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逆流成河讀後感錦集(通用16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17W

悲傷逆流成河讀後感錦集 篇1

我原本是一個看書比較慢的人。因爲我總喜歡一個字一個字的看,不會別人所謂的一目十行。昨天下班的時候買了《悲傷逆流成河》,一看有三百多頁,想着可能得看一個星期了。可是沒想到今早坐車上班的路上就看完了。自己都驚訝,怎麼看這麼快。一般晚上我都是十點半左右睡覺,可是昨天捧着這本書一直看到十二點半都不困,可是想着第二天還要早起上班,只好合上書,合上眼睡覺了。

悲傷逆流成河讀後感錦集(通用16篇)

當今早看完最後一頁合上書的那一幕,我唉了口氣,又是一個悲劇。故事中的兩個女孩子都死了,只留下了兩個男生。故事中的兩個女孩子一個叫易遙,一個叫森湘。易遙是一個永遠活在黑暗與痛苦裏的可憐的女孩。而森湘卻是一個生活在富裕家庭,純結善良的女孩。不一樣的家庭造就了她們不一樣的生活,但是命運卻都是死亡。兩人都是自殺,一個是割腕,一個是跳樓。她們都只有十八歲,花樣的年華,這樣香隕了,留下的是人們無限的悲痛,讓我的心情彷彿水中的漣漪,不斷的激盪着。故事就這樣結束了,可是有一個疑問沒有解答,就是森湘接到的短信,到底是誰發的,他們交談了些什麼,讓森湘覺得這個世界是骯髒的,選擇去死。也許是惡毒的唐小米,也許是她的同黨,這也是我只能想得出的答案了。可是她們說了什麼,我卻一點也猜不透……這隻能說明作者的有意安排吧。

看着書裏主人公的青春時代,那麼的混亂,相對於我而言,卻越顯得平淡許多。高中時的自己只是學習,一味的學習,與同學相處少之又少。也許,高中時的生活就是應該平淡些,不然會像故事中的人物一樣紛亂。反正,我只喜歡簡單的生活,一切來得自然,去得也自然。

看完此書,總體來說,情節很引人入甚,看書時像在看電視劇,看完一回就想接着看下一回。結局是悲劇,正是這悲劇的效果,才引得我對這本書的不斷回味。不錯的故事,不錯的情節,不錯的書,不錯的作者。

悲傷逆流成河讀後感錦集 篇2

應該說很喜歡郭敬明的文字,柔柔的飄飄的深刻的感觸,淡淡的輕輕的華麗的憂傷。

《悲傷逆流成河》,讀完全篇,我唯一告訴自己的是這不是真的,真實的世界不該是這樣的殘酷和脆弱。齊銘,一個優秀的男高中生,易遙一個墮落的女高中生,這個形容詞對她不公平,那麼公平是什麼,這個世界原本就沒有絕對的公平,更況在學校那樣複雜的環境中了。學校也是個社會,既然是社會,那麼就無奇不有,涉及的是生活,生活有各種顏色,情感有各種方式。懷孕有時是特別可怕的事情,特別在流言下,那麼一切的掩護只爲更加明瞭地展現而已。

冬天的弄堂,長長的深深的靜靜的暗暗的,並肩推着各自的自行車,齊銘一如既往地從包裏拿出熱好牛奶,易遙木然地望着,無法溫暖。也許可以說是青梅竹馬的兩人,也許只是生命在最初的一段近距離的平行,之後各奔東西。郭敬明抓住了這條線,最終也沒有交叉。雖然兩人是無話不談的朋友,雖然給了對方最關懷的呵護。測孕紙是齊銘騎了好久好遠的車去一個偏僻的地方買的,課堂的筆記他總是記兩份,待回家路過易遙家的廚房,看見易遙忙碌地給她媽媽做飯的當口遞進去。無語的青春在冬日漸長的光線下漸行漸遠。

看了幾遍思考了幾下,還是不明白齊銘怎麼和顧森湘談起了朋友,心裏裝着易遙放在心深處,卻間接地讓易遙從頭頂的五樓轟然着地。顧森湘莫名地死去,因爲最後的短信是發給易遙的,易遙莫名地成了最後知道真相的人。齊銘心裏痛苦地相信湘湘的死和易遙有關,易遙爲了怎證明自己的清白,當然她不在乎生活不在乎未來不在乎自己,也爲了告訴齊銘“那我讓你現在就見到我”。一會兒頭頂呼呼的風颳過,一個影子瞬間出現在眼前,砸落在齊銘的面前,血泊中的易遙有着解脫般的安靜和了無牽掛的輕鬆。悲傷,順着流不是河,悲傷逆流成河,是血色一樣的河流,流在殘酷的青春年華中。

