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研討心得體會(精選16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04W

教學研討心得體會 篇1

11月8、9日xx市高三化學教學工作第一次研討會在前黃高級中學隆重召開。活動安排充實、緊湊,會議的主題一直圍繞着如何提高高三課堂的有效複習進行,在這一主題下,衆多學校根據自身的複習經驗和歷年的大學聯考模式都提供了寶貴的建議,讓我受益非淺。

教學研討心得體會(精選16篇)

一、要認真研讀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

比較今年與往年的'不同,對於有變化的地方特別關注。

1、分析真題。立足基礎,突出三基,全面覆蓋。

2、核心概念不放鬆。

3、滲透思維、能力爲先。新背景下嘗試自主開發原創題。

二、從容應對,在變化中尋找生機。

在構建高效課堂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面要有所突破。在學生的解題能力方面給予更多關注,如學生一次性審題過關能力,規範的表達書寫能力等。

三、精益求精,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認真備課。備課不僅僅是要備好教材,更要備好題目。

2、高三課堂多爲習題講評課,講評課講什麼很重要,課堂時間有限,不提倡逐一講解。可以重點講評:

(1)錯誤率高的內容;

(2)解法多的內容,展示多種解法,讓學生比較;

(3)易於變式的內容。講解不是爲了講評完就結束,而是引發相關知識的回憶應用,讓學生易於遷移。

(4)講強化弱點的內容,防止知識遺漏。

四、高三複習中,強化實驗教學的作用。有些內容藉助於實驗的直觀教學比空洞的講練要有效的多,正所謂百聞不如一見。

教學研討心得體會 篇2

4月28日至30日,我很榮幸參加了全市的國小數學教學研討會。我非常感謝於科長特意將會議安排在莒南。半年前去美國看望在那兒工作的女兒,回國後於科長爲我提供與大家相聚見面的機會(用於科長的話說,是用會議給我接風,哈!),此番深情厚誼對我有着特殊的意義。

內退了,意味着一個人的一生中的工作階段也就結束了。來美國後,內心有着一種“小舟從此逝,江海度餘生”之傷感。我很留戀那份讓我癡迷了奮鬥了三十餘年的教學教研工作,很留戀在多年的教研工作中所結識的各位教研員及衆多的老師們,以及朝夕相處在一起工作的同事們。同行同事,情同手足,兄妹般相處。此次歡聚讓我重溫舊情,再次在活動中感受教研工作的那種氛圍,心中涌動着無限的感激與感動。置身會場,似乎又回到了從前。由此我想到人在工作時是一種幸福,即使是忙碌與勞累。

有一句話沉澱在我的心中:“貧賤富貴,總難如意,知足即是稱意:山水花竹,無恆主人,得閒便是主人。”回首以往,我很知足。我曾做過那麼多年自己能做的、自己感興趣的對社會有意義的工作,我有這麼多的志同道合、親密無間的同事同仁。今天更增強了我這種滿足感,因爲我欣賞到多節精彩的課堂教學,聆聽到於科長的報告和教研員及骨幹教師的評講。脫離了工作,我便是一個閒人,時間是自己的,便有了做自己做生活主人的感覺,這同樣是一種幸福。

在會議的最後環節,於科長讓我講幾句話。因爲於科長事先沒打招呼,突然之間,除了激動,面對近千名教師不知說什麼好。滿肚子的話不知從啥說起。除了表達謝意之外,學習的體會沒有經過思考和整理,只是簡要的說了幾句,有些遺憾,不知是否讓於科長及大家失望。

整個活動的安排可以說內容豐富、形式靈活、安排有序、富有成效,這充分體現了組織者的智慧。所觀摩的九節課,充分展示了在幾年內骨幹教師羣體整體水平的提高和我市國小數學課改的成果。有些遠離課堂的我,真有種“綠蔭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清新之感,深受啓發。作爲此次研討,交流經驗、培訓教師、總結經驗之功能,都落實的很好。教學的改革永無止境。會上,我聽了六節課,,因爲沒有任務也就沒做深度思考,但期間我與鄰座的教研員和教師不時地有些交流。每到閃光之處情不自禁地發出由衷的讚歎,遇到效果不理想的地方時也討論其原因,直抒個人的見解。交流討論的問題,我概括成了三句話:研究教材要深化,教師的語言要簡化,關鍵的地方要細化。

例如六年級下冊的統計例1的教學,三節課對教材都做了靈活處理。候老師設計了用某商店各種彩電銷量代替教材中市場各品牌彩電佔有率,李老師也賦予此例題以情節,且以員工爭取工資的形式出現,徐老師以調查本班學生喜歡的文藝節目爲統計題材。可以說都注重數學的生活性及趣味性。教材是以A牌、B牌、C牌等爲名稱給出了市場佔有率。如果仔細想一想,教材本身有一個問題,我國的彩電生產技術比較成熟,國產彩電佔有了國內的主要市場,爲啥不能把ABC換成國產長虹、海信、TCL等具體的品牌,並且不要編造數據,要通過真實的市場調查,即使是調查的時間是某年的。作爲國家級教材,這個調查很容易做到。這樣有兩個好處,一是使學生了解我國彩電的主要品牌有哪些,以及市場銷售情況,在使學生了解這些信息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二是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繫,使學生感到解決的問題具有現實意義。對於三位教師對教材大膽的處理我非常贊成。但對教材的改動,我又有這樣的認識,侯老師是否可以用一個真實的家電商場彩電銷售的情況作爲素材,當然這有些麻煩,需要去調查,但我覺得很有意義。侯老師雖然把教材中的ABC換成了我國具體彩電的名字,學生一看數據也不真實,因爲它是在教材上搬的。李老師把例題的內容編成了員工爭取工資的故事,故事的情節和生動地表演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但我在想,是否在顧及趣味性的同時,忽視了老闆的刻薄和員工的刁鑽對學生有一種過於世俗的影響,因爲“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滲透在我們教學的每一個細節;還有,員工的工資與各品牌的銷量掛鉤也有些勉強。徐老師現場調查學生喜歡文藝節目的情況,學生經歷數據的蒐集、統計表的形成、統計圖的製作過程,很具有現實性,教學過程也很生動;但從優化教學的角度這一過程是否有必要,因爲它要佔用較長的教學時間,再說現場調查的數據不一定好用;另外,關於數學的趣味性,解決問題中的挑戰性應占有很大成分,要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思辨中感受學習數學的魅力。天天只靠好玩、好吃等方面的素材也不一定能使學生有多麼高的興趣,尤其是對高年級學生。

在出示類於教材例題1的扇形統計圖後,對於教學過程的展開,我想教師要提的問題主要是這麼幾個:1、根據學過的扇形統計圖的特點,你能提出那些需要解決的問題?(哪種品牌的銷量最大?哪種品牌的銷量最小?……)2、這個圖不能解決那個品牌銷量最大(最小)的問題,說明了什麼問題?(數據不全面)3、怎麼修改此扇形統計圖?(“其餘的”的數據不要大於列出品牌中的最大數據;若是要解決哪種品牌銷量最小,則需要列出所有品牌的數據)4、對於此題的學習,我們明白了什麼?對每一個問題不必引導過細,要放給學生,要讓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併發揮小組討論的作用。

我們特別注重什麼“感”,我想理想的課堂,學生應有三“感”:面臨學習任務的緊張感(教學中必須使學生面臨明確的學習任務,即我們平時強調的“問題”意識);解決問題過程中的勞累感;解決問題之後的成功感(愉悅感)。沒有這三“感”,說明教學欠紮實。所謂紮實的教學,就像錘子砸在牆壁上,砸過之後留下的是一個個的坑。這些坑是看得見的、摸得着的。

本人很長時間疏於學習和深入課堂,對於評課真的有些不敢開口說話了。以上只是我欠思考的個人膚淺的點滴之見,很可能不正確,甚至是謬誤。只是說給大家,拋磚引玉,以求交流和指教。也算是我完成會議佈置的作業吧。

最後,再次感謝於科長和大家給我提供的這次學習的機會!

