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來源:瑞文範文網 4.75K

參觀博物館能夠了解更多歷史。博物館是徵集、典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實物的場所,並對那些有科學性、歷史性或者藝術價值的物品進行分類,下面是本站帶來的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希望大家喜歡。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篇一

今天天氣有點陰沉,我們蘭西小屋的新浪博友們一起前往安仁鎮參觀建川博物館。對於博物館,我自認爲看得比較多了,可今天這次建川博物館之行卻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在中流砥柱館,我欣喜地看到有一處複製的地道戰的場景,大夥都高興地前去體驗,呵呵,從狹窄的洞口鑽出來,居然是一個衣櫃。導遊告訴我們,這是當年華北抗日根據地軍民,根據實際創造出挖掘地道的方式在敵人包圍村莊或進駐村莊時神出鬼沒的打擊敵人。我們耳邊彷彿響起了激昂的游擊隊隊歌。快看,“海娃送雞毛信,那是我們學過的課文。”我高興地指着牆壁上的一座浮雕告訴媽媽。媽媽說:“這些少年兒童都是當時的抗日英雄,你們要好好學習他們。”牆上的周恩來憤筆急書的題詞引起了我的關注:“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揭露了當時皖南事變的真相。

在正面戰場館前面,門口一座雕塑映入我的眼簾,那是“哀兵”,是一位國軍戰士的形象。有道是“哀兵必勝”。我想,這裏用“哀兵”來形容當時面對野蠻日軍侵略的國軍將士,將奮起反擊,必將打敗侵略者,取得這場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吧。

當導遊告訴:“抗戰中,僞軍有118萬時”時,這讓我很不理解,一個人爲什麼會當漢奸,背叛是卑鄙的,更何況背叛的是一個民族!又偏偏是在抗戰進行之中,出了百萬人的漢奸!如今,有些人也是崇洋媚外,哈日哈韓,應該讓他們到這裏來看看,讓我們牢記歷史,千萬別忘了切膚之痛。

我們步行了幾座博物館,天色已暗了,我的腳已經走得很痛了,但還有幾個館還沒看完,然而我的心裏卻是激動不已,心裏充滿了歷史責任感,“同學們,大家起來,一起擔負天下的興旺吧!”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篇二

5月23日,風和日麗,我們學院高黨15組學員第一次組織一起參觀參觀了上海博物館,我們都異常興奮,歷時一個上午,勉強看完,但現在依然意猶未盡。

上海博物館,坐落在市中心——人民廣場南側,建築總面積39200平方米,高29.5米,有十一個專館,三個展覽廳,整幢建築外觀蠻扎眼的,圓鼎狀框架結構,寓意傳統中國的“天圓地方”。館藏珍貴文物12萬件,其中尤以青銅器、陶瓷器、書法、繪畫爲特色。藏品之豐富、質量之精湛,在國內外享有盛譽。一走進博物館,彷彿與熙熙攘攘的喧囂市井隔絕,置身一個寂靜文化藝術世界。觀衆非常多,並且很多是外國遊客。

博物館就像一部豐富的歷史文化書,它記載着中國的歷史是光榮,偉大,生生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和品質。在整個博物館,到處能夠看到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的佳績,所到之處無不感受到他們精湛的工藝技巧和精深的藝術涵養帶給我們的震撼力。每一件文物都在給我們講述着自己說不完的經歷和史實。在所有的展品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清代“桃花雙綬圖軸”的畫。這幅長132釐米寬50釐米賦有中國傳統和獨特民族風格的畫,是以毛筆、墨和絹紙爲主要工具由人工繪製而成的。

