的生活以遊戲爲主,自由得多。而到國小,則以學習爲主,有了許多新的規範,如嚴格的學習時間,上課必須仔細地傾聽,清楚地表達,響亮地朗讀,認真地書寫。這些都在我的語文課堂中顯得格外重要,因此在本學期,我着重抓了這四方面的課堂常規:

一、學會傾聽,培養注意聽課的好習慣。

傾聽是學生獲取知識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但是,我卻發現低段年級的學生,自制能力、思維能力都不是很強,上課經常不能專心聽講,維持注意力的時間比較有限。因此,要認真傾聽比較困難,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發現可以從以下三方面着手:

1、老師可以創設一定的情境,去調動學生的注意力。一年級學生由於其特殊的年齡特徵,其思維更具形象性。在具體教學中,我注意教學形式的多樣化與直觀性,儘量利用教學課件、教具等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採取多種遊戲的方式進行練習,這樣學生在課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學習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課認真聽講的良好習慣。

2、課上我要求學生全神貫注地聽講,告訴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是不能隨意打斷對方是說話,不能隨意鬨笑。看到某某學生聽講特別認真,我就適時的表揚。如,“聽講多認真呀,有的小朋友真應該向他學習。”有時用比賽的形式,看看哪個同學,哪個小組能最快做到老師提出的要求。一年級學生很單純,都愛爭第一,都愛受表揚,因此正面引導的效果很好。

3、聽講是課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門,那種時刻想說而不願聽別人發言的人,只是有了信息的輸出而沒有信息的輸入,不僅不利於信息的多向交流,而且最終也將影響學習整體目標的實現。因此,我指導學生傾聽的時候,向學生羅列一些具體的行爲指標,像“應該看着發言人”,用“點頭、皺眉等行動來表示正傾聽”等等。這樣,學生就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應當怎樣去傾聽別人發言,怎樣判斷別人是否在傾聽自己的發言,這比籠統地要求學生“認真聽”、“專心聽”更有效。

二、學會表達,培養大膽發言的好習慣。

學生僅僅會聽是不夠的,每個學生還必須學會表達。在課堂上,我儘量給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慾望,培養他們敢說的勇氣,把一些簡單易懂的問題讓給那些不愛發言或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說,並給予肯定和鼓勵,使一些基礎知識較差、思維能力較弱、不善言談的學生也有表現自我和獲得成功的機會。

要培養學生在課堂上積極開動腦筋、踊躍參加討論、大膽舉手、主動發言的良好習慣,我覺得不妨指導學生做到以下四點:

1、表達時注意有開頭又結尾。在有限的課堂時間裏,我有時會讓無法說完整的學生先聽同學,或者老師說一遍,在重複一次,以幫助他形成完成表達的意識。

2、表達時注意說的清楚響亮。表達一般要讓別人聽明白,所以到目前爲止,我還在不斷訓練學生清楚響亮地說話表達。

3、表達時注意想好後再說;發言需要學生將自己的思考過程用言語的形式表達出來,要把內部的知識轉化爲外部的語言,必須表達清楚,使別人能聽懂,因此自己內部的思維必須清晰才行,所以發言可以鍛鍊學生的思維和表達能力。

4、表達時注意儀態大方從容。在回答老師的問題,或者與同學交流時必須面向聽話者,身子正、直、不扭動,注意必要的禮貌。

三、學會朗讀,培養用心讀書的好習慣。

讀書是學習語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是否認真投入,主要看是否“眼到、口到、心到”。一年級語文課堂中讀的形式主要是用手指讀,齊聲朗讀。剛開始,我用兒歌的形式讓學生記住讀書的方法。

1、用手指讀:左手輕輕壓,右手慢慢移,眼睛跟着看,字字都過目。學生按兒歌中的要求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2、齊聲朗讀:雙手拿書坐端正,不加字,不漏字,不拖調,不頓讀,字字過目讀正確。讀書時發現有些孩子拿書不是過遠,就是太近,我及時提醒學生:“我們應怎樣讀書?”學生齊答:“雙手捧書,眼離一尺。”利用兒歌指導行爲,學生易於記憶,利於養成好習慣。

3、有感情地朗讀。這一點要求“新課標”在低年級就提出來了,可見培養感情朗讀的重要性。讀書不僅用眼、口,更重要的是用心,只有自己理解了課文內容,才能以聲音形式表達出來,也就是說“讀的有感情”。這是接下來我要重點訓練的目標。

四、學會書寫,培養認真寫字的好習慣。

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但它不僅僅是技能訓練,還是形成一個良好習慣的關鍵期,是一個磨練意志、陶冶情操、學習做人的過程。我認爲,書寫習慣的養成主要要靠低年級,可以從二方面着手:

1、教會正確的執筆方法,爲寫好字奠定了基礎。學生剛剛進入一年級,開始練習寫字,執筆方法尤爲重要。正確的執筆方法是用大拇指第一節按住筆桿的一側,用食指的第一節按住筆桿另一側,用中指第一節從底側抵住,無名指和小拇指靠住中指並協助中指,這樣五指各盡其能,筆被控制,運用起來便靈活自由了。

2、培養正確良好的寫字姿勢,即“三一個”。眼離書一尺,胸離桌一拳,手離筆一寸,值得強調的是,執筆要正確。正確的寫字姿勢,不僅是寫好字的前提,也是提高身體素質的重要方面。在開始學寫字時,不求多,不求快,只求姿勢正確。用大量時間糾正錯誤姿勢,並讓學生懂得,如果寫字姿勢不正確,長此下去,就會造成斜肩、駝背、近視眼等不良後果。這些話只講一遍不行,要時時提醒。在巡視學生寫字時,發現錯誤,及時糾正,以便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姿勢。