這到底是怎樣一個故事,壓的我窒息鬱悶,爲何把生命寫如此不值一文,難得這本就是廉價的產品。出生也許是最初的標籤,但後來的命運還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一個學校,一條弄堂,一場黯淡的歲月,一片無法理清的相思與愛,交雜在不是從容的背景下面,露出狡詐和猙獰的面目,面對它涉水淌過,也許就過了,背對它遠離逃跑,也許永遠也過不了,在悲傷的襲擊下,在悲傷河流的流動下,人的生命被捲走,被收縮,被合攏。悄然無息。

——黑暗中你沉重的呼吸是清晨弄堂裏熟悉的霧。

——你溫熱的胸口。

——緩慢流動着悲傷與寂寞的巨大河流。

說實話,真的不想喜歡小四的文字,特別在一個人的時候。可是,一個人的時候讀着《悲傷逆流成河》,感受着只有郭敬明才能表達的情緒,因爲一切都只是文字,心裏有一股清香。

悲傷逆流成河讀後感錦集 篇3

——注入靈魂的悲傷,痛徹心扉

《悲傷逆流成河》讀完之後,整個人顯得好沉重,偌大的身體承受不住幼小的心重量,一陣涼風襲來,整個空氣都瀰漫着悲傷的氣息,它藏在每個角落,悲傷就註定是此書的結局,三個人分別放棄了自己的世界,有幸存活下來的顧森西也最終看透了世間的真真假假,着實感人。也正寫出了青春期的各種心理。這部書,我認爲是郭敬明最精彩的一部。

就像還在不久之前,齊銘和易遙還走在學校茂盛的樹陰下面,他們依然在教室的熒光燈下刷刷地寫滿一整頁草稿紙。偶爾望向窗外,瀰漫着悲傷的空氣,會發現長長的白煙從天空劃過,那是飛機飛過天空時留下的痕跡。

就彷彿僅僅是在幾個月前,他剛剛從書包裏拿過一袋牛奶塞到她的手裏,用低沉卻溫柔的聲音說,給。

就似乎只是幾天之前,齊銘和易遙還在冬天沒有亮透的凜冽清晨裏,坐在教室裏早自習。頭頂的燈管發出的白光不時地跳動幾下。

就如同昨天一樣,齊銘和易遙還和全校的學生一起站在空曠的操場上,和着廣播裏陳舊的音樂與死氣沉沉的女聲擺動着手腳,像機器人一樣傻傻地附和節拍。他們中間僅僅隔着一米的距離。在偌大的操場上,他和她僅僅只隔着一米的距離。她望着天空說,真想快點離開這裏,齊銘的內心深處究竟藏着什麼樣的痛苦與悲傷,他和易遙最後的對白時心中究竟是揪心的痛,還是撕心的痛……甚至連呼吸都是悲傷的氣息!

他擡起頭說,我也是,真想快點去更遠的地方,離開這悲傷的境地。

卻像是黑暗中有一隻手指,突然按下了錯誤的開關,一切重新倒回最開始的那個。

就像是切割在皮膚上的微小疼痛,順着每一條神經,迅速地重新走回心臟,突突地跳動着,就像悲傷逆流成的河流。

就像那些被擱淺而喚醒的悲傷的記憶,沿着照片上發黃的每一張臉,重新附上魂魄。

就像那些倒轉的母帶,將無數個昨日,一跳幀的形式把心房當作幕布,重新悲傷上演。

就像那些沉重的悲傷,沿着彼此用強大的愛和強大的恨在生命年輪裏刻下的凹槽迴路,悲傷逆流成河。

不被愛的人信任,就算是死也不過是一種很微妙的事情,難過、傷心與悲傷,如果,可以的話,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了,悲傷就不會蔓延到整個身體。

這深色的黑暗中也可以觸摸得到悲傷,自己被悲傷壓的無法喘息,更無法掙脫這種悲傷,因爲悲傷已經注入了靈魂,彷彿自己被淹沒在這悲傷的河流中!

愛,並委屈着自己這就是愛嗎易遙,齊銘總覺得他們該幸福,但結局悲傷、逆流、成河。

悲傷逆流成河讀後感錦集 篇4

《走向海洋》這本書讓我知道人類是怎樣誕生的,知道了有關海洋的戰爭,知道了海洋對人類的重要,還知道了許多海洋的歷史以及軍事知識。

《走向海洋》這本書分爲三大部分,分別是海洋與人類、海洋與中華民族、海洋與未來。第一部分 : 海洋與人類的主要內容是海洋歷險。海洋歷險又分爲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北冰洋的歷險。大西洋的探險史:意大利海洋探險家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哥倫布的這一壯舉,帶來了海洋地理學家之處的許多科學發現。印度洋的探險史:我國明朝三保太監鄭和溝通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航線。太平洋的探險史:麥哲倫等探險家發現了許多海洋奧祕,到後期除了南極以外,世界海陸分佈幾乎爲人類所掌握。北冰洋的探險史:許多國家的探險者已經揭開了北冰洋的謎團。但最後,第一個踏上北極點的卻是美國人皮爾裏。

