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心得體會範文(通用17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88K

研討心得體會範文 篇1

一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他們課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有限。無論是新知學習還是課後練習,如果活動組織方式單一,學生很快就會進入疲倦期,這個時候如果課堂的節奏毫無變化,學生很可能會昏昏欲睡或是亂作一團。

研討心得體會範文(通用17篇)

爲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在本學期的校本課程展示課《有幾棵樹》中,設計教學活動時牢牢把握“變化”二字,充分體現活動多元化,課堂與課下充分結合,使學生不僅經歷課堂上的練習過程,更能在平時生活中自覺主動的去鞏固所學的概念和知識。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9加幾的計算方法的前提下探索8加幾的計算方法,理解“湊十”的計算策略,本節課一開始,我設計了“口算搶答”的環節,既複習了20以內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湊十法”,又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探索8加幾的計算方法這一環節我設計了“擺一擺,數一數”,驗證計算結果的活動,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加深了對“湊十法”的理解和運用;本節課的練習分別設計了“圈一圈,算一算”、“連一連”,基本上都以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形式。課後練習第一題“擺一擺,算一算”,我讓學生帶了17根小棒,先擺8根,然後在剩餘的一堆中任意拿出幾根,列算式,並算一算,計算有困難的可以看着小棒數數。這樣設計使得學生學有餘力的學生有了自由發揮的空間,使得練習變得有趣,使得同桌合作更有必要。課後我讓學生找找生活中有哪些問題能用8加幾來解決,並給家長說一說,並做成一篇數學小報。

研討心得體會範文 篇2

在吉首國際實驗幼兒園爲期半個月的教師學習交流已經結束了,但一切仍歷歷在目。這次培訓中我有幸聆聽了幼兒園的領導對幼兒教育發展規律、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幼兒教師的角色等多方面的精闢闡述,頓時讓我茅塞頓開,受益匪淺。同時,本次培訓也得到了幼兒園有關領導和老師的親切關懷與照顧。半個月的培訓時間似乎太短,離別時我有太多的感慨與收穫,感謝與留戀;半個月的培訓又很長,它已經對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指引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在這次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們在教學中嚴謹的態度,專業的幼兒知識,幼兒活躍的思維等,都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從教師的教學中,我知道了如何調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如何挖掘孩子們的天賦及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如何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環境。在通過與各位教師及園長的交流中,她們的教學技能無不讓我們歎服。她們的專業與態度,不僅令幼兒們從學習中得到快樂,從快樂中得到成長,更讓我認識到,幼兒教育的偉大與快樂。教師們的工作態度與責任心,從園長到中級幹部,再到各班級教師、生活老師,她們始終踏踏實實,遵守自己的崗位職責,一絲不苟,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從備課到上課,從班級管理到幼兒園的日常活動管理,從來沒有半點兒的馬虎與怠慢。

從幼兒園的日常安排看來,班級的三位老師之間配合的非常的協調,不管是早上的晨間活動、早操、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還是幼兒一日生活、遊戲和戶外活動的安排,她們都配合的非常默契,很自然地銜接每個活動環節,比如:小朋友們吃午飯的時候,教師和保育員很有秩序的安排幼兒的分菜工作,而且孩子吃飯時沒有一個人說話,這一切與老師平時培養是分不開的。在這樣的環境中,可充分感受到她們時時都以幼兒爲本的教學理念,幼兒園的學習生活離不開練習,動手操作,直觀形象的觀察活動可以讓孩子在動手動口動腦中無意識直接獲得。幼兒學習方式可以通過多種學習方式來完成,觀察模仿學習、操作學習、語言理解性學習、體驗學習、相互交流學習等都可以成爲幼兒學習的方式,教師要設計符合幼兒特點,趣味性強,操作性強,內容豐富多彩的活動。同時關注孩子的個體差異性,尊重個性,因材施教,讓每個孩子擁有一個快樂難忘的幼兒園生活。

研討心得體會範文 篇3

改革路艱,作風克難。關於“三嚴三實”的精闢論述,直指爲人爲政的根本,切中幹事創業的要害,是各級領導幹部的爲政指南和行爲守則。

“三嚴三實”中,“嚴以修身”居首位,如何“嚴以修身”?要加強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覺遠離低級趣味,自覺抵制歪風邪氣。古人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也是排在第一位。可見,“嚴以修身”既是全面深化改革語境中對領導幹部作風建設的現實要求,又是對中華優良傳統的弘揚和繼承,是價值觀層面作風建設的新境界。

修身以養性。做“官”先“做人”,“人”要講人格。人格是人的道德品質、氣質修養、能力才幹、作風素質等的綜合反映,也是一個人思想境界高低的重要標誌。領導幹部加強人格修養,塑造高尚人格,還是要落腳在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上。滾滾紅塵,諸多誘惑,只有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始終保持崇高的精神追求,不斷提高自己的人格修養,時時自我反省體察,防止價值觀扭曲,始終堅守道德陣地,才能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修己以安人。爲官一任,理應造福一方,加強作風建設,歸根結底是爲了百姓福祉。坐上了“位子”,就要對得起信任;握住了權力,就要擔得起責任。沒有優秀的修養操守,就不可能有好的作風能力。一個領導幹部,只有時刻約束自身言行,勤於修身,勤政廉潔,以己正立信,以無私樹威,以務實興業,爲人民執好政、用好權,方能不辜負黨和人民的信任,方能擔當起帶領羣衆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使命。同時,要把握好“修己”與“安人”的辯證關係。在作風建設上,領導幹部不光是要“修己”,還要以“修己”做表率,帶好一任班子,淳樸一方民風。

