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感動中國觀後感素材(通用18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02W

2022感動中國觀後感素材 篇1

感動中國人物播出了,看完感動中國,我真心覺得,閒着是罪惡的,浪費錢也是罪惡的。閒着,其實就是浪費時間,那麼概括起來,浪費是罪惡的,應該怎麼辦?應該珍惜,珍惜生命,珍惜時間,珍惜金錢,珍惜資源。當有真的感觸的時候,這些詞句就不是空話和口號,不空洞也不高大。有的時候我會覺得閒,會覺得不知幹什麼好,好像找不到意義所在,而現在,在剛看完感動中國人物之後的強烈感情下,我覺得,有一件事,我們可以花大量的精力去做,以後忙完自己份內的事也不會覺得閒得慌,那就是:慈善。有時候我也會想,有什麼好捐助的啊,他們有那麼窮嗎,再說政府幹嘛去了?

2022感動中國觀後感素材(通用18篇)

會有這種想法,是因爲沒有同情困難人羣的感情基礎,我沒有見過那種場面,或者通過媒體看過幾眼已經被歲月沖淡了,但是一旦把那個畫面放到我眼前,我會被震撼,然後內心柔軟的說不出話來。我想這就是爲什麼成長環境艱苦的孩子長大了會更加惦念自己當初那種窮鄉僻壤,會更加懂得同情困難的孩子,不是說家庭條件比較好的孩子心硬,而是他們沒見過,沒有那個觸動。所以說,讓所謂溫室裏的花朵去體驗生活,體驗苦,生活的苦,真的是有意義的。

今天晚上含着眼淚看完央視播出的感動中國人物頒獎,感受頗深!用他們的話說,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輩子做好事就不那麼容易了!那需要毅力,需要忍受很多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這就是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善良,正直,樂於助人,堅強,奉獻,吃苦耐勞!我要淨化自己的靈魂,向他們學習!在有生之年,爲大家,爲社會多做好事,作善事,做一輩子的好人!

2022感動中國觀後感素材 篇2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無論是戰火紛飛的革命歲月,還是熱火朝天的建設年代,亦或是砥礪前進的改革開放時期,我們一代代共產黨人始終堅持“爲中國人民謀幸福,爲中華民族謀復興”,推動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跨越。黃文秀一個甘於奉獻的優秀共產黨員用實際行動,彰顯着初心使命的強大力量,她那感天動地的奮鬥故事,奮鬥在脫貧一線奉獻了自己的青春,甚至奉獻了自己的生命。

時代楷模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全黨同志要深刻學習黃文秀同志的精神和偉大事蹟,時刻牢記“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爲什麼出發”以黃文秀爲榜樣,牢記初心使命,用於奉獻擔當,在新時代的前進路上做出自己的貢獻。

學習黃文秀甘於奉獻勇於實幹的精神。作爲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腳踏實地埋頭苦幹,一年間就帶領88戶418名貧困羣衆脫貧,全村貧困發生率下降20%以上。在平凡的崗位上,她書寫下了非凡的業績。黃文秀的感人事蹟,必將激勵廣大黨員幹部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勇往直前。

內化於心,才能外化於行。不忘初心,才能踐行使命。不忘初心,黃文秀用奮鬥鍛造開拓創新、真抓實幹的作風,用真情踐行心繫羣衆、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用畢生書寫了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使命擔當。

2022感動中國觀後感素材 篇3

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樂業縣百坭村第一書記黃文秀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爲中國人民謀幸福,爲中華民族謀復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是激勵中華兒女團結奮進、開闢未來的精神旗幟。偉大夢想不是等得來、喊得來的,而是拼出來、幹出來的。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擔復興大任,做時代新人,就要把人民放在心上,把使命扛在肩上,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砥礪奮進,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創造中華文明新輝煌。

以初心使命譜寫時代之歌,前提是要堅持黨性的錘鍊,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黨的事業的“根”和“魂”,“根”深才能枝繁葉茂,“魂”固才能基業長青。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想信念是黨員幹部擔當作爲的動力源泉,立足崗位練兵,增強勇立排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敢擔當善作爲,既要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又要重實幹、重擔當、重實績,擼起袖子加油幹,凝聚形成創新創業的強大合力,以初心和使命譜寫時代之歌。

初心就是情懷,使命就是擔當。初心和使命是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政黨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黨的初心和使命是我們的情感之根,是我們的出發點,也是我們的歸宿。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把誓言刻在心中,始終堅定理想信念,信仰的力量在於篤行,對每個黨員來說,入黨誓詞是一面鏡子,只有經常加以對照,以此修身正己、錘鍊黨性,始終以實際行動詮釋心中的信仰,爲黨和人民事業奮鬥到底,纔是堅定不移、終身不渝。對全黨來說,就要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爲黨的思想建設的首要任務,挺起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樑,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

2022感動中國觀後感素材 篇4

習總書記近日對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作出重要指示表示,黃文秀同志不幸遇難,令人痛惜,向她的家人表示親切慰問。他強調,黃文秀同志研究生畢業後,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廣大黨員幹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黃文秀同志爲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擔當、甘於奉獻,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事業任重道遠,責任重於泰山。黃文秀駐村當第一書記期間,一心爲民,把扶貧路當作長征路,短短一年,她就從“扶貧新手”轉變成羣衆最信賴的人,用一腔熱血、一片赤誠踐行着共產黨人共同的誓言。我國正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唯有恪盡職守、紮紮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的幹下去,才能不負時代重託、不負人民期待。因此,要做到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管一行、像一行,努力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業績。

扶貧幹部要有堅如磐石的信念。本來,黃文秀可以有很多選擇,留京或出國都沒問題,但她還是非常堅定地選擇了服務基層。從繁華首都回到家鄉,把初心鐫刻在扶貧路上,書寫了一個感黨恩、守初心、獻青春、爲人民的優秀共產黨員形象。“入黨爲什麼,爲黨做什麼”,黃文秀用生命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堅守自己的人生追求,踐行自己的入黨誓言。

“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爲人民謀幸福,爲民族謀復興’”。她放棄了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奉獻自我,爲民服務,用生命詮釋了初心和使命。身爲一名黨員幹部,唯有時刻牢記“我們的權利是黨和人民賦予的,是爲黨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來爲黨分憂、爲國幹事、爲民謀利”,才能真正做到無愧於人民。因此,要培育“蠟炬成灰淚始幹”的服務意識,在爲民服務中堅定初心;傳承“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奉獻精神,在爲民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譜寫動人篇章;樹立“富貴於我如浮雲”的高尚情操,在爲民謀利中經得起誘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向人民滿意而行!