第二部分是海洋與中華民族。主要內容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900 年,英、法、德、俄、日、美、意、奧 8 個西方列強國家聯合起來對中國發動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戰爭入侵,史稱“八國聯軍進京”。在我國連戰連敗之形勢下,只好被迫接受列強們的苛刻條件,簽訂了《辛丑條約》。

第三部分是海洋與未來。寫了自從新中國成立以來,中華民族真正獲得了獨立自主的權利,廢除了列強不平等的條約,海洋事業在廢墟中崛起,迎來了枯木逢春的時節。隨着新的海洋觀普及,新海洋價值觀念確立,海洋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依託科技,敞開港口,一次次走進海洋,走向深藍,再創人類歷史的輝煌。

看着祖國欣欣向榮的樣子,我不禁回想起了祖國經歷的艱苦情景。海洋是一切生命的起源,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母親,我們都是她的孩子。在這個資源爆炸的時代,海洋存在着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等待着人們去發現、去利用,在這裏,我們也要珍惜海洋資源,讓大海永遠蔚藍美麗。

悲傷逆流成河讀後感錦集 篇5

朦朧詩在詩人顧城的手上,已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有時如水清澈,有時似雲無垠,但當一切寂靜無聲,反覆閱讀它,便會讀出其中最真摯、最富有哲理的東西。

讀到《自信》時,是期末考試的前一週。寒風嗖嗖地吹着,透進圍巾的縫隙,使我不禁打了個寒顫。這像是在告訴我期末考試,將會像潮涌般襲來並無聲覆蓋。而我的數學也將會捲進這場風暴中。這擺在眼前的事實,讓我的心情一落千丈。我翻開了《顧城詩選》,知道只有這些小詩才能讓我拋開煩惱。

第一次讀到《自信》時,還不是特別理解,但當再一次讀時,便有了自己的體會。腦海中出現了一個小男孩,他不屈服於命運的安排,用自己的努力獲得了成功,驕傲的在前面走着,面帶微笑。而另一個與他長得一模一樣,但卻是虛幻的,他皺着眉頭,像是要哭了,這個是他的命運。多麼形象的一首詩,簡潔但又富有真理。

是啊!人的命運是要靠自己掌握的,正如英國丁尼生所說的:“人就是人,是他命運的主人”。我們不能盲目的相信宿命,認爲一切都是天註定的,更不能去相信那些算命先生,看所謂的手相、面相。如果他們真的會算命,爲何不去爲自己算一卦呢?又爲何依然坐在街頭等待生意呢?這難道不值得我們去反省、去思考嗎?

雨果說過:“當命運遞給我一個酸的檸檬時,讓我們設法把它製造成甜的檸檬汁。”是的,每個人的命運都不相同,在他們剛出生時,就像是擁有了一幅新的畫卷,這畫卷也就是他們的人生路程,至於最後是暗淡無光,還是絢麗多彩,就看他們自己是怎樣塗寫的了。所謂:“是燕雀,是鴻鵠,就在一念之間”。

貝多芬說:“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我覺得現代社會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無論你是男是女,是貧窮或富有,是白種人,黃鐘人或黑種人,都有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美國黑人總統候選人奧巴馬,憑着自己的努力和自信,掌握了自己的命運,打破了美國黑人當總統候選人的紀錄,創造了自己的奇蹟。過去的社會由於嚴重的種族歧視,黑人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地位卑賤,但現在,事實證明,只要願意付出努力,敢於掌握自己的命運,就能成功。

我突然想到了我自己,在我的數學成績頻頻“創造新的紀錄”時,我想到的不是努力去克服它,而是想用我的強科去彌補我不高的數學成績。這種聽天由命的學習態度是我總分被拉下的主要原因。我開始慶幸我現在明白了這一點,雖然時間不多了,還剩下一週,但我相信只要我肯去努力,肯去改變現實,就一定會有進步。

冬天的陽光是溫暖的,柔和的,像是逆境中的一絲希望,啓示人們不要放棄,前面就是光明……手中的《顧城詩選》被撒滿了陽光,我忍不住再讀了一遍,感謝它在我迷惘時給予我一條通往成功的路。

悲傷逆流成河讀後感錦集 篇6

他們總是不斷地拿走你的奶酪,要隨時作好奶酪被拿走的準備,經常聞一聞你的奶酪,以便知道它什麼時候開始變質。越早放棄越早找到新的,隨着奶酪的變化而變化,並享受變化,勇於冒險,接受新的美味。牢記:他們總是不斷拿走你的奶酪。

這是我最大的心得,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事情,要作好隨時應付未知變化的準備。如果有一天它突然降臨也不要恐懼,因爲當你無所畏懼時,你就天下無敵了。

要學習改變,克服恐懼,享受變化帶給你的快樂,這樣你會得到輕鬆自在。

當你無所畏懼時,你該怎麼辦?

