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課堂第二課收看心得體會2023(通用19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16W

天宮課堂第二課收看心得體會2023 篇1

搭載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按照預定時間精準點火發射,約582秒後,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天宮課堂第二課收看心得體會2023(通用19篇)

宇宙探索無止境,太空奏響中華曲。每一次神舟發射總是激動人心,爲祖國自豪;每一次太空探索總是鼓舞人心,爲時代點贊。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發射圓滿成功,新“太空出差”三人組美麗啓航,我們歡呼。浩瀚蒼穹立新功,太空探索寫華章,中國精彩!

飛天夢瑰麗,樂章總嘹亮。每一次神舟發射都會給我們奏響諸多“首次”交響樂——載人飛船將採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的方式,首次徑向停靠空間站;航天員將首次在軌駐留6個月;女航天員將首次進駐中國空間站,航天員王亞平也將會成爲中國首位實施出艙活動的女航天員,神舟十三乘組也將包括中國首次出艙的男女航天員;中國人將第一次在太空中過春節;等等。每一個“首次”都是科技探索創新的成果,每一個首次都是中國智慧、中國力量的結晶,正是在這些“首次”中,中國航天事業昂首闊步,中國復興偉業走向成功。

使命很光榮,任務更厚重。每一次太空探索都是壯美事業的偉大音符,是總結,是昇華,是更上層樓的力量凝聚。中國空間站在軌建設分爲關鍵技術驗證和建造兩個階段實施,神舟十三號任務是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的決勝之戰、收官之戰,也是空間站在軌建設過程中承前啓後的關鍵之戰。通過神舟十三號任務,將更加全面地考覈工程各系統執行空間站任務的功能性能,以及系統間的匹配性與協調性。神舟十三號任務結束後,還將組織進行全系統綜合評估,滿足要求後轉入空間站建造階段,所以說,其任務意義非凡而深遠。

探索星辰大海,中國征程壯美。新“太空出差”三人組,組合完美,“老中青”結合,抒寫完美中國太空新記錄。一曲《東方紅》響徹寰宇、“兩彈一星”讓世界矚目,“載人航天”揮毫驚鴻之筆。“嫦娥”奔月、“北斗”指路,“天問”問天、“天宮”覽勝,“玉兔”探月、“祝融”探火、“羲和”探日……從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美麗傳奇,刮目奇蹟。九霄逐夢問天,闊步強國征程。上九天攬月,觀天上宮闕。這是國家和民族的共同記憶,這是共和國發展壯美詩篇。

浩瀚蒼穹立新功,太空探索寫華章。中國載人航天精神偉大,“天和”探索之旅美好。航天員王亞平說,只要敢於有夢、勇於追夢,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夢想飛船,就一定能夠迎來自己夢想的發射時刻,飛向屬於你的浩瀚星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說,我們期待除夕守歲時,能夠第一時間聽到我們的同胞來自太空的祝福。行而不輟,未來可期。神舟十三號任務展現中國爲載人航天探索這一人類共同事業作出的新努力、新貢獻;中國必然爲人類探索宇宙奧祕、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

天宮課堂第二課收看心得體會2023 篇2

《天宮課堂》終於和我們見面了,今天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這個振奮人心的節目,這次是把課堂搬到了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由天和核心艙中的三位宇航員爲我們帶來一堂特別的“太空授課”。

20__年10月16日0時23分,搭載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十三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按照預定時間精準點火發射,約582秒後,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航天員們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8年前,“太空教師”王亞平的太空授課就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將成爲中國首位進駐空間站的女航天員,以及中國首位出艙的女航天員。王亞平身處太空,面對地球,面向地球人授課,是中國太空老師的第一人,彰顯了一個航天大國的風度和氣派。

本次太空授課活動採取了天地互動方式進行,在中國科技館設置地面主課堂,在廣西南寧、四川汶川、香港、澳門設置地面分課堂。由三名航天員在空間站中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環境,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細胞在熒光顯微鏡下不停的跳動;微重力環境在地球上難以取得,在地面上不能完成的搬到了太空之中,使實驗現象更加直接和直觀。液體表面張力試驗,使水在太空中變成一張水膜;繼續注水後,形成水球;將氣泡注入水球后,形成一正一反兩個像;加深對質量、重量以及牛頓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規律的理解。還有宇航員在無重力狀態下活動等現象,並實時與地面課堂進行交流,傳播載人航天知識,激發了我們對科學的興趣。

王亞平說:“面對浩瀚的宇宙,我們也是學生,我很期待着能夠與廣大青少年朋友一起去感知、去探索神奇而美妙的太空,獲取知識和快樂。”宇宙是浩瀚的、宇宙是神奇的、宇宙是複雜多變的,宇宙中有許多奧祕值得探究。

昔日“上九天攬月”之宏圖,不再是夢,中國航天人要把滿天的神話變成現實。的確,浩瀚太空裏越來越多的中國航天身影,正在將中華民族對浩渺星辰的浪漫情懷,譜寫成探索太空的現實詩篇。據悉,神舟十三號的航天員們將在太空中駐留6個月,中國航天員們將第一次在太空中度過春節。期待除夕守歲時,我們能夠第一時間聽到航天員們來自太空的祝福。

相信在未來,我們必將創造更多的航天奇蹟,實現更新、更大的“航天夢”,我們終將在星空中寫下精彩的一筆,並在浩瀚宇宙中留下更爲精彩的中國印記。

天宮課堂第二課收看心得體會2023 篇3

今天聽了趙豔豔老師以“中國共產黨發展細則”爲主題的黨課,作爲學生幹部的我,我充分認識到,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打造更好地爲學生服務的本領,鑄造一流的活動,才能硬着腰板說自己是先進的,是廣大人民羣衆的模範,要鍛造自己的思想覺悟和道德素養,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服務老師,學生,去充分體現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在日常工作中,也要不斷創新,爭做創新型人才,因此,我們要做好新時期發展黨員工作,凝聚先進的力量,爲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鬥終身!

