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課心得體會(精選19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86W

優質課心得體會 篇1

本星期,我有幸參加了x縣教育局組織的“20xx縣語文優質課評比活動”課堂觀摩。授課教師都是x縣非常優秀的鄉鎮語文教師,每位老師的講課都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尤其是x中學的x老師和x中學的xx老師。使我對新課程、新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瞭解。對新課改教學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精彩的講課中,體現了以下幾個優點:

優質課心得體會(精選19篇)

一、新課程概念在課堂上得到了充分體現

1、重視了學生的朗讀教學,提倡了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了閱讀質量,也加強了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

2、注重培養了學生的理解能力、語感能力和思維能力。每位教師都注重培養了學生的語感能力和思維能力,都在學生讀完課文後,留給學生自由發言的時間,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得地方?學生不明白的問題都創設思考的空間和氣氛,給學生思考的機會,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培養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語言的表達能力。注重培養了學生運用語言積累語言的能力。

二、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了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在“讀”“練”環節中,培養創新精神。“讀”“練”的本身就是學生自主的學習活動。教師善於引導,學生大膽質疑,對問題敢於求異創新,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光要求學生了解課文內容,還要求學生注意課題與課文內容的關係,鼓勵學生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時發問,發表自己的意見。對於發表自己意見的學生,教師給予表揚,並抓住帶有普遍意義的見解、疑問引導全班學生思考,給予正確解答。

三、課堂中,鼓勵性語言的使用和積極評價的效果

在朗讀環節中,有一名學生讀得不夠好,但老師並沒有批評他或放任不管,而是給他機會並鼓勵了他:“一次比一次又進步”。我想這樣的激勵比任何物質獎勵都有用,對學生來說,這樣的話語更使他們有成就感,更能激發他們的潛能,以便以後更好的學習。

通過這次學習,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語文教學的魅力所在,尤其是多媒體設計教學的效果既創設了教學情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課堂結構環環相扣。總之要學習的地方太多了,同時我也認識到城鄉孩子的差別,部分因素也在我們教師,因爲我比較後發現大部分的教師對基礎知識抓得踏實。譬如:八年級還指導學生找多音字詞和其他生字,朗讀時再三指導,下課時教學任務似乎不完整也很自然地宣佈下課。而我們鄉村老師卻總是追求課堂結構的完整,把課文講解全部留給了老師,學生課堂上讀的時間少,對重難點句子的品讀、感悟做得不夠,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不高。當然,這是很多因素造成地。但我通過這次學習,心情焦急,也很矛盾,要想在課堂上把基礎抓好,可教學任務完成不了。總之感想很多呀。我將會在以後的學習教育中重新塑造自己,提升自己,努力拼搏探索,不斷地完善自己,讓自己能擁有足夠的知識和能力去勝任中學語文的教學。盡最大努力縮小與其他鄉鎮教育的差別。

優質課心得體會 篇2

近期,我參加了國小語文優質課的活動,收穫很多。置身於課堂教學中,看到各位老師氣定神閒,信手拈來,不時激起一個個教學的浪花,他們或淺唱低呤,或手舞足蹈,或激昂文字,不僅令學生陶醉、癡迷,更讓我連聲讚歎,這樣的功底豈是一日可爲?。讚歎之餘,更多是深深的沉思,爲什麼會有如此的魅力?爲什麼在課堂上學生樂此不疲?從中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下面我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注重了學生朗讀,評價語言恰當。

還給學生大量的讀書時間,在語文課堂中應讓學生多讀,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進入境界,並且還要生髮聯想,才能更有感情的朗讀,也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文意。要達到這一步,學生應建立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而不是建立在老師講解分析的基礎上,學生靠閱讀讀懂、品析文章,可以形成自己的能力,如果靠老師講解分析那永遠是接受現成的分析成品,不能形成自己的能力,所以在課堂上,要讓學生自己閱讀。在這次語文課堂上,都將閱讀貫穿始終,對學生的讀書通常做了如下安排:

1、觀其大意,謂之粗讀,只要求將課文讀通,瞭解其大意。

2、參照有關注釋和有關資料,細嚼慢嚥,謂之細讀,可提出疑難,請求解決。

3、在已然把握文章情感的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讀,品析美句美詞。

4、細賞其文理構思,享受美文,謂之美讀(或範讀),通過這四步既發揮了學生的客觀主動性,又在學生自己閱讀的過程中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範文寫作這次活動中,老師幾乎運用了及時評價,並且在課堂上,充分運用自己的體態語言、一個手勢、一個眼神、一個撫摸、一個微笑等對學生的表現給予評價。

二、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注重學習習慣培養。

很多老師會在課件上給學生出示“學習方法”,名字多樣“溫馨提示”,如一位老師在執教《平分生命》品讀課文環節是這樣設計的: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可以用上面出示的詞語說一下。讓學生收穫一種學習的方法,當他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才能夠用自己的力量解決。個別老師很注重對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一直強調“不動筆墨不讀書”,有利於培養學生集中精力的好習慣。

三、設置課堂情境,創設課堂氛圍。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學習的推動力,是幫助學生獲取知識的捷徑。因此,很多老師在新課的導入中會有意地設疑,激疑或精心設計,或課前播放歌曲,或課前進行語言互動,去激發學生的興趣,緊緊地吸引住學生,使學生很快地進入新課意境。我對一位老師印象深刻,在他的課堂上,我發現他非常擅長並注重語言的運用,極其幽默。學生非常喜歡這種活潑的授課方式,整個課堂歡樂愉悅,讓我們聽課老師也深深陶醉其中、個人簡歷樂在其中,很輕鬆。

四、褪去浮華,顯現本色。

這次聽課最大的感受就是,老師執教的觀摩課都比較樸實,注重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淡化了課件等的輔助作用。但有用的很有分寸。華麗惹眼的課件被幾張簡單的幻燈片或言簡意賅的問題、紮實的讀書練習所代替,真正還原了課堂本色。

通過參加這次活動,讓我感到受益匪淺,對此我也仔細的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學,認識到自己的專業基本功還應需加強,教學過程中,我的教學方法應須改進,儘可能的利用多種教學方式,爲學生提供一個自然和諧的學習氛圍。實現學生的主體性,從而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優質課心得體會 篇3

在這次優質課裏,我聆聽了我們老師的精彩閱讀教學,被各位老師的風采深深折服。課堂上老師們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聲情並茂、自然大方的教態,風趣幽默的教學風格,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就談談自己的體會:

教學目標就像指向標,對於每節課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我所觀摩的這幾節課中,各位老師都明確了各個學段的教學目標,將學段目標與課堂目標相結合,並落到實處。

讀,是語文學習的生命之所在。朗讀,更是瞭解文本內容,體會文本蘊含情感的重要方法。各位講課老師在課堂上都注重對孩子的朗讀訓練。他們用不同的形式來引導孩子從讀中學,從讀中品,從讀中悟。除此之外,幾乎每一節課,都注重了孩子們的書寫

習慣的力量是不可小覷的,一個好的習慣對於學習的幫助無疑是巨大的。每一位老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都提示孩子們的讀書或者寫作姿勢,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在教學中,老師會在課堂上穿插着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收穫這些學這些方法去解決的習慣。

這次聽課我學到了很多,也反思了很多,讓我感觸深刻的就是老師自身應具備較高的語文素養,真的是要活到老學到老呀!

優質課心得體會 篇4

20xx年3月14日我到利津鎮街道中心國小(原王莊中學)觀摩了“國小數學骨幹教師評選”活動的4節優質課。雖然從事教育工作已經十餘年,但是數學教學工作對於自己來說還是比較陌生,也可以說自己是一位新數學教師,因此本着學習的態度,我認真聆聽了這四位數學教師的數學課,聽課後感覺受益匪淺,每節課各有千秋,都有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下面,將自己的這次聽課活動的感受總結如下:第一節課是鳳凰街道中心國小的楊然老師,她講的課題是《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這位老師語言簡潔,思路清晰,引導到位,注重讓學生動手做,動腦想,動嘴說,給了學生充分的空間,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全面培養,課堂教學效果很好。

第二節課是張窩國小的李素娥老師,她講的課題是二年級的《平移和旋轉》,李老師語言流暢,乾脆利落,問題的指向性強,課堂教學靈活,上課伊始,李老師從孩子們喜歡的遊樂園裏的遊樂項目導入,引導孩子們發現它們的運動規律,符合低年級孩子的特點,激發了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既學到了新知識又鍛鍊了能力。

第三節課是李玲老師,他講的也是《平移和旋轉》,這節課與上一節課相比,老師更注重方法的指導,老師教法靈活,把平移和旋轉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繫,加深了學生對平移和旋轉的認識,充實了課堂教學內容。

第四節課是一位男老師,他講的是《年月日》第二課時,這是三年級的知識,這位老師從複習舊知導入新課,每一個環節都上的紮實有效,尤其是在探究年份的規律時,老師先讓學生說年份,然後自己快速說出是閏年還是平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後面的小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通過聽這四位老師的課,我覺得有以下這幾方面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紮實的基本功

講課教師紮實的基本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教師的板書認真,字跡工整,流利標準的普通話,和藹親切,面帶笑容,與學生融爲一體,使課堂活動自然、流暢。這與這些教師平時自己對自己的嚴格要求是分不開的,國小生的模仿性較強,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影響着學生,每位教師都確實起到了爲人師表,言傳身教的作用。

二、對教材的熟練把握

教師們對教材的熟悉達到了得心應手的程度,每一個環節都設計的是那麼合理。真正理解了教材的重點、難點,使學生通過課堂真正掌握了應該熟練掌握的知識,對教材中的難點,突破的方法也是形式多樣,有的教師設計了直觀形象的課件,有的教師準備了教具學具,在課堂上隨機應變,結合實際實施教學,實現了每一個教學目標,培養了學生的能力,發展了學生的智力。

