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大學心得體會(精選1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62W

2023大學心得體會 篇1

我國文學博大精深,在歷史長河中有許多的名著,可謂是國之瑰寶。而我們學校爲了引導我們從國學經典中領悟國學精髓,就安排了我們去讀《大學》這本書。

2023大學心得體會(精選13篇)

人類文明發展到了現代,當物質極度豐富的時候,人們更容易喪失了自己的本性,“心被物轉”,越來越關注物質的重要性。技術文明愈發達,精神文明愈墮落,有如一把秤的兩頭,要做到比重平衡,非常不易。對於儒家孔孟學說“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的先賢明見,在我們現在的社會環境中,的確有重新認識、深思的必要。

提出“講文明”“以德治國”。要以德治國,首先要明明德。要明明德,就要學四書。學習四書的宗旨是崇德辯惑,使同志們從困惑中走出來,把儒學的核心--——仁、義、禮、智、信作爲我們的座右銘,作爲我們的行爲準則。學以致用,進而達到大學之道的要求——明明德、親民、至於至善。

古語說,“知人先知己”,就是說人應該認識自我,知道自己是幹什麼的,先做什麼,後做什麼,該前則前,該後則後,前後不能顛倒。安份守己,按層次、級別盡職盡責,不越軌,不越級,不犯上作亂,把個人的道德修養應用於工作、生活當中,就會安定團結,興旺發達。

智中出禮,用禮來約束自己,做到克己復禮,誠於中,形於外。禮中出義(勇),義中生仁。仁、義、禮、智總歸一信(五德)。學以致用,使自己不斷提高,敢於攀登。一生無怨無悔,不半途而費,好好的做下去,做到至忠至孝,天人合一,就是真正的得道成聖。

仁、義、禮、智、信是人之根本,人以德爲本。家庭和睦,社會和諧,天下太平,人民真正幸福!!!

《大學》這本書我們知道了對國家要盡忠,對朋友要義氣,對長輩要盡孝,對身邊的人仁慈。還了解了許多古代的名人故事,使我大飽眼福。

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令我終身難忘!

2023大學心得體會 篇2

很榮幸成爲錦城學院學子中的一員,在開學典禮上鄒校長爲我們講述了作爲一名錦城學子的擔當與責任。

如今我們作爲一名錦城學子就應當融入錦城、熱愛錦城,去深入瞭解她的理念。我們要成爲一名優秀的人首先學會做人,本着“做人第一,能理至上”的真理,做到追求事實,追求真理,追求至善;努力培養吃苦耐勞意志訓練、職業素質能力訓練,培養好我們的創新思維、創造能力和創業精神。我們更要作風優良同廣大學子共同營造一個自由探索、沉靜嚴謹、積極向上、互助合作、你追我趕的良好氛圍共同創設刻苦奮鬥、嚴肅認真、和諧寬鬆、積極向上、包容失敗的優良校風。我們也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學業當中不斷完善自己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在自我發展的同時也要幫助同學共同進步。我們要自覺接受錦城教育,與學校共振共鳴、形成合力,與學校共進步。

我們有着許多的優秀的學長,他們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各行各地都有着錦城學子的足跡,他們都是錦城人的驕傲,他們的成功無一不激勵着我們前進,他們的成功不僅是錦城的驕傲更是社會的驕傲,雖然我們的起點不夠高,但是皇天終將不負有心人。“學而時習,頌聲滿園;揚志篤行,意氣盈軒;孜孜數載,創新求變;報國利民,前程似錦”,學長們的今天終將是我們的明天,錦城學子一代更比一代強,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我們的人生大有可爲,大有希望,大有前途!我相信今天我爲錦城感到驕傲,明天錦城將爲我感到自豪!

2023大學心得體會 篇3

大學四年是我人生最珍貴的時光.在這四年內,我遵守校紀校規,尊敬師長,團結同學,政治上要求進步;學習目的明確,態度端正,鑽研專業知識。學習勤奮刻苦,成績優秀;班委工作認真負責,關心同學,熱愛集體。有奉獻精神, 誠實守信,熱心待人,勇於挑戰自我。不足是專業知識需要更進一步提高,應該更廣泛地擴展知識面。今後我一定發揚刻苦耐勞精神,克服不足,努力工作努力學習,爭取更大進步。

ChinaDaily的校園代理,提高了工作能力,積累了很多工作經驗. 並且,在以後的工作中,能更好的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建立共贏、換位溝通、集思廣益的優良習慣,我相信會有更大提高。

在工作上,對工作熱情,任勞任怨,責任心強,具有良好的組織交際能力,和同學團結一致,注重配合其他學生幹部出色完成各項工作,促進了團隊溝通與合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在生活上,我最大的特點是誠實守信,熱心待人,勇於挑戰自我,時間觀念強,有着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正派作風。我崇尚質樸的生活.平易近人待人友好,所以一直以來與人相處甚是融洽.敢於拼搏,刻苦耐勞將伴隨我迎接未來新挑戰.

