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抗疫英雄先進事蹟個人感想(精選16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3.07W

有關抗疫英雄先進事蹟個人感想 篇1

近日,__縣__鎮的一名“80後”女黨員__所做的一件事讓當地鄉親們心裏暖暖的。

有關抗疫英雄先進事蹟個人感想(精選16篇)

從1月24日至1月31日,__克服困難,輾轉__、__多地籌措防護物資口罩6000餘隻、消毒藥品多件。通過自己在__鎮經營的潤芝堂大藥房,分3批免費送到當地政府工作人員及老百姓手中,爲當地疫情防控工作貢獻了力量。__回憶,臨近春節,鎮上買口罩的人突然多了起來。許多老百姓進店詢問是否有口罩、酒精等醫用物資售賣,並反映口罩非常短缺。結合當時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形勢,經營藥店多年的__意識到往後一段時間內,醫藥物資會更加緊缺。疫情面前,一刻也耽誤不起。__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作爲黨員,__覺得應該爲鄉親們做點什麼。在不影響其他地方開展防疫工作前提下,抱着試一試的心態,從供應商到廠家再到同行,__一點一點地爭取。

1月24日(除夕)當天,__就趕往__市籌集防護物資。1月28日(農曆正月初四)凌晨,__又開車前往__市。“凌晨開車過去,到了__就天亮了,這樣不耽誤找東西的時間。”__說,她還自帶了很多方便麪,減少就餐時間。連續2天,__往返__和__鎮,運回了一箱箱當地急需的防護物資。在__的努力下,截至1月31日,共籌集醫用口罩6000餘隻、酒精2件、84消毒液2件。她將這些物資帶到防疫一線,捐贈到全鎮各級單位,以及__鎮老百姓手中。記者從__鎮相關部門瞭解到,這些防護物資當中,贈送__鎮政府、工商所、計生辦、市場管委會各200只口罩,免費發放給當地凌波小區居民500餘隻口罩、農貿市場商家和顧客4000餘隻口罩,2件酒精和2件84消毒液免費送給了環衛工作人員、小區居民、畔壁村居民等使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__用實際行動踐行着她在入黨志願書上面寫着的那一行話:“只要黨和人民需要,我將奉獻我的一切”。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還在進行,__對黨和人民的諾言也在繼續履行。__的母親__告訴記者,直到正月初七,母女倆才短暫團聚。“我支持女兒,我也理解她,年輕人嘛,又是黨員,何況做這些事情又不是什麼大事,爲鄉親盡點微薄之力罷了。”__說。

有關抗疫英雄先進事蹟個人感想 篇2

1月22日,農曆臘月二十八,在家正準備年貨的__縣__土家族鄉__村婦聯主席康保華,下年五點鐘突然接到鄉政府、衛生院的緊急通知,要求對湖北武漢返鄉人員進行摸排登記,此刻她心裏一緊,忐忑不安,感覺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嚴重性,對這次的工作她有一點焦慮,因爲她也是爸媽的女兒,兩個孩子的母親,但想到更多的是使命,身爲一名共產黨員,身爲__村的婦聯主席,她有責任和義務爲保護全村人的平安出一份力,守護好這一方淨土。

自此,她便投身於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和其他村幹部開始對本村人員地毯式的排查,詳細瞭解每戶情況,尤其是對外地務工人員返鄉的人員,仔細詢問工作地址、返鄉日期、隨從人員等信息,做好登記,確保一個都不落下。接下來的日子裏,不管天晴下雨,每天陪同醫務人員上門爲湖北返鄉人員測量體溫,詢問身體情況,爲他們送去消毒藥水,勸導他們在家自行隔離、講解病毒和防控措施知識......“隔離不隔愛,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關心,而不是把他們當‘瘟神’”。她經常這樣說。

自防疫阻擊戰打響以來,她每天早早起牀,安頓好自己的兩個孩子後,便匆忙來到村部開始一天的“戰鬥”:詢問武漢返鄉人員身體情況、粘貼每日宣傳簡報、入戶宣傳最新的疫情信息、宣講防疫小知識......

“最讓我頭疼的事情,莫過於儘管如此宣傳,可有的老百姓總是抱着僥倖的心裏,覺得疫情離自己很遙遠,老在外不帶口罩晃悠,甚至聚集在一起,每每看到這一幕,我急,我真的急。他們無所謂,可我不能無所謂。”遇到一些不配合工作的人,她也會發點牢騷。但是,她仍然不厭其煩地去給他們講疫情的嚴重性,前線工作者的付出,陳述聚集性感染的例子,做起工作來,頭頭是道。

巾幗不讓鬚眉,在抗“疫”這場戰爭中,康保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爲村民築起堅實的防護屏障,爲打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戰默默貢獻着巾幗力量。

有關抗疫英雄先進事蹟個人感想 篇3

“環環,能回來嗎?爺爺過世了……”2月1日下午2點,__區__鎮機關幹部__接到了母親遠在山東的電話。

__現爲疫情檢測及信息報送組組員,負責__鎮有湖北旅居史人員的數據統計以及報送,湖北旅居史人員的數據統計工作是此次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中。自疫情發生後,她連續每天工作超過15個小時,再也沒有回過岳陽的家。她和丈夫都是山東人,家中有兩個年幼的小孩,其中有一個還纔剛剛會蹣跚學步,丈夫是岳陽市特警大隊的警員,疫情發生後,他也投入到了疫情防控的第一線,每天都在岳陽市火車站執勤,也同樣沒有時間回家,對於遠在他鄉打拼的他們,兩個年幼的孩子也只能交由年邁的婆婆照顧。

孩子們想念母親的時候,會不停地撥打她的電話,而她經常性沒有時間接聽,中午好不容易抽出稍許的空閒時間通過微信和孩子們視頻,聽着手機那頭孩子們殷切地叫着“媽媽、媽媽”,問:“媽媽你什麼時候回來陪我們?”她笑着說:媽媽最近工作有點忙,工作一結束就會回去陪你們了,你們在家要聽奶奶的話,多洗手,不要出門。”叮囑完這些後,她匆忙掛斷視頻,扭過頭去,眼裏充滿了淚水,這兩天婆婆也有點感冒了,但是沒有辦法,兩個小孩還是隻能由婆婆照顧,收拾完心情後,她又立馬投入到工作中去。