三、對課堂教學的大膽改革

每個教師的課堂教學都設計科學合理,獨出心裁。在課前的導入,與學生的交流,教學環節設計都大膽新穎,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課程標準,該放給學生的知識大膽放給學生去探索研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研究的積極性、主動性,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研究中來。

四、注重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課堂還給學生,教師只是起到引導作用,讓學生在探索、思考中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五、注重知識的傳授與能力的培養相結合

四位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注意了這個問題:在瞭解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指導學生去歸納、去概括、去總結,讓學生先於教師得出結論,從而達到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培養的目的。

總之,此次的學習讓我對自己平時的教學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素質,不斷地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博採衆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多對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並真正地達到教育的理想境界“寓教於樂”。

優質課心得體會 篇5

很多老師認爲數學課堂是枯燥的,沒有語文課堂那樣富有真情實感,因此很多學生都喜歡語文,對於數學他們經常用一些詞語“沒勁、無聊……”那麼怎樣使學生愛上數學,喜歡上數學課呢?我認爲這就要求教師用發展的眼光、欣賞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多給學生一些表揚和鼓勵,讓學生學會自我認識,學會欣賞他人,建立自信,培養興趣,使評價成爲學生主動發展的動力。

1、表揚要發自教師的內心,要有真情實感

陶行知先生說過:“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有從心裏發出來的,才能打動心的深處。”數學課堂上的表揚也是如此,唯有發自教師的內心,才能打動學生的心,使學生獲得認同感、成功感、培養了對數學的自信和興趣。同時可以建立真誠的和諧的師生關係,當學生一旦喜歡上老師後必然喜歡這位老師所上的課。我自認爲自己的表揚語言過於簡單,經常只會說“你真棒!你真聰明!你真認真!……”我發現這些語言說的多了,已經引起不了學生的注意,他們已經習以爲常了,這些廉價、程式化的表揚,不僅缺乏個性,而且還使學生產生聽覺疲勞,更深層的問題是沒有師生間情感交流,難以激起學生的共鳴,怎樣才能讓學生歡欣鼓舞,興趣倍增呢?

2、表揚要具體,要着眼與行爲

教師表揚學生不是胡亂的一昧表揚,不是說學生偶爾回答一個問題就表揚一句,而是要針對學生良好的行爲表現給予經常的關注和及時表揚。從國小生的心裏學角度來說,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的行爲能引起他人的注意,特別是老師的注意,希望自己的行爲能得到老師的關注,得到讚許。當老師時常注意學生的行爲時,並及時給予表揚,學生的行爲會變的越來越積極,就比如今天上數學課時,我注意到了一個差生上課時常的對於我的提問舉手回答,這時我根據他這一行爲及時給予表揚,他得到了我的認可時,表現出非常高興,而且聽課越來越認真,課後我發現作業的正確率也提高了。教師表揚學生時,要着眼與學生的具體行爲,避免籠統空泛的語言,否則會讓學生適得其反。

優質課心得體會 篇6

11月5日至9日,山東省高中語文優質課評選(青島片)在青島市城陽區城陽一中舉行,參加評選的老師是來自山東省東半部分地市的19名選手,上課內容是《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所列的古詩文。煙臺市有三名老師參加評選,其中有我市九中的姚紅梅老師,姚老師所上的課是《詩經·衛風·氓》。整個活動過程中,城陽一中的禮堂始終座無虛席,參加觀摩的老師最多的是當地老師,而萊陽一中、萊陽九中抓住這樣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分批派老師參加觀摩,先後共派出48人聽課觀摩,是除青島市以外參加觀摩教師人數最多的一個市。

參加本次優質課評選觀摩,本人時時被優秀教師精彩的課堂表現所感動,也常常聯繫教學實際而反思。每天課後回到住處,總要與聽課的老師交流心得,共同評點優劣,商討合理的處理方式,所得頗豐。以下是本人對這次優質課評選觀摩的幾點體會。

一、省優質課評選活動中上課老師的表現給我們的啓示

1.古詩文的教學着重落實了“誦讀”。

本次優質課評選,教學內容全是古代詩文,從總的情況來看,選手們一個最突出的共同特點就是重視落實了“誦讀”。尤其是古詩,在落實誦讀的基礎上還強化了背誦,如:《念奴嬌·赤壁懷古》《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登高》《錦瑟》《蜀道難》等。老師們在指導學生的“誦讀”上下足了功夫。需要強調的是,這裏的讀並非只爲朗讀而讀,而是在體會詩人情感的基礎上的讀,每一句,甚至每一字都要揣摩詩人的情思,讀出詩人的心思來。這些詩歌比較難以讀準的是典故運用較多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和《錦瑟》,優秀的老師是在指導學生理解明確每一個典故的含義和所表達的情感的基礎上反覆試讀,直到讀準含義、讀出情味。這樣的指導不僅解決了這一首詩的理解和誦讀問題,更重要的是教給了學生理解、讀誦古詩的方法,讓學生嚐到了欣賞誦讀古詩的樂趣,也從中不知不覺地悟到了鑑賞的技法。

同樣,古文的誦讀則強調了語感,在斷句、抑揚、強弱的處理上與文意結合,反覆體會揣摩誦讀,以至背誦。

2.古詩文的教學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突出了鑑賞。

在教學過程中,大部分老師是在課前要求學生預習,解決閱讀障礙,熟讀文本,而課上則採取“預習檢測”的形式強調重點實虛詞的理解記憶及重要句子的的理解翻譯,這一環節用時較少而效率較高。課上主要的時間是對文本的鑑賞。往往是將文本設計成許多個問題,由學生自學解答,然後小組討論交流,最後在全班交流,老師予以評價、點撥、指導。重視學生的個性理解與體驗,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這方面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人生如夢,一樽還酎江月”句表現感情的理解,《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和《錦瑟》典故的理解以及《詩經·衛風·氓》的人物形象理解幾個問題上表現最爲突出。鑑賞的切入點恰當與否,鑑賞全面深入與否,都盡顯教師教學設計的匠心。九中姚紅梅老師在講授《詩經·衛風·氓》時,通過藉助主人公對“氓”前後稱呼的變化的分析來剖析人物心理,從而理解人物形象的做法新穎精巧,獨樹一幟,引來聽課老師的交口稱讚。開發區中學王小麗老師上《錦瑟》時,針對本詩情感難以理解的狀況,化難爲易,化繁爲簡,只留首聯和尾聯,把詩簡化爲“絕句”以確定本詩是表達某種情懷的,然後再專門研討頷聯與頸聯,揣摩詩歌所表現的是怎樣的情感。教法巧妙,令人印象深刻。

3.上課教師豐厚的知識底蘊,突顯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和文化特點。

教材所選的古詩文是中國幾千年流傳下來的精品,本身就帶給學生一股濃郁的中華文化氣息,老師們在教學過程中又時時圍繞傳統文化特色組織教學,教師本身豐厚的文化底蘊大大增強了課堂的文化氣氛。課堂上,教師適時地引用與文本有關的古詩文名句,既啓發學生深入地理解課文,又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還教給了學生“比較閱讀”的方法。“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錦瑟》)一句意思的理解,教師引用蘇軾的“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一句含義相近的話來解釋,真正的化難爲易。引王蒙的“情種從《錦瑟》中痛感情愛,詩家從《錦瑟》中深得詩心,不平者從《錦瑟》中共鳴牢騷,久旅不歸者吟《錦瑟》而思鄉垂淚”一節,則更加深了學生對讀詩應與作者合作而讀出個性的感悟。

4.“探究”已成爲教師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環節的重點。

幾乎聽每一位老師的課都能看到探究活動,這種“探究”有的是作爲一個環節出現的,有的則是在問題研討過程中體現的。既然是探究,老師就把思維的主動權放給學生,只是要求學生根據文本而探究思考。對探究問題或探究環節,學生們的興趣是高昂的,思維火花的綻放與碰撞往往掀起一個個課堂活動小高潮。如對《氓》中“我”的悲劇產生原因分析探究,學生思維開放,從時代、制度、家庭、性別、性格、成長等各個方面來分析,都言之有理,很有說服力。如《錦瑟》所表達的情感的揣摩,學生衆說紛紜,但都是依據詩歌與作者分析,還有的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體驗與閱讀體驗,運用比較閱讀方法,說出的觀點令人歎服的同時,也深感“探究教學”對於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是其他教學環節所難以替代的。

二、優質課評選帶給我們的反思

本次優質課評選,儘管老師們採取的教學方法不一,教學風格多樣,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立足於《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從指導學生研究文本出發,指導學生自主主動學習。也時時體現合作、探究精神。方向是明確的,理念是領先的,教法是新穎的,成效也是有目共睹的。當然,教學方面還存在一些小失誤,有些課堂教學活動有爭議,在這裏反思一下,算是對以後的教學提個醒。