使命呼喚擔當,榜樣引領時代。讓我們在黃文秀精神引領下,不忘初心、砥礪前行,譜寫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2022感動中國觀後感素材 篇5

以傳統文化爲引領,建設校園文化,這一理念貫穿於依麻木鎮國家通用語言國小的教學管理中。

在學校教學樓三層,有一間120平方米的大教室。鏤空雕花隔斷、中式花紋邊框圖案、古色古香的馬鞍桌椅,中式裝修風格讓這間教室洋溢着傳統文化的氣息。這是庫爾班·尼亞孜打造的少年宮,孩子們業餘時間可以在這裏練書法、彈古箏、學舞獅子、排練秧歌舞。

“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庫爾班·尼亞孜說,他一直牢記總書記的囑託,在教授學生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同時,還積極聘請專業教師,在學校開設京劇、古箏、二胡、安塞腰鼓等豐富多彩的課程,讓學生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校園裏,隨處可見《三字經》《弟子規》《論語》等國學經典宣傳畫,學生們無時無刻不在潛移默化地接受中華傳統文化的薰陶。學校三年級以上的學生,都能一字不落地背誦《論語》全文。

每逢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學校都會買來麪粉、餡料和工具,組織學生包糉子、做月餅,共度佳節。

在學校新校區大門至教學大樓的主路上,擺放着由浙江省衢州市捐贈的孔子銅像。每週一升國旗儀式結束後、每天做課間操之前,全校學生都要列隊向這位中國古代教育家的雕像鞠躬,並舉手宣誓:“我們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作爲炎黃子孫,我感到非常自豪。我們愛北京,我們嚮往北京天安門。”

庫爾班·尼亞孜說,誓詞是他20xx年創辦學校時寫的,這段話在學校已經重複了20xx年。“小時候留在頭腦裏的東西會影響人的一生,我就是要在孩子們頭腦幹淨的時候,種進乾淨的東西!”

2022感動中國觀後感素材 篇6

國測一大隊長、黨委副書記李國鵬是位性格開朗、身體壯碩的“70後”,愛好是每天早晨出門行走3公里。作爲國測一大隊的中堅力量,隨着中國測繪事業的不斷髮展,他們這一代測繪人的足跡更是遍佈祖國的山川沼澤、河流荒原,從珠峯之巔到東海之濱,從炎熱的南海到酷寒的北疆,從地溫高達70攝氏度的火焰山,到最冷時零下45度的北疆阿勒泰地區……無不留有他們負重前行、縱橫千里的身影。

“我們在一個標註自己去過哪兒的APP上做標記時,別人都是標註去過的地方,我們都是標註沒去過哪兒。”李國鵬聊天時自豪地說,“我們現在很多人就中國臺灣沒去過了,希望有機會也能去那裏進行測繪工作。”

國測一大隊成立64年來,共產黨員發揮着無法替代的先鋒模範作用。荒漠高山,抑或激流險灘,國測一大隊承擔的每一個重大測量任務中,臨時黨支部總是建在最前面,黨員總是衝在最前面,走得最遠、爬得的都是共產黨員。作爲黨委副書記,李國鵬介紹說,目前國測一大隊隊員50%都是黨員,他們組成了測繪隊最可靠的中堅力量。在黨愛黨、在黨爲黨,忠誠一輩子,奉獻一輩子。

2022感動中國觀後感素材 篇7

讓穆薩不能理解的是:假期返校,老師怎麼走了?國小6年,穆薩一共經歷了7位數學老師和4位語文老師,他一度十分自責,“是不是我們做得不好?”

庫爾班深知教師隊伍的穩定對學生的重要,但作爲民辦學校,這所國小的漢族教師沒有編制,而很多人都渴望一個穩定的鐵飯碗,加上國小地處鄉村,交通、生活不便,教學壓力大,教師的流失率很高。

每年的特崗教師考試都是庫爾班內心最矛盾的時刻,他一邊言不由衷地對教師們說,“好好準備,希望你們能考走!”一邊期望“自己的寬容能讓他們改變態度”。20xx年,連最堅定的李永紅也動搖了,在家人的說服下參加了考試。

被錄取決定離開的那晚,所有人都睡着了,李永紅一個人坐在教室裏哭,這個瘦弱精幹的女子將她所有的教案和學生作業鋪在講臺上,心裏默默地對庫爾班說了一聲“對不起”。

在四團附近的公立國小工作,李永紅終於能夠每天回家照顧孩子,可她心裏卻留有遺憾。20xx年,她辭職重返庫爾班的國小,再也沒有離開。

20xx年6月28日,對庫爾班·尼亞孜來說是極爲煎熬的一天,第一屆國小畢業生報考“疆內國中班”的成績即將揭曉,全校師生在電腦前守了一天。庫爾班甚至想,“如果失敗了無顏面對家鄉父老,乾脆到內地隱姓埋名再不回來了!”

大家從艾孜買提的分數查起,滿分300分的卷子竟然考了227分,李永紅驚喜地從凳子上跳起來,38個孩子竟然有32個考入了“疆內國中班”,錄取人數佔了烏什縣錄取總人數的一半。

從此以後,這所國小再也沒有愁過招生。學校容納不了太多學生,有的家長就在學校門口不走,甚至說,“只要能進這所國小,缺牀我就搬牀,缺課桌我就買課桌!”直到庫爾班收下孩子才放心離開。一名曾經阻礙他辦學的人爲了自己的孫子上學,向庫爾班校長承認了錯誤,“以前我不該那樣對你,請你原諒我的無知吧!”