領導得知__爺爺去世的消息後,立即找她談話,想讓她回去奔喪,被她果斷拒絕了,她說“我如果現在回去了,我們鎮這個統計工作就得重新找人接手,現在正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統計這個工作又是繁雜的,新人上手不容易,如果數據出現錯誤,我們鎮的疫情防控工作就很被動。爺爺過世的事情,我心裏很難受,但是疫情這麼嚴峻,不能因爲我個人的原因影響到鎮裏的工作,我申請繼續堅守”,下午下了班後,她給母親回了電話:“媽,現在疫情形勢嚴峻,我現在負責的工作比較重要的,我要是現在回去了,我們鄉鎮的工作就斷了,爺爺過世我應當立馬回去,但是在這非常時期,我只能當個不孝的孫女了,我相信爺爺也會理解我的。”說完後她痛哭流涕。

百善孝爲先,按常理,親人的去世,她應當第一時間趕回去,送送爺爺,陪伴家人,安慰親戚,但是由於現階段疫情防控工作形勢嚴峻,戰鬥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她,依然選擇堅守崗位,這種堅守是對人民的拳拳赤子之心,捨棄小家,願與大家一起共同戰鬥,托起信心與希望,堅決打贏這場沒有銷煙的防控戰。

有關抗疫英雄先進事蹟個人感想 篇4

“新學期開學,我們學校又迎來了4名支教教師,都是城裏來的優秀教師!”重慶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益鄉國小校長劉斌高興地說,近幾年,來學校支教的教師帶動了學校教育教學水平的總體提升,家長們更滿意,老師們的幹勁也更足了。

從石柱縣渝中實驗國小來到中益鄉國小支教的黃敏談到支教初衷時說:“我從小在農村長大,深知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我要儘自己所能,傳播知識、啓迪希望!”

“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加強教師隊伍特別是鄉村教師隊伍建設,落實鄉村教師支持計劃。5年來,各地多管齊下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越來越多的鄉村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鄉村教師隊伍結構趨於科學合理,35歲以下教師佔43.4%,本科以上學歷佔51.6%,中級以上職稱佔44.7%。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羣介紹,鄉村教師整體素質大幅提升,20__—20__年,中央財政投入100億元,實施國培計劃中西部項目和幼師國培項目,培訓鄉村教師校長950萬餘人次。鄉村教師的待遇明顯改善,近5年來,中央財政安排鄉村教師生活補助獎補資金207.74億元,惠及中西部725個縣8萬多所學校近130萬名教師。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通過“特崗計劃”、中國小銀齡講學計劃、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人才支持計劃教師專項計劃、援藏援疆萬名教師支教計劃等,爲貧困地區輸送了大量優質師資力量。其中,針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推出的“特崗計劃”實施15年來,中央財政累計投入資金710億元,累計招聘95萬名特崗教師,覆蓋中西部省份1000多個縣、3萬多所農村學校。

國家下大力氣重點突破、補齊短板,老師們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學校的教學環境越來越好了,孩子們的變化也讓我驕傲。和孩子們在一起久了,感覺總有做不完的事,唱不完的歌。”海南省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紅毛希望國小音樂教師王楊穎是一名“90後”特崗教師,她說:“我想給孩子們最好的陪伴,未來,我會繼續在教師崗位上砥礪前行!”

希望的田野上,廣大鄉村教師正用愛心和智慧,點亮萬千鄉村孩子的人生夢想,展現當代人民教師的高尚師德和責任擔當。

有關抗疫英雄先進事蹟個人感想 篇5

爲表彰先進、弘揚正氣,激勵廣大黨員幹部堅定信念、矢志奮鬥,開拓進取、求真務實,牢記宗旨、爲民奉獻,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和先進引領作用,經省委領導同志同意,省委組織部決定,追授龍增剛同志“全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龍增剛同志是全省優秀基層幹部的代表,在基層工作期間,時刻牢記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心繫羣衆、一心爲民;隨時隨地的在學習,提升自己的政治覺悟,愛崗敬業、鞠躬盡瘁。正是這樣的基層黨員,才讓我們黨在人民心中得以認可。

“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是落實黨章關於加強黨員教育管理要求、面向全體黨員深化黨內教育的重要實踐,是推動黨內教育從“關鍵少數”向廣大黨員拓展、從集中性教育向經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舉措。倘若8000萬黨員都堅持開展“兩學一做”,爭取做到像龍增剛一樣的好黨員,爲國爲民,國家豈有發展緩慢之理。

“兩學一做”,基礎在學,關鍵在做。黨員要不斷學習黨章,學習系列講話,時刻保持着黨的先進性,純潔性。進一步強化宗旨觀念,嚴守政治紀律政治規矩,把黨章黨規和系列重要講話貫通起來學習、統一起來領會;堅持知行合一,抓實“做”這個關鍵,做到理論與實際、思想提升與實踐提升相結合,做龍增剛式的合格黨員。

龍增剛同志作爲一名共產黨員,參加工作26年來,拼搏實幹,長期紮根基層,心中始終裝着羣衆,帶領幹部羣衆發展致富,造福一方百姓。開展“兩學一做” 就是要着力解決一些黨員宗旨觀念淡薄的問題,主要是利己主義嚴重,漠視羣衆疾苦、與民爭利、執法不公、損害羣衆利益,在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威脅時臨危退縮等。 作爲黨員需要的是不斷學習,在思想上和行爲上不知疲倦的與自己作鬥爭,與敵人作鬥爭,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補充黨員的“鈣”,才能帶領羣衆攻堅拔寨、攻克困難險阻,真正實現帶領人民羣衆致富奔小康。

有關抗疫英雄先進事蹟個人感想 篇6

“我身後都是老百姓,我要守護我必須要守護的人。”這是江西省安義縣新民鄉向家坪社區黨支部書記何致忠在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中經常掛在嘴邊、願意跟人分享的話。這句簡單而樸素的話道出了他作爲黨員的初心和使命,顯現了他在危難時刻和急難險重面前的責任和擔當。何致忠作爲千千萬萬抗擊疫情黨員幹部當中的一員,他在抗疫路上的點點滴滴,可以從“一日三餐”中窺探出奧祕。

一個饅頭,一碗稀飯,是他抗疫路上的“必需品”。疫情發生以來,他一直選擇了吃住在社區,他一天的早餐就是一個饅頭加一碗稀飯,十分簡單。快速吃完早餐後,他就前往社區內爲居民張貼宣傳單,仔細覈對湖北入贛返鄉人員的信息、收集返鄉人員的體溫記錄。由於他只有一隻手臂,當鄉里領導考慮到他身體情況,想把他安排到二線去開展疫情防控工作時,何致忠堅定地說道:“如今疫情形勢如此嚴峻,儘管我身體殘疾,但作爲一名黨員幹部,我必須義不容辭地奮戰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這是我的責任和義務。”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雖然疫情防控工作很累很苦,但他從未因這點累而抱怨,因爲他的心裏已經紮下了以人民爲中心的信仰、對社區居民愛大於天的感情。他的奉獻付出只是廣大黨員幹部在疫情一線的一個縮影,正是這些黨員幹部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讓黨員本色在戰役火線越擦越亮,讓黨徽底色在疫情防控一線熠熠生輝!