“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祝全市的國小數學骨幹教師飛的越來越高!

教學研討心得體會 篇3

本學期,隨學區安排我有幸到三一國小參加了數學高效課堂課改觀摩課活動,聆聽了邊強老師和楊冬梅老師的課。之後,聆聽了教研員對兩位位老師兩堂課的分析,收穫頗多,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謂“質量求生存,生存求發展”。而學校質量提高的關鍵是如何構建有效課堂。下面就談談我的幾點體會:

1、備好課

2、重視課前有效預習

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

5、合理利用多媒體

6、營造和諧課堂氛圍,總之,構建國小數學有效課堂的辦法還有很多,我們只有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地去實踐,去總結,去反思,去創新,才能真正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一、我理解的高效課堂是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過程配合老師的點撥指導,在單位時間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益發展。教學高效益就其內涵而言,是指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協調發展。就其外延而言涵蓋高效的課前精心預習、課堂教學中實踐展示和課後反饋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一般來說,高效課堂效益評價主要標準是,學生思維活躍,語言表達正確、流利、有感情,課堂充滿激情,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強,目標達成且正確率在90%以上。前提是看學生是否願意學、會不會學,樂不樂學,核心是教學三維目標的達成。

二、從我們教師的角度來說,高效課堂應做好以下三個條件:

(一)、是教師能夠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確定課堂的三維教學目標,編制科學合理的導學案。

(二)、是教學的過程必須是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這種主動參與主要體現在教師能否採取靈活機動的教學策略和評價方式調動和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是教學中適時指導、監控、反饋、激勵,以多種方式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使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更高。

總之,課堂是我們教學的主陣地,更是現今我們課改的主陣地,必須切實的提高教育教學效率。影響課堂效率的因素很多,我們只有理性地認識我們的課堂教學,客觀地面對我們的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才能不斷改進我們的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課前的預習準備、不斷改進課堂結構和教學方法、營造和諧教學氛圍外,還有很多很多需要我們去不斷思考與實踐。我們遇到的困難也會不少,碰到的問題也會很多,把追求課堂教學的高效益作爲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們面對問題和困難,冷靜思考,勇於實踐,善於總結,終會取得高效課堂教學改革的成功。

我認爲要提高課堂效率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

一、要想課堂變得高效,教師一定要對學生有普遍的關注。

1、要經常用目光或微笑與學生交流,這是實現普遍關注的前提。要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從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種關注,感受到一種溫暖,獲得一種支持。

2、用欣賞、誇獎的手段來體現你的關注。

對學生的欣賞、誇獎、鼓勵往往表達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老師器重我。要把他們每一點的積極性、每一點的學習熱情保護起來,讓它生長起來,壯大起來。

3、用提問或允許回答問題來表達你的關注。

不經意的允許能滿足學生的被認可感,滿足學生被承認的需要。

4、用“中斷定勢”的形式表現你的關注。

當學生表現得沒有積極性,否認自己的成績的時候,教師用“中斷定勢”的方法打斷其對自己的消極認識來表現對學生的認同。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到自己的重要,讓每一個學生都不再產生自我貶低,自我矮化的想法和行爲。

二、要想課堂變得高效,教師對課堂一定要有創新。

1、啓發激趣,讓課堂變得生動活潑。興趣是構成學生學習動機中最爲活潑、最爲現實的成分。有了興趣,還會萌發創新意識,而在創新過程中產生的無窮無盡的興趣,又再次促進創新。興趣越大,學習的效率就越高。

2、質疑交流,讓課堂變得有理有趣。

教師要通過讓學生自己提問來組織教學,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索、爲他們創設動腦、動口、動手、釋疑解難的機會,通過師生平等交流,培養獨立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感覺學習是講理的心智活動而不是硬“灌”。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變爲主動要學,學習的效果肯定也會提高。

3、提倡“合作”,讓課堂變得融洽愉悅。合作學習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促進學生的情感發展,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學生羣體這種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任務就是當好導師,及時起點撥導向的作用。合作學習很有好處:第一,拓寬思維,深化學生的認識。第二,培養和訓練口頭表達能力。第三,可以培養合作精神。

4、運用現代教學手段,讓課堂變得豐富直觀。運用現代教學手段進行多媒體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獲得課堂教學的高效率。

5、體現現代課堂結構,讓課堂變得熱烈主動。要把課上活,就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師獨佔式和教師主講式而學生則單向靜聽式的課堂結構,代之以多向立體式現代課堂結構。傳統的單向靜聽式結構其教學方式方法是填鴨式、注入式,教師積極性高,學生主動性差,這樣的課堂教學效率是低下的。而多向立體式結構的教學方式方法是現代啓發式,學生自學,老師進行鍼對性精講,師生之間互相質疑問題,探討真理。教師的主要精力放在發展智力、培養能力上。課堂教學活而不空,實而不死。

6、分層次教學,讓課堂變得滿園花開。

面向全體學生教學,才能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而要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就必須徹底拋棄“一刀切”,實行分層次教學。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他們的起點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就能使他們在各自的起點上都有提高。如此堅持下去,就能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三、要想課堂變得高效,教師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1、營造能夠給所有的學生以自信的氛圍。

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對自己有自信心。此時的學習是最有效的。

2、營造讓所有學生都洋溢生命活力的氛圍。

在這樣課堂裏,學生感到輕鬆、活躍、精力充沛。如果學生覺得自己沒有活力,甚至消沉、憂慮、緊張,高效的課堂是無從建立的。

3、營造能夠讓學生自我管理的氛圍。

在這樣的課堂裏,每個學生都能實施自我管理,都能感到要對自己負責。如果總是覺得自己被控制着,自己對自己毫無責任,也是沒有學習效率可言的。

4、營造讓所有學生都有歸屬感的氛圍。學生間彼此聆聽,彼此認同,彼此尊重,不僅能提高其學習效果,亦可修養其人格品質。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社會各界都在提倡給學生減負,不能佔用學生的休息時間,向課堂40分鐘要效率,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畢生都要研究的課題,把老師和學生都從題海和加課中解放出來,讓教師快樂地教,讓學生快樂地學。

教學研討心得體會 篇4

陶行知先生說過:“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並真正成爲教育。”生活中的事例很多就在教科書中,而教科書中談到的數學問題在生活中也隨處可見。用釘子圖能不能圍成一個圓形?球、長方體、正方體哪個滾得遠?知道球類滾得更遠,也就懂得圓形在生活中的應用:自行車車輪爲什麼設計成圓形?