天宮課堂第二課收看心得體會2023 篇4

如果說,湖北和武漢第一天“清零”讓大家看到了勝利的曙光,連續三天的“清零”無疑更加堅定了勝利將至的信心。從高峯時段每天新增確診病例在四位數,到如今令人欣喜的連續“零報告”,驚人成就背後是中國精神的匯聚,更是中國力量的迸發。

這股力量是團結齊心。疫情防控,是一場沒有旁觀者的人民戰爭。戰“疫”打響之後,全國人民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團結一心抓防控,全面落實聯防聯控措施,構築羣防羣控的嚴密防線,有效遏制了疫情的擴散蔓延。各地積極開通綠色通道,保障醫療物資、生活物資等迅速匯聚一線,爲前線醫務人員、疫區羣衆全力對抗疫情提供了強力支持,推動疫區確診病例穩步“清零”。這背後,凝聚的是團結的力量、是奮鬥的力量,在這股力量的引領下,必將更加紮實有效推動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各項工作,實現全年既定目標任務。

這股力量是不畏磨難。“中華民族歷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疫情的發生,雖然給經濟社會發展和羣衆正常生活秩序帶來了衝擊,但衝擊只是短期,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並不會改變。數據顯示,商務部監測的重點零售企業2月下旬日均銷售額比2月中旬增長了5.6%;3月上旬,環比又增長了0.5%。數字的上升,是我國經濟穩定恢復的強烈信號,後續隨着國家和地方各項政策落地見效,各項數據還會有持續增長,這是中國人民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奮鬥必然。

這股力量是人民至上。“各級黨委和政府及有關部門要把人民羣衆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戰“疫”打響後,各地迅速行動,對所有返鄉人員進行了監測、檢測,對患者給予的醫療救治,關停一切非必要經營場所、叫停一切非必要集會等,開展了一系列依靠人民、爲了人民的工作,牢牢守住了人民羣衆的安全底線。實踐證明,誰把人民放在首位、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人民就會支持誰、擁護誰,就能激發更加強勁的前行動力,推動工作更好落實。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我們始終堅信,經歷疫情考驗之後的我們,必然更加懂得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一定會激發更加強勁的中國力量,奮力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個百年目標,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富強美麗。

天宮課堂第二課收看心得體會2023 篇5

5月18日上午10:00的對話戰疫英雄給了我很大的感觸,抗擊疫情,離不開“萬衆一心”,少聚集,勤洗手,戴口罩,雲聚會,關注疫情,自覺隔離,提高警惕,不信謠,不傳謠,萬衆一心,衆志成城,我們定能戰勝疫情,迎接美好的20__;抗擊疫情,離不開“同心協契”,國家的有力部署,政府的高度重視,媒體的大力宣傳,名人的傾囊相助,國人的愛心支援,都讓中國成爲抗擊疫情的“共同體”,聽從指揮,步調一致,共克時艱;抗擊疫情,離不開“最美的逆行者”,疫情面前,有這樣一羣人,他們自願提交申請,寫下“若有戰,召必回”,他們穿上防護設備,爲病人提供無微不至的照顧,他們不畏病毒,畏抗擊疫情提供專業的指導,他們是醫護人員,是最美的逆行者!

直播中,最後一批支援武漢的黑龍江醫護人員已成功返回,其中的護士孟凡瑩說道:“此生不忘華夏人,來生還做中國人”,在疫情面前,舍小家,爲大家,顧不得兒女情長,奔赴抗疫第一線。有一位接受救治的病人對醫護人員們說:“我沒有看清楚你們的相貌,但是我記住了你們每個人的眼睛。”此次疫情,不僅僅是成年人,大人在奮戰,小朋友也在背後支持,加油打氣,噹噹地的醫護人員安全返鄉時,還在上國小的吳莫優對着車廂敬了一個十分標準的少先隊隊禮,被稱爲最美少先隊隊禮。黑龍江廣播電視臺的主持人王東旭去湖北做採訪時,有這樣幾個問題:“爲什麼來?不害怕嗎?家裏人怎麼說?”這樣的靈魂三問,試問有誰不害怕呢,家裏人當然擔心了,因爲只有我們挺身而出纔會有未來的平安呀!面對疫情,身爲大學生也有這樣的思想覺悟,黑龍江大學學生寫了申請書,去小區進行志願者支援,“你好,請出示通行證,你好,請配合測溫”這樣的話不知道一天說過多少遍,卻還是不厭其煩,認真做好本職工作,真的令人佩服。“與子同袍,豈曰無衣”面對疫情,有無數有志青年用實際行動彰顯英雄本色,一位醫生爸爸對他的孩子說:“爸爸不是蓋世英雄,但想做你心中的英雄。”在直播的最後兩分鐘,我們一起讀出了梁啓超先生的“少年中國說”:使舉國之少年而果爲少年也,則吾中國爲未來之國,其進步未可量也。使舉國之少年而亦爲老大也,則吾中國爲過去之國,其澌亡可翹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天宮課堂第二課收看心得體會2023 篇6

新年伊始,在中華大地喜迎春節闔家團圓之際,突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引起了全國的關注與震撼!

疫情無情,人間有愛。你們放棄與家人團聚,堅守崗位,衝在疫情最前沿,守護每個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許多打動人心的故事在這個戰場上涌現。爲了國人的安危,你們拋開一切顧慮,冒着自己被感染的危險,逆行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和看不見摸不着的“敵人”作殊死搏鬥!