1.避免“誘供”式的提問,真正落實以學生爲本。

課堂上有的老師提出問題只是爲了解決這一問題本身,而並非爲了幫助學生摸索閱讀的基本規律,學習鑑賞的基本方法,因而也就以教師爲中心,讓學生跟着自己的指揮棒轉,從而壓抑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無助於語文能力的提高。如一位老師執教《蜀道難》,在要求學生通讀全詩後,回答“蜀道有怎樣的特點”這一問題,一學生思索後主動站起來回答說,“蜀道有三難,一是開路難,二是行路難,三是居住難”,學生的“三難”還未說完,老師便予以制止,學生有點懵,不知爲什麼。老師又面對其他學生提出“說說蜀道(本身)的特點”,在其他同學談了一點後,才允許該生繼續說,該生又補充了“危險”這一特點。然後是老師的解說與板書,最後老師說“你現在可以坐下了”。從後邊的教學環節我們才知道,這位老師在最後纔想講作者所寫的蜀道總的特點,而該生一開始就回答了這個問題,是打亂了老師的教學設計!從這一問題的處理來看,是比較典型的以教師爲中心,千方百計讓學生答出自己想要的答案,以“誘供”式的提問限制學生的思維。也可以看出老師要求佈置得不明確,問題指向不明。回答“蜀道有怎樣的特點”這個問題,剛讀了全詩,學生自然是對全詩的整體感知,從全篇出發回答這一問題,如果老師是要求學生從蜀道本身回答,那就應該改變要求,轉變提問方向。也可以看出老師應變能力的欠缺,即使學生從全篇回答,假若老師教學目標明確,指導點撥的意識強,也完全可以將學生引導到所設的問題上來。這樣的問題在實際教學中是經常出現,看起來是細節的問題,而實際上是觀念的問題。

2.課堂上的拓展與訓練應以研究文本爲中心。

關於課堂上的拓展,有的老師認爲就是先用一部分時間解決文本本身(比方30分鐘),其餘時間學習與該文有關的作者的其他的詩文或其他作者類似的詩文;關於“講練結合”,就是先解決文本的閱讀,然後拋開文本當堂做題。其實拓展與訓練都不應該脫離文本的閱讀,至少不能影響文本的閱讀。這種拓展與訓練恰恰是爲了更深入更全面地研讀文本,應滲透在文本閱讀過程中,課堂上師生共同研讀文本所採取的教學活動本身就是語文訓練,而且是最有針對性最有效的訓練。本次評選有一位老師在基本解決了《阿房宮賦》的主題研討之後,佈置了一個語言訓練題,要求學生填空,再沒有別的要求。面對題目,學生無所適從,不知道該填寫什麼內容,老師又自己示範填寫了一個,這個時候學生才明白:原來是要求根據課文內容填寫,針對主題和情感填寫,要用比喻手法。這一教學環節完成得不好,究其原因,大概是訓練目的不明確、要求不清楚、題目設計不當。也就是說設計這一題目要幹什麼,恐怕老師本身也不清楚,可能只是爲了體現“講練結合”吧。這個題目不是不可以有,但需要改一改,一方面爲了深入研討本文主題,另一方面進行語言仿寫訓練,兩者結合起來就合理了。

本次優質課評選大部分選手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主要是使用“PPT”設計,整體上有助於學生課堂的學習,但也還存在過多的現象,匆匆展示,走馬觀花,反而影響了學生的思維;本次比賽的“誦讀”也還存在只是湊時間的現象;也存在面對學生的回答老師不予以評價、點撥的現象,讓學生回答完問題就完事大吉了,殊不知適時的評價與點撥最能體現教師課堂教學水平,是優秀教師所必須具備的素質。有的問題是細節問題,只要稍稍注意就會有所改進,但也有些小問題(如適時的點撥評價)的解決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長期苦練基本功,不斷提高教學素養才行。

優質課心得體會 篇7

4月7日,我非常榮幸地參加了煙臺市國小語文優質課的評選活動,非常感謝領導給予的這次學習機會。作爲一名聽衆,一名學習者,現在細細回想起那一節節令人嚮往的課堂,仍然意猶未盡。這次優質課,包含了多種形式:閱讀、低年級的識字、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作文教學等。每一位老師的授課,各具特色,充分體現了各個縣市的先進教學水平,設計精巧,語言精練,這些優質課無論是在知識結構、授課方式上都體現了新課程提倡的素質教育觀念,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爲本的新型教育理念。讓我感到不光是在聽課,而是在享受。兩天下來,真是收穫頗多,受益匪淺,讓我學習、思考的東西太多太多。

綜合各位教師的教學方式,我覺得以下幾點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一、善於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上課不僅是知識信息的傳播過程,更是師生心靈的交匯。如果教師和學生在情感上沒有溝通,一堂課的效果將是不會很好的。我所聽的這些課幾乎每一節課前都有一項師生情感交流的活動,這些活動不僅拉近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情感,而且有的滲透了語文學習方法的指導,有的激發了學生學習新課的情感。

如蓬師附小葛老師的一節《白鵝》,準備上課前,非常親切地跟孩子們聊天:昨天你們知道了我姓什麼?叫什麼?從我的名字想到了哪一首詩?----《詠鵝》。老師讓孩子一起背、唱,並讓孩子起立帶領孩子做動作唱歌,誇孩子們唱得好。然後跟孩子聊起自己小時候不會唱歌,怎樣用一句最簡單的歌來應付大人的趣事,讓孩子感到老師原來也很平凡,這樣就很自然地拉近了與孩子之間的距離。

芝罘區毓璜頂國小的劉老師在教學《雷雨》這篇文章前,先播放《夏天的雷雨》這首兒歌,伴隨着動畫老師帶領學生邊唱邊做動作,轟隆隆的雷聲和嘩啦啦的下雨聲,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正是這一個個課前的“熱身”活動,讓學生們熟悉了原先還非常陌生的老師,使後面的課堂師生活動更加流暢、和諧。

二、課堂具有系統性、開放性

課堂上既注重教學內容的整合性,又注重教學方式的開放性;既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又提倡合作探究;既有深入的文本研習和問題探討,又有恰當高效的活動體驗。

葛老師在讓學生對比鴨的步態與鵝的步態時,讓學生讀書畫出描寫鵝與鴨子步調的句子,學生總結出鴨子的步調急速、侷促不安,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很容易地瞭解了詞語的意思,老師讓學生模仿鴨子的走相,更是惟妙惟肖。而鵝的步調的學習,學生總結出其特點後,對像京劇裏的淨角出場深感迷惑,老師便對照圖片介紹了淨角就是京劇裏的花臉,然後就來了一段精彩的演唱,《說唱臉譜》中的一段:藍臉的多爾墩盜御馬……黑臉的張飛叫喳喳。這一段表演,讓學生充分領略到了鵝的步調之從容、大模大樣、頗像京劇裏的淨角出場。在如此引人入勝的氛圍中,學生怎能不陶醉、癡迷,更讓所有聽課的老師暗暗叫絕,並不由自主地鼓起了掌。有了這樣的深切體會,之後的朗讀指導也就水到渠成。

葛老師紮實的基本功,優雅的舉止,遊刃有餘的課堂駕馭能力,讓人感覺真是舒服,又心生欽佩之情。但這樣的功底豈是一日可爲?這樣的境界怎能短日速成?

福山區回裏中心國小孔老師執教的《畫風》一課,在學習課文時,老師設計問題“三個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呢?”在引導孩子學習了趙小藝和陳丹畫風的有關段落後,讓學生總結出學習方法,然後小組合作學習宋濤是怎樣畫風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多種方式讀書,通過旗子飄、風車轉、小樹彎、雨絲斜感悟風的存在,找到風的影子。隨後相機指導朗讀,帶着興奮的心情,自信的口氣讀。在多次閱讀中,讓學生理解宋濤、陳丹、趙小藝動腦筋學畫風的過程。認識到風與其它事物之間的聯繫,懂得遇到問題要善於動腦、學會合作、勇於創新。

三、善於創設情境

在《雷雨》教學中,劉老師精美的多媒體課件再現課文情境的一幅幅生動逼真的畫面,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視覺、聽覺器官,也促發形象思維活動的展開,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濃厚興趣。

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品詞析句。如理解句子:“滿天的烏雲,黑沉沉地壓下來。”在學生感受了雷雨前的自然現象的變化後,設計以下問題引導學生品詞析句:“黑沉沉”寫出了烏雲怎麼樣的變化?“壓”字說明當時的雲層怎麼樣?在引導學生理解“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這個句子時,“垂”比較抽象,難理解,老師用多媒體制作蜘蛛垂下來的動作變化畫面,將抽象變爲直觀,學生通過觀察,很快就能回答:“‘垂’是說蜘蛛順着一根蛛絲從網上下來。”

通過創設情境,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觀察動畫後,引導學生理解“譁,譁,譁”的聲音,表明而下得急,下得大,要讀得聲音重一點,停頓短一點。“漸漸地、漸漸地”,表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緩有一段時間,要讀得稍慢一些。描寫而過天晴的自然景色的語言片段非常美,讓學生仔細看雨後初晴的畫面,把畫面中描繪的雨後美景找出來,在尋美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審美的情趣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慾望。

口語交際《奇妙的動物世界》,在導入新課後,老師播放了一段動物世界的片頭,伴隨着激昂奔放的音樂-----just blue,畫面上出現了展翅翱翔的雄鷹,草原上奔跑的獵豹、瀟灑的雄獅……所有的孩子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輕而易舉地進入了這奇妙的動物世界。接下來的描繪:我看到了一隻____的____。學生的回答積極踊躍。

四、注意啓發學生想象,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一種認識能力,是構成學生智力的重要心裏因素,他比知識更重要,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很重視對學生進行想象力的培養。如《荷葉圓圓》一課,學完課文後,老師又提出問題:在這片荷塘裏,荷葉還會有哪些好夥伴?____說:“荷葉是我的____。” 《畫風》一課即將結束時,老師讓學生閉眼想象,風姑娘問:“你想怎樣畫風?”我說:“____。”這些環節的安排,讓學生盡情地展開想象的翅膀,不僅使想象能力得到了培養,使語言表達能得到了提高,而且培養了學生對事物的獨立見解,從而達到學用結合、課內課外結合。同時在愉快的氣氛中,他們求新求異的思維得以發展。

