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張桂梅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精選1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67W

關於張桂梅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1

通過參加這次報告會,我從宣講團對張桂梅先進事蹟的宣講報告中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她平凡而偉大的精神境界,在我們臨縣華坪居然還有這樣一位偉大而平凡的人,這讓我的心靈受到了很大的震撼。

關於張桂梅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精選15篇)

張桂梅———“全國先進工作者、中國十大女傑”,華坪縣女子高中的創辦者,華坪縣孤兒院院長,少年喪失母親,青年喪父,中年痛失丈夫,兩次腫瘤手術,癌細胞轉移到肝臟,身患重病卻始終堅持上課……這就是我對她最初的瞭解,或許很多人對張桂梅的瞭解都只停留在這,或許很多人都不理解,難道她不要命了嗎?她究竟爲了什麼?但是隨着宣講的不斷深入,隨着心靈一次又一次的震撼。我找到了答案,“她是一名共產黨員”她是那些貧困山區孩子求知的“指路牌”更是130多名孤兒的“媽媽”。我爲我之前的想法感到羞愧,作爲一名中共黨員張桂梅一直在平凡的崗位,幹着不平凡的事,在磨難面前她勇敢的挺直了腰桿,生活的磨難沒有擊垮她,病魔更沒有讓她倒下,她擔負起了一個偉大母親的責任。她用赤誠的愛心托起了無數孤兒和困難女子的人生夢想,這一刻我打心眼裏敬佩她,她無愧於“全國先進工作者、中國十大女傑”等一身榮譽。

“俯首甘爲孺子牛"是魯迅先生的寫照,也是張桂梅的寫照,30多年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她沒有子女,生活節儉,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費控制在三元以內,而拿出自己絕大部分的工資接濟困難學生,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奉獻給學生和孤兒,這些事蹟正如他所說的,如果我是小溪,就流向沙漠,去造就一片生命的綠洲。正是因爲她的淡泊名利,不求回報,才造就了一片“綠洲"。物質固然重要,可是決定我們生命價值的東西不是物質,而是精神品質,張桂梅老師的崇高精神猶如一棵蒼天大樹,供人們歌頌,更是我們黨員學習的楷模。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心得體會4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爲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教育更是發揮了重要作用,教育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對一個國家來說教育是一件大事,對一個家庭來講更是一件大事。由於家庭因素及其他原因,一部分適齡兒童無法正常入學,對上學的渴望也只能是一種奢望,但張桂梅,一個62歲的老太太,瘦弱多病、無家無子,卻用行動讓1645名貧困女孩邁向了大學之路,實現了華麗轉身,她就是人間的“天使”。

做好一件事情並不難,難得是一輩子做好一件事。對張桂梅來說,她這一輩子都在爲貧困孩子的教育操心和操勞,爲建立一所免費女子高中,面對旁人的不解、質疑甚至是謾罵,她都不予理會,牢記自己的初心,勇挑教育的重擔,爲改變貧困山區教育落後面貌,尤其是女孩受教育程度低的現實情況,她四處奔走,拉贊助,搞募捐,最終在她的不懈努力之下免費女子高中成立了,這不僅僅是一所學校,而是無數貧困女孩改變命運的希望之門,在她的辛勤付出之下,女子學校取得了可喜成就。

張桂梅,由一名普通的中學老師,義務當政府新建的華坪縣兒童之家的院長,再到雲南省華坪縣女子高中黨總支書記、校長,這一個個身份的轉變和疊加,對她來說不僅僅是一個稱謂的改變,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身患疾病的她,面對當地組織的關心和照顧,都化作了她爲當地教育事業做努力貢獻的動力,她不爲名利,不圖回報,只爲讓每一位貧困的孩子能夠通過讀書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她用一雙勤勞的雙手撐起了貧困孩子未來的天空。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張桂梅用自己的教育初心,通過19年的努力實踐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教育奇蹟,她知行合一,身體力行,用行動向我們廣大黨員幹部上了一堂生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課,是用行動讓貧困女孩華麗轉身的“天使”。

關於張桂梅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2

7月24日,州委政研室黨支部召開黨員大會,再次組織學習“雲嶺楷模”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號召全體黨員幹部以張桂梅同志爲榜樣,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把張桂梅同志的精神轉化爲推動工作的具體行動,把初心和使命落實在崗位上、體現在行動中,爲文山高質量跨越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張桂梅同志是新時代共產黨員的優秀代表,是新時期教育工作者教書育人的傑出榜樣,曾先後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十佳師德標兵”“全國十大女傑”“全國精神文明十佳人物”“‘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十佳知識女性”“中國十大教育年度人”“全國百名優秀母親”“全國最美鄉村教師”等榮譽稱號,當選爲黨的__大代表。20__年6月29日,省委宣傳部授予張桂梅同志“雲嶺楷模”稱號。