四年的大學生活,使自己的知識水平、思想境界、工作能力等方面都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我的大學畢業生自我鑑定範文於此,在這即將揮手告別美好大學生活、踏上社會征途的時候,我整軍待發,將以飽滿的熱情、堅定的信心、高度的責任感去迎接新的挑戰,攀登新的高峯。

2023大學心得體會 篇4

開學的身影是忙碌的,帶着點期待的或是不知所措的。待到一切的準備工作終了,也是算邁進了大學的校園。

那日校長的話語穿過了微雨的朦朧,喚醒了沉睡的體膚,也喚醒了我們的精神,甚是化於甘露揮灑。在瞭解到錦城的歷史與初衷,成就與發展後,讓我對未來有了更深沉的憧憬。“做人第一,能力至上”,聽到這句話我幡然醒悟,大學不同於過往的學習生涯了,以後的日子絕不會是隻有“學習”一詞了,“做人”與“能力”將是會貫穿一生的兩個詞。

對於非認知能力的培養,要注意“長板效應”但也不能落下短板,要在沒有正確答案的情況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用一個平白的話說,便是做真正的自己,但絕大多數的人,其實還是人云亦云的,隨波逐流的,聽從自己內心的少之又少。就像逆來順受如我,總是去迎合的,總是去從衆的。現在總會想,從衆的人是不是最終都會湮沒於大衆的亦云中,所有人都散發着白光,而失掉原本靈魂的彩色。故而受挫,內向至少於言表,害羞至使常臉紅的我,想要尋求改變了,那種實實在在的,那種細水長流又肉眼可見的蛻變,做到真正的“共頻共振共鳴”。允我改變,四年爲期,卓越終會來敲門。

2023大學心得體會 篇5

首先想談一下個人對《大學》這部經典的感悟,此經開篇便挑明主題:“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完全圍繞着發揚德性的原則,是爲《大學》三綱,隨後展開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爲《大學》八目,而八目卻是以修身爲中心,闡發修身方法與修身目的的全部內容,由此可見,修身,是儒家極爲重要的一個核心理念,唯修身纔可齊家治國平天下,在修身中融入仁義禮智信孝悌忠等中心思想,才能成爲真正的仁人。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讀《大學》時絕不能把“大學”這個概念理解爲國民教育的“國小”“中學”“大學”的“大學”。《大學》的“大”是高大的大,是至高無上或第一的意思。《大學》是研究和探討人和人類社會最高大、最高深道理的教科書。書中既教給老百姓如何做人?如何齊家?如何修身?的方式方法,又向君主和君主階層講了如何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回顧我國五千年曆朝歷代,下從平民上至國君其興衰成敗的經驗教訓無不證明《大學》講述的道理非常準確。哪個成功人物不以修身起家?哪個興國之君不以愛民爲本?

從成功與失敗的古今人物身上我們不難發現,凡成功人士都曾自覺不自覺地遵照《大學》所說的“修身是爲人之本”的要求修煉過自己。由此可知今人只要懷有“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抱負,並想盡早實現自己的理想,認真學習和研讀一下《大學》,並按照《大學》所說的原則修煉自己,定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你更懂得怎麼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們要做的不是發怒不是指責,要從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個短期和長期目標,放在一個最顯眼的位置,能夠時時的看到,這樣你就能比較容易的實現目標。

通過學習《大學》,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於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爲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講禮貌,尊敬長輩等。它在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可以說,國學知識裏面對人生道理彷彿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爲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爲你指出正確的方向。

《大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着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今後,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鬆而灑脫。

2023大學心得體會 篇6

《大學》總結了人一生實現遠大理想抱負的模式,這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作爲人生的第一大學問。“修身”就是我們所講的“做人”。一個人只有先學會了做人,然後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進而纔有能力雲治理一個國家,達到天下太平,人民安居樂業。如果一個人沒有學會做人,連自己的事,自己家庭的事都管不好,那麼,他就沒有資格去做官,去治理國家,否則,將會給他人,給社會造成損害。所以說,一個人如果不知道怎樣做人,不管他學富五車,有億萬財富,他的人生最終都是失敗的人生。正如古人所說的“官品即人品,做官先做人”。反過來講,那些懂得做人,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的人,則永遠被懷念,被學習。所以,古人說:“才智,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師也。”

大雁南飛就是一個團隊合作的過程,是一羣志同道合的夥伴互相協作,互相鼓勵、直至實現共贏的過程。它們總是喜歡排成“人”字飛行,在這種結構中,每隻大雁翅膀的扇動都會給緊隨其後的同伴增添一股向上的力量,支持它們順利完成長途旅行。