如果不改變,就接受淘汰。

悲傷逆流成河讀後感錦集 篇7

在這個學期,我們學習了一篇關於黃河的朗誦歌。剛開始我以爲這只是一首歌曲,然後我們需要學會唱它。但是一看到課文,它裏面還有朗誦詞,於是語文老師放出來給我們聽了一下。聽完,我感覺到了偉大的黃河、偉大的中華民族,風格大氣、豪邁,具有極強的震撼力、感召力。

詩人站在高山之巔,代表祖國英勇的兒女,向着黃河唱出了頌歌。詩人通過讚美黃河,歌頌了中華民族頑強的奮鬥精神和不屈的意志,表達了中華兒女堅定的決心和一往無前的勇氣。朗誦詞要“歌頌黃河”,“頌”指出了“黃河”的歷史貢獻、地理優勢和堅強偉大的精神,歌詞“望”近鏡頭特寫,俯瞰全景式的總寫,縱向描寫黃河的流向,橫向展開到黃河流域兩岸,尾聲詩人代表中華兒女發出了要學習黃河精神的誓言。

我們中華兒女要繼承黃河偉大而堅強的精神,堅信不管是雪災、地震、洪水,還是金融危機,都壓不垮偉大的中華人民,激發廣大中華兒女的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激發中華兒女像黃河一樣“偉大堅強”,以英勇的氣概和堅定的決心保衛黃河,保衛我們的祖國。

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它養育了偉大的中華民族,哺育了我們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它用那英雄的體魄築成我們民族的屏障,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見證。詩人通過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這一形象,把心中的感情也是我們千千萬萬的中華兒女的感情抒發了出來。在民族存亡的時刻,一個心繫祖國命運的詩人,面對黃河,產生了不可抑止的激情,對趕走侵略者、建設美好的家園充滿了信心。

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將要在你的哺育下,發揚滋長!我們中華民族的英雄兒女,將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

此時此刻的我內心洶涌澎湃,如這黃河奔騰的流水一樣,我想以後我會更加努力學習,做一個積極向上勇敢的人,爲保衛祖國,建設祖國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與祖國共成長。

悲傷逆流成河讀後感錦集 篇8

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那麼是誰給了我們幸福的生活?是他們,是他們用自己的鮮血和付出生命的代價爲我們換來的。他們是誰?他們就是偉大的中國共產黨。

今天是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0週年,可誰又能想到90年前的中國是什麼樣子的呢?1840年的鴉片戰爭,從英國走私到中國的鴉片就有40多萬箱,並從中國掠奪走了大量的白銀1860年的火燒圓明園,英法聯軍,闖入圓明園的英法聯軍驚歎道:“過去我們只能夠想象天堂是什麼樣的,今天我們真的見到天堂了!”但是,他們還是按照強盜的邏輯把它燒燬了。1894年的甲午戰爭;1920xx年的八國聯軍侵華;1920xx年的辛亥革命,都使中國簽訂了一些不平等條約。比如:1942年的《南京條約》使中國割讓香港給英國,並賠款2100萬元……;1895年的《馬關條約》讓中國割讓遼東半島、中國臺灣和澎湖列島給日本,並賠款2億兩白銀……;1920xx年《辛亥條約》使中國賠款4。5億兩白銀,分39年還清年息4,本息合計白銀9。8億兩……,一幕幕喪權辱國的歷史,至今令我們想起來還痛心疾首、義憤填膺。

“紅星閃閃放光彩,紅星燦燦暖胸懷,紅星是咱工農的心,黨的光輝照光代……”。隨着這歌聲,不禁讓我想起來許多爲了新中國的勝利,拋頭顱,灑熱血不顧一切的人,潘東子是一位在20世紀。30年代艱難困苦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少年英雄,他不畏艱險、機智勇敢、足智多謀,多次爲游擊隊打擊敵人立下了汗馬功勞。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將一個積貧積弱的舊中國建設成了繁榮富強的社會主義新中國,取得了輝煌的成就。20xx年的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後,20xx年的夏天,全世界的人們又把目光向上海看齊,因爲在這個火熱的季節裏,第41屆世博會在上海舉行,自從開園以來,最多的中外客流量達到70萬人。90年後的今天,如同在黑暗裏閃出一道光明,新生的中國共產黨爲我們點燃了希望的火炬。

90年來的風風雨雨,90年的奮鬥不息,爲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的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天安門廣場莊嚴肅穆的人民英雄紀念碑象徵着人民英雄的偉大精神萬古長存,爲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事業獻身的人民英雄們,在這裏接受共和國和全國人民的莊嚴敬禮。

緬懷革命的豐功偉績,我們掌握本領,爭當熱愛祖國,勤奮學習的好少年,爭當品德優秀,團結友愛的好少年。向革命先烈鞠躬致謝。我們今天的好日子是你們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你們是我們的驕傲,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中國共產黨萬歲,我愛你,中國共產黨!