一碗蛋炒飯,一勺豆腐湯,是抗疫路上的“營養品”。上午排查工作忙完後,他就匆匆忙忙到家給自己做了個蛋炒飯,又做了豆腐湯。他常說,這個搭配是最有營養,最養生的。吃完午飯,他又做起了“配送員”。“何書記,給我帶點幾斤肉,回來給你錢”“何老闆,給我帶條魚回來”……“收到,晚上我就給你買過來,明天給你們送過去”,他答應道。每天下午4點去買菜,5點左右去送菜,晚上還要守夜班,有時候睡眠不足4—5個小時,可他依然樂此不彼。他說,“以前服務大家總覺得累、覺得苦,但現在覺得很快樂、很開心、很光榮。”社區居民都說:“我們書記雖然是獨臂,但是他是我們的主心骨,有他衝在前面,我們就有信心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戰!”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黨員幹部在疫情一線詮釋了入黨時的錚錚誓言,用行動撐起了戰勝病魔的全民信心。

一碗泡麪,一根火腿腸,是抗疫路上的“奢侈品”。忙到晚上8點,才把社區羣衆需要的東西給準備好。又想起了要對返漢人員進行測量體溫,又急忙跑去了給他們測量體溫並記錄。雖然每天做的最多的就是“戴口罩、測體溫、勸返羣衆”,要經過無數次的反覆的核查,但他從不馬虎,堅持做到一絲不苟。忙碌完,在晚上一碗泡麪加一根火腿腸就是“美味”,就是抗疫路上的“奢侈品”。對他來說最幸福的就是在帳篷裏和親人視頻對話,在街道社區爲居民採購就是日常……親人朋友常叫他多休息,他卻說道:“疫情當前,我必須衝在一線,報答國家一直以來對我的關懷。”人們常說,這世界上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在這場只許勝利的戰役中,哪裏有疫情、險情,哪裏最困難、最艱苦,哪裏就有黨員幹部的身影。他們默默堅守最前線,用實際行動踐行“守初心、擔使命、戰疫情、保平安”的神聖職責!

有關抗疫英雄先進事蹟個人感想 篇7

“武漢加油!我們來了!”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二科主任袁雅冬滿腔真情,20__年參加了抗擊非典戰鬥,17年後她再度出征,並任河北省援鄂抗疫醫療隊隊長,“前面等待我們的是一場硬仗,但我們有信心和湖北人民一道,堅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今天正好是我的生日,特別有意義。”出發前,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管理部副主任張徵說,“面對國家的召喚,我們義不容辭,必須挺身而出,攜手並肩戰勝困難。”

來自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的崔錦華深情地表示,“20__年非典時期,全世界守護我們90後。20__年,在這次疫情中,讓我們90後守護這個世界!”

1月26日20時20分,河北援鄂抗疫醫療隊第一批隊員坐上由北京西開往長沙的列車,奔赴武漢抗疫最前線。他們中間,有參加過抗擊非典的資深專家,有年輕的爸爸媽媽,也有新婚不久的丈夫或妻子,但這時,他們只有一個身份:河北援鄂抗疫醫務人員。

“堅決完成任務!”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重症醫學科病區主任朱桂軍說。

“我們一定平安歸來!”來自唐山市的隊員們向送行人們使勁兒揮手。

“要照顧好自己。”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黨委書記王貴英囑咐該醫院參戰的4名隊員,“全院職工都是你們堅強的後盾,放心吧!”

據悉,河北省援鄂抗疫醫療隊第一批隊員來自10家省直醫院和11家市三級醫院,分成普通患者救治、危重症患者救治和臨牀檢驗3個醫療隊,涵蓋呼吸科、感染性疾病科、醫院感染科、重症醫學、呼吸重症、臨牀檢驗等6個專業,其中醫生42人、護理人員93人、臨牀檢驗醫技人員10人。

有關抗疫英雄先進事蹟個人感想 篇8

zz,男,43歲,中共黨員,現任zz市商務局市場服務中心主任。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面對突出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嚴峻鬥爭,zz同志在市商務局黨組的堅強領導下,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帶領市商務局市場服務中心全體職工認真履行防控責任,紮實做好zz市場和城北市場關閉活禽交易、人員密集場所防控、保障市場供應等工作,以實際行動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責任擔當。

zz市場承擔着全市近八成市民的菜籃子,爲保障春節市場供應,作爲市場服務中心的主要負責人,他始終堅守崗位,靠前指揮,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由於工作的特殊性大年三十下午還仍然堅持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等活禽市場關閉趕到家裏已經是吃年夜飯了。到家後,他只能向家裏人尤其是父親深深的道歉。20__年10月,父親查出患直腸癌,先後在安醫一附院、省立腫瘤醫院兩次手術,多次到省城化療,雖然妹妹偶爾也能幫着照顧,但大事小事都要他自己動手。一邊是繁重的工作任務,一邊還要照顧父親,除不影響正常工作外,他經常加班加點,白天起早跑zz市場和城北市場,晚上埋頭辦公室安排佈置工作,夙夜爲公。

考慮他家裏的實際情況,中心班子和職工都勸他過年這兩天多陪陪家人,可他主動要求正月七年級帶班,自己動手清理市場環境衛生,佈置安排防控工作。拖着疲憊的身軀回到家裏,蠻以爲正月八年級可以調休一天,接市商務局提前上班的通知後,他第一時間到達崗位。

連日來,他嚴格按照市防控指揮部和市商務局統一部署,全面做好密集場所的聯防聯控和市場保供工作。他帶頭宣傳防控知識,發動經營戶、勸導買菜的市民帶好口罩,每天對市場進行消毒;他不顧勞累,利用業餘時間,走訪活禽和野生動物經營戶,及時瞭解經營戶身體狀況;他親自打電話聯繫蔬菜經營戶,及時掌握市場貨源組織情況,多渠道增加蔬菜、水產、蛋、凍貨等生活必需品的供應,加大消毒液等物資備貨,確保市場供應充足、價格穩定。