五、課件製作精美,實用性強。

語文閱讀材料往往採用優美的語言文字來表現事物。而事物不僅可以通過語言文字來表達,而且還可以通過圖片、影像、聲音和動畫等多種媒體來表達。這些多媒體手段將真切的聲音、生動的圖像、躍動的影像和形象的動畫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很容易地感受到語言文字的美。本次參加講課的教師都充分發揮了多媒體技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如:《雷雨》中精彩的flash課件,《月球之謎》中有關月球的錄像資料,《北京的春節》精美的畫面,喜慶的背景音樂……老師們的課件都經過精心的設計,實用有效,不花哨,不雜亂。無論從課題材料的蒐集上還是從視聽效果上,都富有創意。

在這次聽課活動中我還有幸聽了一節綜合性學習課《走進清明》,老師在展示成果時所採用的方式更是精彩萬分,有非常活躍的有獎競猜,有全組的歌舞表演,有優美的配樂朗誦詩詞,還有學生自拍的DV,真是讓我們大飽眼福,大飽耳福。

總之,在每節優質課中,我都能感覺到每位授課教師的獨具匠心、周密細緻,因而每堂課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供我學習、借鑑,也使我認識到什麼是真正和諧高效而又充滿語文味的課堂。同時,我也感到自己最大的不足就是缺乏知識的積澱。精妙絕倫的花園需要獨具匠心的花匠,絢麗多姿的語文課堂需要能言善辯的老師,希望今後能把在此次優質課中總結的經驗方法適宜的化入自己的教學中,博覽羣書,做好知識儲備,不斷思考與探索科學高效的教學方法,及時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更好地駕奴語文教學的課堂。

優質課心得體會 篇8

本學期擔任四個年級的體育教學工作,對於剛走出大學校門的我感到壓力很大,因爲我要擔負起七個班的體育教學任務,爲他們的身體素質能夠合理的鍛鍊與有效的增長而感到壓力巨大,同時也感到很榮幸,因爲那是學校對一個新老師的信任。所以我很認真很努力備寫每一節課的教案,積極課標努力鑽研教材。全力以赴使每位學生在每一節課都有收穫。每當下課後看到學生快樂的擦拭着臉頰的汗水,爭論着勝負時,心中莫名的感動,此時心中更加堅定而充滿着動力,相信用心的付出就會有收穫。

根據新課標要求與學校教學大綱的規定,本學期教學計劃如下:六、七年級主要以田徑結合遊戲教學,此年齡段學生正處於身體發育期,田徑的教學促使其身體健康發展,幫助學生培養與矯正良好的身體形態,發展絕對力量。八年級學生處於青春期叛逆階段,自我意識比較強,喜歡自己發表觀點,存在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喜歡挑戰有難度和比較刺激的項目,所以安排籃球教學。主要以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吃苦耐勞精神;並使其掌握一項基本的健身技術,爲以後的終身體育培養打下基礎。九年級學生面臨會考,壓力巨大。所以體育內容的安排非常重要,既要面臨會考體育提高成績又要爲平時繁重的學習減輕壓力而愉悅身心。所以安排籃球與身體素質訓練相結合,既能愉悅身心又能保證身體素質的合理增長。

體育教學工作,本着以提高學生體質,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傳授體育基礎知識和體育衛生知識爲宗旨,朝着“和諧、主動、發展”的方向努力,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係;減少學生對老師的心理恐懼感,認真鑽研教材,建立和諧的學習環境和教學方法,喚起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在情感上由“要我學”向“我要學”轉化。改變過去教學上單純的給予,而是引導學生自己去掌握知識、技能、學會鍛鍊身體的方法,教給他們終身體育的能力。真正從能力上完成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我任教的班級課堂氣氛活躍,學習積極主動,形成了良好的學風。

時代要求把學生作爲學習的主體,努力發展學生的聰明才智和個性特點,養成鍛鍊身體的習慣,使“主動”成爲體育教學的核心。爲此,在教學中應努力做到以下三方面:

1、變“要我學”爲“我要學”。在引入新知識時,應注意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每項教材時,使學生深刻理解學習該教材的實際價值,

並使個體的體育需要得到一定的滿足,就可以使學生在情感上由“要我學”向“我要學”轉化。

2、從“學會”到“會學”。體育教學不是單純的給予,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自己去掌握知識、技能,學會鍛鍊身體的方法,真正從能力完成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這既是現代教育“學會學習”的要求,也是素質教育“學會健體”的需要。

3、在教學中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及學習慾望,啓發誘導學生多動腦筋。使學生真正認識到爲什麼而學?學了有什麼作用?怎樣學才學得快學得好?學習中遇到問題或困難怎麼辦?自己和夥伴學習得怎麼樣?原因是什麼?等等。使學生愛學、樂學、會學和學得會、學得懂,學得愉快。

所以、作爲一名體育教師就應盡力做到掌握更多的運動技能,爲學校體育教學服務。由於體育教學的特殊性,運動技能又是我們體育教師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然而教學技能與運動技能是不同的:教學技能是直接指向課堂教學的,它的範圍要比運動技能寬泛的多,它所包含了調整課堂教學的各種行爲。

因此我認爲他們不能混爲一談,運動技能水平很高不一定代表你具有很高的教學技能水平;即使具備較高的教學技能水平,也不一定具備高水平的運動技能。下面我以“投籃動作技能”與“投籃示範技能”來舉個例子:首先必須學會和掌握“投籃動作技能”,因爲這是你理應掌握的,如果你連最起碼的的動作技能都不會或做不好,那麼如何去教學生去做呢?但是,即使你具備了很好的“投籃動作技術”,也不能代表你具有橫好的“投籃示範技術”,因爲它們之間是兩回事,“運動技能”僅僅是你的運動技術掌握的熟練程度,而“示範技術”則牽扯了各種除你本人之外的諸多因素:比如根據運動技能的特點,你是選擇側面示範還是正面示範;還有就是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特點你是選擇慢速的示範還是選擇中速示範;再有就是根據示範的效果你是選擇近距離示範還是中等距離進行示範等等。

體育教學與其他學科有着本質的區別,正如我們體育教師自己所理解的那樣,體育教師並非誰都能當,必須具備一定的運動技能,這種運動技能必須經過專業的培訓才能獲得;體育教學又具備教學的性質;因此在具備較高水平的運動技能的基礎上,還應具備一般的教學技能,兩者合一,就形成了體育教師的教學技能。

從小熱愛體育的我有一個夢“當運動員,代表國家榮譽之戰。”雖然我沒有實現,但是看到他們我重新拾起了我的夢想,他們可以的,他們是很有希望的,我會努力的。

優質課心得體會 篇9

前段時間有幸參加了縣優質課評選的聽課活動,這次聽課中我學習到了很多,我覺得參賽的老師們都很優秀,在組織活動中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體性作用,讓孩子們在遊戲中快樂的學習,讓遊戲貫穿於整個活動過程中。下面我就聯繫我們的日常教談一下我這次聽課的收穫,以及在日常教學中值得借鑑的地方總結如下:

一、運用簡單的遊戲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

我看了大班健康活動《神通廣大美猴王》後我感覺眼前一亮。這次活動中的執教老師從頭到尾就是讓小朋友在遊戲中練習爬,練習跳、練習跑。整節課,孩子們在輕鬆的音樂下一直扮演着猴兒們和美猴王一起變着法的練習各種動作,玩的很高興,還鍛鍊了身體的各個部位,讓人看着也很舒服。我覺得不管是在日常的教學中,還是公開課的時候我們都應遵循簡潔這一原則,充分利用遊戲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讓遊戲成爲課堂的主題讓孩子在遊戲中得到鍛鍊。

二、精選活動課題,找準適合幼兒學習的方法。 在聽課的時候有兩節課的讓我感受頗深,一節是中班的社會活動《文明小乘客》還有一節是中班的科學課《動物保護色》。在《文明小乘客》這節課上老師從讓孩子認識交通開始,讓孩子認識並記住交通標誌,特別在乘車禮儀時老師播放的視頻讓孩子和我印象深刻。聽了這堂課後我感覺老師利用圖片讓孩子認識了各種各樣的安全標誌,並利用課件

讓幼兒懂得了文明乘車的禮儀。回想自己在教學中只是枯燥的教給孩子,強加給孩子讓他們記憶。欣賞這幾課後我覺得自己在以後的教學中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而《動物保護色》這個科學活動中,老師充分運用課件讓孩子體會保護色的厲害,形象生動的讓孩子懂得了自然界中動物的保護自我之道。

三、把時間空間充分的留給孩子,給孩子動手實踐的機會

在本次聽課中,我充分的感受到了孩子們擁有的自由,孩子們在上課的時候能暢所欲言,充分的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動手能力。在《圖形之間的關係》這次活動中,老師發給孩子們各種圖形讓孩子的充分發揮折一折,剪一剪,孩子動腦剪出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效果。最後一個環節的圖形拼畫,幼兒很喜歡這個環節並且做出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物體,如:坦克,各種小汽車,各種小動物,孩子們的想法及動手能力讓我覺得自己平時在教學過程中太疏於孩子創新及動手能力的培養。

幾天的聽課活動讓我受益頗多,感謝領導給我們提供這麼好的一個學習機會。希望在以後的工作中,能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這種學習中來,向衆多在教育前線上工作的優秀教師們學習經驗,交流心得,努力提高教育質量。

優質課心得體會 篇10

20__年10月19日於國小觀摩市語文優質課,來自夏津縣的靳立靜老師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執教的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是一篇通俗易懂但包含深刻含義的課文。亮點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更多,這裏我寫一寫對我觸動最大的幾個地方吧。

第一點是靳老師的課前交流,與同學們交流短語,然後一起首先短語,引導孩子們帶入感情讀短語,最後給短語加上引號,提出問題“爲什麼要加入引號?”孩子們通過預習回答“因爲是評價”,“是誰的評價?”“是父親和母親的評價!”從而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下導入課題。

第二點是靳老師的評價語言,不能用豐富來形容了,簡直“精彩極了”!