畫中一對小鳥一上一下站立在桃花枝上,互相唱着悅耳的歌謠,它的嘴顯橘黃色,頭的正上方有一戳羽毛微微向上翹起,顯天藍色,肚子是白色的,背部的羽毛呈淡淡的咖啡色,最與衆不同的是它還有兩根長長的類似孔雀的羽毛長在尾部,可想而知那鳥兒飛起時它的羽毛在後面飄動的樣子一定很美。你再看那畫中的桃花白中顯現出淡淡的粉紅色,彷彿在微風中偏偏起舞,怪不得兩隻鳥也忍不住要停留在桃花枝上呢……

上海博物館見證了我們華夏民族是具有無比堅韌的生存和繁衍能力的,反映了我國古代文化的悠久傳統和深厚底蘊是無限的,但我們千萬不要拿祖先給我們留給我們的“輝煌”沾沾自喜,我們現在更應該做是現在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能力,增強素質,適應社會需求,做社會需求的合格人才,去報效祖國,投身社會,爲了祖國的明天,而努力奮鬥.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篇三

北京的四月天,乍暖還寒,尤以風大爲特色,彷彿要將所有渴望接觸春天的人們都趕回屋去。然而國家博物館重新開放的消息讓我有些心裏發癢,早想去一睹爲快。於是不顧那一天狂風呼號(吹得剛發芽的嫩柳都爲之瘋狂),我一頭鑽進地鐵,趕往國博!

新的中國國家博物館是在原“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基址上擴展和改進起來的,於20xx年底竣工。

在我的印象中,它爲於天安門廣場的東邊,和人大會堂相對,是一座暖灰色、帶有上世紀50年代新中國初建時期特色的宏偉建築(它是建國十週年“中國十大建築”之一)。那一天下午,當我鑽出地鐵站的那一刻,首先感受的也還是它的“宏偉”:它依舊是帶着沉穩的淺黃顏色,佇立在陽光燦爛的藍天下,給人一種高山仰止的感覺。

由於很久沒有參觀過長安街上的任何建築了,我光是找尋從哪裏能走進這座宏偉巨大的博物館,就花費了至少二十分鐘時間!由於安保等原因,入口是朝北的,但我不知道,就直接奔正門而去——由於這個錯誤,我見識到了長龍一般排隊等票的人羣(裏面不乏各色外國人),也領教了中國國家博物館“正面像”帶給人的那種難言的震撼力:12根立柱威嚴聳立;前面是高度近兩層樓的臺階,其長度更是要走將近一分鐘的距離!閃着金色光芒的“中國國家博物館”幾個題字鑲嵌在高高的立柱右側……

我帶着還沒參觀裏面就已經有些疲憊的雙腳(爲了找入口,我幾乎圍着國博走了半圈!)心裏卻被一種莫名的自豪感帶動的有些微微顫抖:這座建築不正是我們當代中國的象徵嗎?

我在服務人員的指引下找到了入口,外面有一尊9.5米的青銅孔子像,在我看來,他似乎帶着一絲來自遠古的微笑,迎接着世界上所有仰慕這座建築和裏面珍寶的人們。

一系列安檢過後,我得以進入博物館的內部,心頭還想着剛剛那種莫名的自豪感,卻旋即被眼前開闊、明亮的廣闊廳堂給迷住了:

那是一個和建築外觀幾乎一樣高、一樣長的大廳,百米左右寬,乳白色的基調,間或有淺咖啡色的牆壁裝飾,整體感覺非常明亮、優雅,卻又讓人意外的感覺到安靜——這在一個人多又大而封閉的建築內部是不容易做到的。

環顧四周,我看清了各個展覽的導引圖,移步向前,我並沒怎麼留意左邊買紀念品的櫃檯,就左轉去尋覓“中國古代佛造像藝術”和“中國古代青銅器藝術”展館。

大多數展館都在三層。巨大、寬敞的臺階直通建築的高處,上行和下行兩條扶梯把臺階分隔開。沿扶梯上去右轉進入一條敞開式走廊,然後是一個被走廊分成兩半的展廳——比較大,而且初看之下,只能感受到黑暗中散發着點點亮黃色的光芒——那是這個展廳左側的佛造像在燈光下的視覺效果!