有關抗疫英雄先進事蹟個人感想 篇9

勞動是打開幸福之門的鑰匙,是每個公民的根。勞動是人的進化。勞動是防止一切社會病毒的偉大消毒劑。

生活中,勞動必將是一筆難得的人生資源和財富,人生的絢麗和精彩都是在不斷的勞動中,並勇於創造的過程中寫出來的!凡是瞭解歷史的人都知道,在猿人到人的轉變中,勞動起了決定性作用。古猿人之所以能夠直立行走,能夠最終走出森林成爲真正意義上的人類,是勞動給予的。人類的發展史其實就是一部勞動史,是勞動創造了歷史,是勞動改變了世界。

中華民族本來就是一個勤勞的民族。沒有勞動,就沒有現在的人類;沒有勞動,社會便得不到發展;沒有勞動,人類將變得一無是處。正因爲如此,_纔會在“兩會”中提出“八榮八恥”,纔會在其中提出“以辛勤勞動爲榮,以好逸惡勞爲恥”。這指出了一個問題兩個方面的道理:無論從事什麼工作,凡辛勤勞動者都是光榮的,都應當受到大家和社會的尊重;無論是誰,任何輕視勞動、蔑視勞動、貪圖享受、不尊重勞動的人,都是錯誤的、都是可恥的,都應當受到大家的批評和指責。

朋友,讓我們靠自己的雙手勞動起來,用勞動來感受生活中的所有美好,用甜美的歌聲去唱勞動的歌謠。

因爲——勞動最光榮!

有關抗疫英雄先進事蹟個人感想 篇10

我每天上下班,都要走這條路。不知從何時起,這條路變得越來越乾淨,路兩邊不再飄飛着彩色的塑料袋,不再丟棄着各種各樣的垃圾再仔細看,路兩邊多了些穿着橙色衣服的大爺、大媽。沒錯,他們被人們稱作“城市的美容師”,他們就是——環衛工人。每天早上,我七點鐘去上班時,他們已經在工作了。我騎車從他們身邊匆匆而過,還有很多人和我一樣,人們似乎都未曾注意到他們的存在。可他們卻真實地存在於我們的生活當中。有了他們,路上的垃圾無所遁形,他們用掃帚掃,用鉤子鉤,用手撿總之,他們一過,路面潔淨如新。

不論春夏秋冬,他們都如此辛苦地工作着。還記得去年冬天下大雪時,早上一起來,外面路面的積雪那麼厚。哎呀!這下可糟了,怎麼去上班呢?騎車肯定不行,坐公交車吧,以這樣的路況,公交車估計也不好走。無奈之下,只好去站牌等車,沒想到,一走到新秀路,路面上的積雪居然已被清理了一半。沒等多久,車就來了,上了車,感覺到一絲暖意。透過車窗望去,路邊的橙色衣服那麼耀眼,他們弓着腰,彎着背,正在用力地清理路面的積雪。許是幹得久了,一位大爺居然摘掉了頭上的帽子,頭上還冒着白氣。看着清理殆盡的路面,這才七點多鐘,他們得多早就起牀了啊。想着想着,眼睛竟有點潮溼,心裏多了一份對他們的敬意。

夏天,驕陽似火,路面升騰着一股熱氣,沒走幾步路就已汗流浹背。再看他們,烈日下,依然在清理路面,撿拾垃圾。因爲天氣炎熱,垃圾堆散發着難聞的氣味,被蚊蠅圍繞。路過的人都得捂着鼻子趕緊跑過去。可他們呢,用鐵杴鏟,用水衝,一會兒功夫,垃圾堆就被清理得乾乾淨淨。

他們與垃圾打交道,幹着最髒的活。可能他們的衣服被垃圾弄髒了,或者他們的手上還留有垃圾的臭味可他們不僅是勤勞的,他們的內心還是純淨的。

還記得有一次,我在微信訂閱號《美麗新大塊》上,看到一則新聞,一名環衛工人在打掃路面時,撿拾到一個女士挎包,裏面有不少的現金和各類證件。而這位環衛工人在苦等失主無果的情況下,通過村委會去尋找失主,最終找到失主面對失主的千恩萬謝,他卻嘿嘿一笑:“這有什麼,這是我該做的。拿着不屬於自己的錢,心裏不踏實這下總算放心了!”對於他們來說,辛辛苦苦一個月,掙不了多少錢。而面對這些撿來的錢財,他們並沒有據爲己有。在這個物慾橫流、利益至上的社會,他們顯得是如此樸實、如此純淨。可對於如此勤勞、如此純淨的環衛工人,我們又是如何對待的呢?有多少人,喝過飲料,

隨手就把瓶子丟在地上?有多少人,抽了煙,把菸頭隨手丟棄?有多少人隨口吐痰?甚至有人走過他們跟前時,會罵罵咧咧“臭掃地的”每每此時,他們只是低下頭將垃圾清理掉默默離去。這是多麼可貴的精神!被他人輕視卻堅守着自己的職責,在工作崗位上上默默無聞地認真工作着,在寒日中忍受着寒風工作,在炎炎夏日也要頂着頭上的烈日埋頭苦幹。也正是這樣,他們的靈魂經過嚴寒的洗禮變得更加潔淨與熾熱。

美麗,什麼是美麗?美麗是使人看到感到美好的一切。勤勞的他們是美麗的,純淨的他們是美麗的,任勞任怨的他們是美麗的

當旭日從東方冉冉升起時,人們也許還在夢鄉,而他們已經在街頭辛勤勞動;街道上人來人往,他們就是這千千萬萬人中最不起眼的一個。多少次在車來車往的馬路上看見他們,卻總是看到他們那默默低頭工作的身影;多少次在街巷中看到他們,汗水和飛塵卻在他們的臉上綻放成花朵。我們整潔的環境出自他們的手,他們就是我們身邊最美的勞動者。

每天從他們身旁走過,卻從未記得他們的模樣,他們不是一個人,他們是十個、百個、千個他們是一類人,他們有着響亮的名字——環衛工人,他們存在於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他們讓我們的生活更美麗!

本想用優美的文字來讚美他們,可寫下這些之後才發現,任何華麗的辭藻在他們面前都顯得蒼白無力。我想,我不應該把讚美只是寫在文字裏,而是把讚美放在心底,落實到行動上——尊重他們的勞動成果,對,尊重他們!我想每個人都該如此,不是嗎?

