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關於全面深化改革心得體會

來源:瑞文範文網 5.75K

改革,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選擇;全面深化改革,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下面小編整理的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關於全面深化改革心得體會,歡迎借鑑。

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關於全面深化改革心得體會
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關於全面深化改革心得體會

黨的之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思考黨和國家的奮鬥歷程和前途命運,指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黨的xx屆三中全會研究和部署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問題。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論述和黨的xx屆三中全會精神,把改革開放事業繼續推向前進,必須更加深刻地認識改革開放的歷史必然,更加自覺地把握改革開放的根本啓示,更加堅定地承擔改革開放的歷史責任。

更加深刻地認識改革開放的歷史必然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這場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偉大革命,成爲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35年來,我國經濟社會面貌發生歷史性變化,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國際地位和影響力明顯提升。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的今天,也就沒有中國的明天。”

改革開放是提高我國經濟實力、實現綜合國力由弱變強的歷史必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總量不斷邁上新臺階,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由弱變強,成功實現由低收入經濟體向上中等收入經濟體的歷史性跨越。國內生產總值由1978年的3645億元躍升到20xx年的近52萬億元。1978年我國經濟總量僅位居世界第十位,20xx年超過德國,居世界第三位,20xx年超過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成爲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國經濟總量佔世界的份額由1978年的1.8%提高到20xx年的11.5%。根據世界銀行數據,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由1978年的190美元上升至20xx年的5680美元,已進入上中等收入經濟體行列。改革開放是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根本動力。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今天中國經濟的繁榮局面。

改革開放是改善人民生活、實現從溫飽不足到全面小康的歷史必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羣衆得到實惠最多、生活水平提高最快,城鄉居民生活由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再向全面小康邁進,社會保障從低水平到建立制度框架再到全覆蓋。20xx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7917元,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後,實際分別比1978年增長10.5倍和10.8倍,城鄉居民擁有的財富明顯增加。貧困人口大幅減少,農村絕對貧困人口從1978年的2.5億人減少到20xx年的2688萬人,平均每年脫貧544萬人。20xx年我國將農民人均純收入2300元(按照20xx年不變價計算)作爲新的國家扶貧標準,將更多低收入人口納入扶貧範圍。改革開放創造了改善人民生活的雄厚物質基礎。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今天中國人民的美好生活。

改革開放是提升我國國際競爭力、實現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歷史必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斷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從沿海到沿江、沿邊和內陸,從製造業到農業和服務業,從大規模“引進來”到大踏步“走出去”,我國與世界的關係發生了歷史性變化。20xx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達到38671億美元,比1978年增長186倍,貨物出口總額位居世界第一位。20xx年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1117億美元,連續多年位居發展中國家首位;對外直接投資淨額878億美元,年末對外直接投資存量達到5319億美元。我國通過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制定國際經濟規則,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大幅提升。改革開放提升了我國的國際競爭力。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今天中國舉足輕重的國際地位。

35年來的偉大實踐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必由之路。要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必須堅定不移沿着改革開放這條富民強國之路走下去。

更加自覺地把握改革開放的根本啓示

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不僅使我國取得了經濟社會發展的輝煌成就,而且爲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根本啓示和寶貴精神財富。

改革開放是一場深刻革命,必須堅持正確方向,沿着正確道路推進。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衝破思想觀念上的障礙,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在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前提下,堅定不移地推進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推動生產關係同生產力、上層建築同經濟基礎相適應,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改革開放是前無古人的嶄新事業,必須堅持正確的方法論,在不斷實踐探索中推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摸着石頭過河,是富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的改革方法。摸着石頭過河就是摸規律,從實踐中獲得真知。”35年來的改革開放就是不斷摸石頭、找規律的過程。我國是一個大國,重大改革不能出現根本性失誤,一旦出現就無可挽回、無法彌補,所以改革必須試點先行,在實踐中摸規律。比如,當前財稅體制改革領域正在推進的“營改增”,就是在上海先行試點,然後再擴大試點範圍,條件成熟了在全國全面推開。習近平總書記還強調,“摸着石頭過河和加強頂層設計是辯證統一的,推進局部的階段性改革開放要在加強頂層設計的前提下進行,加強頂層設計要在推進局部的階段性改革開放的基礎上來謀劃。”黨的xx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是新的歷史時期對改革開放的頂層設計,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部署、總動員。我們要在全會精神的指引下,繼續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我國國情複雜,地區差異大,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多層次特徵,這就要鼓勵各地根據當地實際進行各具特色、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實踐,到實踐中去“摸石頭”、探索路徑、積累經驗,把改革開放不斷引向深入。