我從報紙上看到,兩名女年輕護士臉頰上,額頭上,總是被口罩、防護鏡、頭套壓出深紅色的印痕,看起來有些不好看,但在我心中是最美麗的“壓痕妝”!你們這種捨己救人、不謀私利的高貴品質深深教育了我!

我從網絡上得知,武漢金銀潭醫院一線醫護夫婦,老公是主治醫生,老婆是護士,雖然隔着一層樓,但幾乎很少能見面。這種捨棄小家、顧全大家的高貴品質深深打動了我!

我從電視上知道,你們科研人員不分晝夜加班加點研製疫苗,爲早日攻克疫情而不懈努力。你們這種銳意進取、迎難而上的高貴品質深深激勵了我!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全國各族人民自發捐錢捐物,將一線緊缺物資及時運到抗擊疫情前線,請你們放心,全國人民衆志成城、萬衆一心,和你們永遠在一起,一定會打贏這場抗擊疫情的阻擊戰!

我要向你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誠摯的問候:“叔叔、阿姨們,你們辛苦了!”祝願你們工作順利,身體健康,早日歸來!

作爲我們少年兒童,一定會不出門,勤洗手,戴口罩,養成良好的防控疫情習慣,保護好自己,不給國家添亂!今後,我們要好好學習,奮發向上,砥礪前行,做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將來和你們一樣爲祖國作貢獻!

天宮課堂第二課收看心得體會2023 篇7

2月1日,杜嘉偉從早到晚一刻未歇。他是蓬安縣錦屏鎮一名普通的紀檢幹部,他每天的任務是進村入戶,逐家逐戶進行提醒叮囑。

3天前,杜嘉偉因太忙而錯過了母親連續打來的好幾個電話。等他稍微有點時間,把電話回過去時,母親言語低沉:“你爸爸不得行了,你趕快來一下!”悲傷難過的他,想馬上衝到醫院陪家人。可身上的責任提醒着他,這裏,還有需要他守護的人。直到華燈初上,巡查完最後一戶,杜嘉偉才飛奔醫院。等他趕到時,父親卻永遠閉上了眼睛。

按照農村的風俗,老人去世,要看吉利日子,舉辦個追悼會。“爲了儘量減少人員聚集,父親喪事一切從簡。”1月31日上午,料理完父親後事,杜嘉偉來不及悲痛,便再一次與社區幹部一起奔赴防疫第一線。

當筆者問道:“作出這樣的選擇,你有過後悔嗎?”杜嘉偉說出“自古忠孝難兩全”後,終於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淚流滿面,“父親膽管腫瘤手術清醒後不到5小時,我就返回了工作崗位。他病危時,我一天都沒陪伴在他身邊……”

“我父親生前是村裏的黨支部書記,他在村上幹了一輩子,辛苦了一輩子,爲民服務了一輩子,給我們留下了最寶貴的精神財富。現在疫情阻擊戰全面打響,我們的初心和使命就在防疫第一線。”說完,杜嘉偉轉身而去,再次投入到工作中。

天宮課堂第二課收看心得體會2023 篇8

昨天下午,我們在學校看了天宮課堂的直播課。聽這個名字就知道,這是關於太空的知識。三名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向我們展示了各種有趣的小實驗。

把一個圓環浸到水裏,會形成一個水膜。兩側注入水,會形成水球。水球裏面有個許多小氣泡,把小氣泡抽出來,會形成反的景象,再把小氣泡注射進去,就會形成一正一反的景象,很神奇吧。

之後,小氣泡裏面注射藍色的顏料,爲了讓效果更明顯,又加入了黃色的泡騰片。很多可愛的小氣泡產生,藍色、黃色、綠色的顏色交融在一起,真是非常漂亮。天宮課堂裏面有太多神奇的實驗了,讓我非常向往。我也真希望以後人類能在宇宙中找到第二個家園。

天宮課堂第二課收看心得體會2023 篇9

當航天員們在《天宮課堂》爲我們太空授課時,你是否瞭解過她爲夢想付出的努力?他們是名人,他們也只是一個爲了夢想而不斷奮鬥的普通人,是堅持讓他們的生命變得與衆不同。夢想雖然美麗,但如果沒有堅持的勇氣和行動,那麼,那份美麗就只能停留在夢境中,而不會成爲如今的現實。

這讓我想起之前在少年宮中學習的那些日子。我很喜歡發明,爸爸雖然支持,但媽媽卻認爲“發明不能當飯吃”,不贊成我學發明。我還記得爸爸說:“放心兒子,你想學就學。這是你的夢想,就算一萬個人反對,自己堅持就對了。”爸爸的這句話和王老師的話真是不謀而合,也讓我學畫的心更加堅定了。我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我夢想着成爲畫家,而付麗娟姐姐卻是擁有一雙飛翔的翅膀。我很佩服她在藍天中勇敢下跳的這份勇氣——因爲我恐高。

他們的事蹟全都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有夢就動力,有動力夢想才能成功;有夢就要堅持,只有堅持才能成功;有夢就能出彩,只有出彩纔算成功。

夢想不會拋棄我們,只有我們自己才能拋棄自己。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所以,儘管在實現夢想的旅途中會出現各種磨難,必須經受多重考驗,甚至會讓我們難受得哭泣,會給我們帶來許多疼痛,但是,如果放棄那就什麼都沒有了。所以,就算再苦再痛再累,我們一定要堅持。因爲,堅持是通向夢想的最好途徑。

我也有自己的夢想——當一名發明家家。雖然這個夢想看起來很可笑,因爲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玩弄發明,認爲發明家不外如是。或者有的人認爲發明家只是多餘的,不能與時代接軌,不能創造社會價值,但我並不這麼認爲。

我喜歡帶着欣賞的目光、愉悅的心情欣賞那些有用的發明,去了解過去歷史中發生過的事情,去傾聽古人的心聲,去追尋他們所走過的痕跡。這儘管有許多困難要克服,但我會一如既往地堅持,就像他們一樣。

夢想是一片鑰匙,她不能打開所有的鎖,但卻能夠打開屬於我們自己的鎖。但有個問題,這片鑰匙可能需要我們自己去打磨,打磨得更適合打開夢想的鎖。沒有經過雕琢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所以,我的朋友,就讓夢想雕琢我們的人生,就讓夢想帶領我們走向成功吧!