有關抗疫英雄先進事蹟個人感想 篇11

拼漸凍生命 與疫魔競速

4月11日,武漢市金銀潭醫院ICU病區的最後14名患者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全部轉陰,病區危重症患者實現清零。伴隨着這個好消息,金銀潭醫院最後一支外援醫療隊——江蘇醫療隊,也返程回家了。最後一支離開的隊伍離別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向他們鞠躬致謝。

在這場舉世矚目的“抗疫”大戰中,“世界看中國,中國看湖北,湖北看武漢,武漢看金銀潭。”金銀潭醫院作爲武漢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定點醫院,累計收治了2220名確診患者,在疫情最緊張、最危險的初期接收了大批危重症患者。

從第一例患者入院開始,張定宇就拖着蹣跚的腳步,日夜鏖戰在一線不眠不休。這位脾氣爆,性子急,訓起人來不留情面的鐵漢子強忍疼痛,拖着雙腿在病房之間奔走。金銀潭醫院的醫護工作者都知道,他們的院長“性子急,嗓門大”、“雷厲風行”、“風風火火”,常常能在走廊裏聽見他大聲打電話的聲音:“搞快點,搞快點,這個事情一哈都等不得,馬上就搞!”大家急如星火地穿梭奔忙,發現張定宇的嗓門越來越大,但腳步卻越來越遲緩,雙腿僵硬很不靈便。

上樓時,他必須雙手緊握欄杆往上拉,甚至走着走着居然趴倒在地,好久站不起來。有同事上前詢問,他卻擺手不言。這位走路一瘸一拐的院長特別珍惜每一點時間、每一刻時間、每一會兒,是因爲他比任何人都體會到生命的力量。“性子急,是因爲生命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他沉默了一會兒,平靜地提起那個埋在心裏的祕密:“我是一個漸凍症患者,雙腿已經開始萎縮,全身慢慢都會失去知覺。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裏,搶回更多的病人。”“這個病的名字真的很形象,上下樓梯的時候,腿真的跟凍住了一樣。”張定宇說,他從來不說,是因爲不想影響同事,他生來樂觀,不喜歡叫苦。

20__年,張定宇隨武漢市衛健委赴外地出差,被專家發現腿有異樣。20__年10月,漸凍症確診。他微笑着把身體蜷縮在椅子裏說:“你看我現在長得五大三粗,慢慢地,我會像這樣縮成小小的一團。每個漸凍病人,都是看着自己,一點一點消逝的。”“如果你的生命開始倒計時,就會拼了命去爭分奪秒做一些事!”

20__年12月29日下午,湖北省疾控中心來電,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出現7名奇怪的發燒患者,所述病狀和同濟醫院那名患者類似。張定宇心頭一陣驚雷,他隱約意識到,一場殘酷的戰鬥就要來臨了。箭在弦上,張定宇只有把悲痛放在心裏,拼命地與時間賽跑,把一切準備到位:他身後,從一個病區,到一棟樓,到三棟樓;護士從2小時交接班一次,延長到四五個小時一次;醫生更是恨不得把一個人掰成兩個人來用。

當首批不明原因肺炎患者轉入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後,張定宇當機立斷組建隔離病區,採集病人支氣管肺泡灌洗液送檢,爲實驗室確認病毒贏得了時間。接診新冠肺炎患者以來,堅持吃住在醫院,全身心投入患者救治工作,處理各類突發事件,確保醫院有序高效運轉。精心做好駐院援鄂醫療隊的服務工作,有效保障救治資源。金銀潭醫院緊張的空氣混合着濃濃的消毒水味道,就像戰場上的硝煙。從最初發現新型病毒感染者到第一批醫療隊除夕團圓星夜馳援,張定宇在有限的防治條件下沒有一瞬間的放鬆,然而妻子和摯友先後感染新冠肺炎,他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憊。但當他轉身面對醫患家屬,他又是最堅定的依靠:“我們要膽大心細!有什麼責任有我擔着。”

共產黨員、院長、醫生,是張定宇的三重身份。“無論哪個身份,在這非常時期、危急時刻,都沒理由退半步,必須堅決頂上去!”張定宇說。在身患重疾的情況下衝鋒在前,身先士卒,團結帶領全院幹部職工夜以繼日戰鬥在抗擊疫病最前沿,始終堅守在急難險重崗位上,以實際行動書寫了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像張定宇這樣的黨員幹部,始終衝在最前線,讓大家都感覺特別有主心骨。”

基辛格在《論中國》中說過:“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無論什麼時候,無論我們面對什麼樣的艱難,我們之中,總有那麼一羣最勇敢最擔當的人,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他們就是魯迅先生所說的中國人的脊樑,在最崎嶇艱險處接過時代的纖繩,民族的火炬。

有關抗疫英雄先進事蹟個人感想 篇12

姐把哪打村是彝族聚居村,在彝語裏是“水草豐沃、充滿光明和希望的地方”,距離昭覺縣城29公里,距西昌66公里,平均海拔2800米以上,全村共有492戶、1892人,其中,貧困人口96戶、375人。因爲海拔高、資源貧瘠,生存條件惡劣,基礎設施脆弱,居住環境較差,受教育程度低,無致富產業,被國家評定爲極度貧困村。經過三年不懈努力,安全住房、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環境得到較大改善,貧困人口人均收入從1790元提高到5950元,實現整村脫貧。