深入生活,才能汲取更多的營養液。在教學單數和雙數時,相當多的學生對給定的兩位數是單數還是雙數判斷錯誤或判斷較慢。我就讓他們走出課堂,兩個兩個地數校園的小樹,樓梯的臺階,教師的窗戶,最後剩餘一個的就是單數,正好數完的就是雙數。學生對錢應該是最感興趣的,在教學人民幣換算時卻困難重重。他們年齡小,沒有買賣東西的經驗,不能把書本上的內容和生活中的情景聯繫起來。如1元錢可以換幾張1角?幾張2角?幾張5角?我就讓學生帶齊真錢來交換,說說換的理由,換錯了不許拿回去,有了這規定,他們在兌換時可認真了,經過深思熟慮才和對方去交換。在兌換熱鬧時,我又拋出一題:1元可以換幾張3角錢?開始學生都在進行兌換,後來聲音越來越小,沒人兌換了,原來在兌換的過程中他們發現了實際生活中根本就沒有3角錢一張的人民幣所以沒法換。

生活中的數學多有趣。讓他們在生活中盡情感受數學,能夠用數學語言描述生活,這對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發言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

言爲心聲,從低年級起我們就把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和數學知識的學習緊密地結合起來,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中讓學生經歷說的過程培養學生思維的邏輯性、靈活性、準確性,定會擺脫到了高年級只有寥寥無幾的分學生在唱“獨角戲”的尷尬現象。讓我們從一年級學生抓起,讓一年級數學課堂也能“回”聲嘹亮。

教學研討心得體會 篇5

一、異彩紛呈的課堂。

此次活動,我們可愛的於老師,讓骨幹班的成員集體備課,根據作業確定上課資格人選,然後以現場抽籤形式確定每個課題組上課的教師,進行“同課異構”。同樣的知識,因不同老師的詮釋,而變得異彩紛呈。

《折線統計圖》一課,三位執教的老師都能從其特點入手,通過不同的呈現方式體現折線統計圖的優越性。特別是郝貴芹老師的課,讓我有耳目一新的感覺。郝老師從姚明的身高發育情況入手,對教材進行了大膽的改編,課中通過如讓學生選擇用哪種統計圖合適,動手比劃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對摺線統計圖進行初步的感知,通過層層遞進的設計讓學生通過觀察明確折線統計圖,既可以反映數量的多少,更能反映數量的增減變化,進一步瞭解了折線統計圖的特徵。特別是後面練習的設計更是別出心裁,利用Pm2。5這一熱門話題,讓學生充分體會統計知識的現實意義。

《衆數》這一課,三位老師有着三種不同風格的設計。龐德昌老師層層遞進的課前小熱身;出示課題後的一句“關於衆數你想知道什麼”,讓學生走在老師的前面;利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區分衆數、平均數、中位數,深化對衆數的意義及其特點的認識;有着臨沭課獨有的細膩、動感、厚度、新穎。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學習的。尤其喜歡龐老師最後送給學生的那一段話:攀登,你能看見不一樣的風景;學習你會了解不一樣的世界。龐老師的課猶如他的人一樣有思想,有內涵!李守強老師雖然很年輕,但是能從學生的角度去出發,捨得在公開課上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去探究學習,鼓勵學生積極投入到統計活動中來,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時間及空間。胡雪飛老師的課從細處入手,每個環節的設計都體現了這一特點,特別是在處理衆數、中位數、衆數區別和聯繫的時候非常到位,而且處理的很透徹。

《統計》這一課,三位執教老師都對教材的情境進行了改編,讓本節課更具生活化和趣味性。課的設計都注重知識的前後聯繫,在教學時,這三位教師都是在引導學生複習舊知的基礎上重點進行綜合分析,從而使學生學會從統計圖中準確提取統計信息,並根據統計結果做出準確的判斷、預測。在處理不要被統計圖的一些表面信息迷惑、誤導這一點上,李彬然老師的獨特的處理方式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特別是李老師最後口頭作文式的總結:“《統計中的——————》格式:我給本節課取名爲:———————。原因是:———————。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的收穫是:—————”別出心裁的想法,讓學生在這樣有趣而有效的要求中,結束本節課的學習。

近期我一直在讀的史寧中教授的《國小數學教學中的核心問題—基本概念與運算法則》一書,書中有這樣一段話:美籍印裔統計學家c。R。勞斯說,統計分析的形式隨着時代的推移而變化着,但是“從數據中提取一切信息”或者“歸納和揭示”作爲統計分析的目的卻一直沒有改變。也正如《大美百科全書》對統計學的定義:作爲一個研究領域,統計學是關於收集和分析數據的科學和藝術,其目的是爲了對一切不確定的事物進行較準確的推斷。我想以此要求來看我們的課堂的話,深入研究、細細琢磨,真的還有很多需要改進和商榷的地方。

反思:自從參與這次真正的集體備課以來,我一直覺得自己很努力很用功,每晚12點睡,早上三四點鐘起牀,課試講了一遍又一遍,每次修改後積極的內化,感覺自己準備的很充分。但當參加會議後,看到執教老師們呈現的精彩課堂,即使沒被抽到的老師也都提前做好了兩手準備,抽到上課有一套課件,抽到說課竟然還有一份準備。當他們瀟灑自如說出對自己研究課時的思考、困惑、以及與衆不同的想法時,當聽到王榮利用週末到寄宿制學校進行試講時、當了解劉敏老師到一小參與研討很晚纔回家時,當知道老胡報到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趴在牀上把教案手寫一遍時,當看到沈如磊老師的獨特教學設計展示時,當明白劉士鋒老師闡述深度思考的結果時……和他們相比,我的努力真的還不夠,我的思考確實還浮在表面上,就像張翠老師說的那句話:懷才就像懷孕,如果沒被看出來,就證明懷的還不夠大。雖是一句玩笑話,但細細品來的確如此。

記得汪峯《飛得更高》一曲中,有這樣一句歌詞:一直在飛一直在找,可我發現無法找到,若真想要是一次解放,要先剪碎這有過的往 。是呀,要想飛的更高,就必須克服惰性,做到有毅力、能聽取別人的建議、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敢於直面自己的缺點,否則即使一直在飛,一直在找,不剪碎這有過的往,永遠也是飛不高的!

二、耳目一新的活動形式。

剛接到通知參與備課時,心裏很不理解,爲什麼都要備課,被抽中的只有那百分之三十,其餘的都得當炮灰。但當這一臺精彩的節目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時,我一下子明白了於老師的良苦用心。她就像一個有着大智慧、大胸懷、大視界的導演,高屋建瓴,運籌帷幄。我們是演員,只有在這樣導演的指導、引領下才能演出大家喜歡的節目,才能不斷超越自我,獲得成功。

活動的精彩之處每每浮現在眼前:1、評課議課環節中,臺上精彩絕倫的展示,臺下積極踊躍的發言,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各抒己見,讓會場變成了波濤洶涌,思維碰撞的海洋,參會的老師們在這裏汲取營養,撿拾珍珠。2、三場風格迥異的會議主持,讓與會的老師見識了於老師所說的:我們這個團隊裏的人,不僅要會講課,還要會主持,更要學會做報告。會議的最後,於老師點名讓曾經參加省賽課老師即興發言就已經讓我們自嘆弗如,更不要說臺上的主持人們。3、很難忘記於老師爲了活躍氣氛,一句“唱首歌”,馬上就有康立軍和王榮的合唱,三小老師的陽光總在風雨後,還有意猶未盡的獨唱。使得會議既嚴肅認真,又不失活潑。4、更記得形式新穎的Y圖評課,劉秀豔校長和陳麗老師製作精美的微課程。最令人感動的是我們的前輩潘老的一番講話,讓我們感受到會議溫情的一面。