3、書寫要規範,字跡清晰,作業本、卷面要乾淨整潔,格式要正確(上下左右留有餘地,答題要有頭有尾等等),少用橡皮擦。爲了調動學生寫字積極性,我經常把寫得好的同學的字向學生展示,也定期在學生中開展優秀作品評比、展覽,以鼓勵學生把字寫好。

我們都知道課堂學習是學習步驟中最爲重要的一環,學生知識信息的獲得主要通過這一渠道來完成。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與學生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是分不開的,無論老師設計的課再好,如果學生在課堂上爲所欲爲,學習氛圍非常亂,那麼教學效果就不會很理想的。因此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必須在課堂中促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關於習慣養成教育心得體會 篇7

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細細的鏈子拴的住一頭千斤重的大象,你相信嗎?但是我告訴你們這是真的,這樣的場景在印度和泰國隨處可見,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是那些馴象師在大象小的時候,就用一條小小的鏈子將他們綁在水泥地的柱子上,無論小象怎麼掙扎都無法掙脫,於是小象漸漸地習慣了不掙扎,人們說小象是被鏈子綁住的,事實上大象是被行爲習慣綁住的。同學們,你們瞧,習慣的影響力有多大啊!

習慣又分爲好習慣和壞習慣,好習慣一旦養成,就會成爲支配人生的力量。曾國藩是清代名匠,一生勤奮,以“勤”“恆”兩字激勵自己,可謂“百科弊病,人人皆懶,懶則事事鬆弛”,他抓住一切讀書機會,死前一日手不釋筆,一生中給自己訂了十二條規則。他讀書持之以恆,博守求約,不拘門戶,久而久之,就成爲一種習慣,因爲這種良好的讀書習慣,使得他博聞強記,學富五車,所以他被封爲清代文人武侯第一人。

當然,要養成一個良好的行爲習慣是很容易的,開始時需要時常提醒自己,嚴格要求自己,這是一個磨鍊我們意志品質的過程,需要我們付出不懈的努力。心理學研究表明:同一種行爲習慣重複21天以上就會成爲習慣,重複90天就會成爲穩定的習慣,學習習慣也是如此,只有堅持不懈重複正確的學習行爲,良好的學習習慣纔會養成。

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也充分說明習慣的重要性;“差不多”先生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他的道理就是差不多。有一次,“差不多”先生沒趕上吃飯,他對自己說:吃飯和沒吃飯不是差不多嗎?有一次他沒有搭上火車就說:搭火車和走路還不是差不多;甚至在嚥氣的那一刻還說:“活着和死了不也是差不多嗎?這還不能說明壞習慣的影響力有多大嗎?這種壞習慣如鬼魂一樣纏繞着你,影響着你的生活。

君子以自強不息,讓我們用認真的態度,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去養成一個有利於我們生活學習的好習慣,伴隨着我們健康、快樂地成長,去創造一片屬於我們自己的藍天。

關於習慣養成教育心得體會 篇8

養成教育指的是培養少年兒童良好習慣的教育。一個人良好素養的形成是一個持續、漸進、積累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過每一件事,每一項活動,每一節課,長期薰陶形成的。國小生年齡小,知識少,行爲習慣正處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變性強。那麼,如何更好地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呢?以下是自從我校大隊部開展學生德育行動以來,本人就我班學生行爲習慣養成教育情況的工作心得。

開學初我校大隊部開展了“一人一崗,各負其職”的活動。讓學生明白每一個學生在學校中都是“小主人”,他們有權利和義務爲學校做出自己的貢獻。學校的光榮與恥辱是和他們各自的表現是分不開的。我對學生說,你的一點點失誤就可以給學校帶來批評和抹黑。相反,你的一點點進步和努力就可以給集體帶來表揚和榮譽。所以說每一個人都關係着集體的榮辱,只有大家全都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集體纔可能擁有更多的光榮。

在集體中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有專人負責,這樣就可以使老師更好地進行管理,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強烈的責任心。所以我爲他們進行崗位的分工。當每一個學生都有了自己崗位後,就要向他們宣佈各自崗位的職責,使他們明確自己應該做什麼,應該怎樣去做。每個學生,只有他在集體中承擔一定的責任時,他的積極性才能得以最充分的發揮。如我對每個學生在保持教室的清潔中都有明確的責任分工,落實到每一個人上,如每人座位周邊必須做到沒有紙屑,值日生做到收拾講臺,倒垃圾,保持教室乾淨整潔等。衛生部長及時檢查,真正做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做了自己查。既培養了責任感,鍛鍊了能力,又有助於良好習慣的養成。

由於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能力水平的不同,難免會有不負責任的學生,對自己所管理的不去盡職。如果這樣的話,就很難起到活動的效果,所以,在活動中還需要所有的同學們在站好自己崗位的同時去監督和提醒其他的同學,做到“互幫互助,整體進步”。每個週末留一定的時間讓各個班幹部對一週學生的崗位工作進行總結,肯定做得好的地方,指出存在的不足之處,明確下一週努力的方向。

在同學們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我班學生的行爲習慣養成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班風班貌良好,學生自覺、自律、自信、自強。當然也還存在着許多的不足,如行爲習慣訓練還需關注細節,注意從細小處入手。

關於習慣養成教育心得體會 篇9

我們任何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出人頭地,在今後的生活和工作中超越自己。但如何教育孩子,使孩子健康成長,卻又各有說法,各有道理。通過幼兒園開展"幼兒家庭禮儀教育系列講座"。我認爲,只有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纔是最好的方法。孩子習慣的養成是和他生活的環境密不可分,爲人父母,作好表率,用自己的言行來引導孩子健康成長。作爲家長我有以下體會:

作爲家長,我們平時關注的更多的是孩子吃得好不好、睡得夠不夠、生沒生病等生活細節問題,其實在育兒方面大有文章可做。聽了陳園長的講座,我感覺到,孩子的教育是事無鉅細,從點滴開始的,小到排隊接水、掛毛巾、跟老師問好,大到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跟別人交流,學會傾聽等,都是需要日積月累的去引導和重複示範纔會取得成效,並內化爲孩子們的一種行爲習慣。另外,人無完人,任何孩子都會有這樣或那樣不足,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動輒呵斥,甚至暴跳如雷,畢竟他們還是一羣是非觀念並不很清楚的孩子,我們需要作的就是耐心勸說、身體力行、鼓勵模仿、適時誇獎。我們的好孩子是誇出來的,而不是罵出來的。但是一見到自己的孩子做錯事情,就立刻火冒三丈,大聲呵斥,這樣不但起不到任何糾正作用,相反,孩子逆反心理加重,對爸爸媽媽的話至若罔聞,甚至產生自卑心理。意識到問題對嚴重,我試着用老師說的鼓勵式教育方法,多去發現孩子的亮點,並及時鼓勵和表揚,在給與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的同時,讓他知道了什麼是對的,自然也就明確了什麼是不對的,結果孩子不但是非觀念增強了,而且自信心也足了。

一、擁有一顆寬容心對孩子

要正確引導,他有了壞習慣,首行應該給他講這種做法是不對的,還要講明白爲什麼不對,讓孩子自己意識到自己做錯了。其次對孩子不能簡單粗暴地呼喝斥責他,做到有話好好說。其三要求孩子下次不能再這樣做好,如果再遇到這種情況,應該如何做,給他一個標準。孩子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正過來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缺點,所以我們應用寬容的心來對待孩子。父母只有用寬容、平等的心去看孩子,才能真正瞭解孩子成長的問題與困難,才能針對孩子的特點,進行正確的引導,只有這樣,才能給孩子一個健康快樂的空間,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護孩子的童心。

二、轉移話題,不互相攀比

其實,虛榮心、攀比心,我認爲每個人都有,孩子也不例外。比如,我們小孩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如果我們給他買了個新玩具,他都要在小朋友面前表現一下,其他小朋友也不例外,在這個時候,如果他沒有樣玩具,他就會說他有什麼什麼,你沒有等之類的話。這時,我們就給孩子說,你們都有自己的玩具,如果喜歡對方的玩具,可以用自己的玩具和其他小朋友換着玩啊。其實小孩子都認爲別人的玩具是最好玩的,都要玩別人的玩具,我們小區的小朋友都是換着玩具玩。這樣,就有效地避免了孩子的攀比心,避免了別人有什麼他就要什麼的情形。

三、教育理念要一致,杜絕黑白配家長的.教育理念

首先要一致,思想要統一,不要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白臉。如果這樣,就讓孩子無所適從,是非不分。比如,在孩子吃飯時,我們都嚴格要求他必須把自己的飯吃完,但他爺爺總是說:你吃飽了就行了。飽與不飽,如果僅憑孩子自己說了算,他就不吃完了,達不到教育的效果。我們就嚴格要求他必須要把自己的飯吃完才行。我家孩子從小體質較弱,經常生病,輸液吃藥是常事,每當這時,我們就經常鼓勵他要勇敢,一點點痛就像螞蟻咬了一口,又不是很痛。打了針,吃了藥,病就好了。從此,孩子打針、吃藥都很勇敢,打針主動伸手,積極配合,一點也不亂動亂哭,吃很苦的藥也能堅持,表現很乖。所以,只要統一教育思想,教之有道,有合適的方法,再加上耐心、細緻地觀察,孩子的進步是很明顯的。

四、故事吸引,增強語言和邏輯能力

我們給孩子訂閱了幾種幼兒畫報,上面有故事、有迷宮、有找不同、有遊戲等等內容。我們先是指導他怎麼玩,給他講故事,之後就讓他自己看、自己講。孩子看了不會累,而且新書來了他也很高興很開心。我們堅持在晚上睡覺前給孩子講故事,孩子小的時候可能都講一個故事,突然有一天,他也會慢慢把我們給他講的故事也講出來。給他講故事的時候,他真的聽得很認真,很投入,逐漸學會自己思考。我們也經常鼓勵孩子給我們講故事,講他在學校好玩的,講他自己編造的等等,用故事來講述一些道理,孩子接受也很快,也增強了孩子的評議和邏輯思維能力。

孩子不是溫室裏的苗,但我們要細心的呵護他,讓他安全健康地成長。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父母的心願,要實現這一心願,教育至關重要,那麼要教育好一個孩子,光靠學校是遠遠不夠的,家庭教育也同樣重要。在教育自己孩子的過程中,每一位家長都有自己的理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下面是我自己的幾點體會:

我的女兒今年9週歲,就讀於桓臺實驗學校三年級,馬上要升四年級了,有值得我驕傲的地方:孩子比較喜歡學習,學習上進步非常明顯,有一定的獨立自主的能力,能主動學習,尤其是今年上半年,作業自己做自己檢查,連語文上的聽寫作業也變成了默寫,很是讓人欣慰;有一定的責任心和愛心,能體諒、尊重父母,與小朋友和睦相處,知道勞動的艱辛,有較強的交際能力。但也存在不少的問題:如不太講衛生、粗心、愛玩電腦遊戲、做事情非常慢等。

關於習慣養成教育心得體會 篇10

要說起教育孩子,我覺得談不上有什麼成功之處。尤其是作爲一名多年的畢業班的人民教師,再加上他爸爸常年在外跑業務,我們作爲父母的有太多失職之處。但是,孩子從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成長爲一個了略懂人事的孩子,這個過程中也的確是凝聚着我們做父母的一番心血。當然這其中也有不少困惑。下面我來談談我們家庭的一些教育理念和心得。

一、“嚴”字當頭,抓好習慣培養胡適曾經這樣說:

“一個人小的時候,最是要緊,將來成就大聖大賢大英豪大豪傑,或者是成就一個大奸大盜小竊偷兒,都在這家庭教育四個字上分別出來”。現今社會獨生子女多了,家庭條件好了,父母都忙於工作,疏於對孩子的管教,一般隔代管教,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很多家長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嚴格教育,對孩子“溺愛”、“錯愛”、“寵愛”、把孩子慣得不像樣,如對人沒禮貌,本該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而由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代辦,一邊做作業一邊講話,或者要大人陪伴做作業,做事磨磨蹭蹭等。

我家培養孩子的宗旨是“小時嚴、大時寬”。幼兒園、國小時期,孩子可塑性強,還比較聽話,好管教,容易養成好習慣,這時我們對孩子以嚴爲主。孩子只要小時侯養成好習慣,大了寬鬆一點兒也出不了格。這也就是關鍵期,任何教育都有關鍵期,在這個年齡段培養孩子的行爲習慣最爲有效,如果過了這個年齡段,再進行這種教育,效果可能就差多了。國小階段,它是建立常規、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最關鍵時期。這個階段培養各種良好習慣最易見效,抓住這個環節以後就可以一勞永逸了。例如爲了讓她養成尊老的好習慣,我們教育她從小吃東西先給爺爺奶奶拿,到現在她也忘不了。

二、培養獨立意識,凡事少依賴別人孩子一天天長大,但無論怎樣長他們在父母眼中永遠都是孩子。

我們總覺得他們這也不會那也不行,處處都需要我們的幫助。其實孩子的能力經常是出乎我們想象的,關鍵是我們會不會放手讓他們去做。大概我們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好像一夜之間孩子就會做些我們從沒特意叫過他的事情,我們會驚訝:他怎麼學會的?這就是孩子,只要我們肯放手讓他邁出第一步,他們會給我們一個大大的驚喜!可能有時候我們會覺得讓他們做還不如自己做來得輕鬆,但孩子一次做不好會有兩次、三次,總有一天會做好!如果不讓他去做,恐怕將永遠做不好。我們在家儘量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給大人盛飯、倒茶水、掃地等,洗自己的內衣襪子等,開始不妨採取經濟獎勵法,實踐證明效果不錯,她連她爸爸和我的內衣也搶着洗。

三、創造和睦的家庭環境,關注孩子的成長,多與孩子溝通,正確引導孩子。

我們一家人家庭和睦、幸福,爲孩子健康成長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環境。家庭不和睦,對孩子的傷害往往大於大人,會使孩子失去安全感,容易形成不良性格和心理,缺少責任感和愛心,所以我們夫妻從不掩飾我們之間的親暱,甚至有時故意在她面前秀恩愛,給她絕對的安全感。良好的家庭環境才能爲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必要的肥沃土壤。同時,我家非常重視德育,會做人才會做事。德育我們主要從要求女兒不說謊、不要別人的東西、不亂丟垃圾這樣的小事做起,德育內容也是隨孩子的成長而變化。當然,家長要求孩子做到的,我們首先做到。身教重於言教,正如孔子所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家長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還有,對孩子進行德育教育,家長不能居高臨下,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圍中進行;另外孩子教育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一般每天都抽出一點兒時間,關注孩子的成長:作業完成得如何,學習順利嗎?有什麼新鮮事,心裏有沒有不愉快呢?尤其在孩子遇到困惑、挫折及犯了錯誤時,及時與孩子溝通,予以正確引導,調整好孩子的心態。同時,日常生活中從身邊的人和事說起,潛移默化地對孩子進行人生觀、價值觀教育,使孩子從小樹立起遠大的理想,從而激起心靈深處無窮的動力。同時,愛玩是小孩的天性,我們從不用過多的課外培訓剝奪孩子玩耍的'權利。今年暑假我女兒除了全年班的書畫學習未上任何輔導班,這是爭取她自己意見與她溝通的結果,然後煙臺、蓬萊、濟南千佛山,再加上夏令營,走親訪友,她玩的是不亦樂乎,即增長了見識又玩得開心,我們看着也開心。

四、經常與老師聯繫,瞭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狀態和表現。

家庭和學校之間要經常保持聯繫,保持一致,家長應當主動到學校去拜訪老師,向老師反映孩子在家的學習情況和思想態度,詢問孩子在校的學習態度,聽課是否認真、發言是否積極等情況,如果孩子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回家後就能夠有針對性地教育孩子。這方面我們一直做得不太好,因爲工作的原因我只能拜託父母接送孩子時多向老師瞭解她在校表現,家長會也時常因爲全縣同時召開家長會而無法參加,但我都要求父母能用筆記得就記下來,記不下來的用腦子記。家長會能自己參加的儘量參加。

五、尊重、信任孩子,多鼓勵少批評。

要尊重信任孩子,瞭解他們,用心換心,用信任贏得信任。要通過細心的觀察,傾心的交談,悉心的照顧,耐心的幫助,多瞭解他們成長的煩惱,心靈的需求,不要拿自己孩子的缺點和別人孩子的優點相比。每當遇到困難,多鼓勵安慰,幫他找回自信。以恰當的方式批評孩子所犯的錯誤。

以上簡單地談了一些家庭教育方面不成熟的做法和個人的幾點體會。培養孩子的體驗遠不止這些。每個家庭的環境也不盡相同,孩子的具體情況更是參差不齊,教育的方法可以說是無止境的。願我們的家長多一份耐心、童心,與我們的孩子一起成長,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將我們的孩子培養成國家的棟樑之材。

關於習慣養成教育心得體會 篇11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質,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教育擔負着提高民族素質的重任。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質,教育是基礎。