有人這樣總結說:“一個團隊的生命力,不是技術,不是人才,不是資金,而是共同的信念和團結一致的步調。要做像白求恩一樣的高尚的人,純粹的人,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愛崗敬業,樂於奉獻。我們都是爲着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這個集體中來的。這是一種緣分,更是一種機遇,一種在履行管理職責中實現個人價值的機遇。而集體是我們每個人施展才能和抱負的舞臺,是走向成功的載體,兩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係。不斷增強工作的自豪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就能自覺地把個人融入集體這個大家庭裏,與之同喜同樂,無私奉獻,貢獻出自己全部的力量。

身體力行去實踐,按照日常對自己的反思以及改正計劃,要毫不遲疑地付諸於行動,把自己對做人的點滴領悟,迅速運用到實際工作和生活中,在運用中學習,在實踐中體會,相信一定會有明顯的收穫。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失敗是自大;人生最大的無知是欺騙;人生最大的悲哀是嫉妒;人生最大的錯誤是自棄;人生最大的法寶是精進;人生最大的罪過是自欺欺人。

希望我們都能成爲高尚的人,團結攜手建設我們的美好明天。

懷着恭敬的心,我讀了一遍《大學》,合上書,閉上眼,我想起自己這三十年的經歷,想起自己的學生時代,也想到我教的那些學生,想起書上說的古人的學習教育,同時也想到了當今層出不窮的社會問題。每個人剛出生的時候是無所謂善惡、愚智的,經過家庭的影響,學校的教育和社會的薰陶,變成了各種各樣的社會人。自從白話文運動後,這種讀四書五經的教育已經消失八九十年了,幾十年的國人沒有機會讀到這種教人修身齊家的書,一個人不修德,不會做人,即使有了學問也不會有多大的貢獻。雖然有人能得到好的家教,具備良好的美德,那畢竟是少數,全社會的學齡兒童的德育大部分還要靠學校靠老師來完成的,我作爲一個教師,一定要教會孩子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做一個合格的人,一個心理健康,品德高尚的人。

《大學》作爲傳承兩千多年的中國傳統經典四書五經裏面篇幅最短的一書,僅約略讀上一讀,已經給我如此大的震撼,讓我有一種重生的感覺,我的文化生命纔剛剛開始,我這些年來的成長只是身體的成長,心靈還牌萌芽的程度。讀《大學》讓我感覺自己站在了中華五千年燦爛文化殿堂的門口,裏面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精華所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從今以後,我願意和我的學生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2023大學心得體會 篇7

夏天的匆匆離去,也伴隨的秋日向我們走來,正當九月,又是開學季,我來到了成都錦城學院。今天開學典禮,我們的校長已經八十歲高齡,但他依然站在了主席臺上激勵着我們這一屆新生。

鄒校長首先提到了錦城學院的辦學歷程,鄒爺爺作爲老一批的四川教育事業建設者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讓我瞭解到了錦城學院的誕生,也知道了作爲一所高校在建設中付出的努力。我很榮幸來到錦城學院。後來提到了我們新一屆學子的任務,我對學校提出的三大教育印象尤爲深刻,即三講三心,一體兩翼,三練三創。因爲教育體系的設計,也讓我們的學習有了計劃,也讓我們對未來的發展有了思考。我也相信通過一種新型模式的培養,我們的認知能力和非認知能力,也會得到顯著的提升,最後校長向我們介紹了一大批從錦城學院走出去的學長學姐們,也讓我們知道錦城是一個真正培養人才的地方,其中提到的楊磊學長,是最早的一屆畢業生,作爲錦城先行者,他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憑藉自己的努力收穫了自己的事業,我想也正是因爲有他們,錦城發展愈發進步。

2023大學心得體會 篇8

來到新的學校,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新鮮,新鮮的空氣、新鮮的事物、新鮮的人。這裏有和氣漂亮的老師、有團結友愛的同學、我也遇到非常好的室友,或許和很多網上說的不一樣,在網上看到的室友間的難相處,很辛運我都沒有遇到。給我印象的是,這裏的老師都很優秀很溫柔,同學們真的很多才多藝。還有許多的優秀的學姐學長們。

在這關鍵的時期裏,我想要認真仔細地規劃每一分鐘,認真投入到學習中。以前有一老師對我說,態度決定一切,要以良好的態度去應對學習,挑戰自我,相信自我。我個人認爲,人一生的時光有限,時光不等人,因爲這是我大學生涯的第一段時光,我不會放過從我身邊中的每一份光,掙取把握好身邊的每分每秒。我相信當我們看到那些閃閃發光的人時,也會有那麼一瞬間,會想到以後未來的自己,會憧憬未來的生活。或許我們會走的很困難,或許我們一路暢通,但是仍然應堅定它,不能因爲很難得到就放棄它,也不能因爲容易得到對它持一種無所謂的態度,因爲它至少是我們年少時的憧憬,我們追隨的目標,當堅定初心、不負青春、不負韶華。