日省以月修。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如果前熱後冷、前緊後鬆,就會功虧一簣。“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修”,意味着“信”,意味着“興”,是一件持之以恆方能有效果的事情。對領導幹部的“修身”提出了具體要求,也提出了“嚴”這個標準,各級領導幹部要以此爲鏡,時常照一照自己的思想; 以此爲尺,時常量一量自己的行爲。看看自己做人的境界夠不夠,爲官的境界夠不夠。只有具備了這種自我要求和自省意識,才能始終繫緊風紀扣,走好廉政路。

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行動是橋樑。崇高美好的人格需要嚴“修”,常“修”。唯有拿出踏石留痕的狠勁、滴水穿石的韌勁,才能“修”成崇高的黨性修養、理想信念和道德境界,爲成都全面深化改革貢獻力量。

研討心得體會範文 篇4

本週我聽了陳老師的一節課。這節課複習的是識字(一)中的1-4課。

一、關於二類字。

之前陳老師讓學生頭天晚上在家自己複習生字(一類字和二類字)。上課後先讓同桌互查二類字,把同桌讀錯的字給圈出來,然後讓自己把剛圈出來的字多讀幾遍,並強調每天都要讀幾遍。這樣做不但能準確的找出學生沒有掌握住的知識,而且更有利於學生以後有針對性的進行復習,合理的分配了複習時間(不會的多用些時間)。

二、關於一類字。

一類字是通過聽寫和組詞來進行檢測。請同學們拿出本子,老師讀一個字學生就寫一個字(豎着寫)。寫完後就在每個字的後面組一個詞。

陳老師這樣的設計不但檢查了學生的生字掌握情況,而且還檢查了生字的組詞情況。真是一舉兩得。

三、關於練習題。

出示小黑板進行測試。陳老師出示一題讀一題,並講明做題要求和規定的時間。學生一一進行解題(寫在本上),然後把本子交了。

陳老師整節課的設計可以準確知道學生的掌握情況,並發現問題。對以後有針對性地複習提供條件。

研討心得體會範文 篇5

3月14日,在四中參加了英語複習研討會,我感覺受益匪淺。因爲它對我們的課堂教學有指導作用,怎樣上好複習課,如何選題纔有針對性,如何複習更有成效都給我們進行了明確的指導。 在國中英語教學中,會考英語總複習承擔着系統梳理、歸納總結、穩步提高的重任,總複習效果如何至關重要。在時間短、任務重、範圍廣、內容多、要求高的情況下,怎樣帶領學生進行會考英語總複習,3月14日的英語研討會爲我們提供了這一平臺。

研討會上,首先聆聽了兩節高效的複習課:鄒老師的二輪複習形容詞專項的授課讓我耳目一新,原來語法課也可以上的如此的簡潔明瞭而不枯燥,學生一聽就懂;王老師的一輪複習Book3 Units 7-8上的也很大氣。由此我意識到:作爲教師,在緊張而忙碌的會考複習教學中,需要不斷創新,通過策略的適當選擇和調整,真正地將學過的知識進行有效整合,做到系統複習。

楊老師爲提高複習效率提供了理論上的指導,使我更深地認識到了考前複習策略的意義和重要性,我會在後期的複習中緊緊握着會考這一指揮棒不放,精心研究歷年來的會考試題,充分把握20xx年的會考動向,讓學生在複習中不走彎路,在有效的時間內充分複習所學知識。

此外,我還體會到: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應該及時反思,總結經驗,揚長避短,促進個人的不斷髮展和成長,並努力創出自己獨特的教學思路,形成個性化的複習教學模式。複習教學中要選擇優質複習資源,要結合學生實際,爲他們提供量身定做的訓練和指導,進一步把分層教學、分類訓練等策略落到實處,使其發揮最大的效力。 在汲取此次研討會精神的基礎上,我重新調整了複習計劃,使之更加行之有效,從而減少複習的盲目性,對學生嚴格要求,並且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

總之,這次研討會讓迷途中的我豁然開朗,也對今後我的英語教學有了可貴的啓迪。給今年的會考英語複習工作指明瞭方向,明確了思路。我一定儘自己最大努力引導學生全面複習,力爭使考生在今年的會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績!

研討心得體會範文 篇6

陶行知先生說過:“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並真正成爲教育。”生活中的事例很多就在教科書中,而教科書中談到的數學問題在生活中也隨處可見。用釘子圖能不能圍成一個圓形?球、長方體、正方體哪個滾得遠?知道球類滾得更遠,也就懂得圓形在生活中的應用:自行車車輪爲什麼設計成圓形?

深入生活,才能汲取更多的營養液。在教學單數和雙數時,相當多的學生對給定的兩位數是單數還是雙數判斷錯誤或判斷較慢。我就讓他們走出課堂,兩個兩個地數校園的小樹,樓梯的臺階,教師的窗戶,最後剩餘一個的就是單數,正好數完的就是雙數。學生對錢應該是最感興趣的,在教學人民幣換算時卻困難重重。他們年齡小,沒有買賣東西的經驗,不能把書本上的內容和生活中的情景聯繫起來。如1元錢可以換幾張1角?幾張2角?幾張5角?我就讓學生帶齊真錢來交換,說說換的理由,換錯了不許拿回去,有了這規定,他們在兌換時可認真了,經過深思熟慮才和對方去交換。在兌換熱鬧時,我又拋出一題:1元可以換幾張3角錢?開始學生都在進行兌換,後來聲音越來越小,沒人兌換了,原來在兌換的過程中他們發現了實際生活中根本就沒有3角錢一張的人民幣所以沒法換。