鏡頭一:靳老師讓孩子們讀母親的評價,然後互相交流,有的同學可能回答的時候有重複的地方,或是沒有回答到點上,這個時候就有同學在下面小聲笑,臺上交流的同學有些尷尬,靳老師就說“交流沒有唯一的答案,只有缺席的遺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一句簡單的評價化解了答案不準確的尷尬,也鼓勵沒有勇氣舉手的同學回答問題,又活躍了課堂氣氛,“精彩極了”!

鏡頭二:靳老師指導孩子們讀母親對巴蒂詩的評價,孩子們在老師的引導下都能夠將母親的激動興奮讀出來,指名讀的時候有個孩子不但聲音很有感情,表情也很豐富,引得臺下又是一陣竊竊私語,這時靳老師說“感情朗讀不光體現在語調上,還體現在表情上。”又是一句簡單的評價使得那位同學重獲自信,我想她的心裏更是暖洋洋的。近下來的展示中,孩子們在老師的引導下不僅讀得好而且表情生動活潑,“精彩極了”!

鏡頭三:這堂課的最後環節是孩子們分角色朗讀體會父母的良苦用心,然後靳老師用一句“巴迪有這麼好的父母,他會對父母說什麼?”將孩子們的話匣子打開,孩子們紛紛舉手將巴迪的心裏話,將自己的心裏話說了出來,“精彩極了”!

第三點是靳老師上課前與上課時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引導語很精彩。課前爲了能讓孩子們迅速跟着老師的指揮棒走,靳老師說“兩腳放平,身體坐正,眼睛向老師報道”!孩子們馬上整理好自己眼睛齊刷刷的看向老師,效果非常好!

這幾點是我對靳老師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有機會一定當面向她請教!

優質課心得體會 篇11

三月下旬,我有幸參加了“湖北省教育學會第七屆國小數學專業委員會會員大會”。會議內容主要是湖北省各地區選拔的教師優質課競賽。3月20日,我只聽了四節課。印象最深的是黃石鐵山三小方儒廣老師講的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的《統計》一課。方老師這節課通過創設一個“動物踢球比賽”情境,讓學生當裁判,嘗試記錄數據。從中學習統計圖、統計表的知識。這節課我認爲整個設計比較好,一是設計的“小動物踢球比賽”的情景導入很適合一年級的學生;二是課中設計了一個學生比賽夾球,完成統計圖表。學生既體驗了緊張的比賽,又學習了統計的知識,真是玩中學,很輕鬆;三是本節課最出彩的地方,老師告訴學生本節課的知識學完了,請同學們看動畫片,同學們樂不可支,但只有三部動畫片供大家選擇,,在同學們選擇的同時,又運用了統計的知識,這個設計真是巧妙,對整節課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讓人回味。講這節課的方老師教學語言也很有激情,善於把握和調動整個課堂,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注意力集中,學得輕鬆而快樂,整節課也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3月21日上午,我先是聽了兩場專家報告,後來又聽了武漢東西湖區吳家山一小特級教師朱小麗的一節五下的數學課——《分數的意義》,碰巧我也教五年級數學,週四剛上的這個內容,所以這個內容我非常熟悉,更能感悟特級教師的風采。這也是我第一次現場聆聽特級教師上課,以前總是聽同事們說特級教師上課怎麼好,怎麼好,今天如願以償。整節課沒有很精彩的設計,也沒有很精美的課件,只是按書上的內容講,但老師教學節奏緊湊、語言準確精煉,重難點很突出,學生學習效果也非常好。數學課的原汁原味,讓人細品,韻味無窮。我覺得很適合平常的教學。不像賽課,或多或少都有表演的性質。一節這樣的大型賽課,反覆修改演練,至少不下十幾次,課件要求多麼精美,設計也要求有新意,能創新。雖然賽課有許多學習借鑑之處,但能運用推廣嗎?平時,數學老師上兩個班的數學課,課多,作業批改也多,哪有時間對一節課反覆研究,根本就沒這個時間,連備課都是晚上在家裏備。而且這樣的表演課可害苦了執教老師,每天一心二用,甚至沒心思正常上課,白天累了一天,晚上在家裏還要反覆研究課,上了改,改了上,教案都不知要寫多少遍詳案,晚上熬夜到一兩點正常,真是勞命傷財,老師的壓力還要揹負至少一個月。請問這種賽課難道不是表演嗎?能推廣到平常幾乎不能用課件的常規課嗎?

我希望不在基層上課的領導們,不要給我們夠忙夠累的一線老師再加負,讓我們安心教書,有點時間學習,搞點研究。我想這是每位老師的心聲,賽課應搞點實用方案。

優質課心得體會 篇12

作爲一名新教師,可以說每聽一堂課都會有所收穫,對自己也是一次學習提高的機會。而這次有幸聽了省裏的數學優質課聽後更是受益匪淺。由於機會少,我僅聽了五節課:一節是《小數的初步認識》,兩節《百分數的意義》。下面我將淺談一下我的一點點心得體會:

第一位老師來自瑞安實驗國小,這位老師很注重學生間的合作學習,課堂里老師讓學生總共讓學生和同桌討論2次,動手操作1次,課堂上學生都是在思考和討論中學習新知識,學生顯然學的很充實,討論時學生衆說紛紜,意見極其精彩。

第二位老師和第三位老師上的是同一節課,但是課堂形式上截然不同,第一位老師巧妙的設置教學情境:通過一個教師本人和籃球巨星姚明以及科比之間的投籃比賽,並出示相關數據,讓學生猜誰投藍最準,很貼近生活,同時更是體現百分數學習的價值,而第二個老師則選擇幫爸爸買酒引出百分數同樣很自然。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們形態自然生動,言語幽默,課堂裏學生學的開心,且很塌實,老師的每一句話都激起學生對數學的思考:比如小數的初步認識這節課,老師問:你覺得小數和我們以前學的數有那些地方不一樣,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很快讓學生意識到有個小數點,讀法不一樣等等。在教學小數和分數間的關係時,老師巧妙的`利用了課件,從的100個硬幣分佈圖中動態的抽象出方塊的形式,將抽象的數學問題轉化成直觀的形象的數學,充分的體現老師的備課很精,而且精心的考慮到學生的思維特點。

在課堂結束,評課環節中,三位老師都進行了反思,當問及到你們對像這樣的概念形教學是怎麼理解的問題時,老師們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爲老師的話使我明白一點:他說概念教學包括感念的內涵和外延,內涵就表示概念的意義,而所謂的外延指的是在掌握概念的意義的前提下,並將概念的意義容入到後面的教學環節。聽了他的一席我知道概念的教學不是把概念講清楚了就好了,更應該將概念性的東西熔入到下個環節,以及牽涉概念以外的數學知識。三位老師還給我們展示了他們準備的材料:他們看過人教版,北師大版,蘇教版等等教材。無不說明他們對教材的研讀是用心的。

很榮幸的聽了省的優質課,深深的體會,但是由於我的學疏,簡簡單單的寫下了我的感受,望有機會能夠再次臨幸於我,畢竟這樣的學習機會對一個新教師來說實在難得。

優質課心得體會 篇13

我是一個農村國小的教師,今年9月24日至27日,我有幸參加在風景如畫的遵義市行政中心舉行的貴州省第二__屆國小數學學科優質課觀摩評比活動。看到參賽的每一位老師都以自己的特色詮釋着數學課堂教學中生命的對話,真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置身於會場中,傾聽着老師們一堂堂精心準備的課,領略着他們對教材的深刻解讀,感受着他們對課堂的準確把握,體會着他們對學生的密切關注。他們在開啓學生智慧大門的同時,也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引發了我對課堂最優化的思考,以下是我個人的看法:

1、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國小數學源於生活,體現於生活。

教師作爲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爲學生提供活動的舞臺,調整學習的方向,是關鍵時刻予以適當的點拔的學習過程的支持者。在課堂學習中,學習的材料來源不再是單一的教材,更多的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來編材。如畢節市實驗國小王剛老師講《排隊等候問題》用課件出示日常生活中學生接水的問題,讓學生找出其中的數學信息,然後根據這些信息提問題並解答。這些都是與生活貼近的知識,學生聽起來親近,求知慾就強,要突破的願望就強,做起題來積極性高,也體現出教學面向學生,面向生活,反映現實生活,而這些正是這羣聽課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使學生感到數學問題新穎親近變得摸得着,看得見,易於接受,從而激發了學生內在的認知要求,變“要我學”爲“我要學”。更好的啓迪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了較高的培養,也實現了“生活經驗數學化。”

2、在這些優質課中,體現生本教育,教師能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課上,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爲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比如:畢節地區赫章縣白果鎮中心國小張瑜老師講《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教師憑藉個人紮實的教學基本功及獨有的人格魅力駕馭着課堂,引導學生在摸一摸、比一比、畫一畫、

塗一塗、擺一擺等數學活動中直觀感知、主動參與、探索實踐、自主建構,使學生在自主探究、自我感悟中輕鬆地學會了知識。另外,執教者的語言精練、豐富,對學生鼓勵性的語言非常值得我學習。這些優質課授課教師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爲學生創設現實的生活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也給了學生一種集體榮譽感。

