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國學經典與教育》心得體會(精選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39W

學習《國學經典與教育》心得體會 篇1

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有許多優秀的思想精華永遠值得我們發揚。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不可不從國學啓蒙開始。通過學習國學,可以讓人明白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於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可以說,國學知識裏面對人生道理彷彿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爲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爲你指出正確的方向。

學習《國學經典與教育》心得體會(精選3篇)

在國學經典的叢林中漫步,可以在經典國學的長河裏凌波;可以在國學經典的寶庫裏採擷如花的詞語,構築我心中最美好的教育詩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畫筆描繪一幅幅山青水綠歡聲笑語的畫卷;可以用凝重的深情,唱出我心中最優美的教育讚歌——“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國學經典自有一方天地,讓思想自由馳騁;國學思想使人美麗,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把國學精髓運用到工作、生活實際,指導其人生觀、價值觀,發揮修身養性之功效。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典著作中,<論語>一直閃耀着特別的光芒。人們面對着來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壓力,競爭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調整心態,調適與他人的關係。<論語>中娓娓道來,輕輕拂去你心靈的塵土,教會你做人的道理。畢竟,這不是一個人的世界,不管多聰明能幹的人,離開他人的幫助,是難有建樹作爲的。一個人只是一葉“舟”,而衆人才是既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水。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你更懂得怎麼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們要做的不是發怒不是指責,要從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個短期和長期目標,放在一個最顯眼的位置,能夠時時的看到,這樣你就能比較容易的實現目標。

國學經典是傳統文化的載體,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國學經典中對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自我內心的關係等內容都有着十分系統的論述。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國學作爲中華文明的主要載體,傳誦着中華文化的觀念文明。它就像一根堅韌紐帶,將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中華文明之珠串連在一起,滋潤着中華物茁壯成長,展現着中華民族的精神,使中華民族以特有品質和風貌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其優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時空界限融入世界文化和現代文明,在國學各個學術流派存在的著作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充滿人文智慧和寫信人生真諦的論述,其敏銳的觀察、合理的推定、經驗的告誡,不僅是個人安身立命之本,更是一國安邦濟世之基。作爲中華子孫,我們有責任將中華民族這筆精神財富吸收和傳揚。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着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總的來說,孔子的教育思想在很多方面還是很有見地的,儘管其教育思想帶有很強的階級色彩,但對於學習方法,教育方法以及一些教育規律方面的闡釋還是值得我們反思和借鑑的。今後,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鬆而灑脫。

學習《國學經典與教育》心得體會 篇2

兩千多年來,中國的文化教育一直都是以聖賢的經典爲基準,就是在元朝與清朝時,外族入主中原時,這種教育方法也不曾被改變。這種以國學爲基礎的教育,爲中國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巨人與治國之能臣。然而"五四"之後,中國開始學習西方的科學知識,摒棄中國祖先自己留下的國學。中國也開始了所謂的與世界教育的接軌,思想與行爲也開始逐漸西化,一切都以物質爲基礎,以自我爲中心。

學校中所教的也只是物理,化學,英語等與國際接軌的課程,對國學的課程也很少提及。現代的教育只是對人的智力與技能方面的開發加大重視,然而對於人的德育與做人做事方面卻不管不顧。其實德行的教育才應該放在人生教育的首位,一個再有才能的人,如果沒有德行,也會在社會上處處碰壁,不會得到幸福的人生。而我們的祖先早就告訴我們如何才能得到一個圓滿的人生。這些道理也都寫在國學裏面。還好有易和人的不懈努力,以易和書院這個平臺,讓現代人可以瞭解祖先留下來的寶貴的精神財富,讓現代人在浮躁的社會中找到自己的發展方向與幸福之本。

“儒家的‘仁義’、‘慈愛’、‘忠信’、‘誠敬’等思想,符合現代企業精神,能引導大家更好地做人做事……”。 3月29日,大豐市供電公司汽車運輸部員工利用工休時間交流。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結晶,是構成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體系,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精神支柱。學習古聖先賢,研究傳統文化,就是要關注其深刻厚重的思想價值,汲取其思想精髓,該公司在深入開展學習型企業活動中,組織開展了“學國學經典,品智慧人生”讀書活動,在職工中迅速掀起“學國學”的熱潮。爲了讓大家進一步瞭解國學經典的主要內容,該公司專門購買了國學經典視頻教學資料和學習讀本,並將視頻教學資料上傳到局域網,供大家在工作之餘自學。3月9日,該公司黨委書記俞文祝還親自走上講臺,他從品讀國學經典,豐富人生智慧的角度,引導廣大職工更好地做人做事,愛崗敬業。