生活中的數學多有趣。讓他們在生活中盡情感受數學,能夠用數學語言描述生活,這對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發言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

言爲心聲,從低年級起我們就把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和數學知識的學習緊密地結合起來,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中讓學生經歷說的過程培養學生思維的邏輯性、靈活性、準確性,定會擺脫到了高年級只有寥寥無幾的分學生在唱“獨角戲”的尷尬現象。讓我們從一年級學生抓起,讓一年級數學課堂也能“回”聲嘹亮。

研討心得體會範文 篇7

這學期開學時,我接手了高二(6)班這個體育班,體育生給人的感覺是四肢發達,還有就是性格豪爽。教書五年來,我帶過美術班、文科班,今年有機會帶體育班和理科班,也算是大滿貫吧。

一轉眼,今周已是第17周了,還有4、5周這學期就結束了,我覺得和6班的同學感情還是一般,或許是不當班主任,平時上完課如果沒有學生問問題就走,和學生交流的機會不多,所以,學生都會親切叫數學老師,但師生間感覺還是隔膜很大。

這段時間天氣轉冷,學生的上課時間調整了,課間時間比以前有所延長。所以,我會提前一點到教室,和學生聊聊天,看看他們做的練習。

早上我是三、四兩節連堂,距第三節上課前20分鐘,我來到教室,一部分學生趴在課桌上休息,還有一部分學生在教室後面踢毽子,我以前也喜歡踢,儘管技術一般,但每次都踢得很開心,學生見我進了教室,主動叫了我,正中下懷,我也就加入到他們中去,好久沒踢了,踢得不好,學生可是不這樣想,他們見數學老師跟他們一起踢,有些踢得不好的球他們都連聲叫好。呵呵,我們的學生還是很可愛的。許久沒運動,不一會就累了,只好在邊上找張凳子坐着休息,旁邊有幾位學生在聊天,又是機會可以檢查他們的練習冊《精講精練》,見到幾位學生都沒怎麼做,善意地批評了一下,他們連聲檢討,表態課後一定認真完成。

二十五分鐘的休息時間過後,開始上課了,學生的狀態出奇地好,課堂氣氛高漲,學生積極配合我,有好幾位平時一聲不出的學生都張口了,這節課的效率很高,超額完成我既定的教學任務。

課後,我反思了一下,其實我們的學生要求並不高,只要我們能夠稍爲多一點關注一下他們,他們就會認可我們。所以。親其師,信其道,好其學。

研討心得體會範文 篇8

我有幸到XX市參加了XX省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這次會議由名師授課和專家點評、講座組成。

在沒參加工作之前,一直幼稚的認爲,教國小數學是很簡單很輕鬆的事,現在想想真的錯了。因爲太沒有工作的經驗,參加工作的二個多月以來,磕磕絆絆,諸多困難。參加了這次觀摩會,讓我受益良多:

1、數學來源於生活。教學改革,十分注重情境的創設,學情境中的數學,學生活中的數學。教學時,我們往往是從情境中提煉數學信息,從而構建數學模型,最後還要在實際中應用。特別是王銳老師執教的《旋轉》一課中,王老師創設學生玩大炮打魚的遊戲情境,一個學生到講臺上遮住眼睛,王老師把魚的位置藏好,再找一個學生來指揮上面的學生怎麼旋轉大炮一定打到魚。經過老師精心的設計,學生很自然地就知道了旋轉的三個要素旋轉方向、旋轉角度、旋轉中心。這讓我印象深刻也讓我爲之感動和敬佩。

2、以生爲本。如今信息社會中不斷創新才能讓一個企業一個民族得以生存和發展。作爲育人工作者,要以發展的眼光,去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對於學習基礎知識的國小生而言,我們的教學不能生搬硬套,必須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爲起點。作爲一名新教師,總認爲因爲知識過於簡單,所以認爲這對於學生而言也很簡單。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點並不成熟,接受新事物複雜程度的能力是有限的,那些我們自認爲簡單的事情,其實對他們來說並不是簡單的事。以我走上三尺講臺上的第一節課秒的認識爲例,很有幸的是,觀摩課上,晁老師上了和我相似的課分的認識,晁老師處理時和分的關係上時,讓男生看分針,轉一圈就喊停;讓女生看時針,轉一大格就喊停。學生很快就知道了分和時的關係。那一刻,我覺得自己被震撼了,設計的很好,覺得自己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太多太多。

3、作爲一名新教師,要多看書,多聽課,多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和能力,讓自己的教育之路越走越寬。

這次的觀摩學習是短暫的,留給我的思考卻是長久的。名師們嫺熟的駕馭課堂的能力,以及對新理念純熟運用的能力,都將成爲我今後奮鬥的目標。

研討心得體會範文 篇9

11月2日至3日我參加了沂南縣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研討會,會上聽了8節省、市優質課以及於科長的精彩點評。活動時間安排的滿滿的,雖然很累但收穫很多。每一次學習都是一次難得的充電機會,這次尤其突出,充電量最足,畢竟課堂教學是最直觀最顯性的。較之我們尚曾達不到的理論高度來說,觀摩課和名師的點評是最有效地。下面談一下我個人粗淺的認識:

一.數學思想方法的體現。

數學方法是數學的本質,縱觀這幾節課無不都滲透了數學思想方法的培養,在我個人的看來這是一個宏偉目標,將影響孩子的一生,魏書生說得好“教會學生知識不如教會學生學會知識的方法”,如果我們所有老師都能意識到這一點那麼我們一定能實現“教是爲了不教”這一目標。像李芳老師《圓的周長》一課中“化曲爲直”“轉化”的數學思想的滲透,以及王永勝老師《三角形內角和》和張學鋒老師《可能性的大小》中那種“猜測--驗證--結論”的數學方法的培養無不都是體現的淋漓盡致,真真正正的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王曉豔老師《平均數》一課中那種“移多補少”“求和平分”的求平均數方法的得來雖顯得艱難,但爲了能力的培養王老師仍沉着冷靜機智的紮實的做了最好的引導者組織者,這一點尤值得我們廣大老師學習。是的方法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是金鑰匙,所以方法能力的培養就成了課堂的主線。

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體現。

和這幾位優秀教師比較我們之所以平凡,是因爲我們的課堂缺少了靈氣、缺少了情感、缺少了生活氣息。聽完這幾節課,回想我們平靜的課堂,此時此刻才發現我們在三維目標的培養顯得是那麼的薄弱,我們其實只注重了知識目標這一塊,過程與方法目標都沒得以紮實培養,更何況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呢?像李芳老師《圓的周長》一課中,在提出問題——形成假設——猜想推理——形成結論的過程中,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透徹,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更加有效。還有就是這幾位教師都注重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了數學就在身邊,像張學鋒老師的抽獎活動,呂健老師的生活中確定位置,王曉豔老師的選派誰去比賽等等都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恰恰是這些才使他們的課堂有了靈氣有了情感,不再有所有平凡課堂中所曝露出的“空空洞洞”的感覺。仔細想來,每做一件事情,只要融入了感情,效果一定會更佳,就像唱歌一樣,一首歌也許你我都能把調唱準,可誰投入了感情誰就往往更能打動聽衆,我們的課堂何嘗不是這樣呢?

三、知識拓展的體現

這幾節課還留給我一個最深的印象就是每位教師都把問題剖析的“體無完膚”,和他們的課相比才發現自己的課上得有多膚淺。記憶最深的是呂健老師的《用數對確定位置》中得出用列和行來確定位置後我以爲這可能就完事了時,沒想到呂老師還能把知識挖的那麼深,比如只說一個數對讓一排或一列都站起來到讓全班都站起來乃至(X,X)(X,Y)等數對的出現。還有就是《平均數》一課中,在通過第一組數據中得出用“移多補少”和第二組數據中得出“求和、平均”的兩種求平均數的方法後,王曉豔老師仍然用第3、4組的數據對問題加以剖析,讓孩子弄明白了平均數的範圍及真正的意義。接下來王老師又和同學一起分析了一組數據中超出平均數的部分和低於平均數的部分同樣多以及平均數的敏感性。真是讓我驚歎於他們對知識的挖掘,對孩子視野的拓展。

每朵花都有盛開的理由,不經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吧!

研討心得體會範文 篇10

20xx年xx月xx日,3日兩天我聽取了在昆明市第十四中學舉行的昆明市高三生物複習課競賽中的三位教師的授課,授課課題分別是《植物的激素調節》和《種羣和羣落》。

講授《植物的激素調節》課題的兩位老師,教學設計各具特色。其中,官一中楊素雨老師的課在注重知識完整性的同時,注意拓展學生的發散思維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科學認知過程。楊老師的這一節課在準備的過程中進行了多次反覆修改,每次修改後的課我都去聽了,但最後楊老師呈現給我們的這節課與最開始準備的課比較已經做了極大的改動,這也引發了我的思考:一節優質的高三複習課花再長的時間進行打造都不爲過。王學宏老師的課,以題帶知識點,通過試題的分析回顧知識點,給學生自主解題的機會和時間。

講授《種羣和羣落》的老師,以學案爲主導,引導學生在完成學案的同時,複習知識點,並進行適當的拓展。

聽完課後我也在想高三的複習課改怎麼設計,怎樣的課纔是一節有效的複習課。通常在高三的課堂都是老師滿堂講,學生滿堂聽。但我最近發現這樣的課堂老師講得很累,學生學得很煩,而且效率極低。講學習任務分配給學生,讓學生真正的動起來可能纔是複習課的出路。另外,對不同的考點進行復習時,設計也不能千篇一律,必需根據考試說明中的具體要求和學生的實際進行設計。

研討心得體會範文 篇11

11月2-3日,我們在沂南雙語實驗學校有幸聆聽了參加省級講課比賽的六節課,感覺收穫頗多。上課的六位老師不愧是臨沂市乃至山東省的名師,他們紮實的基本功,精練的教學語言,成熟睿智的教學風格,讓我深感佩服。他們的每一節課,不但注重學生對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加註重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感悟數學思想和方法。尤其是臨沭附小呂鍵老師執教的《用數對確定位置》一課,自然、流暢,讓人感覺回味無窮。

1、課前談話巧妙,不但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而且給了學生很好的啓示:“說話不光要簡潔,還要講究準確,生活中很多事情是這樣,我們數學也是這樣。”

2、選用素材好,情境設計有創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呂老師巧妙創設照片的情景,以此引出數學問題“班長的位置在哪裏?用學過的幾行幾列說說”,以舊引新,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將學生推上了主體地位,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3、活動安排科學合理,引出自然,有效促進了學生的思考。由用列和行介紹班長的位置,到創造數對,再到應用數對以及利用數對確定方格圖上的位置,每一個活動的引出都是那麼自然流暢,恰到好處。