3、精彩的導課非常重要。參賽的教師幾乎都精心設計了課堂導入,有的以小遊戲等活動導入新課。有的以談話的形式導入,其中兩個教師的課堂導入我認爲比較好。興義市紅星路國小桂燕老師講《數字編碼》用自己的號碼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恰如其分引入用數字編碼問題。威寧縣呂文選老師講《口算乘法》時,要求學生在本子上寫一個數,再用這個數×2×4÷這個數+5,老師知道你們的答案。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迅速進入自己組織的教學活動中。好的導課可以拉近師生距離,使學生的向師性更強,積極參與教師的教學活動,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4、教師評價要及時到位並且多方位。教學過程中,幾乎每位教師都注意了及時評價及激勵評價,對學生的讚揚和鼓勵不斷,如“你真細心” “你真善於觀察”“你知道的可真多”等等。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評價語言,在學生的心裏卻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瀾,對於整個課堂的教學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當程度的積極影響。

5、這些課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媒體課件進行直觀教學,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每一節課都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使抽象的知識更直觀,更讓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6、從本次活動中,我也看到了農村國小和城市國小硬件及軟件上的一些差距,感到了自身知識的更新不足,特別是多媒體教學。

總之在這次優質課觀摩活動中,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國小生的特點爲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國小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並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啓迪他們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激起他們探索、追求學習的濃厚興趣。促使學生的認知情感由潛伏狀態轉入積極狀態,由自發的好奇心變爲強烈的求知慾,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

觀摩課已經結束,可是重慶市郭麗老師的那幾句話:蹲下來,把握教學的啓點;慢下來,關注學習的過程;靜下來,聆聽花開的聲音!以及那首教師版的《心太軟》時常提醒着我,我們面對的是一羣沒長大的孩子。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探究,找出教育教學方面的差距,向這些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教壇無邊,學海無涯,在以後的教學中,以更加昂揚的鬥志,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優質課心得體會 篇14

在學校的安排下,前往北陵國小進行了聽課學習。通過這幾天的聽課,使我感受頗深,受益匪淺,感觸很深。我覺得老師們在課堂教學中都有這麼幾個亮點:

一、老師精心獨到的課堂設計

細細品味這五節數學課,從每位老師的課堂教學中,我們能感受到教師的準備是相當充分的:不僅“備”教材,還“備”學生。她們的教學看似水到渠成,卻包含着精心的準備,每位老師都有自己的教學風格,都有自己的特點,但都是那樣令人耳目一新,過目難忘。每位老師的課,都設計精巧,能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在練習設計方面針對性也很強,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分層合理得當。課堂效率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習數學

在這次聽課中我明顯地感受到上課的老師都很善於啓發學生、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究,去發現,去解決問題。老師讓學生解決了一個問題,教師隨即又引導着提出了新的問題,一節課就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在矛盾衝突中探索、發現新知。在老師的引導下主動建構新知,發展思維,完成了教學目標。我深深的感受到教師的有效引導是一節課成功的保障。

三、學生在體驗中學習數學

通過這幾天聽課,讓我深刻的認識到,一節好的數學課不僅要完成教學目標,讓學生學會課本知識,還要自始至終的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給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體驗和經歷數學。在體驗中豐富經驗、獲得方法、形成態度、享受快樂、得到發展,感受到“數學好玩”。

總之,通過這幾天的聽課,給我的最大感受是很實在,值得借鑑。在以後的教學中應精心設計每一節課,尊重學生、相信學生,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自主學習,重視知識間的內在聯繫,讓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最終實現快樂學習、快樂成長。認真回想,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學工作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一定要發揚成績,找出教育教學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教壇無邊,學海無涯,在以後的教學中,以更加昂揚的鬥志,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優質課心得體會 篇15

聽了幾節觀摩課,各有特色。對於正在語文教學的路途上摸索前進的我來說,這次觀摩使我產生很大的思想震動,收穫也很多。

這次聽課最大的感受就是,老師執教的觀摩課都很樸實,注重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淡化了課件等的輔助作用。華麗惹眼的課件被幾張簡單的幻燈片代替;五花八門的活動被紮實的讀書練習所代替,真正彰顯了課堂本色。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當我聽着老師們的課時,我想教師的語言竟有如此之魅力,深入到聽課老師和學生的心靈深處。聲情並茂的語言勾起了學生思緒。老師扣人心絃的過渡語言,烘托了課堂的氣氛,拉近了師生之間的關係同時也激發了學習興趣。又如,一段優美的範讀,不僅起到了示範作用,還使學生的心靈受到震撼,感受到老師的語言太美了,我也要這樣去讀,從而喚醒了學生讀的慾望。這一方面更值得我去學習。

教師教學設計的每一個環節都圍繞着“高效”,注意提高課堂效率尤其學生的學習效率。每節課都非常注重對預習的落實。上課直接解決字詞,沒有拖沓;導學目標明確,有利於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在深入品讀文本時有同學就能夠談得深刻、全面甚至語出驚人。所以,這也提醒我們切切實實把課前預習落實好,逐步培養學生自主預習、抓住導學目標的好習慣,上起課來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段,指導他們細讀品味。

葉聖陶先生曾指出“閱讀教學必須引導學生推敲、揣摩、細細品味。這樣,學生對語言文字纔會有自己正確豐富的理解。”可見,字斟句酌是感悟的需要。這一點,所有上課的老師都做到了,能針對課文中的關鍵詞,重點詞,重點句反覆品味。

讓學生去讀這篇文章,讓學生從讀中去體會文中蘊含的意義。在聽課中大多數教師避免了過去,繁瑣的分析和講解,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主讀書,通過學生自主讀書,自讀自悟,抓住重點詞語、句子和段落,引導學生多種形式品味閱讀,教學效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課堂中充滿了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學生在詩性的課堂裏浸潤,收穫的是人格修養的薰陶、語文素養的發展、豐厚語感的提升、人生智慧的開發,更獲得了生命發展的動力。教師還設計了多種形式的朗讀,從而達到閱讀教學中美感、樂感、語感、情感的和諧統一。

而我有時在課堂中,總擔心學生理解不了,讀又佔很多時間,恐怕課時完成不了,於是老師的問和講佔用了大部分時間。這方面應該好好學一學,得轉變轉變。

語文到底是教什麼?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語文應該是品語言,習得優秀語言的寫法,學會運用,語文應該是修養性情,體悟人生,所以語文應是教學生動情去讀去感受。語文應是培養一種語文思維習慣,培養學生去有意識的修辭煉句,善於感動,善於反省和領悟人生。這些能力的習得需要語文老師去教,去想方設法的教,多種形式,但要求實效。每一次外出學習對於我都是一種反思和激勵,聽了這些精彩紛呈的課堂,我想我是應該閱讀更多的書,更努力地鑽研教學這門學問了。

總之,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後的教學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衆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積澱教學素養,雖不能成爲名師名家,但也會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

優質課心得體會 篇16

山東省第九屆國中英語優質課評選活動於9月14日—17日在煙臺舉行,全省60位老師各自演繹了精彩紛呈的課堂,這是比賽的賽場,更是播撒智慧、學術研討的殿堂。回視這一場文化盛宴,有許多心得,拿來與大家一起分享。

一、詞彙處理得當,取捨有度。

讀前的詞彙教學要把握好一個“度”,完全不教和全部都教都是不可取的。教師都能抓住語篇中的核心詞彙,如說明主題的關鍵詞、影響理解語篇意義的生詞等進行讀前導入。導入方法基本採用情境引入法,讓學生在語境中感受詞彙的意義,必要時教師進行英語的解釋或舉例說明,這些機智的點撥比生硬的漢語翻譯更加形象、精準。

二、課型定位準確,思路清晰

大部分參賽教師對閱讀課型定位準確,由整體感知到細節理解再到輸出運用,思路清晰,深入淺出,具有梯度,體現出對文本層層深入的挖掘。有的教師運用思維導圖引領學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再對篇章結構進行分析,使學生能夠理清作者的思路以及文章的脈絡,既提高了閱讀技能又爲日常寫作技能的訓練奠定了基礎。

三、注重策略指導,提高閱讀技巧

無論fast reading還是careful reading,學生都能在reading strategies或者reading tips的指導下明白如何概括主旨大意,怎樣處理生詞等。教師讀前有要求,讀後有檢查,指導學生進行科學高效的閱讀。

四、任務型教學貫穿始終,形式靈活多樣

無論是信息輸入還是運用輸出,教師均在各個環節設計了形式多樣的任務,培養了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例如:在閱讀過程中老師們設計的任務主要有總結主旨大意、段落與大意連線、填表格、填空、判斷正誤、回答wh—questions等;在讀後的語言運用中設計的主要任務有retelling, debate, interview, report, discussion等。教師指令清晰,形式靈活,不拘一格,並注重過程監控,對於活動進行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給予指導,真正由傳統單調的課文講讀向活動多元化轉變。

五、教師專業素質高,應變能力強

參賽教師學科知識紮實,語言素質高,口語地道流利,課堂話語豐富並具感染力。應變能力強,能靈活應對學生隨機生成的問題,對回答中出現的錯誤處理得體。

當然,世界上不會有完美的課堂,每節課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遺憾。但瑕不掩瑜,我們真誠地爲選手們留下的每個精彩瞬間鼓掌!

