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中途島觀後感範文大全

來源:瑞文範文網 2.49W

《決戰中途島》是由羅蘭·艾默裏奇執導由伍迪·哈里森、盧克·伊萬斯、帕特里克·威爾森、曼迪·摩爾、艾德·斯克林、淺野忠信等主演的電影。下面是小編爲大家帶來的決戰中途島觀後感,希望能幫到大家!

決戰中途島觀後感範文大全

決戰中途島觀後感

《決戰中途島》,第一時間看了一個首映。我只能打6分。和同樣題材的1976年版本的《中途島海戰》,相差甚遠。與《珍珠港》相比更是差了幾條街。導演水平,劇情編輯直逼國產片水平。實在令人失望。

二戰題材本是比較容易拍的,因爲故事都是來自於真實的歷史,只需要換個不同的視角即可。我本人即是二戰電影的愛好者也是一個軍迷,在我看來,本片有以下幾點硬傷:

1.故事線不明確。這種二戰電影,要麼遵循歷史,用敘事的方式把故事講完,就和76年的《中途島海戰》一樣,把中途島美軍勝利的幾個重要的點說清楚。要麼就和《珍珠港》一樣,以歷史作爲大背景,突出幾個主角的個體,以人物的角度加上感情的衝突,去串聯整個故事。可惜,決戰中途島兩者都沒有。也沒有更新的視角去完成故事的敘述。

2.本片的人物衆多,但每一個描述的都不突出,感覺就是零零散散的串在一起。所以影片中沒有人物可以打動觀衆的地方。劇情也一樣,中途島美軍之所以能贏的三個重要的因素都沒有交代清楚。我本人是比較熟悉這場戰役的過程,即使這樣,我也看的一頭霧水,更不用說一個不熟悉歷史的普通觀衆了。只能看看海戰的電影特效熱鬧一下而已。

3.本片裏所表現的海戰艦船的細節也有很多漏洞。特別是表現航母編隊的鳥瞰的鏡頭,航母和巡洋艦驅逐艦外形的大小也差不多大。熟悉艦船知識的人都知道,二戰日本的蒼龍級航母排水量二萬頓,重型巡洋艦一萬三千噸,普通驅逐艦護衛艦也就幾千噸,從外形上就是西瓜,哈密瓜和菜瓜的比例。而本片表現的鏡頭,基本上看不出來。很難想象這是一個美國電影拍攝的水平。

4.空戰也是一樣的漏洞百出。二戰的飛機乃至今天的飛機,在空中格鬥,基本上都是一個追,一個擺脫。決定誰打誰,是飛機所處的位置決定的。這是常識。而本片裏經常出現被追逐的飛機用小口徑的機槍幹掉了後面緊追不捨的大口徑機炮的飛機。空中格鬥,機槍和機炮的口徑和威力能差多少,貌似導演心裏一點逼數都沒有。這種違背軍事常識邏輯的東東隨處可見,看的我那個難受啊。

總之,本片算是罕見的粗枝大葉,漏洞百出的二戰電影,演員不出彩,劇情不出彩,連道具也不出彩……爛片,所以我吐槽,對不起我的電影票錢!

決戰中途島觀後有感

這是一部關於戰爭的電影。戰爭不再作爲普通人物命運的背景板,或者偉大領袖的極端環境出現,而是踏踏實實地做了一次主角。戰局從偷襲珍珠港的挫敗,到扭轉太平洋戰爭整個局勢,爲最終勝利奠定了基礎。這樣的主角弧光可以說非常鮮明瞭。全方面地展示了備戰雙方的在相同情況下的籌備和最終決策。最爲背水一戰的美軍,在極端不利地情況下,領導將領沒有貿然聽從白宮的指示,而是選擇相信自己的情報人員,最終證實,這樣的信任沒有被辜負,情報人員準確地破譯了日方代碼。將突襲逆轉成爲一場有備之戰。而執行任務的空軍飛行員完成了一場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敵衆我寡的情況下在“飛機無法擊沉軍艦”的“常識”面前憑藉非凡的勇氣和超高的飛行技能,擊沉了日方的軍艦,終結了這一場關鍵之戰!