葉聖陶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記得著名教育專家安文鑄教授在他的"讓孩子在快樂中健康成長、成才、成人"講座中舉了這麼一個例子:在一九八八年那次世界各國諾貝爾獎得主的巴黎聚會上,有人問一位諾貝爾科學獎得主:"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爲是最重要的東西呢?"這位白髮蒼蒼的老學者回答道:"是在幼兒園" 。"在幼兒園能學到什麼東西呢?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事要表示歉意;午飯後要休息;要善於觀察周圍的大自然……"。由此可以看出,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多麼重要。而這個例子中的諾貝爾科學獎得主所提到的種種行爲習慣其實都屬於養成教育的理念範疇。

1、養成教育,始於細節。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關於德育教育根本任務的基本闡述。我雖不是一個優秀的班主任,但我願放棄沖天的志向,以恬淡心態和求實的作風,引導學生做好細節!讓每個學生,通過天天求知,日日求真,成爲大寫的人、成爲真人。真的班主任,敢於直面微薄的待遇,敢於正視"非優"的考驗,我行我素教人求真,兢兢業業常抓細節。求真的核心是習慣養成,求真的起點是求細做小。面對多屬獨生子女,思想尚不成熟,志向遠大模糊,良好習慣尚未養成的現代國小生(我們的養成對象),班主任德育工作最原始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從小處着眼,從細節入手,實抓細節教育。讓每個學生,心如明鏡,勤掃小屋;不好高騖遠,不求大棄小;關注生活中的每一細節,做好身邊的任何一件能夠做好的小事;追求細心、細行和細德。

2養成教育,從行爲習慣做起

古代著名大學者朱熹說:"論先後,知爲先,論輕重,行爲重。"因此,對學生進行行爲習慣養成的教育應該從學生的認知出發,並抓住先入爲主的規律向學生明確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我將開學的第一週定爲常規養成教育宣傳週,向學生們宣讀《學生日常行爲規範》以及學校相關的規章制度。並根據本班的特點,增補制定適合本班的班規。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常規養成教育時,制定了《養成文明十個好習慣》向學生明確做什麼,爲什麼要這樣做,以及如何去做。讓學生從最簡單的事情做起,如用完的東西要放回原處、別人幫助了你要說聲謝謝、見到老師要問好……由於目標明確,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就顯得相當的配合。現代心理學研究證明:一個人的成才受的影響,非智力因素約佔75%,智力因素約佔25%。良好的習慣是非智力因素最主要方面,所以培養良好的習慣,對學生的一生有重要作用。誠如心理學專家洛克所說的——"我們的身體只要從小養成習慣,它們是什麼都受得了的。潤物細無聲",學生應該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行爲習慣,爲他的成人、爲他的成纔打下不可或缺的基礎。總之,正如葉聖陶老先生所說"教師工作的最終目的,無非是培養學生具有各種良好的文明習慣,如熱愛國家,關心他人的習慣,勤勞操作的習慣,求實研索的習慣等等。從國小教師到大學教授,他們的任務就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幫助學生養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學方面的良好習慣"。"德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智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體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的鍛鍊身體的習慣。"

3構建"教師——學生——家長"三位一體的德育網絡,確保養成教育。

育人,並不是說在學校一個樣,回到家卻是另一個樣。爲了讓養成教育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我們必須建立起以學生爲中心的"教師—學生—家長"三位一體的德育體系。在學校裏,老師嚴格要求學生;學生回到家後,家長對孩子也要嚴格要求,不斷督促和強化他們防止壞習慣的滋長,以便於繼續深化養成教育,並讓教育在實際的生活中得以運用。例如,在家長的監督下要學生在家裏做一項力所能及的家務、看一本好書、看一部好電影等等,並制定"自評——師評——家長評"的評價制度,這樣,家長和教師在養成教育方面,就能達成一個共識,目標一致,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目的,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爲一名年輕的教師,今後要學的東西還很多,還有許多東西等待我們去挖掘,我堅信付出總會有回報,我們的教育一定會有好的明天!

關於習慣養成教育心得體會 篇12

養成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基礎教育。我校重視抓好學生日常行爲規範的養成,並把它作爲學校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來抓。實踐證明,效果明顯。實踐中,我們深深體會到:

1、養成教育要師表垂範

老師是學生的一面鏡子,學生具有較強的模仿性,在不知不覺中老師的某一行爲習慣,可能會出現在學生的身上。所以作爲一名教師,要注意爲人師表,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教師的以身作則、爲人師表至關重要。教師首先應該注意在學生面前樹立文明禮儀的榜樣,對於學生的問好,老師應該微笑點頭,碰到內向的學生,要儘量先跟他們打招呼。對於學生的幫助,我們應該親切地跟他們道聲“謝謝!”。如果老師有時說錯了或做錯了,也要敢於向學生道歉。這樣,教師良好的師德表率給學生樹立榜樣,以深厚的思想情感、和藹可親的儀容、彬彬有禮的語言給學生做示範,使學生在師生交往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對學生的教育誘導也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不能簡單地批語指責。通過情感的交流,學生對老師提出的要求、意見更易接受。一個幽默的玩笑,一句輕輕的問候,可能使其心靈受到震撼。

2、養成教育要持之以恆。

學生的行爲具有持續性和反覆性。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養成一個好習慣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抓,切不可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種良好習慣的養成有一個過程,須經常性地進行誘導、訓練;一種不良行爲的糾正,也須反覆地進行指導、教育。所以對學生的養成教育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恆。因爲“習慣成自然”是需要時間的,同時要注重師表形象,注重情感交流。

3、養成教育要從點滴抓起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爲習慣,必須要求學生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許多同學熟讀“文明規則”、“中學生守則”,甚至倒背如流,卻常隨手扔果皮、紙屑;許多同學在老師的組織下學雷鋒做好事、幫助同學,回到家裏,卻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公主”“小皇帝”了。因此,養成教育要從點滴的小事做起:見到地上有垃圾果皮隨手撿起來,見到教師要主動行禮問好,在樓道里要輕聲慢步靠右行,見到班裏的門窗桌椅壞了自覺自願修好,上學穿校服,衣帽整齊,佩戴校牌,排好隊、走好路、吃好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百尺高樓平地起,我們可以從一些身邊瑣碎的小事中,看出一個學生的行爲習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學生的行爲習慣的變化,也就在點滴小事中。