2023大學心得體會 篇9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大學》一篇,作爲儒家思想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提出的“三綱”、“八目”等重要觀點可被稱作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但若是超脫出一個學術流派來看,《大學》中簡單明確的觀點與古今多數的道德標準、行爲規範也都有相通。

而“大學之道”,究竟存於何方、歸於何處,是一個最基本、卻也最難回答的問題。《大學》一篇之所以能流傳甚廣,也就在於它對這個問題給出了一個不意在學術而意在整個社會的解答。這一解答融入了中國知識分子的思想體系,也融入了整個社會的血脈,以一種文化而非答卷的形式,傳承至今。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大學》中舉例說:“見孺子之入井,而必有怵惕惻隱之心焉。”其實無論是性善論還是性惡論,都不能否認,由於先天的具有或是後天的教育,最基本的品德其實就已經在人的心中存在。因此,使人的心理和行爲表現合乎品質,需要的是“喚醒”。

這一“喚醒”看似容易,卻往往要面對一堵堵沉睡的牆。在耐心被耗盡之後,對民衆的道德教育就淪爲了簡單易行卻基本無效的幼稚化教育。“幼稚化教育”的出發點絕非愚民,而是要啓迪民衆。但其致命之處就在於,把社會大衆當做“零基礎”的愚民進行教育。

在當下,面對“道德滑坡”這一類愈發猛烈的抨擊和指責,很多人也想起了道德教育並付諸實施,卻始終收效甚微。道德滑坡導致了道德教育轟轟烈烈,而道德水準卻又並無想象中的觸底反彈,使得道德教育陷入窘境,而不得不更加迫切、甚至運動化地進行。但其實,民衆從不缺乏道德知識,而只是不想運用。一遍又一遍地灌輸重複的知識,只能是短暫刺激,從來都不是長久之計。似乎我們該去重拾起《大學》中所說的“明明德”,吹散掩蓋美德的陰霾,使其發散光芒,而非等被照亮。

大學之道,在親民。

《大學》引《盤銘》:“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所謂“親民”,通作“新民”,即使人自新。

“新”是變革,“新”是發展,“新”是從過去到現在,“新”從現在到將來。但從某種意義上講,《大學》中所說的“新”卻並非是與“舊”相對,甚至是與“舊”相合。“新”的本質是不斷調整而達到一個合適的位置。無論道德上、物質上,人與社會總是會出現種.種矛盾。在特定的歷史情形下,我們會將其歸於時代的變遷使得人的角色出現了錯位。因爲個體總是太渺小,經受不住環境一絲一毫的改變。但從一個普遍性的意義上說,絕大多數時間和地點,世界運行得是如此完美、一如既往,但卻不能消除人和社會之間的碰撞——是人在變,而非世界在變。也許有某一個瞬間,你與世界、社會是如此契合,可這種狀態卻無法維持。風吹草動都會使得你於不經意間與那一點錯離,而只好通過不斷的修正錯折往返。

新,歸根到底是對“正確”的動態保持。或許正確的標準沒有改變;或許世界未變,人卻對自己有了新的定位,或許世界變了,人卻不爲所動。無論變與不變,每一次自新都是一次新的挑戰,結果由個人和社會共同承擔。

大學之道,在止於至善。

“止於至善”是大學之道的最終追求,並且有具體的藍圖。《大學》中描繪道:“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此以沒世不忘也。”有些令人驚訝的是,大學之道的目標沒有設定爲人人的道德標準都向“君子”看齊,而是很大度地給出瞭如此寬泛的標準。

這種包容的理想目標,對現今社會所追求的和諧共生非常有借鑑意義。多元的追求與發展,並不是我們邁向一致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過渡,而是我們應追求的目標本身。道德標準的高低之間存在角度的差別,只要在最低界限之上,就都應當是以平等的地位存在的。在一個成熟的社會中,不同價值標準之間的共處是建立在“尊重”的基礎之上,而非“忍讓”。後者所帶有的對優劣的判別,會使得不公正的取向產生。

所謂“至善”,“至”在社會秩序井然,“至”在個人的選擇得到充分尊重,“至”在一切都擁有最豐富的可能性。“善”的標準可能太過虛無、難以設想,但可以肯定的是,社會的善與每個成員的善之間有着必然聯繫,前者只不過是對後者的概括。而對每個個體來說,善是需要通過自己的探索、思考、選擇來完成的,而不能由他人或社會代勞。這樣的選擇過程,既是爲了滿足個體,同樣也是在爲社會未來的發展提供對不同可能性的嘗試機會。