穆薩和同學們在昌吉州四中的“疆內國中班”就讀時,庫爾班專程探望,得知上八年級的穆薩學習成績全年級第一,庫爾班又重複了一遍“你一定能考上清華大學”。

到了高三,幾次考試成績不理想,穆薩覺得自己離清華大學太遙遠,庫爾班想找人爲他補習,並勸說他,“別放棄目標!”

20xx年大學聯考成績公佈的那天,連穆薩自己都沒想到,他竟然超常發揮考了701分,順利被清華大學醫學實驗專業錄取,穆薩能感覺到,那天庫校長和自己一樣激動。那年,不少曾經就讀於這所國小的維吾爾族學生陸續被各地的高校錄取。

建校以來,這所國小一直是以民辦公助的形式辦學,辦學條件越來越好。庫爾班·尼亞孜細數各級黨委政府的扶持與幫助:烏什縣委、縣政府無償劃撥1.5萬平方米土地,縣教育局每年選派4名公辦教師支教;自治區教育廳撥付項目資金1647.12萬元建設新校區,阿克蘇地區配套資金建新校區,購置牀鋪、被褥、竈具、餐具等;學校被納入國家義務教育保障機制範疇,在校生和公立國小生一樣同享“兩免一補”、營養餐補助資金等……

最令庫爾班驕傲的是,20xx年來將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貫穿於這所國小的教學管理中,將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注入孩子心中。春節吃餃子,端午節吃糉子,中秋節吃月餅;背誦三字經、論語,學習秧歌、京劇、二胡、古箏、國畫……中華傳統文化早已融入這所國小學生的日常生活之中。

自20xx年開始,學生們每天都要朗誦一段誓詞:“我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作爲炎黃子孫我感到非常自豪,我愛偉大的祖國,我愛首都北京,我願做民族團結的小主人,弘揚優秀國學文化,傳播民族團結正能量,願祖國早日實現民族偉大復興……”

“看着畢業的孩子們走出封閉的鄉村,走出烏什縣、走出新疆,到更廣闊的世界學習生活,我的夢想實現了。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的職責和義務是讓更多的孩子學好國家通用語言,傳承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庫爾班·尼亞孜說。

2022感動中國觀後感素材 篇8

1948年春,葉嘉瑩離開北平南下結婚,之後便再沒機會見到顧隨。葉嘉瑩在懷念顧隨的文章中這樣寫道:“(離開北平)三十年來我的一個的願望,便是想有一日得重謁先生於故都……”然而直到1974年葉嘉瑩第一次回國探親,她才得知顧隨早於1960年在天津病逝。

關於婚姻,對於很多女人來說可能是人生的全部或者說絕大部分,但是對於葉嘉瑩來說,只是不願提起的一小段往事,儘管她不願提起,然而這段婚姻還是給她帶來了太多的不幸,1948年,葉嘉瑩在上海和趙鍾孫結婚,對於這段婚姻沒有愛情的基礎,婚後也沒有產生任何的愛情,兩人的結合不過是葉嘉瑩一時錯誤的選擇,這一錯,便錯了一生。

婚後兩人沒有住所,借住在大姑姐家,生下大女兒後,初爲人母的快樂還未來得及享受,丈夫就因思想問題入了獄,剛剛安下的家也被抄了個乾淨,葉嘉瑩後來也連母帶子的被抓入獄,後來她找到警察局長寫了自白書出來,帶着四個月大的孩子居無定所,借住在朋友家的過道上,晚上不敢早睡,白天不敢晚起,過着食不果腹的生活。

爲了生活她到處去找工作,同時去很多所學校任教,夜以繼日的像個機器一樣工作,勉強能夠養活女兒和自己,丈夫出獄後,葉嘉瑩還未來得及歡喜,另一個陰影立馬籠罩上來,丈夫性情大變樣,心理扭曲,對葉嘉瑩多次實施家暴,在千難萬險中都堅強的走過來的葉嘉瑩,看見自己遍體鱗傷的那一刻陷入了絕望,她多次產生了自殺的想法,卻爲了孩子不得不活下去。

隨着在教育界的成就越來越大,對詩詞的研究愈加深刻,葉嘉瑩的教學事業也逐步上升,由中學轉到中國臺灣大學任教,後來作爲交換教師去了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任教,受到了很多外國詩詞愛好者的喜歡。

1966年,葉嘉瑩帶着兩個女兒來到哈佛做交流者,她打算回國把父親接到美國,在美國定居,不料遭到阻擊,無法返回美國,只得去加拿大,再把女兒丈夫都接到加拿大,在加拿大那段時間,葉嘉瑩一個人承受了很多壓力,幾乎要把她壓垮。

首先是語言關,加拿大的UBC大學要求葉嘉瑩用英文給學生們講授中國古典詩詞,雖然之前在美國的時候已經接觸了英語,但是要用它來授課談何容易,但是爲了生計,她只得答應下來;

第二個是生計,改居家拿大是突然之舉,兩個女兒要從美國接來加拿大,父親也要接來加拿大,丈夫也要來加拿大,於是葉嘉瑩獨自一人到處找合適的房子,添傢俱和生活用品,這些繁雜的工作在對於一個身在異國他鄉的弱女子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第三是家庭關係,錯的人永遠不能指望他會改變,儘管葉嘉瑩無數次的容忍,寬容,沉默,丈夫既無用又大男子主義的惡劣性情絲毫都不知收斂,家內家外什麼都做不好,那大男子主義的虛榮心和存在感怎麼捍衛?那就家暴好了,通過對妻子發威來顯示做丈夫權威的作風。這讓葉嘉瑩身心俱疲,她把所有的苦悶都寫進了詩裏:

異國霜紅又滿枝,飄零今更甚年時。初心已負原難白,獨木危傾強自支。忍吏爲家甘受辱,寄人非故剩堪悲。行前一卜言真驗,留向天涯哭水湄。

獨木危傾強自支,多麼無助,多麼無力又多麼無可奈何呀!