4、養成教育要形成共識

學生的養成教育不是個別老師的工作,是每位教師的職責;養成教育也不單是學校的事,是每個家長的事,是需要社會各界支持關心的事。祖國未來的成長,需要一個相對純淨健康的環境。我們相信,只要加強領導,形成共識,充分認識學生養成教育的重要性,齊抓共管,人人蔘與,形成合力,就能在教育的花圃中培育出茁壯、豔麗的花苗。

葉聖陶先生說過:“什麼是教育?簡單地說,就是養成習慣”。從一定意義上講,習慣是素質的體現,素質是習慣的綜合。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加強德育呼喚的今天,加強學生的養成教育尤其重要,且刻不容緩。加強學生養成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中最重要最基礎的一項工作,也是幫助學生形成良好思想品質的最重要的途徑。

關於習慣養成教育心得體會 篇13

眨眼間這一學期又接近了尾聲。回顧這一學期,我們班的三位老師都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那就是既辛苦又快樂。記得剛入園那時,我們班的35個小朋友就如一團凌亂的線團,等待我們的是要把這團線捋順。

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進餐、睡眠、上課、盥洗、穿脫衣服等十多個環節,是幼兒必須遵守的日常生活規則,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常規,它是幼兒園爲了使幼兒的生活內容豐富而有規律,調動幼兒在一日生活活動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自主性和獨立性而採取的措施。幼兒生活習慣與自理能力是相互促進過程。若一開始就以錯誤的教養方式,將會導致一生的不良生活習慣或生活不能自理。反之,若一開始建立良好的行爲習慣,無疑會終身受益。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六個大人圍着一個孩子轉,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加上小班幼兒年齡小、依賴性強、對一切都感到陌生、新奇,也什麼都不會,什麼都不懂,頑皮,一旦整天生活在一個班集體裏,勢必很不習慣、很不適應。衆所周知,要搞好一個班級,建立常規是必要的,初入園的小班幼兒,因而良好常規的培養顯得尤爲重要。

新小班入園,孩子們在生活環境、活動方式和人際交往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異,因此要注重幼兒各種常規和習慣的養成尤爲重要。例如在喝水的環節,由於這個地方小,孩子們剛開始還不懂得按秩序,一個要喝都要喝了。那難免互相碰撞,把水灑了一地,併產生了不少矛盾。於是我們一起想辦法討論,最後讓孩子分組排隊,並制定每次喝水接半杯水的規則和記住自己口杯架上的照片,剛開始老師在旁邊指導。一個星期下來,還有幾個小朋友總是忘記,但經過提醒他也按秩序了,一段時間後孩子們都能自覺地遵守這一常規。就是這樣,每制定一項常規都讓幼兒從理解到接受,漸漸地每個孩子都成了常規的捍衛者。最重要的是孩子們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隨着天氣漸漸轉冷,孩子們的衣服也穿的多了,這就給我們老師又無形中增加了工作量,大家都是家裏的寵兒,這些穿衣等自理能力都是大人包辦的。於是我們就鼓勵孩子們自己穿脫衣褲,鞋子,小便時試着自己拉好鬆緊帶拉褲子,拉好後再讓老師檢查一下,慢慢的,孩子們都學會了自己拉褲子,午睡的時候也知道自己脫褲子。在孩子們午睡的時候,我們還會將孩子們的褲子翻正放在他們的牀腳,起牀時一個個地指導孩子們將有漂亮圖案的穿在前面,鼓勵他們自己穿褲子,對能力差一點的孩子,先讓他慢點起牀等老師一個一個過來,手把手的幫着一起穿並配以兒歌等生動有趣的形式讓孩子嘗試自己動手。現在到孩子們起牀的時候,只要一聽到起牀的信號,班上有三分之二的小朋友孩子就會很快的穿好衣褲和鞋子,然後自己會去上廁。除了幾個速度慢的老師幫忙外,其餘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現在一些事只要老師提醒一下,小朋友們都能按要求做好。

本學期我們小班年段從實際出發進行了關於小班幼兒生活常規培養的研討。回顧一學期的工作現小結結如下:

一、分清階段、把握重點。

從小班一開學開始,我們在學期初就對小班幼兒一年中的常規培養做好定位,分成若干個階段:小班上學期的前半學期:以適應、熟悉爲主;後半學期:以初步遵守爲主。

二、內容分層、循序漸進。

作爲教師都希望把自己的班級常規抓好,但是每班幼兒的特點是截然不同的,要培養千萬不可以急於求成,常規培養不能只追求即時效果,應循序漸進。什麼常規在什麼時候教下去才適當,深入到什麼程度才適宜,遇到問題,如何去調整,都應象會計做預算一樣有一個統盤的考慮。下面我就以如何引導幼兒收拾玩具爲例,來說說我班是如何開展的:

幼兒不能很好的、自覺的愛護和收拾玩具,對丟在地上的玩具不能主動的撿起來,經過本學期的努力我們班的幼兒已經對收玩具這方面已經有了很好的習慣了。有時看到他們都會撿起、都會收拾好。也學會了給玩具分類,有放錯的會及時放回原地放。這一點特別讓我們感到欣慰。

(二)通過相互討論,尋找成功教學策略。

1.遊戲法:幼兒喜歡在有趣的活動中接受教育,而遊戲則是對幼兒進行常規教育的良好手段。因此,我充分利用教學遊戲對幼兒進行生活常規教育。如“送玩具回家家”的遊戲,把班級常用物品按固定位置擺放。如:幼兒脫下鞋子整齊的放到牀下邊,杯子放在口杯架上,圖書放在圖書架上等,這樣使幼兒對班上物品的位置產生深刻印象,養成了不亂拿亂放的好習慣,通過這樣反覆的遊戲,幼兒知道什麼玩具改該送什麼地方,還加深了幼兒玩具哪裏拿,哪裏放的常規習慣。