大學之道,在求大學之道。

“大學之道”,對個人修養而言也好,對社會發展而言也好,恐怕都沒有終極答案。《大學》一文對此的探索得出了一定的結論,並在一定程度上爲我們所認可。但我以爲,《大學》更大的意義在於探索本身。

從古到今,無論個人、集團、社會,都會經歷許多痛苦與災難。但他們探求“大學之道”的步伐卻從未被打擊、失敗阻擋。思考者們、踐行者們,都懷抱着讓個人、社會變得更好的不滅希望,用自己認爲合理的方式,不斷探索着。

他們是尋路者也許他們從未得出完美的答案,卻也一步步地以雙手之力推動社會與其中每個個體的前行。也許他們得出的結論相悖,也許他們採用的方法相反,但他們對世界的熱愛與執着,將後人和身後的世界改變成了如今的模樣。

尋路直至今日。我們都對完滿的人格、美麗的世界有着同樣熱切的憧憬,我們也在尋路。也許你對《大學》的作者提出的道路十分贊同,也許你的心中有另一條前行之路,也許你的看法模糊不清、難下決斷。每個尋路者都投射出一點星光,因爲你曾爲人與社會的前行貢獻出哪怕最微薄的力量。

沒有哪一顆星能夠照亮整片夜空,但所有的星卻能聯結起一個宇宙;沒有哪一個尋路者能夠爲最理想的未來給出一勞永逸的答案,但所有的尋路者卻將腳印踏滿了追尋歷程中的每一寸。

2023大學心得體會 篇10

假期,我抽空拜讀了高爾基的《我的大學》。

《童年》、《我的大學》和《在人間》是蘇聯偉大作家馬克西姆·高爾基著名的三部自傳體小說,作者透過對自我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生活和命運的描述,生動真實地再現了我們上一代人的成長。作者生活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俄國,沙俄專制下的黑暗與罪惡是他成長的獨特的社會背景,也鑄造了他獨特的成長方式。

《我的大學》是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之一,是一部有着深刻教育好處和巨大藝術魅力的作品。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是高爾基最卓越的作品之一,也是世界無產階級文學的寶貴財富。小說以其現實主義寫實風格和熱情勇敢的生活態度征服了全世界無數讀者的心。它問世之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鼓舞着無數渴望光明和知識的年輕人勇敢前進。

作品敘述了少年的“我”懷着上大學的願望來到喀山,夢想破滅之後,不得不爲生存而勞碌奔波,住“大雜院”,賣苦力,與小市民和大學生交朋友。他進入了一所天地廣闊的“社會大學”,在這所大學裏他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理解方方面面的生活考驗,受到各種思想的啓迪和教育,對人生的好處和世界的複雜性進行了初步探索,這所大學爲他展現出一個越來越廣闊的世界。在那裏學到了在有圍牆的大學裏學不到的知識,經過痛苦的思想探索,最終成長爲一個革命知識分子。

作者是一個孤兒,沒有人給他呵護,沒有人給他引導,獨自成長在一個底層世界,他大敞着年幼的心,睜大眼睛觀察周圍的一切。他的觀察不成體系,甚至雜亂無章,但就是這樣的觀察使他倔強地成長了起來。作者從小善良懂事,當他來到喀山,寄住在一個貧困中學生家裏。他會很早發現這位可憐的媽媽的廚房哲學,分給他的每一塊麪包,在他心中都“如岩石般沉重”,由此他決定“出去找點活兒幹,自個兒養活自個兒”。在暴風驟雨的日子裏,躲在廢墟底下的大地洞裏,他頓悟“上大學——美夢而已”,而他又動情地寫道:“這個地方令我永生難忘,它是我的第一所大學”。

這是他在喀山的第一個成長片段。應對苦難的生活,他沒有一點抱怨,他的善良的心充滿了感恩和期望。他明白苦難的日子很漫長,他對自我說:“苦難的日子裏我變得更加堅強了,我並不奢望他人的救渡,也不渴求偶然的好運降臨,生活環境越艱苦,越能磨練人的意志,增加人的智慧,這個道理我很小的時候就明白了。”年少單純,在苦難面前,他更深切地覺察出的是苦難帶來的無與倫比的財富!