4、教師語言嚴密,啓發引導及時到位。“怎樣既準確又簡明的表示班長的位置呢?”“既然每個小組都不約而同地保留了這兩個數,說明-這兩個數很重要。”像這樣具有啓發性的語言,在呂老師的課中舉不勝舉,這足以看出呂老師紮實、精煉、簡潔的教學風格。

5、自然滲透了數學的思想方法。課上呂老師引導學生“回過頭來看一看,從剛開始用的方法,到第幾行第幾列,再到用數對錶示班長的位置,咱們經歷了一個什麼樣的過程?”引導學生體會化繁爲簡的數學思想。

6、體現了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呂老師讓學生應用數對生活中的例子“電影院、瓷磚圖、地球儀”,體現了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

緊張而又短暫的一天半過去了,給人帶來疲勞的同時更讓人感覺無比的充實,同時也讓我看到了自己與他們的差距。非常感謝學校領導給我這次外出學習的機會,我會努力將我所學應用於教學實踐,提搞自己的教學水平。

研討心得體會範文 篇12

在5月29日和30日,我參加了由教研室組織的國小數學吳正憲工作站的“畢業班複習專題”研修活動。在此次活動中,認真聽了宋虎軍老師執教的《用分數解決問題的整理複習》、鄔文斌老師執教的《平面圖形的整理複習課》、齊鑫老師執教的《比與比例的整理複習》、吳正憲專家示範的《數的整除整理複習》的四節整理複習課,以及吳正憲老師針對六年級的教材梳理解讀的“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兩大版塊內容。本次活動讓我受益匪淺,同時也讓我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了反思。現就此次活動的體會總結如下:

在活動的四節課中都體現了這一點,比如齊鑫老師的知識樹,吳老師的知識框架圖等等都把平時所學的零散的知識連續起來,讓孩子對所學過的知識有了清楚的認識。之前我也帶過畢業班,在進入複習的階段,只是在不斷的做題,沒想到將學過的相關聯的知識做成知識樹,然後對樹上的每一個枝幹或每一片樹葉進行研究。

當吳老師出示這個標題時我就想:到底這個度量的維度看數學該怎麼看?隨着吳老師的講解,我恍然大悟,原來度量不僅僅是長度單位之間和麪積單位的度量,我們的數學中很多的知識是可以度量的,比如我們的整數也是可以用“1”來度量,我們的分數也是可以用分數單位來度量,從而可以看出我們的國小數學中的知識是相通的,也就是吳老師經常說的那句話:“一通則百通”。

在我們的課標中提出:“在數學課程中,應當注重發展學生的數感”這句話是我們每個數學老師再熟悉不過的了,可是我們有沒有真正的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在我們的教學工作中落到實處了嗎?我的回答是沒有。我能知道數感對孩子很重要,但是不知道怎麼操作才能讓孩子建立數感。吳老師的講座中提到:“建議一年級的老師在黑板上拉線標數,讓孩子體會數與數之間的關係,從而建立數線模型”。這時我才明白爲什麼我在教孩子《比多少》(用多一些、少一些、多的多和少的多來描述一個數和另一個數之間的關係)時,有很多的孩子不明白,當時我覺得自己講的很清楚,“多一些”就是多一點點,“多得多”就是多的很多很多,可課後的結果是很多的孩子不“買賬”,我也反思了,可還是沒找到問題所在,聽了吳老師的建議我才找到了真正的原因:老師沒給孩子建立數感,對他們來講就是很難很難。可見培養孩子的數感是有方法的,是需要我們老師動腦筋想辦法的,不能抱怨我們的孩子不給力,有很多時候是我們老師不出力。

在這次活動中讓我在教育教學方面有了一個極大的飛躍,思想上形成了極大的衝擊,四節複習課都有自己的特點,讓我學到了很多。比如宋虎軍老師的課中讓我學到了要圍繞兩條信息,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問題讓孩子們解決,在解決的過程中讓孩子通過對比發現同樣的信息可以提出不同的問題,讓孩子的的思維得到發散;鄔文斌老師讓學生提前回家整理平面圖形的知識,在課堂中交流自己的整理成果,不僅能節省時間,還鍛鍊了孩子的整理的能力,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等等。在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用心教書,努力讀懂教材,與教材對話,與自己對話,打開教材與學生對話,爭取讓自己的課堂高效,讓我的學生快樂的學習。

研討心得體會範文 篇13

最近,我學習了一些高效課堂的文件,通過學習我瞭解到高效課堂是時下課堂教學的主流,也是我們英語教師課堂改革的必然。高效課堂就是讓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課堂;是學生充分發揮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師在高效課堂教學中起着關鍵的作用,課堂是教師最重要的教學陣地。如何在國小英語課堂教學中促成高效的課堂,我認爲:課堂教學應從華而不實走向注重實效,從天馬行空走向有的放矢,讓學生學會用英語做事和表達思想,確保高效課堂的實效性。

只有突破以“教材爲中心,教師爲中心,課堂爲中心”的舊教學模式,關注全體學生,拓展學習英語和運用英語的渠道,才能培養新時代的英語人才,因此只有構建自主、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才能突破現代課堂教學的難點,提高教學效率,讓每個學生都能樂學、善學並能學有所獲。如何在40分鐘內發揮最大的課堂效益,使課堂教學更有效,是我們教師都在苦心探索研究的。我在教學實踐中就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發展能力,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等方面進行了一些學習和探索,下面談談我的一點體會:

一、融洽師生感情

俗話說:“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係不單純是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情感交流,建立良好師生關係。教師如何與學生溝通,喚醒學生積極參與語言活動的意識,尤爲重要。教師要在語言實踐中採用鼓勵性語言和手勢,尊重學生的自尊,消除課堂中的`不安全因素,使學生對教師有親近感、安全感。從而大膽而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體驗學習樂趣。爲教學程序的順利實施掃除人爲障礙。

二、精心備課,做好上課前的充分準備

備課是老師的富有創造性的複雜的勞動過程,做好了這一步,也就做好了成功高效課堂的第一步。備課,包括備教材、備學情、備教法,另外還要備學生的學法(學生的操練)。備課時,首先要鑽研教材,熟悉教材的內容;把握知識、技能目標,找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要整體地、清晰明瞭地把握教材,才能在課上得心應手,備課時一定要結合自己學生的特點,學生學習和接受能力是不盡相同的,備課時要注意全面性,包括內容上的全面和對不同層次學生照顧上的全面。我們對學生的反饋還要進行預設,儘可能多的爲學生提供多種答案信息。我們要重視課堂教學的整體設計,精心設計每個教學環節,從課堂組織語言到每個活動的導入、設計,力求刪除無效環節、達到最優化,從而實現整堂課的高效。教師還要把握好活動環節的節奏,以使整堂課節奏緊湊,高效而有彈性。這樣,我們的課堂纔會具有目的性、高效性。

三、因材施教增強學生自信心,調動其成就感

1、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因人施教,充分發揮其“主人翁”精神。教師要想讓每個學生都以最大興趣和飽滿的熱情投入到一堂課中,關鍵要看該堂課的教學設計。首先,教師必須有遊刃有餘地駕馭教材、深入淺出的講解教材的能力,同時又能恰當的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對課本的知識精心加工,給每個學生定位,設計出不同層次學生參入的情景,調動起每個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讓各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表現自己,幫助其樹立學習英語的信心。對成績較差的學生,應肯定其優點和長處,幫助其分析落後的原因,提出改進的方法,對他們每一個微小的進步都應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從而消除其畏難情緒和厭學心理,有意識的讓差生多開口,多表現,使其具有成功的喜悅。

在我所教的班級中,我按好、中、差將學生平均分成五人小組,採取“好幫差,中追好”的“一幫一”方式,做到人與人之間互幫,組與組之間互比,每個學生都在爲自己的組而盡力,這種“比、學、趕、幫”的風氣讓每個學生都能發揮其“主人翁”精神,爲自己的小組增磚添瓦,盡心盡力。實踐證明,分層教學,因人施教不僅能提高英語成績,更能讓學生享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增強了其學習英語的信心。

2、正確處理英語學習中所犯錯誤,保護學生自尊,增強其學習的自信心由於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差異,適時進行讚賞教育。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讚美是照在人心靈上的陽光,沒有陽光,我們就不能生長”。其實,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我們尤其要看到每個學生的優點,這樣才能從心底去鼓勵學生。每位學生都喜歡被人讚揚,特別是後進生,他們最需要表揚。老師賞識的眼光就像溫暖的春風,使學生的心靈受到鼓舞。教師要用好激勵學生成長的催化劑,一定要學會表揚學生,讚賞學生,用放大鏡來關注他們的優點,並公諸於衆,從而激發他們的上進心和自信心,這樣的教育手段纔是高明之極。如果教師掌握了讚賞技巧,就可以從“要我學習”轉變爲“我要學習”的狀態,它會使課堂更有效率,引領學生邁向成功。

四、及時反饋不斷改進

課後及時蒐集課堂教學反饋信息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教學技能及教學策略,是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步驟。教師要能夠根據反饋信息對教學進程、難度進行適當調整,要會合理應對臨時出現的各種情況,也就是說教師要對教學的生成進行有效的指導。爲了有效地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益,教師還可以制定科學的、操作性強的、激勵性的英語學習效果評價制度,堅持對學生的聽課、作業、筆記等方面進行跟蹤,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複習狀態與狀況,以便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做出針對性的調整,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總之,真正的課堂教學就是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幸福中成長,在學習中感受着快樂,在成長中收穫着幸福。這是教學的最高界,也是教師能力發揮的極致。學生由後臺走上前臺,變聽爲講,由傳統“要我學”的被動接受者變成“我要學”的主動參與者。角色的轉變,標誌着學生學習觀的徹底轉變。教師也不再是知識的權威。高效課堂的成功啓示我們,在教學中,要給學生一個足夠的空間,從而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就要把課堂讓給學生,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快樂。進一步激發求知的慾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研討心得體會範文 篇14

有幸到日照參加國小英語教學研討,聽了四節精彩的公開課,並再次聽到了孫泓老師精彩的講座,感到受益匪淺。

首先分別說說對每位老師的公開課的感受。精心的教學準備是一堂成功課的前提,王青老師的教學準備特別好,很充分:圖片自己畫的,單次卡片都是自己寫的,而且用不同顏色標識提示學生的有意注意。處處體現了老師的用心,學生一定很佩服這樣的多才多藝的老師。王青老師的語音素質很好,板書用心,突出重點詞句,也很直觀形象。此外孫泓老師也說到了幾點值得改進的地方,我很受啓發。課是否有整體感(整體感知文本有幾次);學生是否有自主學習的空間;教學環節過渡是否自然;學生學會了什麼,是否有疑問。這些都體現了課標以學生爲本的理念。熱身環節要短而精,要考慮和教學目的有沒有關係,有多大成效。要創設情境讓學生學,引導學生帶着問題進入課文,問題設置上可以先是一個GerneralQuestion,再設置如關於When、Where、Who、What和How等細節問題。然後引出重點句子進行操練。所以孫泓老師提出了王青老師在這些方面的發展空間:先整體瞭解文本;一遍一遍接觸文本;引發孩子找規律。語法要隱形於這些活動中讓孩子體會感知。