通過學習,廣大黨員幹部紛紛表示,要以張桂梅同志爲榜樣,學習她愛黨愛教、至誠報國的崇高信念,把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對人民的深厚感情轉化爲履職盡責的強大動力;學習她教育扶貧、攻堅克難的堅定意志,始終保持奮發有爲、永不懈怠的昂揚鬥志;學習她以德施教、敬業愛生的師德風範,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業績;學習她執着奮鬥、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一步一個腳印把政研改革事業推向前進。

關於張桂梅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3

忠誠執着守初心,無私奉獻擔使命。6月29日,省委宣傳部在昆明舉行“雲嶺楷模”專場發佈會,授予張桂梅同志“雲嶺楷模”稱號,大力宣傳弘揚她的先進事蹟和崇高品格,激勵全省幹部羣衆特別是廣大教育工作者向她學習,凝聚萬衆一心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信心鬥志。

省委副書記王予波,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趙金出席發佈會。

張桂梅同志是脫貧攻堅中涌現出的教育扶貧先進典型,是忠誠踐行關於教育扶貧重要論述和“四有”好老師要求的傑出榜樣。

張桂梅同志是一名貧困山區基層教育工作者,現任麗江市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華坪兒童之家)院長。

她始終牢記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堅守貧困地區40多年,把全部身心投入深度貧困山區教育扶貧主戰場,尤其爲解決貧困山區女孩教育問題,克服種種困難,建成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

她堅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立德樹人作爲立校之本,把理想信念作爲育人之基,用紅色教育樹人鑄魂,讓1600多名貧困山區女學生圓夢大學。

她敬業奉獻,長期拖着病體忘我工作,在與時間賽跑和病魔的抗爭中,以實際行動兌現“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的諾言;她無私無我,給予福利院孤兒和貧困山區女孩母親般的呵護,把自己的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款100多萬元全部投入教育事業,託舉起了貧困山區孩子“知識改變命運”的希望和夢想。

張桂梅同志先後榮獲:“全國十佳師德標兵”“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十大女傑”“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百名優秀母親”等榮譽稱號。

關於張桂梅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4

學習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之後,我爲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而欽佩,我爲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持在三尺講臺上而敬佩。

張桂梅和許多人一樣,對未來充滿憧憬和希望,但是幸運卻沒有垂青她,不幸之神卻於她如影隨行:花季年華喪失母親,青春年華痛失丈夫,兩次腫瘤手術,癌細胞轉移的肝臟。磨難沒有使她消沉,病魔沒有使她倒下。她緊緊抓住有限的生命,在講臺上認真教學,在課外認真輔導學生。

幾次暈倒在講臺上,領導要她住院治療,她放不下學生,總是還不到出院就偷偷回學校上課。就是這樣柔弱的身軀,她還依然出任孤兒院院長。是什麼力量支撐她如此做呢?用她的話說就是“如果說我有追求,那是我的事業;如果說我有期盼,那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拜讀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和用生命點滴的人生故事,我深切的領會到一個智者和仁者所顯現出來的精神魅力。張桂梅不是製造出來的英雄,她是那樣樸實,那樣真實,也許她在悄悄的改寫着英雄的概念,這些英雄就生長在普通的生活中。

作爲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我們應該像張桂梅同志那樣爲學、爲人、爲師,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我們的教育事業需要更多像她那樣的教師。我們學習張桂梅,就是要學習她處處以共產黨員的先進標準要求自己,爲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學習她愛崗敬業、爲人師表,爲教書育人恪盡職守、嘔心瀝血的精神;學習她崇高師德、治學嚴謹,爲追求學術鍥而不捨、求真務實的精神;學習她珍愛生命、堅忍不拔,爲戰勝病魔而不屈不撓、積極樂觀的精神。

張桂梅同志深深紮根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愛教育,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方法,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教育特別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愛學校,不顧身患多種疾病,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折磨,經常超負荷地工作在教學崗位上;她愛學生,拿出絕大部分工資接濟困難學生,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關愛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關愛學生。張桂梅同志用自己的行動,實踐了共產黨的崇高理想和追求,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

張桂梅同志是教師的優秀代表,是教師的榜樣。張桂梅同志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張桂梅同志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張桂梅同志讓社會滿意,讓家長放心,讓學生成才,認真執行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切實加強師德建設,真正做人民滿意的教師。

張桂梅同志立足崗位、開拓進取、勤奮工作、爲我國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貢,人們常不解的問她:這樣做有什麼目的,有什麼好處?什麼力量使她這樣堅強?張老師總是笑着說:“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她,沒有生育自己的兒女,卻有着世界上最偉大的母愛。那些失去父母的貧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愛,分享着人間最美好的親情。她,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用真愛點亮了那些無依無靠的孩子們的希望之光,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愛的奉獻之歌。她就是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兼“兒童之家”福利院院長張桂梅。向傳遞真愛的使者張桂梅學習爲主題的“感恩行動”在迅速掀起,成爲推動和諧社會建設的強大動力。