改革開放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堅持全面改革,在各項改革協同配合中推進。改革開放作爲一場深刻而全面的社會變革,各方面相互聯繫、相互影響,必須整體推進,才能防止顧此失彼。回顧35年來的改革歷程,無論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啓動農村改革,還是擴大國有企業自主權推動城市改革,再到今天以簡政放權爲重點改革行政體制,都是循着從局部到全局、從重點到整體的路徑推進的。當前,推進新型城鎮化,讓億萬農業轉移人口融入現代城市生活,就需要聯動推進土地、戶籍、公共服務等領域改革。又比如,推進收入分配改革,也需要配套推進財稅、國企、資源等領域的改革。可見,全面深化改革必須更加註重各項改革的相互促進、良性互動和協同配合。

穩定是改革發展的前提,必須堅持改革發展穩定的統一。歷史反覆證明,在我們這樣一個大國,沒有穩定的社會環境,改革和發展就難以推進。過去35年,我們之所以能夠有序推進改革、實現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就是因爲牢牢把握住了穩定這個前提。當前,我國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在給我國發展進步帶來巨大活力的同時,也使各種社會矛盾愈發凸顯,保持社會穩定顯得尤爲重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必須堅持把改革力度、發展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程度統一起來,把改善人民生活作爲處理三者關係的結合點,從人民利益出發謀劃和推進改革,從羣衆最期盼最關切的領域改起,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滿足人民羣衆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我們就能總攬全局,保證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處理不好,就會吃苦頭,付出代價。

改革開放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必須堅持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堅持在黨的領導下推進。最大的創造力在基層、在羣衆。過去35年,很多改革成果都是由基層創造出來的。改革開放初期的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就是羣衆首創的典型範例,由此推動的農村改革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改革開放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和發展,改革開放中每一個新生事物的產生和發展,改革開放每一個方面經驗的創造和積累,無不來自億萬人民的實踐和智慧。”進入全面深化改革新階段,我們面臨的矛盾日益複雜,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必須保持黨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充分反映人民羣衆的意願和利益訴求,充分體現人民羣衆的創新實踐,充分匯聚人民羣衆的智慧,並使改革的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億萬人民羣衆。

更加堅定地承擔改革開放的歷史責任

黨的xx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是以習近平總書記爲的黨中央制定的新時期全面深化改革的綱領性文件。我們要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論述,全面貫徹落實《決定》提出的重大改革部署,以經濟體制改革爲重點全面深化改革,不失時機推進深層次矛盾的攻堅克難,加快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承擔起新時期改革開放的歷史責任。

圍繞推動經濟轉型深化改革。我國正處在經濟轉型期,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發展方式依然粗放,城鄉區域發展差距依然較大。只有加快財稅、金融、科技、土地、戶籍等領域的改革,破除原有發展方式賴以存在的體制基礎,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質增效上來,才能推動經濟轉向科學發展的新軌道。

圍繞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深化改革。近年來,我國政府職能轉變取得積極進展,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尚未完全理順,政府幹預過多和監管不到位等問題不同程度存在。只有進一步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係,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才能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

圍繞不斷改善民生深化改革。當前,我國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療和住房等關係羣衆切身利益的問題仍然較多,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面臨諸多新的課題。只有加快教育、就業、社保、醫療等領域的改革,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才能使發展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億萬人民羣衆,朝着共同富裕方向邁進。