導演一向擅長大場面的調度和呈現。過程中飛機一次次地對日方軍艦實施轟炸,焦灼狀態下的與日方飛機追逐、奔襲、左躲右閃,造成決定性傷害的完美俯衝,直線墜落的巨大視覺衝擊帶來的緊張感和千鈞一髮時刻的完美拉高帶來的劫後餘生感。導演完美地掌握了戰爭的節奏感,也掌握住了觀衆的心跳。

對於人物的刻畫,有的寥寥幾筆,有的濃墨重彩。起飛前的口香糖;脫口而出的賭注;奪走又歸還的眼鏡,一個個私人化的瞬間,將人物塑造得立體鮮活。病痛折磨領釦無法再扣起來的艦長;在甲板上等待戰友歸來排成一排的戰士;冒着槍林彈雨衝上高臺的隨軍導演;一個個性格各異的人物構成了一個絕地反擊的隊伍。

導演的鏡頭下美軍也好,日軍也罷,沒有士兵是符號是對與錯的代名詞,熒幕上是活生生的一個個個體,他們想活下去,他們有想保護的人,他們有自己的信念。他們也會恐懼,他們也會悲傷,但他們勇敢無畏,他們鐵血擔當。他們是軍人,他們是人。戰爭殘酷,因他在剝奪的是所有人的生命。這種沒有評判的立場,以看待歷史的客觀角度,去呈現這一場真正關鍵性戰役,也是這部電影最打動我的地方。

決戰中途島觀看心得

醞釀了20xx年之久,曾拍攝《20xx》《獨立日》被譽爲“無敵破壞王”的羅蘭·艾默裏奇推出的《決戰中途島》,可謂史上難以超越的戰爭鉅製!嫺熟的敘事技巧,逼真的視聽沉浸感,駭人震撼的空戰細節,燃到觀衆心靈的情感共鳴,理應讓《決戰中途島》像《最長的一天》《拯救大兵瑞恩》《黑鷹計劃》等經典那樣被載入史冊。

從空襲珍珠港到轟炸東京,一直拍到中途島戰役,其間美日各類將令與士兵、家屬均紛紛粉墨登

場,《中途島》多視角全景化地還原了日本海軍被虐的二戰歷史轉折點,編導野心超大。不僅三分之二都是空戰、航母爆破沉沒,還有潛艇出沒發魚類、虐殺俘虜、家屬期盼等真實細節,多位實力派明星精準刻畫,同樣不妨礙臉盲症觀衆去辨認。

史上難超越《決戰中途島》亂惹怒沉睡巨人,日海軍被虐慘史上難超越《決戰中途島》亂惹怒沉睡巨人,日海軍被虐慘

就像珍珠港事件爆發還原,前一秒主婦還在洗衣燒煮,下一秒便發現桌椅和盤子都在震動,日軍轟炸機在耳邊呼嘯襲來,立即抱着尚在玩耍的女兒去躲避;剛剛抽菸聊天的飛行員,立即目睹轟炸機跟蝗蟲一樣佔滿蒼穹,立即臨危受命去防禦殺敵,各種戰爭災難細節都彷彿跟《紅天》《20xx》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充分運用伏筆鋪墊細節,想方設法讓觀衆身臨其境。

沒有像同期奧斯卡導演一樣靠高幀3D來博眼球,沒有把美軍塑造成無敵英雄主義,沒有把日軍全寫成惡魔,也沒有生硬加入蹩腳愛情戲,依託歷史人物的真實生動,還原了全景羣像。雖然“給日本人一點顏色瞧瞧!”等臺詞有點《戰狼》“雖遠必誅”的味道,但美國海軍、空軍、諜報人員衆志成城,包括那羣爲國捐軀、捨身上戰場的士兵們,如何擊沉日本主力航空母艦四艘、巡洋艦一艘,可絲毫沒有誇張神化!

這次戰役雖然是山本五十六與切斯特.尼米茲兩大軍團首領之間的幕後較量,卻小威廉·海爾賽、詹姆斯·杜立特、理查德·迪克·百斯特上尉等歷史人物相繼登場,還有美軍飛行員轟炸完東京跑去中國迫降,彩蛋還有中國人“打死也不說”誓死勇敢!而豐川悅司飾演的日本帝國海軍名將,並沒有臉譜化,人物被塑造成有頭腦、有謀略、很焦慮,還很擔心戰局失敗的理智高手。

曾有個灰暗鏡頭下,陰影之下的山本五十六拿着書聽着戰報,當時日本海軍還在驕傲自滿的情緒中,他卻滿臉陰沉說着“我們喚醒沉睡的巨人!”。而在獲悉中途島戰敗消息,他用“你下棋將軍太多”爲理由,沒繼續派艦隊盲目進攻,一個躲在戰爭幕後操控棋局的軍事天才,瞬間栩栩如生浮在眼前。聽說此人曾不同意打珍珠港,假如日本高層聽了他的話,歷史不可想象!