反思:從事教研員工作已經接近一年,在這一年中幸運的是能夠得到王曉豔老師及周圍領導同事的悉心指導,讓我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從一線教師到教研員角色的轉變。與王曉豔老師交流的時,她經常會說起她和於老師一起工作的體會:“於老師是一個很認真的人,一個對工作要求很高的人,也是一個細緻入微、能夠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的人,跟着她幹活你能學到不少東西,我的許多活,都是跟着於老師學來的。”如是者說,當於老師進行會議總結時,我真正明白了曉豔的那番話,深以爲然。想想自己,作爲一名學校教研員,我的各項水平是不是真的在老師們之上,如果水平不高,如何能引領整個團隊不斷向前!我能引領老師什麼?老師們能從我這裏學到什麼?平時的教研活動怎樣搞才能不流於形式,爲了活動而活動,浪費老師們大把的上課時間?如何能站在一個教研員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這些都是我亟需努力思考和努力的地方。我想從現在做起,靜下心來,認真反思自己欠缺的是什麼?找出不足,加強歷練,完成真正的蛻變。

撫今追昔,自去年加入臨沂市20xx級初級骨幹羣,到現在已近一年。回顧這段時間所走過的路,雖有疲憊有疑惑,有失落有迷茫,但更多的是苦盡甘來的收穫!在這裏於老師爲我們每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熱愛小數教育的人,創造出廣闊的空間,讓我們自由自在的翱翔。

童鞋們,讓我們一起努力吧!就像歌詞中說的那樣:我要的一種生命更燦爛,我要的一片天空更蔚藍,我知道我要的那種幸福,就在小數教育那片更高的天空;對自己狠一點,因爲我要飛得更高!飛得更高!飛得更高!!

教學研討心得體會 篇6

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尊重學生,營造和諧氛圍。

這兩位年輕老師他們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學生,把尊重的語言送給每一位學生,把和藹的微笑撒向全體學生,創造出了一種寬鬆和諧,相互尊重的教學氛圍。,如葉坪國小的唐雪梅老師,讓孩子們在笑聲中體會到數學課堂也可以是輕鬆愉快的。接下來的的一系列教學過程,唐老師更是幽默風趣,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也發展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教學效果十分顯著,給聽課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影響。還有的老師課堂上不是直接讓學生回答數學問題,而是和學生展開活動,如橋亭國小的劉照軍在教學中看似平常的語言,讓學生感到無比的親切。雖然數學課不像語文課那樣生動有趣,但是作爲一名數學老師,我覺得數學語言要講究藝術性,怎樣提高自己的語言藝術呢?這就需要我們不斷的給自己充電。

二、有效活動,經歷學習過程。

這兩位老師不僅能吃透教材,而且能多角度地理解教材,關注學生的表現,並能充分地展示學生學習的全過程。比如在《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這一課中,XX國小的唐雪梅老師圍繞教學重難點,設計了一系列的練習,把教材中的筆算乘法算理和計算方法落實到位,使學生真正地掌握了本節課中的教學目標和基本技能,學生有了這樣的知識基礎,才能更好地學習下節課的教學內容。整個課堂教學充實、紮實、有效,也體現了高效課堂的特點。

三、注重實踐,培養創新意識。

本次觀摩的課堂上追求包括觀察、實驗、猜想、推理、交流等“做數學”的形式,十分重視孩子的動手操作,重視孩子的手腦結合。俗話說:心靈手巧,要想真正的學好知識就是要孩子們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那麼動手操作就是孩子們最喜愛的學習活動。如橋亭國小劉照軍老師,運用自制的教具讓學生動操作,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學《三角形的特性》一課他在課堂上的大部分時間都是讓學生自己通過擺三角形學具,並且通過比較的方法,讓學生加深對三角形的認識。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動手操作、大膽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地學習知識,讓學生的創新潛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開發。

四、紮實練習,發展數學思維。

兩位教師在練習設計上動了不少腦筋,做到有效地幫助學生鞏固知識,發展學生能力。橋亭國小劉照軍老師執教《三角形的特性》一課時,練習有趣味性、實踐性、發展性。如:比一比。猜一猜以及開放性的練習,既鞏固了三角形的知識,又發展了學生能力,訓練思維,培養學生創新的意識。學生學得輕鬆,教師教得紮實。

總之,通過參加這次高效課堂觀摩活動,兩位教師所體現出來的優點遠不止這些,他們紮實的教學基本功,較強的課堂調控能力,精美的教學,對教材的深層次把握,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再聯想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學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自己的不足,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一定要加倍努力,找出自己教育教學方面的差距,並且虛心向年輕的優秀老師學習,學海無涯,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教學研討心得體會 篇7

4月11日我有幸參加了在政通路國小涼快的二七區六名工程推進年名學科建設暨第二屆隴西國小美樂愛教育教學研討活動。首次領會了於永正、賈志敏兩位花甲老人的教學風采,使在場的所有人爲之讚美。他們用畢生的教學記憶驗證了語文課究竟該怎麼樣上?給我們這些年輕的老師指名了努力的方向。

作文教學向來是我們語文老師的大哥難,老師可不能教,學生可不能寫,如何辦呢?賈老師說要寫好作文,必須大量閱讀。在閱讀教學的課堂上,老師教學生識字,積存詞彙,掌握各種句型句式,熟悉文章的內容,瞭解課文的表達方式,讓學生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傳授語文基礎知識的並且,還要培養學生的語文基本的能力,即:聽、說、讀、寫。

閱讀課上,要有十腳的語文味。要說字、詞、句、篇,要練聽、說、讀、寫,別僅要讓學生知道文章說的是什麼,更要說作者是用哪些詞彙和句子來描寫事物的等等。課要做到三個實:真實、樸實和紮實。真實,是課堂的生命,課堂別真實也就失去了它的真正意義;樸實,是教師的教風的具體體現,課要上得實在、樸素,讓學生確實有所得,別要玩花樣,別要追求劇場效果,別要譁衆取寵,表現自己。課堂上要突出學生、服務學生,淡化自己,甘當綠葉;紮實,是教學目標要降到實處,要關注每一具學生,讓每一具孩子有所進步,有所提高。

賈老師雖已有73歲高齡,可他能將3000多字的課文背得共瓜爛熟,使我們這些連上課都得帶着教案的年輕老師臉紅,他給我們提了一具必須達到的要求:所教學的每篇課文必須背下來。惟獨如此,我們才幹靈便地、製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幹關注學生。在回家的路上賈老師的話向來在我耳邊迴盪。

爲自己說一句:努力吧!

教學研討心得體會 篇8

有幸到日照參加國小英語教學研討,聽了四節精彩的公開課,並再次聽到了孫泓老師精彩的講座,感到受益匪淺。

首先分別說說對每位老師的公開課的感受。精心的教學準備是一堂成功課的前提,王青老師的教學準備特別好,很充分:圖片自己畫的,單次卡片都是自己寫的,而且用不同顏色標識提示學生的有意注意。處處體現了老師的用心,學生一定很佩服這樣的多才多藝的老師。王青老師的語音素質很好,板書用心,突出重點詞句,也很直觀形象。此外孫泓老師也說到了幾點值得改進的地方,我很受啓發。課是否有整體感(整體感知文本有幾次);學生是否有自主學習的空間;教學環節過渡是否自然;學生學會了什麼,是否有疑問。這些都體現了課標以學生爲本的理念。熱身環節要短而精,要考慮和教學目的有沒有關係,有多大成效。要創設情境讓學生學,引導學生帶着問題進入課文,問題設置上可以先是一個GerneralQuestion,再設置如關於When、Where、Who、What和How等細節問題。然後引出重點句子進行操練。所以孫泓老師提出了王青老師在這些方面的發展空間:先整體瞭解文本;一遍一遍接觸文本;引發孩子找規律。語法要隱形於這些活動中讓孩子體會感知。