如果想要放棄,請握緊手中的鑰匙,堅定自己的信念——我一定要打開那把鎖!

天宮課堂第二課收看心得體會2023 篇10

是誰,在火海中不顧一切的前行,創造着一個又一個的奇蹟?是誰,在危難中毫不畏懼地現身,給人們帶來生命的希望?

火焰流淌,燒成滔天大浪!張牙舞爪的火焰像是把整個宇宙都燒着了一樣,熊熊大火根本望不到邊。房屋、樹木被燒着了,濃濃的煙在空氣中舞蹈;雲朵也像被燒着了,天空一片紅色;大火,把人們的心都燒着了。到處都是哭聲、尖叫聲、呼救聲……無數消防員衝進火海,與烈火奮戰……漫天火光,濃煙蔽日。哪怕隔着屏幕,炙熱都透過一環扣一環的險情,在觀衆心裏越燒越烈!

看到這裏,我被深深的震撼了!讓我感到震撼的不僅是那場火災的可怕,更是消防員那種無私奉獻、勇於犧牲、盡職盡責的精神。

這是一場非常精彩的電影——《烈火英雄》。看完,我們無不爲這場電影所動容。

不禁感嘆,我覺得消防員是非常特殊的。因爲每當發生危險時,人們會急忙逃跑。消防員總在危難之時,與人們“背道而馳”,逆行於人潮中。他們在火海中逆行,是特殊的!他們救援時面對大火,卻好像毫不畏懼,是特殊的!在一次險情中,遠處濃煙滔天,操場上的父母都急忙帶孩子奔逃,只有他——電影主人公江立偉消防員,撇下妻兒,義無反顧地奔向事故地點。他,是特殊的!

其實英雄背後,他們也只是普通人。面對張着血盆大口的火焰,他們怎麼可能不害怕?是的,他們也會害怕,畢竟,他們也是血肉之軀呀!但,他們都擁有一顆時刻想着羣衆的心。所以,他們願意用自己寶貴的生命去捍衛!他們怎麼可能不擔心家人?看到江立偉撇下妻兒去事故地點時,我覺得他是個不稱職的爸爸。但只是因爲責任所在,使命驅使,他只好讓家人承受一些委屈。他們怎麼可能不想放棄?他們滿臉燒傷,燙起了水泡,雙手由於常接觸高溫而皮開肉綻。他們也想過放棄,但他們知道,這不僅僅是一個任務,更是一份使命,一個維護國家及人民安全的重任。

消防員,是在火海中的“逆行者”;消防員,是在危難時給人們帶來的希望;消防員,是頂起維護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重任的棟樑;消防員,更是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向每一位不放棄不退縮的“逆行者”致敬!

天宮課堂第二課收看心得體會2023 篇11

郭永懷(1909.04--1968.12.5) ,男,山東省榮成市人,中共黨員,著名力學家 應用數學家 空氣動力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1931年考入南開大學物理系,1935年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1940年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應用數學系留學並獲碩士學位。1941年到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理工學院研究可壓縮流體力學,1945年獲博士學位後留校任研究員,1946年起在美國康奈爾大學任副教授、教授。1957年回國後,歷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副所長,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二機部第九研究所副所長、第九研究院副院長等職。在我國原子彈、氫彈的研製工作中領導和組織爆轟力學、高壓物態方程、空氣動力學、飛行力學、結構力學和武器環境實驗科學等研究工作,解決了一系列重大問題。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9年被授予“兩彈一星榮譽勳章”,是唯一一位,獲得“烈士”稱號的科學家。

生平經歷郭永懷,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長期從事航空工程研究。發現了上臨界馬赫數,發展了奇異攝動理論中的變形座標法,即國際上公認的PLK方法,倡導了我國的高超聲速流、電磁流體力學、爆炸力學的研究,培養了優秀力學人才。擔負了國防科學研究的業務領導工作,爲發展我國的導彈與核彈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1909年4月4日出生於今山東省榮成市。郭家世代務農,父親郭文吉粗通文墨。1918年,9歲的郭永懷在三叔郭文秀開辦的學堂裏讀書識字。1922年,在石島鎮(今石島管理區)明德國小就讀高小。1926年,他以優秀的成績考取青島大學附中。1929年夏,進入南開大學預科班學習。由於他勤奮好學,所以名列前茅。他還同胡世華、陳振漢等組織了一個新穎的讀書會——微社,切磋砥礪,鑽研學問。1931年,郭永懷轉入本科,攻讀物理。由於他對光學感興趣,於1933年轉到北京大學物理系學習。1935年畢業後,他留校任助教兼做研究工作,曾和吳大猷等一起研究過喇曼效應。抗日戰爭爆發後,郭永懷曾回家鄉威海任教。1938年威海淪陷,郭永懷又輾轉到昆明西南聯合大學半工半讀,研究過湍流理論。在青少年時期,他先後得到過顧靜薇、饒毓泰、周培源等教授的指導,所以不僅具備了堅實的數學物理基礎,而且也確立了“科學救國”的思想。