山本五十六在跟南雲忠一、山口多聞等人開會佈置戰局,肯定一絲不苟、有板有眼。美軍方面也是戰略和諜報工作兩不耽誤,美軍高官拜訪“魔術大師”羅徹福特那段就拍得很有意思。儘管外人質疑羅徹福特“舒服”工作方式有爭議,但美軍將令認爲只要他能密碼,他一邊拿咖啡一邊幹嘛也無妨,接着Brennan Brown飾演羅切福特登場談情報,也頗具黑色幽默味道。

羅徹福特分析出日軍代號“AF”是中途島,領導經過判斷後聽從情報,導致日本海軍最終受到了災難式打擊!《中途島》三分之二時間都在戰鬥機視角渡過,大量“突突突—轟轟—突突—噠噠噠——BOOM!”等打仗細節,但《後天》《20xx》導演對大場面小細節把控都很登峯造極,故事上也沒犯《史前一萬年》《獨立日2》那種低級錯誤,故事與歷史細節都嚴謹對待!

138分鐘的戰爭史詩鉅製,並不是刻意堆砌大場面毀滅性的特效鏡頭,而是大小場面細膩結合,人物與飛機、航母、潛艇做到高度統一。例如有飛機還沒飛出航母就墜落、沉下被撞;船上士兵被飛機襲擊,爬的繩索斷裂落下;還有受創飛機降落航母時,儘管你能猜出他最終沒出事,但那種彷彿要跟船一起炸燬的危機感,都詮釋得驚心動魄。

南雲忠一的艦隊雄赳赳的撲向中途島時,同大黃蜂號、企業號等艘航母相遇,各派出滿天飛機互相PK,絕對比邁克爾貝版《珍珠港》更宏大、更過癮,絕對至今爲止史上最牛的空戰片。

打飛機一時爽,一直打飛機一直爽,就超級難!不僅有空戰中飛行員的高超技藝,各類飛機開火、躲避、爆炸、墜落鏡頭都拍得很現代感,還有海上被俘美軍被掛在船錨扔下水,那種無奈恐懼感,都能讓戳淚指數飆升

渲染了美國人守衛國家時映襯出人性勇敢的光輝,同時略微黑化了日本軍隊,就像淺野忠信飾演山口多聞,用內斂、沉穩、霸道的表演,上演了一段殉國的犧牲。當一個日本年輕士兵想要殉艦的時候,總指揮官說了一句“年輕人必須走”。當山口多聞跟隨日軍艦艇被炸死,還原了一代敗軍之將的鐵血與偏執,諷刺了他效忠大日本帝國的法西斯信仰,一併沉入了海

整體效果比二十年前的《珍珠港》跨越了很大一步,比《敦刻爾克》戰爭戲要兇猛更多,身爲全球最尖端的戰爭片,本片情報分析、戰機把握、鉅艦大炮、航母會戰等元素都把握精準。不僅是戰機呼嘯而過和炮彈轟鳴的聲音一直在腦海盤旋,還能感受人物在戰爭中槍炮射入胸膛的無奈,將令在幕後運籌帷幄的謀略。

我認爲這是足夠載入史冊傑作,好萊塢重工業大片的新標杆。即便《後天》《獨立日》全球頂級金牌團隊都要籌備二十年,《中途島》這樣經典力作看來是百年難以超越!重回巔峯“無敵破壞王”羅蘭導演證明了自己是史上災難大場面駕馭第一人,毋庸置疑!

最後借用一句話結尾,“戰爭是勝利者寫就的,守衛各自的祖國卻是每一條生命寫就的,唯有大海銘記不朽!”