他生活在沙皇專制的時代,他那雙敏銳的眼睛見證了當時俄羅斯民衆的生活及思想真實——底層民衆庸俗、空虛、無奈、褻瀆,同時又具有在苦難的洗禮中積澱出的善良、樂觀、吃苦等完美的人性。他們的醜陋與完美無掩無餘地裸露在作者觀察的眼睛裏,對於人們那些粗俗甚至低級下流的舉止,他流

露出淡淡的悲傷和無奈,但他富有同情心,他滿眼都是善,所以,那些醜陋甚至不顯得骯髒;他極力讚美人們的完美,完美的思想,完美的歌聲,甚至是一點點完美的流露,在他眼裏,這些完美閃爍着高貴的純淨的光澤——他幾乎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周圍的人和事。“一講到女人,他就眉飛色舞,手舞足蹈,情緒激昂,從他那被打得殘疾的身體裏發出一種令人作嘔的痙攣。

即使如此,我依然全神貫注地聽他講話,憑直覺我明白他的語言很美”;“他的聲音並不美妙,還略帶沙啞,但語言十分動人,真像夜鶯在歌唱”;在他眼裏,勞動是一種心曠神怡的戰鬥,“我真想跑上去這兩條腿的動物,親吻他們,他們幹活時那麼機智靈活,真讓我心馳神往”,在簡單的純淨的心裏,他學不會去在意生活的艱辛,更多的他會直接發現苦難中的美麗,感恩它,讚美它,並在這些盪漾在苦難的河流中的真、善、美中尋找成長的底氣。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都只是一隻空空的口袋裏面沒有善,同樣也沒有惡。成長的過程就是充實這隻口袋的過程。當還不會辨是非的時候,我們甚至會把惡當作寶貝珍藏。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往往會直接發現並深刻地記住善。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時常會聽到重重疊疊的抱怨,那是因爲在成長的路上,我們變得成熟起來,不安分的心用心地追求如同世界般的複雜。當遇到麻煩甚至苦難的時候,我們往往不是爲苦難所累,而是爲我們應對苦難的態度所累。縱使世界萬般複雜,我們時常會身不由己,但我們仍需要持續一份濃郁率真的心氣,成長從那裏開始,也必將在這附近到達它的極致。如果成長照應這個迴環,我們會活得更灑脫而有好處。

作者從小渴求新知,追求自由,立志拯救受苦受難的人民,爲了追求他心中那個不太清晰卻十分完美的前程,他邁力地用心探索。但成長中的人的招架潛力畢竟有限,各種各樣的思潮向他涌來,而他也越來越發現真正的生活現實。浩浩人流中的大多數人都遵循着狹隘的生活準則,先進分子的努力甚至不堪一擊,他被捲入夢想與現實的巨大反差的糾纏中,他在這個旋渦裏情緒波動,驚恐莫名。

紛繁的意念衝撞着他,無論如何也抓不到真正的要點,他覺得“我就像被什麼人拖到了一個陰暗的角落,讓我飽覽了大千世界的假、醜、惡,我受夠了”。這種混亂竟讓他下了自殺的決心——也許永遠的退出是最好的解脫——但他沒有成功,他還要活下去,並且要好好地活。幾乎每個人都有陷入混亂甚至瀕於崩潰的時候,告訴自我,這決不是終點,耐心堅持,耐心同周圍的環境交流,總會找到突圍的出口。沒有不止息的風,就看自我能不能頂風前行。穿過這段惡劣的天氣,就邁上了成長高樓的新一層。

《我的大學》至今仍受到讀者的熱烈歡迎,激勵了幾代人從高爾基的作品中汲取追求光明的勇氣和信念。歌德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談話。”讀了《我的大學》這部文學作品後,我深有感觸。這本書不僅僅讓我瞭解了主人公青年時代的生活及命運,並且還向我們展現了世紀之交廣闊的時代背景下一代人的成長曆程。高爾基出身貧寒,有着不幸的童年。他撿過破爛,當過學徒和雜工,受盡了欺凌與虐待。就是在這悲慘而又艱苦的生活中,高爾基仍如生命力頑強的小草,艱難的生長並且綻放。

我多麼渴望像高爾基那樣,做一棵“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小草啊!多麼渴望像他那樣,到知識的海洋中去遨遊。同高爾基相比,我真是羞愧萬分。平時在學習中遇到一點挫折我就難以應對,甚至會半途而廢。主人公那種強烈的讀書慾望以及頑強的學習精神,使我想到了自我:家中厚厚的書,卻讓它們閒着,難道是“書非借不能讀?”不,自以爲知識已經很豐富了,可恰恰相反,不是說“學無止境”嗎?難道僅有在逆境中才能更好地成長?不,當我讀完這本書後,才真正明白:“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才真正體會到僅有勤奮學習,長大後纔能有所作爲。

這部書是1923年完成的,此時作者已55歲。對於一個投身革命且年過半百的人,用筆真切地再現少年時代的生活,他筆下流出的全是記憶的精華,含着倔強而又謙誠率真充滿智慧的氣度。我一遍又一遍地閱讀,心總被某種東西激盪着,思維的火花一次比一次閃亮,我不能抑制自我,我要留住這些火花——這些成長的箴言。《我的大學》——我的大學!我感到很幸運在上大學之前接觸了這部書,又在大學的實際生活裏反覆地體會其中的意味。它們對我是如此地重要,我要趕快留住它們,並把它們獻給同我一路成長的人。

2023大學心得體會 篇11

我是盈江縣公路管理所的一名退休工人。

由於子女工作繁忙,退休後的我主要在家做飯和帶孩子,爲子女解除後顧之憂。只有到週末我纔有時間去廣場和老朋友、老舞伴跳上幾支舞,神吹海侃一翻,就算把時間打發了。退休後的生活雖然過得忙忙碌碌,也算充實,但總覺得還有些空虛。隨着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越來越感到自己已經成爲新時代的文盲了,也有些失落之感,從心眼裏有些不服氣!