悲傷逆流成河讀後感錦集 篇9

週末,媽媽給我買了《埋在雪下的小屋》這本書。作者是曹文軒,裏面有四個小故事,我最喜歡的是《埋在雪下的小屋》這篇文章,令我感動至極!

這篇文章很長,卻描寫的栩栩如生。文章的主人公是大野、林娃、森森、雪丫,他們住在雪山腳下的一個村莊裏,一天早晨,四人追這一着鹿跑上了山,由於大聲吼叫導致引起雪崩。在大雪涌來之時,他們躲進了旁邊的一幢小木屋,但由於雪大而堵住門口,雪崩停後,出不去了。十天裏,他們一直被困在小木屋裏,飢餓,疾病,寒冷輪番考驗他們,他們卻毫不退縮,他們中最大是大野才十四歲,最小的是雪丫,只有8歲。他們在木屋裏做了不少心理鬥爭,他們想出去,男孩們爲了出去,拼命地挖雪,而雪丫在角落裏朗誦詩歌,大野是大哥,他摸到了罐頭,就和大家一起分享,後來他們幾個猶如落在了死神的魔爪中,最後他們憑着堅定的意志活了下來,也靠這種意志走了出去。

讀了這篇文章,我覺得大野很團結,大方。在面對困難的時候,自己摸到了一瓶罐頭,就和大家一起分享。還在大家喪失信心的時候鼓舞別人,讓他們堅強起來。別人生病的時候,他把屋裏唯一一個毛毯給他他人。林娃是個很自私的人,被困在屋裏的時候,大家都很餓,他自己身上明明帶有一塊臘肉,卻不捨得和別人分享,在面對比自己小了四歲的雪丫時,他選擇了自己獨吞。

他們的故事告訴我,不經過努力,不經過和死神頑強的鬥爭,怎能活下來。我們在任何危機的情況下都要樂觀面對一切,不要着急。

悲傷逆流成河讀後感錦集 篇10

蒂凡尼的早餐,一部描述愛情和生活的電影,片中的女主角是個奇特而優雅的女子,她像是很明確的在追求着什麼東西,然而其實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很多時候都在向弗列說着很多瑣碎的事情,似乎無關緊要,又似乎哪些事都是很重要的事情,在得到她的弟弟弗列死去的消息之前,她很樂觀的嚮往着有一個牧場,可以養很多馬,可以和弟弟快樂的在過簡單生活,而很愛她的前丈夫來了,要她和他回去曾經的家,可是,她說她自己已經不再是那個叫露拉美的女人,前丈夫失望的回去。然而不久卻帶來了噩耗,她的弟弟弗列意外事故死了,她霎時崩潰。然後又很執着的要嫁給富豪。

影片中的男主角,帥氣可靠的男人,和女主角同住在那個自稱攝影師的脾氣怪異易怒的房東家,女主角爲了逃離喝醉酒的男人的騷擾跑上男主的房間,然後和男主說着自己的嚮往、生活等等,並稱呼男主角爲弗列,她弟弟的名字。身爲作家的男主角欣然接受她的一切。

兩個人在那個安靜而美麗的城市各自過着自己的生活,時常來往,像朋友,又像戀人一般。最滑稽的是女主角舉辦PATI的場面,趣味至極,很喜歡一個鏡頭,男主趴在人潮擁擠的地面接電話,接完了,拉起正在跳舞的男人擦得黑亮的皮鞋把菸頭放進去,很搞笑也很別緻。作家得到自己的故事被賣出的喜訊,女主角提議去做自己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情,然後他們去了蒂凡尼,一個高檔珠寶店,在那裏,男主要贈禮物給女主角,女主角忽發奇想,要在蒂凡尼買個十元以內的飾物,沒想到真的有,可是卻是個純銀電話撥器,這卻和男主想要送給女主的浪漫的東西完全不符。

男主從懷裏拿出吃爆米花的贈品——一個戒指,詢問是不是可以在上面刻字。蒂凡尼欣然答應。果然是個好極的地方。他們去了圖書館,男主在女主的要求下在自己的書上寫下自己的名字,卻被圖書館管理員責罵,實在滑稽的無奈。然後他們居然去店鋪偷東西,而且順利的各偷了個可愛的面具出去。在街上遇到警察,警察還莫名其妙的看着他們兩人離開。分明將他們當成了熱戀中的情侶。然而就在女主角認爲自己可以嫁給那個擁有牧場的富豪的時候,房東卻舉報他們涉嫌販毒。雖然被保釋了出來,可是擁有身份的富豪卻取消了取女主的約定。