魯子問教授也強調:以人爲本,呵護每個孩子的心靈。所以提倡要充分肯定及時評價(比如一女孩課文朗誦模仿的特別好,卻沒有得到正確的應有的評價)。讀評價語可更加豐富,評價要求要具體,讓學生知道自己好在什麼地方。T-S師生(老師對個別學生)活動要考慮其他學生該怎麼辦,該幹什麼。比如可問“Yes?”,“Right?”“Doyouagreewithher?”引導其他學生做出評價,確保“Allthestudentsareinwork?”(所有孩子都參與其中)老師要走入到學生中,多做一些PairWork和Groupwork。孫泓老師說正常的語音語調(Speak)即可,強調模仿,不必大聲喊。所以老師要鼓勵學生說完整的句子,適當的時候要撤出來(老師的聲音應該越來越小,而學生的聲音應該越來越多)。

王孫泓老師說多根據王青老師的課,孫泓老師給老師們提出了一些教學建議:提倡總分總的教學設計思路,使課文處理有整體感;給學生鬆鬆綁,多給學生自由學習的空間;要隨時瞭解學生學的怎樣,以便以學定教,及時改進。孩子的模仿需要指導,所以老師也要提高自己的專業成長,更好的影響一批批孩子。

教學研討心得體會 篇9

十月底,我跟隨校領導前往北京學習, 觀摩了俞、劉等幾位國內名師的精彩展示課,以及吳等幾位大師的點評和袁等幾位專家的報告,使我受益匪淺。令我感觸較深的是俞XX老師的《平均數》和強XX老師的《圓的認識》。

第一天先聽的是俞XX老師的《平均數》。首先,俞老師先了解了一下學生對於平均數的掌握程度,同時活躍氣氛。出示導入題目:

二年級的學生測60米跑,並且要把測的成績填表。小明跑了5次,分別是15秒、10秒、14秒、14秒、12秒,小明跑60米需要幾秒?老師說出情景:小明一開始填了一個15秒,他考慮了一下,擦掉了。又填了一個10秒,後來又擦掉了。他應該填多少合適呢?

師:爲什麼把15秒擦掉?

生:太慢了。師:爲什麼把10秒擦掉了?

生:太快了。

師:最快最慢都擦掉了,那填多少合適呢?

生:在10秒~15秒之間。之後學生討論,最後得出13秒是合適的。

師:小明沒有跑過13秒啊,怎麼能是13秒呢?有的學生就說,平均數不見得是跑過的數。老師說說5次都跑過哪些秒,然後問:第六次可能是幾秒?第七次呢?……

師:每次都會離13較近,(小磁鐵展示,把五次的成績平均爲13秒的過程)

師:13秒在最中間,雖然沒跑出來過,但是接下來的跑步可能會出現13了,13反映了他的真實水平。

師:正好反映真實水平的數爲平均數。接下來老師又問了幾個問題:

(1)舉例說明什麼地方用到了平均數。

(2)爲什麼要學平均數?這些題目有助於學生拓展關於平均數的用處以及加深歸於平均數的理解。最後,老師又出了一個課堂練習,內容是這樣的:男生女生投籃,男生有5人,分數分別爲:4、7、5、4、5。女生有4人,分數分別爲:7、3、5、9?問題是哪一組的水平高?解決這個問題之前,老師又問了三個小問題

(1)怎麼來比?

(2)如果男生組去掉最後一個,會比較嗎?這個問題意在拓展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既可以比較總分,也可以比較平均數。

(3)兩組人數不一樣時,可以比總數嗎?應該比什麼數?怎樣比?此時,需要比較的就是平均數了。通過這個題目,培養了學生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最後,老師總結:平均數是一個什麼數?生:真正水平的數,中間數。通過聽俞老師的這節課,首先感受到的是輕鬆愉悅的課堂氣氛更有利於孩子的思維活躍與學習。然後是教師教學首先要自己對於教材深挖,吃透教材,努力做到每一個字都有它存在的意義。

聽的第二節課是強老師的《圓的認識》,強老師的課堂氣氛幽默風趣,很大的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我個人也比較喜歡這種教學風格。課的開始首先用教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之後導入對畫圓的探究。老師是用一個個的問題來引導學生的學習的,主要由以下幾個問題:

1、怎麼畫圓呢?引導學生大膽想象畫圓的方法,開拓思維。之後,請學生在紙上嘗試畫圓。讓學生實際的體驗,從實際體驗中發現問題。

2、用圓規畫圓要注意什麼?請學生大膽的發言,由於學生已經有了實際的體驗,基本上學生自己就能總結出來畫圓要注意的地方。這時老師再出示正規的畫圓視頻,看完後學生再一次嘗試畫圓,加深對畫圓應注意的點的理解。

第三個環節是對圓的各部分的探究。由在操場上畫圓引入對畫圓工具的探討,進而引入用繩子畫圓。由老師(用普通繩子)和學生(用鬆緊帶)在黑板上進行畫圓比賽,引入對畫圓時相同點的探究。此時學生很容易總結出來相同點有:定點、定長、旋轉一週。又問圓與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不同?學生說一說。接着順理成章的引入對圓的各部分的介紹。爲了加深對各部分的理解,老師出了兩個小問題:

(1)在畫出的圓裏找出圓心與半徑,並畫上。

(2)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半徑是怎樣的線段?然後由半徑引入直徑的學習,出示圖片,請學生判斷是否是半徑,不是半徑而是直徑。老師出示判斷題請學生判斷是否爲直徑,再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直徑是怎樣的線段,加深對直徑的理解。最後就是課堂練習了。

1、舉例說一說生活中能清楚看到圓心和半徑的圓。

2、選輻條安裝車輪。安裝一個半徑爲3分米的自行車車輪,選什麼樣的輻條合適?有2分米、3分米、5分米、6分米的,請學生說一說選3分米的輻條的原因。得出半徑長度都相等。由這個問題引入對半徑的數量的探究,圓的半徑有無數條。請學生說一說選6分米的輻條的原因,進而得出直徑=2半徑,又問在不同的圓上也可以嗎?進而得出結論,在大小一樣的圓上,直徑=2半徑。

聽完這兩個老師的講課,我明白了以下幾點:首先,輕鬆的課堂氛圍更有利於學生對於知識的接受,學生的思維能迸射出更多的火花。其次,就是講課時對於知識傳授的梯度一定要把握好,一環扣一環,引導學生水到渠成的理解知識。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對課本,對學生有足夠的瞭解了。

教學研討心得體會 篇10

第七國小孫丹最近,我學習了一些高效課堂的文件,通過學習我瞭解到高效課堂是時下課堂教學的主流,也是我們英語教師課堂改革的必然。高效課堂就是讓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課堂;是學生充分發揮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師在高效課堂教學中起着關鍵的作用,課堂是教師最重要的教學陣地。如何在國小英語課堂教學中促成高效的課堂,我認爲:課堂教學應從華而不實走向注重實效,從天馬行空走向有的放矢,讓學生學會用英語做事和表達思想,確保高效課堂的實效性。只有突破以“教材爲中心,教師爲中心,課堂爲中心”的舊教學模式,關注全體學生,拓展學習英語和運用英語的渠道,才能培養新時代的英語人才,因此只有構建自主、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才能突破現代課堂教學的難點,提高教學效率,讓每個學生都能樂學、善學並能學有所獲。如何在40分鐘內發揮最大的課堂效益,使課堂教學更有效,是我們教師都在苦心探索研究的。我在教學實踐中就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發展能力,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等方面進行了一些學習和探索,下面談談我的一點體會:

一、融洽師生感情

俗話說:“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係不單純是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情感交流,建立良好師生關係。教師如何與學生溝通,喚醒學生積極參與語言活動的意識,尤爲重要。教師要在語言實踐中採用鼓勵性語言和手勢,尊重學生的自尊,消除課堂中的不

