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聽課心得體會(精選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09W

四年級語文聽課心得體會 篇1

本學期,有幸在區組織的國小語文教師集體教研活動中,聽到了兩節精彩的彙報課。置身於課堂教學中,看到兩位老師氣定神閒,信手拈來,不時激起一個個教學的浪花,不僅令學生陶醉、癡迷,而且對於正在語文教學路途上摸索前進的我來說,收穫也是頗多。 下面談談我對此次活動的心得體會:

四年級語文聽課心得體會(精選3篇)

第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聽完兩位老師的彙報課後,我認爲他們對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獨到之處,都能抓住題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白聰慧老師,在教學《呼風喚雨的世紀》時,她先以精美的課件範讀,引領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受到了大家的讚賞,接着指導學生聲情並茂地朗讀,爲學生的讀打好了紮實的基礎。課中,她從不同角度引導學生,以文帶文的形式,對課文進行拓展品讀,激發了學生的無限樂趣。整節課在白老師優美生動的語言中層層展開,使聽者回味無窮。

第二、注重啓發式教學,讓學生主動學。新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體,教師是這個主體的引導者。這兩位老師都充分的做到了這點。例如:白聰慧老師講《呼風喚雨的世紀》時,通過課件的設計,精彩的品讀,引發學生邊讀邊想象,體會科技帶給我們各方面的變化。

第三、注重引導學生朗讀。大部分老師都非常注重指導學生朗讀,但決不是爲了讀而讀,而是在體會情感的基礎上去讀,並且對讀的要求也不盡相同,例如:常老師在上《陶罐和鐵罐》這課時,首先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讓學生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詞;再讀課文,讓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分角色讀,讓學生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學習中還穿插着齊讀、分組讀,進而激發同學閱讀興趣,讓學生在閱讀中更好的領會文章所表達的精神,層次非常清晰。

第四、注重學習習慣的養成。很多老師會在課堂上穿插着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收穫這些學習的方法,當他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才能夠用自己的力量解決。例如:白老師就要求在正文學習前爲每段標上序號,便於在學習課文時迅速找到所講的內容。她還要求在讀文章時對有生字或讀不通的句子多讀幾遍,這樣就能“讀書百遍,其意自見”。老師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及時的糾正文字的發音,潛移默化的教導學生字音要讀準的習慣。還有的老師一直強調“不動筆墨不讀書”,做好批註,有利於培養學生集中精力的好習慣。

第五、親切的評價語言。兩位老師評價學生的語言是那麼貼切,到位,如有的老師運用“你最聰明、你會更加努力的、我的孩子,你真棒”等來鼓勵學生。這些樸實,自然的語言,對我感觸很深。在以後的課堂上,我也試着讓我的學生感受這些美麗的評價語言。

通過此次活動,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今後的教學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衆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我想我還應該閱讀更多的書,更努力地鑽研教學這門學問,還要從心底愛上這門課。

四年級語文聽課心得體會 篇2

時光如梭,白駒過隙。時光老人在我忙碌工作時告訴我一年即將結束。驀然回首,自己一年來,在語文教學工作中,嘗試過成功的喜悅,品嚐過失敗的淚水,而這一切也讓我更加成熟與自信。

作爲四年級語文老師,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注重情境的設置與學習氛圍的營造。我們學校地處偏僻山村,教學設施相對簡陋。但我們班的學生卻擁有樂觀、自信、好學、善思的活力,爲了激發學生們強烈的求知慾,我經常在課前設置了幾個有趣的問題,激發學生們課前預習的興趣。課堂上,我大膽採用多媒體設備讓學生們在音頻視像中感知文本的魅力。於是,學生們在動情的音樂渲染下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驚心動魄的畫面中領悟時間一去不復返的無奈;在可愛動人的動物中反思人類的殘忍;在精心製作的課件中探索語文的奧妙„„我就是這樣通過種種情境的設置,讓學生由表及裏,由淺入深地領悟文本的內涵,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強大動力。而在課堂教學中,我努力組織富有感染力與想象力的語言,讓學生入情入境盡情地暢想、自由自在地交流,營造了一種輕鬆、快樂、自由、民主的氛圍。於是就有了課堂練筆中學生精彩的詩歌創作;有了發言中震懾人心的語言的脫口而出;有了邊朗讀課文邊流淚的感人場面;有了自我想法的大膽提出。學生學會了語文,理解了語文,領悟了語文,學生的語文素養便不斷地提高了。

其次,應該培養學生書寫工整的好習慣。我們班的學生思維活躍,難免有一些心浮氣躁。在書寫時,要麼是不認真,或者寫錯別字。而我並沒有兇巴巴的指責學生,而是讓學生與我一起觀察、反思,找出錯誤,進行改正。好學的學生馬上發現錯誤,認真改正,就這樣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慢慢養成了。