通過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以後,我們要更加熱愛和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培養高素質的建設人才和接班人作爲自己義不容辭的職責,甘爲園丁,做到教育安心和專心,全心全意爲教育事業服務。熱愛本職,踏實工作,不追逐名利。爲了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應勤奮學習,刻苦鑽研,及時更新知識,不斷提高教學和科研水平與能力。虛心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教學方法與教學技巧,認真聽取他們的教誨。講好普通話,使用規範字,以認真負責的態度上好每堂課。絕不得過且過和放任遷就學生,而要以又紅又專的高標準要求學生,以滿腔的愛心關心學生,關心學生的成長,積極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循循善誘,管教管導,既教書又育人,對學生一視同仁。做到深入學生,爲學生排憂解難,爲學生多辦實事。

敬業是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人生的價值在於奮鬥、進步與奉獻。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是最基本的一條。有人說,偉大的科學發現和重要的崗位,容易調動敬業精神;而一些普普通通的工作,想敬業也敬不起來。道理並非如此。教師們發揚敬業精神,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貢獻,可感召成千上萬人投身到教育事業建設中,推動社會現代化的建設與發展。在平凡的教師崗位上長期能愛崗敬業,創造讓黨和人民滿意的業績,需要我們有堅韌不拔的毅力。

關於張桂梅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5

連日來,振安區法院持續學習和宣傳滕啓剛同志先進事蹟,大力弘揚滕啓剛同志對黨忠誠、對司法事業無私奉獻、對人民羣衆擔當負責的敬業精神和司法爲民的情懷。現在全院開展“選樹學習身邊的英模典型,爭當‘滕啓剛’式好法官”活動,形成爭先創優的良好氛圍,將學習滕啓剛同志的精神力量轉化爲拼搏奮鬥的生動實踐。

紮根基層

爲鄉村羣衆照亮司法之路

他是青年幹警的代表,也是紮根派出法庭,服務基層羣衆的優秀法院幹警代表。八年時間裏,他以青春踐行司法使命,爲公平正義勇於拼搏,高質量完成各類審判任務。提起他,同事們都只有一個印象:性格沉穩、善於鑽研、踏實肯幹。他就是五龍背法庭法官助理李中翔。

堅守初心 盡職履責

五龍背法庭地處偏遠,轄區面積大,出行辦案多有不便,但李中翔卻無怨無悔。他常說:“我作爲青年幹警,有責任義務做好派出法庭工作,讓偏遠地區的羣衆也感受到司法的公平正義和溫度。”李中翔也是一位共產黨員,這兩年五龍背法庭的審判任務日漸加重,他堅持舍小家顧大家,爲了司法審判事業,他已經很長時間沒回過河南老家探望父母,愛人懷孕生育,他也沒有耽誤過工作,手中的案件和庭室交辦的工作,他總是儘可能的第一時間完成,他把對黨和司法事業的忠誠,融入到工作的每一個細節當中。八載光陰紮根司法基層,李中翔同志始終堅持初心無悔,忠誠履職,勇於擔當,以人民羣衆的訴求激勵自己不斷前行。

主動擔當攻堅克難李中翔有着年輕人不服輸的幹勁,面對庭室裏的各項工作任務,他總是衝鋒在前。每次協助員額法官處理難案、繁案、涉訴涉訪案件時,他反覆分析案情,客觀公正說理,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他對待每一起案件、每一個細節都能做到認真負責,保護着羣衆的合法權益。即使在大雪封路、山路崎嶇的情況下,他也會爲便捷當事人出行、爭取案件審理時間而親自去村裏送達溝通。他敏而好學,將平時工作中積累的豐富經驗加以總結,並在此基礎上結合實踐加以創新。對於新頒佈的法律、法規及司法解釋,他總是能夠第一時間進行學習,及時掌握。在幹警們的眼裏,他始終是有擔當、讓人放心的好同志,工作上有他在,心裏總是很踏實,他的身上永遠都充滿激情和正能量。

嚴守底線 廉潔自律

李中翔所在的五龍背法庭接觸的大都是農村當事人,法治觀念和紀律意識相對較淡薄,有時會有當事人主動討好、“打關係”的情況,但他始終一身正氣、廉潔奉公,嚴格按照黨的原則和規矩辦事,無論在八小時內還是八小時外都能夠嚴格做到自我約束,在案件審理的每一個環節都能夠自覺接受人民羣衆的監督。

八年的成長與付出,讓李中翔先後獲得振安區法院先進個人、辦案能手等榮譽稱號,連續多年被上級法院評定爲丹東市優秀合議庭成員。談起今後,李中翔說:“我願意繼續紮根基層,爲鄉村羣衆照亮司法之路。”