決戰中途島觀看感悟

將於11月8日在中國大陸公映的戰爭片《決戰中途島》前幾日在北京舉辦了“就是這麼炸”首映發佈會,導演羅蘭·艾默裏奇與博納影業集團董事長兼影片製片人於冬一同登臺,兩人分別手持爆竹和火柴,寓意點燃中國觀衆的熱情。

​於冬說:“《決戰中途島》是一部展現了全世界最尖端特效的戰爭片。”

對於艾默裏奇中國觀衆已不陌生,兩部《獨立日》電影及《20xx》等美國大片都出自他手。擅長拍攝特技電影的艾默裏奇說:“我們搭建了許多真實場景,原尺寸打造了戰機,還設計了大量第一視角的空戰特效鏡頭,目的就是爲了給觀衆獻上一次絕對不可錯過的大銀幕體驗。”

談到中途島海戰不得不談到珍珠港事件,雖然一直有陰謀論說這是美國引日本上當偷襲的,不過從美國傷亡的人數來看應該並不是如此,任何一個堅持這種陰謀論的,都是對軍事常識的無知。但是機緣巧合之下,美軍並沒有傷到筋骨,日本連一艘航母都沒看見,航母根本就沒在港內,倒是讓日本鬱悶的很。

小日本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把美國拖下水這事,小日本自己作死這事還得要往前說道說道。

小日本是如何把美國拖下水的

據說拿破崙曾經說過:中國是一隻睡獅,一旦它醒來,整個世界都會爲之顫抖。它在沉睡着,謝謝上帝,讓它睡下去吧。

但是日本不信邪,當侵華戰爭打響後,日軍迅速在華北和華東兩個戰場上擊潰了中國軍隊,看上去可以很快打敗中國了,但是小日本小看了中國的反抗力量,也不知道已經有人提前預知了日本要陷入持久戰了。

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上,毛澤東在總結抗日戰爭初期經驗的基礎上,針對中國國民黨內部分人的“中國必亡論”和“中國速勝論”,以及中國共產黨內部分人輕視游擊戰的傾向,系統地闡述了中國實行持久戰以獲得對日作戰勝利的戰略。

預言如此準確,日本打着打着發現打不動了。

還有一個作過同樣預言的則是戰後被國際軍事法庭網開一面不追究責任的石原莞爾。

因爲戰前他的意見被東條忽視了並被開除軍籍,成了東條的死敵,當國際軍事法庭對石原取證時,他還想爭取當一下戰犯來着。

石原曾預言:“中國有自古而來的高度文明,物質生活又極爲原始,各個地方有高度的自給自足的可能”,一開戰必限於持久戰,對日本不利,不主張與中國開戰。東條英機與之相反,主張決戰,且速戰速決。

進入了持久戰,日本的物資必然匱乏,那麼尋找戰略物資是必然的了,日本往北看,再往南看,想了半天美國還提供着物資來着,當然得要花錢買了,暫時不能動。發現蘇聯的物資多啊,特別是石油資源,而那時蘇聯正被德國蹂躪,日本想着是不是可以打打蘇聯的主意。

諾門罕之戰就這樣爆發了,當時日本後勤到此地只要180公里,蘇聯最近的鐵路到這裏要750公里,所以日本認爲蘇聯一定贏不了也不敢打,日本小看了蘇聯的決心和瘋狂。

這場戰爭持續了100天,雙方沒有宣戰的打得不聲不響,各自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其中日軍第23師團1.6萬人,傷亡達到了1.2萬,損失高達80%。

日本整體雖然傷亡沒有蘇聯嚴重,卻給日本以沉重的打擊,諾門罕戰役以後,日本二戰期間再也沒對蘇聯強硬過,日本人算是徹底看清楚了蘇聯絕不是沙俄,還是離蘇聯遠一點,那麼目光只能往南了。

“這是一場陌生的、祕而不宣的戰爭”,1939年7月20日,《紐約時報》的社論這樣評價蘇聯紅軍和日本軍隊在蒙古草原上的這場苦鬥,時報不屑一顧地嘲諷道“(他們)在人們注意不到的世界角落裏發泄着憤怒”。

卻沒有人想到,正是這在當時不聲不響的戰役如此一支蝴蝶的翅膀扇動了一下,引發了日後的珍珠港事件,更有意思的是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於1963年才正式提出蝴蝶效應: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

隨着日本國力對於持久戰的支撐不足,美國是生意人,不能無故支援,得要錢啊,發現日本快沒錢了,同時也扼制一下小日本想涉及西方利益的問題,所以在1941年7月28日,當日本佔領戰領法屬印度支那時,美國宣佈對日本進行經濟制裁,凍結日本在美國內的所有財產,包括實行石油禁運。美國人向日本發出最後通牒:從中國撤軍,否則一切免談!