主動迎難,踐行使命

從彝族村民的“懷疑目光”到值得信賴的“阿依書記”,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初到扶貧村時,他23歲,剛出校門,是涼山州局(公司)一名普通黨員,也是涼山州年齡最小的第一書記。因爲年輕,渾身上下還有幾分稚嫩,不被彝族老鄉接納,都帶着一種懷疑的眼神,加之語言不通,走訪時吃了很多閉門羹,一句“阿木科阿依啦喔(小娃娃領導來了)”讓他的信心倍受打擊。但在這裏,他不僅代表他自己,更代表菸草行業,既然來了,就不能退縮。他苦苦思考,決定先做好“三件事”。一是抓好村黨支部的建設,建章立制,約束規範村委權和責,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治村觀念,杜絕不正之風,建強村“兩委”班子。二是堅持“三會一課”“黨建月會”“農民夜校”等活動,宣傳扶貧政策,研究幫扶辦法,組建黨員先鋒隊,督促各項措施的落實。三是加強與羣衆的聯繫,在書包裏裝上散裝白酒、糖果、香菸,通過“火塘夜話”“壩壩交流”等方式深入溝通。慢慢的就跟大家熟悉了,他們也願意接納他爲這個集體的一員,把真實的情況和困難告訴他。白天認真記錄,晚上在電腦上完善資料,摸索幫扶措施。就這樣,一個書包、一雙筒靴、一件雨衣、一本筆記本成爲他入戶走訪必須裝備。在參加村“兩委”組織開展的“脫貧致富感黨恩”組織生活會時,黨員及村民代表踊躍發言,氣氛熱烈,交心談心至深夜,因氣溫驟降,他被凍成重感冒。第二天一早,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來村裏調研,胡總理在聽取他工作彙報時問:“小肖,是不是生病了?”他點點頭,咬緊牙關繼續彙報。等調研結束,縣領導立即派車將他送往涼山州第一人民醫院治療。經過兩天治療,他立即返回工作崗位,因爲村裏扶貧工作纔是他最揪心的事情。

找準窮根,脫貧致富

零下4、5度,雪地裏光腳丫、流着鼻涕,小臉凍得通紅的小孩,蜷縮在擦爾瓦里不知所措的老鄉,整村一片泥濘,污水橫流,這就是他剛來到村子映入眼簾的景象。經過入戶走訪、實地瞭解,高寒貧瘠,條件惡劣,基礎設施薄弱,無安全住房,無收入來源,受教育水平低是造成該村貧困的主要原因。找準了窮根後,立即組織村委會認真研究,共同尋求解決辦法,制定幫扶方案。一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人居環境。經過多方爭取,共籌集扶貧資金1472.5萬元(其中,行業專項扶貧資金240萬元),建成安全住房96間、道路11.8公里、安全飲水管道20公里,還新建了支部活動室、太陽能路燈等基礎設施,貧困村面貌一步跨千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二是發展特色產業穩增收。用好用活各類資金210萬元,帶動村民引進種植馬鈴薯新品種“青薯9號”470餘畝,增收42萬元;養殖半細毛羊1100頭,增收82萬元;養殖西門塔爾牛430餘頭,增收260萬元;養殖烏金豬1400餘頭,增收110萬元;種植玫瑰花820畝,增收70萬元;帶動93戶貧困戶養殖玫瑰雞,增收24萬元。三是轉移富餘勞動力促增收。對270名富餘勞動力進行技能培訓後,有組織轉移到廣東、西藏、新疆、浙江、海南等地,從事架電線、採棉花、電子設備組裝等工作,每年帶回打工收入910萬元。20xx年實現全村收入1498萬元,人均純收入7980元,其中貧困戶人均收入5950元,實現了整村脫貧。

禁毒防艾,鞏固成果

要脫貧先脫毒,禁毒防艾是昭覺縣脫貧攻堅的主要工作之一,也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首要任務。爲了加強監管,駐村工作隊摸索出一套“家支監管,衛生院跟蹤治療”的網格化管控機制,即全村432戶農戶自由組合,8-10戶爲一組,推舉威望較高的村民任組長,加強自他監管,互相監督。重點監管在冊吸毒人員、艾滋病患者及懷疑對象,每兩個月開展一次強制尿檢、發檢。截至目前,全村已鎖定吸毒人員45人,艾滋病感染者24人。在和艾滋病的陰霾下工作,儘管難度很大,但他仍將盡全力發揮好應有作用,當好“宣傳員”和“監督員”,帶頭培養“防毒防艾,從他做起”的意識,看好自家門、管好自家人,用最堅決的態度與和艾滋病死磕到底。

爭先創優,勇樹標杆

20xx年,他們探索並付諸實施“民生爲主、扶貧爲先,增收爲主、產業爲先,基礎爲主、路水爲先,人居爲主、環境爲先,鞏固爲主、教育優先”的“五爲主、五爲先”扶貧理念,並作爲“大涼山區”易地扶貧典型,在彝族地區、深度貧困區進行推廣。新華社、新京報、東方菸草報、四川電視臺、涼山電視臺以及境外媒體BBC進行多次報道。國家民委調研後,初步決定將姐把哪打村作爲今年全國少數民族自治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現場會的主會場之一。近年來,黨和國家領導人胡春華、劉延東、李希、曹建明、萬鋼及中組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外交部、科技部、中央辦公廳領導先後深入姐把哪打村調研,對駐村扶貧工作給予高度評價。通過三年努力,他個人也榮獲省、州、縣“優秀第一書記”稱號。州委組織部向他拋出橄欖枝,希望他轉行進入行政,在當地鄉黨委擔任副書記。但他深知,他來的時候是行業派他下來的,現在立的也是行業的口碑,做事要善始善終,做人要心懷感恩,他毅然回絕了邀請,決心做一個忠於菸草、感恩菸草、“潛心做事、低調做人”的菸草人。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從不被認可的“小阿依”到老鄉依託的“小書記”,他用自己的雙肩抗下組織的重託,用耐磨的雙腳走進老鄉的心間,用知識和熱情點燃村民致富的希望,用堅強的意志踐行對黨的忠誠和信仰。

有關抗疫英雄先進事蹟個人感想 篇13

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關鍵時期,8名來自市人社局的機關幹部奔赴__社區,支援社區疫情防控工作。他們深入居民區一線,以飽滿的工作狀態參與無物業小區道口的值守,與社區幹部和志願者一起,全力保障社區居民平安健康。

用“店小二”精神把優質服務帶到羣衆中去。__和__(福祿居委會):由於一個手錶厂部分辦公地點在沿街居民這幢樓,所以在查看出入證時需格外仔細。碰到倒垃圾的老人時,我們會幫老人把垃圾倒了;碰到拎着重物的居民,就幫忙拿一下。通過這次一線疫情防控工作,我們體會到了社區工作人員的責任與擔當。在窗口,我們是人事人才“店小二”;在疫情第一線,我們同樣要用“店小二”精神把優質服務帶到羣衆中去。

從敗下陣來到融入社區。__(__居委會):現在居民出入小區會主動出示出入證並積極配合測溫檢查。但第一天時,額溫槍偶爾失靈,我便手忙腳亂,居民也多有煩躁情緒。吃了“敗仗”後,我主動與進出人員打招呼,及時更換額溫槍,提醒和幫助居民取快遞,慢慢地工作開展起來便順暢多了。這告訴我:一線羣衆工作不簡單,只有積極開動腦筋,主動投入真情,纔是得到大家的理解和認可。