20xx年,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和關懷下,盈江縣老年大學正式開辦了,我們老年朋友又有了重新學習的機會,它是及時雨、順心風。盈江縣老年大學設在盈江老幹局內,開設的課程主要有兩類,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課必修課;二是菜單式特長選修課。授課教師由老幹局負責聘請。學習方式採取集中學習和分類學習。每週所有學員都必須參加思想政治教育大課的學習,在該課程中,我們能學習到黨和國家最新的理論知識、國家的方針政策以及法律法規;在集中學習之餘,是由每個學員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從菜單式特長選修課程中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參加學習,老年大學開設了書畫、舞蹈、聲樂、電腦、國標、健身、剪紙等特長選修課,使我們能夠延續愛好,陶冶情操。如今,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們老年大學辦得紅紅火火。

我和幾個老朋友懷着激動萬分的心情,積極報名並有幸成爲了盈江縣老年大學的第一批學員。如今我縣老年大學已經走過了整整四個年頭。在這四年裏,我如飢似渴地認真學習每門功課,從不捨得耽誤一節課程,我們勤奮好學的精神感動着身邊不少朋友,也帶動了不少老年朋友加入到老年大學中來。在老年大學這四年的學習生活中,我們不僅收穫了知識,還收穫了健康。在此我簡要談幾點老年大學的學習生活心得:

一是老年大學引領着老年人思想上進,爲全縣穩定做出了一定貢獻。由於各種不良思想的影響,老年人這塊思想陣地並非完全是一方淨土。老年大學不失時機地抓好政治思想教育這一環節,使老年學員的政治思想素質大爲提高。我認爲,辦好老年大學是穩定老年人隊伍的有效舉措,老年隊伍穩定了,社會也就穩定了。

二是老年大學豐富充實了老年人晚年生活。老年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除了豐衣足食外,一些老年人找不到適宜的事情做,只好終日泡牌場或扎人場說東道西,不僅傷身體,搞不好還傷感情。現在有了老年大學,一有空就上大學,天天有事幹,有所求,生活充實多了,尤其有些剛從崗位上內退下來的領導同志,經動員到老年大學,聽聽練練、寫寫畫畫,慢慢支書畫產生了興趣,技藝逐步提高,消去了無聊和孤獨,帶來了自信和充實,自己高興,家人喜歡,家庭也和和睦睦。

三是老年大學推動了我縣精神文明建設。盈江縣老年大學經常舉辦書畫展,舉行文體項目比賽,送文藝下基層等活動,通過各種活動的舉行不僅宣傳了黨的方針政策,還活躍了城鄉居民生活,有效促進了我縣精神文明建設。同時,很多老同志上了大學,心情好了,氣順了,身體也好了,不吃或少吃藥了,促進了和諧與穩定,對全縣穩定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老年朋友們!老年大學是我們增長知識的課堂,陶冶情操的樂園。在那裏能夠實現:“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爲”的生活目標。我珍惜在老年大學學習的每一天,我熱愛老年大學。在這裏,我衷心感謝我們偉大的祖國,感謝我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感謝盈江縣委、縣政府對我們老年大學的關心和支持,今後我將繼續上老年大學學習。

2023大學心得體會 篇12

新年伊始,在鄭校長和傅處長的帶領下,我們一行近30人來到美麗的海濱城市青島,依次到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老年大學、青島市老年大學、城陽區老年大學參觀學習。

這次參觀學習不僅僅感受到了這三所老年大學一流的教學設施、教學環境,同時也領略了他們先進的教學管理經驗。現將參觀學習過程中發現的這三所學校的重要經驗總結如下:

第一、創品牌,求發展

青島市老年大學打造的以“智泉”爲辦學品牌的特色辦學,將辦學理念融入其中,以人爲本,工作人員都不遺餘力的爲學員、教學服務。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老年大學以“桑榆春風”爲辦學品牌,質量立校、措施完善、加強管理、溫馨服務。他們的教學管理突出了自己的特色,加深了學校的文化底蘊,創造出了在嚴謹中不乏溫情,在細緻中不乏人性的和諧校園氛圍。學員如沐春風,在老年大學裏,不僅僅學習了知識,同樣也感受到了黨和政府對老年事業的良苦用心、學校領導對老年學員的一片孝心。