關於張桂梅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6

近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和《焦點訪談》欄目以及《光明日報》、《人民網》等中央各大媒體,相繼報道了南江縣原縣委、紀委書記王瑛同志的先進事蹟,《人民日報》刊登了新華社通訊《永遠的巴山紅葉——追記四川省南江縣原縣委、紀委書記王瑛》,《巴中日報》進行了全文轉載。作出了重要批示,中共四川省委作出了《關於追授王瑛同志“優秀共產黨員”稱號的決定》,市委作出了《關於向王瑛同志學習的決定》。學習王瑛同志先進事蹟活動,正在全國各地深入開展。

王瑛同志是新時期優秀共產黨員的傑出代表。王瑛同志是我們巴州區人,全黨全國人民向她學習,不僅是她及她家人的榮耀,更是巴州區全體幹部羣衆的驕傲。2月25日,王瑛同志先進事蹟報告會將在人民大會堂舉行。

王瑛同志的精神境界是一種精神財富,更重要的是推動巴州加快發展的力量源泉。學習王瑛同志,就是要注重結合實際,推動發展,務求實效。

一是要與幹好自己本職工作結合起來。王瑛同志的事蹟是在平凡中見偉大,我們現在這個時代需要的就是這種精神、這種境界,她的愛崗敬業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學習王瑛同志,首先要學習她在每個崗位上都力求幹出色的職業精神,幹好我們自己的本職工作。

二是要與開展“深入羣衆,聯繫羣衆,服務羣衆”的主題實踐活動結合起來。王瑛同志先進事蹟最顯著亮點,就是心繫羣衆,當好人民公僕。比如,關心解決“連心橋”的事蹟,關心“背二哥”的事蹟,看起來平凡很小的事情,體現了羣衆的根本利益。現在面臨的民生問題很多,老百姓的訴求、困難也很多,需要我們的幹部去關心、去幫助他們解決,各級黨組織、廣大黨員幹部心裏一定要時刻裝着羣衆,牢固樹立羣衆觀,多深入羣衆、聯繫羣衆、服務羣衆,做到讓羣衆滿意。

三是要與落實市委“問事、問人、問責”的要求結合起來。王瑛同志作爲紀委書記,一身正氣,敢於逗硬,並注重工作方法,在《焦點訪談》記者採訪她曾法辦過的柳昆,但柳昆並不怨恨她,很感激她。現在更需要這種敢於碰硬、逗硬,並善於工作的人。今天在座的很多是紀檢戰線的幹部,你們更需要這種精神,更需要王瑛同志這種敢於逗硬、敢於一查到底的工作作風,按照市委的要求,對不落實的事、不落實的人、不落實的責,要堅決按照“三問”的要求,一問到底。

四是要與仲彬書記提出的“爭做樸實、吃苦、感恩的巴中人”結合起來。巴州人是樸實的人、吃苦的人,但我們巴州人更需要感恩。去年全區財政收入才9000多萬,財政總支出達18個多億,95%都是靠國家的轉移支付。這些年國家對老區的關懷不斷加大,高速路、鐵路正在修建,隨着高速路和鐵路的修建,我們的區位劣勢正在逐步改變,我們的發展會更快。所以,我們要感恩,感謝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對巴中的關懷。王瑛是“樸實、吃苦、感恩的巴中人”的典型代表,學習她就是要與爭做樸實、吃苦、感恩的巴中人結合起來。

五是要與落實市委重大發展戰略,加快“兩個強力推進”,推動巴州經濟社會發展結合起來。學習王瑛同志,關鍵是學習她的崇高精神和品質,將這種精神和品質轉化爲工作動力,推動巴州加快發展。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巴州區最緊迫的任務就是發展,抓發展、重民生、保穩定是今年我們的三大任務,所有的工作都要圍繞這“三大任務”來展開,發展是第一要務,沒有發展,民生和穩定都不可能得到保證。各級各部門要通過開展向王瑛同志學習宣傳活動,凝聚力量,抓好項目工作,搞好災後重建,推進產業發展,實施民生工程,來推動巴州區面貌的改變。

關於張桂梅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7

學習王瑛同志先進事蹟心得 收看了《王瑛同志的事蹟報告》感受很深,王瑛同志爲我們樹立了“三面旗幟”:樹起了一面新時期優秀共產黨員的光輝旗幟,樹起了一面優秀基層領導幹部的光輝旗幟,樹起了一面優秀紀委書記的旗幟。她以鐵骨柔情,交出了一份共產黨員的人生答卷。展現了巴山紅葉的“五大風彩”:她有紅葉的風骨,不懼霜打,在黨和人民利益的防線上傲然挺立;她有紅葉的眼界,天高地闊,以超前的工作給黨凝聚起萬千力量;她有紅葉的深情,俯首朝下,人民羣衆的冷暖、疾苦是她不捨的牽掛;她有紅葉的操守,風塵不染,認定自己只是一個人民權力的保管員;她有紅葉的不朽,雖死猶生,以生命最後的燃燒詮釋了一個紅色的靈魂能走多遠。王瑛同志精神可貴之處在於她心中始終裝着百姓,對羣衆有深厚感情。我們要學習她爲黨和人民滿腔熱情工作的事業心。王瑛自擔任南江縣紀委書記以來,幾乎沒有休過一次完整的長假,就連丈夫在川醫做手術,她都因工作繁忙,未能親自照顧;她的母親得了乳腺癌,她也只能在百忙之中抽空看望。在大壩水庫危在旦夕的抗洪現場有她的身影,在冰天雪地的查災一線有她的身影,在羣衆倒塌的房屋前有她的身影…王瑛爲黨和人民工作,直至生命最後一刻。我們要學習她鐵骨錚錚敢於碰硬的……