女主依然想要離開那個住了一年多的城市,她說那裏沒有什麼可以留戀的。甚至將男主特地從女主家裏抱來的貓咪丟下車,她說,他們誰也沒擁有誰,人們不屬於對方,沒有人可以將我放在籠內,她荷貓咪都是無名氏,不屬於任何人,也不屬於對方。男主很氣憤的下車,說她懦弱,缺乏勇氣,害怕承認人生就是這樣,然而人們相愛,結成佳偶,這是人們獲得真正幸福的唯一機會,她說的自己野性難馴,害怕別人將她困在籠子裏,其實她已經在籠子裏,而那,是她自己造成的,那和什麼城市無關,無論去了哪裏,她依然會遇到自己。男主從口袋掏出隨身攜帶的盒子,裏面是那枚他們在蒂凡尼刻字的戒指。男主角下了車,去找那隻被她遺棄的貓,雨很大,女主從車上下來,追上男主的身影,問找到貓咪了沒有。

影片基調很平靜,就像生活安靜的流淌,略有浮躁和不安。而哪些從縫隙間灑落下來的陽光安撫了一切。使得喧譁荷浮躁也變的安靜,平和。

悲傷逆流成河讀後感錦集 篇11

桐華的大部分小說曾經伴隨我那青蔥歲月和懵懂無知的打工年華。不過讓桐華一炮而紅的應該還是非《步步驚心》莫屬。如果要問在那麼多的作者當中,爲何偏偏鍾情於她?也許就是折服在她對於人物內心描寫非常細緻,筆風非常的成熟細膩,雖然言愛,可是結局更接地氣,她把現實的無奈描寫的淋漓盡致,但更多的是過程的描述觸動人心,我想這纔是桐華所有小說的魅力所在,並且經久不衰,讓我們這些腦殘粉能夠在看到寫有她大名的著作就毫不猶豫的選擇去看。譬如《那些我們回不去的年少時光》小波聽說羅琦琦大學聯考狀元去看榜,明明就是簡單的描述,可是桐華就是有那個魔力讓你跟着情節自動代入角色,隨着他們的心境起伏。而在《被時光掩埋的祕密》蘇蔓對宋翊的執着,也在桐華的筆下,讓我忍不住對蘇蔓產生了心疼的感覺。不可否認,桐華在這塊真的是相當嫺熟的寫法。

所以這次的《那片星空那片海》,我一看到是桐華的大作,毫不考慮的選擇了。只是看完之後卻略顯失望。。。。也許桐華希望能夠擺脫《來自星星的你》裏的那種不同感覺,所以加入神話部分,讓男主的鮫人身份帶有夢幻童話色彩,可惜不知道是該說因爲她實在太忙,精力有限,還是說其他原因,反而覺得整本書沒有了以前那種深度的人物內心描寫,更多是放在情節上面的推敲,雖然這樣一來可能會更符合電視劇的需要。或許真的是受到她現在工作(電視劇製作人)的影響?哎╮(╯▽╰)╭,已經不得而知了。。。。

當然不可否認這本書還是有它出彩的地方,首先封面的設計確實很有夢幻感覺,切合此書的宣傳理念,而書中,在描寫小螺和吳居藍的相處,他們的戀愛場景,那些對話以及小螺的堅持,還是能夠讓我們對於愛情心生美好的幻想。而當吳居藍終於確定了和小螺的戀人關係時,送給小螺那首紀伯倫的《論愛》,真心覺得吳居藍還是比較浪漫的主哈。

雖然最後的最後,結局還是有點悲情色彩,而作者也沒有很明確的講明,因爲靈珠在小螺身上,所以吳居藍可能無法再像以前活上千萬年。不過兩人總算還是結婚了,並且小螺還問了violet問了關於男人魚的童話故事裏,agnete爲金髮人魚生了孩子,是否是真的。Violet告訴小螺是真的,這一切應該告訴我們還好,能算是個好結局吧。

所以這是桐華大大打算改編成電視劇的劇本嗎?如果是,我只能呵呵了。

悲傷逆流成河讀後感錦集 篇12

這本書講的是一個小英雄事蹟: 十三歲的小兵張嘎離開自己的親人, 到白洋澱當小八路。他用自己的智慧, 智鬥可惡的日本法西斯。他機靈勇敢、胸懷大志。有一顆善良的心。我非常敬佩他。別看他長得虎頭虎腦的,其實他是一個機靈勇敢的抗日小英雄。他本有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怎麼去當抗日英雄呢?這個問題使我深深陷入 了沉思。

張嘎的童年與我們的童年是一樣的,大家的童年都是充滿了快樂與歡笑,張嘎的微笑是因爲某次戰鬥勝利,而我們的微笑並不是因爲某次戰鬥勝利啊!特別是本書的第十八章,更清晰生動地表現出了張嘎的機靈勇敢。張嘎在“紅眼兒”面前裝瘋,說自己要抽菸,“紅眼兒”纔不把他當成回事,把一根抽過的菸頭給他,“紅眼兒”哪想到張嘎竟敢把菸頭放進“太君”的口袋裏,弄得自己差點被肥田一郎吊樑燒死。你說張嘎可愛不?