踩着厚厚的地毯,流連於魏晉、隋唐,及至宋代、清代的造像之間,那殘留在石造像上的華麗色彩、巨大然而缺損或者裂隙的“背光”,以及每一尊佛像的迷人神態,都讓我深深爲之感嘆。

造像館對面是青銅館。隔着昏暗的走廊,一方巨大、顏色深邃的商代青銅鼎正對着一尊兩米高的宋代菩薩造像!也許只有在那種環境的感染下,你才能直接的感受到中國古代的人民是多麼富有造詣,他們對神的敬仰,對安定生活的渴望,都活靈活現的通過石像、青銅傳達的淋漓盡致!(造像代表人民對佛的信仰,對來生的祈禱;鼎,是中國先民對祖先的祭祀禮器;造像中每個神的安詳神情,都是人民內心的反射;而鼎,本身就代表穩定,是政權鞏固,國富民強的象徵。)

我站在這青銅鼎和造像之間時,我突然感受到課本中“中華五千年”的具體意義:一個宋代,一個商代,都放在當代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裏!文化,跨越了時間、空間,毫無保留的向每一個願意去了解和讚歎她的人散發着她們各自獨特的魅力!

帶着對石造像和青銅器那種質樸的感懷,我進入了下一處國博的長設館:中國古代瓷器藝術館。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瓷器特有的白色光芒。瓷器館不大,玻璃展櫃裏陳列着從漢代到清朝,每個時期最具特色的珍品。有元青花大洗,有五顏六色的明代五彩瓷,有紋飾帶着西洋味兒的外銷瓷,有世界聞名的法門寺祕色瓷;從起初顏色灰暗、厚重的漢代瓷壺,到近百年之內官窯製作的晶瑩、精緻的杯盤……

一個八零後爸爸抱着他三五歲的兒子,正諄諄教導着:“這是龍泉窯…….;這是釉裏紅……;這是耀州窯的……”孩子的小手輕輕指點着玻璃櫃裏瓶瓶罐罐,似懂非懂的重複着那些詞彙——這一幕令我深受觸動,彷彿看見文化化身成真實的血脈,代代相傳。

離開三樓,沿階而下,到二樓往左一轉就是一張四米高的油畫招貼:德國畫家希克的作品《海因裏希.丹內克》,畫中年輕婦人單純的眼神和紅白藍三色的衣裙十分有視覺衝擊力。

這個館是德國柏林、德累斯頓及慕尼黑三家國家博物館與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合作的產物,是中德文化年的延續活動之一。整個展廳轉下來,除了十八、十九世紀的油畫風景、人物還算見過,其它的東西都很奇特,吸引人的眼球:比如能手搖的長頸鹿模型、19世紀的歐洲婦女服飾(工藝及其複雜!)、18世紀的鋼筆插畫等等,感覺展品種類豐富、獨特,好像每轉過一個拐角都有一個驚喜!

說實在的,轉了這麼久之後,說身體不累是假的——但是我的好奇心被所見所聞調動起來了,身體的疲憊都暫時被忘掉。帶着一種興致勃勃的感覺,我回到一層,又輾轉上了一個隱祕的半層高的臺階,尋覓到了“李可染、黃胄和潘天壽藝術大展”展館。

這三個館是獨立的,館外照例有大師們的畫冊出售,價格不菲。黃胄和潘天壽兩個館我只是粗粗轉過,之後就把目光停在了李可染館中的多媒體屏幕上:那是李可染之子李小可先生爲父親製作的生平簡介,以及一段大師的繪畫錄像。

在這面幕牆前,我逗留了一個小時,慢慢的把它看完——李可染的畫作非常吸引我,對我自己的繪畫也有很大的啓發。他是所有近代國畫家中,少數能把畫面做的氣勢磅礴而又細如髮絲的一位人物。看過展廳裏他的真跡,再細細品味大師的生平,及創造這些畫作的過程,讓我體會到一點:“認真對畫,認真做人”。對待喜歡的事物,真的需要潛心研習,並且在承繼傳統的過程中追求創新、不斷探索。

我印象最深的一張畫,是他的代表作《萬山紅遍》。那宣紙上的紅,面積那麼大,卻一點也沒讓人感到“堵”。紅顏色無論在國畫還是西畫裏都是很難控制的,他卻能運用的這麼自然,絲毫沒有造作之感,真令人歎爲觀止!