這下日本慌張了,蘇聯的主意沒打到,在中國已經陷入持久戰,想在中國佔領區找石油挖出來還不知道是鼠年馬月的事,打仗最關鍵的資源石油沒了,還怎麼打?等死嗎?

日本的選擇很有限,一是把到手的肥肉讓出來,退出中國,並和美國好好談判下,另一種就是以戰養戰,不給我去搶不就成了。結果腦袋發熱的小日本的選擇了後者。

諾門罕之戰兩年後日本人的炸彈就扔到了珍珠港,美國人事後分析才明白,蘇聯當時是多麼的英明,花了那麼大的代價打了一場可能會輸的戰役,結果一戰就把小日本給打怕了,不敢再找蘇聯了。北上沒戲,只能南下就找美國要資源了,美國人爲自己的驕傲和輕心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從珍珠港到中途島,日軍“聰明反被聰明誤”

當日本轟炸機在1941年12月7日跑到珍珠島上空時,發現美國大兵們還沒有睡醒,在沒有轟炸前就發回電文,正式宣佈此場偷襲已經成功了。

站的層面不一樣,看到的東西就不一樣,轟炸機飛行員們看到了無比巨大的勝利,親自策劃這場偷襲的山本五十六卻看到了一個深淵。

山本五十六在接到偷襲勝利的電文後,看到戰報中竟然沒有擊沉一艘美軍航母,身爲海戰專家的山本五十六明白,這場偷襲成功了,也失敗得如此徹底,面對前來祝賀的部屬們時,他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我們只不過喚醒了一個沉睡的巨人。”

當時,美軍的航母在哪裏呢?“企業”號正在趕往珍珠港的路上,“列剋星敦”號日前剛剛開出,“薩拉託加”號則去聖地亞哥做保養了。實在太巧合了——正因爲如此,很多人認爲這是羅斯福的苦肉計。但多年之後,根據解密文檔發現,這一切都是按步就班進行的。沒有任何陰謀在裏面。對此,不管是美國還是日本,還是全世界的軍事專家,都得出同樣一個結論:當時的運氣,真的站在美軍這邊。

知道這個消息,估計山本的心頭有一萬隻草泥馬在洶涌奔馳而過,卻與事無補了。

由於日本人發動的此次偷襲,激起了美國民衆無比的憤怒,之前不願捲入戰爭的美國民衆和議員們,在羅斯福總統發表了著名的“國恥演說”後,美國就迅速的加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山本這次的偷襲沒有獲得更大的利益,既然美國已經上了戰船,那隻能死戰到底了,

當時小日本海軍力量還是強悍的,小日本也明白美國有遠遠超過日本強大的工業產能,小日本估計到了1942年下半年美國的產能可以完全轉變成軍事實力,那麼要在這之前擴大日本的圈,能夠造成威脅夏威夷和美國西海岸的戰略態勢,最後利用這種威懾增加與美國談判的籌碼,因此同樣的山本五十六同志,開始策劃了中途島戰役。

情報啊情報,若是日本在偷襲珍珠港前情報強悍一點,早一點或是晚一點,搞不定還能收穫一點航母,這一次同樣是因爲情報,美國已經事先了解到日本的戰略意圖,在日本以爲只能兩艘航母參戰的情況下,美軍投入了三艘航母參加了中途島海戰。

1942年6月4日,攻擊中途島的日軍航母編隊已經被美軍瞭解到航行軌跡,在美軍俯衝轟炸機的輪番轟炸下,在短短5分鐘之內,日軍赤城、加賀、蒼龍三艘航母遭到毀滅性打擊,幾小時後相繼沉沒。隨後,飛龍號同樣遭到了打擊,指揮官山口多聞向山本五十六表示飛龍號已經無法挽回,艦長加來止男則同時下達棄船令,不過兩人都決定留在飛龍號與艦共沉。

中途島戰役讓日本喪失了開戰初期的航母優勢,而這種喪失已經是不可逆的了,從此日本再也沒有能力奪回海上霸權。

前期一點海戰上的勝利讓小日本的海軍內充滿了自信,結果這種自信生生把自己作死了,再也翻身不得了。

中途島海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戰役,也是美國海軍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以前拍過的電影有數部,歷史記憶,如此精彩的歷史時刻多次銘記都不爲過,何況這一次是擅長拍攝特技電影及掌控大場面的艾默裏奇來導演。

張召忠與艾默裏奇座談時,大讚影片細節到位真實還原,“這部電影非常尊重歷史,像是軍事教學片和紀錄片”,並稱贊影片是20xx年末最值得期待的戰爭大片。

那就讓我們一起期待這部美版“犯我者,雖遠必誅”的戰爭大片。要知道,這絕對是20xx年最後一部爽到死的爽片了!