魯子問教授也強調:以人爲本,呵護每個孩子的心靈。所以提倡要充分肯定及時評價(比如一女孩課文朗誦模仿的特別好,卻沒有得到正確的應有的評價)。讀評價語可更加豐富,評價要求要具體,讓學生知道自己好在什麼地方。T-S師生(老師對個別學生)活動要考慮其他學生該怎麼辦,該幹什麼。比如可問“Yes?”,“Right?”“Doyouagreewithher?”引導其他學生做出評價,確保“Allthestudentsareinwork?”(所有孩子都參與其中)老師要走入到學生中,多做一些PairWork和Groupwork。孫泓老師說正常的語音語調(Speak)即可,強調模仿,不必大聲喊。所以老師要鼓勵學生說完整的句子,適當的時候要撤出來(老師的聲音應該越來越小,而學生的聲音應該越來越多)。

王孫泓老師說多根據王青老師的課,孫泓老師給老師們提出了一些教學建議:提倡總分總的教學設計思路,使課文處理有整體感;給學生鬆鬆綁,多給學生自由學習的空間;要隨時瞭解學生學的怎樣,以便以學定教,及時改進。孩子的模仿需要指導,所以老師也要提高自己的專業成長,更好的影響一批批孩子。

研討心得體會範文 篇15

通過近期的結構化研討,本人切實的感覺到了自身能力的提高,進一步增強了學習理論的自覺性與堅定性,增強了做好新形勢下本職工作的能力和信心。參加結構化研討以來本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體會和收穫:

這一年來的研討學習,使我真正認識到加強研討與學習,確實是我們每一個人提高業務知識水平的需要看,是提高自身工作能力最直接的手段之一,也是我們提高業務水平的有效途徑。只有通過與他人的不斷交流學習,才能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真正實現自我能力的提升。通過結構化研討,使我重新增強了對學習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認識。當今是知識經濟社會,是電子化、網絡化、數字化社會,其知識更新、知識折舊日益加快。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個人,要適應和跟上現代社會的發展,唯一的辦法就是與時俱進,不斷學習,不斷進步。要面對不斷更新的`工作要求就要靠不斷學習並接受新思維,不斷創新思維應對競爭挑戰。

要不斷強化全局意識和責任意識。"全局意識",是指要站在全局的立場考慮問題,表現在政治上是一種高度的覺悟,表現在思想上是一種崇高的境界,表現在工作上是一種良好的姿態。要求我們用正確的思路來思考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就是要求我們要有超前的思維,要有悟性,有創新精神,而不是僅僅做好自己負責的那一方面的工作了事,要始終保持開拓進取的銳氣;要牢記"全局意識",自覺適應目前形勢發展需要,認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不斷增強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提高自身能力素質和調整好精神狀態,爲社會發展獻計獻策,貢獻力量。要樹立羣衆利益第一位,局部服從整體,小局服從大局的原則,始終保持健康向上、奮發有爲的精神狀態,增強勇於攻克難關的進取意識,敢於負責,勇挑重擔。

要加強溝通與協調,熟練工作方法。要學會溝通與協調,要善於與同事,上級業務部門進行溝通,要學會尊重別人,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說,不利於團結的事不做,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要經常反思工作、學習和生活,把反思當成一種文化,通過反思,及時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

要敢於吃虧、吃苦、吃氣,弘揚奉獻精神。"三吃"是一種高尚的自我犧牲精神、奉獻精神,是社會的主流風氣。就是要爲人處世要心胸開闊,寬以待人。要多體諒他人,遇事多爲別人着想,即使別人犯了錯誤,或冒犯了自己,也不要斤斤計較,以免因小失大,傷害相互之間的感情。要樹立奉獻精神,樹立"吃苦、吃虧、吃氣"的思想。吃別人吃不了的苦,做別人做不了的事,忍別人忍不了的事,嚴格要求自己。

要寬宏大量,學會包容。包容是一門藝術,是一種境界,要達到這種境界,就必須擁有博愛的心,博大的胸襟,還要有一份坦蕩、一種氣概,與人相處要學會容納、包涵、寬容及忍讓,做到心理相容。

總之,結構化研討,感觸頗深,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認識到了自己在理論素質、思想觀念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今後,我要把握每一次學習的機會,向身邊的領導、通過多種途徑、採取多種方法豐富自己的知識,努力鍛造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成爲無愧於人們的合格的幹部。

研討心得體會範文 篇16

經過一天多的學習,這些名師的講課使我受益匪淺。這幾位老師中有的和我們一樣也曾經在農村一線工作,都經過自己的努力,而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置身於會場中,傾聽着老師們一堂堂精心準備的課,在這裏,我親身領略着他們對教材的深刻解讀,感受着他們對課堂的準確把握,體會着他們對學生的密切關注。他們在開啓學生智慧大門的同時,也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引發了我對課堂最優化的思考:

1、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國小數學源於生活,體現於生活。

教師作爲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爲學生提供活動的舞臺,調整學習的方向,是關鍵時刻予以適當的點拔的學習過程的支持者。在課堂學習中,學習的材料來源不再是單一的教材,更多的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來編材。例如張學鋒老師的《可能性的大小》。