其它的作品裏,我喜歡有一張畫教堂的,那些建築的邊線用水墨表現的是那樣有趣;還有他畫的最熟練的牧童:悠閒,傳神;還有他中年時期的山水,水面上點點的風帆,山峽間的奇峯古剎…….

國家博物館真是一個彙集各方精華的地方!無論從歷史、文化,古代還是現代,都有能打動你的內容。我帶着這樣的感慨走進了國博最著名的展館:復興之路館。

那是一個讓每個中國人重溫建國曆史的地方,走在展館的一張張老照片、一件件沾滿先烈鮮血的遺物之間,我忽然想起了國歌。“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我們萬衆一心,……前進!前進!”——是啊!我們的民族從愚昧、被動挨打,到革命、建立獨立的國家,再到覺醒、建設富強的中國——整個過程,兩百年,歷盡艱辛,多少人爲追求真理失去了生命,又有多少人正在爲當代中國百姓的生計和幸福而恪盡職守,默默奉獻。看着安靜的展館,看着悠然的觀看展品的人,我心裏暗自感恩,感謝先輩的犧牲換來的中國的獨立和和平,也感謝當今那些爲中國社會的和平、安定、進步作出自己貢獻的千千萬萬的人們!

走出國博的時候,我心裏帶着這種種的感慨,回想古代中華燦爛的文明,回想國外美術的趣味以及與中國的不同,回想中國的近代歷史——走出國博的時候,我回頭看了看那依舊宏偉的建築,突然又想起初見它時心裏的那種種莫名的自豪感。

這自豪感從何而來?因爲這座建築:中國國家博物館,是我們中國的象徵,但不僅是當代的,更是從久遠走到今天,那全部的歲月的象徵。它象徵着中華文化、中華民族;象徵着中國政府、中國的人民迴歸自我、面向世界的風貌;它象徵着過去,更象徵了未來!

我想,在中國的首都有這樣的一座建築,可以說真的是值得我們每個中國人自豪的一件事呢!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篇四

5月3日,我院開展了“踐行核心價值勇擔青年責任”主題活動,組織青年幹警前往中國航空博物館進行了參觀學習。一路上,我想大家都是和我一樣:帶着一份沉重,懷着一份忐忑,揣着敬重,來到了這一神祕的地方。

上午九時許,我們趕到目的地,首先參觀了運輸機、直升機、特種飛機、偉人座機、轟炸機和高炮等系列展區。通過參觀,大家加深了對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和新中國航空工業發展歷程的瞭解,強化了國防意識,增強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接着,在航天碑刻前,面對鮮紅的團旗,進行了集體宣誓,重溫了入團誓詞

這次參觀加深了我對中國航空歷史的瞭解,我要用航空精神築牢“立檢爲公,執法爲民”的根本。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處理好以下幾個關係:

一、知與行的關係。青年檢察幹警要勤於學習、善於學習,不斷用科學的理論和現代科學知識武裝頭腦,不斷提高理論素養。理論的價值在於指導實踐,學習的目的在於運用。青年檢察幹警要注重把理論學習與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實際結合起來,做到學以致用、學用結合、知行合一。要着眼於新的實踐和發展,注重檢察理論知識的實際運用,把大膽創新的勇氣和科學求實的精神緊密地結合起來,致力於研究檢察工作中的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創造性的開展檢察工作,把學習的成果體現到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的實際工作中,體現到推進昌平檢察事業的科學發展、創先進位上。