決戰中途島心得體會

放映結束,全場響起了掌聲。——這大概是《決戰中途島》最直觀的影評。

看過《珍珠港》的觀衆,對二戰期間這段歷史是有影像化記憶的。無論從視覺震撼程度、還是從戰爭史詩類型上來說,《決戰中途島》都是《珍珠港》的姊妹篇,二者都屬於製作上乘的佳作。

《決戰中途島》 美版“犯我者,雖遠必誅”

如果說,《拯救大兵瑞恩》當中,讚美人性的光輝超越了勝與敗的定義;《血戰鋼鋸嶺》當中,歌頌信仰仁慈能夠創造生命的奇蹟;《獨立日》當中,燃燒着人類頑強不息的精神......所有這些戰爭場面宏大的影片,能否獲得觀衆的認可,全靠的是嫺熟的敘事技巧、震撼的視聽沉浸感,最重要的是一份“燃”到心裏的情感共鳴。可喜的是,《決戰中途島》做到了。

《決戰中途島》 美版“犯我者,雖遠必誅”《決戰中途島》 美版“犯我者,雖遠必誅”

電影《決戰中途島》講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重要轉折點——中途島海戰:經此一役,日本海軍受到“降維打擊”,美日海上實力反轉,從而扭轉了整個太平洋戰場的局勢。影片通過參戰士兵和飛行員一個個鮮活的故事,帶領觀衆逐步進入1942年6月初發生在太平洋中途島附近那場令人難以置信的戰爭……

光聽故事背景簡介,很容易產生距離感。實際上電影開場的幾分鐘之內,導演就成功用幾個大背景下小人物的瞬間反應,把觀衆拉進了故事當中。

戰爭離我們遙遠嗎?

前一秒還在洗衣煮飯的主婦,下一秒就要抱着尚在玩耍的女兒躲避轟炸,戰爭就在頭頂;前一秒還在抱怨工作的海軍戰士,下一秒就被炮彈擊穿了身體,戰爭就在眼前;前一秒還在抽菸聊天的飛行員,下一秒就要衝上戰鬥機,戰爭就在耳邊呼嘯......

《決戰中途島》 美版“犯我者,雖遠必誅”《決戰中途島》 美版“犯我者,雖遠必誅”

一旦珍珠港潰敗、日軍在太平洋上佔據有利局勢,不只是美國,整個二戰的局勢都面臨着巨大的威脅,這一刻,戰爭彷彿就在觀衆眼前。

大背景下的小人物,有血有肉更讓人信服和心疼。《決戰中途島》導演曾經執導膾炙人口的《獨立日》、《後天》、《20xx》,那些曾經感動觀衆的,除了拯救世界的英雄,更有那些面臨生死存亡,有畏懼、有退縮、有固執、有爆發的鮮活人格。

《決戰中途島》 美版“犯我者,雖遠必誅”

沒有一個英雄不怕死。也沒有一個家庭甘願放棄團圓的餘生。

但在戰爭面前,怕,也要上。艱難抉擇的過程,才更令人唏噓。很欣慰《決戰中途島》沒有把人物塑造成目空一切的個人英雄主義,也沒有生硬加一條愛情線進去,而是依託歷史上的人物原型,恰到好處地塑造了戰爭中的人物羣像。

“給日本人一點顏色瞧瞧!”

沒錯兒,光是看美國海軍版“犯我者,雖遠必誅”就已經非常過癮了!這一刻,感覺自己第一次和美國海軍心連着心,好似跨越了77年的時空,想要衝上戰場見證這一改變歷史的偉大時刻。

《決戰中途島》 美版“犯我者,雖遠必誅”《決戰中途島》 美版“犯我者,雖遠必誅”

《決戰中途島》最令人動容的是,影片中的角色大多出自歷史上真實的人物原型。曾經爲國捐軀、捨身上戰場的士兵們,每年都會聚到一起紀念死去的戰友,直到20xx年最後一名老兵永遠地離開這個世界。

“去時三十萬,獨自還長安。”惟願這和平盛世流傳子孫萬代,永無戰事憂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