因爲在授課方式和學術成就得到了UBC大學的肯定,不到半年時間,葉嘉瑩就被授予了終生聘約,本以爲一生的苦難已經結束,不料人生的痛苦還在後面,

1971年,父親因病去世,葉嘉瑩悲痛萬分,從此葉嘉瑩的人生就沒有了來處,寫下一首輓詩《父歿》後,開啓了自己的歐洲之行。

老父天涯歿,餘生海外懸。更無根可託,空有淚如泉。昆弟今雖在,鄉書遠莫傳。植碑芳草碧,何日是歸年。

好不容易走出了痛失慈父的痛苦,好景不長,1976年春天,她的大女兒又出事了。在送母親去機場參加亞洲學會回來的路上,夫婦倆開車經過一個十字路口時出了車禍,雙雙身亡。

女兒的驟然離去,讓葉嘉瑩的人生猝不及防,她把自己關在屋子裏不見任何人,她知道:

人與人的理解談何容易,哪裏有什麼感同身受。那切膚之痛旁人是無法想象的。因此,所有勸慰的話都是那麼的乏力。既然如此,就不要浪費別人的時間和精力。她寧願自己忍!

她寫下了一首又一首的哭女詩,在她人生最痛苦之際,又是詩歌給了她光明和安慰,或許是一個人一生要經歷的災難也是有限的,葉嘉瑩之後的人生倒是沒有什麼大災大難了,該經歷的都經歷了,再有什麼也只是一陣小風罷了。

1990年,葉嘉瑩從UBC大學光榮地退休了。得知葉嘉瑩退休後,國內不少大學,包括南開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都先後向她拋出了橄欖枝。但葉嘉瑩思來想去還是決定留在南開大學。

南開大學決定建立一箇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由葉嘉瑩擔任研究所所長,葉嘉瑩開始雷厲風行的去海外籌款,還把自己在美國領到的九十多萬人民幣退休金捐贈出來,設立了“駝庵獎學金”和“永言學術基金”。她由衷地希望領到獎學金的同學,所看到的不僅是這一點微薄的金錢,而是透過“駝庵”的名稱,瞭解到薪火相傳的重要意義和責任。

南開大學也對這個一生漂泊,半世艱辛的老先生做出了回報,爲葉嘉瑩先生在南開大學校園裏修建了一座以她的號爲名的四合院式的書院——迦陵學舍,以此作爲葉嘉瑩的歸宿,庭院種滿了蓮花,蓮心不死,先生永在!

2022感動中國觀後感素材 篇9

昨晚,“感動中國20__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綜合頻道播出,南昌萬佐成、熊庚香夫婦獲評“感動中國20__年度人物”。

《感動中國》對萬佐成、熊庚香夫婦的頒獎辭是:“微弱的燈,照亮寒夜的路人;火紅的竈,氤氳出親情的味道。這陋巷中的廚房,烹煮焦慮和苦澀,端出溫暖和芬芳。慣看了悲歡離合,你們總是默默準備好炭火”。

萬佐成和熊庚香在江西省腫瘤醫院附近經營一間露天廚房。最初,老兩口在腫瘤醫院旁的小巷裏經營油條攤位。每當收攤時,總有患者家屬前來借鍋竈炒菜,夫婦倆從不拒絕。隨着越來越多的人求助,萬佐成和妻子就買了十多套廚具和煤球爐,多的時候,一天有近三百人來炒菜。因爲設備大家共用,所以這個廚房被親切地稱爲“抗癌廚房”。

爲了讓“抗癌廚房”能維持下去,萬佐成夫婦開始收一點成本錢,炒菜收0.5元,後來,煤球漲價、電費漲價,兩人難以支撐,炒1個菜就收1元,維持收支平衡。

即便是春節期間,這裏也不打烊。今年大年三十,這條小巷和平時一樣擠滿了癌症患者和家屬,這個已經開了18年的愛心廚房,今年還爲患者和家屬準備了免費的年夜飯。

萬佐成夫婦的初心十分簡單:“能讓病人吃得好一些,家屬的遺憾也能少一些”。他們還經常開導、幫助病人,讓大夥感受到家的溫暖。

2022感動中國觀後感素材 篇10

一次次之路不知道方便了多少觀衆。一張張笑臉不知給多少人帶來了溫暖。在大街小巷,在機場車站,總會有一個忙碌的身影,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志願者。

志願者是城市跳動的脈搏,是都市亮麗的亮麗的風景,由一羣熱愛公益的熱血青年組成的團隊撐起了社會的公益事業。

在20__年北京奧運會中,志願者就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北京奧運會期間,各個比賽場館每天會產生上百噸的生活垃圾,一批由垃圾分揀志願者組成的隊伍,每天在忙碌地分揀,回收場館垃圾。他們用最髒最累的工作,換來了奧運場館的清潔。

走進垃圾大棚,牆上掛滿了“綠色奧運”的標語,才顯出這個垃圾大棚的與衆不同。飲料瓶子,充氣棒,飯盒,紙板箱,甚至飯盒,西瓜皮!20多個帶着口罩的分揀志願者正忙着分揀堆積如山的垃圾。爲了防止細菌感染志願者們還需戴上手套,穿上長褲和膠鞋,每個人的腦門上豆大的汗珠吧嗒吧嗒不停的往下掉,但沒有一個人嫌苦抱怨。這是多大的意志力啊!

在8月23日下午的國家游泳中心正舉行花樣游泳決賽,一日本花遊選手突然在水中昏厥,3名醫療志願者在一分鐘內就趕到了水池邊,對運動員進行緊急救治……

朋友,這樣的場面還有很多;朋友,像志願者這樣默默無聞在背後工作的人也還有許多,你發現了?

2022感動中國觀後感素材 篇11

周秀芳的支教故事,不斷感化着大家。除了她當年的學生之外,不少寧波人也紛紛伸出了援手,越來越多的人集聚在周秀芳周圍,形成了一個愛心團隊,她在寧波和漵浦之間搭建了一座“愛心橋”。

去年10月26日,北斗溪鎮紅花鄞州姬存希希望國小落成,這是周秀芳牽線捐建落成的第17所希望國小。這也是唯一一所通過衆籌建立的國小。3天時間,5000名網友籌集50萬元愛心款,周秀芳當場流了淚。她說:“爲紅花村造一所希望國小,是村裏兩位80多歲的老人拜託我的事,也是紅花村國小的學生在給我寫信時表達的心願,今天終於實現了。我要特別感謝這些有愛心的網友!”