圍繞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深化改革。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也是經濟社會創造活力的源泉。只有建立權力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形成維護公平正義的制度環境,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讓人人都有成長成才的通道,讓各類人才都有施展才華的廣闊天地,才能最大程度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激發億萬人民羣衆參與改革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圍繞生態文明建設深化改革。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只有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健全國土空間開發、資源節約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才能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爲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提供製度保障。

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關於全面深化改革心得體會

發展需要改革,改革促進發展。今年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改革,無疑承載着更多的期待和更爲厚重的分量。

回顧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歷程,正是改革拉開了波瀾壯闊的時代大幕,譜寫了風雷激盪的時代壯歌。憑藉着敢闖敢試的精神氣魄,舉國上下越梗阻、闖險灘,換來了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宏闊氣象。

然而,改革難免會碰到困難、遭遇挑戰,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和艱鉅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以習近平總書記爲的黨中央,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推進改革。黨的xx屆三中全會以全面深化改革爲主題,擘畫了改革新藍圖、吹響了改革新號角,使中國的改革開放進入了全新境界,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被納入“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賦予了新的重大戰略意義。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站在新的歷史節點,感受江河奔涌的浪濤,傾聽勇毅篤行的潮聲,我們欣喜地看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方略推動中華巨輪劈波斬浪,奮力前行。在“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下審視,改革既是驅動力,也是凝聚力;既是方法路徑,也是精神內核。“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從參加兩會軍隊代表委員的發言中,我們真切感受到一個共識已經形成:全面深化改革是全國軍民的共同事業,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題中應有之義。

“改革開放是推動發展的制勝法寶。必須以經濟體制改革爲重點,全面深化改革,統籌兼顧,真抓實幹,在牽動全局的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增強發展新動能。”連日來,軍隊人大代表在分組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全面深化改革成爲熱議的高頻詞。

在“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下審視,改革既是驅動力,也是凝聚力;既是方法路徑,也是精神內核。軍隊人大代表們認爲,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爲標誌,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至今已經走過30多年曆程;從現在起到新中國成立120xx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也就是30多年時間。站在這樣的歷史節點,全面深化改革,必將進一步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成爲實現中國夢的不竭動力。

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振奮人心

“關於全面深化改革,有一組數字讓我印象深刻:20xx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確定的80個重點改革任務基本完成,此外中央有關部門還完成了108個改革任務,共出臺370條改革舉措。”軍隊人大代表、山東省軍區原政委劉從良感慨地說,“這些改革,有的是具有頂層設計性質的專項改革總體方案,帶有統領和指導作用;有的是涉及多部門、跨不同領域,牽一髮動全身的突破口;有的是議論多年、改革阻力較大、多年都啃不動的硬骨頭;還有的是具有積極探路性質的改革試點。應該說,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振奮人心、來之不易。”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120xx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招。在審議中,軍隊人大代表普遍認爲,如果說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那麼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推進改革,用全局觀念和系統思維謀劃改革,就是黨的以來深化改革最鮮明的特徵。黨的改革方略步入一個全新高度,中國改革開放進入了一個全新境界。

結合部隊在扶貧、徵兵、軍民融合等工作實踐中遇到的挑戰,不少代表都感到:當前全面深化改革遇到觀念上、體制上的障礙還比較突出,需要闖的難關、需要蹚的險灘還有不少。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改革循着從易到難、從局部到全局、從增量到存量的順序展開。今天的改革,遇到的困難就像一筐螃蟹,抓起一個又牽起另一個;涉及的利益關係錯綜複雜、環環相扣。”劉從良代表分析道。

軍隊人大代表普遍認爲,與過去相比,今天的改革既呼喚堅定果敢的行動、百折不回的信念,也呼喚全面系統的認識論、攻堅克難的方法論。關於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論斷,針對的是當今中國的基本國情和時代特點,直面的是改革深水區攻堅期的特殊階段,迴應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新要求,彰顯了當代共產黨人執着的改革品格、鮮明的改革氣質、奮發的改革精神。