二、奉獻與索取的關係。奉獻是一種境界,在檢察機關奉獻是一種常態。爲事業、爲他人我們常常要付出比其他社會成員更多的責任、愛心和義務。因爲爲公平正義奮鬥的事業是崇高的,選擇了崇高就選擇了奉獻,檢察機關是行使國家法律監督權的機關,工作在這個機關內的人都掌握而不是擁有一定的國家權力,權力是人民的,我們不過是代表他們在行使而已,權力的不正當使用可以帶來利益,如果以索取心態,用手中的權力去換取利益,就不僅僅是對權力宗旨的背離,而且是走上了一條不歸路,“爲社會主義法治而奉獻”,不僅僅是口號,是理念,需要我們爲之付出汗水、心智,甚至熱血。我們的付出換回的不僅是薪酬,還有公信和崇高,這其實是我們最希望得到的回報。

三、組織需要與個人理想的關係。青年檢察幹警要在服從組織需要中實現個人價值。牢固樹立“以檢察事業爲上、以長遠利益爲重”的思想,使個人的志向服務、服從於檢察事業的需要,與檢察事業共成長,充分發揮自身的專長、優勢和聰明才智,出色地做好每一份工作。要把組織上的工作安排,當作是多崗位鍛鍊自己的機會,去努力實踐提高;當作是對自己黨性修養的考驗,去正確對待和把握,尤其是當個人志願與檢察事業需要發生矛盾時,要有舍小我,顧大局的氣魄,勇於犧牲自己的個人喜好,以寬廣的胸懷,超然的態度,服從組織的安排,紮紮實實把本職工作做好,以檢察事業的成功贏得理解和尊重,實現人生的價值。

四、志存高遠與腳踏實地的關係。遠大的目標是一個人不斷奮發進取的精神動力,作爲青年檢察幹警應該確立自己崇高的人生追求目標,否則就會失去前進的方向和動力。但能否正確把握目標和現實的關係,既是一個青年檢察幹警成長的重要條件,也是一個青年檢察幹警是否成熟的重要標誌。青年檢察幹警既要確立宏偉的人生目標,又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努力、去追求,不能好高騖遠,眼高手低,陷於“空想主義”而無所作爲。要幹一行愛一行,幹一行專一行,幹一行成就一行。要把每一項工作都當成是對自己一次難得的礪練,一次難得的機遇,一次人生的積累,要立足本職,愛崗敬業,履職盡責,從現在做起,從具體的工作做起,用勤奮和智慧築起通往理想的康莊大道。

作爲檢察戰線上的一名新兵,我會進一步加強學習,在工作中鍛鍊自己,在成長中完善自己,使自己早日成爲一名合格的人民檢察官。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篇五

對於博物館的印象,最初是從上海自然博物館裏的那巨大的恐龍骨骼開始。那時,應該是我還很小的時候,爸爸利用某個週末帶我去的。第一次看見這麼大的恐龍,被這龐然大物震撼了,驚訝於她的巨大、不可思議,也有點被其有些可怕的面部嚇住了。於是對於那時自然博物館的印象,也只停留在了這恐龍上了,其他的就什麼不記得了。

如今,上海的博物館每年都有新的出爐,造型各異,主題不同,種類越來越細化,總之是各式各樣,層出不窮。

從外型上來說,如今的博物館早已不再停留在只是一幢四四方方的房子了。上海博物館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青銅器、天圓地方的造型不僅成爲都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也與博物館的主旨十分合拍,充分顯示了設計者的巧思和用心良苦。

在內部設施上,隨着各方面條件的快速發展,展館的已愈發先進和人性化。寬闊明亮的展廳,玻璃的展品放置處,柔和、明亮而不刺眼的燈光,感應燈,室內良好適宜的溫度和溼度等,這一切都最大程度上保護了展品,同時也給我們參觀者以很大程度上的享受。