安全因素,使學生對教師有親近感、安全感。從而大膽而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體驗學習樂趣。爲教學程序的順利實施掃除人爲障礙。

二、精心備課,做好上課前的充分準備

備課是老師的富有創造性的複雜的勞動過程,做好了這一步,也就做好了成功高效課堂的第一步。備課,包括備教材、備學情、備教法,另外還要備學生的學法(學生的操練)。備課時,首先要鑽研教材,熟悉教材的內容;把握知識、技能目標,找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要整體地、清晰明瞭地把握教材,才能在課上得心應手,備課時一定要結合自己學生的特點,學生學習和接受能力是不盡相同的,備課時要注意全面性,包括內容上的全面和對不同層次學生照顧上的全面。我們對學生的反饋還要進行預設,儘可能多的爲學生提供多種答案信息。我們要重視課堂教學的整體設計,精心設計每個教學環節,從課堂組織語言到每個活動的導入、設計,力求刪除無效環節、達到最優化,從而實現整堂課的高效。教師還要把握好活動環節的節奏,以使整堂課節奏緊湊,高效而有彈性。這樣,我們的課堂纔會具有目的性、高效性。

三、因材施教增強學生自信心,調動其成就感

1、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因人施教,充分發揮其“主人翁”精神。教師要想讓每個學生都以最大興趣和飽滿的熱情投入到一堂課中,關鍵要看該堂課的教學設計。首先,教師必須有遊刃有餘地駕馭教材、深入淺出的講解教材的能力,同時又能恰當的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對課本的知識精心加工,給每個學生定位,設計出不同層次學生參入的

情景,調動起每個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讓各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表現自己,幫助其樹立學習英語的信心。對成績較差的學生,應肯定其優點和長處,幫助其分析落後的原因,提出改進的方法,對他們每一個微小的進步都應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從而消除其畏難情緒和厭學心理,有意識的讓差生多開口,多表現,使其具有成功的喜悅。在我所教的班級中,我按好、中、差將學生平均分成五人小組,採取“好幫差,中追好”的“一幫一”方式,做到人與人之間互幫,組與組之間互比,每個學生都在爲自己的組而盡力,這種“比、學、趕、幫”的風氣讓每個學生都能發揮其“主人翁”精神,爲自己的小組增磚添瓦,盡心盡力。實踐證明,分層教學,因人施教不僅能提高英語成績,更能讓學生享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增強了其學習英語的信心。2、正確處理英語學習中所犯錯誤,保護學生自尊,增強其學習的自信心由於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差異,適時進行讚賞教育。莎士比亞曾經說過,“讚美是照在人心靈上的陽光,沒有陽光,我們就不能生長”。其實,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我們尤其要看到每個學生的優點,這樣才能從心底去鼓勵學生。每位學生都喜歡被人讚揚,特別是後進生,他們最需要表揚。老師賞識的眼光就像溫暖的春風,使學生的心靈受到鼓舞。教師要用好激勵學生成長的催化劑,一定要學會表揚學生,讚賞學生,用放大鏡來關注他們的優點,並公諸於衆,從而激發他們的上進心和自信心,這樣的教育手段纔是高明之極。如果教師掌握了讚賞技巧,就可以從“要我學習”轉變爲“我要學習”的狀態,它會使課堂更有效率,引領學生邁向成功。

四、及時反饋不斷改進

課後及時蒐集課堂教學反饋信息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教學技能及教學策略,是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步驟。教師要能夠根據反饋信息對教學進程、難度進行適當調整,要會合理應對臨時出現的各種情況,也就是說教師要對教學的生成進行有效的指導。爲了有效地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益,教師還可以制定科學的、操作性強的、激勵性的英語學習效果評價制度,堅持對學生的聽課、作業、筆記等方面進行跟蹤,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複習狀態與狀況,以便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做出針對性的調整,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總之,真正的課堂教學就是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幸福中成長,在學習中感受着快樂,在成長中收穫着幸福。這是教學的最高界,也是教師能力發揮的極致。學生由後臺走上前臺,變聽爲講,由傳統“要我學”的被動接受者變成“我要學”的主動參與者。角色的轉變,標誌着學生學習觀的徹底轉變。教師也不再是知識的權威。高效課堂的成功啓示我們,在教學中,要給學生一個足夠的空間,從而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就要把課堂讓給學生,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快樂。進一步激發求知的慾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教學研討心得體會 篇11

一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他們課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有限。無論是新知學習還是課後練習,如果活動組織方式單一,學生很快就會進入疲倦期,這個時候如果課堂的節奏毫無變化,學生很可能會昏昏欲睡或是亂作一團。

爲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在本學期的校本課程展示課《有幾棵樹》中,設計教學活動時牢牢把握“變化”二字,充分體現活動多元化,課堂與課下充分結合,使學生不僅經歷課堂上的練習過程,更能在平時生活中自覺主動的去鞏固所學的概念和知識。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9加幾的計算方法的前提下探索8加幾的計算方法,理解“湊十”的計算策略,本節課一開始,我設計了“口算搶答”的環節,既複習了20以內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湊十法”,又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探索8加幾的計算方法這一環節我設計了“擺一擺,數一數”,驗證計算結果的活動,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加深了對“湊十法”的理解和運用;本節課的練習分別設計了“圈一圈,算一算”、“連一連”,基本上都以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形式。課後練習第一題“擺一擺,算一算”,我讓學生帶了17根小棒,先擺8根,然後在剩餘的一堆中任意拿出幾根,列算式,並算一算,計算有困難的可以看着小棒數數。這樣設計使得學生學有餘力的學生有了自由發揮的空間,使得練習變得有趣,使得同桌合作更有必要。課後我讓學生找找生活中有哪些問題能用8加幾來解決,並給家長說一說,並做成一篇數學小報。

教學研討心得體會 篇12

有幸參加了在z舉辦的“全國名師國小數學有效課堂教學觀摩會”,又一次感受到了大師的風采。

在沒參加工作之前,一直幼稚的以爲,教國小數學是很簡單很輕鬆的事,現在想想真的錯了。因爲太沒有工作的經驗,參加工作的三個多月以來,磕磕絆絆,諸多困難。特別是參加這次的觀摩會,更讓我受益良多:

1、數學來源於生活。教學改革,十分注重情境的創設,學情境中的數學,學生活中的數學。教學時,我們往往是從情境中提煉數學信息,從而構建數學模型,最後還要在實際中應用。特別是第一堂課中,z老師在與學生交談的輕鬆氛圍中,藉助於學生交朋友的情景,由一句話變兩句話,兩句話變一句話引出數學中類似有趣的一個定律——乘法分配率。這讓我印象深刻也讓我爲之感動和敬佩。

2、以生爲本。如今信息社會中不斷創新才能讓一個企業一個民族得以生存和發展。作爲育人工作者,要以發展的眼光,去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對於學習基礎知識的國小生而言,我們的教學不能生搬硬套,必須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爲起點。作爲一名新教師,總認爲因爲知識“過於”簡單,所以認爲這對於學生而言也很簡單,但是我的認爲還是錯的。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點並不成熟,接受新事物複雜程度的能力是有限的,那些我們自認爲簡單的事情,其實對他們來說並不是簡單的事。以我“新手上路”時講的公開課“倍的認識”爲例,很有幸的是,觀摩課上,z老師也提到了她講過的三版“倍的認識”,聽着她的思考和一步步的改進,我慚愧了。她在思考的是怎樣能讓學生理解到倍的本質,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步驟,都經過了深思熟慮的嚴謹的思考,所出來的結果也是有創造性有感情的,那一刻,我覺得自己被震撼了,覺得自己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太多太多。