1939年,郭永懷以優異成績考取了中英庚款留學生。經過一些波折,於翌年9月到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在應用數學系主任辛格指導下從事研究。他僅以半年時間就完成了《可壓縮粘性流體在直管中的流動》的論文,並獲得了碩士學位。他的出色工作受到導師辛格的讚賞。1941年5月,他又來到當時國際空氣動力學的研究中心——美國西岸加州理工學院古根海姆航空實驗室在航空大師卡門教授的指導下工作。他主動提出要進行當時空氣動力學的前沿問題——跨聲速流下連續解的研究,並於1945年獲得博士學位。在留學期間,由於有名師指導和良好的研究環境,加之他本人的刻苦努力,爲他在以後10年的研究工作取得豐碩成果奠定了基礎。

1946年,西爾斯在康奈爾大學創辦航空研究院。他特聘郭永懷前去參加業務領導工作,歷任副教授、教授之職。實際上,郭永懷在這10年間是當時康奈爾大學航空研究院的三個主持人(即西爾斯、郭永懷、康脫洛維茨)之一。這10年也是郭永懷從事科學研究的黃金時期。他着重對跨聲速理論與粘性流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先後發表了《可壓縮無旋亞聲速和超聲速混合型流動和上臨界馬赫數》(與錢學森合作)、《關於中等雷諾數下不可壓縮粘性流體繞平板的流動》、《弱激波從沿平板的邊界層的反射》等重要文章,解決了跨聲速流動中的重大理論問題。與此同時,爲了解決邊界層的奇異性,他改進了龐加萊、萊特希爾的變形參數和變形座標法,發展了奇異攝動理論。爲此,錢學森於1955年在《AdvancesinAppliedMechanics》雜誌上發表文章,將這一方法命名爲PLK方法。值得一提的是,郭永懷在50年代初就注意到離超聲速流動這一方向,研究了高超聲速激波邊界層干擾和離解效應。郭永懷因在空氣動力學與應用數學中的研究成果而馳名世界。

在國外工作期間,郭永懷一直在等待機會,要用他的科學知識爲祖國服務。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在中國政府的努力下,終於出現了這種機會。這時,郭永懷毅然放棄了在國外的優越條件與待遇,於1956年11月回到了闊別16年的祖國,並立即投身於轟轟烈烈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

在國內工作的12年期間,他把主要精力放在組織、領導國內的力學與國防科研上,並先後擔任了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化學部學部委員、力學研究所副所長、二機部九院副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物理系主任、國防科委空氣動力學專業組成員和空氣動力學研究院籌備組副組長、中國航空學會副理事長等職。1956年,郭永懷參加了制訂“國家科學技術發展十二年規劃”,擔任了力學專業副組長。他和力學界的其他專家一起審時度勢,分析國際上力學研究的動向,並根據我國的國情,制訂出學科近期發展規劃與遠期奮鬥目標,確定高等學校力學專業的培養目標與課程設置,爲我國隨後若干年的發展方向確定方針大計。規劃的實施使我國的力學研究從解放初期只有少量理論工作的狀況發展到能夠通過現場測試、大型實驗、數值模擬和理論分析等多種手段進行重大項目研究的現代力學階段。

郭永懷回國以後,就身體力行倡導高超聲速流動、電磁流體力學和爆炸力學等新興領域的研究。他親自參加力學所電磁流體組每週一次的學術討論會;60年代初,他組織了北京地區高超聲速討論班;他一方面要求大爆破問題組人員踏踏實實地學一本書,一方面又鼓勵大家深入實際。他指導研究生從事這些新方向的理論與實驗研究。對於新學科方向的發展,他提出了許多重要思想和精闢的見解。

郭永懷對於國防工業和科研的貢獻是多方面的,涉及了許多重大的項目。從1957年11月4日,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起,他就參加了中國科學院星際航行座談會,大力倡導我國要發展航天事業,並就許多技術問題,如運載工具、推進劑、姿態控制、氣動力、氣動熱等發表了許多重要見解和主張。在第四次座談會上作了“宇宙飛船的回地問題”的中心發言,對氣動減速、氣動加熱、燒蝕防熱、回地軌道設計等問題進行了細緻的分析,還提出了利用舉力面的設想。隨後,當研製人造衛星提到議事日程上時,郭永懷參加了負責衛星本體設計的人造衛星研究院的領導工作。1964年,郭永懷參加了再入物理工程的籌備工作。他認爲應將再入物理現象的研究作爲這個項目的理論研究方向,並明確提出建立高溫物理所的主張,對實驗設備的籌建工作他亦費盡心血;1967年,郭永懷參加了空氣動力學研究院的籌建工作,擔任了主管技術工作的副組長。他首先就空氣動力學研究院的服務對象、研究手段、重點設備、測試方法等提出了建議,並和錢學森一起爲該院規劃了藍圖,爲以後空氣動力學研究發展中心的建設奠定了基礎;爲了發展我國的“兩彈”事業,郭永懷更是嘔心瀝血,從理論到實踐都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多次赴現場參加準備工作。1968年12月5日,郭永懷從青海試驗基地赴北京彙報。飛機降落時發生墜毀事故,他不幸遇難,時年59歲。飛機失事臨難的最後一瞬間,他與警衛員抱在一起,用身體夾住了裝有寶貴科研資料的公文包。同年12月25日,國家內務部追認他爲革命烈士。