讀完張嘎的故事,我再回頭想想自己,我與張嘎的距離實在拉得太大了。張嘎敢於做一些不太可能成功的事。而我卻恰恰相反, 一天晚上,我做完作業已經九點多了,可媽媽還要我做家務。我想:明天還要值日呢!於是我睡覺去了,現在我一想起這件事情,我就感到羞愧。

小兵張嘎的故事永遠值得我們懷念,他的性格和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悲傷逆流成河讀後感錦集 篇13

近期,我讀了《天大的小事》一書,本書作者通過圖文並茂的方式展現了西方國家在細微之處體現出的人性化。公廁指示牌上標註到公廁的距離;機動車右轉彎車道設置在自行車道外側以保證騎車人的安全;工地圍擋支架塗反光塗料,防止光線不足時絆倒行人……儘管這些問題從整個城市的建設角度來看都是不起眼的小事,但是這些“小事”不僅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和舒心,更重要的是這些“小事”也給人們的生命安全帶來了保障。

我們的政府已經意識到這些細節問題,如東城區的公廁指示牌上已經加上了到公廁的距離、廢棄的指示牌被拆除;在平安大街的最西端,官園橋下右轉彎的機動車道也像西方國家那樣設置在了自行車道的外側;再如我們街面上新更換的果皮箱垃圾投入口比原來大了很多。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一些公共設施還是沒能很好的爲人們提供服務。在這方面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交通標誌牌的設置和公交車站及站牌的設置。夏季由於樹木茂盛,無論是立在道路兩側的交通標誌牌、還是懸掛在高空的交通標誌牌、紅綠燈,經常由於樹木的遮擋無法看到。對道路不熟悉的人開車,很容易因爲看不到相應的標誌而出現違章的現象,甚至發生交通事故。公交車站的設置也存在着不方便的現象。以寬街路口爲例,路口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有公交車站。如果乘坐108路電車想在寬街換乘去官園方向的42路車,即使是北京人,對於此處公交車站設置不熟悉也可能會走冤枉路,更不用說外地來的遊客乘坐公交車想換乘,可能困難會更多。如果把每個車站候車亭的一處廣告換爲一張標有周圍可換乘線路、沿途站名和具體乘車地點的示意圖,乘車人就會方便很多。其實僅僅是一張圖,就能提升公交車站牌的服務功能,使乘車人不走冤枉路。

我們常說“細節決定成敗”,許多偉大的發明也都是因爲這些小細節而變得偉大。建設宜居城市,也應該從這些小事着手。

悲傷逆流成河讀後感錦集 篇14

有人認爲成功來自於先天的資質,也有大部分人認爲成功來自於後天的學習與積累。

大家一定都知道方仲永吧,他是一個具有先天資質的奇材,五歲就會作詩。但他的父親只認爲他有先天的資質就夠了,不需要後天的學習與積累,所以不讓他上學。後來,鄉里人全都知道了方仲永是一個天才,於是就請方仲永的父親吃飯或給錢買方仲永的詩。方仲永的父親認爲他可以靠方仲永的本事賺錢。於是他就帶着方仲永到各家各戶做客,爲他人寫詩賺錢。後來方仲永長大了,但他的知識並沒有增長,所以他漸漸地變得和常人一樣,後來又漸漸地不如常人了。

由此看來,只有先天的資質是無法成材的,必須要有後天的學習與積累才行。

在世界上,靠先天的資質成材的一個都沒有,但是靠後天的學習與積累成材的卻數不勝數:居里夫人、愛因斯坦、華羅庚……因此,有了先天的資質不能驕傲,要在後天的學習和積累上跟出色才行。

悲傷逆流成河讀後感錦集 篇15

合上《時代廣場上的螅蟀》這本書,我對“自由”這個詞又有了新的理解,這是一本關於小動物之間友情的故事,講述了一隻平凡並擁有陪不平凡的生活的螅蟀嚮往自由的故事。

小螅蟀柴斯特因爲貪吃而在不知不覺中離開了自己的故鄉康涅狄格州,來到了紐約最繁華的地方——時代廣場的地鐵站。它結識了好朋友亨利和塔克斯,與他們共同度過了許多個日日夜夜,在一起過的十分快樂,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裏,柴斯特成爲了舉世聞名的演奏家,這樣的生活使它失去了自由,它的情緒越來越低落,它渴望擁有屬於自己的自由,於是在好朋友的幫助下,它離開了紐約,重又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康涅狄格州。

柴斯特渴望自由,在高的名譽對它來說都算不了什麼,可見自由是有多麼的重要啊!小魚在水裏自由嬉戲,它喜歡游泳;小鳥在天空自由翱翔,它喜歡飛行;柴斯特與其他螅蟀一樣,喜歡在草叢裏歡樂,我們也一樣,嚮往整個大自然,不喜歡被約束,被約束的生活是無趣的。自由使人快樂,因爲自由就是幹自己想要去幹的事,所以當然是充滿快樂的,快樂誰不想擁有呢?我想大家都想得到快樂,我也一樣。我幾乎整天都要學習,學習,再學習,因獎狀、“頭銜”等而爲各種考試、比賽做準備,又總希望得到自由,也許天下所有的學生都會這樣,很少有時間玩樂。

