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阻器》教學心得(通用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48W

《變阻器》教學心得 篇1

《變阻器》是國中物理電學部分的重要內容,是上節電阻知識的實際應用,又是後面“歐姆定律”的進一步學習的基礎,具有承上啓下的作用。它在電學實驗佔重要地位,學好變阻器,即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電阻的概念,又爲今後的學習特別是做電學實驗必要的準備。

《變阻器》教學心得(通用3篇)

今天上的這節課,有讓我感動的地方,更有很多讓我深思的地方。

一、成功之處

調動了學生的情緒,學生積極配合老師,尤其在小組合作,不論是討論問題還是做實驗的時候,互相之間積極配合,互相幫助,積極詢問問題,沒有一個是課外生,沒有一個不積極投入這堂課,這一點讓我非常感動

二、不足之處

1.由於自己的緊張,課剛開始的時候,發現出現了點小漏洞,結果,由於自己心理素質差, 大腦開始發熱,思維有些混亂,後期自己出現了很多失誤,在知識點上出現了反覆,而耽誤了時間,知識結構上出現了失誤。

2.學生第一次做滑動變阻器的實驗,對於他們來說兩個人做這個實驗肯定有難度,李志傑自己一個人做這個實驗更會有難度,我沒有太關注他

三、自我反思:

1.自己的心理素質太差,一點小失誤而影響了整整一堂課

2.課前的充分準備,會使課堂內容密度大,環節緊湊。

3.教師的語言嚴謹,提出問題的明確,對學生接受知識,考慮問題都能有很好的引導。

4.對待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心態,自己在心態上有了進步,但是對學生還是顯得過於嚴肅。對學生多一些笑臉。

《變阻器》教學心得 篇2

《變阻器》這一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對於一種儀器要講清它的構造、原理、作用並不困難,關鍵是怎樣使學生在較短時間裏,由感性的認識到理性的理解再到熟練得使用?我認爲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讓學生感覺知識離自己並不遠,努力思考就能想出好辦法,設計會更加合理。學生自己想、自己做、自己改進,印象會更深,應用起來會更親切、更熟練,但由於實驗器材不足,無法在本節課的教學學中開展探究實驗。本節課主要給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創造性活動提供了一個展示的機會,作爲教師,只是充當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堅決不要去越俎代庖。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應該積極地聽,感受學生的所想,考慮如何恰當地指導,積極尋找學生的思想火花,遵循“不干涉”原則。比如在講授變阻器的原理時,教師引領學生分析與電阻有關的幾個要素爲後面的教學設下埋伏,並通過用鉛筆芯改變小燈泡亮度的實驗,讓學生自主得出應該改變導線的長度,運用“類比”的.方法因勢利導突破難點,揭示變阻器的原理,事實證明運用此法效果十分的好。在教授變阻器的使用時,又是讓學生自主討論分析、設計實驗方案並實施實驗,進而總結出變阻器的使用方法。對於這一部分的教學教師切忌不要操之過急,一定要留給學生充裕的時間進行思考討論。從課後的調查與作業效果來看,此處的教學十分

成功。對於此處的探究教學而言,並不是說教師在課堂上就不能對學生進行指導,而是要根據具體的學情進行適度的指導,既不能全部包辦代替,更不能放手不管。要求老師在課堂上一定要巡視到位、發現到位,並在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恰當地點撥,適度地指導,既體現了教師的指導作用,又適當地放手讓學生分析、探究、討論,從而更好地實現了師生的“交流互動”。

總之,我認爲課堂教學的好壞,並不在於教師是否把概念、規律講清講透講活,而是看學生是否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勤于思考、樂於探究進而總結出規律揭示其概念。從這個意義上講我覺得自己這節課還算是成功的。

《變阻器》教學心得 篇3

在這節課中,我充分利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手段,引導學生探究、分析、歸納,整節課讓我感覺內容緊湊、師生互動氛圍濃,學生探究慾望強,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現就這節課的構思、教法及不足反思如下。

首先我將新教材的這一節內容與老教材進行了比較,新教材中多了“電位器”這一內容,對滑動變阻器的結構介紹較詳細,而把滑動變阻器的正確接法和作用作爲學生的探究活動。於是我把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定在了“滑動變阻器的探究”上。於是我開始着手準備幾個與探究相關的活動材料。我將幾支不同型號的鉛筆芯進行了比較實驗,最後確定使用2B鉛筆。對滑動變阻器的構造,查閱了許多參考資料,進行歸納,儘量做到讓學生聽起來淺顯易懂,又容易接受,爲了進一步貫徹新教材中與生活聯繫的思想,我還找到了一批繼電器中用到的電位器實物,能很清楚地觀察到電位器的結構,有助於探究其原理。

課堂教學中,我以“調光燈”引入課題,用這樣一個學生能觀察和體會到的例子一下子把學生帶入了正題,緊接着我對“燈泡亮度爲何會發生變化”、“什麼引起了電流的變化”、“改變電阻的方法有哪些”、“哪一種方法更容易做到”等提出問題,層層深入,使學生了解了變阻器的原理就是“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電阻線的長度來改變電阻”。鉛筆芯實驗的驗證讓

學生充滿了興趣,也使得自己事先的結果得到了肯定,獲得了初步的成就感。

而對於“滑動變阻器”的結構我則採用完全開放式,由學生自己探究,自主學習,自己討論,最後交流探究結果,解決疑難問題。

這一堂課的重點是探究滑動變阻器的正確接法和連接方式,因此我給這一探究活動安排了足夠的時間。爲了使學生的探究活動有一定的方向,而不是漫無目的,我先組織學生討論了一下“有四個接線柱,但只要接兩個”,有幾種接法?這樣的提示下,學生的探究活動就順暢多,整個探究——交流——總結過程中井然有序,效果較佳。

由於所剩時間不多,但作爲“變阻器”不僅僅是指滑動變阻器,我利用了多媒體輔助手段,給同學們看了“電阻器”和“電阻器的讀數”,並對電位器進行了研究和分析。

雖然這節課總體效果不錯,仍然存在幾個不足之處。比如,我在教學的過程中雖然注重了學生的學習過程,但是我在一些問題的處理上由於考慮了課的完整性,太過急噪,給學生留的思考時間太少,還有在探究過程中對個別學生的指導工作還不夠,另外,對學生的評價太過單調。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