再次,應注重作文教學。剛開始,學生的寫作水平不高,不懂得構思、列提綱、打草稿、修改等,剛開始我心急如焚、茫然不知所措,等靜下心來突然明白要冷靜、沉着,要仔細分析原因。我首先發現學生在閱讀方面非常欠缺。於是我發現學生的閱讀水平還有待提高,我就先將寫作與閱讀相結合,鼓勵學生們多讀書,常寫讀書筆記,學生的閱讀量逐漸地加大了,文辭便如泉涌,自然就下筆如有神了。其次,我要求學生在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讓學生們逐漸從“象牙塔”走向了“十字街頭”。於是,學生們的作文中便出現了自己最真實又最快樂的場景。再次,我努力呼喚學生內心最真實的情感,讓學生從心中之情走向文中之情。於是,學生不再模仿他人的情感,而是用語言書寫了自己在學習生活中的所思、所感,真實作文的目標也逐漸實現了。最後,注重學生作文修改的指導。我對每一位學生的作文都努力做到精批細改,讓每一位學生嚐到寫作成功的喜悅,我又鼓勵學生之間互相批改,使學生幫助了別人,也提高了自己。於是,學生們的寫作水平不斷提高,逐漸讓作文成爲自己成長的精神需要。

最後,應培養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與自我表達能力。我在語文教學中,總會設置一個拓展延伸的環節,有時選擇與課文有聯繫的話題讓學生探討、交流,再反饋表達。有時選擇與文本相關的課外文章讓學生比較、分析、朗讀感悟。有時運用重點句子讓學生辨析、感悟、朗讀、體會,學生的思維變得活躍了,自然就喜歡思考,積極發言了。這樣學生的思維能力與語文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從而使學生的語文素養上了一個臺階。

當然,在語文教學中,我還有很多不足,我總缺乏耐心,沒有留給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沒有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我在課堂提問時總是不能顧及每個學生,不能讓每個學生表達他們自己的感想。在課堂導入中,爲了導入的精彩,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倉促導入,使學生有些疑惑。在課堂提問時,問題的設置沒有做到步步深入,使學生困惑、不解。在教師的總結中,爲了課堂環節的緊湊,課堂總結簡單、乾脆,沒有引發學生的感情共鳴。在語言的組織中,我的語速過快,讓學生跟不上課堂節奏。在作文修改中,沒有對學生的作文進行寫前指導,使學生下筆寫作時沒有方向感。我的不足之處還有很多,需要時間的磨練和同仁們的指導,我也會多讀書,來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我也會多聽有經驗教師的課,,向他人學習。我也會經常參加視頻學習與教師培訓活動,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我還會向名師、專家們學習,努力讓自己向優秀教師靠攏,讓自己成爲一名胸有成竹、教學有道的語文教師。

萬丈高樓平地起,我依然在努力。相信不久的將來,我一定會建立起一幢民主、自由、生動、有趣的語文殿堂!

四年級語文聽課心得體會 篇3

本堂語文課課題爲《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重點在於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深切感受人間真情以及中國臺灣人民和大陸人民難以割捨的骨肉親情。下面是我認爲比較好的地方:

一、緊扣重點詞,重擴展。

在學習本文新詞語時,姚老師先把自主學習權交給學生,藉助活動手冊讀音、說意,並通過找近義詞、反義詞加深記憶,漸而自然過渡到詞語所在的文章句子,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詞義,同時分析了文章重難句。漢語雖是我們的母語但國小生在學習較書面的中文詞語時,也需要在頭腦中形成有栩栩如生的形象並經過反思才能理解、接受。給我印象頗深的時“輾轉”一詞的講解,姚老師首先提問句中從哪個詞可以看出尋找相匹配的骨髓的不易,然後爲了幫助學生更形象的理解和記住這個詞,姚老師引導學生依照文本擴展,醫生首先會在哪裏找,從杭州到全省再到省外乃至整個中國大陸,最後到中國臺灣終於找到。從這個艱難歷程讓同學深刻理解了“輾轉”的含義。這裏充分體現了姚老師的教學智慧。

二、重視朗讀訓練、多樣性閱讀。

閱讀是語言教學的一種重要訓練形式,本文又是一篇真實故事飽含真情實感,很適合有感情的朗讀。本堂課上姚老師也穿插了很多“讀”:自由朗讀、快速閱讀、單獨朗讀、細讀。學生在朗讀—思考—再朗讀的過程中逐步理解課文中心思想。

三、抓住重點,注重情景創設。

姚老師善於抓住關鍵詞語,如“靜靜”、“奔波”、“沉着”等來引導學生體會人物內心,體會文字背後的情緒。並且讓學生設想自己就是中國臺灣青年自己在餘震中會怎麼做,入情入境探究人物內心。整個捐獻骨髓和送骨髓的路程和時間表的設計很清晰明瞭。最後在姚老師配合音樂深情並茂的朗讀中,同學們與作者的情感達到了共鳴。

同時就本堂課提一點小問題,感覺本堂課的容量有點大,另外學生對文章深層次方面的東西挖掘能力有所欠缺,與老師不能形成很好的師生互動,這可能和學生本身的基礎有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