除了這些硬件,博物館裏的軟件也日益提高着。如今,很多博物館都有電腦查詢系統和介紹,你可以通過小小的顯示屏就先概括而完整地瞭解整個博物館的情況。當然,也可以通過登陸各博物館的網站來了解。另外,每個博物館都配有專業的導遊,能較詳盡地爲遊客作介紹,力求讓人們看懂、理解些什麼,才能物有所值。如果你不想請導遊的話,也可以租借講解器,可以更自由地按個人喜好隨時放講解錄音,同樣能很快地瞭解、獲得知識。

博物館日新月異地變化着,反映着上海整體經濟水平的提高,也是上海文化生活質量的一種提高。可喜可賀。

人們都說,上海的明天會更美好。而我堅信,上海那麼多的博物館的明天一樣會更好。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篇六

海南省博物館的前身是1984年開始籌建的海南博物館,1990年海南省政府正式批准成立“海南省博物館”,1996年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掛牌成立,兩者合署辦公。因爲當時海南剛建省,百廢待興,政府資金不足,籌建中的博物館遲遲沒有開工。

20xx年11月15日開館的海南省博物館是海南省唯一的綜合類現代化博物館,位於海口市國興大道68號,省文化公園東部,是我省重點文化基礎設施。省博物館工程佔地面積60餘畝,第一期工程佔地面積約18000平方米,主要包括陳列展廳、文物庫房、技術用房、服務設施、辦公用房。正在規劃設計的二期工程建設面積約7000平方米,將依託“華光礁I號”沉船的保護修復及沉船中出水的近萬件瓷器,重點展示與南海歷史、海上絲路、地緣政治和海洋生物礦產資源等方面有關的文物和標本。

館內設有基本陳列4個,《海南館藏文物陳列》、《海南歷史陳列》、《海南少數民族陳列》及《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對海南的歷史、少數民族文化、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文物遺存等進行了全方位的展示,目前已有館藏文物2萬多件。通過琳琅滿目的文物、形象逼真的佈景及多媒體手段的展示,觀衆可以全方位、多層次、身臨其境地瞭解和感受海南獨特的歷史傳承和文化氛圍。

館內還先後舉辦了《開拓二十年(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20週年成就展)》、《20世紀中國文學大師風采》、《亞洲藝術水彩博物館館藏精品展》、《國家寶藏展》、《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高新科技成果展》等近20場專題展覽,共接待觀衆80餘萬人次,特別是先後成功接待中共中央總書記、xx、xxxx同志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xx等多位中央領導同志、以及來自12個國家地區的重要外賓共計130人次,受到社會各界好評,使海南省博物館成爲省會海口、乃至全省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衆多省內外旅遊者、包括外賓紛至沓來,爲海南省旅遊島的建設做出了獨特貢獻。

近年來,我館各部門的業務骨幹對我省的文物資源進行了大量系統的研究,取得了較爲豐碩的學術成果:

由館長丘剛同志擔任主編的《海南歷史文化大系文博卷》已於20xx年4月正式出版,該卷彙集了大學著名教授、文博研究學者及我館多位業務骨幹,向讀者展現了海南古遺址、海南古建築、海南古墓葬、海南古陶瓷、海南古村落等文物考古的各個領域。此外,我館擬編輯出版《中國文物地圖集海南分冊》、《西沙羣島文物普查報告》等;個人學術專著有:《三亞落筆洞》、《古書畫仿製研究》等;參與編寫《中國黎族傳統文化》、《中國黎族》、《海南民族風情》、《黎族傳統織錦》等;發表考古發掘報告、論文及黎族傳統文化研究文章等數十篇。這些學術活動的開展爲研究海南省的歷史、文物、民族,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作出了貢獻。

海南省博物館的建成開館,不僅是我省重要的社會文明標誌,對建設國際旅遊島和促進我省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必將對全面推動我省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