這些年來,在她的牽線搭橋下,寧波、上海等地人士的愛心源源不斷地涌向漵浦。

寧波女企業家王嫺出資31萬元捐建搭溪國小,象山愛心人士掏出20萬元捐建來鳳國小,上海交大籌資50萬元捐建前進國小……每一個捐贈者的名字都寫在本子上,記在周秀芳的心裏。最讓她感動的是,今年初,寧海縣91歲的王春文老人看到了她的事蹟之後,幾經周折找到她,一次性拿出250萬元,在漵浦捐建5所希望國小。還有很多人通過電話、微博、微信等方式聯繫到周秀芳,通過她找到需要助學的兒童,聯繫需要捐建的希望國小。周秀芳像一個“愛心搬運工”,將寧波等地人士的愛心源源不斷匯聚到大山深處,點燃了貧困山區的希望。她常說:“我巴不得是孫悟空,一個跟頭就能搬運更多愛心。”

爲提升教學水平,周秀芳還牽線促成寧波與漵浦兩地教師結對。20__年11月,寧波市鄞州區漵浦支教基地成立,周秀芳發動寧波優秀教師去漵浦支教,漵浦選派中國小校長到寧波取經,培養“種子教師”。

在漵浦扶貧助學期間,周秀芳的事蹟也感動和影響了很多當地人。

20__年10月,漵浦九溪江鄉寶山國小唯一的教師張豔香想外出打工。周秀芳得知後趕到學校,耐心做她的思想工作,還送她去北京培訓,此後她通過考試獲得了漵浦縣優先轉爲公辦教師的資格。“周老師一個外地人都能來,我更應該留下!”張豔香決定留在寶山國小。

今年新建的寶山天三希望國小,當地村民自發捐贈了2萬多元,建了一個標準籃球場。一位村民說:“周老師這樣一位外地的老奶奶都這樣幫助我們,本地人更應該盡一份自己的力量!”

北斗溪鎮專門準備了一本臺賬,把周老師愛心團隊的每一次捐款捐物進行了整理登記。鎮黨委書記樑金華說:“在周秀芳的帶動下,當地老百姓更加重視孩子的教育了。她推動了漵浦人民‘向善行善向上’的良好風尚。漵浦百姓要記住這個好人,常懷一顆感恩的心。”

周秀芳用她的行動感動了社會,感化了漵浦的村民。茅坡村62歲的老支書告訴記者,因爲周秀芳的到來,村裏的文明程度悄悄地發生了變化:衛生狀況越來越好,打牌的人越來越少……

4年多來,周秀芳先後榮獲“中國好人”、全國脫貧攻堅奉獻獎、全國最美志願者、20__年度全國十大女性新聞人物、最美浙江人·浙江驕傲20__年度人物、感動中國之感動湖南人物、湖南省最美湘女等。不久前,又被評爲浙江省第六屆道德模範,入圍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人物候選人。

面對這些榮譽,周秀芳說:“榮譽應該歸功那些熱心人,我只是一個‘搬運工’。最應該感謝的是那些幫助我的幕後英雄。”

2022感動中國觀後感素材 篇12

每個人的兒時都會有一個夢—“軍人夢”,每個青年幹部都想成爲一種人—“焦裕祿”,作爲青年幹部,我也有過軍人夢,現在焦裕祿也是我的追求,那麼,如何才能真正地成爲我們的榜樣,甚至讓自己成爲其他幹部的榜樣,從張富清同志的身上可以找到答案。

一是忠誠於國家。張福清同志在部隊保家衛國,爲了國家和人民浴血奮戰、視死如歸,爲解放戰爭的勝利貢獻了巨大力量,他英勇無畏、衷心爲國的精神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永不磨滅。作爲新時代的青年幹部,我們要有張富清的忠誠,堅持政治站位,堅定“四個自信”,不做政治上的搖擺人、“兩面人”,忠誠於黨,忠誠於國家和人民,聽從黨和國家的號召,危險時刻不畏懼、不退縮,英勇向前,時刻準備爲國家和人民犧牲一切。

二是忠誠於人民。到地方,張富清同志把爲人民服務放在第一位,兢兢業業爲人民造福,他是另一個真實的焦裕祿,是另一個真實的孔繁森,是人民的好公僕,國家的好乾部,是我們廣大幹部學習的榜樣。作爲新時代的幹部,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引,堅持踐行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培育“一枝一葉總關情”的“爲民”情懷,不慕名利,一心爲民,想羣衆所想,急羣衆所急,時刻把人民需要放在心頭,落在工作,切實擔負起人民羣衆脫貧致富的責任,做好新時代的張富清。

作爲黨員幹部,網紅不是我們的榜樣,物質財富不是我們的追求,我們有自己該有的學習榜樣,那就是焦裕祿、張富清等人,做爲新時代的幹部,做人就要做張富清。

2022感動中國觀後感素材 篇13

成爲在押人員的“毛老師”“毛爸爸”

零歧視、被人愛、有溫暖

在涉艾在押人員監區,記者看到毛卓雲時,他正彎身利落地收拾工具盒,說剛纔帶着涉艾在押人員刮鬍子、剪指甲。記者注意到,涉艾在押人員除了身上的病號識別背心,與普通監室的在押人員看起來沒有什麼兩樣,監室設置也一般無二。

毛卓雲笑容平和,說之前監室裏有人被巡控民警發現違規,他剛剛還進行了批評教育,與3名在押人員進行談話。距離涉艾在押人員監區不到10米處有間特殊監室,是談話室。毛卓雲說,涉艾在押人員監區離自己的辦公室比較遠,帶在押人員談話來回時間長,影響工作效率,也擔心他們路上遭遇異樣的目光,心理上出現波動。

艾滋病患者楊某告訴記者,他是入所經體檢才得知自己患上了艾滋病,“當時完全蒙掉了,整天渾渾噩噩的。毛警官經常找我談話開導,講講治療方法。他還很注意保護我們的個人隱私,這位警官很不一樣。”