3、學習方法的滲透。學習方法的引導,常常體現在新知的授課部分。讓學生明確學習內容,慢慢的學會預習和複習,從導學到自學,這是很重的學習方法引導的開端,這具有深遠的意義。

4、作爲一名新教師,要多看書,多聽課,多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和能力,讓自己的教育之路越走越寬。

通過這次觀摩課,我學到了很多。他們在課堂上精彩絕倫的“表演”,他們嫺熟的駕馭課堂的能力,以及對新理念純熟運用的能力,都將成爲我今後奮鬥的目標。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努力實踐,不斷探索,讓自己儘快成長起來。

教學研討心得體會 篇13

11月2日至3日我參加了沂南縣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研討會,會上聽了8節省、市優質課以及於科長的精彩點評。活動時間安排的滿滿的,雖然很累但收穫很多。每一次學習都是一次難得的充電機會,這次尤其突出,充電量最足,畢竟課堂教學是最直觀最顯性的。較之我們尚曾達不到的理論高度來說,觀摩課和名師的點評是最有效地。下面談一下我個人粗淺的認識:

一.數學思想方法的體現。

數學方法是數學的本質,縱觀這幾節課無不都滲透了數學思想方法的培養,在我個人的看來這是一個宏偉目標,將影響孩子的一生,魏書生說得好“教會學生知識不如教會學生學會知識的方法”,如果我們所有老師都能意識到這一點那麼我們一定能實現“教是爲了不教”這一目標。像李芳老師《圓的周長》一課中“化曲爲直”“轉化”的數學思想的滲透,以及王永勝老師《三角形內角和》和張學鋒老師《可能性的大小》中那種“猜測--驗證--結論”的數學方法的培養無不都是體現的淋漓盡致,真真正正的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王曉豔老師《平均數》一課中那種“移多補少”“求和平分”的求平均數方法的得來雖顯得艱難,但爲了能力的培養王老師仍沉着冷靜機智的紮實的做了最好的引導者組織者,這一點尤值得我們廣大老師學習。是的方法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是金鑰匙,所以方法能力的培養就成了課堂的主線。

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體現。

和這幾位優秀教師比較我們之所以平凡,是因爲我們的課堂缺少了靈氣、缺少了情感、缺少了生活氣息。聽完這幾節課,回想我們平靜的課堂,此時此刻才發現我們在三維目標的培養顯得是那麼的薄弱,我們其實只注重了知識目標這一塊,過程與方法目標都沒得以紮實培養,更何況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呢?像李芳老師《圓的周長》一課中,在提出問題——形成假設——猜想推理——形成結論的過程中,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透徹,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更加有效。還有就是這幾位教師都注重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了數學就在身邊,像張學鋒老師的抽獎活動,呂健老師的生活中確定位置,王曉豔老師的選派誰去比賽等等都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恰恰是這些才使他們的課堂有了靈氣有了情感,不再有所有平凡課堂中所曝露出的“空空洞洞”的感覺。仔細想來,每做一件事情,只要融入了感情,效果一定會更佳,就像唱歌一樣,一首歌也許你我都能把調唱準,可誰投入了感情誰就往往更能打動聽衆,我們的課堂何嘗不是這樣呢?

三、知識拓展的體現

這幾節課還留給我一個最深的印象就是每位教師都把問題剖析的“體無完膚”,和他們的課相比才發現自己的課上得有多膚淺。記憶最深的是呂健老師的《用數對確定位置》中得出用列和行來確定位置後我以爲這可能就完事了時,沒想到呂老師還能把知識挖的那麼深,比如只說一個數對讓一排或一列都站起來到讓全班都站起來乃至(X,X)(X,Y)等數對的出現。還有就是《平均數》一課中,在通過第一組數據中得出用“移多補少”和第二組數據中得出“求和、平均”的兩種求平均數的方法後,王曉豔老師仍然用第3、4組的數據對問題加以剖析,讓孩子弄明白了平均數的範圍及真正的意義。接下來王老師又和同學一起分析了一組數據中超出平均數的部分和低於平均數的部分同樣多以及平均數的敏感性。真是讓我驚歎於他們對知識的挖掘,對孩子視野的拓展。

每朵花都有盛開的理由,不經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吧!

教學研討心得體會 篇14

最近,我學習了一些高效課堂的文件,通過學習我瞭解到高效課堂是時下課堂教學的主流,也是我們英語教師課堂改革的必然。高效課堂就是讓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課堂;是學生充分發揮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師在高效課堂教學中起着關鍵的作用,課堂是教師最重要的教學陣地。如何在國小英語課堂教學中促成高效的課堂,我認爲:課堂教學應從華而不實走向注重實效,從天馬行空走向有的放矢,讓學生學會用英語做事和表達思想,確保高效課堂的實效性。

只有突破以“教材爲中心,教師爲中心,課堂爲中心”的舊教學模式,關注全體學生,拓展學習英語和運用英語的渠道,才能培養新時代的英語人才,因此只有構建自主、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才能突破現代課堂教學的難點,提高教學效率,讓每個學生都能樂學、善學並能學有所獲。如何在40分鐘內發揮最大的課堂效益,使課堂教學更有效,是我們教師都在苦心探索研究的。我在教學實踐中就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發展能力,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等方面進行了一些學習和探索,下面談談我的一點體會:

一、融洽師生感情

俗話說:“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係不單純是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情感交流,建立良好師生關係。教師如何與學生溝通,喚醒學生積極參與語言活動的意識,尤爲重要。教師要在語言實踐中採用鼓勵性語言和手勢,尊重學生的自尊,消除課堂中的`不安全因素,使學生對教師有親近感、安全感。從而大膽而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體驗學習樂趣。爲教學程序的順利實施掃除人爲障礙。

二、精心備課,做好上課前的充分準備

備課是老師的富有創造性的複雜的勞動過程,做好了這一步,也就做好了成功高效課堂的第一步。備課,包括備教材、備學情、備教法,另外還要備學生的學法(學生的操練)。備課時,首先要鑽研教材,熟悉教材的內容;把握知識、技能目標,找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要整體地、清晰明瞭地把握教材,才能在課上得心應手,備課時一定要結合自己學生的特點,學生學習和接受能力是不盡相同的,備課時要注意全面性,包括內容上的全面和對不同層次學生照顧上的全面。我們對學生的反饋還要進行預設,儘可能多的爲學生提供多種答案信息。我們要重視課堂教學的整體設計,精心設計每個教學環節,從課堂組織語言到每個活動的導入、設計,力求刪除無效環節、達到最優化,從而實現整堂課的高效。教師還要把握好活動環節的節奏,以使整堂課節奏緊湊,高效而有彈性。這樣,我們的課堂纔會具有目的性、高效性。

三、因材施教增強學生自信心,調動其成就感

1、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因人施教,充分發揮其“主人翁”精神。教師要想讓每個學生都以最大興趣和飽滿的熱情投入到一堂課中,關鍵要看該堂課的教學設計。首先,教師必須有遊刃有餘地駕馭教材、深入淺出的講解教材的能力,同時又能恰當的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對課本的知識精心加工,給每個學生定位,設計出不同層次學生參入的情景,調動起每個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讓各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表現自己,幫助其樹立學習英語的信心。對成績較差的學生,應肯定其優點和長處,幫助其分析落後的原因,提出改進的方法,對他們每一個微小的進步都應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從而消除其畏難情緒和厭學心理,有意識的讓差生多開口,多表現,使其具有成功的喜悅。