關於張桂梅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8

不平凡的人生

朱麗華生於1957年10月,1994年10月入黨,現任浙江省盲協副主席、嘉興市政協委員、嘉興市盲協主席,嘉興麗華推拿診所所長。四十多年前,兩次意外事故讓她的雙眼徹底失明,但她用奮鬥來追逐光明,靠着自己的雙手推出了璀璨人生。

她刻苦鑽研中醫推拿技術,成爲嘉興市首位也是目前唯一的盲人中醫師,爲22萬多人次患者緩解病痛,並帶動了100多名殘疾人就業;她熱心公益、無私奉獻,累計資助貧困學生480人次,捐款金額高達333萬元。近年來,朱麗華同志榮獲全國“自強模範”、浙江省“優秀共產黨員”、浙江省“道德模範”等諸多殊榮。

9月22日,嘉興市委書記張兵對朱麗華同志先進事蹟作出重要批示:“朱麗華的事蹟十分感人。她身殘志堅、自強不息,心有大愛、樂於奉獻,自己失去了光明,卻給許多人帶去了光明,她以自己的模範行爲,生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人的初心,生動詮釋了新時代‘勤善和美、勇猛精進’的嘉興人文精神,值得全市共產黨員和各級幹部認真學習。”

10月10日,中共嘉興市委印發《中共嘉興市委關於開展向朱麗華同志學習的決定》,在嘉興市廣泛開展向朱麗華同志學習活動。《決定》指出,朱麗華是嘉興市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優秀代表,值得嘉興市黨員和有關幹部認真學習:學習朱麗華同志堅守初心,一心向黨的政治品格;學習朱麗華同志身殘志堅,自強不息的頑強品質;學習朱麗華同志心有大愛,樂於奉獻的高尚情懷;學習朱麗華同志勇於擔當,奮發有爲的崇高追求。

9月7日起,“南湖初心講堂——紅船旁的空中黨校”百堂融媒體黨課震撼展播,每天播出一期。百堂融媒體黨課將在“紅船領航”微信公衆號、浙江新聞客戶端、“禾點點”新聞客戶端、“讀嘉”新聞客戶端以及紅船網、嘉興在線新聞網站、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等我市主要融媒體平臺進行展播,並向省級和中央級融媒體平臺推薦播出。

關於張桂梅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9

曾連續11個日夜撲在疫情防控督查中,鼎湖區委組織部幹部監督股股長植建新就是這樣一名幹部。他每天遍訪4個鎮街、22個村居,巡查交通卡口、市場、酒店等重點部位20多次……

大年七年級上午,區委組織部負責人撥通了植建新電話,稱有一項緊急的疫情防控督查任務要完成,植建新毫不猶豫地答應了。而此時,家裏有他5歲的兒子,醫院裏有他重病臥牀的年邁父親。

爲不影響工作,植建新每天一早就給父親送粥餵飯,之後準時出現在工作崗位,直至完成當天的任務,接着又趕赴醫院照顧父親。夜色闌珊時,他又出現在辦公室,忙於梳理督查情況,草擬當天的報告。

“不漏一處問題、不漏一個訴求”,這是植建新對自己督查的要求。在桂城街道,他向疫情防控一線的黨員幹部瞭解情況,查看人員車輛查驗和信息登記。在他隨身攜帶的筆記本里,滿滿地記下了督查發現的問題及抗疫一線幹部的訴求。

“社區有大批來自湖南、四川等地的外來務工人員租住,要控制好這部分農民工返回復工,我們比較吃力。”龍一社區一名幹部說。植建新瞭解情況後,第一時間與住建部門和周邊的樓盤企業協調,成功勸返250多名農民工。

“當天反映有人宰殺活禽售賣,衛生條件差,問題在第二天得到了解決,環境衛生也有很大改善。”來坑口市場買菜的陸姨,對前來督查市場防疫情況的植建新和組員們豎起了大拇指。

“交通站點的帳篷有燈了”“社區幹部排查時有口罩了”……這是一線防疫黨員幹部反饋給督查組的信息。“問題訴求解決到位,這對我們這些日夜奮鬥在基層一線的黨員幹部來說,無疑是強心劑和定心丸。”在創業路口執勤的民警李楚鋒說道。