意志的崩潰,使得很多涉艾在押人員或企圖自殘輕生,或性情愈加蠻橫,帶給管教民警職業暴露風險。毛卓雲回憶20xx年前第一次打開涉艾在押人員監室的情景:“當時,有人用身體撞擊鋼化玻璃發泄情緒。我不敢進去,但又不得不去做情緒疏導工作。”於是他寫下情真意切的公開信,貼在監室門板上,勸導他們遵守規定、好好治療。這個辦法很有效果,很快,鬧事在押病患都認定了毛卓雲是個好人。細心的毛卓雲每次與涉艾在押人員談話前都要做大量準備工作,針對不同的人實施不同的教育計劃,穩定在押人員情緒。

20xx年9月,寧波市看守所收押了一名神情恍惚的年輕人阿明。長得五大三粗的阿明因吸毒產生幻覺,捅傷女友後,又用匕首刺中了巡邏民警的胸口。在看守所期間,阿明多次吵鬧甚至自殘,老毛一遍又一遍地與他談話,才讓他稍稍安靜下來。然而,接到法院的一審判決後,阿明像徹底瘋了一樣,試圖攻擊管教民警和獄醫。

“我準備豁出去了,進去跟他談一談。”向領導報告後,毛卓雲進入監室,還沒向阿明開口,背上卻突然重重地捱了一下。面對近乎癲狂的阿明,老毛張開雙臂抱住了他,用手輕拍他的背,阿明遲疑了一下便趴在老毛的肩頭哭得像個孩子。原來庭審時阿明的父母沒有來,他覺得自己被拋棄了。過了幾天,阿明意外收到了幾張老毛抄寫下來的短信,分別來自他的父母以及其他親友,家人都言辭懇切地勸他好好改造。原來,老毛輾轉聯繫上阿明的家人,說服他們寫下了那些鼓勵的話。

阿明流着眼淚給毛卓雲深深鞠躬,如釋重負的老毛卻患上了重感冒。爲了不讓家裏人擔心,他又一次悄悄去醫院做了體檢,結果沒有大礙,這才放下心養病。

20xx年,寧波市看守所先後收押了十幾名涉嫌犯罪的艾滋病患者,其中5人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毛卓雲買來紙筆,自制識字卡片,把監室變成了教室,手把手教導他們學習。他們被送監獄服刑時已識字六七百個了,至今仍時常給他們的毛老師寫信匯報服刑情況。

“作爲一名管教民警,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什麼都管,但要像父母對待子女、老師對待學生、醫生對待病人一樣,有愛心、耐心、真心。”毛卓雲說,所裏給配備的防護服,他一次都沒穿過,“我戴過一兩次口罩,感覺很彆扭。我要是穿的像宇航員,誰還願意跟我聊天?”

涉艾在押人員陳某擦牀板時不小心將木屑扎進手指,哭了起來。同監室人員立即報告,毛卓雲費盡周折終於幫着將木刺拔出來了。看着毛卓雲用酒精棉球幫自己止住了血,陳某大聲說:“謝謝,毛爸爸!”

2022感動中國觀後感素材 篇14

69歲的周秀芳,兩年前爲了實現自己的“支教夢”,從浙江省寧波市江東區李惠利國小退休放棄高薪返聘機會,輾轉貴州、湖南兩地進行長期支教。兩年裏,她籌款近200萬元,讓一個又一個愛心學校在漵浦縣拔地而起。

“我要當老師!”16歲那年,周秀芳許下了這樣的心願。1971年,周秀芳如願到象山縣東門島上做代課老師。兩年後,周秀芳被調入象山縣石浦國小,教科學、數學和音樂等課,並擔任班主任,與學生建立起深厚的情誼。

20__年退休後,她又被一所私立學校返聘。然而,就算拿着與年輕教師不相上下的豐厚薪水,周秀芳的內心卻依然不平靜,只因她還有另外一個未實現的夢想。“50歲那年,聽說江東區教育局招募去貴州支教的老師,就去報了名,但因爲年齡過大被拒絕了。”

直到20__年,周秀芳偶然得知貴州省惠水縣正在招募教師去支教,內心又燃起了這把火。在家人的理解與支持下,她帶着簡單的行囊奔赴貴州,毅然踏上了“大齡支教路”。剛到貴州,周秀芳就急着家訪。四五個小時的山路,讓她帶病的膝蓋陣陣刺痛。醫生曾告誡過她如果不善保養膝蓋,晚年就得在輪椅上度過。而她說:“只有實地瞭解情況,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不到半年,她訪遍了代課班級所有學生的家庭。

20__年春節,周秀芳聽好友說湖南省漵浦縣九溪江鄉或許更加需要支援,便決定去看看。3月初,當她站在九溪江鄉桐林國小門口時,她看到的是永遠也忘不了的情景——教室是用茅草棚搭建起來的,沒有玻璃窗,沒有水泥磚頭,17個孩子蜷縮在火盆旁,聽着一位拄着柺杖、口音濃厚的老先生講課,這也是桐林國小唯一的老師。見此情景,原定要重返貴州的周秀芳當即決定留在湖南。

孩子學到了知識,可境遇如何改變?周秀芳一直琢磨着,她把貴州學校的照片發到朋友圈。“周老師,您竟然在支教。”“周老師,我能幫上什麼忙?”……朋友圈頓時熱鬧起來。建羣、設基金會、購買物資,她原來的一些學生反應迅速,沒過多久,就爲孩子們送去了100張鐵牀和300條被子。小小的成功啓發了周秀芳。到了湖南,她又將湖南的所見所聞做成幻燈片,發到聊天羣裏。早年的學生張剛看到,立即出資捐建了漵浦縣第一所希望國小。在周秀芳的牽線搭橋下,張剛及其大學同學、愛心企業家、石浦鎮政府又陸續出資近200萬元建立起5所愛心學校。目前,第六所希望國小正在緊張籌備中。

短短兩年間,從高薪返聘教師到大齡支教老師,再到“愛心搬運工”,周秀芳不斷轉換着角色,卻更加堅定了決心。“只要我的膝蓋允許我走路,我就會一直留在這裏。”周秀芳說。

2022感動中國觀後感素材 篇15

仰望星空,我們能看見兩個“北斗”。一個有7顆星,已在宇宙間存在億萬年之久,自古以來爲人類指位定向;一個有30顆星,從無到有誕生髮展不過26年,在浩渺太空卻能爲人類提供精確到10米的定位。