首先,張老師創設學校周圍地攤讓學生摸獎的情境,調動學生的興趣,爲下面的教學打好基礎。其次,教師把摸球活動充分發揮,有學生摸球-----組內摸球------班長摸球的順序,讓學生體會摸球顏色的可能性,慢慢引導學生接觸主題。再次,通過猜想、驗證、得出結論的方式來驗證結論的準確性。在本節課中張老師還注意沒做一個活動都先說明活動規則。讓學生明確要求,知道自己應該幹什麼。真陽學生都有自己的明確的目標,能夠提高教學效率。在對待練習題時,張老師的設計也很有層次性,因爲本節課主要通過摸球來認識摸出同一種顏色的球的可能性。練習時張老師給出的是一個分成紅、黃、藍三種顏色的圓,並且三種顏色交叉排列,顏色區域大小不一,當圓盤從轉動到停止時,看指針停在哪一種顏色區域上的可能性大,那種顏色區域上的可能性小。最後,又用摸球的練習結束本節課,這樣的設計使我們能夠非常清楚明白的直到本節課的重點、難點,以及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這些都是與生活貼近的知識,學生聽起來親近,求知慾就強,要突破的願望就強,做起題來積極性高,也體現出教學面向學生,面向生活,反映現實生活,而這些正是這羣聽課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使學生感到數學問題新穎親近變得摸得着,看得見,易於接受,從而激發了學生內在的認知要求,變“要我學”爲“我要學”。更好的啓迪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了較高的培養,也實現了“生活經驗數學化。”

2、在這些優質課中,體現生本教育,教師能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課上,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爲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教師憑藉個人紮實的教學基本功及獨有的人格魅力駕馭着課堂,引導學生在摸一摸、比一比、畫一畫、塗一塗、擺一擺等數學活動中“直觀感知、主動參與、探索實踐、自主建構,使學生在自主探究、自我感悟中輕鬆地學會了知識。另外,執教者的語言精練、豐富,對學生鼓勵性的語言非常值得我學習。這些優質課授課教師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爲學生創設現實的生活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也給了學生一種集體榮譽感。

總之在這次優質課評比中,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國小生的特點爲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國小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並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啓迪他們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激起他們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促使學生的認知情感由潛伏狀態轉入積極狀態,由自發的好奇心變爲強烈的求知慾,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

課雖然聽完了,但反思卻仍在繼續,我要及時糾正自己教學中的不足,要奮起直追,爭取早日找到課堂教學的真諦,達到教學效果的更優化。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探究,找出教育教學方面的差距,向這些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教壇無邊,學海無涯,在以後的教學中,以更加昂揚的鬥志,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研討心得體會範文 篇17

結構化研討是一種新型的培訓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價值,結構化研討是圍繞某個大家共同關注的主題,在培訓催化師引導下,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規則,靈活採取團隊學習、團隊決策工具,幫助學員分步驟、多角度開展研討的一種形式,主要包括魚骨圖法等方法。在結構化研討的過程中,使得研討議題邏輯結構清晰,層次分明,便於學員更積極地參與到研討中。學員可以放慢思維步伐,嚴格按照每一階段的討論議題和要求進行研討。結構化研討的流程不變,使得每一階段的研討都有序進行,並且有利於學員課前準備,提高培訓效果。通過結構化研討的培訓方法,幾點很膚淺的心得體會,不當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敬請諒解指正。

調整心態,要靜得下心

從政當以“幹事”爲主。所謂“幹事”需要踏踏實實,需要吃苦耐勞,需要一步一個腳印,需要多學習、多想事、多辦事、多深入。儒家經典《大學》有云:“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意思是“目標明確才能夠志向堅定;志向堅定才能夠心平氣靜”。我到鎮上之初,有一位老幹部和我談起時下的年輕幹部,感慨如今“耐得住寂寞、經得住清貧”的年輕幹部越來越少,尤其是能夠真正靜下心來想事、幹事的人太少太少。年輕人大多貪戀城市的熱鬧和繁華,在鄉下往往呆個半年一年,就通過各種途徑離開了鄉鎮,回到了城市。從學校畢業的年輕人大多在城市裏讀的大學,習慣了了城市的熱鬧和繁華,初到基層,首先就要調整心態、調正心態。

要貼近羣衆、服務羣衆

很多年輕幹部初到基層總有一種錯覺,認爲自己身無一官半職,就是個跑腿做點日常事務的人,爲羣衆辦的也是些微不足道的瑣碎小事,感嘆自己沒有幹出一件“拿得出來”的大事,嚴重的缺乏自我認同感和成就感。其實,年輕幹部要清楚“人民公僕”這四個字的分量,只要在自己的崗位上盡心盡力、盡職盡責,不去不計個人得失,一心爲民謀利,也照樣能爲民辦大事,成就自己有價值的人生。

要堅持學習並學以致用

學習在於堅持,知識在於積累,貴在與時俱進,更貴在學以致用。“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基層事務繁雜,但是不管時間多緊、工作多忙,都要擠出時間學習,努力掌握和運用一切科學的新思想、新知識、新經驗,魯迅先生曾說,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擠一擠總是有的。用有限的時間進行有效的學習,需要把學習和工作統籌安排,才能更好地相互促進。通過學習,掌握黨的方針政策,掌握適應時代發展的各項能力,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用科學理論指導實踐,在創新實踐中發展理論。理論與實踐能否結合,結合的質量高不高,直接關係到科學理論能否產生實踐效果,關係到黨的理論、路線、綱領和方針政策的落實,想要做一個合格的幹部,就必須不斷學習,努力使自己站得高一些、看得遠一些,着力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水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