與此同時,該公司要求在收看國學學習講座時,要與實際工作相結合,深刻領會國學名言中包含的基本的爲人之道和宏大的處事方略,注重從做人做事出發,在不斷的完善進取過程中提升自己,實現從知識到智慧的昇華。在此基礎上,該公司還開展“學國學大討論”活動,將研讀《道德經》、《論語》等國學經典,在領會其深刻內涵的基礎上,聯繫各自實際,剖析思想根源,做到學以致用、學用結合,用學習成果錘鍊思想、指導工作實踐,培養自主學習、積累知識的良好習慣。

學習《國學經典與教育》心得體會 篇3

週六早上八點十分,我準時打開電視,收看于丹老師感恩教育的專題講座。于丹老師語言妙趣天成,一個個小故事被她娓娓道來,而這些有趣的故事又都讓我受益匪淺。其中有關孝心的部分讓我感觸很深。

“什麼是孝呢?”,于丹老師首先發問,然後講述了一個《男孩與蘋果樹》的寓言故事:男孩小時候很喜歡和大樹玩耍,大樹每天都等待着男孩;到了男孩少年時期,大樹讓他摘取果子換取學費和玩具;青年時期,大樹又把樹枝給了男孩蓋房子和娶新娘;後來大樹貢獻出樹幹給中年時期的男孩做獨木舟去周遊世界。可以說大樹爲男孩付出了一切,最後只剩下了光禿禿的樹樁。當男孩成爲老人時,他想去的地方已經去過了,想看的東西也已經看過了,現在他只想和樹樁在一起曬曬太陽。

故事中大樹和男孩的關係多像爸爸媽媽與我的關係呀!都說世界上最無私的愛是父母的愛,它只求奉獻不求回報。而作爲子女又應該如何呢?“正爲本,孝爲先。孝爲德之本。”作爲子女要有感恩的心,即孝心。古時候就有孔融讓梨的故事,現代有敬愛的周總理吃飯時總是先給父親餵飯;田世國爲救母瞞着她偷偷捐腎;中國臺灣企業家賴東進跪着給失明的父母餵飯。看看我自己,在家是個“小公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平時要什麼有什麼,可一遇到不滿意、不順心的事我就會對爸爸媽媽大發脾氣,怨東怨西的,甚至有時對他們的說教不屑一顧。

記得不久前我和媽媽一起去商店,媽媽原本是準備給我買筆記本,可是到了商店,我就被裏面琳琅滿目的小商品所吸引,看看這支筆、摸摸那支筆、再試一試,哎呀!這些可真漂亮。媽媽已經選好要買的東西,我笑眯眯地對媽媽說:“給我買這套鋼筆吧”,媽媽說:“你都有那麼多筆了,還要,不買。”一聽這話,我的臉一下子就變了,小嘴翹的老高,之後,媽媽再問我還有什麼東西沒買嗎?我就愛答不理的。事後我靜下心來想了想,自己確實已經有很多筆了,要它也只是因爲好看,正像媽媽說的買就買確實需要的,不要貪圖好看。想想在生活中媽媽對於我確實需要的東西,無論它多貴,媽媽也從不拒絕,總是很痛快地答應。而可有可無的東西,媽媽就會讓我考慮到底需不需要。我當時卻因爲媽媽的拒絕而生氣,現在想來十分慚愧。

生活中爸爸媽媽總是在一點一滴地關心着我。好吃的、好喝的都是讓我先吃;而剩飯剩菜從不讓我吃;髒了的衣褲、襪子只有我脫下來放在一邊,媽媽總是第一時間將它們洗乾淨;每天下班後他們又總是第一時間衝進廚房爲我準備可口、豐盛的飯菜;我有不開心、不順心的事總是向他們述說,他們會爲我排憂解難,而他們卻從未對我講述自己工作中遇到的難題、難事和不快,因爲他們總希望我每天快快樂樂地、健健康康的。

看了于丹老師的講座後讓我知道孝敬父母,懂得珍惜父母之愛,師長之愛;讓我知道抵抗挫折、自立、自強、自信的重要意義。所以,從這一刻開始,讓我們學會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朋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