改革開放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堅持全面改革,在各項改革協同配合中推進。不少軍隊人大代表都認爲,全面深化改革是立足國家整體利益、根本利益、長遠利益進行部署的,對黨和人民事業有利的,對最廣大人民有利的,對實現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有利的,該改的就要堅定不移地改。

破除利益藩籬,敢啃“硬骨頭”

陳舊思想觀念和利益固化藩籬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兩大主要阻礙。思想觀念障礙不消除,全面深化改革就會缺少思想動力;利益固化藩籬不突破,全面深化改革就不能取得根本成效。

“解決這一對矛盾障礙,需要有一股啃‘硬骨頭’的勁!”軍隊人大代表、總裝某部政委褚宏彬認爲,進一步樹立問題意識、攻堅意識,把改革難點攻下來,既是責任,也是大勢。

“改革就是要殺出一條血路來”。對此,許多軍隊人大代表說,回首30多年前,小崗村農民簽下“生死契約”、市場經濟改革頂着“姓社姓資”的壓力,這些今天看來習以爲常的事情,當初是何等艱難,需要勇毅!

“如果沒有戰略眼光,沒有責任擔當和使命意識,昨天的改革不會爲今天奠基,今天的改革也難以爲明天鋪路。因此,要用捨得割肉的勇氣打破利益藩籬,以滴水穿石的勁頭落實改革舉措,以解決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爲突破口,讓人民羣衆對改革有更多獲得感。”褚宏彬代表手中的筆記本,記錄着他的建議。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基本實現居民醫療費用省內直接結算,我打算把長期患病的母親從農村接到身邊來,也方便照顧。”今天小組審議一結束,軍隊人大代表、濟南軍區某部教導員宋善玉對記者說。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努力交出一份爲發展加力、讓人民受益的改革答卷。我認爲,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改革推進到深水區的關鍵時刻發出的新的‘動員令’。人民羣衆生活得越來越好,就會以更大的熱情支持改革、參與改革。”軍隊人大代表、北京軍區政治部原副主任謝建華說。

當前經濟發展進入減速提質的新常態,全面深化改革也進入了關鍵期。這是一個充滿機遇、大有可爲的時代,也是一個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時代。要推動改革再向前,勢必要往深水區再進一步。

“加強對跨區域跨部門重大改革事項協調,一鼓作氣、勢如破竹地把改革難點攻克下來。”對20xx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八次會議提出了明確要求。

“夫戰,勇氣也。”袁強代表感慨地說,“鄧小平說過,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沒有一股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幹不出新的事業。歷史的機遇不可喪失,人民的期待不能辜負。堅持全面深化改革不動搖,我們一定能開闢改革新境界,攀登發展新高度。”

用實際行動交出優秀答卷

“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當前最重要的是抓好落實。”軍隊人大代表、濟南軍區原副參謀長馬秋星說,“有必要建立推動深化改革的問責機制,誰敢不作爲,就要追究其責任。”

“各級要真正盡好各自的責、管好自己的事,不斷強化責任擔當。”軍隊人大代表、濟南軍區青島第一療養院院長單守勤說,“反思當前抓落實上存在的問題,從源頭上講就是缺少擔當,怕攬事擔責、怕利益受損、怕惹火燒身,缺乏共產黨人應有的責任和原則。”

“國防和軍隊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對此,許多軍隊人大代表表示,今年對國防和軍隊改革很關鍵,要贏得這場大考,要有堅定的態度,更要有實實在在的行動。

今天的改革,不只是爲了應對挑戰,更是爲了把握機遇;不只是短期目標,更是長遠之策;不只是時代要求,更是歷史責任。軍隊人大代表堅定表示,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強化責任擔當,把中央對改革的要求部署落實到位,用實際行動交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優秀答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