督查給全區的防疫工作帶來的點滴變化,讓不少基層黨員幹部由害怕督查轉變成爲歡迎督查,讓基層羣衆由不理解轉變成爲信任和支持。

曾連續11天,植建新輾轉在抗疫一線,驟然而來的降溫降雨,使他的膝蓋舊患又隱隱作痛,但他沒有抱怨,實在受不了就在村邊田頭稍作休息,之後繼續投入到巡查工作中。單位領導提出讓其他同事接替督導工作,植建新婉拒了:“我熟悉情況,還是我上吧。疫情防控阻擊戰什麼時候打贏,我就什麼時候休息。”

一線的督查,讓植建新見到抗疫前線上處處都有黨員的身影。“堡壘嚴築,隔斷的是病毒,隔不斷的是黨員的使命與責任。”這種精神,激勵着植建新一如既往,用初心和堅守扛起防疫工作的使命和責任。

關於張桂梅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10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員工:大家好!我是集團辦公室的一名普通的檔案管理員,今天我想就“怎樣愛崗敬業 做一名優秀員工”的話題和各位員工共同交流工作中的心得體會。

剛參加工作那會兒,心中充滿美麗的夢想,血液中涌動着對未來的激情。憧憬火熱的事業,渴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獲得事業上的成功。

“愛崗敬業”這四個字對我來說,就是爲了工作要加班加點犧牲休息時間,爲了工作放棄或忽視親情、友情,爲了工作不顧帶病的身體而忘我的投入。可在經歷了工作中的點點滴滴,目睹了身邊的人和事,才知道什麼是真正地愛崗敬業。

敬業不只是加班加點,敬業更不僅是任勞任怨,敬業就是把自己的工作當作一種精神享受的人生體驗。它表現在工作中就是勤奮和主動,就是節儉和意志,就是自信和創新。

加班再多而沒有效率那不叫敬業,不顧健康而忘命的工作那不叫敬業,只是機械式的勞動而不用腦子,沒有創新那也不叫敬業。有句口號說得好:不愛崗就會下崗,不敬業就會失業!愛崗敬業說得具體點就是要做好本職工作,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好,把一分一秒的時間抓牢。

搞好每一項維修,做好每一次巡檢,填好每一張記錄,算準每一個數據,寫好每一篇文稿。古人說: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善小事,何以成大器。

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這就是敬業,這就是愛崗!接下來我想從以下六方面來闡述我對敬業的理解:首先,責任感是所有人成功之本。沒有責任感的軍官不是合格的軍官,沒有責任感的員工不是優秀的員工。

責任感是簡單而無價的。工作就意味着責任,責任意識會讓我們表現更加卓越。

大家都知道美國有一個著名的軍事基地——西點軍校,西點學員章程規定:每一個學員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地方,無論穿軍裝與否,也無論是在擔任警衛、值勤等公務還是在進行自己的私人活動,都有義務、有責任履行自己的職責和義務。這種履行必須是發自內心的責任感,而不是爲了獲得獎賞或別的什麼。

一個人要成爲一個好軍人,就必須遵守紀律,對於他的上級和同事有高度的責任感,對於自己表現出的能力有自信心。我認爲,這樣的要求,對於我們企業的員工同樣適用。

要將“責任”二字時刻牢記在心,讓它成爲我們腦海中一種強烈的意識。在日常工作中,這種責任意識會讓我們表現得更加卓越。

我們經常可以見到這樣的員工,他們在談到自己的公司時,使用的代名詞通常都是“他們”而不是“我們”,“他們銷售部怎麼怎麼樣”“他們財務部怎麼怎麼樣”,這是一種缺乏責任感的典型表現,這樣的員工至少沒有一種“我們就是一個完整的機構”的認同感。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有一個替人割草的男孩打電話給他的僱主布朗太太說“你需不需要割草?” 布朗太太回答說:“不需要了,我已經有了割草工。”

男孩又說:“我會幫您拔掉草叢中的雜草。” 布朗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已經做了。”

男孩又說“我會幫您把草與走道的四周割齊。” 布朗太太說:“我請的那人他也已經做了,謝謝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

男孩便掛了電話。此時男孩的朋友問他說:“你不是就在布朗太太那兒打工割草嗎?爲什麼還要打這個電話?”男孩說:“我只是想知道我究竟做得好不好!”。

是啊,多問幾個“我做得如何?”,這就是責任。工作就意味着責任,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不須承擔責任的工作,相反,你的職位越高,權力越大,你肩負的責任就越重。

不要害怕承擔責任,要立下決心,你一定可以承擔任何職業生涯中的責任,你一定可以比前人完成的更出色二、有作爲的員工,喜歡紀律當企業和員工都有強烈的紀律意識,在不允許的妥協的地方絕不妥協,在不需要藉口時絕不找任何藉口——比如質量問題,比如對工作的態度等,你會猛然發現,工作因此會有一個嶄新的局面。一個團結協作、富有戰鬥力和進取心的團隊,必定是一個有紀律的團隊。