從外貌看,郭永懷身體瘦弱,年不到半百便已雙鬢斑白,平時不苟言笑,總愛沉思。他工作起來,精力卻是超人的。1963年遷往海拔3000米以上的青海基地後,他與許多同事都有了高原反應。爲了及時研究新情況,郭永懷頻繁往來於北京和基地之間,每次又會增加一次身體不適應,嚴重損害了健康。有人勸他少跑一些,他爲了工作全然不顧。在生活上,郭永懷的簡樸也出了名,一支鋼筆從中學時代竟一直使用到犧牲。周恩來叮囑郭永懷等科學家不要乘飛機。郭永懷爲趕進度仍經常飛來飛去。1968年12月初,他在青海基地發現一個重要數據,急於趕回北京研究,便搭乘了夜班飛機。12月5日凌晨,飛機飛臨北京機場,距地面約400米時,突然失去平衡,偏離跑道,扎向1公里外的苞米地,騰起一團火球。當人們從機身殘骸中尋找到郭永懷時,吃驚地發現他的遺體同警衛員緊緊抱在一起。燒焦的兩具遺體被吃力地分開後,中間掉出一個裝着絕密文件的公文包,競完好無損。可以說,在飛機遇險、生命將盡的最後瞬間,郭永懷想到的只是用身體保護對國家有重要價值的科技資料!周恩來得知郭永懷犧牲的消息,眼睛頓時溼潤了。錢學森更是傷感不已地嘆息:“一個全世界知名的優秀力學專家離開了人世。”如今,我國空氣動力中心大院的松林山上建有一座紀念亭,上面刻着張愛萍將軍所書的三個大字———“永懷亭”。

郭永懷的生活年代恰逢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登基到中華人民共和國_,也是人類從萊特兄弟第一次飛行到美國實現阿波羅登月計劃,跨入空間時代突飛猛進的60年。郭永懷爲我國的力學事業,也爲人類的航空航天事業奉獻了畢生的精力。他的學術成就和高尚品德是每個中國人、每個力學工作者值得引以自豪的。爲了表彰郭永懷的功績,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務部於1968年12月25日授予郭永懷烈士稱號。

主要貢獻

郭永懷是唯一一位爲中國核彈,氫彈和衛星實驗工作均作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

在中國開始研製核武器時,他負責動力項目研究。提出了“鐵條包布”的設計思想。爲核武器真正武器化做出貢獻。

1956年年底,剛剛成立幾個月的力學研究所迅速發展爲全國力學研究中心。不久,郭永懷受命出任研究所常務副所長。

1958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創建了化學物理系,郭永懷出任首任系主任。這期間,郭永懷創辦了《力學學報》和《力學譯叢》,並親任主編,翻譯出版了《流體力學概論》等多部學術名著,先後開展了新興的高超聲速空氣動力學、電磁流體力學等多項課題的研究,其成果不斷引起國際科學界矚目。

在中科院組織的星際航行座談會上,郭永懷提出我國要發展航天事業,並就運載工具、推進技術等問題發表了許多重要見解。不久,他當選爲中國航空學會副理事長。

1965年,我國將研製發射地球衛星提到議事日程上來,郭永懷負責人造地球衛星設計院的領導工作。

郭永懷還負責指導反潛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學和水洞力學等相關技術的研究工作。此外,在潛-地導彈、地對空導彈、氫氧火箭發動機和反導彈系統的研究試驗中,他都作出了巨大貢獻。

在郭永懷的努力下, 1966年10月27日,我國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地地導彈飛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郭永懷犧牲的第二十二天,我國第一顆熱核導彈試驗獲得了成功!

天宮課堂第二課收看心得體會2023 篇12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夢想,有夢想纔會有追求的動力,纔會有美好的未來。航天,是我始終的夢想。我希望自己能像古代官員萬戶一樣勇於爲夢想而奮鬥;像楊利偉叔叔一樣勇於飛向天空;向背後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員一樣勇於探索和發現……

每每聽到有關航天的故事,看到有關航天的新聞,總會牽出我童年的飛天夢。我蹣跚學步、牙牙學語時,就經常聽爸爸媽媽提到楊利偉叔叔,誇他了不起,稱讚他是航天英雄。英雄?幼稚的我那時還不大懂‘英雄’二字的含義,但是看着大人們滿臉羨慕的表情,我不由得暗暗下決心:我也要當英雄。漸漸地,我上了國小,翻開詞典,我真正知道了英雄的含義;英雄就是令人敬佩的人。當我真正明白英雄的含義後,我自言自語道:“我一定要當英雄,而且要當像楊利偉叔叔一樣的英雄。”

光陰似箭。雖然童年已經悄然離去,但是那時的飛天夢我還記憶猶新。漸漸地,我瞭解的科普知識多了起來,還知道了《嫦娥奔月》的神話,看到了古代人民對天宮的嚮往。後來,我還知道了古代官員萬戶的飛天故事,他那敢於爲飛天夢想獻身的精神非常值得後人學習。當然,航天飛行存在着很大的風險,我也聽說過航天飛船在空中爆炸的消息,但無論怎樣都阻擋不了我對航天的渴望,都抹不去我的航天夢。現在我國科技越來越發達,神五神六接連上天,又發射了嫦娥衛星,還制定了登月計劃。看着這一個接一個的成就,我心裏更加堅定了一個信念:以後好好學習,勤奮讀書,掌握航天知識,鍛鍊航天本領,早日實現我的航天夢。

天宮課堂第二課收看心得體會2023 篇13

的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和挑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情感體驗,出生在新世紀的我,見證了新時代中國的發展:我看到奧運會上中國健兒矯健的身姿,爲祖國感到驕傲;我看到“天宮課堂”太空授課成功,掩飾不住對祖國科技發展的自豪和喜悅;我還看到互聯網已經觸及千家萬戶,鼠標一點,指尖一觸,便無處不達……