優質課心得體會 篇17

數學閱讀能力是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核心。有效的數學閱讀可以使學生快速準確地發現、收集、分析和處理數學信息,實現以人爲本的對話。目前,國小高年級學生數學閱讀存在“方法缺失、策略運用不足、閱讀質量差等問題”,影響了學生的數學學習和發展。

如何採取有效策略加強數學課文的“優質閱讀”,提高閱讀質量?以《國小數學》第十冊第《不規則物體的體積》課爲例,探討了培養國小高年級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策略建議。

第一,問題驅動,針對性閱讀

問題驅動,即以學生爲主體,以問題爲出發點,以問題爲核心,使學生圍繞問題有針對性地尋求解決方案的學習方法。問題是數學的心臟,一個或一系列問題往往貫穿數學閱讀材料;這些問題是學生思考的線索,也是探索的階梯。學生在閱讀時,要引導學生髮現核心問題,以問題爲任務驅動,有針對性地閱讀,找到知識之間的相關節點,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課堂上,閱讀材料包括圖像、文字、對話等元素,有很多不同的問題或疑問,比如“應該解決什麼問題?”這些物體的特點是什麼?”“排水法計算不規則物體體積需要記錄哪些數據?“等等。”如何找到不規則物體的體積”是核心問題。我們以這個“問題”爲驅動引擎進行閱讀,讓學生圍繞這個問題組織、選擇信息,有助於加深對閱讀的理解,最終得到解決方案。

圍繞這個問題,學生需要思考:不規則的物體可以轉化爲規則的物體嗎?如果我不能改變我的外表呢?排水作業測量有哪些步驟?引流方法有哪些侷限性?

二,反思與質疑,思辨閱讀

學生讀書時,只停留在文字表面,會流於表面;只停留在課本的具體和例子上會比較狹隘。要引導學生反思、提問,在字裏行間獲得啓發,不要侷限於題材的侷限,不斷深入思考。

學生讀這堂課時,假設大部分學生都會有三個層次的理解:一是理解“橡皮泥加工成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轉化方法;二是理解“V上升=V物體”和“V

後—V前=V物體”的排水法;三是初步理解排水法不適合測量乒乓球、冰塊的體積。但閱讀僅到此爲止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應當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反思追問”,進行“思辨閱讀”,打開學生更開闊的思維空間。如引導學生進行三個層次的反思追問:

第一層次(初步認識層):

追問:

①“是不是所有的物體都能轉化爲規則物體來計算體積?”。

②“用排水法是否適合計算乒乓球、冰塊、塑料泡沫的體積?”。通過追問,學生認識到“排水法”可用於計算不規則物體的體積,適合計算完全浸沒的物體體積,不適合計算浮於水面的物體體積。

第二層次(深入認識層):

追問:

①“用排水法是否適合計算海綿的體積?”。

②“用排水法能否計算會與水發生化學反應的物體的體積?如固體‘鈉’”。通過追問,學生進一步理解“排水法”中應“保持物理屬性不變”的核心前提。

第三層次(思辨認識層):

追問:

①“排沙法能計算乒乓球的體積嗎?”。

②“排水法真的不能計算乒乓球的體積嗎?”學生經過思辨追問,認識到排水法有一定的侷限性,但可以想辦法轉化,排水法仍然是可以測量乒乓球體積的,更進一步地認識到排水法中“完全浸沒”的重要性和可轉化性。

三、對比建構,系統閱讀

俄國著名教育家烏中斯基曾指出:“比較是一切理解、一切思維的基礎。”在數學閱讀中,要引導學生運用對比的手段確定不同題型、類似題型的異同關係,感悟知識的內在聯繫,實現知識的系統建構,從而深入把握知識的內涵。

本課閱讀材料中有三個練習題例,內在聯繫緊密,可以進行題組對比,以促進學生感悟內化、進行系統建構。如下:

一是P41第7題(如圖1),反映的數量關係是“V後—V前=V物體”。

二是P41第9題,“在一個長8m、寬5m、高2m的水池中注滿水,然後把兩條長3m、寬2m、高4m的石柱立放着放入池中,水池溢出的水的體積是多少?”,反映的數量關係是“h物>h水,部分浸沒,則V溢出=V浸沒”。

三是P120第14題(見圖2),“一個長方體的玻璃缸,長8dm,寬6dm,高4dm,水深2.8dm。如果投入一塊棱長爲4dm的正方體鐵塊,缸裏的水溢出多少升?”反映的數量關係是“h物

這三個題型,從水位的原始高與物體的高度來進行對比,呈現“h物h水”兩種情況;在進行排水法測量時,出現了“完全浸沒、部分浸沒、水位上升後再完全浸沒”三種不同的情形。閱讀時進行題組的對比,有利於學生髮現“物體所排水體積與浸沒部分物體的體積相等,與未浸入的部分無關”這一要義。經過這樣的對比建構,學生更加系統地、全面地掌握知識,弄清排水法的內涵,感悟到“形變”與“神不變”的關係。

四、體悟思想,昇華閱讀

《新課程標準》指出:“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我們要通過教學使學生受到數學思想方法的薰陶,逐步發展數學思維能力和提高數學素養。國小高年級數學語言由文字、圖片、表格、符號等組成,比較抽象、邏輯強,往往滲透着推理、類比、變換等數學思想。學生進行數學閱讀時,不僅要掌握文本的表層知識,更重要的是還要體會感悟深層次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在本節課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在文字、圖片的信息中,感受轉化、等積變形的思想方法,提高閱讀的認識,昇華閱讀的品質。如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思考:“形態上發生了什麼變化,你從中體悟到什麼思想與方法?”

課本中有三種比較典型的形態變化,滲透轉化的思想方法。

①文中提到:“可以把橡皮泥捏壓成規則的長方體或正方體形狀”,從形態上看,是把不規則物體轉化成規則的物體,從思維方式上看則是把新知轉化成舊知,滲透等積變形的方法。

②課本主題圖(見圖3)所示,受測物體“梨”形態不變、水位上升,實則是把梨的體積轉化成上升部分水的體積。

③P41第9題(見前述),則是受測物體“石柱”形態不變、水位上升且溢出,方法上是:浸沒部分的體積轉化成溢出水的體積,即V浸沒=V溢出。三個題例,呈現的角度不一樣,從直觀到抽象,從不同的角度詮釋轉化與等積變形的數學思想。

這樣閱讀,既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探索熱情,又能夠加深對學科知識內涵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得到方法的啓發,感悟到其中蘊含的數學思想。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會學習首先要學會閱讀,一個閱讀能力不好的學生,就是一個潛在的差生。”我們在教學中應多維度、多策略地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提高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優質課心得體會 篇18

4月7日,我非常榮幸地參加了煙臺市國小語文優質課的評選活動,非常感謝領導給予的這次學習機會。作爲一名聽衆,一名學習者,現在細細回想起那一節節令人嚮往的課堂,仍然意猶未盡。這次優質課,包含了多種形式:閱讀、低年級的識字、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作文教學等。每一位老師的授課,各具特色,充分體現了各個縣市的先進教學水平,設計精巧,語言精練,這些優質課無論是在知識結構、授課方式上都體現了新課程提倡的素質教育觀念,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爲本的新型教育理念。讓我感到不光是在聽課,而是在享受。兩天下來,真是收穫頗多,受益匪淺,讓我學習、思考的東西太多太多。

綜合各位教師的教學方式,我覺得以下幾點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一、善於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上課不僅是知識信息的傳播過程,更是師生心靈的交匯。如果教師和學生在情感上沒有溝通,一堂課的效果將是不會很好的。我所聽的這些課幾乎每一節課前都有一項師生情感交流的活動,這些活動不僅拉近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情感,而且有的滲透了語文學習方法的指導,有的激發了學生學習新課的情感。

如蓬師附小葛老師的一節《白鵝》,準備上課前,非常親切地跟孩子們聊天:昨天你們知道了我姓什麼?叫什麼?從我的名字想到了哪一首詩?----《詠鵝》。老師讓孩子一起背、唱,並讓孩子起立帶領孩子做動作唱歌,誇孩子們唱得好。然後跟孩子聊起自己小時候不會唱歌,怎樣用一句最簡單的歌來應付大人的趣事,讓孩子感到老師原來也很平凡,這樣就很自然地拉近了與孩子之間的距離。

芝罘區毓璜頂國小的劉老師在教學《雷雨》這篇文章前,先播放《夏天的雷雨》這首兒歌,伴隨着動畫老師帶領學生邊唱邊做動作,轟隆隆的雷聲和嘩啦啦的下雨聲,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正是這一個個課前的“熱身”活動,讓學生們熟悉了原先還非常陌生的老師,使後面的課堂師生活動更加流暢、和諧。

二、課堂具有系統性、開放性

課堂上既注重教學內容的整合性,又注重教學方式的開放性;既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又提倡合作探究;既有深入的文本研習和問題探討,又有恰當高效的活動體驗。

葛老師在讓學生對比鴨的步態與鵝的步態時,讓學生讀書畫出描寫鵝與鴨子步調的句子,學生總結出鴨子的步調急速、侷促不安,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很容易地瞭解了詞語的意思,老師讓學生模仿鴨子的走相,更是惟妙惟肖。而鵝的步調的學習,學生總結出其特點後,對像京劇裏的淨角出場深感迷惑,老師便對照圖片介紹了淨角就是京劇裏的花臉,然後就來了一段精彩的演唱,《說唱臉譜》中的一段:藍臉的多爾墩盜御馬……黑臉的張飛叫喳喳。這一段表演,讓學生充分領略到了鵝的步調之從容、大模大樣、頗像京劇裏的淨角出場。在如此引人入勝的氛圍中,學生怎能不陶醉、癡迷,更讓所有聽課的老師暗暗叫絕,並不由自主地鼓起了掌。有了這樣的深切體會,之後的朗讀指導也就水到渠成。

葛老師紮實的基本功,優雅的舉止,遊刃有餘的課堂駕馭能力,讓人感覺真是舒服,又心生欽佩之情。但這樣的功底豈是一日可爲?這樣的境界怎能短日速成?