社區是我家,再苦再累也值得。__(明園村居委會):測溫、詢問出入居民,登記外來人員,一天下來,幾乎沒有停歇的時間,連額溫槍都偶爾罷起工來。但看着社區志願者和熱心腸的居民主動加入值勤工作,我感受到了“社區是我家,再苦再累也值得”的正能量,同時也感受到了大家對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信心。

值守中,我們認真檢查出入證,耐心登記外來人員和車輛,並協助做好快遞歸類。看到沒戴口罩的居民,我們都會提醒要帶上口罩,聽到勸說後大多居民都會返回家中重新戴上口罩再出門。對於每個小區而言,疫情防控工作不能掉以輕心,我們每一個人要以持久戰的態度做好防護工作。

有關抗疫英雄先進事蹟個人感想 篇14

“讓更多的人吃飽了飯”的袁隆平離開了,享年91歲。巨匠隕落,舉世哀慟。他的辭世,是中國和世界科學界的巨大損失,是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巨大損失。“國之脊樑”,必將被我們永遠銘記。

卓越貢獻改變世界。袁隆平是“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勳章”獲得者,是令人尊敬和愛戴的科學家。他是雜交水稻研究的開創者,是世界上第一個將水稻的雜交優勢成功地應用於生產的科學家,發明“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成功研究出“兩系法”雜交水稻,創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他幾十年來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爲我國糧食安全、農業科學發展和世界糧食供給作出巨大貢獻。用一粒種子改變世界,解決全球百分之六十人口的吃飯問題,袁隆平的貢獻曠古爍今,“雜交水稻之父”名副其實。

治學態度影響深遠。袁隆平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大學生,飽受困難挫折,閱盡人間滄桑。無論境遇如何,他的身上始終流淌着家國天下的熱血,青春年華揮灑在田間地頭,鬚眉皓然仍然孜孜不倦於攀爬超級雜交稻的巔峯。一路走來,袁隆平的科研不乏質疑、失敗、挫折,他始終保持埋頭苦幹、不畏艱苦的科研基本功,闖出一片新天地。他那句“哪有搞科學研究不失敗的呢”,一直鼓舞着無數科學家博弈科學的競場;他那句“做科研不要怕冷嘲熱諷,不要怕別人說你標新立異”,一直激勵着年輕學子勇闖創新的殿堂。

高尚情操受人敬仰。袁隆平的人生原則是淡泊名利、踏實做人。他無數次拒絕了來自國外的高薪聘請,因爲他知道他和雜交水稻的根都在中國。功名之下不忘初心,他始終銘記投身科學研究的激情與夢想,始終銘記把雜交水稻不斷帶向更高境界的不渝追求。對待成就,他極富人情味,常懷感恩心,把雜交水稻的功勞歸功黨和人民。生活中,他既不追逐時尚的消費觀,也不把個人的財富看成是負擔,曾因爲多看了幾眼豪車上新聞,卻依然選擇普通的車子下試驗田。“如果老想着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呢?”這就是他對待生活的態度。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袁隆平的卓越人生,就像他最熱愛的種子一樣,深埋在後人心間,令人從中汲取力量,傳承使命。種子優良了,水稻才能根深葉茂,碩果累累。“禾下乘涼”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兩個夢依然任重道遠,但有“雜交水稻之父”的故事相伴,將激勵更多的人爲科技興國而戰,未來可期。

有關抗疫英雄先進事蹟個人感想 篇15

12月11日,都勻市總工會組織召開幹部職工會議集中學習龍增剛同志先進事蹟,會議由黨組書記、副主席劉照信主持。

會上,全體幹部職工深入學習了州委州委組織部《關於開展向龍增剛同志學習活動的通知》(黔南組通〔2019〕92號)文件精神,認真回顧了龍增剛同志的生平事蹟,並圍繞向龍增剛同志學什麼、怎麼做的主題展開了討論。

會上劉照信書記提出幾點要求:全會黨員幹部職工一是要將學習龍增剛同志先進事蹟作爲一項重要政治任務來重視,自覺參與各種集中學習和專題討論活動,紮實學習深刻領會龍增剛同志信念堅定、爲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精神本質,做到學深學透;二是要將學習龍增剛同志先進事蹟與學習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與踐行“三嚴三實”結合起來,將學習龍增剛同志先進事蹟、用龍增剛同志精神作爲一項長期活動貫徹日常學習生活始終,在我會形成學典型、揚正氣、作貢獻、當表率的良好氛圍;三是要把此次學習活動與工作實際聯繫起來,將學習成果轉化爲幹事創業的激情和動力,不斷增強工作能力和服務能力,紮實推進機構編制管理和全面小康創建各項工作。

通過學習,全體黨員幹部職工深深被龍增剛同志的先進事蹟和崇高精神所感動,紛紛結合各自工作實際,暢談了學習感受,表示要以龍增剛同志爲榜樣,深入學習他堅守信念、對黨忠誠的崇高品格,學習他一心爲民、恪盡職守的擔當精神,學習他忠於事業、鞠躬盡瘁的高尚情懷,學習他清正廉潔、永葆本色的整治品質,並把學習成果轉化爲服務羣衆、推進工作的自覺行動;在今後的工作學習中,以龍增剛同志爲鏡子,對照查找自身的差距和不足,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宗旨意識、提升黨性修養、深化黨性鍛鍊,紮紮實實、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努力做龍增剛同志式的好黨員、好乾部。

龍增剛同志光明磊落,一塵不染。一位在偏遠山區工作的幹部,想進城,藉口向龍增剛彙報工作,到他家拜訪,提着禮物,希望“照顧”。“禮物請你提回去!”龍增剛嚴詞拒絕, “只要你確實優秀,現在進縣城可以參加遴選,機會是很多的!” 這位幹部不甘心,走時將禮物留下,結果,他硬是讓妻子當場給他還了回去。

權爲民用,甘守貧寒。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屈芳說:“龍增剛同志在鄉鎮工作了20多年,不管在哪個崗位,總是能把所有工作都做得很好,從來沒有向組織提出過任何困難和要求。”

患腎病半年來,他始終堅持一邊治療一邊上班,從未在同事面前叫過一聲苦,喊過一聲累,說過一聲痛。7月26日,他高燒至40度,醫生堅持叫他住院治療,他卻仍然放不下工作,上午輸液,下午上班,同事們都叫他休息,他只說“沒事,沒事”。直到7月29日下午在列席縣委常委會時,實在扛不住了,他才正式住進縣中醫院,還堅持一邊輸液一邊處理工作。由於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龍增剛同志先後轉院到都勻、貴陽,也沒能控制住病情,8月13日,因呼吸衰竭、腎衰竭,再也沒有回來。