(三)活動後的反思。

1.在教學活動中我們都多注意一些細節部分,在組織活動時注意提問的設計,不適宜太泛,思維空間不能太大,大多數都以選擇性等較簡單的問題進行提問,使幼兒稍一動腦就能回答的問題。

2.情感交流與肢體語言相結合,創造愉快、寬鬆的心理環境,使常規管理既能讓幼兒印象深刻又能生動有趣引起孩子們的注意。如多用一些身體的語言如:抱抱他們、親親他們、與他們握握手,通過這些與孩子情感交流, 建立良好的師生同伴關係,讓幼兒在集體生活中感到溫暖,孩子們會越來越喜歡你,有了感情的基礎,這是建構良好常規的基本前提。

今天的孩子們從不願上學到高高興興上幼兒園;有的從不會自己吃飯到一口一口地自己吃;從挑食到各種蔬菜都能吃一點;從穿衣穿鞋都不樂意動一下手到願意慢慢學着自己穿;我們老師打從心眼裏高興。

通過一學期的努力,孩子們的確取得了很大的成績。讓孩子健康活潑的成長使我們老師的心願,在以後的保教工作中,我們會隨時的關注孩子的一點一滴,讓每個孩子都快樂的成長。有喜就有憂,班上還有個別的幼兒在吃飯、穿衣遵守秩序等方面還不是很好,我們需要多想辦法幫助他們。讓每一個孩子都有進步,健康快樂的成長,這將是我們爲之不懈努力的動力。

關於習慣養成教育心得體會 篇14

葉聖陶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習慣的養成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養成了壞習慣,就會使你受害終生;相反,養成了一個良好的習慣也會使你受益終生。著名教育專家安文鑄教授在他的“讓孩子在快樂中健康成長、成才、成人”講座中舉了這麼一個例子:在一九八八年那次世界各國諾貝爾獎得主的巴黎聚會上,有人問一位諾貝爾科學獎得主:“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爲是最重要的東西呢?”這位白髮蒼蒼的老學者回答道:“是在幼兒園。”“在幼兒園能學到什麼東西呢?”“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事要表示歉意;午飯後要休息;要善於觀察周圍的大自然……”由此可以看出,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多麼重要。而這個例子中的諾貝爾科學獎得主所提到的種種行爲習慣其實都屬於養成教育的理念範疇。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懂得其重要性,有不少人不注意從小培養良好的習慣,認爲長大了懂事了習慣就會自然形成。果真如此嗎?就不見有人上了大學還不會自己做飯?有人因小時的小偷小摸的惡習,發展到後來的搶劫殺人?培根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少年兒童教育尤其是中學教育更應抓好學生的養成教育。

一、讓養成教育規範化、具體化。

國小生還處於較原始的感知階段,必須靠家長和老師的引導來認知世界。古代著名大學者朱熹說:“論先後,知爲先,論輕重,行爲重。”因此,對學生進行行爲習慣養成的教育應該從學生的認知出發,並抓住先入爲主的規律向學生明確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二、 加強監督,不斷強化。

據說我國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年過8旬仍能準確地背誦出圓周率小數點後面100位數字。有人問他是怎麼記住的。他回答說:“說起來也簡單,重複,重複,再重複!”培養良好的行爲習慣是一個艱鉅的長期的細緻的過程,不能寄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須持之以恆,不斷強化,反覆抓,抓反覆。

三、構建“教師——學生——家長”三位一體的德育網絡,確保養成教育。

育人,並不是說在學校一個樣,回到家卻是另一個樣。爲了讓養成教育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我們必須建立起以學生爲中心的“教師—學生—家長”三位一體的德育體系。在學校裏,老師嚴格要求學生;學生回到家後,家長對孩子也要嚴格要求,不斷督促和強化他們防止壞習慣的滋長,以便於繼續深化養成教育,並讓教育在實際的生活中得以運用。,這樣,家長和教師在養成教育方面,就能達成一個共識,目標一致,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目的,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現代心理學研究證明:一個人的成才受的影響,非智力因素約佔75%,智力因素約佔25%。良好的習慣是非智力因素最主要方面,所以培養良好的習慣,對學生的一生有重要作用。誠如心理學專家洛克所說的——“我們的身體只要從小養成習慣,它們是什麼都受得了的。”“潤物細無聲”,學生應該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行爲習慣,爲他的成人、爲他的成纔打下不可或缺的基礎。

關於習慣養成教育心得體會 篇15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要培養我們良好的行爲習慣,就要從生活中許多小事做起。大家一定對文明守則不陌生,不打人,不罵人,不和同學起爭執,不和同學鬧彆扭,在家多幫助父母做家務,對長輩尊敬等。但是在生活中真正做到的能有幾個?這些文明守則倒是信口拈來,都能說上個一二,在實際行動中,卻付之東流。我們這一代,是大人們口中所說的“小皇帝”“小太陽”,即便不是這樣,在長時間家長的寵溺下,我們的意志也會被消磨掉,成爲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人。

在學校裏,我們應該把每一點每一滴的小事做好。從上學時不忘記帶紅領巾,到上課時的坐姿,都應該去重視,去真正做到。不要只在老師的監督下,爸媽的催促下完成,要自覺、自立。在學校裏,隨處可見果皮紙屑,路過的學生們,或是一、二年級的小朋友,或是五、六年級的大孩子們,都沒有去撿起,有的甚至一腳踩過去,不然就是踢到一邊。沒有一個人去彎腰,伸手撿起,再扔到不遠處的垃圾箱裏,只有三步而已。有時候,在上學的路上,可能會偶然遇到老師,我們這時候應該大大方方的向老師問好。可更多時候見到的,是我們低下頭,假裝沒有看到,與老師擦肩而過。或許這沒有什麼,但卻體現出一個人的文化涵養和素質,如果你行個隊禮,對老師說一聲,老師您好,想必你會在清晨爲老師送去第一抹明媚的陽光。我們在下課時,會在走廊上談論某個話題而興高采烈,一不小心就導致了分貝過高,而影響了那些還沒有下課的班級,所以我們在公共場所時,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小聲說話,不要大聲喧譁……