同樣,一個積極主動、忠誠敬業的員工,也必定是一個具有強烈紀律觀念的員工。可以說,紀律,永遠是忠誠、敬業、創造力和團隊精神的基礎。

對企業而言,沒有紀律,便沒有了一切。三、把自己從平庸變成優秀最好的執行者,都是自動自發的人,他們確認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務。

這樣的人其個人價值和自尊是發自內心的,而不是來自他人。也就是說,他們不是憑一時衝動做事,也不是隻爲了得到領導的稱讚,而是自動自發的、不斷地追求完美。

一位心理學家在研究過程中,爲了實地的瞭解人們對同一件事情在心理上所反應出來的個體差異,他來到一所正在建築中的大教堂,對現場忙碌的敲石工人進行訪問。心理學家問他遇到的第一位工人:“請問你在做什麼?”工人沒好氣的回答:“在做什麼?你沒看到嗎?我正在用這個重得要命的鐵錘,來敲碎這些該死的石頭。

而這些石頭又特別的硬,害得我手痠麻不已,這真不是人乾的工作。”心理學家又找到第二位工人:“請問你在做什麼?”,第二位工人無奈地答道:“爲了每天50美元的工資,我纔會做這件工作,若不是一家人等着吃飯,誰願意幹這份敲石頭的粗活?”,心理學家問第三位工人:“請問你在做什麼?”,第三位工人眼。

關於張桂梅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11

袁隆平,一個幾乎家喻戶曉的名字。這位世界“水稻之父”創造的奇蹟倍受全世界人民的矚目,也造福了全世界。

袁隆平生於1930年9月1日。上世紀60年代初,他目睹了農民們糧食短缺的現狀,於是決心改良水稻品種,探索科技興農之路。在他的科研團隊一次次努力下,終於發明出了水稻新品種——雜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是令我們敬佩和感動的。在當時,這種設想是需要勇氣的。因爲要沿着當時被批判的孟德爾、摩爾根遺傳基因和染色體學說進行探索。但袁隆平不怕困難,決心改良品種。並且袁隆平不迷信權威,按照米丘林、李森科的經典理論,水稻作爲自花授粉的植物沒有雜交優勢,實驗沒有任何意義。袁隆平卻要親自試驗,用自己的雙手和大腦,開拓出一條新的科技之路。

這條路從一開始,就困難重重,但科技創新精神和報效祖國的精神一直激勵着他堅持不懈地努力,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和飢餓和災荒作鬥爭,解決農民們的溫飽問題。袁隆平以他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的意志和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發明了新一代水稻品種——雜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效仿的,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我們也要有這種態度。比如遇到難題時,我們要堅持不懈地鑽研,練鋼琴時,要知難而進……我認爲,不論做什麼事情,只要認定要做了,就要奔着目標前進,永不後退。而且我們也要有袁隆平先生報效祖國的精神,要從小好好學習,長大後立志成爲國家的棟樑。

我們還期待着袁隆平先生的“稻下乘涼夢”成爲現實,真正成爲中國的第五大發明,第二次綠色革命!

關於張桂梅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12

人們常不解的問她:這樣做有什麼目的,有什麼好處?什麼力量使她這樣堅強?張老師總是笑着說:“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她,沒有生育自己的兒女,卻有着世界上最偉大的母愛。那些失去父母的貧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愛,分享着人間最美好的親情。她,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用真愛點亮了那些無依無靠的孩子們的希望之光,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愛的奉獻之歌。她就是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兼“兒童之家”福利院院長張桂梅。向傳遞真愛的使者張桂梅學習爲主題的“感恩行動”在迅速掀起,成爲推動和諧社會建設的強大動力。

張桂梅爲何與“感恩”產生聯繫,她的感恩情懷源自何處?從她的人生軌跡中找到了答案。張桂梅同志參加工作30多年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憑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沒有子女,生活節儉,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費控制在3元以內,而拿出自己絕大部分工資接濟困難學生,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病,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獻給學生和孤兒;她不僅生活上關心學生,而且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愛他們,與迷戀網絡的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習,精心引導,細心照顧,使他們戒除了網癮。華坪縣民族中學的學生和華坪兒童之家福利院的孩子們親切地稱她爲“校園媽媽”、“張媽媽”。

關於張桂梅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13

多愛一點,學習滕啓剛的爲民情懷。

“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是全體黨員幹部的應有格局,“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是全體黨員幹部的應有情懷,“一切爲了人民,爲了人民的一切”是全體黨員幹部的應有擔當。對人民羣衆有沒有深厚情感,不僅關乎我們的態度、方法和作風,更關乎我們的政治傾向,黨員幹部要想民所想、憂民所憂、急民所急,解民所困。