在我所教的班級中,我按好、中、差將學生平均分成五人小組,採取“好幫差,中追好”的“一幫一”方式,做到人與人之間互幫,組與組之間互比,每個學生都在爲自己的組而盡力,這種“比、學、趕、幫”的風氣讓每個學生都能發揮其“主人翁”精神,爲自己的小組增磚添瓦,盡心盡力。實踐證明,分層教學,因人施教不僅能提高英語成績,更能讓學生享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增強了其學習英語的信心。

2、正確處理英語學習中所犯錯誤,保護學生自尊,增強其學習的自信心由於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差異,適時進行讚賞教育。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讚美是照在人心靈上的陽光,沒有陽光,我們就不能生長”。其實,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我們尤其要看到每個學生的優點,這樣才能從心底去鼓勵學生。每位學生都喜歡被人讚揚,特別是後進生,他們最需要表揚。老師賞識的眼光就像溫暖的春風,使學生的心靈受到鼓舞。教師要用好激勵學生成長的催化劑,一定要學會表揚學生,讚賞學生,用放大鏡來關注他們的優點,並公諸於衆,從而激發他們的上進心和自信心,這樣的教育手段纔是高明之極。如果教師掌握了讚賞技巧,就可以從“要我學習”轉變爲“我要學習”的狀態,它會使課堂更有效率,引領學生邁向成功。

四、及時反饋不斷改進

課後及時蒐集課堂教學反饋信息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教學技能及教學策略,是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步驟。教師要能夠根據反饋信息對教學進程、難度進行適當調整,要會合理應對臨時出現的各種情況,也就是說教師要對教學的生成進行有效的指導。爲了有效地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益,教師還可以制定科學的、操作性強的、激勵性的英語學習效果評價制度,堅持對學生的聽課、作業、筆記等方面進行跟蹤,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複習狀態與狀況,以便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做出針對性的調整,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總之,真正的課堂教學就是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幸福中成長,在學習中感受着快樂,在成長中收穫着幸福。這是教學的最高界,也是教師能力發揮的極致。學生由後臺走上前臺,變聽爲講,由傳統“要我學”的被動接受者變成“我要學”的主動參與者。角色的轉變,標誌着學生學習觀的徹底轉變。教師也不再是知識的權威。高效課堂的成功啓示我們,在教學中,要給學生一個足夠的空間,從而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就要把課堂讓給學生,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快樂。進一步激發求知的慾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教學研討心得體會 篇15

20xx年X月XX日我參加了XX鎮高效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活動。在這短短的半天的時間裏,我觀摩了兩節國小數學高效課。先進的教學理念,不同的設計思路和豐富的教學手段讓我真實地感受到兩位老師紮實的基本功。再加上各位老師精彩的點評,我覺得這次的高效課堂教學觀摩讓我受益匪淺。現將我的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尊重學生,營造和諧氛圍。

這兩位年輕老師他們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學生,把尊重的語言送給每一位學生,把和藹的微笑撒向全體學生,創造出了一種寬鬆和諧,相互尊重的教學氛圍。,如葉坪國小的唐雪梅老師,讓孩子們在笑聲中體會到數學課堂也可以是輕鬆愉快的。接下來的的一系列教學過程,唐老師更是幽默風趣,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也發展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教學效果十分顯著,給聽課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影響。還有的老師課堂上不是直接讓學生回答數學問題,而是和學生展開活動,如橋亭國小的劉照軍在教學中看似平常的語言,讓學生感到無比的親切。雖然數學課不像語文課那樣生動有趣,但是作爲一名數學老師,我覺得數學語言要講究藝術性,怎樣提高自己的語言藝術呢?這就需要我們不斷的給自己充電。

二、有效活動,經歷學習過程。

這兩位老師不僅能吃透教材,而且能多角度地理解教材,關注學生的表現,並能充分地展示學生學習的全過程。比如在《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這一課中,XX國小的唐雪梅老師圍繞教學重難點,設計了一系列的練習,把教材中的筆算乘法算理和計算方法落實到位,使學生真正地掌握了本節課中的教學目標和基本技能,學生有了這樣的知識基礎,才能更好地學習下節課的教學內容。整個課堂教學充實、紮實、有效,也體現了高效課堂的特點。

三、注重實踐,培養創新意識。

本次觀摩的課堂上追求包括觀察、實驗、猜想、推理、交流等“做數學”的形式,十分重視孩子的動手操作,重視孩子的手腦結合。俗話說:心靈手巧,要想真正的學好知識就是要孩子們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那麼動手操作就是孩子們最喜愛的學習活動。如橋亭國小劉照軍老師,運用自制的教具讓學生動操作,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學《三角形的特性》一課他在課堂上的大部分時間都是讓學生自己通過擺三角形學具,並且通過比較的方法,讓學生加深對三角形的認識。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動手操作、大膽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地學習知識,讓學生的創新潛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開發。

四、紮實練習,發展數學思維。

兩位教師在練習設計上動了不少腦筋,做到有效地幫助學生鞏固知識,發展學生能力。橋亭國小劉照軍老師執教《三角形的特性》一課時,練習有趣味性、實踐性、發展性。如:比一比。猜一猜以及開放性的練習,既鞏固了三角形的知識,又發展了學生能力,訓練思維,培養學生創新的意識。學生學得輕鬆,教師教得紮實。

總之,通過參加這次高效課堂觀摩活動,兩位教師所體現出來的優點遠不止這些,他們紮實的教學基本功,較強的課堂調控能力,精美的教學,對教材的深層次把握,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再聯想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學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自己的不足,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一定要加倍努力,找出自己教育教學方面的差距,並且虛心向年輕的優秀老師學習,學海無涯,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教學研討心得體會 篇16

這學期開學時,我接手了高二(6)班這個體育班,體育生給人的感覺是四肢發達,還有就是性格豪爽。教書五年來,我帶過美術班、文科班,今年有機會帶體育班和理科班,也算是大滿貫吧。

一轉眼,今周已是第17周了,還有4、5周這學期就結束了,我覺得和6班的同學感情還是一般,或許是不當班主任,平時上完課如果沒有學生問問題就走,和學生交流的機會不多,所以,學生都會親切叫數學老師,但師生間感覺還是隔膜很大。

這段時間天氣轉冷,學生的上課時間調整了,課間時間比以前有所延長。所以,我會提前一點到教室,和學生聊聊天,看看他們做的練習。

早上我是三、四兩節連堂,距第三節上課前20分鐘,我來到教室,一部分學生趴在課桌上休息,還有一部分學生在教室後面踢毽子,我以前也喜歡踢,儘管技術一般,但每次都踢得很開心,學生見我進了教室,主動叫了我,正中下懷,我也就加入到他們中去,好久沒踢了,踢得不好,學生可是不這樣想,他們見數學老師跟他們一起踢,有些踢得不好的球他們都連聲叫好。呵呵,我們的學生還是很可愛的。許久沒運動,不一會就累了,只好在邊上找張凳子坐着休息,旁邊有幾位學生在聊天,又是機會可以檢查他們的練習冊《精講精練》,見到幾位學生都沒怎麼做,善意地批評了一下,他們連聲檢討,表態課後一定認真完成。

二十五分鐘的休息時間過後,開始上課了,學生的狀態出奇地好,課堂氣氛高漲,學生積極配合我,有好幾位平時一聲不出的學生都張口了,這節課的效率很高,超額完成我既定的教學任務。

課後,我反思了一下,其實我們的學生要求並不高,只要我們能夠稍爲多一點關注一下他們,他們就會認可我們。所以。親其師,信其道,好其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