前者名爲“北斗七星”,是自然的饋贈;後者名爲“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是一項由中國航天人創造的奇蹟。

作爲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斗三號工程副總設計師、衛星首席總設計師,每談及此,謝軍總是有諸多感慨。

1982年,謝軍從國防科技大學畢業,分配至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04所工作,從這裏踏上航天之路。

一張藍圖繪到底。198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陳芳允提出了利用兩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進行定位導航的設想,即雙星定位設想,由此開啓了篳路藍縷般的偉大征程。

1994年,北斗一號衛星系統工程建設正式啓動。20__年,2顆北斗一號衛星成功發射,中國成爲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北斗一號系統採用有源定位體制,可爲中國用戶提供定位、授時和短報文通信服務,系統設計建設符合當時中國國情,充分體現了“快、好、省”的原則。

20__年,當北斗二號衛星系統工程正式啓動時,謝軍也正式走上了北斗二號導航衛星總設計師的崗位。於謝軍而言,這是一個全新的崗位,也意味着一份全新的使命和職責。

相較北斗一號,北斗二號系統要在兼容北斗一號系統技術體制基礎上,增加無源定位體制,爲亞太地區用戶提供定位、測速、授時和短報文通信服務。

謝軍坦言,儘管研發之路困難重重,荊棘載途,但他和團隊從未輕言放棄,始終攻堅克難,逆流而上。

在謝軍記憶中,20__年是北斗二號的一個重要節點。“爲了保證國內申請的寶貴的頻率資源,我們克服困難,在4月14日成功發射了北斗二號第一顆導航衛星。”謝軍說。

首戰告捷,也正式拉開了北斗二號組網建設的序幕。

從那之後,北斗二號進入了組網建設快車道。20__年,成功發射了5顆北斗二號衛星;20__年4月,建成“3GEO+3IGSO”基本系統;20__年12月,14顆衛星正式組網運行,北斗二號系統提供正式運行服務。

謝軍表示,到20__年,我國已成功發射20顆北斗二號衛星,走出了獨具特色的衛星導航系統發展之路,“這是一種獨特的混合星座體制,亞太地區精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混合星座系統優點明顯,是利用高軌衛星固定對一些區域提供服務,同時,中圓軌道衛星對全球提供服務。”謝軍說。

步步鏗鏘,步步有力。

就在北斗二號建設如火如荼的20__年,北斗三號系統建設啓動。謝軍認爲,這是北斗系統邁向世界一流、全面比肩GPS的關鍵一步。

“衛星上天不能隨便動,一動就相當於座標值在變,需要精準控制、精準測量,這就涉及到關鍵器件原子鐘。”謝軍說,在北斗導航衛星上,高精度原子鐘至關重要。

而最初,北斗導航衛星上使用的原子鐘依賴於進口,既受制於人,又不能完全保證質量,影響導航服務。

時間精度是衛星導航的命門,天地間時間越同步、誤差越小,定位精度就越高。深思熟慮之後,謝軍下決心讓星載原子鐘國產化,走自主研發之路,“一定要讓重要的核心關鍵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裏”。

一念既定,再難再苦也要迎難而上,快馬加鞭。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謝軍坦言,星載原子鐘的研發非常難。

應用於北斗導航衛星上的銣原子鐘,通過微波場激勵銣燈泡中的銣原子來回運動產生固定的頻率,所發出頻率在經過濾光泡將不穩定的噪聲濾掉後進入吸收泡,最後通過光電探測器生成光檢信號。

“高精度的時間頻率信號,決定着星地之間的時間服務精度,原子鐘對於空間環境要求非常高。”謝軍說。

爲了達到理想的上星使用效果,謝軍帶領研發團隊進行攻關、試驗,他們在整星上專門設計了溫控小艙,以極高的控溫精度,保障原子鐘空間溫度環境。

有時,爲了一個問題,團隊成員也會爭得面紅耳赤,哪怕歸零,也要回溯問題所在。

就是在這樣嚴慎細實的研製過程中,我國自主研發的銣原子鐘裝在了北斗導航衛星上。

謝軍說,從20__年還存在於圖紙上的“想象”,到如今大量應用於北斗導航衛星上的高精度成品,回頭想想,這一路走來不容易,然而其過程卻正是新時代北斗精神的深刻體現。

自主創新、開放融合、萬衆一心、追求卓越,這就是新時代北斗精神。

首獲佔“頻”之勝、攻克無“鍾”之困、消除缺“芯”之憂、布“站”之難。如今,中國的北斗導航系統已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在北斗二號衛星上國產化比例不到80%,在北斗三號衛星上已實現100%。

謝軍說,“我們在全球範圍內提供優於10米的導航,根據實測結果,水平定位精度達到1.6米,高程定位精度達到4.4米,重點區域甚至更爲精確,授時精度10個納秒。”

在謝軍看來,這就是自主創新、追求卓越最爲淋漓盡致的體現。

今年6月23日,是謝軍航天生涯中無法忘懷的一個重要日子。

那天清晨,謝軍早早就站在了西昌衛星發射場發射塔架前,望着眼前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心情既激動又平靜。

這天9時43分,北斗系統第五十五顆導航衛星,暨北斗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點火發射,翱翔太空。

在衛星發射27分鐘後,星箭完成分離,衛星兩側太陽翼順利展開。那一刻,謝軍緊繃的心終於鬆弛了下來。

謝軍說,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收官之星遨遊太空,是幾代航天人、北斗人爲之奮鬥的目標最終實現的里程碑。

26年來,參與北斗系統研製建設的全體人員迎難而上、敢打硬仗、接續奮鬥,發揚“兩彈一星”精神,培育了新時代北斗精神,要傳承好、弘揚好。要推廣北斗系統應用,做好確保系統穩定運行等後續各項工作,爲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2022感動中國觀後感素材 篇16