我在這個發展迅猛的社會裏,回首過去,又展望着未來。如何在這大時代的浪潮裏求得發展,是我,更是未來的你,我們每個人都要思考的.問題。

首先,抓準時代脈搏,根據時代需求來完善自我,纔不會落於時代。世界的發展用“一日千里”來形容也不爲過,這個時代正在走向智能化,講究高效,正在從注重簡單的實用性到滿足多樣化的精神需求發展着。身處科技人文發展不斷登上新臺階的你我,唯有不斷學習本領,掌握高精尖知識,纔不會淹沒在時代大潮中。

與時代同行的路上,我們需要一顆強大的抗挫折之心。人生實難,作爲青少年的我們,面對着生活中的風浪,又何嘗不應以“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的昂揚姿態去面對呢?

然而,與時代同行並不是做一顆隨波逐流的海草,作爲祖國未來的棟樑,我們有着自己自由的精神、獨立的思考,不會人云亦云,更不會迷失自我,誤入歧途。待到你們18歲的時候,也希望你們在斑駁陸離的社會裏能夠明辨是非,守住底線的同時,更要擔起引領時代風向的大旗。

“後之視今,亦尤今之視昔”,無論時代如何變幻,總有一些東西值得追尋,總有一些東西值得堅持,總有一些東西值得堅守......當我們都明確自己的使命的時候,當我們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達到統一的時候,我們就已經在時代浪潮中奔涌向前了。

推開空間站時代大門,中國航天展現了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的信心。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發射時間提前公佈,最終火箭一秒不差地實現“零窗口”發射。從神舟九號、神舟十號到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幾次任務都將發射時間提前宣佈並精準到分,充分顯露出了航天人的自信。自信的底氣來自於神舟一號飛船發射以來載人航天的16戰16捷,也源自於在系統最複雜、安全要求的載人航天工程中,質量第一、安全至上的意識始終得到貫徹和堅持。自信既是靠“十年磨一劍”的千錘百煉,更是靠登攀不止、挑戰未知的求知若渴。發射成功後,文昌航天發射場大廳屏幕上打出這樣一行字:敢於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勇於攀登航天科技高峯。奮鬥是對奮鬥者的`獎勵,中國航天劍指浩瀚蒼穹,“長征”永遠在路上。

天宮課堂第二課收看心得體會2023 篇14

“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一直期盼着過年了能去農村外婆家,這樣我就可以和表弟在小院裏一起放鞭炮,一起撒歡;就可以趁外婆在竈臺前忙碌時幫忙添火加薪;還可以圍着大火爐取暖,烤番薯……

在我一天天的期盼中,出發的日子總算到了。我剛出門,媽媽就給我戴上了口罩。怎麼了?爲什麼要戴口罩?我百思不解。很快車子便開動了,我趴在車窗旁,欣賞着沿途的風景,路上行人和車輛都很少,沒有了往年的熱鬧景象。過了沒多久,車子突然停了下來,“怎麼了?”我探着腦袋往前看,“堵車了嗎?”“不是,我們要進村了,要檢查”媽媽說。打開車窗,我看到路口不知何時搭建了一個臨時的帳篷,一位穿着紅馬甲的志願者走到我們車邊,他戴着口罩,手裏拿着體溫槍給我們每個人測了體溫,然後問道“你們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呀?麻煩下車做個登記。”很快爸爸下車做好登記回來了。我疑惑地問“這是怎麼了?他們爲什麼要給我們測體溫呀?”

“都是新型冠狀病毒惹的禍”爸爸說。

突如其來的病毒,打破了我原本過年的計劃。接下來幾天,我們一直呆在家裏。拜年、聚餐,在一通通電話聲中取消了。我天天守着電視看新聞,電視中,每天鋪天蓋地的都是有關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報道。不斷飆升的統計數值讓人提心吊膽。

但是我在電視裏看到,在這次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還有一些逆行者卻不顧個人安危,爲了人民和國家的利益挺身而出。八十多歲的鐘南山院士來到武漢第一線,再次爲國而戰。還有許許多多的醫護人員主動報名請求奔赴武漢。杭州13名醫護人員組成的醫療隊緊急馳援武漢,共同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他們有的把四歲孩子交給鄰居;有的帶着三大包尿不溼,應急;有的當場直接剪短了頭髮,爲了方便帶防護帽;還有的多年沒回湖北老家過年,這次回家是爲了抗疫。每個醫護人員背後都有動人落淚的事蹟。他們犧牲小家,來維護大家安危,他們是最美逆行者,是英雄,是今年最可愛的人。

他們崇高的精神激勵着我,所以我要現在認真讀書,學好知識,長大以後也要像他們一樣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我相信我們一定能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

天宮課堂第二課收看心得體會2023 篇15

“因熱愛而執着,因夢想而堅持”,這是執行神舟十三號飛行任務的航天員王亞平的一番話。每一次針對空間站任務的水下訓練,體能消耗都相當於跑一次“全馬”,累到手抖得連筷子都拿不穩,但他們累並快樂着。每次離心機訓練都要最多承受8個G的過載,臉部會變形、胸部會因受壓而呼吸困難,但航天員大隊成立20多年來,從未有人按下“暫停按鈕”。這種身體可以“過載”,信仰和精神永遠“輕裝上陣”的狀態,詮釋的是一種信念、一種意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在今天的中國航天人身上穿越時空、力透紙背,煥發出震撼人心、攝人心魄的強大力量。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在精神上有怎樣的海拔,就能攀登怎樣的高度。雖然我們不能同神舟十三號的航天員一樣把足跡留在浩瀚蒼穹,但我們可以在新的長征路上,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民族精神,在祖國建設的各行各業甘做“孺子牛”、勇做“拓荒牛”、常做“老黃牛”,不斷以愛國精神、載人航天精神鑄魂補鈣、淬鍊成鋼,始終保持“越是艱險越向前”闖勁和“風雨無阻向前進”的韌勁,不斷開創新的歷史偉業、標註新的精神海拔!