第二、制度健全,管理嚴格

青島市老年大學、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老年大學、城陽區老年大學均以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加強管理爲學校發展根本。細化管理制度,領導工作職責、學員管理人員職責、教室管理制度、教學設備管理制度等等都力圖做到面面俱到,細化分工。教師教學資料包括備課本、教學大綱、授課計劃,以及學員檔案管理井井有條。教師測評涵蓋面廣,內容詳細。

參觀學習看到很多別人的優異之處也同樣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在此提出兩點建議。

第一、發展特色辦學

學校發展應該以加強辦學爲工作重點,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學管理隊伍素質,將學校各項教學管理規化、制度化。聘名師授名課,在教師隊伍中樹立榜樣,打造優秀教師品牌,從而打造一流的教師隊伍。課程安排特色化。勇於改革創新,開拓思想,不拘泥於老傳統。在創新中求發展,辦出風格、辦出特色。

第二、加強硬件投入

20xx年將是我校大跨步發展的一年,屆時多個校區將會投入使用,新校舍的啓用會對我校的發展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新校舍投入使用也同時面臨一箇舊校舍改造的問題。應該加大力度改造已有校舍,將老舊容易出現問題的多媒體教學設備更新換代。增加人性化設計,比如舞蹈教室安排休息長椅,書畫教室更換爲比較寬大的課桌等。另外應該在學校內充分利用空間,可在室外增加羽毛球場地,教學樓內增加檯球場地等。

2023大學心得體會 篇13

自從從象牙塔進入五彩繽紛的社會之後,我才發現社會真的很大,不一樣的地方、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事情、不一樣的思想,世間萬象進入了我的世界。我看到的“世間萬象”大多是富有的家庭、別墅、豪車、美女、奢侈品,好像每個人都在追求這些,而我自己什麼都沒有,我總是不停地努力,甚至忘記了吃飯,忘記了睡覺,最後自己還是一無所有,於是我不停地工作再工作,結果努力的成果與慾望的比例趨近無窮小。我開始困惑,開始糾結,開始憤懣,開始討厭這個世界、討厭父母、討厭朋友、最後討厭自己,甚至覺得自己是一個虛無的存在。

也曾回憶起自己在少年時的快樂時光,父母從來不管我,但是鄰居家的奶奶每天都誇我能幹,說我成績好,會做家務,懂事,孝順,會照顧弟弟。有時候看到可憐的乞討者,還會把自己好不容易做小工攢下的零花錢都贈給了他。可是爲什麼長大了,這些都不再值得炫耀了呢?

最近有機會從繁忙的工作中抽身讀了一些儒學,原本我對儒學之類的書並不感興趣,覺得深奧難懂,並且是天方夜譚,現在發現,儒學是伴隨我們一生成長的明燈。其中最讓我感受之深的是《禮記·大學》,很多人說《大學》帶有理想主義色彩,但是我看了之後,覺得它向我展示的是人生進修的階梯,我從中受益匪淺。

《大學》中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這是《大學》的三綱八目,是《大學》的核心。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是《大學》的三綱,意思是說“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於使人棄舊圖新,在於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古有八歲入國小,學習“灑掃應對進退、禮樂射御書數”,十五歲入大學學習“窮理正心,修己治人”,這句話讓我明白,小時候學習的知識和技藝比較簡單和純粹,算到當今時代,也頂多算到大學畢業,學習的終究是能夠存活於世的最基本的本領。進入社會後,要學習的則是大學之道,窮理正心,修己治人,說到這裏,我才明白,工作之後,我的努力早已偏離了方向,而是在捨本求末,哪怕就是得到了別墅、豪車、奢侈品,對自己來說也不過是活在腐朽上的寄生蟲;在別人看來,也只不過稱你一聲“奢侈的有錢人”而已,對他們毫無意義。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意思是說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揚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養自身的品性;要想修養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誠,先要使自己獲得知識;獲得知識的途徑在於認識、研究萬事萬物。這是《大學》的八目,總結起來就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對照這八條人生進修的階梯,我發現,畢業後,我不僅沒有繼續要求自我進步,反而退到了最原始的狀態,就連小時候那最簡單,最純粹,最容易做到的事情,都做不到了。困惑、糾結、憤懣則是必然要出現的心理狀態。

《禮記·大學》,爲我打開了一扇重新瞭解自己,審視自己的心門,我經過自我反省,認爲自己選錯了追求的方向,人生的目標應該是讓自己內心充實,讓父母開心,讓身邊的同事朋友開心,讓全天下的百姓開心,而不是過分關注於自己眼前的一畝三分地,反思後,我決定做一個全新的自己,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爲自己的人生進修旅程,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