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期兒童心理髮展教育心得體會(精選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14W

童年期兒童心理髮展教育心得體會 篇1

在教育與發展的關係中,如何發揮教育的主導作用?這涉及到教育要求的準度問題,朱智賢教授提出:只有那些高於兒童原有水平,經過他們的主觀努力後才能達到的要求,纔是最合適的要求。

童年期兒童心理髮展教育心得體會(精選4篇)

是的,任何事和物都有一個度的問題。做一件衣服要掌握好尺度,做飯要把握好火候,一個人不能太老實,但一個人也不能太精明……這裏我想說一說關於教師提問的“度”。提問的“度”有好多,如亮度、梯度、新度……但我認爲提出問題的難度最重要。提出問題的難度合適,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燃起學生的思維火花,調動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效率。那麼如何把握好問題提出的難度呢?下面來談一談我的看法。

一、瞭解學生,把握學生真實的學習起點

布魯姆曾經說過,對教學影響最大的是學生已有的知識。把握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應該是我們教學的起點。在設計問題時,認真分析教材、吃透教材是必須的,但分析學生,瞭解學生的知識儲備情況,找準學生的學習起點也是不容忽視的。如果學生在上課之前已經掌握了新課的知識,教師還在不停的問這問那,強迫他們從“零”開始學習,這樣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就會大大降低。

還清楚的記得我在教學4的分與合時,利用了教材的主題圖,讓學生操作小棒自己得出4的分與合,我想學生通過動腦、動手、動口一定學習很熱情,但面對我的提問,他們總是帶着懶洋洋的,不屑一顧的表情。課後經過了解,他們在幼兒園已經滲透了,怪不得他們上課時提不起勁。

二、問題難度要適度,不可太小或太大

我們以學生的學習起點爲參照物,那在提問時就要和這個參照物保持相對適宜的“距離”。心理學研究表明:在一個人面臨問題情景時,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情緒,當問題解決錯誤或失敗時會引起苦惱,可能阻礙進一步的智力活動;當解決的問題得到肯定,就會產生喜悅和自豪感,這種積極的情感能夠激勵人完成更艱難更復雜的任務。因此,如果問題的難度太小,就不能調動起學生的求知慾,從而學生不會好好的去思考,久而久之學生將養成懶於獨立思考的習慣,這樣無論對學生的成長,還是老師的教學都是極爲不利的;問題的難度太大,學生會感覺高不可攀,產生畏懼心理,這樣的課堂提問就像花瓶一樣,只是一種擺設,只能成爲教師的“個人專利”,只會打擊學生思考的積極性,讓他們失去信心;只有問題難度適宜的,使學生經過一番努力後,“跳一跳摘到桃子”,這樣學生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的信心,以更飽滿的精神投入到以後的學習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何更好的把握問題的難度,還需要我們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不斷的進行嘗試和研究。同仁們,好好加油吧!

童年期兒童心理髮展教育心得體會 篇2

幼兒心理學是研究3——6、7歲幼兒心理髮展特點和規律的科學。有幸在遠程研修中學習到了幼兒心理學知識,讓我受益匪淺。

我認識到,對幼兒進行教育,如果不懂得幼兒的心理髮展的特點和規律,必定不會成功,甚至適得其反。

讓我體會最深的就是幼兒學習的心理特點。幼兒學習的心理特點主要表現在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由興趣驅使的學習積極性;語言指導下的直觀形象性;學習的無意性和個別差異性。在我及我周圍的同行中,很少人懂得以上這些,所以在進行教學活動過程中,常常不知不覺地把孩子的學習主動性扼殺了。

有時,當孩子向老師提出各種問題時,老師根本沒有考慮到孩子好奇、好問、好探究、好模仿的學習心理,常常給孩子的就是隨口亂答,甚至還表現出不耐煩。我在以後的工作中,要從幼兒的興趣和適合幼兒的活動入手,給幼兒創設利於他們學習的.環境來進行教學活動。另外,對幼兒提出的任何問題,首先都要給予肯定,然後認真回答,回答不出來的,可以請其他幼兒回答,如果都不知道,老師就直接告訴幼兒,老師將下班後在書中或網上找答案後再告訴你。同時,也請幼兒自己回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找答案。像周香老師講的案例裏的老師一樣,既保護了孩子的求知慾,又激發了孩子學習的主動性,還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

學習了幼兒心理學後,對“幼兒教育國小化”這一普遍現象,我也是體會深刻,感到茫然與無奈。根據幼兒的心理髮展特點及規律,幼兒的認知力、理解力還未達到兒童的水平,機械的模仿、死記硬背,體會不到學習的快樂,在幼兒園學的國小知識最多能讓幼兒一、二年級時一時領先,以後就不可能了,這樣反而還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幼兒應該在活動與遊戲中獲得知識、開發智力、培養其各方面的能力。

童年期兒童心理髮展教育心得體會 篇3

一、抓認識提高,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會日新月異的急速發展和變革,各種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學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由於青少年學生正值成長髮展過程中,缺乏科學的辨別能力和社會實踐經驗,加上兒童的獨立意識較差,所以兒童很少易發生心理行爲偏差。近年來,兒童常出現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爲,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存在心理偏差,是由於在學習和生活中碰到問題和困難時,缺乏解決矛盾,應對挫折和處理危機的能力。

作爲教育工作者我們對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數而不管學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們要培養的是人才而不是廢才,更不是害羣之馬,因此,我們全校上下形成共識:要下足功夫,正視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學生的健康發展,健全他們的人格,爲21世紀培養合格的人才。