福山區回裏中心國小孔老師執教的《畫風》一課,在學習課文時,老師設計問題“三個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呢?”在引導孩子學習了趙小藝和陳丹畫風的有關段落後,讓學生總結出學習方法,然後小組合作學習宋濤是怎樣畫風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多種方式讀書,通過旗子飄、風車轉、小樹彎、雨絲斜感悟風的存在,找到風的影子。隨後相機指導朗讀,帶着興奮的心情,自信的口氣讀。在多次閱讀中,讓學生理解宋濤、陳丹、趙小藝動腦筋學畫風的過程。認識到風與其它事物之間的聯繫,懂得遇到問題要善於動腦、學會合作、勇於創新。

三、善於創設情境

在《雷雨》教學中,劉老師精美的多媒體課件再現課文情境的一幅幅生動逼真的畫面,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視覺、聽覺器官,也促發形象思維活動的展開,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濃厚興趣。

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品詞析句。如理解句子:“滿天的烏雲,黑沉沉地壓下來。”在學生感受了雷雨前的自然現象的變化後,設計以下問題引導學生品詞析句:“黑沉沉”寫出了烏雲怎麼樣的變化?“壓”字說明當時的雲層怎麼樣?在引導學生理解“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這個句子時,“垂”比較抽象,難理解,老師用多媒體制作蜘蛛垂下來的動作變化畫面,將抽象變爲直觀,學生通過觀察,很快就能回答:“‘垂’是說蜘蛛順着一根蛛絲從網上下來。”

通過創設情境,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觀察動畫後,引導學生理解“譁,譁,譁”的聲音,表明而下得急,下得大,要讀得聲音重一點,停頓短一點。“漸漸地、漸漸地”,表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緩有一段時間,要讀得稍慢一些。描寫而過天晴的自然景色的語言片段非常美,讓學生仔細看雨後初晴的畫面,把畫面中描繪的雨後美景找出來,在尋美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審美的情趣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慾望。

口語交際《奇妙的動物世界》,在導入新課後,老師播放了一段動物世界的片頭,伴隨着激昂奔放的音樂-----just blue,畫面上出現了展翅翱翔的雄鷹,草原上奔跑的獵豹、瀟灑的雄獅……所有的孩子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輕而易舉地進入了這奇妙的動物世界。接下來的描繪:我看到了一隻。學生的回答積極踊躍。

四、注意啓發學生想象,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一種認識能力,是構成學生智力的重要心裏因素,他比知識更重要,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很重視對學生進行想象力的培養。如《荷葉圓圓》一課,學完課文後,老師又提出問題:在這片荷塘裏,荷葉還會有哪些好夥伴?說:“荷葉是我的。” 《畫風》一課即將結束時,老師讓學生閉眼想象,風姑娘問:“你想怎樣畫風?”我說:“。”這些環節的安排,讓學生盡情地展開想象的'翅膀,不僅使想象能力得到了培養,使語言表達能得到了提高,而且培養了學生對事物的獨立見解,從而達到學用結合、課內課外結合。同時在愉快的氣氛中,他們求新求異的思維得以發展。

五、課件製作精美,實用性強。

語文閱讀材料往往採用優美的語言文字來表現事物。而事物不僅可以通過語言文字來表達,而且還可以通過圖片、影像、聲音和動畫等多種媒體來表達。這些多媒體手段將真切的聲音、生動的圖像、躍動的影像和形象的動畫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很容易地感受到語言文字的美。本次參加講課的教師都充分發揮了多媒體技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如:《雷雨》中精彩的flash課件,《月球之謎》中有關月球的錄像資料,《北京的春節》精美的畫面,喜慶的背景音樂……老師們的課件都經過精心的設計,實用有效,不花哨,不雜亂。無論從課題材料的蒐集上還是從視聽效果上,都富有創意。

在這次聽課活動中我還有幸聽了一節綜合性學習課《走進清明》,老師在展示成果時所採用的方式更是精彩萬分,有非常活躍的有獎競猜,有全組的歌舞表演,有優美的配樂朗誦詩詞,還有學生自拍的DV,真是讓我們大飽眼福,大飽耳福。

總之,在每節優質課中,我都能感覺到每位授課教師的獨具匠心、周密細緻,因而每堂課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供我學習、借鑑,也使我認識到什麼是真正和諧高效而又充滿語文味的課堂。同時,我也感到自己最大的不足就是缺乏知識的積澱。精妙絕倫的花園需要獨具匠心的花匠,絢麗多姿的語文課堂需要能言善辯的老師,希望今後能把在此次優質課中總結的經驗方法適宜的化入自己的教學中,博覽羣書,做好知識儲備,不斷思考與探索科學高效的教學方法,及時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更好地駕奴語文教學的課堂。

優質課心得體會 篇19

資源在百度百科的解釋是:一國或一定地區內擁有的物力、財力、人力等各種物質要素的總稱。分爲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兩大類。前者如陽光、空氣、水、土地、森林、草原、動物、礦藏等;後者包括人力資源、信息資源以及經過勞動創造的各種物質財富。

對情景資源的充分利用

案例一 在二年級《數學廣角》中出現兩件上衣和兩件下裝搭配,教師只是把做好的圖片貼到黑板上,在學生彙報搭配方法時,圖片一動不動。其實這節課的重點就是讓學生學會有序思考,即先確定一件上衣(或下裝),再分別和下裝(上衣)搭配。在學生彙報前已經對學具進行了充分的操作,用不同的方法找出了答案。在此,如果能在學生動手操作的基礎上,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同時提升活動經驗。並用連線的方法來展示搭配的先後次序,對現象背後的本質進行分析,給操作插上思維的翅膀。給學生以啓發,體現數學的價值。這樣,對本節課重難點的突破將起到促進作用。

案例二 在三年級《數學廣角》的導入時:教師出示要求:用不、怕、辣三個字加上不同的標點符號、打亂順序來寫,看有多少種不同的方法?後在課件上出示幾種不同寫法。師點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內容《數學廣角》。如果改爲:教師出示要求:用不、怕、辣三個字打亂順序來說,你想怎樣說?究竟有幾種不同的方法?這就是我們今天研究的課題《數學廣角》。這樣的話,學生對本節課的要求更爲清楚,明白要研究的是搭配方法,目標明確。

案例三 在三年級《分數的初步認識》的導入中,教師以小猴子過生日導入,問:大家喜歡過生日嗎?爲什麼喜歡過生日?學生說因爲有:蛋糕、驚喜、禮物等。可是對三年級學生而言,這樣的提問環節又對教學目標的實現起到什麼作用?難道僅僅就停留在調動學生課堂氣氛的表面嗎?

對生成資源的深度挖掘

在課堂上由於學生個性、智力發展的不同,常會有一些錯誤或精彩的資源出現,教師對這些資源的處理往往顯示出來的教學智慧,對教師的個人素養、課堂的掌控能力都是一個挑戰。

案例一在二年級《數學廣角》練習環節:課件上出現兩種點心、三種飲料一共有幾種不同的吃法?一學生起來隨便說,沒有按照先確定一種飲料(點心)再分別與兩種點心(三種飲料)分別搭配,出現了重複現象。教師可能是急於往下進行,對於學生的錯誤資源沒有利用。無獨有偶,在清華附小張紅老師《用字母表示數》的課例中,在學生出現錯誤回答後,張老師不放過這一機會,對關鍵部分再進行理解,等出錯的學生明白道理之後,才重新往下進行。其實,由於學生個體的差異,不可能在同一時間都達到要求。課程標準上提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發展。如果,教師能對出錯學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引導,那這個孩子將會獲得一次讓他有長足進步的機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對關鍵點多體會,內化爲自己的東西。

案例二 五年級《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教學目標中就有: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在讓學生數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有多少個方格這一環節的學生彙報時,有學生回答:把平行四邊形一邊多出的角剪下來拼到另一邊。學生的回答不完整、不清晰,可這不就是一種轉化的體現嗎?教師如果能抓住這一生成的資源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過程,利用實物投影儀等教學設施讓其他學生都能參與到這一過程中來,何愁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三角形面積、梯形面積、圓面積、圓柱面積)中不會用轉化思想?其實我們的教案只是對學生可能出現情況的預設,如果一成不變的用來應對變幻莫測的課堂,那隻能造成珍貴資源的浪費,同時對這些孩子而言,將不會獲得提升數學素養的機會。

案例三 三年級《分數的初步認識》中課件中出現:一個月餅從中間分開,其中的一份教師講明可以用1/2表示,問:另外一半可以用哪個分數表示?學生回答:1/2。教師又追問:爲什麼可以用1/2?學生回答:因爲它們一樣大。教師進行下一個環節。劉加霞教授在《把握數學本質是一切教學法的根》一文中談到:數學學科本質之一:對數學基本概念的理解。在這個環節,應達到:“因爲這兩份都是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其中的一份,所以都能用1/2表示”這樣一個目標。概念理解到位了。那在後面環節:折出正方形的1/4,學生出現不同方法後,師問:爲什麼折法不同,都能用1/4表示?學生就不會出現無從下手的現象。其實,這並不是這並不是教師引導的問題,而是在備課時針對每一個問題應達到的目標不明確所致。

其實,課改十年以來,我們的教育觀念、教育方法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可爲了上出有效的課,我們還要: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有更強的體會和認識,讓學生自己做、想、交流,在不斷的碰壁中找尋出路,提升數學活動的質量,從而使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積極地學習,同時培養學生的理性精神。

熱門標籤