天宮課堂第二課收看心得體會2023 篇16

“天宮課堂”第一課定於12月9日下午15:40開始,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將在中國空間站進行太空授課。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將進行全程現場直播。

本次太空授課活動將採取天地互動方式進行,在中國科技館設置地面主課堂,在廣西南寧、四川汶川、香港、澳門設置地面分課堂。屆時3名航天員將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現象,並與地面課堂進行實時交流,傳播載人航天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

此次太空授課活動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聯合教育部、科技部、中國科協、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共同主辦。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將進行全程現場直播。

授課活動將採取天地互動方式進行,在中國科技館設置地面主課堂,在廣西南寧、四川汶川、香港、澳門設置地面分課堂。屆時3名航天員將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現象,並與地面課堂進行實時交流,傳播載人航天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

八年前,在距地球三百公里外的天宮一號中,航天員王亞平爲第一屆“太空班”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太空授課活動。如今,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將迎來首次太空授課。首先,“課程表”全新升級!三名航天員將演示更多微重力條件下的物理、化學現象。

天宮課堂第二課收看心得體會2023 篇17

人類踏入宇宙太空是文明的進步,我國可以將宇航員送上太空,並且擁有很高的航天技術,那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底氣!

在這次互動課堂中我感受到了中國,我們的祖國,在航天事業的發展迅速,對太空的嚮往,學習到了空間站的結構構造以及其他載人火箭和載物火箭接入空間站的先後順序,體會到中國勇於探究太空的奧祕,知道了人在地球上的一天,就第於人在宇宙中的30天!如果人不在外太空做運動,並且是長期呆在外太空的話,血液就會往上升,當腦部血液過多地時候還會致死。

課上,老師給我們看了在外太空重力消失的實驗。

水在外太空裏不會像地球一樣,而是會浮起來,宇航員在外太空裏喝水時,要放在一個袋子裏。其中有一個實驗是水膜張力實驗,先做出一個水膜,再往水膜里加水,變成一個大水球,在水球中注射色素,水球會變成其他顏色。最後把泡騰片往裏面放,泡騰片帽出的氣泡沒有炸,而是在水球裏面,沒過一會,水球裏面充滿了氣泡,水球越來越大,可裏面的氣泡卻一個都沒炸裂,而是在水球裏面,一個也沒有離開它。這個實驗真神奇,水可以做成一個球,而不流下來,泡騰片冒出的氣泡都沒有炸裂。在太空中還要多鍛鍊,不然回地球會不適應而變胖.......

太神奇了!從這次學習中,我深深地體會到中國在航空這方面的進步,也讓我瞭解了火箭的結構和太空生活。太空中還有很多有趣的事,等着我們新一代祖國的加班人去發現。

天宮課堂第二課收看心得體會2023 篇18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一起去看太空授課,我們在地球看着王亞平老師在地球外面給我們講課,真是太神奇了。中國古代的人們一直都有一個飛天夢,把它寫成了嫦娥奔月的神話,但一直不能實現。現在我們終於實現飛天夢啦,我們可以在太空上遨遊。

看了宇航員們在太空站裏操作着世界上最先進的航天設備,我感到我們國家的強大,科技的發達。

我們國家成功的實現太空漫步,接下來還要實現人類登月計劃和火星開發計劃,再過幾年可能就要執行登月計劃了。火星開發這一計劃就要等我們這輩的人來實現了,所以我現在要好好學習,長大了能爲祖國做貢獻,去實現"火星種土豆"的夢想!

天宮課堂第二課收看心得體會2023 篇19

“親愛的,我們把婚期往後推一推,要得不?”

“你做什麼決定我都支持你,等你戰勝疫情歸來,一定給你一場轟轟烈烈的婚禮。”

這個舍小我爲大我的溫暖決定來自蓬安縣一名95後護士胡肖。決定的前面,有不捨,義無反顧的背後,既是與家人的別離,更是防疫使命的擔當。

1月31日夜,大年初七,在蓬安縣中醫院外三科,胡肖奔走在防疫一線———測體溫、測血常規,忙得不可開交。

3天前,原本是胡肖與丈夫羅楠新婚的日子,婚房早在年前就佈置一新,這一天,作爲新娘的她,將迎來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然而,自武漢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以來,一場關係到全國人民生命健康的疫情防控戰悄然打響。

“延遲婚期確實很難,他又特請的婚假,很不好調。”胡肖說,丈夫羅楠是一名現役軍人,兩人常年分隔兩地,因爲職業特殊性,常常一年半載才見一面。

如期還是延期?胡肖難以抉擇。若延期,不知能否得到未婚夫的支持,若如期,就不能與同事們堅守疫情防控一線。

“非典那年,儘管我才七八歲,但白衣天使緊急救援的身影,一直讓我感動不已。”胡肖說,這也是她多年來立志學醫的動力。

1月23日,胡肖通過微信向護士長鄒紅梅表達了自己的意願:“經過商量,家裏同意婚禮延期……只要科室有需要,我隨時可以到崗工作!”當天,胡肖便緊急趕赴醫院,換上了伴她工作兩年的白大褂。

“婚期延遲了,但我們的愛情一定不會遲到。”胡肖說,非常時期,她就該戰鬥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