像這樣瑣碎的小事還有許多,有的可能就藏在生活中,或許你多多留心,就能發現它的足跡,並加以改正,“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養成良好的教育,是決定一個人素質高低的重要因素。

關於習慣養成教育心得體會 篇16

“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學生時期是人生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關鍵時期。這一階段養成的良好習慣對人的一生有積極影響。班主任在培養學生良好習慣方面有着不可忽視的責任。下面談幾點自己在班級管理中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體會。

一 、注重良好習慣培養的時機

1、時間上越早越好

習慣的培養越早越好。從分班的第一天開始,我就着重觀察學生的衣着打扮、言行舉止;到教室後首先要打掃衛生,我就細心觀察學生打掃衛生是否積極,誰在無動於衷;全體同學做好後,還要進行自我介紹,我就認真觀察誰在自我介紹時表情自然、言語通順、吐字清晰。最後對各個環節進行總結:對衣着得體的,打掃衛生積極的,自我介紹時表情自然、語言流利的進行及時表揚,對着裝不符合要求的、打掃衛生不積極的及時指出問題並令其及時改正。對自我介紹時表情不自然、言語不通順的要進行適當鼓勵。讓學生們認識到,班主任從一開始就在關注他們的言行。“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 。從一開始趁壞習慣還立足未穩,及時進行糾正,有利於良好習慣的培養。

2、注意順序上的遞進

良好習慣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對於學生習慣的培養,要有耐心,有條理,有思路;循序漸進,循循善誘,纔會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一定不能囫圇吞棗,半途而廢。

二、注重多方面習慣的培養

1、行爲習慣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要求學生做好行爲規範之前,我先爲他們起到了示範榜樣的作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學生。然後再強調學生注意平時的言行舉止要得體,要適宜。對於長輩和老師,要報以尊敬和善的態度;對於同輩,要友善親切,團結互助。例如,上下樓梯靠右行;進辦公樓要輕聲慢走,不能大聲喧譁;進辦公室要先敲門,得到老師的允許再進去;上學放學要遵守交通規則;升旗集會時保持安靜等。“細節決定成敗,”我堅持從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着手,讓學生從小事中明白“莫以善小而不爲,莫以惡小而爲之。”從而漸漸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爲習慣。

2、生活習慣

“好的生活習慣有利於一生的身體健康。”對於學生,在學校裏就必須注重自己的衣着整潔,頭髮、指甲不要過長,不要在衣着上與他人攀比。自己的學習用品也要擺得整整齊齊。另外,生活在集體中,除了保持好個人衛生,還要愛護班級的衛生。做到積極做值日,不亂扔雜物。

3、學習習慣

(1)制定計劃的習慣。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漫長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應定期樹立目標,確立自己的趕超對象,給自己的前方豎一面紅旗。這樣有了目標就有了動力,就不會再感到無所事事,沒有壓迫感,而成績也在追趕目標的過程中提高了。

(2)上課認真聽講的習慣。辦事要講究效率,學習也是一樣。學生學習的主要時間在課堂上,而利用好課堂40分鐘就顯得尤其重要。認真聽講,注意力集中,積極思考是提高學習效率、成績優異的必備條件。爲了讓整個班級在課堂上形成一種爭先恐後,積極發言的良好氛圍,積極做好班級幹部和頭20名同學的思想工作,讓他們起好帶頭作用。

(3)積極完成作業的習慣。作業是對新知識鞏固複習的一個過程,是檢查自己一天的知識是否掌握了的過程,也是一個預習第二天功課的過程,雖然一年級沒有書面作業,可爲了讓孩子養成每天要完成作業的習慣,我每天都佈置讀的作業,並且讓家長簽名,以便讓家長了解孩子在校的情況,並且及時檢查,查漏補缺。

(4)養成正確書寫的習慣。現在的孩子也許是嬌生慣養,上課寫字時總喜歡趴在桌子上,儘管總是提醒,可還是堅持不了幾分鐘,於是我在開學初就強調寫字的“三個一”每節課嚴格把關,並分了小組進行比賽,定時對優勝小組進行頒獎,鼓勵好的帶動差的,現在學生的書寫習慣已經基本養成了。

三、注重學校與家庭的有機結合

一個人成長過程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只有這三方面的教育一致互相配合,保持教育影響的一致性、連續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也是如此,單靠學校教育是難以收到滿意的效果。而學生的主要活動範圍是學校和家庭,所以學校教育更應與家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不能只依靠學校一個陣地,要隨時和家長取得聯繫,做好家長工作,請求家長在家裏也要對學生進行良好習慣的培養,把家庭教育納入到學校教育的軌道上,成爲學校教育的得力助手。例如,每天作業、課堂訂正讓家長簽名,這既能讓學生重視作業,按時訂正,也能讓家長及時瞭解孩子每天的學習情況。學生在家的行爲習慣和生活習慣也需要家長的及時監督、培養。相信只要學校和家庭達成共識,學生一定會養成良好的習慣。

育苗有志閒逸少,潤物無聲辛勞多。教師教育學生是非常辛苦的,但教師默默的奉獻也是有意義的。播下一種行爲,收穫一種習慣;養成一種習慣,收穫一種人生。我們今天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培養教育學生,使他們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對他們的一生,乃至於對整個人類社會,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