第一顆人造衛星設計者——孫家棟,在當時,科技比較不發達,什麼儀器都沒有,也沒有多少錢,但是還是製造出來了。隨後,孫家棟又擔任了許多人造衛星,孫家棟中國航天達到五十八年。

王峯火海救人的故事讓我非常震驚。王峯用自己的命換取了四十多位鄰居的命,自己卻被燒黑了,樓道里都是他的血跡腳印。經過一百多天的搶救之後,病情惡化,因肺栓塞去世。

支月英是國小教師,別人都認爲支月英是傻子,但是支月英說:“是,我是傻子,大山裏需要我這樣的傻子。”學校裏的孩子沒有學習用品的時候,支月英走二十多裏地去買學習用品,她退休的時候還要去教學,她說:“我感到幹不動時候爲止。

秦月飛是大學生村官,他一開始來到村莊不習慣,所以他改掉了那些習慣。並從一個月一千多塊的工資裏擠出來錢修建水渠,修建路燈。並去發展當地的特產。

張超是飛行員它是最優秀的。但是,因爲一次事故去世了,因爲它離地面只有十幾米,所以降落傘沒有撐開,整個人重重的摔在地上,在他臨去世的時候說的最後一句話是:“團長,我還能不能上飛機。”我欽佩他的精神。

李萬君是大國工匠,他說:“我手裏拿着焊槍,就想上戰場一樣,拿着槍殺敵。”他還說:“這是門藝術,就像練功夫一樣。”

郭小平是校長,它是一家醫院的'院長,他專治艾滋病,後來,郭小平發現,所有學校都不收留患有艾滋病的孩子,所以,郭小平創辦了紅絲帶學校,後來,郭小平把三家醫院的主任職位辭掉了,郭小平希望儘量讓那個學校消失。

我看了感動中國以後非常感動,感動他們無私奉獻,感動他們樂於助人,感動他們勇敢!感動他們這種不怕死的精神,感動他們堅強不屈!我要學習他們這種精神。

2022感動中國觀後感素材 篇17

周秀芳是寧波市鄞州區的一名退休教師。20__年,她懷揣支教夢想、不遠千里,從寧波來到漵浦山區支教助學。三年多時間裏,周秀芳發起愛心接力,將寧波、上海、杭州數萬市民的愛心和物資源源不斷地搬運到漵浦山區,累計捐建希望國小22所,目前已建成16所,正在建設6所,讓近400名貧困生得到結對幫扶,建校和資助貧困生累計捐獻款物達20__餘萬元。

周秀芳雖非湘人,卻早已融入了漵浦,融入了這方異鄉的土地。 今年已是71歲高齡的她風溼關節炎越來越嚴重,但她表示,只要腿還能走,她就會繼續當好愛心“搬運工”,還特地囑咐兒子:“如果我走了,就把我埋在首次捐建的希望國小旁。”周秀芳的愛心事蹟在漵浦和家鄉寧波兩地都引起了強烈反響,被大家親切地稱爲“支教奶奶”。她先後獲評“20__感動中國之感動湖南”人物、“浙江好人”、湖南省“最美湘女”等稱號。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奉獻獎”後,周秀芳激動不已,她說:“我是一名國小退休教師,能獲得這麼高的榮譽,要感謝那些在我支教途中默默支持幫助我的幕後英雄們,是他們的支持幫助和對貧困孩子的愛心,讓我走上了領獎臺。”周秀芳表示,只要身體允許,她會繼續支教扶貧之路,把更多的愛心搬運到貧困山區去。

2022感動中國觀後感素材 篇18

不是所有的淚水都源自悲傷和痛楚,不是所有的哭泣都因爲恐懼和怯懦。昨晚,所有的淚水都來自感動!因 爲十位平凡的人,更因爲他們所做的不平凡的事蹟,那一份感動重重的落在心靈最柔軟的地方,淚水控制不住的 溢了出來。

誰說人間沒有真愛,誰說社會缺乏信任,誰說物質高於一切,誰說中華傳統美德已經淪喪?

《20xx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完美的詮釋了“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勇”的真諦!他們身上的美德讓我 感動和敬佩,值得我們好好的學習,好好的感悟。結合到自己的一些經歷,其中黃旭華和姚厚芝這兩位的事蹟, 更加讓我觸動。

首先說一說黃旭華老人: “自古忠孝難兩全”,懷着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大學畢業後的黃旭華毅 然決然的選擇了忠——忠於自己的祖國,忠於自己的工作。捨棄小家爲大家,隱姓埋名30年。錯過了爲父母盡 孝,錯過了爲父親送終,頂着被家人誤解、被族人唾罵的壓力,在一窮二白的年代裏,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核潛 艇的研發,爲了壯大祖國的軍事力量,默默的、無悔的付出,終於成就瞭如今的中國核潛艇,他是當之無愧的中 國核潛艇之父,更是讓人敬佩的中華好兒女!

想想自己,爲了工作,爲了事業,在年近不惑之年,遠離年邁的父母,遠離熟悉的朋友和環境,拖家帶口 奔赴一千多公里的鹽城駐守。曾經,我內心也有諸多的不捨;曾經,我也認爲這算是一種不平凡;曾經,我也覺 得我可以因此而驕傲。但看看黃旭華的事蹟,我的內心除了慚愧,就是慚愧,自己現在做的,還太不夠好了,根 本就不值一提。這是一次非常深刻的洗禮,對靈魂的洗禮,對思想的洗禮,同時也更堅定了我爲工作和事業付出 和奮鬥的決心。中國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需要數字化,而在走向數字化的過程當中,更需要的是走向數字化的剛 強!

心情激動,平復一下,再來說一說姚厚芝同志: “慈母手中線,三年鏽大愛”,一想到電視中那因病痛折 磨緊鎖着的眉頭,想到爲兒女籌措學費鏽巨幅十字繡而顫抖的雙手。姚厚芝,這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母親,您 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母愛的偉大,母愛的無私,以及那一份對兒女的責任。父愛如山,母愛如海,您就是那浩瀚 的大海,寬廣無疆。看完您的事蹟,我撥通了媽媽的電話,聽着她的囑託,想起她送別我時的淚眼婆娑,我的心 再一次潮溼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