滕啓剛沒有簡單的根據污染損害鑑定報告一判了之,而是在烈日炎炎下穿着雨靴踏進十幾釐米厚的污染物塗層勘察直接證據,最大限度彌補農戶損失。二婚重組夫妻因領收672萬徵地補償款的分歧起訴,案件好審,矛盾難消,滕啓剛將“不該管”的家庭矛盾納入調解,家庭多年恩怨就此化解。滕啓剛並沒有將被性侵的花季小女孩放回環境惡劣的工地宿舍而是接到親戚家讓小女孩被愛包圍,康復後的小女孩臨走時跪謝“滕爸爸”。

“在老滕心裏,百姓的事兒最大,結案永遠不是他的最終目的,想盡一切辦法解決當事人的愁事兒難事兒纔是根本。”千山區法院民事審判庭庭長_說,學習滕啓剛同志,就要多愛一點,就是要堅守勤勉的職業品格、務實的職業品質、篤行的職業品德,努力用自己的道德素養爲人民奉獻榜樣力量,努力用自己的專業能力爲社會作出法治貢獻。堅守爲民情懷,就要堅持爲民服務做到持之以恆,就要躬身爲民實幹做到腳踏實地,就要盡力爲民分憂做到愛屋及烏,只有這樣才能滿足人民羣衆對公平正義的更高期待。

關於張桂梅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14

您很累,但還在努力的工作;您很苦,但從來不向我們訴說。您雖然是大千世界中一個渺小的角色,但是,如果沒有您,我們就只能生活在一個臭氣沖天的環境裏,地球將變成一個荒涼的星球……

啊,我向您致敬!不管是颳風、下雨還是烈日當空,都能在大街小巷上看見您的忙碌的身影,您穿着橙黃色的工作服,推着綠色的垃圾車,揮動着破舊的掃把,在默默地工作着。

啊,我向您致敬!雖然您扮演着一個不起眼的角色,但您也是一個重要的人物。在春節的時候,我們都回家吃年夜飯了,而您呢,依然還在空無一人的大街上打掃着衛生。您雖然想念着您的親人,但您還在努力地清理每家每戶的門前衛生;您一定很焦急,想快點下班,但您還是盡力把保潔工作做到最好啊。有了您無私的奉獻,我們才能在清新的環境中迎接嶄新的一年!

啊,我向您致敬!在寒冷的冬天,我們還在溫暖的被窩裏睡大覺,而您卻在凌晨4點頂着寒風在街道上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在炎熱的夏天,我們在房裏享受着空調冷氣,您卻在驕陽下清潔衛生,汗水都溼透了您的衣衫。在傾盆大雨裏,您披着雨衣,仍然堅持工作……

如果能讓環衛工人放一天假,讓按摩師給您捶一下背,讓您泡一下那勞累的雙腳,讓您用護手霜滋潤一下您那長滿老繭的雙手,那該多好啊!

環衛工人,您是我心中最可敬的人,我向您致敬!我向您致敬!我向您——致敬!

關於張桂梅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15

民以食爲天。在我們這個人口大國,真正解決吃飯問題只是近些年的事。在解決祖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吃飯問題上誰的貢獻呢?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標準答案:袁隆平。他是80年代就上了歷史課本至今健在的老科學家;他是創造水稻畝產1200多公斤神話的當代神農;他是美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他是年已九十依然戰鬥在科研第一線的雜交水稻之父……大家知道他的夢想嗎?他的追夢經歷給我們什麼啓示呢?

他的一個夢想是“禾下乘涼”:超級水稻個頭比高粱還高,稻穗有掃帚那麼大,稻粒有花生米那麼大,他和助手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涼。他這個夢想真夠高的——不但水稻長得高、產量高,而且境界更高。被1960年的饑荒刺痛,他研究水稻是爲了能讓大家都吃飽飯。他這個夢想也夠遠的,遙遠得像一個特不現實的神話。從1960年7月發現奇異的稻子,採花藥進行鏡檢,反覆種植、實驗,到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追求高遠的夢想,是他的使命和幸福的源泉。

科學無國界,他的另一個夢想是:讓雜交水稻覆蓋全球。爲此,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他領導的團隊爲近80個國家培養了14000多名技術員,40多個國家大面積種植雜家水稻700萬公頃,普遍增產20%以上。在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尼日利亞等地,因爲種植他改良的雜交水稻,畝產從每公頃3噸增加到10。8噸!他還牽掛着吃大米全靠進口的利比里亞,每年花掉兩億美元,國民才能打牙祭。他要推廣雜家水稻,讓大家每天打牙祭。

因爲長期在泥裏水裏穿梭,不用特意健身減肥照樣健康。他身家千億照樣開幾萬塊錢的車僅爲代步,甚至穿着20幾塊錢的衣服。他根本沒心思對那些俗事上心,想想幾億人因自己的科研成果不再爲吃飯發愁,這種普濟衆生的快樂是任何吃穿、豪車別墅都無法比擬的。他九十高齡依然躊躇滿志,一息尚存追夢不已。袁老用一生的時間追求夢想,高遠的夢想也成就了袁老不朽的價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