他走了,生命定格在了47歲。一位邊遠鄉下的村民放下手中的農活主動趕來“超度亡靈”;一位小區業主主動擔當辦理喪事的“總管”;數位白髮蒼蒼的鄉下老人趕來日夜“守靈”,寸步不離……,一位中坪鎮卸任多年的老支書揮毫爲龍增剛送別:“革命一生爲國爲民鞠躬盡瘁,從政廉潔於公於私光明磊落”。

他走了,帶着未兌現的承諾。他曾跟家人說,有時間的話帶他們去上海看打工的妹妹,順便帶他們看上海的東方明珠塔……,可終究,他爲事業傾盡所有,卻還沒來得及帶家人看到許久未見的妹妹。這個承諾,永遠無法再實現了。

他走了,同事、妻兒、羣衆淚灑千行。一生精神歸華表,滿堂珠淚灑雲天,山無語,水凝噎,熟悉他的人無不扼腕嘆息,痛哭流涕……

學習龍增剛先進事蹟心得體會二

12月11日,都勻市總工會組織召開幹部職工會議集中學習龍增剛同志先進事蹟,會議由黨組書記、副主席劉照信主持。

會上,全體幹部職工深入學習了州委州委組織部《關於開展向龍增剛同志學習活動的通知》(黔南組通〔2019〕92號)文件精神,認真回顧了龍增剛同志的生平事蹟,並圍繞向龍增剛同志學什麼、怎麼做的主題展開了討論。

會上劉照信書記提出幾點要求:全會黨員幹部職工一是要將學習龍增剛同志先進事蹟作爲一項重要政治任務來重視,自覺參與各種集中學習和專題討論活動,紮實學習深刻領會龍增剛同志信念堅定、爲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精神本質,做到學深學透;二是要將學習龍增剛同志先進事蹟與學習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與踐行“三嚴三實”結合起來,將學習龍增剛同志先進事蹟、用龍增剛同志精神作爲一項長期活動貫徹日常學習生活始終,在我會形成學典型、揚正氣、作貢獻、當表率的良好氛圍;三是要把此次學習活動與工作實際聯繫起來,將學習成果轉化爲幹事創業的激情和動力,不斷增強工作能力和服務能力,紮實推進機構編制管理和全面小康創建各項工作。

通過學習,全體黨員幹部職工深深被龍增剛同志的先進事蹟和崇高精神所感動,紛紛結合各自工作實際,暢談了學習感受,表示要以龍增剛同志爲榜樣,深入學習他堅守信念、對黨忠誠的崇高品格,學習他一心爲民、恪盡職守的擔當精神,學習他忠於事業、鞠躬盡瘁的高尚情懷,學習他清正廉潔、永葆本色的整治品質,並把學習成果轉化爲服務羣衆、推進工作的自覺行動;在今後的工作學習中,以龍增剛同志爲鏡子,對照查找自身的差距和不足,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宗旨意識、提升黨性修養、深化黨性鍛鍊,紮紮實實、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努力做龍增剛同志式的好黨員、好乾部。

有關抗疫英雄先進事蹟個人感想 篇16

連日來,武漢市委原常委、組織部長楊漢軍的先進事蹟傳遍神州大地。他像一個陀螺一樣高速旋轉,最終倒在了他心愛的工作崗位上,把一生都獻給了黨、獻給了人民、獻給了他熱愛的武漢。他崇尚“把官做淡、把事做精、把人做大”的理念彰顯出強大而深厚的人格力量。

要汲取他把官做淡的奉獻精神。梳理楊漢軍生命中的最後13天,他完全就是一個“超級獵頭”,一個爲了武漢發展集聚人才的“超級獵頭”。其實,他完全可以安排別人去跑這10天1.8萬公里的行程,但他完全沒有把自己當官,只是把它當作自己的分內事。黨員幹部要學習他把官做淡的奉獻精神,始終保持對黨和國家事業的進取之心,始終保持對人民賦予權力的敬畏之心,始終保持對個人名利地位的平常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堅決杜絕那種沒有着落的空談、不切實際的妄談,以“一枝一葉總關情”的情懷,抓住關係社會發展、民生福祉的關鍵事,立足本職、紮根奉獻,以實實在在的成績給予羣衆更多獲得感。

要汲取他把事做精的工匠精神。一天之內,全國各大媒體聚焦武漢選拔“獅子型”領導幹部,反響熱烈。但很少有人知道,楊漢軍在這項工作背後做出的大量而又細緻的工作。17個調研組、137家單位、4000多人次談話記錄,他一組組談、一個個核,並要求每位候選人都要有2-3件實例佐證,最終才圓滿完成。黨員幹部要學習他把事做精的工匠精神,不僅在學習中要專注耐心,注重在讀原文中悟原理,在執着鑽研中融會貫通,還要在工作中專注耐心,以嚴謹的態度對待工作的每一個環節,規範地完成每一道“工序”,把工作當作事業來做,實現職業取向和價值取向的高度統一,爲實現“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要汲取他把人做大的擔當精神。自古忠孝難兩全,但楊漢軍“有愛、有情、有義、有擔當”。他有對羣衆的大愛,武漢市委組織部聯繫幫扶的貧困村新洲區鳳凰鎮毛衝村,在楊漢軍的直接關心幫扶下,以前的貧困戶年均收入突破5000元,成功脫貧;他有對妻子的真情,“在妻子住院時,無論多晚,他都會到病牀旁邊,陪她說幾句話”;他有對家人的大義,“兒子29歲了,沒有工作,他從來沒跟組織開口”,“93歲的老父親,只要有時間,楊漢軍就會下廚爲老人煮麪條,端到牀前”,這些都反映了楊漢軍爲官、爲夫、爲父、爲子的擔當。黨員幹部要學習他把人做大的擔當精神,時刻把羣衆放在心上,把人民羣衆賦予我們的權力用來造福人民。要嚴格要求自己,決不用手中的權力來牟取私利,放棄小我、成就大我,做一個有愛、有情、有義、有擔當的人。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楊漢軍雖然離我們遠去,但他的精神力量必將得到傳承和發揚,也必將影響和指引着更多人前進在實現自己人生理想的道路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