二、抓學科滲透,紮實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課堂是學校進行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不僅是科學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學生心理髮展的過程。我們嚴格按照上級要求,開設上好心理健康課的同時,要求教師在各科備課時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課,抓好心理疏導的教育;語文課,以教材中大量的優秀文形象,從這些人物身上體會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質;數學課中研究重點是觀察、注意、思維、記憶等心理活動;英語課則要求創設寬鬆、和諧的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學習信心,使之敢於表現自我,增強學生羣體交往意識,發展能力和個性;音樂、美術等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體驗,給人以美的薰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學科教學過程中滲透有關的知識,可以使學生處處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且作爲教育的主體,教師不僅在知識上影響着學生,而且教師的人格也會在教學的師生互動過程中起潛移默化的作用,這就構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

三、抓課題研究,從細處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針對兒童的關愛教育的內容及途徑,探索並形成了優化學生情感體驗、人格發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師以身示範下,對兒童開展“關愛自己、關愛他人、關愛社會”三個方面的教育。通過開展主題活動,抓陶冶、抓體驗、抓滲透等展開教育,我們明顯感覺到學生的心理素質、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優化。在校內、班級中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互相關愛、團結幫助蔚然成風,在各種學習活動中,學生合羣,積極參與,團結協作,自尊自信,創新精神等得以充分體現。在家中,社會上,學生都能從小事做起主動關心、愛護、幫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題隊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受到教育的同時,自身的能力不斷得到提高,心理素質明顯加強。

四、抓家庭教育,引導學生家長關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於學生家長與學生固有的血緣關係,感情和倫理道德上的內在聯繫,家庭教育直接影響着學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學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種力量。父母在關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時,還應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認爲孩子長得壯,不生病就是健康,這是不全面的認識。事實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礙,如說謊、無理取鬧、妒忌、自卑、不合羣等行爲。然而,認識的片面性,不少家長對於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夠重視,甚至採取違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這是不利於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的,在發現他們心理有缺陷時我們就及時與家長聯繫做到及時矯正,並在學校上對家長開展如何對子女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講座,引導家長科學地教育孩子,從而培養孩子關心社會、關心他人,培養他們的責任感、獨立性和自制力,養成樂觀進取的精神。

總之,要使學生的心理得以健康發展,學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須掌握好心理知識,遵循學生心理髮展的規律,在實踐中靈活運用心理教育規律,探索學生的心理髮展,總結心理教育的經驗,與家庭、社會緊密聯繫,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童年期兒童心理髮展教育心得體會 篇4

在接觸兒童心理學這門課之前,我從來沒有對小孩子的心理有過深刻的學習和認識,他們做出在我曾看來很是幼稚的行爲現在想起竟是那麼可愛,他們的世界裏沒有一絲雜質,對他們來說,快樂是最重要的,可是當我看完這個紀錄片卻開始懷疑,在這種教育方式下,他們到底還快樂嗎?

影片以入學第一天一個小男孩撕心裂肺的哭聲開始,進入這樣一個陌生的環境,面對一羣陌生人,對於只有4、5歲的兒童來說的確是困難的,他們要接受新的環境,一點點對老師和身邊的同伴產生信任。在家裏時,他們享受所有人的關注,是一個家庭的`中心,而在有着一個2、30個小朋友的班裏,老師根本無暇照顧到所有的孩子。吃午飯時,一個小女生把湯飯灑了一身一地,帶着哭腔輕輕的喊着“老師,潑了?”一連幾聲老師都沒有趕來,那個一直在哭的小男孩一邊吃着飯一邊還不忘喊“我要回家?”看到這些,我不禁有些心疼這些孩子,也許過那麼兩天他們就會習慣這種生活,不再吵鬧,但在我看來這只是他們看不到希望,放棄了掙扎。在未來,我也會成爲一位媽媽,想到我也要把我的孩子送進這樣一個剝奪孩子本性的“牢籠”我不禁傷感起來,但這又是他們人生長必經的一條道路,去接受陌生的事物,去學會獨立,去磨滅天真和美好的本性,這又是多麼的殘忍。

因爲是一所寄宿制的幼兒園,這些孩子要在學校裏呆一整個星期才能回家,這一週的生活全部由老師負責,睡覺時老師要一個一個把他們叫醒上廁所。洗澡的時候,一個班的小孩子不分男女全部脫光像一羣小鴨子似的挨個被老師拽着用水沖澡。看足球賽時,老師責令孩子們坐下來看,要給中國隊加油,不要給其他隊加油。對於不聽話的小孩子老師則揚言要把他送去小班,對於這麼大的孩子來說這已經是最嚴重的懲罰,甚至有個老師用“神經病”這個詞去斥罵了一個孩子。如果父母們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學校是這麼被教育和馴服的,他們會怎麼想,還願意讓自己的孩子繼續在幼兒園呆下去嗎?快到週五了,孩子們都十分興奮,因爲他們終於可以回家了,他們板着指頭數着“今天星期四,明天就是星期五啦!”當孩子們都陸續被接走了,還剩一個小男孩等着媽媽來接,老師說他每次都是最後一個被接走的,鏡頭裏他在窗口坐立不安,滿懷期待的等着媽媽,一直等了很久終於等來了,看見媽媽後他滿臉都是笑容,我想他一定是怕被遺忘吧。我們不知道小男孩的媽媽因爲什麼事情耽誤了那麼久,但是看着小男孩的翹首以盼,我無言了。做父母的是不是應該更多的關心自己的孩子,工作和應酬難道沒有孩子重要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