如果要寫以《自由的一天》爲題寫作文,那肯定沒有什麼好結果,因爲一個學生知道什麼叫“自由”,根本沒有一個學生體會過所謂的“自由”。要是有一天,可以在所有學生的臉上都能看得見快樂而又不虛僞的笑容,那社會上急缺的東西也就補回來了,社會就會更加美好了。

自由是很重要的,在學習之餘,千萬要記得給自己、他人一點自由,讓社會生活更加美好。

悲傷逆流成河讀後感錦集 篇16

一般關於這本書的看法是它兼有戲劇和悲劇的元素。說它喜劇,主要源於主人公在書中的行爲與思想都是十分滑稽可笑的,從而構成了喜劇元素;說它悲劇,是因爲堂吉訶德雖然內心有着美好的願望、崇高理想卻向藉助於騎士精神來實現,並且得不到世人的認同,這當中不可調和的矛盾就構成了悲劇。

而在我看來,這本書應當是一部徹頭徹尾的悲劇纔對。即使它真的包含了一些喜劇元素,如上文所提到的一樣,那也只是塞萬提斯爲了突出主人公的悲劇性而特意爲之。一喜一悲的映襯不是喜劇愈喜,而是悲劇愈悲。因爲我始終認爲,作爲一部文學作品,悲劇的藝術性要遠高於喜劇的藝術性。喜劇只能用作一時的歡娛,而悲劇才能讓人反思。

對於塞萬提斯來說,一部不能引起反思的作品是沒有意義的。我們知道,彼時的西班牙王國正日漸衰落,同時聲勢浩大的文藝復興運動也在那裏發展起來。複雜的歷史條件與社會環境下,所有人都陷入了困境。王國因此希望能夠用騎士精神來加強統治,塞萬提斯則用一種極端的方式嘲弄了騎士精神。

而作者大概並沒有向嘲弄堂吉訶德,因爲堂吉訶德實際上是一個受害者。相反的,主人公的英雄品質在這本書裏得到了充分是展現。他不是爲了忠君、護教,而是爲了扶危濟貧、改革社會;他勇敢而善良……除此之外,他還具有淵博的學識。可以說,如果他吧是看了那些騎士書籍,他一定能夠在社會上有所作爲。

但他就偏偏看來那些誤認的騎士小說。這樣,他的淵博學識、優秀品質就反而“成就”了他“喜劇”的一生。世事之無常,瞬息萬變,在他身上體系得尤爲明顯。由此也可以想到一個問題:一個人何以由一個天才變成蠢材?又何以由一個英雄變成一個小丑?就作品本身而言,我們似乎可以從作者的時代背景得到答案;然而既然這本書能夠流傳至今,就足以證明它在每個時代都具有其現實意義。

也不知道是誰說的,所謂的悲劇就是把世間最美的東西撕碎了給大家看。從某種意義上說,《堂吉訶德》符合這樣的標準。他把主人公身上種種優秀、美好的東西都“轉化”成了被世人嘲弄的理由,成就了一部“喜劇”;恰恰是這樣的“喜劇”造就了主人公的悲劇人生。也許世界就是這樣,一邊是喜,一不注意就滑到悲的那一頭了。這並且不僅僅存在於這樣那樣的歷史變革期,也不僅僅存在於人性受到壓迫、荼毒的時代。

傳奇作家塞萬提斯在這本被認爲代表着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小說最高成就的作品中勾勒出了一個既顛且癡的遊俠騎士的形象。說他顛,是因爲他把風車當巨人,把羊羣當軍隊;說他癡,是因爲堂吉訶德從來都是那麼固執,從來沒有看到過一個真實的世界——當然他可能也看到了,但他卻一點也不相信。

堂吉訶德可以說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雖然這樣形容他稍微有一點諷刺意味在裏邊。畢竟他的“特立獨行”是有悖於世人的普遍認知的。他的特立獨行不但是他敢於與天鬥、與地鬥,還體現在他在面對世人嘲諷時能夠自得心安。非但如此,他甚至還認爲整個世界、所有人都錯了,想要“拯救”世界。

他讓我聯想到了阿Q。不過在塞萬提斯的筆下,他比阿Q更“Q”。阿Q在面對世界的時候,心裏很清楚拯救是個十足的異類,挖空心思獲取一種“精神勝利”以自適。而堂吉訶德則不然,他渾然不知拯救頭腦中的世界完全不同於現實中的世界,反而認爲是別人錯了。因而在他的觀念中,根本就不存在如何自適的問題,而是一門心思與他眼中的巨人、惡魔決鬥,不讓他們爲害人間。僅從這一點上看,姑且不論他的行爲是否有意義,我們可以說,堂吉訶德比啊Q的“境界”要高,而且遠超諸愚人癡人之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